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道行般若經 (No. 0224_ 支婁迦讖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梵天子白佛言。般若波羅蜜難曉難了難知。
欲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難得也。須菩提白佛
言。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曉難了難知。如我念
是中慧。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易得耳。何以
故。無所有當何從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
法皆空索之了不可得。當作阿惟三佛。索法
無所得。無有作阿惟三佛。亦無有得阿惟三
佛者。若有聞諸法空。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易得耳。舍利弗謂須菩提。如須菩提所説者。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難得也。何以故。空不念
我當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法空設易得
者何以故。如恒沙菩薩悉皆逮。須菩提言。
云何舍利弗。用色逮乎不也。離色法逮乎。不
也。痛痒思想生死識逮乎。不也。色本無寧逮
不。不也。色本無有法逮不。不也。痛痒思想生
死識本無寧逮不。不也。離識本無有法逮不。
不也。是本無使逮不。不也。離本無有法使逮
不。不也。設是法不可得。何所法使逮者。舍利
弗言。如須菩提所説法。無有菩薩逮者。佛所
説三有徳之人。求阿羅漢辟支佛佛。是三不
計三。如須菩提所説爲一道耳。分漫陀尼弗
謂舍利弗。須菩提。説一道當問。舍利弗謂須
菩提。須菩提所説一道。我用是故問。須菩提
言。云何於本無中見三道不。舍利弗言。不見
也。何以故。從本無中不可得三事。須菩提言。
本無一事得乎。不也。云何於本無中可得一
道不。不也。設是諦不可得者。故復説阿羅漢
辟支佛佛。爲如是説。道本無無有異。若菩
薩聞本無心不懈怠。是菩薩會當得佛也。佛
言。如須菩提所説。皆持佛威神。使若説是耳。
菩薩聞本無等無異心不懈怠會當得佛。舍
利弗言。何等爲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者。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爲成就於菩薩。佛言。
一切人皆等視中與共語言。當善心不得有
害意向。常當慈心與語不得瞋恚。皆當好心
中心。菩薩當作是住
道行般若經卷第五



*道行般若*經卷第六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阿惟越致品第十五
須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薩當何以比。當
何以觀其行。當何以相。當何從知是阿惟越
致菩薩。佛言。阿惟越致菩薩。如逮得禪者不
動搖。如羅漢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無
終不動。佛説本無聞不言非。空是中本無入
本無。是所本無如本無。亦不言非。如是入中。
入中以聞是本無*以。若轉於餘處聞心終
不疑。亦不言是。亦不言非。如是本無如本無
住。其所語不輕。所言不説他事但説。他正。
他人所作不觀視。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
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終不形相沙門
婆羅門面類。不祠祀跪拜天。不持華香施
於天。亦不教他人爲。身不生惡處。不作女人
身。當持十戒。不殺生強盜婬泆兩舌嗜酒惡
口妄言綺語。不嫉妬瞋恚罵詈不疑。亦不
教他人爲。身自持十戒不疑。復教他人守十
戒。於夢中自護十戒。亦復於夢中面目見十
戒。阿惟越致心學諸法。皆安隱爲世間人説
經。持深經授與令得分徳住。悉致願使得經。
令用分徳住阿惟越致。聞説深經時終不疑。
