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増一阿含經 (No. 0125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2

[First] [Prev+100] [Prev]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共至世尊所。以此因縁共白世尊。若世尊
有所説。我等常奉行之。均頭報言。如是尊
者。是時阿難將均頭沙彌。至世尊所頭面
禮足白世尊曰。此均頭沙彌來至我所白
我言。我師*已滅度。今持衣鉢來奉上如
來。我今日心意煩惱志性迷惑莫知東西。
聞尊者舍利弗取般涅槃悵然傷心。世尊
告曰。云何阿難。舍利弗比丘。用戒身般涅
槃乎。阿難對曰。非也世尊。世尊告曰。云何阿
難。用定身・慧身・解脱所見身。而取滅度
乎。阿難白佛言。舍利弗比丘不用戒身・定
身・慧身・解脱身・解脱所見身而取滅度。但
舍利弗比丘恒喜教化説法無厭足。與諸比
教誡亦無厭足。我今憶此舍利弗深恩
過多。是以愁悒耳。世尊告曰。止止阿難。莫
懷愁憂。不常之物欲使恒在者。此事不
然。夫生有死。云何阿難。過去諸佛盡非滅
度乎。譬如燈炷油盡即滅。如從寶藏
定光至今七佛及弟子衆。盡非般涅槃乎。
如是辟支佛審諦高稱遠聞尼嗟優尼般嗟
伽羅優般伽羅。爾許辟支佛盡非滅度乎。賢
劫之初大國聖王名曰善悦摩訶提婆。如是
轉輪聖王今爲所在。豈非盡非般涅槃乎。
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一切行無常 生者當有死
    不生不復滅 此滅最第一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
世尊告阿難曰。汝今授舍利弗舍利來。阿
難對曰。如是世尊。是時阿難即授舍利在
世尊手。爾時世尊手執舍利已告諸比丘。
今此是舍利弗比丘舍利。智慧聰明高才
智若干種智。智不可窮智無涯底。智有速
疾之智有輕便之智。有利機之智有甚深
之智。有審諦之智。少欲知足樂閑靜之處。
猛勇意。所爲不亂無怯弱心。能有所
忍除去惡法。體性柔和不好鬪訟。恒修精
進行三昧。習智慧念解脱。修行解脱所
知見身。比丘當知。猶如大樹而無其枝。然
今日比丘僧如來是大樹。舍利弗比丘而取
滅度似樹無枝。若舍利弗所遊之方。彼方
便遇大幸云。舍利弗在彼方止。所以然
者。舍利弗比丘能與外道異學共議論無
不降伏者。是時大目揵連聞舍利弗滅度。
即以神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
爾時大目揵連白世尊曰。舍利弗比丘今
已滅度。我今辭世尊欲取滅度。爾時世
尊默然不對。如是再三白世尊曰。我欲取
滅度。爾時世尊亦復默然不報。爾時目連
以見世尊默然不報。即禮世尊足便退而
去。還詣精舍收攝衣鉢。出羅閲城。自往本
生處。爾時有衆多比丘從尊者目連後。是
時衆多比丘共*目連到摩痩村。在彼遊化
身抱重患。是時目連躬自露地敷座而坐而
入初禪。從初禪起入第二禪從第二禪起
入第三禪。從第三禪起入第四禪。從第四
禪起入空處。從空處起入識處。從識處
起入不用處。從不用處起入有想無想處。
從有想無想處起入火光三昧。從火光三
昧起入水光三昧。從水光三昧起入滅盡
定。從滅盡定起入水光三昧。從水光三昧
起入火光三昧。從火光三昧起入有想無
想定。從有想無想定起入不用處。從不用
處起入識處空處四禪三禪二禪初禪。從初
禪起飛在空中坐臥經行。身上出火身下
出水。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變神
足變化。是時尊者大目揵連還下就座結跏
