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等大集經 (No. 0397_ 曇無讖譯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修行是法無能壞者。是名施光能淨
寂靜。無有行處無濁無動。無有舍宅無少
無多。名至處行細行堅行。能壞四魔及四
魔衆一切邪見。度生死河入智慧海。常爲諸
聖之所讃歎。得近如來所入之處。雖復未斷
一切煩惱。亦得上身無上菩提上色上力上
辯上念上慧上處。或得典領作四域王。若三
二一。若作帝釋。乃至得作他化自在王。若
作梵王。若復獲得菩提樹下金剛之床。梵音
深遠其心平等。得大悲心得舍摩他。壞諸煩
惱名無上尊。説是法時。舍利弗目揵連等。
於一坐處得阿羅漢果。爾時一切世人諸天
而讃歎言。如來功徳不可思議。無量衆生得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四天王及功
徳天白佛言。世尊。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我
當護其四部弟子。及其國土城邑村落。諸
王人民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

  ◎&MT00947;&MT00947;&MT00947;蘘那蛇沙吒摩訶摩
摩訶咃娑婆娑樹喩低阿咃
&MT00947;那咃禰佛闍囉&T035275;安縷瀬&T035275;闍羅
迦咃
阿那得叉
滼復婆
&MT00947;&T005293;
&MT00947;
勒叉魯遮那
莎吒呿&MT00947;
陀羅尼茂

波囉伽啅&MT00947;
鞞那厠
婆那鞞哹
阿那迦咃二十
栴茶咩脩二十
婆羅呿多二十
脩魯遮那二十
魯遮那&MT00947;二十
魯遮蛇蘘&MT00947;
&MT00947;二十
莎訶二十
◎*勿力呵勿力呵勿力呵勿力呵
&MT00947;勿力呵薩𡖐勿力呵&MT00947;奢勿力呵
那婆勿力呵修頗&MT00947;阿能伽柢比

闍蛇私羅
&MT00947;&MT06289;
呿伽鉢羅
囉那讇
宿沙
翅奢私羅
&MT00947;羅思羅
摩訶迫坻闍那
阿那閃陀羅
阿婆呿伽
二十
那猶多閃陀羅二十
娑頗囉二十
阿蘘伽
二十
那囉拏二十
娑遮二十
守留多竭婆侈
二十
莎呵二十
◎*闍&MT00947;&MT00947;闍婆摩阿駒盧吒
&MT00947;闍婆摩訶陀摩&MT00947;阿囉闍
蘘呿&MT00947;阿囉闍&MT00947;&MT00947;囉闍&MT00947;&MT00947;

闍坻叉蛇&MT00947;&MT00947;
摩醯闍&MT00947;尼畔陀
牟遮&MT00947;&MT00947;
那囉蛇拏&MT00947;&MT00947;
斫啾&MT00947;&MT00947;
輸盧多&MT00947;&MT00947;
輸盧多&MT00947;&MT00947;
伽恨拏&MT00947;&MT00947;

嗜貺&MT00947;&MT00947;
迦蛇&MT00947;&MT00947;二十
質多&MT00947;&MT00947;二十
娑茂陀囉&MT00947;&MT00947;二十
&T057512;囉拏&MT00947;&MT00947;二十
叱那
修留坻&MT00947;&MT00947;二十
莎呵二十
◎*阿羅摩阿羅摩阿羅摩闍蛇囉闍
字犁蛇囉闍伽闍哹&MT00947;囉闍羅阿那
阿呿莎囉呿伽莎闍那那烏呵
那囉蛇那烏呵
摩醯濕波羅遮摩
阿摩
昵呵
阿蛇&MT00947;利羅
斫啾遮摩
斫啾娑
斫啾那
&MT00947;&MT00947;摩闍
&MT00947;&MT00947;
&MT00947;&MT00947;
呿伽禪縷二十
娑囉旃陀囉二十
醯濕波羅昵羅那&MT00947;二十
娑檀摩叉蛇二十
二十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虚空目分第十之二中世間目品第二
爾時世尊。即放眉間白毫相光。悉蔽十方諸
佛世界。日月星宿珠火燈明所照之處。一切
石山諸惡刺棘爲不復現。十方無量恒河沙
等世界衆生。見是光已。各各繋念思惟善事。
其中諸佛見是光已。各告己衆而作是言。善
男子。過於無量恒河沙世界。彼有世界名
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出世。號釋迦牟尼
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
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無量世界無量菩薩
無量聲聞。悉集彼土坐彼佛前。彼佛即爲
宣説法行法目陀羅尼門。爲諸聲聞。説法
行已放大光明。將欲演説淨目法門陀羅尼
法。爲中乘者得縁覺果。爲諸菩薩。莊嚴成
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十地如來十
八不共之法。轉不退輪壞三惡趣。令修八聖
得無上果。爾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諸衆。聞
是語已。各各白佛言。世尊。我欲往彼娑婆世
界至説法處。聽受如是淨目法門。爾時無量
諸菩薩衆。悉共來詣娑婆世界。到於佛所頭
面禮拜却坐一面。時此世界無量梵天。往至
