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No. 0337_ 竺法護譯 ) in Vol. 12

[First] [] 83 84 85 86 87 88 8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37[No.310(32)]

佛説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西晋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祇耆闍崛山中。與摩
訶比丘僧五百人。菩薩八千。一一尊復尊。
悉得陀憐尼法。在所聞知。如大海無所罣
礙。悉得五旬深入微妙漚和拘舍羅。總持
空法藏門。不捨志意行無色想。從法行無所
歸依。亦不造行。説經法無所著。爲一切故自
觀本法。以得忍凡行十事
是時有菩薩名須彌山。復有菩薩名大須彌
山。復有菩薩名須彌山頂。復有菩薩名師子。
復有菩薩名和呵未。復有菩薩名常擧手。
復有菩薩名常下手。復有菩薩名常精進行。
復有菩薩名常歡喜。復有菩薩名常憂念一
切人。復有菩薩名珍寶念。復有菩薩名珍寶
手。復有菩薩名寶印手。復有菩薩名執御。
復有菩薩名大御。復有菩薩名常持至誠。復
有菩薩名彌勒。如是等十七人。颰陀和等八
人。皆如颰陀和類
颰陀和菩薩。寶滿菩薩。福日兜菩薩。因提達
菩薩。和倫調菩薩。常念菩薩。念益於世間菩
薩。増益世間功徳菩薩。如是等八人
爾時佛與八千菩薩倶。在羅閲祇去城不遠。
爲國王大臣。所敬偶所遵奉所稱譽。視若
如父婆羅門迦羅越所尊重。爾時佛於無央
數大衆中説經法。所説上語亦善。中語亦善。
下語亦善。所説莫不開發。上中下皆曉了。悉
具足無沾汚。精進無量於時舍利弗摩訶目
揵連。摩訶迦葉。須菩提。邠耨。羅云。&T045006;越。
安波臾。憂波離。阿難。如是復異方不可計
是輩。大比丘僧不可計。平旦正衣服持鉢。入
羅閲大城分衞。是尊比丘詣城中順街里行
分衞。次至王阿闍貰宮。宮人官屬倶一處默
然從乞匃。是時王阿闍貰有女。名阿術達。
漢言無
愁憂
年十二端正好潔。光色第一於前世。
佛所作功徳有神猛之行。供養無央數佛。於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不轉於父王正殿金
床上坐。安無愁憂見此尊比丘。不轉於父
王正殿。今來於坐不起不迎不爲作禮。亦不
請令坐。亦不與分衞具。諸尊比丘。亦默然觀
此女。是王阿闍貰見女無愁憂。不恭敬禮是
尊比丘。王顧謂女。汝不知耶。是怛薩阿竭阿
羅呵三耶三佛尊比丘。以得阿羅漢無所復
畏。所作事勝*以棄重擔。生死*以斷深入
微妙。其供養是者福不可量。爲師爲父慈念
興福施於一切。汝見何故。於坐不起默而視
之。汝有何異利不禮此上尊女無愁憂白言。
王曾見師子。當爲小小禽獸作禮迎逆坐
不。王答女言。不見。女復白。王曾聞遮迦越王
當爲小國王。起迎逆作禮共坐不。釋提桓因
寧爲諸天。起迎逆作禮不。梵三鉢寧禮諸梵
不。答言不見。女復白。王曾見大海神爲小
小陂池溝渠泉流作禮不。須彌山寧爲衆小
山作禮不。日月之光明與螢火之明等不。女
復言。如是大王發意。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心。欲度一切。被僧那僧涅之大鎧。持大悲大
哀。如師子吼。云何當爲恐畏。比丘而無大悲
大慈大哀。離師子吼中。云何當禮信歡喜。
王曾見大法王轉經論教一切。令發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心。當爲是比丘少智者恭敬作
禮不。女白王。如大海水不可量不可度不可
