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出曜經 (No. 0212_ 竺佛念譯 ) in Vol. 04

[First] [Prev+100] [Prev]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道財。禪定之人當富道財無有世財。所謂
道財者。三十七品禪定三昧諸善之本。樂有
二義。或有淨樂或有不淨樂。不淨樂者飮食
衣被服飾之具。香華脂粉繒綵幡蓋。斯謂
不淨樂也。有淨樂者。入禪正受澹然無爲
無他異想。是謂有淨之樂也。是故説曰以得
入禪定便獲喜安樂也
    護意自莊嚴 嫉彼而營己
    遭憂不患苦 智者審諦住
護意自莊嚴嫉彼而營己者。彼脩行者。恒護
結使縛著色聲香味細滑之法。不使衆想雜
錯其間。復以三十七品七覺意花而自莊嚴。
是故説曰護意自莊嚴嫉彼而營己也。遭憂
不患苦智者審諦住者。彼修行人以得入無
畏之處。智者神審諦而不移動。是故説曰遭
憂不患苦智者審諦住也
    人不守護心 爲邪見所害
    兼懷調戲意 斯等就死徑
人不守護心爲邪見所害者。行人不守護色
聲香味細滑法。其有衆生修習邪徑。便當趣
於地獄餓鬼畜生之道。不習邪見者生天上
人中。處在中國不在邊地八不閑處。是故説
曰人不守護心爲邪見所害也。兼懷*調戲意。
斯等就死徑者。行人所以迷於道者。皆由陰
蓋所覆。不得闚看智慧光明。加復*調戲。五
蓋所覆重雲所翳。欲得見慧明者此則不然。
命終之後必趣死徑。是故説曰兼懷*調戲意。
斯等就死徑也
    是故當護心 等修清淨行
    正見恒在前 分別起滅法
是故當護心等修清淨行者。彼修行人恒
擁護心意。行威儀法捨於非法。可行知行可
坐知坐。進止行來不失其儀。是故説曰是故
當護心等修清淨行也。正見恒在前分別起
滅法者。人之修徳深自知己。如家有財主自
能別。行道之人亦復如是。渉八直之正路御
四駛之穢濁。執智慧之燎照三毒冥室。
分別起滅之所由。歸之一定而無礙。於中取
道有何難乎。是故説曰正見恒在前分別起
滅法也
    比丘除睡眠 盡苦更不造
    降心服於藥 護心勿復*調
比丘除睡眠盡苦更不造者。觀行比丘除去
睡眠陰蓋之患。盡諸苦際更不造新。是故説
曰比丘除睡眠盡苦更不造也。降心服於*藥。
護心勿復*調者。常當擁護心所願必剋則能
及聖。修無漏行斯由降心去穢所致也。行不
放逸不嬈於人。復是行者深要之業。是故説
曰降心服於*藥護心勿復*調也
    衆生心所誤 盡受地獄苦
    降心則致樂 護心勿復*調
衆生心所誤盡受地獄苦者。迷誤爲心所使。
種地獄根栽。經歴無數億千萬劫。屠割剥裂
受苦無量。是故説曰衆生心所誤盡受地獄
苦。降心則致樂護心勿復*調也
    護心勿復*調 心爲衆妙門
    護而不漏失 便在泥洹門
心正則道存邪者有高下。衆生愚感不別眞
僞。是以墜墮不至于道。惑者意迷謂道在
空乃不自覺。心爲道本虚無寂寞。法之極尊
衆行究竟。永離三有不處三界。度衆苦惱畢
壽不生。是故説曰護心勿復*調。心爲衆妙
門。護而不漏失。便在泥洹門也
出曜經卷第二十八



出曜經卷第二十九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沙門品第三十
  比丘乞求  以得無積  天人所譽
    生淨無穢
比丘乞求以得無積者。乞食比丘恒作是念。
我今所求索者自足而已。不留遺餘計爲財
貨。設有遺餘尋施與人不留遺長。如佛律禁
所説。父母年邁老病著床。及同學比丘久抱
重患不堪行來。聽使乞索不問多少供養老
