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No. 0309_ 竺佛念譯 ) in Vol. 10

[First] [Prev]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有何可貴。智者分別無一可貪。亦如屠牛之
家分牛爲四分。了知本末悉無所有。菩薩大
士亦復如是。解身無主亦無所有。何者是身
身爲誰有。名相號字悉不眞實。或有菩薩因
禪行忍。在于曠野無人之處。樹下端坐一心
思惟。行路之人及牧牛人。擔薪負草逕過其
邊。或以草枝而刺其鼻或刺耳門。菩薩尋覺
觀彼已。還閉其目寂然心意。意無亂念亦
無他想。或値行人以瓦石打擲。破傷頭目毀
壞形體。菩薩心識亦不移變不興亂想。是謂
菩薩摩訶薩因禪行忍接度衆生不可稱記。
復次菩薩摩訶薩以不思議力。遊至十方恒
沙刹土。見有衆生常懷。懈慢。菩薩於彼現身
精進。攝取衆生安處無爲。是時菩薩爲一衆
生經百千劫。心不懈惓亦不疲厭。何以故。達
了法界空無所有。以如來之道而度脱之。雖
度衆生亦不見度。亦不見不度。是謂菩薩摩
訶薩慇懃精進心不變移亦不他想。於其中
間受諸苦惱。或値刹土劫燒火起*焔至梵天。
或値水出亦至梵天。或値風動吹諸刹土碎
如塵霧。菩薩處彼盡取生類。安處無爲令不
擾亂。是謂菩薩摩訶薩遊恒沙刹土精進不
闕。復次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權方便。遊至十
方恒沙刹土。見彼衆生心亂不定。菩薩於彼
現乎坐禪。或坐村落或坐樹間。或坐山林深
窟之中。或經百千劫心無他想。引取衆生令
心不亂。是時菩薩在於路側入定。其三昧名
無形想定。入此定者。或經一劫至百千劫。天
地融爛山河樹木悉皆散落。海水泉源江河
駃流悉皆涸竭。入定菩薩處中坐禪。心不變
移亦不腐壞。或放牛人擔薪負草經過其邊。
或以木枝而刺鼻者或刺耳孔。或直擘眼而
視者。或開口而看齒者。或前取髮捉而
不能得者。或以利刀剪菩薩爪而不能得者。
何以故。皆是菩薩定力威神不可沮故。十方
諸佛復加威神。令此菩薩不遭苦惱。是謂菩
薩摩訶薩遊*于十方恒沙刹土。見彼亂意便
自入定。從劫至劫不以疲惓。復次菩薩摩訶
薩復以善權方便遊至恒沙刹土。觀見衆生
有愚惑者。菩薩於彼示現智慧。爲彼衆生分
別義趣。思惟三世現在之事。越次諸地。從
地至無地。從無地至地。猶如飛鳥無所觸礙。
菩薩亦復如是。非像爲像像爲非像。非物爲
物物爲非物。云何非像爲像像爲非像。於是
菩薩入虚空際定意正受。觀他方世界。藥果
樹木山河石壁。悉空如空。空亦空無。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世界皆如空等。是謂
菩薩摩訶薩非像爲像像爲非像。非物爲物
亦復如是。復入衆智自在定意示現衆生除
愚闇想。皆悉安處令至彼岸。是謂菩薩摩訶
薩遊*于十方無量世界。觀彼衆生愚惑想者。
爲現慧明永無闇昧
十住斷結經卷第








十住斷結經卷第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等慈品第二十二
爾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云何菩薩入等慈
三昧。遍觀三千大千世界。人陰神陰諸龍鬼
界。一身二身至百千身。云何菩薩以神足力。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如人遊虚亦無罣礙。爾
時世尊告最勝曰。快哉斯問甚奇甚特。吾今
與汝敷演其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一切諸
法虚寂無本。成道衆智尋亦無迹。菩薩入定
正受三昧。遍觀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衆生有
形之類。觀五陰身生者滅者。爲所從生爲所
從滅。復入空界地水火風。一一分別了無所
有。法起則起法滅則滅。最勝當知。昔我久遠
修菩薩道。禪定一意執心不亂。入不動三昧。
觀虚空衆生。無限無量不可稱記。隨其形類
而教化之。其中衆生有婬怒癡無婬怒癡。有
愛欲意無愛欲意。有瞋恚心無瞋恚心。菩薩
權慧隨類而入。形與彼倶稱適一切。心入定
意終無亂錯。彈指之頃入於百千諸佛刹土。
或以法性慧觀教化。或以空法苦空非常導
以正法。菩薩所化亦無邊崖。以十善之行
而教授之。云何爲十。先淨國土不計其功。敷
演其慧明知無礙。坐道樹下心無怯弱。降伏
魔怨令知邪趣。遊處境界度人無量。心如地
界忍而不動。分別根門難易之相。純熟之行
靡不斟酌。一一分別陰持入行色痛想行識。
觀内六情去外六塵。若眼見色不興眼識。外
色内識悉了虚無。色爲是誰眼識所在。若耳
聞聲不興耳識。外聲内識悉了虚無。聲爲是
誰耳識所在。若鼻嗅香不興鼻識。外香内識
悉了虚無。香爲是誰鼻識所在。若舌知味不
興舌識。外味内識悉了虚無。味爲是誰舌識
所在。若身知細滑不興識想。外更内識悉了
虚無。細滑爲誰身識所在。最勝當知菩薩入
定一一分別隨類教化。或以言教或以神足或
以權慧。隨類而入無所罣礙。是時菩薩復以
十法訓化衆生。云何爲十。一者慧根具足定
意不亂。二者覺意牢固演慧無礙。三者敷暢
道品具足義趣。四者解相玄寂衆好不闕。五
者解道非道了知虚無。六者意崇法輪誨而
不惓。七者行菩薩道不見己身。八者雖度衆
生不見有度。九者解内外空一而無二。十者
分別身體不見有化。是謂菩薩摩訶薩具足
十法。便能周旋諸佛刹土。從一佛國至一佛
國。亦未曾離諸佛世尊。菩薩當念修諸總持
門。云何爲總持。諸法印可總持。菩薩得此總
持者。於一切法去諸妄想。復有普光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等慈一切不懷顛倒。復有慧
明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不淨國土令得清
淨。復有照曜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於諸亂
