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本行集經 (No. 0190_ 闍那崛多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100] [Prev]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諸相具足莊嚴身 彼能如是辯才説
爾時伊羅鉢龍王。即還以偈白仙童子那羅
陀言
    大仙言是佛語者 爲當睡臥夢裏聞
    若是分明對面承 唯願仁今重讃説
爾時童子那羅陀仙依所覩見。即更以偈答
龍王言
    天人自在大丈夫 今居波羅鹿苑内
    既轉無上法輪已 猶如師子吼勝林
爾時伊羅鉢龍王。復更以偈白那羅陀童子
仙言
    仁今所言佛世尊 我不聞久今聞説
    既聞與仁相共詣 觀彼希現難思議
    昔覩今復得重觀 正覺如來諸相好
    今日始更出現世 難値猶若優曇花
    經歴多時乃一興 清淨猶彼空中月
    諸相具足莊嚴體 正覺最上勝菩提
    久遠曠絶不聞聲 清亮猶如梵音響
    若諸衆生得聞者 從佛得入解脱門
爾時伊羅鉢龍王。説偈讃歎佛世尊已。復更
重白那羅陀仙。作如是言。那羅陀仙。仁言佛
也。時那羅陀摩那婆仙。答龍王言。我言佛也
梵本再
問再答
龍王復言。那羅陀仙。如此鳴吼。出世甚難。
所謂彼佛佛世尊也。那羅陀仙。彼阿羅呵三
藐三佛陀。今在何方
時那羅陀摩那婆仙。即整衣服。偏袒右肩。合
十指掌。向佛在方。示龍王言。汝等龍王。若欲
知者彼佛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
陀。今在某方
時伊羅鉢龍王。知佛處已。即整衣服。偏袒右
肩。右膝著地。向佛所在。合十指掌。三稱此
言。南無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
如是
三説
時伊羅鉢龍王。白那羅陀童子仙言。摩那婆
仙。相隨共向彼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
藐三佛陀所。禮拜供養。時那羅陀報龍王言。
善哉龍王。我等共去
時伊羅鉢并及商佉。二大龍王。自餘無量諸
龍眷屬。那羅陀仙摩那婆等。八萬四千諸衆
生輩。欲向佛所
爾時伊羅鉢龍王。作是思惟。我今若以變化
之身。見於佛者。此我不善。我今宜以自許報
身。往見世尊
爾時伊羅鉢龍王。至其龍宮。以自報形。而欲
見佛。從北天竺特叉尸羅城。向波羅*㮈國。
強有三百六十由旬。時彼龍王出欲見佛。其
頭已至佛世尊所。而尾猶尚在自本宮。而彼
龍頭。其状猶如獨樹造般。其項猶如象鼻放
水。耳目猶如憍薩羅國銅鉢之器。口出光炎。
猶如重雲出於閃電。氣息作聲。如雲雷鳴。
作伽荼伽荼聲。而彼八萬四千衆類。一切悉
隨伊羅鉢行。而伊羅鉢。遙見如來極大端正
光相非常。心生歡喜。乃至猶如虚空中星莊
嚴顯赫。既覩見已。向於佛邊。生清淨心正信
之心。踊躍歡喜。進向佛所
爾時世尊。既遙覩見伊羅鉢龍漸漸而來。見
已告言。善來善來。伊羅鉢龍王。經歴多時不
曾相見。王今身體安隱以不。少病少惱。及諸
親眷。並無疾耶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七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八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那羅陀出家
爾時伊羅鉢龍王。作如是念。世尊已知我名
字也。復更重於如來世尊。増加歡喜。得清淨
心。生愛敬心。時伊羅鉢即隱本形。別更化作
摩那婆身。近世尊前。頂禮佛足。却住一面。住
一面已。即更親誦彼二偈文。而重問佛
    在何自在王 染著名爲染
    彼云何清淨 云何得癡名
    癡人何故迷 云何名智者
    何會別離已 名曰盡因縁
爾時世尊復還以偈答龍王言
    第六自在故 王染名曰染
    無染而有染 是故名爲癡
    以沒大水故 故名盡方便
    一切方便盡 故名爲智者
爾時伊羅鉢龍王。復更以偈重白佛言
    受持何戒行何行 復更作於何業因
    能於人天受勝身 熏修最上無邊利
爾時世尊即還以偈答龍王言
    供養老人勿毀他 欲見尊長須時節
    常愛善行及法語 數聽正眞利益談
    樂法深念正菩提 智慧分別思惟義
    實言精苦修梵行 於他常行布施檀
    質直詳審意勤劬 笑哭語言皆避惡
    諂曲慠慢悉遠離 勿共他人作怨讎
    善言在於正念中 若聞若知定心意
    若人常有放逸行 彼輩無聞無正思
    若能行於聖道因 是名依行淨口業
    彼等忍辱正思念 在於多聞廣智中
爾時世尊。説此偈已。其那羅陀摩那婆仙。即
欲法。爾時伊羅鉢龍。見佛聞法。瞻仰尊
顏。悲喜相交。涙下如雨。爾時世尊。告伊羅鉢
大龍王言。汝大龍王。何故忽然。瞻看我面。
笑而復悲。如是涙下。作是語已伊羅鉢龍即
白佛言。如來世尊。我念往昔。有佛出世。名曰
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我時
於彼佛法之中。修行梵行。爲出家人
世尊。我於彼時見有一草。名曰伊羅。我時以
手斫彼草。取執捉將。詣迦葉佛所。到佛所已。
白彼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斫於此草。得何果
