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No. 0220_ 玄奘譯 ) in Vol. 05

[First] [Prev+100] [Prev]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如來法
是不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

舍利子言。何等是已生法。仁者不欲令彼法
生。善現答言。色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
以故。以自性空故。受想行識是已生法。我不
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眼處
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
故。耳鼻舌身意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
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色處是已生法。我
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聲香味觸
法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
性空故。舍利子。眼界是已生法。我不欲令
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色界眼識界及眼
觸眼觸爲縁所生諸受是已生法。我不欲令
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耳界是已生
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聲界耳
識界及耳觸耳觸爲縁所生諸受是已生法。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
鼻界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
空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爲縁所生諸
受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
空故。舍利子。舌界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
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
觸爲縁所生諸受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
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身界是已生
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觸
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爲縁所生諸受是已生
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
利子。意界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
以自性空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爲縁
所生諸受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
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地界是已生法。我不
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水火風空識
界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
空故。舍利子。苦聖諦是已生法。我不欲令
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集滅道聖諦是已
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無明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
故。以自性空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
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内空是已生
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外空内
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
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
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
空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
空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五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無生品第二十之二
舍利子。布施波羅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
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淨戒安忍精進靜
慮般若波羅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
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四靜慮是已生
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四
無量四無色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
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八解脱是已生法。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八勝處九
次第定十遍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
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四念住是已生法。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四正斷四
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已生
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
子。空解脱門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
以自性空故。無相無願解脱門是已生法。我
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五
眼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
空故。六神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
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佛十力是已生法。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
故。舍利子。一切智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
何以故。以自性空故。道相智一切相智是已
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無忘失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
何以故。以自性空故。恒住捨性是已生法。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
一切陀羅尼門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
以故。以自性空故。一切三摩地門是已生法。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
異生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
性空故。異生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
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預流是已生法。
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預流法
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
故。舍利子。一來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
故。以自性空故。一來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
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不還是已生
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不還法
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阿羅漢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
故。以自性空故。阿羅漢法是已生法。我不欲
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獨覺
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
故。獨覺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
以自性空故。舍利子。菩薩是已生法。我不
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菩薩法是已
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
利子。如來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