意悉無塵翳。復有義辯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習觀衆行入定不動。復有法辯總持。菩薩
得此總持者。分別句義不失次敍。復有響辯
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觀察音響隨類而度。
復有應辯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應適一切
具足衆行。復有意止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
塵勞結縛永息不起。復有意斷總持。菩薩得
此總持者。微察諸法亦無猶豫。復有神足總
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住壽在世經百千劫。復
有根本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分別根門興
衰不變。復有力勢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修
金剛體無能沮壞。復有覺意總持。菩薩得此
總持者。敷演諸法開悟一切。復有道品總持。
菩薩得此總持者。觀了三世因縁法本。復有
定意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於諸亂想懷來
道故。復有權慧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應適
無方亦無覺者。復有布施總持。菩薩得此總
持者。解知三事悉無所有。復有持戒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不見修戒及以毀者。復有忍
辱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不見恚忍及以亂
想。復有精進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不見進
業及以懈怠。復有正受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萬響雷震衣毛不堅。復有慧空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包識萬智暢演無礙。復有無
礙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於諸通慧無所罣
礙。復有曠遠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雖百千
身還合爲一。復有教授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訓以正法言不煩重。復有不思議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非是羅漢辟支所及。復有道
樹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莊嚴刹土不離諸
佛。復有降魔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執意牢
固心不傾斜。復有容相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一一諸相致百千福。復有衆好總持。菩薩
得此總持者。不見相好瓔珞隨身。復有光曜
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於百千光見化無量。
復有度人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雖度衆生
亦無度者。復有廣慧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
意如虚空無有偏狹。復有道意總持。菩薩得
此總持者。不想泥洹亦不著有。復有滅度總
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不見有滅及以生者。復
有清淨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塵埃以淨無
盡不盡。復有無苦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解
苦無苦名曰苦諦。復有生習總持。菩薩得此
總持者。習本意縁悉了虚無。復有滅盡總持。
菩薩得此總持者。滅習塵勞更亦不造。復有
聖道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安處無爲永寂
泥洹。復有止觀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觀了
妙法興衰所趣。復有空藏總持。菩薩得此總
持者。於深法要無所罣礙。復有法觀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觀了諸法悉知無主。復有淨
聲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口言柔軟如梵天
音。復有稱可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爲人所
説可其心意。復有等意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温潤流利言不滯礙。復有遊處總持。菩薩
得此總持者。所可教戒無所傷損。復有威曜
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在於大衆亦無怯弱。
