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増一阿含經 (No. 0125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2

[First] [Prev+100] [Prev]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増壹阿含經卷第四十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衆多比丘。集普會講堂各生此念。
今如來甚奇甚特。過去取般涅槃者。亦復知
彼姓名種族持戒翼從。皆悉分明。三昧智慧
解脱解脱見慧。身壽有長短。皆悉知之。云何
諸賢。爲是如來分別法處極爲清淨知彼
諸佛姓字所出之處乎。爲是諸天來至佛所
而告此耶。爾時世尊以天耳徹聞衆多比丘
各興此論。便往至諸比丘所在中央坐。爾
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集此爲何等論欲
説何法。諸比丘白佛言。我等集此論正法
之要。諸人各興此論議。如來甚奇甚特。乃
能知過去諸佛世尊名字姓號。智慧多少靡
不貫博。甚可奇雅。云何諸賢。爲是如來分
別法界極爲清淨知彼諸佛姓字所出之
處乎。爲是諸天來至佛所而告此耶。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欲得聞過去諸佛神智
之力乎。姓字名號壽命長短耶。諸比丘對曰。
今正是時。唯願世尊敷演其義。佛告諸比
丘。汝等善思念之。吾當與汝廣演其義。爾
時衆多比丘從佛受教。世尊告曰。比丘當
知。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如
來至眞等正覺。復次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
式詰如來至眞等正覺。復於彼三十一劫
内有佛名毘舍羅婆如來。出世於此賢劫
中有佛出世。名拘屡孫如來。復於賢劫
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牟尼如來至眞等
正覺。復於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曰迦葉。復
於賢劫中我出現世。釋迦文如來至眞等正
覺。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九十一劫中 有佛毘婆尸
    三十一劫中 式詰如來出
    復於彼劫中 毘舍如來
    今日賢劫中 四佛復出世
    拘孫那迦葉 如日照世間
    欲知名字者 其號悉如是
毘婆尸如來者出刹利種。式詰如來亦出刹
利種。毘舍羅婆如來亦出刹利種。拘屡孫如
來出婆羅門種。拘那含牟尼如來出婆羅門
種。迦葉如來出婆羅門種。如我今出刹利
種。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前佛有現者 皆出刹利種
    拘孫至迦葉 出於婆羅門
    最尊無能及 我今天人師
    諸根而淡泊 出於刹利姓
毘婆尸如來姓瞿曇。式詰如來亦出瞿曇。
比舍羅婆亦出瞿曇。迦葉如來出迦葉姓。
拘樓孫拘那*含牟尼亦出迦葉姓同上
而無異。我今如來姓瞿曇。爾時世尊便説
此偈
    如初諸三佛 出於瞿曇種
    後三至迦葉 出於迦葉姓
    如我今現在 天人所奉敬
    諸根而淡泊 出於瞿曇姓
比丘當知。毘婆尸如來姓拘鄰若。式詰如
來亦出拘*鄰若。毘舍羅婆如來亦出拘鄰
若。拘屡孫如來出婆羅墮。拘那*含牟尼如來
*亦出婆羅墮。迦葉如來*亦出婆羅墮。如
我今如來至眞等正覺出於拘鄰若。爾時
世尊便説此偈
    如初諸三佛 出於拘鄰若
    後三至迦葉 出於婆羅墮
    如我今現在 天人所奉敬
    諸根而淡泊 出於拘鄰若
毘婆尸如來坐波羅利華樹下而成佛道。
式詰如來坐分陀利樹下而成佛道。毘
舍羅婆如來坐波羅樹下而成佛道。拘屡
孫如來坐尸利沙樹下而成佛道。拘那
*含牟尼如來坐優頭跋羅樹下而成佛
道。迦葉如來坐尼拘留樹下而成道果。如
我今日如來坐吉祥樹下而成佛道。爾時
世尊便説此偈
    初一成佛道 波羅利樹下
    式坐分陀利 毘舍坐波羅
    拘孫坐尸利 拘那跋羅下
    迦葉拘留樹 吉*祥我成道
    七佛天中天 照明於世間
    因縁坐諸樹 各成其道果
毘婆尸如來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之衆。式詰
如來弟子之衆有十六萬。毘舍羅婆如來弟
子之衆十萬。拘屡孫如來弟子之衆有八萬
人。拘那*含牟尼如來弟子之衆有七萬人。
迦葉如來弟子之衆有六萬衆。如我今日弟
子之衆。有千二百五十人皆是阿羅漢。諸漏
永盡無復諸縛。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百千六萬八 毘婆尸弟子
    百千及六萬 式詰弟子衆
    百千比丘衆 毘舍婆弟子
    拘孫八萬衆 拘那*含七萬
    迦葉六萬衆 皆是阿羅漢
    我今釋迦文 千二百五十
    皆是眞人行 布現於法教
    遺法餘弟子 其數不可計
毘婆尸如來侍者。名曰大導師。式詰如來侍
者。名曰善覺。毘舍羅婆如來侍者。名曰勝
衆。拘屡孫如來侍者。名曰吉祥。拘那*含牟
尼如來侍者。名曰毘羅先。迦葉如來侍者。
名曰導師。我今侍者。名曰阿難。爾時世尊
便説此偈
    大道及善覺 勝衆與吉祥
    毘羅先導師 阿難第七侍
    此人供養聖 無有不得時
