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廣佛華嚴經 (No. 0279_ 實叉難陀譯 ) in Vol. 10

[First] [Prev+100] [Prev]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諸菩薩聞此 最勝微妙地
    其心盡清淨 一切皆歡喜
    皆從於座起 踊住虚空中
    普散上妙華 同時共稱讃
    善哉金剛藏 大智無畏者
    善説於此地 菩薩所行法
    解脱月菩薩 知衆心清淨
    樂聞第二地 所有諸行相
    即請金剛藏 大慧願演説
    佛子皆樂聞 所住第二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脱月菩薩言。佛子。菩
薩摩訶薩。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當起十種
深心。何等爲十。所謂正直心。柔軟心。堪能心。
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
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
佛子。菩薩住離垢地。性自遠離一切殺生。不
畜刀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於一
切衆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
薩。尚不惡心惱諸衆生。何況於他。起衆生想。
故以重意。而行殺害。性不偸盜。菩薩於自資
財。常知止足。於他慈恕。不欲侵損。若物屬
他。起他物想。終不於此。而生盜心。乃至草
葉。不與不取。何況其餘。資生之具。性不邪
婬。菩薩於自妻知足。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
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爲法所護。尚不生於貪
染之心。何況從事。況於非道。性不妄語。菩薩
常作實語。眞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
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性不兩舌。菩薩
於諸衆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爲
破彼故。而向彼説。不將彼語。爲破此故。而向
此説。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増長。不喜離
間。不樂離間。不作離間語。不説離間語。若實
若不實。性不惡口。所謂毒害語。麁獷語。苦他
語。令他瞋恨語。現前語。不現前語。鄙惡語。
庸賤語。不可樂聞語。聞者不悦語。瞋忿語。如
火燒心語。怨結語。熱惱語。不可愛語。不可樂
語。能壞自身他身語。如是等語。皆悉捨離。常
作潤澤語。柔軟語。悦意語。可樂聞語。聞者喜
悦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多人愛樂語。
多人悦樂語。身心踊悦語。性不綺語。菩薩常
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
調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是菩薩。乃至戲笑。
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性不貪欲。菩
薩於他財物。他所資用。不生貪心。不願。不
求。性離瞋恚。菩薩於一切衆生。恒起慈心。利
益心。哀愍心。歡喜心。和潤心。攝受心。永捨
瞋恨。怨害熱惱。常思順行。仁慈祐益。又離邪
見。菩薩住於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惡戒。心見
正直。無誑無諂。於佛法僧。起決定信。佛子。
菩薩摩訶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
復作是念。一切衆生。墮惡趣者。莫不皆以十
不善業。是故我當自修正行。亦勸於他。令修
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
無有是處。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十
不善業道。是地獄畜生餓鬼受生因。十善業
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又此上品。十
善業道。以智慧修習。心狹劣故。怖三界故。闕
大悲故。從他聞聲。而解了故。成聲聞乘。又此
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不從他教。自覺悟
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縁法
故。成獨覺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
淨。心廣無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攝故。發
生大願故。不捨衆生故。希求諸佛大智故。淨
治菩薩諸地故。淨修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
大行。又此上上。十善業道。一切種清淨故。乃
至證十力四無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
故我今。等行十善。應令一切具足清淨。如是
方便。菩薩當學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不善業道。
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於中
殺生之罪。能令衆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
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偸
盜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
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邪婬
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
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妄