復有奮迅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爲師子吼
飛落走伏。復有戒律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
降伏一切難悟衆生。復有趣道總持。菩薩得
此總持者。解知泥洹無起滅想。復有法性總
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諸諛諂人令見眞道。
復有息意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不興
慠生人自大。復有通達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聞彼聖慧不失法教。復有興敬總持。菩薩
得此總持者。即棄貢高承事諸佛。復有空界
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漸入本淨寂然法界。
復有無礙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以達儀軌
解諸法本。復有無量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
古昔所説亦無窮盡。復有強記總持。菩薩得
此總持者。分別文字知法趣向。復有究竟總
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解人本性法界亦淨。復
有難滅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曉衆生淨内
外虚寂。復有無際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解
知本無本無亦無。復有瓔珞總持。菩薩得此
總持者。所説經法無所罣礙。復有妙要總持。
菩薩得此總持者。於盡無盡亦不見盡。復有
分別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非是二乘之所
籌量。復有如來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覺
衆生趣寂寞道。復有十地總持。菩薩得此總
持者。恒説無住亦不見住。復有陰種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分別身本不興染著。復有寂
寞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譬如呼聲亦無音
響。復有識性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悉能思
惟不著文字。復有了本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無言無説亦無教*戒。復有文字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自識宿命知所從來。復有法
輪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無意無想亦無神
識復有甘露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講誦説
法亦無罣礙。復有深入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一一分別四句合義。復有法幢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曉了誼理明識法本。復有無
盡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究暢本際不離眷
屬。復有等覺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常講無
量無著正法。復有諸法總持。菩薩得此總持
者。翫習諸法不失次緒。復有弘誓總持。菩薩
得此總持者。解了智慧悉無逆順。復有善權
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隨類適化不懷怯弱。
復有道慧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分別頂法
修度無極。復有幻化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
分別法界無内外性。復有中陰總持。菩薩得
此總持者。諸佛世尊所居窠窟。復有道場總
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十方刹土晃然金色。復
有降魔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一切外道靡
不降伏。復有自守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護
身口意不見有護。復有説法總持。菩薩得此
總持者。具足法本無所缺漏。復有自用總持
菩薩得此總持者。觀察無量衆生心意。復有
慇懃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方便所説使入
道撿。復有流化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分別
諸慧不著古今。復有柔順總持。菩薩得此總
持者。受法無厭亦無恚惑。復有進徳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於諸法本悉無所有。復有色
像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其有覩形未曾