以自性空故。如來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
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今爲欲令生生。
爲欲令不生生耶。善現答言。我不欲令生
生。亦不欲令不生生。何以故。舍利子。生
與不生如是二法。倶非相應非不相應。非
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
對。咸同一相。所謂無相。舍利子。由此縁
故。我不欲令生生。亦不欲令不生生。時舍
利子問善現言。仁者。於所説無生法樂辯
説無生相耶。善現答言。我於所説無生法
亦不樂辯説無生相。所以者何。若無生法。
若無生相。若樂辯説。如是一切皆非相應
非不相應。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
有對非無對。咸同一相。所謂無相。舍利子
言。於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
不。善現答言。如是如是。所以者何。舍利子。
色不生。受想行識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
空故。舍利子。眼處不生。耳鼻舌身意處亦不
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色處不生。
聲香味觸法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
故。舍利子。眼界不生。色界眼識界及眼觸
眼觸爲縁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皆本
性空故。舍利子。耳界不生。聲界耳識界及
耳觸耳觸爲縁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
皆本性空故。舍利子。鼻界不生。香界鼻識界
及鼻觸鼻觸爲縁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
皆本性空故。舍利子。舌界不生。味界舌識
界及舌觸舌觸爲縁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
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身界不生。觸界
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爲縁所生諸受亦不生。
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意界不生。法
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爲縁所生諸受亦不
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地界不生。
水火風空識界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苦聖諦不生。集滅道聖諦亦不生。何
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無明不生。行識名
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亦不
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内空不生。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
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
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
性自性空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
利子。布施波羅蜜多不生。淨戒安忍精進靜
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
故。舍利子。四靜慮不生。四無量四無色定亦
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八解
脱不生。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生。
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四念住不生。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空
解脱門不生。無相無願解脱門亦不生。何
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五眼不生。六
神通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佛
十力不生。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
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生。何以故。皆
本性空故。舍利子。一切智不生。道相智一
切相智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
無忘失法不生。恒住捨性亦不生。何以故。皆
本性空故。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不生。一切
三摩地門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
子。異生不生。異生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
性空故。舍利子。預流不生。預流法亦不生。
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一來不生。一
來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
不還不生。不還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
故。舍利子。阿羅漢不生。阿羅漢法亦不生。何
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獨覺不生。獨覺
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菩
薩不生。菩薩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
故。舍利子。如來不生。如來法亦不生。何以
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身行不生。語行意
行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舍利子。由
此縁故。於不生法。起不生言。亦無生義。
舍利子。若所説法若能説言。説者聽者皆不
生故。時舍利子謂善現言。仁者。於説法人中
最爲第一。何以故。隨所問詰。皆能酬答。無
滯礙故。善現報言。諸佛第子。於一切法無
依著者。法爾皆能隨所問詰。一一酬答自在
無畏。何以故。以一切法無所依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諸法都無所依。善
現答言。舍利子。色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
間。不可得故。受想行識本性空。依内依外依
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眼處本性空。依内
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耳鼻舌身意處本
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
子。色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
得故。聲香味觸法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
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眼界本性空。依
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色界眼識界及
眼觸眼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内依外
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耳界本性空。
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聲界耳識界
及耳觸耳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内依
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鼻界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香界鼻識
界及鼻觸鼻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内
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舌界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味界舌
識界及舌觸舌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空。依
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身界
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觸
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
意界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
地界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水火風空識界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
不可得故。舍利子。苦聖諦本性空。依内依
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集滅道聖諦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
無明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
惱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内空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
