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出曜經 (No. 0212_ 竺佛念譯 ) in Vol. 04

[First] [Prev+100] [Prev]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時世尊復以偈報曰
    今往波羅*㮈 欲撃甘露鼓
    當轉於法輪 未曾有轉者
梵志問佛爲審爾不。佛告梵志。如來言無有
二。梵志聞已頷頭歎吒而去
    智人不處愚 觀世隨而化
    説於無垢迹 永息無有上
智人不處愚觀世隨而化者。謂佛及諸弟子
先觀世間。誰應得度誰不應度。周遍觀察誰
堪受化誰不受化。誰種解脱根栽誰不種解
脱根*栽。是故説智人不處愚觀世隨而化也。
説於無垢迹永息無有上者。無垢迹者。賢聖
八道。永息者滅盡泥洹。聖人降世接度群生
恒以賢聖道。初不離無漏行。是故説説於無
垢迹永息無有上也
  勇猛大吼  正法如來  法説義説
    覺者永安
勇猛大吼正法如來者。勇猛者佛及諸弟子。
釋迦文佛勇猛超越九劫。是故名爲勇猛。六
師縱逸好修非法不按正律。如來所演如法
所行越過世法。是故説勇猛大吼正法如來
也。法説義説覺者永安者。人法非爲法人所
嗤衆所憎惡。如來所説法説義説聞者歡悦。
除憂熱惱永無苦患。常得安隱心識淡然。
是故説法説義説覺者永安也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滅
    諸天常衞護 爲佛所稱記
勇健立一心者。彼修行人定意一心無他餘
念。衆徳具足意不可壞。入定之人所願必果。
是故説勇健立一心也。出家日夜滅者。所謂
出家不但捨妻息離五欲。求出欲界修上界
道。初禪休息行無起滅。是故説出家日夜滅
也。諸天常衞護者。入定之人諸天衞護承事
禮敬。欲使増其功徳。是故説諸天常衞護也。
爲佛所稱記者。從此世界上至淨居天。歎説
立根人。閻浮利地衆生快得善利。如來現在
廣説法味。所度衆生不可稱限。是故説爲
佛所稱記也
    彼於天人中 歎説等正覺
    速得而自覺 最後離胎身
彼於天人中歎説等正覺者。諸天世人恒詠
佛功徳。各獻善心至于成佛未曾違離。是故
説彼於天人中歎説等正覺也。速得而自覺
者。人民之類歎未曾有。如來功徳甚奇甚特。
我等衆人謂爲如來在於斯坐。何圖如來遊
於無量百千世界。教化衆生不以爲惓是故
説速得而自覺也。最後離胎身者。最後受身
臨欲泥洹。佛自歎説告語阿難。如來此身更
不受生。無爲永寂不復起滅。阿難當知。吾
觀方域及上空界。更不受之生分畢矣。阿難
我更不染俗。俗中躁擾吾不復更。是故説最
後離胎身
    諸謂過去佛 及已當來者
    現在等正覺 多除衆人憂
彼雜阿鋡契經所説。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人共會不相
恭敬甚爲苦哉。我恒發此念。世頗有人沙門
婆羅門有勝我者。我當承事供養禮敬。然我
觀察沙門婆羅門。可恭敬者乎。時比丘我復
作是念。昔我成佛由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
根五力七覺意八直行。我今承事供養如敬
尊長。過去恒沙諸佛世尊。亦由此法成最正
覺。當來恒沙諸佛。亦縁此法而得成道。我今
現在如來至眞等正覺。亦縁此法成於道果。
我今躬自思惟分別此法。是故説諸過去佛
及已當來者現在等正覺多除衆人憂也
    盡共敬重法 已敬今敬者
    若當甫恭敬 是謂佛法要
欲引三世恭敬故説此偈
    若欲自求要 正身爲第一
    恭敬於正法 憶念佛教
若欲自求要正身爲第一者。人欲成道必自
求要。進趣於道恭敬於諸法。追憶過去洹沙
諸佛所説教誡。如現在前亦不漏失。是故説
若欲自求要正身爲第一恭敬於正法憶念佛
教*誡也
出曜經卷第二十



出曜經卷第二十一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如來品之二
    ◎諸有不信佛 如此衆生類
    當就於厄道 如商遇羅刹
諸有不信佛者。閻浮利地有衆多賈客。共相
率合入海採寶。正値迴波惡風吹壞大船。復
有諸人乘弊壞船。順風流迸墮羅刹界。衆多
羅刹女輩。顏貌端正衆寶自瓔珞身前迎賈
客。善來男子此間饒財多寶。隨意明珠無價
雜珍恣意取之無守之者。我等既無夫主汝
無妻妾。可止此間共相娯樂。後得善風良伴
歸家不遠。又諸君當知。海水晝夜迴波無有
定方。若見左面有道者。愼莫隨從。設於夢
中左面道亦莫陳説。時商客中有一智達者。
内自思惟此諸婦女所説左道事。不徒爾會
當有縁。即設權詐竊爲陰謀。向暮與女共臥
交接。伺女已睡竊即起。進渉左道行數里。
中聞一城裏數千萬人稱怨喚呼。或呼
母及己兄弟姊妹妻息。云何捨閻浮利地就
此命終。賈客聞已衣毛皆竪。還攝心意直前
詣城。周匝觀察見城鑄鐵垣墻。亦無門戸出
入處所。去城不遠尸梨師樹高廣且大。即往
攀樹見城裏。數千萬人啼哭號喚。遙問城裏
人曰。何爲稱喚父母兄弟耶。城裏人報曰。我
等入海採致寶物爲風所漂。又爲羅刹女所
誑墮此鬼界。閉在牢城。前有五百人漸漸取
殺。今有二百五十人在。君莫呼此女謂爲是
人皆是羅刹鬼耳。其人聞已即還下樹詣彼
女村竊就女臥。明日晨旦語諸同伴。吾有匿
事欲共論説各往閑靜處。愼莫男女自隨。諸
人響應各詣隱處。即便告曰。卿等知不。昨夜
吾欻生此念斯女人等何故慇懃説莫從左面
道。見女睡眠竊起往觀見大鐵城。閉數百人
哭喚呼吾上樹頭遙問意故。衆人報
我爲摩竭魚所見壞船。惡風吹浪墮此鬼界。
閉在鐵城高數十丈。勸我還家善求方計卿
等今日意欲云何。衆人答曰。卿昨夜何不
重問。彼人頗有權宜方計。衆人及我身得安
隱歸家不乎。人即報曰。我昨夜退不問此事。
今暮竊起當往重問之。説此語已各還所在。
彼智達人向暮與女交接已。相女睡眠竊起
詣彼樹上。問城裏人曰。頗有權宜方計。卿
等諸人復及我身。得還閻浮利地不耶。城裏
人報曰。我等適生念欲還閻浮利地。此鐵城
便作數重不可敗壞。死者日次無由得免。
唯卿外人少有權宜。可得度脱還至本土。十
五日清旦有一馬王。從欝單越食自然粳米。
來至此鬼界住高山頂。三自喚呼誰欲還歸
閻浮利地。卿等若聞馬王聲者。皆往禮敬求
還本郷。其人聞是語已。即還伴中具陳情状。
衆人報曰今可去不。智者答曰。須十五日至。
馬王當來乃得去耳。未經數日馬王便至在
高山頂。三自喚呼誰欲還歸閻浮利地。聲極
遠震。商客聞已皆往至馬王所前白王言。我
等咸欲還本郷里。願見將接得歸無爲。馬王
