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放光般若經 (No. 0221_ 無羅叉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100] [Prev]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衆生。以是功徳終不離眞知識。終不離諸佛
諸菩薩諸眞人及讃歎佛者。如是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欲行般若波羅蜜。當供養諸佛當
具足諸法受諸功徳。當與眞知識相隨
*摩訶般若波羅*蜜當得眞知識品第七十三
於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摩訶薩。
不供養諸佛。不具足諸功徳不遇眞知識。將
無不能逮薩云若。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無不供養諸如來者。無不具足諸功徳者。無
不得眞知識者。何以故。雖供養諸佛。雖作
功徳。雖得眞知識。尚未逮薩云若。何況不
供養佛。不作功徳。不得眞知識。而欲逮得
薩云若。是事不然。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欲學般若波羅蜜者。當供養佛。當作功徳
當得眞知識。須菩提言。世尊。菩薩何以故
當供養佛作諸功徳得眞知識乃逮薩云若。
佛言。以無有漚惒拘舍羅故。不從諸佛聞漚
惒拘舍羅事。功徳未具足未逮眞知識故。世
尊。菩薩當具足何等漚惒拘舍羅。乃當逮得
薩云若。佛言。菩薩從初發意已來。持薩云
若意行檀波羅蜜。施於三乘亦施人及非人。
皆具足薩云若念。亦無施想亦無受者想。亦
無行檀波羅蜜想。何以故。諸想法者。亦無所
有亦無所生亦無所滅。觀見諸法亦無轉還
者。皆度諸法之相。不見諸法有所作。以具
足漚惒拘舍羅者便増益諸功徳。已増益功
徳者便行檀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亦
不自受其報。但欲益於衆生所作不受其報。
行檀波羅蜜但欲度脱一切衆生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六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七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教化衆生品第七十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薩云然念。從初
發意不離薩云若念。行尸波羅蜜意初不墮
婬怒癡。亦不念婬怒癡。亦不爲所纒裹。諸
不入道撿事。嫉妬惡戒恚意懈怠亂意愚癡
項佷。自用著於吾我。及二地意悉無。何以
故。皆知諸法相空皆知諸法無所有無所成。
觀見諸法皆無轉還。皆解諸法相度諸世事。
處於無爲具足漚惒拘舍羅増益功徳。爲行
尸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亦不於世受
尸波羅蜜之報。至般若波羅蜜。但欲益於一
切教化衆生。復次須菩提。菩薩行四禪四等
四無形禪。雖行諸禪不受禪福。何以故。以
漚惒拘舍羅。知諸禪相皆空。亦知動還者。復
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從初發意行
漚惒拘舍羅。行觀行淨亦不趣須陀洹。不取
須陀洹果。至阿羅漢亦不取其果。何以故。知
諸法相空及知不轉還法。亦行三十七品過
於二地。須菩提。是爲菩薩摩訶薩無所從生
法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行八惟無禪及九
次第。亦不取須陀洹道。何以故。悉知諸法
相空知不動還。復次須菩提菩薩行佛十力
業及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大慈大
悲。淨佛國土教化衆生。然後乃逮薩云若。菩
薩當作是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菩薩摩訶薩其智甚廣大乃行是深法。然
不受其報。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所以者
何。菩薩於所有處不動不轉。世尊。何等爲
於所有處不動不轉。佛言。於無所有而不
動轉。於五陰所有不轉。於六波羅蜜所有不
動。於諸禪四等所有不轉。於三十七品所有
不轉。於三脱門所有不轉。於大慈大悲所有
不轉。於十力十八法所有不轉。所以者何。
是諸法所有皆無所有故。須菩提。不可以無
所有逮覺所有。須菩提言。世尊。寧可持所
有逮覺所有不。佛言不也。須菩提言。世尊。
寧可持無所有逮覺無所有不。佛言不也。如
是世尊。將無所逮無所覺耶。佛言。有逮覺
不以是四句。世尊。是逮覺當云何。佛言。諸
逮覺者亦非所有亦非無所有。逮覺者亦非
戲言亦非不戲言。須菩提言。世尊。何等是
菩薩戲言。佛言。言五陰有常無常是菩薩
戲言。五陰苦樂者是菩薩戲言。五陰是我所
非我所是菩薩戲言。五陰淨不淨者是菩薩
戲言。分別知五陰者是菩薩戲言。知四諦者
是菩薩戲言。念四禪四等及四無形禪三十
七品總三脱門八惟無九次第禪是菩薩戲
言。我得須陀洹道至阿羅漢辟支佛道是菩
薩戲言。我具足菩薩十住是菩薩戲言。我淨
佛國土教化衆生是菩薩戲言。我具十力四
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是菩薩戲言。我
逮薩云若是菩薩戲言。我盡諸習緒是菩薩
戲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五陰有常無常。亦
不戲亦不不戲。乃至薩云若有常無常。亦不
戲亦不不戲。所以者何。於所有亦不戲所有。
於無所有亦不戲無所有。於所有無所有中
亦不戲無不戲。是故須菩提。五陰及薩云若
爲非戲也。菩薩於般若波羅蜜行亦不以戲。
須菩提言。云何五陰不戲乃至薩云若不戲。
佛告須菩提。五陰無所有乃至薩云若亦無
所有。諸可無所有者皆非戲。以是故五陰及
薩云若皆無有戲。須菩提。菩薩作是學般若
波羅蜜者。得上菩薩位。須菩提言。世尊。諸法
所有尚不可得。云何得菩薩位。爲用二地爲
用佛道乎。持何等得位。佛言。菩薩亦不以
二道亦不以佛道也。遍學諸道乃上菩薩位。
如第八賢聖遍學諸道。雖在地未受果
證。菩薩亦如是。皆行諸道得菩薩位。未及薩
云若。未得金剛三昧。得功徳時乃具足逮薩
云若。須菩提言。世尊。若菩薩遍學諸道爾乃
上位者。菩薩爲復在第八地取須陀洹道耶。
在斯陀含地得斯陀含道。在阿那含地得阿
那含道。在阿羅漢地得阿羅漢道。在辟支佛
地得辟支佛道。在佛地得佛道耶。此諸道各
自異。世尊。云何菩薩皆當遍學諸道上菩薩
位耶。若菩薩於是八地受八道者。是終不然。
在菩薩位便逮薩云然者亦復不然。若菩薩
得聲聞辟支佛道至薩云然者。亦復不然。世
尊。我當云何知菩薩遍入諸道上菩薩位。佛
告須菩提。如汝所言。菩薩終不於八地得須
陀洹及羅漢辟支佛道以逮薩云若。須菩提。
菩薩從初發意常行六波羅蜜。以慧見八地。
何等八。淨地性地四賢聖八地觀地薄地無
垢地已辦地辟支佛地。以慧觀過於八地。以
道慧過菩薩位。過位已以薩云若慧捨諸習
緒。須菩提。第八地者是菩薩之忍。須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慧及習緒除。亦是羅漢慧觀。亦
是菩薩辟支佛慧。亦是菩薩忍。具足聲聞辟
支佛道。以道慧上菩薩位。以薩云若慧除諸
習緒。以是故須菩提。菩薩當遍具足諸道。爾
乃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成阿惟
三佛已爲衆生作道地。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所説三乘聲聞辟支佛佛道。何等爲道慧
之道。佛言。當起諸道淨於諸道遍觀衆生。及
相貌像盡覺盡知。皆遍知已當教一切分流
廣化。遍採音聲令得大聲。遍三千大千刹土
當如響相。以是故菩薩當遍具足諸道。當知
道慧悉知衆生之意。亦當知泥犁復知泥犁
之趣。亦當知衆生罪報。當斷泥犁縁作罪之
報。薜荔畜生亦當知之。薜荔畜生縁作報應
悉當斷之。當知眞陀羅摩睺勒諸龍閲叉。當
知人之因縁。人道果報。亦當知天從四天王
上至三十三天。亦當知天人因縁天人果報。
當知三十七品法三脱門法。亦當知十力。亦
當知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大慈大悲佛十八
法。盡知是已。立諸衆生於三乘之道。須菩
提。是爲菩薩具足道慧。菩薩學是已皆知衆
生意之所願。已知我願如應説法初不斷絶。
所以者何。普知衆生根生死之趣。菩薩當作
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所可應行法。三十七
品所行二地所行。盡入般若波羅蜜中故。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法及三十七品及道法。
是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無有形亦不見見
一相。一相者則無相。云何能致道。是法亦
不見亦無有形一相。一相者則無相。云何能
致道。世尊。譬如虚空亦無所沒亦無所致。佛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是空法亦無所致亦
無所趣。以衆生不知法相無所有故。佛爲説
三十七品。及諸法有所致有所辦。雖爾須菩
提。所有五陰六波羅蜜内空外空及有無空。
三十七品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四無礙慧四
無所畏。佛十力十八不共大慈大悲。至薩云
若。於賢聖法律亦不合亦不散。亦無有形亦
不可見。亦無有對一相無相。如來以是故欲
度脱衆生。以世俗因縁而説是教。非第一最
義。是故菩薩當遍學諸道。以慧觀隨習俗。於
法中有應用者不應用者。何等是菩薩應用
何等是菩薩所不應用。羅漢辟支佛道以慧
觀學而所不用。以薩云若慧當用諸法。菩薩
如是於賢聖法律。當學般若波羅蜜。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所説賢聖律。賢聖律者爲何
謂。佛告須菩提。聲聞辟支佛菩薩摩訶薩如
來無所著等正覺。亦不與婬怒癡合亦不不
合。是我所非我所亦不合亦不散。亦不狐疑
亦不不狐疑。於戒行亦不合亦不散。於欲於
色於無色界亦不合亦不散。於不黠及頑佷
亦不合非不合。凶暴亦不合非不合。於四禪
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大慈大悲及有爲無
爲性。亦不合亦不散。何以故。以諸法無有形
不可見。無有對一相無相。無色不與無色合
亦不散。不可見不與不可見合亦不散。無有
對不與無對合亦不散。一相不與一相合亦
不散。無相不與無相合亦不散。須菩提。是
名爲賢聖律。亦無形不可得見。亦無對一相
無相。是菩薩無相度。菩薩當作是學。作是
學已當得諸法無相。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爲
不學色聲香味細滑識法相耶。不學地水火
風空識相耶。不學六波羅蜜相耶。不學有無
空相耶。不學四禪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
三脱門相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
大慈大悲四諦相賢聖相。不學逆順十二因
縁相耶。不學有爲無爲性相耶。於是諸法無
相亦不學。所作相亦不學。菩薩當云何過於
二地上菩薩位。上菩薩位已云何逮薩云若。
逮薩云若已云何轉法輪。轉法輪已云何以
三乘法度脱衆生。佛告須菩提。若諸法有相
者。菩薩當學諸法相。諸法無形亦不可見。亦