捨。復有聲聞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挍計諸
法無量無著。復有順總持。菩薩得此總
持者。聽採法味平等無二。爾時世尊説此總
持法門時。十二億那術人皆得盡信不起法
忍。復有無央衆生悉發無上正眞道意。是時
世尊告最勝曰。菩薩所行不可思議。非是
羅漢辟支佛所知。等慈三昧定意正受之所
感動威神能爾。以是之故説大乘律。導以正
撿以法服。是時最勝前白佛言。善哉善
哉。快説斯言。一切諸法習無本末。解了
法性虚無寂寞。一一分別皆虚皆寂。大乘所
演廣及一切。聞菩薩行壽終之後。皆得生於
曠忍世界。爾時衆會盡皆猶豫。欲得覩見彼
佛刹土。如來神鑒尋知衆生心之所念。即以
神足出頂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彼曠
忍無量刹土。曠忍佛名號曰無盡。順執總持
強記不忘。殊特之法恒以在前。從恒沙劫供
養諸佛。積累道法自致得是無上等正覺。佛
告最勝菩薩當念修行十住。云何爲十。一
者分別法界了知虚無。二者解身虚寂内外
無主。三者四大覺意不猗有餘。四者於一切
法不見滅度。五者身口意行寂寞不住。六者
護戒無戒亦不毀戒。七者無放逸行撿心爲
本。八者誓願成道不捨本志。九者不思議法
度難*寤者。十者衆行清淨所行不重。是謂
菩薩摩訶薩之所修行十法之本。復次菩薩
次當習於十法之號。云何爲十。一者戒具清
淨無放逸行。二者聞以施惠不毀法界。三者
分別陰入了知虚寂。四者知四非常悉歸
滅。五者十八難解陰持入病。六者具足誓
願諸佛加歎。七者未立根衆生安處無爲。八
者菩薩入定無能亂者。九者遍觀一切内外
諸行。十者自觀身本生滅之相。是謂菩薩
摩訶薩當念修行十法之本。便得自致成最
正覺。復次菩薩復當習定正受三昧。所謂三
昧者等觀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建立慧觀
不爲放逸。復有三昧名曰攝意。菩薩得此三
昧者。能攝衆結不令縛著。復有護戒三昧。菩
薩得此三昧者。守身口意不生塵勞。復有平
等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意如虚空不興二
想。復有大寶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演七覺
意無盡之寶。復有道樹三昧。菩薩得此三昧
者。道花敷卓見莫不歡。復有海量三昧。菩
薩得此三昧者。非是二乘所可斟量。復有入
室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深要法藏靡不斟
酌。復有月光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普遊諸
佛往來周旋。復有月明三昧。菩薩得此三
昧者。普曜一切靡不蒙光。復有玄鑒三昧。菩
薩得此三昧者。解了三世無起滅法。復有無
憎愛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怨儲平等視如
赤子。復有大哀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視一
切衆如父如母。復有悲慈三昧。菩薩得此
三昧者。爲一切衆爲其雨涙。復有愍哀三
昧。菩薩得此三昧者。亦無吾我我人壽命。
復有無想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便能轉於
無上法輪。復有行苦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
於阿僧祇劫不唐其功。復有建力慧戒三昧。
菩薩得此三昧者。不見吾我清淨之行。復有
離身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去離繋縛亦不
毀戒復。有吾我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於彼
此岸亦無染著。復有玄通三昧。菩薩得此三
昧者。語法忍辱無寂不寂。復有清白三昧。
菩薩得此三昧者。於清白行思惟分別。復有
相應三昧。菩薩得此三昧者。與相應法不起
不滅。是謂菩薩摩訶薩正受三昧。遊至他方
諸佛刹土。事事供養諸佛世尊。亦不恐懼無
所畏難。正使身壞於中命終節節離解。自觀
其身如草木牆壁。不興染著而行忍辱。彼聞
惡言不以爲慼。雖遇歡樂亦不爲慶。尋其言
教亦無處所。曉了所言亦無本末。本無之心
各各無實。是謂菩薩摩訶薩清淨定意。彼雖
亂心心無所結。亦不在此復不在彼。於内
外法皆悉清淨。以觀如此則爲忍辱。是謂菩
薩摩訶薩身口意淨建立慧忍。復次最勝。菩
薩摩訶薩當復修行精進定意。長諸善法無
所漏失。觀其法界不増不減。無漏慧觀以爲
法御。復當思惟觀猗世法。不見諸法有成
就不成就者。不見正諦及與顛倒。不隨不捨
亦無去就。是諸菩薩摩訶薩珍寶積聚無盡
之藏。不見去來現在之法。何所從來何所從
去。來亦無處去亦無跡。賢聖八道諸法之首。
一一分別賢聖四諦。去離顛倒妄想之行。爲
人説法無所滯礙。解了衆生虚而無實。推尋
諸法亦不可得。所以然者。法法相生法法
相滅。人不離法法不離人。人自虚寂法亦虚
寂。如人自然法亦自然。解自然者乃應無上
正眞之行。便逮佛法無盡之行。其有求法。若
以求者。方當求者。三世無著無所染汚。彼以
者彼求此已。亦無所得亦無所失。是謂最
勝菩薩摩訶薩建立妙慧精進之行。最勝當
知。菩薩摩訶薩復當思惟禪定之行正受三
昧。不毀法戒平等無二亦不見二。亦不成就
非不成就。彼於禪定而以正受。一切諸定不
起亂想。諸法無想亦無放捨。解了内外悉無
有主。是謂菩薩摩訶薩一意正受不毀禪定。
亦復不見有合會。捨諸境界無有去離。行無
著禪意趣無難。是謂菩薩摩訶薩不立於法
亦不離法。恒以一意諸法自然。解了諸法無
生滅想。非身非心所能忖量。思惟定意平等
無二。志性所趣無應不應亦不見應。分別十
二因縁之本。縁行有癡。縁癡有識。縁識有
名色。縁名色有六入。縁六入有更樂。縁更
樂有有。縁有有愛。縁愛有受縁受有生。縁
有死愁憂苦惱。不可稱計。取要言之。五
