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普曜經 (No. 0186_ 竺法護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盡滅諸惡趣 諸難皆閑靜
    無能越度者 病者皆得
    是人中至眞 坐於師子床
    佛威神變化 猶如明珠火
    自然有光曜 猶如日月明
    眉間演大光 當時所奮明
    普曜於三界 無能見佛頂
    人中勇如是 坐於師子床
    所顯神足變 來者靡不覩
    坦然奉敬佛 地六反震動
    假使不捨兵 善權多所感
    若不捨兵仗 當致衆毒惱
    尊師子如是 在座現感應
於是淨居天。梵世迦夷天。善梵天。及敬道
魔子。往詣佛所執大寶蓋。以貢上佛即叉
十指以偈讃
    仁尊現目前 精進禪慧力
    在魔顯大辯 聖*以降伏之
    一切義吉祥 無數億魔來
    不起身不動 稽首普世尊
    若干如恒沙 不及於至尊
    無所能動搖 猶如恒沙劫
    祠若干億千 所設爲道故
    無敢毀能人 所行不可逮
    有曾施妻子 男女及僕使
    菀園以國邑 王位諸莊嚴
    手足及其頭 身中諸所
    用行道之故 仁慈不迷惑
    如口所可説 言辭終不變
    佛無著大度 當度無數衆
    億載越汎流 禪定神足力
    降伏淨正法 願具度衆生
    施世盲冥目 普令一切和
    一心願普智 合集歸尊
    其志無限量 靡不嗟歎者
    如是降魔官 覺成一切智
如是魔子嗟歎佛已。却住一面
於是化自在天。無憍樂天。兜術天。焔摩天
忉利天。及四天王。虚空天。地神天。供養世
尊普悉莊嚴。一切天地散華燒香。竪諸
幡蓋歸命至尊。以偈讃曰
    其化自在天 無憍樂兜術
    焔忉利四王 皆來供養佛
    堅固如金剛 住在三千國
    志強不可毀 正住佛道場
    正使肌皮消 骨髓盡無餘
    若不成佛道 終不起于
    仁師子辭正 一切三千國
    盡誓立威神 草木皆爲兵
    興大無極哀 來至菩薩所
    我領億刹土 坦平無有難
    余等地諸神 咸來得善利
    及使最尊人 擧足履我上
    其在世勇猛 靡所不照明
    將護三千界 何況於一身
    下方億百千 皆爲一品類
    普度諸衆生 所可作基業
    我等護是地 普及三千土
    皆使得上願 隨樂得服食
    若有越境界 所在使安隱
    其諸佛之子 瞿曇諸聲聞
    班宣道法時 若復聽聞者
    一切諸徳本 皆勸助佛道
梵天化自在天。無憍樂天。兜術天。焔*摩天。
忉利天。四天王。虚空*天地神天。地神天。供
養歎佛已。却住一面
普曜經卷第六



普曜經卷第七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觀樹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覺諸天皆來。嗟歎佛
已。如來正坐一心觀樹。目未曾瞬。禪悦爲
食解慧爲漿永安無横。宿夜七日觀道場
樹以報其恩。過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齎
持萬甕香水。色行天人倶亦如是。往詣佛
所香水洗之。若干種香初沐浴佛。諸天龍
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眞陀羅摩休勒。所
用香水如來浴身。香水溢流皆灑此等。蒙
香之恩悉發無上正眞道意。是時衆生皆蒙
香熏香不離體。時諸天子還入宮殿不聞
餘香
佛告比丘。有一天子。名曰普化。投佛足底。
起坐叉手。前白佛言。佛坐樹下七日之中。
坐三昧定。其定何名。世尊告曰。定名悦食
如來以是悦食定意。晝夜七日觀樹不*瞬。
時普化天子。以偈讃佛
    常奉行諸行 悦寂句威力
    使魔失徑路 自投稽首佛
    歸命佛足下 以歡悦之心
    於時諸天子 説是散諸意
    寂定諸天人 若知是種姓
    則盡婬怒癡 智慧無有
    消除天人疑 何故有十力
    曉了解十方 諸法度無極
    愍傷常七日 盡意如虚空
    堅坐不動移 觀樹眼不*瞬
    其師子之尊 何故坐七日
    而觀察此樹 所以寂然跡
    本造所立願 師子爲一切
    本願之所致 坐樹不時起
    施以世尊心 現在所住安
    如是十力尊 奉行諸訓教
    知天人本末 前世之所願
    聞經典之教 常奉行訓誨
    其十力如是 無畏願具足
    是故坐七日 而不起于
    勇猛能觀之 悉降伏一切
    平等坐道場 滅除衆塵勞
    清淨而極遠 以是安衆生
    由斯當出家 奉行正眞
    得離諸瑕穢 永無所畏懼
    是故成聖衆 不造非法行
    能忍恩愛有 及諸無明行
    斷衆結根本 察之如埃土
    見於遠時節 以是計吾我
    遍處在陰蓋 我知斷除
    吾久積此行 迷惑之業
    究竟諸陰蓋 以慧除吾我
    其斷欲恚恨 衆生處愚冥
    如水中之月 吾伏令無餘
    是行無所亂 意中自解耳
    往古以降之 一切悉斷滅
    是卿等現在 邪癡墮火獄
    佛拔令無餘 不復更歴此
    以去諸陰蓋 施與滅蓋本
    消滅四顛倒 療除使無餘
    此衆相念垢 其知經法本
    師父令滅盡 迴轉使無餘
    身苦六十五 過有三十垢
    現在有四十 道場悉斷此
    所生有十六 現處十八教
    是則二十五 於道場斷此
    賢聖財十二 人畏二十八
    吾以越此業 精進力超度
    以覺是不還 分別五百事
    吾以悉暢達 往古百千法
    是諸結永盡 九十八根
    諸可有處所 衆生所倚受
    斷疑諸所習 愚冥邪見網
    竭四塵勞河 令不得自在
世尊説法班宣言教。當棄諛諂吾我貪
故。曠然其志愍傷塵勞。以律正教拔一切
貪。是諸足下消除邪行。奉行眞正除衆
音響精進滅度得其邊際。今無吾我。禪定
功勳懷來定意。度四瀑流。憂結自大放逸
之業。降伏此事皆使永盡。以眞正故。懷
來定意制衆塵勞。消諸妄想猶拔樹根。意
越彼岸悉使無餘斷其處所。便師子吼其
力甚大。三界自在而無有主。皆滅境界。以
禪明智割除怨難。猶如天帝。使其羅網衆
罪悉盡。用三十六精進之行。在於地中。智
慧兵力斷絶無愛。是諸根源塵勞結著究
苦毒本。以慧明力欲令永盡。以是智眼
善治本淨。眞正人等明藥威力療其無明。癡
樹廣遠令無根源。於斯界中行至誠矣。
用心毀散瞋恚死蛇。心意這異則爲怨
賊。吾以枯竭十二諸海。以滅境界思想烟
