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過去現在因果經 (No. 0189_ 求那跋陀羅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時彼五人。見道跡已。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我等五人。已見道跡。已證道跡。我等
今者欲於佛法出家修道。唯願世尊。慈愍
聽許。於時世尊。喚彼五人。善來比丘。鬚髮
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爾時世尊。問彼
五人。汝等比丘。知色受想行識爲是常爲
無常耶。爲是苦爲非苦耶。爲是空爲非
空耶。爲有我爲無我耶。時五比丘。聞佛
説是五陰法已。漏盡意解。成阿羅漢果。
即便答言。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
無我。於是世間。始有六阿羅漢。佛阿羅漢。
是爲佛寶。四諦法輪。是爲法寶。五阿羅
漢。是爲僧寶。如是世間三寶具足。爲諸天
人。第一福田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爾時有長者子。名曰耶舍。聰明利根。極大
巨富。閻浮提中。最爲第一。服天冠瓔珞。著
價寶屐。其於中夜。與諸妓女。相娯樂
已。各還寢息。忽從眠覺。見諸*妓女。或有
伏臥。或有仰眠。頭髮蓬亂。涎唾流出。樂器
服玩。顛倒縱横。既見是已。生厭離心。而自
念言。我今在此災怪之内。於不淨中。妄生
淨想。作是念時。以天力故。空中光明。門自
然開。尋光而去。趣鹿野苑。路由恒河。高聲
唱言。苦哉怪哉。佛言耶舍。汝便可來。我此
今有離苦之法。耶舍聞已。所著寶屐。價直
閻浮提。即便脱之。渡於恒河。往詣佛所。
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顏容挺特。威徳具
足。心大歡喜。踊躍無量。五體投地。頂禮佛
足。唯願世尊。救濟於我。佛言。善哉善男子。
聽善思念之。如來即便隨順其根。而爲
説法。耶舍。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無我。汝
知之不。是時耶舍。聞説此語。即於諸法。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於是如來。重説四
諦。漏盡意解。心得自在。成阿羅漢果。即答
佛言。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
我。爾時如來。猶見耶舍。著嚴身具。即説偈

    雖復處居家 服寶嚴身具
    善攝諸情根 厭離於五欲
    若能如此者 是爲眞出家
    雖身在曠野 服食於麤澁
    意猶貪五欲 是爲非出家
    一切造善惡 皆從心想生
    是故眞出家 皆以心爲本
爾時耶舍。既聞如來説此偈已。心自念言。
世尊所以説此偈者。正當以我猶著七寶。
我今宜當脱如此服。即便禮佛。而白佛
言。唯願世尊。聽我出家。佛言。善來比丘。
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爾時耶舍父。
既至天曉。求覓耶舍。不知所在。心大懊惱。
悲號涕泣。縁路推尋。到恒河側。見其子屐。
心自思惟。我子正當從此道去。即尋其跡。
至於佛所。爾時世尊。知其爲子故來至此。
使即得見耶舍者。必生大苦。或能命
終。便以神力。隱耶舍身。其父即便前到佛
所。頭面禮足。退坐一面。於是如來。即隨其
根。而爲説法。善男子。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
無我。汝知之不。時耶舍父。聞説此言。即於
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而答佛言。世尊。
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我。爾時如來。
既已知其見於道跡。恩愛漸薄。而問之言。
汝何因縁。而來至此。其即答言。我有一子。
名曰耶舍。昨夜之中。忽失所在。今旦推求。
見其寶屐在恒河側。追尋足跡。故來至
此。爾時世尊。攝其神力。其父即便得見耶
舍。心大歡喜。語耶舍言。善哉善哉。汝爲此
事眞實快也。既能自度。又能度他。汝今在
此故。令我來得見道跡。即於佛前。受三
自歸。於是閻浮提中。唯此長者。爲優婆塞。
最初獲得供養三寶
爾時又有耶舍朋類五十長者子。聞佛出世。
又聞耶舍於佛法中出家修道。各自念言。
世間今者有無上尊。長者子耶舍。聰慧
了。才藝兼人。乃能捨其豪族。棄五欲樂。
毀形守志。而爲沙門。我等今者復何顧戀
不出家耶。作是念已。共詣佛所。未至之
間。遙見如來。相好殊特。光明赫奕。心大歡
喜。擧體清涼。敬情轉至。即前佛所。合掌圍
繞。頭面禮足。諸長者子。宿殖徳本。聰達
易悟。如來即便隨其所應。而爲説法。善男
子。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無我。汝知之不。