告曰。卿等專意聽我所説。各欲歸家還本郷
者。心意專正便得歸家。心不專正不得歸也。
此諸婦女各抱男女。追逐卿後啼哭喚呼。其
中諸人興戀慕心。正使在我脊上猶不得去。
若能捨恩愛正心一意無所戀著。至心捉我
一毛便得歸家。如其所語諸婦女至。各語夫
曰。誠可捨我賤身。何爲捐棄兒女。先教兒
女往抱父頸啼哭喚呼。捨我等爲欲何去。心
意戀著者便不得還。唯有大智師子一人即
安隱還歸。是故説諸有不信佛如此衆生類
當就於厄道如商遇羅刹
諸有信佛者如此衆生類安隱還得歸皆由馬
王度唯有師子一人安隱得歸餘者由戀慕心
皆墮厄難也。時羅刹婦抱其男女。往逐師子
商客在在處處。告諸村落師子身者是我夫
主。共生男女捨我逃走不知所趣。諸人聞已
問師子曰。觀卿婦女體性容貌人中英妙。兒
女可愍何爲捨之。師子報曰。此亦非人是羅
刹鬼耳。住海渚中殺噉商賈不可稱數。吾伴
數百閉在鐵城。唯我一人幸得免濟。今此
女復遂我後。規欲害我恐不免濟。説此語已
轉復前行還至本國鬼亦逐後到其國土鬼往
白王我與師子共爲夫婦。生此男女後望得
力。非圖今日永已見捨。師子意不用我身當
録取男女。我故年少豈更不能適趣耶。王召
師子問其情實。卿婦幼少顏貌端正。男子殊
異有君子相。何爲捨之不肯納受。師子白王。
此非人形乃是噉人羅刹鬼。化作男女追遂
我後。望人意傾欲取我殺。前將五百賈客
入海採寶。盡爲羅刹所噉食。唯我一人得免
濟耳。今復見逐將知如何。王告師子設卿不
用可持與我。師子報曰。此實非人是羅刹鬼。
備有愆咎後莫見怨。師子復語左右諸臣。斯
鬼至此間必有傷害王。今不信欲内深宮。如
是不久王及内宮盡當灰滅。王復瞋恚語師
子曰。女中恣容如天玉女。何縁復稱爲羅刹
鬼耶。速出在外吾自觀察之。王將鬼女入内
宮中。牢固門閤已入一宿。明日食時宮門
不開。諸臣共議王新納妻。意相貪樂故門不
開耳。師子説曰。不如來議。王及夫人并諸婇
女。必爲羅刹所食噉盡故門不開耳。即施高
梯踰墻入内。見死人骸骨滿數間舍。復見坑
孔新出土壤。諸臣問師子曰。王今已死内宮
喪亡。骨成於積不可識別。云何葬送王身。
師子報曰盡聚諸骨一處焚燒。但言葬王餘
者不在其例。葬送已訖諸臣責師子曰。正坐
汝身將羅刹鬼。殺王喪國宮殿滅亡。卿今意
欲云何。師子答曰。吾先有言契。此非人身是
羅刹鬼。備有愆咎後莫見怨。卿等何爲復見
責數。諸臣人民前白師子。王今已死更無胤
嗣。唯願師子當登王位。統理人民永得康寧。
使我諸臣尊奉有處。師子告曰。若欲擧我爲
王者當隨我教。設不從我教盡爲羅刹所噉。
諸人異形同響咸皆稱善即隨王教。王告諸
臣彼羅刹子女。睡眠有時當共集兵乘船入
海攻撃。即往攻撃殺羅刹男女。大小不可稱
數無有遺在。復往破壞鐵城出其中人。因彼
住止人民。熾盛富樂自然。珍奇異物不可稱
量。因名彼城號曰師子迸落。諸羅刹鬼不在
例者。移在山西。鐵圍東垂土俗常法。若一人
不事佛者。當送山西付鬼噉之。自爾已來佛
法熾盛得道無數。是故説諸有信佛者如此
衆生類安隱還得歸皆由馬王度。又彼國常
儀國王生子。若十若百若至無數。盡出作道
誦習佛經。三藏備擧還復罷道登陟王位。
梵語不通經籍不擧。則不得陟王位也。住在
外渚故。稱師子渚國
    如來無等倫 思惟二觀行
    善觀二*閑靜 除冥超神仙
如來無等倫者。如來處世神徳無量。行過虚
空所化無限。普引衆生導示慧明。四等育養
見者得度。是故説如來無等倫思惟二觀行
善觀二*閑靜除冥超神仙也
    善獲獲自在 愛盡無所積
    解脱心無漏 恩惠天世人
善獲獲自在者。衆生處在荼炭。流轉五趣迴
波七使。欲趣於道不知何路得至。是故如來
不捨弘誓之心。拔濟苦難普處衆生類指示
自在堂。是故説善獲獲自在也。愛盡無所積
者。得四無畏永盡於愛。是故説愛盡無所積
也。解脱心無漏者。心永得解脱無所罣礙。復
獲無漏永除諸垢。是故説解脱心無漏也。恩
惠天世人者。一切衆生皆來歸仰。是以聖人
應時適化救濟無乏。是故説恩惠天世人也
    猶人立山頂 遍見人村落
    審觀法如是 如登樓觀園
    人憂除無憂 令知生死趣
猶人立山頂遍見人村落者。如有目之士遍
見村落。行者坐者出入行來。啼哭歌舞喜
笑皆悉觀之。如來世尊亦復如是。立智慧山
頂。觀五趣衆生。黠者愚者有至無至。皆能分
別而往化之。是故説猶人立山頂遍見人村
落也。審觀法如是如登樓觀園者。如來天眼
一切遍見乘高樓觀一一分別難度易度可與
言者與。言不可與言者而自默然。隨其前人
所念成道。是故説審觀法如是如登樓觀園
也。人憂除無憂令知生死趣者。如來觀察有
憂無憂有少智多智。皆悉分別。教示衆生令
知生死之趣。是故説人憂除無憂令知生死
趣也如來品第
二十二竟
出曜經聞品第二十
  善聞好行  善好*閑靜  所行不左
    安如沙門
善聞好行者。多聞學士爲人所譽善哉善哉。
人之有聞所行必善。是故説善聞好行也。善
*好閑靜者。求出欲界色界無色界。不樂憒
亂無所繋縛志趣*閑靜。是故説善好閑靜。所
行不左者。身口意所行常順正理終不左也。
最勝最妙無有出者。是故説所行不左也安
如沙門者。順沙門行不逆沙門行。如彼所行
所修。是故説安如沙門也
    愚者不覺知 好行不死法
    善解知法者 病如芭蕉樹
愚者不覺知好行不死法者。愚者所習恒習
弊行。不別善法惡法。若好若醜盡不覺知。
不計無常變易之法營一身之資謂千年不盡
保物久常無有耗減。是故説愚者不覺知好
行不死法也。善解知法者病如芭蕉樹者。雖
善解於法經耳便過。如芭蕉樹遇風則葉落。
病者頓極加以毒湯。是故説善解知法者病
如芭蕉樹也
    猶如蓋屋密 闇冥無所覩
    雖有衆妙色 有目不見明
猶如蓋屋密闇冥無所覩者。猶如造屋舍閉
塞窓牖。内外緻密冥然不見明。是故説猶如
蓋屋密闇冥無所覩也。雖有衆妙色有目不
見明者。彼屋舍裏雖有衆妙色羅列姝好。有
目者入中永不見色。是故説雖有衆妙色有
目不見明也
    彼如有一人 智達廣博學
    不聞則不知 善法及惡法
彼如有一人智達廣博學者。世儻有人優婆
塞優婆夷刹利長者居士及諸庶人。心慧意
朗先不聞者則知善惡之法。極智慧人。先
不聞法者則無所別知。是故説不聞則不知
善法及惡法也
    猶如人執燭 悉見諸色相
    聞已盡能知 善惡之所趣
猶如人執燭悉見諸色相者。猶如智達之人
手執明燈盡能分別好惡諸色。是故説猶如
人執燭悉見諸色相也。聞已盡能如善惡之
所趣者。彼知學人聞法即知善惡諸法。近
法遠法有記無記盡能了知。是故説聞已盡
能知善惡之所趣
    雖稱爲多聞 禁戒不具足
    爲法律所彈 所聞便有闕
雖稱爲多聞禁戒不具足者。多聞博智善分
別法。於禁戒不大慇懃觸有所犯戒律不具。
