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涅槃經 (No. 0374_ 曇無讖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100] [Prev]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念中變身如佛。其數無量遍滿十方恒河沙
等諸佛世界。而是菩薩雖作是化。其心初無
憍慢之想。何以故。菩薩常念。誰有是定能作
是化。唯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乃能作
耳。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
中遍到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還其本處。
雖有是力亦不念言我能如是。何以故。以是
三昧因縁力故。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金剛
三昧。於一念中能斷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衆
生所有煩惱。而心初無斷諸衆生煩惱之想。
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縁力故。菩薩住是金剛
三昧。以一音聲有所演説。一切衆生各隨種
類而得解了。示現一色一切衆生各各皆
種種色相。安住一處身不移易能令衆生隨
其方面各各而見。演説一法若界若入。一切
衆生各隨本解而得聞之
菩薩安住如是三昧。雖見衆生而心初無衆
生之相。雖見男女無男女相。雖見色法無有
色相。乃至見識亦無識相。雖見晝夜無晝夜
相。雖見一切無一切相。雖見一切煩惱諸結。
亦無一切煩惱之相。雖見八聖道無聖道相。
雖見菩提無菩提相。雖見於涅槃無涅槃
相。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本無相故。菩
薩以是三昧力故。見一切法如本無相。何故
名爲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若在日
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在於大衆
色亦不定。是故名爲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
金剛一切世人不能評價。金剛三昧亦復如
是。所有功徳一切人天不能評量。是故復名
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貧人得金剛寶。則得
遠離貧窮困苦惡鬼邪毒。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得是三昧則能遠離煩惱諸苦諸魔邪
毒。是故復名金剛三昧。是名菩薩修大涅槃
具足成就第六功徳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第十之五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徳。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作是思惟。何法能
爲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薩即知有四種法
爲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
大涅槃近因縁者。是義不然。所以者何。若離
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爲四。一者親
近善友。二者專心聽法。三者繋念思惟。四者
如法修行。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衆病。若熱
若冷虚勞下瘧衆邪鬼毒到良醫所。良醫即
爲隨病説藥。是人至心善受醫教。隨教合藥
如法服之。服已病愈身得安樂。有病之人喩
諸菩薩。大良醫者喩善知識。良醫所説喩方
等經。善受醫教喩善思惟方等經義。隨教合
藥喩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
喩滅煩惱。得安樂者喩得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樂。諮諸
智臣其法云何。諸臣即以先王舊法而爲説
之。王既聞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國無諸怨敵。
是故令民安樂無患。善男子。王者喩諸菩薩。
諸智臣者喩善知識。智臣爲王所説治法喩
十二部經。王既聞已至心信行。喩諸菩薩繋
心思惟十二部經所有深義。如法治國喩諸
菩薩如法修行。所謂六波羅蜜。以能修習六
波羅蜜故無諸怨敵。喩諸菩薩已離諸結煩
惱惡賊。得安樂者喩諸菩薩得大涅槃常樂
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惡癩病。有善知識而語
之言。汝若能到須彌山邊病可得差。所以者
何。彼有良藥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無不愈。
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採服甘露。其
病除愈身得安樂。惡癩病者喩諸凡夫。善知
識者喩諸菩薩摩訶薩等。至心信受喩四無
量心。須彌山者喩八聖道。甘露味者喩於佛
性。癩病除愈喩離煩惱。得安樂者喩得涅槃
常樂我淨。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諸弟子聰明
大智。是人晝夜常教不倦。諸菩薩等亦復如
是。一切衆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無有疲

善男子。善知識者所謂菩薩佛辟支佛聲聞
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爲善知識耶。善知識
者能教衆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
名善知識。復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説如説而
行。云何名爲如法而説如説而行。自不殺生
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人正見。若能如
是則得名爲眞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
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
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
聞智慧。復以是義名善知識。善知識者有善
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爲衆
生而求於樂。見他有過不訟其短。口常宣説
純善之事。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男子。如空中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
増長。善知識者亦復如是。令諸學人漸遠惡
法増長善法。善男子。若有親近善知識者。本
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即便有之。未具
足者則得増廣。何以故。以其親近善知識故。
因是親近復得了達十二部經甚深之義。若
能聽是十二部經甚深義者。名爲聽法。聽法
者則是大乘方等經典。聽方等經名眞聽法。
眞聽法者即是聽受大涅槃經。大涅槃中聞
有佛性如來畢竟不般涅槃。是故名爲專心
聽法。專心聽法名八聖道。以八聖道能斷貪
欲瞋恚愚癡故名聽法。夫聽法者名十一空。
以此諸空於一切法不作相貌。夫聽法者名
初發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聞故得大涅槃。以
修習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雖聞醫教及藥名字不能
愈病。以服食故能得*差病。雖聽十二深因縁
法。不能得斷一切煩惱。要以繋念善思惟故
能得除斷。是名第三繋念思惟。復以何義。名
繋念思惟。所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
作三昧。空者於二十五有不見一實。無作者
於二十五有不作願求。無相者無有十相。所
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滅相男
相女相。修習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薩繋念
