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有大徳沙門承禮。雲觀。神&T072751;。道本等次文
者。庇影多林。息肩香窟。勤修精進。纂而次
之。復有潤文官者。銀青光祿大夫邠王傅上
柱國固安縣開國伯盧粲。銀青光祿大夫太子
詹事崇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東海縣開
國公徐堅。朝議大夫守中書舍人崇文館學
士上柱國野王縣開國男蘇晋。朝議郎給事
中内供奉崔璩等。位列鳳舞。聲流雞圃。分
別二諦。潤而色之。復有銀青光祿大夫守侍
中兼太子左庶子兼修國史上柱國鉅鹿縣開
國公魏知古。兵部尚書上柱國郭元振。銀青
光祿大夫檢校中書令上柱國范陽縣開國男
張説。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
三品監修國史上柱國興平縣開國侯陸象先
等。朝踐瑣闥。夕遊珠域。護持四法。總而閲
之。爾乃杖錫之士。端珪之俊。麻列定筵。林攅
樂土。蔭祥雲而演譯。倐換炎涼。吸甘露而勤
求。載淹衡晷。大乘章句。義不唐捐。小品精
微。拯無遺溺。能事畢矣。佛何言哉。今所新
翻經。凡有四十九會七十七品。合一十二帙。
以類相從撰寫咸畢。以先天二年六月三十
日進太上皇。八月二十一日進皇帝。禁闈曉
闢眞教上聞。仙宁克怡。宸襟允穆。竦鈞陣
於白日。親御靈臺。落雲雨於彤霄。荐加殊尉。
賢愚稽首。以爲利見仁王。眞俗歸心。以爲潜
登覺道。次有清信佛弟子。前少府監丞李式
顏等。皇朝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贈侍中
隴西公迥秀子也。復有清信佛弟子。前右拾
遺徐鐈等。皇朝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昭
文館學士高平公子也。咸屬彼穹。降禍私門
墜構。陟遙岵而崩心。瞻冥途而獻福。於是胠
篋探笥。檀波羅蜜。廣疊簡牋。首崇書寫。不變
槐火。遽盈苔袟。然後裝之鏤軸。綴以瓊籤。
羅綵簟而霓舒。播珠函而錦縟。方使猛風吹
嶽。長存妬路之文。劫火燒天。不壞多羅之典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第一之一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其山
高峻嚴麗可觀。持諸雜種猶如大地。衆華卉
木悉皆茂盛。其中復有天龍夜叉毘舍闍緊那
羅等。常所遊止。復有種種異類諸獸。所謂師
子虎狼麒麟象馬熊羆之屬。止住其中。復有
無量百千衆鳥。所謂孔雀鸚鵡鴝&T063716;羅鳥鳧
鴈鴛鴦命命等類。依之而住。是諸衆生。以佛
威力。不爲貪欲瞋癡所惱。不相茹食。共相親
愛猶如母子。是山王中多諸雜樹。叢林蓊欝
枝葉繁榮。謂天木香樹。菴摩羅樹。甄叔迦樹。
尼倶陀樹。栴檀沈水。如是等樹。無不備有。復
有水陸無量雜華。所謂阿提目多華。瞻婆香
華。波吒羅華。婆師迦華。蘇曼那華。由提迦
華。優鉢羅華。波頭摩華。倶物頭華。芬陀利
華。迦羅娑華。摩訶迦羅娑華。如是等類諸雜
名華。光飾山王處處充遍。是山王中常於夜
半興大密雲。輕雷細雨。從初至末漸遍其山。
八功徳水流滋普洽。如&MT00946;乳頃廓然消散。涼
風微動適悦身心。是山王中所住衆生。及諸
卉木。滋潤光澤如妙華鬘。微加水灑。光色鮮
明倍更増勝。此山王中衆生草木。含滋發暉
亦復如是。而此山中生諸軟草。靃靡右旋色
香具足。青緑暉映如孔雀咽。其香喩若婆師
迦華。其觸又類輕兜羅綿。枝葉華果繁榮茂
盛。未甞有一不具足者。山地柔軟無傷趾歩。
下足之時陷深四指。擧足之時還復如故。其
中多有陂泉池沼。清冷盈滿生雜蓮華。青黄
赤白紅紫頗梨金火等色。大如車輪。香氣普
熏一踰繕那。是山王頂生於大妙寶蓮華座。
無降伏寶帝青金剛。以爲其莖。大吠琉璃爲
諸寶鐸。瞻部檀金爲廣淨葉。順時清淨。栴檀
爲臺。瑪瑙寶王以爲其鬚。其華縱廣猶如
大海。十億阿修羅王常所執持。十億雜色摩
尼寶網彌覆其上。十億龍王雨妙香雨。十億
金翅鳥王口銜繒綵。十億緊那羅王至誠瞻
仰。十億摩睺羅伽王虔恭俯視。十億乾闥婆
王歌詠讃歎。十億百千諸大天帝。興布瑞雲。
而雨末香燒香衣服華鬘幢幡寶蓋。十億梵
王曲躬恭敬。十億淨居天衆合掌頂禮。十億
轉輪人王七寶侍從來至其所。十億海王從
大海出而敬禮之。十億光明摩尼寶以爲照
曜。十億淨福摩尼寶珠。爲勝莊嚴。十億遍
照摩尼寶。爲無垢藏。十億妙光摩尼寶。爲大
照明。十億雜色摩尼藏寶而爲遍照。贍部幢
寶爲善安持。十億金剛師子摩尼寶。難勝
莊嚴。十億日藏摩尼寶。間錯厠填廣大嚴飾。
十億不思議摩尼寶。出種種色爲妙莊嚴。十
億如意寶。出無盡莊嚴。是大蓮華從於如來
超過世間善根所生。菩薩志意之所愛慕。遍
現諸方。從如幻法出善法業生。以無諍法性
理趣。莊嚴如夢法性。無行法印順無着理。遍
滿十方一切法界。是順佛境功徳所致。若於
無量阿僧祇劫。歎其色相功徳莊嚴。不可窮
盡。爾時世尊。於其華上結跏趺坐。與大比丘
衆八千人倶。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陳如。尊者
阿濕婆氏多。尊者摩史波。摩訶男優陀夷。耶
舍。富那。無垢。善臂。憍梵鉢提。優樓頻螺迦
葉。那提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乾連。
阿那律。須菩提。離波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優波離。羅睺羅。難陀等。而爲上首。悉皆覺悟
自性諦理。現證實際。入法本性。度諸有海。
行於如來虚空之行。悉能永斷隨眠結縛。而
於攝藏。住無所住行空寂靜。於如來所永斷
疑惑。入佛智海勝信道中。利益世間爲不請
友。常能衞護一切衆生。與諸有情爲不捨友。
通達佛法。所行境界守護聖法。誓願受持諸
佛正教。現前得生如來種性。善能趣向一切
智智
復有菩薩摩訶薩衆八千人倶。普賢菩薩。文
殊師利菩薩等。而爲上首。所謂最上智智菩
薩。最上寶智菩薩。一切語言智菩薩。無著智
菩薩。花上智菩薩。日上智菩薩。月上智菩薩。
無垢上智菩薩。金剛智菩薩。遠塵智菩薩。光
幢菩薩。妙高幢菩薩。寶幢菩薩。無礙幢菩薩。
華幢菩薩。淨幢菩薩。日幢菩薩。端嚴幢菩薩。
離垢幢菩薩。遍照幢菩薩。陀羅尼威徳菩薩。
寶威徳菩薩。大威徳菩薩。金剛智威徳菩薩。
無垢威徳菩薩。日威徳菩薩。月威徳菩薩。福
山威徳菩薩。智照威徳菩薩。普勝威徳菩薩。
