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達。二者在所生處常居高族榮望當世。三者
所生之處有大威嚴勢力自在。四者凡所言
令一切皆從無不信伏。五者所生之處具大
豪富。六者在所生處恒爲天人所加愛敬。七
者生處人中常爲輪王得大自在。八者所生
常得爲天帝釋。九者若生色界爲大梵王。十
者在所生處常不遠離大菩提心。舍利子。受
持經者。則爲獲得十種功徳稱讃利益
復次舍利子。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
經殷重聽聞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説開示。
當知是人復得如是十種功徳稱讃利益。何
等爲十。一者不與尼伽蘭陀邪論相雜。二者
不起我見。三者無有情見。四者無命者見。五
者無數取見。六者不起斷見。七者不起常見。
八者一切世務情無顧及。九者恒發勝心樂
欲出家。十者若聞經典速能受持悟解深義。
舍利子。是名獲得十種功徳稱讃利益
復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
殷重聽聞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分別説。當
知是人復得如是十種功徳稱讃利益。何等
爲十。一者成就正念。二者成就正覺。三者成
就正趣。四者成就志勇。五者成就正慧。六者
得具無難。七者憶本生事。八者性薄貪欲無
猛利貪。不爲重貪之所燒惱。九者性薄瞋恚
無猛利瞋。不爲重瞋之所燒惱。十者性薄愚
癡無猛利癡。不爲重癡之所燒惱。舍利子。是
名獲得十種功徳稱讃利益
復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
殷重聽聞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分別説。當
知是人復得如是十種功徳稱讃利益。何等
爲十。一者成就機速慧。二者成就捷辯慧。三
者成就猛利慧。四者成就迅疾慧。五者成就
廣博慧。六者成就甚深慧。七者成就通達慧。
八者成就無著慧。九者常現前見一切如來。
既得見已以清美頌而爲讃歎。十者善能如
理請問如來。又能如理開釋疑難。舍利子。是
名獲得十種功徳稱讃利益
復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
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分別説。當知是人復
獲如是十種功徳稱讃利益。何等爲十。一者
常樂遠離諸不善友。二者常樂親近諸善知
識。三者能緩諸魔所有繋縛。四者摧殄諸魔
所有軍陣。五者善能訶厭一切煩惱。六者
於一切行心恒捐捨。七者違背一切向惡趣
道。八者歸向一切趣涅槃道。九者善説一切
越度生死清淨之地。十者巧能隨學一切菩
薩所行軌則。又能奉行諸佛教勅。如是名爲
十種功徳稱讃利益。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能於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殷重聽
聞受持讀誦。研尋義趣明了通達。復能爲他
廣説開示。當知是人則爲獲得如上功徳稱
讃利益。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頌曰
    諸聰叡者慧無邊 妙能通達法及義
    尊勝文詞善圓具 由持如是大經王
    常獲豐饒法寶藏 恒欣悦意行法施
    發生最上勝歡喜 由持如是大經王
    多衆生聞説法者 證斯廣大勝功徳
    我當云何説是法 如持經者之所獲
    證獲如斯最勝慧 於正法所終無壞
    由念發生微妙智 能説無上智依處
    勤求善説正法句 最勝衆聖所稱讃
    常聞發起超勝行 由持如是大經王
    慧者聞已持深義 於諸文句無妄執
    常隨理趣而觀照 増長妙智量無邊
    無邊妙智無邊義 第一義解諒難思
    遍遊十方廣稱讃 聞經勝利無窮盡
    極善微薄貪瞋癡 獲得第一心清淨
    由聞如是大經王 功徳勝利無邊際
    雖獲勝財無放逸 稱量財義誰堅固
    深達世財非有實 於財無戀趣非家
    出詣閑靜住中林 於彼惛沈常遠離
    聽聞淨法曾無厭 靜慮正教無慳悋
    請問疑難世導師 聞已爲他廣開釋
    由斯増長微妙智 於白淨法終無退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爲欲修行般若
波羅蜜多故。於是經典精勤修學。行菩薩
行。是名菩薩摩訶薩於般若波羅蜜多方便
修學正法之要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三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四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二十大自在天授記品
第十二
爾時佛告舍利子。往昔過去大蘊如來應正
等覺。爲精進行童子。廣説如是四無量法。及
説六波羅蜜多已。爾時彼佛復告精進行童
子。云何菩薩摩訶薩隨攝法轉。童子當知菩
薩摩訶薩。具足如來四攝之法。由是法故。菩
薩摩訶薩恒處長夜攝諸衆生。何等爲四。所
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名爲四種攝法。
童子云何名爲如是攝法。童子所言施者具
有二種。一者財施。二者法施。是爲布施。言愛
語者。謂於一切諸來求乞或樂聞法。菩薩悉
能愛語慰喩。言利行者。謂能滿足若自若他
所有意樂。言同事者。隨己所有智及功徳爲
他。演説攝受建立一切衆生。令其安住若智
若法。復次童子言布施者。於來乞求諸衆生
所心意清淨。言愛語者。於來乞求諸衆生所。
善言安慰。言利行者。隨諸衆生所有義利。皆
令成熟。言同事者。於來乞求諸衆生所。行平
等心成其義利。復次童子。言布施者謂諸菩
薩發意行捨。言愛語者方便無斷。言利行者
深心無悔。言同事者迴向大乘。復次童子。言
布施者謂隨慈心而行於捨。言愛語者常不
捨離歡喜之心。言利行者成就大悲心。恒欣
樂利衆生事。言同事者修捨平等無有高下。
心恒迴向一切智智。復次童子。言布施者如
法求財。常思行捨拯濟貧乏。言愛語者既施
財已重復安處令住法義。言利行者自利利
他平等攝受。言同事者爲欲利益諸衆生故。
究竟發起一切智心。復次童子。言布施者一
切所有内外諸法悉皆捨離。言愛語者於一
切法功徳智慧無所祕惜。言利行者棄捨自
利專務利他。言同事者總攝財物如置掌中。
隨縁惠施情無憂慼
復次童子。言法施者如所聞法廣爲他説。言
愛語者以無染心分別開示。言利行者謂爲
於他授誦經典。乃至説法無有厭倦。言同事
者以不捨離一切智心。安置含生於正法所。
復次童子。所言法施若爲往返求聽法者。如
佛正教不亂宣説。言愛語者。以微妙音開示
