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大阿彌陀經 (No. 0364_ 王日休校輯 ) in Vol. 12

[First] [Prev]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正聖言。發明本旨。使不惑於四種之異。而
知其指歸也。又各從其事類。析爲五十六分。
欲觀者易見。而喜於讀誦。庶幾流傳之廣。
而一切衆生。皆受濟度也。予毎校正。必祷
於觀音菩薩求冥助。以開悟識性。使無舛誤。
始末三年而後畢。既畢乃拜而自喜。目之曰
大阿彌陀經。蓋佛與舍利弗説者。亦阿彌陀
經。彼則其文少。故此言大以別之。然佛説
經。非若吾聖人所説也。吾聖人所説。或深
其文而叢其意。使人索之而愈見其多。或簡
其文而晦其意。使人思而後得。佛則不然。
必欲詳陳曲布。使人人可曉。雖至愚下者。
亦知其意焉。然而有辭直而意愈深者。經所
謂須信佛語深是也。切不可以輕其辭而忽
其意。詔興壬午秋。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謹

禮祝儀式
誦淨口業眞言 唵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
利娑婆訶
次誦五淨眞言 唵尾鼠提娑婆訶
淨身器神呪 唵秫殿都戌陀那耶娑婆訶
次向西頂禮祝云
弟子某甲謹爲盡虚空界一切衆生。歸依盡虚
空界一切諸佛。一切正法一切聖僧。西方極
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一切菩薩。聲聞諸上善人。某甲今爲盡虚空界
一切衆生。持誦大阿彌陀經。及讃佛懺罪迴
向發願。願如此等衆生各各自誦經。讃佛懺
罪迴向發願。願盡拔濟生於極樂世界。乃念
大慈菩薩。讃佛懺罪迴向發願。偈云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衆生 威徳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善福 至心用迴向
    願同念佛人 盡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如爲薦亡。或禳災或保安。則隨意祝願不須
如前祈祷。亦須誦眞言。先歸依三寶及西方
四聖。然後祝願若爲自身往生。則宜一一如
前。其功徳甚大矣



佛説大阿彌陀經卷上
 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校輯 
法會大衆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
弟子衆千二百五十人倶。一切大聖神通已
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
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
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阿難。若此皆上
首者。又大乘衆菩薩。普賢菩薩。妙徳菩薩。
慈氏菩薩等。此賢劫中一切菩薩。又賢護等
十六正士。善思議菩薩。信慧菩薩。空無菩
薩。神通華菩薩。皆尊普賢大士之徳。具諸菩
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徳之法。如是等菩
薩大士。一時來會
阿難發問分第二
爾時世尊。容色光麗異於他日。尊者阿難。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
日世尊諸根悦豫。姿色清淨光顯巍巍。如鏡
明瑩暢徹表裏。自我侍佛以來。未嘗獲覩威
容有如今日。豈非念過去諸佛。或現在未來
諸佛。故致然耶。佛言善哉。阿難。有諸天教
汝來問。汝自問耶。阿難言。我自以所見而
發此問。佛言。汝所問者。勝於供養一天下
聲聞縁覺。及布施諸天人民。下至蜎飛蠕動
之類。雖至累劫。尚百千萬億倍。不可以及。
所以者何。蓋諸天帝王人民。下至蜎飛蠕動
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脱之道。阿難。如世
間有優曇鉢華。雖有其實不見其華。有佛出
世華然後有。佛難値遇亦如此華。今我出世。
汝善知吾意。特爲發問誠不妄侍佛矣。汝當
諦聽。吾爲汝説。對言誠欲聞之
五十三佛分第三
佛言。前已過去劫。大衆多不可計。無邊幅
不可議。爾時有佛出世。名定光如來。教化
度脱無量衆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佛
名光遠。次有佛名月光。次有佛名栴檀香。
次有佛名善山王。次有佛名須彌天冠。次有
佛名須彌等曜。次有佛名月色。次有佛名正
念。次有佛名離垢。次有佛名無著。次有佛
名龍天。次有佛名夜光。次有佛名安明頂。
次有佛名不動地。次有佛名瑠璃妙花。次有
佛名瑠璃金色。次有佛名金藏。次有佛名炎
光。次有佛名炎根。次有佛名地種。次有佛
名月像。次有佛名日音。次有佛名解脱華。
次有佛名莊嚴光明。次有佛名海覺神通。次
有佛名水光。次有佛名大香。次有佛名離塵
垢。次有佛名捨厭意。次有佛名寶炎。次有
佛名妙頂。次有佛名勇力。次有佛名功徳持
慧。次有佛名蔽日月光。次有佛名日月瑠璃
光。次有佛名無上瑠璃光。次有佛名最上首。
次有佛名菩提華。次有佛名月明。次有佛名
日光。次有佛名華色王。次有佛名水月光。
次有佛名除癡冥。次有佛名度蓋行。次有佛
名淨信。次有佛名善宿。次有佛名威神。次
有佛名法慧。次有佛名鸞音。次有佛名師子
音。次有佛名龍音。次有佛名處世。如此諸
佛皆已過去
法藏本因分第四
佛言。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
佛世尊。十號具足。在世教化四十二劫。爾
時有大國王。聞佛説法喜悦開悟。即弃王位
往作沙門。號法藏比丘。高才智慧勇猛無能
及者。詣彼佛所稽首禮足。右繞三匝長跪合
掌。以偈讃佛
    如來妙色相 世間無等倫
    遠勝日摩尼 火月清淨水
