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爲一一衆生 誓盡未來際
    受無量生死 而作大饒益
    備修菩薩行 救諸衆生苦
    從今若違誓 起於貪欲心
    及慳嫉怨恨 則誑十方佛
    又我從今日 乃至成菩提
    常當學諸佛 修行於梵行
    隨順淨戒律 遠離諸過咎
    又我於菩提 亦不願速證
    當盡未來際 廣利諸群生
    嚴淨諸佛刹 無量不思議
    當令我名號 普聞十方界
    我今自授記 決定當成佛
    志樂勝清淨 於此固無疑
    我當淨三業 不令起諸惡
    我以此眞實 成佛人中尊
    若此心眞實 地當六種動
    若我語誠諦 無有虚妄者
    當使虚空中 音樂自然奏
    若我無諂曲 及以怨恨心
    由此眞實故 當雨曼陀花
時普覆王。説此頌已。心誠實故。十方億刹六
種震動。於虚空中奏諸音樂。雨曼陀羅花。時
二十億衆生隨從王者。皆大歡喜而自慶言。
我等當得最上菩提。即學彼王發菩提心。佛
告大衆。爾時普覆王者。豈異人乎。今文殊師
利菩薩是也。彼於往昔過七十萬阿僧祇恒
河沙劫。初發菩提之心。次過六十四恒河沙
劫。得無生法忍。能具足菩薩十地如來十力。
佛地諸法悉皆圓滿。而未曾起一念之心。我
當得佛。善男子。爾時二十億衆生隨逐彼王。
於雷音佛所發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師利勸
發。令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並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大法輪。作佛
事已。而般涅槃。文殊師利。皆悉供養彼諸如
來。亦皆護持彼諸佛法。唯有一佛號地持山。
在此下方過四十恒河沙刹土。其佛世界名
曰地持。亦有無數諸聲聞衆。佛壽無量于今
現在。説此文殊師利宿縁之時。衆中七千衆
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九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之三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文殊師利言。仁
者已滿足十地及如來十力。一切佛法悉皆
圓滿。何故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
師利言。善男子。無有圓滿諸佛法已更證菩
提。何以故。已圓滿故不應更證。師子勇猛言。
云何圓滿諸佛法耶。答言佛法圓滿如眞如
圓滿。眞如圓滿如虚空圓滿。如是佛法眞如
虚空亦無有二。善男子。如汝所言。云何圓滿
諸佛法者。如色圓滿乃至識圓滿。佛法圓滿
亦復如是。師子勇猛言。何者是色等圓滿。文
殊師利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汝所見色是常
耶。是無常耶。答言不也。文殊師利言。善男
子。若法非常非無常。彼有増減耶。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増不減是名圓
滿。云何圓滿。若於諸法不能了知則生分別。
若能了知則無分別。若無分別則無増減。若
無増減此則平等。是故善男子。若見色平等
即是色圓滿。受想行識及一切法圓滿亦復
如是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文殊師利言。仁
者得法忍來。無一念心願成正覺。而今何故
乃勸餘人令向菩提。文殊師利言。我實不曾
勸一衆生令趣菩提。何以故。衆生無所有故。
衆生性自離故。若衆生可得則令向菩提。既
不可得故無所勸。何以故。平等無分別故。非
以平等而求平等。亦無所起。是故常説。應
觀諸行。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是名平等。則是
性空。於性空中而無所求。善男子。如汝問我
得忍已來。無一念心當得菩提者。善男子。汝
見彼心耶。而以此心得菩提耶。師子勇猛言。
不也文殊師利。何以故。以心非色不可見故。
菩提亦爾但是名想。若心名。若菩提名。皆無
所有。文殊師利言。善男子。如汝説我不生一
念得菩提者。是密意説。何以故。以心本來無
有生故。是故無生。既無有生。何得何證。師子
勇猛問言。云何名爲平等證入答言。於諸法
中無繋著者名平等證。言證入者。彼微細智
亦不生滅。與眞如無異。無可分別。是名證入。
若正見修行者於平等中無一法可得。離種
種性亦不著一。是名證入。若以身證諸法無
相明了彼相。所謂無相。而於身心亦不執著。
是則名爲圓滿證入。師子勇猛問言。云何名
得。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以世間言説名之爲
得諸聖所得非言能説。何以故。法無依止離
言説故。復次善男子。以無得爲得。亦非得非
不得。説名爲得。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
願説文殊師利所得佛刹。佛言。善男子。汝當
自問文殊師利。時彼菩薩白文殊言。仁者當
得何等佛刹功徳莊嚴。文殊師利言。善男子。
若我求菩提。汝可問其所得佛刹。師子勇猛
言。仁者豈不求菩提耶。文殊師利言。不也。何
以故。若有所求則有染著。若有所染則有貪
愛。若有所愛彼則有生。彼若有生是則有愛。
若有所愛終不於中而有出離。善男子。我爲
是故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不可得故。以不
可得是故不求。善男子。然汝問我何等佛刹。
仁當得者。我不能説。何以故。對於如來一切
智者。説自佛刹功徳莊嚴。即爲菩薩自讃己
徳。佛告文殊師利。汝可自説。以何等願莊嚴
佛刹。令諸菩薩聞已。決定成滿此願。時文殊
師利受如來教。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承佛神力當爲宣
説。諸有欲求大菩提者皆應諦聽。若聞此願
當如實學令得圓滿。文殊師利。當以右膝著
地之時。十方各恒河沙等諸佛刹土六種震
動。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
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起如是願。我以無礙