正法。言利行者謂以衣服飮食床敷醫藥及
餘隨用什物衆具。於求法者及説法者。但有
匱乏即便給施。言同事者常起深心無間説
法。復次童子。言法施者由是菩薩了知法施
諸施中上常行法施。言愛語者謂所演説利
益之事。言利行者演暢其義不依於文。言同
事者。欲令圓滿一切佛法。常爲衆生如應敷
化。復次童子。言布施者所謂柁那波羅蜜
多。言愛語者所謂尸羅波羅蜜多。及以羼底
波羅蜜多。言利行者所謂毘利耶波羅蜜多。
言同事者所謂靜慮波羅蜜多及般若波羅蜜
多。復次童子。言布施者謂初發心一切菩薩。
言愛語者。謂已發行一切菩薩。言利行者。謂
不退轉一切菩薩。言同事者。所謂繋屬一生
諸大菩薩。復次童子。言布於者爲欲堅固菩
提根本。言愛語者爲欲成就菩提萌芽。言利
行者。爲欲開發菩提妙花。言同事者爲欲成
熟菩提勝果。如是童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四
種攝法。菩薩摩訶薩爲欲修行大菩提故。以
如是等四攝之法。處於長夜攝受衆生。是名
菩薩摩訶薩隨攝法轉。童子如是攝法無量
無邊。皆説名爲菩提之道
舍利子。爾時薄伽梵大蘊如來應正等覺爲
是精進行童子。開示如是大菩提道。時彼童
子具於佛所聞是法已。又聞讃説過去未來
現在諸佛。得大歡喜。即以上妙衣服肴饍飮
食床敷醫藥什物衆具。持以奉獻大蘊如來
及聲聞衆。如是乃經九十六拘胝歳。供養恭
敬尊重讃歎。又復興菩提大願。雖作如是無
量功徳。而大蘊如來未與童子授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舍利子。汝謂彼時精進行童
子豈異人乎。勿作餘疑。即我身是也。我於彼
佛所。以諸供養奉佛及僧。經爾所歳。又復
起發大菩提願。然彼如來不授我記。汝於來
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舍
利子。從大蘊如來滅度之後。經阿僧企耶劫。
爾時有佛出興于世。名曰寶性如來應正等
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
人師佛薄伽梵。舍利子。寶性如來有八十那
庾多聲聞弟子。共會説法。一切皆是大阿羅
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乃至其心自在。證得
第一波羅蜜。時彼世中有轉輪聖王。名曰善
見。七寶來應。所謂成就金輪乃至主將兵
寶。是善見王。以其輪寶威四天下。正法治世
名爲法王。仁徳育物衆所欣重。國界人民居
住寛博。所治大城名曰圓滿。東西長十二踰
繕那。南北廣七踰繕那。安隱豐樂人民熾盛
甚可愛樂。多諸財寶資具充溢。爾時城中有
大長者。名曰善慧。其家巨富財寶充積。已曾
供養過去諸佛殖衆徳本。舍利子。時薄伽梵
寶性如來。觀是長者深心欲解。作是思惟。此
大長者善根已熟。堪爲如是大菩薩藏法門
之器。又是諸佛正法之器。既了知已。便往其
所現大神變。上住虚空結跏趺坐。爲彼長者
開菩提道。又復讃説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舍
利子。爾時善慧聞佛開示大菩薩道。又聞讃
説三世佛已。獲得廣大歡喜淨信。即以上妙
衣服*肴饍飮食及餘資具。以用奉獻寶性如
來及弟子衆。經於千歳供養恭敬尊重讃歎。
又復興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微妙大願。
雖作如是廣發衆行。然彼如來未爲授記。舍
利子。汝謂爾時善慧長者豈異人乎。勿餘異
疑。即我身是也。我於爾時。雖以種種供養奉
佛及僧。并起廣大菩提勝願。然彼如來不授
我記。云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
正等覺。舍利子。自寶性如來滅度之後。
經阿僧企耶劫。有佛出世。名曰放光如來應
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
士天人師佛薄伽梵。舍利子。以何義故。佛名
放光。舍利子。當於爾時有王出世。名曰勝怨。
所都大城名盛蓮花。安隱豐樂人民熾盛。財
寶衆具充積流溢。王有大臣婆羅門種。名曰
光主。其家巨富。財産倉庫具足盈滿。而是大
臣爲勝怨王偏所愛重欣慕其徳。常所見遇
情無厭逆。舍利子。時勝怨王。割所王國四分
之一。賜此大臣封以爲王。時光主王治于小
國以法御世不行邪抂。舍利子。是光主王。
於後異時誕生太子。形貌端正衆所樂觀。成
就第一圓滿淨色。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具足
莊嚴。又於王子一切身分。皆放光明。猶如日
輪之所照耀。因爲立號名曰放光。舍利子。
時光主王。召集國中諸婆羅門善占相者。皆
悉集已。便示王子令其相之。諸婆羅門既覩
相已。便作是言。今此王子定當作佛。時光主
王即以王子付諸養母。其後不久身相長大
聰叡明達。時淨居天處色究竟天宮。以通智
力知是王子將登正覺。便於彼沒來至放光
王子菩薩所止處已。右遶菩薩即於其前。説
是頌曰
    非謂安處大王宮 能生清淨勝功徳
    要假仙幢袈裟相 果證無上妙菩提
    盛壯須臾若流逝 迅速過於大猛風
    不可憙樂弊衰老 摧壞世間之所愛
    衰老能令薄勢力 難得欣樂趣非家
    大仙今者極盛年 宜當及時發精進
    善哉善哉大慧者 善哉善哉大超悟
    善哉善哉速出家 定成堅固*正等覺
舍利子。時放光菩薩摩訶薩。爲淨居天所開
悟已。以清淨信趣於非家。當出家夜。即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世尊。便以如是廣
大名稱。出現世間。號曰放光如來。十號具足
爲諸天人之所讃頌。時勝怨王。聞光主王子
出家修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名曰放光。即
便往告光主王言。我聞卿子出家成佛。不審
世尊大慈悲故能來降不。若不垂愍至於此
者。我當嚴備四種力軍。往如來所躬事奉敬。
舍利子。時光主王。即集大臣守衞軍衆具宣
是事。諸大臣言。王於今者應自往詣放光如
來諮問是事。大悲世尊愍衆生故。爲欲往彼
勝怨王所。爲不往耶。時光主王。即便嚴駕與
諸大臣侍衞導從。往如來所。既到彼已頂禮
佛足。即以上事具白世尊。時放光如來告父
王曰。大王當知。我今往詣勝怨王所。愍衆生
故。舍利子。時放光如來隨所樂欲別住一處
勝怨王都。即與二十拘胝大阿羅漢。出詣彼
國。爾時父王亦備四種強力軍衆隨從佛後。
辦具種種上妙衣服餚膳飮食床敷醫藥及餘
資具。供佛及僧。乃至隨逐如來到已王領國
界之際。便禮佛足。遶無數匝。涕泣哽噎。辭退
而還。時勝怨王聞放光如來與諸大衆。將來
詣此盛蓮花城。即便嚴飾所都大城。除去一
切沙礫瓦石。清淨夷坦街巷道路。掃灑修治
極令華麗。又以香水重増霑灑。散布名花
量齊人膝。以妙香瓶列薫於道。敷置種種微
妙寶衣。於上虚空張施幡蓋。作倡伎樂騰欝
充滿。舍利子。時勝怨王作如是等莊嚴。綺飾
盛蓮花城大王都已。又下嚴勅撃鼓宣令。於
