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之園。時彼王弟。辦諸香湯及香油等。莊嚴浴
室敷置床座。毘鉢尸佛漸欲至城。王及諸臣
太子后妃宮人婇女。及諸人衆咸出奉迎。遙
禮佛足隨從入城。時彼王弟。引佛世尊入温
室内。授香水等以充澡浴。見佛世尊身如金
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周遍莊嚴。見已歡喜
生深信心。洗浴既竟著衣服已。即便頂禮世
尊雙足。發是願言。我今幸遇最上福田微申
供養。願此善因於未來世身得金色。與佛無
異。如世尊弟。於欲境中深生耽著。強拔令出
得趣安隱究竟涅槃。願我當來得爲佛弟。獲
金色身亦復如是。我於欲境生耽著時。強牽
令出愛染深河。得趣涅槃安隱之處。汝等苾
芻勿生異念。彼親慧王耽欲之弟。即難陀苾
芻是由於昔時請毘鉢尸佛入浴室中香湯澡
浴淨心發願。彼之善因。今爲佛弟身作金色。
我於耽著婬欲之境。強拔令出捨俗出家。究
竟涅槃至安隱處
時諸大衆更復有疑。請世尊曰。大徳難陀苾
芻曾作何業。今身感得三十大丈夫相。佛告
諸大衆。彼所作業廣説如前。乃往過去於聚
落中有一長者。大富多財資生無乏。有一苑
園花果茂盛。流泉浴池林木森竦。堪出家人
棲隱之處。時有獨覺出現於世。哀愍衆生處
於閑靜。世間無佛唯此福田。于時有一獨覺
尊者。遊行人間至斯聚落。周旋觀察屆彼園
中。其守園人既見尊者告言善來爲解勞倦。
尊者住此。即於中夜入火光定園人見已作
如是念。此之大徳成斯勝行。即便夜起往就
家尊。告言大家。宜於今者生慶喜心。於苑園
中有一大徳。來投我宿。成就妙行具足神通。
放大光明遍照園内。長者聞已疾往園中。禮
雙足已作如是言。聖者仁爲求食。我爲福
幸住此園。我常施食。彼見慇懃即便爲受。住
此園内入勝妙定解脱之樂。復作是念。我此
臭身輪迴生死。所應作者并已獲得。宜入圓
寂永證無生。作是念已。即昇虚空。入火光定。
現諸神變。放大光明。上燭紅輝下流清水。捨
此身已神識不生。永證無餘妙涅槃界。時彼
長者取其屍骸焚以香木。復持乳汁而滅其
火。收餘身骨置新瓶中。造窣堵波。懸諸幡蓋。
深生敬信。灑三十種衆妙香水。并發大願求
諸相好。汝等諦聽勿生異念。往時長者即難
陀是。由以勝妙供養敬信業故。今受果報感
得三十殊妙勝相。時諸大衆更有疑念。重請
世尊。大徳。難陀苾芻曾作何業。若不出家棄
塵俗者。必當紹繼力輪王位。佛告諸苾芻。難
陀先世所造之業。果報熟時必當自受。廣如
上説。過去世時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歳。有迦
葉波佛出現世間。十號具足。在婆羅痆斯仙
墮處施鹿林中。依止而住。時彼城中王名
訖栗枳。以法化世爲大法王。廣如上説。王有
三子。謂大中小。彼迦葉波佛。施化事畢。猶如
火盡入大涅槃。其王信敬取佛遺身。以諸香
木栴檀沈水海岸牛頭天木香等。焚燒既訖。
滅以香乳。收其舍利置金寶瓶。造大窣堵
波。皆用四寶。縱廣正等一踰繕那。高半踰繕
那安相輪。時王之中子親上中蓋。汝等苾芻
勿生異念。時王中子者即難陀是。由於昔時
敬心供養安置中蓋斯之善業。於二千五百
生中。常爲力輪王。化一洲内。今此生中若不
出家者。還作力輪王得大自在
時諸大衆更復有疑。請問世尊。大徳難陀苾
芻曾作何業。於佛弟子善護根門最爲第一。
佛言。此由願力。難陀苾芻。於迦葉波佛時。捨
俗出家其親教師。彼佛法中善護根門稱爲
第一。盡其形壽梵行自持。然於現身竟無證
悟。於命終時便發誓願。我於佛所盡斯形壽
梵行自持。然於現身竟無所證。願我以此修
行善根。此佛世尊記未來世有摩納婆當成
正覺號釋迦牟尼。我於彼佛教法之中。出家
離俗斷諸煩惱。獲阿羅漢如親教師於斯佛
所善護根門最爲第一。我亦如是。於彼教中
守護根門最爲第一。由彼願力。今於我所諸
弟子中。善護根門最爲第一。如是苾芻若純
黒業得純黒報。若純白業得純白報。若雜業
者當受雜報。是故汝等離純黒雜業。修純白