病。是故説曰比丘乞食以得無積也。天人所
譽生淨無穢者。比丘執行少欲知足。到時乞
求無所藏積。諸天衞護稱歎其徳。名聞四遠
靡不聞知。論此比丘生淨無穢。所以諸天稱
歎其徳者。持戒之人死必生天増益諸天衆。
減損阿須倫衆。是故説曰天人所譽生淨無
穢也
  比丘爲慈  愛敬佛教  深入止觀
    滅行乃安
比丘執意行四等心。慈悲喜護愍念一切愛
敬三寶。信心不斷深入分別止觀所趣。在在
乞求處處留化。所以除貪制意者。欲除世榮
不貪利養。究盡生死滅諸惡行。度有至無乃
謂永安。是故説曰比丘爲慈愛敬佛教。深入
止觀滅行乃安也
    比丘盡諸愛 捨愛去貢高
    無我去吾我 此義孰不親
比丘盡諸愛捨愛去貢高者。彼苦行比丘滅
諸想著。欲色色色無色色欲愛色愛無色愛。
三界憍慢衆邪顛倒泓然除盡。是故説曰比
丘盡諸愛捨愛去貢高也。無我去吾我此義
孰不親者。苦行比丘不滯三界。解知内外悉
無有主。計我之人來求福。雖得從願後
必墮落。在凡夫地不見吾我之人者。解知内
外萬物虚寂。孰者吾我吾我是誰。爲人所繋
及得罵詈。悉虚悉寂都無所有。爲人所罵音
聲來往。中間内外悉無所有。是故説曰無我
去吾我此義孰不親也
  當知是法  身之出要  如象御敵
    比丘習行
當知是法身之出要者。習行比丘得博採衆
要。擇脩善徳以補不及。如人欲所至必由其
徑求道窠窟必有其路。出要路者四諦眞如
是。是故説曰當知是法身之出要也。如象御
敵比丘習行者。如彼暴象飮以醲酒奔逸向
敵。雖被刀射至死不退要有所擒及還本營。
所以然者畏上御者不畏外寇。習行比丘亦
復如是。要從導師承受苦教。隱在心懷反覆
思惟不失義跡。是故説曰如象御敵比丘習
行也
  人不壽劫  内與心諍  護身念諦
    比丘惟安
夫脩學之人得四神足晝夜脩習。意欲住壽
一劫。若過一劫隨意所念則無有難。離諸縛
著常與心諍不使流馳。斷諸悕望去是非意
與欲永別。亦復不見三界*窠窟。然後乃應
無虧損行。是故説曰人不壽劫内與心諍護
身念諦比丘惟安
    念親同朋友 正命無雜糅
    施知應所施 亦令威儀具
    比丘備衆行 乃能盡苦際
行人成就皆由朋友。功成徳滿稱過四遠。禀
受之人日有其新。所行眞正不著外部。所出
惠施。施佛比丘僧與師及諸尊長。所以然者。
斯等諸人皆有威儀。執諸禮節知苦之所由。
是故説曰念親同朋友正命無雜糅施知應所
施亦令威儀具。比丘備衆行乃能盡苦際
    手足莫妄犯 節言愼所行
    常内樂定意 守行謂比丘
世多有人凶暴爲惡。手捲相加遂致傷害。内
恣六情。著色聲香味細滑之法。如斯之人雖
得爲道。不應法行進無脩道之法。退失賢聖
之儀。如擔死人種無所復中直。此比丘等亦
復如是。能自專意所行隨順。坐禪定意六時
行道不失本行。是故説曰。手足莫妄犯節言
*愼所行常内樂定意守行謂比丘也
  樂法欲法  思惟安法  比丘依法
    正而不費
學人脩行分別諸法。見法得法深入觀法。若
坐若臥衆神往來思惟安法。比丘依法乃得
滅度。於諸聖道益而無費。日有増益終無減
損。亦使正法久存於世。是故説曰。樂法欲法
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費也
  當學入空  比丘靜居  樂非人處
    觀察等法
執行之人觀此五陰。計爲是常牢固不敗。不
能捨離興於塵勞。然執行之人。分別五陰内
外悉空。正使在于曠野之中樹下塚間。思
惟法本求於道果。先當習空乃應道眞。昔諸
道人室内坐禪空行。須菩提在外求索開門。
内人應曰汝是誰乎。須菩提對曰。世人假名
須菩提者也。人所樂者。彈琴皷瑟作倡伎樂。