此王都城之内外。所有花鬘及塗香等。無令
有人輒自受用并將出賣。一切皆當奉獻供養
放光如來。若違此令當加重罰。舍利子。時勝
怨王齎持種種花鬘塗香末香珍妙衣服幢幡
寶蓋。鼓撃種種諸妙音樂。又設羽儀現大嚴
備。以王威勢出所都城。爲欲瞻仰彼如來故。
并申禮拜陳諸供養。與四種軍及王城内所
有婆羅門長者居士豪族類等。往詣佛所。既
到彼已。時勝怨王最先頂禮彼如來足。復以
種種花鬘塗香末香上妙衣服幢幡寶蓋供養
如來。自供養已。復令王子大臣及諸侍衞婆
羅門長者居士等。亦如大王廣修供養。舍利
子。時勝怨王既供養已。具歡喜心。具妙善心。
具離蓋心。具適悦心。與諸群臣而隨佛後。舍
利子。爾時有婆羅門。名曰珍寶。住大雪山王
側。五百儒童以爲弟子。衆人所宗。名徳遠被。
善持藝術。於三毘陀經達到彼岸。又於尼
荼書。及計羅婆論。分別字論。伊底訶婆論。五
分記論。隨順世論。祠祀呪論。丈夫相論。於是
等論皆善通達。及以自宗師傅三明大教。曉
其理趣妙識開遮。舍利子。是婆羅門。有一儒
童近住弟子。名曰迷伽。受學珍寶備通幽旨。
藝術經論並皆明達。智與師齊堪爲導首。時
彼迷伽白其師曰。大師當知。所學經論皆已
通達。我今當返自所生地。云何奉酬大師恩
徳。時師告曰。伐瑳迷伽。夫爲弟子欲報師恩。
當以財寶方陳厚意。所謂何等。若辦五百羯
利沙鉢那者。足表深心。舍利子。爾時迷伽儒
童。奉師教已。致敬右遶辭退而行。遍遊村
城亭館國邑王都。處處追覓謝師財寶。既具
集已將陳酬報。漸漸往詣盛蓮花城。遙見王
都種種嚴飾明發華麗甚可愛樂。即問傍人。
今此王都有何盛事。榮飾周布莊嚴乃爾。傍
人答曰。卿不知耶。今日放光如來應正等覺。
與八十拘胝大阿羅漢。八萬四千諸大菩薩。
將入此城。其中人民當行大施當興大福。由
斯事故致此莊嚴。時迷伽儒童。忽聞如是佛
名之聲。獲得廣大歡喜淨信。竊自惟忖。諸佛
如來出世甚難。極難得値過烏曇花。又似盲
龜難遇浮孔。百千大劫時或一遇。我今奉見
甚爲希有。定應以此五百羯利沙鉢那。貿
花散奉放光如來。當更求財用酬師徳。舍利
子。當於爾時有一女人。齎持七莖殟鉢羅花。
從市而來。迷伽告曰。何處得此水生花來。女
曰。我於某處賣花鬘所。以五百羯利沙鉢那
買得此花。迷伽告曰。今酬本價能與花不。女
曰不然。又曰若不許者。今有五百羯利沙鉢
那。汝當獨取此七莖花。二人當共爲可爾不。
女曰。卿用此花爲作何等。告曰。將用奉散放
光如來。女曰。如卿所言從今已往。於諸有趣
常能降及爲我夫者。當以此花持用相委。爾
時迷伽。便報女曰。止止女人勿作是説。何
以故。汝女人性掉動輕轉多諸放逸。汝之所
言不足收採。又我當於阿僧企耶劫。修集佛
法廣行布施。或以金銀珍寶珊瑚末尼眞珠琉
璃螺貝璧玉象馬駝驢牛羊群畜。乃至或捨
大國王位車輅服飾内宮妃后男女眷屬。或
捨手足耳鼻皮肉骨髓髻中明珠眼目頭首。
大略而言。無有一切内外之物於我施門而
不捨者。或復有時當捨於汝。入佛法中以信
出家趣於非家。汝性掉動輕轉放逸。或當爾
時於我大捨而爲障礙。其女報曰。審如所言
我爲大利。縱使卿今賣我此身。乃至充一羯
利沙鉢那者。終無異心於施留礙。或復割截
我身段段捨施定無留礙修集佛法。迷伽告
曰。若能如是此則爲可宜速與花。爾時女人
持花授與。迷伽取花。便即往詣放光佛所。遙
見如來爲無量百千拘胝那庾多衆生。前後
圍遶。威儀庠序導衆而前。乃至以無量百千
功徳莊嚴從彼而來。於世尊所心生淨信。以
無量種清淨歡喜深愛重心。前詣佛所恭敬
禮拜不勝欣慶。又見多人以諸大價微妙衣
服。爲供佛故敷施行道。便作是念。我今雖無
上妙衣服。唯有所著弊鹿皮衣。當敷道中藉
如來足。作是念已脱衣布地。爾時諸人競取
皮衣。遠棄他所。咸生蚩責。云何爲是含靈
中寶敷設如此弊鹿皮衣。時彼迷伽即便馳
往四衢道邊泥濕之處。取鹿皮衣敷置其上。
作如是念。放光如來大慈悲者。加哀憐我。以
遍照眼及遍照智。賜觀所爲希願。以足蹈我
衣上。爾時如來愍其所念。便以足趾蹈鹿皮
衣。迷伽見已。心生慶悦踊躍歡喜。即以所持
殟鉢羅花。用散佛上。於時復有無量天子。
住虚空中。以天曼陀羅花殟鉢羅花鉢特摩
花拘貿陀花奔荼利花及天栴檀末香倶散
佛上。作天音樂詠天清歌。遍滿虚空大興供
養。時彼迷伽所散之花列住空中。乃復變成
無量千數殟鉢羅花葉。皆垂下合成花蓋隨
佛而行。迷伽見已倍復踊躍心生淨信。於如
來前。解十二年金色髮髻以布于地。便發無
上菩提大願。若我來世當成如來應正等覺
審不虚者。唯願今者放光如來授手安慰。又
發堅固勢力弘誓。作如是言。若使如來不以
足趾蹈金色髮授手安慰。及不授我菩提記
者我終不起。即於此地乾枯命終。舍利子。爾
時放光如來應正等覺。具遍照眼及遍照智。
於三世中無事不達。知彼迷伽意欲解已。便
擧足趾躡其髮上。即便右顧如龍象迴。告諸
聲聞一切大衆。汝等苾芻勿蹈其髮。所以者
何。此儒童者。却後過阿僧企耶劫。當成如來
應正等覺號釋迦牟尼。舍利子。是時迷伽聞
佛授記歡喜踊躍。上昇虚空高七多羅樹。證
得百千那庾多拘胝無動諸定。又以神通智
力。觀見東方過殑伽沙等無量諸佛皆爲授
記。作如是言。儒童當知。汝於來世。經阿僧
企耶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是南西北
方四維上下周遍十方。各如殑伽沙等無量
如來。皆如東方諸佛授記。舍利子。迷伽儒童。
既蒙諸佛授記安慰已。從虚空下來詣佛所。
以信捨家趣於非家。修習堅固清淨梵行。舍
利子。汝今於此無生疑惑。謂彼往世迷伽儒
童是餘人乎。勿作是觀。即我爲彼儒童菩薩。
於我爾時。以是五莖青色蓮花奉散彼佛。復
解金髮敷置道上。興如是行便蒙授記。是故
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得速受如來記
者。當於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殷重聽聞
受持讀誦通明義趣。廣爲他説分別開示。復
應修行無相正行。我以故。我憶往昔未得値
遇放光佛前。無有一切白淨行法不修行者。
雖作如是無量勤苦。然不蒙佛爲我授記。所
以者何。由修諸行皆有相故。從是已後。我方
於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隨所聞已安住正
行。如是行者謂無相行無功用行。無所得行。
行如是等無相行已。放光如來乃爲授記。舍
利子。我憶往昔最初得見放光佛時。便得超
過一切有相有功用行又初見佛便能隨覺一
切法性。又得通達一切諸法自性無生。從是
已後放光如來乃爲授記。作如是言。迷伽儒
童。汝於來世。過阿僧企耶劫。當得作佛號釋
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舍利子。當授記時。我
便證得無生法忍。舍利子。證得何等無生法
忍。所謂證得一切色法無所得忍。證得受想
行識法無所得忍。證得蘊界處法無所得忍。
舍利子。言得忍者。是則名爲忍受諸法都無
所得。何以故。非於證得如是忍時。世間之法
而復現行。非異生法。非諸學法。非無學法。非
獨覺法。非菩薩法。非諸佛法而復現行。所以
者何。由一切法不現行故。説名得忍。由一切
法畢竟無得亦無所得故名得忍。又是忍者。
