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本行集經 (No. 0190_ 闍那崛多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100] [Prev]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悴。羸痩*戰掉。不能自安。彼時烏妻。報烏王
言。善哉聖子。我今有娠乃作是念。願得清淨
香潔餚饍如王食者。時善子烏。告其妻言。異
哉賢者。如我今日。何處得是香美飮食。王宮
深邃。不可得到。我若入者。於彼手邊。必失身
命。彼妻又復報烏王言。聖子。今者若不能得
如是飮食。我死無疑。并其胎子。亦必無活。善
子烏王。復告妻言。異哉賢者。汝今死日。必當
欲至。乃思如是難得之物。善子烏王。作是語
已。憂愁悵怏。思惟而住。復作是念。如我意
者。如是香潔清淨飮食如王食者。實難得也
爾時烏王群衆之内。乃有一烏。見善子烏心
懷愁憂不樂而住。見是事已。詣烏王所。白烏
王言。異哉聖者。何故憂愁思惟而住。善子烏
王。於時廣説前事因縁。彼烏復白善子王
言。善哉聖子。莫復愁憂。我能爲王。覓是難
得香美餚饍王所食者。是時烏王。復告彼烏。
作如是言。善哉善友。汝若力能爲我得辦如
此事者。我當報汝所作功徳。爾時彼烏。從烏
王所居住之處。飛騰虚空。至梵徳宮。去廚不
遠。坐一樹上。觀梵徳王食廚之内。其王食辦。
有一婦女。備具餚饍。食時將至。專以銀器。盛
彼飮食。欲奉與王。爾時彼烏。從樹飛下。在彼
婦女頭上而立。啄嚙其鼻。時彼婦女。患其鼻
痛。即翻此食。在於地上。爾時彼烏。即取其
食。將與烏王。烏王得已。即將與彼善女烏
妻。其妻得已。尋時飽食。身體安隱。如是産
生。爾時彼烏。日別數往。奪彼食取。將與烏
王。時梵徳王。屡見此事。作如是念。奇哉奇
異。云何此烏。數數恒來。穢汚我食。復以&MT01403;
爪傷我婦女。而王不能忍此事故。尋時勅喚
網捕獦師。而語之言。卿等急速至彼烏處。生
捕將來。其諸獦師。聞王勅已。啓白王言。如王
所勅。不敢違命。獦師往至。以其羅網捕得此
烏。生捉將來付梵徳王。時梵徳王。語其烏言。
汝比何故數汚我食。復以*&MT01403;*爪傷我女婦。
爾時彼烏。語梵徳王。善哉大王。聽我向王説
如此事。令王歡喜。時梵徳王。心生憘悦。作如
是念。希有斯事。云何此烏。能作人語。作是念
已。告彼烏言。善哉善哉。汝必爲我説斯事意
令我歡喜。爾時彼烏。即以偈頌向梵徳王。而
説之曰
    大王當知波羅*㮈 有一烏王恒依止
    八萬烏衆所圍遶 悉皆取彼王處分
    彼烏王妻有所憶 我向大王説其縁
    烏妻所思香美饍 如是大王所食者
    是故我今數數來 抄撥大王香美食
    今者爲彼烏王故 致被大王之所繋
    善哉唯願大聖王 慈悲憐愍放脱我
    我爲烏王彼妻故 數來抄撥大王食
    我念從此一生來 未曾經造如此事
    今爲大王一勅已 於後不敢更復爲
時梵徳王。既聞彼烏如此語已。心生喜悦。作
如是言。希有此事。人尚不能於其主邊有如
是等愛重之心。如此烏也。作是語已。其梵徳
王。而説偈言
    若有如是大臣者 彼應重答食封祿
    須似如是猛健烏 爲主求食不惜命
其梵徳王。説此偈已。復告烏言。善哉汝烏。於
今已去。常來至此取香美食。若其有人。遮斷
於汝不與食者。來語我知。我自與汝己分所
食。而將去耳。佛告諸比丘。汝等當知。彼烏王
者。我身是也。彼時爲王偸食烏者。即優陀
夷比丘是也。梵徳王者。此即輸頭檀王是也。
於時比丘優陀夷。令彼歡喜。爲我取食今亦
復爾。令淨飯王心生歡喜。又復爲我而將
食來
時淨飯王。於後方始。扣其鈴鐸。勅迦毘羅婆
蘇都城所有人民。不得一人於先往見悉達
