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雜讐喩經 (No. 0207_ 道略集 ) in Vol. 04

[First] [Prev]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7

雜譬喩經
 比丘道略集 
雀離寺師將沙彌下喩 聖王生九百九十九
子喩 兄弟二人共爲沙門喩 伎兒作種種
伎喩 比丘被擯喩 目連與弟子下耆闍崛
山喩 喜根喩 木師畫師喩 大迦葉婦因
縁喩 兄好禪弟好多聞喩 羅云珠喩 龍
昇天喩 於僧淨地大行喩 與貴人&T050460;唾喩
佛與弟子入舍衞乞食喩 醫師治王病喩 
惡雨喩 阿修羅因縁喩 王子入山喩 
鹿林喩 尸利求多喩 從婆羅門乞食喩 
田舍人喩 呪龍喩 石當道喩 虵頭尾共
諍喩 捕鳥師喩 五百力士爲沙門喩 三
堅要喩 賣酪自存喩 五百賈客入海求寶
喩 劫盡燒因縁喩 貴人爲比丘尼因縁喩
草木皆可爲藥喩 屠兒喩 王好布施喩 
龍藏水喩 聖王得輪因縁喩 梵王長壽喩
(一)昔雀離寺。有一長老比丘得羅漢道。將一
沙彌時復來下入城遊觀。衣鉢大重令沙彌
擔隨從其後。沙彌道中便作是念。人生世間
無不受苦。欲免此苦當與何等道。作是思惟。
佛常讃歎菩薩爲勝。我今當發菩薩心。適作
是念。其師即以知他心通照其所念。語沙彌
言。持衣鉢來。沙彌持衣鉢授與其師。師語
沙彌汝在前行。沙彌適在前行復作是念。菩
薩之道甚大勤苦。求頭與頭求眼與眼。此事
極難非我所辦。不如早取羅漢疾得離苦。師
復知其所念語沙彌言。汝擔衣鉢還從我後。
如是三反。沙彌怪愕不知何意。前至所止處。
叉手白師請問其意。其師答曰。汝於菩薩道
三進故。我亦三反推汝在前。汝心三退故推
汝在後。所以爾者。發菩薩心其功徳。勝滿
三千世界成就羅漢故也
(二)昔有轉輪聖王。先生九百九十九子。皆悉
成大端正殊好。聰明黠慧兼有身力。或有具
二十八相者。或具三十相者。或具三十一相
者。末後一子始入母胎。處于惡露不淨之間。
時有八部大力鬼神。鼓樂絃歌侍衞其母。王
亦宣勅左右令具供養。種種嚴飾參倍於常。
時人白王曰。王先諸子。今皆成大。智慧聰
徹身相殊妙。王心平然未常欣慶。今此一
子始處母胎。有何奇特供給異常耶。時王答
曰。吾大子等雖才美過人。未有堪任登大位
者。吾末後子若生長大。必當堪任嗣大位也。
時聖王者喩如佛也。諸大子者喩如下二乘
也。末後處子喩菩薩也。言菩薩雖雜塵垢。
但能發大意者。必爲諸佛所念。天龍鬼神皆
興敬愛之也
(三)昔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出家倶爲沙門。
兄好持戒坐禪。一心求道而不好布施。弟好
布施修福而喜破戒。釋迦文出世。其兄値佛
出家修道即得羅漢。而獨薄福常患衣食不
充。與諸伴等遊行乞食。常獨不飽而還。其
弟生象中。爲象多力能却怨敵。爲國王所愛。
以好金銀珍寶瓔珞。其身封數百戸邑。供給
此象隨其所須。時兄比丘者値世大儉。遊行
乞食七日不得。末後得少麤食殆得存命。先
知此象是前世兄弟。便往詣象前。手捉象耳
而語之言。我與汝倶有罪也。象便思惟比丘
語。即得自識宿命。見前世因縁。象便愁憂
不復飮食。象子怖懼便往白王言。象不復飮
食不知何意。王問象子先有人犯此象不。象
子答王言。無他異人。唯見一沙門來至象邊
須臾便去耳。王即遣人四出覓此沙門。有人
於林樹間得。便攝此沙門將詣王前。王問沙
門言。至我象邊何所道説。沙門答王言。無
所多説。我直語象言我與汝倶有罪耳。時沙
門便向王。具説前世因縁事。王意便悟。即
放此沙門令還所止
(四)昔有伎兒作種種伎樂。從一富長者乞牛。
長者了無與心。故語之言。汝能如是勤作伎
樂晝夜不息滿一歳者。我當與汝牛。伎兒答
言能。復語主人能聽不。長者亦言能。於是
伎兒聞是歡喜一心作樂。三日三夜未甞休
懈。長者厭聽已。即勅子弟牽牛與之。此喩
行道作福者。不以劫數爲遠。精勤彌篤報至
彌疾。不必皆經爾數劫也
(五)昔有一比丘被擯。懊惱悲歎涕哭而行。
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爲毘沙門天王所擯。
時鬼問比丘言。汝有何事涕哭而行。比丘答
曰。我犯僧事衆僧所擯。一切檀越供養盡失。
又惡名聲流布遠近。是故愁歎涕泣耳。鬼語
比丘言。我能令汝滅惡名聲大得供養。汝可
便立我左肩上。我當擔汝虚空中行。人但見
汝而不見我身。汝若大得供養當先與我。彼
鬼即時擔此比丘。於先被擯聚落上虚空中
行。時聚落人見皆驚怪。謂其得道轉相謂言。
衆僧無状抂擯得道之人。時聚落人皆詣此
寺呵責衆僧。即迎此比丘住於寺内。遂大得