説此語已。時諸長者子。於諸法中。遠塵
離垢。得法眼淨。即答佛言。世尊。色受想行
識。實是無常苦空無我。唯願世尊。聽我出
家。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
成沙門。爾時世尊。又爲廣説四諦。時五十
比丘。漏盡意解。得阿羅漢果。爾時始有五
十六阿羅漢。是時如來。告諸比丘。汝等所作
已辦堪爲世間作上福田。宜各遊方教化。
以慈悲心。度諸衆生。諸今亦當獨往摩竭
提國。王舍城中。度諸人民。諸比丘言。善哉
世尊。爾時比丘。頭面禮足各持衣鉢。辭別
而去
爾時世尊。即便思惟。我今應度何等衆生。而
能廣利一切人天。唯有優樓頻螺迦葉兄弟
三人。在摩竭提國。學於仙道。國王臣民。皆
悉歸信。又其聰明。利根易悟。然其我慢。亦
難摧伏。我今當往而度脱之。思惟是已。
即發波羅㮈趣摩竭提國。日將昏暮。往優
樓頻螺迦葉住處。于時迦葉。忽見如來相好
莊嚴。心大歡喜。而作是言。年少沙門。從何
所來。佛即答言。我從波羅㮈國。當詣摩竭
國。日既晩暮。欲寄一宿。迦葉又言。寄宿
止者。甚不相違。但諸房舍。悉弟子住。唯有
石室。極爲潔淨。我事火具。皆在其中。此寂
靜處。可得相容。然有惡龍。居在其内。恐相
害耳。佛又答言。雖有惡龍。但以見借。迦葉
又言。其性兇暴。必當相害。非是有惜。佛又
答言。但以見借。必無辱也。迦葉又言。若能
住者。便住隨意。佛言善哉。即於其夕。而
入石室。結加趺坐。而入三昧。爾時惡龍。毒
心轉盛。擧體烟出。世尊即入火光三昧。龍
見是已。火焔衝天。焚燒石室。迦葉弟子。
先見此火。而還白師。彼年少沙門。聰明端
嚴。今爲龍火之所燒害。迦葉驚起。見彼龍
火。心懷悲傷。即勅弟子。以水澆之。水不
能滅。火更熾盛。石室融盡。爾時世尊。身心
不動。容顏怡然。降彼惡龍。使無復毒。授
三歸依。置於鉢中。至天明已。迦葉師徒。倶
往佛所。年少沙門。龍火猛烈。將無爲此之
所傷耶。沙門借室。我昨所以不相與者。
正爲此耳。佛言。我内清淨。終不爲彼外災
所害。彼毒龍者。今在鉢中。即便擧鉢。以示
迦葉。迦葉師徒。見於沙門。處火不燒。降
伏惡龍。置於鉢中。歎未曾有。語弟子言。
年少沙門。雖復神通。然故不如我道眞也。
爾時世尊。語迦葉言。我今方欲停止此處。
迦葉答言。善哉隨意。是時如來。於第二夜。
坐一樹下。時四天王。夜來佛所。而共聽法。
放光明。照踰日月。迦葉夜起。遙見天光
在如來側。語弟子言。年少沙門。亦事於
火。至明日曉。往詣佛所。問言沙門。汝事火
耶。佛言不也。有四天王。夜來聽法。是其光
耳。於是迦葉。語弟子言。年少沙門。有
神徳。然故不如我道眞也。至第三夜。釋提
桓因。來下聽法。放大光明。如日初昇。迦葉
弟子。遙見天光在如來側。而白師言。年少
沙門。定事火也。至於明旦。往詣佛所。問
沙門言。汝定事火。佛言不也。釋提桓因。來
下聽法。是其光耳。于時迦葉。語弟子言。
年少沙門。神徳雖盛。然故不如我道眞也。
至第四夜。大梵天王。來下聽法。放大光
明。如日正中。迦葉夜起。見有光明在如來
側。沙門必*定事於火也。明日問佛汝*定
事火。佛言不也。大梵天王。夜來聽法。是其
光耳。於是迦葉。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復
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眞也
爾時迦葉五百弟子。各事三火。於晨朝時。
倶欲然火。火不肯燃。皆向迦葉。具説此
事。迦葉聞已。心自思惟。此必當是沙門所
爲。即與弟子。來詣佛所。而白佛言。我諸
弟子。各事三火。旦欲燃之。而火不燃。佛即
答言。汝可還去。火當自然。迦葉便還。見火
已燃。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復神妙。然故
不如我道眞也。諸弟子衆。供養火畢。而
欲滅之。不能令滅。即向迦葉。具説此事。
迦葉聞已。心自思惟。此亦當是沙門所爲。即
與弟子。來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諸弟子。朝
欲滅火。而火不滅。佛即答言。汝可還去。
火自當滅。迦葉便歸。見火已滅。心自念言。
年少沙門。雖復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眞也
爾時迦葉。自事三火。晨朝欲燃。火不肯然。
即自思惟。此必復是沙門所爲。即往佛所。
而白佛言。我朝燃火。而不肯燃。佛即答言。
汝可還去。火自當燃。迦葉便歸。見火已燃。
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復神妙。然故不如
我道眞也。於時迦葉。供養火畢。而欲滅
之。不能令滅。心自思惟。此必當是沙門所
爲。即往佛所。而白佛言。我朝燃火。今欲滅
之。而不肯滅。佛即答言。汝可還去。火自當
滅。迦葉便歸。見火已滅。心自念言。年少沙
門。雖復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眞也
爾時迦葉諸弟子衆。晨朝破薪。斧不肯
擧。即向迦葉。具説此事。迦葉聞已。心自思
惟。此必復是沙門所爲。即與弟子。來至佛