報。時彼世尊。即報我言。汝比丘知。若人故心
斫斷此草。彼人當墮牢固地獄
世尊。我於爾時於彼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
呵三藐三佛陀邊。聞於此語。心中不信。不生
希有奇特之想。以我不取彼佛語故。不受於
彼如來教誨。又自思惟。但我斫此伊羅之草。
有何果報。心作是念
世尊。而我當時既造於彼波夜提罪。而不信
有波夜提報。復不能捨此之邪見。命終已後。
遂即生於長壽龍中。是故彼時爲我立名。名
伊羅鉢伊羅鉢也。而我爾時。還於彼處迦葉
佛邊。問彼佛言。大聖世尊。我於何時。當得脱
此惡龍之形。何時當得復於人身。作是語已。
默然而住
爾時彼佛迦葉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即告我言。汝大龍王。今應當知。過若
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過若干百千萬億
年後。當有佛出興於世。彼佛號爲釋迦牟尼
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彼釋迦佛。
當記汝得復於人身
世尊。我於彼時作如是念。我今以於迦葉佛
邊所説法戒違偝不信。受此龍身。以微善
縁。今値世尊。還不持戒。世尊。我見如此自罪
過故。呵責自身。泣涙啼哭。如雨滿面。見世尊
喜。所以微笑。爲是因縁。我如是念。希有希
有。未曾有事。如是之法。諸佛世尊。乃能如
是。無有二言。如彼迦葉如來世尊授於我記。
汝大龍王。過若干年乃至億年。於後當有如
來出世。如彼佛言。無有異也。世尊。我以是
縁。今復問佛世尊。我何時得脱此龍身。更何
時得復於人身
爾時世尊告伊羅鉢大龍王言。汝大龍王。從
今已去。過若干年。乃至如前。若干億年。於後
當有佛出於世。名曰彌勒多陀阿伽度阿羅
呵三藐三佛陀。汝於彼時。當得人身。時彼世
尊。度汝出家。修行梵行。得盡諸苦
爾時世尊爲伊羅鉢。更復説法。令其歡喜。勸
示教言。來汝龍王。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受
持五戒。而汝當得長夜利益。大得安樂。伊羅
鉢龍。既從佛聞如是語已。即白佛言。如世尊
教。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受持五戒
爾時世尊重更教誨伊羅鉢言。汝大龍王。今
應知時時伊羅鉢。語那羅陀摩那婆言。來摩
那婆。仁須幾多金銀珍寶隨意所須。從我索
之。我當與仁。而此龍女。仁無所用。所以者何
此之龍女。口一出氣。能令世人作於灰土。時
那羅陀。報龍王言。汝大龍王。我亦不用金銀
珍寶。亦復不用龍王之女。何以故。我今佛邊
聞諸偈已。即於諸*欲生厭離想。爾時伊羅鉢
龍王。頂禮佛足。遶佛三匝。辭佛而還
爾時世尊。告彼八萬四千衆等。其那羅陀最
爲上首。次第爲説。所謂教行布施持戒。得上
生天。又説*欲中多諸過患。令生厭離。證於
漏盡。又教出家讃歎功徳。助成解脱。而世尊
知彼諸大衆那羅陀等最爲上首。各各皆生
歡喜之心。生踊躍心。生柔軟心。得無礙心
爾時世尊。所有教法。令他歡喜眞正要趣。謂
四聖諦。苦集滅道。世尊。既將此四聖諦。種種
方便。解脱顯示。教誨建立。分別宣揚。教行學
習。如是生苦。如是苦集。如是苦滅。如是
道。世尊。以此四種聖諦種種因縁。顯示宣説。
乃至教行。而彼衆等。即於其坐。離諸塵垢。盡
煩惱界。於諸法中。得淨智眼。所有集法。皆悉
除滅。如實知見。譬如淨衣。無有垢膩。無有黒
毛。隨欲染時。而受諸色。如是如是。彼諸大衆
那羅陀等。於彼坐處。遠離煩惱。悉盡諸集。證
知諸法。建立無畏。度諸疑網。不隨他語。
世尊教。即並歸依佛法僧寶。受持五戒。是時
彼衆八萬四千。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圍遶三
匝。辭還本處。爾時童子那羅陀仙。已見諸法。
已得諸法。已證諸法。已入諸法。度諸所疑。度
諸所惑。無復疑網。已得無畏。不隨他語。已
知世尊法教微密。即從坐起。頂禮佛足。而白
佛言。唯願世尊。與我出家及具足戒
爾時佛告彼童子言。善來比丘。入我法中。行
於梵行。正盡諸苦。令到其邊。時彼長老。便成
出家。戒行具足。是時長老那羅陀比丘。既出
家已。具戒成就。未經幾時。獨行獨坐。捨於衆
閙。謹愼身口。不曾放逸。精勤勇猛。無懈怠
故。不久之間。其善男子。所爲出家無上梵行。
進於彼岸。現見諸法。自證諸通。證已自知。自
見自覺。而口唱言。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更不受後有。如是了知。而彼長老。即
成羅漢。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而那羅陀長老
比丘。既得羅漢無著之果。空閑獨處。作如是
念。我今可詣佛世尊所。以偈問佛。爾時長老
那羅陀比丘。於晨朝時。從房而出。往詣佛所。
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却坐一面。坐一面已。時
那羅陀。即便以偈。問佛義言
    我今方驗昔私陀 諦了如語莫不實
    今復得聞世尊教 渡到諸法彼岸邊
    既已捨家能出家 復持乞食存活命
    行於此行得何報 我今諮問佛世尊
爾時世尊。即還以偈報彼長老那羅陀言
    汝問行行果報者 此事無常難驗知