供養。此比丘隨所得衣食諸物。輒先與鬼不
違本要。此鬼異日復擔此比丘遊行空中。正
値毘沙門天王官屬。鬼見司官甚大驚怖。捐
棄比丘絶力而走。此比丘遂墮地而死身首
碎爛。此喩行者宜應自修所向。不應恃託豪
勢。一旦傾覆與彼無異也
(六)昔目連與諸弟子倶。從耆闍崛山下到王
舍城乞食。目連於道中仰視虚空囅然而笑。
其弟子問何因縁笑。目連答曰。卿欲知者。須
還到佛所可更問也。於是乞食訖還到佛所。
其弟子更問目連向所笑意。目連答曰。我見
上虚空中有一餓鬼。身極長大其状醜惡。有
七枚熱鐵丸。從口中入直下過去。既下過已
還從口入。擧體火然苦痛婉轉。絶倒復起起
復還倒。是故笑耳。非我獨見佛亦見也。弟子
問言。以何因縁受苦如是。目連答曰。汝自以
是問佛世尊。其弟子即時白佛問其因縁。時
佛答言。此餓鬼者前世曾爲沙彌。時世極儉
以豆爲食。沙彌者爲衆僧行食。至其師前偏
多七抆豆。以是罪故受餓鬼身苦毒如是。佛
言。我亦常見所以不説。恐人不信得極大罪
也。此喩佛説般若不信誹謗。其罪重於五逆
受地獄極苦也
(七)在昔過世無量塵數之劫。時有菩薩名曰
喜根。於大衆中講摩訶衍。文殊師利時爲凡
人。出家修道專精苦行。行十二頭陀福度一
切。遇値講法因而過聽。喜根菩薩説實相法。
言婬怒癡與道不異。亦即是道亦是涅槃。文
殊爾時聞而不信即便捨去。到喜根弟子家。
爲説惡露不淨之法。喜根弟子即時難曰。無
所有者法之眞也。諸法皆空云何當有淨與
不淨。頭陀比丘默然無對。含瞋心内遂成憤
結。時喜根弟子説七十偈讃實相法。頭陀比
丘聞一偈瞋恚生一増。竟七十偈瞋恚七十
増。説偈適竟地即劈裂。無擇泥梨於是悉現。
頭陀比丘即墮其中。過無量劫罪畢乃出。然
後乃知不信妙法其罪重也。後爲比丘專精
學問。得大智慧解空第一。此喩明佛説般若
不信誹謗。今雖有損後大益也
(八)昔北天竺有一木師。大巧作一木女端正
無雙。衣帶嚴飾與世女無異。亦來亦去亦能
行酒。看客唯不能語耳。時南天竺有一畫師。
亦善能畫。木師聞之作好飮食即請畫師。畫
師既至便使木女行酒&T016254;食從旦至夜。畫師
不知謂是眞女欲心極盛念之不忘。時日以
暮木師入宿。亦留畫師令住止。以此木女立
侍其側。便語客言。故留此女可共宿也。主
人已入木女立在燈邊。客即呼之而女不來。
客謂此女羞故不來。便前以手牽之。乃知是
木便自慚愧。心念口言主人誑我我當報之。
於是畫師復作方便。即於壁上畫作己像。所
著被服與身不異。以繩繋頸状似絞死。畫作
蠅鳥著其口啄。作已閉戸自入床下。天明主
人出。見戸未開即向中觀唯見壁上絞死客
像。主人大怖便謂實死。即破戸入以刀斷繩。
於是畫師從床下出。木師大羞畫師即言。汝
能誑我我能誑汝。客主情畢不相負也。二人
相謂世人相誑惑孰異於此。時彼二人信知
誑惑。各捨所親愛出家修道
迦葉本生因縁事
(九)迦葉父者名曰尼倶律陀。摩竭國人也。出
自婆羅門種。宿命福徳生世大富。其珍奇寶
物於彼國第一。比國王財富千分少一耳。夫
婦孤獨乏無兒息。近在舍側有大樹神。時彼
夫婦爲欲有兒故求彼樹神。三生祭祠歳歳
不絶。故其所求。永無本末。其人遂忿便急
與之。期告樹神曰。我更盡心七日相事。若
復無驗當揃伐汝。棄都道頭以火燒之。樹神
聞其言甚大驚怖。不知何方令得子息。即便
上告息意天王。具以事情向天王説。息意天
王即將樹神詣天帝釋。以其所告白天帝釋。
釋即以天眼觀欲界中。未有堪任爲彼子者。
帝釋便告梵天王。具以事情向梵王説。梵王
即以天眼觀視其界。見一梵天臨當壽終。便
告之曰。汝可下生閻浮提。爲摩竭國尼倶律
陀婆羅門作子。梵天對曰。婆羅門者多諸邪
見。我若下生不能爲其作子。梵王答曰。婆
羅門宿時大徳。欲界衆生無有堪任爲作子
者。汝若往生吾當勅天帝釋。令擁護汝不使
中道墮邪見也。梵天曰諾。不違聖教。時天
帝釋即還欲界。具以此意告勅樹神。樹神歡
喜還告長者。勿憂勿懼勿見瞋恨。却後七日
必令有子。如其所言七日已滿。其婦人便覺
有娠。滿十月已其子乃生。躯身金色而有光
明。相師占曰。此兒宿福有大威徳。志力清
遠不貪世務。若後出家必登聖道。父母聞之
復大愁憂。恐兒長大棄吾出家。以何方便當
制止之。復自思惟欲界所重遂在美色。當爲
擇取端正好女以繋之耳。至年十五欲爲娶
婦。迦葉聞之甚大愁憂。語父母言。我志樂清
淨不須婦也。迦葉辭至三。父母答如初。於時
迦葉語父母言。我不用凡女人爲婦也。若能
得紫金色女端正無比爾乃取之耳。所以然
者。欲必令此事不可辦故也。於是其父母召
諸婆羅門。令循行國中。其有女子身體金色
具足女相端正殊好爾乃取之。於是諸婆羅
門設權策鑄作金女神。顏貌端正光色微妙。
舁天像行從國至國高聲大唱。諸有女人得
見金女神禮拜供養者。後出嫁時當得好聟。
體黄金色顏貌殊妙智慧無比。聚落國邑諸