見邊際。大智若此。猶復受泉流如牛跡中水。
自謂以滿足。寧可方之於大海。是畏生死比
丘。志在滅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心。寧當
迎逆作禮不。王曾見大智。如須彌山最尊高。
怛薩阿竭法爲尊雄。豈況智如芥子比丘迎
逆作禮不。王寧見日月光。其明所照不可計
量。怛薩阿竭法光明智慧功徳名聞。過是千
億萬倍。寧比螢火之明自照其身。不及一切
人。志小比丘自度其身。大智之法明於三界。
寧迎逆作禮。女白王。佛般泥洹後。尚不爲
是輩比丘作禮。何況佛今現在而爲法則。所
以者何。禮彼比丘爲習此法。其親近三耶三
佛法。得三耶三菩行。王告女無愁憂。汝有
觝突之心。見是大比丘。不恭敬迎逆以坐
席爲賓主。而廣引衆喩不念設飯食。汝何
志求。女白王。大王寧有觝突之心耶。女謂
王言。王何故見國中羸劣下賤乞匃者不爲
作禮。王答女言不。爾此非吾類。女答王亦如
是。王發意菩薩聲聞辟支佛非其類。王告女。
吾聞行菩薩法。悉棄強梁瞋恚之心。以調
順軟弱爲一切人下屈。汝豈無軟弱之心。女
白王言。世間人愚癡。常懷毒惡之心故。菩
薩摩訶薩以慈悲。護彼人欲除衆毒故。此大
比丘諸垢*以除。是輩比丘。見善無所増。
見惡亦不減。女白王。當來十方佛。設爲是
比丘等。説深妙之法。不能復増精進。所以者
何。用閉塞生死道故。譬以瓶盛滿水置露地。
天雨瓶中一渧不受。渧亦不得入所以者何。
其瓶以滿故。女白王。是比丘等如是。若十
*方佛爲現神足。變化説經法。不能逮及如
來三昧。於功徳無所増益。女白王。譬如大
海萬水四流皆歸于海。所以者何。其海廣長
所受不可計量。如是大王。菩薩摩訶薩説經
法。當作是見多所饒益。發摩訶衍心。多所容
受。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器所受。不可計不
可數不可量。是時女無愁憂。爲王阿闍貰説
偈言
    無愁憂以名得 爲王阿闍貰女
    有五百比丘來 我不爲起作禮
    應時爲王所呵 不恭敬比丘僧
    我不知是福地 佛子離彼中迹
    無憂愁誦偈言 聽我説至誠言
    見比丘不爲起 意不生欲作禮
    人欲乘船入海 取一錢破百分
    百分中取一分 入法海還爲取
    若有人從王乞 若飛行遮迦越
    乞匃者求一錢 爲不足從王乞
    智慧者令王喜 從王乞千億寶
    願施貧使安隱 如是人爲曉了
    譬如人求賤寶 如是人爲不黠
    聲聞法亦如是 入海寶自取少
    譬如人財爲富 菩薩黠爲珍寶
    願供養於法王 自致佛度人民
    譬如醫自治身 不能愈一切人
    若有醫多治人 是乃爲名醫師
    發意者智慧師 自脱身棄餘人
    爲黠人所不敬 譬醫能自治身
    若黠師知藥名 便能治巨億人
    爲天下人所敬 發意菩薩如是
    譬如樹無葉果 無益於世間人
    阿羅漢如是樹 爲無益於世間
    譬如樹栴檀香 有益於一切人
    菩薩法亦如是 以經法開甘露
    不可以牛迹水 澡洗人除垢熱
    恒水淨無數人 恒水流滿大海
    聲聞法牛迹水 不能除世間熱
    菩薩法如恒水 能飽滿大千刹
    譬如時雨珍寶 愚於寶取一錢
    若有黠益取多 能使貧至大富
    佛者譬雨珍寶 聲聞法取一錢
    菩薩採飽滿人 菩薩施廣如此
    如有人近須彌 皆隨山作金色
    若其餘土石山 不能以色變形
    菩薩法須彌山 菩薩恩生天上
    得離生死苦惱 聲聞不能度人
    暴露在草不多 露不能熟五穀
    大雨水潤澤多 從潤澤得豐熟
    聲聞法暴露草 菩薩法如大雨
    大千中諸來者 法所雨潤一切
    迦隨華無有香 爲世人所不取