    威神無有極 名聲震十方
    皆由三昧力 精進成智慧
    持覺若溟海 深廣無涯底
    無明與貪恚 冰釋已無餘
    從是超世間 歎仰不能已
    端如好樹華 莫不愛樂者
    處處人民見 一切皆歡喜
    布施及淨戒 忍辱并精進
    禪定大智慧 吾誓得此事
    一切諸恐懼 普爲獲大安
    過度諸生死 無不解脱者
    我至作佛時 種種如法王
    假使恒沙數 諸佛悉供養
    不如求正覺 堅勇必成就
    能使無量刹 光明普照耀
    濟度越恒沙 威徳誰可量
    我刹及莊嚴 華好獨超卓
    凡欲求生者 清淨安以樂
    度脱永無窮 幸佛作明證
    發願既如是 力行無懈怠
    雖居苦毒中 忍之終不悔
大願問佛分第五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説此偈已。復白世自在
王佛言。世尊我發無上菩提之心。願作佛時。
於十方無央數佛中爲最。智慧勇猛。頂中光
明照耀十方。無有窮極。所居刹土自然七寶
極明麗温柔。我化度名號。皆聞於十方無央
數世界。莫有不聞知者。諸無央數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刹者。悉皆菩薩
聲聞。其數不可窮盡。比諸佛世界悉皆勝之
如是者寧可得否。時世自在王佛。知其智識
高明心願廣大。即爲説言。譬如大海一人斗
量。歴劫不止尚可見底。況人。至心求道。
精進不止。何求不得何願不遂。時法藏比丘。
聞佛所説則大歡喜。佛乃選擇二千一百萬
佛刹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麁妙。隨其
心願悉令顯現。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
不徹見
四十八願分第六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乃往一靜處其心寂然。
倶無所著默坐思惟。攝取彼佛刹清淨之行。
如彼修持。復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我已
攝取二千一百萬佛刹。所以莊嚴國土清淨
之行。願有&MT05561;陳惟佛聽察。彼佛告言。善哉汝
可具説。諸菩薩衆聞汝志願因以警策。亦能
於諸佛刹修習莊嚴。法藏白言。第一願。我作
佛時。我刹中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蠕
動之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二願。我作佛
時。我刹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
至蜎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刹者。皆於七寶水
池蓮華中化生。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三願。
我作佛時。我刹中人欲食時。七寶鉢中百味
飮食。化現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不得是
願終不作佛。第四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所
欲衣服隨念即至。不假裁縫擣染浣濯。不得
是願終不作佛。第五願。我作佛時。我刹中
自地以上至於虚空。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
流花樹。悉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嚴飾奇妙殊勝超絶。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衆
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六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皆心相愛敬
無相憎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七願。我
作佛時。我刹中人。盡無&MT05567;泆瞋怒愚癡之心。
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八願。我作佛時。我
刹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
豫相知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九願。我
作佛時。我刹中人。皆不聞不善之名。況有
其實。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十願。我作佛
時。我刹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不得是
願終不作佛。第十一願。我作佛時我刹中雖
有諸天與世人之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
面目端正淨好無復醜異。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第十二願。我作佛時。假令十方無央數
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皆得爲
人。皆作縁覺聲聞。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我
年壽。幾千億萬劫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第十三願。我作佛時。假令十方各千
