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No. 0309_ 竺佛念譯 ) in Vol. 10

[First] [Prev]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最勝虚空神識虚空中止。泥洹神識泥洹中
止。是謂各各差別
十住斷結經卷第六




十住斷結經卷第七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化衆生品第十九
爾時最勝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
薩渉歴生死執勤苦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育養衆生莊嚴道場。雖化衆生亦不見化。亦
不見衆生。亦不自見我有所化。所以然者。以
法性觀虚無寂寞無所有故
佛告最勝。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菩薩摩訶薩
執大弘誓無邊幅意。育養衆生淨佛國土。雖
化衆生亦不見化。亦不見衆生。所以然者。以
法性觀虚無寂寞悉無所有。皆空皆寂無形
無相不可見故。一切諸法法亦自空。衆生衆
生自空。國土國土自空。泥洹泥洹自空。菩薩
菩薩自空。如是最勝。菩薩當作是觀。深入法
要解知諸法。一相如爾。諸法衆智虚寂無
爲無所染著。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御意趣
道心難沮壞。必至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
志如金剛亦不轉還。瓔珞道樹以無爲法。從
初發意至于道場。坐樹王下。已降當降未降
之徒。於其中間不興慢意。我勝彼不如慢。我
與彼等慢。彼勝我不如慢。増上慢増中慢増
下慢。中上慢中中慢中下慢。下上慢下中慢
下下慢。如是菩薩摩訶薩當念思惟除此諸
慢。亦不嫉妬隱貢高心。菩薩入定觀察衆生。
應度不度。以善權方便入於五道八無閑處。
若有衆生應受化者。便與彼人作朋友知識。
或爲父母兄弟眷屬。或爲大富豪尊長者。隨
前衆生給施窮乏。出無量藏金銀珍寶&MT01728;&T027012;
瑪瑙眞珠琥珀好明月珠及如意寶珠。或以
飯食床褥臥具病痩醫藥。悉以給施無所悋
惜。或復有人至菩薩所。慇懃求索頭目手足
國財妻子七珍之具。悉能惠施亦無施想。是
時菩薩。便入法界自在定意三昧正受。以權
方便與彼衆生説虚無法。汝等當知。法者無
爲亦無所爲。分別六情都無有主。若眼見色
色亦無對。衆生愚惑於中起識。分別思惟眼
識無主。若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
意分別法。菩薩觀察都無所有。法起隨所處
起。法滅隨所處滅。起不知起滅不知滅。十二
因縁十八本持亦復如是。或時菩薩入師子
奮迅三昧。復能示現若干種變。於中演暢清
淨音聲。現已國土衆寶莊飾。香花芬熏五色
玄黄。威儀清白。志如安明。不可移轉。復現無
量定意法門。如來恒常所娯樂者。一切諸法
衆生根本。皆現在前。是時菩薩復以神足。入
無量定而自示現。處一蓮華結加趺坐。現其
色身無限無量阿僧祇劫諸法功徳。淨除衆
生想著之迹。導引菩薩出要之路。依一切智
演甘露法。暢慧光明示現佛慧無所染著。或
以珍寶起七寶塔滿一天下。或二天下或三
或四。或至梵天至一究竟天。住壽經劫不取
滅度。或時菩薩以權方便。入無爲靜定具諸
善根。不捨如來具一切智。以三昧力訓誨衆
生。或有衆生應聞聲教而得度者。或有衆生
應聞香教而得度者。或有衆生知其味義而
得度者。或有衆生身獲柔軟而得度者。或有
衆生體法意悟而得度者。是時菩薩復作是
念。聞聲衆生必欲聞我清淨之義。我今當演
如來八音音演八句。苦音習音。盡音道音見
苦向苦見*習向*習。見盡向盡見道向道。是
時衆生聞如此聲。意不開悟欲覩光明及其
身體。菩薩入定以平等觀。便化地種山河石
壁。樹木華果盡爲七寶。車*&T027012;馬瑙水精琉璃
珊瑚虎珀皆放光明。明明相照翳日月光。是
時衆生意不開悟。復欲得見日月光明。菩薩
觀察知彼心念。即入無礙心念三昧。放千億
無數毛孔光明。一一光明有七寶蓮花。一一
蓮華有七寶臺。一一臺上有七寶蓋。一一蓋
下有七寶座。一一座上皆有如來。與彼衆生
説苦原本。生苦無苦是無苦諦。生*習無*習
是無*習諦。生盡無盡是無盡諦。生道無道是
無道諦。彼聞聲衆生及見光者。聞苦音響心
懷厭患。各興苦空無我之想。無生滅想便於
坐上。盡苦*原底應清淨響。是時座上聞香
衆生。意不開悟復生斯念。我等意樂極妙之
香。然今大聖乃説聲教。菩薩知彼衆生心念。
便入極微衆香定意正受三昧。便化地種山
河石壁樹木華果盡爲香熏。牛頭栴檀鷄舌
納。跋香夢經木酥合。分陀利花須乾
提花。滿願乾提花青蓮芳花。如是衆花數千
百種。普遍四方靡不聞香。是時衆生雖聞此