是故説雖稱爲多聞禁戒不具足也爲法律所
彈於聞便有闕者。戒律之人以法彈擧。斯人
犯律不行正法爲人所譏行慚愧事。是故説
爲法律所彈於聞便有闕也
    行人雖少聞 禁戒盡具足
    爲法律所稱 於聞便有闕
行人雖少聞禁戒盡具足者持戒完具無有缺
失不廣習學。是故説行人雖少聞禁戒盡具
足也。爲法律所稱於聞便有闕者。彼持戒人
爲人所稱。某甲某村有持戒人可敬可貴。晝
夜精懃行道不廢。不廣博學達古知今於聞
便有闕。是故説爲法律所稱於聞便有闕也
    雖少多有聞 持戒不完具
    二倶被訶責 所願者便失
雖少多有聞持戒不完具者。既自少聞戒律
不具。爲衆多人民所見嗤笑。人修人本必全
一行。云何斯人盡拔善本。或有興念憐愍彼
人。身後長夜受惱無量。是故説雖少多有聞
持戒不全具二倶被訶責所願者便失也
    智博爲多聞 持戒悉完具
    二倶得稱譽 所願者盡獲
多聞戒具足不犯於衆惡。便爲天世人龍鬼
神阿須倫眞陀羅摩休勒等。悉見恭敬承事
尊奉。是故説智博爲多聞持戒悉完具二倶
得稱譽所願者盡獲也
    多聞能奉法 智慧常定意
    如彼閻浮金 孰能説有瑕
多聞能奉法者。思惟正法無所缺漏。分別一
句義演出無量。復能略説還至一句。是故説
多聞能奉法也。智慧常定意者。分別慧明欲
盡有漏至無爲處。亦無造作成就賢聖無漏
智。心常禪寂而無亂想。是故説智慧常定意
也。如彼閻浮金者。餘弊惡金多有瑕者。此
閻浮金内外無瑕亦無塵垢。是故説如閻浮
金也。孰能説有瑕者。猶如戒行清淨人。内
外清徹行無玷缺無所違失。無有能譏彼行
人者。是故説孰能説有瑕也
    諸有稱己色 有歎説名徳
    斯皆謂貪欲 然自不覺知
佛契經説。如來世尊先當成二業。一眼知色
二耳知聲。愚者錯聞一者謂如來著色。二者
謂如來貪聲。如來聲者如梵羯毘鳥。佛言不
爾。吾所説異義不如此。智者分別解如來義。
如來積行於阿僧祇劫。先淨眼耳聲。然後
方修餘行。是故説諸有稱已色有歎説名徳
斯皆謂貪欲然自不覺知也
  内無自知  外無所見  内不見果
    便隨聲往
昔王波斯匿集四種兵。夜非人時出城遊行。
時有一比丘名羅婆那拔提。寂然*閑靜唄聲
清徹。令四種兵莫不聞者。時波斯匿王於彼
衆中便生此念。若我明日見此唄比丘者。當
賜三百千兩金。王復漸近内自思惟。聲音如
似近然復不見。轉復前進見其人。身在一函
裏。便賜三貝珠。是故説
  内既知之  外無所見  内見果實
    便隨聲往  内既不知  外有所見
    二果倶成
    便隨聲往  内有所知  外有所見
    彼有朗智  不隨聲往
時波斯匿王前白佛言。向唄道人今爲所在
吾欲觀之。佛告王曰。欲見者勿興懈慢。佛
即遣信喚比丘來。王尋見之生變悔心。悔夜
所許極爲奢侈。尋與三枚貝珠意猶欲悔。王
白佛言。今此比丘本行何徳得此妙聲。復作
何行受此小形。唯願世尊敷演其義。爾時世
尊即以宿命智。觀察當來過去現在。便告王
曰。往昔久遠世時人壽二十千歳。人民之類
共相敬待謙遜承事。時世有佛名曰迦葉。在
世遊化教誡周訖便取滅度。是時國王臣民
興戀慕心。即起偸婆高而且廣。其人爾時亦
在其側稱言。造此偸婆河爲高廣。即夜以一
鈴懸於佛圖竿尋發誓願。若我後生在在處
處。聲響清徹上徹梵天。遭遇彼聖得盡諸漏。
於弟子中聲響清徹。縁昔吐言嫌寺廣大。由
此果報受身極小。復以鳴鈴懸寺上。蒙此果
報得致妙聲。内既知之者。自觀己身内無所
有。若好悉能分別。内自知者知内六根。是
故説内自知之也。外有所見者。便觀外身一
一分別。若見剥割斫刺亦無所覺解知虚詐。
又言。外有所見者。外見六入。是故説外有
所見也。彼有朗智者。分別内外身一一思惟。
善察無滯解知所有。以智觀之悉無所有。是
説彼有朗智也。不隨聲往者。人之聲響
亂人善念之原首。彼入定者外聲不入内亂
不出。解知彼聲猶如空等。是故説不隨聲往
也。了知四偈義各如是
    耳識多所聞 眼識多所見
    聞見不牢固 事由義析理
耳識多所聞者。或聞佛經。或外道異學歌詠
詩誦。好者便受惡者捨離。是故説耳識多所
聞也。眼識多所見者。眼識亦多所見。若好
若醜善色惡色。是故説眼識多所見也。聞見
不牢固事由義折理者。若見聞念知盡能了
別。見當説見聞當説聞。是故説聞見不牢固
事由義折理也
    智牢善説快 聞知定意快
    彼不用*知定 速行放逸者
智牢善説快者。彼善思惟。言不錯亂承受不
忘失則應行此行。是故説智牢善説快也。
聞知定意快者。皆由聞故然後得定。已得定
意所適無礙。是故説聞知定意快也。彼不用
*知定速行放逸者。放逸之人轉能行惡不
顧後縁。不念後世猶如以穀子投火。欲望苗
幹者事終不然。猶如小塊塞江。欲以止流
者終不可得。放逸之人意行暴虐。欲求毫
釐善者吾亦不見。是故説彼不用*知定速
行放逸者也
    賢聖樂於法 所行應於口
    以忍思惟定 聞意則牢固
賢聖樂於法者。樂應賢聖法。未始去離終已
翫習意無厭足。皆是諸佛賢聖之所演説。是
故説賢聖樂於法也。所行應於口者。行如禁
法無所違失。是故説所行應於口也。以忍思
惟定者。受人教誡一心奉行。不興憎嫉彼此
之心。聞其善言甘心稟受。晝夜誦習不離定
意。是故説以忍思惟定也。聞意則牢固者。
佛所説法從初至竟。上中下義終日諷誦初
不忘失。是故説聞意則牢固也聞品第二
十三竟
  出曜經我品第二十
  當學善言  沙門坐起  一坐所樂
    求欲息心
當學善言者。晝夜誦習善言好語。採取衆妙
度世之要。是故説當學善言也。沙門坐起者。
比丘常當作是念。分別上下不侵他坐。斯是
食坐斯是行道坐。吾當坐此捨此。是故説沙
門坐起也。一坐所樂者。專其一心求於定意。
分別諸情攝取諸根。一坐心亂者非爲一坐。
意不外馳。便能超越度魔境界。是故説曰一
坐所樂也。求欲息心者。藏匿心識不攝心者
多諸思想。若更受形趣三惡道。地獄畜生餓
鬼中。不遇三寶諸佛世尊。不値清淨諸梵行
人。不知慚耻。當從一生至百千生。求欲息
心則無生死。是故説曰求欲息心也
  一坐一臥  獨歩無伴  當自降伏
    隻樂山林
一坐一臥者。降伏内外生死熾然。雖復一坐
一臥。心意不定非爲坐臥也。復當思惟三有
之難。恒當繋意使不分散。是故説曰一坐一
臥也。獨歩無伴者。在衆若野心恒一定。若行
若坐心不馳騁。如彼行人隨時乞食。内自思
惟食所從來。受施之人求報其恩自知止足。
復當念佛身相功徳。持意忍辱亦不分散。有
如是心者便可入村求度衆生。不興亂想。如
彼山林而不有異。是故説曰獨歩無伴也。當
自降伏者。恒自息意令不馳散。常能挍計内
外諸物以能降伏。便爲諸天世人承事供養。
八部鬼神隨時擁護爲佛世尊所見歎譽是故
説曰當自降伏也。隻樂山林者。持心專意恒