地藏菩薩。虚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
薩。日藏菩薩。清淨功徳藏菩薩。法海藏菩薩。
遍照藏菩薩。齊藏菩薩。勝蓮華藏菩薩。日眼
菩薩。淨眼菩薩。無垢眼菩薩。無礙眼菩薩。普
明眼菩薩。善利智眼菩薩。金剛眼菩薩。寶眼
菩薩。虚空眼菩薩。普眼菩薩。天冠菩薩。照法
界摩尼冠菩薩。妙菩提摩尼冠菩薩。照十方
冠菩薩。出現一切佛藏冠菩薩。超一切世間
冠菩薩。普照冠菩薩。無映蔽冠菩薩。執持
一切如來師子座冠菩薩。普照法界虚空冠
菩薩。梵王髻菩薩。龍王髻菩薩。一切佛變
化影像髻菩薩。妙菩提髻菩薩。一切願海音
聲摩尼王髻菩薩。放一切如來圓光摩尼寶
雷聲髻菩薩。一切虚空無差別表示摩尼寶
網覆髻菩薩。一切如來法輪聲髻菩薩。一切
三世名輪聲髻菩薩。大光菩薩。無垢光菩薩。
寶光菩薩。離塵光菩薩。法光菩薩。寂靜光
菩薩。日光菩薩。神變光菩薩。天光菩薩。福
光菩薩。智光菩薩。法光明菩薩。神通光菩
薩。光照菩薩。華光菩薩。寶光菩薩。覺光明菩
薩。梵光菩薩。普照光菩薩。梵音菩薩。海音
菩薩。地吼音菩薩。世間王音菩薩。山王音菩
薩。山王相撃音菩薩。遍法界音菩薩。一切法
海雷音菩薩。摧伏諸魔音菩薩。大悲理趣雲
雷音菩薩。遍息一切世間苦惱音菩薩。法勝
涌菩薩。殊勝涌菩薩。智勝涌菩薩。福須彌勝
涌菩薩。功徳最勝涌菩薩。名聞勝涌菩薩。普
光勝涌菩薩。大慈勝涌菩薩。智照勝涌菩薩。
如來種姓勝涌菩薩。光徳菩薩。勝徳菩薩。
法涌徳菩薩。遍照徳菩薩。法徳菩薩。月徳菩
薩。虚空徳菩薩。寶徳菩薩。光徳菩薩。智徳
菩薩。婆羅帝王菩薩。法帝王菩薩。象帝王菩
薩。梵帝王菩薩。山帝王菩薩。衆帝王菩薩。天
帝王菩薩。寂靜帝王菩薩。不動帝王菩薩。最
勝帝王菩薩。菩提寂靜聲菩薩。無著聲菩薩。
地聲菩薩。大海聲菩薩。音聲菩薩。照法聲菩
薩。虚空聲菩薩。一切聲菩薩。善根雷聲菩
薩。發悟本願聲菩薩。摧一切魔軍聲菩薩。智
須彌覺菩薩。虚空覺菩薩。清淨覺菩薩。無礙
覺菩薩。開寤覺菩薩。照三世覺菩薩。寶覺菩
薩。廣大覺菩薩。普光覺菩薩。法界理趣照覺
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千人倶。皆悉安
住普賢願行。所行無著者。普遍一切諸佛刹
故。變無邊身者。親近一切佛如來故。所縁無
際限境界清淨者。了知一切佛神變故。趣無
量者。往詣諸佛現等覺處。無休息故。無邊
光明者。於一切法實相海中。得無邊智光明
故。無邊劫中説功徳無盡者。辯才清淨故。等
虚空界者。智所行境清淨故。無所依者。隨世
意樂現色身故。能離翳者。了知無有衆生界
故。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網遍法界故。究竟寂
靜者。最寂靜心故。一切陀羅尼種性智境界
者。於三摩地勇猛無畏者。眼住法界盡其際
者。於一切法住無所得者。遊無邊智海者。已
度智彼岸者。般若波羅蜜多者。般若波羅蜜
多到一切世間波羅蜜者。於三摩地彼岸得
自在者。復有五百比丘尼倶。其名曰摩訶波
闍波提比丘尼。瞿曇彌比丘尼。安隱比丘
尼。優鉢羅華比丘尼。痩瞿曇彌比丘尼。耶輸
陀羅比丘尼等。而爲上首。復有五百優婆塞
倶。其名曰善威徳優婆塞。天威徳優婆塞。慧
光優婆塞。名稱威徳優婆塞。超名稱威徳優
婆塞。善慧優婆塞。月徳優婆塞。月歡喜優婆
塞。大歡喜優婆塞。羅睺賢優婆塞。大賢優婆
塞等。而爲上首。復有五百優婆夷倶。其名曰
大光優婆夷。善光優婆夷。善身優婆夷。可樂
身優婆夷。賢徳優婆夷。月光優婆夷。光明優
婆夷。勝光優婆夷。善眼優婆夷等。而爲上首。
及餘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
那羅摩睺羅伽等。圍繞恭敬。而爲説法。所謂
廣説三律儀品。一切如來毘奈耶法。開現一
切諸菩薩行。明照法界入諸法門。能淨莊嚴
一切佛刹。摧諸邪論降伏魔怨。令衆生界心
得歡喜。開曉有情稠林之心。隨衆生意而爲
宣説。開示照曜衆生諸根。令其轉趣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
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若諸衆生。求
於佛法力無畏者。攝受何法而修行之。攝受
何法増長成熟諸如來道。攝受何法取諸功
徳。増長證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
轉。佛告大迦葉言。善哉善哉。迦葉。汝今所問
多所安隱哀愍世間。義利饒益安樂人天。乃
能問佛如是之事。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
爲汝分別解説。時大迦葉及諸大衆。受教而
聽。佛告迦葉。若諸衆生。求佛智慧力無畏者。
是等衆生。無有少法爲其可得。無所依倚種
諸善根。迦葉。菩薩乃至求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時。有所得者即爲著想。若著想者。於
佛法外起有爲想。於有爲外起無爲想。即於
佛法而生想著及起解執。起解執時於佛法
中堅住不捨。當知是人不名爲向無上佛道。
何以故。以於佛法起想執我。而作勤修。則與
我執數相應故。而不捨離。則分別所分別。由
是分別所分別處。則爲所害。若爲所害則便
馳騁。若馳騁者則有流轉。若流轉者則有貫
穿。有貫穿者則有妄想。有妄想者則有分別。
有分別者則増妄想。若増妄想則有遍計。若
有遍計則離寂靜。若離寂靜則有隨逐。若有
隨逐則有遊行。若有遊行則便失壞。云何失
壞。謂失安隱。云何安隱。謂無分別。若失壞者
則便常入。若常入者則便親近。若親近者則
有隨眠。若有隨眠則有相續。若有相續則増
相續。若増相續則遍相續。若遍相續語則狂
亂。語若狂亂則便誑惑。若有誑惑則便憂惱。
有憂惱者則有悔恨。若有悔恨則依倚無明。
爲憂喜損害。而於是中。無有少法。可爲依
倚。然從妄想流澍生故。爲想繋縛。從想繋縛
則想相續故名想縛。無有實處。一切貪處忿
瞋癡處。皆是虚妄遍計分別増分別。計度
増計度。是故彼人不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迦葉。是名愛處。何名愛處。無有定法
名之爲愛。名爲愛者。名愛處所。然有愛者但
由堅著。若堅著時爲虚空愛。若虚空愛生執
著者。彼人即當得愛執著。我愛執著者。衆生
愛執著者。善不善愛執著者。迦葉。是人則於
一切空法。起非空分別則於非物而生物想。