不可得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
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
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
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本性空。依内依外依
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布施波羅蜜多本性空。依内依外依
兩中間。不可得故。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
波羅蜜多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
得故。舍利子。四靜慮本性空。依内依外依
兩中間。不可得故。四無量四無色定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
八解脱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
故。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本性空。依内依
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四念住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四正斷四
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本性空。
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空
解脱門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
故。無相無願解脱門本性空。依内依外依
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五眼本性空。
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六神通本
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
佛十力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
得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
捨十八佛不共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
間。不可得故。舍利子。一切智本性空。依
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道相智。一切
相智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
故。舍利子。無忘失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
中間。不可得故。恒住捨性本性空。依内依
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一切陀
羅尼門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
得故。一切三摩地門本性空。依内依外依
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異生本性空。
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異生法本
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
子。預流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
得故。預流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
不可得故。舍利子。一來本性空。依内依外依
兩中間。不可得故。一來法本性空。依内依外
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不還本性空。
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不還法本性
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
阿羅漢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
故。阿羅漢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
不可得故。舍利子。獨覺本性空。依内依外
依兩中間。不可得故。獨覺法本性空。依内
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舍利子。菩薩本
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菩薩
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如來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間。
不可得故。如來法本性空。依内依外依兩中
間。不可得故。舍利子。由此縁故。我説諸法
都無所依
  初分淨道品第二十一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謂舍利子言。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應淨色。應淨受想行
識。應淨眼處。應淨耳鼻舌身意處。應淨色
處。應淨聲香味觸法處。應淨眼界。應淨色
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爲縁所生諸受。應淨
耳界。應淨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爲縁所
生諸受。應淨鼻界。應淨香界鼻識界及鼻
觸鼻觸爲縁所生諸受。應淨舌界。應淨味
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爲縁所生諸受。應淨
身界。應淨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爲縁所
生諸受。應淨意界。應淨法界意識界及意
觸意觸爲縁所生諸受。應淨地界。應淨水
火風空識界。應淨苦聖諦。應淨集滅道聖
諦。應淨無明。應淨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
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應淨内空。應淨外
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
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
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
性自性空。應淨布施波羅蜜多。應淨淨戒安
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應淨四靜慮。
應淨四無量四無色定。應淨八解脱。應淨八
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應淨四念住。應淨四
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應淨空解脱門。應淨無相無願解脱門。應淨
五眼。應淨六神通。應淨佛十力。應淨四無
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
共法。應淨無忘失法。應淨恒住捨性。應淨
一切陀羅尼門。應淨一切三摩地門。應淨
一切智。應淨道相智一切相智。應淨菩提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
六種波羅蜜多時淨菩提道。善現答言。舍
利子。六波羅蜜多各有二種。一者世間。二出
世間。舍利子言。云何世間布施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爲大施主。能施一
切沙門婆羅門貧病孤露道行乞者。須食與
食。須飮與飮。須乘與乘。須衣與衣。須香與
香。須華與華。須嚴飾與嚴飾。須舍宅與舍宅。
須醫藥與醫藥。須照明與照明。須坐臥具與
坐臥具。如是一切隨其所須。資生什物悉皆
施與。若復有來乞男與男乞女與女乞妻妾
與妻妾。乞官位與官位。乞國土與國土。乞
王位與王位。乞頭目與頭目。乞手足與手
足。乞支節與支節。乞血肉與血肉。乞骨髓
與骨髓。乞耳鼻與耳鼻。乞僮僕與僮僕。乞
珍財與珍財。乞生類與生類。如是一切隨
其所求。内外之物並皆施與。雖作是施而
有所依。謂作是念。我施彼受。我爲施主。我
不慳貪。我隨佛教一切能捨。我行布施波羅
蜜多。彼行施時。以有所得而爲方便。與諸有
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
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
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行布施。一
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施想。由著此三輪而
行施故。名世間布施波羅蜜多。何縁此施名
爲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
法故。如是名爲世間布施波羅蜜多。舍利子
言。云何出世間布施波羅蜜多。善現答言。
若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三輪清淨。一者不
執我爲施者。二者不執彼爲受者。三者不著
施及施果。是爲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三輪
清淨。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大悲爲
上首。所修施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
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
而行施故。名出世間布施波羅蜜多。何縁
此施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
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出世間布施波羅蜜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淨戒波羅蜜多。善現答
言。若菩薩摩訶薩雖受持戒而有所依。謂
作是念。我爲饒益一切有情受持淨戒。我隨
佛教於淨尸羅能無所犯。我行淨戒波羅蜜
多。彼持戒時。以有所得而爲方便。與諸有