火。顯耀三達。滅衆塵垢然熾之焔。樂於脱
門消諸瑕疵。是故教訓也。慰勞一切去荊
蕀想。空無音響。曉了精進求於清淨。猶
攅木出其火光。又如泉源其心寂然。
以智兵力劫心塵垢。懷來定意是謂執
幢。奉持訓誨自能曉了。降伏辯事懷來慈
心。以是五欲而知豪富。住於衆行棄捐諛
諂。從本起塵。是爲衆結之所罣礙。其鬪不
和。吾悉究暢致三昧定。悉知内事建立
慚愧。有想無想。從是得致悉獲是行。究暢
所有。損諸思想一切縛結。如是行者棄損無
餘。以精進力而降伏之。三達脱門。以是之
故。不以無縁想於下劣。苦樂無常但謂吾
我。而造想求六衰之本。在佛樹下。悉斷除
此一切無常是廣大荒穢濁之事。以聖明
達消諸愛欲。過於日月其懷愛欲。在於
虚空。解於三達顏貌無量。以度生死濟斷
大海。精進力故越婬怒癡。以微妙行斷於
吾我。六度無極消億塵勞。生死俓苦愍之
息意。於是慕斷前後而無二坎。等於
平等所度無極。衆邪異學逮得甘露。而無
有餘盡生死根。其無四大亦無諸入。求諸
智寶得無央數。道寶之明致無所畏。是無
量佛於内得安。少求如化分別根源。前世
所行是吾曉了。所以億載劫。審施珍寶無數
甘露故暢斯學。樂柔軟行聞世億姟諸
法言教。亦復剖縁起悉起悉空。心發
意頃了如野馬此吾清淨其目明好。超越
十方一切衆生。察如手掌如本所殖生樹
果實。宿世所更得解了斯。諸度無極億載
劫中。悉解念夢若干品覺過去諸天所可
諍念顛倒之業。有彼如是。此亦若茲。於時
吾往無死藥業。所以十力行慈心者。愍念
衆生故行慈力。今是我父處於甘露。所以
十力行愍哀力降化一切。是以使吾處甘
露間。常行護力降伏一切。由是化之入無
死地。所以行喜普行悦故。以是喜力降伏
一切。是故建立處甘露間。憶念十力邊恒
沙劫。見過去佛而供養之。以是之故處甘
露間。吾本所誓心口所説。不降伏魔。不化
邪見。不從坐起。無有放逸。度於彼岸。壞
癡羅網。從無數劫住智金剛。以逮十力
得無所著。降伏諸漏令無有餘。不捨其
力乃從*坐起。具足洗浴濁垢使淨。於時
世護十力自在而度無極三千世界。猶如金
剛常修等行。億千垓天供養無量及諸玉女
不可稱載。佛子如是皆有因縁。處賢聖座
受大自在。寶甕千枚若干香水洗於護世。
三千世界由是自在。佛子如斯皆有因縁。
所以宿夜七日不從座起。常觀察樹。彼七
晝夜觀於佛樹。化七千億人令發道心。
思惟寂然地六反震動。時佛乃從師子座
起。其心和安其身柔軟。所行知時在佛道
場。觀其道樹猶如師子而無所畏。禪思
脱門賢聖之行
  普曜經商人奉麨品第二十二有本云四天
王上鉢品
爾時提謂波利之等與賈人倶五百爲侶。
於時樹木華實茂盛演佛之音。七日不動
不搖。時有梵天厥名識乾。住于梵天。見佛
新得道快坐七日未有獻食者。我當求人
令飯上佛即使五百賈人皆躓不行。識乾
先世五百賈人之知識也。欲度之故。故使
然矣。*提謂波利怖還與衆人共議。
即時而讃偈言
    如來成佛道 所願*已具足
    汝等貢上食 因是轉法輪
時五百人詣樹神所。梵作樹現光光像
分明言。今世有佛在拘留國界尼連禪水
邊。未有致食者。汝曹幸先能有善意必獲
大福。賈人聞佛名皆大喜言。佛必獨大尊天
神所敬非凡品也。即和麨蜜倶於樹下稽
首上佛。佛念先古諸佛哀受人施法皆持
鉢。不宜如餘道人手受食也。時四天王於
頗那山上。得四枚青石之鉢欲於中食。時
有天子名曰照明。謂天王曰。今者有佛。
名釋迦文。應用斯鉢。非仁之器。今當受
食。可往奉之。於是四王則與天子。華香
伎樂幡蓋并鉢。如屈伸臂頃倶下。詣佛
四天王各取所持之鉢共貢上佛。佛念取
一不快餘人。意當悉納之。提頭頼王先以
獻佛。佛即受之。而爲説偈
    今授世尊器 當獲尊法器
    自得寂然鉢 心意無忘失
時毘留勒王。次復奉鉢。佛尋受之。而説
偈言
    若授如來器 其心未曾
    四天王安護 乃至清涼覺
時毘留羅叉王。次復奉鉢。佛尋受之。而説
偈曰
    其施清淨器 淨心授如來
    身心常輕便 天龍神所歎
時毘沙門王。次復奉鉢。佛即受之。而説偈

    佛戒無缺漏 授完牢之器
    信施無亂心 使徳無缺減
佛受鉢已。累左手中以右手按上。即合
成一令四際現。而復歎曰
    吾前世施鉢 故有是果報
    今獲斯四器 四王神足致
佛歎偈已。即以其鉢受賈麨蜜呪願賈人
言。今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氣力。當令
施家世世得願得壽得色得力。得瞻得
喜。安快無病。得辯才慧。終保年壽。
邪惡鬼不得嬈近。以有善意。立徳本故。
諸善鬼神常當擁護開示道地得利諧偶。
不使迍蹇。無復難患。人有見正。以信
喜敬。淨潔不悔。施道徳者福徳蓋天。所
致轉勝吉無不利。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
神鬼王。常隨護助。四天大王賞別善人。
東提頭頼。南維睒文。西維留勒叉。北拘
鈎羅。當護汝等令不遭横。能有慧意
研精學問。敬佛法衆。棄捐衆惡不自放
恣。終受吉祥。種福得福行道得道。
先見佛一心奉承。當爲從是致第一福。現
世獲祐快解見諦。常受富樂自致泥洹。
聞呪願已。皆發無上正眞道意。佛食畢
擲鉢虚空。有天子名善梵。即接取之
罣礙。鉢齎上梵天。億千梵天皆共供養右
繞奉事。於是世尊無等倫徳歎其功勳。以
是徳本於將來世。諸賈客等當得作佛。名
曰蜜成如來至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
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爲佛世尊。於時
導師授無限決。然後化於無數菩薩。受其
決者在於佛道而不退轉。聞佛授決欣然
踊躍。時諸兄弟叉手自歸。共持身命奉
上如來。佛告比丘。如來具足成正覺已。便
以神足移坐石室。自念本願。欲度衆生。
思惟生死本從十二因縁。縁從法起便有
死。法滅者生死乃盡。以自作是故自得
是。若不作是是便休息。一切衆生意爲
精神。精神窈冥恍愡無形。自起識想隨
行受身。身無常主。神無常形。神心變化
燥濁難清。自生自滅未曾休息。一念去一
念來。如流草木。若水中泡。一這滅尋
復興。至于三界欲色無色。九神所止皆係
於識。不得免苦。昧昧暗冥然不自覺。故謂
之癡。莫知要道。夫道至妙虚寂無念不可
以凡世間意知。世間道術九十六種。各信
所事孰知其惑。皆樂生求安貪欲嗜味。好
於聲色故不能樂佛道。佛道清淨無所
有。計身萬物不可得常有。設當爲説天
地無常。世間皆苦身非我所。空無所有誰能
信者。意欲默然。不爲世間説法。便入定
意。佛眉間光上照天帝。天帝知佛不欲説
經。悲念三界皆爲長衰。以不得知度世
之道。死即當墮三惡道中。何時當脱。天下
久遠乃有佛耳。佛難得見若靈瑞華。今我
當爲天下人。請命求哀於佛令説經法。