天眼。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中一切如
來。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
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
證。而我要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
時彼衆中諸菩薩等咸作是念。文殊師利無
礙天眼見幾如來。是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
所念。即告師子勇猛雷音菩薩言。善男子。譬
如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於意云何。
此諸微塵。可以算計知其數不。答言不也世
尊。佛言善男子。文殊師利無礙天眼。見於東
方無量諸佛復過是數。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亦復如是。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
願以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爲一佛刹。無量妙
寶間錯莊嚴。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
復次世尊。我復有願。令我刹中有菩提樹。其
量正等十大千界。彼樹光明遍此佛刹。復次
世尊。我復有願。我坐菩提樹已。證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於其中間不起此
座。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土。
爲諸衆生而演説法。復次世尊。我復有願。令
我刹中無女人名。純菩薩衆離煩惱垢具淨
梵行。初生之時袈裟隨體結加趺坐忽然而
現。如是菩薩遍滿其刹。無有聲聞辟支佛名。
唯除如來之所變化。往詣十方。爲諸衆生説
三乘法。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
尊。文殊師利。當來成佛名爲何等。佛言善男
子。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爲普見。以何義
故而名普見。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
那由他諸佛刹中普皆令見。若諸衆生見彼
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見
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
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
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文殊師利又
白佛言。世尊。我復有願。如阿彌陀佛刹以法
喜爲食。而我刹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即便
百味盈滿於鉢在右手中。尋作是念。若未供
養十方諸佛。及施貧窮苦惱衆生。餓鬼等類
令其飽足。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得
五神通乘空無礙。往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
刹中。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衆。又於貧
苦諸衆生類亦皆周給。復爲説法令離渇愛。
於一念頃還至本處。復次世尊。我復有願。於
我刹中諸菩薩等。初生之時所須衣服。於其
手中。隨意皆出種種衣寶。鮮潔稱體應沙門
服。便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不應自用。
於一念中。往詣十方無量佛刹。以此衣寶獻
諸佛已。還至本處方自受用。復次世尊。我復
有願。我佛刹中諸菩薩衆。所得財寶及諸資
具。要先分施諸佛聲聞。遍供養已然後受用。
又我刹中。遠離八難及不善法。既無過咎亦
無禁戒。無有苦惱諸不悦意。時師子勇猛白
佛言。世尊。而彼佛刹。名爲何等。佛言。彼刹
名隨願積集清淨圓滿。師子勇猛言。世尊。彼
佛世界在何方所。佛言。在於南方。此娑婆世
界。亦當在彼佛刹之中。文殊師利。又白佛言。
我復有願。我佛刹中。積集無量妙寶所成。復
以無量摩尼妙寶。間錯莊嚴。其摩尼寶。於十
方界。所未曾有甚爲難得。如是寶名倶胝歳
中説不能盡。隨諸菩薩樂見彼刹金爲體者。
即見爲金。樂見銀體即見爲銀。然於見金未
曾損減。樂見頗梨琉璃馬碯赤眞珠等無量
諸寶。各隨所見皆不相礙。如是栴檀香體。阿
伽羅香。乃至赤栴檀等。各隨樂見亦復如是。
又彼刹中。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
見。彼諸菩薩皆以自身光明。照於千億那由
他刹。又彼刹中。以花開爲晝。花合爲夜。隨諸
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然無寒暑及老病
死。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餘刹。
於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此佛刹中無
有涅槃。百千種樂。於虚空中。雖不現相。而聞
其音。此樂不出順貪愛聲。但出諸波羅蜜佛
法僧聲。及菩薩藏法門之聲。隨諸菩薩所解
妙法。皆悉得聞。又諸菩薩。若欲見佛隨所詣
處經行坐立。應念即覩普見如來坐菩提樹。
若諸菩薩於法有疑。但見彼佛不待解釋。疑
網皆斷解了法義。爾時會中無量百千億那
由他諸菩薩衆。同聲説言。若有得聞普見佛
名。彼人便得最上善利。何況生於彼佛土者。
若有得聞此文殊師利授記法門。及聞文殊
師利名者。是則名爲面見諸佛。是時佛告諸
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説。善男子。若有受
持百千億諸佛名號。若復有稱文殊師利菩
薩名者。福多於彼。何況稱於普見佛名。何以