無有對一相。一相者則無相。是故菩薩亦不
學相亦不學無相。云何作是問。佛言。若前
有相後便有相。以前法無相故後亦無相。是
故菩薩亦不學相亦不學無相。所以者何。有
佛無佛一相性常住如故。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若諸法非相非無相云何。爲念般若波羅
蜜。菩薩若不念般若波羅蜜者。不能過於二
地。不過二地者不能過菩薩位。不能過菩薩
位者不得無所從生。不得無所從生者不得
菩薩神通。不得神通者不能淨佛土教化衆
生。不淨佛土教化衆生者。不能逮薩云若。未
逮薩云若者。不能轉法輪。不能轉法輪者不
能安立衆生於三乘法。亦不能安立衆生於
三福地。一者施。二者戒。三者念諸善法。佛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諸法亦非無相亦非一
相。無相之法當云何念般若波羅蜜。須菩提。
般若波羅蜜者非菩薩之念。菩薩以無念是
爲般若波羅蜜相。須菩提言。世尊。云何無
念是般若波羅蜜相。佛言。於諸法無所念。是
爲般若波羅蜜相。云何於諸法無所念。佛言。
不念五陰六情。是爲般若波羅蜜念。不念色
聲香味細滑識法。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不
淨。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四禪四等及四空
定。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三尊不念三福。
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滅盡不念安般守意。
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無常相苦相非我相。
不念四顛倒十二因縁。不念吾我壽命及知
見相。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三脱門。不念
三十七品法。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八惟無
九次第禪。不念四禪。是般若波羅蜜念。不
念十慧不念六波羅蜜。不念内外空及有無
空。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十力不念四無所
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不念大慈大悲。是般
若波羅蜜念。不念須陀洹及羅漢辟支佛。是
般若波羅蜜念。不念薩云若是般若波羅蜜
念。不念斷諸習緒。是般若波羅蜜念。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不念五陰。乃至斷諸
習緒復不念。是般若波羅蜜念。佛言。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念五陰無所有。何以故。
須菩提。諸有相者無有般若波羅蜜念。不念
婬怒癡所有。不念無道之處所有。何以故。諸
有想者爲無般若波羅蜜念。諸有相者爲無
六波羅蜜。何以故。諸有貪者亦無有六波羅
蜜。是名爲著諸有。縛著者無有度脱。須菩
提。著有者。無有三十七道品念。亦無三脱
門念。乃至薩云若亦無念。何以故。縛著於
有故。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爲有何等爲無有。
佛言。有二者爲有。世尊。何等爲二。佛言。
五陰相者爲二。十二衰相者爲二。有佛相者
爲二。有道相有爲無爲相者是則爲二。須菩
提。一切相乃至無有相是皆爲二。適有二
便有已有便有世間衆生。不得離生老病死
憂悲勤苦。以是故須菩提。當知有二者無有
六波羅蜜。亦無有道亦無所逮亦無所覺。何
況能捨五陰及薩云若者。佛告須菩提。尚無
道念那得須陀洹至羅漢辟支佛道。那得離
諸習緒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堅要品第七十五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有相者不得
順忍不得逮覺。若無相者當得順忍不。當及
聲聞八地不。當及辟支佛地不。當及菩薩地
不。可得度脱不。能得道念不。能令羅漢辟
支佛習緒除不。能使菩薩得上菩薩位不。上
菩薩位已能得薩云若不。得薩云若已能滅
諸習緒不。世尊。若無意若不生意不起是法
相。可逮薩云若不。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無有相者亦無有順忍。亦不能除諸習緒。復
問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相意耶。於五
陰有相耶。乃至薩云若有相耶。有婬怒癡相
無有婬怒癡相耶。有六衰有六衰盡相耶。有
近有近盡相耶。有覺有覺盡相耶。有愛有愛
盡相耶。有受有受盡相耶。有有有有盡相耶。
有生有生盡相耶。有死有死盡相耶。有憂悲
勤苦有憂悲勤苦盡相耶。有苦有苦盡相耶。
有四諦有四諦盡相耶。有薩云若有薩云若
盡相耶。有習緒有習緒盡相耶。佛言不也。須
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無有相亦無無
相。須菩提。菩薩順忍者則無相。是菩薩無有
相則爲念道。無有有相無有無相。則是菩薩
之果報。佛言。有相則是菩薩道。無相則逮
覺。是故須菩提。當知諸法所有皆無所有。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若無所有云何於無所有
中得逮覺。而於諸法得自在。佛告須菩提。我
本爲菩薩行六波羅蜜。從第一禪至第四禪。
觀禪性不念貢高。亦不倚禪亦不味禪。於
四禪事寂淨無所悕望。已安足於禪便處於
神通。天眼徹視天耳徹聽。意知他人宿命所
從來。自識宿命便飛行。雖爾不以是神通貢
高。不味不倚於六通無所分別。須菩提。我
以應一合相智。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便覺
四諦。具足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
十八法。處衆生於三乘。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如來云何於無所有中起四禪。六通無所
有。衆生爲無所有。如來云何安立衆生於三
乘。佛告須菩提。若婬怒癡及餘諸非法之事。
若有所有無所有者。我爲菩薩時不於有無
中起四禪。是故須菩提。亦不有所有亦不無
所有。是故我初發意行菩薩道時行四禪。佛
告須菩提。若神通中當有所有無所有者。我
終不於神通中覺所有無所有而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以於神通知所有無所有故。成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須菩提白佛言。若菩
薩於諸法所有無所有。於禪五通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云何菩薩於無所有法中。未曾
所知能知未曾所學得學。從是中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佛告須菩提。菩薩已從過去諸
佛所。供養若干佛菩薩。所從諸佛聞。無所
有中無有佛無有辟支佛。無所有中無有羅
漢。無所有中無有衆賢聖。從無所有中無有
毛髮許所有。菩薩作是念言。無所有中亦無
有須陀洹乃至佛皆無所有。以諸法無所有
故。我或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我或不成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假令我當成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者。諸可有行相衆生我當立著無相
地。須菩提。諸有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者。欲度脱衆生故。便習未曾習者。未曾學
者未曾受者便學便受。於諸過去諸佛所
學。先學六波羅蜜勸人令行六波羅蜜。見人
行者代其歡喜。以布施無貪垢故便得大富。
以布施故便守戒便得天上人中尊。以布施
故便得三昧。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故。便
得智慧品解脱品見解脱慧品。持是諸品及
六波羅蜜。得過二地上菩薩位。已上位已便
淨佛土化衆生。便逮薩云若轉法輪。以三乘
度衆生。須菩提。菩薩以是先當從檀波羅蜜
起。次得諸慧是亦不可得。何以故。無有實
故。復次須菩提。菩薩從初發意以來自持戒
勸人持戒。見人持戒代其歡喜。以持戒得天
上人中之豪。貧者以財施之。復以戒三昧智
慧解脱見解脱慧而立之。以五品之徳過出
二地上菩薩位。度脱衆生。便逮未曾所知所
學所習。皆學知習之。何以故。欲習無所有
故。復次須菩提。菩薩行忍勸人使行。見人
行忍代其歡喜。飽足衆生以財安立。或以
五品之徳過於二地上菩薩位。何以故。所施
與亦無有要故。復次須菩提。菩薩自行精進
於善勸人精進。見人精進代其歡喜。復以財
物給足衆生。以戒忍辱五品之徳。過出二地
上菩薩位。何以故。所施亦無有要故。復次
須菩提。菩薩行四禪四等四無形定勸人令
行。見人行者代其歡喜。以位於禪布施
窮乏。教令智慧解脱見慧過出二地上菩
薩位。何以故。所有者無有要故。復次須菩
提。菩薩從發意以來。行般若波羅蜜以財
給足衆生。立以於戒三昧智慧解脱見慧。自
行六度勸人令行。見人行者代其歡喜。以漚
惒拘舍羅過於二地上菩薩位。成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何以故。無有形故須菩提。菩薩從
是便得本所不學本所不知本所不應。皆學
皆知皆得所應。復次須菩提。菩薩學諸未曾
學者。從初發意以來。常有薩云若念解諸有
無之事。便念三尊行。常念天行戒念施念。佛
問須菩提。云何爲念佛。念佛者不以色痛想
行識念。何以故。五陰無有堅要故。無堅要
者爲無所有。佛念者爲無念。復次須菩提。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當以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念。不當以金色光明念。何以故。佛形
無有堅要故。無堅要者爲無所有。念佛者
爲無念。復次須菩提。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不當戒性智慧品三昧品解脱品見解脱品。
不當以是五品念如來。何以故。以是無有堅
實故。無有堅者爲無所有。念佛者爲無念。
復次須菩提。念如來不以十力念。不以四無
所畏念四等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四無礙慧。
不以是念如來。何以故。無有堅實故。不堅實
者無所有。念佛者爲無念。復次須菩提。念
如來者不以十二因縁念。何以故。無有堅要。
無堅要者爲無所有。念佛者爲無念。須菩提。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當作佛念。以是故。知
次第學未曾學者習未曾應者具足悉應順。
至諸道應作是學。具足三十七品及三三昧。
便具足薩云若慧。便應所有無所有。覺不堅
固要。便得所有無所有處。須菩提。云何爲法
念。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當念善惡法。亦
不念當受&T040879;不受&T040879;。亦不當念俗法道法。亦
不念有漏無漏法。亦不念賢法愚法。亦不念
三界法。亦不念有爲無爲性法。何以故。諸法
