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方廣大莊嚴經 (No. 0187_ 地婆訶羅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于法輪故出於世。又爲大梵天王請故。即
以偈頌告梵王言
    我今爲汝請 當雨於甘露
    一切諸世間 天人龍神等
    若有淨信者 聽受如是法
爾時大梵天王聞是偈已歡喜踊躍得未曾
有頂禮佛足遶無數匝。即於佛前忽然不
現。諸比丘。爾時地神告虚空神。唱如是言。
如來今受梵王勸請欲轉法輪。哀愍無量
諸衆生故。利益無量諸衆生故。安樂無量
諸衆生故。増長天人損減惡趣故。爲諸衆
生得涅槃故當轉法輪。地神作是語已。
於一念頃虚空神聞展轉傳至阿迦尼吒

諸比丘。爾時有四護菩提樹天。一名受法。
二名光明。三名樂法。四名法行。是四天子
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當於何處轉
于法輪。爾時如來告彼天言。我於波羅奈
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轉正法輪。彼天子言。
世尊。此波羅奈鹿野苑中。文物鮮少林泉
非勝。然有無量諸餘城邑土地豐饒。人民殷
盛園林池沼清淨可樂。何故如來於鹿野苑
中而轉法輪
爾時世尊告諸天子言。仁者不應作如是
説。所以者何。我念往昔於此波羅奈城。供
養六十千億那由他諸佛如來。以要言之。九
萬一千拘胝諸佛。皆於是處轉正法輪。一
切甚深微妙之法皆從中出。是故此地常爲
天龍夜叉乾闥婆羅刹等之所守護。以是義
故。如來於彼鹿野苑中而轉法輪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一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
  轉法輪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佛告諸比丘。如來所作已辦。棄捨重
擔拔煩惱根淨諸塵垢摧滅外道降伏魔
軍。入佛甚深微妙之理。已得知見成就十
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無不具足。
五眼清淨觀察世間。作是思惟。誰應最初
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於所聞義
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於我所説
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
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彼外道羅摩之子
聰明有智。雖具煩惱三垢微薄。若聞我法
速能證知。彼得非想非非想定。常爲弟子
演説修習。今在何處。以佛眼觀見其命終
已經七日。時有諸天頂禮我足而白我言。
世尊。彼人命終經於七日。如來爲菩薩時。
已能先知如來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終
堪受正法。復告諸比丘。彼羅摩子不聞我
法。遂便命終。若不命終我當最初爲其説
法。彼若聞已即能證知
爾時世尊復作是念。誰應最初堪受我法。
根性淳熟易可調柔。於所聞法速能開悟。
清淨離染薄貪瞋癡。於我所説而無忽忘。
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永無退失。
作是念已。觀彼外道阿羅邏仙人聰明有
智。雖具煩惱三垢微薄。若聞我法速能證
知。今爲所在。以佛眼觀見其命終已經三
日。又於是時虚空諸天作如是言。彼仙命
終經於三日。如來爲菩薩時。已能先知如
來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終堪受正法。復
告諸比丘。彼阿羅邏不聞我法遂便命終。
若不命終。我當最初爲其説法。彼若聞已
即能證知。爾時世尊復作是念。誰應最初
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於所聞法
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於我所説
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
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見五跋陀羅。根性
已熟易可調柔。於所聞法必能開悟。清淨
離染三垢微薄。於我所説而無忽忘。能令
示教不生劬勞。若不於我得聞正法復
當退失。我昔苦行之時謹心事我。我當最
初爲彼五人轉正法輪彼能了知。具足施
戒善法圓滿。解脱現前離諸障礙。即以佛
眼觀見五跋陀羅。在波羅奈鹿野苑中
佛告諸比丘。爾時如來作是念已。從菩提
樹向迦尸國波羅奈城。振動三千大千世
界。是時伽耶城傍有一外道。名阿字婆。遙
見世尊即前問訊。在一面立而白佛言。長
老瞿曇。諸根恬靜端正可愛。身色晃耀如閻
浮金及詹波花。仁者。修何梵行師爲是誰
從誰出家。進止威儀安隱乃爾。今從何來。
復何所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本無有師 世無與我等
    於法自能覺 證清淨無漏
阿字婆言。瞿曇。汝自謂是阿羅漢耶。爾時
世尊。重以偈答
  我爲世間 無上導師
    當度一切 眞阿羅漢
阿字婆言。瞿曇。汝自謂爲佛耶如來答言。
我於世間最爲殊勝。滅除一切煩惱惡法。
我爲正覺。阿字婆言。長老瞿曇。汝於今者
爲何所往世尊答言。我今欲往波羅
鹿野苑中。爲諸盲冥衆生作大光明。而説
偈言
    我往波羅奈 於鹿野苑中
    爲盲冥衆生 撃甘露法鼓
    轉所未曾轉 無上勝法輪
時阿字婆辭佛南行如來北逝經伽耶城。城
中有龍名曰善見。明日設齋奉請如來。如
來食訖往盧醯多婆蘇都村。次復至多羅
聚落次復經娑羅村。如是遊歴。皆爲長者
居士奉獻飮食。次第而行至恒河邊。是時
河水瀑集平流彌岸。世尊欲渡問彼船
人。答言。與我價直當相濟耳
爾時世尊報船人言。我無價直。船人言。若
無價直終不相濟。如來爾時飛騰虚空達
于彼岸。船人見佛現是神通乃自責言。我
無所識云何不*渡如是聖人。心生憂惱
悶絶躃地良久乃蘇。詣頻婆娑羅王具陳
所見。王聞是事即勅船人。自今已往沙門
求濟勿受價直
諸比丘如來至波羅奈。於晨朝時著衣持
鉢。入城乞食還至本處。飯食訖詣鹿野苑
中。時五跋陀羅遙見世尊共相謂言。沙門
瞿曇。放逸貪著不能持戒。欲斷煩惱尋復
退墮便失禪定。先修苦行尚無所能。何況
今日恣受美食安樂而住。是懈怠人明非道
器。我等今者不須敬問。敷置坐處給水