佛所供養恭敬却坐一面。百億魔天。百億
自在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帝
釋天。百億四天王天。百億日月天。百億自
在天。百億閻羅王。百億地鬼。四百億阿修
羅。四百億龍王。如是等衆悉向佛所。恭敬
供養却坐一面。無量沙門及婆羅門悉得神
通。來向佛所恭敬供養却坐一面。諸世界中
外道相師。見光明時作是思惟。如是光者。
非是日月星宿之明。必是異光。如是不久七
日並出。當焦四海須彌山王一切草木。其後
欲界火災當出。或復有言。却後不久必當
雨毒害於一切。或復有言。却後不久必當雨
刀害諸人物。惡時將至誰能救之。或復有言。
瞿曇沙門憐愍一切。唯是能救施其壽命。爾
時一切無量衆生至心念佛。念已即見是大
寶坊。以佛力故即至坊中。爾時波斯匿王。
以佛神力故亦見寶坊。以佛力故得到坊中。
憂填耶那王。惡性王。輸頭檀王。摩醯陀王。
修陀奢那王。頻婆娑羅王。如是等王亦因佛
力得見寳坊。悉至坊中供養禮拜次第而
坐。各作是念。今此衆中有大仙人。有佛世
尊。此光因縁今當問誰。當問仙人。問佛可耶。
爾時須陀舍那王言。我今有大婆羅門師。名
電髮。善知相法能解能説。是最可問。
*電髮聞已即作是言。我所博覽一切相書都
無此事。我實不能解此光瑞。閻浮提中一切
相師其數五百悉不能解。爾時頻婆娑羅王。
語諸王言。汝何故狂。此大衆中有佛世尊。
號釋迦牟尼。具一切智。善知世間出世間相。
了十二月善相之書。大悲憐愍一切衆生。
實語正語。唯佛能説是光報應。爾時諸王及
諸大衆一切宗仰。共白佛言。世尊。唯願如
來爲我等説十二*月相書。佛言大王。今此
大會不應宣説世間相書。頻婆娑羅王白佛
言。世尊。今此會中有諸衆生。不信如來所
有功徳。又不信是一切智人。唯願破壞如是
疑心。而宣説之。是諸衆生若得聞已心生喜
信。生信心已。乃可爲説出世之道。如是衆
生。亦當樂受易可調伏。佛言大王。至心諦
聽。我當説之。大王。往昔雪山有一仙人。名
婆伽婆。食果草根修集慈心。而不能除諸
煩惱結。不能調伏貪欲之心。時彼住處有一
雌虎。即共行欲。虎便懷妊日月已滿。至
此人所産十二子。是時仙人心憐愍故。即
取洗浴而哺養之。虎母心愛隨時乳養。爾時
仙人各爲立名。一名竭伽。二名跋伽婆。三
名爲虎。四名師子。五名擔重。六名婆羅墮
闍。七名歩行。八名婆羅奴。九名健食。十名
惡性。十一名師子擔。十二名健行。是十二
子年始七歳。食草根華果。是時父母倶時
命終。時十二子心懷愁惱。仰天號哭。如何
一旦無所歸依。時有樹神聞是聲已。作如是
言。諸童子且莫啼哭。有歸依處。所謂梵天
憐愍衆生。汝等應當晝夜六時淨自洗浴。
向於虚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梵天當以無
礙天耳聞汝等聲。聞已當來至汝住處。以憐
愍故。來已當壞汝等癡闇施慧光明得智慧
已。一切諸天當供養汝。況世間人。時十二
子聞是語已。如教而行經十二年。然後梵天
乃聞其聲。即來下至三十三天。爾時帝釋見
梵天來即前供養。既供養已。即復白言。大
士。欲何所至。憍尸迦。汝不見彼雪山之中十
二仙耶。憍尸迦可共往彼。時釋提桓因與無
量天。相隨倶下至雪山中。時十二仙見梵天
來。歡喜踊躍禮拜供養。時梵天王。告十二童
子。汝等何故。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養於我。
欲何所求。爲求名聲色力財寳聖道智慧諸
天身耶。時竭伽仙白梵天言。大士。我今不求
如是等事。我欲求智慧。爲衆生故。我等孤
稚少失覆蔭自隨其心。無教告者。唯願大士
施我智慧。令我識知善惡等業。及了衆生善
惡等業。亦知衆生國土城邑刹利婆羅門毘
舍首陀男女大小善惡等相受苦樂事。諸王
貪國無厭足者。興兵相伐衰盛等相。若我
知已。當以方便教滅惡相。令得受
  大方等大集經虚空目分中彌勒品第三
爾時彌勒菩薩即於佛前。心念説偈。問於如

    非有途路 而有輪轉 如來亦不
    住一切道 非道見道 道見非道
佛言。善男子。非道者即是不出不滅。不住
非智。非智境界。非明非闇。非常非斷。非
善非惡。非是色陰乃至識陰。是名實性。是
名法性。名一切行。名眞實際。是名非道。如
中道。諸佛如來轉於法輪。而不貪著如
是諸道。若有衆生。道見非道非道見道。如
是衆生不能達於道與非道及知三道。如
來悉能分別解説。及以斷道。善男子。如來
世尊於無道中而轉法輪。爲壞衆生三種道
故。何等三道一煩惱道。二者苦道。三者業
道。業道者。所謂行有。煩惱道者。所謂無明
愛取。苦道者。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
死等。如是三道。何因縁有。觸縁故有。善男
子。因眼見色而生愛心。愛心者即是無明。
爲愛造業即名爲行。至心專念名之爲識。識
共色行是名名色。六處生貪是名六入。因入
求受名之爲觸。貪著心者即名爲愛。求是等
法名之爲取。如是法生是名爲有。次第不斷
名之爲生。次第斷故名之爲死。生死因縁
衆苦所逼名之爲惱。乃至識法因縁生貪。亦
復如是。如是十二因縁。一人一念皆悉具
足。出有三種。一者因出。二者初出。三者
道出。若有比丘修行法行。觀察所有愛心相
貌。比丘當觀。若有愛心即是無明。無明之
體能出二過。一者出行。二者出識。識亦有
二。一者出名。二者出色。名色亦二。一者無
住。二住六入。六入亦二。一不厭欲。二能
生觸。觸亦有二。一生受心。二者求受。受亦
有二。一受苦樂。二生貪愛。愛亦有二。一者
繋縛堅固。二者求取。取亦有二。一者貪心。