盛陰身危脆之形不可久保。菩薩是時等行
本無。分別色痛想行識悉了虚寂。復以正受。
於本淨法亦無染著。亦不見色解色無色。度
於一切顛倒之行。是謂菩薩摩訶薩禪定一
意。非是羅漢辟支佛所及。外道五通雖壽無
量由失神足不至究竟。禪定之人正受三昧。
住壽一劫復過一劫不以爲難。以得禪定出
智慧上。除棄塵勞不興妄見。是謂菩薩摩訶
薩志願*于道開化衆生。隨形應適隨病投藥。
復以空性慧觀之法。入等慈三昧。遍觀三千
大千世界。轉至恒沙諸佛刹土。應度衆生悉
令解脱。是則如來禪定正受。皆使黎庶至于
滅度。是謂菩薩摩訶薩建立等慈定意。所濟
無量不可稱限。是謂最勝。如來神徳巍巍如
是。夫欲觀法當以慧眼。亦非肉眼亦非天眼。
亦非羅漢辟支所覩。以觀諸法。解諸法寂解
諸法淨。解諸法虚解諸法定。是謂菩薩摩
訶薩無限無量弘誓之心。無行無處亦無所
入諸法寂然。定者所習非亂者所行。普觀諸
法悉皆如是。如是觀者是爲法觀。法觀菩薩
不見諸法之所歸趣。其有觀法而不分別斯
等之類。闕於道場不至究竟。不以正法而成
定意。菩薩當念除去妄見無求無取。亦不
貿求受重福。知内外法悉皆虚寂。是爲菩薩
摩訶薩入等慈三昧。觀了諸法悉無所有。以
無所有乃名見法。夫見法者。無我無人無壽
無命。斯皆假號非眞實法。有爲之法非無爲
境界。無爲之界非有爲之法。菩薩解知有爲
無爲有漏無漏是常非常。我人壽命悉無所
有。是爲菩薩摩訶薩分別定意無生滅法。假
使菩薩觀諸法相。解知衆相虚寂無二亦不
見二。解二無二乃應定意。於顛倒法解無所
有。不見有正趣於道者。不見有邪當趣諸見。
蓋於衆生無量之慧皆發大哀。淨佛境界淨
佛刹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承事供養諸佛
世尊。復以神通明慧之觀。普察三千大千世
界。頗有衆生諸根純淑。不遇賢聖墜于三途。
是時菩薩要住拔濟使不彫落。或復是時菩
薩達士。因庶衆生兼復造縁。周旋往來不唐
其功。彈指之頃遊于百千正受定意。建立慧
觀修諸功徳。若行施時。計天人本亦無施者。
解知三事悉無所有。是謂菩薩乃應於施。若
復菩薩以律訓誨。解知犯戒及以禁律亦無
所有。無戒不戒乃應戒也。或復菩薩恒行忍
辱。見行忍者代其歡喜。設遭恚怒不懷憂
慼。懈怠忍辱悉無所有。亦非一二至于百
千。解忍無忍乃應忍辱。復次菩薩常行精進。
見精進者代其歡喜。設遭懈怠不以爲恨。解
知懈怠及以精進。一而不二亦不有二。亦不
有進亦不有怠。解進怠虚寂乃應精進。復次
菩薩若行若坐常若一心。禪定正受未曾虧
損。天雷地震萬響倶作。專心一意無能移轉
動菩薩心。解知定亂悉無所有。解定無定乃
應定意。復次菩薩智慧所潤澤及黎庶。包識
萬機應適無方。暢達演説不毀佛教。平等慧
觀不見賢愚。解慧無慧及與愚惑悉無所有。
亦不見有亦不見無。有無悉虚空寂無二。是
謂菩薩應於智慧。如是清淨諸法之相。亦不
見相非不有相。解相無相乃成相好。拔濟衆
生至無爲岸。復次菩薩復入空定遊虚空界。
一一分別空界衆生。或以言教或以神足。或
以光相或以苦行。而教化之趣使衆生得入
道撿。復次菩薩行無想法。除去想著顛倒之
行。復遊他方諸佛刹土。恒以無*想不變易
法。訓化衆生普至無爲。復次菩薩行於無願。
不求三界受有之報。不猗著人不著相好。分
別内外五陰成敗。色痛想行識外塵内入。一
一分別虚而不眞。如是最勝。菩薩大士發大
弘誓。度衆生類不見有度。尚無衆生況有度
者。是謂菩薩摩訶薩建立等慈定意。普使衆
生逮得慧根。爾時世尊説此等慈品時。十四
那術人皆發無上正眞道意。八千菩薩尋於
坐上逮得等慈三昧
  法界品第二十三
爾時世尊。放舌相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復照十方諸佛國土。四維上下靡不蒙照。復
照東方八十四億。江河沙數寂寞世界。諸佛
普集無有二乘。恒講菩薩殊特之行。分別世
界各有次第。吾亦從彼來至忍界。所以然
者。發願探籌無錯亂故。佛告最勝。今我自憶
在彼佛衆。一億諸佛同時取籌。我爲元首當
此世界。慈氏元吉師子勇慧徳普廣聞金顏
玄寂寶雄常悲鮮潔弘誓。如斯等佛一億如
來。同時受籌適此忍界。佛告最勝及來會者。
諸佛世界不可思議。改形變化權現無方。汝
等焉知慈氏菩薩方習菩薩行乎。莫造斯觀。
所以然者。慈氏積行恒沙數劫。先以誓願成
等正覺。吾方習行而在其後。或現苦行或現
光相。或現菩薩儒童弟子。隨人本行而爲説
法。慈氏菩薩在彼坐上。佛告彌勒。現佛光相
翼從多少。爾時彌勒隱菩薩身。還現佛形刹
土國界。弟子菩薩不可思議。衆會見之歎未
曾有。無形自然。色相自然。諸法自然。一切諸
佛亦復自然。時彼大衆復見東方八十四億。
江河沙數寂寞世界。諸佛世尊論講菩薩殊
特之行。千八百微妙法門。何謂千八百微妙
法門。菩薩習於本淨法門。獲此法門者。不於
本際而受其證。復有無言説法門。菩薩得此
法門者。遊虚空界無能覺知。復有無所得法
門菩薩得此法門者。雖度衆生亦不見度。復
有無所持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解知本淨
内外無主。復有名號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
一切諸法虚而無實。復有成就法門。菩薩得
此法門者。雖處有爲不著有想。復有化識法
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入無形界無形教化。復
有現形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現形無數而
教化之。復有因縁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爲
彼衆生而造因縁。復有法聲法門。菩薩得此
法門者。但聞音響不見其形。復有離有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不見生滅著斷之法。復有
解脱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不見泥洹有趣