    諷誦又受持 不失其義理
毘婆尸如來壽八萬四千歳。式詰如來壽七
萬歳。毘舍羅婆如來壽六萬歳。拘屡孫如來
壽五萬歳。拘那含如來壽四萬歳。迦葉如來
壽二萬歳。如我今日壽極減少。極壽不過
百歳。爾時世尊便説斯偈
    初佛八萬四 次佛七萬歳
    毘舍婆六萬 拘留壽五萬
    一萬二萬年 是拘那*含壽
    迦葉壽二萬 唯我壽百年
如是諸比丘。如來觀知諸佛姓名號字。皆悉
分明。種類出處靡不貫練。持戒智慧禪定
解脱皆悉了知。爾時阿難白世尊言。如來亦
説過去恒沙諸佛取滅度者。如來亦知。當
來恒沙諸佛方當來者如來亦知。如來何故
不記爾許佛所造。今但説七佛本末。佛告
阿難。皆有因縁本末故。如來説七佛之本
末。過去恒沙諸佛。亦説七佛本末。將來彌勒
出現世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若師子應
如來出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若承柔順佛
出世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若光焔佛出
現世時。亦當記七佛之名號。若無垢佛出
現世時。亦當記迦葉之本末。若寶光佛出
現世時。亦當記釋迦文之本末。爾時世尊
便説此偈
    師子柔順光 無垢及寶光
    彌勒之次第 皆當成佛道
    彌勒記式佛 師子記毘舍
    柔順記拘孫 光焔記牟尼
    無垢記迦葉 皆説曩所縁
    寶光成三佛 亦當記我號
    過去諸三佛 及以將來者
    皆當記七佛 曩所之本末
由此因縁故。如來記七佛名號耳。爾時阿
難白世尊言。此經名何等。當云何奉行。佛
告阿難。此經名曰記佛名號。當念奉行。爾
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城迦蘭陀竹園
所。是時師子長者往至舍利弗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爾時師子長者白舍利弗言。
願尊者當受我請。是時舍利弗默然受請。
是時長者見尊者默然受請。便從坐起禮
足而退。復至大目乾連。離越。大迦葉。阿那
律迦旃延。滿願子。優婆離。須菩提。羅
云。均頭沙彌。如此上首者請五百人。是時
師子長者。即還辦具種種極妙飮食。敷
座具又白時到。諸眞人羅漢靡所不監。
今食具辦。唯願屈顧臨覆下舍。爾時諸
大聲聞各著三衣。持鉢入城至長者家。時
長者見諸最尊坐已定。手自斟酌。行種種
飮食。見諸聖衆食已訖行清淨水。人施一
&T073554;。前受呪願。是時尊者舍利弗與長者
説極妙之法。便從*坐起而去還詣靜室。爾
時羅云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
時世尊問曰。汝今爲從何來。羅云報云。師
子長者今日來見請。佛告之曰。云何羅云。
飮食爲妙爲不妙。爲細耶爲麁耶。羅云報
曰。飮食極妙又且豐多。今此白*&T073554;從彼得
之。佛告羅云。衆僧斯有幾人。上*坐是誰。
羅云白佛言。和上舍利弗最爲上首。及諸
神徳弟子有五百人。佛告羅云。云何羅云。
彼長者獲福爲多乎。羅云白佛言。唯然世
尊。彼長者得福之報不可稱計。施一羅漢
其福難限。何況大神妙天人所敬奉。今五百
人均是眞人。其福有何可量。佛告羅云。
今施五百羅漢之功徳。若從衆中僧次
請一沙門。請已供養。計此衆中差人之福
及與五百羅漢之福。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
可以譬喩爲比。所以然者。衆中所差其
福難限。獲甘露滅盡之處。羅云當知。猶如
有人自誓説曰。吾要當飮此江河諸水。彼
人爲堪任不乎。羅云白佛言。不也世尊。所
以然者。此閻浮地極爲廣大。此閻浮地有
四大河。一者恒伽。二者新頭。三者私陀。
四者博叉。一一河者從有五百。然此人
終不能飮水使盡。但勞其功事終不成
也。彼人復作是説。我自有方便因縁。可得
飮諸水使盡。云何有因縁得飮諸水。爾
時彼人便作是念。我當飮海水。所以然者。
一切諸流皆歸投乎海。云何羅云。彼人能
得飮諸水乎。羅云白佛言。如此方便可得
飮水使盡。所以然者。一切諸流皆歸*乎
海。由此因縁故。彼人得飮水盡。佛告之
曰。如是羅云。一切私施猶如彼流。或獲
福或不獲福。衆僧者如彼大海。所以然
者。流河決水以入于海便滅本名。但有大
海之名耳。羅云。此亦如是。今此十人皆從
衆中出。非衆不成。云何爲十。所謂向須陀
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
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辟支佛。佛是
謂十人皆由衆中非獨自立。羅云。當以此
方便知。其衆中差者。其福不可限量。是故
羅云。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其福不可稱計。
當供養聖衆。羅云當知。猶如有人以
投水凝不得廣普。若以油投水則遍滿其
上。是故羅云。當念供養聖衆比丘僧。如是
羅云當作是學。爾時師子長者聞如來歎
説施衆之福。不歎説餘福。爾時長者以餘
時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
師子長者白世尊言。適聞如來而歎説施
衆之福。不歎別請人之福。自今已後常當
供養聖衆。佛告之曰。我不作爾説。當供
養聖衆不供養餘人。今施畜生猶獲其福。
何況餘人。但我所説者福有多少。所以然
者。如來聖衆可敬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