    我今爲汝分別宣 宜發精進令牢固
    凡有行者入聚落 讃歎毀辱平等心
    其有亂意處須防 當取寂定無上果
    行人常觀叫喚響 猶如猛火熾炎
    見於婦人端正容 應須捨離勿生染
    以不染於諸*欲法 彼此各無相染因
    無染即無鬪競縁 世間所有衆類輩
    我身彼身無有異 我命彼命等共同
    如是審諦思惟觀 嗔時勿殺勿相害
    應捨貪等我慢事 一切凡夫染著身
    諸有眼者能離怨 如食毒藥平等死
    若入聚落乞飯食 莫觀諸事散亂心
    諸貪染處若捨捐 以無著故當解脱
    夜獨坐時莫念請 遠離聚落亦勿思
    但至天曉欲乞時 正念正思入聚落
    到聚落中默然住 次第歴家乞食行
    遊於聚落莫忽嗤 向他語言勿麤獷
    手執鉢盂行乞食 雖有才辯但默然
    設得少食心莫嫌 有施飯人勿毀罵
    所得之處最爲善 若不得處莫生瞋
    於二邊生平等心 至於樹下隨意食
    食訖已後還林内 住於樹下結跏趺
    在於鋪上如仙人 身心及口皆&MT01490;
    恐怖皆捨勵心意 餘事莫想唯念林
    在於樹下當善觀 以舌拄腭漸出息
    自餘諸根悉調伏 心意不得著諸縁
    境界悉遣心莫存 穢濁之處並須捨
    清淨眞心行梵行 善語處所精勤求
    博聞多智須禀承 其有寂靜離*欲者
    若如是人應親近 至於彼邊心信從
    信已恭敬如世尊 勿説他家是非事
    莫毀他人自讃歎 語言不得大高聲
    猶如猛火遠處聞 如是思惟斷諸惑
    是名比丘出家法 作不作事悉離身
    若能平等觸處安 聖人行行應如是
    當知業如車輪轉 對一人説聖法時
    一人思惟即證知 調伏諸根獨處坐
    調伏諸根心成就 於後名聞遍十方
    此行唯在空閑林 或坐山間及樹下
    或在河岸池泉側 如是處所坐思惟
    闕少智慧恒睡眠 滿足寂定常覺悟
    如泉如池如大海 寂定之者亦復然
    愚癡人如半瓶泔 智慧者猶滿池水
    智人雖復多言語 言語雖多不失時
    或有才辯語言多 復有少言而審諦
    如是少言亦名智 是則名爲仙聖人
    是名眞實中道行 是名寂靜得解脱
爾時世尊。説此偈已。其那羅陀。心意開解。歡
喜踊躍。又有師言。而此長老那羅陀者。其本
種族姓迦旃延。以本姓故。衆人稱言大迦旃
延。又復長老大迦旃延。佛曾記言。汝等比丘。
今應當知。我此聲聞大衆之中。捷利取義。聞
有廣説。而其聰敏。悉能領悟。或少聽受。而能
爲他廣分別説。最第一者。所謂即此大迦栴
延比丘是也
爾時彼等諸比丘輩。聞是語已。生希有心。各
相謂言。今此尊者大迦旃延。甚爲希有。心生
疑惑。更無有人能決我疑。解了一切諸經義
者。唯佛世尊。即往佛所。到佛所已。共白佛
言。善哉世尊。今此長老大迦旃延。往昔曾種
何等善根。而今來詣佛世尊所。即得出家。受
具足戒。證羅漢果。世尊復記。聲聞衆中捷疾
利智。略説廣解。廣言能略。最第一者。所謂即
此大迦旃延比丘是也。我等願聞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至心諦聽。我
念往昔。此賢劫中。衆生壽命。二萬歳時。有一
如來。出現於世。名曰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
呵三藐三佛陀。爾時彼佛迦葉如來。轉法輪
已。竪法*幢竟。昔誓願滿具。自在利辦。大丈夫
一切作事。開化所化。度諸衆生蓮花衆等八
千億類。令生天上。是時彼佛入涅槃後。并及
建立解脱法門。悉皆在此波羅㮈城鹿野苑
中諸仙居處。説法而住
爾時彼處波羅*㮈城。有一信行善優婆塞。受
持五戒。彼優婆塞。善解五明。分別世論。能
解其義。彼優婆塞。至鹿苑林。向諸比丘。略而
問義。如是問已。時諸比丘。即爲廣説。彼優婆
塞。既聞彼等諸比丘輩爲其廣説如是之義。
心生欣羨。發如是願。善哉希有。願我來世。更
得勝於如此之法。亦能如是分別爲他次第
而説。如此比丘等無有異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當知。彼時五戒優
婆塞者。即此摩訶迦旃延是。以彼佛邊受持
五戒。爲優婆塞。善解五明微細之義。復能分
別爲他解説。於彼時發如是誓願。願我來世。
成就是等一切諸法。能廣爲他種種解説。又
復比丘。汝等當知。是迦旃延比丘。往昔歡喜
心。種如是善根。以是因縁。至於我邊。即得出
家成羅漢果。我今授記。於我聲聞大衆之中。
略義能廣。廣義能略。第一之者。所謂摩訶大
迦旃延比丘是也
是時世間。即成九十二阿羅漢。第一世尊。後
五比丘。并及長老耶輸陀身。又耶輸陀大富
朋友諸長者等。勝中復勝諸善男子。所謂無
垢善臂滿足。并牛主等又耶輸陀。復有五十
商主朋友。他方所來諸善男子。又復長老富
樓那彌多羅尼子。及其朋友二十九人。并及
長老迦旃延等
佛本行集經娑毘耶出家品第四十二
爾時北天有一城。名特叉尸羅隋言
削石
時彼城
内。有於一家。彼家婦女。忽爾雙産男女二人。
時其父母。即召明師。令爲相之。是時相師。即
爲占之云。女薄相無有吉利。彼女父母。聞此
言已。作如是念。此女今既無有好相。則不吉
祥。若至長成當是誰取用其作婦。父母如是
平章已即將彼女。乞一學問外道之婦。其
外道名波梨婆闍。隋言
行行
作如是言。我今乞汝
此女養育。教示道法令其増長。若有所須調
度供擬。我當悉與
爾時外道波*梨婆闍。即便攝受彼女養育。如
是看視。其女漸漸隨時長大。及至笄年。女意
智成。時彼外道。波*梨婆闍。婦見女大。即教