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
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
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受持
戒。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戒想。由著此
三輪受持戒故。名世間淨戒波羅蜜多。何縁
此淨戒名爲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
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世間淨戒波羅蜜
多。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淨戒波羅蜜多。善
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受持戒時三輪清
淨。一者不執我能持戒。二者不執所護有
情。三者不著戒及戒果。是爲菩薩摩訶薩
受持戒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
薩以大悲爲上首。所持戒福普施有情。於
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
由都無所執而受持戒故。名出世間淨戒波
羅蜜多。何縁此淨戒名出世間。不與世間
同共行故。能超勤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出
世間淨戒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安忍波羅蜜多。善現答
言。若菩薩摩訶薩雖修安忍而有所依。謂
作是念。我爲饒益一切有情而修安忍。我隨
佛教於勝安忍能正修習。我行安忍波羅蜜
多。彼修忍時以有所得而爲方便。與諸有情
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念。
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乃
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修安忍。一
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忍想。由著此三輪修
安忍故。名世間安忍波羅蜜多。何縁此安忍
名爲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
間法故。如是名爲世間安忍波羅蜜多。舍
利子言。云何出世間安忍波羅蜜多。善現答
言。若菩薩摩訶薩修安忍時三輪清淨。一
者不執我能修忍。二者不執所忍有情。三
者不著忍及忍果。是爲菩薩摩訶薩修安忍
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大
悲爲上首。所修忍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
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
無所執而修安忍故。名出世間安忍波羅蜜
多。何縁此安忍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
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出世間
安忍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精進波羅蜜多。善現
答言。若菩薩摩訶薩雖勤精進而有所依。
謂作是念。我爲饒益一切有情而勤精進。
我隨佛教策勵身心曾無懈怠。我行精進波
羅蜜多。彼精進時以有所得而爲方便。與
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
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
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勤
精進。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精進想。由
著此三輪修精進故。名世間精進波羅蜜多。
何縁此精進名爲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
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世間精進波
羅蜜多。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精進波羅
蜜多。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勤精進時三
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精進。二者不執所
爲有情。三者不著精進及果。是爲菩薩摩
訶薩勤精進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
摩訶薩以大悲爲上首。修精進福普施有情。
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
相。由都無所執而勤精進故。名出世間精
進波羅蜜多。何縁此精進名出世間。不與
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
爲出世間精進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靜慮波羅蜜多。善現
答言。若菩薩摩訶薩雖修靜慮而有所依。
謂作是念。我爲饒益一切有情而修靜慮。
我隨佛教於勝等持能正修習。我行靜慮波
羅蜜多。彼修定時以有所得而爲方便。與諸
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
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
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修
靜慮。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靜慮想。由
著此三輪修靜慮故。名世間靜慮波羅蜜多。
何縁此靜慮名爲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
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世間靜慮波
羅蜜多。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靜慮波羅
蜜多。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修靜慮時三
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修定。二者不執所爲
有情。三者不著靜慮及果。是爲菩薩摩訶薩
修靜慮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
薩以大悲爲上首。修靜慮福普施有情。於諸
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
由都無所執而修靜慮故。名出世間靜慮波
羅蜜多。何縁此靜慮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
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出世
間靜慮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般若波羅蜜多。善現答
言。若菩薩摩訶薩雖修般若而有所依。謂作
是念。我爲饒益一切有情而修般若。我隨佛
教於勝般若能正修行。我能悔除自所作惡。
我見他惡終不譏凌。我能隨喜他所修福。我
能請佛轉妙法輪。我隨所聞能正決擇。我行
般若波羅蜜多。彼修慧時以有所得而爲方
便。與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復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
他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
修般若。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般若想。
由著此三輪修般若故。名世間般若波羅蜜
多。何縁此般若名爲世間。以與世間同共
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世間
般若波羅蜜多。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般
若波羅蜜多。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修
般若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修慧。二者
不執所爲有情。三者不著般若及果。是爲菩
薩摩訶薩修般若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
薩摩訶薩以大悲爲上首。修般若福普施有
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
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
少相。由都無所執而修般若故。名出世間般
若波羅蜜多。何縁此般若名出世間。不與世
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爲
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舍利子。如是菩薩
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淨菩提道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等名爲菩薩摩訶
薩菩提道。善現答言。舍利子。内空名爲菩
薩摩訶薩菩提道。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
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
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
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名爲菩薩摩
訶薩菩提道。舍利子。眞如名爲菩薩摩訶
薩菩提道。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平
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
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舍利子。苦聖諦
