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No. 0361_ 支婁迦讖譯 ) in Vol. 00

[First] [Prev]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61[Nos.360,362-364]

佛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衆千二百
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術。比丘尼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天子八十
萬。色天子七十萬。遍淨天子六十那術。梵
天一億。皆隨佛住。神通飛化弟子。名曰知
本際賢者。馬師賢者。大力賢者。安詳賢者。
讃賢者。滿願臂賢者。無塵賢者。氏聚
迦葉賢者。牛呞賢者。上時迦葉賢者。治恒
迦葉賢者。金坦迦葉賢者。舍利弗賢
者。大目揵連賢者。大迦葉賢者。大迦旃延
賢者。多睡賢者。大賈師賢者。大痩短賢者。
盈辨了賢者。不爭有無賢者。知宿命賢者。
了深定賢者。善來賢者。離越賢者。癡王賢
者。氏戒聚賢者。類親賢者。氏梵經賢者。多
欲賢者。王宮生賢者。告來賢者。氏黒山賢
者。經刹利賢者。博聞賢者。其女弟子。名
曰大欽姓比丘尼。幻者比丘尼。蓮華色比
丘尼。生地動比丘尼。生地擔比丘尼。生則
侍者頭痛比丘尼。安豐殖比丘尼。體柔軟比
丘尼。勇生行比丘尼。自淨比丘尼。清信士
名曰給飯孤獨長者。安念衆長者。快臂長
者。火英長者。善容長者。具足寶長者。名
遠聞長者。香辟疫長者。安吉長者。施寶盈
長者。欣*讃長者。胎施殷長者。供異道長者。
勇降怨長者。寶珥長者。寶結長者。清信女
名曰生僂。名曰黒哲。名曰信法。名曰
善。名曰樂涼。名曰忍苦樂。名曰樂愛優婆
夷。如此之人皆一種類。消盡諸垢勇淨者也。
無數之衆悉共大會。於時佛坐思念正道。面
有九色光。數千百變光甚大明。賢者阿難即
從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長跪叉手。前白
佛言。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時時更變明乃爾
乎。今佛面目光精數百千色。上下明徹好乃
如是。我侍佛已來未曾見佛身體光曜巍巍
重明乃爾。我未曾見至眞等正覺光明威神
有如今日明好不妄。會當念諸過去當來若
他方佛國今現在佛
佛告阿難。有諸天來教汝。諸佛教汝令問我
耶。若自從智出乎。阿難白佛言。亦無諸天
無諸佛教。我今問佛者。自從意出來白佛耳。
毎佛坐起若行出入。有所至到。所當作爲。
所當教勅。我輒知佛意。今佛獨當展轉相思。
故使面色光明乃如此耳。佛言。善哉阿難。
若所問者。甚深快善多所度脱。若問佛者。
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諸天
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累劫。百千萬億倍矣。
佛言阿難。今諸天帝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
類。汝皆度脱之。佛言。佛威神甚重難當。若
所問者大深。汝乃慈心。於佛所哀。諸天人
民。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善。當爾
爾。皆過度之。佛語阿難。如世間有優曇
鉢樹。但有實無有華。天下有佛。乃有華出
耳。世間有佛甚難得値。今我作佛出於天下。
若有大徳聰明善心。豫知佛意。若不忘在佛
邊侍佛也。若今所問善聽諦聽。佛語阿難。
前已過去劫。大衆多不可計。無邊幅不可議。
及爾時有過去佛。名定光如來。復次有佛。
名曰曜光。復次有佛。名日月香。復次有佛。
名安明山。復次有佛。名日月面。復次有佛。
名無塵垢。復次有佛。名無沾汚。復次有佛。
名曰如龍無所不伏。復次有佛。名曰日光。
復次有佛。名大音王。復次有佛。名寶潔明。
復次有佛。名曰金藏。復次有佛。名焔寶光。
復次有佛。名曰有擧地。復次有佛。名曰琉
璃光。復次有佛。名日月光。復次有佛。名曰
日音聲。復次有佛。名光明華。復次有佛。名
神通遊持意如海。復次有佛。名嗟歎光。復
次有佛。名具足寶潔。復次有佛。名光開化。
復次有佛。名曰大香聞。復次有佛。名曰降棄
恚嫉。復次有佛。名妙琉璃紫磨金焔。復次
有佛。名心持道華無能過者。復次有佛。
積衆華。復次有佛。名水月光。復次有佛。*名
除衆冥。復次有佛。名日光蓋。復次有佛。*名
温和如來。復次有佛。名曰法意。復次有佛。
*名師子威象王歩。復次有佛。名曰世豪。復
次有佛。名曰淨音。復次有佛。*名不可勝。
復次有佛。*名樓夷亘羅。在中教授四十二
劫。皆已過去。乃爾劫時作佛。天上天下人
中之雄。經道法中勇猛之將。佛爲諸天及世
人民。説經講道莫能過者。世饒王聞經道歡
喜開解。便棄國位行作比丘。名曇摩迦留。發
菩薩意。爲人高才。智慧勇猛。無能踰者。與
世絶異。到世饒王佛所。稽首爲禮。長跪叉
手。稱讃佛言
    無量之光曜 威神無有極
    如是之焔明 無能與等者
    若以日摩尼 火月水之形
    其景不可及 其色亦難比
    顏色難稱量 一切世之最
    如是大音聲 遍諸無數刹
    或以三昧定 精進及智慧
    威徳無有輩 殊勝亦希有
    深微諦善念 從是得佛法
    持覺若如海 其限無有底
    瞋恚及愚癡 世尊之所無
    嗟歎佛世雄 終始無厭足
    佛如好花樹 莫不愛樂者
    處處人民見 一切皆歡喜
    令我作佛時 願使如法王
    過度於生死 無不解脱者
    檀施調伏意 戒忍及精進
    如是三昧定 智慧爲上最
    吾誓得佛者 普逮得此事
    一切諸恐懼 我爲獲大安
    假令有百千 億萬那術佛
    如是佛之數 使如恒水沙
    計以沙等佛 一切皆供養
    不如求正道 堅勇而不怯
    譬如恒水中 流沙之世界
    復倍不可計 無數之刹土
    光焔一切炤 遍此諸數國
    如是精進力 威神難可量
    令我爲世雄 國土最第一
    其衆殊妙好 道場踰諸刹
    國如泥洹界 而無有等雙
    我當常愍哀 度脱一切人
    十方往生者 其心悦清淨
    已來到我國 快樂喜安隱
    幸佛見信明 是我第一證
    發願在於彼 精進力所欲
    十方諸世尊 皆有無礙慧
    常念此尊雄 知我心所行
    令我身止住 於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力 忍之終不悔
法寶藏比丘。説此唱讃世饒王如來至眞等
正覺已。發意欲求無上正眞道最正覺。我立
是願。如多陀竭佛所有者。願悉得之。拔人
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唯爲説經。所可
施行。令疾得決。我作佛時。令無及者。願佛
爲我説諸佛國功徳。我當奉持。當那中住。取
願作佛國亦如是。佛語阿難。其世饒王佛。
知其高明所願快善。即爲法寶藏菩薩説經
言。譬如大海水。一人升量之。一劫不止。
尚可枯盡。令海空竭得其底泥。人至心求道。
何而當不可得乎。求索精進不休止者。會
得心中所欲願耳
法寶藏菩薩。聞世饒王佛説經如是。則大歡
喜踊躍。其佛則爲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國中
諸天人民善惡國土之好醜。爲選心中所願
用與之。世饒王佛説經竟。法寶藏菩薩便壹
其心。則得天眼徹視。悉自見二百一十億
諸佛國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好醜。則
選心所欲願。便結得是二十四願經。則奉行
之。精進勇猛勤苦求索。如是無央數劫。所
師事供養諸佛已。過去佛亦無央數。其法
寶藏菩薩。至其然後。自致得作佛。名無量
清淨覺最尊。智慧勇猛光明無比。今現在所
居國甚快善。在他方異佛國教授八方上下
無央數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莫不得
過度解脱憂苦者。無量清淨佛爲菩薩時。常
奉行是二十四願。珍寶愛重保持恭順。精進
禪行之。與衆超絶卓然有異。皆無有能及者。
佛言。何等爲二十四願者
一我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地獄禽獸餓鬼