彼女種種呪術種種技能。悉皆成就。意智明
解種種諸論。至齒成就。端正少雙。多人喜見。
身體柔軟。面目勝他。骨節成熟。身體正等。無
所缺減
爾時彼女身體上著一奢絺衣。在於腰下。一
奢絺衣。披置肩上。手中執持三奇立拒擬澡
洗時安瓶之所。遊歴處處村城聚落國邑王
門。覓諸外道。欲共論議。欲折伏故。而漸漸行
値一波*梨婆闍道人。名曰最妙自在勝他。處
處遊歴。從南天竺來往北天。時彼道人。亦復
可喜。端正少雙。年又盛壯。爲人樂見。面目還
爾勝於他人。身體整頓。支節可喜。於諸論師。
最得名聞。時彼道人。見此波*梨婆闍之女
如是可憙端正容色爲他樂覩。見已於彼波
*梨婆闍女人之邊。生愛著心。時彼波*梨婆
闍之女。亦復於彼波*梨婆闍道人之邊。亦
生染心。更相貪戀。私感無已
爾時彼客波*梨婆闍道人。即語於彼波*梨
婆闍女如是言。善女仁者。我意今者甚願樂
汝共行世事。是時彼女。亦復報言。我今心
中。亦貪樂仁欲得一處。時彼波*梨婆闍道
人。報彼女言。我等二人。倶是出家修道之者。
若在如是法行之中作世事者。而諸人等。若
見我輩作如是事。即便訶責毀辱我等。我等
今可於諸人前共相論議立要誓言。若不如
者。即教承事
爾時彼女即如是言。若我得勝。汝脱不如。此
事不善便成非理。豈有丈夫事女人乎。若女
不如。伏事丈夫。此事乃善。此是順理。時彼波
*梨婆闍道人。即報女言。善哉徳女。汝此語
義。甚爲當理。如汝所説
爾時波*梨婆闍道人。即於衆中。打論議鼓。
而告之言。此處頗有人。能共我問答已不。
若或波*梨婆闍道人。若或波*梨婆闍女人。
誰能共我問答語言。能者爲善。如是至三。時
彼波*梨婆闍女人。在衆中聞如是語已。即便
唱言。我今甚能共汝論議往來問答
爾時彼女。容儀庠序。在大衆内。發問其義。
時彼波*梨婆闍道人。爲解得通。而彼波*梨婆
婆闍道人。反問彼女。女解亦通。如是再過。各
各相問。各各相通。至第三過。而彼波*梨婆
闍道人。問彼女義。其女有力。能爲解通。但護
於彼波*梨婆闍。心相愛故。現同不通。默然
不答。時彼波*梨婆闍道人。即於衆中。降伏
彼女
爾時彼女。既被波*梨婆闍道人所降伏已。即
便對衆。從彼波*梨婆闍道人身手之邊。取其
革屣及三叉拒。執持而行。彼等二人。既現相
已。如是穢亂各不相避。共一處行。以彼道人
二和合故。其女即便有於娠體。女既有娠。違
本行故。失於容色。不復端正。而彼波*梨婆
闍道人。見彼女身失本顏色。即生厭賤。而告
彼言。我不復能共汝一處居住停止
時彼女人。報彼波*梨婆闍道人。作如是言。
我等二人。既並修道。兩倶失意。今於汝邊。已
有此胎。汝今見我無有花色。忽葉捨我。我當
立死。若其未死。必受大苦
時彼波*梨婆闍道人。離心既決。與彼女人一
金指環。用以爲記。復告女言。汝若生女。用此
指環。貨易取財。持以養育。若生男者。汝當與
此指環爲記。令尋覓我。付指環已。捨彼女去。
*偝面還向南天竺行
爾時波*梨婆闍女人。懷抱娠體。遊歴處處。
經渉而行。漸漸至於摩頭聚落。時彼聚落。有
邊地州。名曰白雲。在於彼處。寄一縣内。産一
男兒。兒既生已。時彼縣内所有居住。男子婦
人。皆生憐愛慈愍之心。或與彼酥。或與彼
油。自餘所須。皆亦布施。而彼波*梨婆闍女
人。如是思惟。我今此子。在縣内生。今可立名
還地地詺。是故此子。名娑毘耶*隋言
縣官
時彼女人波*梨婆闍。如法養育子娑毘耶。令
其増長。與於乳餔。而娑毘耶童子。長大意智
漸漸向欲長成。而彼波*梨婆闍女人。即教其
子。書畫算數。印記呪術。自餘諸論。悉教使
成。而彼童子。捷利聰明所學之事。皆得成就。
無不知者
時娑毘耶。曾於一日。問其母言。阿孃阿孃。我
父是誰。今在何處。是時彼母。報其子言。子娑
毘耶。汝父今在南天竺國。汝今宜應至彼
尋求推覓汝父。是時彼母。即與其子夫先所
留指環爲記。出而付之。而告之言。汝將此記。
尋求汝父。而娑毘耶。即報母言。一如母教。我
當依行
時娑毘耶。受取記已。漸漸發向於南天竺。從
村至村。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從城至城。漸漸
而向南天竺地。所至之處。見論議人。皆悉降
伏。漸到父所。既不識父。亦不借問。至已即打
議之鼓。作如是言。此處頗有或復波*梨
婆闍道人。或復波*梨婆闍之女。有能共我問
答論*議如是者不
時娑毘耶童子之父。既覩童子亦見。即便心
裏自然生愛子想。而彼波*梨婆闍道人。問童
子言。汝善童子。汝今是誰。從何來也。是時童
子。即向波*梨婆闍道人。委曲而説其來因
縁。出於指環。而以示現。時彼波*梨婆闍道
人。見指環已。語童子言。汝是我子
時彼波*梨婆闍道人。既得子已。即更増進教
示種種呪術*技能。而彼波*梨婆闍道人。於
先舊時。已曾修得於諸禪定。如是次第即教
其子禪定之法。時彼波*梨婆闍道人。其後
不久。遂便命終
時娑毘耶父命終後。漸漸行至向海岸邊。既
至彼處。即便造作草庵。而住彼處。寂靜思惟
而坐。不久成就獲得四禪。兼證五通。既證獲
已。心如是念。世間所有諸阿羅漢。或復自稱。
我得羅漢阿羅漢道。我於彼邊。亦名羅漢。一
種無異
時娑毘耶童子之母。其命先終。即得上生三
十三天。是時世尊既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在鹿野苑。轉於無上法輪之後。時彼
地居諸天。各各迭相唱告。其聲轉轉相承。上
至三十三天。爾時忉利童子母天。聞此聲已。
内心思惟。我子今日住在何處。彼正念觀。即
見其子在海岸住
爾時彼天身色過他。正當夜半。放天光明。照
子住處。至娑毘耶波*梨婆闍行行邊。告娑毘
