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涅槃經 (No. 0374_ 曇無讖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100] [Prev]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離衆生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
與波斯匿王説於象喩。如盲説象雖不得象
然不離象。衆生説色乃至説識。是佛性者亦
復如是。雖非佛性非不佛性。如我爲王説箜
篌喩佛性亦爾。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説已。
不解我意作種種説。如盲問乳佛性亦爾。以
是因縁或有説言犯四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
罪一闡提等。悉有佛性或説言無。善男子。我
於處處經中説言。一人出世多人利益。一國
土中二轉輪王。一世界中二佛出世。無有是
處。一四天下八四天王乃至二他化自在天。
亦無是處。然我乃説從閻浮提阿鼻地獄上
至阿迦膩吒天。我諸弟子聞是説已不解我
意。唱言佛説無十方佛。我亦於諸大乘經中
説有十方佛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三
善男子。如是諍訟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縁
覺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猶能摧壞。無量
煩惱如須彌山。若於是中生決定者。是名執
著。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執著。佛言。
善男子。如是之人若從他聞。若自尋經若他
故教。於所著事不能放捨。是名執著。迦葉復
言。世尊。如是執著爲是善耶是不善乎。善男
子。如是執著不名爲善。何以故。不能摧壞諸
疑網故。迦葉復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
云何説言不壞疑網。善男子。夫不疑者即是
疑也。世尊。若有人謂須陀洹人不墮三惡。是
人亦當名著名疑。善男子。是可名定不得名
疑。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先見人樹。後時
夜行遙見杌根。便生疑想人耶樹耶。善男子。
如人先見比丘梵志。後時於路遙見比丘即
生疑想。是沙門耶是梵志乎。善男子。如人先
見牛與水牛。後遙見牛便生疑想。彼是牛耶
是水牛乎。善男子。一切衆生先見二物後便
生疑。何以故心不了故。我亦不説須陀洹人
有墮三惡不墮三惡。是人何故生於疑心。迦
葉言。世尊。如佛所説要先見已然後疑者。有
人未見二種物時亦復生疑。何等是耶。所謂
涅槃。世尊。譬如有人路遇濁水。然未曾見而
亦生疑。如是水者深耶淺耶。是人未見云
何生疑。善男子。夫涅槃者即是斷苦。非涅槃
者即是苦也。一切衆生見有二種見苦非苦。
苦非苦者即是飢渇寒熱瞋喜。病痩安隱老
壯生死。繋縛解脱恩愛別離怨憎聚會。衆生
見已即便生疑。當有畢竟遠離如是苦惱事
不。是故衆生於涅槃中而生疑也。汝意若謂
是人先來未見濁水云何疑者。是義不然。何
以故。是人先於餘處見已。是故於此未曾到
處而復生疑。世尊。是人先見深淺處時已不
生疑。於今何故而復生疑。佛言。善男子。本未
行故所以生疑。是故我言不了故疑。迦葉菩
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疑即是著著即是
疑。爲是誰耶。善男子。斷善根者。迦葉言。世
尊。何等人輩能斷善根。善男子。若有聰明黠
慧利根能善分別。遠離善友不聽正法。不善
思惟不如法住。如是之人能斷善根。離是四
事心自思惟無有施物。何以故。施者即是捨
於財物。若施有報當知施主常應貧窮。何以
故。子果相似故。是故説言無因無果。若如是
説無因無果。是則名爲斷善根也。復作是念
主受者及以財物。三事無常無有停住。若
無停住云何説言此是施*主受者財物。若無
受者云何得果。以是義故無因無果。若如是
説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
施者施時有五事施。受者受已或時作善或
作不善。而是施主亦復不得善不善果。如世
間法從子生果果還作子。因即施主果即受
者。而是受者不能以此善不善法令施主得。
以是義故無因無果。若如是説無因無果。當
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無有施物。何
以故施物無記。若是無記云何而得善果報
耶。無善惡果即是無記。財若無記當知即
無善惡果報。是故無施無因無果。若如是説
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
者即意。若是意者無見無對非是色法。若非
是色云何可施。是故無施無因無果。若如是
説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
施主若爲佛像天像命過父母。而行施者
無受者。若無受者應無果報。若無果報是爲
無因。若無因者是爲無果。若如是説無因無
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無父無母。
若言父母是衆生因生衆生者。理應常生無
有斷絶。何以故因常有故。然不常生是故當
知無有父母。復作是念無父無母。何以故。若
衆生身因父母有。一人應具男女二根。然無
具者當知衆生非因父母。復作是念非因父
母而生衆生。何以故。眼見衆生不似父母。謂
身色心威儀進止。是故父母非衆生因。復作
是念一切世間有四種無。一者未生名無。如
泥團時未有瓶用。二者滅已名無。如瓶壞已
是名爲無。三者各異互無。如牛中無馬馬中
無牛。四者畢竟名無。如兎角龜毛。衆生父母
亦復如是同此四無。若言父母衆生因者。父
母死時子不必死。是故父母非衆生因。復作
是念若言父母衆生因者。應因父母常生衆
生。然而復有化生濕生。是故當知非因父母
生衆生也。復作是念自有衆生非因父母而
得生長。譬如孔雀聞雷震聲而便得娠。又如
青雀飮雄雀尿而便得*娠。如命命鳥見雄
者舞即便得*娠。作是念時如其不遇善知識
者。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一切世間
無善惡果。何以故。有諸衆生具十善法。樂
惠施勤修功徳。是人亦復疹病集身中
年夭喪。財物損失多諸憂苦。有行十惡慳貪
嫉妬懶惰懈怠不修諸善。身安無病終保年
壽。多饒財寶無諸愁苦。是故當知無善惡果。
復作是念我亦曾聞諸聖人説。有人修善命
終多墮三惡道中。有人行惡命終生於人天
之中。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聖
人有二種説。或説殺生得善果報。或説殺生
得惡果報。是故當知聖説不定。聖若不定我
云何定。是故當知無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
世間無有聖人。何以故。若言聖人應得正道。
一切衆生具煩惱時修正道者。當知是人正
道煩惱一時倶有。若一時有當知正道不能