此是人所樂。非人所樂者。禪定數息繋意在
一。非人所念。是故説曰當學入空比丘靜居
樂非人處觀察等法也
  當制五陰  服意如水  清淨和悦
    爲甘露味
初學之人觀此五陰。皆當壞敗無一可貪。分
別諸持悉不牢固。意均平等顏色和悦。清淨
無瑕盡諸苦際。是故説曰當制五陰服意如
水清淨和悦爲甘露味
    如彼極峻山 不爲風所動
    比丘盡愚癡 所在不傾動
猶若安明山不爲四種風所傾動。盡癡比丘
亦復如是。不爲色聲香味細滑之法所動。是
故説曰。如彼極峻山不爲風所動。比丘盡愚
癡所在不傾動也
  一切名色  非有莫惑  不近不愛
    乃爲比丘
名色六入行者之所棄。我所非我所都無所
有。不近於危嶮之法。法有種種。或有眞
或有危嶮。所謂眞正者諸度無極。所謂危嶮
者世俗常則。比丘具足此者乃謂應眞。是故
説曰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愛乃爲比丘
  比丘非別  慢誕無戒  捨貪思道
    乃應比丘
    息心非*別  放逸無信  能滅衆苦
    爲上沙門
爾時世尊。到時持鉢整頓衣服。徑向乞求婆
羅墮者婆羅門所。爾時梵志遙見世尊。梵志
自歎説曰。我亦乞士君亦乞士。二乞士中
何者爲勝。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比丘非*別  慢誕無戒  捨貪思道
    乃應比丘
    息心非*別  放逸無信  能滅衆苦
    爲上沙門
爾時梵志聞斯偈已。即以所有財貨施於世
尊。爾時如來尋不受之語梵志曰。我今所説
非歌頌所讃。何縁取汝所施之物。梵志白佛。
不審今者以此所施爲付何人。世尊告曰。汝
今持此所施持著淨處。若著無草之地。若著
清淨水中。爾時梵志受如來教。即以所施寫
著水中。是時水中自然涌出。作若干種聲。
漸漸於中出大光明。梵志見已踊躍歡喜不
能自勝。如來即説眞如四諦。尋於坐上諸塵
垢盡得法眼淨
    比丘得慈定 承受諸佛教
    極得滅盡跡 無親愼莫覩
比丘得慈所在解脱。分別萬行無事不達。設
復有人見衆生之類。歩兵象兵馬兵車兵共
相鬪訟。入慈之人愍彼不及。拔濟衆生至無
爲岸。猶如平稱平等無二。於如來所得四
堅固之心不可傾動。猶如最勝長者及以比
丘覩佛無厭足。正使化佛在其前者。亦不能
使心有所傾動。行人得滅盡之跡無復衆惱。
知可近知近可從知從如是。行蹤跡滅行則
爲本。略説其要如是。結使本爲火之所燒如
是。漸以次斷諸結使源如是。頗有梵志無
乃至於泥洹
    心喜極歡悦 如以愛念者
    比丘多熙怡 盡空無根源
彼修行之人。歡喜踊躍無有懈怠。聞喜不以
爲歡。聞惡不以爲慼。比丘入定無有錯亂。恒
自思念從無數劫以來。修行衆徳不失行本。
究盡空源無邊無崖。是故説曰。心喜極歡悦
加以愛念者。比丘多熙怡盡空無根源
    息身而息意 攝口亦其善
    捨世謂比丘 渡淵無有礙
彼修行人執持威儀不失其則。護口四過無
所違失。不使其心有所流馳。所説言教無有
麤獷。先笑後言適可人情。捨世謂比丘。何者
爲比丘。所謂比丘者。離色聲香味細滑法。去
婬怒癡。是故説曰息身而息意攝口亦*其善
捨世謂比丘。渡淵無有礙也
  無禪不智  無智不禪  道從禪智
    得近泥洹
夫人學問。先從誦四阿含三藏具足。然後乃
名稱爲禪定。此是世俗之智。無智不禪者。無
漏慧觀必有所至無有罣礙。設有二事具足
者。便近於泥洹。是故説曰。無禪不智無智
不禪道從禪智得近泥洹
  禪無放逸  莫爲欲亂  無呑洋銅
    自惱燋形
如彼脩行之人攝身口意。少欲知足不大