所。而白佛言。我諸弟子。朝欲破薪。斧不肯
擧。佛即答言。汝可還去。斧自當擧。迦葉便
歸。見諸弟子。斧皆得擧。而自念言。年少沙
門。雖復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眞也。迦葉弟
子。即得擧斧。復不肯下。還向迦葉。具説此
事。迦葉聞已。心自思惟。此亦當是沙門所
爲。即與弟子。往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諸弟
子。旦欲破薪。斧既得擧。復不肯下。佛即
答言。汝可還去。當令斧下。迦葉既歸。見諸
弟子。斧皆得下。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復
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眞也
爾時迦葉。於晨朝時。自欲破薪。斧不得
擧。心自思惟。此亦當是沙門所爲。即詣佛
所。而白佛言。我旦破薪。斧不肯擧。佛即答
言。汝可還去。斧自當擧。迦葉既還。斧即得
擧。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復神妙。然故不
如我道眞也。迦葉斧既擧已。又不肯下。心
自思惟。此亦當是沙門所爲。即詣佛所。而
白佛言。我斧已擧。復不肯下。佛即答言。汝
可還去。斧自當下。迦葉即歸。斧即得下。心
自念言。年少沙門。雖復神妙。然故不如我
道眞也
爾時迦葉。即白佛言。年少沙門。可止
此共修梵行。房舍衣食。我當相給。于時世
尊。默然許之。迦葉知佛許已。還其所住。即
勅日日辦好飮食。并施床座。至明食時。自
行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往。迦葉適去。俄
爾之間世尊即便至閻浮洲。取閻浮果。滿
鉢持來。迦葉未至。佛已先到。迦葉後來。見
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沙門。從何道來。而
先至此。佛以鉢中閻浮果。以示迦葉。而語
之言。汝今識此鉢中果不。迦葉答言。不識
此果。佛言。從此南行。數萬踰闍那。彼有一
洲。其上有樹。名曰閻浮。縁有此樹故。言
閻浮提。我此鉢中。是彼果也。於一念頃。取
此果來。極爲香美。汝可噉之。於是迦葉。
心自思惟。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
乃能俄爾。已得往還。神通變化。殊自迅疾。
然故不如我道眞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
佛即呪願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於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爲其最
    於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已畢。還歸所住。洗鉢漱口。坐於樹
下。明日食時。復往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
往。迦葉適去。俄爾之間。世尊即便至弗婆
提。取菴摩羅果。滿鉢持來。迦葉未至。佛已
先到。迦葉後來。見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
沙門。從何道來。而先至此。佛以鉢中菴摩
羅果。以示迦葉。而語之言。汝今識此鉢中
果不。迦葉答言。不識此果。佛言。從此東
行。數萬踰闍那。到弗婆提。取此果來。名
菴摩羅。極爲香美。汝可食之。迦葉聞已。心
自念言。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乃
能俄爾。以得往還。覩其神力。所未曾有。
然故不如我道眞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
佛即呪願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於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爲其最
    於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已畢。還歸所止。洗鉢漱口。坐於樹下。
明日食時。復往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往。
迦葉適去。俄爾之間。世尊即便至瞿陀尼。
取呵梨勒果。滿鉢持來。迦葉未至。佛已先
到。迦葉後來。見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沙
門。從何道來。而先至此。佛以鉢中呵梨勒
果。以示迦葉。而語之言。汝今識此鉢中果
不。迦葉答言。不識此果。佛言。從此西行。
數萬踰闍那。到瞿陀尼。取此果來。名呵梨
勒。極爲香美。汝可食之。迦葉聞已。心自念