破結。若無煩惱而修道者。如是正道爲何所
作。是故具煩惱者道不能壞。不具煩惱道則
無用。是故當知一切世間無有聖人。復作是
念無明縁行乃至生縁老死。是十二因縁一
切衆生等共有之。八聖道者其性平等。亦應
如是一人得時一切應得。一人修時應一切
苦滅。何以故。煩惱等故而今不得。是故當知
無有正道。復作是念聖人皆有同凡夫法。所
謂飮食行住坐臥。睡眠喜笑飢渇寒熱憂愁
恐怖。若同凡夫如是事者。當知聖人不得聖
道。若得聖道應當永斷如是等事。如是等事
如其不斷。當知無道。復作是念聖人有身受
五欲樂。亦復罵辱撾打於人嫉妬憍慢受於
苦樂作善惡業。是因縁故知無聖人。若有道
者應斷是事。是事不斷當知無道。復作是念
多憐愍者名爲聖人。何因縁故名爲聖人。道
因縁故名爲聖人。若道性憐愍便應愍念一
切衆生。不待修已然後方得。如其無愍何故
聖人因得聖道能憐愍耶。是故當知世無聖
道。復作是念一切四大不從因生。衆生等有
是四大性。不觀衆生是邊應到彼不應到。若
有聖道性應如是。然今不爾是故當知世無
聖人。復作是念若諸聖人有一涅槃。當知是
則無有聖人。何以故不可得故。常住之法理
不可得不可取捨。若諸聖人涅槃多者是則
無常。何以故可數法故。涅槃若一。一人得時
一切應得。涅槃若多是則有邊。如其有邊云
何名常。若有説言涅槃體一解脱是多。如蓋
是一。牙舌是多。是義不然。何以故。一一所
得非一切得。以有邊故是應無常。若無常者
云何得名爲涅槃耶。涅槃若無誰爲聖人。是
故當知無有聖人。復作是念聖人之道非因
縁得。若聖人道非因縁得。何故一切不作聖
人。若一切人非聖人者。當知是則無有聖人
及以聖道。復作是念聖説正見有二因縁。一
者從他聞法。二者内自思惟。是二因縁若從
縁生。所從生者復從縁生。如是展轉有無窮
過。若是二事不從縁生。一切衆生何故不得。
作是觀時能斷善根。善男子。若有衆生深見
如是無因無果。是人能斷信等五根。善男子。
斷善根者非是下劣愚鈍之人。亦非天中及
三惡道破僧亦爾。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
是之人何時當能還生善根。佛言。善男子。是
人二時還生善根。初入地獄出地獄時。善男
子。善有三種。過去現在未來。若過去者其性
自滅。因雖滅盡果報未熟。是故不名斷過去
果。斷三世因故名爲斷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斷三世因名斷善
根。斷善根人即有佛性。如是佛性。爲是過去
爲是現在爲是未來爲遍三世。若過去者云
何名常。佛性亦常是故當知非過去也。若未
來者云何名常。何故佛説一切衆生必定當
得。若必定得云何言斷。若現在者復云何常。
何故復言必定可見。如來亦説佛性有六。一
常二眞三實四善五淨六可見。若斷善根有
佛性者。則不得名斷善根也。若無佛性云何
復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若言佛性亦有亦
斷。云何如來復説是常。佛言。善男子。如來世
尊爲衆生故有四種答。一者定答。二者分別
答。三者隨問答。四者置答。善男子。云何定
答。若問惡業得善果耶不善果乎。是應定答
得不善果。善亦如是。若問如來一切智不。是
應定答是一切智。若問佛法是清淨不。是應
定答必定清淨。若問如來弟子如法住不。是
應定答有如法住。是名定答。云何分別答。如
我所説四眞諦法。云何爲四。苦集滅道。何
謂苦諦有八苦故名曰苦諦。云何集諦。五陰
因故名爲集諦。云何滅諦。貪欲瞋癡畢竟盡
故名爲滅諦。云何道諦。三十七助道法故名
爲道諦。是名分別答。云何隨問答如我所説
一切法無常。復有問言如來世尊爲何法故
説於無常。答言如來爲有爲法故説無常。無
我亦爾。如我所説一切法燒他。又問言如來
世尊爲何法故説一切燒。答言如來爲貪瞋
癡説一切燒。善男子。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大
慈大悲三念處首楞嚴等。八萬億諸三昧門。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智印等。三萬五千諸
三昧門金剛定等。四千二百諸三昧門方便
三昧無量無邊。如是等法是佛佛性。如是佛
性則有七事。一常二我三樂四淨五眞六實七
善。是名分別答。善男子。後身菩薩佛性有六。
一常二淨三眞四實五善六少見。是名分別
答。如汝先問斷善根人有佛性者。是人亦有
如來佛性。亦有後身佛性。是二佛性障未來
故得名爲無。畢竟得故得名爲有。是名分別
答。如來佛性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後身佛
性現在未來。少可見故得名現在。未具見故
名爲未來。如來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則不爾。
有是三世有非三世。後身菩薩佛性因故亦
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分別答。九
住菩薩佛性六種。一常二善三眞四實五淨
六可見。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
如是。是名分別答。八住菩薩下至六住佛性
五事。一眞二實三淨四善五可見。佛性因故
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是。是名分別答。
五住菩薩下至初住佛性五事。一眞二實三
淨四可見五善不善。善男子。是五種佛性六
種佛性七種佛性。斷善根人必當得故。故得
言有。是名分別答。若有説言斷善根者定有
佛性定無佛性。是名置答。迦葉菩薩言。世尊。
我聞不答乃名置答。如來今者何因縁答而
名置答。善男子。我亦不説置而不答乃説置
答。善男子。如是置答復有二種。一者遮止。二
者莫著。以是義故得名置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云何名
因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過去現在未來。
非是過去現在未來。佛言。善男子。五陰二種。
一者因。二者果。是因五陰是過去現在未來。
是果五陰亦是過去現在未來。亦非過去現
在未來。善男子。一切無明煩惱等結悉是佛
性。何以故。佛性因故從無明行及諸煩惱得
善五陰。是名佛性從善五陰。乃至獲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於經中先説。衆生
佛性如雜血乳。血者即是無明行等一切煩
惱。乳者即是善五陰也。是故我説從諸煩惱
及善五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衆生
身皆從精血而得成就。佛性亦爾。須陀洹人
斯陀含人斷少煩惱佛性如乳。阿那含人佛
性如酪。阿羅漢人猶如生酥。從辟支佛至十
住菩薩猶如熟*酥。如來佛性猶如醍醐。善男
子。現在煩惱爲作障故。令諸衆生不得覩見。
如香山中有忍辱草非一切牛皆能得食。佛
性亦爾。是名分別答。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
五種六種七種佛性若未來有者。云何説言
斷善根人有佛性耶。佛言。善男子。如諸衆生
有過去業。因是業故衆生現在得受果報。有
未來業以未生故終不生果有現在煩惱。若
無煩惱一切衆生應當了了現見佛性。是故
斷善根人。以現在世煩惱因縁能斷善根。未
來佛性力因縁故還生善根。迦葉言。世尊。未