何謂爲物。謂以菩提若以菩提爲其物者。彼
彼衆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薩。於是
中想若不可得。彼中想者。亦不可得。是名我
想無眞實句。此即増語。所謂我想。若復有能
圓滿薩埵。則圓滿菩提。何謂菩提。所謂圓滿
猶如於幻。云何如幻。謂説大我想者。大命
想者。若復以想依止想者。則由非想依止
非想。若以非想依非想者。則由狂醉故醉。
若由狂醉故醉。則以苦逐苦。若以苦逐苦
者。則彼彼如來皆説安住。狂言馳騁者。何
故名住狂言馳騁者。謂増作意。若増作意
則有貢高。若有貢高則有言説。若有言説
則便増説。若有増説如來記之。是言説者
教授者所持者。是故諸法皆從作意而得生
長迦葉。如上空中有雲聚起。不從東西南
北四維上下而來。是故如來名實語者。知
是雲聚非十方來。如實説之。以其義説。理
相應説。以實理説。言雲聚者。則爲非聚故
名雲聚。何名雲聚。以其各別起相状故。云何
種類各別相状。以種種相皆是廣大。迷惑相
續。而於其中無少大相以爲可得。汝觀雲聚
起廣大相。則爲非相。若非想者。但由畢竟廣
大之相。非實雲聚。迦葉。譬如有人語他人曰。
可共往詣蔭處坐耶。智者言曰。我不往坐。彼
作是言。我於今者不作是説。但言是蔭。爾時
智者復語彼言。汝言蔭者即是非蔭。迦葉。汝
觀彼人乃至隨俗猶能覺了。如是如是迦葉。
如來如實了知諸法眞實理性。於大衆中正師
子吼。復次迦葉。如來樂欲於隨順法住非順
想。於諸衆生所有我想。於如來所是第一義。
何以故。如來今者已知彼想。悉知一切衆生
想者即爲非想。此是最勝祕密之言。或有愚
夫而生違背與如來諍。是故我言。世與我諍。
我不與世諍。云何名世。所謂衆生。何故衆生
名之爲世。如來了知如是世間。是故衆生名
之爲世。如彼愚夫異生之解。則便壞滅。極爲
所害。此是彼等常得信住。隨其世俗所謂無
明。何以故。彼居大。闇名住世者。若住世者則
便有貪。若有貪者則便有瞋。若有瞋者則便
有癡。若有癡者則爲不淨。若不淨者則便相
違。與誰相違。所謂如來及聲聞衆若相違者
則便乖背。若乖背者則重相違。重相違者則
樂於有。樂於有者心則求之。求於有者則便
遍求。若遍求者則不知足。不知足者則多所
作。多所作者則便多欲。若多欲者彼則隨眠
於三界中。若隨眠三界則令他隨眠。令他隨
眠者彼則隨流。亦隨流行者。若是隨流隨流
行者。則趣於死。若趣死者則不趣涅槃。不趣
涅槃者則至非行處。至非行處者則趣地獄。
如是迦葉。由不祥法與之相應。瞋忿毒心及
不覆蔽。不覆蔽者不觀我想。不觀察者作一
合想。不能銷滅我及我所。何名爲我執。不
實故。住種種想造諸世業。若如是者。彼執我
相以爲其我。何名我所。謂貪欲。故名爲我所
以於諸欲與身和合即起貪心。起貪著已能
壞戒蘊。便於他所生不善心。由瞋覆蔽互相
輕毀。及於財物攝爲己有親近守護。是名我
所。有我所者則有流轉。有流轉者則有迷惑。
有迷惑者則有誹謗。有誹謗者則便有瞋。
有瞋恚者則有呑害。有呑害者則爲所燒。爲
所燒者則便遍燒。如是等過皆由貪欲。起男
女想及以命想是我所有。名爲我所。以是義
故。説我所者則罵己身。一切愚夫。以我隨眠
爲愚夫法。是故説之以爲我所。迦葉。若有衆
生不聞此法。而説菩提及菩薩行。則爲非行。
言菩薩行者。實無所行是菩薩行。復次迦
葉。若諸菩薩得行圓滿無有缺減。清淨極清
淨遍清淨者。是人則能説此大法。名有勢力
勇猛精進。其所説法等於虚空而無積聚。爲
如理者。有功徳者。能修行者。終不爲彼不如
理者。無功徳者。不修行者。汝等應當受持此
法。於是法中勿生執著。何以故。如來所説最
爲第一。爲於最上應供。有情而發問故。我以
勝法而爲解説。云何勝法。謂無法想。迦葉。如
是菩薩具足護持最初淨戒。心不貢高。不造
無間業。不犯比丘尼。亦不親近諸俗人家。遠
離殺生及不與取欲邪行法。離虚誑語離間
麁惡雜穢語言。遠離欲貪瞋恚邪見。既不自
惱亦不惱他。不與欲倶亦不受欲。不爲博戲
亦不教化。終不親近不男之人。不往婬女寡
婦處女之家。不近他妻。亦不親近羅捕魚鳥
畋獵魁膾旃荼羅等。於飮酒人不執其手而
與鬪諍。離此諸事。如避惡狗旃荼羅輩。由住
慈心。於彼一切所遠離者。乃至不起一念惡
心。有二十處應當遠離。何等二十。謂離女人。
亦不與他調戲麁言論義諍訟。於父母處及
佛法僧。離不恭敬。若諸女人減二十衆不爲
説法。除有男子。終不往詣比丘尼尼僧説法
會處。不應問訊諸比丘尼。不與女人作其書
疏。或爲他人傳書送彼。應付丈夫勿付婦女。
於一切時親族別請終不受之。不以欲心經
須臾頃住女人前。又亦不應捨離本居往其
屏處而與女人共爲談説。不得隨逐比丘尼
行。若比丘尼所施衣服不應受用。除在四衆
演説法時。爲説法故有施衣者。應生是心猶
如大地。然後受之。不應別觀施者之面。若聞
有尼勸導施衣不應受用。若比丘尼勸請受
食。設令病苦終不受之。況復無病。若有寡婦
而來請食。僧數不滿亦不受之。又亦不應入
尼衆内。不應喚彼比丘尼來。若比丘尼來喚
菩薩。應離住處拱手仰頭背而捨去。若説法
時有比丘尼來禮其足。無令足動。但應目視
雙手掌中。善男子。不應唯身修習精進。亦當
勤心正念一處。於諸境界勿起貪瞋。爲求一
切智故。起堅牢誓。聞是法已。成就信心應當
修學。迦葉。若有趣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等。
適聞此法。不能生於如實深信。終不能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修學故證彼
菩提。非不修學而能得證。若不修習得菩提
者。猫兎等類亦應證得無上菩提。何以故。不
正行者。不能證得無上覺故。何以故。若不正
行得菩提者。音聲言説亦應證得無上菩提。
作如是言。我當作佛我當作佛。以此證故。
無邊衆生應成正覺。迦葉。若有衆生修學此
行。甚爲難有。猶尚不能經一晝夜專念在心。
何況一劫乃至千劫。是故如來出現於世。甚
爲難事。迦葉。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
若經一劫百劫千劫乃至億百千劫。爲一衆
生同唱是言。汝應作佛汝應作佛。是諸衆生。
悉共圍遶相續唱言。當得成佛當得成佛。如
是次第。出息入息猶可斷絶。彼所發言曾無
間斷。如是之言。尚不能熟初菩提心。何況能
證無上佛果。若能證者無有是處。迦葉。我滅
度後末法之時。及與汝等已般涅槃。不爲諸
天之所信護。當於爾時。多有衆生聞我功徳。
發菩提心。於中或有諸比丘等。雖發無上菩
提心已。而便安住二十法中。何等二十。所謂
親附諸比丘尼。受不淨食。貪著美味。受比丘
尼勸化飮食。迦葉。譬如今世多聞比丘住阿