洗足。施設*飯食一切莫爲。隨其自來不
應爲起。彼若欲坐當指卑座令其就坐。
阿若憍陳如不同衆心。爾時世尊漸近
五人所居之處。是時五人皆自不安。如鳥
在籠爲火所逼。比丘當知。世間衆生無有
覩佛得安坐者。是時五人皆違本要。不覺
忽然倶起迎佛。或有敷置坐具。或有
水洗足。或有撰履或有持衣。皆言善來
長老瞿曇。請坐勝座。爾時世尊坐彼座已。
五人於前禮拜問訊。在一面立。而白佛言。
長老瞿曇。面目端正諸根寂靜。身相光明如
閻浮金及詹波花。瞿曇。今者應證出世聖種
智耶
爾時世尊語五人言。汝等不應稱喚如來
爲長老也。令汝長夜無所利益。又語五
人我已證得甘露之法我今能知向甘露
道。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靜無漏心得自
在。汝等須來。當示汝法教授於汝。汝應聽
受如説修行。即於現身得盡諸漏。智慧明
了解脱而住。梵行成就所作皆辦不受後有。
又告五人。汝昔嫌我倶作是言。長老瞿曇
耽著世樂不堅持戒欲斷煩惱便即退墮。
我適近汝各自不安。是故當知不得稱呼
如來爲長老也。五跋陀羅倶白佛言。世尊
我今願得於佛法中而爲沙門。佛言。善來
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鬚髮長
短如剃經七日。威儀整肅如百臘比丘。即
從座起頂禮佛足懺悔先罪。即於如來爲
大師想。尊重瞻仰生歡喜心
爾時世尊入池澡浴。浴訖復於一處靜坐思
惟過去諸佛當於何座而轉法輪。作是念
時。忽於是處有千寶座從地涌出。如來爾
時從本座起恭敬圍遶。初三高座至第四
座結加趺坐。時五跋陀羅頂禮佛足坐於
佛前。諸比丘。爾時世尊放大光明。其光遍
照三千大千世界。於光明網中。而説頌曰
    從彼兜率宮 降生龍毘園
    梵釋咸承捧 威猛如師子
    十方行七歩 曾無迷惑心
    即以梵音詞 而作如是唱
    我今於一切 爲最尊最勝
    捨轉輪王位 當利益衆生
    六年苦行已 即詣菩提座
    降伏諸魔軍 疾成無上道
    梵釋諸天衆 勸請轉法輪
    哀慜諸世間 嘿然而受請
    以堅固願力 向於鹿苑中
    仙人所墮處 演説無上法
    此法無數劫 修習之所證
    汝等樂聞者 速應來聽受
    人天身難得 佛出世甚難
    聞法起信心 斯人亦復難
    汝不生八難 今獲人天身
    値佛聞正法 而能有淨信
    汝於百千劫 未曾聞正法
    今者得値遇 宜應善修習
佛告諸比丘。光明網中説如是偈。覺悟三
千大千世界一切人天等衆。汝可速來。今佛
世尊轉于法輪。諸天龍等聞是語已。從其
本宮來詣佛所。爾時地神以神通力。令此
道場縱廣正等七百由旬。種種莊嚴周遍清
淨。虚空天神復將種種幢幡寶蓋以爲嚴
飾。欲界色界諸天子等。將八萬四千寶師子
座置道場中。各自請言。世尊哀*慜我故爲
坐此座轉正法輪
諸比丘。爾時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刹土。
無量拘胝諸菩薩衆。宿植徳本來至佛所。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恭敬勸請如來
轉于法輪。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釋梵護
世及餘無量諸天子衆。皆悉頂禮佛足右繞
三匝合掌向佛。勸請如來轉于法輪。是諸
衆會咸作是言。唯願世尊。利益安樂*慜念
諸衆生故。雨大法雨。建大法幢。吹大法
螺。撃大法鼓
佛告諸比丘。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曰
轉法。持衆寶輪備有千輻。莊嚴綺麗不
可稱比。放千光明。又以花鬘寶鈴微妙繒
綵無量寶具以爲嚴飾。由是菩薩先願力
故感此輪生供養如來過去諸佛。皆有此
輪然後轉法。時彼菩薩持是輪寶。奉獻如
來而説偈言
    尊憶過去時 然燈佛授記
    當得成正覺 號名曰牟尼
    我亦於彼時 發此弘誓願
    導師得成佛 當奉此輪寶
    一切人天等 及諸菩薩衆
    其數無有量 皆爲轉法輪
    各以己神力 齎種種供具
    寶臺花蓋等 窮劫説不盡
    三千大千界 天人阿修羅
    諸龍神衆等 咸悉一心請
佛告諸比丘。如來於初夜時默然而過於
中夜分安慰大衆令生歡喜。至後夜已
喚五跋陀羅而告之言。汝等應知。出家之
人有二種障。何等爲二。一者心著欲境而
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凡愚非聖所行。不
應道理。非解脱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
非成佛因。非涅槃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
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皆受苦報。比丘
汝等當捨如是二邊。我今爲汝説於
道。汝應諦聽常勤修習。何謂中道。正見正
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
是八法名爲中道
告諸比丘。有四聖諦。何等爲四。所謂
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證苦滅道諦。比丘何等
名爲苦聖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
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蘊苦。如
是名爲苦聖諦。何等名爲苦集聖諦。所謂
愛取有喜與貪倶悕求勝樂。如是名爲苦
集聖諦。何等名爲苦滅聖諦。所謂愛取有喜
與貪倶*悕求勝樂。盡此一切。如是名爲
苦滅聖諦。何等名爲證苦滅聖道諦。即
聖道。所謂正見乃至正定。此即名爲證苦滅
聖道諦
復告比丘。如是苦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
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
生光。比丘。如是苦集法。我先不從他聞。
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
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集滅法。我先不從
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
生遍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滅證道。我先