今此衆中有四向四得及聲聞乘辟支佛乘
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
者。當從衆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
皆出*乎衆。長者。我觀此因縁義故而説此
語耳。亦不教人應施聖衆不應施餘人。
爾時長者白世尊言。如是。如尊教勅。自
今*已後若作福業。盡當供養聖衆。不
擇人施。爾時世尊與彼長者説微妙之法。
令發歡悦之心。長者聞法已即從*座起。頭
面禮足。便退而去。爾時師子長者。意欲施
立福業
爾時諸天來告之曰。此是向須陀洹之人。此
是得須陀洹。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爾
時天人即歎頌曰
    如來歎擇施 與此諸徳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爾時師子長者默然不對。爾時天人復語長
者。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此向須陀洹人。
此是得須陀洹人。此向斯陀含人。此是得斯
陀*含人。此向阿那*含。此得阿那含。此向
阿羅漢。此得阿羅漢。此是聲聞乘。此是辟支
佛乘。此是佛乘。施此得福少。施此得福多。
爾時。師子長者默然不對。何以故爾。但憶如
來教誡不*選擇而施。爾時師子長者。復以
餘時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我自
憶念請聖衆飯之。有天來告我言。此是持
戒。此是犯戒。此人向須陀洹。此人得須陀洹。
乃至三乘皆悉分別。又説此偈
    如來歎擇施 與此諸徳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時我復作是念。如來教*誡不可違戻。豈
當生心*選擇施乎。終無是非之心高下之
意也。時我復作是念。我當盡施一切衆
生之類。汝自持戒受福無窮。若使犯戒自
受其殃。但愍衆生非食不濟命。佛告長
者。善哉善哉。長者。行過弘誓菩薩所施心
恒平等。長者當知。若菩薩惠施之日。諸天來
告之。族姓子當知。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
人。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爾時菩薩
終無此心。此應施此不應施。然菩薩執意
而無是非。亦不言此持戒。亦不言此犯戒。
是故長者。當念平等惠施。長夜之中獲福無
量。是時師子長者憶如來教*誡。熟視世尊
意不移動。即於*座上得法眼淨。是時師子
長者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爾時
長者去未久。佛告諸比丘曰。此師子長
者憶平等施故。又視如來從頭至足。即
於*座上得法眼淨。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優婆塞中第一弟子平等施者。所謂師子
長者是。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城迦蘭陀竹園
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倶。爾時尊者舍利
弗。在耆闍崛山中屏猥之處補納故衣。
爾時有十千梵迦夷天。從梵天沒來至舍
利弗所。頭面禮足各圍遶侍焉。又以此偈
而歎頌曰
    歸命人中上 歸命人中尊
    我等今不得 爲依何等禪
是時十千梵迦夷天説此語已。舍利弗默
然可之。爾時諸天以見舍利弗默然可已。
即禮足退去。諸天去未遠。舍利弗即入金
剛三昧。是時有二鬼。一名伽羅。二名優
伽羅。毘沙門天王使遣至毘留勒天王所。欲
論人天之事。是時二鬼從彼虚空而過。遙
見舍利弗結加趺坐。繋念在前意寂然定。
伽羅鬼謂彼鬼言。我今堪任以拳打此沙
門頭。優波伽羅鬼語第二鬼曰。汝勿興此
意打沙門頭。所以然者。此沙門極有神徳
有大威力。此尊名舍利弗。世尊弟子中聰明
高才無復過。是智慧弟子中最爲第一。備
於長夜受苦無量。是時彼鬼再三曰。我能
堪任打此沙門頭。優波伽羅鬼報曰。汝今不
隨我語者。汝便住此。吾欲捨汝去此。惡
鬼曰。汝畏此沙門乎。優波伽羅鬼曰。我實
畏之。設汝以手打此沙門者。此地當分
爲二分。正爾當暴風疾雨地亦振動。諸天
驚動地已振動。四天王亦當驚怖。四天王已
知於我等不安其所。是時惡鬼曰。我今堪
任辱此沙門。善鬼聞已便捨而去。時彼惡鬼
即以手打舍利弗頭。是時天地大動。四面
有暴風疾雨尋時來至。地即分爲二分。此
惡鬼即以全身墮地獄中。爾時尊者舍利弗
即從三昧起。整衣服下耆闍崛山往詣竹
園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佛
告舍利弗曰。汝今身體無有疾病乎。舍利
弗言。體素無患唯苦頭痛。世尊告曰。伽羅鬼
以手打汝頭。若當彼鬼以手打須彌山者。
即時須彌山便爲二分。所以然者。彼鬼有
大力故。今此鬼受其罪報故。全身入阿
鼻地獄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甚奇甚特。
金剛三昧力乃至於斯。由此三昧力故無
所傷害。正使須彌山打其頭者。終不能
動其毫毛。所以然者。比丘聽之。於此賢
劫中有佛。名拘屡孫如來至眞等正覺。彼
佛有二大聲聞。一名等壽。二名大智。比
丘等壽神足第一。比丘大智智慧第一。如我
今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乾連神足第一。爾