耶言。汝娑毘耶。非是羅漢。亦復未入阿羅漢
道。及羅漢法。汝於羅漢求道之法。未有次第。
而娑毘耶問彼天言。天是阿誰。天今復是羅
漢以不。有入羅漢道法以不。頗復有知羅漢
法教。能令學習得羅漢不
爾時彼天即便報於娑毘耶言。汝娑毘耶。今
有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現
在於彼波羅*㮏國鹿野苑中仙人居處。而彼
世尊自是羅漢。入羅漢道自解知已。復能教
他得羅漢法。時娑毘耶復問天言。仁者大天。
我今無智。作何方便。乃能得知彼是多陀阿
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爾時彼天教娑毘耶作如是言。波*梨婆闍汝
問義法。應須如是。汝受如是比丘名也。云何
調伏。云何善行。云何名佛。云何比丘。云何沙
門及婆羅門。云何清淨。云何是智及知福
田。云何名巧善解方便。云何名仙。云何名聞。
云何隨順。云何精進。云何名龍。云何名受。云
何名聖。云何行行。云何求道。汝娑毘耶。若見
有人汝問是義。彼人一一爲汝解説。令汝歡
喜。汝於彼邊行於梵行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從彼天聞如是文句。心
憶持已。即遊歴行一切國城村邑聚落。處處
打鼓。求欲論*議。復口唱言。若有沙門及婆
羅門。能解如是我問義不。是時至處。無有一
人能解如是*議論之者。時娑毘耶所行之處。
或舊有人。坐思惟法。或論*議者。聞娑毘耶
來到其邊。各各散走。終無人敢共彼論*議言
語談説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次第而行。漸漸至彼波
羅*㮈城。爾時彼城。有六大師。各各唱言。我
於世間。最爲第一。謂富蘭那。并三迦葉尼乾
子等。時娑毘耶即便往詣彼富蘭那迦葉等
邊。到已即共彼富蘭那。面相慰喩言語問
訊。言説訖已却住一面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八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九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娑毘耶出家品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問富蘭那迦葉等義。如
上所説。云何比丘。乃至云何名爲求道。時娑
毘耶如是諮問迦葉語已。而迦葉等。領受言
義。心意錯亂。不能報答。以不逮及彼之義意。
増復嚬皺。眉頟&T049543;縮。現爲三分。心生怨恨。瞋
恚憤怒。無事唱呴。時娑毘耶波*梨婆闍。作
如是念。此之長老。我所諮問。不解答對微塵
等義。又領我意。倒錯參差。不能得解。文句
蹇澁。更重慚恧。而生瞋恨。無事大呼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於富蘭那迦葉之邊。生
厭離已。而背捨去。往摩娑迦梨劬奢*梨及尼
乾邊。既到彼已。乃至共於尼乾子。面共相慰
喩。美言問訊事情訖了。却住一面。其娑毘耶
波*梨婆闍。問尼乾等。如上所説。於義云何
名爲比丘。乃至求道。其尼乾子得婆毘耶如
是問已。心意錯亂不能報答。時娑毘耶作如
是念。此諸長老。遂不能解微塵等義。而我問
已心意迷荒。不能領解。復増嗔恚。叫喚如
前。時娑毘耶心如是念。頗復世間更別有人。
或復沙門。或婆羅門。而世間稱是一切智眞
阿羅漢。有如是者。我往彼邊問心所疑。若得
領解。我當承事供養頂禮晨夕不離
時娑毘耶復如是念。大沙門今在波羅㮈鹿
野苑中諸仙居處。世間人言智阿羅漢大有
聰慧。我今當至彼沙門邊問所疑義。彼復更
作如是思惟。此處沙門。或婆羅門。老年宿徳。
經多時來。修行梵行。各各堪作諸國王師。世
間各言聰明智慧大阿羅漢。所謂富蘭那迦
葉等。及尼乾子。彼等我問尚自不知。況此沙
門。年少已來。出家未久。我今所問云何得解。
復重思惟。彼之沙門不可輕忽。不可欺陵。所
以者何。其有沙門。雖復年少。而或聰明。有大
智慧。不可得知。我今但當至於彼處大沙門
邊問心所疑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往詣佛所。遙見世尊。乃
至猶如虚空之中衆星莊嚴。在於衆中宣説
法要。見已心生信行之想。此必是彼如前
所聞如來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
陀。無有異也。即詣佛所。到佛所已。即共世
尊。對面美言。巧語慰喩。種種談説言訖。却坐
退一面已。其娑毘耶波*梨婆闍。即便以偈。
而白佛言
    我是娑毘耶道人 故從他方遠來至
    心有疑欲問大智 唯願爲我分別
    若能斷我心所疑 一一思惟爲我説
    依我義句次第解 分分開曉莫參差
時娑毘耶説此偈已。默然而住。但諸佛法。既
有三種神通門説。若可化者即便化之。何等
爲三。第一所謂出現神通。第二名爲教示神
通。第三名爲教行神通。而世尊爲彼娑毘耶
波*梨婆闍心有所疑。知其心已。向娑毘耶。
以偈答
    汝娑毘耶遠道來 欲問於我心疑惑
    汝今可説我當解 隨汝所問我領之
    一如問意不令差 汝娑毘耶宜早説
    心心欲請莫疑惑 一一如問當廣宣
爾時世尊説是偈已。其娑毘耶波*梨婆闍作
如是念。我於已前諸處所有。或復沙門。或婆
羅門。年耆宿徳。久來出家。堪作國師。世間謂
言。大阿羅漢。智慧聰明。我問彼等心所疑義。