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
生明生遍生慧生光。復告比丘。苦應知
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如是四法我先不
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
明生遍生慧生光
復告比丘。我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
道。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
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
復告比丘。我先未見四聖諦。未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時。正智未生。我從證見四
聖諦法輪已。心得解脱。慧得解脱。不復退
失。而以正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出梵音聲。如是梵音從無量功
徳之所成就。無量劫來修習眞實。不假於
師自然而悟。發是妙聲。語憍陳如等言。眼
是無常苦空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猶如
腐草。雜土爲牆危脆不實。如眼耳鼻舌
身意。亦復如是。憍陳如。一切法從因縁
生無有體性。離常離斷猶如虚空。雖無
作者及以受者。善惡之法而不敗亡。憍陳
如。色是無常苦空無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由愛爲水潤漬因縁衆苦増長。若得聖道
證見諸法體性皆空。即能永滅如是衆苦。
憍陳如。由彼分別不正思惟而生無明。更
無有餘爲無明因。而此分別不至無明。復
由無明而生諸行。而此無明不至諸行。乃
至行縁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處。六處縁
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取。取縁有。有
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惱。如是等爲世間
因。更無有餘能爲其因。雖生諸法而因不
至法。竟無我人衆生受者。捨於此身而
至彼蘊。如理思惟無所分別。即滅無明。
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
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
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
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
若能如是於蘊界處了悟因縁。爾時得成
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如是甚深
微妙之法。非諸異道所能了悟
爾時世尊爲憍陳如。三轉十二行法輪已。
憍陳如等悉了達諸法因縁。漏盡意解成阿
羅漢。即於是時三寶出現。婆伽婆爲佛寶。
三轉十二行法輪爲法寶。五跋陀羅爲僧
寶。佛轉法輪時六十拘胝欲界諸天。八十拘
胝色界諸天八萬四千人。皆悉遠塵離垢得
法眼淨
佛告諸比丘。如來以妙梵之音轉于法輪。
其聲遍至十方佛土。彼諸如來各聞三轉十
二行妙梵之聲。咸見世尊住波羅奈鹿野苑
中而轉法輪
是時十方諸佛皆悉默然而不説法。彼土菩
薩各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何故
默然而不説法。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汝
等應知。釋迦如來於無量劫。勤苦累徳勇
猛精進行菩薩道。超過無量菩薩之行。於
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利益一
切起大慈悲轉于法輪。其佛梵音遍至十
方無邊刹土。我今聞彼説法之聲。是故默然。
諸菩薩衆聞佛語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作是誓言。願我當來速成佛道。以
無漏法眼開悟衆生同於彼佛
爾時彌勒菩薩前白佛言。世尊。無量諸來
大菩薩衆。願聞如來轉于法輪所有功徳。
唯願世尊。略爲宣説法輪之性
佛告彌勒及諸菩薩言。善男子。法輪甚深不
可取故。法輪難見離二邊故。法輪難悟
離作意及不作意故。法輪難知不可以識
識。不可以智知故。法輪不雜斷除二障方
能證故。法輪微妙離諸喩故。法輪堅固以
金剛智方能入故。法輪難沮無本際故。法
輪無戲論離攀縁故。法輪不盡無退失
故。法輪普遍如虚空故
彌勒。法輪顯示一切諸法本性。寂靜不生
不滅。無有處所非分別非不分別到於
實相昇于彼岸空無相無願無作。體性清淨
離諸貪欲。會於眞如同於法性等于實際。
不壞不斷無著無礙。善入縁起超過二邊不
在中間。無能傾動契於諸佛無功用行。
不進不退不出不入。而無所得不可言説。
性唯是一而入諸法是爲不二非可安立。
歸第一義入實相法。法界平等超過數量。言
語路斷心行處滅。不可譬喩平等如空。不
離斷常不壞縁起。究竟寂滅無有變易。
降伏衆魔摧諸外道。超過生死入佛境界。
聖智所行辟支所證。菩薩所趣。諸佛咨嗟。
一切如來同有如是無差別法。彌勒。所轉
法輪體性如是。若有如是轉法輪者乃名
爲佛。名正遍知。名自然悟。名法王。名導
師。名大導師。名商主。名自在。名法自在。
名轉法。名法施主。名大施主。名善行圓
滿。名意樂滿足。名説者。名作者。名安慰
者名安隱者。名勇猛者。名戰勝。名作光。
名破暗。名持燈。名大醫王。名療世間。名
拔毒刺。名離障智。名普觀見。名普觀察。名
普眼。名普賢。名普光。名普門。名端嚴。名
無所著。如大地故名爲平等。如須彌山王
故名不動。成就諸功徳出過世間故名最
尊。達一切法故名無見頂。出過世間煩惱黒
暗故名明燈。最極甚深難窮底故名大海。
一切菩提分法寶具足故名寶所。無繋無著
心解脱故名無染。通達諸法故名不退轉。
利益衆生不擇處故名如風焚燒一切煩
惱故名如火。滌除一切分別煩惱故名如
水。平等法界無中無邊無礙神通慧所行故
名如空。除一切法障故名住無障智。超。過
世間眼所行境故名遍一切法界。身不染世
間一切境界故名最勝人。名無量智。名演
説世間師。名制多。名出世間。名不染世法。
名世間勝。名世間自在。名世間大。名世間
依止。名到世間彼岸。名世間燈。名世間上。
名世間尊。名利益世間。名隨順世間。名一
切世間了知。名世間主。名世間應供。名大
福田。名最上。名無等等。名無比。名常