於一刹那盡一切相及諸所縁故得名忍。又
是忍者。不忍於眼。不壞於眼及諸所縁故名
得忍。不忍於耳鼻舌身意。不壞於意。如是忍
者無盡境界。如是忍者非趣境界故名得忍。
是故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得速爲如
來授記證是忍者。當於如是大菩薩藏微妙
法門。殷重聽聞受持讀誦。通達義趣。廣爲他
説分別開示安住正行。謂無相行。無功用行。
無所得行。如是等法名爲正行
爾時大衆中有長者子。名那羅達多。從薄伽
梵。聞説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又聞讃歎
諸佛菩薩勝功徳已。即從坐起披一肩衣。以
右膝輪安置于地。向佛合掌頂禮恭敬。而白
佛言。世尊先爲諸長者等廣説諸法相續不
絶。如是開示如是教導。皆令證得阿羅漢果。
即於此生盡老死際。而未聞説大菩薩藏微
妙法門讃歎諸佛菩薩功徳。我幸大利今具
得聞。竊生是念。如是大乘爲尊爲勝。爲上爲
妙。爲無有上。更無過上。所謂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我今現前親聞佛説受持領悟開顯
諸法。如是法者分別諸法無所依執。無我我
所。無有攝受。世尊。我作是念。如是妙法爲尊
爲勝爲上爲妙。爲無有上。更無過上。如是法
者我當修集。世尊。我今思惟一切乘中爲無
上者。所謂佛乘。諸佛如來亦説此乘。置爲
第一。最爲無上。我從今日發起無上正等覺
心。爲欲利安多衆生故。爲欲悲愍諸世間故。
利益安樂無量天人。如佛建立諸大菩薩所
有學處。我今皆當悉依隨學。説是語已。爾時
世尊告長者子。善哉善哉。善男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甚難證信。甚難修習。汝今乃能
深發是意。時長者子白佛言。世尊。無上菩提
雖復甚難證信修集。然我今者發起如是
勇猛精進。必當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以爲難。又我於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奉修牢強定無退轉。世尊。我於今者發大弘
誓。假使發菩提心。如殑伽沙數。方證無上正
等覺者。我於是事彌増精進。乃至如上一一
發心。經如殑伽沙等劫。乃至隨是發菩提心。
一一所發要由斬截殑伽沙等身分頭首。方
能起者是菩提心。雖復經履如是勤苦。我於
是中倍加精進。終不放捨無上菩提。何以故。
縱逢如是諸苦難事。猶應修集。藉斯縁故必
證菩提。何況爲證無上菩提。受諸安樂而不
修學。所以者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性
高廣具足周大無上佛法。不可思議。不可稱
量。無有涯際。不可宣説。雖復諸佛無障礙智。
經歴百千拘胝那庾多劫。以諸言音説此菩
提。非易可盡。爾時長者子那羅達多。即於佛
前。而説頌曰
    百千拘胝劫 乃發菩提心
    雖衆苦所逼 不捨含生界
    隨發菩提心 要斷諸身首
    聚量高迷樓 我亦能堪忍
    我安住菩提 利樂含生故
    願我於來世 如今日世尊
    遠彼聲聞乘 兼濟下乘者
    願我於來世 如今日世尊
    此乘爲大乘 最上佛稱讃
    我觀無與等 故欣樂菩提
    爲拔濟危厄 爲脱三惡趣
    爲求是如來 出世現成佛
爾時長者子那羅達多説是頌已便自思惟。
我今明達廣大佛法。如何不以教化妻子諸
眷屬等。此非我宜。作是念已即從坐起。頂禮
佛足右遶三匝。速疾還家。嚴辦種種諸供養
具。與其七妻男女奴婢各有七人。齎持千雙
上妙衣服。及諸花香供養之具。又與五百樂
人相隨。疾出王舍大城。爲欲奉見薄伽梵故。
時王舍城有多人衆。見長者子與其眷屬速
疾馳出。因而問曰。汝等今者有何匆遽。與
諸眷屬將往何所。長者子言。諸善男子豈不
知乎。今者如來應正等覺止鷲峯山。無量百
千天人大衆前後圍遶。無數方便爲諸衆生。
分別開示廣大佛法故。我今者率領眷屬將
往佛所。爲求如是廣大佛法。爲欲成辦不可
思議不可稱量諸佛智慧。爲欲種殖無上正
等菩提善根。汝等若欲成就廣大諸佛法者。
可共同詣彼如來所。當共種是廣大佛法無
上善根。爾時王舍城中人民之類。聞長者子
説是語已。有十千人皆樂隨從往至佛所。時
長者子那羅達多。與其眷屬及以隨從滿十
千人。同時見佛頂禮佛足却住一面。時長者
子。與諸倶來所有大衆。齎持花鬘塗香末香
衣蓋幢幡。作倡伎樂歌詠讃歎供養如來。復
以千雙淨妙珍服以覆佛上。時長者子。作是
奉已歡喜無量。即於佛前説伽他讃。其頌曰
    第一有情微妙者 成清淨行上菩提
    能發無邊勝智見 如是我今修供養
    昔無量劫多修行 爲利衆生求大覺
    證法自在現成佛 如是我今修供養
    我與妻子眷屬衆 爲利含識求菩提
    并及多千人民等 同共歸依大覺者
爾時長者子説是伽陀讃歎佛已。便白佛言。
世尊。我今與此諸有情等至如來所。皆已安
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願世尊哀愍此
等。復爲説法。當令一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不復退轉。又我今者。欲於佛所種諸善
根。唯願世尊現爲我證。當使如是善根力故。
令諸衆生平等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獲無量廣大佛法。亦如今者現在世尊。時
長者子。與諸眷屬五百樂工十千人衆。一心
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於如來前。同共
至誠歸依於佛。歸依於法。歸依於僧。唯願世
尊憶持我等。是鄔波索迦始從今日乃至壽
終。寧棄身命不捨歸趣清淨信心。又復世尊
憶持我等。始從今日乃至菩提。爲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故。發起増上勇猛之心。又復世
尊憶持我等。唯願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爲諸衆生宣説正法。亦如今者如來無異。
又復世尊憶持我等。唯願來世成佛之時。大
衆圍遶如今無異。又復世尊憶持我等。唯願
來世度脱無量苦逼衆生。如今無異。時長者
子及諸來衆。并五百樂工。作是誓已。復以
種種微妙音樂。供養如來。右遶三匝。爾時
世尊愍此等故。上昇虚空結加趺坐。時五
百樂工。既覩如來現此神變。於世尊所倍生
淨信。以佛威力。諸音樂器不假攝持自然上
踊。住在空中無所憑據。作衆伎樂繁會充
溢右遶如來。時長者子倶來大衆。咸覩神變
歎未曾有。心生慶悦踊躍歡喜。皆共合掌致
敬如來。爾時空中周匝正等一踰繕那。復有
無量百千音樂。亦無執持自然而現。猶如蜂
房懸處虚空。作倡伎樂發微妙音。爾時長者
子。與其眷屬及五百樂工。十千城人及以先
來聽法衆内六十千人。諸苾芻衆千二百五
十人。佛威力故皆踊空中。又佛神力於上空
中。五百樂臺自然出現。是諸臺中皆説妙法。