語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
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爲他所誑。兩舌
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
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斃惡。惡口
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
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綺語
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
果報。一者言無人受。二者語不明了。貪欲之
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
報。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瞋恚之罪。
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恒被於他之
所惱害。邪見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若生
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
諂曲。佛子。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
衆大苦聚。是故菩薩。作如是念。我當遠離十
不善道。以十善道。爲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
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佛子。此菩薩摩訶
薩。復於一切衆生。生利益心。安樂心。慈心悲
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師心大
師心。作是念言。衆生可愍。墮於邪見。惡慧惡
欲。惡道稠林。我應令彼。住於正見。行眞實
道。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分別彼我。互相破
壞。鬪諍瞋恨。熾然不息。我當令彼。住於無
上。大慈之中。又作是念。一切衆生。貪取無
厭。唯求財利。邪命自活。我當令彼。住於清
淨身語意業。正命法中。又作是念。一切衆生。
常隨三毒。種種煩惱。因之熾然。不解志求出
要方便。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大火。安置
清涼涅槃之處。又作是念。一切衆生。爲愚癡
重闇。妄見厚膜之所覆故。入陰翳稠林。失智
慧光明。行曠野險道。起諸惡見。我當令彼。得
無障礙。清淨智眼。知一切法。如實相。不隨他
教。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在於生死。險道之
中。將墮地獄。畜生餓鬼。入惡見網中。爲愚癡
稠林所迷。隨逐邪道。行顛倒行。譬如盲人。無
有導師。非出要道。謂爲出要。入魔境界。惡賊
所攝。隨順魔心。遠離佛意 我當拔出如是險
難。令住無畏一切智城。又作是念。一切衆生。
爲大瀑水波浪所沒。入欲流有流。無明流見
流。生死洄澓。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觀
察。爲欲覺恚覺害覺。隨逐不捨。身見羅刹。於
中執取。將其永入愛欲稠林。於所貪愛深生
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處聚落。無善救者。無
能度者。我當於彼。起大悲心。以諸善根。而爲
救濟。令無災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
洲。又作是念。一切衆生。處世牢獄。多諸苦
惱。常懷愛憎。自生憂怖。貪欲重械之所繋縛。
無明稠林。以爲覆障。於三界内。莫能自出。我
當令彼。永離三有。住無障礙。大涅槃中。又作
是念。一切衆生。執著於我。於諸蘊窟宅。不求
出離。依六處空聚。起四顛倒行。爲四大毒蛇
之所侵惱。五蘊怨賊之所殺害。受無量苦。我
當令彼。住於最勝。無所著處。所謂滅一切障
礙。無上涅槃。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其心狹
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雖欲出離。但樂聲聞
辟支佛乘。我當令住廣大佛法。廣大智慧。佛
子。菩薩如是。護持於戒。善能増長慈悲之

佛子。菩薩住此離垢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
所謂見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億佛。多
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如是。乃至見
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於諸佛所。以廣大心深
心。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飮食。臥具醫
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衆僧。
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
佛所。以尊重心。復更受行十善道法。隨其所
受。乃至菩提。終不忘失。是菩薩。於無量百千
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
清淨滿足。譬如眞金。置礬石中。如法錬已。離
一切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亦復如
是。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
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佛子。此菩薩四攝
法中。愛語偏多。十波羅蜜中。持戒偏多。餘非
不行。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説菩薩摩訶
薩第二離垢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轉輪聖王。
爲大法主。具足七寶。有自在力。能除一切衆