趺坐。正身正意繋念在前。復入初禪。從初
禪起入第二禪。從第二禪起入第三禪。從
第三禪起入第四禪。從第四禪起入空處。
從空處。起入識處。從識處起入不用處。
從不用處起入有想無想處。從有想無想
處起入火光三昧。從火光三昧起入水光
三昧。從水光三昧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
起還入水光・火光・有想無想處・不用處識
處・空處・四禪三禪二禪初禪。復從初禪起
入第二禪。從第二禪起入第三禪。從第三
禪起入第四禪。從第四禪起尋時取滅度。
爾時大目揵連已取滅度。是時此地極大震
動。諸天各各相告來下。省覲大目揵連。持
用供養尊徳。或以種種香華來供養者。諸
天在空中作倡伎樂彈琴歌舞。用供養
尊者目揵連上。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已取滅
度。是時那羅陀村中一由旬内。諸天側滿
其中。爾時復有衆多比丘。持種種香華散
尊者目揵連尸上。爾時世尊從羅閲城漸漸
乞食。將五百比丘人中遊化。往詣那羅陀
村。五百比丘倶。爾時舍利弗目連取滅度
未久。爾時世尊在露地而坐。默然察諸比
丘已。默然觀諸比丘已告諸比丘我今觀
此衆人中大有損減。所以然者。今此衆
中無有舍利弗目揵連比丘。若舍利弗目揵
連所遊之方。彼方便爲不空。聞舍利弗目
揵連今在此一方。所以然者。舍利弗目揵
連比丘堪任降此外道。爾時世尊告諸比
丘。諸佛所造甚奇甚特。有此二智慧神足弟
子取般涅槃。然如來無有愁憂。正使過去
恒沙如來。亦復有此智慧神足弟子。正使當
諸佛出世。亦當有此智慧神足弟子。比
丘。當知世間有二施業。云何爲二。所謂財
施法施。比丘當知。若論財施者。當從舍利
弗目連比丘求。若欲求法施者。當從我求
之。所以然者。我今如來無有財施。汝等今
日可供養舍利弗目揵連比丘舍利。爾時阿
難白佛言。云何得供養舍利弗目揵連舍
利。世尊告曰。當集種種香華。於四衢道頭
起四寺偸婆。所以然者。若有起寺。此人
有四種應起偸婆。云何爲四。轉輪聖王
應起偸婆。漏盡阿羅漢應起偸婆。辟支佛
應起偸婆。如來應起偸婆。是時阿難
世尊曰。有何因縁如來應起偸婆。復有
何因縁。辟支佛・漏盡阿羅漢・轉輪聖王應
起偸婆。世尊告曰。汝今當知。轉輪聖王
行十善修十功徳。亦復教人行十善功徳。
云何爲十己身不殺生。復教他人使不殺
生。己身不盜。復教他人使不盜。己身不
婬。復教他人使不*婬。己身不妄語。復
教他人使不妄語。己身不綺語。復教他
人使不綺語。己身不嫉妬。復教他人使
不嫉妬。己身不鬪訟。復教他人使不鬪
訟。己身意正。復教他人使不亂意。身自正
見。復教他人使行正見。比丘當知。轉輪聖
王有此十功徳。是故應與起偸婆。是時阿
難白世尊曰。復以何因縁。如來弟子應與
起偸婆。世尊告曰。阿難當知。漏盡阿羅漢
以更不復受有。淨如天金。三毒五使永不
復現。以此因縁。如來弟子應與起偸婆。阿
難白佛。以何因縁辟支佛應與起偸婆。世
尊告曰。有辟支佛無師自悟。去諸結使
不受胎。是故應與起偸婆。是時阿難白世
尊曰。復以何因縁。如來應與起偸婆。世尊
告曰。於是阿難。如來有十力四無所畏。不
降者降。不度者度。不得道者令得道。不
般涅槃者令般涅槃。衆人見已極懷歡喜。
是謂阿難。如來應與起偸婆。是謂如來應
與起偸婆。爾時阿難聞世尊所説。歡喜奉

(一〇)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尊者婆迦梨身得重患。臥在大小便
上。意欲自刀殺。無此勢可自坐起。是時尊
者婆迦梨告侍者汝今可持刀來吾欲自
殺。所以然者。如今日釋迦文佛弟子之中。
信解脱者無出我上。然我今日有漏心不解
脱。所以然者。然如來弟子遇苦惱時。亦
復求刀自殺。我今用此命。爲不能從此
岸。至彼岸。是時婆迦梨弟子出家未久。未