不言不信。亦不恐懼。所語柔軟。微妙至密。
少睡臥行歩出入。心安諦無亂。時徐擧足蹈
地。安隱顧視所。斐服衣被淨潔。無垢坁無
&MT02075;&T045458;。身中無八十種虫。所有功徳稍稍欲成
滿。心極清淨悉受得之。其功徳過出於世間」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薩心清淨。當何以知
之。佛言。是菩薩所作功徳轉増多。其心極上。
自在無所罣礙。悉逮得其功徳是心甚清
潔。清*潔過於阿羅漢辟支佛道上。如是阿
惟越致。有來供養者不受用喜一切無慳貪。説
深經時未甞於中有厭極也。正在智中深入。
若餘所欲有問深經者。持是深般若波羅蜜
爲説之。其有他道所不能正者。持是深般若
波羅蜜爲正之。從是經中所出法。悉持無常
之事相語之。諸世間經書所不能解者。持是
深般若波羅蜜爲解之。用是故。弊魔來到是
菩薩所。便於邊化作大八泥犁。其一泥犁中
有若干千百千菩薩化作是*以便指示之言。
是輩皆阿惟越致菩薩。從佛受決*以今皆墮
泥犁中。佛爲授若泥犁耳。設若作阿惟越致
受決菩薩者。若當受疾悔之言。我非阿惟越
致。若悔之言爾者。便不復墮泥犁中當生天
上。佛言。設是菩薩心不動轉者是阿惟越致
弊魔復化作其師被服。往到菩薩所詭語。若
前從我所聞受者今悉棄捨。是皆不可用也。
若自悔過。受疾悔之隨我言者。我日來問訊
汝。不用我言者。終不復來視汝。若莫復説
是事。我不復欲聞。是故説是皆非佛所説。餘
外事耳。汝今更受我所語。我所説皆佛語。
佛言。菩薩聞是言其心動轉者。不從過去佛
受決。未上菩薩擧中。未在阿惟越致地。設是
菩薩心不動轉者。知是深經空所致。作是思
惟。終不信他人語。譬若比丘得阿羅漢。不復
隨他人語。悉明見經中證。是爲空所致。終不
可動。如*阿羅漢辟支佛道所念法。終不可復
還。是菩薩爲在阿惟越致地住。正住向佛
門。終不可復還。是爲極度。用是比用是相行
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薩。復有弊魔化作異
人。往到菩薩所作是語。若所求爲勤苦耳。不
求佛法也。若空負是勤苦爲用。是勤苦之難
爲求乎。若在惡道中以來大久。適今得爲
人。汝不當於是中思惟。不當自患厭耶。當復
於何所更索是躯。汝何不早取*阿羅漢道。用
佛爲求之。是菩薩心不動轉者。知是阿惟越
致。弊魔不能動轉捨去。更作方便。化作若干
菩薩在其邊住。因指示言。若見不耶。是悉菩
薩。皆供養如恒中沙佛。*以皆與衣被飮食
床臥具醫藥。悉具足皆從如恒中沙佛。受
行法問慧。當所施行。如法住。如法求。皆入中
作是學作是受作是行。悉*以尚不能得佛。若
學*以來甫爾。當何因得佛。菩薩聞是言心不
動轉者。弊魔復捨去不遠。復化作諸比丘示
之言。是悉阿羅漢。過去世時皆求菩薩道。
能得佛。今皆取*阿羅漢已。如是比丘當何
從得佛。菩薩聞是語心不動轉。當覺知魔爲
佛言。作是學作是求作是行。於是深般若波
羅蜜中住。心不動轉者。如是比相行具足。
知是阿惟越致。佛言。菩薩當作是學作是求
護是教受佛教。當念行於他方聞魔語如是。
心不動轉。不可移。覺知魔爲。菩薩作是學不
得佛者。佛語爲有異。佛語終不欺也。弊魔復
往到菩薩所。作是詭甥言。佛如空。是經不
可得邊幅。不可得極。是經中我悉知已皆
空耳。若爲是中勤苦。若不當覺知魔爲此事。
魔作是經。云何欲於中欲得作佛。是非佛所
説。菩薩當諦覺知是魔所爲。菩薩作第一禪
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三昧。越阿惟越致。不
録是四禪。是所禪作三昧。越用人入欲
中故禪三昧。是菩薩終不隨禪教。其功徳極
過禪上去。有共稱譽名字者不用喜。不稱
譽者亦不用作憂。其心終不動亂。常念世間
人。善出入行歩坐起常端心正志。少婬意。
在家者與婦人相見心不樂憙。常懷恐怖。與
婦人交接。念之惡露臭處不淨潔。非我法也。
盡我壽命不復與相近。當脱是惡露中去。譬
若有人行大荒澤中。畏盜賊心念言。我當何
時脱出是阨道中去。當棄遠是婬泆畏懼如
行大荒澤中。亦不説其人惡。何以故。諸世
間皆欲使安隱故也。佛言。如是菩薩其福具
足得之。是皆深般若波羅蜜威神力。使作是
念。是菩薩和夷羅洹化諸鬼神隨後。亦不敢
近附菩薩終不失志。心不妄起。身體完具無
瘡癩。極雄猛終不誘他人婦女。若有治道
祝行藥身不自爲。亦不教他人爲。見他
人爲者心不喜也。終不説男子若女人
事。亦不説非法之事。亦不生惡處。用是
