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 (No. 0191_ 法賢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園池岸一石。名菩薩石。羅護羅坐石作戲。
母忽見之而立誓言。若是佛種願水不溺。如
非佛種即沈水下。作是誓已。以手推石子亦
隨落。石浮水面子猶作戲。時淨飯王。與諸眷
屬來至岸上。見子如是心大歡喜。讃言。善哉
甚爲希有。爾時大地振動。佛光普照幽闇之
處。所有衆生互得相覩。歸命頂禮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六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卿明教大師臣 法賢奉  詔譯 
爾時有二梵天子。住自梵界而作是念。今南
贍部洲有佛世尊。於烏嚕尾羅池側尼連河
邊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彼佛世尊而於樹下
結跏趺坐。於七晝夜入於火界。時二梵天互
相謂言。我等天人亦有大力。如展臂頃能到
於彼。我等今者宜速往彼。以妙伽陀而伸讃
請。於是二天從彼梵界速至佛所。旋遶瞻仰
禮重畢已。住立佛前。時一天子先以伽陀。而
讃請曰
    願佛起道樹 救度衆生界
    爲説最上法 令得智法寶
第二天子説伽陀。而讃請曰
    佛面如滿月 心淨煩惱除
    願説甘露法 行安樂世間
二梵天子説是伽陀讃請佛已。隱而不現
爾時世尊出彼禪定。觀諸世間。説伽陀曰
    世間所有諸欲樂 乃至天上所有樂
    若比斷貪之大樂 十六分之不及一
復説伽陀曰
    擔世苦重擔 迷苦而不捨
    若捨苦重擔 能擔最上樂
復説伽陀曰
    能斷世間一切愛 一切煩惱自除滅
    知煩惱者脱輪迴 當得解脱之快樂
爾時世尊於七晝夜。跏趺而坐入於禪定。當
爾之際亦無有人持食供養。纔説偈已。忽有
商主。名布薩婆梨迦。將五百量車載諸寶
貨。欲往他國經過近地。時布薩娑梨迦。以宿
善根力常起思念。云何令我獲得善友及妙
眷屬。忽聞人言。世尊入定七日不飮不食。作
是念言。今佛世尊在烏嚕尾羅池側尼連河
邊菩提樹下經七晝夜。不飮不食而入禪定。
得解脱樂成等正覺此我善友當爲我益我今
宜速詣彼奉食作最上供養。發是心已。時有
天人以天報通聞知布薩婆梨迦。發如是心。
乃觀照布薩婆梨迦及一切所將車乘等已。
乃先白佛言。今商主布薩婆梨迦。聞佛在此
得解脱樂成等正覺。於菩提樹下跏趺而坐。
入於禪定經七晝夜不飮不食。彼人定來獻
食供養。希望果報求大安樂。及利益故。作是
語已隱而不見。於是布薩婆梨迦。與同行親
友。自手辦造種種飮食美妙香潔品味。成已
即專注虔誠持以奉佛。未至佛所復作斯念。
我今奉食爲最上供養。如來必當演説最上
之法。而使我等以獻食因得天樂果。作是念
已。尋至佛所即用頭面禮如來足。禮已起立
瞻仰而住。時布薩婆梨迦。白佛言。世尊。我
與親友辦種種飮食而來供養。願佛慈愍唯
垂納受
爾時世尊許而未受。何以故。佛初成道未有
應器。作是思惟。我若不以應器受斯供養者。
彼外道天魔必生毀謗。作如是言。豈有過去
正等正覺爲利益衆生故。如是受其供養耶。
佛作念時。彼梵天子白佛言。世尊。過去正等
正覺爲利益衆生故。皆持應器而受檀施飮
食供養。於是世尊思欲應器。彼四大天王即
知佛意。乃各於自天令其妙工選取寶石。於
少時間造成應器。清淨瑩徹殊妙無比。時四
天王造成鉢已。各各自持同來奉獻。至佛所
已。即以頭面禮世尊足。禮已瞻仰住立一面。
爾時四大天王異口同聲白世尊言。我等今
者。各以寶石造得應器同來奉上。唯願世尊。
哀愍納受。作是語已。顒聽佛旨
爾時世尊復自思惟。今此四王各獻一鉢。我
若受一三天不喜。我若受三一天生惱。我今
等受四天之鉢。既受鉢已又復思惟。用唯一
器四鉢孰先。即以神力合四爲一。四器雖合
楞際疊存。於是世尊爲利生故。即持此鉢於