蘭若或聚落中。勤修習法。於當來世諸比丘
等。亦復如是。於聚落間或阿蘭若。與比丘尼
聚集言談問答法義。彼諸比丘及比丘尼。多
生染心少生法心。迦葉。汝觀是輩得菩薩名。
墮大危險取於惡趣。當於爾時初爲法縁而
相親附。互相見已欲火燒心。動於脣口表其
欲念。彼相近時初爲弟子。以阿闍梨法而申
禮敬。自此之後當漸遣使。通致語言道路期
會。或於街衢或在寺内。遙相瞻視。於出入時
問其所由。互稱親族結爲姊妹。彼等由是數
相見故。而相習住。既習住已生於染心。生染
心已共爲穢事。爲穢事已更以非梵行名而
相呼召。由行非法退失菩提及以善趣。遠離
涅槃棄捨如來。違背正法厭惡於僧。在於屏
處。起欲恚害諸惡尋思。是人無有菩薩勝業
四淨梵行。譬如今時勤修梵行諸菩薩衆。於
未來世起欲恚害惡尋思者。亦復如是。迦葉。
當於爾時住是種類。所謂惡行賊行矯行。汝
觀爾時毀禁戒者。聞是等經便生誹謗。若有
已能住戒布施。生於歡喜發菩提心。後聞是
經復生謗毀。汝觀爾時有此相貌。可爲記驗。
若聞是經而生誹謗。於中智者。修淨戒者。持
正法者。知是經内説此比丘名不知法。即應
捨離。如是等人。此輩無心愛敬法故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譯
三律儀會第一之二
復次迦葉。當於爾時。有人詐現修菩薩行。便
自顯揚生於放逸。生放逸已。謂勝獨覺及阿
羅漢。住於非理。名不可治。當墮惡趣。復次迦
葉。未來有人住於非業作非業故。取衆生相
爲説法故。處處遊行唯修似行。極似布施持
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熾盛流布。若
有如實説是經者。則爲他人憎嫌捨棄。於是
經中。起邪見想。是愚癡人不知此經呵責破
戒。迦葉。當於爾時。皆爲賊行之所穢汚。是故
彼人不思己過。能甚破壞正等菩提。由覆藏
故懷羞而謗無上佛果。復次迦葉。當爾之際。
不隨順僧。不知恩報。而行開發。云何開發。謂
開發他心。如來説彼數以語言誑惑他故。招
致飮食。迦葉。當於爾時。不護語言。訶毀如
來別解脱戒。復與不護語人同其事業。不攝
威儀住不淨處。爲住不淨處者。説諸法門。此
法漸當爲人輕賤。如是漸漸。多有女人棄捨
丈夫入於寺舍。爲聞法故而便就坐。時有比
丘。即爲宣説相似涅槃。迦葉。我觀爾時。有五
百數非法之門。不修行人常當隨順。五百煩
惱悉無所減。諸有所爲與俗無別。當有如是
大可畏事。而復於中希望利益。是故求菩提
者。不應親近諸比丘尼。亦不應行如是之行。
常當捨離一切交遊。應一切時捨諸利養。受
行乞食。捨所愛服受糞掃衣。棄捨一切樓閣
房宇床鋪臥具。應住谿澗巖窟樹下。捨離一
切病縁醫藥資具所須。依陳棄藥。知諸衆生
昔爲親屬。行大慈心。常應忍受捶打呵罵。終
不捶打毀罵他人。捨離一切知友施主諸眷
屬家。應當隨順自業行智。不應同彼在家俗
人。常應順奉波羅提木叉教。迦葉。世若有人。
於別解脱起違背想。則爲於佛力無所畏而
生違背。彼若於佛力無所畏生違背者。則於
去來現在諸佛而生違背。由此未來所受異
熟無量大苦。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
受地獄苦。比前衆生所受苦毒。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百千倶胝乃至算數譬喩。優波
尼沙曇分亦不及一。若欲遠離如是苦惱。應
當遠離如是種類惡行。比丘縱遠相去千踰
繕那。亦應遙避。何況近耶若但聞名尚應棄
捨。何況見聞而不遠離。是故應當親近一法。
何等一法。謂一切法悉無所有。若得諸法無
所有忍。則不親近供養承事如是惡人。是人
復應親近二法。云何爲二。謂求諸法本無所
有。及求諸法性。而亦不應起於求心。應云何
求如所求者都不可得。不可得中不應起無
所得心。猶如邪見。如是離一切三界心順菩
提行。離一切相心。順菩薩行。菩薩行者。謂前
所説爲菩薩行。是故聞此法已應捨離之。則
於來世親得奉事彌勒世尊。心不貢高亦不
卑劣。作是唱言。快哉安樂。我得解脱魔之羂
網及諸惡趣。迦葉。若於後時聞是經典。不驚
不怖。及見己身於中隨順。復能發心受持此
教。佛知是人定當守護我之正法。迦葉。譬如
長者財寶無量。子於家中。乃至見一盛水之
器。起父財想。彼於異時。其父喪亡資財散失。
忽見其器尋自念言。是我父物。將置身邊或
時藏擧。迦葉。當於爾時。諸比丘輩亦復如是。
聞此經已作是念言。此是如來柔軟微妙大
梵音聲之所演説。復有比丘聞已誹謗。持法
比丘作如是言。此最眞實如來所説。彼持法
者。人衆微少住處劣弱。將如是經晝夜藏擧。
極遭誹謗。如是等人我亦知見。悉皆付囑彌
勒世尊。於最後時。當爲衞護如來法城。次後
當爲無礙大施。復次迦葉。若善男子聞是法
已。隨其智慧而修行之。成就深信正見衆生。
於當來世遇彌勒佛。初會之中具修梵行。於
最後時。亦當衞護如來法城。迦葉。我今普觀。
乃至不見一人不親近我。於當來世五十年
中。聞是經典不生誹謗。則能受持讀誦之者。
無有是處。若於此時。得見我身。及以奉事供
養之者。彼於來世五十年中。當得讀誦受持
是經。不待於我歎其功徳。彼等自成一切智
智同一體時。隨念於我。心生歡喜作如是言。
希有奇特釋迦牟尼佛。善能攝受護念我等。
是故迦葉。應學此法。學此法者。隨所樂求一
切功徳皆不難證。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
我已究竟無復志求。於此法中。退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我於是中極爲知足。終不能
成一切智智。世尊。無上菩提是希有事。於我
聲聞難爲證得。佛告大迦葉言。我不爲汝説。
然今因汝爲他敷演。汝今勿於如是大事而
生疑惑。汝等亦當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復次
迦葉。若諸衆生成渇法心。成求法心。漸次皆
證無上菩提。既證得已。爲斷一切希求心故。
與諸衆生宣説正法。迦葉。菩薩應當成就四
法發大精進。何等爲四。云何精進。所謂不求
色受想行識。求無漏法。謂無地界。無水火風
界。不説地界。不説水火風界。所有言説悉名
表示。是表示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取表示
法以爲堅實。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等於
如來所實無疑惑。若他問言。是表示法非眞