生。慳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
中。爲大施主。周給無盡。布施愛語。利行同
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
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
智智。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衆生中爲首。爲
勝爲殊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乃至爲
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捨家。於佛法
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既出家已。
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千三昧。得見千佛。知
千佛神力。能動千世界。乃至能示現千身。於
一一身。能示現千菩薩。以爲眷屬。若以菩薩。
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百劫千劫。乃
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
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説頌曰
    質直柔軟及堪能 調伏寂靜與純善
    速出生死廣大意 以此十心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徳 遠離殺生不惱害
    亦離偸盜及邪婬 妄惡乖離無義語
    不貪財物常慈愍 正道直心無諂僞
    離險捨慢極調柔 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獄畜生受衆苦 餓鬼燒然出猛焔
    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當離彼住實法
    人中隨意得受生 乃至頂天禪定樂
    獨覺聲聞佛乘道 皆因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 自持淨戒教他護
    復見群生受衆苦 轉更増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懷忿恨多諍訟
    貪求境界無足期 我應令彼除三毒
    愚癡大暗所纒覆 入大險道邪見網
    生死籠檻怨所拘 我應令彼摧魔賊
    四流漂蕩心沒溺 三界焚如苦無量
    計蘊爲宅我在中 爲欲度彼勤行道
    設求出離心下劣 捨於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發勤精進無厭足
    菩薩住此集功徳 見無量佛咸供養
    億劫修治善更明 如以好藥錬眞金
    佛子住此作輪王 普化衆生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習 爲成十力救於世
    欲捨王位及財寶 即棄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勤一念中 獲千三昧見千佛
    所有種種神通力 此地菩薩皆能現
    願力所作復過此 無量自在度群生
    一切世間利益者 所修菩薩最勝行
    如是第二地功徳 爲諸佛子已開演
第三地
    佛子得聞此地行 菩薩境界難思議
    靡不恭敬心歡喜 散華空中爲供養
    讃言善哉大山王 慈心愍念諸衆生
    善説智者律儀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是諸菩薩微妙行 眞實無異無差別
    爲欲利益諸群生 如是演説最清淨
    一切人天供養者 願爲演説第三地
    與法相應諸智業 如其境界希具闡
    大仙所有施戒法 忍辱精進禪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 佛清淨行願皆説
    時解脱月復請言 無畏大士金剛藏
    願説趣入第三地 柔和心者諸功徳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脱月菩薩言。佛子。菩
薩摩訶薩。已淨第二地。欲入第三地。當起十
種深心。何等爲十。所謂清淨心。安住心。厭捨
心。離貪心。不退心。堅固心。明盛心。勇猛心。
廣心。大心。菩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第三地已。觀一切有爲
法如實相。所謂無常苦。不淨不安隱。敗壞不
久住。刹那生滅。非從前際生。非向後際去。非
於現在住。又觀此法。無救無依。與憂與悲。苦
惱同住。愛憎所繋。愁慼轉多。無有停積。貪恚
癡火。熾然不息。衆患所纒。日夜増長。如幻不
實。見如是已。於一切有爲。倍増厭離。趣佛智
慧。見佛智慧。不可思議。無等無量。難得無
雜。無惱無憂。至無畏城。不復退還。能救無
量。苦難衆生。菩薩如是。見如來智慧。無量利
益。見一切有爲。無量過患。則於一切衆生。生
十種哀愍心。何等爲十。所謂見諸衆生孤獨
無依生哀愍心。見諸衆生貧窮困乏生哀愍
心。見諸衆生三毒火然生哀愍心。見諸衆生
諸有牢獄之所禁閉生哀愍心。見諸衆生煩
惱稠林恒所覆障生哀愍心。見諸衆生不善
觀察生哀愍心。見諸衆生無善法欲生哀愍
心。見諸衆生失諸佛法生哀愍心。見諸衆生
隨生死流生哀愍心。見諸衆生失解脱方便
生哀愍心。是爲十。菩薩如是。見衆生界。無量
苦惱。發大精進。作是念言。此等衆生。我應
救。我應脱。我應淨。我應度。應著善處。應令
安住。應令歡喜。應令知見。應令調伏。應令涅
槃。菩薩。如是厭離一切有爲。如是愍念一切
衆生。知一切智智。有勝利益。欲依如來智慧。
救度衆生。作是思惟。此諸衆生。墮在煩惱大
苦之中。以何方便。而能拔濟。令住究竟涅槃
之樂。便作是念。欲度衆生。令住涅槃。不離無
障礙解脱智。無障礙解脱智。不離一切法如
實覺。一切法如實覺。不離無行無生行慧光。
無行無生行慧光。不離禪善巧決定觀察智。
禪善巧決定觀察智。不離善巧多聞。菩薩如
是。觀察了知已。倍於正法。勤求修習。日夜唯
願聞法喜法。樂法依法。隨法解法。順法到法。
住法行法。菩薩如是。勤求佛法。所有珍財。皆
無吝惜。不見有物。難得可重。但於能説佛法
之人。生難遭想。是故菩薩。於内外財。爲求佛
法。悉能捨施。無有恭敬而不能行。無有憍慢
而不能捨。無有承事而不能作。無有勤苦而
不能受。若聞一句。未曾聞法。生大歡喜。勝得
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寶。若聞一偈。未聞正
法。生大歡喜。勝得轉輪聖王位。若得一偈。未