    私夷華人樂取 優曇鉢及蓮華
    聲聞法迦隨華 聲聞香聞不遠
    菩薩法私夷華 度一切至泥洹
    如怯人行空澤 不足以爲大難
    人中道爲大難 將一切度生死
    聲聞法行空澤 菩薩法人*道中
    度生死迷亂者 導一切恐畏人
    縛筏浮度不多 *筏不能度往還
    譬如人造大船 度無數得往還
    聲聞法如縛*筏 菩薩法如大船
    持七覺度一切 脱愛欲過大海
    若如被鎧乘驢 不可入大衆中
    被鎧人乘馬象 行鬪戰得勝怨
    聲聞法如乘驢 菩薩法乘馬象
    坐樹下降魔官 救天上世間人
    虚空中滿星宿 星宿衆夜不明
    月獨出爲大明 男女見大歡喜
    聲聞法如星宿 菩薩法月獨明
    菩薩恩致安隱 皆令發薩云若
    夜之冥螢火明 人不以是爲明
    日出光爲大明 有益於閻浮地
    聲聞法如螢火 菩薩慧如日月
    生死海行度人 悉現明一切人
爾時王阿闍貰聞女無愁憂説是偈默然。不
識是何言。舍利弗心念。是語甚可怪。所説無
罣礙黠慧乃爾。我欲試之知能歡喜而忍不。
舍利弗謂女無愁憂。卿於三乘志欲何求。
女報言。乘大悲大慈於所求。舍利弗報言。欲
求摩訶衍三跋致耶。女答言不。舍利弗復問。
女行欲何求乃作師子吼。女答舍利弗。於所
求無所求。有所求則不爲師子吼。無所住止
能作師子吼。卿舍利弗以法取證寧有聲聞
辟支佛法摩訶衍法不。舍利弗答言。無諸法
相一耳。空無所有。女問舍利弗。諸法空作
何行法而設三乘。舍利弗答女言。無所行。
舍利弗復問女。有佛法無有佛法。有異無。
女答尊者舍利弗。近空及遠空有異無。舍利
弗答言。無異。女問舍利弗。譬内空外空
有異無。答言無異。如是舍利弗得佛法未
得道法。適等無異。女爲舍利弗種種説空
空法。舍利弗默然。無異辯才折答此言
爾時尊者摩訶目揵連。謂女無愁憂。見如來
何異。要言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知。女報尊
者目揵連。能知三千大千世界星宿數不。目
揵連報女言。我當禪定三昧觀本際。女謂目
揵連。怛薩阿竭一一持三昧。視見恒沙中數
人民意念所趣向。何況是星宿。以是故知怛
薩阿竭於諸法而有持。是故聲聞辟支佛所
不及知。尊者目揵連。寧知十方佛刹中幾何
天地當敗壞。幾何天地當合成。答女言。不
知。女復問目揵連。寧知幾佛*以過去。幾佛
甫當來。幾佛今見在。答女言。不知。女復問
目揵連。世間貪婬有幾人。喜瞋恚有幾人。愚
癡者有幾人。盡行三事有幾人。不行三事有
幾人。答言。不知。女復問尊者摩訶目揵連。世
間有幾人求聲聞道。幾人求辟支佛道。幾人
求摩訶衍。答女言。不知。女復問目揵連。世間
有幾人求佛道。幾人不信佛道。幾人信九十
六種道。幾人不信九十六種道。適無所信爲
有幾人。答言。不知。女報目犍連。怛薩阿竭悉
知是事。復過於此不可計無有限。聲聞辟支
佛所不能及知。是故怛薩阿竭於諸法而有
持。尊者目揵連。爲怛薩阿竭所稱譽神足
第一。寧曾至揵陀呵刹土。漢言香
潔國
是刹中有
樹以七寶而挍飾。以衆寶爲樹栴檀爲華香。
摩訶目揵連報女言。本所不聞本所不見今
乃聞。是刹土名字未曾所見聞願聞是刹中
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名字。今現在説
經法不。女報言。彼刹佛名香潔放光明怛
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在彼刹説經法。女
無愁憂於坐不起作瑞應三昧。念菩薩初發
意。求阿耨多羅三耶三佛。過聲聞辟支佛上
如我。至心願我香潔放光明怛薩阿竭阿羅
呵三耶三佛。現光明使諸聲聞見其刹土。使
國中栴檀香香聞是間刹土。女無愁憂立是