即將般遮識下到石室。佛這定意。教般遮
識鼓琴歌佛本願之徳。以歎頌曰
    聽我歌十力 棄蓋寂定禪
    光徹照七天 徳香喩栴檀
    上帝神妙來 歎仰欲見尊
    梵釋齎敬意 稽首欲受聞
    佛所本行願 精進百劫懃
    四等大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淨無垢 慈軟護衆生
    勇慧入禪智 大悲敷度經
    苦行積無數 功勳成於今
    戒忍定慧力 動地魔以降
    徳普蓋天地 神智過靈
    相好特無比 八聲震十方
    志高於須彌 清妙莫能倫
    永離婬怒癡 無復老死患
    惟哀從定覺 愍傷諸天人
    爲施法藏寶 敷慧甘露珍
    令從憂畏解 危厄得以安
    迷惑見正道 邪疑覩眞言
    一切皆願樂 欲聽受無厭
    當開不死法 垂化於無窮
於是世尊隨世習俗。心自念言。是法甚深
所入無限。成最正覺。寂然微妙難逮難知。
非心所思非言所暢。非是凡聖所能逮
及。一切訓誨不可得習。存其本原至滅
度矣。一切所遇最無所著。乃至清*涼無生
無極。不得處所悉無所有。越度六界。無
想不願無獲無言。無有音響。無有教訓。
無有無集。寂滅諸行至於無斷無爲之業
設爲説斯義本末。萬物無常有身皆苦。
非爲身。空無所有。衆人不解唐苦疲勞。
所有親戚家屬悉非人所。正言似反誰肯信
者。不如默然耶。於時世尊。即説偈言
  深奧恬怕 曜明無垢
    吾*已逮是 甘露無爲
    我今説之 衆人不解
    如吾今日 不如默然
    除去言辭 無思無得
    如是自然 猶如虚空
    心思法意 神識以脱
    無念第一 能知他人
    此不可以 文字説之
    以入道義 不入專精
    過去諸佛 皆爲衆生
    其斯知識 從其因縁
    計於此業 悉無有法
    彼亦無有 若有若無
    皆從因縁 而興生老
    彼亦不念 若有若無
    億百千劫 不可稱限
    吾前世時 自從諸佛
    未曾逮獲 如是法忍
    無我無人 亦無壽命
    假使以逮 得是法忍
    亦無有生 衆生無
    是謂本淨 無吾我法
    時定光佛 授我此
    吾時愍哀 無限衆生
    不令衆生 來相勸請
    今衆生故 感動梵天
    使彼勸我 乃轉法輪
    今我如是 清淨正法
    梵天來下 以相勸助
    轉於離垢 微妙正法
    衆生因覺 乃解神識
  梵天勸助説法品第二十三
佛告比丘。於時如來演眉間相光明威神。
又彼光明名照生。百萬梵王使發其心。斯
光普遍三千大千佛國。時識乾梵王。承其
聖旨如佛心念。世尊默然不肯説法。梵天
心念。今我寧可往詣佛所勸請如來轉
正法輪。于時識乾梵王與六萬八千梵天
眷屬圍遶。來詣佛所稽首足下。退住一面。
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天地無祐今欲毀
壞。所以者何。如來至眞已逮無上正眞道。
爲最正覺。寂然定意不肯説法。衆苦沈滯
沒於三界。願轉法輪悉教衆生。於是頌

  願賢聖財 淨於衆生
    誰當勸安 億載黎庶
    布施以慧 聽覺蓮華
    班宣正觀 除衆逆賊
    隨時撾撃 無量法鼓
    因其吹此 無極法珂
    當建立斯 高顯法幢
    誰當興發 大法光曜
    必當興雲 降大法雨
    願常流布 大聖衆坐
    當療治是 大痛處所
    惟滅塵勞 衆火之熱
    爲其示現 寂然之道
    安豐無熱 無憂之業
    無爲之道 導化趣眞
    常興愍哀 和衆諍訟
    必當開通 解脱之門
    説至誠義 無恚恨本
    爲盲冥者 開目視
    療治令淨 得上法眼
    非是天世 及梵天宮
    非鬼揵沓 阿須倫民
    無能治滅 衆熱之病
    *惟有聖尊 人中日月
    是故吾今 勸請法王
    今立造勝 一切諸天
    以是功徳 自勸如來
    唯當轉講 無上法輪
時佛世尊默然可之。識乾梵天。見佛默然
愍傷諸天世間人民阿須倫龍鬼神欲使
度脱。時梵天王見佛可之。以栴檀雜香
而散佛上。忽不現。時佛樹神名曰法明。
又名法樂。又名法意又名法持。往到佛
所前白佛言。今佛世尊。當於何國而轉法
輪。時佛告曰。在波羅奈仙人之處鹿苑之中。
樹神白佛。波羅奈國仙人之處鹿苑之中。人
尠少不可説法。佛告樹神。勿説此言。所
以者何。我宿命時在中建立法祠。六萬億載
在中供養六萬億諸佛世尊。及若干
人學遊居其中。波羅奈國諸天龍神所共嗟
歎無極大法稽首歸命。千億諸佛悉念本末。
在此神仙樹木之間。應轉法輪。寂然惔怕。
不覩無智暗冥之黨。以此之故。在此*神仙
樹木之間而轉法輪。佛告比丘。於時世尊
所作已辦無復餘患斷衆罣礙淨衆塵勞。
諸垢已盡。降伏魔怨成一切智。普見十方。
獲十種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慧
明聖達無所罣礙。以佛道眼普觀世間。今
當爲誰第一説法。何所有人易化受教。婬
怒癡薄爲先説法。佛即念知欝曇藍弗三垢
*尠。今爲所在。佛念即知物故已來已復七
日。第二學仙今日壽終。時虚空中天神白佛。
唯然世尊。如大聖教皆悉壽終。佛復念言。
昔者父王遣五人倶侍衞我。經歴勤苦
有大功夫。我今寧可爲是先説經法而開
化之。佛告比丘。於時世尊從樹下起。尋時
擧聲告於三千大千世界。皆使知之。從次
前行至波羅奈神仙鹿苑。詣五人所。於時
五人遙見佛來。轉相謂言。今者汝等寧復遙
見沙門瞿曇來不。迷失無定。所志不獲奉
行經戒。多所熏修違忘道業。假使來者愼
莫爲起亦勿迎逆。彼時五人遙見佛到。
觀察如來威神巍巍。不能堪任。無上聖徳
不安所座。各從座起前行奉迎。各口發言。
善來聖尊。有執法衣。受鉢器者前布座者
稽首作禮取水洗脚。佛時問彼五人曰。卿
曹持意何不堅固。爲我之故長夜不安遭
勤苦患今當報功。又卿五人咸當知之。吾
成正覺逮一切智。覩見十方。獲清
樂無復諸漏。遊得自在。於一切法無所
罣礙。當爲説法度生老病死。於時五人稽
首佛足悔過自責。吾等愚冥不識正眞憍
慢無伏。恭敬自投甚自剋責。於時世尊
放身光焔。其明普照三千大千諸佛世界。靡
不周遍。其光自然暢此偈言
    其兜術天身 來下降母胎
    在林微尼樹 墮地行七歩
    即時師子吼 四天王帝接
    其音超梵天 三世爲最尊
    消滅諸惡趣 出家行學道
    造立勤苦行 往詣佛樹下
    降伏魔力怨 逮無上正覺
    今於仙人處 當轉正法輪
    梵天哀勸請 宣無上法典
    能仁然可之 愍傷一切故
    建立誓堅固 波羅奈鹿苑
    當轉大法輪 最上無能勝
    欲聽聞法者 宿億載積徳
