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No. 0261_ 般若譯 ) in Vol. 08

[First] []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61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御製
大朴既散有爲遂作。名利牽乎代。巧智喪乎
眞。愛惡攻其性情。因縁竪其染習。内則百慮
無節。外則六根競誘。天理滅而莫知。道源
迷而忘返。淪溺苦海劫盡還初。惟至人了萬
物之宗。趣三界之表。廓獨立而不改。遍諸有
而常然。故能開導群疑濟拔流品。六波羅蜜
經者。衆法之津梁。度門之圓極也。昔日月燈
明如來爲菩薩説。歴劫曠遠眞偈寂寥。文殊
師利往於耆闍會中。甞與彌勒菩薩語及斯
事。成一切種智。會無量義因。唯佛能知唯佛
能説。教必有主其在玆乎。是以釋迦如來。爲
法而出俟時而現。三身不異故處代而常
離。萬行無修故隨方而自在。運慈悲之力開
護攝之門。因其六塵示之六度。導於法分令
證法身。結習紛綸乘理而悟。是眞般若之旨
也。故有慈氏善問大音讃言。天垂寶花雲集
仙蓋。甘露流液光明燭幽。使迷方淺深皆得
自然之慧。恒沙億衆能通般若之智。甞試論
之先儒有言。誠者自成而道自導也。夫誠己
於内。則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誠物於外。則不
言而應不爲而成。其内者證法之身。其外者
大悲之力。徳産之致也密化育之功也。大春
風發吹萬類咸滋。旭日昇晝群陰盡釋。乾坤
易簡之道是則大同。神明幽賛之情孰云區
別。殊塗一至其理固然
朕虔奉丕圖保又蒸庶。思建皇極以昇大猷。
遐想靈蹤期於叶契。而舍城妙説久祕梵文。
徒懷瀉瓶未啓遺夾。微言不昧將或起予。於
是罽賓沙門般若受旨宣揚。光宅寺沙門利
言爲之翻譯。時大徳則有資聖寺道液。醴泉
寺超悟。慈恩寺應眞。莊嚴寺圓照。光宅寺道
岸。西明寺圓照。章敬寺&MT02054;空西明寺良秀等
法門領袖人中龍象。證明正義輝潤玄文。知
釋迦之寶城。識衆尊之滿字。以貞元四年歳
次戊辰十一月二十八日。於西明寺譯成上
進。凡一部十卷。龍神翼衞如從金口之傳。梵
衆護持無異毫光之現
朕齋心滌慮仰味宗源。聞所未聞實爲希有。
然以汲引之旨流布爲先。庶憑眞筌永濟浮
俗。聊因暇日三復斯經。雖法海甚深而波流
不讓。擧其梗概照悟將來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歸依三寶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迦蘭多
迦竹林精舍。時與衆多菩薩摩訶薩。住不退
轉位階十地。十波羅蜜多悉已圓滿。復有衆
多諸大苾芻。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
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復有阿僧企
耶諸有情等。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慈氏菩薩摩訶薩。於此會中而作是念。
此會衆中諸有情類。貧窮孤露無所依怙。流
轉生死沈溺愛河。欲達彼岸爲聞法故。願見
世尊求一切智無有力能。爾時慈氏菩薩。爲
欲諮問甚深義趣。一切有情云何發菩提心
求佛決定三無數劫無有疲倦。今佛世尊意
趣難解廣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圓滿。記別
有情因果差別。希求速疾無上菩提。於是彌
勒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即從座起整理衣
服。善調六根身口意業皆悉寂靜。然其六根
百福所生妙相莊嚴八十種好。三無數劫之
所圓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等百千萬日光明