億世界。有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
皆得爲人。皆作縁覺聲聞。皆坐禪一心。共
欲計數我刹中人數有幾千億萬無有能知
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十四願。我作佛
時。我刹中人壽命皆無央數劫。無有能計知
其數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十五願。我
作佛時。我刹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
丘。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十六願。我作佛
時。我刹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遠離分別。
諸根寂靜所止盡般泥洹。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第十七願。我作佛時。説經行道十倍於
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十八願。我作
佛時。我刹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
劫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十九願。我作
佛時。我刹中人盡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
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二十願。我作
佛時。我刹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
諸佛説法。悉能受持。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一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得他心智。
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衆生心念。不得是願
終不作佛。第二十二願。我作佛時。我刹中
人盡得神足。於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
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二十三願。
我作佛時我名號聞於十方無央數世界。諸
佛各於大衆中。稱我功徳及國土之勝。諸天
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號乃慈心
喜悦者。皆令來生我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四願。我作佛時。我頂中光明絶妙。
勝如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不得是願終不
作佛。第二十五願。我作佛時。光明照諸無
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以
至蜎飛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
皆令來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二十
六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
心慈和過諸天人。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二
十七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
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羅蜜。修
諸功徳。至心發願欲生我刹。臨壽終時我與
大衆。現其人前引至來生。作不退轉地菩薩。
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二十八願。我作佛
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
燒香散花然燈懸繒。飯食沙門起立塔寺。齋
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繋念於我。雖止於一
晝夜不絶。亦必生我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九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
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刹。十聲念我名號
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第三十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
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前世作惡。
聞我名號即懺悔爲善。奉持經戒願生我刹。
壽終皆不經三惡道徑遂來生。一切所欲無
不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三十一願。
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
名號。五體投地稽首作禮。喜悦信樂修菩薩