有女人。聞此唱者莫不虚心。皆出奉迎禮拜
供養。唯有一女躯體金色端正殊好。獨處閑
室不肯出迎。諸女諫曰。其有見金女神者皆
得如願。汝何以獨不出迎。答曰吾志閑淨不
好餘願也。諸女復曰。雖無所願暫共一觀當
復何損。爾時諸女遂共此女出到金女神前。
此女既到光色明淨。映奪金女神光金不復
現。於是諸婆羅門見已。還報長者具足廣説。
於是長者即遣媒人。到其女家宣長者意。其
女父母先亦聞迦葉名。敬承往意遂相然可。
彼女聞之甚大愁憒。父母所逼事不獲已。遂
便適長者家。既到與迦葉相見。二人相對志
各凝潔。雖爲夫婦了無恩情。其婦遂與迦葉
結誓我與君等。各處異房要不相觸。爾時夫
婦各處一房。其父伺迦葉出時。密遣人壞去
一房。唯令與婦共同一室。雖共同室而復異
床。其父尋復遣人持一床去。於是夫婦雖共
同床。其婦更與夫誓。我若眠時君當經行。君
眠時我當經行。時其婦臥一臂垂地。有大毒
蛇欲來噛之。迦葉見已有慈愍心。持衣裹手
擧著床上。尋時驚覺便大瞋怒語迦葉言。我
先有要如何相犯。迦葉報言。汝臂落地毒蛇
欲噛。是故相救非故觸也。毒蛇故在邊住。
指而示之其婦乃悟。於是夫婦自相與議。我
等何不出家修道。時夫婦二人遂辭父母。倶
共出家山澤行道。時有婆羅門將五百弟子
亦住此山。見迦葉夫婦便生毀謗言。出家之
法宜各貞潔。何有夫婦共相隨理。於時迦葉
便捨其婦。以五百兩金貿緻衲衣別處一林。
其婦即依止婆羅門求爲弟子。婆羅門五百
弟子。見此女人形色端正日日行婬。此女人
不得自在。遂不能堪。便告其師。師便爲之戒
約弟子。令節其所欲。迦葉後値佛出世。聞
法受化即得羅漢。聞其本妻在梵志邊。便將
來詣佛。佛爲説法得羅漢。頭髮自落法服在
身。成比丘尼。遊行教化。正値波斯匿王大會。
諸比丘尼便得入王宮裏。教化諸夫人皆令
持一日齋。王暮還宮命諸夫人。皆云持齋無
肯來者。王便大瞋怒語使人言。誰教諸夫人
齋。使人答言。某甲比丘尼。王便呼來令九
十日。代諸夫人受婬欲。此皆是昔之因縁誓
願所追還也。故使雖得羅漢不能相免
(一○)昔有兄弟二人出家學道。兄常念行禪精
專修道。得羅漢果六通清徹。其弟常念廣學
多聞。好賣名聲欲己自榮。其兄常曉喩弟言。
人身難得佛世難値。既得人身宜曼時爲。弟
語兄言。須得廣學具足三藏堪任人師爾乃
行禪。兄復爲弟廣宣非常之義。出息不反便
屬後世。弟故執其本意不肯隨教。未久之間
弟得篤疾。良醫數十不能加救。醫知其必死
小小捨去。弟便恐怖自知當死。語其兄言。在
昔愚短不用兄教。今將命終知適何道。涕涙
交流向兄悔過。未久之間其人命終。兄即入
定觀其所趣。見處長者胎。彼長者家接近寺
廟。兄便數詣此家求作善知識。欲度其弟故。
長者兒始年三歳。便持布施爲作弟子。至四
歳乳母抱詣師所住寺。寺在山上累石作道。
乳母抱兒不堅失手落地。頭側石上腦出而
死。兒臨終時便生惡念。恨其抱不堅以致此
禍。因起瞋恚命終徑墮大地獄中。兄復入定
觀之見生地獄。於是慨歎此必了矣。地獄苦
切難可度也。諸佛尚不能奈何何況我乎。此
喩人者名聲不能修禪後墮惡道。雖父兄之
親不能救也
(一一)羅云珠者舍利弗弟子也。本曾奪辟支佛
食。以是罪故生餓鬼中。無量劫受苦。畢餓
鬼身生人中。五百世受飢餓罪。以末後身値
佛在世。出家學道服三法衣。遊行乞食無肯
施者。或五日或七日不得。目連愍之乞食持
與。適墮鉢中爲大鳥搏去。舍利弗乞食施之。
適入鉢中變成泥土。大迦葉乞食施之。適持
向口口即時合無有入處。佛以食施以大悲
力故。即得入口氣味殊特。復以種種方便兼
爲説法。時羅云珠聞上妙法悲喜交集。一心
思惟得應眞道
(一二)有龍昇天降于大雨。雨落天宮即成七寶。
雨落人中皆爲潤澤。落餓鬼身上變成大火
擧身燒然。倶是一雨而所墮變異也。此二事
明衆形無定質。隨罪福之所感也
(一三)外國有住處。衆中有一道人。當衆僧淨
地大行。更有一道人性多瞋恚。便以舌舐之
用示衆人。雖欲彰人之罪。不知自惡其口。此
明人好言他惡其喩若是。唯知彰人之罪不
知自毀其行也
(一四)外國小人。事貴人欲得其意。見貴人唾
地。競來以足蹹去之。有一人不大健勦。雖欲
蹹之初不能得。後見貴人欲唾。始聚口時便
以足蹹其口。貴人問言。汝欲反耶。何故蹹吾
口。小人答言。我是好意不欲反也。貴人問
言。汝若不反何以至是。小人答言。貴人唾時
我常欲蹹唾。唾纔出口衆人恒奪。我前初不
能得。是故就口中&T050460;之也。此喩論議時。要須
義出口然後難也。若義在口理未宣明便興
難者。喩若就口中&T050460;之也
(一五)昔佛與諸弟子。入舍衞城欲乞食。道邊見
有一坑擧城汚露。諸不淨物悉在其中。見一
老母猪將諸肫子。共臥不淨坑中。時佛微笑
現四十齒并出四牙。從四牙中放大光明。遍
照三千周及十方。其光明還繞佛身三匝從
胸上入。諸佛之法説地獄事光從足下入。欲