業。如是應修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七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八
  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
比丘衆一千人倶。菩薩八萬四千。文殊師利
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而爲上首。復
與七十二億諸天衆倶。悉皆趣向菩薩之道。
復與四天大王釋提桓因梵天王等及其眷
屬。各有五萬二千衆倶。亦皆趣於菩薩之道。
有四阿修羅王。各與眷屬無量衆倶。復與七
萬二千大龍王倶。其名曰難陀龍王。優波難
陀龍王。婆留那龍王。娑竭羅龍王。持大地龍
王。無熱惱龍王。高勝龍王。伏魔龍王。最勝龍
王。月上龍王。如是等而爲上首。復與無量夜
叉王倶。其名曰金毘羅夜叉王。阿吒薄拘夜
叉王。蘇支路摩夜叉王。妙意夜叉王。妙慧夜
叉王。妙相夜叉王。普色夜叉王。不動夜叉王。
有力夜叉王。大力夜叉王。如是等而爲上首。
時王舍城國王大臣。及諸四衆天龍夜叉人
非人等。各以衣服飮食臥具醫藥種種資具。
於如來所恭敬尊重而爲供養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著衣持鉢。與諸比丘及
於天人百千之衆。前後圍遶。向王舍城阿闍
世宮。佛威神力。放百千種妙色光明。百千音
樂同時倶奏。雨衆妙花。優鉢羅柁。鉢曇摩花。
拘勿頭花。芬陀利花。繽紛而下。是時如來以
神通力。隨所行處。涌出寶蓮。大如車輪。白銀
爲莖。眞金爲葉。毘琉璃寶以爲其鬚。於花臺
中。有化菩薩。結加趺坐。是諸菩薩。與寶蓮
具遶王舍城。右旋七匝。而説頌曰
    釋種應供大商主 利樂含識令安隱
    具大威徳寂靜心 爲世依怙當入城
    若欲遠離老死苦 或樂遊戲於天宮
    或有欲破諸魔軍 應近妙辯人中主
    難得聞名今出現 經百千劫修衆行
    以大悲心遊世間 如是之尊當入城
    曾行無量無邊捨 男女妻室及王位
    頭目耳鼻并手足 衣服飮食亦復然
    已修無量施功徳 證於無上一切智
    以施調心固其行 戒淨無缺大丈夫
    成就無量忍功徳 心恒恬怕當入城
    倶胝劫行勝精進 念衆生苦忘疲倦
    具足無量無比禪 彼梵音者當入城
    智慧無量無倫匹 猶若虚空無邊際
    最勝人尊戒亦然 備修衆行智清淨
    摧壞魔軍能濟拔 得住無憂不動位
    無等法王轉法輪 彼釋師子當入城
    若欲成佛出興世 三十二相以莊嚴
    應發無等菩提心 於如來所興供養
    若欲永捨貪恚癡 及以遠離諸煩惱
    速當親近釋師子 施作種種諸供養
    若欲速成釋梵王 各千眷屬常隨從
    恒受天宮諸快樂 彼應親近釋師子
    欲爲四洲勝輪王 所願七寶皆成就
    最勝千子咸勇健 應當供養彼勝尊
    欲爲長者邑中主 資財増廣無有量
    眷屬色相悉超倫 彼應供養釋師子
    已得解脱及當得 皆由聞佛寂靜法
    難可値遇彼勝尊 應聽甘露無憂句
爾時王舍城中男女長幼無量衆生。聞此頌
已即皆開悟。各齊香花寶蓋幢幡無量音樂。
詣如來所一心瞻仰。踊躍歡喜恭敬供養。於
是世尊。將欲入城足蹈門閫。城中之地六種
震動。雨衆妙花及諸音樂。城中衆生盲者得
視。聾者得聞。狂者得心。裸者得服。飢者得
食。貧者得財。時彼衆生亦復不爲貪欲瞋恚
愚癡憍慢之所逼惱。慈心相向猶如父子。彼
樂音中。而説頌曰
    十力大丈夫 最勝人師子
    利物入都城 群生獲安樂
    盲瞽得見色 聾聵得聞聲
    顛狂復本心 裸露蒙衣服
    飢渇遇珍膳 貧窶得資財
    又於虚空中 諸天百千億
    同爲供養佛 競奏諸樂音
    具徳十力尊 今入此城内
    城中六種動 所謂遍動等
    衆生無怖想 皆獲大歡喜
    而今此城中 一切諸衆生
    不爲貪恚癡 慳嫉之所惱