布薩婆梨迦處受所施食。既納受已。即謂布
薩婆梨迦曰。我今爲汝演説三歸。汝當諦受。
時布薩婆梨迦奉教而住
世尊曰。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僧伽。此是
三歸。盡汝形壽不得違悔。時布薩婆梨迦
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僧伽。
盡此形壽不敢違
爾時世尊謂布薩婆梨迦曰。隨喜布施感果
不虚。汝自捨施定獲快樂。所求福報依願皆
得。亦復當證最上寂靜。布薩婆梨迦。若行布
施所作福利。人天及魔不能迷惑。乃至禪定
智慧。若能盡行能竭苦源。見前證聖。是時布
薩婆梨迦聞是説已。心意快然歡喜踊躍。願
於未來世中憶念受持亦不忘失。作是語已
禮佛而退
爾時世尊受得商主布薩婆梨迦所施之食。
即持往彼尼連河邊。即於岸上敷草而坐喫
所受食。食既畢已。又復盥漱。如是之際忽覺
體中而發風病。何以故。佛出世間示斯爲縁。
欲令衆生知身如幻故。是時天魔。恐佛出世
教化衆生出離三界。當空我境。常伺其隙欲
來惑亂。忽知發疾速離天界來至佛所。而作
是言。善逝。汝今不安涅槃時至。我今請佛入
大涅槃。爾時世尊知是魔來欲亂我心。佛謂
魔言。我涅槃未至。我今直待聲聞弟子。解佛
法分智慧明達。了知教本廣演法相。乃至苾
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修持梵行。有衆
多人欲周大地及彼天人皆證解脱。我於是
時方入涅槃。時彼天魔聞佛語已。知不涅槃
心生懊惱。於是天魔慚恥而退
爾時帝釋天主遙知世尊體發風病。自天而
下至贍部洲。去菩提樹不近不遠。有大訶梨
勒林於中而住。於此林中取得上好訶梨勒
已。疾往佛所。到佛所已。頭面著地禮世尊足。
禮已瞻仰住立一面白言。世尊。我知聖體小
有風病。此贍部洲有訶梨勒。色妙馨香可療
斯恙。我今持來奉上世尊。唯願大慈納受而
食。世尊受已尋便服食。風病即除體安如故。
世尊慰勞。帝釋乃退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又復離菩提樹。往彼母喞鱗那龍
王宮。到彼宮已。於一樹下跏趺而坐入於禪
定。是時彼處七日七夜降霔大雨。時母喞鱗
那龍王。以雨方霔知佛在定。恐其風雨之氣
互侵佛身。又恐蚊蚋&T044844;蠅唼擾聖體。遂以自
身纒繞七匝卯首上覆。如傘蓋相。經七晝夜
不動不搖。佛將出定龍自攝身龍王還宮。復
以種種花鬘塗香嚴飾其身。來至佛所頂禮
佛足白言。世尊。七日已來風雨之氣。蚊&T044844;
類侵擾以否。聖體云何。於是世尊。説伽陀

    觀察於世間 一切衆生等
    若得無侵害 歡喜復快樂
    離欲斷煩惱 此樂難比喩
    無明若調伏 斯爲最上樂
爾時世尊説是伽陀答龍王已。即離彼處還
來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經七晝夜。入定觀察
十二縁生。云何根本而因得生。所謂因於無
明乃縁於行。行縁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入。
六入縁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取。取縁有。
有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惱。由如是因得一
大苦蘊集如是。根本不生則一切得滅。所謂
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滅識即名色滅。
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
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
