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放光般若經 (No. 0221_ 無羅叉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100] [Prev]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蜜者。亦不念有法合與不合等與不等。所以
者何。以不見法合亦不見法等。是爲應般若
波羅蜜。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亦不念。我當
疾逮覺法性亦不不逮覺。何以故。法性者無
所逮覺是爲合。復次舍利弗。行般若波羅蜜
菩薩。不見有法與法性別者亦不見合。亦不
念言法性作若干差別。是爲菩薩一切皆合。亦
不作念言是法於法性現亦不不現。何以故。
初不見於法性現者。當知是則爲合。復次舍
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於法性不與空
合。空亦不與法性合。是爲合。六情十八性亦
不與空合。空亦不與六情十八性合。乃至法
性不與空合。空亦不與法性合。舍利弗。如是
空合最爲第一。行空菩薩不墮聲聞辟支佛地。
淨佛國土教授衆生疾成至佛。舍利弗。諸所
有應般若波羅蜜無過。是應最尊第一應無
上。所以者何。爲是空無相無願無上正眞應
故。舍利弗。如是行者。當知是菩薩已受&T040879;
近於道場。如是行者。爲不可計阿僧祇人而
作益厚。菩薩亦不念言。我與般若波羅蜜
相應。亦復不念。諸佛世尊當授我&T040879;。亦不
念。我受&T040879;不久當淨佛國土。亦不念。我當
成至佛而轉法輪。所以者何。與法性一體無
有別。亦不見有法。行般若波羅蜜者。亦不
見諸佛有所説。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何
以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初不見有生衆生
相。亦不見滅衆生相。何以故。一切衆生初
不見起滅故。一切衆生不見有生。尚不見有
生滅。云何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作是行者。爲
行般若波羅蜜。不起衆生*相。不空衆生*相。
不見衆生行不別衆生行。是爲菩薩行第一
空行。菩薩住是中者。爲都合集。衆合於其
中住。菩薩如是住者。爲處大慈大悲。無嫉
慢意無亂怠意。無恚恨意無起惡意。不起惡
智意也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放光般若經卷第二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學五眼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菩薩摩訶薩應般若波羅蜜
者。從何所來而生是間。於是間去復生何所。
佛告舍利弗言。菩薩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者。
於兜率天上來生是間。或於他方佛國來生
是間。或從人道中來生是間。從兜*率天上
來者。終不失般若波羅蜜。諸陀隣尼諸三昧
門諸衆智門悉皆在前。從他方佛國來者。便
疾成般若波羅蜜。於智慧中日日増益。諸深
法要皆現在前。却後乃成般若波羅蜜。所生
常見諸佛不離諸佛。從人道中來者。是菩薩
未及阿惟越致者。諸根闇鈍不能疾得般若
波羅蜜。不能便見陀隣尼門。舍利弗。汝所
問菩薩習行般若波羅蜜者。於是間終當生
何所。是菩薩當生他方佛國。從一佛國復
一佛國。常見諸佛不離諸佛。世尊。復有菩薩
無有漚惒拘舍羅。從四禪行六波羅蜜。持
是禪福生長壽天。不盡天壽來生世間供養
諸佛。是菩薩輩諸根闇鈍不大聰明。舍利弗。
復有菩薩行於四禪及四等意四無形禪念。
三十七品大慈大悲。持漚惒拘舍羅禪福不
能稽留。常生諸佛所教授處。當生是拔陀劫
中成逮覺者。常不離般若波羅蜜。復有菩薩
以行四禪及四等意四無形定。以漚惒拘舍
羅不隨禪生。生於種姓大豪貴家。生梵志家
生迦羅越家。所可生處常教衆生。復有菩薩
行四禪四等意四無形定。以漚惒拘舍羅不
爲禪所稽留。來生四王天生忉利天生第六
天。常教授諸天淨佛國土。教授衆生供侍諸
佛。復有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
行第一禪。生於梵天於梵天中尊。從梵天
至十方諸佛轉法輪處。請諸佛世尊轉於法
輪。復生一生補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
漚惒拘舍羅。具於四禪具四等意四無形定。
三十七品空無相無願。具足三昧不隨禪
常見諸佛供事世尊。持清淨行便生兜術
天。於其天上隨其壽命諸根具足。爲無央
數諸天人眷屬圍繞而爲説法。已復來生世
間人中。作阿惟三佛。舍利弗。復有菩薩
得六神通不生欲界形界無形界。從一佛國
至一佛國禮事諸佛。復有菩薩得六神通遊
諸佛刹。其所至處。無有聲聞辟支佛教名。
復有菩薩持六神通生諸佛刹。其壽無量往
生其國。復有菩薩以六神通遊諸世界。到無
佛處於其刹中歎佛法衆。令彼衆生聞三尊
之功徳。聞已歡喜皆得往生諸佛國土。復有
菩薩從初發意得於四禪得四清淨四無形
定。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不生三界常生
有益於衆生之處。復有菩薩行六波羅蜜。從
初發意便上菩薩位至阿惟越致地。復有菩
薩從初發意便得阿惟三佛轉於法輪。益於
無數億百千衆生已。於無餘界而般泥洹。其
法留住或半劫一劫。復有菩薩適發道意便
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諸無數億百千諸菩