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二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
有女人。聞我名號喜悦信樂。發菩提心厭惡
女身。壽終之後其身不復爲女。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第三十三願。我作佛時。凡生我刹者
一生遂補佛處。惟除本願欲往他方。設化衆
生修菩薩行。供養諸佛即自在往生。我以
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衆生皆發信心。修
菩提行。普賢行。寂滅行。淨梵行。最勝行。
及一切善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三十
四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
其所願不復墜於三惡道。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第三十五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以香
華旛蓋眞珠纓絡種種供具。欲往無量世界
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即可遍至。不得是願
終不作佛。第三十六願。我作佛時。刹中菩
薩欲萬種之物。供養十方無央數佛。即自
在前供養既遍。是日未午即還我刹。不得是
願終不作佛。第三十七願。我作佛時。刹中
菩薩受持經法。諷誦宣説。必得辯才智慧。
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三十八願。我作佛時。
刹中菩薩能演説一切法。其智慧辯才不可
限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三十九願。我
作佛時。刹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其身皆
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説經行道
無異於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願。
我作佛時。刹中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
薩欲於寶樹中。見十方一切嚴淨佛刹。即時
應現猶如明鏡覩其面相。不得是願終不作
佛。第四十一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雖少
功徳者。亦能知見我道場樹高四千由旬。不
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二願。我作佛時。
刹中諸天世人及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
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者。衆生雖得天
眼不能辯其名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
十三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隨其志願。所
欲聞法皆自然得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
四十四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聲聞皆智慧
成神。頂中皆有光明語音鴻暢。説經行道無
異於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五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
精進。皆逮得清淨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發
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而不失定意。不
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六願。我作佛時。
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皆逮
得普等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
一切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七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
精進。即得至不退轉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八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
聞我名號歸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
第三法忍。於諸佛法永不退轉。不得是願終
不作佛
願後説偈分第七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發此願已。復説偈言
    我今對佛前 特發誠實願
    如獲十力身 威徳無能勝
    復爲大國王 富豪而自在
    常施諸財寶 利樂於貧苦
    盡令諸衆生 長夜無憂惱
    發生衆善根 長養菩提果
    我至成佛時 名聲超十方
    人天欣得聞 倶來生我刹
    我以智慧光 廣照無央界
    除滅諸有情 貪瞋煩惱暗
    地獄鬼畜生 亦生我刹中