故。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衆生。不及文殊
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爾時衆中無量百
千億那由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
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同聲唱言。南
無文殊師利童眞菩薩。南無普見如來應正
等覺。説此語已。八萬四千億那由他衆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衆生善根
成熟。於三乘中得不退轉。文殊師利。又白佛
言。我復有願。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億那
由他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刹功徳莊
嚴。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中。唯除二乘
及五濁等。世尊。若我自説佛刹功徳種種莊
嚴。過恒沙劫亦不能盡。如我所願。唯佛能知。
佛言。如是文殊師利。如來知見於三世中無
有限礙。爾時衆中有諸菩薩。作如是念。文殊
師利所得佛刹功徳莊嚴。與阿彌陀佛刹。爲
等不耶。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即告
師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爲百
分。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
喩阿彌陀佛刹莊嚴。彼大海水喩普見如來佛
刹莊嚴。復過於此。何以故。普見如來佛刹莊
嚴不思議故。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如
是等類佛刹莊嚴。於三世佛刹頗更有不。佛
言有。善男子。東方去此。過百億恒河沙世界。
有佛刹名住最上願。彼中有佛。名普光常多
功徳海王。彼佛壽命無量無邊。常爲菩薩而
演説法。善男子。彼佛刹土功徳莊嚴。與普見
佛刹等無有異。善男子。有四菩薩。被不思議
弘誓之鎧。而於此願決定成滿。亦當得此佛
刹莊嚴如普見如來。時師子勇猛言。願佛説
彼菩薩名號及其住處。復願示彼普光常多
功徳海王如來佛刹。令此大衆多所利益。何
以故。此諸菩薩若見聞已。於此所願當得成
滿。佛言。善男子。汝等諦聽當爲汝説。善男
子。彼一菩薩名光明幢。在於東方無憂徳佛
刹。次名智上。在於南方智王如來佛刹。次名
諸根寂靜。在於西方慧積如來佛刹。次名願
慧。在於北方那羅延如來佛刹。爾時世尊。以
神通力。現普光常多功徳海王如來佛刹。令
此大會見彼如來及菩薩衆。并其佛刹功徳
莊嚴。昔所未見。亦未曾聞。而彼一切皆不思
議。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寶間錯莊嚴。於一劫
中説彼功徳亦不能盡。衆皆明見如觀掌中
菴摩勒果。彼菩薩身長四萬二千由旬。佛身
長八萬四千由旬。光明洞照如閻浮檀金山。
成就廣大功徳莊嚴。坐大菩提樹下。諸菩薩
衆恭敬圍遶。現百千億諸變化事。往詣十方
諸世界中。爲諸衆生而演説法。是時佛告諸
菩薩言。善男子。汝等見彼如來佛刹莊嚴菩
薩衆耶。時諸大衆同聲白言。唯然已見。我等
當學此菩薩行。如文殊師利之所修行。我等
亦當成就如此莊嚴佛刹。爾時世尊。熙怡微
笑。從其面門。放種種色光。照於無量無邊世
界。照已還來。遶佛三匝。從其頂入。爾時彌勒
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縁。現此微笑。佛告
彌勒。此大衆中八萬四千菩薩。見彼佛刹莊
嚴之事。雖皆發心當欲成就如是佛刹。然於
其中。有十六善大丈夫。具勝志樂而發大心。
彼能成滿。如文殊師利所起大願。餘諸菩薩
亦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刹功
徳莊嚴。如阿彌陀佛刹。彌勒當知。諸菩薩等。
志樂既勝。所成亦大。志樂勝者。言我成就如
文殊師利莊嚴佛土。其餘劣者。雖以信心亦
作是語。以此語業。猶能棄捨六十億百千那
由他劫生死流轉。亦得圓滿五波羅蜜。爾時
彌勒菩薩。見於四方光明幢等四大菩薩。各
坐琉璃光明樓閣。有百千億諸天圍遶雨花
奏樂現大神變。震動大地而來於此。時彌勒
菩薩即白世尊。請問其事。佛言。善男子。此四
菩薩爲見我故。四方如來各令至此。時彼菩
薩既到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彼四菩薩光明遍照此之大會。爾時世尊告
諸菩薩言。善男子。此四善大丈夫志願所趣。
皆不思議。應當尊重請其法要。而彼所願。於
諸菩薩最爲殊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見
之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棄捨
二十億劫生死流轉。具足圓滿五波羅蜜。若
有女人聞此菩薩名者。速得捨離女人之身。
於是世尊即攝神力。而彼佛刹忽然不現。文
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皆悉如幻。何
以故。譬如幻師幻爲隱現。諸法生滅亦復如
是。而此生滅即無生滅。以無生滅是則平等。
菩薩修此平等。便能證得無上菩提。智上菩
薩白文殊師利言。於此菩提云何證得。文殊
師利言。此菩提者非是可得。亦非可壞非可
著。智上白言。而此菩提非以住得。非不
住得。何以故。以彼法性本來無生。非曾有。非
當有。亦非可壞。是故無得。文殊師利謂智上
等諸菩薩曰。云何名爲説一相法門
彌勒菩薩曰。若有不見蘊界處。亦非不見無
所分別。亦不見集散。是名説一相法門
師子勇猛雷音菩薩曰。若不作種種分別此
是凡夫法。此是二乘法。此則不違法性。入於
一相。所謂無相。是名説一相法門
樂見菩薩曰。若有修眞如行。而亦不作眞如
之想。於此甚深無所分別。是名説一相法門」
無礙辯菩薩曰。若能究竟盡於諸法。亦以此
法爲他演説。是名説一相法門。善思菩薩曰。
若以思議入不思議。此不思議亦不可得。是
名説一相法門。妙離塵菩薩曰。若有不染一
切相。亦非染非不染。無違無順。亦無迷惑。
非一非二亦非種種。不取不捨是名説一相