説畜生事光從膊入。欲説餓鬼事光從髀入。
欲説人事光從口入。欲説諸天事光從胸入。
欲説聲聞事光從口入。欲説縁覺事光從眉
間相入。欲説諸佛菩薩事光從頂入。阿難見
光從胸入。知佛欲説諸天事。即時長跪白佛
請問其意。佛語阿難過去無數劫有一長者。
乏無兒息唯有一女。端正殊妙聰明辯慧。其
女父母甚愛重之。女年既大便説一偈問父
母言。一切駛水流世間苦樂事。本從何處出
何時當休息。父母聞之慶其奇雅。不知何言
以答此偈。其女欲解此義而不蒙答。便大愁
憂不復飮食。父母見女愁憂便大恐懅。即時
爲設大會。請諸婆羅門及多智長老。衆人雲
集供設既畢。於衆會中施一小床。女坐其上
還説前偈以問衆人。衆人默然無能答者。長
者即以七寶盛滿一盤而宣令曰。其有能答
者以此與之。時有一婆羅門。形體端正而智
慧尟少。貪其珍寶便言我能答也。其女聞之
即説偈以問婆羅門。亦不解此偈義之所歸。
直言。此事都無所有也。女即思惟。即得無
所有定。便自唱言。此眞大師益我不少。女
後命終上生無所有處。過四十劫盡彼天壽
來生此間。爾時長者女者此老母猪身是也。
天福已盡宿命罪至。於此世受猪形也。此女
本説偈問時。若遇明師即可得道。此女雖行
禪定無有智慧。定報既終還墮惡道也
(一六)昔有一大國王。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
一切大醫無能治者。時邊方小國統屬大王。
有一醫師善能治病。王即召來令治己病。未
久之間即蒙除降。王便念欲報此師恩。屡遣
使者宣令彼國。此師治王病差。應有大功宜
應賞賜。象馬車乘牛羊田宅青衣直人嚴飾
之具。皆給與之。彼小國王奉宣上命。爲設
舍宅高堂重閣。給其師婦衣裳飮食珠環嚴
具。及象馬牛羊一切備足。師在王邊無有語
者。師便思惟我治王病大有功夫。未知王當
報我與不。復經數日王轉平復。其師請辭欲
還本國。王便聽之給一羸馬乘具亦弊。師大
歎恨我治王病大有功夫。而王不識恩分不
相料理令我空去。循道愁歎以爲永恨。適至
本國見有群象。問象子曰此誰家象。象子答
曰。此是某甲師象。復問象子曰。某甲師何
從得此象。象子答曰。某甲師治大王病差功
報所得也。小復前行見有群馬。問馬子曰。此
誰家馬。馬子答曰。某甲師馬。小復前行見有
群牛羊。問群牛羊子曰。此誰家牛羊。羊子答
曰。某甲師牛羊。小復前行見其本舍高堂重
閣殊異本宅。問門人曰。此是誰舍。門人答
曰。此是某甲師舍。便入其閤内。見其婦形色
豐悦身服寶衣。怪而問曰。此誰夫人。直人答
言。此是某甲師夫人。從見象馬及入舍内。皆
知是治王病功報所得。便自追恨。本治王病
功夫少也。喩福徳也。福徳留難如王病也。醫
師喩修福人也。治王病者。喩如行人能修福
事也。王病差者。如福徳已成也。王宣令賞賜
象馬室宅者。言福積於此報成於彼也。夫望
速者。常患應遲也。如人少信有時作福便望
朝夕報也。老病死至便謂自然無善報也。得
天中陰善應具至。如彼醫師見象馬也。乘此
中陰既到天宮。受彼生陰。目見天堂種種嚴
飾。乃知追恨往昔不多作也。如彼醫師既見
賞賜。恨其治病功夫少也
(一七)外國時有惡雨。若墮江湖河井城池水中。
人食此水令人狂醉七日乃解。時有國王多
智善相。惡雨雲起王以知之。便蓋一井令雨
不入。時百官群臣食惡雨水。擧朝皆狂脱衣
赤裸。泥土塗頭而坐王廳上。唯王一人獨不
狂也。服常所著衣天冠瓔珞坐于本床。一切
群臣不自知狂。反謂王爲大狂何故所著獨
爾。衆人皆相謂言。此非小事思共宜之。王
恐諸臣欲反。便自怖懅語諸臣言。我有良藥
能愈此病。諸人小停待我服藥須臾當出。王
便入宮脱所著服。以泥塗面須臾還出。一切
群臣見皆大喜謂法應爾。不自知狂。七日之
後群臣醒悟大自慚愧。各著衣冠而來朝會。
王故如前赤裸而坐。諸臣皆驚怪而問言。王
常多智。何故若是。王答臣言。我心常定無變
易也。以汝狂故反謂我狂。以故若是非實心
也。如來亦如是。以衆生服無明水一切常狂。
若聞大聖常説諸法不生不滅。一相無相者。
必謂大聖爲狂言也。是故如來隨順衆生。現
説諸法是善是惡是有爲是無爲也
(一八)阿修羅前世時曾爲貧人。居近河邊常渡
河擔薪。時河水深流復駛疾。此人數數爲水
所漂。既亡所持身又沒溺。隨流宛轉急而得
出。時有辟支佛作沙門形詣舍乞食。貧人歡
喜即施。飯食訖已行澡水畢。置鉢虚中飛行
而去。貧人見之因以發願。願我後生身形長
大。一切深水無過膝者。以是因縁得極大身。
四大海水不能過膝。立大海中身過須彌。手
據山頂下觀忉利天。況佛無央數劫積大誓
願。法身滿虚何足怪乎
(一九)昔有一國王子年始七歳。便入深山求學
仙道。未曾知朝廷百官之任。後國王壽終便
無堪任爲國王者。群臣共議。山中仙人本是
王子。兼修道徳。以此爲王萬國有頼也。率土