二者求有。有亦有二。者樂住。二生因縁。
生亦有二。一者生老。二者苦縁。老亦有
二。一壞壯色。二作死因。死亦有二。一壞壽
命。二愛別離。是名出因。云何*初出。若有
比丘修集法行。觀如是法。亦出亦滅是名
*初出。爾時世尊。告憍陳如。云何道出。若比
丘見道有二種。一者行行。二者慧行。憍陳
如。汝頗知是行行慧行耶。憍陳如言。未知
世尊。唯願如來爲觀十二因縁比丘得大智
慧壞諸煩惱。分別解説。比丘聞已當具受持。
爾時世尊。告寶幢童子。善男子。汝頗能知息
出入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法行比丘。先觀
無明乃至老死。云何名爲觀於無明。先觀中
陰。於父母所生貪愛心。愛因縁故四大和合。
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羅羅。
是歌羅羅有三事。一命二識三煖。過去世中
業縁果報。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
名無明。歌羅羅時氣息入出。有二種道。所
謂隨母氣息上下。七日一變。息*入出者名
爲壽命。是名風道。不臭不爛。是名爲煖。是
中心意名之爲識。善男子。若有欲得辟支佛
果。當觀如是十二因縁。後觀三受因縁。五
陰十二入十八界。云何爲觀。隨於念心觀息
息入。觀於内身皮膚肌肉筋骨髓腦如空
中雲。是身中風亦復如是。有風能上。有風
能下。有風能滿。有風能焦。有能増長。是故
息之出入名爲身行。以出入息從覺觀生。故
名意行。和合出聲名爲口行。以如是等三行
因縁。故有識生。識因縁故則有四陰及以色
陰。故名名色。五陰因縁行六處。故名六入。
情塵相對故名爲觸。觸因縁故念色至
法。是名爲受。貪著於色乃至於法。是名爲
愛。愛因縁故四方求覓。故名爲取。取因縁
故受於後身。故名爲有。有因縁故有生老死
種種諸苦。是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
縁之大樹也。是故縁出入息。能生一切諸苦
煩惱。是故凡夫生時。亦爲煩惱繋縛。死時
亦爾。終不能得身心自在。不得三昧。不盡
諸漏。若有比丘觀*入出息。如空中風無我
我所。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從縁而生從縁而
滅。無相無物無有覺觀。衆生風者亦復如是。
共四大行。生歌羅羅九孔乃至九萬九千諸
孔出入無作無受。是風出入如是肉段。以是
因縁故。有無明乃至老死衆苦聚集。善男子。
譬如虚空無物無我。出入諸息地水火風。壽
命煖識。無明乃至生老病死。亦復如是。衆
生顛倒於非我中而横見我。於如是等同虚
空法。作陰界入想。一切凡夫因是顛倒。輪
轉生死無有窮已。若法行比丘。觀是息冷則
擧身冷。觀是息煖則擧身煖。是身爾時隨意
隨風。若觀冷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是人則
墮冷地獄中。若觀煖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
是人則墮熱地獄中。若佛弟子修集法行。觀
察出入息冷煖等時則得正道。法行比丘如
實觀察無明乃至生老病死。心不顛倒。是名
淨目陀羅尼也。善男子。汝若能受是陀羅尼。
即是眞實觀入出息。寶幢菩薩白佛言。世尊。
諸佛境界不可思議。非是聲聞縁覺所及。爾
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隨是經典所流布
處。我等要當隨侍守護。所有惡事悉令消

  *大方等大集經虚空目分*中四無量心
品第四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因諸聲聞辟
支佛等修行法行。令閻浮提無有疾疫飢饉
惡事。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若有
四姓供養恭敬。得幾所福。佛告大王。若有
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具八上事。一者其
土人民供養父母増長慚愧。恭敬沙門諸婆
羅門耆舊有徳。受持禁戒。大王。若諸國土
有諸菩薩修四無量。其土人民。則能成就如
是初事。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
所住國其土人民。修集慈心遠離殺害。其心
調柔無有濁心瞋恚之心。平等無二。是名
爲二。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
住國其土人民。不貪財寶。樂爲惠施。呵
盜竊。是名爲三。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
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自足妻色。遠離
非法。呵責欲心。是名爲四。復次大王。若有
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眞語實
語無破壞語。常修善語。是名爲五。復次大
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
無有嫉妬濁惡之心。是名爲六。復次大王。
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正