知今世後世。不知從此岸至彼岸。亦復
不知死此生彼。便授刀與之。時婆迦梨手
執刀已。以信堅固持刀自刺。是時婆迦梨
刀自刺而作是念。釋迦文佛弟子之中。
所作非法。得惡利不得善利。於如來法
中。不得受證而取命終。是時尊者婆迦梨
便思惟是五盛陰是謂此色。是謂色習。是
謂色滅盡。是謂痛想行識。是謂痛想行識集
是謂痛想行識滅盡。彼於此五盛陰熟思惟
之。諸有生法皆是死法。知此已便於有漏
心得解脱。爾時尊者婆迦梨於無餘涅槃界
而般涅槃。爾時世尊以天耳聽聞尊者婆迦
梨求刀自殺。爾時世尊告阿難諸比丘在
舍衞城者。盡集一處吾欲所勅。是時尊者
阿難受世尊教即集諸比丘。在普集講堂。
還白世尊曰。今日比丘已集一處。是時世
尊。將比丘僧前後圍遶。至彼婆迦梨比丘
精舍。當於爾時弊魔波旬欲得知尊者婆
迦梨神識所在爲在何處。爲在人耶爲非
人耶。天・龍・鬼神・乾沓和・阿須倫・迦留羅・摩
休勒・閲叉今此神識竟爲所在在何處生遊
不。見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皆悉周遍而不
知神識之處。是時魔波旬身體疲極莫知
所在。爾時世尊將比丘僧。前後圍遶至彼精
舍。爾時世尊觀魔波旬欲得知神識所在。
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頗聞此精舍之中有大
聲乎。又在光怪。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我
等*已見。世尊告曰。此弊魔波旬。欲得知婆
迦梨神識所在。是時尊者阿難白世尊曰。唯
願世尊。説婆迦梨比丘神識爲何所在。世
尊告曰。婆迦梨比丘神識永無所著。彼族姓
子*以般涅槃當作如是持。是時尊者阿難
白世尊曰。此婆迦梨比丘何日得此四諦。
世尊告曰。今日之中得此四諦。阿難白佛。
此比丘抱病經久本是凡人。世尊告曰。如
是阿難。如汝所言。但彼比丘謙苦甚久。諸
有釋迦文佛弟子之中。信解脱者此人最勝。
然有漏心未得解脱。我今可求刀自刺。是
時彼比丘臨自刺時。即思惟如來功徳。捨
壽之日思惟五盛陰。是謂此色*習此色滅
盡。爾時彼比丘思惟此已。諸有習之法皆
悉滅盡。此比丘*已般涅槃。爾時阿難聞佛
所説。歡喜奉行
    四意斷之法 四闇・老耄法
    阿夷・法本末 舍利・婆迦
  増壹阿*含經等趣四諦品第二十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是謂比丘。我等常
所説法。所謂四諦。以無數方便而觀察此
法。分別其義廣與人演。云何爲四。所謂苦
諦之法。以無數方便而觀察此法。分別其
義廣與人演。以無數方便説*習盡道諦。
而觀察此法。分別其義廣與人演。汝等比
丘。當親近舍利弗比丘承事供養。所以然
者。彼舍利弗比丘以無數方便。説此四諦
廣與人演。當舍利弗比丘與諸衆生及四部
衆。分別其義廣與人演。時不可計衆生諸
塵垢盡得法眼淨。汝等比丘。當親近舍利
弗目犍連比丘承事供養。所以然者。舍利
弗比丘衆生之父母。以生已長養令大者目
*犍連比丘。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與人説
法要成四諦。目犍連比丘。與人説法要成
第一義成無漏行。汝等當親近舍利弗目
*犍連比丘。世尊作是語已還入靜室。世尊
去未久。爾時舍利弗告諸比丘。其有能得
四諦法者。彼人快得善利。云何爲四。所謂
苦諦。以無數方便廣演其義。云何爲苦諦。
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
會苦・恩愛別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