曾聞法。能淨菩薩行。勝得帝釋梵王位。住無
量百千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説法。能
淨菩薩行。汝今若能入大火阬。受極大苦。
當以相與。菩薩爾時。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
所説法。淨菩薩行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
火滿中。尚欲從於梵天之上。投身而下。親自
受取。況小火阬。而不能入。然我今者。爲求佛
法。應受一切地獄衆苦。何況人中。諸小苦惱。
菩薩如是。發勤精進。求於佛法。如其所聞觀
察修行。此菩薩。得聞法已。攝心安住。於空閑
處。作是思惟。如説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
言。而可清淨
佛子。是菩薩。住此發光地時。即離欲惡不善
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住初禪。滅覺觀。内
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住第二禪。離喜
住捨。有念正知。身受樂。諸聖所説。能捨有念
受樂。住第三禪。斷樂先除。苦喜憂滅。不苦不
樂。捨念清淨。住第四禪。超一切色想。滅有
對想。不念種種想。入無邊虚空。住虚空無邊
處。超一切虚空無邊處。入無邊識。住識無邊
處。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少所有。住無所有
處。超一切無所有處。住非有想非無想處。但
隨順法故。行而無所樂著
佛子。此菩薩。心隨於慈廣大無量不二。無怨
無對。無障無惱。遍至一切處。盡法界虚空界。
遍一切世間。住悲喜捨。亦復如是
佛子。此菩薩。得無量神通力。能動大地。以一
身爲多身。多身爲一身。或隱或顯。石壁山障。
所往無礙。猶如虚空。於虚空中。跏趺而去。
同於飛鳥。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煙焔。如
大火聚。復雨於水。猶如大雲。日月在空。有大
威力。而能以手。捫摸摩觸。其身自在。乃至梵
世。此菩薩。天耳清淨。過於人耳。悉聞人天。
若近若遠。所有音聲。乃至蚊蚋。虻蠅等聲。亦
悉能聞。此菩薩。以他心智。如實而知他衆生
心。所謂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離貪心如實
知離貪心。有瞋心離瞋心。有癡心離癡心。有
煩惱心無煩惱心。小心廣心。大心無量心。略
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
非解脱心。有上心無上心。雜染心非雜染心。
廣心非廣心。皆如實知。菩薩如是。以他心智。
知衆生心。此菩薩。念知無量宿命差別。所謂
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
十三十。乃至百生。無量百生。無量千生。無量
百千生。成劫壞劫。成壞劫。無量成壞劫。我曾
在某處。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族。如是飮
食。如是壽命。如是久住。如是苦樂。我於彼
死。生於某處。從某處死。生於此處。如是形
状。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如是過去。無量差
別。皆能憶念。此菩薩。天眼清淨。過於人眼。
見諸衆生。生時死時。好色惡色。善趣惡趣。隨
業而去。若彼衆生。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
成就意惡行。誹謗賢聖。具足邪見。及邪見業
因縁。身壞命終。必墮惡趣。生地獄中。若彼衆
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語善行。成就意善行。不
謗賢聖。具足正見。正見業因縁。身壞命終。必
生善趣。諸天之中。菩薩天眼。皆如實知。此菩
薩。於諸禪三昧。三摩鉢底能入能出。然不隨
其力受生。但隨能滿菩提分處。以意願力。而
生其中
佛子。是菩薩。住此發光地。以願力故。得見多
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
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以廣大心深心。
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飮食。臥具湯藥一
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衆僧。以此
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其佛所。
恭敬聽法。聞已受持。隨力修行。此菩薩。觀一
切法。不生不滅。因縁而有。見縛先滅。一切欲
縛。色縛有縛。無明縛。皆轉微薄。於無量百千
億那由他劫。不積集故。邪貪邪瞋。及以邪癡。
悉得除斷。所有善根。轉更明淨。佛子。譬如眞
金。善巧錬治稱兩不減。轉更明淨。菩薩。亦
復如是。住此發光地。不積集故。邪貪邪瞋。及
以邪癡。皆得除斷。所有善根。轉更明淨。此菩
薩。忍辱心。柔和心。諧順心。悦美心。不瞋心。
不動心。不濁心。無高下心。不望報心。報恩
心。不諂心。不誑心。無譣詖心。皆轉清淨。此
菩薩。於四攝中。利行偏多。十波羅蜜中。忍波
羅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
菩薩第三發光地。菩薩住此地。多作三十三
天王能以方便。令諸衆生。捨離貪欲。布施愛
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
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
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衆生
中爲首。爲勝爲殊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
上。乃至爲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行精進於
一念頃。得百千三昧。得見百千佛。知百千佛
神力。能動百千佛世界。乃至示現百千身。一
一身。百千菩薩。以爲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
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
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
重宣其義。而説頌曰