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薩。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用何等故名爲阿惟越
致。佛言。菩薩不與國王若世俗城郭聚落會
人從事。不與盜賊若軍師兵刃從事。不與男
子女人從事。不與餘道人若祠祀諸鬼神酒
肉穀食從事。不與香及燒香若繒綵利業調
戲從事。不與海中若諸所欲從事。不與弊惡
無反復好鬪亂人者從事。但與深般若波羅
蜜從事。心終不遠離薩芸若。常在中不志
行中正。不行時。常稱譽賢善者上頭。
常隨善知識。不與惡知識相隨。常求佛法。願
欲生異方佛刹。用是故。常與佛相見供養之。
從欲處色處空處。從彼間來生中國。常於善
人黠慧中生。在工談語曉經書家生。常不好
豫世俗之事。生不犯法。常在大國中生。未
在邊地生也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用是故
名爲阿惟越致菩薩。終不言我是阿惟越致。
亦不言我非。亦不疑我非阿惟越致地。亦不
言我是阿惟越致地。譬若有人得須陀洹道。
在其地終不疑魔事。適起即覺知。魔稍稍來
不聽隨在阿惟越致地終不疑不懈怠。譬若
有人作惡逆。盡其壽命心終不可轉。使作善
不念惡。是惡心至死終不休。是菩薩住中正。
在阿惟越致地。心不可移動十方終不能復轉
其心。自有道地。終不疑無阿羅漢辟支佛。心
不念佛難得。心大無有極。安隱堅住其地。
無有能降之者。作是住。無有能過是黠者。用
是故。弊魔大愁毒言。是菩薩心如剛鐵不可
轉。便復更作佛形往語菩薩言。若何不於是
取阿羅漢證。若未受決得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若不得是比。不得是相。菩薩用是比。
用是相行具足。如是尚不得佛。若當何因得
之。佛言。設是菩薩聞魔語。若心不動者。是菩
薩從過去怛薩阿竭受決已。得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是故覺知魔作佛形得來言。是非佛也
魔耳。欲使我心搖。我心不可動。佛言。是菩
薩心不可動轉者。從過去怛薩阿竭受決已。
授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住阿惟越致地。何以
故。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故。知是阿惟越致
菩薩。悉得法者悉行中正。當代不惜身命。是
菩薩一切法悉受得之。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所
有法悉得持護。用是故。當爲不惜身命。未*
常懈怠。無有厭時。怛薩阿竭及諸弟子説
時心終不疑。亦不言非佛説。聞説深般若波
羅蜜。終心不有疑。亦不言非。如是菩薩逮
無所從生法。樂於中立。持是功徳悉具足。用
是比用是相行具足。是爲阿惟越致菩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怛竭優婆夷
品第十六
須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薩極從大功徳
起。常爲菩薩説深法教入深。佛言。善哉善哉
須菩提。若乃内菩薩使入深。何等爲深。空爲
深。無想無願。無識無所從生滅。泥洹是爲限。
須菩提白佛言。泥洹是限。非是諸法。佛言。諸
法甚深。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甚深。何等爲色
痛痒思想生死識甚深。如本無。色痛痒思想
生死識本無。爾故甚深。須菩提言。難及也。天
中天。色痛痒思想生死識。妄消去便爲泥洹
佛言。甚深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當思惟念。作
是住學。如般若波羅蜜教。菩薩隨是行。當思
惟念。如中教應行一日。是菩薩爲却幾劫生
死。譬如婬泆之人。有所重愛端正女人與共
期會。是女人不得自在。失期不到。是人寧有
意念之不耶。須菩提言。其人有念思想。當到
欲與相見。坐起宿止言語。佛言。其人未到之
間。能有幾意起念。須菩提言。是意甚多甚多。
佛言。菩薩念深般若波羅蜜。如是一日心不
轉者。却生死若干劫。菩薩學般若波羅蜜。如
中教如中所説思念。隨是行一日。爲却惡除
罪。若有菩薩遠離深般若波羅蜜。正使布施