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解如是
滅則得一大苦蘊滅
爾時世尊於七晝夜。在於禪定如是觀察十
二縁生已。乃出三摩地。而説伽陀曰
    淨行觀察苦相時 知一一法有所因
    若知苦相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滅受時 知滅受法之無盡
    若知滅受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縁生時 乃知縁生法無盡
    若知縁生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有漏時 乃知有漏法無盡
    若知有漏法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如是法 知如是法悉無生
    如日遍照於世間 行住虚空無所礙
    淨行觀察於苦相 知一一苦悉無生
    破壞煩惱得無餘 如佛降伏魔羅軍
爾時世尊説伽陀已。復説是言。若有衆生斷
於輪迴。知甚深法微妙言辭悉能通解。如是
之人是有智者。我爲此等人説。我令此等人
知。我今如是獨處林野。依相應行見行法樂。
是時世尊説是語已。自在行住無諸繋著。不
云説法亦不生心。是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
王。知於世尊不云説法亦不生心。而作斯念
若如是者世間滅壞。何以故。如來應正等覺
出於世間。如優曇鉢花時乃一現。今不説法
自取法樂。當令一切有貪欲者樂邪法者不
覺不悟。云何世間而不滅壞。我今往彼伸其
勸請。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離彼梵界。如展
臂頃即至佛所住立佛前。説伽陀曰
    出世摩伽國 過去法無垢
    悉開甘露門 演法濟衆生
世尊告言。我法甚深難見難了。我若輙説速
取滅壞。何以故。世間一切樂邪法者。有貪欲
者。不樂聽受不能覺悟。何以故。貪欲之者。
黒闇覆障故。梵王白言。世尊。衆生者。世間
生世間老有利根鈍根及以中根乃至相好易
化。塵垢輕微諸異生等。世尊。譬如青蓮花或
白蓮花等生於水中。於水而長於水而老。其
中或有出水者。或不出水者。亦復如是。世尊
諸異生等。若不爲説種種妙法。皆趣沈墜。唯
願善逝。賜其法寶。唯願善逝。降於甘露
爾時世尊受於梵王慇勤勸請已。默而許之。
遂以佛眼。審諦觀察世間衆生。世間生世間
老。鈍根者利根者。乃至於中下。顏貌之好醜。
易化與難化。少塵極少塵。如是衆生等。我若
不爲説種種之妙法。不知諸苦本。悉趣於沈
墜。世尊如是觀察知已。而起大悲將演妙法。
先説偈言
    我今降法甘露雨 當潤樂聞及一切
    從此人間得法因 若見弊魔不廣説
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聞此偈已。定知世尊
演説妙法。身心快樂喜不自勝。即以頭面禮
世尊足。右繞三匝隱沒而退。爾時世尊即自
思惟。今者何人先得聞法。乃憶往昔阿囉拏
迦羅摩等仙人可先聞法。何以故。我於往昔
過彼住處。受其妙供及受其囑。我今先爲彼
人説法。作是念時乃有天人。來白佛言。彼阿
囉拏迦羅摩等。皆已命終方今七日。世尊默
知。又聞天告。乃嗟歎曰。無常大事世不驚乎。
又念阿囉拏迦羅摩等。薄祐如是。不聞正法

爾時世尊復念。何人可先聞法。彼嚕捺囉迦
囉摩子。亦曾供我亦曾囑我。作是念次彼
有天人。名曰囉吒。又告佛曰。彼嚕捺囉迦囉
摩子亦趣無常。世尊默知。復聞天告。世尊
又歎曰。正法難聞薄祐乃爾。於是世尊思念
五人。我出王宮入山苦行。是等尋來供侍於
我。我應先爲彼人説法。於是以淨天眼觀在
何處。見彼五人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於是
世尊自菩提樹。往波羅奈國鹿野之苑。時於
路次有一仙人。名烏波誐。相逆而來。時彼仙