相莊嚴其身。一切有情瞻仰無厭。近無等等佛
果菩提。以如是身往詣佛所。五體投地禮佛
雙足。又以無量功徳莊嚴之手。如新生蓮華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來世尊於一念中。能
知一切有情過去未來現在之心。或有有情
因諮問時獲清淨心。或有有情受記之時。獲
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果。或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爲此義故仰諮如來。
惟願世尊分別解説。世尊今爲三世有情所
依之主。或有有情行大乘行其心柔和。唯願
世尊慈悲愍念。獲甘露法不獨受用而同其
味。云何令諸有情趣大涅槃安隱正路。此等
有情當作何事。於一切智得不退轉。云何圓
滿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又此般若
波羅蜜多。與前五種波羅蜜多而爲其母。云
何修習而能圓滿。又此大願云何顯發。又諸
有情云何修習涅槃彼岸。*唯願世尊分別
解説。爲欲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令得歡喜
爾時薄伽梵讃慈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問
是深義。勸諸有情修善業故。常爲有情勤修
習故。汝今一心廣爲有情。頓絶羈鎖勤求法
故。汝今以此大慈悲心。於三阿僧企耶。圓滿
六種波羅蜜多大海法故。汝今已近菩提道
場涅槃岸故。猶如明星沒已旭日便照。汝今
亦爾當作佛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爲
汝具足分別甚深之義。如有智人能善思惟。
觀察生死險道之中。莫能過於無所依怙。譬
如大海舟船而無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
涌浪洄澓破壞沈沒。種種諸難常有憂患。求
於吉祥無上船師以爲依怙。又諸有情於生
死中常多恐懼。所以求於力勢之人而爲恃
怙。不被怨賊之所侵害。縱彼怨賊有大狂力。
爲此之人依附王者。而彼怨賊必無更能作
損害者。又彼怨賊既見力勢。永捨怨心順從
正化。一切有情亦復如是。各作是念誰能與
我作歸依處。除其衰患令得安樂。於此三界
五道之中。天龍藥叉阿蘇羅迦嚕囉健達婆
緊捺羅摩怙洛迦人非人等諸衆之中。而
求覓之無有能爲作歸依者。所以者何彼諸
天等。自未能免生死羈鎖。煩惱繋縛流轉三
界。無量無邊衆苦呑噉諸怖畏事。以貪欲網
之所纒縛。況能爲我作歸依處。又諸天等常
被甲冑鬪戰之具。心懷怖畏彼阿蘇羅。而況
於人及餘諸趣。以是觀察三界六道。無有堪
能拔濟我者。以是應當歸依佛法僧。除佛法
僧更無有能救護我者。一切有情若欲求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涅槃樂者。應當歸依
佛法僧寶。以是因縁令諸有情歸佛法僧。爾
時慈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爲
佛法僧寶。云何歸依。佛告慈氏言。佛寶者
則有二種。一者佛身二者佛徳。言佛身者所
謂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
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已於過去無量
無邊阿僧祇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圓
滿。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降伏魔軍斷諸結賊。
獲一切智成等正覺。具足如是諸妙功徳號
之爲佛。言佛徳者即佛身中。具足十力四無
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三解