言。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乃能俄
爾。已得往還。覩其神通。所未曾有。然故不
如我道眞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佛即呪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於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爲其最
    於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已畢。還歸所止。洗鉢漱口。坐於樹下。
明日食時。復往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往。
迦葉適去。俄爾之間。世尊即便至欝單越。
取自然粳米飯。滿鉢持來。迦葉未至。佛已
先到。迦葉後來。見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
沙門。從何道來。而先至此。佛以鉢中粳米
飯。以示迦葉。而語之言。汝今識此鉢中飯
不。迦葉答言。不識此飯。佛言。從此北行。數
萬踰闍那。到欝單越。取此自然粳米飯來。
極爲香美。汝可食之。迦葉聞已。心自念言。
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乃能俄
爾。已得往還。雖復神通難可測量。然故
不如我道眞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佛即
呪願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於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爲其最
    於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已畢。却歸所止。洗鉢漱口。坐於樹
下。明日食時。復往請佛。佛言善哉。即共倶
行。既到其舍。下種種食。佛即呪願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於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爲其最
    於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爾時世尊。呪願已畢。即便取食。獨還樹下。
食竟心念須水。釋提桓因。即知佛意。如大
壯士屈伸臂頃。從天來下。到於佛前。頭面
禮足。即便以手指地成池。其水清淨。具
八功徳。如來即便得而用之。澡漱既畢。爲
釋提桓因。説種種法。釋提桓因。既聞法已。
歡喜踊躍。忽然不現。還歸天宮。是時迦葉。
於中食後。林間經行。心自念言。年少沙門。
今日受食。還歸樹下。我當往彼而看視之。
即詣佛所。忽見樹側有一大池。泉水澄淨。
具八功徳怪而問佛。此中云何忽有此池。
佛即答言。旦受汝供。還歸此處。食訖須
水。澡漱洗鉢。釋提桓因。知我此意。從天
上來。以手指地。而成此池。爾時迦葉。既
見池水。復聞佛言。心自思惟。年少沙門。有
大威徳。乃能如此感致天瑞。然故不如我
道眞也
爾時世尊。別於他日。林間經行。見糞穢中
有諸弊帛。即便拾取。欲浣濯之。心念須石。
釋提桓因。即知佛意。如大壯士屈伸臂頃。
往香山上。取四方石。安置樹間。即白佛
言。可就石上浣濯衣也。佛復心念。今應
須水。釋提桓因。又往香山。取大石槽。盛
清淨水。置方石所。釋提桓因。所爲事畢。忽
然不現。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浣濯已竟。還坐樹下。是時迦葉。
來至佛所。忽見樹間。有四方石。及大石槽。
即自思惟。此中云何有此二物。心懷驚怪。
而往問佛。年少沙門。汝此樹間。有四方石。
大石槽。從何而來。於是世尊。即答之
言。我向經行。見地弊帛取欲浣之。心念須
此。釋提桓因。知我此意。即往香山。而取之
來。迦葉聞已。歎未曾有。而自念言。年少沙
門。雖有如是大威神力能感諸天。然故不
如我道眞也。爾時世尊。又於他日。入指地
池。而自洗浴。洗浴訖已。心念欲出。無所攀
持。池上有樹。名迦羅迦。枝葉蔚映。臨於池
上。樹神即便按此樹枝。令佛攀出。還坐樹
下。于時迦葉。來至佛所。忽然見樹曲枝垂
蔭。怪而問佛。此樹何故曲枝垂蔭。佛即答
言。我於向者。入池洗浴。出無所攀。樹神致
感。爲我曲之。於是迦葉。見樹曲枝。又聞
佛言。歎未曾有。而自心念。年少沙門。乃有
如此大威徳力。能感樹神。然故不如我道
眞也
爾時迦葉。心自念言。明日摩竭提王。及諸臣
民。婆羅門長者居士等。當來就我作七日
會。年少沙門。若來在此。國王臣民。婆羅門
長者居士等。見其相好及以神通威徳力者。
必當捨我而奉事之。願此沙門。於七日中。
不來我所。佛知其意。即便往詣北鬱單越。
七日七夜。停彼不現。過七日已。集會
訖。國王辭去。迦葉心念。年少沙門。近於七
日。不來我所。善哉快哉。我今既有集會餘