無有堅要無有堅要者爲無所有。念法爲無
所念。學法念以應所有無所有。便逮薩云若。
便逮所有無所有處。須菩提。菩薩當念法
念。須菩提。菩薩當云何念僧。菩薩從初發意
至薩云若。常念僧爲無念。如是須菩提。菩薩
當作僧念。須菩提。菩薩云何念戒。行般若波
羅蜜。從初發意以來不缺於戒。不差於戒。善
攝於戒當念有無。如是念者爲順所應。便逮
薩云若無有有無之處。須菩提。云何菩薩念
施。所有無所有應施。所可物施及以法施。於
中不起亂意。亦不念有所施無所施。雖持身
命支節布施。於中。亦不起亂意。何以故。無
有堅要故無堅要者則無所有。常念於施至
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須菩提。菩薩云何當
作天念。諸須陀洹。生四天上者至于六天。諸
生天者無有堅要無堅要者爲無所有。須菩
提。當順是念至成薩云若。須菩提。諸阿那
含生於色天及無色天亦無堅要。無堅要者
爲無所有。菩薩當順是念至成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須菩提。菩薩常念六念順其所應。復
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欲學所順所
習欲成諸功徳。當學内外空及有無空。當學
三十七品大慈大悲。當學菩薩道行。皆逮有
無之要尚無毛髮之相。何況有薩云若相。須
菩提。是爲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得隨次第應。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所有皆無所有。
乃至五陰六衰無所有諸性無所有三十七品
無所有薩云若慧亦當無所有。亦無佛無法
無比丘僧。亦無有道亦無果報。亦無著斷亦
無逮覺。諸法亦皆無所有。佛告須菩提。諸
法有所有無所有可得見不。須菩提言。不
可得世尊。須菩提。云何言諸法所有皆無
所有五陰及逮覺耶。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我於是法無有狐疑。但爲當來之世三乘道
家。恐或言若諸法所有無所有。何誰著者
*何誰斷者。不知著斷之事。便能敗戒毀戒
不知所趣如是敗戒行者各各趣三惡處。世
尊。我不敢有狐疑。我畏當來之世。是故問
如來耳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倚相品第七十六
於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諸
所有者皆無所有。菩薩爲見何等。爲衆生發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告須菩提。菩薩以所
有皆無所有故。能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
以故。諸有倚著者難得解脱。有倚相者不得
逮覺。亦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無倚相者爲有逮覺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耶。佛言。逮覺已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則是無所倚。以不別法性故。欲得無所
倚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則爲欲示一
切法性。世尊。若無所倚者無有逮覺則無有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縁菩薩從第一住至
十住耶。何因縁得無所從生法忍。何因有五
通及六波羅蜜之徳。而受諸法之徳。攝取佛
國教化衆生供養諸佛。一切有至般泥洹。佛
言。無所倚者與五通之報等。與十住等。與
六波羅蜜等。及供養諸佛功徳等。以是故至
般泥洹供養不斷。須菩提言。世尊。無所倚
及五通六波羅蜜有何差別。佛言。無有差別
説有差別。世尊。云何三事有差別。佛言。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倚所施。亦不自倚亦
不倚受者。至般若波羅蜜亦無所倚。行神通
亦無所倚。行三十七品亦無所倚。行三三昧
亦無所倚。教化衆生淨佛國土亦無所倚。逮
覺諸佛法亦無所倚。須菩提。是爲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爲無所倚。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者。
諸魔魔天無能壞者。須菩提言。世尊。云何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一意受持六波羅蜜。受
四禪四等大慈大悲。及四空定四無礙慧。四
無所畏三十七品。總三脱門。佛十種力佛十
八法。云何受持八十種好。佛言。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所作施戒忍辱精進及諸禪事。皆
以般若波羅蜜行。及三脱門四等大慈及三
十七品。所作所念皆不離般若波羅蜜。及三
三昧佛十種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
法八十種好。皆不離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言。
世尊。云何菩薩一意行般若波羅蜜受持六
波羅蜜。乃至八十種好。須菩提。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行六波羅蜜初無二相。乃至八十
種好亦無二相。世尊。云何行六波羅蜜至八
十種好。不以二相。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皆悉具足總持諸波羅蜜及三十七品而
行布施。須菩提言。世尊。是事云何。佛言。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以漏意行檀波羅蜜。
於無漏作念言。我爲是誰所施何物受者爲
誰。於是三事無相受念。爾時亦不見意及所
施受者。至十八法亦復如是。復次須菩提。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無有
相亦不見六波羅蜜。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乃至八十種好亦無有相亦無所見。須菩提
言。世尊。以無相無所作法。云何得具足六波
羅蜜云何具足三十七品云何具足三空及十
種力。云何具足四無所畏佛十八法。佛言。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無相施隨衆生所欲。或
索肌肉妻子國城珍寶。所有財穀皆不逆人。
作是施時或有人來問菩薩言。用是無相布
爲作雖有是言我續。布施不可斷絶。持是
布施與衆生共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無
相念亦無施意亦無物意亦無受者意。亦不
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何以故。所見一切
皆悉空故。如是誰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
如是作爲則是眞作。則能淨佛國土教化衆
生。則爲行六波羅蜜。則爲具足三十七品及
三脱門。則爲具足佛十八法。如是行者則爲
不受布施之報譬如第六天王有所欲者但念
即至。菩薩如是。但意念諸法皆具足至。以布
施之徳能供養諸佛悉能飽滿諸天及人。以
漚惒拘舍羅行檀波羅蜜。安立衆生於三乘
法是爲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具足檀波羅蜜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具
足尸波羅蜜佛言。菩薩悉知賢聖無漏道法
之戒。不毀不亂奉賢聖戒。於諸法無所㧗亦
不㧗五陰。亦不㧗三十二相亦不㧗四性。亦
不㧗四天王至三十三天。不㧗須陀洹至
羅漢辟支佛。亦不㧗轉輪聖王。所作功徳但
欲與衆生共爲薩云若。不相不倚亦不以二。
但爲世事非最要義具足戒已以漚惒拘舍羅
起四禪。不以貪受天眼。以天眼觀十方諸佛。
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初不離天眼。以天
耳淨盡聞諸佛所説經法不失所聞。至得自
辯悉知諸佛之意。知諸佛意已便能饒益一
切衆生。持識宿命之慧。覺諸所作不失本行。
以無漏之法立衆生於三乘。隨衆生所欲而
悉授之。須菩提。是爲無相具足尸波羅蜜。佛
言。菩薩云何具足於忍。從發意至坐道場。若
衆生來以刀杖捶加於菩薩。菩薩終不起意
當起二忍。一者忍辱二者無所從生法忍。起
意念言。以刀捶杖加我者爲誰。受者爲誰。
當觀法相。觀法相者亦無所有亦無所觀。無
所觀者便得無所從生法忍。住二忍已便具
足四禪四等及四空定。便具足三十七品及
三脱門。便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菩
薩已住是法便得神通。非是二地所能及者。
具足神通已便具足六波羅蜜。以天眼慧見
十方佛。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忘佛念。復
以天耳慧聞十方佛所説教法悉知諸佛。諸
佛所念悉復逮。知衆生之意如應説法。自知
宿命以慧皆識衆生功徳。持諸善本功徳勸
勉衆生。以漏盡之慧立衆生於三乘。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行。教化
衆生淨佛國土。具足薩云若慧逮得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轉於法輪。是爲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具足羼波羅蜜。佛言。云何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具足惟逮波羅蜜。須菩提。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身意精進具足四禪。於四禪起便
得無數神通。變化來往手捫摸日月。持是精
進遍至十方無數刹土。供養諸佛一切所有供
養之具。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天世人皆
當恭敬。是菩薩至般泥洹。以神足到十方聽
受諸佛法言。所聞法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終不忘淨佛國土教化衆生。具足薩云若。
是爲行般若波羅蜜具足惟逮波羅蜜。復次
須菩提。以無漏道法。具足意精進。口不言
惡。身不行惡。意不念惡。亦不㧗苦樂有常無
常。不滅有我無我。不彼有爲無爲。不㧗三界。
不㧗四禪及四空定四等三脱門三十七品。
至十八法亦無所㧗。亦不㧗聲聞辟支佛。不
㧗聲聞辟支佛道。亦不㧗菩薩。亦不㧗菩薩
地。亦不㧗五趣。亦不分別是天是人是畜
生是泥犁是薜荔。亦不分別是須陀洹道是
羅漢道是辟支佛道。亦不分別。是菩薩道。亦
不分別是薩云若。亦不㧗諸法諸道亦不分
別。所以者何。是諸法者。皆無有要無可㧗者
亦無可分別者。以具足意精進。便救一切魔
怨衆生。救衆生已亦不見衆生。具足精進已
亦不見精進。具足佛法已亦不見佛法。淨佛
國土亦不見不得。具足精進便受諸善法。亦
不於是善法中生念。遍遊諸國救益衆生。所
作變化自恣無礙。或雨諸華或散諸香。或以
伎樂鼓樂絃歌事。或震動事或以光明。或以
國土七寶示現或以搏弈。或現水火隨道而
入。盡爲因縁使行十善。或以施戒而攝取之。
或以支解身體妻子國土。或以自身隨衆生