蜎飛蠕動之類。得是願乃作佛。不得從是願
終不作佛
二我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有來生我國者。
從我國去。不復更地獄餓鬼禽獸蠕動。有生
其中者我不作佛
三我作佛時。人民有來生我國者。不一色類
金色者。我不作佛
四我作佛時。人民有來生我國者。天人世間
人有異者。我不作佛
五我作佛時。人民有來生我國者。皆自推所
從來生本末所從來十億劫宿命。不悉知念
所從來生。我不作佛
六我作佛時。人民有來生我國者。不悉徹視。
我不作佛
七我作佛時。人民有來生我國者。不悉知他
人心中所念者。我不作佛
八我作佛時。我國中人民不悉飛者。我不作

九我作佛時。我國中人民不悉徹聽者。我不
作佛
十我作佛時。我國中人民有愛欲者。我不作

十一我作佛時。我國中人民住止盡般泥洹。
不爾者我不作佛
十二我作佛時。我國諸弟子。令八方上下各
千億佛國中。諸天人民蠕動之類。作縁一覺
大弟子。皆禪一心。共數我國中諸弟子。住
至百億劫無能數者。不爾者我不作佛
十三我作佛時。令我光明勝於日月。諸佛之
明百億萬倍。炤無數天下窈冥之處皆常大
明。諸天人民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
心作善來生我國。不爾者我不作佛
十四我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數佛國諸天
人民蠕動之類。令得縁一覺果證弟子坐禪
一心。欲共計知我年壽幾千萬億劫。令無能
知壽涯底者。不爾者我不作佛
十五我作佛時。人民有來生我國者。除我國
中人民所願。餘人民壽命無有能計者。不爾
者我不作佛
十六我作佛時。國中人民皆使莫有惡心。不
爾者我不作佛
十七我作佛時。令我名聞八方上下無數佛
國。諸佛各於弟子衆中。歎我功徳國土之
善。諸天人民蠕動之類聞我名字。皆悉踊躍
來生我國。不爾者我不作佛
十八我作佛時。諸佛國人民有作菩薩道者。
常念我淨潔心。壽終時我與不可計比丘衆。
飛行迎之共在前立。即還生我國作阿惟越
致。不爾者我不作佛
十九我作佛時。他方佛國人民。前世爲惡。
聞我名字及正爲道。欲來生我國。壽終皆令
不復更三惡道。則生我國在心所願不爾者
我不作佛
二十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不一生等。置是
餘願功徳。不爾者我不作佛
二十一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不悉三十二
相者。我不作佛
二十二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欲共供養八
方上下無數諸佛。皆令飛行。欲得萬種自然
之物。則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悉遍已後
日未中則還我國。不爾者我不作佛
二十三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欲飯時。則七
鉢中。生自然百味飮食在前。食已*鉢
皆自然去。不爾者我不作佛
二十四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説經行道不
如佛者。我不作佛。佛告阿難。無量清淨佛
爲菩薩時。常奉行是二十四願。分檀布施不
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志願常勇猛。
不毀經法。求索不懈。毎獨棄國捐王。絶去
財色。精明求願無所適莫。積功累徳無央數
劫。自致作佛悉皆得之。不忘其功也。佛言。
無量清淨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
皆所不及也。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中。有佛
項中光明照七丈。中有佛項中光照一里。
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五里。中有佛項中光
照二十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四十里。中有
佛項中光明照八十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
百六十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三百二十里。
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六百四十里。中有佛項
中光明照千三百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二
千六百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五千二百里。
中有佛項中光明照萬四百里。中有佛項中
光明照二萬一千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四
萬二千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八萬四千里。
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十七萬里。中有佛項中
光明照三十五萬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七
十萬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百五十萬里。中
有佛項中光明照三百萬里。中有佛項中光
明照六百萬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千二百
萬里。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一佛國。中有佛項
中光明照兩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四佛
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八佛國。中有佛項中
光明照十五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三十
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六十佛國。中有佛
項中光明照百二十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
照五百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千佛國。中
有佛項中光明照二千佛國。中有佛項中光
明照四千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八千佛
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萬六千佛國。中有佛
項中光明照三萬二千佛國。中有佛項中光
明照六萬四千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十
三萬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二十六萬佛
國。中有佛項中光明照五十萬佛國。中有
佛項中光明照百萬佛國。中有佛項中光明
照二百萬佛國。佛言。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
其項中光明所照。皆如是也。無量清淨佛項
中光明。焔照千萬佛國。所以諸佛光明所照
有遠近者何。本前世宿命。求道爲菩薩時。
所願功徳。各自有大小。至*其然後作佛時。
悉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轉不同等。諸佛威
神同等耳。自在意所欲作爲不豫計。無量清
淨佛光明。所照最大。諸佛光明。皆所不能
及也
佛稱譽無量清淨佛光明。無量清淨佛光明
極善。善中明好甚快無比。絶殊無極也。無