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集滅道聖諦名爲
菩薩摩訶薩菩提道。舍利子。布施波羅蜜
多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淨戒安忍精進
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
道。舍利子。四靜慮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
道。四無量四無色定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
道。舍利子。八解脱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
道。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名爲菩薩摩訶
薩菩提道。舍利子。四念住名爲菩薩摩訶薩
菩提道。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舍利子。
空解脱門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無相無
願解脱門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舍利子。
五眼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六神通名爲
菩薩摩訶薩菩提道。舍利子。佛十力名爲
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
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名爲菩薩摩
訶薩菩提道。舍利子。無忘失法名爲菩薩
摩訶薩菩提道。恒住捨性名爲菩薩摩訶薩
菩提道。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名爲菩薩
摩訶薩菩提道。一切三摩地門名爲菩薩摩
訶薩菩提道。舍利子。一切智名爲菩薩摩
訶薩菩提道。道相智一切相智名爲菩薩摩
訶薩菩提道。舍利子。如是等無量無邊大
功徳聚名爲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時舍利子讃善現言。善哉善哉。誠如所説。如
是功徳爲由何等波羅蜜多勢力所致。善現
言。舍利子。如是功徳皆由般若波羅蜜多勢
力所致。何以故。舍利子。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能與一切善法爲母。一切聲聞獨覺菩薩如
來善法從此生故。舍利子。如是般若波羅
蜜多。普能攝受一切善法。一切聲聞獨覺菩
薩如來善法依此住故。舍利子。過去諸佛修
行般若波羅蜜多極圓滿故。已證無上正等
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衆。未來諸佛修行般
若波羅蜜多極圓滿故。當證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法輪度無量衆。現在十方世界諸佛修
行般若波羅蜜多極圓滿故。現證無上正等
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五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六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淨道品第二十一之二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聞説般若波羅蜜多。
心無疑惑亦不迷悶。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住
如是住不離作意。謂欲救護一切有情。常不
捨離一切有情大悲作意。時舍利子謂善現
言。若菩薩摩訶薩住如是住不離作意者。則
一切有情亦應成菩薩摩訶薩。何以故。以一
切有情亦常不離此作意故。是則菩薩摩訶
薩與一切有情應無差別。爾時具壽善現讃
舍利子言。善哉善哉。誠如所説。能如實取
我所説義。所以者何。舍利子。有情非有故。當
知作意亦非有。我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
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非有故。
當知作意亦非有。有情無實故。當知作意亦
無實。我乃至見者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有情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我乃至
見者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有情空
故。當知作意亦空。我乃至見者空故。當知作
意亦空。有情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我乃
至見者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有情寂靜
故。當知作意亦寂靜。我乃至見者寂靜故。當
知作意亦寂靜。有情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
無覺知。我乃至見者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
無覺知
舍利子。色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受想行
識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色無實故。當知
作意亦無實。受想行識無實故。當知作意亦
無實。色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受想
行識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色空故。
當知作意亦空。受想行識空故。當知作意亦
空。色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受想行識遠
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色寂靜故。當知作意
亦寂靜。受想行識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色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受想行識
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舍利子。眼處
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耳鼻舌身意處非
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眼處無實故。當知作
意亦無實。耳鼻舌身意處無實故。當知作意
亦無實。眼處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耳鼻舌身意處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
性。眼處空故。當知作意亦空。耳鼻舌身意處
空故。當知作意亦空。眼處遠離故。當知作意
亦遠離。耳鼻舌身意處遠離故。當知作意亦
遠離。眼處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耳鼻舌
身意處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眼處無覺
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耳鼻舌身意處無
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色處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聲香
味觸法處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色處無
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聲香味觸法處無實
故。當知作意亦無實。色處無自性故。當知作
意亦無自性。聲香味觸法處無自性故。當知
作意亦無自性。色處空故。當知作意亦空。聲
香味觸法處空故。當知作意亦空。色處遠離
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聲香味觸法處遠離故。
當知作意亦遠離。色處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聲香味觸法處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
靜。色處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聲香
味觸法處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眼界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色界
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爲縁所生諸受非有故。
當知作意亦非有。眼界無實故。當知作意亦
無實。色界乃至眼觸爲縁所生諸受無實故。
當知作意亦無實。眼界無自性故。當知作意
亦無自性。色界乃至眼觸爲縁所生諸受無
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眼界空故。當知
作意亦空。色界乃至眼觸爲縁所生諸受空。
故。當知作意亦空。眼界遠離故。當知作意亦
遠離。色界乃至眼觸爲縁所生諸受遠離故。
當知作意亦遠離。眼界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色界乃至眼觸爲縁所生諸受寂靜故。
當知作意亦寂靜。眼界無覺知故。當知作意
亦無覺知。色界乃至眼觸爲縁所生諸受無
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舍利子。耳界非
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聲界耳識界及耳觸
耳觸爲縁所生諸受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
有。耳界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聲界乃至
耳觸爲縁所生諸受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
實。耳界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聲界
乃至耳觸爲縁所生諸受無自性故。當知作
意亦無自性。耳界空故。當知作意亦空。聲
界乃至耳觸爲縁所生諸受空故。當知作意