樂空閑。雖入大衆意如空無。天雷地動心不
錯亂。然後乃應如來聖典。是故説曰隻樂山
林也
  千千爲敵  一夫勝之  莫若自伏
    爲戰中勝
千千爲敵一夫勝者。或有衆生。一人勝千不
自降者則非爲勝。便爲墮落不至究竟。能自
攝意内外降伏。乃得越次至無爲境。勝諸怨
讎無所畏忌。乃謂爲勝。能滅三界結使。根
本永盡無餘名爲健夫。三界結本已滅無餘
更不造新。或有衆生一人勝千。或勝萬人非
爲健夫。何以故猶在生死不遠八難。是故説
曰。千千爲敵一夫勝之莫若自伏爲戰中勝

  自勝爲上  如彼衆生  自降之士
    衆行具足
自勝爲上者。夫人在世。能自降伏精神不錯。
復爲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
所見供養。天魔波旬雖統六天。亦不能得其
便。是故説曰自勝爲上也。如彼衆生者。如
彼修行人既自慕學。復能使人執行。此心
内不興垢外塵不入。乃應淨清無爲。處是故
説曰如彼衆生也。自降之士衆行具足者。人
有十名號亦不同。或言衆生。我人壽命有形
之類。皆名衆生。如斯之輩能自降伏不生外
想。實諦第一義無形不可見。欲求無爲道者。
念自降伏不生十八本持不漏諸界。斯亦復
名自降之士。諸根具足功徳備具。隨時行道
不失時節。是故説曰自降之士衆行具足也
    非天犍沓和 非魔及梵天
    棄勝最爲上 如智慧比丘
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者。或有世人祭祠
諸天欲求恩福。或事犍沓和修其淨行。或事
魔天望得豪尊。或事梵天謂天爲道。外道異
學心想梵天。衆生根本皆由梵天而生。以是
之故事於梵天。如來説曰此非眞道自既迷
惑。復使他人内於邪逕。亦非堅固不可恃怙。
所謂眞正道者智慧比丘是也。執心清淨不
漏諸結。爲人説法無彼此心。意如虚空不可
沮壞。利根速疾亦不滯礙。意之所念無往不
剋。是故説曰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棄勝
最爲上如智慧比丘也
  先自正己  然後正人  夫自正者
    乃謂爲上
先自正己然後正人者。夫人修習自守爲上。
晝則教*誡夜則經行。孜孜汲汲終日匪懈。
然後訓誨衆生安處大道。如佛契經所説。佛
告均頭。如人己自沒在深泥。復欲權宜拔挽
彼溺者。此事不然。猶人無戒欲得教*誡前
人者。亦無此事。廣説如契經。如器完具所
盛不漏。人神淡泊堪受深法。亦能教化一
切衆生。其聞法者莫不信樂。是故説曰。先
自正己然後正人。夫自正者乃謂爲上也
  先自正己  然後正人  夫自正者
    不侵智者
夫人習行不唐其功畢竟其學。不辭勞苦以
己所信平等無二。懃加精進日有新業。附
近明智不親弊友。夫人有智。皆由明哲成人
之慧。非師不剋。是故説曰不侵智者也
  當自剋修  隨其教訓  己不被訓
    焉能訓彼
當自*剋修隨其教訓者。如人習行備具諸行。
戒聞施慧以自莊嚴。念定三昧盡諸有漏。然
後乃得訓誨一切。其聞法者自歸篤信不懷
狐疑。是故説曰當*自剋修隨其教訓也。己
不被訓焉能訓彼者。如人修學素無善師。無
有將導便致躓礙。遇善師者能自修責。必獲
所願無事不剋。猶如善御。馬將隨馬良善。
善者育養。惡者加捶。然後乃知善惡有別。
方之賢愚亦復不異。善者生天惡者入獄。方
當經歴畢諸罪苦。其間艱難何能具宣。如
人出行必求良祐。意欲所至無願不獲。是故
説曰當*自剋修隨其教訓己不被訓焉能訓
彼也
  念自剋修  使彼信解  我己意專
    智者所習
念自*剋修者。恒當專精使意不亂。滅十跡
行應身口意。使無數衆生莫不渇仰。遲聞所
説欲修奉行。是故説曰念自*剋修也。使彼
信解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刹利婆
羅門長者居士。聞正言教心意信樂終不違
逆。是故説曰使彼信解也。我已意專智者所
習者。如人習術意專乃剋。若失良師便自墜
落不能自拔。出入進止爲天世人所見愛敬。
若至他方異域刹土。見者心歡終不中退。是
故説曰我已意專智者所習也
    爲己或爲彼 多有不成就
    其有覺此者 正己乃訓彼
爲己或爲彼多有不成就者。人之習行以己
所修邪見之業。復以己智授彼使學此。則墜
墮不至無爲。如復有人己身專正習正受行。
以己所見教訓前人。受者信解不唐其功。是
故説曰爲己或爲彼多有不成就也。其有覺
此者。明人所習當究本行如佛所説。不能自
利焉能利人。習行之人當念觀察思惟非常
苦空非身。悉解非有彼無我空。豈有身也。
是以聖人示人軌則。導以微教布見切禁。是
故説曰其有覺此者正己乃訓彼也
    身全得存道 爾時豈容彼
    已以被降伏 智者演其義
身全得存道者。由彼習行之人專精剋己。爲
尊爲貴爲無有成。進止行來不逢凶虐。恒爲
諸天世人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旃陀羅摩
休勒。所見供養衞護其身便不遭患。是故
説曰身全得道存爾時豈容彼也。已以被降
伏智者演其義者。如人慕脩深奧之法。得
第一義越過三界。便得成就四意止四意斷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品道。是謂
如來甘露法門。所願者得四事供養。衣被
食床臥具病痩醫藥。是故説曰已以被降伏
智者演其義者也。取要言之偈成三句。其文
一同。但益智者獲其法一句也。法謂二義。
一名字禮義體。第二者。所謂第一義四沙門
果是也。智者得其戒此二句也。戒有二種。
一名二百五十戒二名無漏身戒。智者被歎
譽此三句也。此亦二義。一者俗所歎譽二者
爲内藏所歎譽。所謂俗者。言語辯才和顏悦
色不傷人意。其聞法者歡喜承受樂聞其法。
無漏身戒者。所行不左常遇賢聖。離八不閑
處。其有見者心開意解。共相告令歡説其徳。
智者聞其名此四句也。或有學人俗聞其名
道聞其名。智者獲其樂。樂有二種俗樂道樂。
在俗受其福徳。爲檀越施主所見念待受其
供養。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痩醫藥。道樂者。
受禪定福根力覺意賢聖八道。智者獲其慧。
慧有二種。或有俗慧。或有道慧。所謂俗慧
者。分別名字衆不滯礙。所謂道慧者。得須
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得諸
根具足空無相願。是故説曰智者獲其慧也。
智者獲其心。心者衆行之本。若心不正流馳
萬端。外著色聲香味細滑法。若能降伏攝心