    清淨安住明盛心 厭離無貪無害心
    堅固勇猛廣大心 智者以此入三地
    菩薩住此發光地 觀諸行法苦無常
    不淨敗壞速歸滅 無堅無住無來往
    觀諸有爲如重病 憂悲苦惱惑所纒
    三毒猛火恒熾然 無始時來不休息
    厭離三有不貪著 專求佛智無異念
    難測難思無等倫 無量無邊無逼惱
    見佛智已愍衆生 孤獨無依無救護
    三毒熾然常困乏 住諸有獄恒受苦
    煩惱纒覆盲無目 志樂下劣喪法寶
    隨順生死怖涅槃 我應救彼勤精進
    將求智慧益衆生 思何方便令解脱
    不離如來無礙智 彼復無生慧所起
    心念此慧從聞得 如是思惟自勤勵
    日夜聽習無間然 唯以正法爲尊重
    國城財貝諸珍寶 妻子眷屬及王位
    菩薩爲法起敬心 如是一切皆能捨
    頭目耳鼻舌牙齒 手足骨髓心血肉
    此等皆捨未爲難 但以聞法爲最難
    設有人來語菩薩 孰能投身大火聚
    我當與汝佛法寶 聞已投之無怯懼
    假使火滿三千界 身從梵世而投入
    爲求法故不爲難 況復人間諸小苦
    從初發意至得佛 其間所有阿鼻苦
    爲聞法故皆能受 何況人中諸苦事
    聞已如理正思惟 獲得四禪無色定
    四等五通次第起 不隨其力而受生
    菩薩住此見多佛 供養聽聞心決定
    斷諸邪惑轉清淨 如錬眞金體無減
    住此多作忉利王 化導無量諸天衆
    令捨貪心住善道 一向專求佛功徳
    佛子住此勤精進 百千三昧皆具足
    見百千佛相嚴身 若以願力復過是
    一切衆生普利益 彼諸菩薩最上行
    如是所有第三地 我依其義已解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佛子聞此廣大行 可樂深妙殊勝
    心皆踊悦大歡喜 普散衆華供養佛
    演説如是妙法時 大地海水皆震動
    一切天女咸歡喜 悉吐妙音同讃歎
    自在天王大欣慶 雨摩尼寶供養佛
    讃言佛爲我出興 演説第一功徳行
    如是智者諸地義 於百千劫甚難得
    我今忽然而得聞 菩薩勝行妙法音
    願更演説聰慧者 後地決定無餘道
    利益一切諸天人 此諸佛子皆樂聞
    勇猛大心解脱月 請金剛藏言佛子
    從此轉入第四地 所有行相願宣説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脱月菩薩言。佛子。菩
薩摩訶薩。第三地善清淨已。欲入第四焔慧
地。當修行十法明門。何等爲十。所謂觀察衆
生界。觀察法界。觀察世界。觀察虚空界。觀察
識界。觀察欲界。觀察色界。觀察無色界。觀察
廣心信解界。觀察大心信解界。菩薩以此十
法明門。得入第四焔慧地
佛子。菩薩住此焔慧地。則能以十種智。成熟
法故。得彼内法。生如來家。何等爲十。所謂深
心不退故。於三寶中。生淨信。畢竟不壞故。觀
諸行生滅故。觀諸法自性無生故。觀世間成
壞故。觀因業有生故。觀生死涅槃故。觀衆生
國土業故。觀前際後際故。觀無所有盡故。是
爲十。佛子。菩薩住此第四地。觀内身循身
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觀外身循身觀。勤
勇念知。除世間貪憂。觀内外身循身觀。勤
勇念知。除世間貪憂。如是。觀内受外受内外
受循受觀。觀内心外心内外心循心觀。觀内
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
憂。復次此菩薩。未生諸惡不善法爲不生故。
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已生諸惡不善法爲斷
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未生諸善法爲生
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已生諸善法爲住
不失故修令増廣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
復次此菩薩。修行欲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
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定心
定觀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
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信根。依止
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根。
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
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信力。依止厭。依止
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力。念力。定
力。慧力。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
復次此菩薩。修行念覺分。依止厭。依止離。依
止滅。迴向於捨。修行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
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依止厭。依止
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正
見。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
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依
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菩薩修行如
是功徳。爲不捨一切衆生故。本願所持故。大
悲爲首故。大慈成就故。思念一切智智故。成
就莊嚴佛土故。成就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
法相好音聲悉具足故。求於上上殊勝道故。
隨順所聞甚深佛解脱故。思惟大智善巧方
便故
佛子。菩薩住此焔慧地。所有身見爲首。我人
衆生。壽命。蘊界處。所起執著。出沒思惟。觀
察治故。我所故。財物故。著處故。於如是等。
一切皆離。此菩薩。若見業。是如來所訶。煩惱
所染。皆悉捨離。若見業。是順菩薩道。如來所
讃。皆悉修行
佛子。此菩薩。隨所起方便慧。修習於道及
助道分。如是而得潤澤心。柔軟心。調順心。利
益安樂心。無雜染心。求上上勝法心。求殊勝
智慧心。救一切世間心。恭敬尊徳無違教命
心。隨所聞法皆善修行心。此菩薩。知恩知報