    速疾來至彼 以時聽經典
    人身甚難得 佛世亦難遇
    尊法不可値 捨八惡衆難
    今日正是時 開信値佛興
    皆棄諸患難 聽受尊法教
    億載劫不聞 希可値遇法
    今日當得聽 不當放懈怠
佛告比丘。地神暢音。佛之聖旨。立大高座
當轉法輪。其大聖佛以己口宣。我最爲尊
十方第一。降伏魔兵盡衆苦源在佛樹下
。時能仁尊道徳寂然。裂壞勞怨所願具足
無復餘結。百劫所行欲度衆生。所轉法輪
無所慕樂。安住光明。勸化千億佛土無數
百千諸佛眞子威神足力。若干諸佛所可造
化。現大柔軟如來音聲。至眞功勳。勸助大
哀愍念衆庶。覩其威耀察諸方便。於百千
劫揚大雷吼。爲諸衆生雨八味水。滅諸所
受。根力覺意禪思脱門。定意正受増益道性。
從無數劫如所聞法。己身立行積累道法。
分別諸藥曉衆生業。又斯病者當療治安。
久遠塵勞皆令無想。佛爲法醫度脱衆生。
因轉法輪所度無極。其間神足從來歴載。
道品之法普。至微妙一切徳行積善法施。曉
了醫藥充無限願。雖在貧匱。無所貪樂
隨顛倒財。諸佛導師常轉法輪。無有財利
金銀思想。樂清淨乘。華香雜香擣香宮内
子躬身不好。不以歡樂。棄於天上天下之
欲。志求佛道轉於法輪。布施救衆。戒無
所犯。善將護禁而無缺漏。百劫之中常行
忍辱。精進懃修不懷怯弱無有増減。志
存禪定觀于神通。智慧興隆具足所願。轉
於法輪消于惱熱。乃應道法。於是有菩薩
發意。轉法輪歎説此法。超諸俗寶。一
切衆寶道寶爲上。甚好巍巍嚴飾清淨。其千
光明悉照天下。自以要誓華香幢幡。倶共
叉手。帳紫金色。香水滿瓶弘誓洗浴。清心
衆垢造立吉祥
爾時世尊。則轉法輪而勸助之復叉
指供養世尊。而偈歎曰
    其*定光如來 授聖清淨決
    當得佛道意 人中師子尊
    在彼立所願 行法是色像
    以得佛道時 因勸助道法
    入若干品業 常以一切故
    在衆生之類 濟十方來會
    勸助諸種族 宣布道法輪
    叉手自奉事 投身稽首禮
    其在佛樹下 清淨諸天人
    若行清白業 奉供最能仁
    一切皆住立 請説大法輪
    具一切人中 歎徳不可盡
    三千大千界 周遍虚空中
    諸天阿須*倫 天下皆稽首
    諸天越音聲 須臾無信者
    一切者歡悦 皆觀如來尊
    梵天得自在 暢雷雨之音
    百千巨億載 咸皆共來會
    無數億劫中 善行正眞
    時釋迦文佛 與拘倫談
    苦空非我有 説其眼非常
    耳鼻不能久 自然爲恍惚
    頭首亦自然 諸根無常聚
    以如是觀者 無我無壽命
    是一切諸法 皆從因縁生
    若離是諸見 覩之如虚空
    無見無有作 亦無覩衆生
    若淨不淨縁 亦不得捨離
    五陰無所起 起者大苦患
    興起恩愛淟 其行遂増
    以能等觀者 得正眞道義
    致究竟盡法 便能覺了盡
    從發思想念 不愼行致之
    常修明智行 遵行如是道
    在於因縁行 而無所造立
    雖處於神識 不與因縁合
拘隣等品第二十四
佛告比丘。爾時如來爲頒宣諸法。説十二
因縁根本所起。從無明有行。從行有識。
從識有名色。從名色有六入。從六入有
更。從更有痛。從痛有愛從愛有受。從受
有有。從有有生。從生致老病死大苦患合。
無明以盡行便盡。行已盡識便盡。識*已盡
名色便盡。名色*已盡六入便盡。六入*已盡
更便盡。更*已盡痛便盡。痛*已盡愛便盡。
愛*已盡受便盡。受*已盡有便盡有*已盡
生便盡。生*已盡老病死皆盡。則無五陰大
苦之患。從縁則有。無縁則無。如來解是六
情因縁十二之本。是故自在達皆自然無有
根本。其外異學不及知此空法自然。如是
法者。過去諸佛所可解達。爲諸衆生分別
説之。曉了是法乃得寂然。是故敷演十二
縁起而轉法輪。拘隣知之。拘隣者知本
際也。以滅盡者則成三寶。佛法聖衆是三
寶名。暢布天下音徹梵天。如來今日轉於
清淨法輪。護世至眞興顯三寶。世難可致。
拘隣之等五人比丘。六十億天得法眼淨。復
八十億色界天人得法眼淨無上正眞。八萬
世人。來會觀者亦法眼淨。皆度衆苦。時佛
音響徹聞十方。虚空天神聞柔和音。是釋
迦文十力世尊。仙人之處鹿苑之中。敷演
法輪説十二縁。咸使知之。十方諸佛聞
其音者皆悉默然。諸天龍神阿須倫。諸佛
侍者。各白其佛。分別諸法普聞其音。善
哉世尊。速決其意。何故默然。先世之時寂然
精進。以其道力習於道法。越無央數。百千
菩薩自致得佛。今此十力勤修得佛。轉其
三合十二法輪。其三合十二法輪者。無去來
今三世之心也。是故一切聞是音聲。億百千
人興發慧力建立大道。各自念言。吾等當
學彼佛精進威神勢力。使疾獲致三世之
尊施世道目。皆使逮致無上正眞之道。於
是諸天子等悉來集會。一名神妙。二名
妙。三名歡豫。四名加歡。五名栴檀。六名
大悦。七名寂然。八名寂律。如是等類八淨
居天。從千天子悉來集會。聽受世尊所轉
法輪。彼時大聖告大神妙天子。今此經名曰
普曜大方等法。諸菩薩所以娯樂。諸佛境界
所入普照其身精進自致得佛。如來所説。是
故受持諷誦奉行。爲衆人説◎
普曜經卷第七



普曜經卷第八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十八變品第二十五
佛告比丘。如來於是轉法輪已。化彼五人
拘鄰之等。念此間有優爲迦葉等。大有名
稱。國王黎庶咸來奉之。與五百弟子倶。
往先開化令解道法。然却彼後當次
伏焉。即往從之迦葉見佛來起迎讃言。大
道人善來相見。自安隱乎。佛報曰。無病最
利。知足最富。有信最友。無爲最安。迦葉曰。
有何勅使。佛言。欲報一宜願不瞋恚。
借火室一宿之間。曰不愛也。中有毒龍
恐相害耳。佛言。無苦龍不害我。重借至三。
迦葉曰往。佛即澡洗前入火室。持蓐布地
適坐須臾。龍即瞋恚身中出烟。佛亦出烟。
龍大瞋怒身皆火出。佛亦現神身出火光。龍
火佛火於是倶盛。石室盡然。其炎烟出如
失火状。迦葉夜起相視星宿。見火室盡然。
咄。是大沙門端正可借。不用我言爲火所
害。佛知其意。於内以道力降龍。龍氣力
盡則自歸伏。佛告龍曰。汝意伏者當入鉢
中。龍即入鉢中。佛時置于鉢中。迦葉惶懅。
令五百弟子人。一瓶水就持滅火。如一瓶
著更盛一火。師徒益恐皆言咄咄。殺是
大沙門了矣。明旦佛持鉢盛龍而出之。
迦葉大喜。大道人乃得活耶。器中何等。佛
言。然自安隱耳。龍是器中所言毒龍爲
害者也。今者降之*已受降伏令受戒矣。
迦葉自以得道。顧謂弟子。是大沙門雖神
不如我以得羅漢道也。佛復移近迦葉所。
止坐一樹下。夜四天王來下聽經。四王光
影明如盛火。迦葉夜起占候見火。明旦詣
佛所曰。亦事火乎。佛言。不也。昨夜四王自
下聽經。是其光耳。佛止樹下。時天帝釋復
下聽經。帝釋光影甚明踰前。迦葉占候見
光益大。心念沙門續事火也。明日問曰。得
