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No. 0352_ 施護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忽爾命終。以其金冠花
鬘莊嚴頭面。迦葉。如是若彼比丘破盡戒律。
而以袈裟莊嚴其身有何所益。我今於此而
説頌曰
    譬如命終人 以其好花鬘
    及用金寶冠 嚴飾屍首上
    彼人無所用 比丘亦如是
    而以破戒身 被挂於袈裟
    嚴飾作威儀 終無於利益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洗浴清淨以其香油塗
潤身上及頭髻指甲。身著白衣戴瞻蔔花鬘
爲上族子。迦葉。如是若彼比丘多聞智慧。身
被法服儀相具足爲佛弟子。我今於此而説
頌曰
    譬如世間人 洗浴身清淨
    塗潤好香油 頭以華鬘飾
    身著於白衣 而稱上族子
    比丘亦如是 多聞具總持
    戒徳恒清淨 被挂於法服
    儀相而具足 此名眞佛子
佛告迦葉。有四種破戒比丘喩持戒影像。迦
葉白言。云何四種破戒。迦葉。有一比丘具足
受持別解脱戒。善知禁律於微細罪深生怕
怖。恒依學處説戒清淨。身口意業具足無犯。
食離邪命此有其過。所以者何。執自功能成
戒取故。迦葉。此是第一破戒喩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善知禁律常持戒行。密
用三業。彼有身見。執情不捨故。迦葉。此是第
二破戒喩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恒行慈心悲愍有情。具
足慈善聞一切法無生。心生驚怕。迦葉。此是
第三破戒喩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行彼十二頭陀大行具
足無缺。而有我心住著我人之相。迦葉。此是
第四破戒喩持戒影像。迦葉。此四種破戒喩
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若説此戒。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
命。無行亦無不行。無作亦無不作。非犯非非
犯。無名無色非無名色。無相非無相。無息念
非無息念。無取無捨非無取捨。非受非不受。
無識無心非無識心。無世間亦無出世間。無
所住亦非無住。無自持戒無他持戒。於此戒
中離諸毀謗。無迷無執。迦葉。此説
聖著無漏正戒。遠離三界一切住處。爾時世
尊而説頌曰
    所持離垢戒 非住我人相
    無犯亦無持 無縛亦無解
    微妙甚深善 遠離於疑惑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眞實説」
    所持無垢戒 而於彼世間
    非爲自身命 普濟諸群生
    同入眞如際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眞實説
    所持離垢戒 於彼我人中
    無染亦無淨 無暗亦無明
    無得亦無失 不住於此岸
    不到於彼岸 亦非於中流
    縛脱而平等 無住如虚空
    非相非非相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眞實説
    所持無垢戒 不著於名色
    不住於等引 恒以淨妙心
    離我有無相 於彼別解脱
    遠離持犯等 無戒無不戒
    無定亦無散 依此而行道
    智觀無二取 此戒淨微妙
    安住三摩地 三摩地生觀
    智慧自清淨 是名具足戒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四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
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爾時世尊説此伽他法時。八百苾芻漏盡意
解心得解脱。三十億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五百苾芻得三摩地。聞此甚深微妙戒法。難
解難入不信不學。從座而起速離佛會。是時
尊者大迦葉白世尊言。此五百苾芻雖得三
摩地。云何聞此甚深之法難解難入不信不