時等壽大智二比丘。倶得金剛三昧。當於
一時。等壽比丘在閑靜之處入金剛三昧。
時諸牧牛人牧羊人取薪草人。見此比丘坐
禪。各各自相謂言。此沙門今日以取無常。是
時牧牛人及取薪人。集諸草木𧂐比丘身
上。以火燒已而捨之去。是時等壽比丘即
從三昧起。正衣服便退而去。是時比丘即
以其日。著衣持鉢入村乞食。時諸取薪
草人。見此比丘村中乞食。各各自相謂言。此
比丘昨日以取命終。我等以火焚燒。今日
復還活。今當立字。字曰還活。若有比丘
得金剛三昧者。火所不燒刀斫不入水所
不漂。不爲他所中傷。如是比丘。金剛三
昧威徳如是。今舍利弗得此三昧。舍利弗
比丘。多遊二處空三昧金剛三昧。是故諸比
丘。當求方便行金剛三昧。如是比丘當
作是學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教汝。如舍利弗
比丘。比丘智慧大智分別廣智無邊智捷
疾之智普遊智利智甚深智斷智。少欲知足
*閑靜勇猛。念不分散。戒成就。三昧成就。
智慧解脱見慧成就。柔和無爭去惡
了忍諸言語。歎説離惡常念去離。愍念生
萠然熾正法。與人説法無有厭足。爾時
世尊便説此偈
    十千諸天人 盡是梵迦夷
    自歸舍利弗 於靈鷲山頂
    歸命人中上 歸命人中尊
    我今不能知 爲依何等禪
    如是弟子花 莊嚴佛道樹
    如天晝度園 快樂無有比
弟子華者。即是舍利弗比丘是。所以然者。
此人則能莊嚴佛樹。道樹者即如來是也。如
來能覆蓋一切衆生。是故比丘。當念勤加勇
猛精進。如舍利弗比丘。如是比丘當作是
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増壹阿*含經卷第四十




増壹阿含經卷第四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放牛品第四十第四分別誦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放牛兒成就十
一法。牛群終不長益。亦復不能將護其牛。
云何爲十一。於是*放牛人。亦不別其色。
不解其相。應摩刷而不摩刷。不覆護瘡
痍。不隨時放烟。不知良田茂草處。不知
安隱之處。亦復不知渡牛處所。不知時
宜。若𤛗牛時不留遺餘盡取𤛗之。是時
諸大牛可任用者不隨時將護。是謂比丘。
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終不能長養其
牛將護其身。今此衆中比丘亦復如是。終
不能有所長益。云何爲十一。於是比丘。
不別其色。不曉其相。應摩刷而不摩刷。
不覆護瘡痍。不隨時放煙。不知良田茂
草處。不知渡處。亦復不知安隱之處。不
知時宜食。不知留遺餘。諸長老比丘亦
不敬待。云何比丘不知色。於是比丘有
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皆悉不知。如是比丘
不別其色。云何比丘不別其相。於是比
丘不知行愚。亦不知行智。如實而不知。
如是比丘不別其相。云何比丘應摩刷而
不摩刷。於是比丘若眼見色便起色想。
有諸亂念。又且不守護眼根。以不善攝
念造衆殃&T039143;。不守護眼根。如是比丘若
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
知法起諸亂想。亦不守護意根。不改其
行如是比丘應摩刷而不摩刷。云何比丘
不覆護瘡。於是比丘起欲想而不捨離。
亦不除去其念。若起瞋想殺害想。起諸
惡不善想終不捨之。如是比丘不覆護瘡。
云何比丘不隨時起煙。於是比丘所諷誦
法。不隨時向人説。如是比丘不隨時放
煙。云何比丘不知良田茂草。於是比丘不
知四意止。如實而不知。如是比丘不知良
田茂草處。云何比丘不知*渡處。於是比丘
不別賢聖八品道。如是比丘不知*渡處。
云何比丘不知所愛。於是比丘於十二部
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縁・本末・方等・譬喩・
生經・説・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
愛。云何比丘不知時宜。於是比丘便往輕
賤家博戲家。如是比丘不知時宜。云何比
丘不留遺餘。於是比丘有信梵志優婆塞往
請之。然諸比丘貪著飮食不知止足。
如是比丘不留遺餘。云何比丘不敬長老
諸高徳比丘。於是比丘不起恭敬之心向
諸有徳人。如是比丘多有所犯。是謂比丘
不敬長老。若有比丘成就十一法。終不
能於此法中多所饒益。若復牧牛人成就
十一法者。能擁護其牛終不失時有所饒
益。云何爲十一。於是牧牛人。知其色。別其
相。應摩刷而摩刷。覆護瘡痍。隨時而起煙。
知良田茂草處知*渡要處。愛其牛。分別
時宜。亦知性行。若𤛗牛時知留遺餘。亦復
知隨時將護可任用者。如是牧牛人將
護牛。如是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不
失時節者。終不可沮壞。如是比丘若成
就十一法者。於此現法中多所饒益。云何
十一法。於是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
覆護瘡。知起煙。知良田茂草處。知所愛。
知擇道行。知渡處。知食止足。知敬奉長
老比丘隨時禮拜。云何比丘而知色。於是
比丘知四大色。亦知四大所造色。是謂比
丘知色。云何比丘知相。於是比丘知愚相
知智相。如實而知之。如是比丘知相。云何
比丘知摩刷。於是比丘若欲想起念知捨
離。亦不殷勤永無欲想。若恚想害想。及諸
惡不善想起念知捨離。亦不*殷勤永無恚
想。如是比丘爲知摩刷。云何比丘知覆護
瘡。於是比丘。若眼見色不起色想。亦不染
著而淨眼根。除去愁憂惡不善法心不貪