思惟。云何名爲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即是修
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知陰入界眞
實之相。亦如聲聞縁覺諸佛同於一道而般
涅槃。法者即是常樂我淨。不生不老不病不
死不飢不渇不苦不惱不退不沒。善男子。解
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
涅槃
善男子。第一眞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
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種善調御故。何等爲三。
一者畢竟軟語。二者畢竟呵責。三者軟語呵
責。以是義故。菩薩諸佛即是眞實善知識也。
復次善男子。佛及菩薩爲大醫故名善知識。
何以故。知病知藥應病授藥故。譬如良醫善
八種術先觀病相。相有三種。何等爲三。謂風
熱水。有風病者授之蘇油。熱病之人授之石
蜜。水病之人授之薑湯。以知病根授藥得
差。故名良醫。佛及菩薩亦復如是。知諸凡夫
病有三種。一者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癡。貪
欲病者教觀骨相。瞋恚病者觀慈悲相。愚癡
病者觀十二縁相。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
善知識。善男子。如大船師善渡人故名大船
師。諸佛菩薩亦復如是。度諸衆生生死大海。
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男子。因佛菩薩
令諸衆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本故。善男子。譬
如雪山乃是種種微妙上藥根本之處。佛及
菩薩亦復如是。悉是一切善根本處。以是義
故名善知識。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香藥名
曰娑呵。有人見之得壽無量無有病苦。雖有
四毒不能中傷。若有觸者増長壽命滿百二
十。若有念者得宿命智。何以故。藥勢力故。諸
佛菩薩亦復如是。若有見者即得斷除一切
煩惱。雖有四魔不能干亂。若有觸者命不可
夭不生不死不退不沒。所謂觸者若在佛邊
聽受妙法。若有念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善男子。如
香山中有阿那婆踏多池水。由是池故有四
大河。所謂恒河辛頭私陀博叉。世間衆生常
作是言。若有罪者浴此四河衆罪得滅。當知
此言虚妄不實。除此已往何等爲實。諸佛菩
薩是乃爲實。所以者何。若人親近則得滅除
一切衆罪。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男子。
譬如大地所有藥木一切叢林百穀甘蔗花果
之屬。値天炎旱將欲枯死。難陀龍王及
難陀憐愍衆生。從大海出降澍甘雨。一切叢
林百穀草木滋潤還生。一切衆生亦復如是。
所有善根將欲消滅。諸佛菩薩生大慈悲。從
智慧海降甘露雨。令諸衆生具足還得十善
之法。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善男子。
譬如良醫善八種術。見諸病人不觀種姓端
好醜錢財寶貨悉爲治之。是故世稱爲大
良醫。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見諸衆生有煩惱
病不觀種姓端正*好醜錢財寶貨。生慈愍心
悉爲説法。衆生聞已煩惱病除。以是義故諸
佛菩薩名善知識。以是親近善友因縁。則得
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聽法因縁而得近於大般涅槃。一
切衆生以聽法故則具信根。得信根故樂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得須陀洹
果乃至佛果。是故當知得諸善法皆是聽法
因縁勢力。善男子。譬如長者惟有一子。遣
至他國市易所須。示其道路通塞之處。而復
誡之。若遇婬女愼莫親愛。若親愛者喪身殞
命及以財寶。弊惡之人亦莫交遊。其子敬順
父之教勅。身心安樂多獲寶貨。菩薩摩訶薩
爲諸衆生敷演法要亦復如是。示諸衆生及
四部衆諸道通塞。是諸衆生以聞法故。遠離
諸惡具足善法。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
於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明鏡照人面像無
不明了。聽法明鏡亦復如是。有人照之則見
善惡明了無翳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
於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估客欲至寶渚不
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隨語即至寶渚。多
獲諸珍不可稱計。一切衆生亦復如是。欲至
善處採取道寶。不知其路通塞之處。菩薩示
之衆生隨已得至善處。獲得無上大涅槃寶。
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善
男子。譬如醉象狂騃暴惡多欲殺害。有調象
師以大鐵鈎鈎斲其頂。即時調順惡心都盡。
一切衆生亦復如是。貪欲瞋恚愚癡醉故欲
多造惡。諸菩薩等以聞法鈎斲之令住。更不
得起造諸惡心。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
於大般涅槃。是故我於處處經中説。我弟
子專心聽受十二部經。則離五蓋修七覺分。
以是修習七覺分故。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以
聽法故須陀洹人離諸恐怖。所以者何。須達
長者身遇重病心大愁怖。聞舍利弗説須陀
洹有四功徳十種慰喩。聞是事已恐怖即除。
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何
以故。開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無目。二者一
目。三者二目。言無目者常不聞法。一目之人
雖暫聞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專心聽受如
聞而行。以聽法故得知世間。如是三人以是
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善男子。
如我昔於拘尸那城。時舍利弗身遇病苦。我
時顧命阿難比丘廣爲説法。時舍利弗聞是
事已告四弟子。汝舁我床往至佛所。我欲聽
法。時四弟子即共*舁往既得聞法。
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隱。以是義故。聽法因
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思惟因縁而得近於大般涅槃。因
是思惟心得解脱。何以故。一切衆生常爲五
欲之所繋縛。以思惟故悉得解脱。以是義故。
思惟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
一切衆生常爲常樂我淨四法之所顛倒。以
思惟故得見諸法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是
見已四倒即斷。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得近
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一切諸法有四種
相。何等爲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
相。四者滅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衆生
至須陀洹生大苦惱。若能繋念善思惟者。雖
遇此四不生於苦。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得
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一切善法無不
因於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雖於無量無邊
阿僧祇劫專心聽法。若不思惟終不能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
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若有衆生信
佛法僧無有變易而生恭敬。當知皆是繋念
思惟因縁力故。因得斷除一切煩惱。以是義