然其彼等皆悉倒錯。不能報我。以不能答我
所問義。而其彼等心内懷慚。面作三分。
皺頟生於瞋恨。無事唱呴。時娑毘耶心生
希有。此大沙門我之所問。不嗔不忿。増上
清淨容貌&T002247;怡。不作異色。更益光顯。我所諮
問。許爲我宣。我於彼人。諸根寂靜。不見有
錯。知如此已。其娑毘耶波*梨婆闍。心大歡
喜。踊躍遍滿。不能自勝。得歡喜已。即以偈
頌。問佛義言
    大聖云何名比丘 諸聖伏者何名伏
    知見何事名爲覺 唯願世尊爲我宣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而答於彼波*梨婆闍娑
毘耶言
    苦行無礙求菩提 渡諸疑向涅槃岸
    有有無有悉棄捨 梵行漏盡名比丘
    一切捨處正念行 於不殺害世間内
    能得清淨無濁體 免脱諸縛名爲調
    若能内外攝諸根 如此降伏是名直
    厭離此世及後世 待時涅槃名善行
    於諸劫中勤苦修 生死二邊隨業受
    世間無垢離諸縛 是名爲覺生死窮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聞説歡喜復更以偈而
問佛言
    何等名爲修梵行 沙門清淨復云何
    佛説大智云何調 今問世尊爲我解
爾時世尊。還以偈頌而答於彼波*梨婆闍娑
毘耶言
    以捨諸罪無垢纒 善得禪定正住地
    獨能超越煩惱海 是名爲聖梵行人
    福徳積聚捨諸非 此世彼世知無惱
    一切生死除滅故 得此證者名沙門
    諸有業報悉滅除 一切世間諸内外
    一切天人不能穢 如是即名清淨形
    諸縛皆盡無所拘 一切世間内外處
    貪癡瞋恚悉免脱 佛説是名大智人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既聞説已復更以偈重
問佛言
    諸佛以何爲福田 云何巧知善方便
    云何名爲大仙聖 唯願世尊爲我宣
爾時世尊。還以偈頌而答於彼波*梨婆闍娑
毘耶言
    諸刹一一分別知 諸梵諸天堪受供
    果報執著解縛脱 如是乃名爲福田
    業根報子所從生 諸梵諸天悉分別
    能以諸忍斷根本 如是名爲巧智知
    彼此選擇白淨因 一切世間内外有
    無我不攝無處所 如是方便名善權
    一切諸法有無知 一切世間無内外
    此世天人得恭敬 無礙獨脱是名仙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既聞説已。復更以偈重
問佛言
    以何得故名爲聞 云何隨順及精進
    云何名爲大龍者 唯願世尊爲説之
爾時世尊。還以偈頌而答於彼波*梨婆闍娑
毘耶言
    一切諸法悉聞知 所有諸罪功徳等
    超越無復疑惑刺 一切不著是名聞
    名色皆是虚妄因 内外根塵是患本
    如是諸處解脱已 佛説名爲隨順心
    捨離一切諸罪縛 離地獄苦須勇猛
    解脱彼等不染著 如是名爲精進人
    世間有愛皆遠之 繋縛解脱皆悉斷
    諸漏已盡無復刺 如是體者名爲龍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既聞説已復更以偈重
問佛言
    以何等故名爲受 云何説聖及行行
    何縁名爲求道人 今問世尊爲我説
爾時世尊。還以偈頌而答於彼波*梨婆闍娑
毘耶言
    所有韋陀一一選 或於沙門婆羅門
    其邊領解既證知 於彼各各皆受取
    截割邪見羅網斷 彼智不復受有胎
    三種相想埿已除 不作分別是名聖
    正得諸神通已盡 平等一切諸法知
    能達善逝諸世間 如是解者名行行
    諸法所有苦報者 若上若下若中間
    名色境界能遍知 如是之人名求道
時娑毘耶波*梨婆闍所有諮問世尊之義。皆
悉稱適於其本心。既歡喜已頂禮佛足。合十
指掌瞻仰而歎佛世尊言。善哉世尊。世間所
有六十二見。皆無所用。於世間中。此等皆是
虚妄之法。我今歸依無上世尊。唯世尊能悉
分別知。是大丈夫。唯世尊能善解説法。唯世
尊能知一切道。唯世尊能度諸苦海。唯世尊
能永盡諸漏。唯世尊有最大威徳。唯世尊獨
多有智慧。唯世尊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而説偈讃
    我今頂禮大丈夫 實行放光明普照
    能於天人世間内 善開甘露鼓之門
    我前所有疑惑心 唯世尊能爲我解
    世尊既是大仙覺 諸塵垢盡無有餘
    其後更不受有身 一切生因皆散滅
    世尊已得清涼處 知足淨心常實行
    如是世尊猶若龍 最大丈夫金口説
    帝釋一切諸天等 諸仙諸聖皆樂聞
    世尊既是眞覺人 世尊善能教導物
    世尊能降伏魔衆 世尊能斷諸使纒
    自已度脱復度他 於罪福中皆平等
    超越不貪著一切 天人世間明了知
    唯佛至眞無上尊 已過一切諸邪道
    諸漏有因皆滅盡 猶如十五夜月明
    諸星圍遶遍滿空 如是照耀世間内
    識及名色壽命等 王舍所住諸人民
    有山名爲毘富羅 一切最勝最爲上
    又如諸龍雪山最 飛行之者空最高
    諸流海水最爲深 又諸星中月爲最
    若欲歸命調伏者 唯有歸命無上人
    歸命世間最勝尊 歸命正馭人中勝
    歸命無上尊善逝 歸命無等等至眞
    猶如祭祀火最尊 意論唯呪術爲最
    人中王爲最自在 諸河大海最爲寛
    諸星唯月最爲光 諸明唯日最爲盛