不亂。便能成就無爲道果。然彼行人服其心
意思惟。曩昔爲心所惑。劫數難量經歴生死
皆由於心。然我今日覺心所爲。更不造新爲
心所使也。智者獲其道。衆生流轉從劫至劫
不可稱記。如契經所説。衆生入地獄者。多
大地塵土。如我今日越過三界。以天眼觀
衆生之類。蜎飛蠕動共相傷害無有竟已。
如陶家脚蹴輪轉成其坏器。或輪上壞者。或
在地壞者。或入陶壞者。人亦如是。是故學
人當念*慕修。又復引經。吾以天眼觀衆生。
生天者如爪上土。蓋不足言。是故説曰智
者獲其道處天久遊觀。若有衆生久生天者。
勝後生天三事。何謂三事。一者天壽二者天
色。三者福祿。是故説曰處天久遊觀也。處
天久受福共相娯樂視東忘西。是故説曰處
天久受福也。處在宗族中如日貫雲。出爲父
母兄弟姊妹。中外所見愛敬。斷諸一切縛。
盡能斷一切。諸結使永盡無餘。縛著愛染悉
皆除棄。是故説曰盡能斷一切諸結使處憂。
不己憂心解是非解知無常。恩愛別離世之
常法。有樂必苦生當有死不生則無死豈可
避。以是義推憂爲是誰樂所從來。是故説曰
處憂無憂心如死灰澹然。無爲盡滅一切惡
趣。所已惡趣者。地獄餓鬼畜生。邊地夷狄
之中。亦名惡趣。是故説曰滅一切惡趣也。
脱一切苦惱脱八苦根。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
之五盛陰苦。行者於中脱此衆苦。泥洹爲第
一。無爲無作無有衆變。是故名爲泥洹也
我品第二
十四竟
出曜經卷第二十一



出曜經卷第二十二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廣演品第二十
  雖誦千章  不義何益  寧解一句
    聞可得道
雖誦千章不義何益者。夫人在世多誦廣學
不曉義理。亦復不了味義句義。猶如有人多
負草木至百千擔。正可勞苦無益時用。是故
説曰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也。寧解一句聞可
得道者。如昔有士多貯財貨饒諸穀食。意
欲遠遊便以家穀糶之易寶積珍無量。後復
以珍寶多易好銀。意復嫌多便以好銀轉博
紫磨金。意復嫌多時以好金轉無價如意摩
尼寶。所願畢果終不差違。此亦如是雖多學
問不解句義。解一義者所獲必剋。是故説曰
寧解一句聞可得道也
  雖誦千章  法義具足  聞一法句
    可從滅意
雖誦千章法義具足者。人多修學義味成就。
然復不能思惟義趣。便自墜落不至究竟。是
故説曰雖誦千章法義具足也。聞一法句可
從滅意者。世多有人博學多聞。能思一句至
百千義。義義相次不失其緒。以漸得至無爲
大道。是故説曰聞一法句可從滅意也。
復壽百年毀戒意不定。不如一日中供養持
戒人。雖復壽百年毀戒意不定者。夫犯戒之
人不護三事。坐禪誦經佐助。如斯之類不可
親近。雖久在世積惡無量。死入地獄受無
數苦。火車爐炭刀山劍樹。畜生餓鬼亦復如
是。是故説曰雖復壽百年毀戒意不定也。不
如一日中供養持戒人者。持戒之人。修行定
意一日功徳無數無量。不可以譬喩爲比。久
處於世積徳無量。若生於天自然受福。是故
説曰不如一日中供養持戒人
  雖壽百年  無慧不定  不如一日
    黠慧有定
雖壽百年無慧不定者。世多有人不知慚愧。
與六畜不別。猶如駱駝騾驢象馬猪犬之屬。
無有尊卑高下。人之無智其譬亦爾。愚闇纒
裹莫知其明。是故説曰雖壽百年無慧不定
也。不如一日黠慧有定者。黠慧之人深入法
典。從一句義至百千義。思惟反覆不以爲難。
是故説曰不如一日黠慧有定也
    雖復壽百年 懈怠不精進
    不如一日中 精進不怯弱
雖復壽百年懈怠不精進者。如世有人意恒
懈怠所願不成。既自墜落復使他人沒在生
死。自陷溺者失五分法身。不至無爲大道之
處。自迷於道轉教他人沒在生死。若受檀越
飯食床臥具病痩醫藥。不能消化。從生至死
墮于地獄餓鬼畜生。雖得爲人邊地佛後世
智辯聰八難之處。所以然者。皆由前身不積
徳也。是故説曰雖復壽百年懈怠不精進也。
不如一日中精進不怯弱者。或有世人勇猛
精進解世非常。人身難得佛世難遇。生値中
國亦復難遭。諸根完具亦復難得。於賢聖法
中求作沙門。亦不可得聞眞法言。復不可得
有智之人。能解此者當念精進求於道果。得
至泥洹亦復不難也。已以辦具便能成就無
漏法身。是故説曰不如一日中精進不怯弱

    雖復壽百歳 不知生滅事
    不如一日中 曉了生滅事
雖復壽百歳不知生滅事者。人在世間無明
自纒不能得解。計百年之中積罪無量。亦復
不知生者滅者。雖得出家爲道。在如來法中
不了生滅。恒在凡夫之地不至無爲也。斯非
比丘沙門之業。遠如來藏不近佛篋。是故説
曰雖復壽百歳不知生滅事也。不如生一日
曉了生滅事者。人之在世觀達諸法一一虚
無。生者不知所以生。滅者不知所以滅。一
一別之能知根本。臨死之日亦不畏懼無所
怖難。所生之處神識不錯。遭賢遇聖聞法得
度。是故説曰不如一日中曉了生滅事也
取要言之。觀痛所從生。夫人處世不知痛滅
所興。雖爲比丘。不達沙門之行。是故説曰
觀痛所從生也。當觀有漏盡。人之習行不達
有漏。便當留滯三界五趣。流轉生死無有出
期。智者習行觀此有漏。知所從生知所從滅。
生不知所以生。滅不知所*以滅。漸漸得至
無漏境界。復當觀察不動行跡。若復有人不
能觀察不動行跡者。便自墮落墜乎生死。雖
處沙門非沙門行。雖處婆羅門非婆羅門行。
由四事因縁雖深奧法者。若復學人。觀察了
知不動行跡。意不傾動亦不移易。漸漸得至
登無爲岸。復當觀察不死行跡。如人在世不
知死生。死爲神徙風去火次魂靈散矣。身
體侹直無所復中。然此習道之人。荷服法衣
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不能觀察死之爲死生。
之爲生。亦復不能修清淨梵行。所謂不死行
跡者。滅盡泥洹。是以得入中無爲之處。不生
不老不病不死澹然快樂。是故説曰當觀不
死行。復當觀察清淨行跡。道之清淨非穢
濁。所學道能去垢。非習垢所學次當觀察天
像。法不可覩見習上人跡。於一切諸法最
上最尊無能及者。所謂滅盡泥洹是也。行人
觀察甘露行跡無飢渇想無煩熱想。其不覩
者永墜生死不達本。無獲甘露者。福業具足
以己施彼。無所悋惜也
    雖復壽百歳 山林祭祀火
    不如須臾間 執行自修
雖復壽百歳山林祭祀火者。昔有梵志勞形
苦體。在於曠野深山之中祭祀火神。隨時瞻
拜不違其文。選擇淨薪採取好葩。燒種種
香以用供養望得恩福。時彼梵志退自念言。
我在此山習學奇術。念事此火以經百年。今
當自試知火恩福。若識恩養證驗當見。設
不爾者復祭祀爲。時彼梵志意不遠慮。即以