人忽於路次得見世尊。又見身長丈六金色
晃然。相好端嚴殊特超世。驚歎良久乃作是
言。瞿曇瞿曇。覩汝相好湛然清淨。復如金色
非世所同。何因出家。歸依何法。誰爲汝師。
今復何去
爾時世尊乃説伽陀。答仙人曰
    我今無所師 處世獨無侶
    悟正等菩提 爲最天人師
    知世間諸法 不染亦不斷
    具一切智力 當降魔羅軍
烏波誐仙人言。瞿曇。實如汝言是佛無疑。佛
言。如是了知及得漏盡。降伏罪業故號爲佛。
時烏波誐仙人又復問言。瞿曇今往何處。佛
言。往波羅奈國撃大法鼓轉大法輪。當説世
間未曾有説。亦復宣示過去佛勅。當令世間
知法離欲。佛説是已。彼烏波誐仙人頂禮世
尊隨路而去
爾時世尊即自往彼波羅奈國鹿野之苑。時
彼五人其名灑替梨迦摩斛梨迦未斛羅&MT01280;
嚩鉢囉賀拏尾婆囉多等。方新澡沐香油塗
身。廣排飮饌列坐食次。彼五人等遙見世尊。
知非他人皆大驚怪。互相議曰。今此太子居
山苦行欲成佛道。今乃退志還尋我等。我等
安坐勿得迎侍。世尊遙知默而行詣。佛身巍
巍由如金山。尊貴吉祥相好具足。有大威徳
無能儔匹。時五人等見佛俯近威徳加臨。無
能安坐皆起迎侍。於是五人咸言善來。請當
就坐。是時五人或爲佛敷座者。或汲水洗足
者。或奉上名衣者。或接手扶侍者。於是五人
承事於佛同於往昔。是彼世尊安詳就坐。從
容而言謂五人曰。汝等五人。初見我時共有
要議欲輕於我。汝等甚愚。汝等皆是我族當
行我戒。是時世尊復告五人曰。汝等。莫於如
來生起輕慢。何以故。汝等。若於如來起於輕
慢者得無利益。後於長夜獲大苦惱。五人白
言。佛於昔時所有威儀最上世法殊妙之事。
後行苦行得最聖清淨無上之智。通達妙法。
本所觸行今在何處。佛言。汝灑替梨迦末斛
梨迦末斛羅&MT01280;嚩鉢囉賀拏尾娑囉多等。若
於衆生廣大供養廣大之施。上妙飮食酥乳
之味。食畢沐浴香油塗身。潔淨諸根嚴好殊
麗。前後顧視容色適悦。汝等如是爲見我者
非見於我。灑替梨迦等言。如是如是。時彼五
人常行乞食。世尊到已。或三人乞食二人奉
事。或二人乞食三人奉事。互爲給侍精進無
懈。佛因制之日。有二事法。修行之人而不
得行。云何二事。爲於色欲生貪。此輪迴根非
上人法。若有人能自正其心修其苦行。於此
五蘊三毒如是諸法無迷無執。智眼觀察斷
彼輪迴。離於苦樂行於中道。復於正見正思
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於此八正
而廣修習。獲於神通證於涅槃。得名中道。當
趣無上正等正覺。我於是事悉辦無餘
爾時世尊如是説已。又復觀知五人堪能受
法。即復告曰此是苦汝須知。於是五人思惟。
以慧眼觀是法。於過去世曾所聞聽。菩提發
生而得了知。又復告曰。此是集汝應斷。於是
五人復思是法。以慧眼觀。於過去世曾所聽
聞。菩提發生而得了知。又復告曰。此是滅汝
應證。於是五人又復思惟。以慧眼觀此法。過
去已曾聞聽。菩提發生還得了知。又復告曰。
此是道汝應修。於是五人又復思惟。以慧眼
觀察此法。亦於過去之世曾所聞聽。菩提發
生還得了知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苦法我已知。集法我
已斷。滅法我已證。道法我已修。我以是法乃
成佛道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汝等可應學。吾知於
苦斷於集。證於滅修其道。汝等。若能於此四
諦眞實之道而得了覺。自然知彼無集無解
無明無慧無菩提無不生。乃至梵界魔界諸
天世人。沙門婆羅門等亦無所住。離顛倒
心意快然。當來決證無上正等正覺
爾時世尊如是三轉十二行法輪。時尊者鉤
抳等。除去塵垢得法眼淨。及彼八萬天人得
法眼淨。於是五人既悟道已。乃白佛言。我等
欲於佛法出家。願賜聽許。爾時如來謂五人
曰。善來苾芻。於是五人鬚髮自落。袈裟著身
成沙門形。爾時世尊復謂鉤抳等言。色是常
是無常。是苦是非苦。是空是非空。是有我是
無我。受想行識是常是無常。是苦是非苦。是