恩。心極和善。同住安樂。質直柔軟。無稠林
行。無有我慢。善受教誨。得説者意。此菩薩。
如是忍成就。如是調柔成就。如是寂滅成就。
如是忍調柔寂滅成就。淨治後地業。作意修
行時。得不休息精進。不雜染精進。不退轉精
進。廣大精進。無邊精進。熾然精進。無等等
精進。無能壞精進。成熟一切衆生精進。善
分別道非道精進。是菩薩。心界清淨。深心不
失。悟解明利。善根増長。離世垢濁。斷諸疑
惑。明斷具足。喜樂充滿。佛親護念。無量志
樂。皆悉成就。佛子。菩薩住此始慧地。以願
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
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皆恭
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臥具。飮食湯藥。一切
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衆僧。以此善
根。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佛
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具足修行。復於彼諸
佛法中。出家修道。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經無
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令諸善根。轉復明淨。佛
子。譬如金師治眞金。作莊嚴具。餘所有
金。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
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如摩尼
寶。清淨光輪。能放光明。非諸餘寶之所能及。
風雨等縁。悉不能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住於此地。下地菩薩。所不能及。衆魔煩惱。
悉不能壞。此菩薩。於四攝中。同事偏多。十波
羅蜜中。精進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
子。是名略説菩薩摩訶薩第四焔慧地。菩薩
住此地。多作須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衆
生身見等惑。令住正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
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
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衆生中爲首。爲勝
爲殊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乃至爲一
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發勤精進。於一念
頃。得入億數三昧。得見億數佛。得知億數佛
神力。能動億數世界。乃至能示現億數身。一
一身。億數菩薩。以爲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
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
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
重宣其義。而説頌言
    菩薩已淨第三地 次觀衆生世法界
    空界識界及三界 心解悉了能趣入
    始登焔地増勢力 生如來家永不退
    於佛法僧信不壞 觀法無常無有起
    觀世成壞業有生 生死涅槃刹等業
    觀前後際亦觀盡 如是修行生佛家
    得是法已増慈愍 轉更勤修四念處
    身受心法内外觀 世間貪愛皆除遣
    菩薩修治四勤行 惡法除滅善増長
    神足根力悉善修 七覺八道亦如是
    爲度衆生修彼行 本願所護慈悲首
    求一切智及佛土 亦念如來十種力
    四無所畏不共法 殊特相好深美音
    亦求妙道解脱處 及大方便修行彼
    身見爲首六十二 我及我所無量種
    蘊界處等諸取著 此四地中一切離
    如來所訶煩惱行 以無義利皆除斷
    智者修行清淨業 爲度衆生無不作
    菩薩勤修不懈怠 即得十心皆具足
    專求佛道無厭倦 志期受職度衆生
    恭敬尊徳修行法 知恩易誨無慍暴
    捨慢離諂心調柔 轉更精勤不退轉
    菩薩住此焔慧地 其心清淨永不失
    悟解決定善増長 疑網垢濁悉皆離
    此地菩薩人中勝 供那由他無量佛
    聽聞正法亦出家 不可沮壞如眞金
    菩薩住此具功徳 以智方便修行道
    不爲衆魔心退轉 譬如妙寶無能壞
    住此多作焔天王 於法自在衆所尊
    普化群生除惡見 專求佛智修善業
    菩薩勤加精進力 獲三昧等皆億數
    若以願智力所爲 過於此數無能知
    如是菩薩第四地 所行清淨微妙道
    功徳義智共相應 我爲佛子已宣説
第五地
    菩薩聞此勝地行 於法解悟心歡喜
    空中雨華讃歎言 善哉大士金剛藏
    自在天王與天衆 聞法踊躍住虚空
    普放種種妙光雲 供養如來喜充遍
    天諸采女奏天樂 亦以言辭歌讃佛
    悉以菩薩威神故 於彼聲中發是言
    佛願久遠今乃滿 佛道久遠今乃得
    釋迦文佛至天宮 利天人者久乃見
    大海久遠今始動 佛光久遠今乃放
    衆生久遠始安樂 大悲音聲久乃聞
    功徳彼岸皆已到 憍慢黒闇皆已滅
    最極清淨如虚空 不染世法猶蓮華
    大牟尼尊現於世 譬如須彌出巨海
    供養能盡一切苦 供養必得諸佛智
    此應供處供無等 是故歡心供養佛
    如是無量諸天女 發此言辭稱讃已
    一切恭敬喜充滿 瞻仰如來默然住
    是時大士解脱月 復請無畏金剛藏
    第五地中諸行相 唯願佛子爲宣説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脱月菩薩言。佛子。菩
薩摩訶薩。第四地所行道。善圓滿已。欲入第
五難勝地。當以十種平等清淨心趣入。何等
爲十。所謂於過去佛法平等清淨心。未來佛
法平等清淨心。現在佛法平等清淨心。戒平
等清淨心。心平等清淨心。除見疑悔平等清
淨心。道非道智平等清淨心。修行智見平等
清淨心。於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觀察平等清
淨心。教化一切衆生平等清淨心。菩薩摩訶
薩。以此十種平等清淨心。得入菩薩第五地。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