盛陰苦。是謂苦諦。云何苦*習諦。所謂愛結
是也。云何爲盡諦。所謂盡諦者。愛欲結永盡
無餘。是謂盡諦。云何爲道諦。所謂賢聖八
品道是・正見・正治・正語・正方便・正命・正業・
正念・正定。是謂道諦也。彼衆生快得善利。
乃能聞此四諦之法。爾時尊者舍利弗當説
此法。無量不可計衆生聞此法時。諸塵垢
盡得法眼淨。我等亦快得善利。世尊。與我
説法安處福地。是故四部之衆求於方便
行此四諦。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衆多比丘入舍衞城。時衆多比丘便
作是念。然我等乞食日猶故早。我等可往
至外道異學村與共論義。是時衆多比丘便
往至外道村中。到已共相問訊在一面坐。
已在一面坐。爾時異學問道人曰。沙門瞿
曇與諸弟子而説此法。汝等比丘盡當學
此法悉當了知。以了知已當共奉行。我等
亦與諸弟子而説此法。汝等盡當而學此
法。悉當了知。以了知已當共奉行。沙門瞿
曇與我等有何等異有何増減。所謂彼説
法我亦説法。彼教誨我亦教誨。爾時衆多比
丘聞此語已。亦不言是復不言非。即從
坐起而去。爾時衆多比丘自相謂曰。我等當
以此義往白世尊。爾時衆多比丘入舍衞
城乞食。食已收攝衣鉢。以尼師檀著左
肩上。往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
時衆多比丘。以此因縁具白世尊。爾時世
尊告諸比丘。若彼外道作此問者。汝等當
以此語報彼。曰爲一究竟。爲衆多究竟
乎。或能彼梵志平等説者。應作是説。是一
究竟。非衆多究竟。彼究竟者。爲是有欲究
竟。爲無欲究竟。所謂彼究竟者。謂無欲究
竟。云何彼究竟者。有恚究竟。爲無恚究竟。
所謂彼究竟者。無恚究竟。非有恚究竟。云何
有癡究竟。無癡究竟。所謂彼究竟者。無癡究
竟。云何彼究竟者。爲是有愛究竟爲無愛
究竟。所謂彼究竟者。無愛究竟。云何彼究竟
者。有受究竟。爲無*受究竟。所謂彼究竟
者。無*受究竟。云何彼究竟者。爲是智者。爲
非智者。所謂智者所究竟。此究竟者。爲是
怒者所究竟。爲非怒者所究竟。所謂此究
竟。彼當作是説。非怒者所究竟。比丘。有此
二見。云何爲二見。所謂有見無見。諸有沙門
婆羅門不知此二見之本末。彼便有欲心。
有瞋恚心。有愚癡心。有愛心。有受心。彼
是無知。彼有怒心不與行相應。彼人不
脱生老病死愁憂苦惱。辛酸萬端不脱於
苦。諸有沙門婆羅門如實而知之。彼便無
愚癡瞋恚之心。恒與行相應。便得脱生老
病死。今説苦之元本如是比丘。有此妙
法。斯名平等之法。諸不行平等法者。則墮
五見。今當説四受。云何爲四受。所謂欲受・
見受・戒受・我受。是謂四受。若有沙門婆羅
門。盡知欲受之名。彼雖知欲受之名。復不
相應者。彼盡分別諸受之名。先分別欲受
之名。而不分別見受・戒受・我受之名。所以
然者。以彼沙門婆羅門不能分別此三受
之名。是故或有沙門婆羅門。盡分別此諸
受。彼便分別欲受見受。不分別戒受・我受。
所以然者。以彼沙門婆羅門不能分別二
受。若使沙門婆羅門。盡能分別諸受。或復
有不具者。彼便能分別欲受見受戒受。不
分別我受。所以然者。以彼沙門婆羅門不
能分別我受故。是故復有沙門婆羅門。盡
分別諸受。然復有不具者。此名四受。有何
等義云何分別。所謂四受者。由愛而生。如
是比丘有是妙法所應分別。若有不行
此諸受。此不名爲平等。所以然者。諸法之
義難了難解。如此非法之義者。非三耶三
佛之所説也。比丘當知。如來盡能分別一
切諸受。以能分別一切諸受則與相應。則
能分別欲受見受我受戒受。是故如來盡分
別諸受。則與法共相應無有相違。此四受
由何而生。然此四受由愛而生由愛而長。
成就此受。彼便不能起於諸受。以不起
諸受則不恐懼。*以不恐懼便般涅槃。生死
已盡梵行已立。所造已辦更不復受有。如
實知之。如是比丘。有此妙法如實而知