亦空。耳界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聲界乃
至耳觸爲縁所生諸受遠離故。當知作意亦
遠離。耳界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聲界乃
至耳觸爲縁所生諸受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耳界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聲
界乃至耳觸爲縁所生諸受無覺知故。當知
作意亦無覺知。舍利子。鼻界非有故。當知作
意亦非有。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爲縁所
生諸受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鼻界無實
故。當知作意亦無實。香界乃至鼻觸爲縁所
生諸受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鼻界無自
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香界乃至鼻觸爲
縁所生諸受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鼻界空故。當知作意亦空。香界乃至鼻觸爲
縁所生諸受空故。當知作意亦空。鼻界遠離
故。當知作意亦遠離。香界乃至鼻觸爲縁所
生諸受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鼻界寂靜
故。當知作意亦寂靜。香界乃至鼻觸爲縁所
生諸受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鼻界無覺
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香界乃至鼻觸爲。
縁所生諸受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舌界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味界
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爲縁所生諸受非有故。
當知作意亦非有。舌界無實故。當知作意亦
無實。味界乃至舌觸爲縁所生諸受無實故。
當知作意亦無實。舌界無自性故。當知作意
亦無自性。味界乃至舌觸爲縁所生諸受無
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舌界空故。當
知作意亦空。味界乃至舌觸爲縁所生諸受
空故。當知作意亦空。舌界遠離故。當知作
意亦遠離。味界乃至舌觸爲縁所生諸受遠
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舌界寂靜故。當知
作意亦寂靜。味界乃至舌觸爲縁所生諸受
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舌界無覺知故。
當知作意亦無覺知。味界乃至舌觸爲縁所
生諸受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舍利
子。身界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觸界身識
界及身觸身觸爲縁所生諸受非有故。當知
作意亦非有。身界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觸界乃至身觸爲縁所生諸受無實故。當知
作意亦無實。身界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
自性。觸界乃至身觸爲縁所生諸受無自性
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身界空故。當知作
意亦空。觸界乃至身觸爲縁所生諸受空故。
當知作意亦空。身界遠離故。當知作意亦
遠離。觸界乃至身觸爲縁所生諸受遠離
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身界寂靜故。當知作
意亦寂靜。觸界乃至身觸爲縁所生諸受寂
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身界無覺知故。當
知作意亦無覺知。觸界乃至身觸爲縁所生
諸受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舍利
子。意界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法界意識
界及意觸意觸爲縁所生諸受非有故。當知
作意亦非有。意界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法界乃至意觸爲縁所生諸受無實故。當知
作意亦無實。意界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
自性。法界乃至意觸爲縁所生諸受無自性
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意界空故。當知作意
亦空。法界乃至意觸爲縁所生諸受空故。當
知作意亦空。意界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法界乃至意觸爲縁所生諸受遠離故。當知
作意亦遠離。意界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法界乃至意觸爲縁所生諸受寂靜故。當知
作意亦寂靜。意界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
覺知。法界乃至意觸爲縁所生諸受無覺知
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地界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水火
風空識界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地界無
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水火風空識界無實
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地界無自性故。當知
作意亦無自性。水火風空識界無自性故。當
知作意亦無自性。地界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水火風空識界空故。當知作意亦空。地界遠
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水火風空識界遠離
故。當知作意亦遠離。地界寂靜故。當知作
意亦寂靜。水火風空識界寂靜故。當知作意
亦寂靜。地界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水火風空識界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

舍利子。苦聖諦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集
滅道聖諦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苦聖諦
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集滅道聖諦無實
故。當知作意亦無實。苦聖諦無自性故。當
知作意亦無自性。集滅道聖諦無自性故。當
知作意亦無自性。苦聖諦空故。當知作意亦
空。集滅道聖諦空故。當知作意亦空。苦聖諦
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集滅道聖諦遠離
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苦聖諦寂靜故。當知作
意亦寂靜。集滅道聖諦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苦聖諦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
知。集滅道聖諦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

舍利子。無明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行識
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非
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無明無實故。當知作
意亦無實。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無實故。
當知作意亦無實。無明無自性故。當知作意
亦無自性。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無自性
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無明空故。當知作
意亦空。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空故。當知
作意亦空。無明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行
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遠離故。當知作意亦
遠離。無明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行乃至
老死愁歎苦憂惱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無明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行乃至
老死愁歎苦憂惱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
覺知
舍利子。内空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外
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
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
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内
空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外空乃至無
性自性空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内空
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外空乃至無
性自性空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内
空空故。當知作意亦空。外空乃至無性自性