願。於是香潔放光明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
三佛。尋時放身相光明。是刹諸聲聞。皆見
彼刹土香潔放光明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
佛。於大衆中菩薩説經法。諸聲聞自於其處
所。聞彼佛所説法皆佛威神之恩。彼香潔怛
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持六十種音説。如
女無愁憂所説無異。初發意求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是輩之人。過聲聞辟支佛上。説是
時。彌勒菩薩。白佛言。是栴檀香從何刹土
來。至是間香乃如是。佛語彌勒菩薩。女無
愁憂與諸大聲聞。共師子吼有此善瑞故。現
彼香潔放光明佛刹刹中栴檀香滿沙呵刹
中。無愁憂女。語尊者目揵連。菩薩現功徳變
化。如是者。有何當志於小道。女復問目揵
連。寧知揵陀刹去是遠近不。目揵連答曰。不
知。女謂目揵連。如目連等滿是三千大千刹
中。譬如蘆葦干柘竹稻草木。令目連其數如
此。時過一劫計彼佛刹無能計知其處。乃過
爾所佛刹。乃可得香潔放光明佛所治。爾時
香潔放光明佛。即迴光還歸本土。於是佛刹
不復現。目揵連見此變異。默然無所言趣。尊
者摩訶迦葉。謂女無愁憂。寧見前釋迦文怛
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菩不耶。可得見佛色
身使佛有所説。云何
    見我色者 聞我聲者 愚癡不信
    是人不見 以法見佛 佛者法身
    法者難曉 以是叵見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作是念。女曾見釋迦文
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不。女答迦葉言
然。我見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不持肉
眼見不色見。不無色見。亦不持天眼見。亦不
持痛痛思想生死識眼見。亦不智慧眼見。亦
不想識見。亦不法眼見。亦不身見。亦不佛眼
見。亦不命見。摩訶迦葉。我見怛薩阿竭。
如尊者摩訶迦葉者。爲無大明樂世間生。自
謂有身。縁一覺行。念欲見道。摩訶迦葉謂女。
設是法無有主。愚癡者乃樂生。自謂是我
身。一切萬物是我所有法想。不於中邊得
見。從何而化生。女謂摩訶迦葉。諸法不可得
見。是故法無形。如是不可得見。如何生。摩訶
迦葉謂女。佛法亦空無所有。女復謂摩訶
迦葉。欲得見無上正眞法者當如法。摩訶迦
葉報女。白衣法我欲聞。況佛道不欲聞。女
謂摩訶迦葉。法不見有亦不見無。摩訶迦葉
謂女。是法無。女復謂摩訶迦葉。諸法皆空
無有形。不可從諦得見。若善男子善女人。
欲見佛身相。自淨其行於行清淨。得見諸淨
是則純熟。摩訶迦葉謂女。云何自淨其行純
熟者。女謂摩訶迦葉。能自觀身空者悉入諸
法空。諸法亦不減亦不増。是爲自見諸淨。
摩訶迦葉謂女。何等謂身空。女報。空盡空
是。是身爲空。諸法空亦如是。摩訶迦葉。復
問女無愁憂。從何聞是法乃能信諦。佛有二
事因縁得信。聞他人善自念其行。女報迦葉。
他人智説可聞。爾乃自觀身造行。女報摩訶
迦葉。若自智慧。復觀一切智。以明爲師。摩訶
迦葉報女。云何自知身行善。女答言。聞法觀
善。身行善則見善造行。摩訶迦葉報女。云
何菩薩自觀身行善。女答摩訶迦葉。菩薩法
與一切天下人共合適不疏遠。是則菩薩身
行善。女復報摩訶迦葉。當來法過去法今現
在法。意無増減是爲行菩薩法。摩訶迦葉
問女。云何見法無所増無所減。女報摩訶迦