又有四大樂臺現於佛前。莊嚴彫飾窮世瓌
異。又有無量百千拘胝諸天子衆列住空中。
以天曼陀羅花而散佛上。佛神力故。所散之
花。於虚空中變成八萬高妙花臺。時諸大衆。
覩上臺中有如是等廣大莊嚴。於如來所倍
生淨信愛敬之心。歎未曾有。爾時世尊。知諸
大衆其心清淨。又復了知那羅達多及倶來
衆増上意已。便現微笑如前廣説。乃至其光
還從頂沒。時長老阿難。既覩微笑披一肩衣。
向佛合掌恭敬作禮。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縁
現此微笑。我惟如來所現神相。非無因縁。佛
告阿難。汝今當知。此長者子那羅達多七婦
男女。并奴婢等三十六人。由供養我善根力
故。當來之世經千拘胝劫。不墮惡趣。人天往
返受諸快樂。過是劫已値佛出世。名曰商主
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
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於是佛所供養
恭敬尊重讃歎廣修梵行。從是已後復經二
十拘胝劫不墮惡道。阿難當知。是長者子七
婦七女及以七婢。自此命終便捨女身得成
男子。恒與那羅達多。不相捨離行菩薩道。於
當來世同處一劫。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阿難當知。長者子那羅達多菩薩摩訶薩
當成佛時。號平等心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
世十號具足。是大菩薩所有眷屬當成佛時。
皆同一號阿若末若如來應正等覺。具足十
號。是五百樂工。以供養我善根力故。當來又
經阿僧企耶劫不墮惡趣。又經於彼滿千拘
胝。轉輪聖王而爲翼從。阿難當知。是五百樂
工大略而言。於是劫中得値十千諸佛。皆得
親承供養無空過者。從是已後同一劫中。得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號美音。是十千
人以供養我善根力故。中四百人。當得値遇
慈氏如來。於彼佛所淨修梵行。得盡諸漏便
般涅槃。所餘人等。當來又經殑伽沙等如是
大劫不墮惡道。漸次得値千拘胝佛。於彼佛
所廣修諸行。爾後一切得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皆同一號名甚希有。阿難當知。是六
萬衆中具滿千人。於我滅後正法已盡。又過
於彼刀兵中劫。慈氏如來未出現前。衆生壽
命漸増長時。爾時贍部。當有八萬獨覺出現
於世。是一千人皆得値遇供養修善。於後復
値慈氏如來還得供養。從是已後經二十五
拘胝那庚多劫不墮惡趣。最後人身諸善根
力所覺曉故。淨信捨家趣於非家。便得證悟
縁覺菩提。阿難當知。於此衆中有十千人。具
生聖見。餘千人等。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復有六十那庾多諸天子等。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生淨法眼。如是阿難。誰有見斯殊
特勝利。而於佛所。不生淨信愛樂恭敬發希
有心。唯除愚癡不肖之士。何以故。彼諸人等。
於如來所。但修如是微細善根。乃能獲得如
來大我。或復證入無上涅槃。爾時世尊。欲
重宣此義。而説頌曰
    於佛所修諸供養 獲得如斯勝功徳
    若有希求高大果 當於導師修供養
    若佛現在修供養 或復於佛涅槃後
    供養馱都如芥子 常得奉侍諸如來
    若復欲修諸供養 如來住世或涅槃
    供養馱都如芥子 行平等心果平等
    若有具修平等心 供養平等人中上
    當成平等之勝報 及證平等妙菩提
    若有欲攝諸善趣 遮障絶除衆惡道
    及欲趣向涅槃路 如是獲得不爲難
    佛具最勝淨尸羅 佛具最勝三摩地
    若生最勝淨信已 當獲最勝如來果
    若修最勝諸供養 速登最勝之善道
    及證最勝尊正見 能宣最勝微妙法
    若樂人中聰叡者 親持諸佛清淨法
    當修猛利正欲樂 多聞如理正思惟
    有得轉輪之聖主 或爲帝釋梵天王
    廣修無量勝功徳 定趣無餘大寂滅
爾時世尊説是頌已。告長老舍利子。若有安
住大乘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欲疾證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於如是大菩薩藏微妙
法門。發生猛利清淨欲樂殷重聽聞。受持讀
誦通達義趣。廣爲他説分別開示。何以故。若
於是經受持讀誦。乃至爲他分別説者。能令
三寶永不斷絶。常不遠離四無量行。常勤修
習六到彼岸。恒正方便以四攝法攝化衆生。
舍利子。如是大乘大菩薩藏微妙法門。當知
即是諸菩薩道。所以者何。是經典者。善能攝
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舍利子。是經乃
是諸菩薩等聖珍寶藏。我依是經正修學已。
畢竟證得生死永斷。又證一切波羅蜜多。由
證是故。即號無上正等覺者。舍利子。如來於
一切波羅蜜多。皆已畢竟。如來於一切所作
皆已靜息。如來於無量諸地皆已證得。又復
更證無邊之地。何以故。由佛證是諸波羅蜜
多故。而能究竟安住一切到彼岸法。是故諸
菩薩摩訶薩。應當於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
精進修行如我所證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於業應知業 於報應知報
    無業亦無報 是安隱涅槃
    諸有爲皆苦 於中無有智
    是故智生已 有爲皆解脱
爾時世尊説是頌已。長老舍利子。及大苾芻。
并諸天人健達縛阿素洛等。一切衆生。聞佛
所説。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佛爲阿難説處胎會第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尊者阿難。於日晡時從禪定起。與五百比丘
倶詣佛所。合掌恭敬。頂禮佛足。却住一面。爾
時世尊。即告阿難及諸比丘。我有法要初中
後善。其義微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
相。所謂入母胎藏修多羅法。應當諦聽善思
念之。我今爲汝分別解説。阿難白佛言。唯然
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若有衆生欲入胎時。因
縁具足便得受身。若不具足則不受身。云何
名爲縁不具足。所謂父母起愛染心。中陰現
前求受生處。然此父母赤白和合。或前或後
而不倶時。復於身中各有諸患。若如是者則
不入胎。其母胎藏或患風黄血氣閉塞。或
閉塞或肉増結。或有醎病或麥腹病。或蟻腰
病或如駝口。或車轅曲木。或如車軸。或車轂