無事火乎。佛言。不也。昨天帝釋來下聽經。
是其光耳。後夜梵天復下聽經。梵之光明倍
於帝釋。迦葉占候見光晃晃。明日問曰。想
亦事火也。佛言。不也。昨夜梵天來下聽經。
是其光也。迦葉五百弟子人事三火。合事
千五百三火。明旦然之火了不然。怪而白
師。師言。是大沙門所爲也。即行問佛。我所
事火今然不然。佛言。欲使然乎。曰願
使然。佛言。當然火即然矣。火然之後。迦葉
欲滅之不可得滅。五百弟子共助滅之而
不能滅。念言。是復沙門所爲。即往問曰。火
既然矣今不可滅。佛言。欲使滅不。答言。
願欲得滅。佛言。當滅應時即滅。迦葉白
佛。願仁留意不須遠行。我自給飮食。還
勅家内供設餚饌。曰以時至請佛。佛言。
便去今隨後往。迦葉適去。佛以神足上忉
利天。取晝度果。神足至東弗于逮界上數
千萬里。取閻逼果。南至閻浮提界上。取呵
&T045006;果。西至拘耶尼界上。取阿摩勒*果。
北至欝單越地。取自然粳米。各滿鉢還。毎
先迦葉歸坐其床上。迦葉白曰。從何道
來。佛言。卿毎去後。吾至四域及上忉利天。
取此果米香美可食。卿可食之也。佛明
日自到迦葉家受飯而還。於屏處食已念
欲澡漱。帝釋知佛意。即下以手指地。水出
成池令佛用之。迦葉向暮仿佯村中。見水
怪之何縁有此。佛言。吾朝食已意欲澡漱。
帝釋指地令出此水。汝當名此爲指地池。
佛還樹下。道見棄弊衣欲取浣之。帝釋知
意。即到頗那山上。取成治四方好石。上佛
浣衣。佛欲晒衣。帝釋復行取六方石。來給
曬衣。迦葉見於池側有兩好石。問佛。云
而得此石。佛言。吾欲浣衣曬之。帝
釋奉上使吾用之。是以然矣。佛後入指地
池澡浴竟。欲上無所攀。池上迦和之樹。自
然屈枝就佛。佛牽得出。迦葉見樹屈下垂
條。怪而問佛。佛言。吾入池浴出無所持。
是以樹神爲我屈之。時摩竭國王及諸臣
庶。以節會持禮貺詣迦葉相樂七日。迦葉
念佛聖達踰我。衆人見之必當捨我普往
事之。使其不現快耶。佛知其念即隱不
現。衆人還已。迦葉念曰。我有節會餘食甚
多。得大沙門飯之快耶。佛即知之至迦葉
所。迦葉驚喜來何一快。何以不現。佛言。用
念卿故。曰何以念我。佛言。前卿意念是
大沙門道徳巍巍相好紫金。萬民見者必當
捨我共奉事之。是以不現。今卿相念故復
來耳。時迦葉五百弟子適倶破薪。各一擧斧
皆不得下。懅而白師。師言。復大沙門所爲。
即往問佛。我諸弟子向共破薪。斧皆擧而不
下。佛言。當下應聲得下。既下之後斧皆著
薪而不可擧。復行問佛。佛言。可去自當
擧耳。即擧得用。時尼連禪水長流激疾。佛
以神通斷水令住。使水壤起高出人頭。
令底揚塵佛行其中。迦葉見之。畏佛爲水
所漂。即與弟子倶乘船索佛。見水隔斷
中央揚塵佛行其中。迦葉呼言。大道人乃
在耶。佛言。然在耳。又問。佛欲上船不。
佛言。大善。佛念今當現道令子心伏。即從
水中貫船底入。無有穿迹。如是變化凡十
八焉。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即神矣。然不
如我已得羅漢也。佛語迦葉。汝非羅漢
不知道證。胡爲強顏不知爲耻。虚妄自
稱我有道徳。於是迦葉心驚毛竪。慚愧無
顏自知無道。即稽首言。今大道人。實妙神
聖乃知我意願得從大道人禀受經戒作
沙門耶。佛言。且還報汝弟子共和益善。卿
是耆舊國内所敬。今敬學道可獨知乎。迦
葉受教。告諸弟子。汝曹知不。我自所見意
方信解。當除鬚髮被服法衣。受佛禁戒
而作沙門。汝等意欲何趣。諸弟子曰。我
等所知皆大師恩。師所尊信必不虚妄。願
皆隨從得作沙門。於是師徒脱衣裘褐及
水瓶革屣。諸事火具悉棄水中。倶共詣佛
稽首白言。今我五百人皆有信意。願欲離
剃除鬚髮作沙門。佛言。善哉。諸沙門
來。迦葉五百人鬚髮自墮皆成沙門。優爲迦
葉有二弟。次名那提。幼曰竭夷。二人各有
二百五十弟子。舊舍水邊。見諸梵志衣被
什物事火之具隨水下流。二弟驚愕。恐兄
五百人爲惡人所害大水所漂。即合五百
弟子。逆流而上。見兄師徒皆作沙門。怪問
大兄。年百二十智慧高遠。國王吏民皆共宗
事。我意以兄爲是羅漢。今反捨梵志業學
沙門法。佛豈獨大其道勝乎。迦葉答言。佛
道最尊其法無量。我雖世尊未有得道。
神智如佛其法清淨。我見慈心度人無極。
以三事教化。一者道定神足變化自然。二者
智慧知人本意。三者應病授藥。二弟各顧
語弟子。汝欲何趣。五百人倶同聲言。願如
大師。即皆稽首求作沙門。佛言。比丘來。二
弟及五百弟子。鬚髮自墮袈裟著身。即隨佛
後成爲沙門。佛便有千沙門。倶到波羅奈
夷縣叢樹下坐。諸弟子皆故梵志。佛爲弟
子現神變化。一者飛行。二者説經。三者教
誡。諸弟子見佛威神變化。莫不歡喜。悉
皆羅漢◎
  ◎佛至摩竭國品第二十六
爾時世尊。在波羅奈説經已竟。與千羅漢
優爲迦葉兄弟三人等。悉舊辮髮。神通
達。生死已斷。行出三界。欲至摩竭流布道
訓開化愚冥。時摩竭國瓶沙王。聞釋種王
子身有奇相。三十有二八十種好。巨身丈六
體紫金色。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得自然佛。
名如來至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
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爲佛衆祐。講宣道
義上中下善。義達微妙所演具足。淨修梵
行戒禁具足。定成慧成解成度知見成。成
就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三達。
諸天釋梵皆奉事焉。莫不蒙濟。時*瓶沙王
聞之欣然大悦。吾本共要得佛相度。勅諸
大臣長者梵志國中吏民。嚴治道路散華燒
香。持諸幢蓋。王乘羽寶之車。大臣百官前
後導從。千乘萬騎。長者梵志萬二千人欲出
城迎。忽大風起閉其城門。王怪所以。今行
迎佛。當有吉喜快善瑞應。時城門神。即謂
王言。快無不利。王往前世與八萬四千王。
治寺起塔。誓於來世一時見佛諮受道
教。今有一人閉在刑獄。違其本誓故城門
閉。當放大赦。獄中人出。同時見佛諮受訓
誨。城門乃開。王聞乃達。速勅諸方。大赦境
土獄囚得出。一時往迎。時佛入國。有大社
樹名曰遮越。佛與比丘共坐樹下。王遙見
佛與比丘衆。如星中月。猶如日出天下大
明靡不照曜。亦如帝釋梵王聖帝處於本
宮。如樹華茂晃。若金山威神特顯光明巍巍
超絶無侶。王心踊躍下車歩進。去五威
儀。除蓋履扇冠幘刀仗。前稽首佛足。自稱
其號。我是國王*瓶沙身也。久服聖尊飢虚
積時。如是至三。佛告王曰。實如來言。是王
*瓶沙也。諸佛天神皆護王身。王曰蒙祐。
退坐一面。群臣百官稽首遷坐一面。前者作
禮。中者低頭。後者叉手。皆却坐訖。王及臣
民覩優爲迦葉。在山學仙耆舊來久。怪之
佛邊。心自念言。佛是優爲師耶。優爲是佛師
乎。佛覩心念。即告優爲。爲説偈言
    云何卿優爲 本可所事神