如恒中沙劫。不如是菩薩隨深般若波羅蜜
教一日。其功徳出彼上。若復有菩薩壽如恒
中沙劫。并持前所布施。與須陀洹斯陀含阿
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佛。不得深般若波羅蜜。
若復有菩薩隨深般若波羅蜜中行如中教。
其功徳出彼上。若復有菩薩壽如恒中沙劫。
布施如前。持戒具足。若復有菩薩求深般若
波羅蜜。從念起説經。其功徳出彼上。若復有
菩薩持經布施。其功徳轉上。得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是菩薩持經布施。*以來深入是中隨
是教。其功徳出彼上。若復有菩薩以經布
施。不深入是中。轉不及也。若復有菩薩持經
布施。復深入是中。未常有離時。爲般若波
羅蜜所護。其功徳甚多甚多
須菩提白佛言。所識有著者。此二何所功徳
爲多。佛言。菩薩所識。若求深般若波羅蜜。樂
於空。樂無所有。樂盡。樂無常。念是爲不離
般若波羅蜜。如是菩薩得功徳不可計阿僧
祇須菩提白佛言。不可計復言阿僧祇。有何
等異。佛言。阿僧祇者。其數不可盡極也。不
可計者。爲不可量計之。了不可得邊崖。爾
故爲不可計阿僧祇。須菩提言。佛説不可計。
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不可計。佛語須菩提。
汝所問者。有何因使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不
可計不可量。須菩提問佛。何等爲不可量。佛
言。於空中計之爲不可量。無想無願計之。
如是不可量。須菩提言。空計是法不可計。佛
言。云何我常不言諸法空。須菩提言。如怛薩
阿竭所説法悉空。佛言。諸法悉空不可盡不
可計。經無有各各慧。無有各各異。怛薩阿竭
但分別説耳。空不可盡不可量。是想是願是
識是生是欲是滅是泥洹。隨所喜。作是爲説。
作是現示。作是爲教。怛薩阿竭所説如是
須菩提言。難及也。天中天。經本空耳。云何復
於空中。説經。是經不可逮。如我了佛語。諸
法不可逮。佛言如是。諸法不可逮。佛言如是。
諸法不可逮空耳。是爲不可逮。須菩提言。如
佛説本無不可逮。願解不可逮慧有増有減。
佛言。不也。須菩提言。若有不可逮慧有増有
減。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惟逮
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増不減。
若不増波羅蜜者。菩薩何因近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何縁得阿惟三佛。設不減波羅蜜者。
菩薩何因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縁近阿
惟三佛佛坐。佛言。是不可逮慧不増不減。菩
薩求深般若波羅蜜若守者。如是漚惒拘舍
羅菩薩不念檀波羅蜜増。亦不念減。復作是
念。但名檀波羅蜜。所布施念持是功徳施與
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施如是尸波羅蜜。羼
提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菩薩求般
若波羅蜜若守者。得漚惒拘舍羅。不念般若
波羅蜜有増有減。是但名爲般若波羅蜜。求
之若守者。發心念持是功徳施與作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爲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佛言。本無是也。是本無不増不
減。常隨是念不遠離。是即爲近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坐。不可逮法。不可逮慧。若般若波羅
蜜皆不増不減。菩薩念是不遠離。爲近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持初頭
意。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若持後頭意近之。
佛言。初頭意後來意。是兩意無有對。須菩提
言。後來意初頭意無有對。何等功徳出生長
大。佛言。譬如然燈炷。用初出明然炷用後來