薩。共遊諸佛國淨諸佛土。復有菩薩行六波
羅蜜四禪四等至四無形定。皆於其中而自
娯樂。住於四禪從四禪起還至解脱禪定。解
脱禪起至無形定。從無形定起入解脱禪。從
解脱禪起至無思想慧禪。復從是起還入解
脱。以漚惒拘舍羅入蒱佉闍三昧。是爲行般
若波羅蜜。復有菩薩以三十七品乃至佛十
八法。不取聲聞辟支佛證。復有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入三十七品。諸發小
道者各使得度。諸有聲聞及辟支佛所得道
慧。皆是菩薩之忍也。行般若波羅蜜者。當
知是爲阿惟越致。舍利弗。復有菩薩行六波
羅蜜生兜術天者。當知是拔陀劫中諸菩薩
等也。復有菩薩以四禪福乃至佛十八法。所
可有道志不信受。當知是菩薩則一生補處。
復有菩薩行六波羅蜜。從一佛刹復至一佛
國。建立衆生使至道場。知是菩薩從初發
意以來。當更無數阿僧祇劫乃成佛耳。復有
菩薩行六波羅蜜。爲衆生故不説無益之事。
復有菩薩行六波羅蜜。爲衆生故。從一佛國
復至一佛國斷三惡趣。復有菩薩行六波羅
蜜。常以惠施安樂一切。恣所求索象馬車
乘衣被財糓國城珍寶皆給與之。復有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能自變身如佛形像。入三惡
趣。隨其語言而爲説法皆度脱之。復有菩薩
行六波羅蜜。變身如佛遍至十方。教授衆生
能淨佛土。已至十方。悉觀諸佛威儀法則好
醜清濁。而便自起上妙最尊殊異之土。
以一乘教諸一生補處菩薩。復有菩薩行六
波羅蜜。便具大士三十二相諸根特異。衆生
見者莫不敬喜。因其歡喜以三乘法。而度脱
之令般泥洹。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
先當學清淨身口意。便得諸根特異已得殊
異亦不自擧亦不下人。復有菩薩從初發意
行檀波羅蜜尸波羅蜜。乃成阿惟三佛。初不
墮三惡趣。復有菩薩從始發意至阿惟越致。
初不忘捨十善之行。復有菩薩行檀尸波羅
蜜。得作遮迦越羅。得化衆生建立十善。所
有財寶惠施衆生。復有菩薩行檀尸波羅蜜。
億百千反作遮迦越羅。常供養諸佛恭敬啓
受。復有菩薩行六波羅蜜。爲諸衆生照明法
化。乃至阿惟三佛不離照明。是故菩薩常明
佛法。是爲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菩薩
行者。常攝身口意不善之事不令妄起。舍利
弗白佛言。何謂菩薩攝身口意。佛言。菩薩心
念不持身口意。諸惡因縁用作罪事。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身口意。雖有身口意。終
不嫉恚邪見。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無殺盜
婬無懈慢意。意初不起惡智之事。若有菩薩
不能&MT01490;此諸惡事者此非菩薩。復有菩薩行
六波羅蜜者。除身惡行除口惡言除意惡念。
舍利弗白佛言。何謂菩薩除身口意。佛言。菩
薩不猗身口意是故能除。菩薩從初發意以
來常奉十善。是故過諸聲聞辟支佛上。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者。淨於佛道淨於六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薩淨於佛道。佛言。菩
薩不猗身口意。不猗六波羅蜜。不猗羅漢辟
支佛。不猗菩薩亦不猗佛。所以者何。於一
切法無所猗故。是爲菩薩道。舍利弗。復有
菩薩一一行諸波羅蜜。用是故無能伏者。舍
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薩行六波羅蜜無能伏
者。佛言。菩薩行六波羅蜜者。不有念五陰
六情。不有念色聲香味細滑法。不有念十八
性。不有念三十七品。不有念六波羅蜜。不
有念佛十種力四無所畏佛十八法不共。不
有念聲聞辟支佛道。不有念佛道。不有念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舍利弗。菩薩行六
波羅蜜。於功徳中展轉増益。用是故無能伏
者。復次舍利弗。菩薩住於般若波羅蜜具足
薩云若。以諸慧不墮惡趣不墮貧賤中。所受
身體諸根具足人不憎惡。常爲諸天阿須倫
所敬愛。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慧。
佛言。菩薩以具足諸慧盡見恒沙諸佛世尊。
從諸世尊聽受法教。悉聞諸佛徳好之法。得
慧菩薩無有佛想亦無菩薩想。亦無聲聞辟
支佛想。亦無我想亦無人想。亦無諸佛國
想。慧行菩薩行檀波羅蜜。亦不見檀亦不見
般若波羅蜜。行三十七品亦復不聞三十七
品名。亦不見佛十八法。舍利弗。是爲菩薩
之慧。以是慧故具足諸法。亦不貢高見一切
諸法。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淨於五眼。肉眼天
眼慧眼法眼佛眼。舍利弗白佛言。何謂菩薩
淨於肉眼。佛言。有菩薩以肉眼見百踰旬
中二百*踰旬。有菩薩以肉眼見一閻浮提
見二閻浮提見四天下。有菩薩以肉眼見千
世界見二千世界有見三千世界。是爲菩薩
於肉眼淨。舍利弗白佛言。何謂天眼。佛言。
菩薩以天眼見四王天上所有悉識悉知。從
忉利天至第六天乃至阿迦膩吒天。菩薩悉
見悉識悉知。從四王天上至阿迦膩吒天。此
諸天人。皆不識不知不見菩薩天眼所見。菩
薩天眼。悉見十方恒沙世界。衆生生死善惡
之事悉見悉知。是爲菩薩於天眼淨。舍利弗
白佛言。何謂菩薩於慧眼淨。佛言。菩薩慧
眼不作是念。有爲法無爲法。有道法俗法。慧
眼菩薩。無法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識無法
不覺。是爲菩薩於慧眼淨。舍利弗白佛言。何
