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出曜經 (No. 0212_ 竺佛念譯 ) in Vol. 04

[First] [Prev+100] [Prev]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已成等正覺道。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
辦更不受有。如實知之。汝等亦當如我盡生
死原入無畏城。無復衆惱渉歴生死。是故説
曰當滅死衆也。象出華室者。昔有一人捕
得大象繋以鐵鎖屬王波斯匿。象甚匈暴傷
害人民不可稱計。或還害象破壞市肆生拔
*菓樹不可禁止。波斯匿王即遣人衆圍捕縛
束閉在華室。繋靽不與食猶暴難禁制。是時
王家更被暴象。皆著器仗有所征伐。夫
戰法有所攻伐必同聲喚。時彼繋象聞知有
寇來侵境者。象懷瞋恚頓鎖自擲踏壞華
室馳走東西命敵而行。衆人見已皆懷恐怖。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見此暴象
被繋得脱自命大敵欲摧滅之自求永安。如
來將欲現其勇猛爲彼衆生現其大明亦使
正法久存於世。在大衆中而説斯偈
  善求出要 順從佛法
    當滅死衆 象出華室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龍象出現必有所益。雖
爲畜獸宿識極深生八難處離於仁義。聞衆
多象被鉀著仗欲攻外寇奉教齊喚。象王聞
者頓繋馳奔恐不免難。畜獸愚暗猶尚乃爾。
況汝等比丘躬從如來。聞句義味義句身味。
身不能斷縛著結使遠離生死自繋牢獄。復
告四部衆。夫世間繋者無有牢固爲危爲脆
磨滅法不能捨家斷慈慕心去俗因縁自
不念道復不教人自行其道。象之被繋未經
旬日便自求脱得處無爲。汝等衆生染著生
死。追憶受身積如十方山岳。目覩死者涙如
十方四海。人之遺髮計如十方生草。猶尚不
能得免衆難。猶如重罪之人一歳三移出獄
復入獄不自改愆求出無爲。何爲貪著放逸
不求解脱。常處在家業多諸穢汚養妻畜子
家之重靽念求方術捨*慈著心。時諸人民僉
然心悟心開意解求出爲道。我等以斷世俗
&T057509;靽。復當方宜斷生死&T057509;靽。用意精勤晝夜
不停。各各以次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
果阿羅漢果。是時如來見諸比丘各獲道跡
歎説善哉。爲大族姓子行應眞正。所以族姓
子剃除鬚髮被三法衣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如
實知之。受人信施不唐其功堪能爲人福田。
不但我今讃歎汝身。諸得道者皆讃歎之。亦
能自利復能利人。展轉相利則佛種不斷。正
法亦久存於世若有衆生以其衣被飮食床臥
具病痩醫藥。時惠施者獲福無量不可稱計
    若於此正法 不懷放逸意
    斷生老病死 越度彼岸
若於此正法者。内所修學皆謂正法。不懷放
逸縱情自用更不渉胎受若干生。雖復受生
生於中國盡其苦*原。是故我説苦之*原本。
是故説曰
    若於此正法 不懷放逸意
    斷生老病死 越苦度彼岸
放逸品竟
出曜經卷第




出曜經卷第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念品第
  念喜生憂  念喜生畏  無所念喜
    何憂何畏
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外道梵
志素少子息唯有一子卒便命終晝夜追憶不
能飮食脱衣露形在塜啼哭恒憶亡兒行來進
止處所。是時梵志出舍衞城到祇洹精舍。至