    欣悦充遍身 慈念而相向
    願佛速入城 安樂諸群品
    世尊入城時 普放大光明
    人天咸奏樂 悦暢於心意
    如是諸奇特 種種無有量
    天人阿修羅 莫不皆瞻奉
時王舍城。有菩薩長者之子。名摧過咎。於
里巷中遙覩世尊相好奇特端嚴澄睟諸根湛
寂觀者無厭。住奢摩他最上調伏。防護諸根
如善調象。正念不亂如淨淵池。三十二相莊
嚴其體。彼菩薩既見是已。生極尊重淨信之
心。便往佛所稽首雙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
復有無量百千衆生同詣佛所。無數諸天住
虚空中。合掌恭敬尊重頂禮
是時摧過咎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
法。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其所願嚴
淨佛刹。於是世尊。爲欲調伏諸衆生故。爲欲
哀愍摧過咎故。往詣廛肆。於大衆中而告之
言。善男子。菩薩成就一法。速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隨其所願嚴淨佛刹。善男子。何謂
一法。此菩薩於一切衆生行大悲故。以勝志
樂發菩提心。云何名爲以勝志樂發菩提心。
應作是説。若有已發菩提心者。乃至微惡終
更不作。何所不作。謂貪瞋癡。及以在家威儀
調戲悉皆遠離。若出家已。不復悕望名利恭
敬。安住出家所修行法。云何出家所修行法。
謂如實悟入一切諸法。云何所悟一切諸法。
謂蘊界處有爲無爲。云何悟入。謂觀察五蘊
寂滅如幻空無所有。如是悟時不見悟入。無
覺無思。一切分別悉皆寂滅。若於諸蘊如是
悟入。即爲悟入一切諸法。是名出家所修行
法。菩薩如是修此行時。亦不捨離一切衆生。
何以故。是菩薩如自所觀爲衆生説。而亦不
著法及衆生。善男子。是爲菩薩成就一法速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令佛刹具足圓
滿。説此法時。摧過咎菩薩得無生忍。歡喜踊
躍。上昇虚空。高七多羅樹。於彼衆中。二千衆
生發菩提心。一萬四千諸天及人。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於是世尊熙怡微笑。從
其面門放種種色光。照無量世界。照已還來。
遶佛三匝。而從頂入。是時阿難即從座起。整
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於世尊前。而説
頌曰
    自在力導師 到諸法彼岸
    一切智人尊 何縁現微笑
    善逝十力尊 能爲諸利益
    三世悉明達 何縁現微笑
    了衆生心行 上中下差別
    知諸想無礙 願佛爲宣説
    億那由諸天 咸來頂禮佛
    願發微妙音 充濟諸渇仰
    勝定到彼岸 智慧亦復然
    遠離於錯謬 何縁現微笑
    百千諸天衆 爲法故來集
    無量諸比丘 合掌皆願聞
    奏種種音樂 供養於如來
    善哉佛世尊 願決衆疑惑
佛告阿難。汝今見此摧過咎菩薩昇虚空不。
阿難白言。唯然已見。佛言。善男子。此摧過咎
却後過於六萬二千阿僧祇劫。於此世界。當
得成佛。號寂靜調伏音聲。劫名離熱惱。彼佛
刹土功徳莊嚴。及以聲聞菩薩之衆。亦如不
動如來妙喜世界。等無差別。是時世尊。與諸
比丘到阿闍世王宮已。各隨次第。敷座而坐。
時王即以種種飮食。手自斟酌。供養世尊及
比丘僧。悉令充足。復以上妙衣服。奉獻如來。
即於佛前。踞卑床座。而白佛言。世尊。忿恨
瞋惱從何而生。愚癡無智由何而滅。佛告大
王。忿恨瞋惱我我所生。若不能知功徳過失
及我我所。名爲無智。若如實知彼我我所。此
即非智非非智也。大王當知。一切諸行來無
所從。去無所至。若無來去則無生滅。若無生
滅。彼智無智亦復皆無。何以故。無有少法而
能了知生與非生。若離能知。是爲知也。時阿
闍世王白佛言。世尊。希有如來應正等覺如