空空故。當知作意亦空。内空遠離故。當知
作意亦遠離。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遠離故。
當知作意亦遠離。内空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寂靜故。當知作
意亦寂靜。内空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
知。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覺知故。當知作
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眞如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法
界法性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
定法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非有故。當知
作意亦非有。眞如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
法界乃至不思議界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
實。眞如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法
界乃至不思議界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
自性。眞如空故。當知作意亦空。法界乃至不
思議界空故。當知作意亦空。眞如遠離故。當
知作意亦遠離。法界乃至不思議界遠離故。
當知作意亦遠離。眞如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法界乃至不思議界寂靜故。當知作意
亦寂靜。眞如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法界乃至不思議界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
無覺知
舍利子。布施波羅蜜多非有故。當知作意亦
非有。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
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布施波羅蜜多無實
故。當知作意亦無實。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
多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布施波羅蜜多
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淨戒乃至般
若波羅蜜多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布施波羅蜜多空故。當知作意亦空。淨戒乃
至般若波羅蜜多空故。當知作意亦空。布施
波羅蜜多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淨戒乃
至般若波羅蜜多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布施波羅蜜多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淨
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布施波羅蜜多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
無覺知。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無覺知故。
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四靜慮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四
無量四無色定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四
靜慮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四無量四無
色定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四靜慮無自
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四無量四無色定
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四靜慮空故。
當知作意亦空。四無量四無色定空故。當知
作意亦空。四靜慮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四無量四無色定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四靜慮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四無量四
無色定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四靜慮無
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四無量四無色
定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八解脱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八
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有故。當知作意亦
非有。八解脱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八
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無實故。當知作意亦
無實。八解脱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無自性故。當知作
意亦無自性。八解脱空故。當知作意亦空。八
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八解脱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八勝處九
次第定十遍處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八
解脱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八勝處九次
第定十遍處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八解
脱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八勝處九
次第定十遍處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
知。舍利子。四念住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
有。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
道支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四念住無實
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四念住無自性故。
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四念住空故。
當知作意亦空。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空故。
當知作意亦空。四念住遠離故。當知作意亦
遠離。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遠離故。當知作
意亦遠離。四念住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四念住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無覺知故。當知作意
亦無覺知
舍利子。空解脱門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無相無願解脱門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空解脱門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無相無
願解脱門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空解脱
門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無相無願
解脱門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空解
脱門空故。當知作意亦空。無相無願解脱門
空故。當知作意亦空。空解脱門遠離故。當
知作意亦遠離。無相無願解脱門遠離故。當
知作意亦遠離。空解脱門寂靜故。當知作意
亦寂靜。無相無願解脱門寂靜故。當知作意
亦寂靜。空解脱門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
覺知。無相無願解脱門無覺知故。當知作意
亦無覺知。舍利子。五眼非有故。當知作意
亦非有。六神通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五
眼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六神通無實故。
當知作意亦無實。五眼無自性故。當知作意
亦無自性。六神通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
自性。五眼空故。當知作意亦空。六神通空
故。當知作意亦空。五眼遠離故。當知作意
亦遠離。六神通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五
眼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六神通寂靜故。
當知作意亦寂靜。五眼無覺知故。當知作意
亦無覺知。六神通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
覺知。舍利子。佛十力非有故。當知作意亦
非有。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
捨十八佛不共法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佛十力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四無所畏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