樂。於中而護眼根。如是比丘。若耳聞聲。鼻
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不起識
想。亦不染著而淨意根。如是比丘。知覆
護瘡。云何比丘知起煙。於是比丘所從聞
法廣與人説。如是比丘爲知起煙。云何比
丘知良田茂草處。於是比丘賢聖八品道如
實知之。是謂比丘知良田茂草處。云何比
丘知所愛。於是比丘若聞如來所説法寶
心便愛樂。如是比丘爲知所愛。云何比丘
擇道行。於是比丘於十二部經擇而行之。
所謂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縁・本末・方等・譬
喩・生經・説・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知擇
道行。云何比丘知*渡處。於是比丘知四意
止。是謂比丘知*渡處。云何比丘知食止足。
於是比丘有信梵志優婆塞來請者。不貪飮
食能自止足。如是比丘爲知止足。云何比
丘隨時恭奉長老比丘。於是比丘恒以身
口意善行。向諸長老比丘。如是比丘隨時
恭奉長老比丘。如是若成就十一法者。於
現法中多所饒益。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牧牛不放逸 其主獲其福
    六牛六年中 展轉六十牛
    比丘戒成就 於禪得自在
    六根而寂然 六年成六通
如是比丘。若有人能離此惡法。成後十一
法者。於現法中多所饒益。如是比丘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成就十一
法者。必能有所成長。云何爲十一。於是比
丘。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
解脱見慧成就。諸根寂靜。飮食知止足。恒
修行共法。亦知其方便。分別其義。不著利
養。如是比丘。若成就此十一法者。堪任長
養。所以然者。一切諸行正有十一法。爾
時阿難白世尊言。何以故。正有十一法
無有出者。云何爲十一。所謂阿練若。乞食。
一處坐。一時食。正中食。不擇家食。守三衣。
坐樹下。露坐閑靜之處。著補納衣。若
在塚間。是謂比丘有人成就此十一法便
能有所至。我今復重告汝。若有人十一年
中學此法。即於現身成阿那*含。轉身便
成阿羅漢。諸比丘。且捨十一年。若九八七
六五四三二一年學此法者。便成二果若阿
那*含若阿羅漢。且捨十二月。若能一月之
中修行其法。彼比丘必成二果若阿那*含
若阿羅漢。所以然者。十二因縁皆出十一
法中。所謂生老病死愁憂苦惱。我今教諸比
丘。當如迦葉比丘之比。設有人行謙苦之
法。此行難及。所以然者。迦葉比丘成就此
十一法。當知過去多薩阿竭成等正覺。亦成
就此十一苦法。今迦葉比丘。皆愍念一切
衆生。若供養過去諸聲聞。後身方當乃得
受報。設供養迦葉者。現身便受其報。設
我不成無上等正覺。後當由迦葉成等正
覺。由此因縁故。迦葉比丘。勝過去諸聲聞。
其能如迦葉比丘者此則上行。如是比丘
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佛與無數衆生。前後圍遶而爲説
法。爾時舍利弗將衆多比丘而經行。大目
乾連。及大迦葉。阿那律。離越。迦旃延。滿願
子。優波離。須菩提。羅云。阿難比丘。各各將
衆多比丘自相娯樂。提婆達兜亦復將衆多
比丘而自經行。爾時世尊見諸神足弟子。各
將其衆而自經行。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人
根情性各各相似。善者與善共并。惡者與惡
共并。猶如乳與乳相應。酥與*酥相應。糞
除屎溺各自相應。此亦如是。衆生根
所行法則各自相應。善者與善相應。惡者與
惡相應。汝等頗見舍利弗比丘將諸比丘
經行乎。諸比丘白佛言。唯然見之。佛告比
丘。如此諸人皆智慧之士。又告比丘。汝等。
頗見目連比丘將諸比丘經行乎。諸比丘
白佛言。唯然見之。佛告之曰。此諸比丘皆
是神足之士。又問。汝等見迦葉將諸比丘
而經行乎。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佛告之
曰。此諸上士皆是十一頭陀行法之人也。
又問。汝等見阿那律比丘不乎。諸比丘對
曰。唯然見之。佛告之曰。此諸賢士皆天
眼第一。又問。頗見離越比丘不乎。諸比
丘對曰。唯然見之。佛告比丘。此諸人皆
是入定之士。又問。汝等頗見迦旃延比丘不
乎。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佛告之曰。此諸
上士皆是分別義理之人。又問。汝等頗見
滿願子比丘不乎。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
佛告比丘。此諸賢士皆是説法之人。又問。汝
等頗見優*波離將諸比丘而經行乎。諸比
丘對曰。唯然見之。佛告之曰。此諸
皆是持禁律之人。又問。汝等頗見須菩提
比丘不乎。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佛告之
曰。此諸上人皆是解空第一。又問。汝等頗見
羅云比丘不乎。諸比丘白佛言。唯然見之
佛告之曰。此諸賢士皆是戒具足士。又問。汝
等頗見阿難比丘不乎。諸比丘白佛言。唯
然見之。佛告比丘。此諸賢士皆是多聞第
一。所受不忘。又問。汝等頗見提婆達兜比
丘將諸人而經行乎。諸比丘對曰。唯然見
之。佛告之曰。此諸人爲惡之首無有善
本。爾時世尊便説斯頌
    莫與惡知識 與愚共從事
    當與善知識 智者而交
    若人本無惡 親近於惡人
    後必成惡因 惡名遍天下
爾時提婆達兜弟子三十餘人。聞世尊説此