意而攝取之。須菩提。菩薩以漚惒拘舍羅無
相。行惟逮波羅蜜。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住於無相之法行禪。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除如來三昧。一切餘三昧皆當具足。具足四
禪具足四等及四空定。皆當逆順行八惟無
及九次第禪。行空無相無願三昧電光三昧
金剛三昧直治三昧。住是禪波羅蜜便得三
十七品。住於三昧具足道慧。諸三昧門皆來
入是。具足道慧具足十住地作行。至薩云若
終不中道取證。於三昧中住遊諸佛刹供養
諸佛。於諸佛所殖諸徳本。淨佛國土遊諸
域教化衆生。廣立衆生於六波羅蜜。或立
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隨
其所欲而滿其願。於是禪波羅蜜者。悉總持
諸陀隣尼門。便得四無礙慧便受神通。終不
墮女人胞胎。不受色欲無生不生。雖生不著
於生。何以故。善觀於幻法知所有如幻。救濟
衆生便得無衆生之相。以無所得法立衆生
於無所得法。以世俗數不以最上要。以禪波
羅蜜遍入諸禪及解脱禪。不得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終不捨禪波羅蜜。行道慧入薩云若
慧。便盡習緒爲以自救當復救餘。救他人已
爲諸天及人及阿須倫而作福田。如是須菩
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是爲具足無相三昧。
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無相法具足般
若波羅蜜念。佛言。菩薩不見法有實成者。亦
不見五陰實成者。亦不見五陰生。亦不見五
陰來生處。乃至須陀洹道亦不見所生。亦不
見來住處。以虚空故其實不可得。亦不見須
陀洹漏盡法。行般若波羅蜜以解有要無要
之法。如是解者便解内外及有無空。於諸法
無所入。亦不入於五陰。乃至于道亦無所入。
學無所有。般若波羅蜜便具足菩薩道。何等
爲菩薩道。則六波羅蜜是。三十七品十力四
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於無所有成佛道。具足六波羅蜜。具足
三十七品及五神通。隨衆生所欲。於六度中
有貪嫉者以檀波羅蜜授之。有惡戒者以道
戒授之。有瞋恚者以忍授之。有懈怠者以精
進勸之。有亂意者以禪救之。有愚癡者以慧
授之。至解脱品解脱見品皆以授之。有聲聞
道意者隨其本應。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阿羅漢・辟支佛道。隨本授之。有大乘者以佛
道授之。以是方便能作無央數變化。乃至恒
邊沙諸佛國土。隨人所欲則能變其刹土之
好。滿諸衆生之願。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欲
取國土隨其願。譬如第六天人所有衣食伎
樂隨意即至。菩薩以六波羅蜜行菩薩道。隨
意所願盡皆具足。逮薩云若。於五陰無所受。
於一切諸法道法俗法善法惡法。皆悉具足
無所受。後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時。國土所有皆悉隨意即得。無有持來者亦
無有持往者。亦如第六天上。何以故。諸法
無所恃亦無所倚。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以無所有相。是爲具足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有相品第七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
於無所破壞法無相法無所有法中。能具足
六波羅蜜念。云何於是無形法而知差別入
般若波羅蜜中。云何於無相法以一相而逮
正覺。佛告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五陰如幻如響如夢如影如熱時焔如
化。持是五陰行六波羅蜜。五陰無相如幻如
響如夢如影如熱時焔。何以故。夢幻之法無
所有故。無所有者則一相。一相者則無有相
以是故。須菩提。當知檀波羅蜜無有相。所布。
及主受者皆無有相。作是知者則爲具足
檀波羅蜜。作是具足檀波羅蜜已。終不於六
波羅蜜轉還。便於六波羅蜜中具足四禪四
等四空定。悉具足三十七品。具足内外空及
有無空。便具足三脱門。具足八惟無九次第
禪。具足五通。具足諸陀隣尼門。具足四無
礙慧四無所畏十種刀。悉具足佛十八法。佛
語須菩提。菩薩以住於賢聖無漏法。便能飛
行供養諸佛。隨其所安救濟衆生。或以布施
攝取衆生。或以戒或以忍或以精進攝取衆
生。或以禪或以智慧攝取衆生。隨其所善而
教之。爲衆生故受生死法。不與同歸。亦不受
生死勤苦。爲衆生故種天上人中之福。欲以
攝取衆生故。知諸法無有相。便學須陀洹道
法亦不於中住。及學羅漢辟支佛道法亦不
於中住。何以故。悉知諸法已當逮薩云若慧
故。非羅漢辟支佛之所知。佛語須菩提。如是
如是諸法無有相。知六波羅蜜無有相。乃至
諸佛法亦知無有相。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五陰如夢如幻如響如
影如熱時焔如化。行尸波羅蜜知五陰如夢
如幻化。便以無相具足尸波羅蜜。持戒不犯
不毀。善持戒不犯不毀。善持不亂。習智慧
賢聖業。遍護諸戒以法義。戒身口意以等於
諸戒。不以戒㧗四性及遮迦越王。亦不言我
持是戒當生四天及第六天上。亦不念言持
是戒得須陀洹道乃至羅漢辟支佛道。何以
故。諸法一相爲無有相故。無相之法終不逮
無相法。有相之法亦不逮有相法。有相之法
亦不逮無相之法。須菩提。是爲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以無相法具足尸波羅蜜上
菩薩位。已上菩薩位便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便行道慧具足神通。住於諸陀隣尼門。便得
四無礙慧。從一佛國遊一佛國供養諸佛如
來。攝取衆生淨佛國土教化衆生。生五趣之
世不著於生死行。譬如彌遮加越王坐起行
來無有知者。育養衆生不仰臣下不嬈人民。
譬如須延頭須延頭者
晋言甚淨
如來轉法輪。於三乘無
有菩薩可教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便般
泥洹後令化佛教授衆生一劫。須菩提。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具足尸波羅蜜。諸法便隨從
之。復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五
陰如幻如夢如響。以無相法具足羼波羅蜜。
須菩提。菩薩以二忍事具足羼波羅蜜。何等
爲二。從初發意至于道場。於其中間若有衆
生。持刀杖捶來撾打割刺。菩薩欲具足羼波
羅蜜者意不起亂。當計念言。誰有罵者誰有
割者誰有撾者。何以故。以諸法無有相。如是
觀者便具足羼波羅蜜。以具足是忍便得無
所從生法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無所從
生法忍爲是滅爲是智耶。佛言。於忍不起毛
髮惡意者是爲智。以是智得無所從生法忍。
須菩提言。世尊。聲聞辟支佛無所從生法忍。
及菩薩摩訶薩無所從生法忍有何差別。佛
言。須陀洹智及滅至羅漢辟支佛智及滅。是
菩薩摩訶薩之忍。須菩提。是爲聲聞辟支佛
之差別。菩薩摩訶薩有是忍者過出二地上。
以住無所從生法忍者。便行菩薩道便具足
道慧。不離三十七品。不離三脱門。不離神
通。教化衆生淨佛國土逮薩云若。須菩提。菩
薩以無相法具足羼波羅蜜。復次須菩提。菩
薩住於五陰。如幻如夢如響如野馬如熱時
之焔。於是無相法便行身意精進便辦神通。
遊諸佛刹供養諸佛。以身精進教授衆生。立
衆生於三乘。是爲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無
相法具足惟逮波羅蜜。意精進者。以意精進
於聖賢無漏之法。具足諸善本法三十七品
法。具足三脱門。具足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具
足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法。菩薩於中學已
當具足薩云若慧。消諸習緒具足成相。得普
遍光明三倒十二法輪轉。能令三千大千刹
土六反震動。能以光明照遍三千大千刹土。
能出音聲遍三千大千刹土。諸衆生聞音者
必至三乘之道。須菩提。菩薩精進所有饒益
弘大如是。菩薩住精進。盡具足諸佛法逮薩
云若慧。復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於五陰如夢如幻。具足於禪波羅蜜。行四禪
四等四無形禪及三脱門電光三昧金剛三昧
眞禪三昧除佛三昧。諸餘*無央數三昧意
皆遍至。亦不味諸三昧。亦不受其果報。何
以故。以菩薩盡知諸三昧相法空。所有者
皆無所有。無相不味無相。無所有不味無
所有。以不味故不隨禪生至形無形處。
何以故。不見其形故。亦不見三昧亦不見三
昧相。亦無所見故便具足無相三昧。持
是三昧過出二地上。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菩薩云何以禪波羅蜜出過羅漢辟支
佛道上。佛告須菩提。菩薩以禪學内外空及
有無空。於空法不見有住處。聲聞辟支佛法
及薩云若法皆空。以是空故上菩薩位。世尊。
云何是菩薩位。云何非菩薩位。佛言。諸有倚
著非菩薩位。無所倚著是菩薩位。世尊。云何
爲倚云何不倚。佛言。五陰十二衰是菩薩倚。
乃至薩云若亦是菩薩倚位者須菩提。都不
見諸法亦無有名字。盡無所倚是菩薩位。何
以故。五陰所有事薩云若所有事。亦非行亦
非説亦非見。須菩提。是爲菩薩受是爲菩薩
位。菩薩以是上位便具足諸三昧尚不隨禪
生。何況隨婬怒癡生而有所作。是事不然。但
以幻法饒益衆生。不見衆生亦不見幻。於無
所得法中攝取佛土教授衆生。是爲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具足禪波羅蜜轉無倚法輪。復次
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知諸法如幻如
夢諸法如響如化如光影如熱時焔。須菩提
言。世尊。云何菩薩知諸法如幻如焔。佛言。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持夢幻示人。
亦不見響亦不見持響示人。亦不見光影幻
化熱時焔。亦不見持此示人。何以故。諸凡愚
夫於夢幻諸法皆著顛倒。諸羅漢辟支佛諸
菩薩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夢幻法亦不
見。有亦不見可持示人者。所以者何。諸法
所有者皆無所有。亦無所成亦無所有。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終無貪相。亦不成就相亦不
生相。是事不然。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亦不
念法有生者有成者。菩薩如是行者。亦不生
五陰。亦不生三界。亦不生諸禪。亦不生於
解脱禪。亦不生三十七品。亦不生三脱門。亦
不生六波羅蜜。當具足於第一地。至十住不
於中生欲。何以故。是處不可得亦不可見。況
當於中生欲意。雖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
若波羅蜜。於不見中盡見諸法。皆來入般若
波羅蜜亦不見諸法。何以故。諸法及般若波
羅蜜一無有二亦非二事。何以故。爲如如教
如法性教如眞際教。是諸法無有別。須菩提
白佛言。假令諸法無有別無有散。云何有善
惡之教言。有漏無漏教言。道法俗法有爲無
爲之法教。佛言。於須菩提意云何。如諸法
之法。頗有善惡有漏無漏。若道若俗有爲法