實者。佛之音聲言説表示爲虚妄耶。若有此
問當云何答。佛告大迦葉言。於未來世有諸
比丘。不修身戒。心不識義理。瞋恚熾盛言辭
麁獷。於是經典不能受持如法讀誦。何以故。
彼住色受想行識生心故。未來比丘。住是經
典表示法中。如住色受想行識生故。復有一
類諸比丘等。住在家法。於勝義諦無復志求。
如生盲人以金華鬘冠飾其首。而不自見。當
於爾時。諸比丘輩亦復如是。聞是等經言説
文字。尚不受持。況復能入所修勝義。譬如幼
童若男若女。爲大丈夫之所訶叱。此幼男女。
於後異時。聞是人名驚恐怖畏。當於爾時。諸
比丘等亦復如是。聞此等經如實説過。知已
不悔樂好衣服。返於是經而生怖畏。迦葉。
如繋蝦蟇在獼猴手。而此獼猴面不迴顧。當
於爾時。諸比丘等亦復如是。聞此等經違背
不顧。不住其前。迦葉。譬如野干爲狗所逐走
趣塚間窟穴深坑。當於爾時。諸比丘輩亦復
如是。聞説此經如野干走。野干走者。謂犯禁
戒誹謗是經。聞是經已退道還家。馳求欲境
趣向女人。趣於鬪諍喧雜醫術及以斷事。而
於其中多犯禁戒我説此等如趣塚間。身壞
命終墮於惡趣。如趣窟穴。馳騁劍葉刀刃槍
林諸大地獄。如趣深坑。迦葉。當於爾時諸比
丘輩成就如是野干之法。不能悟入如是等
經。但能毀謗稱揚過失。身壞命終墮大地

復次迦葉。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若表示法非
眞實者。如來言説亦非實耶。彼若説言。佛之
表示名爲眞實。諸表示法亦應名實。有智比
丘應問之曰。大徳今者爲執何事。爲執空耶。
爲表示耶。彼若説言。我執表示。應報之曰。汝
即是佛。何以故。汝有言説表示法故。彼若説
言。我執於空。應問彼言。當爲我説。執何等
空。何以故。不可言説名之爲空。若執表示以
爲空者。或於我我所衆生壽者。非空執空。又
問彼言。汝意云何。樂一切法空不。彼若答言。
我不喜樂一切法空。智者言曰。汝久忘失沙
門釋子。何以故。佛説一切空無我故。不説有
我衆生壽者數取趣故。彼若説言。一切法空
我樂空性。應語彼言。汝心尚樂一切法空。況
復如來應正等覺。復次尊者。爲眼是如來。耳
鼻舌身意是如來。彼若説言。眼是如來。耳鼻
舌身意是如來。應語彼言。汝於今者。亦是如
來。彼若説言。眼非如來。耳鼻舌身意亦非如
來。應語彼言。仁者汝作是言。眼表示非如來。
乃至意表示非如來。即非表示是如來也。我
於此處豈不悟耶。彼若説言。眼非如來。亦不
離眼而有如來。乃至意非如來。亦不離意而
有如來。應語彼言。如來所説十二處有。謂
眼處色處乃至意處法處。此即衆生及衆生
名字。仁者。爲眼是如來非如來耶。乃至法是
如來非如來耶。彼若答言。眼是如來乃至法
是如來。應告之曰。如仁者言。一切衆生及山
林大地應是如來。彼若答言。眼非如來。乃至
意非如來。復應告曰。如仁者言。如來即法及
以非法。彼若説言色非如來。乃至法非如來。
應告彼言。若如是者。豈以非法爲如來乎。彼
若説言。即以非法以爲如來。應告之曰。若如
是者。所有衆生。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
及諸尊宿。殺害生命。犯不與取。行欲邪行。虚
誑離間。麁惡雜穢。貪瞋邪見。應是如來。彼若
言。非非法而是如來。應告之曰。非法非
非法應是如來。若非法非非法是如來者。則
無表示。仁者。無可表示是如來耶。迦葉。應當
如是折伏愚人。我不見有世間人天。能與如
是如法説者。而共對論。唯除瞋恚愚癡之人
不堪忍者。雖爲開示不生信心。毀呰空法棄
捨而去。迦葉。汝等應當受持是經。於未來世
有諸比丘。持是經者。當得三名而爲表示。何
等爲三。謂説斷滅。無物無蘊及無恭敬。當爾
之時。如是經典爲他誹謗。汝觀爾時。不恭敬
佛。不恭敬法。但依表示名字語言。虚荷僧名
而無實徳。雖稱佛號於他開示而不能解。云
何可得瞻奉如來。雖説佛法。而不能知如來
意趣。云何得名爲善説法。四雙八輩是佛弟
子。聲聞之僧。但知其名。於彼功徳不知其義。
不能領受依名實徳。爲於衣服飮食臥具病
藥縁故。毀謗於法。菩薩於中應勤精進。於是
等經。深生希有樂欲之心。受持讀誦。何以故。
是人來世爲護法城。迦葉。我念過去九十一
劫空無法時。如是等經不復流布。又念過去
超於千劫。有佛出世。號休息熱惱。住世八萬
四千劫。成熟菩薩利益世間。又念過去。復有
如來。號無邊力。住世二十億劫。於二十億劫
行菩薩道。然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
葉。汝觀於佛。修習幾何難作之行。攝諸衆生。
復次迦葉。劫濁盡世。我等不應輕賤己身。何
以故。於劫濁中。乃至一人能於我所信解此
法甚爲希有。一切衆生不持刀杖。追逐我等
亦爲希有。何以故。此法即是善丈夫法。謂於
諸行爲無行想。難了知故。若有我見衆生見
命見數取趣見有見。若依諸蘊起於戒見若
多聞見佛見法見涅槃見。若有起於涅槃見
者。如來悉知見爲邪見。何以故。佛於涅槃
而無分別亦無所得。若於涅槃起於分別及
有所得。如來盡説名爲邪見。若邪見者則名
無智。若無智者名爲損害。若損害者名曰愚
夫。名愚夫者。於大菩提則無樂欲。乃至遠離
生天勝道。迦葉。於未來世。當有比丘。年紀二
十三十四十乃至百歳。爲老所侵。莊嚴衣服。
雖剃鬚髮毀壞威儀。老病衰朽無有威光。趣
向邪法。臨命終時。由罪意樂之所障蔽。熟思
已犯懈怠不修。而於三處示現證得。何等爲
三。或矯現威儀。或復詐現修持淨行。或擧手
自稱言。我無與等。以此三處示現有證。斯
人咸墮増上慢中。臨命終時心生追悔。既命
終已生地獄中。是故迦葉。我今分明宣告汝
等。我爲汝等眞善知識。樂欲利益哀愍汝輩。
不令於後受大熱惱。如慕理迦。唐言
尾宿
畔地
迦。唐言
路生
波利婆羅理迦。唐言女
梵志
受諸苦毒。迦
葉。我終不聽執著我見衆生見壽者見。補
特伽羅見者。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我若不許
強出家者。皆爲是賊。食重信施。亦不成就眞
比丘戒。迦葉。寧當絶食至於六日。不於我法
得出家已食重信施。起於我見衆生壽者數
取趣見乃至涅槃見。是故菩薩應發精勤不
應執著我衆生。壽數取趣見有見涅槃見。爲
斷一切見故應當説法。迦葉如是等經。我今
付囑諸菩薩等。何以故。彼等意樂同於我故。
若彼意樂同於我者。是我伴侶。我伴侶者。則
便堪能受我付囑。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衆苦所逼迫 都無能救護
    唯除世導師 無有戲論者
    諸苦惱衆生 修下劣邪道
    漸増諸欲貪 由斯墮惡趣
    無導無救護 住之嶮曠遠