謂菩薩得法眼淨。佛言。菩薩以法眼。見是
人堅信堅住於法。是人無相無願之脱立。於
五根受不中止定。於不中止定成解脱慧。以
解脱慧度於三礙。有身礙有狐疑礙有邪信
礙。度是三礙得須陀洹便道得念於婬怒癡
薄得斯陀含。精勤於道却婬怒癡得阿那含。
便消五愛。一者色愛二者無色愛三者癡愛
四者恨戻愛五者亂志愛。已度是者便得羅
漢。如是行空菩薩便得空脱便成五根。疾近
不中止禪至羅漢道。是人已得無相解脱。逮
得五力乃至羅漢。是爲菩薩得法眼淨。菩薩
所知生法即是滅法便逮五根。是爲菩薩得
法眼淨。菩薩發意。從檀波羅蜜至般若波羅
蜜。具足信根精進辦根漚惒拘舍羅根。持是
三根及諸功徳。便生王者家大種姓家梵志
家迦羅越家。生四天王上至第六天。便於其
中育養教化衆生。隨其所樂淨佛國土禮事
諸佛。不墮聲聞辟支佛地當成三耶三佛。是
爲菩薩得法眼淨。法眼菩薩悉知一切從佛
受決未受決者。有動還者不動還者。有具足
神通者未具足者*已。具足神通遊諸世界禮
事諸佛者有未得是者。得佛國淨者得不淨
者。菩薩教化衆生者不教衆生者。菩薩爲諸
佛所稱譽者不稱譽者。菩薩有親近諸佛者
有不親近者。菩薩成佛其弟子衆諸菩薩數。
其數無限者有限者。是菩薩成佛時。以諸菩
薩爲僧者不以菩薩爲僧者。有菩薩以勤苦
行成佛者不以勤苦行成佛者。有菩薩一生
補處者未補處者。有菩薩至道場者不至道
場者。有菩薩坐樹下降致魔者不致魔者。是
諸衆事一一悉知。是爲菩薩得法眼淨。舍利
弗白佛言。何謂菩薩得佛眼淨。佛言。已得
金剛三昧得薩云若。佛十種力四無所畏。行
四等心十八不共大慈大悲。是菩薩眼所見
諸法一切衆事。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
護無法不覺。舍利弗。是爲菩薩得阿惟三佛
得最正覺眼。菩薩欲得五眼淨者。當習六波
羅蜜。所以者何。諸所有善法悉含在六波羅
蜜中故。一切菩薩聲聞辟支佛法諸法等者。
無過般若波羅蜜等。般若波羅蜜者。是五眼
之母。菩薩學五眼者。疾成阿惟三佛
  *摩訶般若波羅*蜜度五神通品第五
復次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當念具足
度五神通。逮諸菩薩無量神足。能動天地變
身無數更合爲一。徹視無礙石壁皆過。譬如
鳥飛無所觸礙。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捫
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通不自貢高不見
貢高。用本空故。誰有能起是神足者。唯有
得薩云若者乃能起是耳。舍利弗。菩薩學般
若波羅蜜者。爲已得神足之證。耳所徹聽爲
過諸天人耳。雖得徹聽亦不貢高。於有無之
中了無所得。於有空無空無所生。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得天耳慧神通之證。能知他人心
中所念。知有婬怒癡者無婬怒癡者。知有愛
欲意無愛欲意者。知有有者知無無者。知有
亂意無亂意者。有多者有少者。有定意者無
定意者。有脱者無脱者。有高者有下者。雖
知是不自貢高。何以故。是意非意故意不可
思議故。以神通滅宿命之證。識一意至百意。
從一日至百日一月至百月一歳至百歳一劫
至百劫。無數百劫無數千劫無數億百千那
術。盡自識知。名姓種族所作所習壽命長短。
所受苦樂死此生彼從彼生此。所作事物威
儀禮節都識所。更不以神通而自貢高。菩薩
學如是爲學般若波羅蜜。以神通明識宿命。
以天眼見衆生生死所趣善惡之道。所得高
下各隨本行。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謗毀聖
賢信邪倒見。以邪見因縁自懷其身死墮地
獄中。爲人身善言念亦善。不謗聖賢正見
信行得生天上。能見十方衆生乃至五道。所
見如是其一神通之徳盡見十方。持神通滅
漏盡之證。不取聲聞辟支佛道。不持餘法當
成阿惟三佛。不以神通漏盡證故而自貢高。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具足神通。其功徳轉増
上乃至阿惟三佛。有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住
檀波羅蜜淨除薩云若迹計空無狐疑。菩薩
住尸波羅蜜。淨除薩云若迹不疑罪福以空
無所起故。舍利弗。有菩薩住羼波羅蜜中。
淨除薩云若迹以空故不起瞋恚。菩薩住惟
逮波羅蜜。淨除薩云若迹於身精進不起懈
怠。菩薩住禪波羅蜜。淨除薩云若迹定志意
不起。菩薩住般若波羅蜜中。淨除薩云若迹
不起愚癡。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住六波羅蜜
中。淨除薩云若迹從空來往。不疑不犯。不
瞋不忍。不進不怠。不定不亂。不智不愚。亦
不施與亦不有貪。不戒不犯。不進不退。不
忍不恚。不定不亂。不慧不癡。不謗不譽。不
有爲不無爲。如是舍利弗。無所從生法。無
有罵者無有歎者。無有爲無無爲。是爲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得奇特之徳。諸
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具足之徳以教衆生
淨佛國土
  *摩訶般若波羅*蜜授決品第六
復次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發等意
於一切人發等意。已便得一切諸法等。已得
諸法等便能等意於一切法。便爲現在諸佛
菩薩羅漢辟支佛之所愛敬。所在生處眼終
不見惡色意初無惡念。行般若波羅蜜菩薩
終不耗減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爾時説般