太子。若欲見者。要須共我相隨而見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二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三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優陀夷因縁品
爾時輸頭檀王。將自宮内諸眷屬等。前後圍
遶。復將悉達太子宮内一切眷屬。及將其餘
外眷屬等。并釋童子及諸左右。復將四兵百
官大臣將帥僚佐。及諸居士城邑聚落長者耆
年。以顯大王威勢之力。并顯大王神徳自在。
將大親族兵衆左右前後圍遶。爾時釋種宗
族士衆。一切合有九萬九千。及迦毘羅婆蘇
都城。所居人民。從城共往。欲見如來。世尊遙
見輸頭檀王與諸大衆嚴備而來。即作是念。
我若見彼。不起迎奉。人當説我。此豈戒行果
報人乎。云何見父不起迎逆。我今若見父及
大衆。起往迎者。彼等獲得無量大罪。若我今
者。持其威儀。在此住者。彼等於我。不生敬
心。如來作此三種念觀。見有如此三種因縁。
思量如是三種義已。從坐而起。以神通力。飛
騰虚空。在虚空中。經行來往。或立或坐。或臥
或睡。身或放烟。或放炎火。或隱或現。出如是
等種種神通變化顯示
時迦毘婆婆蘇都城。有護城神守門神等。在
於輸頭檀王之前。飛騰虚空。詣向佛所。頂禮
佛足。却住一面。以其偈頌。向佛説言
    如來初始出家日 夜叉諸神爲開門
    毘沙門等示道路 世尊是大功徳器
    如來當爾出門時 發心作是大誓願
    若不降伏諸魔衆 我更不入此城中
    彼願今者已滿足 世尊已復降諸魔
    得證菩提無上道 成於昔日之誓願
    夫丈爲福出於世 已證無上菩提道
    憐愍一切親族故 今者還來入此城
爾時輸頭檀王。遙見世尊。以神通力。飛騰虚
空。示現種種神通變化。即作是念。我憶往昔。
悉達太子。捨家出家。今成大仙。有大威徳。具
大神通。輸頭檀王。作是念已。從其馬車下地
足歩。往向佛所。輸頭檀王。漸欲近佛。佛復從
空漸漸而下。輸頭檀王。至佛住所佛即從空
下至本處。輸頭檀王。見佛頭上無有天冠。剃
除鬚髮。身著袈裟。以愛子故。悶絶躃地。經於
少時。方乃還蘇。在地宛轉。悲啼涕泣。流涙被
面。時彼釋種九萬九千。及以内外諸眷屬等。
悉亦悶絶宛轉于地。悲號啼哭涕涙交流。煩
寃懊惱而受大苦。時彼大衆。而説偈言
    大王將衆至佛邊 父見世尊未共語
    王欲稱子不得言 欲道比丘復不得
    王見如來沙門相 自於傘下生羞慙
    長呌口中出熱氣 迷悶躃地種種道
    如來默然入禪定 王見如是自憂煎
    猶如渇人從遠來 遙見水已還枯竭
爾時世尊。復作是念。此釋種輩。有大我慢。貢
高自在。若其以頂著地禮我。即生懈勌。作是
念已。即騰虚空。去地一丈。又念我今離地若
干。彼輩應當僂身作禮。而有偈説
    佛觀王輩懷我慢 飛住虚空高一丈
    憐愍自餘諸人等 是故佛在空中住
爾時輸頭檀王。從地而起。頂禮佛足。而説偈

    我今三禮眞如尊 初生已復禮佛足
    昔在宮内相師記 當坐樹下蔭覆身
    今見行於第一行 面目清淨如華開
    令我身心大欣悦 是故今還三頂禮
爾時輸頭檀王。頂禮佛足。然後次第二宮眷
屬。頭面頂禮。次有外親諸眷屬等。亦禮佛足。
復有釋種諸童子等。亦復頂禮。復有左右將
士僚佐百官大臣。次第作禮。復有如是大姓
居士。頂禮佛足。次第復有大富長者諸老宿
等。亦復作禮
然佛世尊。深有如是微妙之法。但恐大衆未
生歡喜渇仰之心。未生希有奇特之意。是故
未説如此法耳
爾時世尊。欲令時衆生歡喜心信敬心故。以
神通力。飛騰空裏。在於東方。去地高至一多
羅樹。住空中已。又作種種神通變現。所謂一
身分作多身。或以多身合作一身。從下横行。
足不蹈地。從下上行。從上下行。石壁山障皆
過無礙。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於虚空。結
加趺坐安然不動。經行虚空猶如飛鳥。身上
放烟。身下出火。如大火聚。亦如日月。有大威