之。具足諸法法行之本。所以然者。以其此
法極微妙故。諸佛之所説。則於諸行無有
缺漏。於是比丘有初沙門第二沙門第三沙
門第四沙門。更無復有沙門出此上者能
勝此者。作如是師子之吼。諸比丘聞佛所
説。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阿那邠邸長者往至世尊所。頭面
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問長者曰。云何
長者。汝家中恒布施耶。長者白佛。貧家恒
行布施。又飮食麁弊不與常同。世尊告曰。
若布施之時。若好若醜若多若少。然不用
心意復不發願復無信心。由此行報。所生
之處不得好食。意不貪樂。意亦復不樂著
於好衣裳。亦復不樂著好田業。心亦不著
五欲之中。正使有僕從奴婢。亦復不受其
教。所以然者。正由其中不用心故。故受
其報。若長者布施之時。若好若醜若多若
少。當至誠用心。勿有増損廢後世橋梁。
彼若所生之處。飮食自然七財具足。心恒
樂五欲之中。正使有奴婢使人恒受其
教。所以然者。由於中發歡喜心故。長者
當知。過去久遠有梵志名毘羅摩。饒財多
寶。眞珠虎珀&T027012;瑪瑙水精琉璃。好喜布
施。爾時布施之時。用八萬四千銀鉢盛滿
碎金。復有八萬四千金鉢盛滿碎銀。作如
是施。復以八萬四千金銀澡罐施。復以八
萬四千牛皆以金銀覆角。皆作如是布施。
復以八萬四千玉女布施衣裳自覆。復以八
萬四千臥具。皆用氍氀文繍&T021738;自覆。復
以八萬四千衣裳布施。復以八萬四千龍
象布施。皆用金銀挍飾。復以八萬四千
匹馬布施。皆用金銀鞍勒自副。復以八
萬四千車布施。作如是大施。復以八萬四
千房舍布施。於四城門中布施。須食與食
須衣與衣。衣被飮食床臥具病痩醫藥。皆
悉與之。長者當知。彼毘羅摩雖作是布
施。不如作一房舍持用布施招提僧。此
福不可計量。正使彼作如是施。及作房
舍持用施招提僧。不如受三自歸佛法聖
衆。此福不可稱計。正使彼人作如是施。及
作房舍又受三自歸。雖有此福。猶不如
受持五戒。正使彼人作如是施。及作房舍
受三自歸受持五戒。雖有此福。故不如
彈指之頃慈愍衆生。此福功徳不可稱計。
正使彼人作如是施。作僧房舍受三自歸
奉持五戒。及彈指之頃慈愍衆生。雖有此
福。故不如須臾之間起於世間不可樂想。
此福功徳不可稱量。然彼所作功徳我盡
證明。作僧房舍我亦知此福。受三自歸我
亦知此福。受持五戒我亦知此福。彈指之
頃慈愍衆生我亦知此福。須臾之間起於
世間不可樂想我亦知此福。爾時彼婆羅門
作如是大施者。豈是異人乎。莫作是觀
也。所以然者。爾時施主者。即我身是也。長
者當知。過去久遠所作功徳。信心不斷不
起著想。是故長者若欲布施之時。若多若
少若好若醜。歡喜惠施勿起想著。手自布施
莫使他人。發願求報後求受福。長者當獲
無窮之福。如是長者當作是學。爾時長者
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日初出之時。人民
之類普共田作。百鳥悲鳴嬰姟哀喚。我今比
丘當知。此是譬喩當解其義。此義云何當
解。若日初出之時。此譬如來出世。人民之
類普共田作。此譬如檀越施主隨時供給衣
飯食床臥具病痩醫藥。百鳥悲鳴者。此高
徳法師之喩。能與四部之衆説微妙之法。
嬰*姟喚呼者。此弊魔波旬之喩。是故諸比
丘。如日初出如來出世除去闇冥靡不照
明。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彌勒菩薩至如來所。頭面禮足
一面坐。爾時彌勒菩薩白世尊言。菩薩摩
訶薩成就幾法而行檀波羅蜜。具足六
波羅蜜疾成無上正眞之道。佛告彌勒若
菩薩摩訶薩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羅蜜疾
