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中阿含經 (No. 0026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1

[First] [Prev+100] [Prev]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知如眞。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
果。是故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若有比
丘非倶解脱。非慧解脱又非身證。復
倒。亦非信解脱。而有法行。云何比丘
而有法行。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衆。
隨所聞法。便以慧増上觀増上忍。如是比
丘而有法行。此比丘我爲説行無放逸。我
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爲有何果。令我爲
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耶。或此比丘求於諸
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於二果中必得
一也。或於現法得究竟智。若有餘者得阿
那*含。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
果。是故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若有比
丘非倶解脱非慧解脱。又非身證復非見
到。非信解脱亦非法行而有信行云何
比丘而有信行。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
法衆。隨所聞法以慧觀忍。不如法行。如
是比丘而有信行。此比丘我爲説行無放
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爲有何果。令
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耶。或此比丘求
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於二果中
必得一也。或於現法得究竟智。若有餘者
得阿那含。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
是果。是故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此
諸比丘我説行無放逸。我不説一切諸比丘
得究竟智。亦復不説一切諸比丘初得究
竟智。然漸漸習學趣迹。受教受訶。然後諸
比丘得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究竟智。云何
漸漸習學趣迹。受教受訶。然後諸比丘得
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究竟智耶。或有信者
便往詣。往詣已便奉習。奉習已便一心聽法。
一心聽法已便持法。持法已便思惟。思惟
已便平量。*平量已便觀察。賢聖弟子。觀察
已身諦作證慧増上觀。彼作是念此諦我
未曾身作證。亦非慧増上觀。此諦今身作
證。以慧増上觀。如是漸漸習學趣迹。受教
受訶。然後諸比丘得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
究竟智。於是。世尊告曰。阿濕*貝。弗那婆修。
有法名四句。我欲爲汝説。汝等欲知耶。阿
濕*貝及弗那婆修白曰。世尊。我等是誰何由
知法。於是世尊便作是念。此愚癡人。越過
於我此正法律極大久遠。若有法律師。貪
著食不離食者。彼弟子不應速行放逸。況
復我不貪著食。遠離於食。信弟子者。應如
是説。世尊是我師。我是世尊弟子。世尊爲我
説法。善逝爲我説法。令我長夜得義得饒
益安隱快樂。彼信弟子。於世尊境界多有
所作。於世尊境界多所饒益。於世尊境界
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若
遊東方。必得安樂無衆苦患。若遊南方西
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衆苦患。若信弟子。
於世尊境界多有所作。於世尊境界多所
饒益。於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
止世尊境界者。我尚不説諸善法住。況説
衰退。但當晝夜増長善法而不衰退。若信
弟子。於世尊境界多有所作。於世尊境界
多所饒益。於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
境界。止世尊境界者。於二果中必得一也。
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阿濕貝經第四竟四千一百
九十九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一八千五
百六字
 第五後誦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二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九六)大品周那經第五 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跋耆。在舍彌村。爾