故。思惟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如法修行。善男子。斷諸惡法修
習善法。是名菩薩如法修行。復次云何如法
修行。見一切法空無所有。無常無樂無我無
淨。以是見故寧捨身命不犯禁戒。是名菩薩
如法修行。復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種。一
者眞實二者不實。不實者。不知涅槃佛性如
來法僧實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實。云何眞實。
能知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等相。是
名眞實。云何名爲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
八事。何等爲八。一者盡二善性三實四眞五
常六樂七我八淨。是名涅槃。復有八事。何等
爲八。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實。四者不
眞。五者無常。六者無樂。七者無我。八者無
淨。復有六相。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
實。四者不眞。五者安樂。六者清淨。若有衆生
依世俗道斷煩惱者。如是涅槃則有八事解
脱不實。何以故。以不常故。以無常故則無有
實。無有實故則無有眞。雖斷煩惱以還起故。
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是名涅槃解脱八事。云
何六相。聲聞縁覺斷煩惱故。名爲解脱。而未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不實。以
不實故名爲不眞。未來之世當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故名無常。以得無漏八聖道故
名爲淨樂。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
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
云何菩薩知於佛性。佛性有六。何等爲六。一
常二淨三實四善五當見六眞。復有七事。一
者可證餘六如上。是名菩薩知於佛性
云何菩薩知如來相。如來即是覺相善相。常
樂我淨解脱眞實示道可見。是名菩薩知如
來相
云何菩薩知於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
常若樂不樂。若我無我若淨不淨。若知不知
若解不解。若眞不眞若修不修。若師非師若
實不實。是名菩薩知於法相
云何菩薩知於僧相。僧者。若常樂我淨是弟
子相可見之相。善眞不實。何以故。一切聲
聞得佛道故。何故名眞。悟法性故。是名菩薩
知於僧相
云何菩薩知於實相。實相者。若常無常若樂
無樂。若我無我若淨無淨。若善不善若有若
無。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
若斷不斷。若證不證若修不修。若見不見。是
名實相。非是涅槃佛性如來法僧虚空。是名
菩薩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於涅槃佛性如
來法僧實相虚空等法差別之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不
見虚空。何以故。佛及菩薩雖有五眼所不見
故。惟有慧眼乃能見之。慧眼所見無法可見。
故名爲見。若是無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
名爲實。以是實故則名常無。以常無故無樂
我淨。善男子。空名無法無法名空。譬如世間
無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復如是。無所有故名
爲虚空。善男子。衆生之性與虚空性倶無實
性。何以故。如人説言。除滅有物然後作空。而
是虚空實不可作。何以故。無所有故。以無有
故當知無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則名無常。
若無常者不名虚空。善男子。如世間人説言
虚空無色無礙常不變易。是故世稱虚空之
法爲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實無有性。
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實無虚空。猶如世諦實
無其性。爲衆生故説有世諦。善男子。涅槃之
體亦復如是無有住處。直是諸佛斷煩惱處
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樂我淨。涅槃雖樂非
是受樂。乃是上妙寂滅之樂。諸佛如來有二
種樂。一寂滅樂。二覺知樂。實相之體有三種
樂。一者受樂。二寂滅樂。三覺知樂。佛性一
樂以當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名
菩提樂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
言。世尊。若煩惱斷處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
以故。如來往昔初成佛道至尼連禪河邊。爾
時魔王與其眷屬到於佛所。而作是言。世尊。
涅槃時到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
聞弟子善持禁戒聰明利智能化衆生。是故
不入。若言煩惱斷滅之處是涅槃者。諸菩薩
等於無量劫已斷煩惱。何故不得稱爲涅槃。
倶是斷處縁獨稱諸佛有之菩薩無耶。
若斷煩惱非涅槃者。何故如來昔告生名婆
羅門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如來昔時在毘
舍離國。魔復啓請。如來。昔以未有弟子多聞
持戒聰明利智能化衆生不入涅槃。今已具
足何故不入。如來爾時即告魔言。汝今莫生
悒遲之想。却後三月吾當涅槃。世尊。若使
滅度非涅槃者。何故如來自期三月當般涅
槃。世尊。若斷煩惱是涅槃者。如來往昔初在
道場菩提樹下。斷煩惱時便是涅槃。何故復
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世尊。若使爾時是涅
槃者。云何方爲拘尸那城諸力士等。説言後
夜當般涅槃。如來誠實。云何出是虚妄之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
薩言。善男子。若言如來得廣長舌。當知如來
於無量劫已離妄語。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凡
所發言誠諦無虚。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
昔啓請於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眞
實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旬意謂。不化
衆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
見人不言無所造作。便謂是人如死無異。魔
王波旬亦復如是。意謂如來不化衆生默無
所説。便謂如來入般涅槃。善男子。如來不
説佛法衆僧無差別相。惟説常住清淨二法
無差別耳。善男子。佛亦不説佛及佛性涅槃
無差別相。惟説常恒不變無差別耳。善男子。
佛亦不説涅槃實相無差別相。惟説常有實
不變易無差別耳。善男子。爾時我諸聲聞弟
子生於諍訟如拘睒彌。諸惡比丘違反我
教多犯禁戒。受不淨物貪求利養。向諸白衣
而自讃歎我得無漏。謂須陀洹果乃至我得
阿羅漢果。毀辱於他於佛法僧戒律和上不
生恭敬。公於我前言如是物佛所聽畜。如是
等物佛不聽畜。我亦語言如是等物我實不
聽。復反我言如是等物實是佛聽。如是惡人
不信我言。爲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遲。
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因如是等惡比
丘故。令諸聲聞受學弟子不見我身不聞我
法。便言如來入於涅槃。惟諸菩薩能見我身
常聞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聲聞弟子雖
復發言如來涅槃。而我實。不入於涅槃。善男
子。若我所有聲聞弟子説言如來入涅槃者。
當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黨。邪見惡人非
正見也。若言如來不入涅槃。當知是人眞我
弟子非魔伴黨。正見之人非惡邪也
善男子。我初不見弟子之中有言如來不化
衆生默然而住名般涅槃也。善男子。譬如長
者多有子息捨至他方。未得還頃諸子並謂
父已死矣。而是長者實亦不死。諸子顛倒皆
生死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不見我故。便謂