    一切來生者 修習清淨行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還以大慈心 普濟諸沈溺
    我於未來世 當作天人師
    百億世界中 説法師子吼
    一切聞音者 解悟復圓明
    又如過去佛 所生慈愍行
    度脱諸有情 已無量無邊
    我行亦如斯 咸使登覺岸
    此願若剋果 大千應震動
    虚空諸天神 必雨珍妙華
初修善行分第八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於彼佛所。諸天魔梵
龍神八部大衆之中。發斯弘誓。應時大地震
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空中讃言。決定成
佛。於是法藏住眞實慧。勇猛精進。修習無
量功徳。以莊嚴其國。是故入三摩地。歴大
阿僧祇劫。修菩薩行。不生慾想瞋想癡想。
不生慾覺瞋覺癡覺。不著色聲香味諸法。忍
力成就不計衆苦。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
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虚妄堅守誠正。常以
和顏愛語饒益衆生。於佛法僧信重恭敬依
眞諦門植衆徳本。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
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恒以布
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利樂衆生。令諸
衆生功徳成就。遠離麁言。免自害害彼。免
彼此倶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致人我兼利。
復教化衆生修行六度。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了空無相無願無爲無生無滅。軌範具足善
根圓滿。墮其生處在意所欲。有無量寶藏自
然發現。以此施惠衆生令生歡喜。以行教化。
致無量無數衆生發無上菩提之心。如是善
行無量無邊説不能盡
親近諸佛分第九
佛言。法藏比丘行菩薩行時。於諸佛所尊重
恭敬。承事供養未嘗間斷。爲四大天王詣佛
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爲忉利天王詣佛所。
恭敬禮拜承事供養。爲夜摩天王。兜率天王。
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乃至大梵天王等
詣佛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其次處閻浮提。
爲轉輪王受灌頂位。及大臣官族等詣佛所。
恭敬禮拜承事供養。爲刹帝利婆羅門等詣
佛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如是無量無數百
千萬億劫。親近諸佛植衆徳本。以成就所

願成作佛分第十
佛言。法藏比丘行菩薩行時。容體端嚴。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口中常出栴檀之
香。身諸毛孔出優鉢羅華香。其香普熏無量
無邊不可思議那由他由旬。衆生聞此香者。
皆發無上菩提之心。又手中恒出一切衣服。
一切飮食。一切幢旛寶蓋。一切音樂。及一切
最上所須之物。利樂一切衆生令歸佛道。如
是積功累徳。無量無數百千萬億劫。功徳圓
滿威神熾盛。方得成就所願而入佛位
蜎蠕亦度分第十一
阿難白言。法藏比丘爲已成佛而取滅度。爲
未成佛爲今現在。佛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
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去現在未來。但
以酬其志願度一切衆生。現在西方。去此百
萬世界。其世界名曰極樂。其佛號阿彌陀。
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
央數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莫不得
過度解脱者
光明獨勝分第十二
佛言。阿彌陀佛光明最爲遠著。諸佛光明皆
所不及。十方無央數佛。其頂中光明有照一
里者。有照二里者。有照三里者。如是展轉漸
遠。有至於照千二百萬里。復有佛頂中光明
照一世界者。有照二世界者。有照三世界者。
如是展轉漸遠。有至於照二百萬世界者。惟
阿彌陀佛頂中光明。照千萬世界無有窮極。
諸佛光明所以有遠近者何以故。初爲菩薩
時。願力功徳各有大小。至期作佛皆隨所得。
是故光明亦從而異。若威神自在隨意所作。
不必豫計則無不同。阿彌陀佛願力無邊功
徳超絶故。比諸佛光明特爲殊勝
十三佛號分第十三
佛言。阿彌陀佛光明。明麗快甚絶殊無極。
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而爲諸佛光明之
王。故號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
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
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
佛。難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光明所照無
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常大明。諸天人民禽
獸蜎飛蠕動之類。見此光明莫不喜悦而生
慈心。其淫泆瞋怒愚癡者。見此光明莫不遷
善。地獄餓鬼畜生。考掠痛苦之處。見此光
明無復苦惱。命終之後皆得解脱。不獨我今
稱讃阿彌陀佛光明。十方無央數佛菩薩縁
覺聲聞之衆。悉皆稱讃亦復如是。若有衆生。