香意不開寤。欲使香中出於道教。爾時菩薩
知彼衆生心中所念。便於香中説六重之法。
是時聞香衆生心開意*寤。畢此世患更不來
生。盡於苦際即成道果。是時座上貪味衆生
意不開*寤。便作是念我意在于樂著妙味然
今大聖乃説香教。實非本心之所貪慕。菩薩
知彼衆生所念。便入極微淨味定意正受三
昧。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花果。盡爲甘露
自然飮食。香氣芬熏甘美無量。爾時衆生雖
獲此味意不開*寤。意欲貪前自然奉送。及見
其形乃果我願。菩薩知彼衆生心念。便入速
疾無礙三昧。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
盡爲衆生。一一衆生&T016254;若干種自然甘露。甘
露食中出斯輩聲。甘味在外舌識而嘗。二法
交會乃興塵勞。我今自節知足爲上。趣欲支
形使痛不生。如車須膏以致重載。瘡痍得藥
勉濟其痛。如此法教皆出于味。衆生聞之心
開意*寤。畢此世患更不來生。盡於苦際即
成道果。是時座上衆生之類。貪細滑者意不
開*寤。便作是念。我今意在貪著細滑。然今
大聖乃説妙味。實非本心之所貪慕。菩薩知
彼衆生心念。便入極欲微細柔順定意正受
三昧。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花果。盡爲衆
生。一一衆生皆被自然劫波育衣。天繒天綵
以自纒絡。衆生見之以手親近。自覺柔軟不
可獲*持。意念一衣百副自至。衆生心*寤方
自剋責。咄哉何爲貪著此衣。將非自墜増于
塵勞。形爲枯骨纒以血肉。便聞空中出斯輩
聲。男子當知。人間五樂非眞非有。心著細
滑漸興牽縺。念自剋責捨此貪愛。爾時衆生
聞空中聲方乃得*寤。畢此世苦更不來生。盡
於苦際即成道果。是時座上衆生之類。貪於
法者意不開*寤便作是念。我今意在微妙之
法。今日大聖乃説細滑。實非本心之所貪慕。
菩薩知彼衆生所念。便入無量法界定意三
昧正受。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盡爲
衆生。一一衆生皆説六度無極。空無想願禪
定解脱。有爲無爲有漏無漏。生滅著斷斯無
所有。或時菩薩觀衆生心意之所趣。便設權
計現身色相隱沒自由。騰在虚空作十八變。
從空往來無所罣礙。或復示現國土城郭演
説佛法。使衆生類逮不思議諸佛要定。是時
菩薩所化城郭。人民周旋各各無限共相敬
待。如父如母如兄如弟。謙恭卑下常先興敬。
菩薩爾時復入無喩光明。令諸菩薩入此光
明結加趺坐。或坐高座或坐蓮華。遍滿世界
無空缺處。或現佛身坐寶蓮花。皆演諸佛六
度無極。空無相願禪定解脱。復以如來十八
不共四無所畏。加被衆生各蒙得濟。爾時菩
薩復以神足之力放大光明。現佛世界億百
千國。一一光明各各引致億百千衆生。乘光
至此聞法得度。一一毛孔有十億光明。一一
光明有十億國土。時化國土有自然自*寤摩
尼寶。以種種珍寶雜厠其間。其摩尼寶懸在
虚空去地十仞。珠光明徹靡不照曜。復有奇
異摩尼之寶以爲莊嚴。一一寶上十億江河
沙刹諸佛國土。十億百千樓觀臺閣。一一樓
觀有十億百千佛土寶蓮華師子之座。一一
寶師子座有十億百千國土神寶蓮華。一一
花上有十億百千如來坐師子座。一一如來
放大光明。覆十億百千佛土。一一佛刹土有
十億百千如來師子無畏之徳。一一無畏之
徳有十億百千衆生居處。一一衆生有十億
百千現諸佛國。一一佛國有十億百千法句
義味及諸佛法。一一法句義味之法。有十億
百千生諸經法熾然塵勞。乃至諸法定門亦
復如是。一一諸法門中演出無量衆智相貌
不退轉法。若干種智義味不同。一一所轉法
輪之中。度十億百千衆生得純熟行。一一衆
生刹土復有十億百千佛國。各化己界使趣
善處。令衆生類咸至佛道。菩薩大士入此三
昧。自現無量威神之變。三昧境界未曾所有
未曾所見。所化窮異非心所度非意所圖。内
外中間覩無處所。亦不見來時亦不見去時。
所以者何。斯由諸法體自然故。百劫修行欲
盡其垢。行如來誓加于衆生。復於無量無限
數劫。無著無住亦無所染。亦復無能爲立名
字。尋其根本永無處所。若使有人欲設權詐
尋究此定造化形相。義極甚深不可思議。乃
是諸佛所應行法。非是羅漢辟支所修。最勝。
復當思惟此理。菩薩謙苦遊於八難。觀衆生
意有愛欲心無愛欲心。有多有少亦悉知之。
有瞋恚心無瞋恚心。有多有少亦悉知之。有
愚癡心無愚癡心。有多有少亦悉知之若彼
衆生有愛欲心。偏著女色計好肥白。心玩不
能去離。是時菩薩。復現權詐廣設方謀。輒爲
示現覺觀惡露不淨之想。於衆生前現身無
常。四大散落落在異處。一日二日乃至七日。
形體膖脹臭處不淨。或時死尸血肉消盡筋
骨相連。復現異變若干種形。或現髑髏髀骨
臂肘各在一處。久久轉變似白鴿色。歳月轉
久與糞土同。如是菩薩衆生觀已。便自開
寤乃知妄欲。是凡夫行墮入惡趣。非歸正道
心自改悔。追昔不及乃投大聖。遵修梵行入
清淨淵。洗淫欲垢練神棄縛。逮成無上至眞
正覺。淨己國土育養衆生。是謂菩薩觀愛欲
心。便爲説法得成道果。菩薩當知或有衆生