若波羅蜜行時。坐中有三萬比丘。以身所著
衣盡用奉佛。皆發無上正眞道意。於是佛笑。
時阿難從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叉手白佛
言。佛不妄笑會當有意。佛告阿難。是三萬
比丘於是壽終當生阿閦佛國。却後六十二
劫皆當作佛號聲聞支頭。復有六萬欲天子。
皆當生彌勒佛前。皆當出家作沙門。佛之威
神令會者見東方千佛及四部衆及諸十方各
千佛現。爾時沙訶樓陀刹土。不如彼佛國土
嚴淨。爾時坐中有十千人。皆發願言。我曹
皆當作功徳生彼淨國。爾時佛知善男子意
所念佛復笑。阿難白佛願聞笑意。佛告阿難。
見是萬人不。阿難言。唯然世尊已見。佛言。
是萬人壽終皆當往生彼諸佛國。皆不離諸
佛世尊。後當作佛號莊嚴王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
  *摩訶般若波羅*蜜妙度品第七
爾時尊者舍利弗摩訶目揵連須菩提摩訶迦
葉。及諸大神通比丘。復有餘大神通菩薩摩
訶薩。諸優婆塞優婆夷。倶白佛言。唯世尊。
般若波羅蜜者。是菩薩摩訶薩之最大度上
度妙度無上尊度。唯世尊辯才之度無與等
者。復無無等度法度空度空無相度諸法空
度有無空度具足諸徳空度。唯世尊。是諸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其功徳普具無能
伏者。唯世尊。令是菩薩摩訶薩成般若波羅
蜜功徳。行般若波羅蜜菩薩。已作是無
等之施。無與等者。種種具足檀波羅蜜。身
體種種無有與等者。已得無等之利行般若
波羅蜜。自致得成阿惟三佛。唯世尊。世尊亦
復行般若波羅蜜。種種無與等法之本。種種
無等之欲本。種種無與等五陰之利。轉無上
法輪。過去當來諸佛世尊。行般若波羅蜜亦
復如是。亦復轉於無上法輪。唯世尊。諸菩
薩摩訶薩欲得度於諸法彼岸。當習行般若
波羅蜜。唯世尊。若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者。諸天龍鬼神諸阿須倫世間人民。皆
當爲作禮。佛告諸大會比丘及諸菩薩。當爲
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羅蜜者作禮。諸天
龍神皆當作禮。佛告舍利弗。世有菩薩摩訶
薩。便有諸天帝王世間人民。便有梵志迦羅
越種。便有轉輪聖王。便有四大天王乃至阿
迦膩吒天。便有須陀洹道羅漢辟支佛道。便
有菩薩便有佛道。已有菩薩便有供養衣服
飮食床臥七寶珠璣瓔珞琉璃摩尼。舍利弗。
天上世間人所娯樂便身之具。以菩薩故皆
悉有是。所以者何。行菩薩之事。住於六波羅
蜜中調伏衆生。使布施乃成般若波羅蜜。菩
薩摩訶薩欲安隱衆生者。當行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舌相光品第八
爾時世尊出廣長舌相。普遍三千大千世界。
於其舌根出種種無央數百千光明。徹照十
方各一恒沙國。是時東方及十方國土無央
數諸菩薩。見是光明各各自白其佛。是何瑞
應有是大光明。佛告諸菩薩言。西方去是度
一恒邊沙。有佛世界名沙訶。其佛號釋迦文。
出舌相光明。爲諸菩薩説般若波羅蜜。今有
是應。於是十方恒沙國諸菩薩各白其佛言。
我等欲往見釋迦文及諸菩薩。并欲聞般若
波羅蜜。諸佛各各告諸菩薩言。欲往隨意。於
是諸菩薩各各取諸名華名香。種種幢幡珍
寶華蓋。發其國土來詣忍界。諸四天王乃至
阿迦膩吒天各持天上諸名香華來詣佛所。
諸天人諸菩薩皆悉來至。見釋迦文佛已。各
各供養散諸名華。所散華寶即於佛上在虚
空中化成四柱臺。其臺高顯四面窓向。臺遍
三千大千刹土各各莫不見有好臺。羅列分
別不相障蔽。其臺妙好交露莊嚴未曾所
有。於是坐中諸億百千人。各各從坐起長跪
叉手前白佛言。唯世尊。願使吾等於當來世
逮得法利當如世尊。今於百千衆圍繞説法。
所現感動亦當如是。佛於是知諸大衆各已
有仍堪任於諸法無所從生法忍。佛便笑。阿
難白佛。何因縁笑願聞其意。佛告阿難。是
億百千衆皆得無所從生法忍。却後六十八
億劫劫名散華。皆當作佛號覺華如來無所
著等正覺
  ◎*摩訶般若波羅*蜜行品第九
於是世尊告須菩提言。爲諸菩薩摩訶薩。説
所從因成就般若波羅蜜。是時諸會菩薩大
弟子諸天人意念言。今須菩提爲諸菩薩説
般若波羅蜜。自持辯才説耶是佛威神乎。須
菩提知諸菩薩大弟子天人意之所念。語舍
利弗言。敢佛弟子。所説法所出音聲所可教
授。皆是世尊大士之務。佛所説法事與法不
相違背。是善男子。學法以法作證。舍利弗。
我等當承佛威神爲諸菩薩摩訶薩説般若波
羅蜜。非我等所入境界也。聲聞辟支佛。不
能爲菩薩摩訶薩説般若波羅蜜。於是舍利
弗須菩提。共白佛言。唯世尊。言菩薩菩薩者。
何所法中有言菩薩乎。我等初不見法有菩
薩者。我初不見菩薩。亦不見菩薩字。亦不見
般若波羅蜜。當爲何所菩薩而説般若波羅
蜜。佛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及字。亦不
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兩間中止。佛告須菩
提。譬如字衆生爲衆生。言我人言生是男是
士是夫是作是知是覺。佛告須菩提。設是名
法但著名字。亦不生亦不滅。從久遠以來但
共傳字耳。佛語須菩提。所謂般若波羅蜜。
所謂菩薩及菩薩字。但著字法從久遠以來
但行其字。亦不生亦不滅。須菩提。譬如所
有色痛想行識但著字法。從久遠以來因縁
合爲數。諸因縁合數法。亦不生亦不滅也。所
謂般若波羅蜜。所謂菩薩及菩薩字亦復如
是。佛告須菩提。所謂眼耳鼻舌身意。從久遠
以來但著字法。亦不生亦不滅。色聲香味細
滑法亦復如是。亦不内亦不外。亦不生亦不
滅。從久遠以來但著字法。般若波羅蜜菩薩
及字。亦不内亦不外。亦不在兩中間止。佛告
須菩提。譬如内身所有名爲頭。字爲頸肩臂
髀腨腸脚。是法亦不生亦不滅。亦不