兩手前探熾火。尋燒手臂疼痛難言。梵志自
念。吾祭祀火經爾許年。唐勞其功損而無益。
將是我身招此患苦。爾時彼山有學道比丘
相去不遠。知而問曰梵志當知。火者體熱不
別恩養尊卑高下。卿欲知者吾有聖師三界
獨尊。行則躡虚無所罣礙。坐則揚光照徹
十方。寧可與卿往彼親覲。備得聞其深奧之
法。從此岸得至彼岸。梵志聞已心開意解。
便與道人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
時世尊觀彼梵志應得度脱。在大衆中而説
斯偈
    雖復壽百歳 山林祭祀火
    不如須臾間 執行自修*慕
爾時梵志。豁然心解諸塵垢盡得法眼淨。佛
告梵志。卿前在山百年事火祭祀諸神。唐勞
其功不至究竟。汝今乃知眞道之處。不如須
臾間執行自修*慕。世人執愚至死不剋。百年
事火不自覺寤。抱愚投冥不能自改。若能自
覺知之非眞。恒常思惟。知病所興爲所從來
爲所從去。悉了非眞實法。若復受他衣被飯
食床臥具病痩醫藥。便能消化不令有失。承
事供養名華擣香雜香繒綵幢旛。如是之福
不可稱計。百歳事火。不如須臾彈指之頃一
行慈心。其福最尊爲無有上。難稱難量不可
以譬喩爲比。猶如芥子仰比須彌。牛跡之水
與海捔量。爪上末塵自稱勝地。螢火之蟲
與日競明。慈心之徳其事如此。況復百年修
徳具足乎。乘此之福經百千劫。未曾墜墮在
凡夫地。衆人仰望莫不敬奉。皆由前世積行
所致。是故説曰不如須臾一行慈心也
    從月至其月 愚者用摶食
    彼不信於佛 十六不獲一
從月至其月愚者用摶食者。或有生類貪著
飯食以養其形。不慮後世殃禍之災。四大之
體其性不同。神處其中識別是非。智者識眞
愚者倒見。不知今世後世。善惡之行展轉三
塗八難無有出期。是故説曰從月至其月愚
者用摶食也。彼不信於佛十六不獲一者。若
有衆生一日半日。一時半時彈指之頃。篤信
於佛意不移易。其福難量不可稱計不可以
譬喩爲比。福至冥報無形無像。忽然自至功
祚無窮。是故説曰彼不信於佛十六不獲一
也。取要言之。彼不信於法十六不獲一。億
千萬劫時聞法聲。所謂法者滅盡泥洹是也。
如契經所説。告諸比丘今當與汝説三第一
之尊。一者佛爲第一之尊。二者法爲第一之
尊。三者僧爲第一之尊。彼云何佛爲第一之
尊。諸有衆生之類。無足有足一足二足四足
至衆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想非
無想。如來於中爲尊爲最爲無有上。是以比
丘其有衆生篤信佛者。爲信第一之尊。以信
第一之尊。便受第一之福。以受第一之福。
便生人天第一豪尊。是謂名曰佛爲第一之
尊。彼云何法爲第一之尊。所謂法者。有爲法
無爲法。滅盡無欲無生滅法泥洹法者。爲尊
爲最爲無有上。其敬法者。爲敬第一之尊。以
敬第一之尊。便獲第一之福。以獲第一之福。
便生天上第一豪尊。是謂名曰法爲第一之
尊。彼云何僧爲第一之尊。諸有大衆大聚大
會翼從之徒。如來聖衆爲尊爲最爲無有上。
是以比丘其有衆生篤信僧者。第一之尊。以
信第一之尊。便受第一之福。以受第一之
福。便生天人第一豪尊。是謂名曰僧爲第一
之尊。不以慈心者十六不獲一。衆生之類晝
夜含毒瞋恚所纒共相茹食。由懷忿怒向乎
二親。豈當有慈加被衆生乎。此事不然也。
是故説曰。不以慈心者十六不獲一也。不愍
衆生者十六不獲一。由如境界方域。其中
衆生名號姓字不可稱計。若有入慈定之士。
於中教化周窮濟乏。不擇好醜亦不興想。斯
可施與。斯不可與。平等無二一而不異乃謂
眞施。是故説曰。不以慈心者十六不獲一也。
或有國土稱。其衆生名曰蠕動之類。於中勇
猛不辭懃勞。適彼國界供給所須不令闕減。
是謂施心。蠕動之類不以神祇故。十六不獲
一。不以正法故。衆生自墜墮外道異學尼犍
子等。自稱爲尊。以鐵鍱腹跨行世間。自相
謂曰。此諸釋種沙門道士世之狂夫。露頭左
袵自稱爲尊。我等觀察。正是不祥之應世人
狂惑。何爲尊事。若有衆生施此人者。後得
穢惡不淨之報。夢想見之寤則遇惡。況當行
道與共相見。是故世尊告諸比丘。能於正法
信心不斷。遭遇百千艱苦衆難心不變易。
一意信向不習倒見。爾乃名曰如來正法。其
不信者於十六分未獲其一。其有信心向正
法者。其福無量不可稱計。百倍千倍萬倍巨
億萬倍。不可以譬喩爲比。何以名曰十六分
不獲一也。所以論十六者。謂十六者。謂十
六大國也。此閻浮境仁義所居。無有出此十
六大國。博古攬今敷演深奧。隨時決斷永
除狐疑使無猶豫。十六國名其號一爲鴦伽。
二者默偈陀&T042511;沙王。三者迦詩。四者拘薩羅
波斯王。五者素摩。六者須羅吒。七者惡生
王拔蹉。八者拔羅憂填王。九者遏波。十者
阿婆檀提憂陀羅延王。十一者鳩留。十二者
般遮羅阿拘嵐王。十三者椓難。十四者耶
般那。十五者劍桴本闕
十六
此十六大國包識萬
機。衆事不惑衆辯捷疾。學不煩重暢達妙義。
尋究本末演布無量尋之難窮。斯出十六大
國之中夫修行人不能施。心仰*慕妙義者。
但當遊行歴十六國。威儀禮節自然修成。
不加於師無有摸則也
    若人祷神祀 經歳望其福
    彼於四分中 亦未獲其一
若人祷神祀經歳望其福者。想外道異學顛
倒邪見執愚不寤。祭祀神祠乃經一歳。其
中費耗生民之貨亦不可計。以若干種甘饌
飮食焚燒于火。謂爲獲福反更遇禍。斯由執
愚不自改更。至令死後入于闇冥。不覩大
光智慧之明。是故説曰於四分中亦不獲其
一也。是故聖人訓之以漸道之以路。獲誘愚
惑至安隱處。須臾行善勝彼一年也廣演品

出曜經親品第二十
    無信懷憎嫉 鬪亂彼此人
    智者所屏棄 愚習以爲樂
無信懷憎嫉鬪亂彼此人者。夫人在世信心
不固。亦復不信佛法聖衆眞如四諦苦習盡
道。積財至天猶不可恃怙。捨壽之日財不自
隨。皆由今身不惠施故不造功徳畢故不造
新。猶如有鳥素貪肉食。山樹有葉其像肉
色。晝夜伺捕延頸仰望。在樹像肉墮即爲葉。
迷惑所纒不自覺寤。如是不息喪命於彼。所
以然者。皆由貪心不自改更故。此間聞語傳
至於彼。設從彼聞復傳於此。鬪亂彼此使不
成就。意中興嫉轉生塵垢。是故説曰。無信
懷憎嫉鬪亂彼此人也。智者所屏棄者。智人
知禮節避嫌遠疑。不處惑亂之中。彈指之頃
不與從事。況當至竟與共遊乎。所謂智者明
古知今。博通衆事防慮未然。所行不左心口
相應言無有失。分別深義意不倒錯。從一句
義演布無數愚者所惑。是故説曰。智者所屏
棄也。愚習以爲樂者。設復有人善心勸諫誘
進童蒙。訓之以道使見道門。不從其教反更
疑惑。以地獄爲堂室。不慮後世殃禍之根。
教行惡業不從善教。轉復墮落地獄餓鬼畜
生之中。是故説。曰愚習以爲樂
    有信無憎嫉 精進信多聞
    智者所敬待 賢聖以爲樂