是善説。我今寧可聞法中夭。不願徒生壽命
相續
爾時世尊。爲阿闍世勸發開曉令歡喜已。從
座而去。詣耆闍崛山。洗足已敷座而坐。入于
三昧。是時如來爲法施故。於晡時間。從三昧
起。諸大菩薩及聲聞衆皆從定出。於是文
殊師利與四萬二千趣菩薩乘諸天子倶。彌
勒菩薩與五千菩薩衆倶。勇猛雷音菩薩與
五百菩薩衆倶。如是一切菩薩及諸聲聞并
阿闍世王。各將眷屬前後圍遶。詣如來所。頂
禮佛足。退坐一面。時王舍城。復有無量百千
衆生。皆共往詣耆闍崛山。到如來所。頂禮佛
足。退坐一面。於是舍利弗。承佛威神。從座
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
言。如來。前已於王舍城廛肆之内。爲摧過咎。
略説菩薩摩訶薩功徳莊嚴清淨佛刹。善哉
世尊。唯願廣説。如諸菩薩行不退轉菩提之
行。息諸煩惱。嚴淨佛刹。圓滿大願。具足修行
諸波羅蜜。遠離聲聞辟支佛地。履踐如來所
行之跡。降伏衆魔制諸外道。具一切智轉妙
法輪。如是菩薩。乃至未得一切種智。而能決
定利益安樂無量衆生。世尊。今此會中爲求
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已。歡喜修行。于
時世尊。作是思惟。今我所説非但爲此現前
會衆。是故宜應示現神變。作是念已。放百千
億妙色光明。一一光明普照十方百千億土。
彼諸佛土所有日月天龍摩尼電火光明映
蔽不現。而彼一切大小圍山須彌山王。及餘
諸山叢林樹木。爲佛光明之所鑒徹。無能現
影。是時如來復現威徳謦欬之聲。其聲遍聞
十方世界。爾時東方去此八十四恒河沙等
佛刹。有世界名普光明。彼現有佛號集吉祥
王。而彼佛刹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是菩薩
充滿其土。一一菩薩。各有百億不退菩薩。而
爲眷屬。時彼衆中有一菩薩。名曰法上。以何
義故。名爲法上。謂彼菩薩於衆會前聞説法
已。上昇虚空。高七多羅樹。自隱其身。説菩
薩藏法門。名陀羅尼金剛句。時彼會衆咸作
念言。一切諸法但有其聲。何以故。即如法上
菩薩。不見身相但聞其聲。此聲無體如彼身
相。既離見聞則爲法性。説此法時。會中無量
得忍菩薩。遙見彼土法上菩薩。又見此刹
佛放光明。及聞其聲曁乎彼界。彼諸菩薩即
時共詣集吉祥王如來所。頂禮佛足。却住一
面。法上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縁而現此
瑞未曾有也。佛言。善男子。西方去此過八十
四恒河沙等佛刹。有世界名娑婆。彼現有佛。
號釋迦牟尼。爲欲召集十方世界諸菩薩故。
一切毛孔放此光明及謦欬聲。法上菩薩白
佛言。世尊。我今欲往娑婆世界。禮覲供養釋
迦如來及諸菩薩。并欲聽法。佛言可往今正
是時
爾時法上菩薩。即作是念。今我以何神變。往
彼禮覲釋迦如來。作是念已。即入一切莊嚴
身三昧。由是三昧威神力故。令此三千大千
世界滿中妙花積至於膝。百千音樂同時倶
作寶幢幡蓋種種莊嚴。復以妙香普熏此界。
猶如他化自在天宮。是時法上菩薩。現神變
已。即與六十三億大菩薩衆。前後圍遶。譬如
壯士屈伸臂頃。從彼土沒現此界中。到如來
所。頭面禮足。右遶三匝。隨所來方。以願力
故。化現蓮花而坐其上
爾時南方去此過九十六億那由他佛刹。有
世界名離塵。彼現有佛。號師子勇猛奮迅。而
爲無量大菩薩衆。恭敬圍遶。於彼衆中。有一
菩薩。名曰寶掌。以何義故。名爲寶掌。謂彼菩
薩。於諸佛土。化衆生時。欲以右手遍捫若干
諸佛世界。即隨所欲而能成辦。從其手出佛
法僧聲。施戒忍進禪慧慈悲喜捨之聲。出如
是等百千億那由他法寶之聲。爾時寶掌菩
薩。見大光明。聞謦欬聲。詣彼佛所。白言。
世尊。以何因縁而有此瑞。佛言。善男子。北方
去此過九十六億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娑
婆。佛號釋迦牟尼。爲欲演説佛刹功徳莊嚴
法門。集諸菩薩。令聞此法攝受功徳故現斯