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是時世尊告梵
志曰。汝今梵志諸根不定心意倒錯。有何事
故乃至於是。梵志白佛。唯有一子捨我命終
不能逐亡苟存而已諸根豈能得定意不倒錯
耶。少小養育冀望得力。今便捨我無常心意
懊惱不能去懷。自死已來晝夜追憶不離食
息脱衣露形在塚啼哭恒憶行來進止處所。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皆由恩愛生
愁憂苦惱。梵志白佛不如瞿曇所説世人恩
愛皆生歡樂。時彼梵志聞佛所説亦不然可。
即從坐起儼頭而去。道經戲村見有二人對
坐博戲。梵志見已便興斯念。夫人處世高才
智慧博古攬今敷於幽奧。無有出此博戲之
人。我今可以瞿曇所説向彼二人宣耶。時梵
志即向二人説瞿曇所説言教。時彼戲人謂
梵志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恩愛合會皆生歡
樂。梵志心自生念我之所念與彼不異。即從
*坐起歡喜踊躍渉道而去。如是展轉聞波斯
匿王。時波斯匿王語末利夫人曰。卿頗聞瞿
曇沙門所説恩愛合會皆生愁憂苦惱耶夫人
白王。如王所説恩愛合會皆生愁憂苦惱。王
告夫人。汝是瞿曇弟子瞿曇是汝師。豈得不
説恩愛合會生愁憂苦惱耶。末利當知。恩愛
合會皆生歡樂喜情内發共相娯樂何以故説
生愁憂苦惱耶。是時夫人前白言。願聽微言。
以自陳啓。若見聽者敢有所宣。王報夫人恣
汝所説。夫人白王。云何大王頗念婆耆利王
女不耶。復念流離大將軍不。復念禹翅刹利
夫人不。王告夫人。我甚愛念婆耆王女流離
大將軍禹翅刹利夫人。不去心懷。斯須頃夫
人白王言。云何大王斯諸人等設當變易。各
就後世當有愁憂苦惱不耶。王告夫人。彼等
諸人變易遷轉。甚懷憂愁痛切叵言。夫人白
言。王念愛我不。王報夫人。甚愛於卿。夫人白
言。設我遷轉變易不住者王復當愁憂不。王
告夫人。甚懷愁憂不去食息心意倒錯。或成
狂病。云何大王頗念迦尸拘薩羅國界人民
不。王報夫人。甚愛敬念。所以然者。如我今日
五樂自娯。皆由拘薩羅國界人民得此歡樂。
云何大王若使拘薩羅國界人民變易遷轉當
生愁憂苦惱不耶。王告夫人。若無彼人民則
無我身。那得不生愁憂苦惱乎。如今大王以
自證明恩愛離苦怨憎會苦。如來所説正謂
此義耳。時波斯匿王心開意悟。即勅夫人自
今已後。我爲瞿曇弟子。瞿曇爲我師。我今末
利。遙歸命瞿曇沙門歸命法歸命比丘僧。盡
我形壽不復殺生。是故説曰。念喜生憂念喜
生畏無所念喜何憂何畏。念喜生畏者。人得
疾患瞻養病者恒生憂畏恐病不差。或欲至
他方或爲王使或入海採寶。家人畏懼恐行
不全濟。家人諫諭家有餘財足畢命生活。何
爲遠渉艱難*採致貴貨。設汝去者兩頭倶衰
或行安住衰或行衰住安。是故説曰。念喜生
畏也。無所念喜何憂何畏者云何。設無所念
喜能除欲愛。何以故。以其欲界憂根堅固掘
根甚難。是故説曰。無所念喜何憂何畏。有
憂則有畏無憂何有畏耶。憂盡則畏盡五滅
十八滅此之謂也。念喜生憂念喜生畏。念喜
已離。遂捨狂惑。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時有梵志大種稻田。唯有一子在田守衞。
時天大雹雨傷殺稻子并殺其兒。時彼梵志
心懷苦惱馳走城市倮形露跣不避豪賤。展
轉以次到祇桓精舍。然彼梵志應得受化。
如來玄鑒知應得度。即化祇洹門外盡爲稻
田。復作化人如梵志子梵志見已意即開悟
稻田我子今故存在。横自勞苦在外馳走心
意還定不復狂惑。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
一面坐。是時如來見彼坐定。諸佛世尊常所
説法苦習盡道四諦眞如。盡爲彼梵志一一
説之。逆順三昧空無想願一一分別。使彼梵
曤然大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彼已得法