臣民皆出詣山。拜此仙以爲國王。乘以王
輿迎還本國。宣勅食官妙饌盛味以饗大王。
王以食味可口故。其餘諸物事事從厨士索
之。群臣具皆笑故謂王曰。百官之任各有所
主。厨官自主食衣官自主衣。兵事寶藏各有
所司。不可以食美故責備一人也。此喩明衆
經各自有所明。不可責備於一經也。彼若自
明諸法實相。阿毘曇明諸法有。各各相異勒
相無相而説也
(二○)鹿林昔有五百群鹿。在此林中有鹿王。
一是菩薩。一是眞鹿王。時有國王出城獵。
見此群鹿引兵圍之。彼二鹿王共設方計。倶
詣人王長跪白人王言。今在王界分受屠割。
若王一時併殺諸鹿。噉不時盡或臭爛。意欲
日送二鹿以供王食。餘者次第當日日奉送
不敢有闕也。願王見聽小得延命。此豈是非
大王之恩耶。於是人王聽如所白開圍放之。
從此以後。彼二鹿王。自相料簡遂爲次第。日
送二鹿詣王厨下。更數日後有一妊身鹿次
應就死。彼鹿詣其王所求待産竟。彼王報言。
餘鹿次第未至。誰代汝者。彼鹿便詣菩薩王
所。白菩薩言。我王不仁不以理恕。今來歸
命願爲理之。菩薩鹿王愍其如此。遂便自詣
人王厨下。厨士白王言。鹿王自來詣厨求代
彼妊身之鹿。王乃怪之希有語厨士言。將彼
鹿王來。於是鹿王詣人王所。遂向王廣説其
意。於是人王信心遂生。禽獸猶尚修徳。何
況人乎。令一國之内永不射獵。以此林野長
施群鹿。從是以來遂以鹿林爲名也
(二一)昔有一居士。其婦妊身請。佛到舍供養
畢。欲令如來占其妻後生子欲知男女。佛言。
後當生男端正殊好。及至長大當於人中受
天上樂。後當得羅漢道。居士聞之心疑不信。
後復請六師供養畢。復令占之。居士語六師
言。前使瞿曇沙門占之。言後當生男。不知
實爲男不。六師言。當生女。彼六師等憎疾
佛法。苟欲相反還自思惟。若彼生男者。彼
居士便當棄我奉事瞿曇。便作詭語。居士。
君婦當生男。生男之後方大凶禍。家室親屬
七世絶滅。以不吉故我前詭言是女也。居士
聞之心用惶怖不知所如。彼六師等便語居
士。欲得吉利惟當除去之耳。六師便爲居士
婦按腹。按腹欲令落之。按腹不止居士婦遂
命終。而兒不死。宿命福徳故也。居士便棄
其婦著死人處。大積薪燒之。火焔既盛。佛
便將諸弟子就往觀之。居士婦身破壞。便見
其兒在蓮花上坐。端正殊好顏貌如雪。佛命
耆域。取此兒來。耆域即取來出還本居士。
居士遂便長育之。至年十六才美過人。便廣
設多美飮食請彼六師。六師既坐未久之間
便失笑。其人問何故笑也。六師便答。吾見
五萬里有山。山下有水。有一獼猴落水。是
故笑耳。此兒知其虚妄。便鉢中盛種種好羹
以飯覆上。使人&T016254;與之。餘人鉢中下著飯上
著羹。諸人皆食。唯六師獨瞋不食。主人問
何故不食。六師答言。無羹云何食。主人言。
君眼乃見五萬里獼猴落水。何不見飯下羹
耶。於是六師大瞋。竟不食而還。徑向尸利
求多廣説。其人姉與求多作婦。尸利求多聞
之亦瞋。告六師言。瞿曇是彼師。我爲大師。
請來毀辱之也。是以作火坑毒飯也。此喩極
廣。不能一一出。故略擧其要也
(二二)昔有一道士造婆羅門家乞食。婆羅門使
&T016254;食食之。婦在前立其婦端正。道士觀之
心便生變。語婆羅門言。欲味過患出。婆羅
門不解便問言。何等欲味過患出。道士便抱
其婦咽共嗚嗚已。語婆羅門言。此是欲味。
婆羅門大瞋。以杖打此道人一下。道人復語。
此過是患。復欲重打。道人走到門外。復迴
頭語婆羅門。此是出也。喩人不能玄解義味。
要須指事然後悟之也
(二三)昔有田舍人暫至都下。見被鞭持熱馬屎
塗背。問言。何故若是。其人答。令瘡易愈而
不作瘢。田舍人密著心中。後歸家語其家人
言。我至都下大得智慧。後家人問言。得何
等智慧。便呼奴言。持鞭來痛與我二百鞭。
奴畏大家不敢違命。即痛與二百鞭流血被
背。語奴言。取熱馬屎來爲我塗之。可令易
愈而不作瘢。語家人言。汝知之不。此是智
慧。此喩下戒道人。本遇明師受戒。即得見
他受戒便捐棄本戒。更作白衣以壞法身。喩
受二百鞭流血被背也。方求更受如馬屎塗

(二四)外國有呪龍師。軍遲盛水詣龍池邊一心
誦呪。此龍即時便見大火從池底起擧池皆
然。龍見火怖出頭望山。復見大火燒諸山澤。
仰視山頂空無住處。一切皆熱逃身無地。唯
見軍遲中水。可以避難便滅其火。身作微小
形入軍遲中。彼龍池者喩欲界也。所望山澤
喩色界也。視山頂者喩無色界也。呪龍師者
喩菩薩也。軍遲水者喩涅槃也。彼呪術者喩
方便也。大火然者喩現無常。龍大身者喩憍
慢也。作小形者喩謙卑也。言菩薩示現劫燒
欲色洞然。無常大火恐怖衆生。令除憍慢謙
卑下下。然後乃悉入涅槃也
(二五)昔者外國從來久遠。曾有一石當人路側。
時爲車馬踐蹈小小損減。彼世有人嫌其妨
道。務欲除之時即打壞。見有毒蛇從石中出
得風轉大。須臾之間身滿閻浮提。閻浮提中
衆生人物。一日之中悉皆噉盡然後乃死。此