實。名一切法平等住。名得道。名示道者。名
説道者。名超過魔境。名能摧伏魔。名出生
死獲得清涼。名離無明黒暗。名無疑惑。名
離煩惱。名離*悕求。名除諸見惑。名解脱。
名清淨。名離貪。名離瞋。名離癡。名盡漏。
名心淨解脱。名智淨解脱。名宿命智。名大
龍。名所作已辦。名離重擔。名逮得己利。
名遠離生死結縛。名正智心善解脱。名善
到一切心自在彼岸名到施彼岸名到戒彼
岸名到忍彼岸。名到精進彼岸。名到禪
定彼岸。名到智慧彼岸。名願成就。名住大
慈。名住大悲。名住大喜。名住大捨。名精勤
攝衆生。名得無礙辯。名與世間作大依止。
名大智。名念慧行覺成就。名得正念正斷
正神足通五根五力菩提分法奢摩他毘鉢舍
那。名渡生死大海。名住彼岸。名住寂靜。
名得安隱處。名得無畏處。名摧伏煩惱魔。
名丈夫師子。名離毛竪怖畏。名無垢。名知
者。名得三明。名度四河。持制多故名刹
利。遠離一切罪垢故名婆羅門。破壞無明
藏故名比丘。超過染著故名沙門。盡諸
漏故名清淨者。持十力故名大力者。修身
語意故名婆伽婆。是法王故名王中之王。
名轉勝法輪名利益衆生。名不變壞説法。
名受一切智位。名成就七菩提寶。名得一
切法寶境界。名衆會瞻仰。名能調伏未調伏
者。名善能與諸菩薩受記。名得七淨財。名
成辦一切樂。名隨一切意悉捨。名與一切衆
生安樂。名持金剛勝智。名普遍眼。名見一
切法無障礙。名普智作大神通。名演大法。
名一切世間無有厭足。名光大清淨。名一
切世間親近者。名知衆生器。名大嚴。名有
學無學圍遶。名普照。名大幢王。名遍光明。
名大光普照。名無雜對諸問難。名無分別。
名光明遍照。名甚深難知難見難解般若波
羅蜜光明場。名大梵。名寂靜威儀。名成就一
切勝行。名持妙色。名見無厭足。名諸根寂
靜。名資糧圓滿。名得調柔。名得勝調柔寂
靜。名諸根調伏藏。名如馴象王。名如清淨
池。具足三十二相故名永斷一切習氣障。
具足隨好莊嚴身故名最上妙色無上。丈
夫調御士故名四無畏。圓滿十八不共佛法
故名天人師。成就一切事故名身口意業
無譏嫌。成就一切相清淨智故名空住。善
能了悟諸縁起性平等故名無相住。於一切
願求無染著故名無願住。捨離一切境界
故名無功用行。眞如法界虚空相無相智境
界故名如語不虚妄語不異語。觀如幻陽炎
所夢水月谷響鏡像故名捨阿闌若。擧足下
足調伏衆生故名行歩不空過。斷除一切無
明煩惱愛故名法城。爲涅槃因故名見聞
皆益。超過欲界故名出淤泥。超過色界故
名摧魔幢超過無色界故名建智幢。是法
身智身故名出過一切世間無邊功徳寶。智
花開發成就解脱果故名大樹。難値故名
優曇華。隨心願求皆得圓滿故。名摩尼珠
王。成就諸業行故。名手足網鞔。於長夜
梵行堅固護持不動故。名足下有千輻輪衆
相莊嚴。於長夜如法供養衞護父母尊長
及應供者。無依怙者爲作依怙不殺命故
名手足長。於長夜誓不殺。演説不殺功徳。
勸諸衆生不殺。救護諸衆生故名手足柔
軟。於長夜供養父母承事尊上應供之人。
蘇油潤身自手塗摩歡喜無懈名手足
網*鞔。於長夜善能布施愛語利益同事攝
受衆生故名足下安平。於長夜恒常増長
勝上法故名身毛右旋及以上靡。於長夜
如來塔所自手修營供養灑掃。聞如來法身
毛爲竪心生希有。復爲衆生演説正法。諸
聞法者心生希有故。名&T075120;如伊尼鹿王。於
長夜聽聞正法受持讀誦如説修行。爲他
解説方便善知甚深句義。於老病死苦惱衆
生。爲作依止演説妙法。不生輕慢故名
陰藏隱密。於長夜恭敬沙門婆羅門布施
衣服。顯梵行徳及顯十善自具慚愧。及教
他堅固修行等事故名臂&T038599;長。於長夜不
惱害衆生身語意業與慈相應故名身如
尼拘陀樹。於長夜飮食常自知量。不多不
少。見病者施種種湯藥。於下劣衆生常生
慈*慜。修理壞塔及營新塔。怖畏衆生施其
無畏故名身體柔澤。於長夜供養父母師
長及應供者。以*蘇油塗身。適其温清澡
浴熏香。布施上妙室宅衣服飮食臥具湯藥
令得安隱。以香水灑掃如來塔廟。又以香
花幢幡寶蓋。莊嚴佛塔故名眞金色。於長
夜不惱害衆生常修慈忍。勸諸衆生修
行十善。以金造如來形像及造塔廟。或
以金彩圖畫如來及以塔廟。或生金末散
佛形像及以塔廟。或以幢幡寶蓋莊嚴佛塔
及佛形像。或以衣服飮食惠施衆生故。名
一一毛孔一一毛生皆悉光澤分明顯現。於
長夜常親近智者。請問何法是罪。何法非
罪。何法可修。何法不可修。何法爲上。何
法爲中。何法爲下。擇其善者而修行之。及
掃灑佛塔故。名七處高。於長夜父母及應
供沙門婆羅門可遵崇者皆悉供養。貧窮下
賤有所*悕求皆隨彼意。施與衣服飮食臥
具湯藥。又修園池林井給彼須者故。名身
上分如師子。於長夜父母及應供處常能供
養恭敬。於貧窮下賤心不輕欺常生憐*
慜。在如是等願力堅固不捨棄故。名踝骨
不現。於長夜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永
離鬪諍。身語意業恒常清淨故。名兩肩平
滿。於長夜在沙門婆羅門。生恭敬心迎
來送去。善解諸教得無所畏。有鬪訟者
教令不諍。又教諸王臣佐及一切衆生。令
修忠孝修行善業増長佛法故。名師子
頷。於長夜隨諸衆生所有樂欲。一切施與
善言安慰。皆令歡喜願力堅固。名具四十
齒。於長夜不兩舌鬪諍。有鬪諍處和其兩
邊各令歡喜故。名齒不疎缺。於長夜常
修善事遠離惡法。常施衆生乳酪及淨衣
服。以白土爲泥掃拭佛塔。以衆白花供
養佛塔。具如是等功徳故名齒白齊密。於
長夜所出語言。令諸衆生心生喜樂。不求
他過以平等心。勸諸衆生演説正法故。
名於諸味中得最上味。於長夜不惱衆生。
有病苦者隨其所應而療除之。所求美味
隨意與之心不生悋故名梵音聲。於長夜
不妄語。不麁獷語。不惡語。常住慈悲喜捨
四梵住處。以柔軟音聲。爲衆生説法皆生
歡喜心故。名眼青紺色。於長夜在父母師
長常生恭敬。觀一切衆生猶如一子。有來
求者恒起慈悲。勸諸衆生觀於佛像塔廟
故。名眼睫如牛王。於長夜心不下劣意
常廣大。勸諸衆生修無上法。遠離顰蹙
恒常微笑。親近善友先言慰喩故。名舌廣
大。於長夜遠離一切語過。恒常讃歎聲聞
辟支菩薩如來及諸法師。受持讀誦書寫經
典。爲人解説如法修行故。名肉髻無能
見頂。於長夜頂禮父母諸尊沙門婆羅門。
以香油塗其足下及爲淨髮。一切來者皆
以花鬘繋其頂上故。名眉間白毫右旋清
淨光明。於長夜恒常開門大施普請衆生
隨意所與。亦勸衆生行如是施。親近善
友。恒不捨弃。求法重師不憚艱劬心無
懈怠。於聲聞縁覺菩薩如來父母師長所以
種種香油然燈及造妙好端正如來形像。
以妙寶莊嚴。又以白寶安置眉間作如來
相好。勸諸衆生發菩提心。令修無量諸善
行故名得大勢。名成就那羅延力。名成就
如來無畏願力。名説法不錯亂。名覺悟無言
説。名願力能令一切衆生隨類各解。名無失
念。名無異想。名如實了知諸衆生心。名非
擇滅捨。名欲行三昧不斷。名精進不退。名
念不退。名智不退。名解脱不退。名解脱知
見不退。名從智出一切身語意業隨智慧行。
名過現未來智障無礙。名得無礙解脱。名
善入衆生之行。名如應説法。名善能超過一
切音聲相彼岸。名善對答一切異類音聲。名
迦陵頻伽聲。名天鼓聲。名天樂聲。名地大*
振動聲。名大海王聲。名大龍王聲。名大雲