法門
娑竭羅菩薩曰。若有能入如海難入甚深之
法。而於此法亦不分別。雖爲他説而無説想。
是名説一相法門
月上菩薩曰。若於一切衆生。心行平等。猶如
滿月。無衆生想。是名説一相法門
離憂闇菩薩曰。云何拔衆生憂箭。謂我我所。
是彼憂根。若能住我我所平等。是名説一相
法門
無所縁菩薩曰。若不攀縁欲界色界無色界
聲聞法縁覺法及諸佛法。是名説一相法門」
普見菩薩曰。若説法時應説平等法。謂空
平等。亦無空想及平等想。是名説一相法門」
淨三輪菩薩曰。若説法時應淨三輪。謂所爲
衆生我不可得。亦不分別自爲法師。於所説
法而無住著。如是説法是名説一相法門
成就行菩薩曰。若有能説於一切法修平等
行。所知如實非文字説。以一切法離言説故。
是名説一相法門
深行菩薩曰。若有能説了達一切甚深之法。
亦不見彼能説所説及與所爲。是名説一相
法門
如是無量諸菩薩等。各以辯才演説一相法
門。説此法門時。三十七億菩薩。得無生法忍。
八萬四千那由他百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七千比丘。不受諸法盡諸有漏
心得解脱。九十六那由他諸天及人。於諸法
中得法眼淨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文
殊師利。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
佛壽命及菩薩衆其數幾何。佛言。善男子。汝
當自問文殊師利。時師子勇猛白文殊師利
言。仁者。久如當得菩提。文殊師利言。善男
子。若虚空界爲色身時。我乃當得無上菩提。
若幻人得菩提。我乃當得。若漏盡阿羅漢即
是菩提。我乃當得。若夢響光影及以化人得
菩提時。我乃當得。若月照爲晝。日照爲夜。我
乃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之
所問應當問彼求菩提者。師子勇猛言。仁者。
豈不求菩提耶。答言不也。何以故。文殊師利
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文殊師利。所以者何。文
殊師利但有名。菩提亦但有名。此名亦離無
作故空。而彼空性即是菩提。爾時佛告師子
勇猛言。汝頗見聞阿彌陀如來聲聞菩薩諸
衆會耶。唯然聞見。佛言。其數幾何。答言。非
算數思議之所能及。佛言。善男子。如摩竭國
量一斛油麻。擧取一粒。喩阿彌陀佛國聲聞
菩薩。餘不擧者。喩文殊師利得菩提時菩薩
衆會。復過是數。善男子。如以三千大千世界
微塵數劫。比普見如來壽量劫數。百分千分
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應知彼普
見如來壽命。無有算數亦無限量。如有一人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第二第三人亦
碎大千世界以爲微塵。復有一人取彼微塵。
從此東行過爾所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又
過爾所微塵數世界。復下一塵。如是次第盡
諸微塵。復有第二人。亦持爾所微塵。從此南
行如前下塵。次第展轉乃至塵盡。西方北方
四維上下各有一人。所下塵數亦復如是。善
男子。是諸世界可知數不。答言不也。佛言。善
男子。如是諸人。於彼十方所經世界。若著微
塵及不著者。盡末爲塵。於意云何。是諸微塵
可以算計知其數不。答言。不也世尊。若有計
量心則迷亂不能了知。佛言。善男子。諸佛如
來悉能了知彼微塵數。設過於此如來亦知。
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諸菩薩等爲求如
是大智慧故。於大地獄。無量億劫。受諸極苦。
終不應捨如是大智。佛言。彌勒如是如是。如
汝所説。何有於此大智慧中不生欲樂。唯除
下劣及懈怠者。説此智時。一萬衆生發菩提
心。是時佛告師子勇猛言。善男子。於意云
何。如彼十人經十方界盡爲微塵。文殊師利
當於爾所微塵數劫。行菩薩道。何以故。文殊
師利大願不可思議。趣向亦不可思議。得菩
提已壽量亦不可思議。菩薩衆會亦不可思議。
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發趣
甚大。所修之行亦復廣大。乃於爾所微塵數
劫。不生疲倦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
如汝所説。於意云何。虚空界有如是念。度於
晝夜時節歳月劫數等耶。答言不也。文殊師
利言。如是善男子。若有覺一切法等於虚空。
彼微細智無有分別。亦無是念。度於晝夜時
節歳月諸劫數等。何以故。彼於諸法無想念
故。善男子。如虚空界無有疲倦及熱惱想。何
以故。設過恒河沙劫。而虚空界亦無生起。亦
無燒滅。非可破壞。何以故。以虚空界無所有
故。如是善男子。若菩薩了一切法無所有已。
亦無熱惱及疲倦等。善男子。彼虚空名亦無
燒滅熱惱疲倦。亦不動搖。不生不老。不來不
去。文殊師利名號亦爾。無有熱惱及疲倦等。
何以故。名字性離故。説此法時。四大天王。釋
提桓因。梵天王等。及餘大威徳諸天子等。同
聲唱言。是諸衆生聞此法門獲大善利。何況
受持讀誦。當知彼等所成善根極爲廣大。世
尊。我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廣宣流布。爲欲
護持此深法故。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
若有得聞如此法門。受持讀誦思惟。及發如
此功徳莊嚴佛刹之心。得幾所福。佛言。善男
子。如來以無礙佛眼。所見諸佛及彼刹土。若
有菩薩以妙七寶滿彼諸刹。奉施供養一一
如來。各盡未來際。令此菩薩安住淨戒。於一
切衆生得平等心。若有菩薩。於此莊嚴功徳
佛刹法門。受持讀誦復能發心。隨文殊師利
所學。行於七歩。此二功徳比前七寶布施功
徳。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爾
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
等云何奉持。佛言。此法門名爲諸佛遊戲亦
名諸願究竟。亦名文殊師利功徳莊嚴佛土。
亦名令發菩提心菩薩歡喜。亦名文殊師利
授記。如是受持。爾時十方諸來菩薩。爲欲供
養此法門故。而雨衆花讃言。希有世尊。希有
世尊。我等乃得聞是不思議文殊師利師子
吼莊嚴法門。時諸菩薩説是語已。各還本土。
説此法時。恒河沙等菩薩得不退轉。無量衆
生善根成熟。爾時文殊師利。即入菩薩出生