成法無虚妄法無狐疑法自處如來衆無所畏
法。即從座起禮如來足。自今已始受三自歸。
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盡形壽不復殺
生。是故説曰。念喜已離便捨狂惑心意還正
皆由佛力。不遇佛者則不成辦
    夫人懷愁憂 世苦無數端
    斯由念恩愛 無念則無畏
夫人懷愁憂者。衆生之類晝夜愁憂相對號
哭。或時失性遂致狂惑皆由恩愛戀慕所致。
是故説曰。夫人懷愁憂也。世苦無數端者。
衣不蓋形食不充口顏色萎黄身體垢坌五親
分離廢諸伎術。皆由恩愛致此災患。人在世
間遇諸苦惱。亦由恩愛不能捨離。是故説曰
世苦無數端也。斯由念恩愛者。生死久長苦
本難尋。愚者處中不自覺知。人相戀慕非徒
一類。或念父母兄弟宗親知識。死者生者於
中興念。追號啼哭。是故説曰。斯由念恩愛也。
無念則無畏者。人去想念無所戀慕則無愁
憂苦惱。有家憂家有財憂財。有車乘鞍馬
則憂車乘鞍馬。無車乘鞍馬則無所戀。無想
念者何者。是所謂欲愛盡人永斷無餘。何者
斷欲愛人。所謂徑取阿那含不由二道是謂
斷欲愛人。無有想念永處究竟不還欲界。凡
夫愛未盡雖獲五通不離三有。若失神足恚
怒隆盛彈指之頃還墮惡趣。方當經歴劫數
乃還復身。是故説曰。無念則無畏也
    是故不生念 念者是惡累
    彼則無諸縛 無念無不念
是故不生念者。人生世間由念生恩愛由念
變易。諸有愁憂苦惱皆縁念而生。是故説曰。
不生念也。念者是惡累云何。猶世有狂夫身
抱困病以其病故。或殺五生或殺百生以救
病者謂蒙瘳降。不知病者受罪無數。或有病
人殺生祠祀亦望救命。正使病人藏置百重
鐵籠裏者。於一重間盡安衞守共相括證。不
聽司命來録死者此事不然。皆由恩愛致此
災變。或復有人知親別久遠來歸家念彼人
故。殺害蟲獸不可稱計共相慶賀以積殃禍
之根。是故説曰。念者是惡累也。彼則無諸
縛者。所謂縛者羈絆人。神不至無爲如契經
所説。夫人染著愛心未盡者有縁有因所趣
生處。或彼終生此。有因有縁繋所繋縛所縛
結所結。猶如智人及智弟子。若能作華鬘先
作長繩爲本因上織華鬘以花爲縁得成華
鬘。愛心未盡者亦復如是。有縁有因所趣生
處彼終生此。有縁有因得果證之人。不復經
此諸縛之難。是故説曰。彼則無諸縛。無念
無不念也。以離惱熱念而無恩愛。無爲樂
遊戲第一義。是故説曰。無念無不念
    念爲求方便 非義未設權
    權慧致大義 自致第一尊
念爲求方便者。欲得修習無上智慧分別深
義無有欺詐。已成此慧終已無亂。是故説曰。
念爲求方便也。非義未設權者云何。非義與
此深義亦不相應令人墮惡。不興善根爲諸
智人所見嗤笑。若能改已往失者。令作將來
福也。便爲天人所嘆譽權得消咎舋於當時
殖善本於來世。是故説曰。非義未設權也。權
慧致大義者云何。與善知識從事教人正見
不順邪業。亦復不習外道異術承受其義。所
謂義者無漏慧義禪義觀義。是故説曰。權慧
致大義也。自致第一尊者。諸佛世尊奉持禁
戒不放逸人執心牢固不入邪聚恒以禁戒訓
誨衆生常求三業。是故説曰。自致第一尊也
    莫與愛念會 亦莫不念倶
    愛念不見苦 不念愛憂
    於中生愁慼 消滅人根原
莫與愛念會者。昔有二人共相愛敬不能相
離。行則倶進食則同甘。中共離別各在異處。
後復追憶思共相見。屡遣信喚欲得同處。卿
若不來益吾愁矣。此人怨家與彼人親親。彼
其來喚寧可共赴其命耶。遂便從命相與共
往。別久相見内懷歡喜。見彼怨家情憤不悦。
在其隱處親親義言。奚復與我怨家遊止同
行我不喜見。得此言説愛著偏多便共倶還。
其後思想復遣信喚如是再三。復語親親何
故與彼人遊處耶。其人報曰。愛至待厚退忘
來言。即復報曰。思見所歡復見惡縁。我今
何爲乃爾戀著親親兩不相適耶。即便捐家
妻息出家學道。復有一人唯有一子爲羅刹
鬼所持。晝夜憂念不能捨離。時羅刹鬼全擧