空是不空。是有我是無我。鉤抳答言。世尊。
我觀色受想行識。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
爾時五苾芻聞佛説是五蘊之法。乃得漏盡
證於無學。時佛謂言。汝等。所作已辦梵行已
立。我生已滅永斷輪迴。我與汝等六人。當爲
世間第一福田。三寶之名今已具足
爾時世尊説是法時。有一夜叉名曰菩摩。高
聲唱言。今日世尊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
人住處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爲愍念利益
世出世間梵魔天人沙門婆羅門等。時彼菩
摩夜叉作是唱已。彼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及
彼諸天互相告唱。須叟之間。乃至梵界諸梵
天等。皆悉聞知。世尊在彼波羅奈國鹿野苑
中仙人住處。三轉法輪。三寶出見。利樂人
天及諸有情。是時地即大動天亦大明。於是
梵王帝釋及諸天等。各各執持寶幢幡蓋來
詣佛所。雨天妙花作天妓樂謌唄讃歎種種
供養。歡喜踊躍禮佛而退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七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卿明教大師臣 法賢奉  詔譯 
爾時世尊初轉法輪。度五苾芻已。將諸苾
芻往嚩囉迦河岸。遊止暫住。時波羅奈國中
有倶梨迦長者子。名曰耶舍。家中巨富廣有
財寶。母氏眷屬皆國中豪族。多畜奴婢互誇
強盛。是奴婢輩皆悉年少聰明多藝。復擅歌
樂常侍左右。時長者子耶舍。忽於一日在自
家中。令諸妓人嚴容麗服鼓動音樂。與諸眷
屬恣其快樂。自旦至夜方始停息。時妓女輩
各還所止。以其困乏睡極昏重無所警覺。時
長者子耶舍。於夜後分巡諸房室檢察庫藏。
見諸妓女門不掩閉。身無拘檢。或髮髻蓬
亂。或衣服離身仰覆縱横。現露形體由如死
人一無異別。時長者子耶舍。因果成熟出家
時至。覩斯相状忽生厭離。*由如發狂。耶舍
以其富盛有摩尼所裝之履數及千緉。於是
著寶*裝履。夜詣王宮告守門者曰。我苦我
苦。請報於王。其守門者不肯聞報。復諸後門
亦謂守門者曰。我苦我苦。請報於王。其守
門者亦又不聽。是時耶舍自夜後分直至天
曉。乃出城門至嚩囉迦河岸。往來而行口中
但言。我苦我苦
爾時世尊在於彼岸。晨旦經行。於是耶舍遙
見世尊威徳端嚴無與等者。如非常人。乃告
之曰。聖者我苦。聖者我苦。爾時世尊即以
軟言而慰呼之。善男子。汝來我今此處安
樂無事。時彼耶舍得聞世尊慈悲之聲軟言
相呼。即脱寶履致於岸側。渡嚩囉河詣於佛
所。頂禮佛足却住一面。於是世尊乃與耶舍
同還遊止。敷座而坐。即爲耶舍如應説法
爾時世尊謂耶舍曰。布施持戒生天之因。雖
五欲自在輪迴未斷。勿以天福心生喜樂。汝
今欲求割斷煩惱除去蓋障得解脱者。當於
聖道而加修習。可證道跡可證涅槃。又言。耶
舍。我今問汝。色是常是非常耶。是苦非苦耶。
是空非空耶。有我無我耶。受想行識是常非
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非空耶。有我無我耶。
時彼耶舍得聞世尊説如是法。譬如白色之
衣易爲染著。得離塵垢獲法眼淨
於是世尊又爲廣説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於
是耶舍即於座上得漏盡意解證無學果。便
即發言答世尊曰。如佛所説。色受想行識者。
乃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世尊知彼實已得
證漏盡解脱。猶著在家寶飾之衣。乃爲耶舍
説伽陀曰
  若得正道 猶戀莊嚴
    雖行梵行 未名息心
    若能調伏 執杖自驚
    雖婆羅門 是眞沙門
爾時耶舍。宿有黠慧又證無學。纔聞佛説此