無爲法不。頗見有須陀洹及羅漢辟支佛法
不。頗見有佛道不。須菩提言。不見也。世尊。
是故須菩提。諸法無有別無有相無所生無
所有。須菩提。我本爲菩薩初不見諸法有要
者。亦不見五陰。亦不見有爲無爲。從須陀
洹至佛道亦無所見亦無所得。須菩提。菩薩
欲學般若波羅蜜。從初發意至成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阿惟三佛。當善於所有無所有。菩
薩善於無所有者。則能具足道慧教授衆生
攝取佛國。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降諸衆生
不見於三界。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行
般若波羅蜜。應無所有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七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八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住二空品第七十八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法如夢如響如
幻如化如熱時焔如光如影。是諸法皆空。云
何爲有造處所。言是道是俗是無爲是有爲
有漏無漏。云何言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阿羅漢辟支佛。云何言是求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佛告須菩提。凡夫愚癡少有所聞。依倚
夢幻法而有所見。因身口意所作非法不善
之事。或行善事至有善惡之報。受罪福於三
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住於二空。從
有無本端空至畢竟空。教化衆生説有五陰十
二衰空十八性空。是法如夢如響如幻如化如
影如熱時焔。是中亦無五陰亦無諸衰亦無
諸性亦無夢亦無響亦無幻化亦無焔影
無有見。諸法皆無形所有皆無所有無有五
陰。汝等見有五陰無十二衰。汝等見有諸衰
無十八性。汝等見有諸性。以因縁顛倒故便
有諸法隨行所受。云何汝等於無所有法而
有形相。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以漚惒拘舍羅。
諸有衆生在貪嫉者。教令布施令得大富。於
中拔出教令持戒。以戒因縁得生天上。於戒
拔之令住禪三昧。以禪因縁得生梵天。具足
四禪及四空定因縁。施從戒以禪無數方便
立之泥洹。復以三十七品及三脱門。八解脱
九次第禪・十種力・四無所畏及四等。勸令得
十八法。持是無像之法立於三乘。爲説菩薩
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未曾有。
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爲諸空無法作處所。
言是善法惡法是道法俗法是漏法無漏法是
有爲法是無爲法。佛言。如是須菩提。甚奇
甚特所未曾有。爲是空無之法而作處所。須
菩提。汝等當知菩薩所行奇特。羅漢辟支佛
所不能及者。汝等當應爲菩薩摩訶薩作禮。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爲菩薩摩訶薩所
未曾有。諸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佛告須菩
提。若欲聞者善思念之。吾當解説。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者。住於六波羅蜜中及内外空
三十七品四無礙慧及五神通。遍到十方觀
諸衆生。可以布施攝者便以施取之。可以戒
忍精進一心智慧隨其所應以六波羅蜜而攝
取之。應以四禪及四空定得解脱者。以禪因
縁而攝取之。或應以慈悲喜護得度者以四
等攝之。或應以三十七品得度者以根力覺
意而攝取之。若應以三脱門得度者皆攝取
之。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以布施攝取
衆生。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隨人所
索。若索衣被飮食疾病醫藥象馬車乘金銀
珍寶。隨人所欲皆施與之。及所施與若佛
辟支佛阿羅漢及須陀洹。下至凡夫及蜎飛
蠕動諸三惡趣。其意適等而無差別。無若
干種意。何以故。諸法無有若干種意故其意
平等。無若干者便得無差別薩云若慧。佛言。
菩薩摩訶薩若見來求者當作念言。我所施
者當與三耶三佛福祐不從畜生出生。有是
念者非是菩薩法。何以故。菩薩發道意不作
是念。我持布施當生四姓家。諸所施已攝取
衆生者。皆令至無餘泥洹而般泥洹。菩薩以
衆生爲親族所施與無若干差別。亦不言當
與是不與是。意無適莫所施衆生無有礙意。
何以故。爲衆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若
有分別意者。便於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諸
縁覺諸眞人有大過失。何以故。諸天及人諸
阿須倫無有倩。菩薩爲衆生作救護作橋梁
者。爲菩薩之法。自當救攝衆生。復次須菩提。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若人若非人來至菩
薩所。取節節支解菩薩身。菩薩亦不疑言當
與不與。何以故。是菩薩欲救衆生故受是形
耳。我以是身饒益一切。菩薩當作是念。我爲
衆生受是身形今來取之。須菩提。菩薩見來
所求者當發意言。施者爲誰受者爲誰所施
物爲何等。是諸法實不可得見。何以故。是諸
法常空。空亦無所與亦無所奪。須菩提。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學。所謂内空外空及
有無空。住是空者於中布施。便具足檀波羅
蜜。具足檀已不斷内外法。言誰有割者誰爲
截者。佛告須菩提。佛以天眼見十方恒邊沙
等刹土。諸菩薩摩訶薩入泥犁中。泥犁則爲
冷。以三事變化爲泥犁中衆生説法。一者神
足二者隨其所使三者四等之法。以神足滅
火隨意爲説四等法。泥犁中衆生便有愛敬
歸仰於菩薩。即得離苦痛。次爲説三乘之教
皆令脱苦。是故須菩提。我以佛眼見十方恒
邊沙。諸菩薩摩訶薩供養諸佛不以憍慢。愛
好諸佛不以憎惡。歡喜無恚諸佛所説皆悉
受持。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不志失。須
菩提。佛以佛眼見十方恒邊沙刹土。諸菩薩
等爲衆生故。割截身體支節分離布散四面。
諸有飛鳥走獸來食菩薩肌肉者皆有慈意。
於菩薩所以慈意故得離畜生即得爲人。往
見諸佛聽受經法。隨其所聞即得順行。以三
乘之法而度脱之。佛告須菩提。諸有菩薩摩
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多所饒益。如
是能使衆生得無餘泥洹。復次須菩提。我以
佛眼見十方恒邊沙諸菩薩等入薜荔中者。
諸薜荔衆見菩薩已便生慈意。恭敬菩薩。以
恭敬故離諸勤苦。因是功徳終不離諸佛至
得泥洹。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慈如是。使
諸衆生皆得泥洹。佛告須菩提。我見諸菩薩
至四天王及第六天爲彼諸天而廣説法。以
三乘教而度脱之令得泥洹。諸天人衆有著
五樂者。菩薩應時令殿舍悉皆烔然。以爲説
法言。諸仁者。一切所有皆悉無常無尊無卑
誰常安者。佛告須菩提。我於是以佛眼觀見
恒邊沙國土。諸有讃歎梵天上者。菩薩則爲
説法言。諸仁者。云何於是空無之法而生見
意。是法爲空無常無見爲磨滅法。莫得於是
而生見意。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已住於大慈
爲衆生説法。是爲菩薩甚奇甚特未曾有法。
須菩提。十方恒邊沙國土諸菩薩摩訶薩以
四事饒益衆生。何等爲四。一者惠施二者仁
愛三者利人四者等義。是爲四恩。菩薩摩訶
薩以二事施攝取衆生。一者財物二者法施。
何等財物施攝取衆生。菩薩以金銀璧玉珍
奇異寶。以飮食衣被香花服飾病痩醫藥床
臥之具。所有奴婢象馬車乘。令諸衆生隨意
所欲不逆人意。諸有來者既施與已。皆悉教
令自歸三尊。或授五戒或教十善或教八齋
或教令行四禪及四等四空定。或勸助之令
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施。諸行倒者教
令行順。諸不諦者教令行諦。勸助令行三十
七道品及三脱門・八惟無・九次第禪・佛十種
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大悲大慈。勸衆生令
行佛十八法八十種好。勸助人學三乘法教。
是爲菩薩摩訶薩以漚惒拘舍羅行般若波羅
蜜。以財布施攝取衆生。立於無上無畏之地。
是爲菩薩奇特未曾有之法。何等爲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以法布施攝取衆生。布施有二。
一者道施二者俗施。何等俗法施。世俗所説
所施行者謂爲不淨。欲得四禪四等四無形
定。及餘凡夫所行善法。是名爲世俗法施。作
是俗法施已便教衆生令離世俗。以漚惒拘
舍羅安立於道法賢聖果報。何等爲賢聖道
法賢聖果報。賢聖法者。謂三十七品及三脱
門。賢聖果者從須陀洹至羅漢辟支佛。佛言。
菩薩賢聖道法者知須陀洹所有慧。知羅漢
辟支佛慧及三十七道品慧。佛所有十力慧
大慈大悲慧。及餘道法俗法有漏無漏。及有
爲無爲之法慧薩云若慧。是爲菩薩賢聖之
法。何等爲菩薩賢聖果報。諸習緒皆盡。是爲
賢聖果報。須菩提白佛言。菩薩復逮薩云若。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逮薩云若。須
菩提白佛言。如是者世尊。菩薩摩訶薩如來
有何差特。佛報言。有差別。差別云何。菩薩
逮薩云若便名爲如來。何以故。菩薩意亦不
可得。如來意亦無有異。住於無限之冥爲諸
法作明。是名爲菩薩。因俗之法施而續道法
之施。佛告須菩提。是菩薩斷於衆生世俗之
施。以漚惒拘舍羅安住於薩云若。佛告須菩
提。何等爲菩薩道法之施。凡人所不能及者。
所謂三十七品及三脱門八惟無九次第禪
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三十二
大士之相八十種好諸陀隣尼門。是名爲道
法施。非是俗法。是爲菩薩甚奇特未曾有之
法。以愛意攝取衆生。持六波羅蜜。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以和顏悦色攝取衆生。
何以故。六波羅蜜皆攝持諸善法數。云何菩
薩饒益於人攝取衆生。常以六波羅蜜攝持
衆生。以四事饒益一切。一者惠施二者仁愛
三者利人四者等義。是爲四事。菩薩以是四
事救濟衆生。復次須菩提。菩薩以般若波羅
蜜教新學菩薩。當語之言。善男子。受是文
字之數。當善於一字從一字至四十二字。一
字者皆入諸字義。諸字義者皆入四十二字。
四十二字義皆入一字以爲一義。是故菩薩
當善於四十二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善於
諸法善於文字。已教化衆生。如來説法不離
文字。諸法亦不離文字。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衆生不可得法亦不可得見。諸法空故。世
尊。菩薩云何行六波羅蜜四禪四等及四空
定。云何行三十七品。行十八空行空無相無
願。云何行八惟無九次第禪。云何行十力四
無所畏佛十八法。云何行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云何行六神通爲衆生説法。亦不見衆生
亦不得其處。乃至於識亦不可得。六波羅蜜
亦不可得見。乃至八十種好亦不可得亦不
可得處。亦無有衆生亦無有處。亦無有八十