懃。雖得衣被飮食床臥具病痩醫藥。趣自
支形不慕世榮。威儀禮節不失其度。床臥坐
具恒知止足。莫受後世洋銅灌口。是故説曰。
禪無放逸莫爲欲亂無呑洋銅自惱*燋形
    能自護身口 護意無有惡
    後獲禁戒法 故號爲比丘
夫人習行。身不行惡。口不罵詈。意不妬嫉。
具此三者乃爲比丘。是故説曰。能自護身口
護意無有惡後*獲禁戒法。故號爲比丘也
    諸有修善法 七覺意爲本
    此名爲妙法 故曰定比丘
如彼行人善脩其法。先得無漏盡苦之源。便
得七覺意華。漸至無爲得近泥洹。是故説曰。
諸有脩善法。七覺意爲本。此名爲妙法故曰
定比丘也
    如今現所説 自知苦盡源
    此名爲善本 是無漏比丘
於現法中而自觀了。求其巧便盡於苦際。所
謂盡苦際者滅盡泥洹。是故諸根具足成就
無漏行。所行如意無所違失。是故説曰。如
今現所説自知盡苦源此名爲善法是無漏比
丘也
    不以持戒力 及以多聞義
    正使得定慧 不著於文飾
    比丘有所持 盡於無漏行
夫人習行不但精進忍辱。一心智慧求於解
脱。亦復不以多聞解慧。知内外法至於無爲。
要得世俗定意。然後至於妙際。或在山野空
閑之處。與善知識相遇。説其正徑不説邪路。
比丘當知此行習無漏法。所以盡苦際者。皆
是漏盡羅漢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猶尚渉
諸苦惱。是故説曰。不以持戒力及以多聞義
正使得定意不著於文飾比丘有所持盡於無
漏行也
    當觀正覺樂 勿近於凡夫
    觀此現世事 分別於五陰
如彼學人觀正覺樂。以自娯樂不近於凡夫。
所以然者。非彼境界所有。觀此世事者。知
衆生之類生者滅者進退所趣。知苦所由分
別五陰成敗所趣。是故説曰。當觀正覺樂勿
近於凡夫。觀此現世事分別於五陰
  爲之爲之  必強自制  捨家而解
    意猶復染  行懈緩者  勞意弗除
    非淨梵行  焉致大寶
執行之人興諸想著起結使本。或有分別計
有今世後世之累。於苦而不自免。比丘莫
著。此自謂清淨之行。諸有沙門婆羅門不知
出要之法。我不説此人應得度也。所以然者。
不離縛著之所致。比丘當知非有而言有此
習邪見非眞諦法。何以故。皆由五陰身本
而興此病。以有此病復生惡行。由此諸病不
得盡苦際。比丘當知究盡其*源。解知無常
爲變易法
夫學之人觀此法者。無堅無牢爲無有要。解
知無身則知生死。不以爲死魔之所沮壞。以
得勝彼更不造有。盡一切之有。此名苦際更
無有上
    心得永休息 比丘攝意行
    以盡老病死 便脱魔縛著
如彼行人。永盡諸結意所染著不復造行。色
聲香味細滑之法。不復在懷。自知罪畢更不
受胎。永離魔界亦不與欲塵相應。是故説曰。
心得永休息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便脱魔
縛著
    心以得永寂 比丘攝意行
    以盡老病死 更不復受有
有者生死之累。所以沈漂周旋五道者。皆由
意惑不盡其*源故。是故説曰。心以得永寂
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行人
執意多有所濟。常求方便以自濟渡
    以斷於愛根 比丘攝意行
    以盡老病死 更不復受有
愛之爲病多所危害。欲界愛者其事有二。一
者食愛。二者欲愛。色界無色界禪味愛。是
故説曰。以斷於愛根
    無有結使心 比丘攝意行
    以盡老病死 更不復受有
所謂結使者。衆行之本漏諸穢濁。是故説曰。
無有結使心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