脱門三示導六神通。隨心三摩地四智二智。
離於知境斷煩惱障及所知障。離諸習氣。無
功用道起如如化。若遠若近遊止自在無有
障礙。於一芥子能納無量諸妙高山。如是功
徳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悉皆具足。又從一劫
至無量劫。壽命自在無能損減。於神境通往
來變現。無有障礙隨意自在。諸佛世尊之所
經行城邑聚落。先放微妙金色光明照曜其
處。其中衆生遇斯光者。身病心病皆得除愈。
心火滅已身得清涼。僂者能申跛者能行。盲
者得視聾者能聽瘂者能言。其心亂者便復
本心。鬼魅癲狂魍魎所持悉皆除愈。裸者得
衣憍慢心者而得謙下。憂惱者心安隱失道
者得正路。飢渇者得飮食囚繋者得解脱恐
怖者得無畏。丘陵坑坎山&T023311;堆阜。皆悉平正
猶如抵掌。門第卑小自然高大。衢路隘狹並
皆寛廣。市肆廛里自然開豁。穢惡不淨應時
香潔。荊&MT01252;毒刺瓦礫沙石悉皆不現。日光晃
*曜而無炎毒。香風和暢無諸塵坌。白鶴孔雀
鸚鵡舍利迦陵頻伽。拘枳羅拘那羅命命等
鳥。其聲美妙出和雅音。象馬牛羊水牛&MT01493;
犎牛竹牛。各出本音其聲微妙。箜篌簫笛琴
瑟鼓吹。如是樂器不鼓自鳴。及餘種種巧妙
奇。諸神通事悉皆變現。如是種種諸希有
事。日日各異轉加殊勝。皆是如來威神之力。
若有衆生疑佛世尊及佛功徳有一異者當作
是説佛與功徳不一不異。譬如燃燈膏炷與
明不一不異。離於膏炷無別燈明。若言燈明
離膏炷者。明所及處悉應焚爇佛身功徳亦
復如是。此微妙身是佛功徳無漏法身。自他
受用平等所依。然此佛身亦非是體。離是體
外無別法身。若是體者同於外物有四大相。
故知非相亦非無相。若非相者同大虚空。同
太虚者性即是常無方便過。自性清淨無染
無著。甚深無量無有變易。難解難如微妙寂
靜。具無邊際眞常功徳絶諸戲論。唯佛證知
非餘所及。亦非譬喩之所校量。慈氏當知如
此身者。即是過去未來現在殑伽沙等。諸佛
世尊法身之相。佛報身者謂諸如來三無數
劫。修集無量福慧資糧。所起無邊眞實功徳。
常住不變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皆
從出世無漏善根之所生故。不可思議超過
世智。純熟有情爲現玆相。演無盡法廣利無
邊。慈氏當知此即如來報身圓滿。言化身者
爲彼有情隨所應化故。現無量阿僧企耶諸
化佛身。其所化身或於地獄以現其身。度彼
有情令離衆苦。導以正法令發勝心。便生人
天受勝快樂。於佛法中深生信樂。得佛法分
獲聖道果。或生鬼趣化彼有情。令離飢渇種
種逼迫。化以正法使發勝心。便生人天受諸
快樂。深入佛法得聖道果。或化傍生在於彼
趣。或作迦嚕囉身或作龍身。或作師子象馬
羆。虎豹犲狼野干狐兎。蚖蛇蝮蝎魚鼈
黿鼉。白鶴孔雀鳳凰鴛鴦。鸚鵡舍利種種之
身。令諸有情離相殘害慈心相向。能離種種
諸怖畏事。示以正法令深信樂歸佛法僧。得
生人天獲諸快樂。得佛法分證聖道果。或化
有情於餘國土。或日月光所不能照。如是種
種無佛法處建立正法。令諸有情歸佛法僧。
剃除鬚髮受佛禁戒。而作苾芻及苾芻尼。或
作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建立僧坊護持正法。
安立無量無數有情。置於人天涅槃彼岸而
得果證。或生天趣化彼有情。令離五欲心無
染著。導以正法發菩提心。歸佛法僧深入正
法。置於涅槃解脱果證。或生人趣現處王宮
生釋種家。以巧方便化諸有情。斷除三界煩
惱憂患生老病死。故現受生踰城出家。菩提
樹下取吉祥草。坐於道場處金剛座。降伏魔
軍成等正覺。爲化有情轉正法輪。放大光明
周遍一切照曜世間。自利利他悉皆圓滿。或
現寂靜入大涅槃。是即名爲佛化身也。如是
種種善巧方便無量無邊。皆是如來自在神
力。此即三身體無異相
爾時薄伽梵告慈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
於意云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歸依佛者。當