種好亦無有處。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爲
衆生説法。須菩提言。世尊。將無菩薩以無
端緒之事勸助衆生令離四顛倒。住於四諦
耶。行般若波羅蜜菩薩尚不可得見。何況
行三十七品事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
汝所言。衆生不可得。當知内外空及有無空。
當知五陰空性空衰空。當知四諦十二因縁
空。當知吾我空及知見空。當知四禪空四等
空四空定亦空。當知三十七品空三脱門空。
當知八惟無空九次第禪空。當知佛十八法
空十種力空四無所畏空四無礙慧空。當知
二地空。當知菩薩空。當知佛刹土空。當知道
空。佛告須菩提。菩薩覺知諸法皆空。而爲一
切衆生説法。既爲説法不從是空有轉還者。
於諸法無所取無所捨亦無礙。眞諦説法無
有虚飾。譬如如來化作無央數人。或安立於
六波羅蜜者。或安立於四禪四等者。於須菩
提意云何。是化人寧有所得不。須菩提言。世
尊不也。化無所得。須菩提。當知菩薩教化衆
生亦復如是。隨其所能而爲説法。皆令衆生
離於顛倒。亦不縛亦不解。何以故。五陰無
縛亦不解。若五陰有縛有解者則非五陰。用
五陰常自淨故。乃至有爲無爲法亦常自淨。
菩薩爲衆生説法。初不見衆生以諸法不可
得故。菩薩住於無所住五陰空故無有處所。
乃至有爲無爲亦無所住。何以故。無有實故。
而無所住無所有亦不住於無所有。有所有
亦不住於有所有。何以故。是皆不可得故。不
可得者無有住處。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皆明諸法分別諸空。菩薩作是行般若波
羅蜜者。於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諸聖賢
爲無有過。何以故。諸佛世尊及諸聖賢皆逮
覺是法教化衆生。以得是法無轉還者。何以
故。法性眞際及如無轉還者。亦無形貌可轉
還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法性眞際及如
不轉還者。五陰及如眞際法性爲有異耶。有
爲無爲及道有漏無漏復有異耶。佛言不也。
須菩提。五陰及如眞際法性有爲無爲及道
等無有異。復問世尊。假令五陰及如乃至有
爲無爲等無有異者。云何有善惡之報及五
道生死。云何有三乘之法耶。佛言。以衆生
習於世諦故便有道之名號。於第一最要義
者無有分數。何以故。是法常寂無所分別亦
無所説。五陰亦無生滅亦無著斷。用本空末
空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習世諦便有
道名者。一切凡夫皆爲是道是三乘耶。佛告
須菩提。一切凡夫盡知習諦及道諦者。若知
是者當知是道。若使凡夫不知者。亦無道處
亦無道報。復問。云何凡夫當得道之果報。佛
言。諸賢聖者有道念故便有道報。復問世尊。
以道念故便有道耶。佛言不也。須菩提。不以
念故便能逮道也。亦不無念亦不離念。是故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爲衆生故便處於道。道
者亦無分部。亦無有爲無爲亦無分別。復問
世尊。若不分別有道處者。云何佛説三習緒
斷得須陀洹。婬怒癡薄得斯陀含。於下欲界
滅五習得阿那含。於上無形界滅五習者得
阿羅漢。眼所見形色皆如是盡法得辟支佛。
一切諸習緒盡便得三耶三佛。如是云何當
知是事。若道無分數者。云何隨行各得其道。
佛告須菩提。須陀洹道乃至三耶三佛。爲是
有爲耶爲是無爲耶。須菩提言。世尊。非是
有爲法。佛言。無爲之法有分界不。須菩提言。
無有分界。佛言。於意云何。善男子善女人。
一時逮得有爲無爲之法。及得一相。是時寧
見言是有爲是無爲不。須菩提言。世尊不也。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爲衆生説法無有
分界。以内外空及有無空故。菩薩於内自無
所入。教一切人亦無所入。亦不入六波羅蜜。
亦不入禪亦不入等。亦不入於三十七品亦
不入薩云若。無所入者爲無所生。譬如如來
化作化人。化人布施亦不得報。欲度人故亦
不住於六波羅蜜。亦不住於有漏無漏。亦不
住道亦不住俗。亦不住有爲不住於無爲。適
無所住。所以者何。超越諸法之相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超越法相品第七十九
於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超越諸法法
相。佛告須菩提。譬如化人無婬怒癡亦無五
陰行。亦無内外事無有罣礙處。亦無道事亦
無俗事。有漏無漏有爲無爲。亦無道事亦無
有果報。佛語須菩提。是爲超越諸法相。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化者云何有道念。佛報
言。道念者亦無斷亦無著亦不於五趣現。佛
言。於須菩提意云何。如來所化頗有形有來
往有著斷耶。須菩提言。世尊。如來所化無
有來往亦無著斷。亦不於五趣現。佛言。須
菩提。是爲超越諸法之相。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諸五陰皆如幻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
提白佛言。若諸法如化。世尊。化者亦無有色
亦無有痛亦無想亦無行亦無識。亦無著亦
無斷亦不於五趣有脱。菩薩摩訶薩有何等
奇特事。佛言。於須菩提意云何。我本爲菩
薩時。頗見從五趣中得度脱衆生者不。須菩
提報言不見有所説。佛言。於三界不見有衆
生。何況當有五趣當有所度。何以故。菩薩
觀知諸法如幻如化。須菩提言。若菩薩觀知
諸法如幻如化者。用何等故行六波羅蜜四
禪四等四空定。爲何等故行三十七品。而淨
佛土教化衆生。佛告須菩提。若衆生自知諸
法如幻如化者。菩薩終不於阿僧祇劫謙苦
行菩薩之道。須菩提。以衆生不能自知如幻
如化故。菩薩謙苦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教
化衆生。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諸法如
夢如幻如化如響如熱時之焔。於何許有
衆生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而拔濟衆生。佛言。
衆生者但共縛於名字數。著於無端緒。是
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名字相拔
濟之。須提提白佛言。何等爲名字相。佛告
須菩提。名字者不眞假號爲名。假號爲五陰。
假名爲人爲男爲女。假名爲五趣及有爲無
爲法。假名爲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辟支佛三耶三佛。佛語須菩提。諸吾我造作
之法及道。但爲名字數法故。凡諸愚人縛著
於有爲法。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
拘舍羅教授衆生言。是名但從相起。但以相
故生母人胞胎。所有者無端緒所有者無所
有。諸智者不入於空。佛語須菩提以是故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教
授衆生。佛言。何等爲相須菩提。凡愚以二相
著。何等爲二。一者形相。二者無形相。何等
爲形相。諸有好形惡形微形。於是消耗之法。
於中有所起相。是名爲形相。何等爲無形相。
諸無形之法於中起相生垢。是名爲無形相。
菩薩學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於無形
相出諸衆生。建立於無相處令不二入。何等
爲二。是相是無相是爲二。須菩提。是爲菩
薩摩訶薩於相中出諸衆生建立於無相。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諸法但有名相。菩
薩云何行般若波羅蜜。於諸善法云何有差
別。而復勸他人於善法使有差別耶。以善法
具足諸處建立衆生於三乘。佛告須菩提言。
假令菩薩念五陰名計校五陰相。菩薩爲不
行般若波羅蜜。於善法無有差別。亦不能令
他人有差別。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以無相行五波羅蜜。以無相具足四
禪具足四等具足四空定。以無相具足三十
七品。以無相具足内外空及有無空。以無相
具足八惟無及九次第禪。具足佛十種力。以
無相具足佛十八法。菩薩以自具足是善法。
勸他人以無相具足諸善法。須菩提。若諸法
有如毛釐之相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終不
逮空無相無願之法。不能隨衆生所願而建
立之。不能令得空無相無願漏盡之法。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以無相無念行般若波羅蜜。
饒益一切如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
諸法空無相無念。世尊。云何爲法作分數。言
是有漏是無漏。是能有所及是不能有所及。
言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薩法是佛法。
佛告須菩提言。於意云何。無相與聲聞辟支
佛法菩薩法佛法有異不。須菩提言。不也世
尊。佛言。聲聞辟支佛法及菩薩佛法皆不是
無相耶。須菩提言。爾世尊。佛言。以是故當
知諸法皆無相。佛言。菩薩於諸法作無相學
者。則能増益善本功徳。則能増益六波羅
蜜四禪四等四空定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何
以故。菩薩者不學餘。但學空無相無願。所
以者何。諸菩薩法皆來入三脱門故。三脱門
自空。菩薩學空無相無願。爲學五陰爲學十
二衰爲學十八性。爲學四諦爲學十二縁起。
爲學内外空及有無空。爲學六波羅蜜爲學
三十七品。爲學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
佛十八法。須菩提白佛言。云何世尊。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云何學五陰。佛報言。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知色相知色起滅知色如。云何知
色相。色無堅固。譬如聚沫。云何知色本末。色
亦不來亦不去亦無還反。須菩提。是爲知色
本末。云何知色如。如亦不生亦不滅亦不來
亦不去。亦不斷亦不著。亦不増亦不減。作如
是知是爲知如。亦不變異是故名爲如。是
故名爲知色如。云何知痛生滅。云何知痛如。
知痛如泡故。云何知想如。知想如熱時之
焔至竟無水。亦不去亦不來。痛如及想如
等。知想亦如是。云何知行如。譬如芭蕉葉
葉分解中無有堅。云何知行起滅。行亦無有
來往。知行如是知如亦如是。云何觀識。譬如
幻師化作四種兵。亦不往亦不來觀識亦如
是。云何觀識如。觀如如識是爲知識如。云
何觀知眼性。眼所有空眼色空眼識空。乃
至意識所有空。云何觀知十二衰。知内外法
如。知内外法所有空。云何觀知苦諦。亦知
苦亦知諦亦知有我無我。諦習盡空皆知諦。
云作知四諦如。知如如四諦是爲知四諦如。
云何觀知十二縁起如。十二縁起無所生。是
故知十二縁起如。須菩提白佛言。菩薩學般
若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假令各各分別知
是諸法如是。則爲不分別法性色身。佛報言。
若有異法離於法性者。是色身法性則爲有
別。何以故。須菩提。如來及如來弟子。不見
有法離於法性與法性有別者。雖不見不處
無有二離法性者。佛告須菩提。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學法性。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薩學法性者爲無所學。佛告須菩提。