偈已。便捨提婆達兜來至佛所。頭面禮足
求改重罪。又白世尊。我等愚惑不識眞僞。
捨善知識近惡知識。唯願世尊。當見
恕後更不犯。佛告比丘。聽汝悔過。改往修
來勿復更犯。爾時提婆達兜弟子。承世尊
誡在閑靜之處。思惟妙義剋己行法。
以族姓子。剃除鬚髮出家學道者。欲
修無上梵行。爾時諸比丘皆得阿羅漢。比丘
當知衆生根源皆自相類惡者與惡相從。善
者與善相從。過去將來衆生根源。亦復如是。
以類相從。猶如以淨與淨相應。不淨者與
不淨相應。是故比丘。當學與淨相應
去離不淨。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拘留沙法行城中。與
大比丘衆五百人倶。爾時象舍利弗。還捨法
服習白衣行。爾時阿難著衣持鉢入城乞
食。漸漸至象舍利弗家。爾時象舍利弗
兩女人肩上。阿難遙見已。便懷愁憂不歡之
想。象舍利弗見阿難已。極懷慚愧獨處而
坐。爾時阿難乞食周訖。還出城至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阿難白佛言。向
入城乞食。漸漸至象舍利弗家。見扶*兩婦
人肩上。當見之時甚懷愁憂。世尊告曰。
汝見已爲生何意。阿難白佛言。我念象舍
利弗精進多聞。性行柔和長與諸梵行之人
説法無厭足。云何如今還捨法服習白衣
行。時我見已甚懷愁憂。然此象舍利弗。有
大神力威徳無量。自念我昔曾見與釋提桓
因共論。云何今日習欲爲惡。世尊告曰。如
是阿難。如汝所言。但非阿羅漢。夫阿羅漢
者。終不還捨法服習白衣行。但今阿難。勿
懷愁悒。象舍利弗却後七日。當來至此
間盡有漏成無漏行。然此象舍利弗。宿行
所牽故致此耳。今行具滿當盡有漏。爾時
象舍利弗却後七日。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
一面坐。須臾退坐白佛言。唯然世尊聽在末
行修沙門行。爾時象舍利弗比丘即得作
沙門。尋於坐上得阿羅漢。爾時象舍利
弗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有梵志便生
斯念。此諸釋種子。無處不有無處不遍。又
遏絶我等所行呪術。吾今當向城中人民
説此沙門瑕&MT02349;。爾時此梵志語城中人民
曰。汝等諸人。頗見象舍利弗乎。昔日自稱
言是阿羅漢。中還捨法服習白衣行。與
五欲相娯樂。今復更作沙門。家家乞食
廉。觀諸婦人興欲情想。還至園中
思惟女色不去心首。亦如乏驢不任負駄
寂然臥住。此釋種子亦復如是。*佯現乞食。
觀諸女色思惟挍計。爾時象舍利弗聞此
梵志有惡聲響。便生此念。此人極爲愚
癡興嫉妬心。見他得利養起慳嫉心。若己
得利養便懷歡喜。至白衣家主行誹謗。吾
今當制令不爲惡。無令此人受罪無量。
爾時象舍利弗飛在空中。告梵志曰
    無眼無巧便 興意謗梵行
    自造無益事 久受地獄苦
爾時象舍利弗説此偈已。便自退還還歸所
在。是時城中人民聞梵志誹謗。又聞象舍利
弗説偈。各生斯念。若當如梵志語者。然後
現神足難及。又我等見還捨法服習白衣
行。是時衆多人民。各各相將至象舍利弗所。
禮足下在一面坐。爾時衆多人民問象
舍利弗曰。頗有阿羅漢還捨法服習白衣
行。象舍利弗報曰。無有阿羅漢還捨法
服習白衣行。是時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
阿羅漢頗由本縁而犯戒乎。象舍利弗報
言。以得阿羅漢終不犯戒。諸人民復白
言。在學地之人。由本縁故而犯戒乎。象
舍利弗報言。有若住學地之人。由本縁
故而犯禁戒時諸人民復言。尊者先*以是
阿羅漢。復捨法服習白衣行。於五欲自
相娯樂。今復出家學道。本先有神足。今何
故乃爾。爾時象舍利弗便説此偈
    遊於世俗禪 至竟不解脱
    不得滅盡跡 復習於五欲
    無薪火不燃 無根枝不生
    石女無有胎 羅漢不受漏
爾時諸人民復問象舍利弗曰。尊先非羅
漢乎。象舍利弗報曰。我先非羅漢也。諸居
士當知。五通與六通各各差別。今當説十
一通。夫五通仙人欲愛已盡。若生上界復來
墮欲界。六通阿羅漢如來弟子者。得漏盡
通。即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時諸人民復
白言。我等觀察舍利弗所説。世間無有阿
羅漢捨法服習白衣行。時象舍利弗報曰。
如是如汝所言。無有阿羅漢還捨法服
習白衣行者。有十一法阿羅漢所不習者。
云何爲十一。漏盡阿羅漢終不捨法服習
白衣行。漏盡阿羅漢終不習不淨行。漏盡阿
羅漢終不殺生。漏盡阿羅漢終不盜。漏盡阿
羅漢食終不留遺餘。漏盡阿羅漢終不妄
語。漏盡阿羅漢終不群類相佐。漏盡阿羅
漢終不吐惡言。漏盡阿羅漢終不有狐疑。
漏盡阿羅漢終不恐懼。漏盡阿羅漢終不受
餘師。又不更受胞胎。是謂諸賢士漏盡阿
羅漢終不處十一之地。爾時諸人民白象舍
利弗言。我等聞尊者所説。觀外道異學。
如觀空瓶而無所有。今察内法如似蜜
瓶靡不甘美。今如來正法亦復如是。今彼
梵志受罪無量。爾時象舍利弗飛在虚空結
加趺坐。便説此偈
    不解彼此要 習於外道術
    彼此而鬪亂 智者所不行
爾時拘留沙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所説過多
實爲難及。猶盲者得眼。耳聾者得聽。今
尊者所説亦復如是。無數方便而説法教。
我等今日自歸如來法及比丘僧。唯願尊
者。聽爲優婆塞。盡形壽不復殺生。爾時象
舍利弗與諸人民説微妙之法。令發歡喜
之心。各從*坐起禮足而去。爾時尊者阿難
聞梵志謗象舍利弗然無所至。尚不能
熟視象舍利弗。況與共論。即往世尊所。以
此因縁具白如來。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夫