徳。有大神通。威徳熾盛。光明顯赫。或時以
手捫摸日月。其身長大。乃至梵天。出如是等
種種神通變化之事
爾時世尊。作是事已。復現如是雙對神通。所
謂如來。於其半身。身下出烟。又於半身。身上
出火
如來或復於其半身。身上出烟。或於半身。身
下出火
如來或復左廂出火。右*廂放烟。右*廂出
火。左*廂出
如來又時。於其半身。身下出烟。或復半身。身
上出於清涼冷水
如來又時。於其半身。身下出於清涼冷水。或
於半身。身上出烟
如來或時。左*廂出烟。於其右*廂。出涼冷
水。須臾或復右*廂出烟。於其左*廂。出涼冷

如來又時。於半身下。出其炎火。於半身上。出
涼冷水。又半身上。出其炎火。於半身下。出
清冷水。又時如來。左*廂出火。復於右*廂。出
清冷水
如來又時。左*廂出火。於其右*廂。出清冷水。
復右*廂出清冷水。於其左*廂。放其

如來又時。遍身出火。於兩目間。出清冷水。或
於目間。出其焔火。或復遍身。放清冷水
如來或時。現下分身。上分不現。而説其法。或
時唯現上分之身下分不現。而説其法
如來又時。或復入於火光三昧。於諸毛孔出
種種光。所謂青色光明。黄色光明。赤色光明。
白色光明。蒨草色光。頗梨色光
如來或復乘於空中。去地高於一多羅樹。而
現神通。或復去地。高二多羅。或三四五。或七
多羅。住於空中而現神通。所謂一身分作多
身。乃至放於頗梨色光。種種神變悉皆示現」
爾時世尊。或復從於南方出身。西方去地。高
一多羅。而作種種神通變化。世尊或復西方
沒身。北方去地。高一多羅。住虚空中。作於種
種神通變化。所謂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於
頗梨色光。乃至一一諸方亦爾。皆乘虚空。去
地高至七多羅樹。倶現種種神道變化。所謂
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於頗梨色光
爾時大衆。見佛世尊現是神通。即於佛邊。生
歡喜心信敬希有如是等心。爾時世尊。見彼
大衆生於信敬希有心故。從空而下。在其衆
首。敷座而坐。爲其大衆。次第説法。言説法
者。所謂衆生長夜。在於煩惱之中。聞是語者。
令生厭離。是故勸行布施持戒精進忍辱。得
生善處。教行厭離欲有漏等。令出煩惱。亦
復讃歎出家功徳。復讃解脱有如是法。如來
説此諸法之時。知其大衆生歡喜心踊躍之
心。柔軟等心。得無外心
爾時世尊。亦有諸佛攝受之法。所謂苦集滅
道等法。於時世尊。爲彼大衆。方便顯説。宣通
示現。時彼大衆。無量百千萬億衆類。即於座
上。遠塵離垢。無復煩惱。斷諸結使。得法眼
淨。所有集法。悉皆滅相。得如實智。譬如清淨
無垢衣裳。堪入諸色。入諸色者。尋受其色。如
是説已。彼時大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衆
生類。即於座上。遠塵離垢。無復煩惱。斷諸結
使。得法眼淨。乃至一切滅相。得如實智。而彼
大衆。自見諸法。已得諸法。已證諸法。已入諸
法。衆疑已度。諸惑已滅。無復疑心。已得無
畏。我生因縁。悉皆盡滅。如是知已。歸依於
佛。歸依於法。歸依於僧。受優婆塞五戒之
法。輸頭檀王。爲於愛子煩惱羅網之所覆故。
遂不獲果。坐世尊前。以哀愍音悲泣哽咽。而
説偈言
    汝昔首戴七寶冠 微妙莊嚴捨何處
    又捨髻中明淨珠 露頭毀形無威徳
    昔日上妙迦尸服 汝亦當於何處捨
    如此麤澁糞掃衣 我所愛子云何著
爾時世尊以偈報彼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大王有國名奴師 我於彼處捨天冠
    心欲除其我慢故 又欲證彼甘露句
    爲諸染色袈裟衣 故我棄彼迦尸服
    袈裟既著身體已 我證無上妙菩提
於是輸頭檀王復向如來而説偈言
    我昔在宮求百願 願得生子作輪王
    今見剃頭手執鉢 子爲我説得何勝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是言曰