受有
    不以斷有根 比丘攝意行
    以盡老病死 更不復受有
以度生死。更不受有
    比丘攝意行 以盡老病死
    更不復受有 以脱於魔界
永離於魔界更不處於欲界。以脱永脱更不
受有
    以勝叢林刺 及除罵詈者
    猶如憑泰山 比丘不受苦
以勝叢林刺者。此名爲色聲香味細滑法。更
復有者何者爲林刺。所謂林刺者。婬怒癡病
最爲根本。唯有諸佛世尊乃能除耳。設彼罵
我解知無形。内自思惟身爲苦器内外無主。
分別此身何可貪樂。一病以發四百四病同
時倶作。此名身之内患。所謂外患者。荊棘
叢林誹謗之名毀形汚辱。或被撾打。如斯之
類從外而至。或被蚖蛇毒害百足之虫。此皆
外事來逼其身。猶若泰山不用幻呪奇術之
法所可移動。是以比丘欲得離衆苦之本。唯
有眞如四諦。彼比丘不知苦樂。所謂不知苦
樂者。苦至不以爲酸楚。樂到不以歡娯。是
故説曰。以勝叢林刺及除罵詈者猶如憑泰
山比丘不受苦
    不念今後世 觀世如幻夢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猶若明行人。意知今世後世變易不停。是故
説曰。不念今後世觀世如幻夢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能斷愛根本 盡竭欲深泉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所以説此喩者。欲使行人知其深淺。料量正
行皆順於法。爾時世尊訓以道徳。恐後衆生
不別愛本。是故演説知其出*源是故説曰。能
斷愛根本盡竭欲深泉比丘勝彼此如蛇脱故
皮。略説其要欲怒癡憍慢亦復如是。著欲者
説其欲。著瞋者説其瞋。著騃者説其騃
    能斷於五欲 斷於欲根本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猶如有人身被五繋。愁憂苦惱無復情意。後
得蒙赦得免危厄。是以如來爲喩。欲使後生
審知明白是故説曰。能斷於五欲斷於欲根
本比丘勝彼此如蛇脱故皮
    能斷於五結 拔於愛欲刺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所謂五結者。貪欲結瞋恚結睡眠結*調戲結
疑結。覆蓋人心使不覩慧明。使人盲冥不覩
光明。滅於智慧永斷諸趣。不得至於泥洹。
是故説曰。能斷於五結拔於愛欲刺比丘勝
彼此如蛇脱故皮。拔於愛欲刺者。刺有三義。
欲刺恚刺無明刺。盡斷無餘更不復生。無起
滅法見斷五蓋。是故説曰。拔於愛欲刺也
    諸有無家業 又斷不善根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彼修行人執苦來久。脩菩薩徳終日不捨。捨
家出學不貪世榮。是故説曰。諸有無家業又
斷不善根比丘勝彼此如蛇脱故皮
    諸不有熱惱 又斷不善根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所謂熱惱者。一者欲熱惱。二者瞋恚熱惱。
三者愚癡熱惱。三熱惱中恚最爲上。火所焚
燒從欲界乃至初禪地。三毒熾火燒欲界至
無色界。能滅此三毒界者。乃爲第一無爲之
樂。是故説曰。諸不有熱惱又斷不善根比丘
勝彼此如蛇脱故皮
    斷欲不遺餘 如拔不牢固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人之著欲無不喪命。所以然者。皆由意斷心
惑之所致。是以聖人先制婬欲。是故説曰。