見不謬無有邪見。是名爲七。復次大王。若
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
切供養恭敬三寶。遠離惡見。是名爲八。大
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
具足如是八種功徳。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
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八怖畏事。何等爲
八。一者無内外軍畏。二者無諸惡鬼畏。三
者無惡星宿畏。四者無諸惡病畏。五者無諸
獸畏。六者無諸惡賊畏。七者無諸旱澇
畏。八者無*諸穀難畏。大王。若有菩薩修四
無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如是八畏。大王。
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具足八
大丈夫。何等爲八。一者有諸衆生。已於過
去無量佛所。深種善根。如是之人樂生其
土。二者復有衆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戒
多聞。如是之人樂生其土。三者復有衆生。已
於過去無量世中。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
有徳。如是之人樂生其土。四者復有衆生。已
於過去無量世中。成就天業。當受天身。故轉
天身來生其土。五者復有衆生能壞一切三
惡道業。如是之人樂生其土。六者復有衆生
具聲聞乘。如是之人樂生其土。七者復有衆
生樂縁覺乘。如是之人來生其土。八者復有
衆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六波羅蜜。如是
之人樂生其土。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
所住國。其土具足如是八人。大王。若有菩薩
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地具足上地水味無
上法味衆生之味。一切衆生心相親愛。如是
衆生捨是身已。復生天上。乃至鳥*獸亦復
如是。大王。譬如一筐盛四種香。一者沈水。二
者多伽羅。三者牛頭栴檀。四者多摩羅葉。如
是四香合有四兩。有四姓人。以四種衣置
*筐中。經數日已各自齎去。而是四香銖兩不
折。然是衣中各各有香。大王。若有菩薩修四
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各各成就種種功
徳。而於菩薩無所損減。爾時頻婆娑羅王白
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不可思
議。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自身修集。能令無量
無邊衆生得大利益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淨光。告無勝菩薩
言。善男子。汝今已得無上利益。何以故。汝
常修集四無量心。無勝菩薩言。善男子。我
今云何得大利益。如是法中無作無受。無覺
無見無知。無此無彼。善男子。如人自言。能
畫虚空瓔珞莊嚴。雖有是言。眞實不能。一
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出無壞。無生無滅。無
有處所。無有覺觀。淨三解脱。無相無
作無願。如爾法界。無轉無散。無合無礙。無
濁無邊。猶如虚空無有和合。無欲無性。無見
無説。法性無數。無少無多。無有境界。無二
無著。無量無色。無聲寂靜。無變無量。猶如
虚空。無比無勝。無常無斷。難見難知。難可思
惟。堅固無行。無有瞋恚。攝諸佛界。是名梵
行。名四無量。如來修集。心無厭足。勤行精
進。是名佛法。大信大念。大不放逸。至心不
忘。若菩薩摩訶薩修集如是四無量心。即是
菩薩修行菩薩甚深法界。如是菩薩將欲近
入無生法忍。行六波羅蜜護諸佛法。已近第
三如法順忍。眞見佛身。能摧魔衆及壞邪
道。度生死河入大智海。通達一切諸佛境界。
具足莊嚴諸佛功徳。諸所有色種姓財物。勝
諸衆生。次第當坐如來法座。具足一切三昧
總持。不爲一切聖人所輕。爲諸縁覺之所讃
歎。常爲諸佛之所護念。能解一切國土衆生
種種語言。於諸法中。不見受者及以施者。亦
無説者及聽法者。無有作者及以受者。猶
如虚空。淨光言。善男子。是故我言。汝今成
就無量功徳。何以故。已於無量無邊世中勤
修集故。善男子。若佛獲得十力無畏一切佛
法。出家苦行逮成正覺。轉妙法輪示大神通
入大涅槃。如是等事悉皆因修四無量心。如
是即是四無量果。以是義故。諸善男子及善
女人。應當修集四無量心。説是法時二萬衆
生得隨慈忍。無量衆生具四無量心。一切大
衆咸供養佛
*大方等大集經虚空目分*中淨目品第五
爾時有一菩薩童子。名無勝意。長跪合掌白
佛言。世尊。慈無量心。有何等相。有何等體。
何等因縁。何等果報。云何具足。佛言。善哉
善哉。善男子。能問如是甚深之義。爾時如
來即入三昧。其三昧名調伏衆生無所畏懼。
入三昧已。從其肉髻放大光明。其光猛盛有
種種色。遍照無量無邊世界。復出妙音。而
説偈言