小兒詣鬼住處經十餘日。彼人不見其子晝
夜憂念死而復穌。羅刹鬼復將兒還。父見兒
喜不能自勝終日抱弄視無厭足。若見羅刹
復懷愁憂衣毛爲竪。復經十日羅刹鬼復將
小兒還詣鬼國。父後追憶不離食息如是數
反遂成憂疾。其父思惟人生憂惱其苦萬端。
我今宜可捨家爲道。即便出家得在道次。爾
時世尊欲度彼人等。示現權慧安處無爲。在
大衆中而説此偈
    莫與愛念會 亦莫不念倶
    愛念不見苦 不念愛憂慼
    於中生愁慼 消滅人根
世尊説曰。恩愛猶尚不可戀慕。況非恩愛而
可親近。時二比丘内自思惟。如來所訓正爲
我等。宜自謹愼修無上梵行。晝則經行夜則
坐禪。未經旬日即獲道跡身能飛行眼能徹
視六通清徹無所罣礙。於如來佛法爲有反
復。咄嗟恩愛不可恃怙。諸結使盡得羅漢果。
善哉福報如影追形。福業冥報如油津衣。身
自衰喪罪福不
    愛念就後世 朋友知親多
    長夜愁憂思 念離甚爲苦
愛念就後世者。父母兄弟姊妹中表及諸知
識男女大小。從今世至後世流轉不停。是故
説曰。愛念就後世朋友知親多也。長夜
思啼泣號哭蓬頭亂髮搥胸懊惱。是故説曰。
長夜愁憂思。念離甚爲苦者。恩愛已離或在
他方或復命終所求不得所念不從。是故説
曰。念離甚爲苦
    念色善色容 天身而別住
    極樂而害至 爲死王所録
念色善色容者。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上空界有天名歡樂。
過差展轉共集作倡伎樂終日無厭。由其歡
樂過故從彼命終今生此間比丘當知復有天
名曰喜笑。展轉共集擧聲大笑終日無厭。以
其笑過差故從彼命終來生此間。是故説曰。
念色善色容也。天身而別住者。晝夜戲笑不
計無常對至。謂爲受天之福無有窮已。極樂
而害至作倡伎樂擧聲大喚。皆是害本皆當
捐棄。壽非久保便爲死王所攝。隨形料簡科
量罪福分別善惡。重罪付&T055114;湯輕付鬲子。平
正如水齊量如概。是故説曰。爲死王所攝也
    若人處晝夜 消滅念愛色
    自掘深根本 不越死徑路
若人處晝夜者。專精一意斷欲界欲愛永盡
無餘。晝則勤精夜則諷誦。是故説曰。若人
處晝夜也。消滅念愛色者。已滅已盡度有至
無無復恚怒。是故説曰。消滅念愛色也。自掘
深根本者。或時掘念根或掘愛根或掘戀慕
宗親縛著之根。著勇猛服執智慧钁掘三毒
根永使不生是故説曰自掘深根本也。不越
死徑路者。愛著田業財寶七珍皆爲死徑。心
意戀著初不捨離亦是死徑。當求方便超越
死路至不死處。是故説曰。不越死徑路也
    不善像善色 愛色言非
    苦謂爲樂色 放逸之所使
不善像善色者。善者意所貪樂終日翫習而
不捨離爲人稱譏。如此衆善除捨遠離。爲智
者所譏爲智者所棄爲智者所責。是故説曰。
不善像善色也。云何愛色言非愛。愛者無欺
無詐。令人憂惱所欲不果遂生愛戀。是故説
曰。愛色言非愛。云何苦謂爲樂*色。樂者身
中諸根寂靜不亂。志性安和不興亂想。亦能
使人生衆苦惱。先歡而後憂。是故説曰。苦謂
爲樂想。放逸所使者。放逸之人心不常定與
諸五親共相娯樂。生欣怒心放意自恣。是故
説曰。放逸之所使也
    夫欲自念者 不與惡共居
    此則難獲得 樂爲惡根本
夫欲自念者。若人欲自愛身當先愛彼。不由
此愛傷害生命。是故説曰。夫欲自念身也。
云何不與惡人共居。世間多諸畏懼。與惡
從事遂積重罪。不與惡共居者。身口意常清
淨。是故説曰。不與惡共居也。此則難獲得者。
不修善本不教一切衆生立於根門。亦復不
能廣化未悟。是故説曰。此則難獲得也。樂爲
惡根本者。夫行惡人終無有樂心在殺害修
不善本。是故説曰。樂爲惡根本也
    夫欲自念者 善宜自守護
    猶如防邊城 深塹固乃牢
    失三離三者 智者宜自悟
夫欲自念者。猶如邊城常當守護。自防護身
亦復如是。或畏外寇來入境内。復恐自下私
竊叛逆。復畏内人與外情通。内心城者亦當