量清淨佛光明殊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億萬
倍也。無量清淨佛光明。諸佛光明中之極明
也。無量清淨佛光明。諸佛光明中之極好也。
無量清淨佛光明。諸佛光明中之極雄傑也。
無量清淨佛光明。諸佛光明中之快善也。無
量清淨佛光明。諸佛光明中之王也。無量清
淨佛光明。諸佛光明中之最極尊也。無量清
淨佛光明。諸佛光明中之壽明無極。無量清
淨佛光明。焔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
常明。諸有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莫不見無量
清淨佛光明。見無量清淨佛光明。莫不慈心
歡喜者。世間諸有婬姪瞋怒愚癡。見無量
清淨佛光明。莫不作善者。諸泥犁禽獸薛
茘。考掠勤苦之處。見無量清淨佛光明至。
皆休止不得復治。死後莫不得解脱憂苦者
也。無量清淨佛光明名聞八方上下無窮無
極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莫不聞知。聞知者
莫不得過度者。佛言。我不獨稱譽無量清淨
佛光明也。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辟支佛菩
薩阿羅漢。所稱譽皆如是佛言。其有人民善
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稱譽光明。
如是朝暮。常稱譽其光明明好。至心不斷絶。
在心所欲願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可得爲諸
菩薩阿羅漢所尊敬。智慧勇猛。若其然後作
佛者。亦當復爲八方上下無央數辟支佛菩
薩阿羅漢。所稱譽光明。亦當復如是。則衆
比丘僧諸菩薩阿羅漢。諸天帝王人民。聞之
皆歡喜踊躍。莫不讃歎者。佛言。我道無量
清淨佛光明姝好巍巍稱譽快善。晝夜一劫
尚未竟也。我但爲若曹小説之耳。佛説無量
淨。爲菩薩求索。得是二十四願。時阿闍
世王太子。與五百大長者迦羅越子。各持一
金華蓋。前上佛已。悉却坐一面聽經阿闍世
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聞無量清淨佛二十
四願。皆大歡喜踊躍。心中倶願言。令我等
後作佛時。皆如無量清淨佛。佛則知之。告
諸比丘僧。是阿闍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
却後無央數劫。皆當作佛如無量清淨佛。佛
言。是阿闍世王太子。五百長者子。作菩薩
道*已來。無央數劫。皆各供養四百億佛已。
今復來供養我。是阿闍世王太子。及五百人
等。皆前世迦葉佛時。爲我作弟子。今皆復
會是共相値也。則諸比丘僧。聞佛言皆心踊
躍。莫不歡喜者。佛告阿難。無量清淨佛作
佛*已來。凡十八劫。所居國名須摩提。正
在西方。去是閻浮利地界。千億萬須彌山佛
國。其國地皆自然七寶。其一寶者名白銀。
二寶者名黄金。三寶者水精。四寶者琉璃。
五寶者珊瑚。六寶者虎珀。七寶者車&T027012;。是
七寶皆以自共爲地曠蕩甚大無極。皆自相
參轉相入中。各自焜煌參光極明。自然軟甚
姝好無比。如其七寶地。諸八方上下衆寶中
精。都自然之合會共化生耳。其寶比如第六
天上之七寶也。其國中無有須彌山。其日月
星辰。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在虚空
中。其國土無有大海水。亦無小海水。無江
河洹水也。亦無山林溪谷。無有幽冥之處。
其國七寶地皆平正。無有泥犁禽獸餓鬼。蜎
飛蠕動之類也。無阿須倫諸龍鬼神也。終無
有大雨時。亦無春夏秋冬也。亦無有大寒。
亦不大熱。常和調中適甚快善無比。皆有萬
種自然之物。百味飮食。意欲有所得。則自
然在前。意不用者。則自然化去。比如第六
天上自然之物。恣若自然則皆隨意。其國中
悉諸菩薩阿羅漢。無有婦女。壽命極壽。壽
亦無央數劫。女人往生者。則化生皆作男子。
但有菩薩阿羅漢無央數。悉皆洞視徹聽。悉
遙相見。遙相瞻望。遙相聞語聲。悉皆求道
善者同一種類無有異人也。其諸菩薩阿羅
漢。面目皆端正。清潔絶好。悉同一色。無有
偏醜惡者。諸菩薩阿羅漢。皆才猛黠慧。其
所衣服。皆衣自然之衣。都心中所念。常念
道徳。其所欲語言。便皆豫相知意。其所念
言道。常説五事。其國中諸菩薩阿羅漢。自
共相與語言。輒説經道。終不説他餘之惡。
其語言音響。如三百鍾聲。皆相敬愛。無有
相憎者。皆自以長幼上下。先後言之。都共
往會以義而禮。轉相敬事如兄如弟。以仁履
義。不妄動作。言語而誠。轉相教令。不相違
戻。轉相承受。皆心潔淨無所貪慕。終無有
妷瞋怒之心愚癡之態也。無有邪心念婦
女意也。悉智慧勇猛。和心歡樂。好喜經道
皆自知其前世所從來生。億萬劫世時宿命
善惡存亡。現在却知無極。無量清淨佛所可
教授講堂精舍。皆復自然七寶。金銀水精琉
璃白玉虎珀車&T027012;。自共轉相成也。甚姝明好
絶姝無比。亦無有作者。亦不知所從來。亦
無有持來者。亦無所從去。無量清淨佛所願
徳重。其人作善故。論經語義。説經行道。講
會其中。自然化生耳。其講堂精舍。皆復有
七寶樓觀欄楯。復以金銀水精琉璃白玉虎
珀車&T027012;瓔珞。復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爲
交絡。覆蓋其上。皆自作五音聲音聲甚
無比。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舍
宅。皆復以七寶金銀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車
&T027012;馬瑙。化生轉共相成也。其舍宅皆悉各有
七寶樓觀欄楯。復以金銀水精琉璃白玉虎
珀車&T027012;瓔珞。復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爲
交絡。覆蓋其上。皆各復自作五音聲。無量
清淨佛講堂精舍。及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
寶舍宅中外内處處。皆復自然流泉水浴池。
其浴池者。皆復以自然七寶。七寶倶生金銀
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車&T027012;。轉共相成也。水底
沙皆復以七寶金銀水精琉璃珊瑚虎珀事&T027012;
也。有純白銀池者。其底沙皆黄金也。中有
純黄金池者。其水底沙皆白銀也。中有純水
精池者。其水底沙皆琉璃也。中有純琉璃池
者。其水底沙皆水精也。中有純珊瑚池者。
其水底沙皆虎珀也。中有純虎珀池者。其水
底沙皆珊瑚也。中有純車&T027012;池者。其水底沙
皆馬瑙也。中有純馬瑙池者。其水底沙者皆
&T027012;也。中有純白玉池者。其水底沙者皆紫
磨金也。中有純紫磨金池者。其水底沙者皆
白玉也。中復有二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
者皆金銀也。中復有三寶共作一池者。其
水底沙者皆金銀水精也。中復有四寶共作
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銀水精琉璃也。中復
有五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銀水精
琉璃珊瑚虎珀也。中復有六寶共作一池者。
其水底沙皆金銀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車&T027012;
也。中復有七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
銀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車&T027012;馬碯也。其浴池
中有長四十里者。中有池長八十里者。中有
池長百六十里者。中有池長三百二十里者。
中有池長六百四十里者。中有池長千二百
八十里者。中有浴池長二千五百六十里者。
中有浴池長五千一百二十里者。中有浴池
長萬二百四十里者。中有浴池長二萬四百
八十里者。其縱廣各適等。是浴池者。皆諸
菩薩阿羅漢常所可浴池。佛言。無量清淨佛
浴池。長四萬八千里。廣亦四萬八千里。其
浴池皆七寶轉自共相成。其池水底沙。皆復