來云何能生善根。善男子。猶如燈日雖復未
生亦能破闇。未來之生能生衆生未來佛
性亦復如是。是名分別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言五陰是佛性者。
云何説言衆生佛性非内非外。佛言。善男子。
何因縁故如是失意。我先不説衆生佛性是
中道耶。迦葉言。世尊。我實不失意。直以衆生
於此中道不能解故。故發斯問。善男子。衆生
不解即是中道。或時有解或有不解。善男子。
我爲衆生得開解故。説言佛性非内非外。何
以故凡夫衆生或言佛性住五陰中如器中有
果。或言離陰而有猶如虚空。是故如來説於
中道。衆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
故名爲中道。是故如來宣説佛性即是中道。
非内非外故名中道。是名分別答。復次善男
子。云何名爲非内非外。善男子。或言佛性即
是外道。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在外
道中。斷諸煩惱調伏其心教化衆生。然後乃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外
道。或言佛性即是内道。何以故。菩薩雖於無
量劫中修習外道。若離内道則不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内道。是故
如來遮此二邊。説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
外。是名中道是名分別答。復次善男子。或言
佛性即是如來金剛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何以故。不虚誑故。或言佛性即是十力四
無所畏大慈大悲及三念處首楞嚴等一切三
昧。何以故。因是三昧生金剛身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故。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説言佛性非
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是名分別答。復
次善男子。或有説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何
以故。離善思惟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或有説言
佛性即是從他聞法。何以故。從他聞法則能
内善思惟。若不聞法則無思惟。是以佛性即
是從他聞法。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説言佛性
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復次善男子。
復有説言佛性是外。謂檀波羅蜜從檀波羅
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説言檀波
羅蜜即是佛性。或有説言佛性是内謂五波
羅蜜。何以故。離是五事當知則無佛性因果。
是以説言五波羅蜜即是佛性。是故如來遮
此二邊。説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内亦外。是名
中道。復次善男子。或有説言佛性在内。譬如
力士額上寶珠。何以故。常樂我淨如寶珠故。
是以説言佛性在内。或有説言佛性在外如
貧寶藏。何以故。方便見故。佛性亦爾在衆
生外。以方便故而得見之。是故如來遮此
二邊。説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内亦外。是名中

善男子。衆生佛性非有非無。所以者何。佛性
雖有非如虚空。何以故。世間虚空雖以無量
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是故雖有非
如虚空。佛性雖無不同兎角。何以故。龜毛兎
角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
是故雖無不同兎角。是故佛性非有非無亦
有亦無。云何名有。一切悉有是諸衆生不斷
不滅猶如燈焔。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故名有。云何名無。一切衆生現在未有
一切佛法常樂我淨。是故名無。有無合故即
是中道。是故佛説衆生佛性非有非無。善男
子。如有人問是種子中有果無耶。應定答言
亦有亦無。何以故。離子之外不能生果是故
名有。子未出芽是故名無。以是義故。亦有
亦無。所以者何。時節有異其體是一。衆生佛
性亦復如是。若言衆生中別有佛性者。是義
不然。何以故。衆生即佛性。佛性即衆生。直以
時異有淨不淨。善男子。若有問言是子能生
果不。是果能生子不。應定答言亦生不生。世
尊。如世人説乳中有酪是義云何。善男子。若
有説言乳中有酪是名執著。若言無酪是名
虚妄。離是二事應定説言亦有亦無。何故名
有。從乳生酪因即是乳果即是酪。是名爲有。
云何名無。色味各異服用不同。熱病服乳冷
病服酪。乳生冷病酪生熱病。善男子。若言乳
中有酪性者。乳即是酪酪即是乳其性是一。
何因縁故乳在先出酪不先生。若有因縁一
切世人何故不説。若無因縁何故酪不先出。
若酪不先出誰作次第乳酪生蘇熟蘇醍醐。
是故知酪先無今有。若先無今有是無常法。
善男子。若有説言乳有酪性能生於酪。水無
酪性故不生酪。是義不然。何以故。水草亦有
乳酪之性。所以者何。因於水草則出乳酪。
若言乳中定有酪性水草無者。是名虚妄。何
以故心不等故。故言虚妄。善男子。若言乳
中定有酪者。酪中亦應定有乳性。何因縁故
乳中出酪酪不出乳。若無因縁當知是酪本
無今有。是故智者應言乳中非有酪性非無
酪性。善男子。是故如來於是經中説如是言。
一切衆生定有佛性是名爲著。若無佛性是
名虚妄。智者應説衆生佛性亦有亦無。善男
子。四事和合生於眼識。何等爲四。眼色明欲。
是眼識性非眼非色非明非欲。從和合故便
得出生。如是眼識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是故
當知無有本性。乳中酪性亦復如是。若有説
言水無酪性故不出酪。是故乳中定有酪性。
是義不然。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異因異
果。亦非一因生一切果。非一切果從一因生。
善男子。如從四事生於眼識。不可復説從此
四事應生耳識。善男子。離於方便乳中得酪
酪出生酥。不得如是要須方便。善男子。智者
不可見離方便從乳得酪。謂得生酥亦應如
是離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於是經中説。因
生故法有。因滅故法無。善男子。如鹽性醎能
令非醎使醎。若非醎物先有醎性。世人何故
更求鹽耶。若先無者當知先無今有。以餘縁
故而得醎也。若言一切不醎之物皆有醎性。
微故不知由此微性鹽能令醎。若本無性雖
復有鹽不能令醎。譬如種子自有四大。縁外
四大而得増長*芽莖枝葉。鹽性亦爾者。是義
不然。何以故。不醎之物先有醎性者。鹽亦應
有微不醎性。是鹽若有如是二性。何因縁故
離不醎物不可獨用。是故知鹽本無二性。如
鹽一切不醎之物亦復如是。若言外四大種