如是。常當三事防護。恐外結使賊來入境内。
復畏心所念法與外塵同。内不思惟挍計。塵
勞心城危險難賞難護多諸恐畏。守護堅牢
無有恐懼。心城亦如是。守護牢固無有恐懼。
是故説曰夫欲自念者也善宜自守護猶如防
邊城深塹固乃牢失三離三者智者宜自悟也
    夫欲自念者 藏而使牢固
    猶如防邊城 内外悉牢固
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告
諸比丘。若邊境郭七業成就四食充實易護
易滿。外寇欲來攻者終不能得。除其内人與
外通也。云何邊*境七業成就。於是邊境鹿角
外防牢固不可移動。是謂邊城初業成就。外
寇不能得壞。復次邊城掘塹深廣修飾極妙。
是謂邊城二業成就。外寇不能得壞也。復次
邊城造其却歒以俟戰鬪。是謂邊城成就三
業。外寇不能得壞。復次邊城戰具備足。弓弩
機關飛輪水道融鐵雷石戈矛利矟内備退
道是謂邊城成就四業者外寇不能得壞。復
次邊城四面安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歩軍。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五業。外
寇不能得壞。復次邊城。瞻守門戸持時曉夜
解知號令即別善惡識者聽入不識者不聽入
是謂邊城成就六業外寇不能得壞復次邊城
高峻内外剗治。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
城成就七業。外寇不能得壞。云何邊城裹四
食充滿外寇不能得攻。復次邊城饒薪多水。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成就初食。外寇不
能得其便。復次邊城豐饒穀米庫藏充滿。除
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二食。外
不寇能得便。復次邊城饒稻麥豆。除其内人
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三食。外寇不能得
其便。復次邊城饒諸熟食。油酥脂膏魚脯乾
肉。是謂邊城成就四食。佛説此偈内外牢固
姦宄寇賊不得其便。是故説曰猶如邊城内
外牢固。常當專意内無色想除外色。外無色
想除内色。内外無色想除内外色也
  當自防護  時不再遇  時過生憂
    墜墮地獄
當自防護者。執心不亂諸根寂定。目見生死
災害熾然修諸善法。知泥洹城清涼無爲防
護穢濁心垢之惱。是故説曰。當自防護。時
不再遇者。於億千萬劫乃遇一良時。雖復遭
遇或前或後或生中國與賢聖相遇諸根不缺
宿種功徳。遭値佛世汝等宿縁堪任斷結越
次取證。盡諸有漏成無漏行。是故説曰。時不
再遇。時過生憂者。從無數劫積善所致乃遇
良時。良時已過悔無所及。有八事中間不得
向王有所陳啓。云何爲八。王遭喪難不得
有所陳啓。王身遇熱患不得有所陳啓。王飢
未食不得有所陳啓。王入深宮不得有所陳
啓。王或入庫藏或侵他境不得有所陳啓。王
或與鼎臣共議不得有所陳啓。有人發擧陰
謀之事不得有所陳啓。王獨坐靜默意有所
規不得有所陳啓。俗間八事有所禁忌不得
自宣。今此内法亦復如是。在八無閑不得興
發善心。云何爲八。或遭喪*難親族死亡不得
興發善心。在八地獄十六鬲子刀山劍樹火
車爐炭受諸苦惱身爛心焦於其中間不容善
心念道。或在餓鬼腹如泰山縱廣數十由延。
咽如細鍼長數十丈一寸千鬲。爾時意荒心
念飮食。於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若生六天
男服飾百億莊嚴食以甘露玉女圍繞視
東忘西視右忘左。如數疾輪無有端緒。於其
中間不容善心念道。若生邊地夷狄之中。無
佛法衆不聞三法之音語。不眞正心無篤信
生在邪見。或生長壽天於其中間不容善心