明然炷。須菩提言。非初頭明然炷。亦不離
初頭明然炷。亦非後明然炷。亦不離後明然
炷。佛問須菩提。云何如是不。須菩提言。如是
天中天。佛言。菩薩不用初意。得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亦不離初意得。亦不用後意得。亦
不離後意得也。佛言。云何是爲得阿惟三佛
不。須菩提言。阿惟三佛甚深是因縁。菩薩不
用初意。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離初意
得。亦不用後意得。亦不離後意得也。佛言。
云何心前滅後復生耶。須菩提言。不也。佛言。
心初生可滅不。須菩提言。可滅。佛言。當所
滅者寧可使不滅不。須菩提言。不也。佛言
本無。寧可使住不。須菩提言。欲住本無。當如
本無住。佛言。設令在本無中住。寧可使發
固不。本無寧有心無心。不離本無寧有
心不。見本無不。作是求爲深求不。須菩提言。
天中天。作是求爲無所求。何以故。是法了不
可得。亦不可見。佛言。菩薩求般若波羅蜜爲
求何等。須菩提言。爲求空。佛言。設不空爲求
何等。須菩提言。爲求想。佛言。云何去想
不。不也。是菩薩爲不去想。須菩提言。不作是
忘想。何以故。求想盡者。設想滅者。即可
滅也。便得阿羅漢。是爲菩薩漚惒拘舍羅。不
滅想得證。向無想隨是教。舍利弗謂須菩提。
若有菩薩有三種事。向三昧門。守三昧門。
一者空。二者無相。三者無願。是三者有益
於般若波羅蜜。不但晝日益。夜夢中亦當復
益。何以故。佛説晝夜夢中等無異。須菩提
言。若有菩薩晝日有益於般若波羅蜜。夜夢
中亦復有益。舍利弗言。云何若夢中有所作。
寧有所得不。佛所説經。如夢中所有。須菩提
言。夢中所作善。覺大喜爲益。夢中所作惡。覺
不喜爲減。舍利弗言。設於夢中殺人其心喜。
覺以言。我殺是人快乎。如是云何。須菩提言。
&MT02072;。爾皆有所因縁心不空。爾會有所因
縁。若見若聞若念爲因縁。爾故知耳。從是中
令人心有所著。令人心無所著。是爲不忘。爾
皆有所因縁故。舍利弗言。所作皆空耳。何因
心有所因縁。須菩提言。想因縁。是故心因縁
從是起。舍利弗言。菩薩夢中布施持是施
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有施與無。須菩
提言。彌勒菩薩近前在。旦暮當補佛處。是
知。當從問。舍利佛白彌勒菩薩。我所問。
須菩提言。彌勒菩薩能解之。彌勒言。如我字
彌勒當解乎。當以色痛痒思想生死識解慧
乎。持是身解耶。若空若色痛痒思想生死識
解慧。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空無力。當所解是
法了不見也。亦不見當。所解者。是法了不見
當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舍利弗言。彌勒
菩薩所説爲得證。彌勒言不也。我所説法不
得證。舍利弗便作是念。彌勒菩薩所入慧甚
深。何以故。常行般若波羅蜜以來大久遠矣」
佛問舍利弗。云何若自見作阿羅漢時不。舍
利弗言。不見也。佛言。如是菩薩不作是念我
受決。是法當於中得阿惟三佛。亦無有得阿
惟三佛者。菩薩作是行。爲求般若波羅蜜。
終不恐我不得阿惟三佛。隨是法中教。求般
若波羅蜜。用是故我無所畏。菩薩至大劇難
虎狼中時終不畏怖。心念言。設有啖食我者
爲當布施行檀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願我後作佛時。令我刹中無有禽獸道菩
薩至賊中時終不怖懼。設我於中死。心念言。
我身會當棄捐。正令我爲賊所殺。我不當有
瞋恚。爲具忍辱行羼提波羅蜜。當近阿惟三
佛。願我後得佛時。令我刹中無有盜賊。菩薩
至無水漿中時心不畏怖。自念言。人無徳使
是間無水漿。願我後得阿惟三佛時。使我刹中
皆有水漿。令我刹中人悉得薩芸若八味水。
菩薩至穀貴中時心不恐怖。自念言。我當精
進得阿惟三佛。使我刹中終無穀貴。令我刹
中人在所願所索飮食悉在前。如忉利天上
食飮。菩薩在疾疫中時。心念言。我終無恐懼。
正使我身死是中。會當行精進得阿惟三佛。
令我刹中無有惡歳疾疫者。必當降伏魔官
屬。佛言。菩薩聞是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
三佛。却後大久遠乃得佛者心不恐怖。從本
際起。意學以來用不爲久也。譬如人意一轉