饌。欲以供之。其若來者。善得時宜。於是世
尊。即知其意。從欝單越。譬如牡士屈
臂頃。來到其前。于時迦葉。忽見如來。心大
驚喜。即問佛言。汝近七日。遊行何處。而不
相見。佛即答*言。摩竭提王。及諸臣民。婆羅
門長者居士。於七日中。就汝集會。汝近心
念。不欲見我。是故我往北欝單越。以避汝
耳。汝今心念欲令我來。所以今者。故來詣
汝。迦葉聞佛説此言已。心驚毛竪。而作此
念。年少沙門。乃知我意。甚爲奇特。然故不
如我道眞也
爾時世尊。又於他日。心自思惟。優樓頻螺迦
葉。根縁漸熟。今者正是調伏其時。思惟是
已。即趣尼連禪河。既到河側。是時魔王。來
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
逝今者宜般涅槃。何以故。所應度者。皆悉
解脱。今者正是般涅槃時。如是三請。世尊爾
時。答魔王言。我今未是般涅槃時。所以者
何。我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未具足故。所應度者。皆未究竟。諸外道
衆。悉未降*伏。爾時如來。亦復三答。魔王聞
已。心懷愁惱。即還天宮。世尊即便入尼連
禪河。以神通力。令水兩開。佛所行處。歩歩
起。使兩面水皆悉涌起。迦葉遙見。謂佛
沒溺。即與弟子。乘船而來。既至河側。見佛
行處。皆悉塵起。歎其希有。而自念言。年少
沙門。雖有如此神通之力。然故不如我道
眞也。是時迦葉。即問佛言。年少沙門。欲上
船不。佛言甚善。于時世尊。即以神力。貫船
底入。結加趺坐。迦葉見佛從船底入。而
無穿漏。歎其希有。心自念言。年少沙門。乃
有如是自在神力。然故不如我得眞阿羅
漢也。佛即語言。迦葉汝非阿羅漢。亦復非
是阿羅漢向。汝今何故起大我慢。迦葉聞
説如此語時。必懷愧懼身毛皆竪。而自
念言。年少沙門。善知我心。即白佛言。如
是沙門。如是大仙。善知我心。唯願大仙。
攝受於我。佛即答言。汝既年耆。百二十歳。
又復多有弟子眷屬。又爲國王臣民所敬。
若欲決定入我法者。先與弟子。熟共論詳。
迦葉答言。善哉善哉。如大仙勅。然我内心。
非不決定。爲當還與弟子論耳。作此語
已。即還本處。集諸弟子。而語之言。年少
沙門。住此以來。見其種種神通變化。極爲
奇特。智慧深遠。性又安庠。我今便欲歸依
其法。汝等云何。弟子答言。我等所知。皆尊
者恩。年少沙門。既爲尊者之所歸信。豈當
有虚。我等亦見有諸奇異。尊者若欲必受
其法。我等亦願隨從歸依。于時迦葉。聞諸
弟子作是言已。即便相與倶詣佛所。而白
佛言。我及弟子今定歸依。唯願大仙。時攝
我等。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
即成沙門。爾時世尊。即隨所應。廣説四諦。
于時迦葉。聞説法已。遠塵離垢。得法眼
淨。乃至漸漸成阿羅漢
爾時迦葉。五百弟子。既見其師已爲沙門。
心生願樂。亦欲出家。即白佛言。我等大師。
已爲大仙之所攝受。今成沙門。我等亦樂
隨大師學。唯願大仙。聽我出家。佛言。善來
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於是
世尊。即爲轉於四諦法輪。時五百弟子。遠
塵離垢。得法眼淨。成須陀洹果。漸漸修行。
乃至亦得阿羅漢果。爾時迦葉。及五百弟子。
以其事火種種之具。悉皆捐棄尼連禪河。師
徒相與。隨佛而去。爾時迦葉二弟。一名那提
迦葉。二名伽耶迦葉。各有二百五十弟子。
在尼連禪河側。居兄下流。忽見其兄并及
弟子。所事火具。悉逐流來。心大驚愕。而自
念言。我兄今者有何不祥。事火之具。今隨
水流。將非惡人之所害耶。是時二弟。奔競相
就。而共議言。我兄今者若復不爲惡人所
害。諸物何縁。從水而來。苦哉怪哉。我等宜
速共至兄所 即便相與。泝流而上。至兄
住處。空寂無人。心大悲絶不知其兄及諸弟
子之所在。四向推尋。遇見舊人。而問之言。
我仙聖兄。及諸弟子不知所在。汝見之不。
舊人答言。汝仙聖兄。與諸弟子。棄事火具。
皆悉往於瞿曇之所。出家學道是時二弟。聞
此語已。心大懊惱。怪未曾有又自念言。云
何棄於阿羅漢道。而復更求他餘法耶。即
便馳往至其兄所。到已見兄并及眷屬。剃
除鬚髮身披袈裟。即便跪拜。而問兄言。兄
本既是大阿羅漢聰明智慧。無與等者。名聞
十方。莫不宗仰。何故於今自捨此道。還從
人學。此非小事。爾時迦葉。答其弟言。我見
世尊。成就大慈大悲。有三事奇特。一者神
通變化。二者慧心清徹。決定成就一切種智。
三者善知人根。隨順攝受。以此事故。於佛
法中。出家修道。我今雖復國王臣民。所見
宗敬。世論機辯。無能折者。然非永絶生死
之法。唯有如來所可演説。能盡生死。
値如是大聖之尊。而不自勵。師彼高勝。則
無心。亦爲無眼。二弟白言。若如兄語。決
定是成一切種智。我所知得皆是兄力。兄
今既已從佛出家。我等亦願隨順兄學。即各
語其諸弟子言。我今欲同大兄。於佛法中。
出家學道。汝意云何。時諸弟子。即答師言
我等所以得有知見。皆大師恩。大師若欲
於佛法中而出家者。亦願隨從。於是那提
迦葉。伽*耶迦葉。各與二百五十弟子。至於
佛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唯願。慈哀