成無上正眞等正覺。云何爲四。於是菩薩
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選擇
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無食則喪。是
謂菩薩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復次菩薩
若惠施之時。頭目髓腦國財妻子。歡喜惠施
不生著想。由如應死之人臨時還活。歡
喜踊躍不能自勝。爾時菩薩發心喜悦。亦復
如是。布施誓願不生想著復次彌勒。菩薩
布施之時普及一切。不自爲己使成無上
正眞之道。是謂成就此三法具足六度。復
次彌勒。菩薩摩訶薩布施之時作是思惟。諸
有衆生之類。菩薩最爲上首。具足六度了
諸法本。何以故。食已諸根寂靜。思惟禁
戒不興瞋恚。修行慈心勇猛精進。増其
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錯亂。具足
辯才法門終不越次。使此諸施具足六度。
成就檀波羅蜜。若菩薩摩訶薩行此四法。疾
成無上正眞等正覺。是故彌勒。若菩薩摩訶
薩欲施之時。當發此誓願。具足諸行。如是
彌勒。當作是學。爾時彌勒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世有四無所
畏。如來得此四無所畏。便於世間無所著。
在大衆中而師子吼轉於梵輪。云何爲四。
我今已辦此法。正使沙門婆羅門魔若魔
天。蜎飛蠕動之類。在大衆中言我不成此
法。此事不然。於中得無所畏。是爲第一無
所畏。如我今日諸漏已盡更不受胎。若
有沙門婆羅門衆生之類。在大衆中言我
諸漏未盡者。此事不然。是謂第二無所畏。
我今已離愚闇法。欲使還就愚闇之法者。
終無此處。若復沙門婆羅門魔若魔天衆生
之類。在大衆中言我還就愚闇之法者。此
事不然。是謂如來三無所畏。諸賢聖出要之
法盡於苦際。欲使不出要者。終無*此處。
若有沙門婆羅門。魔若魔天衆生之類。在大
衆中言如來不盡苦際者。此事不然。是
謂如來四無所畏。如是比丘。如來四無所畏
在大衆之中能師子吼轉於梵輪。如是比
丘。當求方便成四無所畏。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人聰明勇
悍。博古明今法法成就。云何爲四。比丘多
聞博古明今。在大衆中最爲第一。比丘尼
多聞博古明今。在大衆中最爲第一。優婆
塞多聞博古明今。在大衆中最爲第一。優
婆斯多聞博古明今。在大衆中最爲第一。
是謂比丘。有此四人在大衆中最爲第一
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勇*悍無所畏 多聞能説法
    在衆爲師子 能除怯弱法
    比丘戒成就 比丘尼多聞
    優婆塞有信 優婆斯亦爾
    在衆爲第一 若能和順衆
    欲知此義者 如日初出時
是故諸比丘。當學博古明今法法成就。如
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
説。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金翅鳥。云
何爲四。有卵生金翅鳥。有胎生金翅鳥。有
濕生金翅鳥。有化生金翅鳥。是四種金翅鳥。
如是比丘。有四種龍。云何爲四。有卵生
龍。有胎生龍。有濕生龍。有化生龍。是謂比
丘有四種龍。比丘當知。若彼卵生金翅鳥欲
食龍時。上鐵叉樹上自投于海。而彼海水
縱廣二十八萬里。下有四種龍宮。有卵種
龍。有胎種龍。有濕種龍。有化種龍。是時卵
種金翅鳥。以大翅搏水兩向。取卵種龍
食之。設當向胎種龍者。金翅鳥身即當