念道。或生中國手脚不具六情不完。或聾
盲瘖瘂於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或生佛後
五無間處於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若佛
興出於世其人在邪見家不信三寶。與顛倒
相應。於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是謂八不閑
處。善不與惡倶惡不與惡善倶。佛告比丘如
我今出現於世。如來至眞等正覺十號具足
敷演道義。上中下善志趣滅度度未度者。是
故説曰時過生憂墮地獄中
    遍於諸方求 念心中間察
    頗有斯等類 不愛己愛彼
    以己喩彼命 是故不害人
遍於諸方求者。心念十方何等衆生不畏死
不懷恐懼。復有何等衆生不念樂不患苦。復
有何等衆生具一切衆行。而自娯樂。是故説
曰。遍於諸方求也。念心中間察者。心常憶念
行業之本。行業有二種。一者淨觀。二者不淨
觀智者淨觀不智者不淨觀。是故説曰。念心
中間察也。云何頗有斯等類者。若大若小若
好若醜。各自有性彼彼自相念如念己身無
異。是故説曰。頗有斯等類也。不愛己愛彼
者。人之受形四大倶等命根一類無有高下。
彼命此命倶終變易。是故説曰。不愛己愛彼
也以己喩彼命是故不害人也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爲譬 勿殺勿行杖
一切皆懼死者五道衆生迴轉四流皆畏楚毒
自護已命。世尊説曰。若欲護己者。不當行楚
毒世間狂夫横行罪業。或以刀杖共相傷害。
戲笑爲惡號哭受痛懷毒陰謀禍及門族是故
智者絶禍於未生。資福於無形。是故説曰。一
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爲譬勿殺勿行
杖夫行殺者生輒短命是故汝等當避於殺也
  譬人久行  從遠吉還  親厚並安
    歸來喜歡
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舍衞城裏
有人名曰鍾磬。宗族五親不可稱限。己身貧
匱乏諸財産衣不覆形食不充口。五親相見
伭頭而過。鍾磬自念五宿少福生不遇時。
自知貧困五親離薄。出則爲人所笑入則爲
妻兒所責寧出此國造他方土死活由天安知
餘事。正使處他國土寧彼死亡不在此求活。
時彼鍾磬即出國界適他邦域。賣庸客作勤
力生活。憶本窮悴爲五親所薄。晝夜勤勤不
暇食息。漸漸積財無數。金銀珍寶車&T027012;馬瑙
珊瑚虎珀駱駝驢騾及以車輿載致珍寶歸還
本國。諸五親聞鍾磬多獲珍寶還來歸家盡
出迎逆與家別久亂髮鬢長衣裳垢坌歩負
錢財。五親不識而問曰。鍾磬今爲所在。鍾磬
報曰。乃在於後斯須自到。五親留待復問後
人鍾磬所在。後人報曰。鍾磬最在前如是經
久不見鍾磬。鍾磬但言在後。後人復言在前
遂欲至家不識鍾磬。時諸五親捉鍾磬奴指
示鍾磬五親得與相見與卿別久各不相識人
存形變乃至於斯。今我五親故來迎卿何爲
面欺故言在後。鍾磬報曰。我非鍾磬。後車載
寶貨乃是鍾磬。曩昔貧悴爲諸五親所見輕
忽對面相見*伭頭而過。汝今何爲求於鍾磬。
五親報曰。我等接遇卿者。今日何由得致此
財。雖爾五親不多如本不及盡。往城外共
相問訊。沐浴澡洗。更著新衣入城歸家。至明
清旦辭五親。違遠如來日久欲往禮覲問訊
諸親報曰。我等亦欲隨從。是時五親相將共
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見
衆坐已定便説斯偈譬人久行從遠吉還親厚
共安歸來喜歡。爾時鍾磬及諸五親歡喜踊
躍善心生焉即起長跪請佛及僧至家設供。
如來默然受請。明日時到著衣持鉢。比丘僧
衆前後圍繞往造磬家各各次坐。鍾磬手自
斟酌行甘饌飮食。食訖行水更取小坐在如