光明普照如幻三昧。入三昧已。令此衆會普
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中一切如來。一一
佛前皆有文殊師利説自佛刹功徳莊嚴。衆
會見已。於文殊師利殊勝大願。生希有心。佛
説是經已。彼一切菩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
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
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説。皆
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毘羅國尼居陀林。與
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倶。其名曰優樓毘螺
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
大目犍連。一切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
復煩惱。其心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
大龍象。所作已辦。皆棄重擔。逮得己利。盡
諸有結。於正教中心得善解。於一切法心無
所礙。到於彼岸自得解脱。解脱眷屬自得調
伏。調伏眷屬自得寂定。寂定眷屬自得度脱。
度脱眷屬已到彼岸。彼岸眷屬已到陸地。陸
地眷屬自得安隱。安隱眷屬自得寂滅。寂滅
眷屬自破煩惱。破煩惱眷屬自得沙門。沙門
眷屬自得息惡。息惡眷屬自婆羅門。婆羅門
眷屬自除惡法。除惡法眷屬自了知諸法。了
知諸法眷屬自能得度。能度眷屬自具諸徳。
具諸徳眷屬自無煩惱。無煩惱眷屬自離五
支。離五支眷屬自得離障。離障眷屬自得靜
意。靜意眷屬自具六通。具六通眷屬自離憎
愛解脱。離憎愛解脱眷屬自守護一心。守護
一心眷屬自念門具足。念門具足眷屬自依四
依。四依眷屬自離種種諸見。離種種諸見眷
屬自棄諸希望。棄諸希望眷屬自得盡行。盡
行眷屬自得事訖。事訖眷屬自修。自修眷
屬自無濁念。無濁念眷屬自斷有覺。斷有覺
眷屬自倚身行。倚身行眷屬自得樂不動。樂
不動眷屬自心善解脱心善解脱眷屬自慧善
解脱。慧善解脱眷屬自得賢聖。賢聖眷屬如
是等比。得離枝葉除去皮膚。唯有心實堅固
而住。爾時世尊於其後夜露地而坐。時比丘
衆四面圍遶。爾時世尊默然而住。觀比丘衆
告諸比丘。汝等諸人訪覓一人堪能往化淨
飯王者。爾時慧命阿若憍陳如。即從坐起。偏
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便作禮。白佛
言。世尊。我當往化淨飯王耶。佛言。汝止憍陳
如。汝今具足大師之徳。不應往彼。時有慧
命婆澁摸及大名耶輸陀。優樓毘螺迦葉。摩
訶迦葉。舍利弗。大目連等。各白佛言。世尊。
我等堪能往化淨飯王也。佛告摩訶目連。汝
等且止。汝等皆悉具足大師尊重之法。不應
往化。爾時大徳摩訶目連。即作是念。世尊今
者欲令誰往化淨飯王耶。爾時目連即入如
實三昧。以三昧力莊嚴其心。即得見佛意之
所念。在於慧命迦盧陀夷。欲令往化淨飯王
耳。譬如重閣樓窓之中。日從東入光照西壁。
如是目連見世尊心。專在迦盧陀夷欲令化
王。亦復如是。爾時慧命目連即從定起。往
迦盧陀夷所。到已白言。世尊心念知汝堪能
往化淨飯王。迦盧陀夷。汝今應當發大勇猛
速往化王。目連作是語已。時慧命迦盧陀夷。
白目連言。凡庶難化何況國王。何以故。刹利
姓灌頂大王。有自在力難可化故。大目
連。譬如聚積衆柴若二若三乃至千載如此柴
聚經多年歳甚大乾燥。于時有人。放火燒之。
成大火聚。於意云何。此之火聚。寧爲大不。目
連言甚大。若復有人更以無量蘇油漑灌此
火増盛不。大目連言。轉熾倍盛。於意云何。
此火可近不。目連言難可得近。如是大目連。
刹利種姓灌頂大王。難可教化不可得近。亦
復如是。大目連。譬如狂象之牙可觸以不。目
連言不可觸也。如是大目連。灌頂刹利難可
教化亦復如是。時慧命目連。復白優陀夷言。
世尊。心念知汝堪能往化淨飯王也。優陀夷
復白目連言。世尊。實垂顧念。謂我堪能往化
淨飯王耶。目連答言。世尊。實誠念汝。謂汝堪
能教化父王。爾時世尊。自告優陀夷言。優
陀夷。汝可入城教化父王。何以故。唯我與汝
堪能教化淨飯王耳。優陀夷。我諸聲聞弟子
之中。汝能教化諸邑聚落最爲第一。爾時世
尊。即以偈頌。告優陀夷言
    諦聽優陀夷 汝能善教導
    必令釋種喜 往化最勝王
    王今受悟時 兼利諸天人
    必得到彼岸 汝當速往化
    釋種淨飯王 今懷恨亂濁
    住念惠不行 猶如墜高崖
    戀惜子高位 慧心盡迷沒
    如商失重寶 追念生大苦
    如天墜宮殿 追戀五慾樂
    未知佛正法 悲哀大惱亂
    自念失七寶 及與人四
    憶此聖王位 口出非法言
    王時悲亂言 不覺己及他
    如奪精魂鬼 執持於人身
    猶在雞羅山 一切無所見
    如是惱恨障 應見不復覩
    亦如睡眠死 己心不自了
    憂恨迷惑障 王不識自
    如婦夫婿亡 悲涙生憂
    王今癡惱亂 哀戀生大苦
    汝具巧方便 往化淨飯王
    摧倒邪慢憧 當建正法燈
    更無有能化 淨飯大王者
    唯汝優陀夷 過去曾同行
    優陀夷當知 曾有大國王
    名曰増長實 聲名震十方
    如法作國主 一切皆歸化
    能以正法治 王領四天下
    城邑悉滿中 花果香園苑
    多諸賢聖衆 無有雜惡人
    芳林甚稠密 地淨無棘刺
    多饒淨妙等 花池莊嚴好
    人民廣殷盛 棄惡常善住
    閉諸惡趣門 必昇妙天道
    彼王昔有子 曾廣供養佛
    備修諸善根 具足諸功徳
    名曰妙堅*惠 億衆所供養
    常見色欲過 棄家樂閑靜
    父王勅子言 汝可受五*慾
    婇女自娯樂 遊觀寶宮池
    我今爲汝辦 翫弄無乏少
    示何不愛樂 汝當説其意
    知諸趣善妙 愛寶宅中
    女寶常圍遶 妙境甚可樂
    諸仙處閑林 猶捨退還家
    受諸色欲樂 況汝無乏少
    *婇女衆圍遶 王臣皆隨從
    臺館若天宮 應受五欲樂
    諸女甚端正 美麗若天人
    善奏歌舞樂 可以自娯意
    目如優波葉 脣赤若含丹
    面滿廣黛眉 平額姝咽頸
    膺平缺骨滿 臂如象王鼻
    掌如蓮花色 指圓&T038599;纖好
    舌薄廣紅赤 美言若甘露