以七寶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也。無量清淨佛。
及諸菩薩阿羅漢浴池中水。皆清淨香潔。中
皆有香華。悉自然生百種華。種種異色異香。
華皆千葉。諸華甚香無比。香不可言也。其
華香者。亦復非世間之華。復勝天上之華。
是華香者。八方上下衆華香中精。自然生耳。
池中水流行。轉相灌注。池中水流亦不遲亦
駃。皆復自作五音聲。佛言。八方上下。
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
諸生無量清淨佛國者。都皆於是七寶水池
蓮華中化生。便則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
皆食自然之飮食。其身體者。亦非世間人之
身體也。亦非天上人之身體也。皆積衆善之
徳。悉受自然虚無之身體。甚姝好無比。佛
語阿難。如世間貧窮乞丐人。令在帝王邊住
者。其人面目形貌。何等類乎。寧類帝王面目
形貌顏色不。阿難言。假令使子在帝王邊住
者。其面目形状甚醜惡不好。不如帝王面目
形類姝好。百千億萬倍也。所以者何。見乞
人貧窮困極。飮食未曾有美食時也。既惡食
不能得飽食。食栽支命。骨節相&T016114;拄。無所
用自給。常乏無有儲。飢餓寒凍怔忪愁苦。
但坐其前世宿命爲人時。愚癡無智富益慳。
有財不肯慈哀。仁賢爲善博愛施與。但欲唐
得。貪惜飮食獨食嗜美。不信施貸後得償報
也。復不信作善後世得其福。蒙籠項佷益
作衆惡。如是壽終財物盡索。素無恩徳無
所恃怙。入惡道中坐之適苦。然後得出解脱。
今生爲人。作於下賤貧家作子。強像人形。
状貌甚醜。衣被弊壞。單空獨立。不蔽形體。
乞匃生活耳。飢寒因苦。面目羸劣。不類人
色。坐其前世身之所作。受其殃罰。示衆見
之莫誰哀者。棄捐市道暴露痟痩。黒醜惡
極不及人耳。所以帝王人中獨尊最好者何。
皆其前世宿命爲人時作善。信愛經道。布
施恩徳。博愛順義。慈仁喜與。不貪飮食。與
衆共之。無所遺惜都無違諍。得其福徳壽終
徳隨不更惡道。今生爲人得生王家自然尊
貴。獨王典主攬制人民爲人雄傑。面目潔白
和顏好色。身體端正衆共敬事。美食好衣隨
心恣意。在樂所欲自然在前都無違諍。於人
中*姝好。無憂快樂面色光澤。故乃爾耳
佛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二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告阿難若言是也。如帝王雖於人中
無比當令在遮迦越王邊住者。其面目形貌
甚醜惡其状不好。比如乞人在帝王邊住耳。
帝王面醜。尚復不如遮迦越王面色姝好。
百千億萬倍也。如遮迦越王。於天下絶好無
比。當令在第二忉利天帝釋邊住者。其面甚
醜不好。尚復不如天帝釋面貌端正*姝好。百
千億萬倍也。如天帝釋。令在第六天王邊住
者。其面貌甚醜不好。尚復不如第六天王面
貌端正*姝好。百千億倍也。如第六天王。令
在無量清淨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邊住者。
其面甚醜。尚復不如無量清淨佛國中。諸菩
薩阿羅漢面貌端正*姝好。百千億萬倍也。」
佛言。無量清淨佛諸菩薩阿羅漢面貌。悉
皆端正絶好無比。次於泥洹之道也。佛告
阿難。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講堂
精舍所居處舍宅。中外浴池上。皆有七寶
樹。中有純銀樹。中有純金樹。中有純水精
樹。中有純琉璃樹。中有純白玉樹。中有純
珊瑚樹。中有純虎珀樹。中有純車&T027012;樹。種
種各自異行。中復有兩寶共作一樹者。銀
樹銀根金莖銀枝金葉銀華金實。金樹者。金
根銀莖金枝銀葉金華銀實。是兩寶樹轉共
相成。各自異行。中復有三寶共作一樹者。
銀樹。銀根金莖。水精枝銀葉。金華水精實。
金樹者。金根銀莖。水精枝金葉。銀華水精
實。水精樹者。水精根銀莖。金枝水精葉。銀
華金實。是三寶樹轉共相成。各自異行中。
復有四寶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金莖。水
精枝琉璃葉。銀華金實。金樹者。金根銀莖。
水精枝琉璃葉金華銀實。水精樹者。水精根
琉璃莖。銀枝金葉。水精華琉璃實。琉璃樹
者。琉璃根水精莖。金枝銀葉。琉璃華水精
實。是四寶樹轉共相成。各自異行中。復有
五寶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金莖。水精枝
琉璃葉。珊瑚華金實。金樹者。金根銀莖。水
精枝琉璃葉。珊瑚華銀實。水精樹者。水精
根琉璃莖。珊瑚枝銀葉。金華琉璃實。琉璃
樹者。琉璃根珊瑚莖。水精枝金葉。銀華
珊瑚實。珊瑚樹者。珊瑚根琉璃莖水精枝金
葉。銀華琉璃實。是五寶樹轉共相成。各自
異行中。復有六寶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
金莖。水精枝琉璃葉珊瑚華虎珀實。金樹者。
金根銀莖。水精枝琉璃葉。虎珀華珊瑚實。
水精樹者。水精根琉璃莖。珊瑚枝銀葉。虎
珀華金實。琉璃樹者。琉璃根珊瑚莖。虎珀
枝水精葉。金華銀實。珊瑚樹者。珊瑚根虎
珀莖。銀枝金葉。水精華琉璃實。虎珀樹者。
虎珀根珊瑚莖。金枝銀葉。琉璃華水精實。
是六寶樹轉共相成。各自異行中。復有七寶
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金莖。水精節琉璃
枝珊瑚葉。虎珀華車&T027012;實。金樹者。金根水
精莖。琉璃節珊瑚枝虎珀葉。車&T027012;華銀實。
水精樹者。水精根琉璃莖。珊瑚節虎珀枝車
&T027012;葉。白玉華金實。琉璃樹者。琉璃根珊瑚
莖。虎珀節白玉枝車&T027012;葉。水精華銀實。珊
瑚樹者。珊瑚根虎珀莖。白玉節銀枝明月珠
葉。金華水精實。虎珀樹者。虎珀根白玉莖。
珊瑚節琉璃枝車&T027012;葉。水精華金實。白玉樹
者。白玉根車&T027012;莖。琉璃節珊瑚枝虎珀葉。
金華摩尼珠實。是七寶樹轉共相成。種種
各自異行。行行自相値。莖莖自相准。枝枝自
相値。葉葉自相向。華華自相望。極自軟好。
實實自相當。佛言。無量清淨佛。講堂精舍
中。外内七寶浴池繞邊。上諸七寶樹。及諸
菩薩阿羅漢。七寶舍宅中。外七寶浴池繞。
池邊七寶樹。數千百重行。皆各各如是行行。
自作五音。聲甚好無比。佛語阿難。如世間
帝王。萬種伎樂音聲。不如遮迦越王。諸伎
樂一音聲好。百千億萬倍也。如遮迦越王。
萬種伎樂音聲。尚復不如第二忉利天上。諸
伎樂一音聲好。百千億萬倍也。如忉利天上。
萬種伎樂之聲。尚復不如第六天上。諸伎樂
一音聲好。百千億萬倍也。如第六天上。萬
種音樂之聲。尚復不如無量清淨佛國中。七
寶樹一音聲好。百千億萬倍也。無量清淨佛
國。亦有萬種自然之伎樂無極也。無量清淨
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欲浴時。便各自入其七
寶池中浴。諸菩薩阿羅漢意欲令水沒足。水
則沒足。意欲令水至膝。水則至膝。意欲令
水至腰。水則至腰。意欲令水至腋。水則至
腋。意欲令水至頸。水則至頸。意欲令水自
灌身上。水則灌身上。意欲令水轉復還如故。
水則轉還復如故。恣若隨意所欲好憙。佛言。
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皆浴已。悉自
於一蓮華上坐。則四方自然亂風起。其亂風
者。亦非世間之風也。亦復非天上之風也。
是亂風者。都爲八方上下衆風中之自然。都
相合會共化生耳。其亂風亦不大寒。亦不大
温。常和調中適其涼好無比。亂風徐起。亦
不遲亦不疾。適得中宜。吹國中七寶樹。七
寶樹皆復自作五音聲。亂風吹華。悉覆蓋其
國中。華皆自散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
漢上。華適墮地。華皆厚四寸。極自軟好無
比。華小萎。則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
則復四方。復自然亂風起。吹七寶樹。七寶
樹。皆復自作五音聲。亂風吹華。悉復自然。
散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地
則自然亂風。復吹萎華。悉自然去。則復四
方自然亂風起。吹七寶樹華。如是者四反。
諸菩薩阿羅漢中。有但欲聞經者。中有但欲
聞音樂聲者。中有但欲聞華香者。中有不欲
聞經者。中有不欲聞五音者。中有不欲聞華