如來已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而般涅槃。
而我實不般涅槃也。聲聞弟子生涅槃想。善
男子。譬如明燈有人覆之。餘不知者謂燈已
滅。而是明焔實亦不滅。以不知故生於滅想。
聲聞弟子亦復如是。雖有慧目以煩惱覆。令
心顛倒不見眞身。而便生於滅度之想。而我
實不取滅度也
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見日月。以不見故不知
晝夜明闇之相。以不知故便説無有日月之
實。實有日月盲者不見。以不見故生於倒想
言無日月。聲聞弟子亦復如是。如彼生盲不
見如來。便謂如來入於涅槃。如來實不入於
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善男子。譬如雲霧
覆蔽日月。癡人便言無有日月。日月實有直
以覆故衆生不見。聲聞弟子亦復如是。以諸
煩惱覆智慧眼不見如來。便言如來入於滅
度。善男子。眞是如來現嬰兒行非滅度也。善
男子。如閻浮提日入之時。衆生不見以黒山
障故。而是日性實無沒入。衆生不見生沒入
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爲諸煩惱山所障故
不見我身。以不見故便於如來生滅度想。而
我實不趣滅度也
是故我於毘舍離國告波旬言。却後三月我
當涅槃。善男子。如來玄見迦葉菩薩却後三
月善根當熟。亦見香山須跋陀羅竟安居已
當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後三月當
般涅槃。善男子。有諸力士其數五百。終竟三
月亦當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爲
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
純陀等輩及五百梨車菴羅果女。却後三月
無上道心善根成熟。爲是等故我告波旬。却
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須那刹多親近外
道尼乾子等。我爲説法滿十二年。彼人邪見
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見根栽。却後三月定
可斫伐。我爲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
涅槃
善男子。何因縁故我於往昔尼連河邊告魔
波旬。我今未有多智弟子。是故不得入涅槃
者。我時欲爲五比丘等於波羅㮏轉法輪故。
復次欲爲五比丘等。所謂耶奢富那毘摩羅
闍憍梵波提須婆睺。次復欲爲郁伽長者等
五十人。次復欲爲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等
無量人天。次復欲爲優樓頻螺迦葉門徒五
百比丘。次復欲爲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兄弟
二人及五百弟子。次復欲爲舍利弗目犍連
等二百五十比丘轉妙法輪。是故我告魔王
波旬不般涅槃
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涅槃非大
涅槃。不見佛性而斷煩惱是名涅槃非大涅
槃。以不見佛性故。無常無我惟有樂淨。以是
義故。雖斷煩惱不得名爲大般涅槃也。若見
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爲大涅槃也。以見佛
性故得名爲常樂我淨。以是義故。斷除煩惱
亦得稱爲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織。不織之義名
爲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義乃名涅槃。槃
言去來。不去不來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
之義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無不定乃名涅
槃。槃言新故。無新故義乃名涅槃。槃言障礙。
無障礙義乃名涅槃。善男子。有憂羅迦迦毘
羅弟子等言。槃者名相。無相之義乃名涅槃。
善男子。槃者言有。無有之義乃名涅槃。槃名
和合。無和合義乃名涅槃。槃者言苦。無苦之
義乃名涅槃。善男子。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
生煩惱乃名涅槃。善男子。諸佛如來煩惱不
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於法無礙是爲如來。
如來非是凡夫聲聞縁覺菩薩。是名佛性。如
來身心智慧遍滿無量無邊阿僧祇土無所障
礙。是名虚空。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名曰實相。
以是義故如來實不畢竟涅槃。是名菩薩修
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徳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徳。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大涅槃。除斷五事遠離五事。成就六
事。修習五事。守護一事。親近四事。信順一
實。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薩除斷五事。所謂五陰。色受
想行識。所言陰者其義何。謂能令衆生生死
相續不離重檐。分散聚合三世所攝。求其義
理了不可得。以是諸義故名爲陰。菩薩摩訶
薩雖見色陰不見其相。何以故。於十色中推
求其性悉不可得。爲世界故説言爲陰。受有
百八。雖見受陰初無受相。何以故。受雖百八
理無定實。是故菩薩不見受陰。想行識等亦
復如是。菩薩摩訶薩深見五陰。是生煩惱之
根本也。以是義故方便令斷
云何菩薩遠離五事。所謂五見。何等爲五。一
者身見。二者邊見。三者邪見。四者戒取。五者
見取。因是五見生六十二見。因是諸見生死
不絶。是故菩薩防之不近
云何菩薩成就六事。謂六念處。何等爲六。一
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
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薩成就六事
云何菩薩修習五事。所謂五定。一者知定。二
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樂定四者無樂定。五
者首楞嚴定。修習如是五種定心。則得近於
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勤心修習
云何菩薩守護一事。謂菩提心。菩薩摩訶薩
常勤守護是菩提心。猶如世人守護一子。亦
如瞎者護餘一目。如行壙野守護導者。菩薩
守護菩提之心。亦復如是。因護如是菩提心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故常樂我淨具足而有。即是無
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守護一法
云何菩薩親近四事。謂四無量心。何等爲四。
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捨。因
是四心能令無量無邊衆生發菩提心。是故
菩薩繋心親近。云何菩薩信順一實。菩薩了
知一切衆生皆歸一道。一道者謂大乘也。諸
佛菩薩爲衆生故分之爲三。是故菩薩信順
不逆
云何菩薩心善解脱。貪恚癡心永斷滅故。是
名菩薩心善解脱
云何菩薩慧善解脱。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
知無障礙。是名菩薩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
所不聞而今得聞。昔所不見而今得見。昔所
不到而今得到。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
薩摩訶薩言。世尊。如佛所説心解脱者。是義
不然。何以故。心本無繋。所以者何。是心本性
不爲貪欲瞋恚愚癡諸結所繋若本無繋。云
何而言心善解脱。世尊。若心本性不爲貪結
之所繋者。何等因縁而能得繋。如人搆角本
無乳相。雖如功力乳無由出。*搆乳之者不得
如是加功雖少乳則多出。心亦如是。本無貪
者今云何有。若本無貪後方有者。諸佛菩薩
本無貪相今悉應有。世尊。譬如石女本無子
相。雖加功力無量因縁子不可得。心亦如是
本無貪相。雖造衆縁貪無由生。世尊。如
濕木火不可得。心亦如是。雖復*攅求貪不可
得。云何貪結能繋於心。世尊。譬如押沙油
不可得。心亦如是雖復*押之貪不可得。當知
貪心二理各異。設復有之何能汚心。世尊。譬
如有人安橛於空終不得住。安貪於心亦復
如是。種種因縁不能令貪繋縛於心。世尊。若
心無貪名解脱者。諸佛菩薩何故不拔虚空
中刺。世尊。過去世心不名解脱。未來世心亦