無愛欲心。意局在小不至大道。菩薩勸勉成
就平等正覺道也。以智慧藏無二之法。導引
指示令知正路。安立大乘不取小道。從無數
劫積功立徳行善不惓。意迷心惑不別眞僞。
今乃自覺不到究竟。云何菩薩無二之道。菩
薩修行不二道者。菩薩常淨不處於淨。於淨
遊樂外化衆生。是不二道。菩薩常寂外現如
亂。於寂遊樂而化衆生。是不二道。菩薩入定
未始有錯。從定意起外化衆生。是不二道。菩
薩施心初不懷悔。持無想報牢固之意。外化
衆生使除三想。是不二道。菩薩戒具未始有
缺。復以禁律外化衆生。是不二道。菩薩甚深
智慮廣遠。不自歎説有所成辦。内常一心無
沾汚。是不二道。執智造化實無邊崖。於
中撿意使不分散。亦以此法誨化衆生。令過
曠野無憂之澤。是不二道。菩薩修忍正定三
昧。現身勤苦處在山澤無人之處。或近
聚現行乞食。或經一歳至百千歳。或經一劫
至百千劫。於中現身受無量苦。爾時山中人
及非人。或羅叉鬼二足四足及無數足。各齎
刀杖來觸菩薩。或以利刀而截其鼻。鼻尋還
生如閻浮果。最勝當知。閻浮果者。取一生兩
取兩生四。取四生八取八生十六。取十六生
三十二。如是展轉樹盡爲果無復樹形。亦復
不見枝葉莖節。菩薩入定行忍如是。若有人
來截菩薩鼻。取一生兩取兩生四。取四生八
取八生十六。取十六生三十二。如是展轉身
盡爲鼻無復身形。亦復不見手足頭目。衆生
但見鼻無央數。尋時生念悔取其鼻。願樂欲
見菩薩本體。是時菩薩捨三昧已。心意安詳
而從定起。還現其形如本無異。漸漸動搖現
出入息。轉復開目如有所説。衆生見已皆投
于地五體自歸。願爲給使在菩薩側。是時菩
薩觀察衆生内心所念。隨時應適而度脱之。
菩薩復還入定三昧。内心寂靜無他餘念。復
有衆生至菩薩所。盡共圍繞而挑其目。目尋
還生。如散成融瑠璃。設當有人取成融琉璃。
毘羅果許而灑地者。散如芥子不可收拾。
然明明相照各有精光。衆生但見菩薩形體
盡爲眼目。不復見本形體相貌。尋時生念悔
本所作。即自剋責。願樂欲見菩薩本體。是時
菩薩尋捨三昧。心意安詳而從定起。還現其
形如本無異。漸漸動搖示出入息。如有所説
衆生見已。皆投于地五體自歸。願爲給使在
菩薩側。是時菩薩觀察衆生内心所念。隨時
應適而度脱之。是時菩薩復還入定。内心靜
寂無他異念。復有衆生至菩薩所。手執利刀
杌其首足。*首足還生如瞿多羅樹。瞿多羅
樹者。若有人來誅伐其樹枝葉莖節。諸觚段
段各在異處。彈指之頃尋因地氣還生如舊。
枝葉莖節各各成樹。爾時菩薩亦復如是。形
肢節盡爲*首足無復本形。衆生但見菩
薩形體盡爲*首足。不復見本相貌之像。尋時
生念悔本所作。即自剋責。願樂欲見菩薩本
體。尋捨三昧心意安詳而從定起。還現其形
如本無異。漸漸動搖示出入息。轉復開目如
有所説。衆生見已皆投于地五體自歸。願爲
給使在菩薩側。是時菩薩觀察衆生内心所
念。隨時應適而度脱之。是謂菩薩有愛欲心
無愛欲心。有多有少皆悉知之。亦不自念吾
在塵勞唐捐其功。亦復不念斯衆生等而易
誘進。菩薩所行行不見行。亦復不見有受教
者。行教二業都自虚寂。亦不見一亦不見無
一。一自無一。況言有一言一法者。亦自假號
言眼。眼自假號。耳鼻舌身意法及以色聲香
味細滑法。亦復如是。菩薩所以言一法者。欲
開法門現無量門。引至無法訓于衆生。是時
最勝復白佛言。云何衆生有瞋恚心無瞋恚
心。有多有少皆悉知之。佛告最勝。菩薩大士
遊入世界無量佛土。一一觀察有形之類。蜎
飛蠕動蚑行喘息下至蟻子。有瞋恚心無瞋
恚心。有多有少皆悉分別。一一料簡而投其
藥。設有衆生瞋恚多者。便見苦空非常之變。
或有蟲獸所見噉食。或有盜賊兵刃所害。或
爲水火横見燒煮。如是衆變不可稱計。設彼
衆生心得*寤者。隨彼教誡而受其化。尋於
彼處即得度脱。若有衆生見無常變心不覺
悟。菩薩爾時復以權慧入忍三昧。其三昧名
無常觀。復有三昧。名慈降伏去恚三昧。若菩
薩摩訶薩入此三昧正受者。便能降伏除瞋
恚心。若有極惡羅*叉鬼神。虎狼盜賊弊惡之
部。來趣菩薩欲取傷害。未到之間中道便還。
所以然者。慈定之力覆護方界。億姟刹土莫
不蒙濟。以得入慈三昧者。法度有十事。云何
爲十。所謂修甚深智行無量業。總持強記意
難沮壞。自無有量。以法界爲量入於無量。當
來過去現在諸佛之所修習。無上法印而封
印之。依如來力増益佛土。恒自立志淨修道
場建菩薩業。如是行者。爲應法律應無所生。
得開眼目㸌然大*寤。慧眼清淨永無塵曀。
獲種姓眼得佛淨眼慧眼無外。議眼深遠法
眼常定。善知識眼以爲營護。道眼甚深獲辯
才眼。言無滯礙致無疑眼。心無彼此亦無猶
豫。入法門眼導示盲類。分別義味開露法
門。親眞知識成就道心。所建境界無能障蔽。
亦復無能有求毀呰。是謂菩薩分別諸眼成
辦道業。爲諸世間作良祐善友。豫了未生顯
示威相。立於善根所化無礙。功徳清淨所願
必果。胞胎眞正遇諸解脱斷諸疑網。布慧重
雲遍滿空界。以賢聖法解暢心垢。所建志
願恒現在前。心所作爲終不疑難。信根堅固
功業無盡。親奉諸佛除憂樂想。道心轉深採
慧珍寶。供奉智士猶妙香花。爲風所吹靡不
聞者。其有穢惡悉爲清淨。最勝當知。吾今居
此閻浮利内。所居之國名毘舍離。以肉眼觀