學。即從座起速便而退。佛言。迦葉彼等五百
苾芻我見未除。於此無漏清淨戒法聞已難
解難入。心生驚怖所以不信不行。迦葉。此伽
他戒法甚深微妙。三佛菩提皆從此出。彼等
罪友於此解脱妙善而不能入。復次告言。
迦葉。彼五百苾芻於如來教中是外道聲聞。
如是迦葉。彼於如來本意執求一事法故。若
聞一法決定信受。依教修學如是伽他之法。
言教玄妙是故驚怖
又復告言。迦葉。彼比丘意於如來應供正遍
知覺。爲求一法發心修行。於命終後求生
利天宮。爲如是事於佛教中而求出家。迦葉。
此五百苾芻身見未捨。聞甚深法而生驚怖
不信不學。此等命終必墮惡趣
是時世尊告尊者須菩提言。汝往五百苾芻
所。以善方便而爲教導。須菩提言。世尊。如
是説法誨喩聞已不信不行。我自小智言論
寡識。云何化彼。是時五百苾芻已在中路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化二苾芻於中路中逆往
五百苾芻而即問言。尊者。欲往何處。苾芻答
言。我等今者欲詣林間。彼處寂靜自得定樂
而當住處。化苾芻問言。欲住林野於意云
何。彼等苾芻而即答言。世尊説法我昔未聞。
今既聞已難解難入。心生驚怖不可信學。是
以樂歸林野安處禪定而取安樂。化苾芻言。
尊著。世尊説法而爲難解。心生驚怖不信不
學不行。而歸林野以定爲涅槃。是彼所執汝
等不知。尊者。沙門之法非合論詰。今問尊
者。云何名涅槃法。若於自身得涅槃者則得
補特伽羅。我人衆生壽者何得涅槃。夫涅槃
法。非相非非相。彼苾芻言。涅槃既爾云何證
得。化苾芻言。除斷貪瞋癡法。彼苾芻言。貪瞋
癡法云何除斷。化苾芻言。貪瞋癡法非在内
非在外非在中間。本自無生今亦非滅。化苾
芻言。尊者。不得執亦不得疑。若尊者不執不
疑。即非護非不護。非樂非不樂。彼説爲涅槃。
尊者。此清淨戒相不生不滅。從三摩地生。從
智慧生。從解脱生。從解脱知見生。離有離無。
非相非無相。尊者。如是戒相即眞涅槃。如是
涅槃無解脱可得。無煩惱可捨。尊者。汝以情
想求圓寂者。此得妄想非涅槃也。若想中生
想非是涅槃。被想纒縛。如是若滅受想得眞
三摩鉢底。尊者行者。若行更無有上。是時
化者説此正法之時。彼五百苾芻聞此法已
漏盡意解心得解脱。如是五百苾芻復詣佛
所到已頭面禮足。遶佛三匝於一面坐
爾時長老須菩提即從座起問彼苾芻尊者。
汝於何去今從何來。彼言。本非所去今亦不
來。長老須菩提即以問佛。世尊。此所説法其
義云何。佛言。無生無滅。須菩提言。汝等尊者
云何聞法。彼苾芻言。無縛無脱。須菩提言。誰
化汝等。彼苾芻言。無身無心。須菩提言。汝等
云何修行。彼苾芻言。無無明滅亦無無明生。
須菩提言。云何汝爲聲聞。彼苾芻言。不得聲
聞亦不成佛。須菩提言。云何汝之梵行。彼苾
芻言。不住三界。須菩提言。汝於何時而入涅
槃。彼苾芻言。如來入涅槃時我即涅槃。須菩
提言。汝等所作已辦。彼苾芻言。了知我人。
須菩提言。汝煩惱已盡。彼苾芻言。一切法亦
盡。須菩提言。汝等善破魔王。彼苾芻言。蘊
身尚不得何有魔王破。須菩提言。汝知師耶。
彼苾芻言。非身非口非心。須菩提言。汝得清
淨勝地。彼苾芻言。無取無捨。須菩提言。汝
出輪迴今到彼岸。彼苾芻言。不到彼岸亦不
得輪迴。須菩提言。汝信勝地。彼苾芻言。一
切執解脱。須菩提言。汝何所去。彼苾芻言。如
來去處去化。苾芻言。尊者須菩提汝令彼去。
説是法時衆中有八百苾芻發聲聞意心得解
脱。三十二億衆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普光。即從座
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大寶積正法
令諸菩薩。應云何學應云何住。佛告。善男子。
所説正法眞實戒行。汝等受持應如是住。於
此正法得大善利。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彼土
船欲過深廣大河。善男子。於意云何。彼人
乘此土船作何方便。速得到於彼岸。普光言。
世尊。須是用大氣力勇猛精進方達彼岸。佛
言普光。有何所以要施勤力。世尊。彼河中流
深而復廣令人憂怕。若不勤力必見沈沒。佛
告普光菩薩。如是若諸菩薩修學正法欲度生
死。四流大河須發勇猛精進之力通達佛法。
若不精進修學決定退墮。又復思惟此身無強
無常速朽之法四流浩渺。云何得度彼諸衆
生。恒處此岸。汝等。今者受持妙法大船。運度
一切衆生。過輪迴河至菩提岸。普光菩薩復
白佛言。世尊。菩薩云何受持妙法大船。善男
子。所有布施持戒忍辱慈心。所集無邊福徳。
起平等心莊嚴一切衆生。於七菩提分善而