香者。其所欲聞者。輒則獨聞之。其所不欲
聞者。了獨不聞也。則皆自然隨意在所欲憙
樂。不違其心中所欲願也。無量清淨佛。及
諸菩薩阿羅漢。皆浴訖已各自去。其諸菩薩
阿羅漢。各自行道。中有在地講經者。中有
在地誦經者。中有在地説經者。中有在地口
受經者。中有在地聽經者。中有在地念經者。
中有在地思道者。中有在地坐禪一心者。中
有在地經行者。中有在虚空中講經者。中有
在虚空中誦經者。中有在虚空中説經者。中
有在虚空中口受經者。中有在虚空中聽經
者。中有在虚空中念經者。中有在虚空中思
念道者。中有在虚空中坐禪一心者。中有在
虚空中經行者。中有未得須陀洹道者。則得
須陀洹道。中有未得斯陀含道者。則得斯陀
含道。中有未得阿那含道者。則得阿那含道。
中有未得阿羅漢道者。則得阿羅漢道。中有
未得阿惟越致菩薩者。則得阿惟越致菩薩。
菩薩阿羅漢各自説經行道。皆悉得道。莫不
歡喜踊躍者。諸菩薩中。有意欲供養八方
上下無央數諸佛。即皆倶前。爲無量清淨佛
作禮。却長跪叉手白佛辭行。欲供養八方上
下諸無央數佛。無量清淨佛則然可之。則使
其行供養諸菩薩等。皆大歡喜。數千億萬人。
無央數不可復計。皆智慧勇猛。各自翻飛等
輩相追倶共散飛則行即到八方上下無央數
諸佛所。皆前爲佛作禮便則供養諸佛。其諸
菩薩。意欲得萬種自然之物在前。則自然
雜色華百種。自然雜繒幡綵百種物。自然劫
波育衣。自然七寶。自然燈火。自然萬種伎
樂悉皆在前。其華香萬種自然之物者。亦非
世間之物也。亦復非天上之物也。是萬種之
物。都爲八方上下衆物。自然共合會化生耳。
意欲得者。則自然化生在前。意不用者。便則
自化去。諸菩薩便共持供養諸佛及諸菩薩
阿羅漢上。邊傍前後徊繞周匝。自在意所
欲得。則輒皆至。當爾之時。快樂不可言也。
諸菩薩意。各欲得四十里華。則自然四十里
華在前。諸菩薩皆於虚空中共持華。則散諸
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虚空中下向。
華甚香好。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
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八十
里華。則自然八十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
虚空中。共持華散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復
在虚空中下向。華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
風吹萎華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百六十里
華。則自然百六十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
虚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
上。華皆復於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
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
復欲得三百二十里華則自然三百二十里華
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共持華則散諸
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復在虚空中下
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
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六百四十里
華。則自然六百四十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
於虚空中。共持華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
上。華皆復在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
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
各復欲得千二百八十里華。則自然千二百
八十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中。共持
華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復在虚
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
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二千
五百六十里華。則自然二千五百六十里華
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中。共持華散諸佛
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復在虚空中下向。
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
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五千一百二十里
華。則自然五千一百二十里華在前。諸菩薩
皆復於虚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
阿羅漢上。華皆復在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
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
薩意。各復欲得萬二百四十里華。則自然萬
二百四十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中。
共持華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復
在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
亂風吹。華則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腹欲得二
萬四百八十里華。則自然二萬四百八十里
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中。持華散諸佛
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復在虚空中下向。
華適小萎便自墮地。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
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五萬里華。則自然
五萬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中。共持
華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虚空
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
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十萬里華。
則自然十萬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
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
皆在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
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
二十萬里華。則自然二十萬里華在前。諸菩