葉。有二事。有法無法。不増不減。作是念。是
爲自見身意行。見身意行則爲無所見知。摩
訶迦葉。自見其身。迦葉謂女。云何自見其身。
女報言。如摩訶迦葉。自度身不見一切人。摩
訶迦葉答言。我無所見。女報摩訶迦葉。諸
法適無所捨亦無所著。摩訶迦葉默然。無以
加報。爾時尊者須菩提。聞是語。爲甚難甚
難大歡喜。問女無愁憂。從何得大利乃有
此辯。女報須菩提。亦無得利亦無不得利。
慧亦不見法法亦不見慧。亦不内觀亦不外
觀。是則慧。所以者何。須菩提言有法者則
非法。如尊者須菩提。第一樂空閑處。法爲
有處有説。爲有慧無有慧慧無所説。須菩提
報女言。不持空閑處。有法處得慧。是法見不
是可説不可出。女報須菩提。一切法悉如是。
無從見無從取。云何得大利而有慧。須菩提
報女言。設空無有慧。何從有是語。女問須菩
提。寧聞山中大呼有響聲來應不。一切法悉
如是。信不言信是響。有慧無慧本無慧。是響
因聲而合成。女問須菩提。是響出爲有響像
無。報女言。響無形像響因空而有名。一切法
如響因空而出生。女報須菩提。一切法法所
説從空生。須菩提問女言。若一切法從空生。
何以故。佛説世間當來佛如恒沙數。女報須
菩提。欲得知法所生處耶。答言欲知。所生
處無所生。無所生是生處。須菩提。恒沙等。
不見從如來去。亦無所至。所以作佛者。何
法不從。發意亦不止意。須菩提報女言。是
説爲第一未生未起。女報須菩提。所説皆第
一。若説若不説亦第一。一切無所生不可説。
不可説不離佛法。須菩提報女言。甚難居家
爲道。乃有此辯。博覽衆要深入微妙。女報
須菩提。菩薩亦無居家。亦無出家。亦無沙門。
亦無不沙門。所以者何。以心意爲行。行者
以智爲上。以黠爲善。須菩提問。菩薩有幾
處止。願聞其説。女報須菩提。菩薩持八法住。
是故止處在所止。無所不止。聲聞中第一。何
等爲八法。往菩薩常行善意。至心求佛無轉
誨。一以大慈救護天上天下人。二不捨大
哀離世間法於身命無所著。三行漚和拘舍
羅不可計智皆發意求佛。四常行勇猛不厭
見聞求諸法五悉知菩薩行處。六悉救一切
人意。七其智不從他人受一切法自證得忍。
八如是。須菩提。持是八法行在所止處。過
諸羅漢辟支佛上。於是須菩提默然。爾時尊
者羅云問無愁憂女。乃作是解。曉了衆要
總持智慧。何故。自坐金床穢濁。無謙卑恭敬
之心。自處高床。與大比丘難説經法。吾曾
聞佛説。人無疾病不得處高床及臥聽而説
經法。女報尊者羅云。寧知世間以何爲淨何
等不淨。羅云報女言。世間有持戒信受不犯
者是則爲淨。若有犯者則爲不淨。女報羅
云。且止未曉未了所以者何。羅云。持戒信
受不犯者是則不淨。其犯戒者是爲淨。所
以者何。不倚淨慧則有淨不淨。本無無淨
不淨。諸阿羅漢所見如是。其犯戒者爲淨。
所以者何。羅云。以離於戒不復學可至無極
慧。遠離惡道過於世間。是故謂爲離戒。羅
云報女。其人立願不立願有異無。女報言。
尊者羅云。譬如紫磨黄金。持作衆物。珠環
瓔鎖。已作未作。前色後色有異無。報言
無異。如是羅云。何故嫌處高床不恭敬謙。
苦者意行是本。羅云。昔菩薩以草蓐於地爲
坐。過於聲聞坐梵天坐。羅云復問。云何坐
過聲聞坐於梵天。仁者羅云。菩薩於
樹下以草爲坐。三千世界刹土釋梵四天王
及世間。上至三十三天。其中人民大鬼神皆
來問訊。菩薩中有頭面禮菩薩足者。有跪拜
者。有揖讓者。中有叉手者。爲爾不羅云。
羅云答言。有是有是。羅云當知菩薩處意高
下非謂床坐。是故過聲聞坐梵*天。當作是
知。爾時王阿闍貰。告女無愁憂。汝不知耶。
尊者羅云。是遮迦越王種尊第一。信用道徳
故少小棄家行作沙門。棄遮迦越國。是佛釋
迦文子。持戒第一。汝云何反輕戲不以禮敬。
女白王。止莫説是語。寧可以神丹之珠比之
於水精。王曾見師子當生蟲狐。遮迦王子
豈當爲小國王。王言不爾。女復白王當知是