提分法故。善淨深心故。復轉求上勝道故。隨
順眞如故。願力所持故。於一切衆生慈愍不
捨故。積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習不息故。出
生善巧方便故。觀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來
護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轉心。佛子。此
菩薩摩訶薩。如實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
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苦滅道聖諦。善知
俗諦。善知第一義諦。善知相諦。善知差別諦。
善知成立諦。善知事諦。善知生諦。善知盡無
生諦。善知入道智諦。善知一切菩薩地。次第
成就諦。乃至善知如來智成就諦。此菩薩。隨
衆生心樂令歡喜故。知俗諦通達一實相故。
知第一義諦覺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諦了諸
法分位差別故。知差別諦善分別蘊界處故。
知成立諦覺身心苦惱故。知事諦覺諸趣生
相續故。知生諦一切熱惱畢竟滅故。知盡無
生智諦出生無二故。知入道智諦正覺一切
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薩地。次第相續成就。乃
至如來智成就諦。以信解智力知。非以究竟
智力知。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諸諦
智已。如實知一切有爲法。虚妄詐僞。誑惑愚
夫。菩薩爾時。於諸衆生。轉増大悲。生大慈光
明。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智力。不捨一
切衆生。常求佛智。如實觀一切有爲行。前
際後際。知從前際無明。有愛故生生死流轉。
於諸蘊宅。不能動出。増長苦聚。無我無壽者。
無養育者。無更數取後趣身者。離我我所。如
前際後際。亦如是。皆無所有。虚妄貪著。斷盡
出離。若有若無。皆如實知。佛子。此菩薩摩訶
薩。復作是念。此諸凡夫。愚癡無智。甚爲可
愍。有無數身。已滅。今滅。當滅。如是盡滅。不
能於身而生厭想。轉更増長。機關苦事。隨生
死流。不能還返。於諸蘊宅。不求出離。不知憂
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諸慢見箭。不能息滅
貪恚癡火。不能破壞無明黒暗。不能乾竭愛
欲大海。不求十力大聖導師。入魔意稠林。於
生死海中。爲覺觀波濤之所漂溺。佛子。此菩
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此諸衆生。受如是苦。孤
窮困迫。無救無依。無洲無舍。無導無目。無明
覆翳。黒暗纒裹。我今爲彼一切衆生。修行福
智助道之法。獨一發心。不求伴侶。以是功徳。
令諸衆生。畢竟清淨。乃至獲得如來十力。無
礙智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如是智慧。觀
察所修善根。皆爲救護一切衆生。利益一切
衆生。安樂一切衆生。哀愍一切衆生。成就一
切衆生。解脱一切衆生。攝受一切衆生。令一
切衆生。離諸苦惱。令一切衆生。普得清淨。令
一切衆生。悉皆調伏。令一切衆生。入般涅槃。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第五難勝地。名爲念
者。不忘諸法故。名爲智者。能善決了故。名爲
有趣者。知經意趣。次第連合故。名爲慚愧者。
自護護他故。名爲堅固者。不捨戒行故。名爲
覺者。能觀是處非處故。名爲隨智者。不隨於
他故。名爲隨慧者。善知義非義句差別故。名
爲神通者。善修禪定故。名爲方便善巧者。能
隨世行故。名爲無厭足者。善集福徳故。名爲
不休息者。常求智慧故。名爲不疲倦者。集大
慈悲故。名爲爲他勤修者。欲令一切衆生。入
涅槃故。名爲勤求不懈者。求如來力無畏不
共法故。名爲發意能行者。成就莊嚴佛土故。
名爲勤修種種善業者。能具足相好故。名爲
常勤修習者。求莊嚴佛身語意故。名爲大尊
重恭敬法者。於一切菩薩法師處。如教而行
故。名爲心無障礙者。以大方便。常行世間故。
名爲日夜遠離餘心者。常樂教化一切衆生
故。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勤修行時。以布施
教化衆生。以愛語利行同事。教化衆生。示現
色身。教化衆生。演説諸法。教化衆生。開示菩
薩行。教化衆生。顯示如來大威力。教化衆生。
示生死過患。教化衆生。稱讃如來智慧利益。
教化衆生。現大神通力。教化衆生。以種種方
便行。教化衆生。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能如是
勤方便。教化衆生。心恒相續。趣佛智慧。所作
善根。無有退轉。常勤修學殊勝行法。佛子。此
菩薩摩訶薩。爲利益衆生故。世間技藝。靡不
該習。所謂文字算數。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種
種諸論。咸所通達。又善方藥。療治諸病。顛狂
乾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文筆讃詠。歌舞
妓樂。戲笑談説。悉善其事。國城村邑。宮宅
園苑。泉流陂池。草樹花藥。凡所布列。咸得其
宜。金銀摩尼。眞珠瑠璃。螺貝璧玉。珊瑚等
藏。悉知其處。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鳥鳴地
震。夜夢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觀察。一無錯
謬。持戒入禪。神通無量。四無色等。及餘一切
世間之事。但於衆生。不爲損惱。爲利益故。咸
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
佛子。菩薩住是難勝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
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
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恭敬尊重。承事供
養。衣服飮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
施。亦以供養一切衆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恭敬聽法。聞已
受持。隨力修行。復於彼諸佛法中。而得出家。
既出家已。又更聞法。得陀羅尼。爲聞持法師。
住此地中。經於百劫。經於千劫。乃至無量百