有信無憎嫉者。如復有人篤信佛法聖衆。至
意信解苦*習盡道。不懷諛諂心意柔軟。承
事敬待諸梵行人。晝則懃受夜則經行。孜孜
汲汲不失威儀。和顏悦色先笑後言不傷人
意。是故説曰。有信無憎嫉也。精進信多聞
者。人之修行精進爲上。況復廣學採取多聞
戒聞施慧廣布一切。安處無爲寧處道場。以
己所見演示前人。是故説曰。精進信多聞
也。智者所敬待者。常當親近承受。不及戒
身不具足者令使具足定身慧身見身見解脱
身。不具足者令使具足。是故説曰。智者所
敬待。賢聖以爲樂者。夫人修行追賢逐聖不
辭寒苦。正使遭遇七千億難能捨身命。雖
遭斯苦不分其意。是故説曰。賢聖以爲樂
    不親惡知識 不與非法會
    親近善知識 恒與正法會
不親惡知識者。彼修行人遭惡知識者日増
惡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正使行清意潔隨
惡染其素。由若有人愛犬猪羊心不遠離。
猪犬隨逐亦不相離。猪犬所樂糞除爲上。厠
溷爲浴池共相染汚。親惡知識者亦復如是。
共相追逐終以無善。是故説曰。不親惡知識
也。不與非法會者。非法人者五無救罪。無
無信無聞無慧無施。如此之人不可親近。
其有追逐以爲伴者。墮入惡趣不至善處。是
故説曰不與非法會也。親近善知識者。學有
日新出言柔和心意相應。設有之造不傷人
意。先笑後言文句相應。是故説曰。親近善知
識。恒與正法會者。所謂正法會佛辟支佛聲
聞是也。更無衆生出於佛者。除佛以更無衆
生出於辟支佛者。除佛辟支佛更無衆生出
於聲聞者。其有信心向此三者得至究竟。不
墜三塗厄難之處。是故説曰。恒與正法會也
    行路念防慮 持戒多聞人
    思慮無量境 聞彼善言教
    各各知差別
行路念防慮者。群徒在途出言防慮。曠野
之中多諸鬼神。若論惡語神即得便。論説善
者鬼神營護。所至到處不遇惡人。亦復不逢
劫盜人者。是故説曰。行路念防慮。持戒多聞
人。受佛言教不去心首。如佛所説。告諸比丘
當修三昧正受定意。若行若坐無令違失。便
爲諸天鬼神所見營護。所以然者。皆由承受
正佛言教。是故説曰。持戒多聞人也。思慮
無量境者。晝夜思慮坐禪誦經戒聞施慧。是
故説曰。思慮無量境也。聞彼善言教各各知
差別。如彼學人聞彼善教意不錯亂。文句相
應便成道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増益善根至無爲道。是故説曰。聞
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別
    近惡自陷溺 習善致名稱
    妙者恒自妙 此由身眞正
近惡自陷溺者。如復有人親近惡友。但有日
損不至究竟。猶若半月日有闇冥無有大明。
親近惡友亦復如是。日損善根増益惡法。是
故説曰。近惡自陷溺也。習善致名稱者。勝
人所習日有名稱。猶如月欲盛滿日有光明
遠照無外。修善之人亦復如是。善名廣著
名稱遠布。是故説曰。習善致名稱也。妙者
恒自妙。所行專正修無上道。猶如須陀洹家
仰修斯陀含道。斯陀含家仰修阿那含道。阿
那含家仰修阿羅漢道。阿羅漢家轉自増益
諸善功徳。是故説曰。妙者恒自妙也。此由
身眞正者。當求巧便求諸功徳瓔珞其身。意
中欲得名稱廣布者。欲得諸天世人敬待。當
自謹愼不與塵勞懷來道故。是故説曰。此
由身眞正也
    善者終以善 斯由親近善
    智慧爲最上 禁戒永寂滅
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善者。智人求於智以
成其聖道。猶如紫磨眞金内外清徹。造作器
皿無不成就。智者亦爾。賢聖相習留教在世
永世不朽。是故説曰。善者終以善斯由親近
善也。智慧爲最上禁戒永寂滅者。夫人習行
先當求上人之法。是故説曰。智慧爲最上。禁
戒永寂滅者也
    如魚湍聚湊 人之貪著取
    意著不覺臭 習惡亦如是
如魚湍聚湊人之貪著取者。猶如群魚集聚
一處穢汚難近。人意貪著不顧臭穢。愚人執
意謂爲甘美。不知久久不便於身。臭氣流溢
布見於外。習惡之人亦復如是。與親近者即
成其惡。損減善根増益惡部。是故説曰如魚
湍聚湊人之貪著取意著不覺臭。習惡亦如
是也
    木榓葵霍葉 衆生往採取
    葉薫香遠布 習善亦如是
木榓霍葵葉衆生往採取者。如有善察之人
往採其香。雖不得根而獲香葉香氣苾芬。
正使捨彼故處猶香。善知識從事者亦復如
是。成人之徳功徳日積。是故説曰。木榓
葵霍葉衆生往採取葉*薫香遠布。習善亦如
是也
    已自不習惡 親近習惡者
    爲人所誣笑 惡名日増熾
已自不習惡親近習惡者。世多有人不行惡
事婬劮盜竊。性不飮酒不博弈戲樂。然彼
衆生或在酤酒家坐。或入婬種村中。或在博
弈家坐。爲主人所見。謂爲斯人習此非法興
猶豫想。此人先自貞潔清淨。今日何爲習此
非法。惡聲遂顯流聞四遠。百千衆生共相告
語。誹謗之名從是日滋。是故説曰。已自不
習惡親近習惡者爲人所誣笑。惡名日増熾

    觀習而習之 知近而親近
    毒箭在其束 淨者被其汚
    勇夫能除汚 去惡不爲伴
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者。世多有人未在
道撿。意不堅固與惡從事。不被教訓見物而
習。見惡習惡見善習善。以己所見示見於人。
身自不正焉能正人。猶如毒箭汚染餘者。己
身行惡教人習之。智者觀察此已終不行其
惡。是故説曰。觀習而習之知近而親近。毒
箭在其束淨者被其汚。勇夫能除汚去惡不
爲伴也
    是故知果報 智人悉分別
    非親愼莫習 習當近於賢
    比丘行於道 忍苦盡諸漏
是故知果報智人悉分別者。衆生造行果報
不同。或舋輕而藥妙。或罪重而易療。唯有
覺者能消滅耳。智人所習自審明矣。設有愆
咎即能誨過。猶馬蹶躓加之杖策然後調伏。
智人習行亦復如是。尋隙所生自悔不及。
是故説曰。聖人知果報智者悉分別也。非
親愼莫習習當近於賢者。所謂非親所行非
義。口吐言教終無善響。布毒於人以爲快樂。
其有衆生翫習此者。便爲長夜流轉生死受
惱無量。神識倒錯心意煩熱。所謂賢者包識
衆事萬機不惑。爲人師範辯才無礙。以己明
慧演示衆生。其聞音者斯蒙度脱。是故説曰。
非親愼莫習習當近於賢也。比丘行於道忍
苦盡諸漏者。行人執意衆業備具。賢聖八品
如來聖道諸佛世尊常所修行。復以賢聖苦
忍之法。盡諸有漏成乎無漏。是故説曰。比
丘行道忍苦盡諸漏也
    愚者盡形壽 承事明智人
    亦不知眞法 如瓢斟酌食
愚者處世雖受百年與智者同倶然意曚曚
不別眞法。是以聖人以瓢爲喩。終日酌物不