妙伽陀。乃自思惟。世尊説此正爲於我猶著
在家寶飾之衣。乃白佛言。世尊。我今於佛法
中願爲沙門。世尊大慈惟見聽許。佛言。善來
苾芻。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沙門形儀相具
足。時倶梨迦長者始及天曉。見彼左右怱怱
報言。長者子耶舍不待天曉出自舍去。今不
見迴未委所至。時倶梨迦長者聞是語已驚
怪非常。乃私自念。我子夜出得非不正之人
而相誘耶。又問侍人。我子所履所服爲常
非常耶。侍人對曰。彼所常服妙衣寶履不在
常處。必著隨身。是時倶梨迦長者又復思惟。
我子耶舍著寶*裝履及上妙衣必無惡事。我
今宜速諸處尋覓。於是令諸僮僕分頭尋覓。
兼自出城門至嚩&T072246;迦河岸訪問尋求。忽於
岸邊見子所著寶*裝之履。又聞彼岸有佛及
將弟子於彼遊止。心自思惟。我子決定在
彼而住。時倶梨迦長者即自脱履。渡河訪覓
將至佛所。佛亦遙見知來尋子。既至佛前覩
佛光明又見異相。未及言子唯即驚歎。世尊
方便承其發心。乃先諭言。善來長者。得無
疲勞。且可就坐今與汝語。時倶梨迦長者初
覩世尊威光相好。又蒙軟言慰論。但益瞻仰
全忘覓子。世尊告曰。我有妙法汝樂聞耶。倶
梨迦長者言。願佛哀愍唯垂宣示。佛言。布施
持戒生天之因。天之果報非爲究竟。若斷煩
惱可趣聖道。倶梨迦長者。我今問汝。色是
常非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非空耶。有我無
我耶。又曰。受想行識是常非常耶。是苦非苦
耶。是空不空耶。有我無我耶。爾時世尊廣爲
解脱。汝可觀察實言報我。時倶梨迦長者曰。
我今實知色受想行識乃是無常苦空無我之

爾時世尊又爲廣説四諦之法。時倶梨迦長
者因是除去塵垢得法眼淨。身心適悦歡喜
無量
爾時世尊知彼長者心意開解恩愛淡薄。若
見其子作沙門相必無憂苦。乃發問言。倶梨
迦。汝何因縁來至於此。倶梨迦長者具以上
事告於世尊。佛呼苾芻耶舍即出。是時長者
見耶舍出作沙門形。復知漏盡證無學果。乃
作是言。我子快哉。初能自利又能利他。使我
得聞殊妙之法。遠離塵垢法眼清淨。皆由我
子獲斯妙利。於是倶梨迦復白佛言。我今住
家願佛垂戒。佛言。善哉善哉。我今爲汝受於
三歸。汝當諦受
佛言。倶梨迦。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汝
盡形壽不得違悔。倶梨迦言。我今歸依佛歸
依法歸依僧伽。佛言。倶梨迦。汝今於吾受得
三歸依竟。當爲世間第一優婆塞。爾時倶梨迦
蒙佛爲説種種之法。乃得遠塵離垢法眼清
淨。又蒙與受三自歸已。心意泰然歡喜無量。
即白佛言。我於來日就自居舍備齋供養。唯
願世尊及聖衆等慈悲愍念同賜降赴。佛即
默然。時倶梨迦知佛受請歡喜踊躍。旋遶三
匝禮佛而退。彼倶梨迦既請佛已。速至家中
告彼妻子男女并諸眷屬。彼耶舍夜出渡嚩
&T072246;迦河。投佛出家已作沙門。兼已得證阿羅
漢果。我尋耶舍亦到於彼。便蒙世尊爲我説
法。獲離塵垢得法眼淨。又爲我受三自歸法。
我已請佛來日供養。佛與聖衆必來降赴。汝
諸眷屬今當爲我速淨舍宅香水灑地無令塵
坌。及速備辦種種飮食乃至香花供養之具。
汝等專至亦獲大利。既至來朝明相現已。家
内營辦一一皆畢。倶梨迦長者即於庭際執
爐焚香。遙白世尊。飮食已辦願佛垂降
爾時世尊即告拘抳。諸羅漢等可共往赴倶
梨迦請。又告耶舍曰。汝歸本家形服非舊。母
親眷屬心必悲惱。汝今出家已證無學。宜以
方便化令歡喜。佛誡勅已。即與同詣家中受
食。時倶梨迦長者立於門首顒望佛至。佛既
至門。倶梨迦長者頂禮佛足。焚香迎引至第
二門。時耶舍母及乳母眷屬悉出迎接。初
覩世尊相好端嚴威光殊異。又見耶舍及諸
羅漢法服嚴身威儀詳審。凡諸進止有殊異
道。圍繞瞻仰歡喜無極。倶梨迦長者請佛就
座。諸羅漢等亦復就座。是時長者與諸眷屬
次第禮足。禮畢瞻仰各住一面
爾時世尊爲耶舍母及諸眷屬。如應説法使
其歡喜。又令發起菩提之心。乃告之曰。布施
持戒得生天上。雖復快樂未出輪迴。欲出輪