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明淨。佛子。譬
如眞金。以硨磲磨瑩。轉更明淨。此地菩薩。所
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觀察。轉更
明淨。佛子。菩薩住此難勝地。以方便智。成就
功徳。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佛子。如日月星
宿。宮殿光明。風力所持。不可沮壞。亦非餘風
所能傾動。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
方便智。隨逐觀察。不可沮壞。亦非一切聲聞
獨覺世間善根所能傾動。此菩薩。十波羅蜜
中。禪波羅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
子。是名略説菩薩摩訶薩第五難勝地。菩薩
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於諸衆生。所作自
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見。能令衆生。住實諦中。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
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
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衆
生中。爲首爲勝爲殊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
無上。乃至爲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發
勤精進。於一念頃。得千億三昧。見千億佛。知
千億佛神力。能動千億佛世界。乃至示現千
億身。一一身。示千億菩薩。以爲眷屬。若以菩
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劫千劫。
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
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説頌曰
    菩薩四地已清淨 思惟三世佛平等
    戒心除疑道非道 如是觀察入五地
    念處爲弓根利箭 正勤爲馬神足車
    五力堅鎧破怨敵 勇健不退入五地
    慚愧爲衣覺分鬘 淨戒爲香禪塗香
    智慧方便妙莊嚴 入總持林三昧苑
    如意爲足正念頸 慈悲爲眼智慧牙
    人中師子無我吼 破煩惱怨入五地
    菩薩住此第五地 轉修勝上清淨道
    志求佛法不退轉 思念慈悲無厭倦
    積集福智勝功徳 精勤方便觀上地
    佛力所加具念慧 了知四諦皆如實
    善知世諦勝義諦 相諦差別成立諦
    事諦生盡及道諦 乃至如來無礙諦
    如是觀諦雖微妙 未得無礙勝解脱
    以此能生大功徳 是故超過世智慧
    既觀諦已知有爲 體性虚僞無堅實
    得佛慈愍光明分 爲利衆生求佛智
    觀諸有爲先後際 無明黒闇愛纒縛
    流轉遲迴苦聚中 無我無人無壽命
    愛取爲因受來苦 欲求邊際不可得
    迷妄漂流無返期 此等可愍我應度
    蘊宅界蛇諸見箭 心火猛熾癡闇重
    愛河漂轉不暇觀 苦海淪胥闕明導
    如是知已勤精進 所作皆爲度衆生
    名爲有念有慧者 乃至覺解方便者
    習行福智無厭足 恭敬多聞不疲倦
    國土相好皆莊嚴 如是一切爲衆生
    爲欲教化諸世間 善知書數印等法
    亦復善解諸方藥 療治衆病悉令愈
    文詞歌舞皆巧妙 宮宅園池悉安隱
    寶藏非一咸示人 利益無量衆生故
    日月星宿地震動 乃至身相亦觀察
    四禪無色及神通 爲益世間皆顯示
    智者住此難勝地 供那由佛亦聽法
    如以妙寶磨眞金 所有善根轉明淨
    譬如星宿在虚空 風力所持無損動
    亦如蓮華不著水 如是大士行於世
    住此多作兜率王 能摧異道諸邪見
    所修諸善爲佛智 願得十力救衆生
    彼復修行大精進 即時供養千億佛
    得定動刹亦復然 願力所作過於是
    如是第五難勝地 人中最上眞實道
    我以種種方便力 爲諸佛子宣説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菩薩既聞諸勝行 其心歡喜雨妙華
    放淨光明散寶珠 供養如來稱善説
    百千天衆皆欣慶 共在空中散衆寶
    華鬘瓔珞及幢幡 寶蓋塗香咸供佛
    自在天王并眷屬 心生歡喜住空中
    散寶成雲持供養 讃言佛子快宣説
    無量天女空中住 共以樂音歌讃佛
    音中悉作如是言 佛語能除煩惱病
    法性本寂無諸相 猶如虚空不分別
    超諸取著絶言道 眞實平等常清淨
    若能通達諸法性 於有於無心不動
    爲欲救世勤修行 此佛口生眞佛子
    不取衆相而行施 本絶諸惡堅持戒
    解法無害常堪忍 知法性離具精進
    已盡煩惱入諸禪 善達性空分別法
    具足智力能博濟 滅除衆惡稱大士
    如是妙音千萬種 讃已默然瞻仰佛
    解脱月語金剛藏 以何行相入後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脱月菩薩言。佛子。菩
薩摩訶薩。已具足第五地。欲入第六現前地。
當觀察十平等法。何等爲十。所謂一切法無
相故平等。無體故平等。無生故平等。無
故平等。本來清淨故平等。無戲論故平等。無
取捨故平等。寂靜故平等。如幻如夢如影如
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焔如化故平等。有
無不二故平等。菩薩如是。觀一切法。自性清
淨。隨順無違。得入第六現前地。得明利隨順
忍。未得無生法忍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已。復以大悲爲
首。大悲増上。大悲滿足。觀世間生滅。作是
念。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
處。復作是念。凡夫無智。執著於我。常求有
無。不正思惟。起於妄行。行於邪道罪行福行
不動行。積集増長。於諸行中。植心種子。有
漏有取。復起後有。生及老死。所謂業爲田。
識爲種。無明闇覆。愛水爲潤。我慢漑灌。見網
増長。生名色芽。名色増長。生五根。諸根相
對。生觸。觸對生受。受後希求生愛。愛増長生
取。取増長生有。有生已。於諸趣中。起五蘊身
名生。生已衰變爲老。終歿爲死。於老死時。生
諸熱惱。因熱惱故。憂愁悲歎。衆苦皆集。此因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