論平等阿羅漢。當説象舍利弗是也。所以
然者。今象舍利弗已成阿羅漢。昔所傳羅
漢名者今日已獲。世俗五通非眞實行後
必還失。六通者是眞實行。所以然者。此
舍利弗先有五通今獲六通。汝亦當學及
象舍利弗。此是其義當念奉行。爾時阿難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説因縁之法。
善思念之修習其行。諸比丘白佛言。唯然
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世尊告曰。
彼云何名爲因縁之法。所謂無明縁行。行縁
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入。六入縁更樂。更
樂縁痛。痛縁愛。愛縁受。受縁有。有縁生。
生縁死。死縁憂悲苦惱。不可稱計。如
是成此五陰之身。彼云何名爲無明。所謂不
知苦。不知習。不知盡。不知道。此名爲
無明。彼云何名爲行。所謂行者有三種。云
何爲三。所謂身行口行意行。是謂爲行。彼
云何名爲識。所謂六識身是也。云何爲六。
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是謂爲識。云何
爲名。所謂名者。痛想念更樂思惟。是爲名。
彼云何爲色。所謂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
是謂名爲色。色異名異。故曰名色。彼云何
六入内六入。云何爲六。所謂眼耳鼻舌身
意入。是謂六入。彼云何名爲更樂。所謂六
更樂身。云何爲六。所謂眼耳鼻舌身意更樂。
是謂名爲更樂。彼云何爲痛。所謂三痛。云
何爲三。所謂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是謂
名爲痛。彼云何名爲愛。所謂三愛身是也。
欲愛有愛無有愛。云何爲受。所謂四受是。
云何爲四。所謂欲受見受戒受我受。是謂四
受。彼云何爲有。所謂三有云何爲三。欲有
色有無色有。是名爲有。彼云何爲生所謂
生者。等具出家受諸有。得五陰受諸入。
是謂爲生。彼云何爲老。所謂彼彼衆生。於
此身分齒落髮白。氣力劣竭諸根純熟。壽命
日衰無復本識。是謂爲老。云何爲死。所謂
彼彼衆生。展轉受形身體無煴。無常變易
五親分張。捨五陰身命根斷壞。是謂爲死。
比丘。當知故名爲老病死。此名爲因縁之
法。廣分別其義。諸佛如來所應施行起大
慈哀。吾今已辦。當念在樹下露坐若在塚
間。當念坐禪勿懷恐難。今不精勤後悔
無益。爾時阿難白世尊言。如來與諸比丘。
説甚深縁本。然我觀察無甚深之義。世尊
告曰。止止阿難。勿興此意。所以然者。十二
因縁者極爲甚深。非是常人所能明曉。我
昔未覺此因縁法時。流浪生死無有出期。
又復阿難。不但今日汝言因縁不甚深。昔
已來言不甚深也。所以然者。乃昔過
去世時。有須焔阿須倫王。竊生此念。欲
捉日月出大海水。化身極大海水齊腰。
爾時彼阿須倫王。有兒名拘那羅。自白其
父。我今欲於海水沐浴。須焔阿須倫報曰。
莫樂海水中浴。所以然者。海水極深且廣。
終不堪住海水中浴。時拘那羅白言。我今觀
水齊大王腰。何以故。復言甚深。是時阿須
倫王即取兒著大海水中。爾時阿須倫兒足
不至水底極懷恐怖。爾時須焔告其子曰。
我先勅汝海水甚深。汝言無苦。唯我能在
大海水洗浴。非汝所能欲洗。爾時須焔
阿須倫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
須焔者即我身是也。爾時阿須倫兒即汝身
是也。爾時海水甚深。汝言無苦。今復言十
二因縁甚深之法。汝復言無是甚深。其有
衆生不解十二縁法。流轉生死無有出
期。皆悉迷惑不識行本。於今世至後世
從後世。至今世。永在五惱之中求出甚難。
我初成佛道思惟十二因縁降伏魔官屬。
以除無明而得慧明。諸闇永除無塵垢。又
我阿難。三轉十二説此縁本時即成覺道。
以此方便知十二縁法極爲甚深。非常人
所能宣暢。如是阿難。當念甚深奉持此
十二因縁之法。當念作是學。爾時阿難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城迦蘭陀竹園
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倶。爾時羅閲城中
有梵志。名曰施羅。備知諸術。外道異學經
籍所記。天文地理靡不貫練。又復教授
五百梵志童子。又彼城中有異學之士。名曰
翅寗。多有所知。爲頻毘娑羅王所見愛
敬。隨時供養給與梵志所須之施。爾時如來
名稱遠布。如來至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衆祐度人
無量出現世間。是時翅寗梵志興此念。如
來名號甚爲難聞。今我欲往問訊親近禮
敬。是時翅寗梵志便往佛所。頭面禮足在一
面坐。爾時梵志白世尊言。沙門瞿曇。爲姓
何等。佛告梵志。吾姓刹利。梵志問曰。諸婆
羅門各有此論。吾姓最豪無有出者。或言
姓白。或言姓黒。婆羅門自稱言。梵天所生。今
沙門瞿曇。欲何等論説。佛告之曰。梵志
當知。其有婚姻嫁娶。便當求豪貴之姓。然
我正法之中。無有高下是非之名姓也。梵
志復白言。云何瞿曇生處清淨。然後法得清
淨。佛告梵志。汝用法清淨。生處清淨爲乎。
梵志又曰。諸婆羅門各興此論。吾姓最豪無
有出者。或言姓白。或言姓黒。婆羅門自稱
言。梵天所生。佛告梵志。若當刹利
婆羅門家。設生男兒者當從何姓。梵志報
曰。彼當言婆羅門種。所以然者。由父形
故得有此兒。佛告梵志。若復婆羅門女出
*適刹利家。生男兒者彼當從何姓。梵志
報曰。彼人當是刹利種。所以然者。由父
遺形故得有此兒。佛告梵志。熟自思惟然
後報吾。汝今所説前與後皆不相應。云何
梵志。設驢從馬後生駒者。當言是馬爲是
驢也。梵志報曰。如此之類當言驢馬。所以