内亦不外。亦不兩中間止。所謂般若波羅蜜
菩薩及字亦復如是。佛告須菩提。譬如外諸
所有草木枝葉莖節。從久遠以來但著名字。
是字亦不生亦不滅。亦不内亦不外。所謂般
若波羅蜜菩薩及字亦復如是。佛告須菩提。
譬如過去諸佛世尊。從久遠來因字如住。是
字亦不生亦不滅。亦不内亦不外。須菩提。譬
如夢響幻熱時之炎。如如來所化皆著字數
法。所謂般若波羅蜜所謂菩薩及字。亦不生
亦不滅。亦不内亦不外。亦不兩中間止。佛
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當學
字法合法及權法數。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色
痛想行識字有常無常。亦不見五陰字有苦
有樂。亦不見五陰有我無我。亦不見五陰空
無相無願。亦不見五陰淨亦不見寂。亦不見
著亦不見斷。亦不見五陰生亦不見滅。眼耳
舌身意。色聲香味細滑法。及十八性亦復
如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不於有爲
性中現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菩薩。亦不見
菩薩字。亦復不於無爲性中見。所以者何。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諸法
無想念故。行般若波羅蜜住於無想法。成三
十七品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
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字。亦不見菩薩。亦不見
菩薩字。行般若波羅蜜。成佛十八法。亦復不
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字。亦不
見菩薩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爲已盡超越
諸法之相。超越已亦不見亦不斷。佛告須
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當學知字數合
法。覺已不入色。亦不入痛想行識。亦不入眼
耳鼻*舌身意。亦不入色聲香味細滑法。亦不
入十八性。亦不入意識覺。亦不入苦樂。亦
不入不苦不樂。亦不入有爲性。亦不入無爲
性。亦不入檀尸羼惟逮禪。亦不入般若波羅
蜜。亦不入相好。亦不入菩薩身。亦不入五
根。亦不入慧度。亦不入度神通。亦不入度慧
亦不入内外空。亦不入所有無所有空。亦不
入教化衆生。亦不入淨佛國土。亦不入漚惒
拘舍羅。何以故。不見諸法當有可入者。佛告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諸法
無所入。便増益六波羅蜜便履菩薩位。履菩
薩位過阿惟越致地。具足諸神通具足神通
已遊諸佛國。育養衆生供養禮事。淨佛國土
盡見諸佛。從諸佛求願即隨其所欲而皆得
之。從諸佛世尊聞法。得諸陀隣尼三昧門。乃
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無有斷絶時。佛告
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當具知是法數
著字。於須菩提意云何。色痛想行識爲是菩
薩耶。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薩耶。須菩提對
曰。非也世尊。佛言。於須菩提意云何。以色
聲香味細滑法爲是菩薩耶。眼識耳識鼻識*
舌識身識意識爲是菩薩耶。對曰。非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以地水火風空識爲
是菩薩耶。對曰非也。以癡爲是菩薩耶。行識
名色六入栽覺愛受有生死是菩薩耶。對曰
非也世尊。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離五陰
六衰六情十八性地水火風空。離十二因縁。
是菩薩耶。對曰非也世尊。佛告須菩提。五
陰十二因縁如。爲是菩薩耶。對曰非也世
尊。於須菩提意云何。可離如爲菩薩耶。須
菩提對曰。非也世尊。佛告須菩提。汝觀何
等義。而言五陰六衰十二因縁及如非菩薩。
亦不離五陰六衰十二因縁及如爲菩薩也。
尊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初不見有衆生。
當於何許有菩薩。云何以五陰六衰十二因
縁爲菩薩。云何當離五陰六衰十二因縁爲
菩薩。如如亦非菩薩。離如亦非菩薩。無有
是處。世尊讃歎須菩提言。善哉善哉須菩提。
菩薩學當作無所見學。不見衆生不見般若
波羅蜜。於須菩提意云何。以五陰常故言菩
薩耶。以五陰無常故爲菩薩耶。以五陰是我
所爲菩薩耶。非我所爲菩薩耶。以五陰空無
相無願故言是菩薩耶。須菩提對曰。非也世
尊。佛言。離五陰空無相無願爲是菩薩耶。須
菩提對曰。非也世尊。佛告須菩提。汝觀何
等義。而言五陰空無相無願非菩薩。亦不離
五陰空無相無願爲菩薩乎。須菩提白佛言。
初不見五陰。當云何以五陰故言菩薩。初不
見有常。云何以無常故言菩薩。須菩提白佛
言。世尊。初不見有樂。云何以五陰苦爲菩
薩。初不見有我。云何以五陰無我而爲菩薩。
初不見有人。云何以五陰空故而言有菩薩。
世尊初不見有相。云何以五陰無相而爲菩
薩。世尊初不見願。云何以五陰無願而爲菩
薩。爾時世尊讃歎須菩提言。善哉善哉。菩
薩摩訶薩學。當於五陰作空無相無願無所
見無所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學。佛
告須菩提。汝向者所言。我不見法有菩薩。實
如所言。須菩提。法法不相見。法不見法性。法