    齒素利齊密 珠瓔寶衣服
    臍深腹不現 脊如金剛杵
    髀股*&T038599;圓直 伊尼鹿王&T050509;
    行歩如鵝王 皆各瞻視汝
    盛年甚可愛 堪能存後嗣
    汝及衆麗人 猶如春花開
    盛年色未退 應當速受樂
    堅慧白父王 王言非正理
    若有如法語 所勅不敢違
    王聽我今説 樂善眞實語
    乃至於夢中 不起婬欲想
    父王今此言 智者所不許
    愚者樂此事 明人常所厭
    何故明目人 而羨盲瞽導
    豈有岸上人 反樂沈溺者
    何有解脱人 而復樂牢獄
    豈有安樂人 欽羨衆苦者
    我意觀父王 如盲溺獄者
    如夢受五欲 復爲欲所溺
    父王如盲冥 我目見殊勝
    王爲欲所漂 我今甚厭賤
    欲如毒藥器 亦如毒蛇頭
    如利刀劍矟 亦如大猛火
    王臣勸化時 堅慧悉不許
    捐親及國土 棄欲而出家
    如蛇脱故皮 亦如棄涕唾
    遠離於過惡 絶望永出家
    堅慧捨俗時 臣子隨出家
    其人名月施 棄欲隨堅慧
    童子出家已 并及大臣子
    成就四梵住 具足五神通
    深見五塵過 超絶於欲界
    轉正妙法輪 直生梵天上
    童子出家已 父王起嫌恨
    月施詣王所 善化令王喜
    優陀夷當知 昔時堅慧者
    遠離於五欲 今即我身是
    優陀夷當知 彼時増實王
    豈爲異人乎 淨飯王是也
    優陀夷當知 隨我出家者
    月施汝身是 亦曾化増實
    是故優陀夷 今應化父王
    必有大利益 昔曾教化故
爾時慧命優陀夷受佛教已。默然許可。時優
陀夷。過夜曉已至於食時。著衣持鉢入迦毘
城。時有釋種一千餘人。集在王門皆有所須。
時淨飯王。聞佛如來到迦毘城在尼居林。起
嫌恨意。此兒出家退我種族。富貴大樂如其
在家。應紹金輪王四天下如法統領。民無逆
命七寶具足。其七者何。一曰輪寶。二曰象寶。
曰馬寶。四曰摩尼寶。五稱女寶。六曰主
藏臣寶。七稱導師寶。具足千子。勇健難當。
顏容美妙。能摧強敵。護四天下。不以刀
料理國土。如法治正自然泰平。我得輪王自
在快樂。彼應尊重供養於我。以兒出家故所
應得者悉皆墜落。作是念已勅諸釋種。一切
不得至我兒所敬信聽法。若有犯者當斬其
首。時有釋種名曰喜面。不在衆中不聞王教。
見優陀夷即往其所。稽首白言。善來尊者得
平安耶。世尊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
不疲供饌不乏也。時優陀夷報喜面言。如來
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不疲飮食無
乏。時有釋種名曰善覺。見喜面共優陀夷在
屏處語。亦詣其所。白言大徳。自遠而來比
康吉耶。世尊起居安樂少病少惱。在路不疲
供*饌無乏耶。優陀夷答言。如來聖御安樂。
在路不疲無所乏少。爾時復有二釋種。一名
無憂。二名離憂。見喜面善覺共優陀夷在於
屏處。亦復棄衆往詣其所。白優陀夷言。善來
至此氣力好耶。世尊起居安樂耶。遠渉途路
得無疲耶。優陀夷報言。如來聖御安樂渉路
不疲。時二釋種重白言。如來途路何故無乏
也。優陀夷報言。以四天王及天帝釋諸梵天
王常來供養故無所乏。時諸釋種倶白優陀
夷言。我等今欲詣佛至世尊所供養聽法。恐
不獲遂。何以故。淨飯大王向有勅旨勅諸
釋種。悉皆不聽至佛所供養聽法。如有犯者
當斬其首。慮王憲故不得禮拜供養聽受正
法。時優陀夷聞此語已。知其父王有大怨恨。
我今作何方便至王所也。作是念已。我當擧
高七多羅樹。於虚空中結加趺坐至於王所。
爾時慧命優陀夷。即入如實三昧。以其三昧
莊嚴其心。復以神力。擧高七多羅樹。於虚空
加趺而坐。飛空往詣淨飯王所。時王遙見
優陀夷以神通力於虚空中*加趺而來。從座
而起合掌恭敬。向優陀夷而説偈言
    染服大師從何來 成就威儀難見者
    若有所須願速説 我今誠心必奉給
爾時慧命優陀夷。以偈答曰
    我是大王子之子 大王即是我祖父
    我爲如來行乞食 得食奉送大善逝
    大王今日獲善利 王兒人天最尊上
    威徳光明照十方 猶如秋月日中時
    如日處空離雲霧 光明晃曜普皆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威徳光顯聞十方
    猶如秋日初出時 蔽諸螢火光普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伏諸外道獨顯曜
    猶如日中盛隆熾 凌於星辰故不現
    如是最勝王聖子 降伏外道自光顯
    猶如日中*凌月明 令月失光明不現
    是王聖子伏外道 如日盛明月隱照
    如禽獸聞師子吼 水陸空行散還穴
    驚奔逃走迷諸方 以師子聲難忍故
    大聖如來震吼時 邪外道聞無我聲
    假使無知至有頂 聞此無我皆悉怖
    盲冥愚癡人天中 有目如來示明炬
    爲作明燈除愚闇 興擧無上智光輪
    顯示邪正等不等 教導世間道非道
    爲失路者示其路 拔*慾淤泥置岸上
    如興雲蔭覆枯池 注雨充足原隰滿
    如是大王仙聖子 興建法雨潤人天
    如水沾地及山川 并諸百卉叢林樹
    藥草條莖及枝蔓 諸花蓊蔚遍山好
    如是十力四無畏 具足十八不共樹
    一切智果花莊嚴 王仙聖子微妙身
    如須彌山處大海 嚴好不動天樂居
    如斯善逝大王子 沙門海中最第一
    忉利天主舍脂夫 於天衆中奇特妙
    如斯世尊大王子 沙門衆中最殊妙
    吼説祕奧甚深法 以悲鬘電遍一切
    如來龍王降法雨 念處池水細注下
    持戒威徳如日輪 以三昧力除惱闇
    智慧光滅煩惱愛 大牟尼日照世間
    具足念處摩尼寶 戒定船栰渡彼岸
    覺支寶&T054148;禪浩滿 復求畢叉入佛海
    清淨戒根堅難動 三昧樹葉念處枝
    七覺華空堅樹身 無我堅固成佛樹
    戒林中行大力者 三昧調伏徳山依
    三解脱門爲境界 佛十力牙是王子
    正見無著牟尼尊 能降強敵勝牛王
    恐怖種種諸外道 是大王子無畏吼
    尸羅徳藏妙莊嚴 禪定寂滅無量衣
    具智牟尼解脱境 能施財物如長者
    遠離諸惡集諸善 滅諸煩惱善慧根
    慧施天人修羅等 光明晃曜王聖子
    戒雲空慧以爲電 八支細雨能潤澤
    牟尼能與勝苗子 王子猶如大龍雨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勝士得來安樂耶 至於飮食無乏少