濟度我等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
著身。即成沙門。時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又
白佛言。我諸弟子。今皆欲於佛法出家。唯
願世尊。垂愍聽許。佛即答言。善哉善哉。爾
時世尊。便呼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
身。即成沙門。爾時世尊。即爲那提迦葉。伽
*耶迦葉。及諸弟子。現大神變。又應其心。而
爲説法。語言。比丘。當知。世間皆爲貪欲瞋
恚愚癡猛火之所燒炙。汝等往昔奉事三火
既能絶棄。除此外惑。今三毒火。尚猶在身。
宜速滅之。時諸比丘。聞佛此語。於諸法中。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世尊又爲廣説四諦。
皆悉得於阿羅漢果
爾時世尊。心自念言。頻毘娑羅王。往昔於
我。有約誓言。道若成者。願先見度。今日時
至。宜應往彼滿其本願。作此念已。即與
迦葉兄弟及千比丘眷屬圍遶。往王舍城。
詣頻毘娑羅王所。爾時頻毘娑羅王。昔以聚
落。給優樓頻螺迦葉者。既見迦葉及其弟
子。悉爲沙門。即還啓王。説如此事。王與
諸臣。既聞此語。心大驚怪。默然無聲。時外
人民。聞此語已。各相謂言。優樓頻螺迦葉。
智慧深遠。無與等者。年又耆老。已得阿羅
漢。云何反爲瞿曇弟子。終無此理。乃可説
言。沙門瞿曇爲弟子耳。爾時世尊。漸近王
舍城。住於杖林。時優樓頻螺迦葉。即便遣
其常所使人。白頻毘娑羅王言。我今於佛
法中。出家修道。今隨從佛。來至杖林。大王
宜先禮拜供養。王聞來信説此言已。方決
定知優樓頻螺迦葉。爲佛弟子。即勅嚴駕。
與諸大臣。婆羅門。及人民衆。往詣佛所。至
杖林外。王即下輿。除却儀飾。歩至佛前。爾
時空中有天。而語王言。如來今者在此林
中。是諸天人最上福田。大王宜應恭敬供養。
又應宣示國中人民。皆悉令其供養如來。
時王既聞彼天語已。心大歡喜。倍増踊躍。
便進林中。遙見如來。相好莊嚴。又見優樓
頻螺迦葉。兄弟三人。并其弟子。前後圍繞。
如盛滿月處衆星中。歩歩踊悦。不能自
勝。既至佛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我是月
種摩竭提王。名頻毘娑羅。世尊知不。佛即
答言。善哉大王。於是頻毘娑羅王。却坐一
面。時婆羅門。及以大臣。諸人民衆。皆悉就
座。爾時世尊。既見來衆皆安坐已。即以
梵音。慰問頻毘娑羅王言。大王四大常安隱
不。統理民務。無乃勞耶。王即答言。蒙世
尊恩。幸得安隱。爾時頻毘娑羅王。及餘大學
婆羅門長者居士。大臣人民。既見迦葉。爲
佛弟子。自相謂言。嗚呼如來。有大神力。智
慧深遠。不可思議。乃能伏於如此之人。以
爲弟子。爾時復有諸餘人衆。心自念言。優
樓頻螺迦葉。有大智慧。普爲世人之所歸
信。云何當爲沙門瞿曇。而作弟子。心懷狐
疑。爾時世尊。知彼心念。即語迦葉。汝今宜
應現諸神變。于時迦葉。即昇虚空。身上出
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現
大身。滿虚空中。或復現小。或分一身。爲
無量身。或現入地。還復踊出。於虚空中。行
住坐臥。擧衆見已。歎未曾有。悉皆稱言。第
一大仙。爾時迦葉。現此變已。即從空下。到
於佛前。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實是天
人之師。我今實是尊之弟子。如是三説。佛即
答言。如是如是。迦葉汝於我法見何等利。
棄捨火具。而出家耶。於是迦葉。以偈答
    我於昔日中 所事火功徳
    得生天人中 受於五欲樂
    恒如是輪轉 沒於生死海
    我見此過患 所以棄捨之
    又復事火福 得生天人中
    増長貪恚癡 是故我遠離
    又復事火福 爲求將來生
    既已有生故 必有老病死
    已見如此事 是故棄火法
    施會修苦行 及以事火福
    雖得生梵天 此非究竟處
    以是因縁故 所以棄事火
    我見如來法 離生老病死
    究竟解脱處 是故今出家
    如來眞解脱 爲諸天人師
    以是因縁故 歸依大聖尊
    如來大慈悲 現種種方便
    及諸神通力 而以引導我
    云何而復應 奉事於火法
爾時頻毘娑羅王。及諸大衆。聞優樓頻螺迦
葉説此偈言。心大歡喜。於如來所。深生敬
信。決定得知如來必成於一切種智。審知
迦葉是佛弟子。爾時諸天。於虚空中。雨衆
天花。作妙伎樂。異口同音唱言。善哉優樓頻
螺迦葉。快説此偈。爾時世尊。知諸大衆心
意決定無復狐疑又觀其根皆已成熟即爲
説法。大王當知。此五陰身以識爲本。因於
識故。而生意根。以意根故。而生於色。而
此色法。生滅不住。大王若能如是觀者。則
能於身。善知無常。如此觀身。不取身相。
則能離我及於我所。若能觀色。離我我所。
即知色生便是苦生。若知色滅便是苦滅。若
人能作如此觀者。是名爲解。若人不能
作斯觀者。是名爲縛。法本無我及以我
所。以倒想故。横計有我及以我所。無有
實法。若能斷此倒惑想者。則是解脱。爾時
頻毘娑羅王。心自思惟。若謂衆生言有
我者。而名爲縛。一切衆生。皆悉無我。既無