薩皆復於虚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
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
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
菩薩意。各復欲得四十萬里華。則自然四十
萬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中。共持華
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虚空
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
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八十萬里
華。則自然八十萬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
虚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
上。華皆在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
地。則自然亂風吹。華則自然去。諸菩薩意。
各復欲得百六十萬里華。則自然百六十萬
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空中。共持華則
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虚空中
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
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得三百萬里華。
則自然三百萬里華在前。諸菩薩皆復於虚
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
華皆在虚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
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復欲
得四百萬里華。則自然四百萬里華在前。諸
菩薩心意。倶大歡喜踊躍。皆在虚空中。共持
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都自然
合爲一華。華正團圓周匝各適等。華轉倍前
極自軟好。轉勝於前華好。數百千色。色色異
香。甚香不可言。諸菩薩皆大歡喜。倶於虚
空中。大共作衆音自然伎樂。樂佛及諸菩薩
阿羅漢。當是之時。快樂不可言。諸菩薩皆悉
却坐聽經。聽經竟則悉皆諷誦通利。重知經
道益明智慧。其諸華香。小萎便自墮地。則自
然亂風吹華。悉皆自然去。則諸佛國中。從第
一四天王上。至三十六天上。諸菩薩阿羅漢
天人。皆復於虚空中。大共作衆音伎樂。諸
天人前來者。轉去避後來者。後來者轉復供
養如前。更相開避。諸天人歡喜聽經。皆大
共作音樂。當是之時。快樂無極。諸菩薩供養
聽經訖竟。便皆起爲諸佛作禮而去。則復飛
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則復供養聽經。
皆各如前時悉遍。以後日未中時。諸菩薩則
皆飛而去。則還其國。悉前爲無量清淨佛
作禮。皆却坐一面聽經。聽經竟皆大歡喜
佛言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欲食
時。則自然七寶机。自然劫波育。自然罽&T073554;
以爲座。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皆坐
已。前悉有自然七寶鉢。中皆有自然百味
飮食。飮食者。亦不類世間飮食之味也。亦
復非天上飮食之味也。此百味飮食者。都
爲八方上下衆。自然之飮食中精味。甚香
美無有比。都自然化生耳。其飮食自在所
欲得味甜酢。鉢自在所欲得。諸菩薩阿羅漢
中有欲得銀鉢者。中有欲得金鉢者。中有欲
得水精鉢者。中有欲得琉璃鉢者。中有欲得
珊瑚鉢者。中有欲得虎珀鉢者。中有欲得白
玉鉢者。中有欲得車&T027012;鉢者。中有欲得瑪瑙
鉢者。中有欲得明月珠鉢者。中有欲得摩尼
珠鉢者。中有欲得紫磨金鉢者。*皆滿其中
百味飮食。自恣若隨意則至。亦無所從來。
亦無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耳。諸菩薩阿羅漢
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悉自然平等。諸菩
薩阿羅漢食。亦不言美惡。亦不以美故喜。
食已諸飯具鉢*机坐。皆自然化去。欲食時乃
復化生耳。諸菩薩阿羅漢。皆心清潔不慕飯
食。但用作氣力耳。皆自然消散糜盡化去」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爲諸菩薩阿羅漢説法
時。都悉大會講堂上。其國諸菩薩阿羅漢。及
諸天人民無央數。都不可復計。皆飛到無量
清淨佛所。悉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却坐聽
經。無量清淨佛。便則爲諸比丘僧。諸菩薩
阿羅漢。諸天人民。廣説道智大經。皆悉聞
知經道。莫不歡喜踊躍心開解者。即四方自
然亂風起。吹國中七寶樹。七寶樹皆復作五
音聲。亂風吹七寶華華覆蓋其國。皆在虚空
中下向。華甚香極自軟好。香遍國中。華皆
自散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
地皆厚四寸。華適小萎。則自然亂風吹。萎
華自然去。則四方倶復自然亂風起。吹七寶
樹。七寶樹皆復自作五音聲。亂風吹七
寶樹華。華復如前。皆自然散無量清淨佛。
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地復厚四寸。華小
萎。則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亂風吹
華。如是四反。則第一四天王諸天人。第二
忉利天上諸天人。第三天上諸天人。第四天
上諸天人。第五天上諸天人。第六天上諸天
人。第七梵天上諸天人。上至第十六天上諸
天人。上至三十六天上諸天人。皆持天上萬
種自然之物。百種雜色華。百種雜香。百種
雜繒綵。百種劫波育疊衣。萬種伎樂。轉
倍好相勝。各持來下。爲無量清淨佛作禮。
則供養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諸天
人皆復大作伎樂。樂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
阿羅漢。當是之時。快樂不可言。諸天人前
來者。轉去避後來者。後來者轉復供養如前。
更相開避。則東方無央數佛國。不可復計。
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
遣諸菩薩無央數。不可復計。皆飛到無量清
淨佛所。則爲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
足。悉却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
歡喜。悉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西方
無央數諸佛國。復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
其數如是。諸佛各復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
可復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則前爲無量
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足。悉却坐一面聽
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
佛作禮而去。則北方無央數諸佛國。復如恒
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復遣