    祠祀歸水火 日月衆梵天
    事來爲幾何 夙夜精進學
    心中不懈廢 寧盡致神仙
於時迦葉。以偈報佛
    自念祠祀來 已歴八十年
    奉風水火神 日月諸山川
    夙夜不懈廢 心中無他念
    至竟無所獲 値佛乃安寧
王及群臣國中萬民。爾乃別知優爲迦葉是
佛弟子。佛告優爲迦葉。汝起。迦葉即起。長
跪叉手佛前。佛言。現汝羅漢神通。輙受
佛教踊在虚空。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
水。還雨其身而身不濕。身下出火火無
所傷。飛行虚空猶如飛鳥。七現七沒行於
水上。猶如履地。不礙牆壁須彌山地。若如
入水。從東方來。沒佛前地忽現西方。西
來沒佛前。忽然現南。南沒北現。北沒南現。
變化已訖。還在佛前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我是佛弟子。佛是我師。王及臣民爾乃重明
優爲迦葉是佛弟子。佛告王曰。天下有眼
未必色故也。觀色無常。痛痒想行識亦復
無常。無常苦空非身之義。非我非彼。未有
好道如樂色者。明士達之。色如聚沫。痛
痒如泡。思想如芭蕉。行亦如夢。識喩如
幻。三界如化。一切無常不可久保。佛告王
曰。造宮殿來爲幾何年。王白佛言。七百餘
年。爲更幾王。王曰。更二十餘王。佛問王
曰。悉識諸王不。王曰不識。唯知吾父耳。
佛言。現地有常人物一切皆歸無常。天地雖
現常不可久。三界無怙唯道可恃。絶禍於
未萠。殖福於未然。滅盡五陰衆患之難。如
消炬火。積徳日進如月之初。佛言。王猶
如母人懷子在胎。相祿各異。或豪貴貧
賤智明愚冥盲聾瘖瘂。父母豈知。子生長
後。乃別禍福。非二親過。是其宿殃所作善
惡。非父母咎也。身行惡業。口宣麁言。心
念毒惡。誹謗賢聖。壽終身散魂神墮惡
地獄之中。身口心善。不犯十惡。修行十
徳。壽終生天。十方佛前。若在人間。豪貴富
樂其命永長。佛言。雖有是禍福言辭。未必
純一。所以者何。皆從緑起。縁合則生。縁散
則滅。從無明縁則有行。從其行縁則有
識。從其識縁則有名色。從名色縁則有六
入。從六入縁則有所更。從所更縁則有痛
痒從痛*痒縁則有恩愛。從恩愛縁則有
所受。從所受縁則有所有。從所有縁則有
生矣。從所生縁則有老病死憂悲苦惱大
毒患合。以除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更痛愛受
有生老病死憂愁苦惱大毒患。滅衆罪。毒患
自然消滅。乃至無爲無窮之業。無三界神十
二縁起之根株。坦然無迹猶如虚空。無心
意識無所存立。與大道同分別本無。逮得
法忍獨歩無雙。度脱十方衆生蒙恩
佛説此經時。八萬四千諸天世人。萬二千
遠塵離垢諸法眼生。無央數人皆發無上
正眞道意。時*瓶沙王得法眼淨。心中欣然
前受五戒。大臣百官國民皆前歸命亦受五
戒。受五戒時。人馬車乘咸悉寂然不暢音
聲。王前白佛。吾國多事欲退比更親奉。佛
言善哉。勞屈大王群臣民庶。王稽首禮。遶
佛三匝。重禮而去。群臣百官人民次禮而還。
大臣賀王前。時諸王悉不見佛。今獨王見。
宿福祿厚故乃爾耳。王益欣踊。亦賀諸臣。卿
等本徳値是世尊。王還宮中。勅夫人婇
女大小及國吏民。歳三月六齋守禁法施
戒博聞。王適歸宮。時天帝釋將八萬天。散
華佛上歸命作禮而去。言南無佛。尋皆悉
度得法眼淨。時摩竭國有一長者。名迦陵。
見佛入國天人所奉而無精舍。我有好
園欲用上佛。住詣佛所稽首足下。前白
佛言。佛愍一切如視愛子。棄轉輪王不
慕世榮。今無精舍。有一竹園去城不遠。
願以奉佛可作精舍。佛受呪願。佛及聖衆
遊處其中。是故名曰迦陵竹園
  化舍利弗目連品第二十七
佛未入摩竭國時。國民豐富饒美飮食。作
樂倡伎常歡不廢。夙夜遊戲。佛適入國。羅
閲祇城晝夜寂寞。誦聲濟濟。齊戒讀經。捨
世俗樂如棄糞除。唯佛是尊。聽經行法不
捨三寶。佛有沙門名曰安陛。遣行宣法
開化未聞。五濁之世人心荒迷不達至眞。
入城分衞。衣服整齊威儀禮節。不失常法
行歩安詳。因是使人見之心悦。時舍利弗
本字優波替。而遙見之心中欣然。自心念
言。我學來久。未曾覩此沙門。衣服禮節安
*詳齊整。不失儀節。試往問之。所奉何道。
吾常意疑當有異聞。殊妙之道未必齊此。
往問比丘。所事何道。誰爲師主。願聞其志。
比丘知意。即説偈言
    吾師三界尊 有三十二相
    等不存有無 度衆十二門
    我年既幼稚 學根近薄
    豈能宣至眞 如來無極業
    一切諸法本 從縁悉本無
    若能及本源 乃名曰沙門
    志根一道業 虚寂無所爲
    遊神安靜寞 修善與冥期
安陛沙門答曰。吾所事師。從無數劫奉行
六度無極之法。四等四恩行無蓋哀。奉無極
慈欲度一切。積功累徳不可稱載。一生
補處在兜術天。降神現存。寄迦維羅衞國
夫人之胎。如日現水。生行七歩。天地大動。
瑞三十二。稱己聖者。三界皆苦。吾當度
之。釋梵四天王咸來啓受九龍浴身。其徳
無量。粗擧其要。非吾螢燭所歎能得究
悉。亦非心口之所言思。是吾大師天人之
尊。於是頌曰
    吾師天中天 三界無極尊
    相好身丈六 神通猶虚空
    化訓去五陰 拔斷十二根
    不貪天世位 心開淨法門
時舍利弗欣然大悦。如冥覩明。口言善哉。
昔來抱疑。又吾好學。八歳從師。至年十六
靡不周綜。行遍天下十六大國。自謂
達。今乃聞異無上正眞。得吾本願。今佛
在。答曰。在迦陵竹園。將諸弟子往詣佛所。
稽首足下問訊至尊。身墮愚冥迷惑歴載。
不得諮受。今乃奉聖無極大道。願聽出家
得爲比丘受成就戒。佛言善哉。呼比丘來。
頭髮自墮袈裟著身。佛爲説經分別諸法。
十二根本坦然意達。漏盡意解得無著果。
前白佛言。吾有同學。俗字拘律。今名目連。
少小相順。要有至眞以相開示。今已蒙濟。
彼沒塵垢未得拔出。承尊聖旨往開示
之。佛言善哉。宜知是時。勿得稽留。時舍利
弗稽首佛足。辭出入城求目揵連。遙見目
連與諸弟子遊行城裏街曲里巷。舍利弗趣
之。目連覩見體改服變不與常同。問之所
以。被服變改有何異見。答曰。學人無常唯
從大明。吾學積年不値大聖。今乃遇之
無上大道。欣慶無量故來相求。同其道味累
劫無窮。目連答曰。是非小事。善共思惟。舍
利弗曰。無須重言。吾厭從事不復欲聞。
假喩言之。人有珍妙施。有得大寶如意
明珠及獲寶英。復欲反求帛祠爲珠。非
身所欲。目連答曰。仁智勝我。常兄事卿。必
不相誤。便當同志將吾受訓。稽首至尊。
時舍利弗與目揵連倶。往詣佛所稽首佛
足。退坐一面。叉手白佛。違曠侍省沈沒塵
垢。今乃奉覲。願爲沙門啓受法律。佛言善
哉。即除澡瓶鹿衣杖具。佛呼比丘來。頭髮
自墮袈裟著身。爲説正諦漏盡意解。所作
已辦成無著果。佛言。此二人等往古世時。誓
供養我。待吾道成侍衞左右。今乃相値。本