力能増長内四大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次
第説故不從方便。乳中得酪生蘇乃至一切
諸法皆不如是非方便得。四大亦復如是。
若説從外四大増内四大。不見從内四大増
外四大。如尸利沙果先無形質。見昂星時果
則出生足長五寸。如是果者實不因於外四
大増
善男子。如我所説十二部經。或隨自意説。或
隨他意説。或隨自他意説。云何名爲隨自意
説。如五百比丘問舍利弗。大徳。佛説身因何
者是耶。舍利弗言。諸大徳。汝等亦各得正解
脱自應識之。何縁方作如是問耶。有比丘言。
大徳。我未獲得正解脱時意謂。無明即是身
因。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復有説言。大徳。我
未獲得正解脱時謂。愛無明即是身因。作是
觀時得阿羅漢果。或有説言。行識名色六入
觸受愛取有生飮食五欲即是身因。爾時五
百比丘。各各自説己所解已共往佛所。稽首
佛足右遶三匝禮拜畢已却坐一面。各以如
上己所解義向佛説之。舍利弗白佛言。世
尊。如是諸人誰是正説。誰不正説。佛告舍利
弗。善哉善哉。一一比丘無非正説。舍利弗言。
世尊。佛意云何。佛言舍利弗。我爲欲界衆生
説言。父母即是身因。如是等經名隨自意説。
云何名爲隨他意説。如巴吒羅長者。來至我
所作如是言。瞿曇。汝知幻不。若知幻者即大
幻人。若不知者非一切智。我言。長者。知幻之
人名幻人耶。長者言。善哉善哉。知幻之人即
是幻人。佛言。長者。舍衞國内波斯匿王有旃
陀羅名曰氣嘘。汝知不耶。長者答言。瞿曇。
我久知之。佛言。汝久知者可得即是旃陀羅
不。長者言。瞿曇。我雖知是旃陀羅。然我此身
非旃陀羅。佛言。長者。汝得是義知旃陀羅非
旃陀羅。我今何故不得知幻而非幻乎。長者。
我實知幻知幻人知幻果報知幻伎術。我知
殺知殺人知殺果報知殺解脱。乃至知邪見
知邪見人知邪見果報知邪見解脱。長者。若
説非幻之人名爲幻人。非邪見人説邪見人
得無量罪。長者言。瞿曇。如汝所説我得大罪。
我今所有悉以相上。幸莫令彼波斯匿王知
我此事。佛言。長者。是罪因縁不必失財。乃當
因是墮三惡道。是時長者聞惡道名心生恐
怖。白佛言。聖人。我今失意獲得大罪。聖人。
今者是一切智應當了知獲得解脱。我當云
何得脱地獄餓鬼畜生。爾時我爲説四眞諦。
長者。聞已得須陀洹果心生慚愧向佛懺悔。
我本愚癡佛非幻人而言是幻。我從今日歸
依三寶。佛言。善哉善哉。長者。是名隨他意
説。云何名爲隨自他説。如我所説如一切世
間智者説有我亦説有。智人説無我亦説無。
世間智人説五欲樂有無常苦無我可斷我亦
説有。世間智人説五欲樂有常我淨無有是
處。我亦如是説無是處。是名隨自他説。善男
子。如我所説十住菩薩少見佛性。是名隨他
意説。何故名少見。十住菩薩得首楞嚴等三
昧三千法門。是故了了自知當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不見一切衆生定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説十住菩薩少見佛性。
善男子。我常宣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是名
隨自意説。一切衆生不斷不滅乃至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隨自意説。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能得見。我説如是汝
説亦爾。是名隨自他意説
善男子。如來或時爲一法故説無量法。如經
中説一切梵行因善知識。一切梵行因雖無
量。説善知識則已攝盡。如我所説一切惡行
邪見爲因。一切惡行因雖無量。若説邪見則
已攝盡。或説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信心爲
因。是菩提因雖復無量。若説信心則已攝盡。
善男子。如來雖説無量諸法以爲佛性。然不
離於陰入界也
善男子。如來説法爲衆生故有七種語。一者
因語。二者果語。三者因果語。四者喩語。五者
不應説語。六者世流布語。七者如意語。云何
名因語。現在因中説未來果如我所説。善男
子。汝見衆生樂殺乃至樂行邪見。當觀是人
即地獄人。善男子。若有衆生不樂殺生乃至
邪見。當觀是人即是天人。是名因語。云何果
語。現在果中説過去因如經中説。善男子。如
汝所見貧窮衆生顏貌醜陋不得自在。當知
是人定有破戒妬心瞋心無慚愧心。若見衆
生多財巨富諸根完具威徳自在。當知是人
定有戒施精勤慚愧無有妬瞋。是名果語。云
何因果語如經中説。善男子。衆生現在六入
觸因。是名過去業果。如來亦説名之爲業。是
業因縁得未來果。是名因果語。云何喩語。如
説師子王者即喩我身。大象王大龍王。波利
質多羅樹。七寶聚大海須彌山大地大雨。
船師導師調御丈夫。力士牛王婆羅門沙門。
大城多羅樹。如是喩經。名爲喩語。云何不應
語。我經中説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如爲波斯
匿王説四方山來。如爲鹿母優婆夷説。若娑
羅樹能受八戒。則得受於人天之樂。如説十
住菩薩有退轉心。不説如來有二種語。寧説
須陀洹人墮三惡道。不説十住有退轉心。是
名不應語。云何世流布語。如佛所説男女大
小去來坐臥。車乘房舍瓶衣。衆生常樂我淨。
軍林城邑僧幻合散。是名世流布語。云何如
意語。如我呵責毀禁之人。令彼自責護持禁
戒。如我讃歎須陀洹人。令諸凡夫生於善心。
讃歎菩薩爲令衆生發菩提心。説三惡道所
有苦惱。爲令修習諸善法故。説一切燒唯爲
一切有爲法故無我亦爾。説諸衆生悉有佛
性。爲令一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語◎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
善男子。如來復有隨自意語。如來佛性則
有二種。一者有。二者無。有者。所謂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慈大悲。
首楞嚴等無量三昧。金剛等無量三昧。方便
等無量三昧。五智印等無量三昧。是名爲有
無者。所謂如來過去諸善不善無記業因
報。煩惱五陰十二因縁。是名爲無。善男子。
如有無善不善。有漏無漏。世間非世間。聖非
聖有爲無爲。實不實寂靜非寂靜。諍非諍界
非界。煩惱非煩惱。取非取受記非*受記。有
非有三世非三世。時非時常無常我無我樂
無樂淨無淨。色受想行識非色受想行識。内
入非内入。外入非外入。十二因縁非十二因
縁。是名如來佛性有無。乃至一闡提佛性有
無。亦復如是。善男子。我雖説言一切衆生悉
有佛性。衆生不解佛如是等隨自意語。善男
子。如是語者。後身菩薩尚不能解。況於二乘
其餘菩薩。善男子。我往一時在耆闍崛山。與
彌勒菩薩共論世諦。舍利弗等五百聲聞於
是事中都不識知。何況出世第一義諦。善男
子。或有佛性一闡提有善根人無。或有佛性
善根人有一闡提無。或有佛性二人倶有。或
有佛性二人倶無。善男子。我諸弟子若解如
是四句義者。不應難言一闡提人定有佛性
定無佛性。若言衆生悉有佛性。是名如來隨
自意語。如來如是。隨自意語。衆生云何一向
作解。善男子。如洹河中有七衆生。一者常沒。
二者暫出還沒。三者出已則住。四者出已遍
觀四方。五者遍觀已行。六者行已復住。七者
水陸倶行。言常沒者。所謂大魚。受大惡業身
重處深是故常沒。暫出還沒者。如是大魚。受