有我。誰受果報。爾時世尊。知彼心念即
語之言。一切衆生。所爲善惡。及受果報。皆
非我造。亦非我受。而今*現有造作善惡
受果報者。大王諦聽。當爲王説。大王但以
情塵識合。於境生染。累想滋繁。以是縁故。
馳流生死。備受苦報。若於境無染。息其累
想。則得解脱。以情塵識三事因縁。共起善
惡。及受果報。更無別我。譬如鑚火。因手轉
燧。得有火生然彼火性。不從手生及以
燧出。亦復不離手及燧鑚。彼情塵識。亦復
如是。時頻毘娑羅王。又自思惟。若以情塵
識和合故。而有善惡受果報者。便爲常
合。不應離絶。若不常合。是則爲斷。爾時世
尊。知王心念。即便答言。此情塵識。不常不
斷。何以故合故不斷。離故不常。譬如縁於
地水因彼種子。而生芽葉。種子既謝。不得
名常。生芽葉故。不得名斷。離於斷常
故名中道。三事因縁。亦復如是。爾時頻
毘娑羅王。聞此法已。心開意解。於諸法中。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萬那由他婆羅門
大臣人民。亦於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九十六萬那由他諸天。又於諸法。遠塵離
垢。得法眼淨。時頻毘娑羅王。即從坐起。
頂禮佛足。合掌白佛。快哉世尊。能捨轉輪
聖王之位。出家學道。成一切種智。我昔愚
癡。欲留世尊臨治小國。今覩慈顏。又聞
正法。方懷慙愧。追悔昔過。唯願世尊。以大
慈悲。受我懺悔。我於昔日。白世尊言。若
得道時。願先度我。今日始蒙宿願成遂。荷
世尊恩。得履道跡。我從今日。供養世尊及
比丘僧。當令四事不使有乏。唯願世尊。
住於竹園。令摩竭提國。長夜獲安。佛即答
言。善哉大王。乃能捨於三不堅法。求三堅
報。當令王願得滿足也。時頻毘娑羅王。知
佛受請住竹園已。頂禮佛足。辭退而去。王
還城已。即勅諸臣。令於竹園。起諸堂舍。
種種莊飾。極令嚴麗。懸繒幡蓋。散花燒香。
悉皆辦已。即便嚴駕。往至佛所。頭面禮足。
而白佛言。竹園僧伽藍。修理已畢。唯願世
尊。與比丘僧。哀愍我故。往住彼也。爾時
世尊。與諸比丘及無量諸天。前後圍繞。入
王舍城。當於如來蹈門閫時。城中樂器。不
鼓自鳴。門狹更廣。門下更高。一切丘墟。
皆悉平坦。臭穢塵垢。自然香淨。聾者得聽。
瘂者能言。盲者得視狂者得正。拘癖疾病。
普皆除愈。枯木發花。腐草榮秀。涸池増瀾。
香風清靡。鳳雀孔翠。鳧鴈鴛鴦。異類衆烏。
繽粉翔集。出和雅音。有如是等。種種祥瑞。
既入城已。與頻毘娑羅王。倶往竹園。爾時
諸天。滿虚空中。時王即便手執寶&MT04474;。盛以
香水。於如來前。而作是言。我今以此竹園
奉上如來及比丘僧。唯願哀愍爲我納受。
作此言已即便捨水。爾時世尊。默然受之。
説偈呪願
    若人能布施 斷除於慳貪
    若人能忍辱 永離於瞋恚
    若人能造善 則遠於愚癡
    能具此三行 速至般涅槃
    若有貧窮人 無財可布施
    見他修施時 而生隨喜心
    隨喜之福報 與施等無異
爾時婆羅門大臣。及餘人民。見王奉施如來
僧伽藍。皆悉踊躍。生隨喜心。爾時頻毘娑
羅王。施僧伽藍已。心大歡喜。頭面禮足。
退還所住。閻浮提中。諸王見佛。頻毘娑羅
王。最爲其首。諸僧伽藍。竹園僧伽藍。最爲
其始。爾時世尊與諸比丘。住竹園僧伽藍。
于時王舍城中。有二婆羅門。聰明利根。有
大智慧。於諸書論。無不通達。辯才論議。
莫能摧伏。一姓拘栗。名優波室沙。母名
舍利故。擧世喚爲舍利弗。二姓目揵連。名
目*揵羅夜那。各有一百弟子。普爲國人之
所宗仰。二人互共以爲親友。極相愛重。咸
誓言。若先得聞諸妙法者。要相開悟
無得恡惜
爾時阿捨婆耆比丘。著衣持鉢。入村乞食。
善攝諸根。威儀庠序。路人見者。皆生恭敬。
時舍利弗。忽於路次。逢見阿捨婆耆。善攝
諸根。威儀庠序。彼舍利弗。善根既熟。見阿
捨婆耆。心大歡喜。踊躍遍身。停歩瞻視。不
能暫捨。即便問言。我意觀汝。似新出家。
而能如此。攝諸情根欲有所問。唯願見
答。汝今大師。其名何等有所教誡。演説
何法。時阿捨婆耆。即便安庠。而答之言。我
之大師。得一切種智。是甘蔗種天人之師。相
好智慧。及神通力。無與等者。我既年幼。學
道日淺。豈能宣説如來妙法。然以所知。當
爲汝説。即説偈言
    一切諸法本 因縁生無主
    若能解此者 則得眞實道
時舍利弗。聞阿捨婆耆説此偈已。即於諸
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見道跡已。心大
踊躍。身諸情根。皆悉悦預。而自念言。一切衆
生。悉著於我。所以輪迴。在於生死。若除
我想。即於我所。亦皆得離。譬如日光。能破
於闇。無我之想。亦復如是。悉能破於我見
闇障我從昔來。所可修學。皆爲邪見。唯今
所得。是正眞道。作此念已。禮阿捨婆耆
足。還歸所止。時阿捨婆耆。至前乞食。訖還
竹園。時舍利弗。還至住處。時目*揵羅夜那。
善根已熟。見舍利弗。諸根寂定。威儀庠序。
顏容怡悦。異於常日即便問言。我今觀汝
諸根顏貌。與常有異。必當已得甘露妙法。
我昔與汝共結誓言。若聞妙法。要相啓悟。
汝有所得。願爲我説。時舍利弗。即便答言。
我今實已得甘露法。目*揵羅夜那聞已。歡
喜無量。歎言善哉。時爲我説。舍利弗言。我
今出行逢一比丘。執持衣鉢。入村乞食。諸