    淤泥之中生芙蓉 亦復生於種種華
    衆生以之供養佛 并及一切諸天神
    一切惡國亦如是 生諸聖人大菩薩
    能調難調不調衆 猶如衆生華供養
    娑婆世界惡土地 釋迦住中宣説法
    若欲獲得無量利 應當往彼娑婆界
無量世界所有衆生。聞是偈已。各各供養其
土世尊。既供養已。乘佛神力。悉來集會娑
婆世界。至於佛所頭面禮拜却坐一面。爾時
此界大寶坊中。無量衆生具足彌滿。是諸
衆生各作是念。獨我至此供養如來。獨在
佛前諮問正法。如來獨爲我一人説。爾時世
尊。告無勝意童子。善男子。慈有三種。一衆
生縁。二者法縁。三者無縁。善男子。衆生縁
者縁於五有。若有法行菩薩。欲得具足六
波羅蜜大慈大悲菩薩十地。速得成就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正法輪。調伏無量無邊
衆生。令度無邊生死大河。欲壞無量惡魔伴
黨入大涅槃。如是菩薩。應當修集四無量心。
應云何修。若菩薩摩訶薩。爲下方衆生乃至
上方一切衆生。修集是慈。視諸衆生如父
如母。如師和上。如佛世尊聲聞縁覺 爾時
應作如是思惟。若有衆生。横於我所起諸
惡事。菩薩爾時應作是念。若我瞋是惡衆
生者。則爲十方諸佛所見。是大可恥。當見
呵責。云何是人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
自不能調伏其心。譬如有人無有脚足而欲
趣彼欝單曰土。如無目者而欲讀書。如無
手者而欲執作。遠離慈心。而欲獲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復如是。若不能斷
如是瞋心。尚不能得聲聞菩提。何況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我不能調伏自心。當爲
諸佛聲聞縁覺天龍八部之所呵責。若我不
能調伏自心。當得大罪受地獄苦。不得現
在未來利益。是故應當修集慈心。復作是
念。若有於我已作諸惡。始作欲作。或以惡
事加於我親。以利養事益於我怨。亦復如是。
如是觀已。菩薩先於一方衆生。修集慈心。
二三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善男子。是
名菩薩慈縁衆生。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曰
明星。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初修慈
心。如是慈心有何等果。爲是現在。爲在未
來。具足成就幾所福徳。世尊。如是菩薩修
集慈心。頗復當墮三惡道不。佛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已於昔供養恭敬無量諸佛。
是故今能發如是問。已種善子善根堅固。無
量世中修集慈心。不與聲聞辟支佛共。爲欲
利益無量衆生。是故今者能作是問。善男子。
諦聽諦聽。今當爲汝分別解説。若有菩薩。
能如我先所説修慈。是人則得臥安寤安不
見惡夢。資生所須無所乏少。諸天守護人天
樂見。不聞惡聲身不惡病。常樂寂靜勤行精
進樂受正法知見無我。常爲國主沙門梵志
男女大小乃至鳥獸之所供養。親近善友。所
謂聲聞縁覺諸佛菩薩。樂行惠施能度衆生。
所有善心。不爲三毒之所破壞。善名好譽流
布四方。能療衆生所有惡病。能令衆生遠離
衆苦。能解衆生一切繋縛。能調衆生諸惡煩
惱。能壞一切惡邪異見。能與衆生信心念心。
大智慧心。心住大乘無能傾動。不隨他語。能
壞衆生身口意惡。能滅衆生三種障業。唯除
五逆誹謗正法賢聖之人。劫招提僧物。善
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慈。當捨命時。面見
十方諸佛世尊手摩其頭。佛手觸故心則歡
喜。心歡喜故。尋得往生其佛國土。亦聞如
是善妙之言。所謂莫生怖畏。莫生怖畏。汝
是修慈純善之人。定當得生淨佛世界。覲見
無量諸佛世尊。離三惡道必入涅槃。亦聞法
縁無縁之慈。亦得具足四無量心。乃至獲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明星天子。聞是
法時。於諸禪定出入自在。無勝意童子白佛
言。世尊。如是天子。以何力故。於禪定中速
入速出。佛言。善男子。是天子者。已於無量
諸如來所。殖諸善根。無量世中修法縁慈。
本願力故生四天處。在日天前十千由旬。所
住宮殿縱廣三萬二千由旬琉璃所成。前後
左右滿十由旬。諸天男女而共圍遶。是人在
中離其眷屬。三由旬所獨坐寶床。出入禪定
一日一夜。此四天下有八十天處。六十龍處。
四阿修羅處。四迦樓羅處。五十二緊那羅處。
四十六摩睺羅伽處。八拘辦荼處。三十
餓鬼處。三十毘舍遮處。於如是處。悉能調
伏如是衆生。以本願力故。往昔發願。此閻浮
提夜五分過。餘一分在。當在日前十千由旬。
先當破壞閻浮提闇而作明相。若閻浮提諸
善衆生。欲度生死修禪定者。當爲是人除去
睡眠施其念力。若欲見我。我當於夢現作
和上師長父母。若有凡夫修集外道。我當破
壞其人邪心示以正道。若有衆生於世間事
及出世事。生懈怠者。覩見我已除去懈怠勤
修事業。若有衆生迷失正路。得見我時則還
見道。若有衆生身遇重病。得見我者苦痛休
息。身得安眠受大快樂。若有老人身受衆苦
心多忘誤。得見我者還得念心。然我出時能
令衆生繋心念善。若有衆生命將欲盡。最後
一念。我當爲説大乘經典。彼既聞已面見佛
像。捨身得生淨佛世界。若有欲求辟支佛者。