    輪王得萬心無厭 雖得命長不自在
    我心自在無邊際 願子輪王實愚癡
爾時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説言
    七寶革屣汝先著 臥具柔軟種種鋪
    宮殿樓閣安隱居 頭上罩籠白傘蓋
    足相軟淨如蓮華 沙棘礫磧云何踏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輸頭檀言
    我今一切遍知尊 諸法不染如蓮華
    諸有已捨無愛著 如我今者無諸惱
爾時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白佛言
    昔在宮殿栴檀等 及以諸香涼似月
    隨時用此摩汝身 摩已遍體受安隱
    今時初夏正以熱 獨歩林藪若爲行
    本在宮内微妙音 今無婇女誰娯樂
爾時世尊以偈復報輸頭檀言
    我有法池清涼水 智人所歎無憂處
    功徳寶池洗浴身 不爲水溺至彼岸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説言
    在宮昔著迦尸衣 蓮華瞻蔔香熏體
    柔軟疊華貯衣内 坐釋宮殿威顯赫
    今者麤麻糞掃物 隨處樹皮之所染
    纔覆身體可羞慙 汝大丈夫不厭惡
爾時世尊復以偈頌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衣服臥具飮食等 我於過去悉生貪
    微妙端正色愛處 於今正念皆已捨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説言
    汝昔宮中七寶器 及用金銀槃案等
    種種餚饍甘美味 諸王隨意所堪食
    今得冷熱麤澁等 非妙薄淡云何飡
    云何不嫌如是食 不生臭穢嫌恨想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傳聞過去今現在 及以未來諸聖者
    隨飡麤澁及苦味 憐愍世間故不嫌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説之言
    汝昔在我宮内時 坐臥微妙柔軟鋪
    世間最勝無比方 倚枕稱意無嫌者
    今於麤澁&T057344;地上 唯鋪諸草及樹葉
    云何眠臥而無嫌 身體柔軟不傷損
爾時世尊復以偈頌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我今得諸自在智 一切苦惱悉已脱
    爲拔諸苦煩惱刺 憐愍世間故不嫌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説言
    汝於昔日愛樂家 種種妙華散地上
    室内無風燈明照 及以樓閣諸窓牖
    華鬘瓔珞莊嚴身 婦人端正猶玉女
    語言婉媚相隨順 瞻仰不亂聽夫勅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釋王我有新學行 微妙天中諸梵行
    我以得心自在行 隨我意去皆得行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説言
    音聲鼓瑟箜篌等 微妙歌詠覺汝眠
    猶如帝釋在天中 汝昔在宮亦復爾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修多祇夜出妙音 如意解脱今覺我
    我有梵行諸友等 大王我住如是衆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説言
    降伏大地諸山川 并及欲具諸千子