瑞。寶掌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欲往娑婆世
界。禮覲供養釋迦如來及諸菩薩。并欲聽法。
佛言。善男子。寧用去爲。何以故。彼娑婆世界
具足三毒苦惱衆生之所聚集。寶掌菩薩白
佛言。世尊。彼釋迦如來應正等覺。見何義利。
捨嚴淨刹。現穢土中。佛言。善男子。彼佛如來
昔於長夜。作如是言。願我速得成就大悲。常
於弊惡衆生之中。成等正覺轉妙法輪。寶掌
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釋迦如來。乃能往昔
發是大悲難發之願。現於如此惡世界中。如
是慈尊甚爲難遇。我今當往禮覲供養。佛言。
可爾。今正是時。然善男子。汝詣彼土應當謹
察無自毀傷。所以者何。生彼世界諸菩薩等
雖爲難遇。其餘衆生心行險詖難可調伏。寶
掌白言。彼土雖有忿恨怨讎。無傷於我。假使
一切衆生盡未來際。瞋恨罵辱。乃至刀杖瓦
石打擲。悉能受之終不加報。爾時師子勇猛
奮迅如來。謂彼一切衆菩薩言。諸善男子。汝
等若能如寶掌者。可與倶行。説是語時。於彼
會中。有七萬二千菩薩。同聲白言。我等共往
娑婆世界。寶掌菩薩即作是念。今我以何神
變。往彼禮覲釋迦如來。復能安樂無量衆生。
作是念已。即以右手。覆此三千大千世界。雨
諸飮食衣服車乘金銀琉璃眞珠珂貝珊瑚璧
玉。隨諸衆生心所悕望。悉能充滿。樂聞法者
即令得聞。復使無量聞法衆生證得眞實。亦
令無數病苦衆生受勝妙樂。是時寶掌菩薩
現神變已。與諸菩薩。於一念頃。從彼土沒。現
此界中。到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隨所
來方。以願力故。化現蓮花而坐其上。爾時西
方去此過七十二億那由他百千佛刹。有世
界名摩尼藏。彼現有佛。號摩尼積王其佛刹
土清淨琉璃之所成就。無有聲聞及辟支佛。
唯是清淨大菩薩衆。去來坐立於琉璃地。咸
見如來分明顯現。如明鏡中覩其面像。是諸
菩薩。於彼地中見佛世尊。亦復如是見已請
法。佛便爲説往昔大願。彼諸菩薩聞法得忍。
爾時如來於眉間毫相摩尼寶中。放大光明
遍照彼刹。其中所有日月光明映蔽不現。以
華開合而爲晝夜。於彼刹中。有一菩薩。名勝
智願。遇斯光已。便詣佛所。白佛言。世尊。以
何因縁而有此瑞。佛言。善男子。東方去此過
七十二億那由他百千佛刹。有世界名娑婆。
佛號釋迦牟尼。爲欲召集諸菩薩故而現斯
瑞。時勝智願聞是語已。白佛言。世尊。我等欲
往娑婆世界禮覲供養釋迦如來及諸菩薩。
并欲聽法。佛言。可往。今正是時。時勝智願。
作是念言。今我以何神變。往彼禮覲釋迦如
來。作是念已。即入三昧。令此三千大千世界
三惡道苦悉皆消滅得無上樂。譬如比丘得
諸禪定。是時一切諸天世人及以非人。不爲
貪恚愚癡諸見我慢忿恨怒害慳嫉憍諂覆藏
之所逼惱。皆發慈心。爾時勝智願菩薩。現
神變已。與四萬二千菩薩。於一念頃。從彼土
沒。現此界中。到如來所。頭面禮足。隨所來
方。以願力故。化現蓮花而坐其上
爾時北方去此過六萬三千佛刹。有世界名
常莊嚴。彼現有佛號娑羅起王。其佛刹土。初
未曾聞女人之稱。一切皆是蓮花化生。袈裟
隨體。時佛爲彼諸菩薩衆。説佛種性印法門。
何等名爲佛種性印。所謂最初發菩提心。從
此即爲具菩薩戒入菩薩藏。得陀羅尼心無
散亂。不離於捨證入空性。正修無相無所願
求。性離貪染。於蘊界處而能證入。所作隨覺
樂求佛慧。於無生性眞實了知。證於諸法而
無分別。具足正見斷於妄念。是故名爲佛種
性印。時彼衆中有一菩薩。名相莊嚴星宿聚
王。本願殊勝。若有衆生見其身者。必定當得
三十二相。時彼菩薩。遇佛光明及聞其聲。便
詣佛所。頂禮雙足。右遶三匝。白佛言。世尊。
以何因縁而有此瑞。佛言。善男子。於此南方
過六萬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
牟尼。爲欲召集諸菩薩故而現此瑞。彼菩薩
言。何故名爲娑婆世界。佛言。彼界堪忍貪恚
愚癡及諸苦惱。是故名爲娑婆世界。彼菩薩
言。娑婆世界諸衆生等皆能忍受惡罵捶打