聞此光明威神功徳。日夜歸命稱讃不已。隨
其志願必生其刹。復爲諸菩薩聲聞所共稱
讃。當亦如是。我説阿彌陀佛光明威神巍巍
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今爲汝等略言之

阿闍世王分第十四
爾時阿闍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子。各持一
金華蓋。前以獻佛却坐一面。聞説阿彌陀佛
功徳光明皆大歡喜。其心願言。我等後作佛
時。皆如阿彌陀佛。佛即知之。告諸比丘言。
阿闍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子。後無央數劫
皆當作佛。如阿彌陀佛。此等行菩薩道已。
無央數劫。皆各供養四百億佛。今復供養於
我。往昔迦葉佛時。皆常爲我弟子。今又至
此是復會遇也。時諸比丘聞是語已。莫不喜
悦恭敬讃歎
地平氣和分第十五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皆自然七寶。所謂黄金
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硨磲其體性温柔。
以是七寶相間爲地。或純以一寶爲地。光色
照耀奇妙清淨。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其國恢
廓曠蕩不可窮盡。地皆平正無須彌山及金
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及坑坎井谷。
亦無幽暗之所。無地獄餓鬼衆生禽虫。以至
蜎飛蠕動之類。無阿須倫及諸龍鬼神。亦無
雨露惟有自然流泉。亦無寒暑氣象。常春清
快明麗不可具言。有萬種自然之物。如百味
飮食。意有所欲悉現在前。意若不用自然化
去。隨其所念無不得之。此娑婆世界。有他化
自在天。其中天人一切所須自然化現。以比
於此佛刹中自然之物。猶萬億倍不可以及
講堂宅宇分第十六
佛言。阿彌陀佛講堂精舍。皆自然七寶相間
而成。復有七寶以爲樓觀欄楯。復以七寶爲
之纓絡懸飾其側。復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
爲之交絡遍覆其上。殊特妙好清淨光輝不
可勝言。其餘菩薩聲聞所居宮宇。亦復如是。
彼諸天及世人。衣服飮食華香纓絡。傘蓋幢
旛微妙音樂。隨意而現。所居宮宇樓閣。稱其
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乃至無量衆
寶。悉化現而成。然宮宇有隨意高大浮於空
中若雲氣者。有不能隨意高大。止在地上如
世間者。其故非他。能隨意者。乃前世求道時
慈心精進。益作諸善徳厚所致。不能隨意者。
乃前世求道時不慈心精進。作善微尠徳薄
所致。若衣服飮食則皆平等。惟宮宇不同。
所以別進有勤墮。徳有大小示衆見之。此講
堂宮宇。初無作者。亦無所從來。以此佛願
大徳重。自然化生
寶池大小分第十七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講堂宮宇。勝於此世界
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終不可及。
其内外復有自然流泉及諸池沼。與自然七
寶倶生。有純一寶池者。其底沙亦以一寶。
若黄金池者底白銀沙。水晶池者底瑠璃沙。
珊瑚池者底琥珀沙。有二寶爲一池者。其底
沙亦以二寶。若黄金白銀池者。底沙則以水
晶瑠璃。若水晶瑠璃池者。底沙則以珊瑚琥
珀。若珊瑚琥珀池者。底沙則以硨磲瑪瑙。
若三寶四寶以至七寶。共爲一池則底沙亦
如是。此諸寶池有方四十里者。有方五十里
者。有方六十里者。如是展轉漸大。以至於
方二萬四百八十里若大海。然是諸池者。皆
菩薩聲聞諸上善人生長之所。有時浴於其
間。若彼佛池其方倍此。皆七寶相間而成白
珠明月珠摩尼珠爲之底沙。是諸池者。皆八
功徳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其間
復有百種異華。枝皆千葉。光色既異。香氣
亦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
蓮華化生分第十八
佛言。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
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刹者。皆於七寶池
蓮華中化生。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
自然之食。其容貌形色端正淨好。固非世人
可比。亦非天人可比。皆受自然清虚之身無
極之壽
&T003215;者比類分第十九
佛言。譬如&T003215;者在帝王之側。相容儀寧可
類否。阿難答言。&T003215;者在帝王之側。羸陋醜
惡無以爲喩。百千萬倍不可以及。所以然者。
皆坐前世不植徳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
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得福益作諸惡。
如是壽終墮於惡趣。受諸長苦。得出爲人下
賤醜弊示衆見之。所以帝王人中尊貴。皆由
宿世積徳所致。慈惠温良博施兼濟。損已利
物無所違爭。是以壽終應生天上享其福樂。
餘慶猶存遂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衆
所敬事。美衣珍饍隨心服御。自非宿福何以
能然。佛言。汝言是矣。若言形相威光。帝王
雖人中尊貴。比轉輪聖王。猶如鄙陋若彼&T003215;
者在帝王之側。轉輪聖王天下第一。比忉利
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
六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
比阿彌陀佛刹中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又