我當爲説辟支佛乘。若有欲求聲聞乘者。我
亦當爲説聲聞乘。若有衆生。有三惡業。聞我
説法惡業即滅。世尊。我先行於閻浮提國。然
後次行於瞿陀尼。瞿陀尼後次欝單曰欝單
*曰後。次弗婆提。以如是等本願力故。常得
修行六波羅蜜。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爾時明星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爲
欲利益一切衆生故。説此陀羅尼
廬遮羅盧遮盧遮那娑羅叉
娑羅叉*婆娑羅叉&MT00947;&MT00947;呵呵
&MT00947;特荼阿婆闍婆阿婆叉那阿叉叉

富羅婆邏
阿婆叉叉
闍婆闍婆
呵迦波
阿婆阿婆
摩呵娑摩
頻豆
莎闍羯波
阿鞾
阿鞾二十
呵呵尼摩二十
沫邏*莎律闍二十
迦留那闍二十
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男
若女若大若小。若有至心念我事者是人則
得淨於諸業。神通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解脱佛土四無礙智。如是諸人不得成就如
是事者。我則欺誑十方諸佛。於未來世。亦
莫令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無勝
意童子白佛言。世尊。他方佛土所有人民。
常作是言。娑婆世界雜穢不淨。然我今者常
見清淨。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説。
又此世界諸菩薩等。或作天像調伏衆生。或
作龍像。或作鬼像。或阿修羅像。或迦樓羅
像。或緊那羅像。或摩睺羅像。或夜叉像。*或
*拘辦荼像。毘舍闍像。薜荔陀像。人像畜
生像鳥獸之像。遊閻浮提。教化如是種類
衆生。善男子。若爲人天調伏衆生。是不爲
難。若爲畜生調伏衆生。是乃爲難。善男子。
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爲潮。
高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
是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
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
曰無死。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
住處。中有一馬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善
住。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
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其山樹神名曰無
勝。有羅刹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屬圍
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善男子。
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頗梨山。高二十由
旬。其山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
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誓願。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
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雞修聲聞慈。復有
一窟名曰法床。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
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犬修聲聞慈。中有火神。
有羅刹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
二女人常共供養是三鳥獸。善男子。閻浮提
北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
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縱廣高下亦復如
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猪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香功徳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
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鼠修聲聞慈。復有
一窟名高功徳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
薩本所住處。中有一牛。修聲聞慈。山有風