    微妙七寶捨棄來 云何行此沙門行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智慧三昧我大地 千數禪定是我子
    七種覺分是其寶 大王知我悉已得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説言曰
    汝昔駕車調善馬 其車雜寶所莊嚴
    潔白傘蓋持覆身 素拂清淨琉璃把
佛復以偈而報王言
    我持正勤爲駟馬 慧思慚愧以爲車
    精進駿疾作所乘 我乘以入無憂處
輸頭檀王復説偈言
    汝昔在家乘揵陟 其身潔白清淨勝
    衆寶莊嚴鞍轡等 乘此調馬隨意行
佛復以偈而報王言
    大地所有諸衆馬 世間無數多人乘
    彼等一切無常定 觀已隨意馭神通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説之言
    汝昔在於宮内時 殿閤如天無有異
    執刀弓箭衆所護 身著鎧甲甚精微
    今汝在林無護者 夜叉羅刹可畏所
    闇夜種種諸獸鳴 云何能生是無畏
佛復以偈而報王言
    所有夜叉卑舍遮 種種諸獸可畏者
    黒闇夜行在林内 不能動我一毛端
    不畏他聲如師子 如風繩所不能羈
    亦如蓮華不著水 吾在世法濁不汚
爾時長老目揵連長老摩訶迦葉。長老優
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伽葉。優婆斯那
摩訶倶郗羅村陀離波多等。無量大衆。坐佛
左右。時彼諸徳。以苦行故。身無精光。勤體疲
勞。形容羸痩。色不光澤。氣力尠少。唯有筋
皮纒裹其形。爾時輸頭檀王白佛言。世尊。
今在世尊右邊坐者。此等人輩。從何而來得
出家也
爾時世尊。伸金色臂。向輸頭檀王。指彼一
一諸比丘等。口悉稱名而示王言。此是舍利
弗。此是摩訶迦葉。此是優*樓頻螺迦葉。此
是那提迦葉。此是伽耶迦葉。此是優*婆斯
那。此是離波多。此別離波多。如是等輩。皆
是摩伽陀國大姓婆羅門種
輸頭檀王復問佛言。今在世尊左邊坐者。復
是何人。從何而來在世尊邊。而出家也。佛告
王言。此是摩訶目揵連。此是摩訶迦旃延。此
是摩訶倶*郗羅。此是摩訶純陀。諸如是等。
亦摩伽陀村邑聚落大姓諸子。時輸頭檀王。
聞此語已。悵怏不樂。作如是念。此我子者。眞
是大姓刹利童子。端正可喜。視者不厭。猶如
金像。既是大姓刹利童子。以婆羅門左右圍
遶。此事非宜。既是刹利大姓童子。還應刹利
大姓圍遶。此順其法。作是念已。爲欲成就如
是事故。即從坐起。還其宮内
 佛本行集經優波離因縁品第五十五上 
爾時輸頭檀王。還宮未久。有一童子。名優波
離。從其前衆來至佛所。時優波離童子之母。
牽捉其子優波離手。將以奉佛。唱如是言。此
優波離。曾爲世尊。剃除鬚髮。時優波離。即爲
世尊。而剃髮鬚。時優波離童子之母白佛言。
世尊。優波離童子。剃佛鬚髮。善能已不。佛
告優波離童子母言。雖復善能剃除鬚髮。身
太低也
爾時優波離童子之母。告優波離。作如是言。
汝優波離。汝爲如來。剃除鬚髮。身莫太低令
尊心亂。時優波離。即入初禪
時優波離童子之母。復白佛言。世尊。優波離
童子剃除鬚髮善能*已不。佛告優波離童子
母言。雖復善能剃除鬚髮。其身太仰
爾時優波離童子之母。復告優波離童子言。
汝優波離。身莫太仰令尊心亂。時優波離入
第二禪
時優波離童子之母。復白佛言。世尊。優波離
童子。剃除鬚髮善能*已不。佛告優波離童子
母言。雖復善能剃除鬚髮。但以入息稍復太
多。時優波離童子之母。告優波離。作如是言。
汝與如來剃除鬚髮。勿使入息如是太多令
尊心亂。時優波離童子。於即入第三禪。時優
波離童子之母。復白佛言。世尊。優波離童子
剃除鬚髮善能*已不。佛告優波離童子母言。
雖復善能剃除鬚髮。然其出息稍太多也
爾時童子優波離母。語優波離。作如是言。汝
與如來剃除鬚髮。勿令出息如是太多令尊