歸依諸佛清淨法身。若欲求於佛法身者。當
作如是發大誓願。願我及彼一切有情。當得
如是功徳法身。云何乃令發如是願。爲佛應
身刹那遷變。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徳法身
湛然常住。以是歸依清淨法身。歸法身者即
是歸依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若我捨於衆生
取涅槃者。即同受於地獄諸苦。若與有情同
解脱者。雖處地獄無異涅槃。以是因縁令諸
衆生。歸佛法身證涅槃樂。究竟如如體無増
減。如是法身是眞安樂。是故但令歸佛法身。
復次慈氏云何名爲清淨法寶。言法寶者亦
有三種。云何爲三。第一法寶所謂*涅槃甘露
解脱。常樂我淨而爲體性。能盡一切生老病
死憂悲苦惱。云何生苦。謂依父母胖合之
時。不淨種子處母胎中。業力風持時經九月。
住居黒闇無有光明。生熟藏間汚穢不淨。八
萬戸蟲之所和雜。出息入息隨母而行。口
不能言眼不得視。飢渇寒熱種種諸苦逼切
身心。如是諸苦無量無邊。令諸衆生不得自
在故名生苦。雖受此苦而有一徳。一切怨家
所不能見。亦不能説是非過惡。無比*涅槃安
樂法中無如是苦。云何老苦。所謂衆生從少
至老時節代謝。所有充實悉皆損減。筋力衰
朽行止戰掉髮白面皺。眼耳昏暗牙齒踈缺。
顏貌醜陋身相傴僂人所惡賤。所有言教隨
説廢忘。而以此身爲其重擔。譬如然燈膏油
既盡。不久將滅老亦如是。壯膏既盡不久將
死。又如蘇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諸有情見即
戲弄。老蘇莫遮亦復如是。從一城邑至一城
邑。一切衆生被衰老帽見皆戲弄。以是因縁
老爲大苦。除非死至無藥能治。雖受老苦而
不厭之。祈禱神祇恒願長壽。無比涅槃安樂
法中無此老苦。云何病苦。所謂地水火風互
相違害。種種諸苦來集其身。一切衆生無問
老少皆共有之。安樂適身勝妙五欲金銀珍
寶家族眷屬悉皆捨離。所有教詔男女親戚
皆不承順。一切怨家詐來親附。如此病苦皆
不願求。以是當知病爲大苦。安樂涅槃無比
法中。清淨寂然無斯病苦。復次慈氏云何死
苦。所謂衆生氣絶識滅無所覺知。一切苦中
莫過死苦。生老病苦五趣之中有無不定。此
死苦者皆共有之。譬如貧苦能却榮華。如
怨憎苦能*却親愛。死苦若至不揀老少。愚
智貴賤一切盡*却。捨此身已入幽闇處。衣
服臥具一切財寶莫能用之。裸露而行復無
伴侶貨財不免披訴無地。咄哉無常能作斯
害。甚大鄙惡不揀怨親。三界衆生無能免離。
皆被死伐何能救之。設轉輪王那羅延力皆
被擒獲。當知死苦無量無邊。以是觀之死爲
大苦。解脱涅槃無比法中。寂靜安樂無玆死
苦。譬如有人瀑河漂溺。登陟高山得免怖畏。
衆生亦爾常爲一切生死瀑河之所漂溺。登涅
槃山離生死畏。亦如天雨能除毒熱塵穢等
障。人民安樂身意清涼。百卉滋茂成就果實。
如來法雨亦復如是。能除一切煩惱毒熱。衆
生安樂解脱清涼。滋長一切白淨善種。成就果
實令得涅槃。以是因縁諸佛世尊。捨無常身
證涅槃樂。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如來妙體即法身 清淨解脱同眞諦
    如日與光不相離 如來功徳即涅槃
    眞我與佛無差別 一切有情所歸趣
    生死涅槃等無二 其性不壞無造作
    垢淨如如性不異 唯佛世尊獨能了
    衆生悉有如來藏 三寶於是現世間
    一切有情入佛智 以性清淨無別故
    佛與衆生性不異 凡夫見異聖無差
    一切衆生本清淨 三世如來同演説
    其性垢淨本無二 衆生與佛無差別
    空遍十方無分別 心性平等亦復然
    譬如一切衆生界 遍在虚空受生滅
    諸根生滅亦如是 處在無爲界亦然
    譬如虚空火不燒 生死不壞無爲性
    地水風輪轉相依 虚空無有所依相
    蘊處界三亦復然 恒住業種煩惱性
    彼業煩惱住何處 常居妄想無明源
    妄想之心何所居 恒在無爲淨心
    蘊處界三假施設 一切法性本無住
    業惑相持如地水 妄想轉動猶如風
    心性本淨如虚空 妄想依空無所有