無解脱。現在世心不與道共。何等世心名得
解脱。世尊。如過去燈不能滅闇。未來世燈亦
不滅闇。現在世燈復不滅闇。何以故。明之與
闇二不並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脱。
世尊。貪亦是有。若貪無者。見女相時不應生
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當知是貪眞實而有。
以有貪故墮三惡道。世尊。譬如有人見畫女
像亦復生貪。以生貪故得種種罪。若本無貪
云何見畫而生於貪。若心無貪。云何如來説
言菩薩心得解脱。若心有貪。云何見相然後
方生。不見相者則不生也。我今現見有惡果
報。當知有貪瞋恚愚癡亦復如是。世尊。譬
如衆生有身無我而諸凡夫横計我想。雖有
我想不墮三惡 云何貪者於無女相而起女
想墮三惡道。世尊譬如*攅木而生於火。然
是火性衆縁中無。以何因縁而得生耶。世尊。
貪亦如是色中無貪香味觸法亦復無貪。云
何於色香味觸法生於貪耶。若衆縁中悉無
貪者 云何衆生獨生於貪 諸佛菩薩而不生
耶。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無有貪欲瞋
恚愚癡。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脱。貪亦
不定。若不定者。云何因之生三惡趣。貪者境
界二倶不定。何以故。倶縁一色或生於貪或
生於瞋或生愚癡。是故貪者及與境界二倶
不定。若倶不定。何故如來説言菩薩修大涅
槃心得解脱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
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亦不爲貪結所
繋亦非不繋。非是解脱非不解脱。非有非無。
非現在非過去非未來。何以故。善男子。一切
諸法無有自性故。善男子。有諸外道作如是
言。因縁和合則有果生。若衆縁中本無生性
而能生者。虚空不生亦應生果。虚空不生非
是因故。以衆縁中本有果性。是故合集而得
生果。所以者何。如提婆達欲造牆壁。則取泥
土不取彩色。欲造畫像則集彩色不取草木。
作衣取縷不取泥木。作舍取泥不取縷線。以
人取故當知是中各能生果以能生果故當
知因中必先有性。若無性者一物之中應當
出生一切諸物。若是可取可作可出。當知是
中必先有果。若無果者人則不取不作不出。
惟有虚空無取無作故能出生一切萬物。以
有因故如尼拘陀子作尼拘陀樹。乳有醍醐
縷中有布泥中有瓶。善男子。一切凡夫無明
盲作是定説。色有著義心有貪性。復言凡
夫心有貪性亦解脱性。遇貪因縁心則生貪。
若遇解脱心則解脱。雖作此説是義不然。有
諸凡夫復作是言。一切因中悉無有果。因有
二種。一者微細。二者麁大。細即是常麁則無
常。從微細因轉成麁因。從此麁因轉復成果。
麁無常故果亦無常。善男子。有諸凡夫復作
是言。心亦無因貪亦無因。以時節故則生貪
心。如是等輩。以不能知心因縁故。輪迴六趣
具受生死。善男子。譬如枷犬繋之於柱。終日
繞柱不能得離。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被無明
枷繋生死柱。繞二十五有不能得離。善男子。
譬如有人墮於圊厠。既得出已而復還入。如
人病差還爲病因。如人渉路値空曠處既得
過已而復還來。又如淨洗還塗泥土。一切凡
夫亦復如是。已得解脱無所有處。唯未得脱
非非想處。而復還來至三惡趣。何以故。一切
凡夫惟觀於果不觀因縁。如犬逐塊不逐於
人。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惟觀於果不觀因縁。
以不觀故從非想退還三惡趣
善男子。諸佛菩薩終不定説因中有果因中
無果。及有無果非有非無果。若言因中先定
有果及定無果。定有無果定非有非無果。當
知是等皆魔伴黨繋屬於魔即是愛人。如是
愛人不能永斷生死繋縛。不知心相及以貪
相。善男子。諸佛菩薩顯示中道。何以故。雖説
諸法非有非無而不決定。所以者何。因眼因
色因明因心因念識則得生。是識決定不在
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間非有非
無。從縁生故名之爲有。無自性故名之爲無。
是故如來説言諸法非有非無。善男子。諸佛
菩薩終不定説心有淨性及不淨性。淨不淨
性心無住處故。從縁生貪故説非無。本無
貪性故説非有。善男子。從因縁故心則生貪。
從因縁故心則解脱。善男子。因縁有二。一者
隨於生死。二者隨大涅槃
善男子。有因縁故心共貪生共貪倶滅。有共
貪生不共貪滅。有不共貪生共貪倶滅。有不
共貪生不共貪滅
云何心共貪生共貪倶滅。善男子。若有凡夫
未斷貪心修習貪心。如是之人心共貪生心
共貪滅。一切衆生不斷貪心。心共貪生心共
貪滅。如欲界衆生一切皆有初地味禪。若修
不修常得成就。遇因縁故即便得之。言因縁
者謂火災也。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若修不修
心共貪生心共貪滅。何以故。不斷貪故
云何心共貪生不共貪滅。聲聞弟子有因縁
故生於貪心。畏貪心故修白骨觀。是名心共
貪生不共貪滅。復有心共貪生不共貪滅。如
聲聞人未證四果。有因縁故生於貪心。證四
果時貪心得滅。是名心共貪生不共貪滅。菩
薩摩訶薩得不動地時。心共貪生不共貪滅。
云何不共貪生共貪倶滅。若菩薩摩訶薩斷
貪心已。爲衆生故示現有貪。以示現故能令
無量無邊衆生。諮受善法具足成就。是名不
共貪生共貪倶滅
云何不共貪生不共貪滅。謂阿羅漢縁覺諸
佛。除不動地其餘菩薩。是名不共貪生不共
貪滅。以是義故。諸佛菩薩不決定説心性本
淨性本不淨。善男子。是心不與貪結和合。亦
復不與瞋癡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雖爲烟
塵雲霧及羅睺羅之所覆蔽。以是因縁令諸
衆生不能得見。雖不可見日月之性終不與
彼五翳和合。心亦如是以因縁故。生於貪結
衆生雖説心與貪合。而是心性實不與合。若
是貪心即是貪性。若是不貪即不貪性。不貪
之心不能爲貪。貪結之心不能不貪。善男子。
以是義故。貪欲之結不能汚心。諸佛菩薩永
破貪結。是故説言心得解脱。一切衆生從因
縁故生於貪結。從因縁故心得解脱
善男子。譬如雪山懸峻之處人與獼猴倶不
能行。或復有處獼猴能行人不能行。或復有
處人與獼猴二倶能行。善男子。人與獼猴能
行處者。如諸獵師純以黐膠置之案上用捕
獼猴。獼猴癡故往手觸之觸已粘手。欲脱手
故以脚踏之脚復隨著。欲脱脚故以口齧之
口復粘著。如是五處悉無得脱。於是獵師以
杖貫之負還歸家。雪山嶮處喩佛菩薩所得
正道。獼猴者喩諸凡夫。獵師者喩魔波旬。黐
膠者喩貪欲結。人與獼猴倶不行者喩諸凡
夫魔王波旬倶不能行。獼猴能行人不能者。
喩諸外道有智慧者。諸惡魔等雖以五欲不
能繋縛。人與獼猴倶能行者。一切凡夫及魔
波旬常處生死不能修行。凡夫之人五欲所
縛。令魔波旬自在將去。如彼獵師黐捕獼猴
檐負歸家
善男子。譬如國王安住己界身心安樂。若至
他界則得衆苦。一切衆生亦復如是。若能自
住於己境界則得安樂。若至他界則遇惡魔
受諸苦惱。自境界者謂四念處。他境界者謂
五欲也。云何名爲繋屬於魔有諸衆生無常
見常常見無常。苦見於樂樂見於苦。不淨見
淨淨見不淨。無我見我我見無我。非實解脱
横見解脱。眞實解脱見非解脱。非乘見乘乘
見非乘。如是之人名繋屬魔。繋屬魔者心不
清淨。復次善男子。若見諸法眞實是有總別
定相。當知是人若見色時便作色相。乃至見
識亦作識相。見男男相見女女相。見日日相
見月月相。見歳歳相見陰陰相。見入入相見
界界相。如是見者名繋屬魔。繋屬魔者心
不清淨。復次善男子。若見我是色。色中有我。
我中有色。色屬於我乃至。見我是識。識中有
我。我中有識。識屬於我。如是見者繋屬於魔
非我弟子。善男子。我聲聞弟子遠離如來十
二部經。修習種種外道典籍。不修出家寂滅
法。純營世俗在家之事。何等名爲在家事
也。受畜一切不淨之物。奴婢田宅象馬車乘。
駝驢雞犬獼猴猪羊。種種穀麥。遠離師僧親
附白衣。違反聖教向諸白衣作如是言。佛聽
比丘受畜種種不淨之物。是名修習在家之
事。有諸弟子不爲涅槃。但爲利養親近聽受
十二部經。招提僧物及僧鬘物。衣著食噉如
自己有慳惜他家。及以稱譽親近國王及諸
王子。卜筮吉凶推歩盈虚。圍碁六博摴蒱投
壼。親近比丘尼及諸處女。畜二沙彌常遊屠
酤酒之家。及旃陀羅所住之處。種種販賣
手自作食。受使隣國通致信命。如是之人當
知即是魔之眷屬非我弟子。以是因縁心共
貪生心共貪滅。乃至癡心。共生共滅亦復如
是。善男子。以是因縁心性不淨亦非不淨。
是故我説心得解脱。若有不受不畜一切不
淨之物。爲大涅槃受持讀誦十二部經書寫
解説。當知是等眞我弟子。不行惡魔波旬境
界。即是修習三十七品。以修習故不共貪生
不共貪滅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
足成就第八功徳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第十之六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徳。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初發五事悉得
成就。何等爲五。一者信。二者直心。三者戒。
四者親近善友。五者多聞
云何爲信。菩薩摩訶薩信於三寶施有果報。