    身無疲勞床臥具 如花在岸不篶萎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禪定境界具神力 身心安樂遍充滿
    牟尼神慮依寂止 猶如金蓮不枯燥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旌鼓自驚悟 美音箏笛及簫瑟
    妙好伎女以自娯 今獨林中不苦耶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禪定寂定爲境界 巧能修學三昧樂
    行住坐臥依諸善 心常喜樂無苦惱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無價寶床常安臥 眠時美女衆在側
    周圍廣設明燈樹 如何闇臥不悒慼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眠時臥聖床 慈爲氈褥悲樂枕
    佛住喜心常怡悦 捨三有趣不悒慼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諸健釋種常圍遶 博達多聞以爲伴
    殿舍天宮中長養 如何今日樂林間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如法生子恒現前 同修寂止在其側
    心好閑林修諸定 離畏導師樂山林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童子昔日在宮時 以天浴池而澡沐
    亦用香澤塗其身 今在林中誰爲洗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諸法池水戒善岸 牟尼自浴并浴他
    己及諸子浮不濕 自度以訖及群生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種種香常熏體 金線眞珠以嚴身
    常著天子妙衣服 今在林間用何飾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功徳鬘嚴戒香熏 禪定*瓔珞慚愧衣
    通明解脱白莊嚴 光明威徳曜林中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刀劍弓箭矛 健士執持常防衞
    亦用寶蓋恒覆蔭 今獨林中誰守護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慈悲忍辱自防衞 聲聞弟子眷屬力
    以功徳法定無怖 十力雄猛四無畏
爾時淨飯大王。以偈讃曰
    善哉善説我子徳 久修善法不退轉
    汝進食訖將飯去 我亦往詣牟尼王
爾時優陀夷復白王言。大王。婆伽婆是大衆
師善御群生。是大仙人能善安住沙門衆中。
沙門中王光明普照。譬如十五日夜淨月圓
滿衆星圍遶。光明甚盛照耀一切。世尊亦爾。
在沙門衆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譬如秋
在於空中無諸雲翳。彼婆伽婆。亦復如是。在
大衆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譬如帝釋天中
之王坐善法堂。諸天之中光明顯赫。彼婆伽
婆在於衆中。光明晃曜。亦復如是。譬如須夜
天。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
王。在天衆中光明顯耀威徳獨尊。彼婆伽婆。
於沙門衆中威徳顯赫亦復如是。猶如娑婆
世界主大梵天王。與百億梵衆之所圍遶。光
明晃耀威徳獨尊。彼婆伽婆。在沙門衆中光
明顯赫威徳尊勝。亦復如是。爾時淨飯王。聞
説婆伽婆道徳已。心作是念。此乃世尊聲聞
弟子。猶有如是大神通大威力大功徳。何況
如來。復念太子本生之時。大地六種十八相
動。動遍動等遍動。踊遍*踊等遍*踊。吼遍
吼等遍吼。震遍震等遍震。起遍起等遍起。覺
遍覺等遍覺。放大光明無人扶持行於七歩。
空中二道流水注下洗浴其身。自然而有眞
金聖座。於虚空中化成天蓋。諸天禮拜。乃至
未出家時。不爲五欲之所迷惑。凡有所作。決
定不退。隨説能作。一切時中堅固大力。不作
妄語。不違信行。本作是言。我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自度己訖。復當度王。時王念佛爲
菩薩時本誓願故。説是偈言
    若有初生已 明智言不虚
    所説事不異 智者誰不信
    若有初生時 世親説無等
    必作天人尊 智者誰不信
    若有不能惜 寶聚如雪山
    離於貪悋者 智者誰不信
    若能於夢中 不作虚妄語
    如説如修行 智者誰不信
    如刀劍之語 不能惱令瞋
    離於忿怒事 智者誰不信
    無有能欺者 貪瞋亦不染
    具足智慧王 智者誰不信
    一切妙五*慾 及以種種報
    無有能繋縛 智者誰不信
    種種希有事 及以衆妙物
    無有能怖畏 智者誰不信
    以諸美妙言 明人善巧説
    無有能惑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順義語 諸欲決定句
    於此不能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軍駕力 及以種種護
    能出於妙城 智者誰不信
    棄捨妙欲樂 爲求甘露行
    悕望於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修苦行 勇猛無能當
    求於勝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麁少食 求於勝菩提
    利安諸世間 智者誰不信
    六年爲魔擾 相續求短缺
    不能得其便 智者誰不信
    遠離五欲過 不求於他物
    常利益世間 智者誰不信
    不從他聞法 自然成菩提
    寂定難可覺 智者誰不信
    梵天自勸請 勤求佛世尊
    如請而演説 智者誰不信
    哀憐愍我故 來到尼倶園
    爲度諸釋種 智者誰不信
    如來自度已 度我於有海
    憶念本誓願 智者誰不信
    今正得利時 知佛一切智
    爲憐愍我故 智者誰不信
    我今當往詣 見人導師身
    作是思念時 自省是人王
爾時淨飯王久思量已白慧命優陀夷言。比