惡業故身重處淺暫見光明。因光故出重故
還沒。出已住者。謂坻彌魚。身處淺水樂見
光明故出已住。遍觀万者。所謂&T062543;魚。爲求
食故遍觀四方是故觀方。觀已行者。謂是&T062543;
魚。遙見餘物謂是可食。疾行趣之故觀已行。
行已復住者。是魚趣已既得可食即便停住
故行已復住。水陸倶行者。即是龜也。善男子。
如是微妙大涅槃河。其中亦有七種衆生。從
初常沒乃至第七或入或出。所言沒者。有
人聞是大涅槃經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常樂
我淨終不畢竟入於涅槃。一切衆生悉有佛
性。一闡提人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犯四重禁。
必當得成菩提之道。須陀洹人斯陀含人阿
那含人阿羅漢人辟支佛等。必當得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聞是語已生不信心即作
是念。作是念已便作是言。是涅槃典即外道
書非是佛經。是人爾時遠離善友不聞正法。
雖時得聞不能思惟。雖復思惟不思惟善。不
思善故如惡法住。惡法住者則有六種。一者
惡。二者無善。三者汚法。四者増有。五者惱
熱。六者受惡果。是名爲沒。何故名沒。無善
心故。常行惡故。不修對治故。是名爲沒。所言
惡者。聖人呵責故。心生怖畏故。善人遠離故。
不益衆生故。是名爲惡。言無善者。能生無量
惡果報故。常爲無明所纒繞故。樂與惡人爲
等侶故。無有修善諸方便故。其心顛倒常錯
謬故。是名無善言。汚法者。常汚身口故。汚淨
衆生故。増不善業故。遠離善法故。是名汚法。
言増有者。如上三人所行之法。能増地獄畜
生餓鬼。不能修習解脱之法。身口意業不厭
諸有。是名増有。言惱熱者。是人具行如上四
事。能令身心二事惱熱。遠離寂靜則名爲
熱。受地獄報故名爲熱。燒諸衆生故名爲熱。
燒諸善法故名爲熱。善男子。信心清涼是人
不具。是故名熱。言受惡果者。是人具足行上
五事。死墮地獄餓鬼畜生。善男子。有三惡事
復名惡果。一者煩惱惡。二者業惡。三者報
惡。是名受惡果報。善男子。是人具足如上六
事。能斷善根作五逆罪。能犯四重能謗三寶
用僧鬘物。能作種種非法之事。是因縁故沈
沒在於阿鼻地獄。所受身形縱廣八萬四千
由旬。是人身口心業重故不能得出。何以
故。其心不能生善法故。雖有無量諸佛出世
不聞不見。是故名常沒如恒河中大魚。善
男子。我雖復説一闡提等。名爲常沒。復有常
沒。非一闡提何者是耶。如人爲有修施戒善。
是名常沒。善男子。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何等
爲四。一者爲勝他故讀誦經典。二者爲利養
故受持禁戒。三者爲他屬故而行布施。四者
爲於非想非非想處故繋念思惟。是四善事
得惡果報。若人修習如是四事。是名沒已還
出出已還沒。何故名沒。樂三有故。何故名出。
以見明故明者即是聞戒施定。何故還沒。増
長邪見生憍慢故。是故我於經中説偈
    若有衆生樂諸有 爲有造作善惡業
    是人迷失涅槃道 是名暫出還復沒
    行於黒闇生死海 雖得解脱雜煩惱
    是人還受惡果報 是名暫出還復沒
善男子。如彼大魚因見光故暫得出水其身
重故還復沈沒。如上二人亦復如是。善男子。
或復有人樂著三有。是名爲沒。得聞如是大
涅槃經生於信心。是名爲出。何因縁故名之
爲出。聞是經已遠離惡法修習善法。是名爲
出。是人雖信亦不具足。何因縁故信不具足。
是人雖信大般涅槃常樂我淨。言如來身無常
無我無樂無淨。如來則有二種涅槃。一者有
爲。二者無爲。有爲涅槃無常樂我淨。無爲涅
槃有常樂我淨。雖信佛性是衆生有。不必一
切皆悉有之。是故名爲信不具足。善男子。信
有二種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雖復有信
不能推求。是故名爲信不具足。信復有二。
一從聞生。二從思生。是人信心從聞而生不
從思生。是故名爲信不具足。復有二種。一信
有道。二信得者。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
有得道之人。是故名爲信不具足。復有二種。
一者信正。二者信邪。言有因果有佛法僧。是
名信正。言無因果三寶性異。信諸邪語富蘭
那等。是名信邪。是人雖信佛法僧寶。不信三
寶同一性相。雖信因果不信得者。是故名爲
信不具足。是人成就不具足信。所受禁戒亦
不具足。何因縁故名不具足。因不具故所得
禁戒亦不具足。復何因縁名不具足。戒有二
種。一威儀戒。二從戒戒。是人唯具威儀等
戒。不具從戒戒。是故名爲戒不具足。復有
二種。一者作戒。二者無作戒。是人*唯具作
戒。不具無作戒。是故名爲戒不具足。復有
二種。一從身口得於正命。二從身口不得正
命。是人雖從身口不得正命。是故名爲戒不
具足。復有二種。一者求戒。二者捨戒。是人
唯具求有之戒不得捨戒。是故名爲戒不具
足。復有二種。一者隨有。二者隨道。是人*唯
具隨有之戒不具隨道。是故名爲戒不具足。
復有二種一者善戒。二者惡戒。身口意善是
名善戒。牛戒狗戒是名惡戒。是人深信是二
種戒倶有善果。是故名爲戒不具足是人不
具信戒二事。所修多聞亦不具足。云何名爲
聞不具足。如來所説十二部經。唯信六部不
信六部。是故名爲聞不具足。雖復受持是六
部經。不能讀誦爲他解説無所利益。是故名
爲聞不具足。又復受是六部經已。爲論議故
爲勝他故爲利養故爲諸有故受持讀誦
説。是故名爲聞不具足。善男子。我於經中説
聞具足。云何具足。若有比丘身口意善。先能
供養和上諸師有徳之人。是諸師等於是人
所生愛念心。以是因縁教授其法。是人至心
受持誦習。持誦習已獲得智慧。得智慧已能
善思惟如法而住。善思惟已則得正義。得正
義已身心寂靜。身心寂已則生喜心。喜心因
縁心則得定。因得定故得正知見。正知見已
於諸有中心生厭悔。悔諸有故能得解脱。是
人無有如是等事。是故名爲聞不具足。是人
不具如是三事。施亦不具。施有二種。一者財
施。二者法施。是人雖復行於財施爲求有故。
雖行法施亦不具足。何以故。祕不盡説畏他
勝故。是故名爲施不具足。財法二施各有二
種。一者聖二者非聖。聖者施已不求果報。非
聖施已求於果報。聖者法施爲増長法。非聖
法施爲増諸有。如是之人爲増財故而行財
施。爲増有故而行法施。是故名爲施不具足。
復次是人受六部經。見受法者而供給之。不
受法者則不供給。是故名爲施不具足。是人
不具如上四事。所修智慧亦不具足。智慧之
性性能分別。是人不能分別如來是常無常。
如來於此涅槃經中説言。如來即是解脱。解
脱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解脱。
於是義中不能分別。梵行即是如來。如來即
是慈悲喜捨。慈悲喜捨即是解脱。解脱即是
涅槃。涅槃即是慈悲喜捨。於是義中不能分
別。是故名爲智不具足。復次不能分別佛性。
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一切不共之法。不
共之法即是解脱。解脱即是涅槃。涅槃即是
不共之法。於是義中不能分別。是故名爲智
不具足。復次不能分別四諦苦集滅道。不能
分別四眞諦故不知聖行。不知聖行故不知
如來。不知如來故不知解脱。不知解脱故不
知涅槃。是故名爲智不具足。是人不具如是
五事。則有二種。一増善法。二増惡法。云何
名爲増長惡法。是人不見己不具足。自言具
足而生著心。於同行中自謂爲勝。是故親近
同己惡友。既親近已復得更聞不具足法。聞
已心喜其心染著。起於憍慢多行放逸。因放