信於二諦一乘之道更無異趣。爲諸衆生速
得解脱。諸佛菩薩分別爲三。信第一義諦信
善方便。是名爲信。如是信者。若諸沙門若娑
羅門若天魔梵。一切衆生所不能壞。因是信
故得聖人性。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於
大般涅槃不墮生死。戒聞智慧亦復如是。是
名爲信。雖有是信而亦不見。是爲菩薩修大
涅槃成就初事
云何直心。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作質直心。
一切衆生若遇因縁則生諂曲。菩薩不爾。何
以故。善解諸法悉因縁故。菩薩摩訶薩雖見
衆生諸惡過咎終不説之。何以故。恐生煩惱。
若生煩惱則墮惡趣。如是菩薩若見衆生有
少善事則讃歎之。云何爲善。所謂佛性。讃佛
性故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
言。世尊。如佛所説菩薩摩訶薩讃歎佛性。令
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義
不然。何以故。如來初開涅槃經時説有三種。
一者若有病人。得良醫藥及瞻病者病則易
差。如其不得則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
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一切衆生
亦復如是。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妙法。則
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
則不能發。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呵羅
漢辟支佛
二者雖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妙法亦不能
發。若其不遇亦不能發。謂一闡提。三者若遇
不遇一切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所謂菩薩。若言遇與不遇悉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者。如來今者云何説。言因讃佛
性。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世
尊。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妙法及以不遇。
悉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知是
義亦復不然。何以故。如是之人當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故。一闡提輩以佛性故。若聞
不聞悉亦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世
尊。如佛所説何等名爲一闡提耶。謂斷善
根。如是之義亦復不然。何以故。不斷佛性故。
如是佛性理不可斷。云何佛説斷諸善根。如
佛往昔説十二部經。善有二種。一者常。二者
無常。常者不斷。無常者斷。無常可斷故墮地
獄。常不可斷何故不遮。佛性不斷非一闡提。
如來何以作如是説言一闡提。世尊。若因佛
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來廣
爲衆生説十二部經。世尊。譬如四河從阿那
婆踏多池出。若有天人諸佛世尊。説言是河
不入大海當還本源。無有是處。菩提之心亦
復如是。有佛性者。若聞不聞若戒非戒若施
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應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如優陀延山日從中出
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還東方者。無
有是處。佛性亦爾。若不聞不戒不施不修不
智。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無有是處。
世尊。諸佛如來説因果性非有非無。如是之
義是亦不然。何以故。如其乳中無酪性者則
無有酪。尼拘陀子無五丈性者則不能生五
丈之質。若佛性中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樹者。云何能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樹。以
是義故。所説因果非有非無。如是之義云何
相應
爾時世尊讃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有二人
甚爲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
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爲希有。復有二人。一者
作恩。二者念恩。復有二人。一者諮受新法。二
者温故不忘。復有二人。一者造新。二者修故。
復有二人。一樂聞法。二樂説法。復有二人。一
善問難。二善能答。善問難者汝身是也。善能
答者謂如來也。善男子。因是善問即得轉于
無上法輪。能枯十二因縁大樹。能度無邊生
死大河。能與魔王波旬共戰。能摧波旬所立
勝幢。善男子。如我先説三種病人。値遇良醫
瞻病好藥及以不遇病悉得差。是義云何。若
得不得謂定壽命。所以者何。是人已於無量
世中修三種善。謂上中下。以修如是三種善
故得定壽命。如欝單越人壽命千年。有遇病
者。若得良醫好藥瞻病及以不得悉皆得差。
何以故。得定命故
善男子。如我所説若有病人得遇良醫好藥
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者則不得差。是義云
何。善男子。如是之人壽命不定。命雖不盡有
九因縁能夭其壽。何等爲九。一者知食不安
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不消而復
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隨時節。五者病時不
隨醫教。六者不隨瞻病教勅。七者強耐不吐。
八者夜行。以夜行故惡鬼打之。九者房室過
度以是縁故我説病者若遇醫藥病則可差。
若不遇者則不可愈。善男子。如我先説若遇
不遇倶不差者。是義云何。有人命盡若遇不
遇悉不可差。何以故。以命盡故。以是義故我
説病人若遇醫藥及以不遇悉不得差。衆生亦
爾。發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諮受深
法若不遇之皆悉當成。何以故。以其能發菩
提心故。如欝單越人得定壽命。如我所説從
須陀洹至辟支佛。若聞善友。諸佛菩薩所説
深法。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不値
遇諸佛菩薩聞説深法。則不能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命。以九因縁命則中
夭。如彼病人値遇醫藥病則得差。若不遇者
病則不差。是故我説遇佛菩薩聞説深法則
能發心。若不値遇則不能發
如我先説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深法。若
不値遇倶不能發。是義云何。善男子。一闡提
輩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深法。及以不遇
倶不得離一闡提心。何以故。斷善法故。一
闡提輩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
何。若能發於菩提之心則不復名一闡提也。
善男子。以何縁故説一闡提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一闡提輩實不能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命盡者雖遇良醫好藥瞻病不
能得差。何以故。以命盡故
善男子。一闡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
闡提。佛性非信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
斷。一闡名善方便。提名不具。修善方便不具
足故名一闡提。佛性非是修善方便。衆生非
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進。提名不具。
進不具故名一闡提。佛性非進衆生非具。以
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念。提名不具。念不
具故名一闡提。佛性非念衆生非具。以不具
故云何可斷。一闡名定提名不具。定不具故