因縁。彼羅云不從怛薩阿竭。爲父母胞胎生。
怛薩阿竭師子行。皆降伏九十六種道。神通
之智。悉具足爲大聖猛。一切諸法悉了知。無
所罣礙。等知一切人心所念。知當來過去
在悉曉知。爲大醫王療人苦痛。常勸助一切
轉法輪。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須菩
提。&T045006;越。羅云。阿難。如是輩聞法皆奉行。猶
非是佛之子。爾時諸尊聲聞在大衆中。女爲
説經法。女白王。過去阿僧祇劫有佛名提和
竭羅。時婆羅門女。字須羅陀漢言鮮
復有
婆羅門子。字鞞多衞提和竭羅怛薩阿竭。時
持華五莖散佛上。時賣華女發心願。欲世世
爲夫婦。乃至于得佛。復發心求摩訶衍。乃爾
時過去阿僧祇劫作功徳。發願世世相隨。欲
救諸下劣。是故從佛求願。從佛求願終無有
空。倶夷者釋種女。大樂發阿耨多羅三
三菩心。漚和拘舍羅行勸一切菩薩。示現有
妻子男女奴婢象馬金銀珍寶摩尼珠。所以
者何。護九十六種道。不欲使誹謗菩薩。非男
子王爲生黄門。世有何特而言忍勤苦。設作
是念當墮泥犁中。晝夜苦痛不可言。菩薩乃
從提和竭羅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藐三佛以
來。菩薩受別無有色思想。女白王。爾時婆
羅門子鞞多衞。從提*和竭羅怛薩阿竭阿羅
訶三耶三佛。得慧明六萬三昧門逮得無盡
明恒沙數陀*憐尼法。受是*別時。前所願所
爲盡悉棄除。從得忍有言。羅云是佛之子。
從父母胞胎中生者。是爲謗如來菩薩。於妻
子國城不以樂色故。菩薩離愛欲。於世間法
無所沾汚。女白王。大海中求火尚可得。菩
薩貪婬瞋恚不可得。王當知是法。尊者羅
云爲化生。不從父母胞胎生。所化現皆佛威
神。菩薩隨習俗而教化。護一切癡意如幻現
形。一切所作常不離三昧。自現在小兒中。現
白衣居士中。現菩薩聲聞中天上人中人非
人等尊劣長幼下賤伎樂宮女。酒食隨所欲
度而往生。如是所示現處不可計不可數。衆
會中有發心念。誰爲適是怛薩阿竭種姓眞
子者。等知正見不斷三寶。護七覺意隨所樂
而化。是曹之人眞佛之子。若善男子善女
人。欲爲佛作眞子。當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心。説是語時。王後宮列女二十五人。皆發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時千天子。聞女無愁憂
師子吼。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同時發
聲言。我是當來佛過去佛之上子。發心已雨
於天華。遍覆羅閲祇大城中。以供養女無愁
憂。時無愁憂於金床下。前趣諸尊聲聞。無
愁憂女問諸尊聲聞。爲曉分衞法不。諸尊聲
聞。答女言。*以曉云何曉。答曰身有四神從
因縁生。常覆蓋順化懼有壞敗。以故當飯食
之。是身以飯食得立。無飯食則不得安隱。
是身譬如弊壞之車。須脂膏而得所安。所以
時食欲護身故。不自貢高行乞。不以爲色相。
不以爲貪。亦以欲破貪故。女無愁憂。聞諸尊
聲聞各各説是事。聞所説亦不喜亦不憂。如
是身爲災患勤苦若此。即以時請諸聲聞。供
養以百味飯。具飯食訖。竟皆揖讓。便還耆闍
崛山中。聽怛薩阿竭説法。我曹亦倶當往
無愁憂女。食後與父母兄弟宗親後宮列女
群臣人民倶。出城到耆闍崛山中。前以頭
面著地爲佛作禮。遶佛三匝却坐一面。諸尊
聲聞從禪覺亦皆悉來。爲佛作禮坐一面。
舍利弗從坐起。正衣服下右膝叉手白佛言。
是女無愁憂。所説甚難入深法要。以權行
立人不可勝數。所問種種悉能報答。佛告舍
利弗是女無愁憂。以供養九十二億佛。作功
徳常不離漚惒拘舍羅。舍利弗白佛。是女何
故不棄女人。佛告舍利弗。若諸聲聞謂此無
愁憂是女人耶。若等不深入般若波羅蜜不