來前。而受呪願。如來説偈
  好行福者  從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親來喜  起從聖教  禁制不善
    近道見愛  離道莫親  近與不近
    所往者異  近道昇天  不近墮獄
爾時鍾磬及諸五親聞佛所説心開意悟。即
於*坐上得盡信之法
    樂法戒成就 誠信樂而習
    能自勅身者 爲人所愛敬
樂法戒成就者。衆生之類習於法教修諸善
法戒成就者云何。若有衆生奉持禁戒無毫
釐失持此戒福。復生梵天受福無窮。此則缺
戒不奉禁律。何以故。由其質天福故。若
復有人奉持禁戒毫釐不失持禁戒福不求生
天爲梵身帝釋。不求作魔王不求作轉輪王
典四天下。我今持戒之福求於無上等正覺。
是謂名爲戒成就。是故説曰。樂法戒成就也。
誠信樂而習者。執信堅固常樂修習心不恐
懼亦無亂念。一一篤信所行眞實常處有記
不處無記。出言至誠不説彼此。是故説曰。
誠信樂而習。云何能自勅身。夫行善者自
爲己身以物惠施自愛其福。奉持禁戒捨放
逸意求於濟神爲後世作橋梁。論經説義廣
採異同亦爲己身。是故説曰。能自勅身也。
爲人所愛敬者。執行之人所遊方域爲人所
敬歎説其徳福。由人弘名稱外被。是故説曰。
爲人所愛敬也
    爲人所愛敬 皆由己所造
    現世得稱譽 後生於天上
爲人所愛敬者。人之行全則名顯。外來爲數
千萬人所見尊奉。言從語用爲人摽首。斯由
積行無虧損故。是故説曰。爲人所愛敬。皆由
己所造者。人修善行求免厄難。受人信施衣
食床臥具病痩醫藥則不損耗於禁律
法。内有眞誠外能消化。是故説曰。皆由己所
造也。現世所稱譽者。爲天人所歎徳可敬可
貴所遊之方無所罣礙。是故説曰。現世所稱
譽也。後生於天上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
七寶殿堂受福自然。是故説曰後生於天上
    教習使稟受 制止非法行
    善者之所念 惡者當遠離
教習使稟受者。在於法功徳中教授正法。隨
彼所須而演其教。是故説曰。教習使稟受。制
止非法行者。非法行者人所憎惡多興亂念。
衆惡之*原令人墮地獄餓鬼畜生。是故説曰。
制止非法行也。善者之所念者。修善之人善
徳具足。終不使人至於惡道。是故説曰。善者
之所念也。惡者當遠離者。要知識者即是惡
也。行不至要動與惡倶。心中所念以惡爲首。
是故説曰。惡者當遠離也
    善與不善者 此二倶不別
    不善生地獄 善者生天上
善與不善者。各自別異。一者妙。二者非妙。一
者定。二者亂。一趣善道。二趣惡道。一得善
譽。二致誹謗。是故説曰。善與不善也。此二倶
不別者。從此人間終亦從行地死從此造業
而致來變。是故説曰。此二倶不別也。不善生
地獄者。惡知識人修不善行己所施爲。亦欲
使人同己。是故説曰。不善生地獄也。善者生
天上者。所謂四雙八輩十二賢士。修善本遊
虚無不樂世煩。是故説曰。善者生天上也
出曜經卷第八


出曜經卷第九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戒品第
  慧人護戒  福致三寶  名聞得利
    後上天樂
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
諸比丘。慧人欲求三法者。常當護於禁戒。云
何爲三法。一謂善者稱之愼以法律。二者設
得利養無能遏絶。三者身壞命終上生天上。
是謂持戒之人。行此三法終受其福。爾時世
尊在大衆中而説此偈
  慧人護戒  福致三寶  名聞得利
    後上天樂  常見法處  護戒爲明
    得成眞見  輩中吉祥  持戒者安
    令身無惱  夜臥恬惔  寤則常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