斷欲不遺餘如拔不牢固比丘勝彼此如蛇脱
故皮。略説其要貪欲瞋恚愚癡憍慢亦復如

    愛生而流溢 猶蛇含毒藥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人隨愛意不自禁制。漸從欲界乃至三有。流
轉五趣不離四生。所以論比丘勝彼此者。彼
者六塵此者六情。比丘能滅彼此者。如蛇脱
故皮
    諸有斷想觀 内不造其心
    比丘勝彼此 如蛇脱故皮
觀有三觀。欲觀恚觀無明觀。能滅此者乃
謂爲道士。是故説曰。諸有斷想觀内不造其
心比丘勝彼此如蛇脱故皮
    持戒謂比丘 有空乃行禪
    行者究其源 無爲最爲樂
比丘執行以威儀爲本。戒以檢形服以法衣。
所行法則不違先聖。有空定意然後名爲禪
不捨假號。如彼行人受則信解分別其義。求
於無爲快樂之處。無有飢寒苦惱之患。是故
説曰。持戒謂比丘有空乃行禪行者究其源
無爲最爲樂也
    比丘憂忍憂 分別床臥具
    當念無放逸 斷有愛無餘
比丘修行處。樂不以爲歡。遭難不以爲苦。
利衰毀譽無増減心。在閑靜處一意端坐心
不流馳。斷諸結使念無想著。是故説曰。比
丘憂忍憂分別床臥具當念無放逸斷有愛無
餘也
出曜經梵志品第三十
  所謂梵志  不但倮形  居嶮臥棘
    名爲梵志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
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聽諸弟子皆悉倮
形不著衣服。世尊告曰。咄。愚所戻不應法
律。此梵志之法。非是内藏所修行也。人懷
愧。便有尊卑高下。知有父母兄弟。何爲
復説倮形行世。爾時復有一異比丘詣佛所。
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後。
聽諸道人各留頭髮。佛告比丘。咄。愚所戻
不應法律。此梵志之法非是内藏所修行也。
復有異比丘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前白世尊
言。唯然世尊。聽諸道人皆白灰塗身。復有
異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後聽諸道人服氣
不食。復有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後聽諸
道人倮形露地臥。世尊告曰。咄。愚所戻。復
有異比丘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
今*以後。聽諸道人在浴池沐浴清淨。佛告
比丘。不以此法得至于道
  棄身無猗  不誦異言  兩行以除
    是謂梵志
昔佛在波羅奈國仙人鹿野苑中。爾時世尊
度五比丘未經數日。爾時波羅奈國有一長
者。名曰夜輸。種姓豪族饒財多寶。顏貌端
正世之無雙。欻一日之中得非常觀。自觀家
里男女之屬。斯如死身無一可念。視己形
體塚間無異。即從坐起並作是説。惑愚至深
不別幻化。爾時長者即自捨家逃走出城。脱
琉璃履屣價直一萬。即渡江水奔趣世尊。
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尋白佛言。世事多故變
易非一。萬物幻化不可恃怙。我今自歸欲求
無爲安樂之處。佛告長者。善哉善哉。族姓子
賢聖法中甚大寛弘。正是汝身之所願樂。爾
時長者聞如來教。歡喜踊躍不能自勝。爾時