    上下六道善惡趣 所謂三界諸世間
    一切有形天及人 唯有世尊最爲首
    是故我今合十指 頭面頂禮無上尊
時娑毘耶説如是偈。讃如來已。復白佛言。善
哉世尊。唯願世尊。慈悲憐愍。聽我出家。并乞
與我受具足戒。是時佛告娑毘耶言。善來善
來。汝娑毘耶。於我自説法行之中。正盡諸苦
得解脱故。是時長老娑毘耶身即成比丘。滿
具足戒。其娑毘耶出家未久。及受具足。行住
坐臥。獨無伴侶。不曾染著。謹愼身口。不敢放
逸。爲求道故。如救頭然。如是行持未久之
間。其善男子。正信勇猛。捨家出家。欲求無上
清淨梵行。現見諸法。自心證知言。我已盡一
切生死。得梵行報。不受後有。所作已辦。自如
是知。其娑毘耶既已證知如是之處。得羅漢
果。心善解脱。是時世間凡成九十三阿羅漢。
第一世尊乃至最後及娑毘耶
爾時世尊成道之後。在波羅*㮈鹿野苑内。通
及佛身。合八人。六月十六日安居。至九月十
五日。合九十三人解夏
  佛本行集經教化兵將品第四十三
爾時他方有諸人輩。或從處處諸邑聚落及
諸國土。各各相喚。意並願樂欲求出家乞具
足戒。來波羅*㮈。到於佛邊。白世尊言。與我
出家受具足戒。以是因縁。諸舊比丘。應接勞
乏。彼等諸人。求欲出家。聲響喧閙。以此因
縁。惱亂世尊。不得閑靜
爾時世尊於一時間。獨坐靜室。如是思惟。今
者諸人從於四遠他方聚落國土而來。至於
此處。意如是念。如來與我出家受具。以是
因縁。其諸人等。意欲規求遠來疲惓。又復
爲我作於擾亂。我今可遣諸比丘等。令其處
處至於他方聚落城邑教化一切。若有諸人
欲求出家受具戒者。如法當與
爾時世尊作是念已。於晨朝時。從房而出。以
此因縁。集聚一切諸比丘衆。既聚集已。而告
之言。汝等比丘。今應當知。我在空閑靜寂
之室。作是思惟。如上所説。乃至汝等。向於他
方。與其出家。與受具足。勿令其來既自勞苦
復妨亂他。如是告已。更重語言。我今教勅
汝諸比丘。至於他方聚落城邑。若有人來欲
求出家受具戒者。汝當與其出家受具。復告
比丘。若彼來欲出家之時。汝等應須作如是
事。先當爲其剃除鬚髮。既剃落已。即教令
著袈裟色衣。其著衣時。齊整服飾。偏袒
臂。教在衆前。右膝著地。教令頂禮諸比
丘足。禮已還起。在比丘前跪坐。教令合十指
掌。作如是語。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汝等比丘。從今已後。依我勅教。若有人來求
欲出家。受戒三歸。即得具足
爾時世尊還在於彼波羅*㮈城鹿苑坐夏。告
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若當知我已得
解脱。應於一切諸天人中汝等行行。爲令多
人得利益故。爲令多人得安樂故。爲世間求
當來利益及安樂故。若欲行至他方聚落。獨
自得去不須二人。又復比丘。汝等若至他方
聚落。爲於多人生憐愍故。攝受彼故。當爲
説法初中後善。其義微妙。具足無缺。汝等比
丘。當説梵行。有諸衆生。少諸塵垢。薄於結
使。諸根成熟。恐畏不能得聞正法。即不能得
知於法相
佛告比丘。我從今日漸當移去行向優婁頻
螺聚落。詣兵將村。而爲彼等説法教故。爾時
世尊即説偈言
    比丘我今度諸苦 *已作自利復益他
    所有多人苦未除 今須爲其作憐愍
    是故汝等比丘輩 各各宜應獨自行
    我今亦復從此移 欲向頻螺聚落所
爾時魔王波旬密來往詣佛所。到佛所已。即
便向佛。而説偈言
    汝爲諸縛之所縛 亦同諸天人等有
    既被一切繩所繋 沙門汝不脱網羅
爾時世尊聞此偈已。即便如是思惟念言。此
是魔王波旬語也。如是知已。還以偈報魔波
旬言
    我久*已脱一切縛 天人所有我悉無
    我此諸縛既離身 降汝波旬更何
爾時世尊重更以偈毀辱於彼魔王波旬。作
如是言
    一切色聲香味觸 此是五欲法染人
    我今悉已一切除 降汝惡魔波旬訖
爾時波旬聞此偈已。作是思惟。沙門瞿曇已
知我心。生大苦惱。深自悔恨。從彼地方忽然
不現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善哉世尊。若有人來至
於我所。問我等言。尊者比丘。何名沙門及婆
羅門。我等比丘於彼聞已。當作云何報答於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若有人問。云何沙門及
婆羅門。比丘出家有如是者。汝等比丘。若知
是時。應當正知。知已應當正心觀
爾時世尊因此事縁。因此言次。爲諸比丘。而
説偈言
    永除諂曲及我慢 貪恚*欲盡無處貪
    如是清淨體性常 彼者沙門比丘是
    諸罪漏盡號梵志 精進苦行名沙門
    彼等垢盡出塵勞 是眞出家破諸惡
時諸比丘聞此偈已。復白佛言。善哉世尊。我
等比丘乞食之時。須作何言。或復言謂施
於我食。或復直言布施食也。我等云何方便
乞食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不應如是依
汝所言。所以者何。須護物心。是時世尊以偈
報於諸比丘言
    智人乞食無有言 亦不指點云與食
    聖者默然側立念 是名乞食眞比丘
    若有智者乞食時 但當諦視一邊住
    彼人若見如此已 即知是乞食沙門
時諸比丘復問佛言。若復有人。生信心已。乞
我等食。恭敬我等。我等比丘更作何言。爲當
語彼。汝大吉利。爲當語彼。汝大安隱。爲當語
彼。汝大功徳。爲當語彼。我今受已。汝得多
福。爲當語言。汝無有福。我等比丘當云何言。