口。或如樹葉。或曲繞旋轉状如藤笋。或胎藏
内猶如麥芒。或精血多泄不暫停住。或滯下
流水。或胎藏路澁。或上尖下尖。或曲或淺或
復穿漏。或高或下或復短小及諸雜病。若如
是者不得入胎。若父母尊貴有大福徳。中陰
卑賤。或中陰尊貴有大福徳。父母卑賤。或倶
福徳無相感業。若如是者亦不受胎。如是中
陰欲受胎時。先起二種顛倒之心。云何爲二。
所謂父母和合之時。若是男者。於母生愛。於
父生瞋。父流胤時謂是己有。若是女者。於父
生愛。於母生瞋。母流胤時亦謂己有。若不起
此瞋愛心者。則不受胎
復次阿難。云何得入母胎。所謂父母起愛染
心。月期調順中陰現前。無有如上衆多過患。
業縁具足便得入胎。如是中陰欲入胎時。復
有二種。云何爲二。一者無有福徳。二者有大
福徳。其無福者覺觀心起。所見境界便作是
念。我今値遇風寒陰雨。大衆憒閙衆威來逼
便生恐怖。我今應當入於草室及以葉室。或
隱牆根。或入山澤叢林窟穴。復更生於種種
諸想。隨其所見便入母胎。大福徳者亦生是
念。我今値遇風寒陰雨。大衆憒閙衆威來逼
亦生恐怖。即上高樓。或登大閣。或入殿堂
及以床座。亦生諸餘種種之想。隨其所見便
入母胎。佛告阿難。如是中陰初受胎時名歌
羅邏。皆依父母不淨及過去業而得受身。如
是之業及以父母諸縁之中各不自生。和合
力故而便受身。譬如以器盛酪及人繩等即
便出蘇。諸縁之中皆不可得。和合力故蘇乃
得生。歌羅邏身亦復如是。因縁力故便得受

復次阿難。譬如依止青草牛糞及以棗酪而
各生蟲。一一之中蟲不可得。因縁力故蟲乃
得生。此蟲生時青黄赤白。各隨所依而作其
色。是故當知。父母不淨而生此身。諸縁中求
皆不可得亦不離縁。和合力故而便受胎。此
身生時與其父母四大種性亦無差別。所謂
地爲堅性。水爲濕性。火爲熱性。風爲動性。歌
羅邏身。若唯地界無水界者。譬如有人握乾
麨灰終不和合。若唯水界無地界者。譬如油
水其性潤濕。無有堅實即便流散。若唯地水
無火界者。譬如夏月陰處肉團。無日光照則
便爛壞。唯地水火無風界者則不増長。譬如
有人及其弟子能善炊糖。諸有所作而令其
内悉使空虚。若無風力終不成就。如是四大
互相依持而得建立。是故當知歌羅邏身。因
於父母四大業風。而得生者亦復如是。衆縁
之中皆不可得。和合力故而便受身
復次阿難。譬如新淨種子善能藏積不爲蟲
食。無有爛壞乾焦穿穴。或復有人選擇良田
潤沃之處。下此種子。令一日中牙莖枝葉扶
踈蔭映花果滋茂皆具足不。不也世尊。佛告
阿難。歌羅邏身亦復如是。皆從因縁次第生
長。不得一時諸根具足。是故當知。雖從父母
而有此身。諸縁中求皆不可得。和合力故而
便受生
復次阿難。譬如明眼之人持日光珠置於日
中。以乾牛糞而懸其上。去珠不遠火便出生。
不即牛糞及以日光各能生火。亦不相離。因
縁力故火便出生。從於父母所生之身亦復
如是。歌羅邏身名之爲名。受想行識説之爲
名。名色五陰刹那受身已經諸苦。我不讃歎
況復長時輪迴諸有。譬如少糞猶尚臭穢。何
況於多。如是五陰歌羅邏身誰當愛樂
復次阿難。如是之身處在母胎凡經三十八
七日已。方乃出生。第一七日處母胎時名歌
羅邏身相初現猶如生酪。七日之中内熱煎
煮四大漸成。第二七日處母胎時。所感業
風名爲遍滿。其風微細吹母左脇及以右脇。
令歌羅邏身相漸現状如稠酪。或似凝酥。内
熱煎煮便即轉爲安浮陀身。如是四大漸漸
成就
第三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藏口。由
此風力令漸凝結。其安浮陀轉爲閉手。状如
藥杵而復短小。於其胎中内熱煎煮。如是四
大漸漸増長。第四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
名爲攝取。由此風力能令閉手轉爲伽那。状
如温石。内熱煎煮四大漸増
第五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攝持。由
此風力能令伽那轉爲般羅奢佉。諸皰開剖
兩髀兩肩及其身首而便出現。如春陽月天
降時雨樹木枝條而便出生。因業風力。諸皰
現時。亦復如是
第六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之爲飯。由
此風力四相出現。云何爲四。所謂兩膝兩肘。
名爲四相
第七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旋轉。由
此風力四相出現。所謂手足掌縵之相。其相
柔軟猶如聚沫
第八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翻轉。由
此風力二十相現。所謂手足二十指相而便
出生。如天降雨樹木枝條漸得増長。業風力
故諸相現前亦復如是
第九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分散。由
此風力現九種相。云何爲九。所謂眼耳鼻口
大小便處名爲九相。第十七日處母胎時。復
感業風名爲堅鞕。由此風力即便堅實。復有
一風名爲普門。吹其胎身悉令脹滿猶如浮

十一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曰金剛。由
此風力在於胎中。或上或下。令其身孔皆得
通徹。又以風力使懷胎者或復悲喜行住坐
臥。其性改常運動手足。令胎身孔漸漸増長。
於其口中而出黒血。復於鼻中出穢惡水。此
風迴轉於諸根已。而便息滅
十二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曲口。由
此風力左右脇間生大小腸。猶如藕絲及緊
紡線置在於地。十八周轉依身而住。復有一
風名爲穿髮。由此風故。三百二十支節。及百
一穴生在身中
十三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作飢渇。由
此風力胎身虚羸生飢渇想。其母飮食所有
滋味於身穴中及以臍輪資持潤益。爾時世
尊以偈頌曰
    其子處母胎 已經十三七
    身即覺虚羸 便生飢渇想
    母所有飮食 滋益於胎中
    由此身命存 漸漸而増長
十四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線口。由
此風力生九百筋。於身前後及以左右而交
絡之
十五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蓮花。由
此風力生二十脈。飮食滋味流入此脈潤益
其身。何者二十。於身前後及以左右各有五
脈。此一一脈皆有四十枝派小脈。如是等脈
各各復有一百枝派。身前二萬名曰商佉
硫身後二萬名之爲力。身左二萬名爲安定。
身右二萬名爲具勢。如是八萬大小支脈生
於此身。其脈復有種種之色。所謂青黄赤白
酥酪油色。是八萬脈一脈一根。於其根上生
於一孔。或復二孔乃至七孔。一一皆與毛孔
相連。猶如藕根生諸孔穴
十六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甘露由
此風力令此眼耳鼻口胸臆心藏四邊九孔之
處悉令開發。出入氣息上下通徹無有障礙。
若有飮食滋潤其身。有停積處復能銷化從