迴當斷煩惱。於生滅法而須了知。汝等諦聽
深心思惟。我今爲汝分別廣説
佛言。色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法。又言。受
想行識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法。汝等知
否。如是世尊廣爲分別時。耶舍母及乳母等
皆已宿植善本。今遇世尊爲説妙法。如潔白
衣染成衆色。隨其所染皆得鮮妙。耶舍母等
亦復如是。世尊乃至廣爲演説苦集滅道四
聖諦法。耶舍母等不起於座得法眼淨。斷除
貪愛離諸疑惑。而於諸法知見無礙。即從座
起住立佛前白言。世尊。五蘊三毒苦空無我
無常之法。我已實知
爾時世尊即爲受其三歸。受三歸竟歡喜踊
躍禮謝於佛。而又白言。食時已至。佛即默然。
於是長者及耶舍母。悉持所辦上妙香美種
種飮食。自手奉上佛及聖衆。佛與聖衆食畢
澡盥清淨已竟。是時長者及耶舍母。即於佛
前各坐卑座請佛説法。佛即化利令心歡喜。
時倶梨迦長者與耶舍母等。復白佛言。我有
少疑欲伸啓問。願佛開説斷我等疑。今我子
耶舍。當有何因而獲是果。乃於家中忽發此
心會遇世尊爲説妙法。而得法服莊嚴其身。
獲諸漏盡證羅漢果
爾時世尊告長者等言。過去世時波羅奈國。
不近不遠有一仙人。於彼而住。有慈悲心利
益衆生。恒入城中持鉢乞食。時彼仙人會於
一日於四衢道見一死蟲。覩其壞爛又復臭
穢。過往之者不可瞻近。彼仙忽起思念。我身
無常不異於此。遂於輪迴而生厭離。當此之
時有一童子。亦見死蟲同彼仙人厭輪迴苦。
而彼仙人及以童子既厭輪迴。後勤修習解
脱正道。彼仙人者即我身是。彼童子者即耶
舍是。是故耶舍今遇於我。得聞妙法證無學
果。於是倶梨迦長者及諸眷屬。聞佛説已歡
喜信受禮謝而退。於是世尊將諸聖衆還歸
鹿野仙人住處
爾時倶梨迦復有四子。一名布囉努。二名尾
摩羅。三名誐鑁鉢帝。四名蘇摩斛。見彼耶舍
投佛出家證羅漢果。咸作斯念。我等云何猶
戀貪愛不求解脱。又復思惟。若今世間無最
上覺。復有何人説最上法。我等輪迴無能斷
絶。今値佛法宜生正信。當共捨家如彼耶舍
以求解脱。於是布囉努等兄弟四人。出波羅
奈國同詣佛所。頂禮佛足却住一面。而白佛
言。我倶梨迦子耶舍之弟。今來投佛欲爲沙
門。唯願世尊慈愍聽許
爾時世尊即令弟子與剃鬚髮著袈裟衣。既
爲沙門。又與説法。佛言。布囉努。汝爲沙門當
行苦行。攝心不亂求眞諦法。令心無我而於
諸法決定了知。盡生死源永斷輪轉以趣解
脱。時布囉努等聞佛世尊説是法已。正信決
定精勤修習。獲諸漏盡得心解脱。所作已作
梵行已立。我生已滅永斷輪迴證羅漢果。是
時乃有十大阿羅漢
爾時波羅奈國中復有大族諸長者子正五十
人。與倶梨迦子常爲朋友忽聞倶梨迦子耶
舍及布囉努等隨佛出家證於道果。咸作是
念。彼長者子耶舍及布囉努等。種族尊勝巨
富難倫。聰慧過人端嚴罕匹。常受快樂無諸
苦惱。猶能捨家學道以求解脱。我等云何猶
顧戀耶。諸長者子作是念已。出波羅奈國同
詣佛所。至佛所已頂禮佛足住立一面。諸長
者子同白佛言。我諸長者子正五十人。今欲
於佛法出家而爲沙門。顧佛慈悲哀愍聽許。
佛言。善哉汝長者子。捨家爲道今正是時。即
令弟子與剃鬚髮著袈裟衣度爲沙門。是時
世尊又與説法令求勝果。佛言。汝長者子。各
各捨家爲沙門者。當須一身行於苦行。攝心
不亂求眞諦法。令心無我而於諸法決定了
知。盡生死源永斷輪轉以趣解脱。諸長者子
得聞世尊説是法已。正信決定精勤修習。獲
盡諸漏心得解脱。所作已作梵行已立。我生
已滅永斷輪迴。悉皆證得阿羅漢果。於是世
間始有六十大阿羅漢
爾時世尊觀諸弟子而告之曰。我從無量劫
來勤行精進。乃於今日得成正覺。正爲一切
衆生解諸繋縛。汝等今日悉於我處得聞正
法。漏盡解脱三明六通皆已具足。天上人間
離其繋縛。可與衆生爲最福田。宜行慈愍隨
縁利樂。所言未竟。時彼罪魔名摩拏嚩迦。即
便遙知今日瞿曇沙門。與諸弟子在鹿野苑
中而共商議。謂言。汝等天上人間得離繋縛。
宜各隨縁而行利樂。我今若不令其惑亂。必
定化盡世間衆生。時彼罪魔摩拏嚩迦。自變