逸故親近在家。亦樂聞説在家之事。遠離清
淨出家之法。以是因縁増長惡法。増惡法故
身口意等起不淨業。三業不淨故増長地獄
畜生餓鬼。是名暫出還沒。暫出還沒者。我佛
法中其誰是耶。謂提婆達多。瞿伽離比丘。
惋手比丘。善星比丘。低舍比丘。滿宿比丘。
慈地比丘尼。曠野比丘尼。方比丘尼。慢比丘
尼。淨潔長者。求有優婆塞。舍勒釋種。象長
者。名稱優婆夷。光明優婆夷。難陀優婆夷。軍
優婆夷。鈴優婆夷。如是等人名爲暫出還沒。
譬如大魚見明故出身重故沒。第二之人深自
知見行不具足。不具足故求近善友。近善友
故樂諮未聞。聞已樂受。受已樂善思惟。善思
惟已能如法住。如法住故増長善法。増善法
故終不復沒。是名爲住。我佛法中其誰是耶。
謂舍利弗。大目犍連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
耶舍等五比丘。阿&T072933;樓陀。童子迦葉。摩訶
迦葉。十力迦葉。痩瞿曇彌比丘尼。波吒羅花
比丘尼。勝比丘尼。實義比丘尼。意比丘尼。
跋陀比丘尼。淨比丘尼。不退轉比丘尼。頻
婆娑羅王。郁伽長者。須達多長者。釋男。
貧須達多。鼠狼長者子。名稱長者。具足長
者。師子將軍。優波離長者。刀長者。無畏優婆
夷。善住優婆夷。愛法優婆夷。勇健優婆夷。天
得優婆夷。善生優婆夷。具身優婆夷。牛得優
婆夷。曠野優婆夷。摩訶斯那優婆夷。如是等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名爲住。云何
爲住。常樂覩見善光明故。以是因縁若佛出
世若不出世。如是等人終不造惡。是名爲住。
如*低彌魚樂見光明不沈不沒。如是等衆亦
復如是。是故我於經中説偈
    若人善能分別義 至心求於沙門果
    若能呵責一切有 是人名爲如法住
    若能供養無量佛 則能無量世修道
    若受世樂不放逸 是人名爲如法住
    親近善友聽正法 内善思惟如法住
    樂見光明修習道 獲得解脱安隱住
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
近善友。如是善友當觀是人貪欲瞋恚愚癡
思覺何者偏多。若知是人貪欲多者即應爲
説不淨觀法。瞋恚多者爲説慈悲。思覺多者
教令數息。著我多者當爲分析十八界等。是
人聞已至心受持。心受持已如法修行。如法
行已次第獲得四念處觀身受心法。得是觀
已次第復觀十二因縁。如是觀已次得煖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一切衆生悉有煖法。
何以故。如佛所説三法和合名爲衆生。一壽
二煖三識。若從是義一切衆生應先有煖。云
何如來説言煖法因善友生。佛言。善男子。如
汝所問有煖法者。一切衆生至一闡提皆悉
有之。如我今者所説煖法。要因方便然後乃
得本無今有。以是義故。非諸衆生一切先有。
是故汝今不應難言一切衆生皆有煖法。善
男子。如是煖法是色界法非欲界有。若言一
切衆生有者。欲界衆生亦皆應有。欲界無故
當知一切不必都有。善男子。色界雖有非一
切有。何以故。我弟子有外道則無。以是義故。
一切衆生不必都有。善男子。一切外道唯觀
六行。我諸弟子具足十六。是十六行一切衆
生不必都有。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言
煖法云何名煖。爲自性煖爲他故煖。佛言。
善男子。如是煖法自性是煖非他故煖。迦葉
菩薩言。世尊。如來先説馬師滿宿無有煖法。
何以故。於三寶所無信心故是故無煖。當知
信心即是煖法。善男子。信非煖法。何以故。因
於信心獲得煖故。善男子。夫煖法者即是智
慧。何以故觀四諦故。是故名之爲十六行。行
即是智。善男子。如汝所問何因縁故名爲煖
者。善男子。夫煖法者。即是八聖道之火相。故
名爲煖。善男子。譬如攅火先有煖氣次有火
生後則煙出。是無漏道亦復如是。煖者即是
十六行也。火者即是須陀洹果。煙者即是修
道斷結。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煖法
亦是有法亦是有爲。是法報得色界五陰是
故名有。是因縁故復名有爲。若是有爲云何
能爲無漏道相。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
所説。善男子。如是煖法雖是有爲有法。還能
破壞有爲有法。是故能爲無漏道相。善男子。
如人乘馬亦愛亦策。煖心亦爾愛故受生厭
故觀行。是故雖復有法有爲。而能與彼正道
作相。得煖法人七十三種欲界十種。是人具
足一切煩惱。從斷一分至于九分。如欲界初
禪乃至無所有處亦復如是。是名七十三種
如是等人得煖法已。則不復能斷於善根作
五逆罪犯四重禁。是人二種。一遇善友。二遇
惡友。遇惡友者暫出還沒。遇善友者遍觀四
方。觀四方者即是頂法。是法雖復性是五陰
亦縁四諦。是故得名遍觀四方。得頂法已次
得忍法。是忍亦爾性亦五陰亦縁四諦。是人
次得世第一法。是法雖復性是五陰亦縁四
諦。是人次第得苦法忍。忍性是慧縁於一諦。
如是忍法縁一諦已。乃至見斷煩惱得須陀
洹果。是名第四遍觀四方。四方者即是四
諦。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説須陀洹
人所斷煩惱。猶如縱廣四十里水。其餘在者
如一毛渧。此中云何説斷三結名須陀洹一
者我見。二者非因見因。三者疑網。世尊。何因
縁故名須陀洹遍觀四方。復何因縁名須陀
洹。復何因縁説須陀洹喩以*&T062543;魚。佛言。善
男子。須陀洹人雖復能斷無量煩惱。此三重
故亦攝一切須陀洹人所斷結故。善男子。譬
如大王出遊巡時。雖有四兵世人但言王來
王去。何以故世間重故。是三煩惱亦復如是。
何因縁故名之爲重。一切衆生常所起故微
難識故。是故名重。如是三結難可斷故。能爲
一切煩惱因故。是三對治之怨敵故。謂戒定
慧。善男子。有諸衆生聞須陀洹能斷如是無
量煩惱。則生退心便作是言。衆生云何能
斷如是無量煩惱。是故如來方便説三。如汝
所問何因縁故須陀洹人喩觀四方。善男子。
須陀洹人觀於四諦獲得四事。一者住堅固
道。二者能遍觀察。三者能如實見。四者能壞
大怨。堅固道者是須陀洹所有五根無能動
者。是故名爲住堅固道。能遍觀者悉能呵責
内外煩惱。如實見者即是忍智。壞大怨者謂
四顛倒。如汝所問何因縁故名須陀洹者。善
男子。須名無漏。陀洹名修習。修習無漏名
須陀洹。善男子。復有須者名流。流有二種。一
者順流。二者逆流。以逆流故名須陀洹。迦葉
菩薩言。世尊。若從是義何因縁故。斯陀含人
阿那含人阿羅漢人。不得名爲須陀洹耶善
男子。從須陀洹乃至諸佛。亦得名爲須陀洹。
若斯陀含乃至諸佛無須陀洹。云何得名斯
陀含乃至佛。一切衆生名有二種。一者舊。二
者客。凡夫之時有世名字。既得道已更爲立
名名須陀洹。以先得故名須陀洹。以後得故
名斯陀含。是人亦名須陀洹亦名斯陀含。乃
至佛亦復如是。善男子。流有二種。一者解脱。
二者涅槃。一切聖人皆有是二。亦可得名須
陀洹亦名斯陀含。乃至佛亦復如是。善男子。
須陀洹者亦名菩薩。何以故。菩薩者即是盡
智及無生智。須陀洹人亦復求索如是二智。
是故當知須陀洹人得名菩薩。須陀洹人亦
得名覺。何以故。正覺見道斷煩惱故。正覺因
果故。正覺共道及不共道故。斯陀含乃至阿
羅漢亦復如是。善男子。是須陀洹凡有二種。
一者利根。二者鈍根。鈍根之人人天七返。是
鈍根人復有五種。或有六五四三二種。利根
之人現在獲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善男
子。如汝所問何因縁故須陀洹人喩以*&T062543;