聲。名隨諸衆生類聲。名無著無礙令諸衆會
生歡喜心。名梵釋天王之所供養。名阿修羅
緊那羅摩睺羅伽歡喜心瞻仰目不暫捨。名
聲聞衆之所承事。名菩薩衆之所恭敬讃歎。
名無*悕求説法。名説一字一句皆不唐捐。
名説法以時。彌勒。我今略説如來功徳。若
廣説者窮劫不盡。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説偈言
    無處無戲論 無生亦無滅
    體性空寂靜 轉如是法輪
    不出亦不入 無因亦無相
    一切法平等 轉如是法輪
    如夢幻陽炎 水月及谷響
    皆無有自性 轉如是法輪
    入諸因縁法 不斷亦不常
    遠離諸惡見 轉如是法輪
    遠離於無有 非法非非法
    本自不生滅 轉如是法輪
    實際非實際 眞如非眞如
    示諸法體性 轉如是法輪
    眼耳鼻舌身 及意皆不實
    體性空無思 轉如是法輪
    以如是法輪 覺諸未覺者
    一切法體性 我自已覺知
    不從他覺悟 名曰自然人
    得於法自在 故説爲法王
    知理知非理 故名爲導師
    隨應演説法 教化諸群生
    能到於彼岸 故名爲教主
    爲諸迷路者 演説眞實法
    度之於彼岸 故名無上師
    以四攝及智 普攝諸世間
    越生死稠林 故名爲商主
    於法無罣礙 故名法自在
    轉於正法輪 故名爲法王
    名師名持法 名無上法主
    亦名大徳主 亦名戒願滿
    亦名施無畏 亦名示涅槃
    亦名能降伏 亦名能自解
    亦名能悟心 智慧大光明
    普照於一切 破無明黒暗
    爲世作醫王 能除煩惱病
    善拔諸毒箭 名無上導師
    有三十二相 具八十種好
    身分皆微妙 隨順於衆生
    十力四無畏 十八不共法
    大乘勝牟尼 具如是威徳
    無上正法輪 如來勝功徳
    若欲廣説者 窮劫不能盡
    佛智無有邊 廣大如虚空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一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二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
  轉法輪品之二
爾時佛告諸比丘。如來化五人竟。作是念
言。優樓頻螺迦葉有大名稱。與五百弟子
倶。國王奉事臣庶宗仰。我當詣彼教以正
法即往尋之。迦葉見佛迎前問訊。善安隱
不。爾時如來報迦葉言。無病知足寂滅清
信是爲安隱。迦葉請佛。日既將暮惟願沙
門。幸留於此隨意所處。佛語迦葉。欲寄
石室止住一宿。迦葉言。吾不愛室中有毒
龍恐相犯耳。乃至三語。迦葉報言。任於
中止
爾時如來洗手足已。前入石室敷座而坐。
龍便瞋怒身中出煙。佛亦出煙。龍大瞋怒身
中出火。佛亦出火。二火倶熾焚燒石室。迦
葉夜起見室盡然。驚怖歎惜。此大沙門端正
尊貴。不取我語爲火所害。遽令弟子人
持一瓶汲水而救。所有瓶水悉變爲火。師
徒益恐皆言。龍火殺是沙門。如來爾時以神
通力。制伏毒龍置於鉢中。明旦持鉢盛龍
而出。迦葉大喜怪未曾有。今此沙門乃復活
耶。器中何有見是毒龍。佛告迦葉。我
伏之令受禁戒。迦葉甚慚顧謂弟子。是大
沙門雖有神力不如我得羅漢道也
爾時如來移近迦葉所住之處在一樹下。於
夜分中。四天大王皆來聽法。光明甚盛如
大火炬。迦葉夜見謂佛事火。明旦白佛言。
沙門法中亦事火耶。佛言。不也。昨夜四
下來聽法是其光耳。於後帝釋下來聽法其
光轉盛。迦葉明日復問沙門亦事火耶。佛
言。不也。此是帝釋來聽法耳。於後梵王
下來聽法其光益盛。迦葉明日復問沙門亦
事火耶。佛言。不也。此是梵王來聽法耳
迦葉及五百弟子人事三火。旦欲然火火終
不著。怪以問師。師言。此是沙門所爲故也。
倶來問佛。我所事火然乃不著。佛言。欲使
然耶當令得然火即然矣。既然之後。迦葉
滅火復不可滅。五百弟子相助滅之亦不
能滅。各自念言。復是沙門所爲故也。共往
問佛。火既得然今不可滅。佛言。欲使滅
耶當令得滅火即滅矣
迦葉白佛言。*惟願沙門。恒住於此共修梵
行我當勅家常使供養。毎以日時請佛
倶行詣其家食。佛言。汝可先去當隨後
至。迦葉適去。佛以神力上忉利天取彼天
果。東至弗婆提取菴摩勒果。南至閻浮界
取閻浮果。西至拘耶尼取呵梨勒果。北至
欝單越取自然粳米。盛置鉢中飛空而還。
先迦葉至坐其床上。迦葉後到問佛。沙門
從何道來。佛語迦葉。汝去之後我往四
方及上忉利。取是名果及以美飯。汝可食

時摩伽陀國。國王大臣吏人官屬長者居士
婆羅門等。當就迦葉爲七日會。迦葉念言。
彼大沙門威徳巍巍相好無上。衆人見者必
當捨我而奉事之。寧此沙門七日之中不
來我所。佛知其念隱而不現。七日滿已。迦
葉念言。節會已訖餘饌甚多。彼大沙門今若
來者我當飯之。佛知其意忽然而至。迦葉
驚喜而問。如來七日之中何爲見棄。佛言。
汝先起念是以不現。今汝相憶故復來耳」
爾時迦葉五百弟子。將欲祀火倶共破薪。
各各擧斧皆不得下。遽而告師。師言。是大
沙門所爲故耳。即往問佛。我諸弟子向共破
薪。各各擧斧皆不得下。佛言。當下應聲
即下。既下之後斧皆著薪而不可擧。復來
問佛。佛言。可去自當擧耳。應時即擧
尼連禪河遄流箭激。佛以神力令水涌起
過於人上。佛行其下歩歩生塵。迦葉遙望
恐佛漂溺。即與弟子乘船救佛。見水涌起
佛行其下歩歩生塵。迦葉喚佛。沙門。欲上
船不。佛言。甚善。即於水中從船底入船
無穿漏。迦葉復言。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猶不
如我羅漢道也
佛語迦葉。汝非羅漢何爲貢高自稱羅漢。
於是迦葉心驚毛竪慚懼稽首。今此大聖乃
知我心。*惟願大聖。攝受於我在聖法中
而爲沙門。佛語迦葉。汝既耆舊多有眷屬。
又爲國王臣民之所歸敬。今欲學道其可
自輕。宜與弟子更熟詳議。迦葉言。善哉如
聖所教。然我内心非不自決。且當還與弟
子論耳。迦葉還來集諸弟子。我已信解彼
沙門法。其所得道是爲眞正。我今歸趣汝意
云何。弟子答言。我等亦願隨從歸依
是時迦葉與諸弟子。釋其衣服取事火具
悉棄水中。倶詣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
我及弟子。於聖法中願爲沙門。佛言。善來
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皆成沙門。迦葉二
弟。一名難提。二名伽耶。各有二百五十弟
子。先住水邊。見諸梵志衣帔什物事火之
具隨水下流。皆悉驚愕恐畏其兄及諸門徒
爲人所害。即與五百弟子泝流而上。見兄
師徒皆成沙門。怪而問曰。兄今耆舊年百二
十。智慧深遠國内遵崇。我意言兄已證羅漢。
今棄淨業學彼沙門。其道勝耶。迦葉答言。
佛道最優其法無上。我自昔來未曾見有
神通道力興佛等者。其法清淨當度無量。
能以三事教化衆生。一者道力神通變化。