性亦不見法。五陰性不見法性。法性不見五
陰性。六情性不見法性。法性不見六情性。佛
告須菩提。有爲性不見無爲性。無爲性不見
有爲性。有爲不離無爲。無爲亦不離有爲。佛
告須菩提。菩薩作是行般若波羅蜜。於諸法
無所見。雖不見諸法。亦不恐亦不畏懼不悔
亦不懈怠。何以故。以不見五陰。不見眼耳
鼻*舌身意。亦不見色聲香味細滑法故。亦不
見婬怒癡。亦不見十二因縁。亦不見吾我。亦
不見知見事。亦不見三界。亦不見聲聞辟支
佛意。亦不見菩薩亦不見菩薩法。亦不見佛
亦不見佛法。亦不見道。一切諸法盡不見。亦
不恐亦不怖亦不畏懼。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菩薩何以故不恐不畏。佛告須菩提。以菩薩
意識法不可得不可見。以是故不恐不畏。菩
薩當於諸法。當作無所得無所見學行般若
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菩薩。亦
不見菩薩字。亦不見菩薩意。是則菩薩學是
則菩薩行
  *摩訶般若波羅*蜜學品第十
是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具
足檀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具足尸羼
惟逮禪波羅蜜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
薩欲知色痛想行識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
六情内外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十八性。
欲消滅婬怒癡。欲消滅吾我想。當學般若波
羅蜜。欲除狐疑。欲除犯戒望見。欲除三界
婬諍。欲捨六衰習。欲除四食。欲捨四淵流四
結四顛倒。欲捨十惡知十善之行。當學般若
波羅蜜。欲知四禪三十七品四等心及佛十
八法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學意三昧者當
學般若波羅蜜。欲知四禪及四空定。欲得師
子遊歩師子奮迅三昧者。欲得諸陀隣尼三
昧。首楞嚴三昧海寶三昧。月幢三昧。諸法
普至三昧。觀印三昧。眞法性三昧。作無垢
幢三昧。金剛三昧。諸法所入門三昧。三昧
王三昧。王印三昧。力淨三昧。月幢三昧。諸
法所入眞辯才三昧。諸法言所入照十方三
昧。諸法陀隣尼門印三昧。不妄諸法三昧。
諸法都聚印三昧。虚空所止三昧。淨三昧。處
三昧。不起神通三昧。作上幢三昧。菩薩欲
得是諸三昧門及餘三昧者。當學般若波羅
蜜。須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薩摩訶薩欲
滿一切衆生之所願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
薩欲具足諸功徳。持是具足之徳不墮罪處。
亦不生卑賤之家。亦不在羅漢辟支佛地住。
亦不爲菩薩頂諍。當學般若波羅蜜。舍利弗
語須菩提言。云何爲菩薩頂*諍。須菩提報
言。菩薩摩訶薩不以漚惒拘舍羅行六波羅
蜜。復不以漚惒拘舍羅趣空無相無願三昧。
墮聲聞辟支佛地亦不順菩薩道。是爲菩薩
頂*諍。舍利弗問須菩提。何以故。名爲菩薩
頂*諍。須菩提報言。所謂法愛是。問言。何等
爲法愛。須菩提報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入於五陰計校五陰空無相無願。是爲
順法愛。入於五陰計校五陰空寂無常苦空
非我。是爲菩薩法愛。計校言當滅五陰。是
無爲證是非證。是成道。是著是斷。是可習
是不可習是菩薩行。是非菩薩行。是道是非
道。是菩薩學是非菩薩學。是六波羅蜜是非
六波羅蜜。是漚惒拘舍羅是非漚惒拘舍羅。
是菩薩順法愛。須菩提語舍利弗言。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入法中計校分別。是爲菩薩
順法愛。舍利弗語須菩提言。何等爲菩薩
順道。須菩提報言。菩提行般若波羅蜜。不
以内空觀外空。不以外空觀内空。不持内
外空觀空空。不持空空觀内外空。亦不以空
空見大空。亦不以大空觀空空。亦不以大空
見最第一空。最第一空亦不見大空。第一空
亦不觀有爲空。有爲空亦不觀第一空。亦不
持有爲空觀無爲空。亦不持無爲空觀有爲
空。亦不持無爲空觀無邊際空。亦不以無邊
際空觀作空。作空亦不觀性空。性空亦不觀
作空。作空亦不觀自空。自空亦不觀性空。
自空亦不觀諸法空。不持諸法空觀自空。諸
法空亦不觀無空。無空亦不觀諸法空。諸法
空亦不觀有空。有空亦不觀無空。有空亦不
觀無有空。無有空亦不觀有空。舍利弗。菩
薩作是行般若波羅蜜。轉上便應菩薩之道。
復次舍利弗。菩薩作是學般若波羅蜜。不念
五陰。亦不貢高。亦不念眼耳鼻舌身意。不
念色聲香味細滑法。亦不念六波羅蜜乃至
佛十八法。不念亦不貢高。作是學般若波羅
蜜。亦不念道意妙無與等者。亦不念不貢高。
所以者何。是意非意。意性廣大而清淨故。舍
利弗問須菩提言。云何意性廣大而清淨。須
菩提報言。於婬欲癡亦不合亦不散。不與
塵勞合亦不散。不與惡行及六十二見合亦
不散。亦不與聲聞辟支佛意合亦不散。是爲
菩薩意性廣大而清淨。舍利弗復問言。意爲
耶言是意非意。須菩提報言。意無所念
時。有意無意寧可得可見可知不。舍利弗報
言。唯須菩提。不可得不可見不可知。須菩
提語舍利弗。若意無念時。亦不見有意亦不
見無意。亦不可得亦不可見。是故即爲清淨。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等爲無意意。報言。於
諸法無作無念是爲無意意。舍利弗復問。無
爲無作亦是意耶。於五陰無爲無作亦復是