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復計。皆飛到無量清
淨佛所。則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
佛足。悉却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
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南方無
央數諸佛國。復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
數如是。諸佛各復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
復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則前爲無量清
淨佛作禮而去。則復四角無央數諸佛國。各
復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各如是。諸
佛各復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復計。皆飛
到無量清淨佛所。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已。
頭面著佛足。悉却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
菩薩皆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
佛言。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更遣諸菩薩。
飛到無量清淨佛所。聽經供養。轉更相開
避。如是則下面。諸八方無央數佛國。一方者
各復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復如是。
諸佛各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復計。皆飛
到無量清淨佛所。前爲阿彌陀佛作禮。以頭
面著佛足。悉却坐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
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上方諸
佛。更遣諸菩薩。飛到無量清淨佛所。聽經
供養相開避。前來者則去避後來者。後來
者供養亦復如是。終無休絶極時
  譬若如恒沙刹 東方佛國如是
    各各遣諸菩薩 稽首禮無量覺
    西南北面皆爾 如是恒沙數土
    是諸佛遣菩薩 稽首禮無量覺
    此十方菩薩飛 皆以衣裓諸華
    天拘蠶種種具 往供養無量覺
    諸菩薩皆大集 稽首禮無際光
    遶三匝叉手住 歎國尊無量覺
    皆持華散佛上 心清淨稱無量
    於佛前住自説 願使我刹如此
    所散華止虚空 合成蓋百由旬
    其柄妙嚴飾好 悉遍覆衆會上
    諸菩薩都往至 諸尊刹難得値
    如是人聞佛名 快安隱得大利
    吾等類得是徳 諸此刹獲所好
    計本國若如夢 無數劫淨此土
    見菩薩遶世尊 威神猛壽無極
    國覺衆甚清淨 無數劫難思議
    時無量世尊笑 三十六億那術
    此數光從口出 遍炤諸無數刹
    則迴光還遶佛 三匝已從頂入
    色霍然不復現 天亦人皆歡喜
    廅樓亘從坐起 正衣服稽首問
    白佛言何縁笑 唯世尊説是意
    願授我本空&T040879; 慈護成百福相
    聞是諸音聲者 一切人踊躍喜
    梵之音及雷霆 八種音深重聲
    佛授廅樓亘決 今吾説仁諦聽
    衆世界諸菩薩 到須阿提禮佛
    聞歡喜廣奉行 疾得至得淨處
    已到此嚴淨國 便速得神足倶
    眼洞視耳徹聽 亦還得知宿命
    無量覺授其決 我前世有本願
    一切人聞説法 皆疾來生我國
    吾所願皆具足 從衆國來生者
    皆悉來到此間 一生得不退轉
    若菩薩更興願 欲使國如我刹
    亦念度一切人 令各願達十方
    速疾超便可到 安樂國之世界
    至無量光明土 供養於無數佛
    其奉事億萬佛 飛變化遍諸國
    恭敬已歡喜去 便還於須摩提
    非有是功徳人 不得聞是經名
    *唯有清淨戒者 乃逮聞此正法
    曾更見世尊雄 則得信於是事
    謙恭敬聞奉行 便踊躍大歡喜
    惡驕慢弊懈怠 難以信於此法
    宿世時見佛者 樂聽聞世尊教
    譬從生盲冥者 欲得行開導人
    聲聞悉或大乘 何況於俗凡諸
    天中天相知意 聲聞不了佛行
    辟支佛亦如是 獨正覺乃知此
    使一切悉作佛 其淨慧智本空
    復過此億萬劫 計佛智無能及
    講議説無數劫 盡壽命猶不知
    佛之慧無邊幅 如是行清淨致
    奉我教乃信是 *唯此人能解了
    佛所説皆能受 是則爲第一證
    人之命希可得 佛在世甚難値
    有信慧不可致 若聞見精進求
    聞是法而不忘 便見敬得大慶
    則我之善親厚 以是故發道意
    設令滿世界火 過此中得聞法
    會當作世尊將 度一切生老死
佛語阿難。無量清淨佛。爲諸菩薩阿羅漢
説經竟。諸天人民中。有未得須陀洹道者。
則得須陀洹道。中有未得斯陀含道者。則得
斯陀含道。中有未得阿那含道者。則得阿那
含道。中有未得阿羅漢道者。則得阿羅漢道。
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菩薩者。則得阿惟越致
菩薩。阿彌陀佛。輒隨其本宿命求道時。心
所喜願大小隨意。爲説經輒授之。令其疾開
解得道。皆悉明慧各自好喜。所願經道莫不
喜樂誦習者。則各自諷誦經道。通利無厭無
極也。諸菩薩阿羅漢中有誦經者。其音如雷
聲。中有説經者。如疾風暴雨。時諸菩薩阿
羅漢。説經行道皆各如是。盡一劫竟終無懈
倦時也。皆悉智慧勇猛。身體皆輕。便終無有
痒。極時行歩坐起。皆悉才健勇猛。如
師子中王。在深林中。當有所趣。向時無有
敢當者。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説
經行道皆勇猛。無有疑難之意。則在心所作。
爲不豫計。百千億萬倍。是猛師子中王也。
如是猛師子中王。百千億萬倍。尚復不如我
第二弟子。摩訶目揵連勇猛。百千億萬倍也。
無量清淨國。諸菩薩阿羅漢。皆勝我第二
弟子摩訶目揵連也。佛言。如摩訶目揵連
勇猛。於諸佛國諸阿羅漢中。最爲無比。如
摩*訶目揵連。飛行進止。智慧勇猛。洞視徹
聽。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百千億萬倍
都合爲一智慧勇猛。當在無量清淨佛國諸
阿羅漢中者。其徳尚復不如無量清淨佛國。
一阿羅漢智慧勇猛者。千億萬倍也。是時坐
中有一菩薩。字阿逸菩薩。阿逸菩薩。則起
前長跪叉手。問佛言。阿彌陀佛國中。諸阿
羅漢。寧頗有般泥洹去者不。願欲聞之。佛告
阿逸菩薩。若欲知者。如是四天下星。若見
之不。阿逸菩薩言。唯然皆見之。佛言。而我
第二弟子。摩*訶目揵連。飛行四天下。一日
一夜遍數星。知有幾枚也。如是四天下。星
甚衆多。不可得計。尚爲百千億萬倍。是四
天下星也。佛言。如天下大海水。減去一渧
水。寧能令海水爲減不。阿逸菩薩言。減大
海水。百千億萬斗石。水尚復不能令海減少
也。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中。雖有般
泥洹去者。如是大海。減一小水耳。不能令諸
在阿羅漢爲減知少也。佛言。減大海水一溪
水。寧能減海水不。阿逸菩薩言。減大海百
千萬億溪水。尚復不能減海水。令知減少也。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中。有般泥
去者。如是大海減一溪水耳。不能減諸在阿
羅漢。爲減知少也。佛言。而大海減一恒水。
寧能減海水不。阿逸菩薩言。減大海水百千
萬億恒水。尚復不能減大海水。令減知少也。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般泥*曰去者
無央數。其在者。新得阿羅漢者。亦無央數。