滅度。復有深奧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分別
如來祕要之典。復有無色像法門。菩薩得此
法門者。入無色定而教化之。復有無觀行法
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佛法無教亦無處所。復
有數息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諸法無數解
息無息。如是最勝。菩薩摩訶薩獲如此等千
八百微妙法門。時諸衆會聞彼諸佛説此微
妙法門。盡於坐上得盡信法忍。無數衆生趣
小乘者。皆發無上平等道意。爾時世尊及以
彌勒。還攝光明從面門入。如來大哀巍巍若
茲。開化衆生不可稱量。各使至趣令立堅固。
爾時衆會復作是念。向者我等皆共普見寂
寞世界。如今忽然悉無所有。將非幻化野馬
水影乎。復非夢鏡恍惚耶。爾時世尊。即知衆
會心中所念。便告舍利弗曰。云何舍利弗。汝
頗曾聞如來與汝。説聲聞行是有爲法是無
爲法。是有漏法是無漏法。是眞實法是非眞
實法。是現法是非現法。是塵勞法是非塵勞
法。是有數法是無數法。是有著法是無著法。
是有習法是無習法。是瞋恨法是非恨法。是
可捨法是非捨法。是凡夫法是非凡夫法。是
賢聖法是非賢聖法。此意止神足法此非意
止神足法。此根力覺道法此非根力覺道法。
此學法此非學法。此聲聞法此非聲聞法。此
縁覺法此非縁覺法。此菩薩法此非菩薩法。
此佛法此非佛法。云何舍利弗。汝曾聞如來
説此言教乎。舍利弗對曰。非也世尊。佛告
舍利弗。我今猶尚在聲聞衆。不説斷漏有縁
著想。況當演教有窠窟乎。此事不然。説法
輪講悉無處所。無言無教亦無法想。法出
響應豈有法也。云何舍利弗。今當引譬智者
以譬喩自解。猶如士夫勇猛之人。觀虚空界
悉了無形。然復彼人意欲規郭。以衆彩色欲
畫虚空。或作天像或作人像。或作龍鬼神旃
陀羅像。或作蜎飛蠕動畜生之像。云何舍利
弗。彼人施意寧能不乎。舍利弗對曰。非也世
尊。甚難甚難至未曾有。佛告舍利弗。如來權
化不可思議。施設言教甚難於彼。所以者何。
一切衆行有爲法無爲法。有漏法無漏法。道
法俗法。十二因縁及六識身。四意止四意斷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直行。過去當來
現在諸佛。無形無像不可覩見。亦無取捨亦
無聚散。不可携持而不可得。虚空境界虚寂
無二。諸佛世尊遊諸方界。爲一切衆生講説
言教。實無名號強爲假號。實無文字強爲文
字。實無法性而説法性。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以權方便應適衆生。隨彼根本此乃
甚難。設有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篤
信如是虚無寂法。具足衆行便能成就如來
相好。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承事供養諸佛世
尊。復於彼佛得強記總持。亦復受此深妙之
義。轉復演布咸使聞知。菩薩摩訶薩當念具
足七無著法。云何爲七。解一切有悉無所
有。不染於有亦不見有。現其形像亦無色相。
猶無有佛況色相乎。一切世界亦無端緒。況
當有本而可推耶。衆生根本無窮無底。誰能
發意料量其行。法自然生法自然滅。亦復
不見有生有滅。諸法如化諸法如幻。亦復不
見幻化野馬。諸法自然諸法無生。亦復不見
生滅著斷。是謂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成就此
七無著法者。便能具足一切衆行。漸漸得至
成菩薩位。坐佛樹下降伏魔怨。衆徳著積光
相具足從第一住乃至十住。於其中間未曾
退轉。恒爲諸佛所見擁護。天龍鬼神乾沓惒
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摩休勒。供養華香作
伎樂被服幢幡。轉加功徳威神扶接。自
上無上至眞之道。佛復告舍利弗。自念我昔
修菩薩道。或爲儒童。或爲梵身。或時出家
修沙門律。供養江河沙數諸佛世尊。或以頭
目國財妻子。或以醫藥四事供養。但聞諸佛
論講苦義空義非身之義。或説六度空無
願。或説禁戒學道之法。或説忍辱仁和之教。
或時隱處經劫不起。或禪入定形神不動。皆
由内法未成就故。佛復告舍利弗。吾始從寂
寞世界諸佛世尊。即得聞此深妙之法。諸來
菩薩大士集者。應時逮成柔順法忍。爾時衆
會諸在坐者。二萬四千衆生。應時逮得不起
法忍。去來諸佛及現在者。皆共宣傳頒暢深
法悉無處所。亦復不見我人壽命。觀察衆生
根本純淑。衆生有想以無想教授。衆生有念
以無念教誡。衆生有礙示以無礙。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諷誦善持此深奧法。若復演布爲
他人説。其福功徳不可稱限。若有學人修菩
薩道。慈悲喜護愍傷一切。欲令成就登菩薩
位。常當修持深奧法藏。若善男子善女人。遍
滿三千世界。受持五戒遍行十善。四禪四等
四空定。不如一聞斯深法奧。若不能多思
惟亦可七日。若不能七日六五四三乃至一
日。若不能一日彈指頃可。云何舍利弗。如汝
聲聞其數彌滿十方世界。四事供養衣被飯
食。床敷臥具病痩醫藥。從億億劫復過億
億劫。不如一聞深要之法。所以者何。菩薩
法藏珍寶之聚。若復演説一句之義。無常苦
空非身之義。三脱法門及四明慧。空無想願
虚寂之行。不生不起無滅盡行。如是菩薩摩
訶薩是則安隱無量徳行。福不可限無以爲
喩。若有菩薩以限礙身修有爲法。教化衆生
使充所願。然彼之類未曾更聞無爲之道。欲
履菩薩深奧法者此事不然。若有菩薩定意
正受從無量法。宣暢演布深奧法典聞無爲
法。諸法虚空悉無所有。是則深義無能及
者。是故菩薩若欲具足衆生願者。欲與他
人説其義者。復欲宣暢如來菩薩祕要法者。
欲使衆生成四果證者。常當念學此深法要。
佛復告舍利弗。昔吾遊學爲菩薩行。常習六
度四等。大慈加被衆生演甘露味。或演言教。
或賢聖默然。或現神足。或以善權巧便。或以
神通五道。或以一道周遊。或以辟支飛鉢虚
空。或以聲聞禀受言教。或現儒童状如無知。