根寂靜。威儀庠序。我既見已。深生恭敬。既
到其所。而問之言。我意觀汝。似新出家。而
能如此。攝諸情根。欲有所問。唯願見答。
汝今大師。其名何等。有所教誡。演説何法。
時阿捨婆耆。即便安庠。而見答言。我之大
師。得一切種智。是甘蔗種天人之師。相好
智慧。及神通力。無與等者。我既年幼。學道
日淺。豈能宣説如來妙法。然以所知。當爲
汝説。即説偈言
    一切諸法本 因縁生無主
    若能解此者 即得眞實道
爾時目*揵羅夜那。聞舍利弗説此語已。即
於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爾時舍利弗。
與目*揵羅夜那。各於佛法。得甘露已。共
相謂言。我等已於佛法。各得利益今者宜
應共往佛所。求索出家。作此語已各喚弟
子。而語之言。我等今者已於佛法。得甘露
味。唯有此法。是出世道。我今欲往求佛出
家。汝等云何。諸弟子等。答其師言。我等今
者有所知見。皆大師力。師若出家。我悉隨
從。於是二人。即將二百弟子。往詣竹園。既
入門已。遙見如來。相好莊嚴。諸比丘衆。前
後圍繞。心大歡喜。踊躍遍身。爾時世尊。見
舍利弗。及目*揵羅夜那。與諸弟子。相隨來
已。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今此二人。將諸弟
子。來至我所。欲求出家。一名舍利弗。
名目*揵羅夜那。當於我法中。爲上弟子。
舍利弗者。於智慧中。最爲第一。目*揵羅夜
那者。於神通中。復爲無上。至佛所已。頭面
禮足。而白佛言。我於佛法。已得道跡。樂
欲出家。願時聽許。爾時世尊。即便喚言。善來
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時彼
二百弟子。既見其師成沙門已。倶白佛言。
我等亦欲隨師出家。唯願世尊。垂愍聽許。
於是世尊。即復喚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
袈裟著身。即成沙門。爾時世尊。爲舍利弗
及目*揵羅夜那。廣説四諦。二人即得阿羅
漢果。又復爲彼二百弟子。廣説四諦。即於
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乃至亦成阿羅
漢果。爾時世尊。即與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皆
大阿羅漢。於摩竭提國。廣利衆生。諸比丘
中。多有人。名目乾羅夜那世尊故。名此
目*揵羅夜那。爲大目*揵羅夜那。爾時偸羅
厥叉國。有一婆羅門。名曰迦葉。有三十二
相。聰明智慧。誦四毘陀經。一切書論。無不
通達。極大巨富。善能布施。其婦端正。擧國無
雙。二人自然無有欲想。乃至亦不同宿一
室。久於往昔。種善根故。不樂在家受五
欲樂。日夜思惟。厭離世間。精勤求訪出家
之法。如是推尋不能得。已即捨家事。入於
山林。心念口言。諸佛如來。出家修道。我今亦
當隨佛出家。即便脱去金縷織成珍寶之
衣。價直百千兩金。而著壞色納衣。自剃鬚
髮。爾時諸天。於虚空中。既見迦葉自出家
已。而語之言。善男子。甘蔗種族。白淨王子。
其名薩婆悉達。出家學道。成一切種智。
擧世號爲釋迦牟尼佛。今者與千二百五十
阿羅漢。在王舍城竹園中住
爾時迦葉。聞天語已。歡喜踊躍。身毛皆竪。
即便往趣竹園僧伽藍。爾時世尊。知其當
來。而自思惟。觀其善根。宜往度之。作
念已。即行逆之到子兜婆。而逢迦葉。時
彼迦葉。既見相好威儀特尊。即便合掌。而
作此言。世尊實是一切種智。實是慈悲。濟
衆生者。實是一切所歸依處即便五體投
地。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今者是我大
師。我是弟子。如是三説。佛即答言。如是迦
葉。我是汝師。汝是我弟子。佛又語言。迦葉當
知。若人實非一切種智。而欲受汝爲弟子
者。頭則破裂。以爲七分。又復告言。善哉迦
葉。快哉迦葉。當知五受陰身是大苦聚。于
時迦葉。聞此言已。即便見諦。乃至得於
阿羅漢果。爾時世尊。即與迦葉。倶還竹園。
以此迦葉。有大威徳。智慧聰明。是故名之。
爲大迦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普光如來。出興世時。
善慧仙人。豈異人乎。即我身是。縁路所遇五
百外道。所共論議。及隨喜者。今此會中優樓
頻螺迦葉兄弟。及其眷屬千比丘是。時賣花
女者。今耶輸陀羅是。善慧仙人。髮布地時。
傍有二人。掃佛前地。及二百人。隨喜助者。
今此會中。舍利弗大目*揵羅夜那。并二百弟
子比丘是。虚空諸天。見善慧仙人。以髮布
地。悉皆隨喜。而讃歎者。我初得道鹿野苑
中。始轉法輪。八萬天子。及頻毘婆羅王。所
將眷屬。八萬那由他人。及九十六萬那由他
天是。汝等當知。過去種因。經無量劫。終不
磨滅。我於往昔。精勤修習一切善業。及發
大願。心不退轉故。於今者而得成就一切
種智。汝等宜應勤修道行。無得懈怠。時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頂戴。作禮而退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