百千萬倍不可以及
澡雪形體分第二十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
若入七寶池中澡雪形體。意欲令水沒足水
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至腋。
以至于頸。水亦如是。欲淋灌其身悉如其意。
欲令其水如初。即亦如初。調和冷暖無不順
適。開神悦體滌蕩情慮。清明澄潔瑩若無形。
既出浴已。各坐於一蓮華之上。自然微風徐
動吹諸寶樹。或作音樂。或作法音。吹諸寶
華皆成異香。散諸菩薩聲聞大衆之上。華墮
地者積厚四寸。極目明麗芳香無比。及至小
萎自然亂風吹去。諸菩薩聲聞大衆。有欲聞
法音者。有欲聞音樂者。有欲聞華香者。有
皆不欲聞者。其欲聞者輒獨聞之。不欲聞者
寂無所聞。各適其意無所違忤。其爲快樂常
得自然
澡畢進業分第二十一
佛言。饒皆浴已各往修進。有在地講經者。有
在地誦經者。有在地自説經者。有在地口授
經者。有在地聽經者。有在地念經者。有在地
思道者。有在地坐禪一心者。有在地經行者。
仍有在虚空中講經者。在虚空中誦經者。在
虚空中自説經者。在虚空中口授經者。在虚
空中聽經者。在虚空中念經者。在虚空中思道
者。在虚空中坐禪一心者。在虚空中經行者。
其間有未得須陀洹者。因是得須陀洹。未得
斯陀含者。因是得斯陀含。未得阿那含者。得
阿那含。未得阿羅漢者。得阿羅漢。有未得不
退轉地菩薩者。乃得不退轉地菩薩。各隨其
質而有所得。莫不欣然適意而悦
佛説大阿彌陀經卷上



佛説大阿彌陀經卷下
 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校輯 
池流法音分第二十二
佛言。諸寶池中其水轉相灌注。不遲不疾波
揚無量。自然妙聲或作説佛聲。或作説法聲。
或作説僧聲。或説寂靜聲。説空無我聲。説
大慈悲聲。説波羅蜜聲。説十力無畏不共法
聲。説諸通慧聲。説無所作聲。説不起滅聲。
説無上忍聲。乃至説甘露灌頂一切妙法。如
是等聲。稱其所欲莫不聞者。喜悦無量發清
淨心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永不退
於無上菩提。於彼世界。不復聞於地獄餓鬼
畜生夜叉。殺生偸盜鬪諍惡口兩舌。如是等
一切惡聲。聞且絶無況有其實。但有自然清
淨之音。自然快樂之事。是故其刹名曰極

池岸花樹分第二十三
佛言。諸寶池岸上。有無數栴檀香樹。吉祥
果樹。花果恒芳香氣流布。又有天優鉢羅華。
鉢曇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
彌覆水上。復有七種寶樹。其純一寶樹者。
根莖枝葉花果。皆以一寶。二寶爲一樹者。
根莖枝葉花果。間以二寶。三寶爲一樹者。
根莖枝葉花果。間以三寶。四寶爲一樹者。
根莖枝葉。各以一寶。其華與果同於根莖。
五寶爲一樹者。根莖枝葉花。各以一寶。果
則同於其根。六寶爲一樹者。根莖枝葉花
果。各以一寶。七寶爲一樹者。亦復如是。惟
加其節益用一寶。如是諸樹種種各自異行。
行行相植。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
花花相順。果果相當。如是行列數百千里。
間以寶池又復如是。乃至周遍世界榮色光
耀不可勝視。清風時發自成微妙音聲。無可
比者
樹音妙樂分第二十四
佛言。如世間帝王有萬種音樂。不如轉輪聖
王諸音樂中一音之美。百千萬倍。如轉輪聖
王萬種音樂。不如忉利天王諸音樂中一音
之美。百千萬倍。如忉利天王萬種音樂。不如
第六天王諸音樂中一音之美。百千萬倍。如
第六天王萬種音聲。不如阿彌陀佛刹中諸
七寶樹一音之美。百千萬倍。復有自然種種
妙樂。而其音聲無非妙法。清暢嘹喨微妙和
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爲第一
自然飮食分第二十五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諸往生者。其飮食時有
欲銀鉢者。有欲金鉢者。有欲水晶琉璃鉢者。
有欲珊瑚琥珀硨磲碼碯鉢者。或欲明月珠
摩尼珠白玉紫金等鉢。皆隨其意化現在前。
百味飮食充滿其中。酸醎辛淡各如所欲。多
亦不餘。少亦不缺。亦不以美故過量而食。
惟以資益氣力。食已自然消散而無遺滓。或
但見色聞香意以爲食。自然化去。再欲食時
復現如前。極彼刹中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
於無爲泥洹之道
景象殊勝分第二十六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皆諸菩薩聲聞諸上善
人。無有婦女。皆壽命無央數劫。皆洞視徹
聽遙相瞻見。遙相聞語聲。皆求善道者無復
異人。其面目皆端正淨好無復醜陋。其體性
皆智慧勇健無復庸愚。其所欲言皆豫相知。
意心所存念無非道徳。形於談説無非正事。
皆相愛敬無或憎嫉。皆相順序或無差池。動
合禮義穆若弟兄。言語誠實轉相教令。欽若
承受不相違戻。意皆潔清無所貪染。婬決瞋
怒愚癡之態。盡絶無餘。邪心妄念消釋無有。
神氣和靜。體力輕清樂從經道。啓迪慧性通
其宿命。雖歴萬劫。己所從來靡不知之。復
知十方世界去來現在之事。復知無央數天
上地下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心意所念
口所欲言。復知此等衆生。當於何劫何歳。
盡度脱爲人。得生極樂世界。或作菩薩。或
作聲聞。皆豫知之。其有神智洞達威力自在
者。能於掌中&T016254;一切世界
道場寶樹分第二十七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其道場樹高一千六百
由旬。四布枝樹八百由旬。根入寶地五百由
旬。及一切衆寶自然合成。花果敷榮。作無
量百千殊麗之色。於其樹上。復以月光摩尼
寶。帝網摩尼寶。持海輪寶。如是等衆寶莊
嚴周匝其間。復垂愛寶瓔珞。大縁寶瓔珞。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