諸惱亂耶。佛言。善男子。彼界衆生少能成就
若斯功徳。而多隨順貪恚愚癡怨恨纒縛。彼
菩薩言。若如是者。彼界不應名娑婆也。佛言。
相莊嚴星宿聚王。彼佛刹土。亦有行菩薩乘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成
就忍辱。將護衆生。善自調伏。若有衆生以諸
苦惱。而來加害悉能含忍。終不放逸貪恚愚
癡。善男子。由有如此諸善丈夫。是故彼界名
曰娑婆。又彼界中。亦有衆生。具足衆惡。少能
悔過。其心麁猛而無愧恥。不敬佛。不重法。不
愛僧。當墮地獄畜生餓鬼。彼釋迦如來。於此
下劣衆生之中。悉能忍受罵辱嫌恨誹謗惱
亂惡言恐愶。心如大地不可動搖無所違逆。
若得供養及以不得。心無高下亦無憎愛。是
故彼界名曰娑婆。爾時相莊嚴星宿聚王菩
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得大善利。不生於
彼弊惡下劣衆生之中。佛言。善男子莫作是
説。何以故。東北方有世界。名妙莊嚴忍。彼現
有佛號大自在王。其土衆生皆悉具足一向
安樂。譬如比丘入於滅定。彼之安樂亦復如
是。若有衆生於彼佛土。億百千歳修諸梵行。
不如於此娑婆世界。一彈指頃於諸衆生起
慈悲心。所獲功徳尚多於彼。何況能於一日
一夜住清淨心。爾時相莊嚴星宿聚王菩薩
白佛言。世尊。我等欲往娑婆世界。禮覲承事
釋迦如來及諸菩薩。并欲聽法。佛言。可往。今
正是時。爾時相莊嚴星宿聚王菩薩。即作是
念。今我以何神通之力。往彼禮覲釋迦如
來。作是念已。於虚空中化成寶蓋。覆此三千
大千世界。百千萬億珠纓寶幡周匝垂布。於
其蓋中雨種種花。百千音樂自然而奏。復令
此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
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
人等。各自見身具三十二相現寶蓋中。爾時
相莊嚴星宿聚王菩薩。現神變已。與十億菩
薩。於一念頃。從彼土沒。現此界中。到如來
所。頂禮雙足。右遶三匝。隨所來方。以願力
故。化現蓮花。而坐其上。如是乃至遍於十方。
各有無量阿僧祇佛刹中。無量阿僧祇百千
億菩薩。見大光明。聞謦欬聲。問彼世尊。而來
此土。頂禮佛足。各坐一面。亦復如是。又此界
中。釋梵護世。大威徳天。諸龍夜叉乾闥婆阿
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皆見光明
咸來佛所。頂禮雙足。却坐一面
爾時世尊。現神變已。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
他佛刹。所有菩薩來集會者。皆見此土功徳
莊嚴并佛身量菩薩聲聞及受用具。與自本
刹悉皆同等。然知彼此刹無雜亂。爾時彌勒
菩薩。即從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合掌向佛。而説頌曰
    名振十方智無量 放大光明照世間
    一切衆生共度量 莫測人尊勝智慧
    十方無量億菩薩 爲求法故咸來集
    而皆信樂諸法門 願佛演説令歡喜
    如來戒定及智慧 名稱普聞十方國
    演法無畏猶師子 光遍虚空如日照
    一切天龍與羅刹 及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衆優婆夷 合掌樂聞如來説
    過去未來及現在 世尊於彼悉了知
    以勝解力拔群迷 願決疑惑令開曉
    云何菩薩智慧行 嚴淨佛刹令光潔
    云何諸願速成滿 今請如來爲宣説
    云何無慳戒無缺 能忍罵辱諸難事
    精進修行無懈倦 解脱無量苦衆生
    專心樂入三昧門 遊止清淨禪宮殿
    處世利益而無染 譬如蓮花不著水
    云何智慧出世間 開闡甚深微妙法