神名曰動風。有羅刹女名曰天護。各有五
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善男子。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
徳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明星。縱
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
師子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淨道。縱廣高
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兎
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喜樂。縱廣高下亦
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龍修聲
聞慈。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刹女名修慚
愧。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
如是三獸。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内。
天人恭敬。功徳成就已。於諸佛所發深重願
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餘十一獸安
住修慈。周而復始。七月一日鼠初遊行。以
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衆生。令離惡業勸修
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復還行。如是
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歳。亦復如是。常爲
調伏諸衆生故。善男子。是故此土多有功徳。
乃至畜生亦能教化。演説無上菩提之道。
是故他方諸菩薩等。常應恭敬此佛世界」
爾時會中有一優婆塞。名曰淨徳。白佛言。
世尊。我今可得覩見如是十二獸不。善男
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
覩見是十二獸。欲得大智大念大定大神通
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四無量心。欲行正道
奢摩他。欲得寂靜。欲増善法。是人當以
白土作山。縱廣七尺高十二尺。種種香塗金
薄之。四邊周匝二十尺。所散瞻婆華當
以銅器盛。諸種種非時之漿置之四面。清淨
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離山三丈正東
向立。誦如是呪
戰陀羅呵修利蛇比摩其羅&T018176;沸己牟
若蛇牟邏阿呵希娑呵囉希若蛇&MT05532;
薩婆復多呵梨蛇婆呵休摩莎車婆
牟梨
&MT00947;
邏奢浮
修邏蛇牟
呿迦

摩希叉婆
迦婆摩訶
阿叉比婆邏
多波比莎
沙持因持利蛇鞞莎
阿闍牟他
二十
婆盧婆叉二十
槃陀哆二十
遮羅叉婆希
二十
呵迦比牟二十
哆比勒搜二十
散遮勒搜
&MT00947;婆浮二十
娑邏&MT00947;叉搜二十
沸己遮
哆莎
頼莎三十
陀叉邏莎三十
波利波遮三十
修羅修
三十
搜婆莎彌三十
希邏莎三十
&MT00947;邏牟莎邏莎
三十
牟莎邏私三十
邏婆邏娑三十
頻婆思邏莎

&MT00947;&MT00947;邏娑四十
陀摩盧遮那邏娑四十
富嚢挫
蘭呵邏娑四十
首陀盧遮那邏娑四十
&MT00947;摩摩
邏娑四十
比摩盧遮那呿伽四十
薩顛摩邏娑
阿利耶盧遮那耨耨四十
比摩牟四十
婆羅呵
&MT00947;呵邏私㝹㝹
阿由比目猛五十
牟尼邏
提致汦五十
莎呵
住十五日。當於山上見初月像。爾時則知
見十二獸。見已所願隨意即得。善男子。若
能如是修行苦行。即得眼見是十二獸。爾時
淨徳優婆塞語明星菩薩言。善男子。汝能教
化調伏衆生。云何調伏。爲以身耶。口耶意
耶。善男子。我非身口。唯以心業。善男子。
若是心業。爲過去耶未來耶現在乎。善男
子。亦非去來。唯是現在。制限在心不令作
惡。善男子汝猶不能令現在心獲得解脱云
何而能調伏衆生。明星答言。我今受持四無
礙智淨目持力故。能調伏一切衆生淨徳言。
四無礙智淨目持者。亦復不能調伏衆生。何
以故。無覺觀故。云何而言。能調衆生。善男
子。我今問汝隨意見答。善男子。攝入繋縛
解脱清淨道及寂靜。雖復平等亦不平等。如
是平等及不平等。何因縁生。何因縁出。何
因縁増長。汝寧不知乎。淨徳答言。善男子。
如是等事。因我我所生出増長。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是我我所何因縁生。善男子。是我我
所風因縁生。明星菩薩言。風住何處。善男子。
風住虚空。又問虚空爲何所住。答言。虚空
住於至處。又問。至處復何所住。答言。至處何
處住者不可宣説。何以故。遠離一切諸處所
故。一切處所所不攝故。非數非稱不可量故。
非覺非觀。非有非無。非行非生。非出非滅。
非有増長。非字非念。非作非受。非闇非明。