    煩惱業苦從妄起 業苦還爲煩惱因
    惑業循環無定居 無因無縁無所會
    無生無滅性空寂 本體光明智清淨
    自性無生無變異 煩惱無明垢所覆
    亦如瞖眼見二月 衆生二執亦復然
    煩惱猶如衆蜜蜂 其蜜即喩如來藏
    此蜜衆蜂共圍遶 智者護身能取蜜
    無相六度爲方便 而能證彼法界身
    譬如五穀&T032671;未除 不堪與人充美饍
    菩薩煩惱糠未遣 不能施人甘露飯
    行人遺寶落穢處 設經萬歳無損汚
    天眼見寶知所在 收取洗拭隨意用
    佛見衆生性無二 爲欲滌除煩惱穢
    大乘甘露而爲水 滌盡塵勞佛性現
    譬如新生五穀芽 説米有無未決定
    佛性不離有無中 唯佛自證方明了
    法寶自性恒清淨 諸佛世尊如是説
    客塵煩惱之所覆 如雲能翳日光明
    無垢法寶衆徳備 常樂我淨悉圓滿
    法性清淨云何求 無分別智而能證
    譬如池水淨無垢 其中蓮花妙無染
    如月蝕已重光明 亦如皎日出雲翳
    無垢功徳遍莊嚴 滌除煩惱光明現
佛告慈氏當知第一法寶。即是摩訶般若解
脱法身
復次慈氏應知第二法寶者。謂即戒定智慧
諸妙功徳。所謂三十七菩提分法。謂四念住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此
三十七法與前清淨法寶而爲方便。云何方
便。以修此法而能證彼清淨法身。當知此即
第二法寶
復次慈氏云何名爲第三法寶。所謂過去無
量殑伽沙諸佛世尊所説正法。我今亦當作
如是説。所謂八萬四千諸妙法蘊。調伏純熟
有縁衆生。而令阿難陀等諸大弟子。一聞於
耳皆悉憶持。攝爲五分。一素咀纜二毘奈耶
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
此五種藏教化有情。隨所應度而爲説之。若
彼有情樂處山林。常居閑寂修靜慮者。而爲
彼説素咀纜藏。若彼有情樂習威儀。護持正
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爲彼説毘奈耶藏。
若彼有情樂説正法分別性相。循環研覈究
竟甚深。而爲彼説阿毘達磨藏。若彼有情樂
習大乘眞實智慧。離於我法執著分別。而爲
彼説般若波羅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
契經調伏對法般若。或復有情造諸惡業四
重八重五無間罪謗方等經一闡提等種種重
罪。使得銷滅速疾解脱頓悟涅槃。而爲彼説
諸陀羅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
及妙醍醐。契經如乳調伏如酪。對法教者如
彼生酥。大乘般若猶如熟酥。總持門者譬如
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諸
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總持門者契經等中
最爲第一。能除重罪令諸衆生解脱生死。速
證涅槃安樂法身
復次慈氏我滅度後。令阿難陀受持所説素
咀纜藏。其鄔波離受持所説毘奈耶藏。迦多
衍那受持所説阿毘達磨藏。曼殊室利菩薩。
受持所説大乘般若波羅蜜多。其金剛手菩
薩。受持所説甚深微妙諸總持門。如是教門
能除有情生死煩惱長夜黒闇。速能出離證
解脱果。譬如明燈能除暗暝使得見道。佛亦
如是然智慧炬能照有情十不善闇使見善
道設彼有情慳悋財寶。聞此法已便能惠施
一切貧窮。若有惡業衆生。聞此法已捨惡修
善。若瞋恚者便能忍辱。懈惰有情聞已精進。
散亂衆生聞已寂靜。愚癡有情聞是法已便
發智慧。得智慧已悉能迴心修種種善。又諸
有情聞此法已。閉惡趣門開涅槃路。猶如甘
露證解脱果。當知此即第三法寶。是三法寶
一切衆生應當歸依無爲法寶。一切法中最
尊最勝莫過無爲。何以故以於生死大苦海
中能爲船筏。能作有情甘露良藥。又是殑伽
沙等諸佛菩薩。三無數劫六度萬行所證之
果。如是妙法功徳圓滿。以是歸依無爲法寳。
若有衆生受持經者當發是願。願我歸依如
是法寶。歸是法已願令五道一切衆生。亦發