    降伏一切諸魔衆 速能具足奢摩他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八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九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之二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今爲佛
嚴辦法座。我當昇已。説往昔志樂所修諸行
善巧出生諸佛刹土功徳莊嚴趣向眞實法
門。爾時彌勒菩薩。即作是念。今者世尊以何
義故。令我嚴座。不使阿難大目連等。如何棄
捨彼諸聲聞。將非唯爲諸菩薩説。或彼聲聞
及辟支佛。於此法門而非器故。以是世尊令
我敷座。爾時彌勒菩薩。即爲如來以神通力。
化作衆寶師子之座。高四萬由旬。周匝嚴麗
柔軟天衣以敷其上。從其座出種種光明。照
此三千大千世界。爾時如來昇其座已。令此
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菩薩成就四法。能
令所願皆得滿足。何等爲四。一者發勝志樂。
二者於諸衆生起悲愍心。三者發起精進。四
者承事善知識。復次舍利弗。菩薩成就一法。
令願不退嚴淨佛刹。何謂一法。是菩薩應當
樂學不動如來爲菩薩時。本所修行立弘誓
願。我當所在生處初生之時。若不出家。則爲
欺誑十方諸佛。如是舍利弗。是諸菩薩應隨
順學。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生處皆悉決
定捨家出家。何以故。而諸菩薩最勝利益。所
謂出家。舍利弗。樂出家者。則能攝取十種功
徳。何等爲十。一者不著諸欲。二者樂阿蘭若。
三者行佛所行。四者離凡夫行。五者不著妻
子及以財産。六者離惡道因。七者修善趣法。
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損減。九者恒爲諸天之
所歎羨。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護。若菩薩常
樂出家。獲得如是十種功徳。是故舍利弗。菩
薩志求菩提。欲度衆生。常當出家。是名菩薩
成就一法
復次舍利弗。菩薩成就二法。令願不退嚴淨
佛刹。何等爲二。所謂菩薩不樂聲聞地。不求
聲聞乘。不愛樂説聲聞乘處。不親近聲聞乘
者。不學聲聞戒。不樂宣説共聲聞乘相應之
法。亦不勸他行聲聞乘。於縁覺乘亦復如是
唯爲佛法勸發衆生成就最上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是名爲二。舍利弗。若有勸他趣入佛
乘。此菩薩則能攝取十種功徳。何等爲十。一
者得清淨刹。無有聲聞及辟支佛。二者得純
一清淨諸菩薩衆。三者諸佛世尊之所護念。
四者常爲諸佛稱名讃歎而爲説法。五者所
發之心皆悉廣大。六者若生天上。當作帝釋
或梵天王。七者若生人中。作轉輪王。八者常
見諸佛。九者爲諸天人之所愛樂。十者攝取
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徳。何以故。舍利弗。若有
能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一切皆得阿
羅漢果。或復置於縁覺之地。若復有能置一
衆生於佛菩提。此之功徳甚多於彼。何以故。
舍利弗。不由聲聞縁覺出現。佛種不斷。世
若無佛則無聲聞及辟支佛。舍利弗。以佛
出現令佛種不斷。亦復出生聲聞縁覺。是故
舍利弗。菩薩令他住佛乘中。得如是等十種
功徳。得清淨刹。復次舍利弗。菩薩成就三法。
令願不退攝受佛刹功徳莊嚴。何等爲三。一
者尊重愛樂住阿蘭若。二者無所染著而行
法施。三者堅固安住淨戒律儀。舍利弗。菩薩
堅住戒律。得十無畏。何等爲十。一者入聚落
無畏。二者衆中説法無畏。三者飮食無畏。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