非増非減。非壯非老。眞實之性是一切法無
罣礙門。是故至處無有住處。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如是即是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若
有菩薩修集如是陀羅尼者。一切煩惱則爲
爛敗入法縁慈。一切法中無有疑心。説是法
時十方世界無量衆生得法縁慈。無量衆生
得近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爾時世尊讃是
二人。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如法問。能如法
答。是陀羅尼因縁力故。四天王等。於我滅
後能守護法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
  戰阿羅呵修利蛇比摩其羅貶佛已
牟邏若蛇牟邏阿呵希婆呵囉希
若蛇呵希薩婆復多呵希梨咃婆呵休
摩沙車婆牟梨
&MT00947;
邏奢浮
邏蛇牟
呿迦那
摩希叉婆
迦婆摩呵
阿叉比婆邏
多波比婆
沙持因持利蛇
鞞婆
阿闍牟他婆二十
婆盧婆叉二十
槃陀
二十
遮羅叉婆希二十
呵迦比牟二十
哆比
勒搜二十
散遮勒搜二十
嘙嘙浮二十
婆羅婆
叉搜二十
佛已遮
&T035393;頼沙三十
陀叉邏
三十
波利波遮三十
修邏修三十
搜婆娑彌
三十
希邏三十
嘙羅牟娑羅娑三十
牟娑邏私
三十
羅婆邏婆三十
頻婆思邏娑
嘙嘙邏娑
四十
陀摩盧遮那邏娑四十
富嚢挫蘭呵邏婆
四十
首陀盧遮那邏娑四十
嘙摩摩邏娑四十
比摩盧遮那呿伽四十
薩顛摩邏娑四十
阿利
那遮那褥褥四十
比摩牟四十
婆遮呵芒嘙
呵邏私葂葂
阿由比目醯五十
尼邏提
致沙五十
娑呵五十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虚空目分第十之三中聖目品第六
爾時明星菩薩白佛言。世尊。聲聞之人行聲
乘。辟支佛人行辟支佛乘。如是二人云
何修悲。思作何法離何煩惱。佛言。善男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聲聞乘辟支佛乘。不
觀衆生所有樂相。不作怨親父母等相。憐愍
衆生修起悲心。乃至十方亦復如是。若我不
能於惡衆生修集悲者。當觀是人八種苦相。
生苦乃至死苦。是人具足如是八苦。我當
云何於是人所不生悲心。是人復有三種大
苦。亦復未得脱三惡道。我當云何不生憐愍。
云何名爲觀於生苦。從業因縁父母和合。初
受意識。歌羅羅時。其身猶如葶歴子許。是
時未有入出氣息。亦不覺知苦之與樂不苦
不樂。離先色相。未具後色。無力無欲。無有
精進。無有憍慢上色上性上自在相。無五
欲相。諸根不具。如是衆生我當云何不生憐
愍。如是衆生過去愛取名爲無明。過去業有
名之爲行。初入胎心名之爲識。歌羅羅中。
初色四陰名爲名色。是時未具十二有支。
以生因縁故。可説有十二因縁。衆生如是何
有智者不生憐愍。歌羅羅時住六七日。六七
日轉名頞浮陀。是時形色猶如小棗。住七七
日轉名伽那。是時形色如胡桃殼。住八七
日轉名閉尸。形色猶如頻婆羅果。是時身邊
有五胞出謂頭手脚。十二七日始有腸相。
二十七日男女根別。二十一七日始生骨節。
乃至三十六七日中。其身具足血肉毛根。
三十八七日具足身肢。四日四夜住在腹中
臭穢之處。是人如是我當云何不憐愍耶。爾
時還憶本生之事。憶已愁苦。作是念言。若
我出胎當修善法。願後更莫生如是處。修不
放逸遠離受生。初出母胎。爾時擧身受迫
迮苦。入風觸身亦復受苦。身初至地。以水
摩洗復受大苦猶如地獄。爾時還失憶宿命
事。生已復有老病死苦隨逐不捨。復有風病
白水黄水和合等病。如是四病數各百一常
隨逐之。是故名爲生。是大苦既受生已老復
隨逐。髮白面皺。失智慚愧。髮毛稀疎。諸行
陳故諸根衰熟。易破易壞。爛朽危脆。唯貪
二味。所謂鹹酢。能壞安樂身根遍惱。是大
苦河。能破衆生三世壯色。妄如嬰兒。狂如
鬼著。衆生具足如是惡事。我當云何不生憐
愍。爾時復爲死所侵逼。失於智慧壽命諸有。
捨棄諸陰。身壞命壞四大離散。三世衆生壽
命之怨。一切衆生成就死法。我當云何不生
憐愍。爾時復有所不愛物。而來親近。所謂
寒熱飢渇惡人惡獸。衆生如是我當云何不
生憐愍。復有所愛別離。所謂盛年財寶。
強壽命。父母妻子親戚眷屬上妙六塵。衆生
既受如是等苦。我當云何不生憐愍。或有衆
生於三世中。求上六塵而不能得。以是因縁
具受衆苦。若我於此惡類衆生不生憐愍。我
當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衆生
受五陰擔。我亦如是。若我不修大悲之心。
云何得捨如是重擔。一切聖人已得遠離五
陰重擔。若不修行三種淨戒。不善思惟。其
心放逸不行正道。不得解脱如是之人受百
種苦。衆生既受如是百苦。我當云何不修悲
心。若有衆生於一日夜。能如是觀。是人得
心猶如虚空。是人能於一切衆生修集大悲。
是人能得身心寂靜。是人不遠正眞法界及
以法性。如是方便。能得聲聞縁覺衆生
悲。若有菩薩初修道時。作是思惟。設令我
有恒河沙等如須彌身。當以是身爲於一人。
於無量世受大劇苦。令彼一人得受樂者。我
終不悔。亦不退轉於菩提心。復作是念。假
令一切所有衆生。各各執椎如須彌山。來打
我身經無量歳。我當忍受不生惡心乃至一
念。復作是念。是人所受百種之苦。一切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