是願我今歸依。亦令有情安住於此功徳法
中。引至涅槃眞實寶所。慈氏當知此即名爲
第三法寶
復次慈氏云何名爲眞實僧寶。言僧寶者亦
有三種。一者第一義僧。所謂諸佛聖僧如法
而住。不可覩見不可捉持不可破壞。無能燒
害不可思議。一切衆生良祐福田。雖爲福田
無所受取。諸功徳法常不變易。如是名爲第
一義僧
第二聖僧者。謂須陀洹向須陀洹果。斯陀含
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羅漢向
阿羅漢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覺三
賢十聖。如是名爲第二僧寶
第三福田僧者。所謂苾芻苾芻尼等。受持禁
戒多聞智慧猶天意樹能蔭衆生。又如曠野
磧中渇乏須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應時充
足。又如大海一切衆寶皆出其中。福田僧寶
亦復如是。能與有情安隱快樂。又此僧寶清
淨無染。能滅衆生貪瞋癡闇。如十五日夜滿
月光明。一切有情無不瞻仰。亦如摩尼寶珠
能滿有情一切善願。如是名爲第三僧寶。是
三僧寶一切有情云何歸依。應作是説當令
歸依第一義諦無爲僧寶。所以者何以是無
爲常住僧故。而此僧寶無漏無爲。不變不異
自證之法。歸依如是無漏僧寶。能滅有情一
切苦故。復願有情當獲如是無漏功徳。得此
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歸依佛法僧
寶。不爲怖畏三惡道苦。亦不願樂生於人天。
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則名爲歸依僧寶
復次慈氏若有衆生。歸依三寶應發是心。我
今此身已生人趣。得離八難難得能得。以善
方便當習一切勝妙之法。若我違於如是上
願。不求善法則爲自欺。亦如有人乘船入海。
至於寶所空手而歸。如是歸依佛法僧寶脱
苦方便。若不歸依後悔何及。既知是已當須
勉勵。精懃修習速願成就。善法既成過去罪
愆。應當懺悔使令除滅。復作是説我從無始
生死已來。身口意業所作衆罪無量無邊。皆
從虚妄顛倒心起。而於父母和上師長佛法
僧寶尊重之境。所作諸罪今皆懺悔。復爲二
事造作諸罪。極重惡業如妙高山。云何爲二
一者親愛二者怨嫌。若於生死急難之中而
彼二類怨親有情。而於我身不能利益。應作
如是遍觀察之。彼與我身悉歸磨滅。而我云
何乃作斯罪。又於十方世界一切有情造諸
善業。及學無學獨覺聲聞。佛及弟子一切賢
聖我皆隨喜。復次於無始際生死輪轉。受五
趣身無量怨親。於我未曾獲得毫釐利益之
事。現在未來亦不可得。我於無始爲彼怨親。
所作諸罪我願自受。誓不擾他一切衆生。若
我重患之時求親愛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
摩抆沐浴供給飮食。病痩醫藥種種相資。雖
則如斯而於我身病苦之中無相代者。況於
未來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於現世
中無依無怙。何況未來。我身既然有情亦爾
自我及他皆無恃怙。是故歸依眞實三寶。何
以故以常住故。譬如有智之人於險難中。求
有力者以爲救護。衆生亦爾生死險難。歸依
三寶以爲其主。方能越渡生死大河。我若得
已亦爲其主。覆護一切苦難衆生。能發如是
大誓願者。得大信心而於佛前。長跪合掌偏
露右肩。作是歸依佛法僧寶。譬如世間貧賤
之人。一切有情見皆輕蔑。策役驅使種種呵
罵。陵辱其身既被輕賤。遂求尊貴有力之人
以爲其主。便能免離種種欺辱。有情亦爾或
生惡趣及在人中。恒被諸苦逼迫其身。爲求
免離歸依三寶。如是諸苦悉得解脱。歸依三
寶已復發是願。願我救護一切衆生。渡生死
海到涅槃岸。如大商主導諸商人。度大曠野
沙磧險路至無畏處。三寶導師亦復如是。導
引有情度空曠處生死長夜。至大涅槃得無
所畏。慈氏當知發心修行大乘行者。應作如
是歸依三寶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