二者智慧知他人心。三者善知煩惱應病
授藥。二弟聞已心生恭敬。顧謂弟子。汝意
云何。五百弟子同聲發言願從師教。即皆
稽首求爲沙門。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
法服著身皆成沙門
爾時如來與千比丘倶。往波羅奈國在於
林下。爲諸弟子或時變現。或時説法或復
説戒。覩佛威神莫不欣喜。盡成羅漢
爾時世尊從波羅奈國與優婁頻螺迦
葉兄弟三人及千羅漢。至摩伽陀國。時頻婆
娑羅王久聞菩薩得成佛道。巨身丈六紫磨
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號具足已得知
見。成就五眼證獲六通。梵釋四王皆悉奉
事。今入我國心甚歡喜。吾本共要成佛相
度。乃不忽遺從我所願。即勅國内嚴淨道
路。王乘寶車。大臣百官前後導從。千乘萬騎
出城迎佛。爾時世尊近王舍城在遮越林
於大樹下千比丘衆圍遶而坐。王遙見佛
如星中月。如日初出。既如帝釋。亦似梵王
處於天宮。儼若金山巍巍超絶。王心歡喜下
車歩進。去五威儀稽首禮佛。自稱其號
作如是言。久服尊徳欽渇積時。如來即以
梵音慰問王言。大王。四大常安隱不。統理
人務無乃勞耶。王曰蒙祐幸得安隱。爾時
頻婆娑羅王及諸臣民。咸覩迦葉於佛邊
坐。心自念言。迦葉耆舊衆仙之宗。豈應棄
道作佛弟子。爲是佛師爲師佛乎。佛知
其意。即以偈頌問迦葉言
    汝常祀山川 歸依水火風
    日月衆梵天 夙夜勤精進
    事來幾何時 其心無懈廢
    汝所奉神祇 寧有致福不
爾時迦葉以偈答曰
    自念祠祀來 已經八十載
    風水火梵天 山川及日月
    夙夜常精進 祈心不懈廢
    畢竟無所獲 値佛乃得安
説是偈已。王及群臣國中人民。乃知迦葉
爲佛弟子。佛告迦葉。汝起宜應現汝羅漢
神通。迦葉即時承佛教已。踊在虚空身上
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上出水其身不濡。或
身下出火其身不灼。飛行虚空七現七隱。
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穿過須彌無所罣
礙。於佛前地。西沒東現。東沒西現。南沒北
現。北沒南現。既變化已還於佛前。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我是弟子佛是我師。王及臣民重
明迦葉是佛弟子
爾時世尊告頻婆娑羅王言。大王。色是無常
苦空無我。受想行識亦是無常苦空無我。色
如聚沫不可撮摩。受如水泡不得久
立。行如芭蕉中無有堅想。如所夢爲虚
妄見。識如幻化從顛倒起。三界不實一切
無常。大王。有此國來爲幾何時。王言。有此
國來七百餘代。所領之王盡識以不。答曰。
知吾父耳。佛言。世間須臾*惟道可恃。應
修來福無爲空過。大王當知。如人生時。
雖因父母而生其身。不由父母招其果
報。善惡美醜先業所爲。若造諸善命終之
後。生天人中十方佛前。若造諸惡。命終之
後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一切諸法縁合即生
縁散即滅
大王當知。無明縁行。行縁識。識縁名色。名
色縁六處。六處縁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
取。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惱。大
王。無明滅故則行滅。行滅故則識滅。識滅故
則名色滅。名色滅故則六處滅。六處滅故則
觸滅。觸滅故則受滅。受滅故則愛滅。愛滅故
則取滅。取滅故則有滅。有滅故則生滅。生滅
故則老死滅。老死滅故則憂悲苦惱滅。大王。
十二因縁盡坦然。無跡猶如虚空。分別本
無逮得法忍。説是法時八萬四千諸天及
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央數衆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頻婆娑羅王得法眼淨。欣然請佛願
受五戒大臣百官國内人民。皆悉歸佛亦
受五戒。既受戒已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
白佛言。世尊。乃能棄捨轉輪王位出家爲
道。我於昔日輙先奉請。若得道時願前
見度我。於今者宿願成滿。幸蒙佛恩得履
道跡。國務殷繁比更親奉。王及群臣遶佛三
匝辭退而去。王至宮已群臣上賀。古昔諸王
悉不見佛。*惟獨大王得値如來。王益欣喜
復慰群臣。卿等夙福今幸遇佛出興於世。
因勅後宮妃嬪婇女及國内人民。長修齋戒
盡令奉法
時摩伽陀國有一長者。名迦蘭陀。見佛入
國未有精舍。以好竹園奉上如來。前白
佛言。世尊。大慈憐慜一切如父如母。能
棄世榮今得成佛。未有精舍我以竹園
奉上如來。佛時呪願而爲受之。恒與聖衆
遊處其内
彼時摩伽陀國人民殷盛耽著俗樂。喧呼歌
舞不捨晝夜。佛適入國化以法言。齋戒修
心皆捨俗樂。佛有弟子名舍婆耆。入城分
衞威儀有法行歩安詳。路人見之無不欣
悦。時舍利弗見此沙門。心自念言。我學道
久頗知法式。未曾見有如是之人。必有異
聞威儀乃爾。試往問之所事何道。時舍利
弗即問比丘。汝師是誰願聞其志。爾時比丘
以偈答曰
    吾師具相好 三界爲最尊
    五陰十二縁 不住於空有
    我今年尚少 學業猶未深
    不可以言辭 説佛諸功徳
説是偈已。告舍利弗。我所事師。天上人中
最尊最勝。積功累徳不可稱載。從兜率天
降生閻浮。初生之時。能於十方各行七歩。
擧手唱言。天上天下唯我最尊唯我最勝。三
界苦惱吾當度之。釋梵四天咸來供事。佛
之功徳不可具述。時舍利弗聞此語已。如
從暗中覩日光明。語比丘言。善哉善哉。吾
少好學八歳從師。年甫十六靡不該綜自
謂爲達。今者得値無上正覺眞爲我師。汝
所言佛今在何處。比丘答言。今在迦蘭陀
竹園精舍。時舍利弗將諸弟子至如來所。
稽首禮足前問訊已。而白佛言。我處長夜
恒履愚迷。幸得値佛願開正路。得爲沙
門成就禁戒。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
服著身便成沙門。佛爲説法漏盡意解得
阿羅漢。前白佛言。世尊。我與同學大目犍
連。要得道時必相開示。今欲往彼願承聖
旨。佛言。宜知是時
時舍利弗入王舍城訪目揵連。遙見目連
與諸弟子遊行里巷。爾時目連覩舍利弗形
状變改逆而問之。有何異見容服乃耳。答
曰。學無常師*惟道所在。求法積年不遇
大聖。今者得値身心遍喜故來相求願同法
味。目連答曰。此非小事宜共籌量。舍利弗
言。我昔所行與汝從事。汝所學者我悉知
已。請無復言。是時目連告舍利弗言。仁者
智慧本踰於我。今之所教豈相誤耶。作是
語已隨舍利弗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白言。
違遠大聖沈沒煩惱。今得親奉願爲沙門。