魚。善男子。*&T062543;魚有四事。一者骨細故輕。二
者有翅故輕。三者樂見光明。四者銜物堅持。
須陀洹人亦有四事。言骨細者喩煩惱微。言
有翅者喩奢摩他毘婆舍那。樂見光明喩於
見道。銜物堅持喩聞如來説無常苦無我不
淨堅持不捨。猶如魔王化作佛像。首羅長者
見已心驚。魔見長者其心動已即語長者。我
先所説四眞諦者是説不眞。今當爲汝更説
五諦六陰十三入十九界。長者聞已尋觀法
相都無此理。是故堅持其心不動。迦葉菩薩
白佛言。世尊。是須陀洹先得道故名須陀洹
以初果故。名須陀洹。若先得道名須陀洹者。
得苦法忍時何故不得名須陀洹乃名爲向。若
以初果名須陀洹。外道之人先斷煩惱至無
所有處。修無漏道得阿那含果。何故不名爲
須陀洹。善男子。以初果故名須陀洹。如汝所
問外道之人先斷煩惱至無所有處。修無漏
道得阿那含。何故不名須陀洹者。善男子。以
初果故名須陀洹。是人爾時具足八智及十
六行。迦葉言。世尊。得阿那含亦復如是。亦得
八智具十六行。何故不得名須陀洹。善男子。
有漏十六行有二種。一者共。二者不共。無漏
十六行亦有二種。一者向果。二者得果。八智
亦二。一者向果。二者得果。須陀洹人捨共十
六行。得不共十六行。捨向果八智。得得果八
智。阿那含人即不如是。是故初果名須陀洹。
善男子。須陀洹人縁於四諦。阿那含人唯&T062543;
一諦。是故初果名須陀洹。以是因縁喩以*&T062543;
魚。遍觀已行。行者即是斯陀含人繋心修道。
爲斷貪欲瞋癡憍慢。如彼*&T062543;魚遍觀方已爲
食故行行已復住。喩阿那含得食已住。是阿
那含凡有二種。一者現在得阿那含。進修即
得阿羅漢果。二者貪著色界無色界中寂靜
三昧。是人不受欲界身故名阿那含。是阿那
含復有五種。一者中般涅槃。二者受身般涅
槃。三者行般涅槃。四者無行般涅槃。五者上
流般涅槃。復有六種五種。如上加現在般涅
槃。復有七種六種。如上加無色界般涅槃行
般涅槃。復有二種或受二身或受四身。若受
二身是名利根。若受四身是名鈍根。復有二
種。一者精進無自在定二者懈怠有自在定。
復有二種。一者具精進定。二者不具是二。善
男子。欲色衆生有二種業。一者作業。二
受生業。中涅槃者。唯有作業無受生業。是故
於中而般涅槃。捨欲界身未至色界。以利根
故於中涅槃是中涅槃。阿那含人有四種心。
一者非學非無學。二者學。三者無學。四者非
學非無學。入於涅槃云何復名中般涅槃。善
男子。是阿那含四種心中。二是涅槃二非涅
槃。是故名爲中般涅槃。受身涅槃復有二種。
一者作業。二者生業。是人捨欲界身受色界
身。精勤修道盡其壽命入於涅槃。迦葉菩薩
言。世尊。若言盡命入涅槃者。云何而言受身
涅槃。佛言。善男子。是人受身然後乃斷三界
煩惱。是故名爲受身涅槃。善男子。行般涅槃
者。常修行道有爲三昧力故。能斷煩惱入於
涅槃。是名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者。是人
定知當得涅槃是故懈怠。亦以有爲三昧力
故。壽盡則得入於涅槃。是名無行般涅槃。上
流般涅槃者。若有人得第四禪已。是人生於
初禪愛心。以是因縁退生初禪。是有二流。一
煩惱流。二者道流。以道流故是人壽盡生二
禪愛。以愛因縁生於二禪。至第四禪亦復如
是。是四禪中復有二種。一者入無色界。二者
入五淨居。如是二人。一樂三昧二樂智慧樂
智慧者入五淨居。樂三昧者入無色界。如是
二人。一者修第四禪有五階差。二者不修。云
何爲五。下中上上中上上。修上上者處無小
天。修上中者處善見天。修上品者處善可見
天。修中品者處無熱天。修下品者處少廣天。
如是二人。一樂論議。二樂寂靜。樂寂靜者入
無色界。樂論議者處五淨居。復有二種。一者
修熏禪。二者不修熏禪。修熏禪者入五淨
居。不修熏禪者生無色界。盡其壽命而般涅
槃。是名上流般涅槃。若欲入於無色界者。
*即不能修四禪五差。若修四禪五差則能
呵責無色界定。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中涅
槃者則是利根。若利根者何不現在入涅槃
耶。何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則無。佛言。善
男子。是人現在四大羸劣不能修道。雖有比
丘四大康健。無有房舍飮食衣服臥具醫藥。
衆縁不具是故不得現在涅槃。善男子。我昔
一時在舍衞國阿那邠*低精舍。有一比丘來
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我常修道而不能
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我時即告阿難言。
汝今當爲如是比丘具諸所須。爾時阿難將
是比丘。至祇陀林與好房舍。是時比丘語阿
難言。大徳。唯願爲我莊嚴房舍淨潔修治。七
寶嚴麗懸繒幡蓋。阿難言。世間貧者乃名沙
門。我當云何能辦是事。是比丘言。大徳。若能
爲我作者善哉善哉。若不能者我當還往至
世尊所。爾時阿難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
向者比丘。從我求索種種莊嚴七寶幡蓋。不
審是事當云何耶。我於爾時復告阿難。汝今
還去隨比丘意。所須之物爲辦具之。爾時阿
難即還房中。爲是比丘事事具辨。比丘得已
繋念修道。不久即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
善男子。無量衆生應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亂
其心是故不得。善男子。復有衆生多憙教化。
其心怱務不能得定。是故不得現在涅槃。善
男子。如汝所問何因縁故。捨欲界身有中涅
槃色界無者。善男子。是人觀於欲界煩惱因
縁有二。一者内。二者外。而色界中無外因縁。
欲界復有二種愛心。一者欲愛。二者色愛。觀
是二愛至心呵責。既呵責已得入涅槃。是欲
界中能得呵責諸麁煩惱。所謂慳貪瞋妬無
慚無愧。以是因縁能得涅槃。又欲界道其性
勇健。何以故得四果故。是故欲界有中涅槃
色界中無。善男子。中涅槃者凡有三種。謂上
中下。上者。捨身未離欲界便得涅槃。中者。始
離欲界未至色界便得涅槃。下者。離欲界已
至色界邊乃得涅槃。喩以*&T062543;魚得食已住。是
人亦爾。云何名住。處在色界及無色界得受
身故。是故名住。不受欲界人天地獄畜生餓
鬼。是故名住。已斷無量諸煩惱結餘少在故。
是故名住。復何因縁名之爲住。終不造作共
凡夫事。是故名住。自無所畏不令他畏。是故
名住。遠離二愛慳貪瞋恚。是故名住。善男子。
到彼岸者。喩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猶如神
龜水陸倶行。何因縁故。喩之以龜。善藏五
根故。阿羅漢乃至諸佛亦復如是。善覆五
根是故喩龜。言水陸者。水喩世間陸喩出世。
是諸聖等亦復如是。能觀一切惡煩惱故到
於彼岸。是故喩以水陸倶行。善男子。如恒河
中七種衆生。雖有魚龜之名不離於水。如是
微妙大涅槃中。從一闡提上至諸佛雖有異
名。然亦不離於佛性水。善男子。是七衆生
若善法若不善法。若方便道若解脱道若次
第道。若因若果悉是佛性。是名如來隨自意
語。迦葉菩薩言。世尊。若有因則有果。若無因
則無果。涅槃名果。常故無因。若無因者云何
名果。而是涅槃亦名沙門名沙門果。云何沙
門。云何沙門果。善男子。一切世間有七種果。
一者方便果。二者報恩果。三者親近果。四者
餘殘果。五者平等果。六者果報果。七者遠離
果。方便果者。如世間人秋多收穀。咸相謂言