心亂。時優波離童子。於即入第四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汝等速疾取
優波離手中剃刀。勿使倒地。所以者何。其彼
童子。已入四禪。時優波離童子之母。從優波
離童子手中即取刀也
爾時輸頭檀王。入迦毘羅婆蘇都城。喚諸釋
種。悉皆來集。於大殿庭而勅之言。汝等釋種
應當知我王子悉達。若不出家。必定當作轉
輪聖王。汝等釋種亦應承事。何以故。而彼出
家。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能轉於無
上法輪。人天中勝。彼既刹利種姓王子。可喜
端嚴。猶如金像。人皆樂見。而彼乃用婆羅門
種。以爲弟子。左右圍遶。此實非宜。既是刹利
釋種王子。還應刹利釋種圍遶。乃可爲善
爾時諸釋。咸皆共白輸頭檀言。大王。今者欲
於我等先作何事。爾時輸頭檀王告諸釋言。
汝等諸釋。若知時者。必須家別一人出家。若
其釋種。兄弟五人。令三出家。二人在家。若
四人者。二人出家。二人在家。若三人者。二人
出家。一人在家。若二人者。一人出家。一人在
家。若一人者。不令出家。何以故。不使斷我
諸釋種故
爾時諸釋咸復共白輸頭檀言。大王若爾。必
須分明立其言契。輸頭檀王即集諸釋。而問
之言。我子今者既已出家。誰能隨從而出家
也。若能隨從而出家者。可自抄名署以爲記
爾時五百諸釋童子。各自手抄己之名字。咸
謂能隨太子出家
爾時五百釋種童子。各解己身所服瓔珞。自
相謂言。阿誰合取我等瓔珞。作籌量已。復作
念言。此優波離。昔於長夜。勤事我等諸釋
種來。是優波離。堪受我等所脱瓔珞。爾時五
百諸釋童子。各脱瓔珞。付優波離。既付囑已。
倶還本家。諮其父母。時優波離。尋作是念彼
等諸釋。今既能捨珍寶瓔珞。我若受用。是所
不應。而諸釋子。有大威勢。有大神徳。既能
棄捨所重官位及諸財寶。尚欲出家。我今何
事不出家也。時優波離。剃鬚髮師。見諸釋子。
各往諮白父母之時。便即捨彼所施瓔珞。即
詣佛所。頂禮佛足。却住一面。其優波離。住一
面已。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聽我隨佛出
家。爾時世尊。即聽出家受具足戒。時彼五百
釋種童子。各至己家。諮父母已。還復來至輸
頭檀邊而白之曰。大王。今者可將我等至世
尊所。彼既出家。我亦應當隨從出家。時輸
頭檀。共彼五百諸釋童子。往詣佛所。頂禮佛
足。却坐一面。既安坐已。輸頭檀王而白佛言。
世尊。善哉大徳刹利種姓。不合將彼婆羅門
種共相圍遶。實謂非宜。今者世尊。刹利種姓。
還應以此刹利圍遶。乃可爲善。然今世尊釋
種之内。五百童子。欲於世尊法中出家受具
足戒。唯願世尊。哀愍聽許。兼受具戒
爾時世尊聽彼五百釋種出家受具戒已。教
學威儀而告之言。汝等比丘。咸可倶來禮優
波離上座比丘。時彼五百諸比丘等先禮佛
足。然後頂禮彼優波離上座比丘。修禮已畢
次第而坐
爾時世尊復告輸頭檀王言曰。大王。今可頂
禮比丘優波離已。次第應禮五百比丘。爾時
大王。聞佛教已。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不敢
違。即從坐起。頂禮佛足。然後禮彼上*坐比
丘優波離已。次第復禮五百比丘。禮已次第
還其本*坐
爾時世尊。威顏悦豫。作如是言。今者釋種。已
自降伏釋種憍豪。亦復摧撲諸釋驁慢時諸
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其優波離。今因世
尊。得此五百釋種比丘。及輸頭檀王尊敬禮
拜。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汝諸比丘。此優
波離非但今日因我得此五百比丘輸頭檀等
恭敬禮拜。汝諸比丘。過去世時。其優波離。亦
因我故。曾得五百大臣跪拜。亦得彼王名曰
梵徳之所敬禮。時諸比丘各白佛言。此事云
何。唯願世尊。爲我分別説其本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念往昔波羅㮈城。時