唯願教導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不應如是依
汝所説。我今方便教示汝等。當作如是。以偈
説言
    布施増長大福徳 忍辱一切怨讎無
    善人棄捨於諸非 離欲自然得解脱
    修福常得安隱樂 所求易辦多種饒
    現世速得寂定心 然後證彼涅槃處
爾時世尊略説此偈。教諸比丘。如是受食。呪
願法用
爾時彼等。諸比丘衆。從佛受得如是教誨。從
坐而起。頂禮佛足。圍遶三匝。隨意而行。是時
彼等諸比丘衆。各隨去後。是時彼處有護林
神護樹之神護經行神。見林内空。見樹下空。
見經行空。私心思慕諸比丘故。往詣佛所。而
説此偈。諮問佛言
    我等諸神大戀慕 見此林樹悉皆空
    彼多聞衆比丘僧 瞿曇釋子今何去
爾時世尊。還以偈頌而報於彼守護樹林諸
神等言
    衆等調伏諸根訖 遊行教化彼衆生
    或有往於憍薩羅 或向毘耶離城邑
    或詣阿踰闍國土 或趣金剛大地方
    決斷於他疑惑心 隨機逐情爲説法
爾時世尊波羅*捺城夏安居竟。隨多少時。然
後重告諸比丘等。使更遊方隨縁教化。而世
尊從波羅*捺城。遊行漸至優婁頻螺聚落之
所。是昔如來行苦行處。其村有一大婆羅門。
名曰兵將。達到彼村。從舊往來道路而行。爲
教化故
爾時世尊行舊路時。於其道傍見一園林蓊
欝可愛。是時世尊從路下僻。深入彼林。從樹
至樹。見有一樹。端正可憙。即坐其下。一日消
息。時彼林内有諸丈夫。伴侶朋友足三十人。
二十九人悉皆有妻。唯獨一人隻身無婦。時
彼朋友二十九人。共爲此一無妻之人。求覓
於婦。而不能得稱可其意。忽然雇得一
婬女將來。與其共相娯樂。而彼婬女即共彼
人。隨意娯樂。行於世事。伺候彼等三十丈夫
並皆眠睡。所有好物。皆選擇取。即將逃走
爾時彼人及諸朋友。相共尋求彼之婬女。遍
歴彼林。而不能得。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可憙
端正。衆人樂見。調伏諸根。心意寂靜。已得最
上最勝之法。猶如象王最善最妙。如彼大池
滿於清淨涼冷之水。有一尋光。猶如金挺。
身相具足。如娑羅樹遍滿於花。乃至猶如虚
空星宿
爾時彼等諸人。見已往詣佛所。到佛所已。而
白佛言。尊者。此處頗見如是婦女已不。佛
報問言。汝諸人輩。所問之者。是何婦女。此婦
女者。縁何而來。是時彼等共答佛言。大善尊
者。我等朋友合三十人。皆是良善。在於此林
居停住止。二十九人。並皆有婦。唯獨一人。單
身無妻。而我等輩相共*雇得一*箇婬女。與
其作妻。令蹔娯樂。而彼婬女見於我等歡樂
之極自恣眠睡。彼婬女選我等好物。即將
逃走。我等亦爲此朋友故。亦復各爲自許物。
來此林之内。求彼婬女
爾時佛告彼等人言。諸男子輩。我今問汝。於
意云何。汝等今者寧求自身。寧欲求覓彼婬
婦女。二事之中何者爲勝。彼等男子共報佛
言。善哉世尊。我等今者若求自身。此最爲勝。
寧可莫求彼之婦女
爾時世尊復更告言。諸善男子。若如此者。汝
等安坐。我今當爲汝等説法。是時彼等三十
男子朋友伴侶。同白佛言。唯然世尊。一依聖
教。不敢有違。是時彼等三十朋友。頂禮佛足。
却坐一面
爾時世尊爲其次第如應説法。所謂布施持
戒行忍。乃至有法。皆是滅相。如實觀察。既
證知已。猶如淨衣。無有黒縷。無有垢膩。隨其
所染。即受彼色。如是如是。彼等三十男子朋
友。即於彼座。遠塵離垢。即時滅盡一切煩惱。
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所有垢法。悉是滅相。如
是觀知
爾時彼等男子如是見諸法相。得是法相。證
是法相。入是法相。度是法相。除滅所疑。無復
惑著。到無畏地。不隨他行。既知世尊聖教法
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善哉世
尊。願與我等出家受戒
爾時佛告彼等男子作如是言。來汝男子。入
我所説法教之中。行於梵行。正盡苦集。滅於
苦邊。是時彼等諸長老輩。即成出家。具足戒

爾時世尊更爲彼等。而説法要。慇懃教誨。是
時彼等。以佛更爲説於法。教誨示之時。不久
之間。彼善男子以其正信捨家出家。求於最
上梵行已訖。現見自證神通之後。口自唱言。
我今已得梵行之報。所作已辦。更不復受後
世之有。如是知時。彼等長老。皆成羅漢。心善
解脱
爾時世尊教彼三十長老朋友。得知證已。遊
行履歴。經白&T073554;林。到彼林已。深入林中。見
有一樹。微妙可憙。即坐其下。一日消息
爾時彼處。忽有六十雲種姓人。從彼林路道
便而過。彼等諸人遙見世尊坐於樹下。端正
可憙。衆人樂見。乃至猶如虚空衆星之所莊
嚴。見已心得清淨正信。生大歡喜。以歡喜故。
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却坐一面。坐
一面已。默然而住
爾時佛。爲彼等六十雲種姓人。次第説法。所
謂教行布施持戒。乃至證知。彼等長老一切
皆得阿羅漢果。心善解脱。是時世尊。教化彼
等六十長老雲姓比丘。令發心已。即捨而去。
更遊餘方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九*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教化兵將品
爾時世尊漸漸行到恒河岸邊。至於彼已。而
恒河畔有一船師。遙見世尊向已而來。從坐
速起。急疾向前。迎接世尊。到佛邊已。而白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