    趣向邪道中 終無安隱處
    譬如人持財 求利行遠道
    於中群賊起 劫盡諸貲財
    失財已空歸 爲利増熱惱
    所貸他人財 被債倍生苦
    斯等亦如是 爲法故出家
    本所持法財 白業皆銷滅
    唯淨剃鬚髮 愚墮諸見中
    執著我衆生 補特伽羅想
    説空法比丘 不著數取趣
    於此起謗心 速墮於地獄
    以瞋恚因縁 遞互相誹謗
    自犯畏人知 妄宣他過失
    身惡及口惡 意業多諛諂
    顛倒隨見流 斯人生惡趣
    造諸惡業已 速疾往三塗
    衆苦所燒然 無能救護者
    未來有比丘 卒暴多瞋恚
    逼惱諸出家 趣向菩提者
    此諸可畏衆 誹謗如是經
    不復能信受 釋師子之教
    互起瞋恚心 遞共相苦切
    更相揚過失 惡名遍十方
    虚加惡唱他 於己便生恥
    柔和者劣弱 邪友勢力増
    是知正法衰 惡人多勢力
    我之所愛子 謂諸善比丘
    應趣向餘方 往求安隱處
    從惡得解脱 於此起悲心
    宜於是經中 當自審思念
    佛有如是教 當樂住餘方
    正法滅壞時 柔和者難得
    相隨倶往詣 如來稱歎所
    或有言此處 可離不可居
    當詣大仙人 得大菩提地
    復有稱仁者 汝實善爲言
    繞塔以求眞 是名世尊教
    寧當至於彼 悦意菩提地
    不可恒此居 沒於瞋迫所
    比丘當詣彼 爲我故應行
    見佛所遊方 昔曾安止處
    經行宴坐地 若石及空閑
    集已共諮嗟 爲之數啼泣
    言是彼大仙 經行受用處
    昔日曾遊止 轉無上法輪
    有爲悉無常 我等今不見
    人及非人等 天龍皆會集
    善化令歡喜 何乃見空虚
    時往道場中 最勝菩提地
    同來集會已 當如理思惟
    世尊於是處 成無上佛果
    驚怖惡魔軍 猶如野干衆
    是爲道場地 大覺所端居
    過去及未來 一切諸佛座
    安處大雄尊 億天所敬禮
    七日加趺坐 諦視菩提樹
    瞻觀供養畢 次往鹿林中
    言此轉法輪 聲聞於梵
    彼諸比丘等 當爲數悲啼
    爲欲調五人 導師來至此
    五人初見佛 各起憂惱心
    立制自相要 我等勿爲起
    時大悲世尊 哀愍群生類
    爲五比丘説 甘露果時成
    禮轉法輪方 心悲數啼泣
    次往涅槃處 感佛最後身
    於此雙林下 利益群生類
    碎身分支節 於茲般涅槃
    嗚呼大聖尊 釋迦大寂滅
    今但聞其名 惜哉我不見
    大師復於此 最後度善賢
    能以智先知 此爲最後度
    或修時壽盡 或發趣命終
    或修己身亡 彼皆生善趣
    從於彼時後 深廣法沈淪
    持戒毀禁人 皆當得供養
    受他重信施 速墮惡趣中
    汝觀諸比丘 有如是差別
    智者修雖後 速受人天身
    是等照世燈 憐愍世間者
    大智諸菩薩 慈心利衆生
    常作勤修事 勇躍心歡喜
    當成大覺尊 亦逢事彌勒
    供養彼如來 衆中蒙授記
    隨心所憶念 爲彼大威神
    我説誠實言 安慰如是輩
    彼雖不見佛 而與見佛同
    我昔求菩提 禮敬於諸佛
    若諸女人等 趣無上菩提
    我及無量佛 皆當安慰彼
    速成男子身 得見於彌勒
    供養彼如來 所求悉如意
    應學諸智者 淨信而出家
    堅固樂欲心 多聞學持戒
    於彌勒佛前 得受其記&T040879;
    是故聞勝利 起信修善賢
    安住堅固心 攝諸衆生類
    誰於如是處 求而不得之
    有慧及精勤 菩提不難證
    修習慈悲念 捨離諂曲心
    常樂在空閑 是則菩提道
    若人於是法 空説不能行
    衆皆禮敬之 此爲可畏賊
    若人爲飮食 及諸利養事
    受持正法門 互共相傳説
    斯惡活命人 名爲空過世
    於此捨人身 惡趣受衆苦
    或於佛法内 假名爲比丘
    誹謗於契經 善説解脱禁
    言我具弘宣 所有木叉教
    雖爲比丘像 終失人天身
    若誹謗人天 及毀一切智
    如是謗法人 得罪復過彼
    善防身語意 令不起諸惡
    能除此三行 必當得涅槃
復次迦葉。如來滅後。昔於佛所深種善根諸
比丘等悉般涅槃。具勝意樂諸衆生類命終復
盡。後五十歳正法滅時。當有比丘性懷貪著。
猛利貪欲映蔽其心。樂離間語毒害於他。言
詞麁獷慘勵顰蹙。住三法中。何等爲三。所
謂醫道。販易。親近女人。住此三法。退失四
事。何等爲四。謂退戒蘊善趣果證如實見佛。
由退此四。復成四法。不生厭離熾盛増長。云
何爲四。所謂嫉妬増長熾盛。瞋恚惡心増長
熾盛。耽著種族増長熾盛。貪著飮食積聚衆
味。愛樂衣服映蔽心故置之篋笥。專行此事
以爲常業。於沙門法空無所獲。亦不發生沙
門證道。聞是等經當墮四處。何等爲四。謂墮
謗法。佛所不許而反説之。獨爲女人宣説法
要。毀謗如來別解脱戒。聞是等經轉加壞法。
而墮生長惡業之中。迦葉。譬如惡狗以苦膽
灌鼻。於意云何。彼狗倍生凶惡心不。迦葉白
佛言。世尊。如是如是。佛告迦葉。彼等惡人猶
如惡狗及毘舍遮。見有比丘住淨意樂。持是
法者。説是法者。住於眞實少欲之者。歎少欲
者。於是人所不生歡喜而起厭背。心懷怯劣
復生熱惱。以其瞋恚障蔽心故。作是念言。我
等住在非時非處。於非時中而爲他人輕毀
我等。是故聞説如是等經。起於誹謗面加毀
辱。瞋恚麁言此非佛教。此輩受用多欲因縁。
非少欲者。迦葉。我種種名。讃歎少欲及以
喜足。名爲易養。亦名易滿。名淨除者。行頭
陀者。極端嚴者。我亦讃歎住阿蘭若者。發
精進者。遍淨命者。汝等不應多修貯聚箱
篋等法。何以故。應當修習如是法故。汝
等不應猶如銅鈸空有其聲。應順如來修行
此法。又亦不應起重瞋恚。亦復不應攝取
事物。應當住於無事無物。勿於處所生住
著心。應無所住。不應自讃。亦不應畜牛驢
等類。不應成就住懈怠處。應當發起殊勝
精進。捨離不善攝受善法。迦葉。我種種名
讃歎寂靜。住阿蘭若不處憒閙。今於是中。
種種名説極淨除行。若有不住極淨除者。具
大欲者。成罪惡者。即當誹謗諸有安住極淨
除者。迦葉。譬如愚夫於四月中。服蘇患渇。
尋詣池所求水而飮。他人謂曰。汝已服蘇勿
復飮水而致命終。是時愚夫瞋蔽心故。毀呰
罵詈不順他言。飮水而死。迦葉。如是如是。未
來比丘。貪著有見住不善行。有持法者。作是
教言。此是應作。此不應作。彼惡比丘瞋蔽心