其身同世間人。如展臂頃即至佛所。住立佛
前説伽陀曰
    汝解脱相非解脱 得此解脱非沙門
    汝今自處大繋縛 當欲解脱於何人
爾時世尊知是罪魔摩拏嚩迦來相惑亂。徒
自作業何能壞我。即説伽陀答罪魔曰
    我於天上及人間 已能解脱諸繋縛
    乃至無學離繋縛 汝之罪魔不能破
時魔摩拏嚩迦聞是語已。即自思惟。此瞿曇
沙門知他心事必不能亂。唯自苦惱隱沒而
退。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我已語汝。汝等已於
天上人間離諸繋縛。可愍念衆生而行化導。
汝等速去。時諸羅漢奉佛教勅禮辭而去
爾時世尊與諸羅漢皆離鹿苑適悦之地。佛
即獨行往詣西曩野儞聚落烏魯尾螺池邊迦
囉波娑林下經行宴坐。時聚落中有六十賢
衆。在西曩野儞中將諸妓女及彼音樂。日日
作樂無有停罷。忽有一女於此快樂心生厭
離。捨衆逃避不知所至。時六十賢衆善根成
熟。因尋此女入迦囉波娑林。忽於樹下見佛
世尊驚訝非常。互相謂曰。今此沙門身如金
山光明晃耀。面目端正諸相具足。吉祥尊貴
無有倫匹。嘆不能已。即前行詣而發問言。沙
門。止此還曾見一女人來否。佛言。賢衆。此
處寂靜非女所遊。汝今來此爲尋女人。何不
自爲尋其身耶。是時賢衆聞佛所説即有省
悟。乃知前非而答佛言。我等先尋女人誠是
過咎。今自尋身。願垂指示。佛言。賢衆。汝既
如是且可安坐。我今爲汝宣説法要。是賢衆
等即禮佛足退坐一面
佛言。賢衆。布施持戒生天之因。雖復快樂非
爲究竟。若求出離當斷煩惱。亦復分別生滅
之法。時彼賢衆纔聞是説蓋障即除。心内
思惟歡喜無量。佛知其意即爲廣説苦集滅
道四聖諦法。彼賢衆等如潔白衣易染衆色。
隨彼所染皆得鮮好。而賢衆等。即於座上證
四聖諦微妙之理。既於諸法而得知見。貪愛
息滅疑惑永斷。乃於佛法證四無畏。即從座
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唯願世尊。
慈哀知察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自今已
去永不殺生。畢身奉持優婆塞戒。時六十賢
衆。於世尊所得聞法已。頂禮佛足歡喜而退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八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九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爾時世尊度彼六十賢衆已。復思何人先可
受化。乃憶西曩野儞聚落之中。有難那及長
女并眷屬等堪先受化。憶念我昔苦行去時
經過彼舍。時難那及長女并眷屬等。共持乳
粥及酥蜜等來獻於我。今觀彼等根縁已熟
堪可化度。作是念已。世尊翌日伺候食時。執
持應器入西曩野儞聚落之中。次第乞食至
難那舍。時彼難那及長女等。見佛至門踊躍
歡喜。即謂佛曰。善來世尊。聖體安否。世尊
大慈暫過我舍。佛即入門。難那并女爲佛敷
座。世尊昇座。彼難那及女并諸眷屬。即以頭
面禮佛雙足。各各禮已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即爲説法。佛言難那。汝等諦聽。布
施持戒生天之因。雖感欲樂終當退失。汝等
當斷一切煩惱以求出離。又復廣爲分別生
滅之法而令了知。佛説是時彼難那等根縁
成熟蓋障即除。深心思惟歡喜無量。佛即又
爲廣説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時難那并女及
眷屬等。即於座上得法知見。證四諦理斷諸
疑惑。貪愛永除一向信佛。即從座起合掌頂
禮白言。世尊。我於世尊所説諸法實得知見。
我今歸佛歸法歸依僧伽。願爲近事永不殺
生。又白佛言。食時已至願佛大慈受我供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