舍利弗當知。菩薩教化權現無方不可窮盡。
隨世習俗隨類而入。亦入於地亦入於水。亦
入於火亦入於風。菩薩分別四大本原皆無
有主。分別地界内外虚寂。水火風界亦復如
是。復觀衆生有淫怒癡無淫怒癡。有愛欲心
無愛欲心。有憍慢意無憍慢意。有定意無定
意。有亂心者。無亂心者。菩薩悉皆分別。或以
安般守意。或以惡露不淨觀。或以泥洹滅盡
之法。或以有爲無爲法。或以有漏無漏法。或
以俗法。或以道法。或以神通漏盡之道。而教
化之。吾曾遊處通慧世界。爲一衆生十二中
劫入禪定意形神不動。不辭劬勞待而教化。
此衆生者豈異人乎。莫造斯觀。卿欲知者。今
最勝菩薩是也。最勝菩薩。在通慧世界生豪
族家。由宿積徳不生貧匱窮困之家。一生二
生至百千生。乃至十二中劫受形。常在豪貴
不處卑賤。吾亦入定去彼不遠觀其心意。於
百千劫不解一句深奧之法。後能自悟豁然
心開自歸我身。欲聞深妙無量法典。而爲説
法無盡之藏。所謂無盡藏者分別音響。或以
一音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或以一句應適一
切衆生心意。所吐言教過於梵音。復有六通
無盡藏。往詣十方諸佛世界。承事供養如來
世尊。禀受深妙難有之法。於諸苦行。過於精
進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善權。復有無盡
藏。使有四意止。四意止者無漏法行。法意止
者泥洹徑路。餘者凡夫之所修。四意斷四神
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道。報應果證
悉無所有。亦不見有。是謂菩薩無盡之藏。何
者可盡。平等光曜善講本性是可盡也。法性
相修爲可盡也。心所思惟爲可盡也。思惟五
陰爲可盡也。曉了十二因縁爲可盡也。知内
外四大爲可盡也。舍利弗對曰。非也世尊。非
是如來所能究盡。佛復告舍利弗。復有四
事法無盡之教爲辯才門。云何爲四。一者分
別無盡慧。二者分別無盡慧明。三者思惟強
記總持。四者分別辯才無外。是謂舍利弗四
無盡之藏菩薩所可修行。復有四無盡之藏
不可携持。云何爲四。一者其性難携放逸不
住。二者道心難携本性甚深。三者入諸本際
習無本末。四者入衆生意了知無法。是謂菩
薩摩訶薩無盡之藏。佛復告舍利弗。菩薩
復有四牢固無盡之藏爲辯才法門。云何爲
四。一者志願牢固不著邪部。二者本行清淨
不興塵勞。三者古佛言教立忍無恚。四者隨
縁造行不失本誓。是謂菩薩摩訶薩無盡之
藏辯才法門。在道樹下降伏魔怨意無怯弱。
復有四轉輪法門無盡之藏。云何爲四。一者
所言至誠不毀他人。二者究盡縁起知所從
生。三者訓誨衆生初無懈倦。四者分別明慧
上菩薩位。是謂菩薩摩訶薩不毀法戒無盡
之藏。菩薩摩訶薩常所修行。佛復告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無盡之藏成就法界。
云何爲四。一者照曜法界通達往來。二者照
曜法性解無所有。三者分別肉眼天眼慧眼
法眼佛眼。云何爲肉眼。觀覩色像不無眼
識。云何爲天眼。所謂天眼者。覩天色像不
見報應。慧眼分別不見塵垢。法眼清淨具足
六度。佛眼了朗觀相無相。四者照曜報應不
著三界。是謂菩薩摩訶薩無盡之藏成就法
界。佛復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無盡
之藏。云何爲四。一者精進不定意。有求慧意
無求慧意。有盡意無盡意。有得意無得意。
内外分別悉無所有。是故舍利弗。行權菩薩
在在處處。周旋教化精進爲上。修行禁戒勤
力爲本。從諸世尊求積功徳。聞法歡喜合集
明慧。布演道教亦無言教。當來過去見在諸
法。慧觀堅固乃爲眞教。如來所説不以文字。
文者清淨説法亦淨。是爲積慧功徳立忍堅
固立不退轉。是謂舍利弗。不以貪色亦不猗
色。非不有色解色無色。故曰法性。正使三
千大千刹土。香薫細滑繒綵幡蓋。來供養者
不孚用喜。遠離懈怠不懷怯弱。避貪亂意除
瞋恚心。成等正覺演布祕要乃得成佛。捨身
所安立弘誓心。代彼衆生受其苦惱。精進
樂法。趣使衆生進入法室至修道者。諸天證
明。天龍鬼神犍沓惒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
摩休勒人與非人悉來供養。善男子善女人。
扶佐勸助使成佛發願堅固要使成慧中無
有退。度諸因縁墮三塗者。無識無覺亦無究
竟。是謂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修無想念法無
言教法。乃能得成如來聖教。爾時坐上諸
來會者。聞斯深法。皆發無上不退轉地。爾時
舍利弗前白佛言。向所聞者。斯等諸人久如
成佛乎。佛告舍利弗。斯等諸人二百無
數劫當成爲佛。皆同一號無垢超徳如來至
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
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清淨劫名難度。
彼佛世界純以一乘。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常
論菩薩無量徳行。土地平正無有山河堆阜
河澗谿谷若干種色。如天綩綖。無有日月光
明所照。自謂衆相光光相照。衆徳廣普衆生
所念萬若干想。所以然者。以其法界無差違
故。彼佛世界食自然甘露著。劫波育衣。猶如
第六天樂所居。土地豐熟五穀平賤。七寶具
足金銀珍寶車&T027012;馬瑙眞珠虎珀。有轉輪聖
王名曰雨華。七寶導從。所謂七寶者。一名輪
寶。所謂輪寶者。縱廣十四肘。純以七寶。輪有
千輻。輻輻有相。王意欲東輪即前導。二者象
寶。所謂象寶者。色如白雪。口有六牙。牙牙有
相。王欲乘象遊觀世界。彈指之頃遊于世界
亦無有難。三者馬寶。所謂馬寶者。身紺青
色朱髦尾。乘虚而行脚不躡地。馬一鳴吼震
于世界。靡不聞者。王意欲乘東西南北。彈指
之頃皆悉周遍。四者玉女寶。所謂玉女寶
者。身作優鉢蓮華香。口作牛頭栴檀香。純肉
無骨爲人端正。不肥不痩不長不短不白不
黒。備具女姿六十四變。王意欲納輒便在