故。毀呰罵詈謗是經典。迦葉。今時尚有於如
來所多興諍競。何況未來。汝且觀是賢護比
丘。如來制戒。令諸比丘受一坐食。瞋蔽心故。
於夏三月不至我所。迦葉。今於我前。尚有如
是輕梵行者。況佛滅後。貪著飮食衣鉢病藥。
睡眠所覆瞋恚猛利。如是比丘聞是法已。尚
不恭敬如來大師。豈能敬彼持法比丘。迦葉。
名爲不善。亦名極惡。如是法寶即當隱沒。於
中若有求大利益。善男子善女人。信我教者。
後滓濁世極覆藏時。善人難得。時聞如是等
甚深法已。應爲如理者説。不爲不如理者。爲
信者説。非不信者。我今亦爲如理者説。非不
如理者。爲信者説。非不信者。迦葉。譬如惡馬
不受被甲。若同良馬爲被甲者反生驚怖。何
況更聞螺貝鼓聲。能堪受者無有是處。如是
如是。破戒比丘。無有時分堪能忍受善丈夫
法。猶如惡馬反生驚怖。迦葉。破戒比丘。乃至
聞説一言諸法無我。執我想故。於中便生怖
畏諍競。何況聞説被善甲耶。若被甲已。即能
降伏百億魔軍。而令畢竟不生鬪諍。諸善比
丘被精進甲。不破根本頭陀功徳。淨除根本。
無貪恚癡根本。無嫉妬根本。離欲根本。獨處
性根本&MT01444;寤根本。於一切時一切種中。不應
發起恚貪之心。於種種物無所希求。如是被
甲名無根本。若被如是種種甲已。應發無上
菩提之心。於一切處不應執著。況起我想。是
故不應起於我想。衆生想壽者想。數取趣想。
女想男想。地水火風想。欲界色界無色界想。
持戒想破戒想。空性想。取要言之。一切諸想
皆不應起。以一切想無所得故。迦葉。貪若實
有則應了知。近之令滅貪愛之心。非住一處
無住可得。唯除妄語。是故如來名實語者。如
來説之諸所有貪皆爲非我。如是諸法是沙
門法。諸沙門法皆無所得。若復有人著此想
者。是人則爲著我想等。如須彌山。退失聖教
諸沙門法少不可生。亦復不能住沙門法。如
是廣大最勝之法。於彼愚夫癡所衰損。少不
應説。何以故。若執少法。則當攝受極怖畏處。
大地獄中住之一劫。迦葉。汝觀倶迦利比丘。
唐言惡
時者
提婆達多比丘唐言
天授
騫荼達羅比丘。唐言
鈌財
迦盧底輸比丘唐言器
鬼宿
母達羅多比丘。唐言
海授
阿濕
繁比丘唐言
馬騰
布那婆蘇比丘唐言
柳宿
蘇氣怛羅比
唐言
善星
是我給侍。親對我前。聞我説法見我經
行。見我端坐。見我神足遊處虚空。見我降伏
多千外道於大衆中摧彼邪法。如是等人。尚
於我所不生信樂。於歩歩間恒欲毀我。由是
歩歩漸増其惡。復次。若説佛名信爲實者。應
持上器如須彌山盛栴檀末而散其上。應作
繖蓋猶如三千大千世界。持在空中而覆其
上。何以故。爲信佛故。何況信已捨欲出家。無
所依倚修諸靜慮。迦葉。如是衆生。於中忍可
極爲希有。能善護持佛所制戒。則能了知彼
甘露法。如大衆中。以其皮革及餘臭穢。共製
人像。或造種種諸雜面相。彩畫莊飾令極端
嚴。有人持之置於面上。或以衣物纒裹遊行。
豈以相貌謂爲好耶。審知穢惡便生厭離。如
是如是。諸惡比丘。以如來威徳容儀嚴整審
諦觀察。方知極惡由自他我想而生貪愛。若
人了知我想非實。聞是等經不生瞋恚。何以
故。由爲他人毀呰違逆。聞此等經倍増厭離。
若有衆生心懷執著。當知即是邪見之人。若
起邪見。於是等經如實教誨。即生瞋恚。何以
故。有我想者有瞋恚故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是等經
瞋恚毀壞誹謗之者。即非沙門。雖復説有沙
門名字。非我聲聞。我非彼師。何以故。是我聲
聞則不妄語。我非妄語之師。何以故。如來是
實語者。能如實説一切法空者。迦葉。如來能
破我執。與之鬪諍。若與如來諍者名爲惡魔。
如來不許魔衆出家受具足戒。如有人言。青
雀小鳥生大龍象。於意云何。如是之言爲可
信不。迦葉白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於意
云何。爲等類不。迦葉白言。非爲等類。復次迦
葉。又如説言。妙翅鳥王生於飛鳥。於意云
何。爲可信不。爲等類不。迦葉白言。不也世
尊。亦爲非類。復次迦葉。又如説言。螢火小
蟲負須彌山飛空而去。於意云何。爲可信不。
爲等類不。迦葉白言不也。世尊。亦爲非類。佛
告迦葉。如是惡人。若住我想乃至涅槃想者。
稱我爲師轉爲非類。迦葉。如有帝王安住國
界。撫育群生快樂無極。種種飮食自然成辦。
傍有侍臣奉王正化。時有一人衆未曾識。爲
財利故隨學臣法不禀王命。自於大臣王等衆
中。詐宣王制。作如是言。汝等應當止住於此
或言汝等作如是事。迦葉。如來法王亦復如
是。王大千界攝化一切三乘衆生。十力功徳圓
滿成就。作諸佛事安樂無邊。飮食供養自然
豐足。於中一類衆未曾識。爲活命故説我衆
生乃至涅槃。不受如來無我聖教。作如是言。
如來所説此事應作。此不應作。於中有人。信
佛順教不誹謗者。聞其所説。謂是勝妙清淨
福田。輟已資財及妻子分。殷重信心如法施
與。乃至未覺諸過。已來初無斷絶。如是惡人。
同於衆人所未識者。飮食既終。於聚閙處。日
日談説王事。賊事。食事。婬事。女人事。醫方
事。飮酒事。日月博蝕事。王者來去事。種族
事等。或言吉日應行他所當得飮食。如是等
類種種言談。推度晝夜還僧伽藍。或經二宿
乃至六夜。隨所住處亦常談説如是等事。無
正念慧失壞威儀。昏癡睡眠涎唾流溢。隨所
想像睡夢中見。或見己身往詣他所。疾行緩
行種種諸事。既&MT02691;寤已互相向説。或夢汝身
如是行坐。從如是處有得不得。復有説言。此
夢吉祥。宜時速往村邑王城至他家處出入
往來。搖動面目。苦逼惱故心不安和。無等引
定貢高自擧。諸根穢雜與俗無殊。言不應時。
心多馳散樂遊俗里。諸族姓家。不能奉持別
解脱戒。獨爲女人宣説法要。於説法時心住
貪染。而於是中増獲利養。染著之心猶如噬
齧。愚癡耽愛増住増著。不生悔故。於別離時
啼泣而去。又於二處開示他人。云何爲二。
得淨好施便讃歎之。得非淨好即便毀呰。相
會遇時互看所得。復相問言。施主今者爲施
何物爲施與誰。飮食資財幾多幾少。迦葉。當
知是謂不修行者。乃至命終之所言説。不修
行者。復有餘過。生惡意樂。謂謗正法。迦葉。
應於如是諸比丘輩生憐愍心。何以故。以其
當受苦惱果故。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愚夫縁活命 隨學帝王臣
    故往詣餘處 詐宣王制令
    至彼傳密言 勿致王瞋罰
    愚人於此處 亦以活命縁
    何況最勝佛 於多百劫中
    捨身支節等 及作多難事
    我非法王家 僮僕被謫罰
    亦無問者能 爲作爲不作
    施與比丘房 上妙美珍饌
    及施上妙衣 一切恭敬與
    勤苦求財物 奉施持戒人
    不以自供身 亦不將供子