丘汝今至此更何所須。時優陀夷以偈答言
    本爲利益大王故 我今乘通來至此
    若於十力起一信 男女皆得趣善道
    十力功徳無邊際 大仙爲諸釋種來
    欣欣之事今方至 人主應當發信心
    大王名稱必増長 遍滿三千大千界
    汝子既是人王藏 具足十力慈悲心
    遊行十方心無礙 如花在水不染著
    自度四流諸有已 亦度人天四瀑河
    安置無畏洲岸上 大王應當信導師
    拔去四流三毒箭 亦降群生勝醫師
    於衆醫中最尊上 大王應當深敬信
    亦能降伏諸軍衆 魔王眷屬惡親黨
    證於寂滅妙菩提 大王應當深敬信
    諸人天王咸勸請 爲度衆生説妙法
    敷演無上甘露藥 人中牛王應當信
    隱蔽一切外道衆 轉過稱量妙法輪
    化度無量億衆生 大雄人王應當信
    無明厚覆黒暗中 自眼清淨復淨他
    説法能除諸盲翳 大雄人王應當信
    老病死畏逼迫者 説除老病不死法
    令世間衆昇善趣 大雄人王應當信
    三火所燒世間衆 如地洞然以水滅
    説於八正聖爲人 大雄牛王應當信
    除斷三穢吐諸惡 能離世間三垢濁
    遊行十方甚奇妙 勇猛牛王應當信
    如父愛子愍世間 十力大慈心普潤
    起大悲愍度衆生 勇猛牛王應當信
    難調能調婆伽婆 所應度者今悉度
    能滅熾然諸煩惱 勇猛大王應當信
    衆生墮於三有海 猶如船舫能濟渡
    十力大悲救世間 勇猛牛王應當信
    無量功徳端正身 大悲遊行化世間
    令久濁心得清淨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寶澄清水 遊行世間淨衆生
    除斷群迷競亂濁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珠性清淨 能令智者心歡欣
    世尊離惡心皎潔 令諸明人欣慕樂
    於世間最起信心 能使天人離苦擔
    捨諸有趣得寂滅 勇猛大王應當信
    功徳聚中説少分 如在虚空鳥一跡
    佛功徳岸我不知 大王應當深敬信
爾時淨飯王。聞慧命優陀夷善説世尊爲菩
薩時所修功徳。即自念知如來本誓。我得度
已必當度王。如是念已。深生敬信。復白慧命
優陀夷言。比丘汝今即是我子之子。汝可食
竟。速還佛所。將食奉佛。我今亦當往見世尊。
爾時慧命優陀夷。知淨飯王得於敬信。飯食
已訖。即持餚饌。奉上如來。爾時佛告諸比
丘言。優陀夷。教化淨飯王。得於正信。諸比
丘。今日諸天世人大得利益
爾時世尊。讃歎優陀夷言。善哉善哉。汝於今
日。得大福徳。以淨飯王得敬信故。爾時佛告
諸比丘言。迦盧陀夷化淨飯王。所得功徳若
是色者。十方世界恒沙佛刹。所不容受。以功
徳聚廣大無量故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一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二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二淨飯王詣佛品
第二
爾時世尊。飯食澡手洗鉢器已。現其瑞相。即
時毘沙門天王。以無量那由他百千億衆夜
叉圍遶。譬如壯士屈申臂頃。一念之中從天
宮沒。佛前而現。頭面禮足住立北方。於虚空
中。夜叉大衆前後圍遶。合掌恭敬佛及衆僧。
提頭頼吒天王。以無量百千那由他乾闥婆
衆前後圍遶。亦如壯士屈申臂頃。從天宮沒。
於如來前。頭面禮足。住在東方。於虚空中。
恭敬世尊及比丘衆。爾時毘樓勒叉天王。以
無量百千那由他鳩槃茶衆之所圍遶。亦如
壯士屈伸臂頃。從天宮沒。在於佛前。頭面禮
足住於南方。在虚空中合掌恭敬如來及比
丘衆。爾時西方毘樓博叉天王。以無量百千
那由他諸龍前後圍遶。亦如壯士屈伸臂頃。
從天宮沒。於如來前。頭面禮足。住在西方。
於虚空中合掌恭敬如來及比丘衆。釋提桓
因天王亦復如是。無量那由他百千圍遶。從
三十三天沒住於佛前。頭面禮足於虚空中。
恭敬如來及比丘衆。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
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娑婆世界主大梵
天王。光音天王。遍淨天王。廣果天王。淨居
天王。各以無量百千那由他天衆之所圍遶。
於彼天沒。住於佛前。頭面禮足。在虚空中。
恭敬如來及比丘衆。亦復如是。爾時毘摩質
多阿修羅王。與六十那由他眷屬前後圍遶。
猶如壯士屈伸臂頃。於自宮沒。住於佛前頭
面禮足。現恭敬相。却住一面。金翅鳥王亦與
八萬六千迦樓羅衆眷屬圍遶。於自宮沒。住
於佛前頭面禮足。及諸外道其有八億。從諸
方來。而説偈言
    於淨虚空中 十五夜滿月
    超過諸星衆 光明獨顯耀
    佛如淨月輪 滅闇除三垢
    能超諸外道 猶如空中月
    秋日千光明 能除諸暗冥
    超出明月光 開布蓮花池
    佛光過於日 普照大千界
    如來能開現 聲聞蓮花林
    天主憍尸迦 住在善法堂
    出過諸大衆 金剛杵光*耀
    十力功徳山 兩足尊勝王
    超過諸外道 猶如釋天王
    須夜摩天王 天衆所供養
    住在天衆中 光赫坐寶座
    十力無邊威 超過惡道趣
    無畏光明徳 顯説八正道
    如兜率天王 在宮衆圍遶
    超過諸天衆 宿善而光*耀
    調御天人師 八部所供養
    超過諸世間 無畏顯説法
    如化樂天王 在於天宮中
    超過諸天衆 功徳獨光顯
    佛超諸世間 離濁出三界
    能調未調王 具十力光照
    如自在天王 住居天宮中
    超過諸天衆 宿善而晃*耀
    如是佛光明 具足十力行
    超過天人衆 本善功徳故
    如大梵天王 超過諸梵衆
    光*耀説甜美 顯於八正路
    如來勝梵天 沙門衆中王
    光明照三界 轉於四諦法
    知見衆集已 天人龍聽法
    人中最勝王 吐宣八正語
    虚空可度量 海可瓶量盡
    須彌山可稱 佛徳難可知
爾時淨飯王。白釋種言。諸人者如日欲出先
現瑞相。所謂明星出時。當知日出不久。迦盧
陀夷亦復如是。於佛如來一切種智先現瑞
相。比丘所説如來功徳即是一切智相諸仁
者。速辦好乘。我當往詣至如來所。時釋種臣
言。善哉大王。今正是時。所須之具。今悉已
辦。爾時大王勅諸臣言。從迦毘羅城乃至尼
倶陀林。於其中間精治道路。以好軟沙遍布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