見人根觀本迹。然便等視於所行。菩薩
所樂喜以權道示現。有男女其限無所罣礙。
欲度男女故。無愁憂女欲決舍利弗之狐疑。
現身立願。使大衆中悉見我是男子。作是念
已。即諸大衆見無愁憂身爲男子不復見女
人像。無愁憂於時踊在虚空中。去地七十丈
住止空中。佛告舍利弗。見是無愁憂爲男子
踊在虚空中去地七十丈。若見不。舍利弗白
佛。唯然已見。佛告舍利弗。是無愁憂。却後七
百阿僧祇劫當作佛。佛名鞞竭兪漢言
離愁
怛薩
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刹名鞞末拘遼害
無垢濁
光炎
其壽十萬劫。佛般泥洹後。經法留止
十劫不斷絶。是刹中地皆如細瑠璃。其刹
土八方方有一道。是佛所遊行處。以七寶爲
樹。以衆寶爲欄楯。以天繒爲華蓋。以名
香而香之。無穢惡石沙瓦礫。純以珠寶爲萬
物。刹中無有泥犁禽獸薜荔。但有菩薩及
天與人。譬如忉利天王所居宮。爾時大衆及
王阿闍貰歡喜踊躍皆言善哉善哉。王阿闍
貰正殿夫人。字旃羅廅漢言月
明照
於坐起叉手
自嗟歎心。白佛言。既得爲人難我復懷養。是
菩薩益倍踊躍。因是功徳發心求阿耨多羅
三耶三佛。發心立願。今佛授無愁憂菩薩慧。
却後當作佛劫盡。願令我乘其第得作佛於
彼刹土中。爾時佛知王婦月明心所願。佛告
舍利弗。見王婦月明不。舍利弗言。見王婦
月明。持是功徳所作。當棄女人身得男子已。
當生忉利天上作天名寶第一。彌勒佛來下
有國王。名呵當爲作太子。字終好。當供
養彌勒盡壽命。却後當爲彌勒作沙門。上
法亦持中法亦持下法亦持。總供養是颰陀
劫中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又行菩薩
法。是離愁怛薩阿竭得作佛已。寶第一。當
於是刹作遮迦越王。名寶豐。當供養承事怛
薩阿竭。盡形壽當承其佛第得作佛。名普明
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當教授是無垢
濁炎明刹土本刹故。事如離憂怛薩阿竭所
治處等無有異。王婦月明。聞佛説是*別。益
倍踊躍自嗟歎。其身以珠摩尼直百萬兩金
用上佛。從王阿闇貰。求持五戒別治一處。
離婬欲之行。令一切皆修清淨。無愁憂菩
薩始從虚空中來下。叉手住佛前。願我作佛
時令我刹中諸菩薩。自然化生長大法座。
袈裟自然著身等無老少。如年二十之容色。
今自願身爲沙門。自然被法衣。尋時作彼
示現。無愁憂菩薩白王。法無堅固從空而立
從空而坐。於念不念於中立意不散。無所録
在所作爲無所屬。王見是不。是一日之中我
爲女人變爲男子形。復現比丘僧。何者審爲
諦。是處餘處人身中有三毒。以三藥療焦盡
諸毒。知是法故。大王不當作非法行。當數數
詣佛。文殊師利童男菩薩。所能除人垢増
益功徳。度不度者。王國中多事欲去隨意。
佛告阿難。無愁憂菩薩受*別解諦能持能説。
當爲一切廣説經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
求佛道。正使是三千大千刹土持七寶滿其
中。持施怛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不如聞
是經信不誹謗其功徳不可計。何況奉行盡
形壽。供養繒華幢蓋旗幡。其功徳無能計數
者。諸比丘受教。無愁憂菩薩歡喜。王阿闍
貰。王婦月明。阿難尊比丘。一切大衆諸天龍
神阿須倫。聞佛説經皆歡喜。前以頭面著地。
爲佛作禮而去
佛説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83 84 85 86 87 88 8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