得方便果。方便果者名業行果。如是果者有
二種因。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因者。所謂種
子。遠因者。謂水糞人功。是名方便果。報恩果
者。如世間人供養父母。父母咸言我今已得
恩養之果。子能報恩名之爲果。如是果者因
亦二種。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因者。即是
父母過去純善之業。遠*因者。即是所生孝
子。是名報恩果。親近果者。譬如有人親近善
友或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是人唱言我
今已得親近果報。如是果者因有二種。一者
近因。二者遠因。近者信心。遠者善友。是名親
近果。餘殘果者。如因不殺得第三身延年益
壽。是名殘果。如是果者有二種因。一者近
因。二者遠因。近者。即是身口意淨。遠者。即
是延年益壽。是名*殘果。平等果者謂世界
器。如是果者亦二種因。一者近因。二者遠
因。近因者。所謂衆生修十善業。遠因者。所謂
三災。是名平等果。果報果者。如人獲得清淨
身已修身口意清淨三業。是人便説我得報
果。如是果者因有二種。一者近因。二者遠
因。近因者。所謂現在身口意淨。遠因者。所謂
過去身口意淨。是名果報果。遠離果者。即是
涅槃離諸煩惱一切善業。是涅槃因復有二
種。一者近因。二者遠因。近*因者。即是三解
脱門。遠*因者。即無量世所修善法。善男子。
如世間法或説生因或説了因。出世之法亦
復如是亦説生因亦説了因。善男子。三解脱
門三十七品。能爲一切煩惱作不生生因。亦
爲涅槃而作了因。善男子。遠離煩惱則得了
了見於涅槃。是故涅槃唯有了因無有生因。
善男子。如汝所問云何沙門那云何沙門果
者。善男子。沙門那者即八正道。沙門果者從
道畢竟永斷一切貪瞋癡等。是名沙門*那沙
門果。迦葉菩薩言。世尊。何因縁故。八正道者
名沙門那。善男子。世言沙門名之爲乏。那者
名道。如是道者斷一切乏斷一切道。以是義
故。名八正道爲沙門那。從是道中獲得果故
名沙門果。善男子。又沙門那者。如世間人有
樂靜者亦名沙門。如是道者亦復如是。能令
行者離身口意惡邪命等得樂寂靜。是故名
之爲沙門那。善男子。如世下人能作上人。是
名沙門。如是道者亦復如是。能令下人作上
人故。是故得名爲沙門那。善男子。阿羅漢人
修是道者得沙門果。是故得名到於彼岸。阿
羅漢果者即是無學。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見。因是五分得到彼岸。是故名爲到
於彼岸。到彼岸故而自説言。我生已盡梵行
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善男子。是阿羅
漢永斷三世生因縁故。是故自説我生已盡。
亦斷三界五陰果故。是故復言我生已盡。所
修梵行已畢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又捨
學道亦名已立。如本所求今日已得。是故唱
言所作已辦。修道得果亦言已辦。獲得盡智
無生智故。唱言我生已盡盡諸有結。以是
義故。名阿羅漢得到彼岸。如阿羅漢辟支佛
亦復如是。菩薩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羅蜜名
到彼岸。是佛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已。名爲具足六波羅蜜。何以故。得六波羅蜜
果故。以得果故名爲具足
善男子。是七衆生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
修慧。不能修習如是四事。則能造作五逆重
罪。能斷善根犯四重禁謗佛法僧。是故得名
爲常沈沒。善男子。是七人中有能親近善知
識者。至心聽受如來正法内善思惟如法而
住。精勤修習身戒心慧。是故得名渡生死
河到於彼岸。若有説言一闡提人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是名染著。若言不得是名
虚妄。善男子。是七種人或有一人具七。或有
七人各一。善男子。若有心口異想異説言。
一闡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是
人謗佛法僧。若人心口異想異説言。一闡提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謗佛
法僧。善男子。若有説言八聖道分凡夫所得。
是人亦名謗佛法僧。若有説言八聖道分非
凡夫得。是人亦名謗佛法僧。善男子。若有説
言一切衆生定有佛性定無佛性。是人亦名
謗佛法僧。善男子。是故我於契經中説。有二
種人謗佛法僧。一者不信瞋恚心故。二者雖
信不解義故。善男子。若人信心無有智慧。是
人則能増長無明。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
則能増長邪見。善男子。不信之人瞋恚心故。
説言無有佛法僧寶。信者無慧顛倒解義。令
聞法者謗佛法僧。善男子。是故我説不信之
人瞋恚心故。有信之人無智慧故。是人能謗
佛法僧寶。善男子。若有説言一闡提等未生
善法。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
謗佛法僧。若復有言一闡提人捨一闡提。於
異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
謗佛法僧。若復説言一闡提人能生善根。生
善根已相續不斷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言一闡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
是人不謗三寶。善男子。若有人言一切衆生
定有佛性常樂我淨。不作不生煩惱因縁故
不可見。當知是人謗佛法僧。若有説言一切
衆生都無佛性。猶如兎角從方便生。本無今
有已有還無。當知是人謗佛法僧。若有説言
衆生佛性。非有如虚空非無如*兎角。何以
故。虚空常故*兎角無故。是故得言亦有亦
無。有故破*兎角。無故破虚空。如是説者不
謗三寶。善男子。夫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
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萬法。未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善不善無記盡名
佛性。如來或時因中説果果中説因。是名如
來隨自意語。隨意語故名爲如來。*隨意語
故名阿羅呵。*隨意語故名三藐三佛陀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説衆生佛性猶
如虚空。云何名爲如虚空耶。善男子。虚空之
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佛性亦爾。善男子。
虚空非過去。何以故無現在故。法若現在可
説過去。以無現在故無過去亦無現在。何以
故。無未來故。法若未來可説現在。以無未來
故無現在亦無未來。何以故。無現在過去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