    不如法住者 食之便捨去
    共相會遇時 言我快意噉
    所在聚集處 説王事賊事
    關邏鎭守事 種種飮食論
    説日月博蝕 及王來去事
    或言當得勝 或説當敗亡
    此非所應言 常共數論説
    極妙臥具上 晝夜耽睡眠
    晝往善人家 求多富有處
    言此施非少 亦非爲最上
    尋思是事已 安敷空坐談
    愚惰不勤修 如驢恒負重
    而於眠夢中 見所分別相
    覺已宣示他 相向益談説
    言勿憂勿笑 汝當得安樂
    此事宜速成 勿復生憂惱
    數往於村邑 動止無威儀
    喩若行獼猴 迴轉於面目
    入於聚落内 爲女説法言
    棄捨佛契經 及善別解脱
    既從施家出 觀其物少多
    見少則罵他 亦毀他眷屬
    於相會遇時 發言互相問
    得何物何食 相問答何事
    略説如是事 經於百年中
    如是所尋思 以爲自活命
    爭蒲桃酒味 及以香華等
    爲藥療其身 求之少病惱
    假令有百佛 無能奈彼何
    棄捨所修行 與在家無異
    於身生保愛 不離於我
    彼作是修行 由斯墮惡趣
    若人謗正法 重苦所燒然
    無覺慧愚夫 與在家無別
    若諸釋師子 修實行聲聞
    不以活命縁 毀犯微少戒
    智者不貪食 常生重檐想
    不淨觀修心 以還施主債
    捨離欲漏故 了知一切想
    我聽如是等 此教中出家
    智人不誹法 於所説空性
    數數起勤求 不可得堅實
    勇健大智人 了知空性理
    能怖畏魔軍 彼堪銷供養
    若能離貪染 不毀於空性
    佛子勇健人 兩足中應供
    正法不久住 生世多愚癡
    少柔和比丘 求不放逸者
    智者應生憂 不久自磨滅
    後於晝夜間 談説曾有我
    世間無救護 唯除兩足尊
    修行學處人 悉皆當滅沒
    彼不了如是 所有密意言
    則不恭敬佛 及無上正法
    正法當盡滅 應速發精勤
    乃至少時間 聽聞當不久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三律儀會第一之三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是
人等聞此等經不生厭離。佛告大迦葉言。若
有衆生成就四法。聞説此經不生厭離。云何
爲四。多放逸故不能深信。業異熟故亦不深
信。大地獄故不能審信。我當死故。若人成就
如是四法。不生厭離。迦葉。復有衆生成就四
法不生厭離。何等爲四。年盛壯時自恃強力。
耽著欲樂。貪嗜諸酒。不能了知明思惟觀。若
人成就如是四法。不生厭離。迦葉。若有比丘。
成就四法謗佛菩提。何等爲四。本造惡業已
成就故。毀壞正法。如是比丘不自發露不善
異熟諸惡業故。於比丘尼行穢欲故。彼有
上或阿闍梨。多人所敬謗佛菩提。如是弟子。
隨學於師亦生誹謗。是寡聞者。由嫉妬故謗
毀諸佛。比丘成就如是四法。謗佛菩提。迦葉。
若有一法得成沙門及婆羅門。何者爲一。於
一切法心無所住。如是一法。得成沙門及婆
羅門。譬如有人墮高山頂。謂無大地樹木叢
林。唯起空想出入息斷。迦葉。著諸法者亦復
如是。若執眼想及以眼相。執耳鼻舌身意想
乃至意相。若執色受想行識想。執淨持戒多
聞慚愧經行往來得菩提想。如此等法皆悉
非作沙門婆羅門。若起想者則爲所害。爲誰
所害。謂貪瞋癡。若執眼相。由著可愛不可愛
色相故。爲眼所害。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相。
乃至由著可愛不可愛法相故。乃至爲意所
害。若被害者。則於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界中。
極爲所害。何縁被害。由想執著。何名想著。謂
執我想及我所想。女想男想。地水火風想。骨
想壞想。青瘀想血塗想。色變想離散想。勝解
脱想。彼有少分得勝解脱想。此有少分不得
勝解脱想。有無量種宿住隨念現證作想。我
隨念想。異於過去異於現在。我是過去我是
現在。於諸法中起想執著乃至涅槃想我得
涅槃想。迦葉。以要言之。諸執著者處處起想。
乃至於空性中起一切想。皆悉非作沙門婆
羅門法。非沙門行。非婆羅門行。迦葉。如來説
言沙門婆羅門法者。譬如虚空及以大地。何
以故。虚空之法。終不念言我是虚空。如是迦
葉。沙門婆羅門者。終不自謂我是沙門是婆
羅門。是故諸法亦不自謂是作沙門。婆羅門
法。沙門法者不作不除。是爲沙門及婆羅
門。迦葉。譬如有人於夜闇中。掉弄手臂搖動
面目。作如是言。我弄世間我弄世間。於意云
何。彼爲弄誰。迦葉白言。世尊。是人自弄。何
以故。於中無人爲可弄故。佛告大迦葉言。如
是如是。若有比丘至阿蘭若。或至樹下空室
露處。作如是想。眼是無常。耳鼻舌身意悉是
無常。復作思惟。色是無常。聲香味觸法亦悉
無常。作是思惟。我趣涅槃。如是等類爲自劬
勞。非沙門行。何以故。以有若干諸邪執故。知
眼相已。爲滅眼故勤勞修習。如是能知耳鼻
舌身意相已。乃至爲滅意故勤修習之。若於
三處了知信受。則於三處而生分別。若於諸
見起分別者。云何能得心一境性。迦葉。甚深
菩提難入難趣。難具資糧。心一境性者。爲以
幾何名心一境性。周遍推求乃至一法亦不
可得。所謂於眼不可得實。於耳鼻舌身意亦
不得實。於一切法皆不得實。何以故。本性如
是心性不生。一切諸法無實可得。是故彼心
不可得也。若過去未來現在無所得故。無所
作故。是謂無所作。何名無所作。若新若故倶
不可作。名無所作。是中過去心不解脱。現在
心不解脱。未來心不解脱。隨所有心無所得
者。是爲心一境性。此即名入心之數也。迦葉。
未來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執著
眼等説爲滅壞。於諸蘊中起於物想。如來説
蘊猶如於夢。然彼説言夢爲實有。由世間中
説有是夢。若無夢者。我等不應有夢想事。以
有表示。是故我等於其眠夢起於夢想。如是
如是。蘊有所因故説如夢。若無蘊者不應説
蘊猶如於夢。彼諸愚夫謂夢爲實。聞是等經
便生誹謗。於中當有比丘尼等。於施主家妄
稱我是阿羅漢果。或依淺智説現證得。若優
婆塞優婆夷等。聞經律頌説我現證。迦葉。當
於爾時。若有比丘。或二十年三十年中。常樂
居止阿蘭若處精勤修習。爲佛法故來詣初信
一日優婆塞邊。唯以空言互相唱説。言空空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