是惡報尚速疾如是。況之菩薩本爲凡人。積
功累徳動經塵數之劫。適從發意便成佛道。
説法度人而取泥洹。此之利疾豈足怪乎
昔有一蛇頭尾自相與諍。頭語尾曰。我應爲
大。尾語頭曰。我亦應大。頭曰。我有耳能聽
有目能視。有口能食。行時最在前。是故可
爲大。汝無此術。不應爲大。尾曰。我令汝去。
故得去耳。若我以身遶木三匝三日而不已。
頭遂不得去求食飢餓垂死。頭語尾曰。汝可
放之聽汝爲大。尾聞其言即時放之。復語尾
曰。汝既爲大。聽汝在前行。尾在前行。未經
數歩墮火坑而死。此喩僧中或有聰明大徳
上座能斷法律。下有小者不肯順從。上座力
不能制。便語之言欲爾隨意。事不成濟倶墮
非法。喩若彼蛇墜火坑也
(二六)昔有捕鳥師張羅網於澤上。以鳥所食物
著其中。衆鳥命侶競來食之。鳥師引其網。衆
鳥盡墮網中。時有一鳥大而多力。身擧此網
與衆鳥倶飛而去。鳥師視影隨而逐之。有人
謂鳥師曰。鳥飛虚空而汝歩逐。何其愚哉。
鳥師答曰。不如是告。彼鳥日暮要求迻宿。
進趣不同如是當墮。其人故逐不止。日以轉
暮。仰觀衆鳥飜飛爭競。或欲趣東或欲趣西。
或望長林或欲赴淵。如是不已須臾便墮。鳥
師遂得次而殺之。捕鳥師者如波旬也。張羅
網者如結使也。負網而飛如人未離結使欲
求出要也。日暮而止如人懈怠心生不復進
也。求迻不同者如起六十二見恒相反也。鳥
墮地者如人受邪報落地獄也。此明結使塵
垢是魔羅網也
(二七)昔佛在世時。有五百力士倶爲沙門。共在
一處坐禪誦經。有不善賊盡奪諸沙門衣鉢
蕩盡。唯有泥洹僧在。是賊去後諸沙門輕著
泥洹僧。倶詣佛所具白此意。佛語諸沙門言。
汝何不大喚。諸沙門答言。佛未聽是故不敢
喚。佛語諸比丘。汝若不敢喚者。賊當日剥汝
衣。誰當能常給者。從今日後聽汝見賊來時
大喚。捉杖塼石恐怖令去。但莫至誠傷害之
耳。人之所重者身也命也財也。此三事皆不
足惜不可輕也。不足惜者以其非常敗壞無
有堅固。愚惑惜之以爲我物。貪愛悋惜起不
善因縁後墮惡道。故不足惜也。不可輕者以
有身故遇値賢聖。&T016254;跪曲拳承迎禮拜。後得
金剛寶身不可毀壞。故曰不可輕也。命不足
惜者。人爲命故殺生強盜婬劮。口犯四過。
心生貪恚邪見後墮地獄。故曰不足惜也。而
亦不可輕者。以有命故値遇聖賢。得聞法言
精義入神盡壽修行。後得寶命無量無窮。故
曰亦不可輕也。財不足惜者以財是五家之
分。盜賊水火縣官惡子。五家忽至一旦便盡。
故曰不足惜也。不可輕者遇良福田持用布
施。種種供養無所遺惜。後得寶財四大藏。
周窮濟乏求得無盡。故曰不可輕也。夫修福
徳皆當擬心求成佛道。不應但索人天果報
也。所以者何。譬如種穀但求其實。實雖未
熟莖節枝葉自然已得。布施作福亦復如是。
發意擬儀但求成佛泥洹之道。道雖未成人
天中樂。金輪聖主帝釋梵王自然並至。亦如
種穀不期莖節枝葉自然而得也。所以不應
但求人天果報之樂者也
(二八)昔者天竺有一住處有十萬沙門。五萬餘
人已得阿羅漢。六通清徹諸漏已盡。餘有五
萬人。或有得下三道者或未得者。有一長者
欲求人天中福樂自恣。來詣塔廟施設飯食
供養衆僧。時有一上坐得六神通大阿羅漢
也。其人極老鬚白齒落形體枯朽。於十萬人
中最爲上首。爲此長者呪願畢。飮食已竟行
澡水訖。便語長者言。檀越。今施方得大罪。於
時會中未得道者皆謂。上座老故出此狂言
耳。上座答曰。其事實爾非狂言也。衆人問
言。此人種福云何得罪。上座答曰。汝等識
其一未識其二。此人種福復受人天中樂。於
受樂中大生憍慢。自謂爲足不求解脱。覩佛
不奉見經不讀見沙門無虔敬之心。放逸自
恣食福既盡。當墮惡道無量阿僧祇劫。罪畢
乃出所以得種大罪者因受世俗大報故也。
若擬心聖道而爲此福者。後受報時終無此
報也
(二九)昔天竺國有二貧人。營生計儉常賣酪自
存。二人各頭戴酪瓶詣市欲賣。時値天雨道
路泥滑。一人有智自思惟言。今日泥雨道路
難行。我或傾倒瓶破失盡。今並出酥。若我
當倒所失無幾。一人少智全持詣市。中路泥
滑二人倶倒。一人愁憂涕泣宛轉臥地。一人
都無愁色亦不懊恨。有人問言。汝等二人酪
瓶倶破。所失亦等彼此無異。何故一人獨愁
涕泣懊恨。一人靜然都無恨色。一人答曰。
我所持酪都未出酥。今日瓶破所失蕩盡。是
以懊恨不能自勝。一人答言。我所持酪先已
出酥。今瓶雖壞所失無幾。是以坦然無所恨
也。瓶喩身也。酥喩財物也。有人慳貪悋惜
財物。貪求現利不念非常。身瓶頓壞財物失
盡。喩若彼人忘失酥酪。懊惱追恨悔無所及。
有人深信後世果報。所有財物並用惠施。身
瓶雖壞喪失無幾。亦如彼人酪瓶雖壞所失
甚少。其心坦然無所追恨
(三○)昔有五百賈客。乘船入海欲求珍寶。値
摩竭魚出頭張口欲食衆生。時日少風而船
去如箭。薩薄主語衆人言。船去太疾可捨帆
下沈。輒如所言捨帆下沈。船去轉駛而不可