下流出譬如窯師及其弟子。能善調泥安布
輪繩下上迴轉所。造器物而得成就。此亦如
是。皆由風力及善惡業。令眼耳等漸漸具足」
十七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髦牛面。由
此風力令其兩眼而得光潔。耳鼻諸根漸漸
成就。譬如有鏡塵翳所覆。或取塼末及以油
灰磨拭令淨。是故當知以業風力吹其眼等
使得明淨亦復如是
十八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大堅強。由
此風力令其諸根。漸漸成就而復明淨。猶如
日月雲霧覆蔽猛風卒起吹令四散。而此日
月忽然大明。以是業風吹其諸根。轉更明淨
亦復如是
十九七日處母胎時。由前風力眼耳鼻舌四
根成就。初入胎時已具三根。一者身根。二者
命根。三者意根。如是諸根悉已具足
二十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曰堅固。由
此風力能於身中生種種骨。於左脚中生二
十骨。復於右脚亦生二十。足跟四骨膊有二
骨。膝有二骨。髀有二骨。腰胯三骨。脊十八
骨。肋二十四。胸十三骨。左右二手各二十骨。
臂有四骨。肩有二骨。頷有二骨。髑髏四骨。及
齒根等有三十二。譬如塑師及其弟子。先以
堅木後以繩纒造諸形状。雖未有泥。如是之
時名爲骨相。以業風力生諸骨時亦復如是。
是故當知於七日中。除其小骨大骨生者數
有二百
二十一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生起。
由此風力能令其子生於身肉。譬如泥師及
其弟子。能善調泥泥諸牆壁。此由業風能生
身肉亦復如是。二十二七日處母胎時。復感
業風名曰浮流。由此風力能生身血
二十三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淨持。
由此風力能生身皮
二十四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曰持雲。
由此風力令其皮膚皆得調匀光色潤澤
二十五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曰持城。
由此風力令其子身血肉増長漸漸滋潤
二十六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曰生成。
由此風力便即能生髮毛爪甲。一一皆與諸
脈相連
二十七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曲藥。
由此風力令其身相漸得成就。或於先世造
諸惡業。於諸資具慳貪悋惜不肯惠施。或復
不受父母師長教誨。由是業故而得種種不
如意身。若以長大肥白柔軟之身爲端正者。
而便受得短小痩黒堅鞕之身。若以短小痩黒
堅鞕之身爲端正者。而便受得長大肥白柔
軟之身。若於其身支分之中。高下多少踈密
爲端正者。而便受得無有高下踈密不具足
身。或復受得聾盲瘖瘂手足攣躄諸根不具。
所有音聲人不喜聞。其身醜陋猶如餓鬼。以
惡業故而受種種不如意身。父母親屬尚不
憙見。況復餘人。若於前世造十善業。好行惠
施。無有慳貪諂誑之心。父母師長所有言教
即皆信受。以是因縁若得爲人。則不受於如
上諸惡業身。而便獲得種種殊妙之身。顏容
端正諸相具足。所有言音而爲衆人之所愛
樂。是故當知由善業故。便得如是勝妙果報。
阿難如是之身若是男者蹲居母腹右脇而坐。
兩手掩面向脊而住。若是女者蹲居左脇兩
手掩面背脊而住。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内熱
煎煮。五處繋縛如在革囊。其母多食。或復少
食。甘食澁食。乾食膩食。辛醎苦醋冷熱之食。
或復婬欲。急行跳躑久臥久坐。皆受苦惱。是
故當知處母胎時。有如是等衆苦逼迫。我今
略説人中尚爾。何況地獄難可爲喩。誰有智
者於生死海當樂此身
二十八七日處母胎時。生於八種顛倒之想。
何等爲八。一乘騎想。二樓閣想。三床榻想。四
泉流想。五池沼想。六者河想。七者園想。八者
苑想。是故名爲八種之想
二十九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曰花條。
由此風力令此胎身光色潤澤諸相分明。皆
由過去所造諸業差別不同。隨其形類有種
種色。或作白色。或復黒色。或不白不黒色或
作青色。或乾枯色。或潤澤色。如是色相而得
成就
三十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爲鐵口。由
此風力髮毛爪甲皆得増長。亦復能現白黒
諸光。從業縁起而生此相
三十一七日。乃至三十五七日處母胎時。身
相長大。漸漸増廣。人相具足
三十六七日處母胎時。生厭離心不以爲樂」
三十七七日處母胎時。便起五種不顛倒想。
何者爲五。一不淨想。二臭穢想三囹圄想。四
黒闇想。五厭惡想。其子處胎生如是等厭離
之心
三十八七日處母胎時。復感業風名曰拘縁。
由此風力即便迴轉。復有一風名爲趣下。能
令其身頭向於下。長伸兩臂漸欲出生。然其
此子或於前世。曾經積集墮落之業。令其此
身手脚縱横不能轉側。惡業縁故於母腹中
而便捨命。母於此時受大苦惱。或復命終。若
於前世修諸善業。作長壽因。臨欲生時母子
安隱。無有如上惡業諸苦。過於三十八七日
已。欲出胎時受種種苦方乃得生。是故當知。
受此身者實爲大苦。初出胎時。若男若女。適
生墮地。或以手捧。或衣承接。或在床席。或在
屋中。或復地上。或逈露處。或在日中。或冬夏
時冷熱風觸此身。初生受大苦惱。如生剥牛
觸於牆壁。或復露地隨在之處爲蟲所食。亦
如有人而爲蚊虻諸蟲唼食。復加杖捶而鞭
撻之。初出胎時。以煖水洗觸其身時。所受之
苦亦復如是。兒既生已漸漸増長。母身所出
雜血之乳而養育之。我於諸餘經中。先已廣
説。是故當知。此身皆是不淨衆苦之所成就。
誰有智者於生死中。而當愛樂如是之身
復次阿難。初出胎時經於七日。八萬戸蟲從
身而生縱横食噉。有二戸蟲名爲舐髮依髮
食髮。有二戸蟲依眼食眼。有四戸蟲。一名鞍
乘。二名有腭。三名發病。四名圓滿。依頭食
頭。有一戸蟲。名黒稻葉。依耳食耳。有一戸
蟲。名爲藏口。依鼻食鼻。有二戸蟲。一名遙
擲。二名遍擲。依脣唼脣。有一戸蟲。名曰針
口。依舌食舌。有一戸蟲。名爲利口。依於舌
根而食舌根。有一戸蟲。名爲手圓。依腭食腭。
有二戸蟲。一名手網。二名半屈。依止手掌食
於手掌。有二戸蟲。一名遠臂。二名近臂。依臂
食臂。有二戸蟲。一者名鐵二名近鐵。依止咽
喉。食於咽喉。有二戸蟲。一名金剛。二名大
金剛依心食心。有二戸蟲。一者名羸。二名羸
口。依肉食肉。有二戸蟲。一名具色。二名具
稱。依血唼血。有二戸蟲一名勇健。二名香
口。依筋食筋。有二戸蟲。一名不高。二名下
口。依止脊骨。食於脊骨。有一戸蟲。名曰脂
色。依脂食脂。有一戸蟲。名曰黄色。依膽食
膽。有一戸蟲。名曰眞珠。依肺食肺。有一戸
蟲。名之爲荻。依脾食脾。有五百戸蟲。一百
戸蟲名之爲月。一百戸蟲名爲月口。一百戸
蟲名爲輝耀。一百戸蟲名爲輝面。一百戸蟲
名爲廣大。依止左邊而食左邊。復有五百戸