忘失。精進受持心生決定。以巧方便深達
實相。以大悲心拔衆生苦。以四攝法護諸有
情。以四無量饒益衆生。以四念處恒自思惟。
以四正斷勤斷勤修。以四神足奮迅神通。以
其五根令生衆善。以其五力堅固不退。以八
聖道遠離魔怨不住邪道。於奢摩他毘鉢舍
那無相無著。菩薩令此廣大法行名聞十方。
使諸衆生來入微妙。正法大船過彼生死四
流大河。得至涅槃安樂彼岸。得無所畏永離
諸見。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菩薩以妙法大
船經無量百千倶胝那由他劫。運度一切衆
生。過彼四流大河不得疲苦。汝如是受持應
如是住
佛告普光菩薩。汝今速運眞實方便。起大悲
心令一切衆生。心意清淨勇猛精進。種諸善
根令生不退。恒樂出家聞法無倦。植衆徳本
求最上道。圓滿智慧身心寂靜。安處林野遠
離惡友。於第一義明了通達。行正方便於眞
俗諦。理智無二平等一空息諸妄念。善男子。
菩薩爲諸有情應如是受持應如是住
爾時尊者大迦葉聞是法已而白佛言。世尊。
如是大寶積正法。爲求大乘者説昔未曾有。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大寶積正法。受
持解説一句一偈所得福徳其義云何
佛告迦葉。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
此大寶積正法。受持一句一偈所得福徳。善
男子。譬如有人以恒河沙數世界滿中七寶
供養恒河沙等如來。毎一一如來而各以一
恒河沙數世界七寶布施。又毎一一如來各
造一恒河沙佛寺精舍。又一一如來各有無
量聲聞之衆。以一切樂具經一恒河沙劫而以
供養。又彼諸如來及聲聞弟子入涅槃後。復
以七寶各起塔廟。善男子如是福徳無量無
邊。不如有人於此寶積正法受持解説一句
一偈功徳勝彼。若復有人爲其父母解説此
經。彼人命終不墮惡趣。其母後身轉成男子」
佛言。所在之處。若復有人於此大寶積經典。
書寫受持讀誦解説。而於此處一切世間。天
人阿修羅。恭敬供養如佛塔廟。若有法師聞
此寶積正法經典。發尊重心受持讀誦書寫
供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彼法師如佛供
養。尊重恭敬頂禮讃歎。彼人現世佛與授記。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臨命終時得見如
來。又彼法師復得十種身業清淨。何等爲十」
一者臨命終時不受衆苦。二者眼識明朗不
覩惡相。三者手臂安定不摸虚空。四者脚
足安隱而不蹴踏。五者大小便利而不漏失。
六者身體諸根而不臭穢。七者腹腸宛然而
不胮脹。八者舌相舒展而不彎縮。九者眼目
儼然而不醜惡。十者身雖入滅形色如生。如
是得此十種身業清淨。復有十種口業清淨。
何等爲十
一者言音美好。二者所言慈善。三者言説殊
妙。四者言發愛語。五者其言柔軟。六者所言
誠諦。七者先言問訊。八者言堪聽受。九者天
人愛樂。十者如佛説言。如是十種口業清淨」
復有十種意業清淨。何等爲十
一者意無瞋恚。二者不生嫉妬。三者不自恃
怙。四者無諸寃惱。五者離其過失。六者無顛
倒想。七者無下劣想。八者無犯戒想。九者正
意繋心思惟佛土。十者遠離我人得三摩地
成就諸佛教法。如是得十種意業清淨。我今
於此而説頌曰
    臨終不受苦 非見諸惡相
    手不摸虚空 脚足無蹴踏
    便利絶漏失 身根不臭穢
    腹藏無胮脹 舌紅不彎縮
    眼目相儼然 命終顏不改
    如是身十種 福善清淨相
    言音得美妙 出語而慈善
    所説自殊常 發語人愛樂
    復有柔軟聲 所言而誠諦
    方便能問訊 堪令人聽受
    天龍衆亦欽 清響如佛語
    如是口十種 口業得清淨
    心意雖瞋恚 嫉妬而不生
    於自無恃怙 寃惱亦自除
    得離衆過失 顛倒想不生
    不作於下劣 禁戒勿令虧
    正意而繋念 遠離於我人
    復得三摩地 通達諸佛法
    如是意十種 心業清淨相
佛告大迦葉。若善男子善女人。汝等應以香
花伎樂繒蓋幢幡飮食衣服一切樂具。供養
此大寶積正法。志心歸命受持讀誦。所以者
何。迦葉。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應正等覺。皆從
此出。應以最上供養而供養之
佛説此經已。尊者大迦葉一心頂戴。菩薩摩
訶薩及諸比丘天龍藥叉乾闥婆阿修羅等一
切大衆。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