意。乃至道無爲無作亦是意耶。須菩提報言。
如是如是。如所問。是時舍利弗讃歎須菩提
言。善哉善哉。如須菩提爲是佛子爲從佛生
爲從法化生。則爲法施非爲思欲施。隨其證
而爲説法。實如佛所擧樂空寂行第一。菩薩
摩訶薩當作是學般若波羅蜜。便爲阿惟越
致。終不離般若波羅蜜。菩薩欲學知聲聞辟
支佛地。當學般若波羅蜜。當讀當習當持。
欲學菩薩地當學般若波羅蜜。當讀當學當
持當習。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中廣説三乘之
教。菩薩摩訶薩聲聞辟支佛。亦當從是中而
學成
  *摩訶般若波羅*蜜本無品第十一
是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我亦不覺有菩薩亦不見菩薩。當爲何
等菩薩説般若波羅蜜。當教誰不見諸法終
始。云何當爲菩薩作字言菩薩耶。世尊。是
字必不住亦不不住。所以者何。是字亦不見
亦不可得。世尊。我亦不見五陰終始。云何
當爲菩薩作字。是故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
住。世尊。我亦不見六情六衰終始。當云何
爲菩薩作字。是字不住亦不不住。所以者何。
是字亦不可見不可知。云何爲菩薩建字。是
字亦不可見亦不可知。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世尊。亦不見十八性。亦不見十二因縁終始。
世尊。我亦不見十二因縁生滅根本。亦不見
婬怒癡終始。亦不見六十二見。亦不見六波
羅蜜終始。亦不見吾我亦不見人亦不見壽。
亦不見命衆生終始。亦不見三十七品空無
相無願四禪四等四無形禪之終始。佛志法
志僧志戒志施志天志。安般志死志終始。亦
不可得見。我亦不見佛十八法終始。世尊。五
陰如夢如響如光如影如幻如炎如化終始不
可得。寂靜不生不滅終始。不著不斷終始。及
如法性之法眞際終始。皆不可見。世尊。我
亦不見善惡之法終始。我亦不見有爲無爲
有漏無漏之終始。世尊。我亦不見當來過
去今現在之終始。我亦不見不當來不過去
不現在法之終始。我亦不見世尊終始。我亦
不見十方恒邊沙國土。諸如來無所著等正
覺。諸弟子及菩薩衆終始。世尊。諸法之終始。
尚不可得不可見。當教何等菩薩。當爲誰説
般若波羅蜜。見字亦不住亦不不住。是字
不可得知。亦不可得亦不可見。是故字亦不
住亦不不住。何爲菩薩作字。何以故。諸字
法皆不可見亦不可得。世尊。菩薩者合數
建字法。亦無有與作字者。五陰十八性十二
衰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無有與作字者。世
尊。譬如夢字響光影炎化名虚空。世尊。譬
如言地水火風空。亦無有與作字者。言戒三
昧智慧解脱見解脱慧。是字亦無有與作字
者。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
其字亦無有與作字者。言菩薩言道言佛佛
法。其字亦無有與作者。言善惡言有常無常
苦樂有我。言寂言寂靜所有無所有。其字
無有與作者。以是故我狐疑。所以者何。諸法
終始不可得見而爲菩薩作字。世尊。是字亦
不住於法性。何以故。是字無所有不可得。是
故字亦不住亦不不住。若菩薩摩訶薩聞作
是説般若波羅蜜。不惋不悔不懈不怠不恐
不怖。當知是菩薩審諦住阿惟越致地。住於
無所住。復次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色
痛想行識不當於中住。眼耳鼻舌身意不當
於中住。色聲香味細滑法不當於中住。六識
不當於中住。六栽不當於中住。六覺不當於
中住。地水火風空識不當於中住。十二因縁
不當於中住。何以故。以色痛想行識空故。世
尊。若五陰空者爲非五陰。五陰亦不離空。空
亦不離五陰。空則是五陰。五陰則是空。是
故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當於
五陰中住。乃至十二因縁亦不當於中住。何
以故。十二因縁空故。十二因縁則是空。空
則是十二因縁。復次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不當於
中住。佛十八法亦不離空。空則十八法。十
八法則空。是故不當於中住。復次世尊。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六波羅蜜不當於
中住。何以故。六波羅蜜空故。住則非六波
羅蜜。六波羅蜜不離空。空亦不離六波羅蜜。
是故世尊。菩薩不當於六波羅蜜中住。復次
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文字數不
當於中住。文字數若多若少不當於中住。何
以故。文字數空故。復次世尊。行般若波羅
蜜菩薩。神通亦不當於中住。何以故。神通
則是空。空則是神通。復次世尊。行般若波
羅蜜菩薩。色痛想行識無常。不當於中住。
何以故。無常空故。假令無常不空則非無
常。空亦不離無常。無常則是空。空則是無常。
是故菩薩不當於中住。五陰苦五陰無我亦
不當於中住。五陰空亦不當於中住。五陰寂
靜亦不當於中住。復次世尊。行般若波羅蜜
菩薩。如不當於中住。法及法性不當於中住。
眞際不當於中住。復次世尊。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諸三昧門陀隣尼門不當於中住。世尊。
菩薩摩訶薩無有漚惒拘舍羅。作吾我想著
於五陰。有仍五陰受般若波羅蜜。亦不順般
若波羅蜜。不得具足般若波羅蜜。便不能得
出生薩云若。復次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著於吾我想。住於諸陀隣尼三昧門。以想識
求陀隣尼三昧門。又復有仍受般若波羅蜜。
亦不應不順般若波羅蜜。不得具足般若波