然者。由驢遺形故得此駒也。佛告梵志。
汝熟思惟然後報吾。汝今所説前後不相
應。汝前所説刹利女出*適婆羅門家。若生
兒者便言婆羅門種。今驢逐馬生駒者便
言驢馬。將不違前語乎。設復梵志。若馬逐
驢生駒者名之云何。梵志報曰。當名爲馬
驢。佛告之曰。云何梵志。馬驢驢馬豈復有
異乎。若復有人言寶一斛。復有人言一斛
寶。此二義豈有異乎。梵志報曰。此是一義。
所以然者。寶一一寶此義不異也。佛告梵
志。云何馬驢驢馬此非一義乎。梵志報言。
今沙門瞿曇。雖有斯言。然婆羅門自稱言。
吾姓最豪無有出者。佛告梵志。汝先稱譽
其母。後復歎説其父。若復父亦是婆羅門種。
母亦是婆羅門種。後生二兒。彼時其中一兒。
多諸技術無事不覽。第二子者了無所
知。是時。父母爲敬待何者。爲當敬待有智
者。爲當敬待無所知者。梵志報曰。其父母
應當敬待高徳聰明者。不應敬待無有智
者。所以然者。今此一子無事不了無事不
閑。正應敬待此子。不應敬待無智之子。
佛告梵志。若彼二子。一聰明者。便復興意
殺盜泆十惡之法。彼一子不聰明
者。守護身口意行。十善之法一無所犯。
彼父母應當敬待何者。梵志報曰。彼父母
應當敬待行十善之子。彼行不善之人復
敬待爲。佛告梵志。汝先歎其多聞後歎其
戒。云何梵志。若復有二子。一子父專正母不
專正。一子父不專正母專正。彼子若母正
父不正者。無事不*閑博知經術。第二子父
正母不正者。既不博學但持十善。然其父
母應敬待何者。爲當敬待母淨父不淨者。
爲當敬待父淨母不淨者。梵志報曰。應當
敬待母淨之子。所以然者。由知經書博
伎術故。所謂第二子父淨母不淨。雖復
持戒而無智慧竟何所至。有聞則有戒。佛
告梵志。汝前歎説父淨。不歎説母淨。今復
歎説母淨。不歎説父淨。先歎聞徳後歎
禁戒。復歎説戒後方説聞云何梵志若彼二
梵志子。其中一子多聞博學兼持十善。其第
二子既有智慧兼行十惡。彼父母應當敬
待何者。梵志報曰。應當敬父淨母不淨之
子。所以然者。由其博*覽諸經曉諸技術。
由父淨生得此子。兼行十善無所觸犯。
一切具足諸徳本故。佛告之曰。汝本説其
姓。後説其聞不説其姓。後復説戒不
聞後復説其聞不説其戒。汝今歎説父母
聞戒。豈不違前言乎。梵志白佛言。沙門瞿
曇。雖有斯言。然婆羅門自稱言。我姓最豪
貴無有出者。世尊告曰。諸有嫁娶之處則論
姓。然我法中無有此義。汝頗聞邊國遠
邦及餘邊地人乎。梵志報曰。唯然聞之有
此諸人。世尊告曰。彼土人民有二種之姓。
云何爲二。一者人二者奴。此二姓亦復不
定。又問。云何不定。世尊告曰。或作人
後作奴。或作奴後作人。然衆生之類。盡
同一類而無若干。若復梵志。天地敗毀世
間皆空。是時山河石壁草木之徒。皆悉燒盡
人亦命終若天地還欲成時。未有日月年歳
之限。爾時光音天來至此間。是時光音天福
徳稍盡無復精光。展轉相視興起欲想。欲意
偏多者便成女人。欲意少者成男子。展轉
交接便成胞胎。由此因縁故最初有人。轉
生四姓流布天下。當以此方便知。人民盡
出於刹利種。爾時梵志白世尊言。止瞿曇
如僂者得申盲者得眼目冥者得見明。
沙門瞿曇亦復如是。無數方便與我説法。
我今自歸沙門瞿曇。唯願與我説法聽爲優
婆塞。爾時梵志復白世尊。唯願如來。當受
我請。將諸比丘衆當至我家。爾時世尊默
然受請。是時梵志見佛默然受請。即從
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還至家中辦具飮食。
敷諸*坐具。香汁灑地普自吐言。如來當
於此*坐。爾時施羅梵志將五百弟子至翅
寗梵志家。遙見彼家敷好*坐具。見已問翅
寗梵志。汝今欲與男女嫁娶爲欲請摩竭
國頻毘娑羅王乎。翅寗梵志報曰。我亦不
請頻毘娑羅王。亦無嫁娶之事。我今欲施
設大福業。施羅梵志問曰。願聞其意欲施何
福業。爾時梵志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世
尊自陳姓名施羅當知有釋種子出家學
道。成無上至眞等正覺。我今請佛及比丘僧。
是故辦具種種坐具耳。是時施羅梵志語
翅寗梵志汝今言佛乎。報曰。吾今言佛。又
問甚奇甚特今乃聞佛音*響如來竟爲所
在吾欲見之。翅寗報曰。今在羅閲城外竹
園中住。將五百弟子自相娯樂。欲往
者宜知是時。此梵志即將五百弟子往至
佛所。到已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施羅梵
志便生此念。沙門瞿曇爲端正身作黄
金色。我等經籍亦有斯言。如來出世之時
實不可遇。猶如優曇鉢花時時乃現。若成
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當趣二處。若在家者
當作轉輪聖王七寶具足。若出家學道者。
必成無上道爲三界世祐。我今欲觀佛三
十二相。爾時梵志唯見三十相而不覩二
相。起狐疑猶豫不見廣長舌陰馬藏。爾時
施羅梵志即以偈問曰
    吾聞三十二 大人之相好
    今不見二相 竟爲在何所
    貞潔陰馬藏 其相甚難喩
    頗有廣長舌 舐耳覆面不
    願出廣長舌 使我無狐疑
    又使我見之 永無疑結
増壹阿*含經卷第四十



増壹阿含經卷第四十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放牛品第四十九今分品
爾時世尊即吐舌左右舐耳還復縮之。爾時
世尊即入三昧。使彼梵志見陰馬藏。時梵
志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歡喜踊躍不能
自勝。爾時施羅梵志白佛言。我今婆羅門。沙
門刹利種。然沙門婆羅門。皆同一道求一解
脱。唯沙門聽我等有得同一道乎。佛告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