都不爲増減也。佛言。令天下諸水。都流行
入大海中。寧能令海水爲増多不。阿逸菩薩
言。不能令海水増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
爲天下諸水衆善中王也。故能爾耳。佛言。
無量清淨佛國亦如是。悉令八方上下無央
數佛國。無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
都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其輩甚大衆多。不
可復計。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衆比
丘僧。都如常一法不異爲増多也。所以者何。
無量清淨佛國爲最快。八方上下無央數諸
佛國中。衆菩薩中王也。無量清淨佛國。爲
諸無央數佛國中之雄國也。無量清淨佛國。
爲諸無央數佛國中之珍寶也。無量清淨佛
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之極長久也。無量清
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之衆傑也。無量清
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之廣大也。無量
清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都自然之無
爲也。無量清淨佛國。爲最快明好甚樂之無
極也。無量清淨佛國獨勝者何。本爲菩薩求
道時。所願勇猛。精進不懈。累徳所致。故乃
爾耳。阿逸菩薩則大歡喜。長跪叉手言。佛
説無量清淨佛國。諸阿羅漢。般泥洹去者甚
衆多。無央數國土快善之極。明好最*姝無
比。乃獨爾乎。佛言。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
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
中有在地居者。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舍
宅則高。中有意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則大。
中有意欲令舍宅在虚空中者。舍宅則在虚
空中。皆自然隨意在所作爲。中有殊不能令
其舍宅。隨意所作爲者。所以者何。中有能
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時。慈心精進益作諸
善。徳重所能致也。中有不能致者。皆是前
世宿命求道時。不慈心精進。作善少徳小。
悉各自然得之。所衣被服飮食。倶自然平
等耳。是故不同。徳有大小別。知勇猛令衆
見耳。佛告阿逸菩薩。若見是第六天上天王
所居處不耶。阿逸菩薩言唯然皆見之。佛言。
無量清淨佛國土。講堂舍宅。倍復勝第六天
王所居處。百千億萬倍也。無量清淨佛國。
其諸菩薩阿羅漢。悉皆洞視徹聽。悉復見知
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復知諸無央數。天
上天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悉知心意
所念善惡。口所欲言。皆知當何歳何劫中。得
度脱得人道。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知當作
菩薩道得阿羅漢道。皆豫知之。無量清淨佛
國。諸菩薩阿羅漢。其項中光明。皆悉自
有光明所照大小。其諸菩薩中。有最尊兩菩
薩。常在無量清淨佛左右座邊。坐侍政論。
無量清淨佛。常與是兩菩薩共對坐。議八方
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無量清淨佛。若欲使令
是兩菩薩。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是兩
菩薩便飛行。則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
隨心所欲至到何方佛所。是兩菩薩。則倶飛
行則到飛行駃疾如佛。勇猛無比。其一菩薩
名廅樓亘。其一菩薩名摩訶那光明智慧最
第一。其兩菩薩項中光明。各焔照他方。千
須彌山佛國常大明。其諸菩薩*項中光明。
各照千億萬里。諸阿羅漢*項中光明。各照七
丈。佛言。其世間人民。善男子善女人。若有
一急恐怖遭縣官事者。但自歸命是廅樓亘
菩薩。無所不得解脱者也
佛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二


佛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三
 後漢月氏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告阿逸菩薩。無量清淨佛*項中光明極
大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復
迴轉運行。亦無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復現。無
量清淨佛光明照國中。及焔照他方佛國常
大明。終無有當冥時也。其國中無有一日二
日也。無有十五日一月也。無有五月十月也。
無有五歳十歳也。無有百歳千歳也。無有萬
歳億歳億萬歳十億萬歳也。無有百千億萬
歳也。無有千億億萬歳也。無有一劫十劫也。
無有百劫千劫也。無有萬劫十萬劫也。無有
千萬劫也。無有百千億萬劫也。佛言。無量
清淨佛光明。光明無極。無量清淨佛光明。
却後無數劫。無數劫。重復無數劫。無數劫
不可復計劫。劫無央數。終無有當冥時也。
無量清淨國土及諸天。終無有壞敗時也。所
以者何。無量清淨佛。壽命極長國土甚好。
故能爾耳。佛言。無量清淨佛尊壽。劫後無
數劫常無央。無般泥洹時也。無量清淨佛。
於世間教授。意欲適度八方上下。諸無央
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欲
使往生其國悉令得泥洹之道。其諸有作菩
薩者。皆欲令悉作佛。作已悉令轉。復教授
八方上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
復欲令悉得作佛。作佛時復教授無央數。
諸天人民。蠕動之類。皆令得泥洹道去。諸
所可教授弟子者。展轉復相教授轉相度脱。
至令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
道。轉相度脱皆得泥洹之道悉如是。無量清
淨佛。常未欲般曰也。無量清淨佛。所
脱度展轉如是。復住無數劫。無數劫不可
復計劫。終無有般泥洹時也。八方上下。無
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其生無量
清淨佛國者。不可復勝數。諸作阿羅漢。得
泥洹之道者。亦無央數。都不可復計也。無
量清淨佛恩徳。諸所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
極。甚深大無量。快善不可言也。無量清淨
佛智慧教授所出經道。布告八方上下。諸無
央數。天上天下。甚多不原。其經卷數甚大
衆。不可復計。都無極也。佛告阿逸菩薩。若
欲知無量清淨佛壽命無極時不也。阿逸菩
薩言。願皆欲聞知之。佛言明聽。悉令八方
上下。諸無央數佛國中。諸天人民。*蜎飛蠕
動之類。皆使得人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羅漢。
共坐禪一心。都合其智慧。爲一勇猛。共欲
計知無量清淨佛壽命。知壽幾千億萬劫歳
數。皆無有能計知極無量清淨佛壽者也。佛
言。復令他方面各千須彌山佛國中。諸天人
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復得人道。悉令作
辟支佛阿羅漢。皆令坐禪一心。共合其智慧。
都爲一勇猛。共欲數無量清淨佛國中。諸菩
薩阿羅漢。計千億萬人。皆無有能數者也。
佛言。無量清淨佛。年壽甚長久浩浩。浩浩
照明善甚深無極無底。誰當能信知其者乎。
獨佛自知耳。阿逸菩薩聞佛言。即大歡喜。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