有千弟子。得舍利弗目連二百五十人。合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一時所度。時王遙聞子
得佛道。*已來六年。王念佛已心中悲喜。
飢虚欲覩。有一梵志名優陀耶。聰明智慧。
本侍菩薩常得其意。王告憂陀。往請迎
佛。問訊。別闊以來十有二年。夙夜愁慼不
捨其心。思一相見如復更生。優陀耶受
教。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具以王意白
佛。*憂陀*耶。見佛諸天釋梵歸禮一切受命。
前白佛言。願得出家以爲沙門。佛言。呼比
丘來。頭髮自墮便成沙門。得羅漢道。佛時
所度。其餘前後得道不可稱計。佛自念
曰。本與父王要得佛道爾乃還國當度父
母。今正應還。設若還國無所感動於事不
宜所化甚尠。先遣神足弟子比丘優陀耶。
往顯示神足知佛欲往。乃解道尊咸共渇
仰。發起道心所度乃多
  優陀耶品第二十八
爾時世尊告優陀耶。佛本出家與父母誓。
若得佛道還度父母。今已得佛道徳*已
成。必當還國不違本誓。汝以神足經行
虚空現其神變。乃如吾身已成大道。弟子
尚爾。況佛威徳巍巍無量。爾乃信受。優陀受
教。神足飛行經遊虚空。往到本國迦維羅
衞。城上虚空現無數變。身上出水。身下出
火。水不濕身。火無所傷。七現七沒從東沒
地出於西方。西沒東出。南沒北出。北沒南
出。行空如鳥。沒地如水。履水如地。王及
臣民莫不欣喜。乃知道尊。於是頌曰
    佛從本所行 生死無數變
    常愍蜎蜚類 懃苦無量劫
    時坐佛樹下 還致本宿願
    歡喜當聽説 難得數見聞
    適成佛道時 輙降魔官屬
    即壞生死本 消愛欲無餘
    佛念本生地 意欲見親族
    今聽王頭檀 所説甚可悲
    比丘名優陀 姿性能悦人
    佛遣使令行 孚致消息來
    還入父王國 以入宣佛意
    今王太子顧 意欲還至宮
    優陀聞佛教 即聽受奉行
    因時於佛前 變化隨地形
    其身忽不見 神足來入城
    乃至大王殿 父王所坐前
    比丘優陀耶 進現悦頭檀
    變化若干品 踊出父王殿
    淨譬如蓮華 泥土塵不生
    父王見恐怖 即問斯何靈
    將無是神祇 地出何怪爾
    此形姓爲誰 本從何得
    願以開吾意 令心疑結解
    從生至於今 未曾覩是變
    太子本棄國 求道度衆生
    恭懃無數劫 於今乃得成
    今王莫恐畏 且寛意悦豫
    我以壞衆惡 爲王太子使
    王聞太子問 涙下如雨星
    十二年已來 乃承悉達聲
    今從吉祥至 思寤如更生
    太子捨國位 成道號何名
    出國坐六年 精進現成佛
    號曰天中天 三界尊第一
    本時在我國 爲作衆寶殿
    刻鏤諸妙飾 於今室何如
    優陀耶答曰 佛之眞正微
    常坐於樹下 諸天來歸趣
    吾子在宮時 茵蓐布綩綖
    皆以錦繍成 柔軟有光澤
    龍妻奉寶床 天帝貢袈裟
    不以好衣喜 其心無増損
    在國好美食 甘膳滋其味
    今所服食者 安身何等類
    執鉢行分衞 福衆無麤細
    呪願布施家 世世令安隱
    悉達寐臥時 不敢妄呼覺
    鼓琴發歌音 爾乃令寤起
    如來三昧定 夙夜無眠覺
    釋梵來勸助 皆現稽首受
    在家雜香浴 若干種衆馨
    香香遍室中 今用何所香
    八解三脱門 洗浴除心垢
    其心淨如空 普安無惱憂
    悉達在家時 擣若干雜香
    香熏其衣服 清淨無垢障
    戒定慧解度 以爲道徳香
    熏于八難處 世世度十方
    四品好床座 以若干寶成
    重疊布衆具 以臥起其上
    四禪爲床座 意定無憒亂
    清淨如蓮花 不著淤泥水
    在宮無數兵 諸臣而宿衞
    左右常擁護 目不見惡穢
    諸弟子衆倶 千二百五十
    菩薩無央數 皆來稽首
    本在家未出 有四品好車
    象馬牛羊歩 遊行觀四方
    五通爲驂駕 徹視洞聽飛
    覩本見衆心 遊觀度生死
    子出行往返 幢旄羽鵰飾
    前後諸導從 各執諸兵仗
    四等慈悲護 恩慧仁愛
    普覆衆厄難 以嚴飾衆生
    出時雜伎樂 椎鍾及鳴鼓
    觀者悉填路 前後不相容
    樹下波羅奈 椎鳴不死鼓
    拘鄰等得道 八萬四千天
    九十六道伏 其音聞三千
    衆生莫不悦 啓受心皆明
    所領何國土 人民爲多少
    所化有幾人 悉爲歸伏不
    領三千大界 訓化諸群生
    十方不可稱 莫不蒙濟度
    在國思正法 助吾治萬民
    動順禮節訓 莫不承教聞
    佛解空本無 捨于四顛倒
    靡不歸伏者 神靜無爲業
    佛與世無讐 博無不備達
    汝言何不返 一切皆自歸
    正天下滿人 一人頭若干
    一頭若干舌 舌解無數義
    合集恒沙人 嗟歎佛功徳
    恒沙劫不暢 況我螢燭明
王聞益悲喜歎曰。善哉善哉。阿夷言不妄
説佛當來不。何日當至乎。優陀報曰。却七
日到。王大踊躍。即勅群臣國中萬民。吾往
迎佛。導從威儀法轉輪王。平治道路掃除
令淨。香汁灑地懸繒幡綵。竪其幢蓋周
遍國内。其所修治光飾盡宜。千乘萬騎出
十里。往奉迎佛稽首歸命。優陀耶前報
王曰。本受佛教奉命見王。宣其意故。今
還宣命。説王意旨。飢虚無量。欲見至尊稽
首受法。并化萬民咸蒙福慶。王曰。宜知是
時勿復稽留
爾時優陀耶還來詣佛所。稽首足下
申王意。世尊及諸弟子。自期七日當還
本國。王及臣民莫不欣悦。別來積年夙夜
相念。飮食不甘。寢不能寐。飢虚日久計
日度時。須世尊到已竟七日。於時大聖
告諸弟子。明日當發至迦維羅衞見於父
王。皆嚴整衣服携持應鉢。梵釋四王聞佛
還國。皆來侍送。天雨香汁散華燒香。*竪
諸幢蓋。四王諸天皆在前導。梵天侍右。帝
釋侍左。諸比丘衆皆隨佛後。諸天龍神華
香伎樂。追於上侍。佛適進路先現瑞應。三
千國土六反震動。百歳枯樹皆生華實。諸枯
竭溪澗自然泉出。王見此瑞知佛*已來。
即勅諸釋種大臣百官。皆行詣佛散華燒
香。*竪諸幢幡鼓衆伎樂。悉出迎佛。王遙
見佛在於大衆。如星中月。如日初出照於
暘朝。如樹華茂芬葩熾盛。巨身丈六相好
嚴身。晃如金山。王覩悲喜。前稽首足下。離
別彌時今乃相見。大臣百官皆稽首禮。即還
入城足蹈門閫。地爲大動。天雨衆華樂器
皆鳴。盲者得視。聾者得聽。拘躄得行。病
者得愈。瘂者得言。狂者得正。僂者得申。
若被毒者爲毒不行。百鳥禽獸相和悲鳴。
婦女珠環相掁作聲。當爾之時。見此變化
莫不歡喜。室寶藏者自然發出。中滿珍琦。
懷異心者皆共和同。等心叉手自歸命佛。
諸畜生類蒙其光潤。皆得生天。懷妊母人
蒙斯光明。苦痛微薄皆得在産。端正姝好。