諸方刹土。諸苦憂惱不過此處。然復出於如
來種性。今此衆生不馨之臭。上徹虚空十千
由延。然天於人人爲天種。天亦自知觀於宿
命。吾所積徳皆由人身。設不從人植衆徳本
者不蒙福慶。最勝當知。爾時諸天各將營從。
欲來世間咸來到空。人間臭氣重雲之際。便
聞人間腥臊不淨。即還彼去不至人間。所以
然者。以其香潔不堪住故。菩薩大士行大慈
悲。所化國土亦不選擇是好是醜是淨是不
淨。亦不心念我今願樂堪教化此不堪彼處。
如我今日處此忍界教化衆生縁畢無餘。十
方諸如來等正覺皆遙讃歎。各各自於彼刹
告四部衆。某方某甲稱佛姓字。名號能仁如
來。於彼忍界五鼎沸中。五刺鐵中五刀劍
中。五盛焔中五荒亂中。五無救中五難
中。能處其中訓誨衆生甚奇甚特。分別賢聖
諸度無極。諸天清淨身無垢穢。至臭雲際輒
還天上。至宮殿中出到後園。入無憂池七日
七夜而自洒浴。猶恐人間臭氣著身。心不願
樂人間周旋。是時諸天香風遠布。下至空界
萬八千由旬。復過此數有隨嵐風。香氣下過
至空風香界二千由旬。諸天雖有衆徳之香。
猶不如此無欲之人持戒香也。菩薩當觀諸
天食福謂爲永久。天使在前乃悔不及。願
貪人中興功福業。是時意豈在香臭間乎。菩
薩大士亦復如是。雖處苦惱五盛焔中。心不
疲厭亦不悔還。意常念在度脱衆生。若有賢
聖神通之人。以其神力接一凡夫至上虚空
香熏之界。還復來下在此世間。身體香熏經
三七時香氣乃歇。無欲之人戒完具者。經劫
去劫戒徳之香終不斷絶。然菩薩大士。同處
世間於世間長。復於世間作大炬明。雖有勤
勞不以爲苦。道意興盛心不缺減。是謂菩薩
觀察衆生。有瞋恚心無瞋恚心。有多有少皆
悉知之。爾時最勝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
一心思惟觀察衆生。有愚癡心無愚癡心。有
多有少皆悉知之。於是菩薩便入明慧正受
三昧。普觀世界至虚空際。其中所有衆生
之類。一足二足至無數足。天龍鬼神阿須倫
迦留羅栴陀羅摩休勒人若非人知其*原本。
一一分別尋究審實。若有衆生愚癡多者。便
爲挍計。演説因縁十二根本。無明縁行。行縁
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入。六入縁更樂。更樂
縁痛。痛縁愛。愛縁受。受縁有。有縁生。生縁
死愁憂苦惱。有諸不淨亂想之心。逆順暢演
無盡之智。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
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樂
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
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死滅。死滅
則無復有愁憂苦惱諸不淨行。漏爲大患泥洹
爲妙。如是菩薩觀諸相貌。而爲演説究盡*原
本。若有衆生癡心彌固識不了朗。漸進導引
將至靜處。復與解暢本無之法。無生滅法無
著斷法。分別三世興哀之相。癡行過去識不
可滅。廣曜法門出現妙智。興起佛道衆徳具
足。不捨菩薩善知識行。常遊菩薩閑靜之堂。
入諸如來深要之觀。復當思惟十牢要法。云
何思惟十牢要法。親近佛藏法身之相。念不
思議還攝爲一。解空無念亦無若干。自起自
滅亦無主質。過行無緒不可護持出生諸道。
法界虚空境界亦無窮盡。縛解自解去衆生
著。依於善根成一切智。越於無量智慧之境。
捷疾之智皆悉成就。充足菩薩希望之心。淨
諸菩薩言迹之行。如來道義未曾漏失。不捨
一切法性之相。所入極微意不謬誤。心若金
剛力不可壞。諸佛之所授其號&T040879;。悉無衆生
應可度者。所説無二不可轉還。是謂菩薩十
牢要法。進成道果取道不難。是謂最勝菩薩
上妙無盡之法。當念修行
  ◎三道滅度品第二十
爾時最勝菩薩即從座起長跪叉手。前白佛
言。唯然世尊。如來至眞道徳無崖。不猗道
門求出解脱。於清淨學勤修慕及金剛三昧
不可稱量。今聞如來説滅度淨三道歸一。更
無二名亦不著二。若審然者。何求無上至眞
道乎。唯然世尊。願爲敷演令渇道家永忘識
惑。是時世尊。迴金體身四面顧眄諸來會者。
寂靜無名各無衆念。微視最勝而告之曰。快
哉問矣。誠難得聞。如來爲汝一一暢演。令
將來學永無猶豫。最勝白佛願樂欲聞。佛告
最勝。清淨道根不生穢枝。體性淨故則諸法
淨。復於法性亦悉清淨。漸當分別有數無數。
無數淨者得三世淨。以了三世空觀三界。是
謂名曰微淨三昧。最勝當知。三道滅度其品
不同志趣各異。身爲垢本。念爲垢池。想爲遊
塵。識爲結首。一滅三存不致清淨。二滅二存
亦不至淨。三滅一存亦不至淨。四滅空存乃
至於淨。至一切智清淨亦爾。從初道迹上至
無著。復從一住乃至十住。皆滅四還四歸四
礙。云何爲四。所謂四者。身爲垢本凡夫滿足。
念爲垢池縱逸四流。想爲遊塵興八萬愛。識
爲結首繋于三有。是以大聖。現有三道像如
優劣。其實滅度無若干差別。道在泥洹不離