名一闡提。佛性非定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
何可斷。一闡名慧提名不具。慧不具故名一
闡提。佛性非慧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
斷。一闡名無常善。提名不具。以無常善不具
足故名一闡提。佛性是常非善非不善。何以
故。善法要從方便。而得。而是佛性非方便得
是故非善。何故復名非不善耶。能得善果
故。善果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法
者生已得故。而是佛性非生已得是故非善。
以斷生得諸善法故名一闡提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一闡提有佛性者。云何
不遮地獄之罪。善男子。一闡提中無有佛性。
善男子。譬如有王聞箜篌音。其聲清妙心即
耽著喜樂愛念情無捨離。即告大臣。如是妙
音從何處出。大臣答言。如是妙音從箜篌
出。王復語言。持是聲來。爾時大臣即持箜篌
置於王前而作是言。大王。當知此即是聲。王
語箜篌出聲出聲。而是箜篌聲亦不出。爾時
大王即斷其絃聲亦不出。取其皮木悉皆析
裂推求其聲了不能得。爾時大王即瞋大臣。
云何乃作如是妄語。大臣白王。夫取聲者法
不如是。應以衆縁善巧方便聲乃出耳。衆生
佛性亦復如是無有住處。以善方便故得可
見。以可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闡
提輩不見佛性。云何能遮三惡道罪。善男子。
若一闡提信有佛性。當知是人不至三惡。是
亦不名一闡提也。以不自信有佛性故即墮
三惡。墮三惡故名一闡提
善男子。如汝所説若乳無酪性不應出酪。尼
拘陀子無五丈性。則不應有五丈之質。愚癡
之人作如是説。智者終不發如是言。何以故。
以無性故。善男子。如其乳中有酪性者。不應
復假衆縁力也。善男子。如水乳雜臥至一月
終不成酪。若以一渧頗求樹汁。投之於中即
便成酪。若本有酪何故待縁。衆生佛性亦復
如是。假衆縁故則便可見。假衆縁故得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待衆縁然後成者即
是無性。以無性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常讃人善
不訟彼缺名質直心。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
質直心也。菩薩摩訶薩常不犯惡設有過失
即時懺悔。於師同學終不覆藏。慚愧自責不
敢復作。於輕罪中生極重想。若人詰問答言
實犯。復問是罪爲好不好。答言不好。復問是
罪爲善不善。答言不善。復問是罪是善果耶
不善果耶。答言是罪實非善果。又問是罪誰
之所造。將非諸佛法僧所作。答言非佛法僧
我所作也。乃是煩惱之所構集。以直心故信
有佛性。信佛性故則不得名一闡提也。以
心故名佛弟子。若受衆生衣服飮食臥具醫
藥種各千萬不足爲多。是名菩薩質直心也。
云何菩薩修治於戒。菩薩摩訶薩受持禁戒。
不爲生天不爲恐怖。乃至不受狗戒雞戒牛
戒雉戒。不作破戒不作缺戒。不作瑕戒不作
雜戒。不作聲聞戒。受持菩薩摩訶薩戒尸羅
波羅蜜戒。得具足戒不生憍慢。是名菩薩修
大涅槃具足第三戒
云何菩薩親近善友。菩薩摩訶薩常爲衆生
説於善道不説惡道。説於惡道非善果報。善
男子。我身即是一切衆生眞善知識。是故能
斷富伽羅婆羅門所有邪見。善男子。若有衆
生親近我者。雖有生於地獄因縁即得生天。
如須那刹多等應墮地獄。以見我故即得斷
除地獄因縁生於色天。雖有舍利弗目犍連
等不名衆生眞善知識。何以故。生一闡提心
因縁故。善男子。我昔住於波羅㮏國時。舍
利弗教二弟子。一觀白骨。一令數息。經歴多
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縁即生邪見。言無涅槃
無漏之法。設其有者我應得之。何以故。我能
善持所受戒故。我於爾時見是比丘生此邪
心。喚舍利弗而呵責之汝不善教。云何乃爲
是二弟子顛倒説法。汝二弟子其性各異。一
主浣衣一是金師。金師之子應教數息。浣衣
之人應教骨觀。以汝錯教令是二人生於惡
邪。我於爾時爲是二人如應説法。二人聞已
得阿羅漢果。是故我爲一切衆生眞善知識。
非舍利弗目犍連等。若使衆生有極重結得
遇我者。我以方便即爲斷之。如我弟難陀有
極重欲。我以種種善巧方便而爲除斷。鴦掘
魔羅有重瞋恚。以見我故瞋恚即息。阿闍世
王有重愚癡。以見我故癡心即滅。如婆熙伽
長者於無量劫修習成就極重煩惱。以見我
故即便斷滅。設有弊惡厮下之人親近於我
作弟子者。以是因縁一切人天恭敬愛念。尸
利毱多邪見熾盛因見我故邪見即滅。因見
我故斷地獄因作生天縁如氣嘘旃陀羅。命
垂終時因見我故還得壽命。如憍尸迦。狂心
錯亂因見我故還得本心如痩瞿曇彌。屠家
之子常修惡業以見我故即便捨離。如闡提
比丘。因見我故寧捨身命不毀禁戒。如草繋
比丘。以是義故。阿難。比丘説半梵行名善知
識。我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是名菩
薩修大涅槃具足第四親善知識
云何菩薩具足多聞。菩薩摩訶薩爲大涅槃
十二部經書寫讀誦分別解説。是名菩薩具
足多聞。除十一部惟毘佛略受持讀誦書寫
解説亦名菩薩具足多聞。除十二部經若能
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書寫讀誦分別解
説。是名菩薩具足多聞。除是經典具足全體。
若能受持一四句偈。復除是偈若能受持如
來常住性無變易。是名菩薩具足多聞。復除
是事若知如來常不説法。亦名菩薩具足多
聞。何以故。法無性故。如來雖説一切諸法常
無所説。是名菩薩修大涅槃。成就第五具足
多聞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爲大涅槃具足
成就如是五事。難作能作難忍能忍難施能
施。云何菩薩難作能作。若聞有人食一胡麻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信是語故乃至
無量阿僧祇劫常食一麻。若聞入火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無量劫在阿鼻地獄
入熾火聚。是名菩薩難作能作。云何菩薩難
忍能忍。若聞受苦手杖刀石斫打因縁得大
涅槃。即於無量阿僧祇劫。身具受之不以爲
苦。是名菩薩難忍能忍。云何菩薩難施能施。
若聞能以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惠施於人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於無量阿僧祇
劫。以其所有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惠施於人。
是名菩薩難施能施。菩薩雖復難作能作。終
不念言是我所作。難施能施。亦復如是。善
男子。譬如父母惟有一子愛之甚重。以好衣
裳上妙甘饍。隨時將養令無所乏。其子若於
是父母所。生輕慢心惡口罵辱。父母愛故不
生瞋恨。亦不念言我與是兒衣服飮食。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視諸衆生猶如一子。若子
遇病父母亦病。爲求醫藥勤而療之。病既差
已終不生念。我爲是兒療治病苦。菩薩亦爾。
見諸衆生遇煩惱病。生愛念心而爲説法。以
聞法故諸煩惱斷。煩惱斷已終不念言。我爲
衆生斷諸煩惱。若生此念終不得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惟作是念無一衆生我爲説
法令斷煩惱。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不瞋不
喜。何以故。善能修習空三昧故。菩薩若修
空三昧者。當於誰所生瞋生喜。善男子。譬如
山林猛火所焚若人斫伐或爲水漂。而是林
木當於誰所生瞋生喜。菩薩摩訶薩。亦復如
是。於諸衆生無瞋無喜。何以故。修空三昧故」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
言。世尊。一切諸法性自空耶。空空故空。若性
自空者。不應修空然後見空。云何如來言以
修空而見空也。若性自不空。雖復修空不能
令空。善男子。一切諸法性本自空。何以故。一
切法性不可得故。善男子。色性不可得。云何
色性。色性者。非地水火風不離地水火風。
非青黄赤白不離青黄赤白。非有非無。云何
當言色有自性。以性不可得故説爲空。一切
諸法。亦復如是。以相似相續故。凡夫見已説
言諸法性不空寂。菩薩摩訶薩具足五事。是
故見法性本空寂。善男子。若有沙門及婆羅
門。見一切法性不空者。當知。是人非是沙門
非婆羅門。不得修習般若婆羅蜜。不得入於
大般涅槃。不得現見諸佛菩薩。是魔眷屬。善
男子。一切諸法性本自空。亦因菩薩修習空
故見諸法空。善男子。如一切法性無常故滅
能滅之。若非無常滅不能滅。有爲之法有生
相故生能生之。有滅相故滅能滅之。一切諸
法有苦相故苦能令苦。善男子。如鹽性醎能
醎異物。石蜜性甘能甘異物。苦酒性酢能酢
異物。薑本性辛能辛異物。訶梨勒苦能苦異
物。菴羅果醈能*醈異物。毒性能害令異物
害。甘露之性令人不死。若合異物亦能不死。
菩薩修空。亦復如是。以修空故見一切法性