有二人。共爲親友。其人貧下。世無名聞。彼人
有時。自持家内菉豆一升。從波羅*㮈出城
客作。爾時恒有一辟支佛。往來住彼波羅*㮈
城。時辟支佛。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城乞
食。彼二貧人。遙見尊者辟支佛來。威儀
序平視而進。著僧伽梨。齊亭相稱。執鉢
不動。彼人見已。得清淨信。於辟支佛。生勇悦
心。各相謂言。我等貧窮。皆由過去未曾逢値
如是福田。雖復逢遇。或不恭敬供養瞻侍。
我等若當値遇如是勝上福田恭敬供養。今
應不遭如此厄難。所謂無財恒常客作。以自
存活。我等今者應當持此一*升菉豆。奉施仙
人。若其憐愍受我所施。我等即應脱此貧苦。
作是念已。將此菉豆奉辟支佛。作如是言。
唯願尊者。起憐愍心。受我此施。時辟支佛。
於彼二人生憐愍故。受其所施。雖受施已。但
辟支佛。皆有一法。欲化衆生。唯現神通。更
無方便。時辟支佛。愍彼二人受其施已。即從
彼方騰空而行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三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優波離因縁品
爾時彼等親友二人。見辟支佛飛騰虚空遊
行無礙。心大歡喜。遍身踊躍不能自勝。合十
指掌。敬禮尊者辟支佛足。乞如是願。願令我
等。於未來世。恒常値遇如是教師。或更勝者。
彼所説法。我等聞已。速即知解。不生惡道。作
是願已。時彼一人。又別乞願。願言藉此功徳
之力。於未來世。恒生大姓婆羅門家。願能誦
持四惟陀論。及以六十種諸技藝等。而有
偈説
    非直端心懷正信 即得名爲上福田
    唯須供養佛與僧 并及値遇辟支佛
時彼二人於後命終。一得生於波羅㮈城刹
利姓家。即紹王位。名曰梵徳。第二人者。生婆
羅門大清淨家。名優波伽摩那婆。具解諸論。
其優波伽摩那婆。彼時有妻。名曰摩那毘迦。
端嚴可喜。觀者不厭。最勝最妙。世所無比。
得優波伽摩那婆之所愛敬。若暫不見心即
不悦
爾時彼妻摩那毘迦。因爲少事。有所嫌恨
遂便不共優波伽語。時優波伽。煩寃懊惱。
作如是念。今日我妻摩那毘迦。不共我語。
聲音斷絶乃如此也。後時彼妻摩那毘迦。過
夏四月。至於秋節。白優波伽摩那婆言。善哉
聖子。汝今可去往至市肆。買取上妙塗香末
香及諸華等。所以然者。秋節四月。今者已至。
衆人皆共受五欲樂。我等亦須莊嚴身體受
五欲樂
爾時優波伽摩那婆。聞此語已。歡喜踊躍。遍
滿其體。不能自勝。作如是念。今者我妻摩那
毘迦。何期忽爾共我言語。而優波伽。有一金
錢。先於餘村他邊出擧。遂於午時。日炙大地。
焔暉赫。其諸地色。猶如赤雞。發其家宅。
向彼村落。往欲債錢。於其道路。欲心纒逼。
口唱婬歌。當於爾時。與梵徳宮。相去不遠。其
梵徳王。在於樓閣。取納清涼。晝日眠著
時睡覺。忽聞彼人染著五*欲作婬歌聲。時王
聞已。即復起發自本*欲心。而有偈説
    或有由於本習氣 或復因事動其情
    斯由色*欲著愛染 亦似蓮華因水生
爾時梵徳聞彼婬歌。忽即驚疑。此是誰也。於
盛日午炎熱之時。染著*欲心。口唱婬歌。作
是念已。從窓遙見彼優波伽。於盛午時。大地
炎熱。行歌於路。即喚一臣而勅之言。汝可速
往捉彼歌人將向我邊。其臣聞勅。即白王言。
不敢違旨。遂至彼邊。捉優波伽。而語之言。汝
摩那婆。去來去來。王今喚汝。時優波伽。心生
恐怖。擧身毛竪。悵怏不樂。作如是念。今誰知
我。於梵徳邊。有何罪過。令我愁惱。爾時大臣
將優波伽。往即至於梵徳王邊。其王見已。即
生愛心。生愛心已。向於彼人。而説偈言
    日中暉赫正炎熱 大地紅色如赤雞
    汝今躭著婬*欲歌 云何於是不生惱
    日光普照正炎熾 地上融沙彌復熱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