前。五者珠寶。所謂珠寶者。方三仞高七仞。王
意欲試彼珠寶者。夜非人時。即召軍馬集四
種兵。夜出珠寶著萬丈臺頭。普照世界靡不
蒙光。珠自往來隨王所念。六者典藏寶。所謂
典藏寶者是時轉輪聖王。意欲遊行方域世
界。路由大海無底之源。王意欲試典藏證驗。
即勅御者且止此海。吾欲停息便勅典藏寶。
吾今須金銀珍寶車&T027012;馬瑙珊瑚虎珀水精琉
璃。卿能得乎。時典藏寶尋跪水中。以器
水。隨意所念七寶自至。七者典兵寶。所謂典
兵寶者。王意欲集四種兵衆。即告典兵寶曰。
吾欲撿挍四種兵衆。使時不移能得辦乎。彼
典兵寶。復白王言。不審聖王須兵多少。王告
之曰。吾須前後左右各各萬葙。時彼典兵
寶。隨王教令即如其言。四種兵集。所謂四種
兵者。象兵馬兵車兵歩兵。一一兵者。將從有
十。四種兵各各亦然。爾時佛告最勝諸來會
者。爾時轉輪聖王。豈異人乎。莫造斯觀。所以
然者。今最勝菩薩身是也。所在變化言聲柔
軟。人民之類皆承法音。寂然恬泊講度無極。
四恩四等六重之法。善權方便入滅盡定。離
欲無垢。空無相願無爲之法。無生滅法無端
緒法。其有萌類諸天世人在彼境界者。分別
聖慧無漏道根。或示音響指授明法。以苦切
之教將入法律。或以神足變化光明教授。欲
使衆生漸入究竟。佛告舍利弗。一切衆生無
我人相。諸法本淨諸法無形。無著斷法諸法
無壞。觀了佛土悉無所有。又復舍利弗。十二
因縁五陰六衰都無形像。如來八種音聲。不
男音不女音。不強音不軟音。不清音不濁音。
不雄音不雌音。此由檀度受實果證。解知清
淨照于法界。或以一音遍滿三千十方世界。
吾曾遊處野馬世界。去此七十二億。江河沙
數諸佛刹土。在彼周旋放大音聲。遍滿彼佛
刹土。其聞音者百億衆生立不退轉。皆發無
上正眞道意。時我弟子名曰目連神足第一。
登一須彌山。復登一須彌山。如是經劫從劫
不躡地。時目*犍連在野馬世界。放大音
聲遍滿三千十方世界。於彼音聲而演斯教。
如來説法未曾有行。亦不見行非不有行。解
行無行故曰清淨。諸法無象亦無音響。復説
四諦如爾法性。解苦無苦不住於苦。入如此
慧故曰苦智。因習暢本解*習無*習。不見有
*習故曰*習智。知盡處所由盡而生由盡而
滅。亦不見盡是謂盡智。無爲道者。不見窠窟。
去來今佛之所稱譽。今佛説者亦無有道。去
來所説亦復如是。道無形像不可覩見。解道
無道故曰道智。是謂菩薩摩訶薩分別道議。
時彼野馬世界一切衆生之類。但聞其聲不
見其形。時彼大衆愕然有怪。斯是何人。布大
音聲震動世界。兼復演説深奧之議。時彼如
來知衆生心中所念。便告目連曰。捨汝神
足可在此衆現其形像。時目*犍連即如其像。
忽然以至處大衆中。彼菩薩等身長八萬四
千由旬。佛身長十六萬八千由旬。衆會見目
連形體著衣持鉢状如沙門皆共。愕然怪未
曾有此是何像。爲是畜獸爲是人耶。是時彼
佛知衆會心中所念。即告之曰。汝等勿生此
心。所以然者。去此七十二億江河沙數諸佛
世界有佛世界名曰忍土。彼有佛名曰釋迦
文如來至眞等正覺十號具足。於五濁世出
現於世。恒以文字教授衆生。人壽百歳過者
無幾。以四諦至眞分別*議趣。其説慧無處無
著。此目連比丘。是彼神足第一弟子。彼佛即
告目連曰。現汝神足。此會大衆虚想欲見。
時目*犍連。承佛教誡。即從坐起頭面禮足。
忽然不現入無礙三昧定意。盡接十方諸佛
刹土安著右掌。左手接彼佛土懸處虚空。各
各共見目連神足。欲覩其形不能得見。時彼
菩薩尋自歸命彼佛世尊。伏惟天師當見拯
濟。佛告無苦終不有損。爾時彼佛告目連曰。
止止目連。捨爾神足令此菩薩粗識軌迹。爾
時目連承佛教旨。即捨神足復坐如故。時彼
菩薩前白佛言。彼忍刹土釋迦文佛。以何教
化云何説法。復以何道訓誨衆生。以何權智
周旋往來。佛告諸菩薩。彼刹衆生剛強難化。
互相是非各自謂尊。是以如來以苦切之教。
引入道撿。猶如龍象及諸惡獸&T014461;悷不調。加
之捶杖令知苦痛。然後調良任王所乘。彼土
衆生亦復如是。以若干言教而度脱之。或以
苦音説苦音響。*習盡道音亦復如是。時彼
菩薩歎未曾有。善哉善哉世尊。彼佛如來執
勤勞行甚爲難有。能於五鼎沸世。教化衆生
演布大道。寂然滅盡歸於無爲也
十住斷結經卷第




十住斷結經卷第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道智品第二十四
爾時座上百億衆生。及諸大會菩薩之人。及
天帝釋梵天王。兜術天。焔天。化自在天。他
化自在天。乃至一究竟天。各各狐疑。欲得聞
説至道之要。道者無相而不可見。云何如來
言有道乎。爾時世尊。知來會心中所念。尋告
最勝菩薩曰。卿等欲得宣暢微妙至道之要
乎。對曰。如是世尊。願樂欲聞。佛告最勝及菩
薩摩訶薩天龍鬼神阿須倫旃陀羅摩休勒人
與非人。解道無迹寂然無名。假使最勝道
有處者。菩薩摩訶薩不於平等法中成最正
覺。以其道果無處所故。菩薩摩訶薩成等正
覺。佛復告最勝。菩薩道智定意有十。云何爲
十。不造身行亦無所著。不造口行亦無所著。
不造意行亦無所著。遊佛境界不興佛想。教
化衆生逮無礙智。皆使萌類解道無道。復使
衆生成最正覺。放大光明靡所不照。一一光
明無量化佛。一一化佛演説極深六度無極。
恒轉法輪發菩薩心。解我無我亦無壽命。身
心自然乃謂爲道。其自然者。覺道無智亦不
有智。覺無所覺都不見覺。言吾是道亦不見
吾。言我是道亦不見我。我人壽命亦復如是。
一切衆智亦無形像。爾時最勝菩薩前白佛
言。設道無形而不可見。如今轉法輪演説四
道果證。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
支佛菩薩及佛。何以故。説五陰薩云然四
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
道。何以故。説淨佛國土教化衆生。從一佛國
至一佛國。分別明慧六識更樂。云何復説四
等六度眞如法性有道之名。是時世尊告最
勝曰。如汝所問。菩薩摩訶薩解了佛慧五分
法身善權所有不見動轉。見動轉者則非道
議。遠離一切之所猗住。推其法界亦無法
界。所以然者。倶本無故無道著智。如本淨
故設轉法輪。解了一切諸法無著。是故最勝。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