即捨澡瓶鹿衣杖具。佛言。善來。鬚髮自落
法服著身便成沙門。佛爲説法漏盡意解
得阿羅漢。時舍利弗目揵連。及二百五十弟
子。皆得出家盡成羅漢
爾時輸檀王聞子得道已經六年。中心欣喜
欽渇彌積。語優陀夷言。汝今可往請佛還
國問訊起居。離別已來十有二載。夙夜悲慼
不能自已。得一相見還如更生。憂陀夷受
王教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具述王意。乃
覩諸天梵釋咸來歸命。而白佛言。願爲沙
門。佛言。善來。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
門。得阿羅漢道。爾時世尊作是思惟。本與
父王要誓成佛爾乃還國當度父母。今得
佛道不違本誓。即語優陀夷比丘言。汝宜
先往顯汝神足。作十八變知吾道成。弟子
尚爾況佛威徳。優陀夷奉佛教已。飛行而
往還到本國。於迦毘羅城上虚空中現十
八變。王及臣民莫不驚懼。而優陀夷。説是
偈言
    如來甚希有 難可得値遇
    勤苦無量劫 哀*慜諸衆生
    本行菩薩道 今得願滿足
    坐於菩提樹 降伏大魔怨
    破壞生死因 銷滅諸煩惱
    已得成正覺 演説無上法
    我本奉王教 出國迎太子
    説王愁念久 言*辭甚可悲
    佛顧本生地 尋當見親族
    我時承佛命 將入迦毘羅
    辭佛御神通 忽至大王所
    變化若干種 譬如淨蓮花
    父王見神變 心生大恐懼
    借問爲所從 未曾覩是變
    太子本棄國 求道度衆生
    勤苦無量劫 今乃得成佛
    王今勿驚懼 宜應悦豫心
    我已度生死 爲王太子使
    王時聞子問 涙落如雨星
    我自十二年 愁念無窮已
    忽聞吉祥至 如人死復蘇
    我子捨國位 成道名何等
    我時答王言 太子經六年
    勤苦得成道 號曰天中天
    三界最第一 我子在家時
    爲造諸時殿 刻雕陳繢飾
    今者何所居 我時答王言
    佛得微妙法 所處無不安
    常在於樹下 諸天來供養
    我子在家時 坐臥敷綩綖
    皆以綺飾成 柔軟而光澤
    我時答王言 天帝貢衣服
    龍妃獻寶床 佛心無美惡
    未嘗見喜慍 我子在家時
    盛饌衆甘美 今所膳御者
    施設何等食 我時答王言
    持鉢從分衞 福衆無増減
    呪願彼施人 世世令安隱
    我子在家時 寢臥常使安
    絃歌奏清音 爾乃從寐起
    我時答王言 禪定非明暗
    諸佛無睡眠 帝釋常服膺
    梵王來勸助 我子在家時
    澡浴以香湯 芬馥滿室中
    今用何等香 我時答王言
    八解三脱門 澡浴除諸垢
    心寂無憂惱 猶如淨虚空
    我子在家時 雜香以塗熏
    清淨無塵穢 郁烈而香潔
    我時答王言 戒定慧解脱
    道徳以爲香 十方八難處
    普熏無不至 我子在家時
    四種妙寶床 重疊敷茵褥
    臥起而安悦 我時答王言
    四禪爲床座 等持心自在
    不染煩惱泥 清淨如蓮花
    我子在家時 兵衞甚嚴肅
    出入常擁護 目不見諸惡
    我時答王言 千二百羅漢
    菩薩無央數 倶爲弟子衆
    左右而恭侍 我子在家時
    象馬牛羊車 周旋往四方
    隨意而遊觀 我時答王言
    五通爲驂駕 飛空無罣礙
    洞見一切心 遊踐超生死
    我子在家時 旌旗列羽衞
    人執諸兵仗 前後爲導從
    我時答王言 四等爲防護
    普濟衆厄難 恩慧仁愛敬
    以此爲嚴衞 我子在家時
    鐘鼓導前路 雜以衆伎樂
    觀者毎盈衢 我時答王言
    道樹成正覺 度五跋陀羅
    八萬四千天 皆已得法眼
    九十六種道 摧伏而歸命
    鳴於不死鼓 其音徹三千
    啓授皆明悟 一切咸欣悦
    我子王何國 提封爲廣狹
    所化幾何人 悉當歸伏不
    佛領三千界 化導諸群生
    十方不可數 靡不蒙饒益
    我子在家時 聽政助吾化
    勸導以禮節 奉順莫敢違
    佛悟諸法空 捨於四顛倒
    無不歸伏者 寂靜無爲業
    佛法無愛憎 一切皆通達
    化及諸衆生 無不蒙饒益
    假使有一人 其人無量首
    一首無量舌 舌有無窮辯
    如此恒沙人 以恒沙劫數
    歎佛一切徳 猶尚不能盡
    況我如螢燭 何能演日光
時輸檀王聞此偈已歎言。善哉。阿斯陀仙言
無虚妄。問優陀夷佛欲來不。優陀夷言。却
後七日如來當至王聞是語歡喜踊躍。語
諸大臣。吾當迎佛。導從儀式法轉輪王。先
勅所司平除道路。香水灑地懸繒幡蓋。種
種嚴飾盡其所宜。我當出城四十里外奉
迎如來。優陀夷言。本承佛教來報大王。今
請向佛説王之意。欽渇積年願覩如來。并
及萬姓咸希福祐。王言。善哉。願速見佛。時
優陀夷還至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世
尊。王及國人計日度時願得見佛。我已告
王却後七日世尊當至
爾時如來到七日已。與諸弟子整持衣鉢。
威儀詳序向迦毘羅城。梵釋四王聞佛還
國皆來導從。梵王侍右。帝釋侍左。四王諸
天前後導從。諸天龍神花香伎樂而以供散。
寳幢幡蓋羅列道側。天雨香水以灑於地。
如來欲行先現瑞相。十方世界三千國土六
反震動。一切枯樹還生花葉。竭涸溪澗自然
流泉。王見瑞已勅諸釋種大臣百官。嚴持
幡蓋燒香散花。作衆*伎樂而以迎佛。王
遙見佛處於大衆。如星中月。如日初出。如
樹開花。巨身丈六端嚴熾盛。既見佛已悲喜
交集。稽首作禮而白佛言。世尊。離別多年
今得相見。大臣百官一切人民。皆稽首禮隨
佛入城
爾時世尊足踰門閫地爲大動。天雨妙花
樂器自鳴。盲者得視。聾者得聽。躄者能行。
病者得愈。瘂者瘂言。狂者得正。傴者得伸。
毒害自銷。禽獸相和其聲清亮。環珮相觸
悉流響。珍藏自然衆寶出現。苞匿異心皆
共和合。一切衆生無婬怒癡。展轉相視如父
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地獄休息。餓鬼
飽滿。畜生捨身當生人天。父王覩佛巨身
丈六紫磨金色。如星中月亦如金山。梵釋
四王皆悉奉侍。見諸比丘曾爲外道久修
苦行形體羸劣親近侍從。猶如黒烏在紫金
山。不能顯發如來之徳。便勅國内豪貴釋
種顏貌端正。選五百人度爲沙門侍佛左
右。如金翅鳥在須彌山。如摩尼珠置水精
器。佛弟難陀亦爲沙門。難陀所使名優波
離。前白佛言。世尊。人身難得佛法難遇。諸
尊貴者皆棄世榮。我身卑賤何所貪樂。惟佛
慈悲願見救度許爲沙門。佛言。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在比丘中
隨列而坐。難陀後至次第作禮。到優波離
即止不禮。心自念言。是我家僕不當設禮。
爾時世尊告難陀言。佛法如海容納百川。
四流歸之皆同一味。據戒前後不在貴賤。