世尊漸與説法。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
論。欲不淨想漏爲大患爾。時長者聞斯法已。
即於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彼以見法得
法成就諸法。即從坐起重自歸命。頭面禮足
白世尊言。唯然天中天。聽在道次出家學道。
佛告長者。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自然法服。重
聞説法得羅漢道。爾時長者家中父母兄弟
男女。儀從嚴駕象馬追跡。求覓夜輸長者。
到江水側見*琉璃履父自思惟。我子將渡
江水必然不疑。所以知其然今脱此*琉璃
*履價直億萬。吾今渡江所在求覓。即渡江
水遙見世尊光相炳然。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白世尊言。唯然世尊。頗見夜輸童子遊此過
乎。佛以神足隱彼夜輸比丘使父不見。佛告
長者。汝今求子不如自求。汝但速坐吾與汝
説法。長者尋坐佛爲説法。即於坐上諸塵垢
盡得法眼淨。爾時世尊即捨三昧使父見子。
父告子曰。汝速還家。汝母愁苦恐汝不還。
佛告長者。止止長者。勿作斯語。云何長者。
如有修行之人。本在學地愛欲未盡。後得無
學離於學地。欲使無學之人習於學法。於長
者意云何爲可爾乎。長者對曰。不也世尊佛
告長者。汝子今日以得無著住無學地。長者
當知以得無著。焉得還家習於五欲。長者聞
之歡喜踊躍。即起禮子五體投地。自歸眞人
永無所著。爾時世尊即與長者而説斯偈
  棄身無*猗  不誦異言  兩行以除
    是謂梵志  今世行淨  後世無穢
    無習無捨  是謂梵志
人執邪見至死不改。計常之人不與斷滅見
相應。斷滅見不與計常見相應。能捨此見不
著三世。是故説曰。今世行淨後世無穢無習
無捨是謂梵志
  若*猗與愛  心無所著  已捨已正
    是滅終苦
初習行之人雖在學次。未能分別思惟道果。
一一明了不失其緒。未獲者獲。未得者得。
是故説曰。若*猗與愛心無所著已捨已正是
滅終苦
    諸有無所*猗 恒習於正見
    常念盡有漏 是謂爲梵志
猶如大象從寸孔出。欲得出城門不容象。衆
人見之各各驚愕。謂彼象曰。汝今出於寸孔
往來無難。然欲出城反更不受。是以聖人借
以爲喩。衆生之類雖得出家。脩習道法不能
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脱智慧解脱。是故説曰。
諸有無所*猗恒習於正見常念盡有漏是謂
爲梵志
    愚者受猥髮 并及床臥具
    内懷貪濁意 文飾外何求
愚者不自覺長養其髮。所以剃髮者剃其結
使。非但剃髮。愚人執迷長養其髮以爲*文飾。
過去恒沙諸佛之法。各各相授。剃除鬚髮法
服齊整。自古有之非適今日。今日愚人貪著
臥具。然我法中制以三衣不畜遺餘。樹下塚
間以此爲常。廣説如其本。内懷邪見興貪濁
意。外自*文飾謂爲無瑕。捨迷就道其法不
惑。是故説曰。愚者受*猥髮并及床臥具内
懷貪濁意*文飾外何求也
  被服弊惡  躬承法行  閑居思惟
    是謂梵志
脩行之人被服麁惡不著*文飾。思惟法行無
所貪求。節言省語不鬪亂彼此。是故説曰。
被服弊惡躬承法行閑居思惟是謂梵志
  見癡往來  墮壍受苦  欲單渡岸
    不好他語  唯滅不起  是謂梵志
夫人執癡意不開悟。亦復不能越次取證。恒
在嫌疑不淨之地。此則非淨行之人。斷諸有
漏永盡無餘。是謂梵志。是故説曰。見癡往
來墮壍受苦欲單渡岸不好他語唯滅不起是
謂梵志
  截流而渡  無欲如梵  知行以盡