知鹹酢。喩彼愚者雖遇賢聖意迷心惑不達
正教。寄生於世無益於時。是故説曰。愚者
盡形壽承事明智人亦不知眞法。如瓢斟酌

    智者斯須間 承事賢聖人
    一一知眞法 如舌知衆味
智人所學意志捷疾。聞一知萬豫達未然。隨
時之行亦不錯謬。悉能分別亦無滯礙。猶舌
甞味甜酢鹹淡悉能知之。學人所習究暢本
末別白黒法。知病所興知病所滅。斯非顛倒
斯是顛倒。皆能別了投之聖藥。是故説曰。
智者斯須間承事賢聖人一一知眞法如舌知
衆味也。略説其事。彼不解慧愚人所習。唯
有智者能究其事。彼無眼目。所謂愚者是也。
眼目者賢聖眼目是也。唯有智者而有此耳。
彼不知眞法三耶三佛説。所謂不知眞法者
愚者是也
    智者尋一句 演出百種義
    愚者誦千句 不解一句義
智者尋一句演出百種義者。智者執意明達
道術。禪燕不亂練精神識。永無塵垢四辯
具了。問一句之義達百千之章。是故説曰。
智者尋一句。演出百千義也。愚者誦千句不
解一句義者。愚者意迷從冥至冥不覩大明。
雖誦千章不解一義。是以智人常當遠之不
與從事。是故説曰。愚者誦千句不解一句義

    一句義成就 智者所修學
    愚者好遠離 眞佛之所説
昔有比丘往至佛所。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大
慈垂愍。開悟未及願爲説法應適人意。我聞
法已心意開悟得蒙度脱。爾時世尊略説其
義告比丘曰。非汝則捨。比丘白佛。我以知
矣。佛告比丘。我義云何汝以知乎。比丘白
佛。色非我有我*以捨矣。佛言善哉如汝所
説。是故説曰。一句義成就智者所修學也。
愚者好遠離眞佛之所説。聖人處世教誡衆
生平等大道。愚者意迷神識難革。或見如來
而掩目者。或聞説法而塞耳者。或見如來行
跡輪相在地而&T050460;壞者。斯等之類罪垢深固
難可改更。過去恒沙諸佛世尊。終訖説法於
無餘境。然衆生類執愚積久。甘露滋降不覩
不聞。捨形受形輪轉生死無有出期。斯由愚
惑無明所纒故也
    怨憎有智勝 不隨親友義
    愚者訓非道 漸趣地獄徑
怨憎有智勝者。怨憎之人自知隙咎。本性
明達防慮未然恒自思惟。設我今日行非法
者。便自陷溺不毀彼人也。如有怨讎衆多。
思欲報怨力所不至。知當如何。不如行慈乃
可得勝。是故説曰。怨憎有智勝也。不隨親
友義者。親友之人心意欵到。意之所好教
授前人與共同歡。惡則同惡好則同好。後受
報對入地獄中。是故説曰。不隨親友義愚者
訓非道漸趣地獄徑
    愚者自稱愚 當知善黠慧
    愚人自稱智 是謂愚中甚
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者。愚自思惟悔本
不及。我本所行實爲非法。種諸罪根開地獄
門。塞泥洹路晝夜懇責。我今處世衆結自纒
塵垢汚染。捨身受身輪轉生死不離三有。便
自悔責追師逐侶。漸漸得至無爲之處。是故
説曰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也。愚人自稱
智是謂愚中甚者。愚人生世恒自歎譽。我爲
尊貴餘者不如不達。今世後世殃舋之罪。我
所知見世之希有。自揚其名抑彼之徳。不知
生死之難。修凡夫行。是故説曰。愚人自稱
智。是謂愚中甚
    若復歎譽愚 毀呰智者身
    毀智猶有勝 歎愚不爲上
若復歎譽愚者。愚者所習見物歎譽。不別尊
卑善惡之行。所可歎者反更毀呰。是故説曰。
若復歎譽愚也。毀呰智者身者。雖被誹謗不
以憂慼。自知果報縁對所至。是故説曰。毀
呰智者身猶有勝也。歎愚不爲上者。衆生處
世群愚黨惑。聞彼稱名歡喜踊躍不能自勝。
不知久後於身不便。是故説曰。歎愚不爲上

    莫見愚聞聲 亦莫與愚居
    與愚同居難 猶如怨同處
昔佛在羅閲祇。將侍者一人。名曰阿難在路
遊行。爾時世尊遙見調達逐路前進。佛告
阿難。我等可共就餘路行。何爲與此愚人相
見。爾時阿難前白佛言。云何世尊如來。今
日畏此調達乎。何爲欲避就於餘路。佛告阿
難。我自憶念。本所造福自致無上等正覺。
亦復不見魔若天外道異學沙門梵志。能使
如來有恐怖者此事不然。吾昔在樹王下衆
結未盡。弊魔波旬將十八億衆。人身獸頭猨
猴師子。虎兕毒蛇惡鬼形貌。擔山吐火把持
刀劍戈牟鎧鉀。揚聲哮吼填塞虚空時來恐
我。猶尚不能動我一毛。況今我身成等正覺
三界獨尊。豈當畏於愚調達耶。此事不然。爾
時世尊便説此偈
    莫見愚聞聲 亦莫與愚居
    與愚同居難 猶如怨同處
    當選擇共居 如與親親會
夫人處世。當與黠慧之人共居。出則和顏入
則同歡。共相敬待如父如兄如身無異。猶如
親親心意欵至。如此相敬皆至無爲。是故説
曰。當選擇共居如與親親會也
    是故事多聞 并及持戒者
    如是人中上 猶月在衆星
是故事多聞并及持戒者。多聞衆生解世非
常明鑒三有。知今世後世之報。自知衆徳具
足。恒親近賢人戒成就者。定成就慧成就解
脱成就。解脱見慧成就。説曰是故事多聞
并及持戒者也。如是人中上猶月在衆星中
者。五分法身未具令使具足。在大衆中
尊隻歩無有儔匹。猶如明月在衆星中。光
明遠照無有及者。是故説曰。如是人中上猶
月在衆親品第二
十六竟
出曜經卷第二十二







出曜經卷第二十三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泥洹品第二十
    如龜藏其六 比丘攝意想
    無猗無害彼 滅度無言説
如龜藏其六比丘攝意想者。猶彼神龜畏喪
身命。設見怨讎藏六甲裏内自思惟。若我不
藏六者。便爲獵者所擒。或梟其首。或傷前
左右足。或斷後左右脚。或毀我尾。今不防
慮定死無疑。比丘習行亦復如是。畏惡生死
攝意亂想。恒自思惟。雖得爲人寄生無幾。
今不自攝者。便爲弊魔波旬。及欲塵魔自在
天子。使得我便。是故説曰。如龜藏其六比
丘攝意想也。無猗無害彼滅度無言説者。
不得*猗於衆結縛著邪業顛倒。欲有所*猗
唯依於聖諦。欲有所至安隱達彼。喩如
久病羸痩著床臥。大小便不能動搖。或老羸
極不能起居。要須健夫扶持兩腋。意欲所至
安隱至彼。衆生之類其譬亦爾。諸根闇鈍於
諸深義不大慇懃。設遇良友憑仰有處。漸漸
得免生死之處。是以世尊演教後生。無*猗
生死起謀害心。無*猗無所害乃成道跡。是
故説曰。無*猗無害彼也。滅度無言説者。猶
如熾火光焔赫赫。焚燒山野樹木枝葉無有
遺餘。火滅之後更無赫焔之兆。凡夫之士亦
復如是。以貪熾火瞋恚熾火愚癡熾火。焚燒
功徳善根永盡無餘。既自喪福復使他人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