虚寂。菩薩泥洹以度人爲名。辟支佛泥洹
現神足爲名。聲聞泥洹現狹劣爲名。復次最
勝。菩薩泥洹慈悲喜護育養衆生。設導一人
入道撿者。諸根容悦欣怡無量。當時意識澄
靜無爲。無道俗念諸情悉淨。淨若泥洹於彼
永盡。而無所有是謂無念。應無所念亦不見
念念亦無念。無念學者學亦無學。色亦無色
亦不見色。心意識念亦無識念。從五陰身乃
至無形。法體清淨不見有念而無所念。最勝
當知。夫言泥洹。泥洹爾者豈爲遠乎。莫作斯
觀。所以然者。無念法體無形觀體則是泥洹。
泥洹性體則是法觀。一而不二亦無差別。泥
洹無名而不可見。亦無能立泥洹名號。是謂
最勝。菩薩大士學是泥洹清淨道者。而應於
道應念無念。最勝復當分別。菩薩大士欲行
了達斯清淨道泥洹體性者。當修淨行。云何
菩薩修其淨行。恒使身口意清淨無瑕穢。何
謂身淨而無瑕穢。於是菩薩己身已淨。解諸
外身亦復清淨。己身虚寂解諸身空。身之寂
靜知諸身寂。己身解脱諸身亦然。菩薩復當
思惟法觀。了知懈慢亦無懈慢。己身無慢道
豈有慢。是故菩薩解身無慢。菩薩興念世惡
露觀。身如影響不見淨想。達淨無想方應泥
洹。是謂菩薩摩訶薩清淨泥洹道無差別。最
勝菩薩復白佛言。云何菩薩體淨無欲欲而
無欲。佛告最勝。菩薩大士周旋五趣流轉生
死。方便權現適化應時。有説身淨則論無生。
其覩生死則無生死解知無生。生死一而不
異。亦無若干差別之名。菩薩復當了別身行
彼達無生。此等生死則知身行達内外法。何
謂身行。去來現在三世興衰。過去無迹現在
無記當來無號。復次最勝。去者永盡來者無
窮。現在遷轉亦當思惟盡不盡法。云何思惟
盡不盡法。於是菩薩分別了達虚空淨想。其
無盡者淡然無爲無有想念。有想念者於賢
戒律乃有大缺。佛告最勝。吾昔成佛座道樹
下。七日七夜觀樹不眴。心念過去恒沙諸佛。
由何自覺先達何法。時我最勝。復作是念過
佛恒沙先達身法逮最正覺。因縁合會有識
有想。其知縁者則空無想無所染著。亦復不
見生滅著斷。若此最勝。如斯觀者是謂身淨。
夫身淨者悉歸智海。最勝當知。歸海之義
其事有十。云何爲十。一者歸佛之海法無
形觀。歸衆生海超越有難。歸法之海集衆
智故。歸福田海立本無根。歸五陰海示現穢
法。歸智慧海分別若干教誡所趣。歸根義海
増善根故。歸住心海了知衆生若干心意所
念。無量解知無礙。歸于行海不違願故。歸弘
誓海究生死原。是謂最勝。菩薩摩訶薩歸
海十門之義。當念修行悉歸如來無漏法身。
又觀如來無漏身者。不住本無不墮三界。達
知本無爲一法身。觀身無漏如本無住。住不
見住亦無所住。以無漏身入生死海。示現色
身如無色身。無邊無際無形不可覩現。色身
滅已亦不見滅。亦不見生身之本無如本無
住。如來身淨亦無瑕穢。入衆生聚隨前形質
隨像而現。了達衆生身之清淨。己身清淨衆
生身淨。一而不二亦不若干。平等本無。本無
無道不見有道。亦無俗法有漏無漏。亦復不
見三乘教*誡。斯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道。亦
復不見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於諸賢聖道
法都無所著。是謂菩薩行應清淨應無所應。
復次最勝。菩薩摩訶薩當念思惟口言清淨。
何謂口言而應清淨。於是菩薩入虚空界清
淨三昧。普觀三千世界。其中衆生有形之類。
一切賢愚清白好醜。悉歸于空皆悉清淨。菩
薩復當思惟等觀。於第一義亦不見等亦不
見不等。何以故。以等相觀故。亦不見等與不
等相與無相。復以等相觀察諸法。不見道法
無限無際。不見俗法有限有際。不見賢聖超
過三有。不見凡夫力有優劣。最勝當了。菩薩
分別清淨音聲。無有衆生想著意者。善察音
響觀了無響。不見憂喜是常非常。樂於顛倒
非顛倒者。達知衆生一切皆淨。無欲無染亦
無生滅著斷。無淫怒癡三毒根本。復當觀察
十二因縁十八本持。從癡至死皆悉清淨。癡
亦不知我所造行。行亦不知從癡而有。法法
自生法法自滅。法不見法何有癡行。如是最
勝。法不相知法生則生法滅則滅。法不自知
生與不生滅與不滅。故言無生滅著斷也。爾
時最勝菩薩白佛言。世尊。三世癡行隨身迴
轉。有身則行隨。無身則行滅。乃至老死亦復
如是。唯願世尊。敷演狐疑令將來衆生永無
疑滯。爾時世尊告最勝曰。癡不染身身不染
癡。癡亦不見我有身。身亦不見我有癡。各各
清淨亦無吾我。言吾我者悉自虚寂。是謂菩
薩一切清淨。言清淨者。何者是言何者非言。
言不在内亦不在外。不見言有出有入。便當
具足十堅固義。分別衆生陰種所趣。云何爲
十。於是菩薩先求出要化一切衆生故。現無
數化精進無著故。現無礙力。以一切法空故。
現息意力。於一切法得自在故。現迴心意識
轉不轉故。分別義味故。現自性法力智慧
顯故。現自在力爲生説法故。現無畏力。
安處正法故。現辯才。現無量智一一布現
故。現無二力。無疇匹故。如是最勝。菩薩摩
訶薩分別衆生種性所趣。亦不内亦不外亦
不在兩中間。欲以言是菩薩耶。對曰。非也世
尊。云何欲淫怒癡是菩薩耶。對曰。非也世尊。
若不以欲怒癡是菩薩者。復以諸垢縛著是
菩薩乎。對白。非也世尊。佛告最勝。菩薩摩