    是謂梵志
若使以水沐浴其身。得至於道者水性之類。
皆稱於道但非沐浴而至於道。分別諸法審
諦其義。清淨無瑕衆結智行永盡無餘。是故
説曰。截流而渡無欲如梵知行以盡是謂梵

    不以水清淨 多有人沐浴
    能除弊惡法 是謂爲梵志
夫人沐浴不能去腹裏垢。盡除惡法更亦不
造。乃名爲梵志。是故説曰。不以水清淨多
有人沐浴能除弊惡法是謂爲梵志
    非剃爲沙門 稱吉爲梵志
    謂能滅衆惡 是則爲道人
所謂沙門者。未必剃除鬚髮。内有正行應於
律法乃應爲沙門。夫爲梵志終日稱吉得生
梵天者見人盡當生於彼處。但彼稱吉生於
梵天。謂能滅衆惡修清淨行。是故説曰。非
剃爲沙門稱吉爲梵志謂能滅衆惡是則爲道

  彼以無二  清淨無瑕  諸欲結解
    是謂梵志
盡捨一切弊惡之法。出入行來周旋之處。言
不及殺不害一切無所傷損。清淨無瑕永無
諸縛。是故説曰。彼以無二清淨無瑕諸欲結
解是謂梵志
    出惡爲梵志 入正爲沙門
    棄我衆穢行 是則爲捨家
梵志之行去諸惡法。内外清徹衆穢永盡。不
懷悕望貢高於人。意定不移覺寤一切諸法
之本。梵行已立所作已辨。更不復受有。脩清
淨行無所遺失。是故説曰。出惡爲梵志入正
爲沙門棄我衆穢行是則爲捨家
    人無幻惑意 無慢無愚惑
    無貪無我想 是謂爲梵志
人之在世不懷幻惑。梵志自謂言。百劫一過
大海之中。自然有幻惑食噉天下人。去諸
憍慢不興著想。如來至眞等正覺。離世八法
不染於世。亦名爲比丘亦名爲沙門亦名佛。
是故説曰。人無幻惑意無慢無愚惑無貪無
我想是謂爲梵志
    我不説梵志 託父母生者
    彼多衆瑕穢 滅則爲梵志
所謂梵志從父母生多諸瑕穢。或復出家離
諸世俗。脩清淨行無選擇施平等無二不雜
想施。或復施時求作國王生天。此名雜想之
施。無雜想施者。盡爲一切不自爲己。是故
説曰。我不説梵志託父母生者彼多衆瑕穢
滅則爲梵志
  身口與意  淨無過失  能攝三行
    是謂梵志
出言柔和初無罵詈。分別義趣如掌觀珠。音
響清淨聽者樂受多所成就。淨無過失不觸
嬈人。是故説曰。身口與意淨無過失能攝三
行是謂梵志
  見罵見撃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
    是謂梵志
撃人得撃罵人得罵。皆由不忍致此患害。夫
能忍者戰中爲上。忍爲良藥能愈衆病。若有
罵者默然不對。是故説曰。見罵見撃默受不
怒有忍辱力是謂梵志
出曜經卷第二十九



出曜經卷第三十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梵志品之二
若見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調
     是謂梵志
若復有人所見侵欺。不興惡懷有瞋怒意。守
戒多聞降伏意識。身正影直心平道存。是故
説曰。若見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調是謂梵

  世所善惡  脩短巨細  無取無與
    是謂梵志
世俗方略事有若干。欲察人情先採其語。説
善説惡不記于懷。不見有長短廣狹。亦復
不見有取有與。具足如是行者是謂梵志。是
故説曰。世所善惡脩短巨細無取無與是謂
梵志
  身爲行本  口意無犯  能辦三處
    是謂梵志
身不行殺口不惡罵意不嫉妬。於五鼎沸世
能具此三行者。乃名爲梵志。是故説曰。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