消婬怒癡無復塵勞。展轉相視如父如母
如兄如弟如子如身。地獄休息。餓鬼飽滿。
尋光來至歸命世尊。皆發道意。王見佛巨
身丈六相好光明體紫金色。諸根寂定如星
中月。晃如金山。天帝梵王四王所奉。覩諸
梵志。久在山中曝露身形。日炙風飄身體
痩。在佛邊侍。猶如黒象在紫金山不
能發起。顯佛大徳令一切悦。便勅國中諸
豪族釋。端正姝好顏貌殊異。選五百人出
爲沙門。侍佛左右。猶如鳳凰在須彌山。亦
如摩尼著水精器
時佛弟難陀亦作沙門。來下鬚髮。時難陀
有典監。作剃頭師。前白佛言。人身難得。佛
世難値。明時叵遇。今我丈夫及諸尊者識
道至高不可限量。不慕世榮捨棄尊位。
行作沙門。今我小節下劣靡逮。何所貪樂
不出爲道乎。唯佛愍哀濟救三塗。沒溺塵
埃拔爲沙門。佛言善哉。佛時便呼比丘來。
頭髮則墮袈裟在身。即成沙門。禮諸沙門
因隨次坐。難陀在後作次第禮。到此沙門
則住不禮。心自念是我家僕不能爲禮。佛
知告難陀。佛法大通擧學前後。不在尊卑。
猶如大海悉受萬川四流不避汚泥。執
心如地。四大倶等。地水火風内外無異。其
神空淨。所著爲名。宜棄自大。以法自將。乃
應先聖無極道訓。時難陀見佛教誨切至。事
不得止。解了本無棄捐自大。下意作禮。
天地大動衆會咸歎。善哉爲道等心。除自
貢高而下卑心。感於天地爲之大動。從
是制法先學爲長後學爲小。法之常宜各
無所限。無所諍訟。時佛入宮坐於殿上。
王及臣民日日供養百種甘饌。佛説經法所
度無量。倶夷携羅云來。稽首佛足瞻對
問訊。久違侍覲曠廢供養。時王眷屬皆懷
沈疑。太子損國十有二年。何從懷妊生子羅
云。佛語父王告諸群寮。倶夷守節貞潔清
淨。無瑕疵也。設王不信今當現證。於時
世尊化諸衆僧皆使如佛。相好光明等無
差異。於時羅云厥年七歳。倶夷即以指印信
環。與羅云言。是汝父者以此與焉。羅云應
時直前詣佛以印信環而授世尊。王及群
臣咸皆欣踊。稱言善哉。所見無量眞佛子
也。佛語父王及諸臣曰。從今已後無復懷
疑。此吾之正子縁吾化生勿咎倶夷也。王
王得道證。倶夷受戒淨修梵行。宮人大小
咸受戒法。月六齋歳三齊。奉持不懈。國
内清寧風雨以節。時不越叙五穀登賤。民
安其所。萬邦黎庶咸來慶賀。道徳滋茂如月
之初
  歎佛品第二十九
於是世尊告神妙天。大神妙天。歡豫天。加
歡天。旃檀天。大悦天。寂然天。寂律天。如是
等類淨居天子伴黨八人。佛以大會轉於法
輪。爲一切故救濟十方。勿令廢斷。開衆
生意經布天下。乃報佛恩。於時世尊復告
大神妙天子。今此經典名普曜大方等典。
諸菩薩力所可娯樂。遍諸佛世界悉令咸
聞。經所入處靡不晃𦸸。佛自口宣。當速受
之持諷誦讀。是佛法目普令流布。若菩薩學
聞是經法其心堅強。精進奉行無上正眞之
道爲最正學。若有衆生樂微妙者。住
大乘法心念無疑。降魔羅網。悉諷誦已必
獲大聖。諸外異學不得其便。勸助*學微
成大徳本至於大乘。若有賢人設聞説是
普曜經典叉手自歸。即捨八事懈怠之本。
成八功勳。何謂爲八。一得端正好色。二
得力勢強盛。三得眷屬滋茂。四逮得辯才
無量。五學疾得出家。六所行清淨。七得三
昧定。八得智慧明無所不照是爲八
徳。若有人爲法師布座諷誦是經。當得
八座福。何謂爲八。一得長者座。二得轉輪
王座。三得天帝座。四得自在天座。五得
梵天座。六得菩薩座。七得如來座。八得轉
法輪度脱一切座。是爲八座。若有法師
班宣是法。設有讃歎善哉者。當得八清
淨行。何謂爲八。一曰。言行相應無所違失。
二曰。口言至誠而無虚妄。三曰。在於衆
會眞諦無欺。四曰。所言人信不捨遠之。五
曰。所言柔軟初無麤獷。六曰。其聲悲和猶
如哀鸞。七曰。身心隨時音聲如梵。會中人
聞莫不咨受。八曰。音響如佛可衆生心。
是爲八。若有書是普曜經典。著於竹帛
恡惜經心不懷妬。衆人嗟歎。三十四
行名徳流布。若得學是經典得八大藏。何
爲八。一得意藏。未曾忘捨。二曰。所
得心藏。無所不解分別經法。三得往來
藏。普解一切諸佛經法。四得總持藏。一切
所聞皆能識念。五曰。得辯才藏。爲諸衆
生班宣經典皆歡喜受。六曰。得法藏。將
護正法。七曰。*得隨意法藏。未曾斷絶三
寶法教。八曰。得奉行法藏。則輙逮得無所
從生之忍。是爲八大法藏。若有受持是
普曜經典諷誦受持。得具八業。何謂爲八。
一曰施業。無慳妬心。二曰戒業。具足諸願。
三曰聞業。合集智慧至阿惟顏。四曰寂業。
懃於一切定意正受。五曰見業。悉能具覩三
達之智。六曰福業。具於相好訓誨佛國。七
曰慧業。爲衆説法應病授藥。八曰大哀業。
爲於十方殖衆徳本而無懈惓。受持是
普曜法。心自念言。使一切衆生皆逮是法。
以是徳本復得八大福。何謂爲八。一曰。轉
輪聖王成大福徳。覩見無極建立篤信。二
曰。得作四天王。三曰。得作帝釋。四曰。得
作炎天王。五曰。得作兜術天子。六曰。得
作無憍樂天。七曰。得作化自在天。八曰。得
作如來。斷諸不善法具足諸善本。是爲
八。若有受此普曜經者。若至心聽耳貫係
意。得八清淨心。何謂爲八。一曰。常行慈
心消除瞋恚。二曰。常行愍哀除衆患害。三
曰。常行喜悦除諸不樂。四曰。常行於護
除諸結著。五曰。修四禪行在於欲界而得
自在。六曰。行四無色定而得由己。七曰。
得五神通遊諸佛土。除諸罣礙衆蓋之患。
八曰。逮得勇伏定意獨歩三界。是爲八
  囑累品第三十
爾時世尊告賢者大迦葉。賢者阿難。彌勒菩
薩。我從無數劫遵習是法。乃成無上正眞
之道。囑累汝等以手相付。受持諷誦廣爲
人説。於時世尊欲使此法普悉周布十方。
説是偈言
    佛目所覩衆生類 皆得羅漢如身子
    若有供養億千劫 乃復前進如恒沙
    加復供養辟支佛 若有一日奉斯經
    計此功徳超過彼 其阿羅漢不足立
    一切衆生成縁覺 若有供養億千劫
    飮食衣服床臥具 㨶香雜香及名華
    若有一心叉十指 等心自歸一如來
    口自發言南無佛 是功徳福爲最上
    一切衆生皆成佛 若有百劫供養者
    衣被飮食床臥具 㨶香雜香及名華
    若有正法欲傾危 棄捐其身自投命
    若有一日常晝夜 護是法者必超彼
    若有奉事十方佛 及於縁覺諸聲聞
    若有堅固此道心 受斯要典諸法王
    一切經卷是道諦 若諸如來如恒沙
    供養奉事諸如來 若有手得是經卷
    其大辯才無等倫 分別一句至億劫
    智慧正義無有損 若以是經爲人説
    諸導師慧無邊底 計無有人與等者
    猶如江海不可盡 聞是法者等若茲
佛告賢者迦葉阿難彌勒重相囑累。受之持
之。諷誦學之。令普流布。示其同學及十方
人。皆令蒙濟。使不斷絶。展轉相教。展轉相
成。使不稽留。三寶不斷。乃報佛恩。佛説如
是。大神妙天子。及淨居天子。彌勒菩薩。賢
劫菩薩。及大迦葉。諸大弟子。天龍鬼神揵沓
和。阿須倫。聞佛所説。莫不歡喜奉行
普曜經卷第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