蟲亦如是名。依止右邊而食右邊。有四戸蟲。
一名少穿。二名大穿。三名骨穿。四名骨面。依
骨食骨。有四戸蟲。一名大白。二名小白。三名
吸力。四名虎道。依脈食脈。有四戸蟲。一名意
樂。二名師子力。三名兔腹。四名耽欲。依止生
藏而食生藏。有二戸蟲。一名勇猛。二名勇
猛主。依止熟藏食於熟藏。有四戸蟲。一名鹽
口。二名網口。三名蘊口。四名鳥口。依小便
處食小便處。有四戸蟲一名應作。二名大作。
三名碎末。四名臆皺。依大便處食大便處。有
二戸蟲。一名黒面。二名可畏面。依髀食髀。有
二戸蟲。一名疾癩。二名小癩。依膝食膝。有一
戸蟲名爲愚根。依*膊食*膊。有一戸蟲名爲
黒頭。依脚食脚。阿難。我今爲汝略説八萬戸
蟲依止此身晝夜食噉。亦復能令氣力虚羸
顏容憔悴。種種病苦皆集此身。復令其心憂
悲熱惱。雖有良醫亦生迷惑。不知何藥能治
此病。誰有智者於生死海。而當愛樂如是之

復次阿難。從初生時乃至長大衣食資養成
立此身。然其壽命或經百年。或復短促。於
百年中有三百時。謂春夏冬。春爲熱際。夏
爲雨際。冬爲寒際。此三時中各有四月。一年
之中有十二月。於百年中千二百月。黒月白
月二千四百。凡經晝夜三萬六千一日。再食
七萬二千。或有不食亦在其數。所謂或病或
醉。或時斷食。或復瞋恨睡眠調戲諸餘事務
及飮母乳。以此因縁名爲不食如是之身雖
壽百年必歸磨滅。誰有智者於生死海而當
愛樂。復次阿難。受於此身有二種苦。云何爲
二。一者衆病集身名爲内苦。二者人與非人
之所逼惱名爲外苦。何者名爲衆病集身。所
謂眼耳鼻舌咽喉牙齒胸腹手足有諸病生。
或復風&T028835;涕唾。癲狂乾消。上氣肺逆小便淋
瀝疥癩癰疽痃癖痔痩惡瘡膿血煎寒壯熱種
種諸病。皆集此身。復有百一心黄之病。百一
風病。百一痰病。風黄痰等和合共起。復有百
一。如是四百四病逼切其身名爲内苦。復有
外苦加害此身。所謂或在牢獄撾打楚撻杻
械枷鎖繋縛諸苦。或劓耳鼻及刖手足斫截
其頭。不爲諸天之所守護。即令非人諸惡鬼
神夜叉羅刹而得其便。復爲蚊虻蜂等毒蟲之
所唼食。寒熱飢渇風雨並至。種種苦惱逼切
其身。人中尚爾。況惡道苦難可具説。是故當
知。皆由過去諸不善業受如是報。若爲刀杖
之所加害。而造城壁及諸牆塹防衞其身。爲
惡風雨蚊虻蜂螫而求屋舍。爲四百四病内
苦外苦。而求飮食臥具醫藥田園室宅金銀
七寶奴婢車乘資生之具供給所須。不稱其
心便生苦惱。設獲珍財慳貪悋惜常加守護。
或時散失復生大苦。阿難。此五陰身一一威
儀行住坐臥無不皆苦。若長時行不暫休息
是名爲苦。住及坐臥各各長時亦復皆苦。若
長時行而得暫住。便生樂想其實非樂。若長
時住而得暫坐。若長時坐而得暫臥。妄生樂
想實無有樂。是故當知。此五陰身皆名爲苦。
若復有人。或爲自利。或爲利他。若自他倶利。
應當厭患如是諸苦出家修學則於涅槃解脱
之法爲不唐捐。若復有人或以衣服臥具醫
藥資生之具供養彼者獲大果報威徳名聞」
佛告阿難。於意云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阿
難白佛言。世尊色是無常。佛言。若無常者。爲
是苦耶。爲非苦耶。阿難答言。色即是苦。佛言。
若無常苦是敗壞法。若有多聞諸聖弟子聞
是説已。執於此身如是之色。即是於我及我
所不。不也世尊。色中無我亦無我所。復次阿
難。於意云何受想行識爲是常耶。是無常耶。
阿難白佛言。世尊皆是無常。佛言。若無常者
爲是苦耶。爲非苦耶。阿難答言。如是四陰即
名爲苦。佛言。若無常苦是敗壞法。若有多聞
諸聖弟子聞是説已。執於此身如是四陰。即
是於我及我所不。不也世尊。此四陰者實無
有我及以我所。復次阿難。如是我者不在過
去現在未來。若内若外若麁若細。若勝若劣。
若近若遠。彼一切法。悉亦非我及以我所。阿
難當知以如實智。而觀察之諸法無我。若有
名聞諸聖弟子。作是觀已便生厭離而得解
脱究竟涅槃。如是修學證此法時。生分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佛説是經已。
尊者阿難。遠塵離垢得此法眼淨五百比丘
不受諸法漏盡意解。時諸大衆聞佛所説。皆
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五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六
  *大唐三藏義淨譯
佛説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劫比羅城多根樹
園。與大苾芻衆無量人倶。爾時世尊。有
名曰難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
名孫陀羅。儀容端正世間罕有。光華超絶人
所樂見。難陀於彼纒綿戀著無暫捨離。染愛
情重畢命爲期。世尊觀知受化時至。即於晨
朝著衣持鉢。將具壽阿難陀爲侍者。入城乞
食次至難陀門首而立。以大悲力放金色光。
其光普照難陀宅中皆如金色。于時難陀便作
是念。光明忽照定是如來。令使出看乃見佛
至。即便速返白難陀曰。世尊在門。聞此語已。
即欲速出迎禮世尊。時孫陀羅便作是念。我
若放去。世尊必定與其出家。遂捉衣牽不令
出去。難陀曰。今可暫放。禮世尊已我即却迴。
孫陀羅曰。共作要期方隨意去。以溼額
而告之曰。此點未乾即宜却至。若遲違者罰
金錢五百。難陀曰。可爾。即至門首頂禮佛足。
取如來鉢却入宅中。盛滿美食持至門首世
尊遂去即與阿難陀。世尊現相不令取鉢。如
來大師威嚴尊重不敢喚住。復更授與阿難
陀。阿難陀問曰。汝向誰邊取得此鉢。答曰。於
佛邊取。阿難陀曰。宜授與佛。答曰。我今不敢
輕觸。大師默然隨去。世尊至寺。洗手足已。就
座而坐。難陀持鉢以奉。世尊食已告曰難陀。
汝食我殘不。答言。我食。佛即授與。難陀食
已。世尊告曰。汝能出家不。答言出家。然佛世
尊昔行菩薩道時。於父母師長及餘尊者所有
教令曾無違逆。故得今時言無違者。即告阿
難陀曰。汝與難陀剃除鬚髮。答曰。如世尊教。
即覔剃髮人。爲其落髮。難陀見已告彼人曰。
汝今知不。我當不久作轉輪王。汝若輒爾剃
我髮者。當截汝腕。彼便大怖裹收刀具。即欲
辭出。時阿難陀便往白佛。佛便自去。詣難陀
處問言。難陀汝不出家。答言。出家。是時世尊。
自持瓶水灌其頂上。淨人即剃。便作是念。我
今敬奉世尊。旦爲出家暮當歸舍。既至日晩
尋路有行。爾時世尊。於其行路化作大坑。
見已便念孫陀羅斯成遠矣。無縁得去。我今
相憶或容致死。如其命在至曉方行。憶孫陀
羅愁苦通夜。爾時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難陀
曰。汝今宜去告彼難陀。令作知事人即便往
報。世尊令爾作知事人。問曰。云何名爲知事
人。欲作何事。答曰。可於寺中撿挍。衆事。問
曰。如何應作。答言。具壽凡知事者。若諸苾芻
出乞食時。應可灑掃寺中田地。取新牛糞次
第淨塗。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當爲
白僧。若有香花應行與衆。夜閉門戸至曉當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