止。薩薄主問樓上人言。汝見何等。我見上
有兩日出。下有白山中有黒山。薩薄主驚言。
此是大魚當奈何哉。我與汝等今遭困厄。入
此魚腹無復活理。汝等各隨所事一心求之。
於是衆人各隨所奉。一心歸命求脱此厄。所
求愈篤船去愈疾。須臾不止當入魚口。於是
薩薄主告諸人言。我有大神號名爲佛。汝等
各捨本所奉一心稱之。時五百人倶發大聲
稱南無佛。魚聞佛名自思惟言。今日世間乃
復有佛。我當何忍傷害衆生。適思惟已即便
閇口。水皆倒流轉遠魚口。五百賈人一時得
脱。此魚前身曾爲道人。以罪故受此魚身。
既聞佛名聲尋憶宿命。是故思惟善心即生。
此明五百賈人。但一心念佛暫稱名號。即得
解脱彌天之難。況復受持念佛三昧。重罪令
薄薄者令滅。如此之應未足爲多
(三一)劫盡燒時一切皆空。衆生福徳因縁力故
十方風至。風風相次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
頭人二千手足名爲違細。是人&T038659;中生千葉
金色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倶照。華中有人
結加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爲梵天王
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於諸
婬瞋已盡無餘。以是故言。若有人修禪淨行
斷除婬欲。名爲行梵道。佛轉法輪或名梵輪。
是梵天王坐蓮花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於
寶蓮花上結加趺坐。説六波羅蜜。聞此法者
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昔有一貴女人。面首端正儀容挺特。出家修
學得應眞道。於城外林樹間獨行。道逢一人
見此比丘尼顏貌端正意甚愛著。當前立而
要之口宣誓言。若不從我不聽汝去比丘尼
便爲説惡露不淨之法。頭眼手足有何可貪。
彼士夫便語比丘尼言。我愛汝眼好。時彼比
丘尼右手挑其一眼示彼男子。血流于面。彼
男子見之欲意便息。比丘尼手捉一眼。還到
佛所以復眼本處。向佛具説因是結戒。從是
以來不聽比丘尼城外住及聚落外獨行也
(三二)天下草木皆可爲藥。直不善別者故不知
耳。昔有聖醫王名曰耆域。能和合藥草作童
子形。見者歡喜衆病皆愈。或以一草治衆病。
或以衆草治一病。天下之草無有不任用者。
天下之病無有不能治者。耆域命終天下藥
草一時涕哭。倶發聲言。我皆可用治病。唯
有耆域能明我耳。耆域死後無復有人能明
我者。後世人或能錯用。或増或減令病不差。
令擧世人皆謂我不神。思惟此以故涕哭耳。
唯有一訶梨勒。別在一面獨不涕哭。自言。
我衆病皆能治。服我者病皆當差。不服我者
自不差耳。不須人明故不涕耳。耆域者喩如
佛也。衆藥草者如諸法也。訶梨勒者如非常
也。言佛在世時善用法能。即以婬怒癡爲藥
差人病也。及諸餘善法隨宜而用無常軌已。
喩病者良醫耳。佛去世後少有能善用諸法
應時而變者也。非常觀者多所治也。亦能治
婬亦能治恚亦能治癡。善用者則去病。不善
用者無所傷。是故喩如訶梨勒也。其餘諸法
不易用也。用之者宜必得其師。善用者則病
損。不善用者則増病也
(三三)昔有屠兒。詣阿闍世王所求乞一願。王
曰。汝求何願。答曰。王節會之際宜須屠殺。願
王見賜我當盡爲之。王曰。屠殺之事人所不
樂。汝何故願樂爲之。答曰。我昔爲貧人。因
屠羊之肆以自生活。由是之故得生四天王
上。盡彼天壽來生人中續復屠羊。命終之後
生第二天上。如是六反屠羊。因是事故遍生
六天中受福無量。以是故今從王乞。王曰。
設如汝語何以知之。答曰。我識宿命。王聞
不信謂是妄語。如此下賤之人何能識宿命
耶。後便問佛。佛答曰。實如所言非妄語也。
此人先世曾値辟支佛。見佛歡喜至心諦觀。
仰視其首俯察其足善心即生。縁是功徳故。
得一一生六天上。下生人間自識宿命。福徳
以熟得故六反生天人中也。罪未熟故未便
受也。畢此身方當墮地獄受屠羊之罪。地獄
畢當生羊中一一償之也。此人識宿命淺。唯
見六天中事。不及過去第七身故。便謂屠羊
即是生天因也。如是但是識宿命。非通非明

(三四)昔有一國王深識罪福信有果報。常好布
施不逆人意。名流四遠無不聞知。時鄰境起
兵以襲其國。王自思惟若我出戰必傷害。寧
自喪身不抂百姓。彼軍已至從城東門入。王
便從西門出。單獨一身逃奔林野。時有一婆
羅門從遠方來。路由林間遇値此王。即時二
人對相問訊。王問婆羅門。汝從何來欲何所
往。婆羅門曰。我聞某甲國王。志好布施不
逆人意。故從遠來欲有所求。王即答言。君