皆空寂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復作是言。世尊。若
鹽能令非醎作醎。修空三昧若如是者。當知。
定非善非妙其性顛倒。若空三昧惟見空
定是無法爲何所見
善男子。是空三昧見不空法能令空寂然非
顛倒。如鹽非醎作醎。是空三昧亦復如是。不
空作空。善男子。貪是有性非是空性。貪若是
空衆生不應以是因縁墮於地獄。若墮地獄
云何貪性當是空耶。善男子。色性是有。何等
色性所謂顛倒。以顛倒故衆生生貪。若是色
性非顛倒者。云何能令衆生生貪。以生貪故。
當知。色性非不是有。以是義故。修空三昧非
顛倒也。善男子。一切凡夫若見女人即生女
相。菩薩不爾。雖見女人不生女相。以不生相
貪則不生。貪不生故非顛倒也。以世間人見
有女相故。菩薩隨説言有女人。若見男時説
言是女則是顛倒。是故我爲闍提説言。汝婆
羅門若以晝爲夜是即顛倒。以夜爲晝是亦
顛倒。晝爲晝相夜爲夜相云何顛倒。善男子。
一切菩薩住九地者見法有性。以是見故不
見佛性。若見佛性則不復見一切法性。以修
如是空三昧故不見法性。以不見故則見佛
性。諸佛菩薩有二種説。一者有性。二者無性。
爲衆生故説有法性。爲諸賢聖説無法性。爲
不空者見法空故修空三昧令得見空。無法
性者亦修空故空。以是義故修空見空
善男子。汝言見空空是無法爲何所見者。善
男子。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見。無所
見者即無所有。無所有者即一切法。菩薩摩
訶薩修大涅槃。於一切法悉無所見。若有見
者不見佛性。不能修習般若波羅蜜。不得
入於大般涅槃。是故菩薩見一切法性無所
有。善男子。菩薩不但因見三昧而見空也。般
若波羅蜜亦空。禪波羅蜜亦空。毘梨耶波羅
蜜亦空。羼提波羅蜜亦空。尸波羅蜜亦空。
檀波羅蜜亦空。色亦空眼亦空識亦空。如來
亦空大般涅槃亦空。是故菩薩見一切法皆
悉是空。是故我在迦毘羅城告阿難言。汝莫
愁惱悲泣啼哭。阿難即言。如來世尊。我今眷
屬悉皆死喪。云何當得不愁啼耶。如來與我
倶生此城。倶同釋種親戚眷屬。云何如來獨
不愁惱光顏更顯。善男子。我復告言。阿難。汝
見迦毘眞實而有。我見空寂悉無所有。汝見
釋種悉是親戚。我修空故悉無所見。以是因
縁汝生愁苦。我身容顏益更光顯。諸佛菩薩
修習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惱。是名菩薩修
大涅槃微妙經典。成就具足第九功徳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
最後第十功徳。善男子。菩薩修習三十七品。
入大涅槃常樂我淨。爲諸衆生分別解説大
涅槃經顯示佛性。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信是語者悉得入於大
般涅槃。若不信者輪迴生死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白佛言。世尊。
何等衆生於是經中不生恭敬。善男子。我涅
槃後有聲聞弟子。愚癡破戒喜生鬪諍捨十
二部經。讀誦種種外道典籍文頌手筆。受畜
一切不淨之物言是佛聽。如是之人以好
檀貿易凡木。以金易鍮石。銀易白臘。絹易
氀褐。以甘露味易於惡毒。云何*栴檀貿易凡
木。如我弟子爲供養故。向諸白衣演説經法。
白衣情逸不喜聽聞。白衣處高比丘在下。兼
以種種餚饍飮食而供給之。猶不肯聽。是名
*栴檀貿易凡木。云何以金貿易鍮石。鍮石喩
色聲香味觸。金喩於戒。我諸弟子以色因縁
破所受戒。是名以金貿易鍮石。云何以銀易
於白*臘。銀喩十善臘喩十惡。我諸弟子放捨
十善行十惡法。是名以銀貿易白*臘。云何以
絹貿易氀褐。氀褐喩於無慚無愧。絹喩慚愧。
我諸弟子放捨慚愧習無慚愧。是名以絹貿
易氀褐。云何甘露貿易毒藥。毒藥喩於種種
利養。甘露喩於諸無漏法。我諸弟子爲利養
故。向諸白衣若自讃譽言得無漏。是名甘露
貿易毒藥
以如是等惡比丘故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廣行
流布於閻浮提。當是時也有諸弟子。受持讀
誦書寫是經廣説流布。當爲如是諸惡比丘
之所殺害。時惡比丘共相聚集立嚴峻制。若
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讀誦分別説者。一切。
不得共住共坐談論語言。何以故。涅槃經者
非佛所説邪見所造。邪見之人即是六師。六
師經典非佛經典。所以者何。一切諸佛悉
説諸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若言諸法常樂
我淨。云何當是佛所説經諸佛菩薩聽諸比
丘畜種種物。六師所説不聽弟子畜一切物。
如是之義。云何當是佛之所説。諸佛菩薩不
制弟子斷牛五味及以食肉。六師不聽食五
種鹽五種牛味及以脂血。若斷是者。云何當
是佛之正典。諸佛菩薩説於三乘。而是經中
純説一乘。謂大涅槃。如此之言云何當是佛
之正典。諸佛畢竟入於涅槃。是經言佛常樂
我淨不入涅槃。是經不在十二部數。即是魔
説非是佛説。善男子。如是之人雖我弟子。不
能信順是涅槃經。善男子。當爾之時若有衆
生信此經典乃至半句。當知。是人眞我弟子。
因如是信即見佛性入於涅槃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白佛言。世尊。
善哉善哉。如來今日善能開示大涅槃經。世
尊。我因是事即得悟解大涅槃經一句半句。
以解一句至半句故見少佛性。如佛所説我
亦當得入大涅槃。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
經典。具足成就第十功徳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告一切大衆。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
佛無佛有法無法有僧無僧。有苦無苦有集
無集有滅無滅有道無道。有實無實有我無
我有樂無樂有淨無淨有常無常。有乘無乘
有性無性。有衆生無衆生。有有無有有眞無
眞。有因無因有果無果。有作無作有業無業
有報無報者。今恣汝所問吾當爲汝分別解
説。善男子。我實不見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
沙門若婆羅門。有來問我不能答者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師子吼。即從座起斂
容整服前禮佛足。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
我適欲問。如來大慈復垂聽許
爾時佛告諸大衆言。諸善男子。汝等今當於
是菩薩深生恭敬尊重讃歎。應以種種香花
伎樂瓔珞幡蓋衣服飮食臥具醫藥房舍殿
堂。而供養之迎來送去。所以者何。是人已於
過去諸佛深種善根福徳成就。是故今於我
前欲師子吼
善男子。如師子王自知身力。牙爪鋒芒四
踞地安住巖穴振尾出聲。若有能具如是
諸相。當知。是則能師子吼。眞師子王晨朝出
穴頻申欠呿。四向顧望發聲震吼爲十一事。
何等十一。一爲欲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故。
二爲欲試自身力故。三爲欲令住處淨故。四
爲諸子知處所故。五爲群輩無怖心故。六爲
眠者得覺寤故。七爲一切放逸諸獸不放逸
故。八爲諸獸來依附故。九爲欲調大香象故。
十爲教告諸子息故。十一爲欲莊嚴自眷屬
故。一切禽獸聞師子吼。水性之屬潜沒深淵。
陸行之類藏伏窟穴。飛者墮落諸大香象怖
走失糞。諸善男子。如彼野干雖逐師子至于
百年。終不能作師子吼也。若師子子始滿三
年。則能哮吼如師子王
善男子。如來正覺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
羅蜜滿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爲尾。安住四
禪清淨窟宅。爲諸衆生而師子吼摧破魔軍。
示衆十力開佛行處。爲諸邪見作歸依所。安
撫生死怖畏之衆。*覺寤無明睡眠衆生。行
惡法者爲作悔心。開示邪見一切衆生令知
六師非師子吼故。破富蘭那等憍慢心故。爲
令二乘生悔心故。爲教五住諸菩薩等生大
力心故。爲令正見四部之衆於彼邪見四部
徒衆不生怖畏故。從聖行梵行天行窟宅頻
申而出。爲欲令彼諸衆生等破憍慢故欠呿。
爲令諸衆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顧望。爲令衆
生得四無礙故四足*踞地。爲令衆生具足安
住尸波羅蜜故。故師子吼。師子吼者名決定
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善男子。聲聞縁覺雖復隨逐如來世尊無量
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師子吼。十住菩
薩若能修行是三行處。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諸善男子。是師子吼菩薩摩訶薩。今欲如是
大師子吼。是故汝等應當深心供養恭敬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