四大合故假名爲身。於中空寂本無吾我。
當思聖法勿生憍慢。爾時難陀去自貢高
執心卑下禮優波離。於是大地爲之震動。
時佛入宮坐於殿上。王及臣庶日日供養百
種甘饌。佛爲説法度無數衆。耶輸陀羅携
羅睺羅年已七歳。來至佛所稽首佛足。瞻
對問訊而白佛言。久違侍奉曠廢供養。諸
眷屬皆有疑心。太子去國十有二載。何從懷
孕生羅睺羅。佛告父王及諸群臣。耶輸陀羅
守節貞白無瑕疵也。若不信者今當取證。
爾時世尊化諸比丘皆悉如佛。相好光明
等無差異。時耶輸陀羅即以指環與羅睺
羅而語之言。是汝父者以此與之。釋睺羅
持取指環直前奉佛。王及群臣咸皆歡喜。
歎言善哉。羅睺眞是佛子。爾時世尊爲王
説法。即時得道。群臣萬姓後宮婇女。咸奉
戒法淨修梵行。是時國内安靜。萬邦來賀
  屬累品第二十七
爾時世尊告淨居天難陀蘇難陀等言。菩薩
始從兜率下生閻浮。乃至出家降伏魔怨
轉于法輪。汝等諸天。皆悉賛助。今復請我
利益。世尊演説如斯大嚴經典。菩薩所行
如來境界。自在神通遊戲之事。汝等若能受
持讀誦爲他説者。我此法印當得増廣。若
菩薩乘人聞説此經。必大歡喜得未曾有。
發起堅固精進之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故汝等福徳無量不可稱計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合掌信受。
其人當獲八種功徳。何等爲八。一者端正
好色。二者力勢強盛。三者心悟通達。四者逮
得辯才。五者獲諸禪定。六者智惠明了。七
者出家殊勝。八者眷屬強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願樂欲聞如是等經。
與説法師敷置高座。轉身當得八種坐
處。何等爲八。一者長者坐處。二者居士坐
處。三者輪王坐處。四者護世坐處。五者帝釋
坐處。六者梵王坐處。七者菩薩得菩提時所
坐之處。八者如來轉正法輪所坐之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稱揚讃美。
是人當得八種淨語。何等爲八。一者言行
相應無違諍故。二者所言伏衆可遵承故。
三者所言柔軟不麤獷故。四者所言和美
攝衆生故。五者聲如加陵頻伽悦樂衆生
故。六者聲如殷雷摧伏外道故。七者得
梵音聲超過世間故。八者得佛音聲應衆
生根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寫此經流通四方。
其人當八功徳藏。何等爲八。一者
念藏無忘失故。二者*惠藏善能分別諸法
相故。三者智藏能了諸經義故。四者陀羅
尼藏所聞皆能持故。五者辯藏能發衆生歡
喜心故。六者得正法藏守護佛法故。七者
菩提心藏不斷三寶種故。八者修行藏得
無生法忍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讀誦此經受持句義
不忘失者。其人當得八種圓滿。一者施圓
滿無慳悋故。二者戒圓滿得願具足故。三
者多聞圓滿得無著智故。四者奢摩他圓滿
一切三昧現前故。五者毗鉢舍那圓滿具足
三明故。六者福徳圓滿具足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淨佛土故。七者妙智圓滿隨諸衆生
所有意樂得具足故。八者大悲圓滿成熟
衆生無勞倦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如是念。云何當令
一切衆生入此法門。作是念已爲人演説。
以此善根當得八種廣大福徳。何等爲
八。一者轉輪聖王福徳。二者護世天王福徳。
三者帝釋福徳。四者夜摩天王福徳。五者兜
率天王福徳。六者化樂天王福徳。七者他化
自在天王福徳。八者大梵天王乃至如來所
有福徳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
是人當得八種淨心。何等爲八。一者得大
慈心與衆生樂故。二者得大悲心拔衆生
苦故。三者得大喜心滅衆生憂惱故。四者
得大捨心滅衆生貪恚故。五者得四禪心
於欲界中心自在故。六者得四定心於無
色界心自在故。七者得五神通往來佛土
故。八者能斷諸漏得首楞嚴三昧故。若國
土城邑聚落所在之處有此經卷。當知其處
八種畏。何等爲八。一者離敵國畏。二者
離賊盜畏。三者離惡獸畏。四者離飢饉畏。
五者離諍訟畏。六者離戰鬪畏。七者離夜
叉畏。八者離一切怖畏。汝等當知。正使如
來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無礙辯才。於一
劫中日夜常説此經功徳。亦不能盡。若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書寫解
説。當知是人所得功徳亦不可盡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及大迦葉長
老阿難言。我於無數百千億劫修習佛道。
今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欲利
益諸衆生故演説此經。如是等經付囑於
汝。汝等受持廣宣流布。爾時世尊重説偈言
    我以佛眼觀 盡見諸衆生
    假使諸衆生 皆如舍利弗
    有人於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如是
    所獲諸功徳 不如一日夜
    供一辟支佛 假使諸世間
    皆如辟支佛 有人於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如是衆 所獲諸功徳
    不如以淨心 一稱南無佛
    假使諸世間 皆如佛世尊
    有人於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諸如來
    所獲諸功徳 不如有一人
    能於日夜中 讀誦此經典
    若人過無數 百千萬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如前説 無數聲聞衆
    一切辟支佛 及彼諸如來
    所獲諸功徳 不如有一人
    受持此經典 乃至四句偈
    分別爲他説 我所説諸經
    此經爲最勝 一切諸如來
    皆從此經出 是經所住處
    即爲有如來 若有書寫持
    處處廣流布 即能演一句
    歴劫無窮盡 福*惠自莊嚴
    盈滿如大海 若聞是經者
    應當常修習 功徳無有量
佛説此經已。彌勒菩薩摩訶薩。大迦葉長老
阿難。淨居諸天摩醯首羅及諸天。龍夜叉乾
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
人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