訶薩亦不著言亦不著不言。一切諸法皆無
著不著。眼耳鼻口身心亦不見著不著。所演
音響風動聲出。因縁合會乃有聲響。賢愚好
醜聲無若干。亦不住内復不在外。尋其中間
而不可得。佛告最勝。菩薩摩訶薩住本無
動三昧者。思惟勤念及其所行。皆如空等
無住不住亦無衆想。是謂最勝。衆生言聲一
切音響悉空非眞。權詐之法不可恃怙。爾時
最勝白佛言。世尊。如來聖諦成賢聖道果。權
詐非眞云何成最正覺乎。佛告最勝。如來等
正覺。道法審諦眞實以獲眞實之法故。解知
諸法非眞非有也。又復最勝。菩薩摩訶薩周
旋五道教授衆生。隨前所應而度脱之。觀察
衆生名字音聲。轉于無上法輪。隨法句義令
達報應。樂苦衆生説苦原本。解了諸法言皆
無言。何者爲言言從何出。了知言者無有出
生。是時菩薩復與樂習衆生説*習根本。是
習是生是因是縁。分別因縁本無*習緒。不
見有*習亦不見有字。是爲最勝。樂習衆生
一切音聲皆空非眞。又復菩薩隨前衆生報
以道教。使聞法者順法而行。亦不知行之所
趣報應之果。是謂菩薩行無所行證不見證。
如爾一相等滅衆苦。復次菩薩復當思惟樂
盡衆生。了達諸法不見出生。言音聲者無所
住止。若坐若行常若一心。雖遊憒亂常若閑
靜。設在大衆賢聖默然。意欲現言言便自止。
追尋所言於著無著。不見盡與不盡。一切諸
法亦不見盡。生滅著斷聲出於言永無蹤迹。
復次菩薩樂道衆生思惟八行。衆生修習進
趣泥洹。正言正業乃至正定。其如法者不如
法者。平等一虚空觀無二不有違錯。是謂菩
薩摩訶薩口言清淨而無瑕穢。復次菩薩摩
訶薩當念思惟意識清淨。云何菩薩意識清
淨於是菩薩心爲清淨。亦無瑕穢本無清淨
不見有本。其心本者不可染汚。無能爲心作
留難者。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了心本淨不見
有淨。世多愚惑於斯染著。達空思惟不有所
著。分別究竟行權方便於本自淨。菩薩當知。
又其心本本無往來。不擇高下尊卑貴賤。不
見本有今無。不見今有本無。不念徳本。念徳
本者。是謂空是謂無生是謂泥洹。問曰彼
徳本者。了識心本乎。曰非也。内本空解外
乎。曰非也。最勝白佛言。若爾者云何空耶。佛
言。心本空。亦非本非不本。亦非心非不心。
空心定菩薩若不自見心。己心本無外亦本
無。一而不二而無若干差別之名。心非我心
無心於心。我心非心無我於我。色非我色
無色於色。我非色我無我於我。我心我色。非
我心我色。色我心我非色我心我。至聲香味
細滑意法。非我意我法。亦非意我法我也。何
以故。心本空外亦空。以知外空達了諸法亦
復如空。一而不二無若干相像。一切諸法亦
復如是。不見本有今無。亦復不見今有本無。
無亦不無有亦不有。有不知所以有。無不知
所以無。無無恒自無。有有恒自有。有不出於
有。無不出於無。無無不自無。有有不自有。有
不知無無不知有。一切音聲皆空非眞。是謂
菩薩心爲清淨。其心淨者。不可染汚三十六
湮。心本塵垢永無所著。復以善權方便達本
自淨。亦不於淨起于想著。菩薩摩訶薩以了
本末淨空。定意自在三昧者。便能屈還周旋
生死。往來五道植衆徳本。彼徳本者。知心意
識無心意識。復以本心愍及一切。識了衆生
空無所有。我人壽命本末清淨。復以徳本普
及一切。令衆生類進修於道。衆生及道平等
無二觀如是者。斯謂本末清淨。復以此淨等
淫怒癡癡等道等。道則是慾怒癡癡則是道。
道淨癡淨一無有二亦不若干。菩薩觀察本
末自淨不著諸穢。爾時世尊告最勝曰。身行
清淨而不作惡。口言清淨恒歸至誠。意念清
淨慈悲一切。衆行具足乃稱菩薩。爾時世尊
説此本無清淨品時。五千菩薩皆得一生補
處。無數千人皆發無上平等道意
  乘無相品第二十一
最勝白佛言。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至成作
佛。云何了達一相無相。復以無相分別一相。
云何菩薩以清淨心遊處愛欲從愛欲中復至
清淨。佛告最勝。行權菩薩乘無相淨心。周旋
五道十方世界。或生欲界形無形界。雖處於
界不染於界。與善男子善女人。以法之樂而
娯樂之。復遊形界與諸天人同處宮殿。或在
梵天與梵天王説於微妙乘無相法。處衆梵
中或時經行或時賢聖默然。在中獨尊無能
及者。又復最勝。菩薩在彼微現道教。漸降諸
天使行眞諦。除去諸梵計淨之心。住彼形界
或經百劫至百千劫。復從形界下生欲界。内
常樂靜獨處山林。雖處人中意常禪定。或時
菩薩現有居家妻子自隨。復與衆生同世居
業。處高現卑在卑現尊。觀衆生心周旋坐起
言語。行來進止不興憍慢亦不自毀。所以然
者。以其達了本末淨故。又復菩薩復遊於百
千定正受三昧。以三昧威神。復觀三千大千
世界。現身相好光明神足。權慧方便遊化自
在。心應清淨乃謂無相。菩薩摩訶薩應此定
者。乃得求於乘無相道。不相見生不相見無。
生以無習道亦不想。於聖無道之相。亦不求
相亦不求無相。了達道相無相。起時即起滅
時即滅。有趣道相。不相行滅有相行滅。是謂
菩薩而爲道相。菩薩摩訶薩亦不求相以爲
道相。何以故。道自無相。不求無相爲道之相。
不見合散以爲道相。不見十二縁本我人壽