所言者。我身是也。婆羅門。聞之驚怪。即問
王曰。王今如此。其故何耶。時王具以事情
向婆羅門説。婆羅門聞之躃地絶死良久。王
即扶起以水灑之然後乃蘇。王問之曰。何故
若是。婆羅門言。我自昔貧窮乏無財。故從
遠來欲乞財寶。如何今日値王如此。故懊惱
不自堪勝。王即慰喩婆羅門。汝莫愁憂我當
令汝大得財寶。彼異王者雖得我國未獲我
身。宣令遐裔贈募甚重。汝便可縛我身送詣
王門。彼王歡喜必重賞汝。於是婆羅門即如
其言。以草索繩縛其兩手。送詣王門。門人
見之速入白王。王聞驚喜。即命令前門士。
即將所攝王身及婆羅門詣王坐前。王問婆
羅門。汝有何術能致此人。婆羅門答。我無
他述。此人本爲王時志好布施。故從遠來欲
有所乞。於林樹間遇値相見。彼問我言。欲何
所至。時我答言。欲至某甲國王所。彼答我
言。某國王者我身也。我聞是語即時絶死了
不自覺。彼扶我起以水灑之。復問我言。汝
何故至此。我答言。宿世不施生世貧窮。故
從遠來欲乞財寶。本願不遂故自懊惱耳。彼
勞我言。勿生勒念。吾當以身給汝所須。便
語我言汝可持繩縛我兩臂送詣王門。彼王
自當賞賜汝也。時王聞婆羅門語。即便涙出
避席下坐語本王言。汝眞人王我爲賊也。於
是攝其所領還歸本國。前王復位令行如故。
此明菩薩本爲凡人。所行至徳其事如是。若
有書持經卷至心如是。天及惡人終不得便
也。有二種賊。一者手力賊。二者方便賊。手
力賊手自鑿壁。或作師子頭或作蓮花形。入
舍取物不盡持去要少多留。欲令主人得生
活也。欲使人稱此是好賊。還自變服與諸人
倶至失物家看。時彼衆人見賊鑿壁處。皆言
此是巧賊。時有一方便賊微梵志服。亦在其
中便作是言。此非巧賊。用力多而得物少。
云何爲巧。要不用力而得物多爾乃爲巧。時
手力賊密著心中。待衆人去隨而問之。云何
爲方便賊。答言。汝欲知者但隨我行。一月
餘日當使汝見。於是方便賊便方便。微梵志
服造一大富長者家。告長者言。我須少物。能
與我者不亦佳乎。時長者謂索一衣直。便即
答言。當相給與。未得之間續後重往言。君
前許我者意定可得不。長者答言。當令必得。
如是至三已。便作文書詣官言之言。某甲長
者負我十萬兩金不欲還我。賊便取長者怨
家以爲時人。時官録其時人并長者身。問時
人言。實爾不。時人答言。實爾也。官遂令長
者輸金與此梵志。方便賊不用手力而大得
物。隨喜亦爾也
(三五)有龍能以一渧水。雨一國者或二或三。
乃至雨一閻浮提者。龍心自念言。我欲藏此
一渧水使常在而不乾。何處可得耶。作是思
惟餘處不得。唯當安著大海中乃不乾耳。此
喩少施而得大報無窮者。唯當安著佛道中
也。此明水渧與龍智合故。所憑得處而不乾
也。布施與般若合故。所置得處而不竭也」
(三六)轉輪聖王所以致金輪者。帝釋常勅四天
王。一月六日按行天下伺人善惡。四天王及
太子使者。見有大國王以十善四等治天下
憂勤人物心喩慈父。以是事白天帝釋。帝釋
聞之慶其能爾。便勅毘首羯磨賜其金輪。毘
首羯磨即出金輪。持付毘沙門天王。毘沙門
天王持付飛行夜叉。飛行夜叉持來與大國
王。毘沙門天王勅此夜叉。汝常爲王持此金
輪。當王頂上畢其壽命不得中捨。是夜叉常
爲持之。進止來去隨聖王意。盡其壽命然
後還付毘沙門天王。毘沙門天王付毘首羯
磨。毘首羯磨還内著寶藏中
(三七)昔有大梵天王名曰婆伽。宿命種長壽因
縁故。其壽經七十二梵天人壽。終其壽故不
盡。因是壽故便生邪見自謂爲常。復作是念
我得自在。從今以後人無能得妄見我者。若
我聽來則見不聽則止也。佛以神心道眼照
察其心。與舍利弗目連等四大弟子。倶陵虚
而往坐其頂上。舍利弗在右目連在左。大迦
葉在前大迦栴延在後。告梵王曰。汝自以爲
常得自在者。吾今何得坐汝頂上。又問言。汝
見何等事。自以爲常得自在耶。梵王答言。我
梵天中。次第有七十二人壽盡。我故不盡。復
有三大福徳天人壽終我故不盡。以是因故
自謂爲常。佛語梵王我是一切智人。見汝始
生時亦見汝死時。及一切諸法無有錯謬。汝
莫癡惑自以爲常。此梵天王亦識宿命。欲臨
成佛爲定知不。便語佛言。佛知我本何因縁
得口壽命。佛語梵王汝本曾作五通仙。口見
有衆人乘船入海。暴風切起波口滔天。以仙
通力救接衆人持著岸上。令此諸人得免死
厄。一因縁也。又汝曾爲大國之臣。有一聚落
犯於王法。時王大怒盡欲誅此聚落。汝時愍
之竭家財産。爲作道地令得全濟。二因縁也。
以是二因縁故得此長壽。却後復經三十六
劫汝壽當盡。梵天王聞佛語已。信心即生一
心思惟。即得阿那含道。此梵王以是因縁故。
尚得壽命如是。況佛於無量阿僧祇劫。積大
誓願慈悲衆生。求頭與頭求眼與眼。一切所
求盡能周給。身充虚空未足爲大。塵數劫壽
未足爲多
佛説雜譬喩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