羅蜜。不能得出生薩云若。何以故。不受色
痛想行識故。不受五陰則非五陰。所以者何。
其性空故。諸陀隣尼三昧門不受。不受則非
陀隣尼三昧門。其性空故。乃至般若波羅蜜
亦復不受。本性空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當觀性空之法。雖觀於諸法不當使有
所著。是名爲菩薩摩訶薩無所受三昧。積聚
廣大無限之用。諸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薩
云若亦不受。乃至内外空及有無空亦不受。
何以故。不可以相行故。所以者何。相行有
垢故。何等相。五陰相三昧相是謂垢相。當
作是受當作是念。不爾者異道人先尼。終不
有信於薩云若慧。何等信。信於般若波羅蜜
不以相。信解受持觀其所應。亦不以相亦
不以無相。作是不受相先尼得解信要。便得
度空性之慧。不復受痛想行識。所以者何。
以見解空相之法。何以故。亦不於内見慧亦
不於外見慧。亦不離内外事見慧。何以故。亦
不見法當有可識知者。亦不於内五陰見慧
亦不於外五陰見慧。亦不離五陰見慧。以是
因縁先尼得解。得解已便得信要於薩云若。
是謂比諸法等信以爲證。而不見諸法。先尼
作是解脱已。便於諸法無所受。不想不念故。
是法亦無有得者亦無有受者亦無有解者。
是法亦非受亦非持亦不可獲亦無有念。一
切諸法皆無念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所以於
般若波羅蜜通達來往於彼此岸者何。於諸
法無所受。不受色痛想行識者於諸法無所
受故。乃至三昧陀隣尼門無所受。於諸法亦
無所受。不具足三十七品佛十力佛十八法
不共終不中道般泥洹。何以故。三十七品非
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非十八法。是法非
法亦不非法。是爲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不受五陰。復次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當作是觀。言何許是般若波羅蜜。般
若波羅蜜爲是誰。誰有是般若波羅蜜。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當復作是念言。不可得法不
可見法非爲般若波羅蜜。於是舍利弗問尊
者須菩提言。賢者何等法不可得不可見。須
菩提報言。般若波羅蜜不可得不可見。禪惟
逮羼尸檀波羅蜜。亦不可得亦不可見。以外
空内空及有無空故。五陰亦不可得見。三十
七品佛十八法神通。亦不有亦不可得見。法
性法住眞際佛薩云若。亦不有亦不可得見。
以内外空有無皆空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若作是觀作是念。意不惓不
厭不恐不怖。當知是菩薩終不離般若波羅
蜜。舍利弗問尊者須菩提。何以當知菩薩不
離般若波羅蜜。須菩提報言。如色之状貌離
色。如痛想行識状貌離痛想行識。如檀波羅
蜜状貌離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状貌離
般若波羅蜜。乃至佛十八法乃至眞際亦復
如是。舍利弗問須菩提言。五陰状貌何類。六
波羅蜜佛十八法状貌何類。法性及如眞際
其状貌何類。須菩提言。五陰無所有之状貌。
六波羅蜜佛十八法眞際亦無所有之状貌。
其類非物之類。舍利弗。是故當如五陰状貌
離五陰。如六波羅蜜状貌離六波羅蜜。乃至
眞際亦復如是。五陰離五陰相。乃至眞際亦
離其相。相亦離其眞際。舍利弗問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於中便出生薩云若*耶。報言。如所
問無有異。何以故。諸法無所出亦無所生。舍
利弗又問。何以故。諸法無有生無有出。須菩
提報言。五陰空亦不見其出亦不見其生。般
若波羅蜜佛十八法眞際。亦不見其出亦不
見其生。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作是學般若波
羅蜜。以漸近薩云若。*已漸近薩云若便得身
意相淨。已得身意相淨便無婬怒癡。意強梁
貪意不復生。意終無六十二見事。終不於母
人腹中生常得化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育
養衆生普淨佛國土。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終不離諸佛世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學當作是行
放光般若經卷第



放光般若經卷第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空行品第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無有漚惒拘舍羅。於五陰爲行相。若念五
陰有常爲行相。念五陰無常爲行相。念五陰
苦。言五陰是我所是爲行相。念五陰寂靜爲
行相。世尊。菩薩摩訶薩不以漚惒拘舍羅行
般若波羅蜜。學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復爲
行相。世尊。若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自念言。我
行般若波羅蜜。設欲有所得是亦爲行相。若
菩薩念言。有作是學者爲學般若波羅蜜。是
亦爲行相。作是學者。當知菩薩未有漚惒拘
舍羅故。須菩提語舍利弗言。菩薩作是學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