菩薩學法性者爲盡學一切諸法。何以故。一
切諸法皆是法性。須菩提白佛言。何以故。諸
法皆是法性。諸有爲法皆是法性。是故須菩
提。菩薩學般若波羅蜜者。爲學法性。須菩
提白佛言。假令諸法皆是法性。菩薩用何等
故行六波羅蜜。何以故。行四禪四等四空定。
云何行三十七道品三脱門・八惟無・九次第
禪・十力・四無所畏。何以故。學佛十八法。學
六通三十二相。學成就八十種好。何以故。學
生四姓家。何以故。學生四天上。從第四天
至三十三天。何以故。從初發意至第十地。何
以故。學三乘淨佛國土教化衆生。學陀隣尼
門學辯才。何以故。學菩薩道。學諸法如。知
一切衆事。法性中無有是若干分數。世尊。將
無菩薩行顛倒事。所以者何。法性亦非五陰。
法性亦不離五陰。法性則是五陰。五陰則是
法性。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須菩提如汝
所言。法性則是五陰五陰則是法性。須菩提。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若見法有離法性者。終
不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諸法之性則是道。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知諸法則是法性。無名之法以名教授。從
五陰至道皆以名號法數字説之。須菩提。譬
如幻師持一鏡現若干種像。若男若女若馬
若象若廬舘若浴池。於中示現若干種坐。氍
&T021740;&T021738;綩綖帳幔香華伎樂種種食飮之具。
以名伎樂娯樂衆人。復現六波羅蜜。於中現
四大姓現有須彌山有三十三天。於中現諸
聲聞辟支佛。現諸新發意行六波羅蜜菩薩。
復現十住一生補處菩薩。現諸菩薩遊戲於
五通。現有淨佛國土教化衆生。現有行三昧
三摩提以自娯樂。復現有行佛十力四無所
畏大慈大悲。現有佛身相具足者。中有愚癡
之士稱歎言。快哉是人所作甚奇特。能食飮
若干億萬人皆令歡喜。現若干種像世尊相
好。中或有知者便大笑言。是幻師所作乃爾
以空。無所有法。以無端緒之法樂衆人令使
有端緒。相無形與作形相。佛言。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不見有法離法性者。以漚惒拘
舍羅爲衆生説法。亦不見衆生亦不見其處。
自行六波羅蜜。勸人習六波羅蜜。見有行者
代其歡喜。自行十善勸人令行。見行十善者
讃歎代其歡喜。自行五戒勸人令持。見有持
者讃歎代其歡喜。自持八齋勸人令持。見有
持者讃歎代其歡喜。自行四禪四等四空定。
勸人令行。見有行者讃歎代其歡喜。自行三
十七品三脱門・及四無所畏。佛十力・佛十八
法。勸人令行。見有行者讃歎代其歡喜。佛
告須菩提言。法性前以後及中間無有増減。
是故菩薩摩訶薩爲衆生故。謙苦行菩薩之
行。若法性前後及中間有異者。菩薩終不以
漚惒拘舍羅。廣宣法性教授衆生
  *摩訶般若波羅*蜜信本際品第八十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假令初無有衆生及其
處。菩薩爲何等故念行般若波羅蜜。佛告須
菩提。菩薩信眞際故。念般若波羅蜜。眞際
及衆生際有異者。菩薩終不念般若波羅蜜。
以眞際衆生際等無有異故。菩薩欲益衆生
故。念行般若波羅蜜。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分流分別眞際。而
建立衆生於眞際。須菩提白佛言。若建立衆
生於眞際者。則爲建立眞際於眞際。若建立
眞際於眞際者。倶無所有。云何持無所有建
立於無所有。世尊。如是者菩薩云何建立衆
生於眞際。佛告須菩提。不可以眞際建立於
眞際不可以所有建立於所有。亦不可以無
所有建立於無所有。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以漚惒拘舍羅建立衆生於眞際。眞際
及衆生際一際無有二。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何等爲菩薩漚惒拘舍羅。行般若波羅蜜而
建立衆生於眞際。而無所分現。佛告須菩提
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
羅建立衆生於檀。建立已爲説檀本末空。爲
説所施及施者受者皆空受果報亦空。教言
善男子。莫作若干相。汝所施及受者謂有
果耶。等一空耳皆入眞際。教言善男子。汝
若不分別所施及受者及果報。是則甘露施。
便逮甘露果。莫以是施受色。教言善男子。莫
以施受痛。莫以施受想行識。何以故。汝所
施及施者受者皆空受報亦空。以空施有所
求。諸所施不可得見。何以故。所有者從本至
竟常自空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建立衆生於尸。教
言善男子捨是十惡行。是諸惡法無有實。當
諦自思惟。是十惡本無所有。菩薩摩訶薩以
是具足於漚惒拘舍羅教授衆生。便以檀及
尸教於衆生。檀及尸果報皆自空無所有。亦
不入中。便逮寂靜便生智慧。斷諸矇冥離諸
苦惱。以世俗數般泥洹不以最第一義。何以
故。從空中索般泥洹者。無有空終不般泥洹。
泥洹者亦自至竟空。復次須菩提。菩薩見衆
生亂意志不定鬪諍怨恚。便教令忍辱教令
習羼。教人言。汝所入陷溺皆是空無所有。當
熟思念言我空弊暴。爲我爲是誰。空弊暴意
從何所來。空無有不空時。是空亦非如來菩
薩羅漢辟支佛所作。亦非諸三十三天龍阿
須倫鬼神甄陀羅摩睺勒所作。空自然空。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空法建立衆生令入空。
雖有報應不離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雖勸進
衆生求道。但是俗數非是最第一義。何以故。
空性亦非逮覺亦無有逮覺者。亦無有甫當
逮覺者。是爲眞際性空。菩薩爲衆生故於中
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得衆生亦不見其處。何
以故。衆生寂如諸法。復次須菩提。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見衆生中有懈
怠者。菩薩便勸助身意行精進空無之法。於
諸法無有懈怠亦不見有懈怠。空無法終不
從空退轉。莫於善法生懈怠意。莫於身意退。
於六波羅蜜及四禪四等四空定莫退。於三
十七品法及三脱門至佛十八法莫生懈怠
念。莫於諸法作罣礙。觀空無罣礙之法無有
懈怠者。佛語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
空性之法勸進衆生令住空行。雖住空行不
以二事。何以故。空性者一無有二。不二之
法無可入處。復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持空性之法教衆生令精進。教告之言。善
男子。當善精進於施於戒於忍於進於禪於
智隨意所能。於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善
男子。莫於是法起二念亦不離二念。何以故。
是法性空空性之法。亦無有二亦不不二故。
須菩提。是爲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
舍羅習菩薩之行。教授衆生淨佛國土。次建
立衆生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
佛。建立衆生乃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復次
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
祐利衆生勸助之言。當念禪一心莫生亂想。
亦莫生三昧想。何以故。諸法性皆空。空無法
中亦無亂者。亦無有一心者。當住是三昧身
口意所作事。若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八惟無
九次第禪。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大慈
大悲。佛十八法八十種好。若聲聞辟支佛道
菩薩道佛道。若聲聞果辟支佛果若薩云若。
若淨佛土教化衆生。若行空者便得是諸善
法事。佛告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
惒拘舍羅祐利衆生如是。從初發意以來未
常不爲衆生多少作祐利時。從一佛國至一
佛國。供養禮事諸佛世尊。從諸佛所受法教。
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不忘失。常得諸總
持身口意行。常具足無所乏少。何以故。善於
薩云若念故。以菩薩云若者便善於諸道聲
聞辟支佛道及神通。菩薩諸所可應行道。終
不廢捨。立於神通救護衆生。周旋五趣生死
不耗減於神通。佛告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住於空性祐利衆生如是。復次須菩提。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住於空
性祐利衆生。以般若波羅蜜勸教衆生言。諸
仁者。淨於身口意受甘露教。有受甘露教者
終不離空性法。何以故。空性之法亦非是有
法亦非是無法。佛告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使衆生作是入作是學。未曾不精進時。
自行十善勸人令行。自行五戒及八齋四禪
四等四空定勸人令行。自行三十七道品法
十力十八法勸人令行。自行八十種好勸人
令行。自學須陀洹道慧復教人令學須陀洹。
自不於中有所欲。自於羅漢法中取慧。亦教
他人學阿羅漢辟支佛法。自於内無所欲。自
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復教他人學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習菩
薩之行。以漚惒拘舍羅初無有懈怠時。須菩
提白佛言。假令諸法性本空。衆生亦不可得。
亦無有正法亦不見非法。云何菩薩逮得薩
云若慧事。佛告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汝
所言。一切諸法性皆空。空法中亦無有衆生。
亦無有正法。亦無有非法。若諸法性不空者。
菩薩不於空法中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爲
空性説法説五陰性空。是故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説五陰性空。以十八性空以十二縁起
性空故。爲衆生説法。説四禪四等四空定。説
三十七品性空説三脱門。説八惟無九次第
禪空四無礙慧四無所畏。説十八空佛十八
法大慈大悲八十種好空。以是故爲衆生説
法。説聲聞辟支佛道。説薩云若。説諸本習垢
盡。以是空性説法。若内空外空及有無空。是
性不空者菩薩終不以空性説法。若内空外
空及有無空。非是性空者爲壞敗空矣。空不
可壞亦不可上尊。何以故。空亦無有處亦不
無處。亦不來亦不往。是故法常住無有増減。
無有起滅無著無斷。菩薩住是法者。爲成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見法有所逮。亦不不
有所逮。亦不無所逮。是爲法之常住。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者。見諸法性皆空。於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終不轉還。何以故。不見諸法罣