頃耳。何以故。無有本際故。佛説是時。有優婆
夷。從坐起前至佛所。爲佛作禮長跪白佛言。
我聞是不恐不怖。必降恐怖之處。索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已當説經。佛笑口
中金色光出。優婆夷即持金華散佛上。持佛
威神華皆不墮地。阿難從坐起更斐袈裟。前
爲佛作禮長跪問佛言。佛不妄笑。既笑當有
所説。佛言。是怛竭優婆夷却後當來世名星
宿劫。是中有佛名金華佛。是優婆夷後當棄
女人身。更受男子形却後當世阿閣佛刹。從
阿閦佛刹去復到一佛刹。從一佛刹復生一
佛刹。如是無終極。譬如遮迦越王從一觀復
遊一觀。從生至終足不蹈地。是優婆夷從一
佛刹復到一佛刹。未嘗不見佛。阿難心念。如
阿閦佛刹諸菩薩會者是爲佛會耳。佛知阿
難心所念。佛言。是諸菩薩會者。悉度生死已。
是優婆夷後當作金華佛。度不可計阿羅漢
令般泥洹。是時佛刹中無有禽獸盜賊。無有
斷水漿若穀貴疫者。其餘惡事悉無有。
阿難問佛。是優婆夷從何佛已來作功徳。
佛言。乃昔提和竭羅佛所作功徳。初發意求
佛。提和竭羅佛時。亦復持金華散佛上願言。
持是功徳施與。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佛
言。如我持五華散提和竭羅佛上。即逮得無
所從生法樂於中立。授我決言。却後無數劫。
若當爲釋迦文佛是優婆夷爾時見我從佛
授決。其心亦念。我亦當*授決得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如是菩薩受決佛語阿難。是怛竭
優婆夷於提和竭羅佛所。初發起本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阿難白佛言。是怛竭
優婆夷所求已度。佛言已度
道行般若經卷第六


道行般若經卷第七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守空品第十七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何等爲
入空。何等爲守空三昧。佛言。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空觀。當作是觀。一
心作是觀不見法。如是不見法。於法中不作
證。須菩提言。佛所説不於空中作證。云何菩
薩於三昧中住。於空中不得證。佛言。菩薩悉
具足念空不得證。作是觀不取證。作是觀觀
入處。甫欲向是時不取證。不入三昧。心無所
著。是時不失菩薩法本不中道得證。何以故
本願悉護薩和薩故。爲極慈哀故。自念言。
我悉具足於功徳。是時不取證。菩薩得般若
波羅蜜。獲得極大功徳。悉得智慧力。譬若人
能勇悍却敵。爲人極端正猛健無所不能。
能曉兵法。六十四變皆知習之。爲衆人所
敬。若有所至處。無不得其力者。有所得者轉
分布與人。其心歡欣。若有他事與父母妻子
倶去。過大劇道厄難之中。安隱父母。語其妻
子言。莫有恐懼。當倶出是難中。既出得送父
母妻子歸郷里。不逢邪惡到家莫不歡*欣者。
何以故。用是人勇*悍多智慧黠健故。是菩
薩行極大慈。心念十方薩和薩。是時持慈心
悉施人上。是菩薩過阿羅漢地。出辟支佛
地。於三昧中住。悉愍傷薩和薩無所見。於是
中不取證。入空中深不作*阿羅漢。菩薩作是
行時。爲行空三昧。向泥洹門不有想。不入空
取證。譬若飛鳥飛行空中無所觸礙。菩薩行
甫欲向空。至空向無想。不墮空中。不墮無想。
悉欲具佛諸法。譬若工射人射空中。其箭住
於空中。後箭中前箭。各各復射。後箭各各
中前箭。其人射欲令前箭墮爾乃墮。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爲漚惒拘舍羅所護。自於其地
不中道取證墮*阿羅漢辟支佛地。持是功徳
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功徳盛滿便得佛。
爲菩薩於經本中觀。不中道取證。須菩提白
佛言。菩薩謙苦作是學。不中道取證。佛
言。是菩薩悉爲護薩和薩。守空三昧向泥洹
門。心念分別。何等爲分別。守空三昧無相三
昧無願三昧。是爲分別漚惒拘舍羅。使是菩
薩不中道取證。何以故。漚惒拘舍羅護之故。
故心念一切薩和薩。持是所念故。得漚惒拘
舍羅。不中道取證。若菩薩深入觀。守空三昧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