命。從癡有行而有道相。亦復不見無我人壽
命。從癡有行有道相也。何以故。道自無相亦
不見相。不望所生冀于道相。了知四大是身
非身。是常非常是空非空。是我非我取捨合
散皆非眞實。是謂菩薩摩訶薩應如應爾。亦
不異非不異。亦不見異亦不見不異。乃應道
相無相。善身不善身。記身無記身。漏身無漏
身。有爲身無爲身。成身敗身。合散取捨。以相
道相分別悉空。而無所有。如夢如影如響如
熱時焔。亦不身空亦不身無空。亦不身*想亦
不身無*想。亦不身願亦不身無願。不身亦不
與無欲相應非不相應。不身亦不與十二因
縁相應非不相應。十二因縁亦不相應非不
相應。至十八界亦復如是。法性如爾亦不與
道相相應非不相應。從癡生愛亦復如是。不
與道相相應亦非不相應。一切諸法名色六
入。不與道相相應亦不不相應。菩薩摩訶薩
復當入于滅盡定意不動三昧。次觀道相不
與十八本持相應非不相應。法性不與十二
因縁相應非不相應。無限無量不可思議塵
勞之垢。不與道相相應亦不不相應。乃至法
性諸情。不與十二因縁相應非不相應。乃至
老死無婬怒癡法。不與道相相應。亦不
相應非不相應。有數無數。不與道相相應亦
不不相應。道相無二。不與有數無數相應亦
不不相應。於第一義。有俗無俗有漏無漏。有
爲無爲有記無記。善法惡法若好若醜。以不
二行非不二行。無壞敗意求于道相。求道相
者。不與第一義。有俗無俗有漏無漏有爲無
爲有記無記。善法惡法若好若醜。而共相應。
亦不不相應。復次菩薩摩訶薩復於諸法無
相之相。亦不見相非不無相。是道。無相亦不
見相。斯謂道相應於無相。無相之相法自虚
寂。如空無相非不有相。當應此相應無所應。
如是菩薩摩訶薩得此道相定意者。於諸法
界悉得自在。入此定已。分別己身一一毛孔。
無限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悉現在前。已
現世界。復現翼從弟子。菩薩渇仰聞法聽無
厭足。使彼大衆普見三千大千刹土。如來金
體出無量光。一一光明無數無量佛土。於彼
佛刹現身色相。在彼大衆闡揚大法。聞者牢
固不捨金剛定意三昧。復於彼界百千億劫。
周旋教化示現權智。如無權智。不見權智所
可化者。雖處彼界心如影像。猛焔鏡形心無
是念。劫數長遠尋之無*原。於其中間生懈慢
意。亦復不念衆生易化。吾於一日一夜教化
周旋。普遍恒沙諸佛世界億千萬劫。諸佛所
化吾爲特勝。如是菩薩摩訶薩入道性無相
定者。一一分別身體毛孔。周旋教化亦不疲
厭。無受化者。於婬怒癡不大慇懃。淨彼世界
詣彼如來大會之處。不見長短起不淨念。何
以故。菩薩摩訶薩遊無量法界降伏心意。忍
諸塵勞未曾有行。無方喩行建精進行悉分
別故。不思議定無道相定眞際相定。一而不
二亦無差別。令彼衆生分別道相。有俗無俗
有漏無漏。有爲無爲有記無記有欲無欲。不
見與道相相應。亦不不相應。道相不與有俗
無俗有漏無漏有記無記有欲無欲相應。亦
不不相應。道相不與十二因縁相應。亦不不
相應。縁癡有愛生老病死亦不相應。十二因
縁不與道相應。亦不不相應。縁癡有愛生老
病死。不與道相應。亦不不相應。如是最勝。菩
薩摩訶薩得此道相定意者。不見相應不見
不相應。是謂菩薩摩訶薩於道相定意應無
所應。於無相定亦不見應。亦不見不應。是謂
應無所應。非羅漢辟支佛所能及知。何以故。
非彼境界故。諸佛世尊不可思議。普入一切
十方世界。現諸相好威儀禮節十八變化師
子奮迅無畏三昧。是時最勝。菩薩摩訶薩具
足如來道相定意。不捨金剛誓願定意。過諸
佛度無所度。亦不見度亦不見不度。菩薩摩
訶薩心一念頃從三昧起。不捨十方苦厄衆
生。尋復往至四事供養。衣被飯食象馬七珍。
床褥臥具病痩醫藥權慧調御一切。盡爲衆
生不自爲己。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教化周旋
闡揚正法。亦無厭足入諸佛土。令彼衆生悉
令受化。無覺知者。興隆佛事現一切智。心所
周接尋念即至。菩薩摩訶薩入此道相定意。
普入十方恒沙無央數刹諸佛世界衆生之類
心意識中。觀察所念分別宿行。是趣泥犁。是
趣餓鬼。是趣畜生。是趣天道。是趣人道。如是
菩薩摩訶薩彈指之頃盡能分別衆生所趣。
或有衆生修行善道應道相定。亦知彼衆生
有小乘心辟支佛心菩薩心。如是菩薩摩訶
薩普遊諸佛世界。禮拜承事諸佛世尊。淨諸
佛土。具滿一切衆生所念。或在諸佛刹土。
貪衆生類。輒自示現行於大施。於彼
刹土竪大施幢。以清淨梵音告一切曰。諸賢
當知。我名一切施無求報者。若有乏短。衣被
飯食病痩醫藥。床臥具等。國財妻子象馬
七珍。菩薩布施從初發意至于成佛。除
不施。餘者盡施。云何爲三。一者父。二者母。
三者師長。是謂立根菩薩在諸佛刹土行於
布施。復次菩薩摩訶薩以善權方便。復遊十
方恒沙刹土。見彼衆生在懈慢者。現身持戒
行十八法。或在樹下曠野塚間。高山深崖隱
處林窟。慇懃奉戒不犯衆法。遊在人間執持
威儀禮節。出入進止若行若坐心常懇惻。初
不離戒。達了禁戒。本無所有。生者皆盡一切
無常。我身與彼一而不異。至竟清淨。從地至
地乃至十地。不見十地是礙度十地是無礙。