礙。當何從有狐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性
空無有衆生。亦不見衆生處。亦不見有吾我
壽命及知見事。亦不見五陰乃至八十種好。
亦無所見。須菩提。譬如化佛化作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爲説法至那述劫不斷
絶。須菩提。化人於三乘法寧有所得不。須
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無形故。諸法亦
無有形。何所衆生爲菩薩入聲聞辟支佛者。
但爲著餘墮顛倒者建立於順。如是倒者爲
非顛倒。無有顛倒及諸念處。亦無衆生亦無
吾我亦無壽命亦無知見之事。亦無五陰亦
無有道。是名爲空性。菩薩於中行般若波羅
蜜。度諸顛倒及有人相及衆生*相。度脱有
色無色*相度脱有漏之法。以俗數度脱無漏
之法。非最第一之義。何等無漏。三十七品是
亦無所有亦無所生。亦不以行。是謂空性諸
佛世尊之道。諸佛之道者。亦無衆生亦無我
人壽命。亦無知見亦無五陰。亦無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是者眞是如來之道。亦不以菩薩
道故。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但爲空性故從
本至竟及其中間無不空者。常一空故。菩薩
所以行空波羅蜜。以衆生有衆生*相。欲建立
於薩云若故。是故菩薩行道慧。以道慧事便
能入諸道亦入三乘道。菩薩具足入諸道已。
教化衆生淨佛國土。便住於有爲中成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不斷佛業及諸空性。住空性
者是諸去來今佛之道業。生死之處及諸俗
法不離於空性。諸菩薩皆當入於諸佛所習
行空性。雖行空性於薩云若而不墮落。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甚奇甚特。行
於空事不分別空。何等爲不分別空。不言色
異覺異想異行異識異空異。乃至于道亦不
言異。空性則是道。道則是空性。佛告須菩提。
假令空性異五陰異者。菩薩終不逮覺薩云
若。空性與五陰等無有異。菩薩知諸法性皆
空。是故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以故。空
性法亦無壞者亦不尊上。而世人迷惑言。五
陰是我所我是五陰所。便入五陰行吾我事。
復入内外形便生五陰。便有生老病死憂悲
勤苦。墮五趣中不得度脱。是故菩薩習行空
波羅蜜。不分別五陰。不觀五陰空以不空。乃
至于道亦不觀空以不空。所以者何。不以五
陰空而現五陰。亦不以道空而現道也。須菩
提。譬如虚空不分別空。亦不分別内外空。如
是須菩提。亦不以五陰空故現五陰。亦不以
道空故現道。何以故。空者無所有。亦不分別
是空是不空。乃至于道亦復如是。須菩提白
佛言。世尊。假令諸法不可分別不可壞者。云
何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世尊。於道有
二者。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言。如
是如是。須菩提。行二者無有道。道者無二
亦非二也。菩薩學道不作二入。菩薩則是道。
道則是菩薩。亦不色痛想行識亦不行道。何
以故。道亦不言。汝當行五陰汝當行道。菩
薩行道亦無所取。須菩提白佛言。菩薩行道
亦不有所取亦不有所放。爲作何等行於何
所行道。佛言。於汝意云何。如來所作化。於
何所行。有取有放不。須菩提言。世尊不也。無
取無放。佛言。羅漢於夢中爲有所取有所
放不。答言不也。須菩提言。世尊。羅漢尚不
那得有夢。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
所行亦無所取亦無所放。須菩提言。世尊。菩
薩意亦不於五陰亦不於道有所取放者。菩
薩爲不行十住地所應行耶。不行六波羅蜜
*耶。不行三十七品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八
惟無九次第。不行十力四無所畏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不行五通。淨佛國土教化衆生不
逮薩云若。可得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佛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若菩薩不具足行十地。
不具足六波羅蜜。不具足四禪四等及四空
定八惟無禪九次第禪三十七品。乃至八十
種好不具足者。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不具足者不能逮薩云若。滅五陰空相。滅
道空性。是性已滅住於滅性。不爲法作損益。
亦無所生亦無所滅。亦無著斷亦不逮覺。須
菩提。以世俗法教。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五陰及道以俗數故非最第一要義。菩薩
從初發意以來。雖行道意亦不滅衆生亦不
滅。道亦不滅菩薩亦不滅。於須菩提意云何。
汝等五陰除滅得無量三昧。得須陀洹乃至
羅漢時。是時頗見意頗見道果不。須菩提言。
世尊。不見也。佛言。汝弟子等云何有言有
所逮得。須菩提言。但以世俗數耳。佛言。亦
復以世俗數故。言有五陰言有菩薩言有薩
云若。菩薩不於道有所得法有所損益者。以
法性故不得。諸法性尚不得諸法性。何況當
得十住地及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及三脱門乃
至佛十八法。當有所得者是者不然。是故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
阿惟三佛祐利衆生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八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九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形品第八十一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於六波
羅蜜三十七品佛十種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
佛十八法行十八空。不具足菩薩道。不成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者。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佛告須菩提。菩薩學般若
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行檀波羅蜜。亦不見
所施物亦不自見亦不見受者。亦不離是法
亦不見是法。作是行者便照明於菩薩道。以
是故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
羅故。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菩薩行檀波
羅蜜亦不見所施物亦不自見亦不見受者。
行五波羅蜜乃至佛十八法亦復如是。舍利
弗白佛言。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云何習
般若波羅蜜。佛告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以漚惒拘舍羅。亦不習五陰亦不不習。何
以故。五陰無形無有可習無不可習者。六波
羅蜜亦不習亦不不習。何以故。六波羅蜜無
有形故。乃至十八法亦不習亦不不習。何以
故。十八法空無形故。舍利弗言。世尊。諸法
無所有亦無形像不可得見亦無習與不習。
云何入般若波羅蜜中學。菩薩不學般若波
羅蜜。亦不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言。如汝
所説。菩薩不學般若波羅蜜者不得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以漚惒拘舍羅。不離漚惒拘舍
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諸法無所有。是故菩
薩亦無所取。六波羅蜜亦無所有。五陰亦無
所有。乃至十八法亦不可見當取何等。是故
菩薩亦無所取。舍利弗。般若波羅蜜亦不可
護持。乃至佛十八法亦不可護持。是般若波
羅蜜則爲不可護持。舍利弗。如是學者於學
亦無所見。何況般若波羅蜜。何況菩薩何況
佛法聲聞辟支佛法。何況凡夫法。何以故。舍
利弗。諸法無有形故。於無所有法中何所是
凡夫愚人法。何所是聲聞辟支佛法。何所是
三耶三佛法。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三乘及
凡夫法尚不可見。誰當説言。凡愚人法是三
乘法是無形之法。何因是凡愚人法是三乘
法。佛告舍利弗。凡愚人所入五陰。有形有
處有實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者則爲
顛倒。佛言。凡愚人所入佛道爲有形有處有
實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但顛倒耳。是故
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見
諸法無有形。便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舍
利弗言。世尊。何等爲菩薩漚惒拘舍羅見諸
法無有形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告舍利
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諸法有形可
作礙者。不見有礙當可厭者。亦不見有懈怠
者。佛告舍利弗言。以無有形無有壽命。以
所有皆無所有。諸法性相空。以衆生蒙冥入
於五陰十二衰。菩薩見諸法所有皆無所有。
行般若波羅蜜自立。如幻師爲衆生説法。有
貪嫉者爲説布施福。有惡行者爲説持戒福。
有恚怒者爲説忍辱福。有懈怠者爲説精進
福。亂意者爲説一心福。愚癡者爲説智慧福。
建立衆生於六波羅蜜已。轉爲説賢聖上尊
之法。使得三乘之道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爲
有菩薩耶。而言菩薩爲空無衆生説六波羅
蜜事。令逮得三乘之道。佛告舍利弗言。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於諸法無所得。何以故。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衆生亦不見其處。但
以道數故。菩薩摩訶薩於二諦爲衆生説法。
舍利弗。不以二諦故得衆生及其處也。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但以漚惒拘舍羅爲衆生説
法。衆生現在尚不自見。何況有得道已得方
當得者。是故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
漚惒拘舍羅爲衆生説法。舍利弗白佛言。世
尊。菩薩者是天上天下之大士。於法中亦不
見一字。亦不見若干亦不見差別。作是比要
誓亦不於三界現。亦不於有爲無爲性現。而
度三界衆生。亦不見衆生亦無有衆生*相。衆
生亦不縛亦不解脱亦不著亦不斷。五趣各
異。亦無有合亦不見壞亦不有淨亦不有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