實。佛十力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四
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自性故。當知
作意亦無自性。佛十力空故。當知作意亦空。
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空故。當知作
意亦空。佛十力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四
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遠離故。當知作
意亦遠離。佛十力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
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寂靜故。當知
作意亦寂靜。佛十力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
無覺知。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覺
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無忘失法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恒住捨性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無忘失
法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恒住捨性無實
故。當知作意亦無實。無忘失法無自性故。當
知作意亦無自性。恒住捨性無自性故。當
知作意亦無自性。無忘失法空故。當知作意
亦空。恒住捨性空故。當知作意亦空。無忘失
法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恒住捨性遠離
故。當知作意亦遠離。無忘失法寂靜故。當知
作意亦寂靜。恒住捨性寂靜故。當知作意亦
寂靜。無忘失法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
知。恒住捨性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非有故。當知作意亦
非有。一切三摩地門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
有。一切陀羅尼門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一
切三摩地門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一切
陀羅尼門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一
切三摩地門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
一切陀羅尼門空故。當知作意亦空。一切三
摩地門空故。當知作意亦空。一切陀羅尼門
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一切三摩地門遠
離故。當知作意遠離。一切陀羅尼門寂靜故。
當知作意亦寂靜。一切三摩地門寂靜故。當知
作意亦寂靜。一切陀羅尼門無覺知故。當知
作意亦無覺知。一切三摩地門無覺知故。當
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一切智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道
相智一切相智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一
切智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道相智一切
相智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一切智無自
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道相智一切相智
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一切智空故。
當知作意亦空。道相智一切相智空故。當知
作意亦空。一切智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道相智一切相智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
一切智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道相智一
切相智寂靜故。當知作意亦寂靜。一切智無
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道相智一切相
智無覺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
舍利子。聲聞菩提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有。
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非有故。當知作意亦非
有。聲聞菩提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獨覺
菩提無上菩提無實故。當知作意亦無實。聲
聞菩提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性。獨覺
菩提無上菩提無自性故。當知作意亦無自
性。聲聞菩提空故。當知作意亦空。獨覺菩提
無上菩提空故。當知作意亦空。聲聞菩提遠
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獨覺菩提無上菩提
遠離故。當知作意亦遠離。聲聞菩提寂靜故。
當知作意亦寂靜。獨覺菩提無上菩提寂靜
故。當知作意亦寂靜。聲聞菩提無覺知故。當
知作意亦無覺知。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無覺
知故。當知作意亦無覺知。舍利子。由此縁
故諸菩薩摩訶薩住如是住。常應不捨大悲
作意
爾時世尊讃善現言。善哉善哉。汝善能爲菩
薩摩訶薩。宣説般若波羅蜜多。此皆如來威
神之力。諸有欲爲菩薩摩訶薩宣説般若波
羅蜜多者。皆應如汝之所宣説。諸有菩薩摩
訶薩欲學般若波羅蜜多者。皆應隨汝所説
而學。具壽善現爲諸菩薩摩訶薩説是般若
波羅蜜多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轉變。
謂動極動等極動。踊極踊等極踊。震極震等
極震。撃極撃等極撃。吼極吼等極吼。爆極
爆等極爆。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南踊北沒。
北踊南沒。中踊邊沒。邊踊中沒。爾時如來
即便微笑。具壽善現白言。世尊。何因何縁現
此微笑。佛告善現。如我於此三千大千堪忍
世界。爲諸菩薩摩訶薩宣説般若波羅蜜多。
今於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諸佛世尊亦
爲諸菩薩摩訶薩宣説般若波羅蜜多如今。
於此三千大千堪忍世界。有十二那&T011774;多諸
天人等。聞説般若波羅蜜多。於諸法中得無
生忍。今於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各有無
量無數無邊有情。聞彼諸佛所説般若波羅
蜜多。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六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七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一
爾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天王。各
與無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四大天衆倶來會
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帝。各與無量
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三十三天衆倶來會坐。於
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善時分天王。各與無
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時分天衆倶來會坐。於
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妙喜足天王。各與無
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喜足天衆倶來會坐。於
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樂變化天王。各與無
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樂變化天衆倶來會坐。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自在天王。各與無
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他化自在天衆倶來會
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梵天王。各與
無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初靜慮天衆倶來會
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極光淨天。各與
無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第二靜慮天衆倶來會
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遍淨天。各與無
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第三靜慮天衆倶來會
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廣果天。各與無
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第四靜慮天衆倶來會
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色究竟天。各與
無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淨居天衆倶來會坐。
是諸天衆各以勝業感妙身光。比如來身常
所現光。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