猶如鳥飛虚空亦無足跡。解知萬物皆空如
空。物亦非物。非物亦非物。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遊於無量諸佛世界。不捨弘誓牢固之
心。攝彼懈怠衆生。安處入于道相正受。復次
菩薩摩訶薩執權智慧。復遊十方恒沙刹土。
見彼衆生有懈怠者。常懷瞋恚未始有悦。菩
薩於彼現身忍辱。若人罵者默而不報。設復
有人截其手足。毀辱其形心不變易。不興恚
怒持心如地。觀達此身四大合成。神離則散
有何可貴。智者分別無一可貪。亦如屠牛之
家分牛爲四分。了知本末悉無所有。菩薩大
士亦復如是。解身無主亦無所有。何者是身
身爲誰有。名相號字悉不眞實。或有菩薩因
禪行忍。在于曠野無人之處。樹下端坐一心
思惟。行路之人及牧牛人。擔薪負草逕過其
邊。或以草枝而刺其鼻或刺耳門。菩薩尋覺
觀彼已。還閉其目寂然心意。意無亂念亦
無他想。或値行人以瓦石打擲。破傷頭目毀
壞形體。菩薩心識亦不移變不興亂想。是謂
菩薩摩訶薩因禪行忍接度衆生不可稱記。
復次菩薩摩訶薩以不思議力。遊至十方恒
沙刹土。見有衆生常懷。懈慢。菩薩於彼現身
精進。攝取衆生安處無爲。是時菩薩爲一衆
生經百千劫。心不懈惓亦不疲厭。何以故。達
了法界空無所有。以如來之道而度脱之。雖
度衆生亦不見度。亦不見不度。是謂菩薩摩
訶薩慇懃精進心不變移亦不他想。於其中
間受諸苦惱。或値刹土劫燒火起*焔至梵天。
或値水出亦至梵天。或値風動吹諸刹土碎
如塵霧。菩薩處彼盡取生類。安處無爲令不
擾亂。是謂菩薩摩訶薩遊恒沙刹土精進不
闕。復次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權方便。遊至十
方恒沙刹土。見彼衆生心亂不定。菩薩於彼
現乎坐禪。或坐村落或坐樹間。或坐山林深
窟之中。或經百千劫心無他想。引取衆生令
心不亂。是時菩薩在於路側入定。其三昧名
無形想定。入此定者。或經一劫至百千劫。天
地融爛山河樹木悉皆散落。海水泉源江河
駃流悉皆涸竭。入定菩薩處中坐禪。心不變
移亦不腐壞。或放牛人擔薪負草經過其邊。
或以木枝而刺鼻者或刺耳孔。或直擘眼而
視者。或開口而看齒者。或前取髮捉而
不能得者。或以利刀剪菩薩爪而不能得者。
何以故。皆是菩薩定力威神不可沮故。十方
諸佛復加威神。令此菩薩不遭苦惱。是謂菩
薩摩訶薩遊*于十方恒沙刹土。見彼亂意便
自入定。從劫至劫不以疲惓。復次菩薩摩訶
薩復以善權方便遊至恒沙刹土。觀見衆生
有愚惑者。菩薩於彼示現智慧。爲彼衆生分
別義趣。思惟三世現在之事。越次諸地。從
地至無地。從無地至地。猶如飛鳥無所觸礙。
菩薩亦復如是。非像爲像像爲非像。非物爲
物物爲非物。云何非像爲像像爲非像。於是
菩薩入虚空際定意正受。觀他方世界。藥果
樹木山河石壁。悉空如空。空亦空無。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世界皆如空等。是謂
菩薩摩訶薩非像爲像像爲非像。非物爲物
亦復如是。復入衆智自在定意示現衆生除
愚闇想。皆悉安處令至彼岸。是謂菩薩摩訶
薩遊*于十方無量世界。觀彼衆生愚惑想者。
爲現慧明永無闇昧
十住斷結經卷第








十住斷結經卷第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等慈品第二十二
爾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云何菩薩入等慈
三昧。遍觀三千大千世界。人陰神陰諸龍鬼
界。一身二身至百千身。云何菩薩以神足力。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如人遊虚亦無罣礙。爾
時世尊告最勝曰。快哉斯問甚奇甚特。吾今
與汝敷演其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一切諸
法虚寂無本。成道衆智尋亦無迹。菩薩入定
正受三昧。遍觀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衆生有
形之類。觀五陰身生者滅者。爲所從生爲所
從滅。復入空界地水火風。一一分別了無所
有。法起則起法滅則滅。最勝當知。昔我久遠
修菩薩道。禪定一意執心不亂。入不動三昧。
觀虚空衆生。無限無量不可稱記。隨其形類
而教化之。其中衆生有婬怒癡無婬怒癡。有
愛欲意無愛欲意。有瞋恚心無瞋恚心。菩薩
權慧隨類而入。形與彼倶稱適一切。心入定
意終無亂錯。彈指之頃入於百千諸佛刹土。
或以法性慧觀教化。或以空法苦空非常導
以正法。菩薩所化亦無邊崖。以十善之行
而教授之。云何爲十。先淨國土不計其功。敷
演其慧明知無礙。坐道樹下心無怯弱。降伏
魔怨令知邪趣。遊處境界度人無量。心如地
界忍而不動。分別根門難易之相。純熟之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