亡。爾時金翅鳥*搏水取龍。水猶未合還上
鐵叉樹上。比丘當知。若胎生金翅鳥欲食
龍時。上鐵叉樹上自投于海。然彼海水
廣二十八萬里。*搏水下至値胎種龍。若値
卵生龍者。亦能捉之銜出海水。若値濕生
龍者鳥身即死。比丘當知。若濕生金翅鳥欲
食龍時。上鐵叉樹上自投于海。彼若得卵
生龍胎生龍濕生龍。皆能捉之。設値化生
龍者鳥身即死。若比丘化生金翅鳥欲食龍
時。上鐵叉樹上自投于海。然彼海水*縱廣
二十八萬里。*搏水下至値卵種龍胎種龍
濕種龍化種龍。皆能捉之。海水未合之頃還
上鐵叉樹上。比丘當知。若使龍王身事佛
者。是時金翅鳥不能食噉。所以然者。如來
恒行四等之心。以是故鳥不能食龍。云何
爲四等。如來恒行慈心。恒行悲心。恒行喜
心。恒行護心。是謂比丘。如來恒有此四等
心。有大筋力有大勇猛不可沮壞。以是
之故。金翅之鳥不能食龍。是故諸比丘當
行四等之心。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
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善知識惠施之時。
有四事功徳。云何爲四。知時而施非不知
時。自手惠施不使他人布施常淨潔非
不淨潔。施極微妙不有穢濁。善知識惠施
之時。有此四功徳。是故諸比丘。善男子善女
人布施之時。當具此四功徳。*以具此功
徳。獲大福業得甘露滅。然此福徳不可稱
量言當有爾許福業。虚空所不能容受。猶
如海水不可計量言一斛半*斛一合半
合稱數之名。但其福業不可具陳。如是善
男子善女人所作功徳不可稱計。獲大福業
得甘露滅。言當有爾許福徳。是故比丘。
善男子善女人當具此四功徳。如是諸比
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一〇)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種之人。可
敬可貴世之福田。云何爲四。所謂持信。奉
法。身證。見到。彼云何名爲持信人。或有一
人受人教誡。有篤信心意不疑難。有信
於如來至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亦信如來
語。亦信梵志語。恒信他語不任己智。是
謂名爲持信人。彼云何名爲奉法人。於是
有人分別於法不信他人。觀察於法。有耶
無耶實耶虚耶。彼便作是念。此是如來語。此
是梵志語。以是知如來諸法者便奉持
之。諸有外道語者而遠離之。是謂名爲奉法
人。彼云何爲身證人。於是有人身自作
證。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來語。諸尊所説
言教亦復不信。但任己性而遊。是謂名爲
身證人。彼云何名爲見到人。於是有人斷
三結。成須陀洹不退轉法。彼有此見便有
惠施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
有父有母。有阿羅漢等受教者。身信作
證而自遊化。是謂名爲見到人。是謂比丘
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
所説。歡喜奉行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九



増壹阿含經卷第二十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聲聞品第二十八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城迦蘭陀竹園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