時沙彌周那於彼波和中而受夏坐。彼波
和中有一尼揵。名曰親子。在彼命終。終
後不久。尼揵親子諸弟子等。各各破壞不
共和合。各説破壞不和合事。鬪訟相縛相憎
共諍。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何法如我
所知。我齊整汝不齊整。我相應汝不相應。
應説前而説後。應説後而説前。我勝
不如。我問汝事汝不能答。我已伏汝當
復更問。若汝動者我重縛汝。更互憍驁但求
勝説。而無訶者。尼揵親子若有在家白衣弟
子。彼皆厭患此尼揵親子諸弟子等。所以者
何。以其所説惡法律故。非是出要。不趣正
覺。亦非善逝之所説也。崩壞無柱無所依
怙。彼所尊師亦非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
於是沙彌周那受夏坐訖。過三月已補
治衣竟。攝衣持鉢往舍彌村。住舍彌村北
尸攝和林。沙彌周那往詣尊者阿難所。到已
禮足。却坐一面。尊者阿難問曰。賢者周那。
從何所來何處夏坐。沙彌周那答曰。尊者阿
難。我從波和來。於波和中而受夏坐。尊者
阿難。彼波和中有一尼揵。名曰親子。在彼
命終。終後不久。尼揵親子諸弟子等。各各破
壞不共和合。各説破壞不和合事。鬪訟相縛
相憎共諍。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何法
如我所知。我齊整汝不齊整。我相應汝不
相應。應説前而説後。應説後而説前。我
勝*汝不如。我問汝事汝不能答。我已伏
汝當復更問。若汝動者我重縛汝。更互憍驁
但求勝説。而無訶者。尼揵親子若有在家
白衣弟子。彼皆厭患此尼揵親子諸弟子等。
所以者何。以其所説惡法律故。非是出要。
不趣正覺。亦非善逝之所説也。崩壞無*柱
無所依怙彼所尊師亦非如來無所著等正
覺也。尊者阿難聞已語曰。賢者周那。得因
此説。可往見佛奉獻世尊。賢者周那今共
詣佛。具向世尊而説此事。儻能因此得
從世尊聞異法也。於是尊者阿難與沙彌
周那倶往詣佛稽首佛足。尊者阿難却住
一面。沙彌周那却坐一面。尊者阿難白曰。世
尊今日沙彌周那來詣我所。稽首我足却
坐一面。我問曰。賢者周那。從何所來何處
夏坐。沙彌周那即答我曰。尊者阿難。我
從波和來。於波和中而受夏坐。尊者阿難。
彼波和中有一尼揵。名曰親子。在彼命終。
終後不久。尼揵親子諸弟子等。各各破壞不
共和合。各説破壞不和合事。鬪訟相縛相憎
共諍。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何法如我
所知。我齊整汝不齊整。我相應汝不相應。
應説前而説後。應説後而説前。我勝*汝
不如。我問汝事汝不能答。我已伏汝當
復更問。若汝動者我重縛汝。更互憍驁但求
勝説。而無訶者。尼揵親子若有在家白衣弟
子。彼皆厭患此尼揵親子諸弟子等。所以者
何。以其所説惡法律故。非是出要。不趣正
覺。亦非善逝之所説也。崩壞無*柱無所依
怙。彼所尊師亦非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世
尊。我聞此已恐怖驚懼。擧身毛竪。莫令有
比丘於世尊去後而在衆中起如是鬪諍。
謂此鬪諍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義非饒
益。非安隱快樂。乃至天人生極苦患。世尊。
我見一比丘坐世尊前。至心敬重世尊善
護善逝。世尊。我見此已便作是念。若令此
比丘於世尊去後而在衆中起如是鬪諍。
謂此鬪諍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義非饒
益。非安隱快樂。乃至天人生極苦患。於是
世尊問曰。阿難。汝見何等衆中有鬪諍者。
謂此鬪諍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義非饒
益。非安隱快樂。乃至天人生極苦患耶。尊
者阿難答曰。世尊。謂有鬪諍。因増上戒増
上心増上觀。於其衆中生而生者。世尊。謂
此鬪諍不益多人。多人有苦。非義非饒益。
非安隱快樂。乃至天人生極苦患。世尊告
曰。阿難。此鬪諍甚少。謂因増上戒増上心増
上觀。阿難。若有鬪諍。因道因道迹。於其
衆中生而生者。阿難。謂此鬪諍不益多人。
多人有苦。非義非饒益非安隱快樂。阿難。
汝見其中有二比丘。各各異意而起鬪諍。
是法是非法。是律是非律。是犯是非犯。或輕
或重。可悔不可悔。可護不可護。有餘無
餘。起不起。阿難。於意云何。若我法聚。自知
自覺自作證。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阿難。尼揵親子
實非薩云若而自稱薩云若。阿難。若尼揵
親子。一切知一切見者。彼爲弟子施設六諍
本。謂可聞而止。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
尊爲諸比丘説六諍本者。諸比丘從世尊
聞當善受持。世尊告曰。阿難。諦聽。善思念
之。我當爲汝具分別説。尊者阿難白曰。唯
然。當受教聽。佛言。阿難。或有一人瞋惱者
結纒。阿難。謂人瞋惱者結纒。彼不敬師。不
見法。不護戒。彼不敬師。不見法。不護
戒已便於衆中起如是諍。謂此鬪諍不益
多人。多人有苦。非義非饒益。非安隱快樂。
乃至天人生極苦患。阿難。如是鬪諍。汝於
内外見而不盡者。爲斷此諍故。汝當速
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阿
難。猶人爲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
衣。如是鬪諍。汝於内外見而不盡者。爲
斷此諍故。汝當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
念正智忍莫令退。阿難。如是鬪諍。汝於内
外見盡者。汝當重護彼心。常無放逸。欲止
此諍故。如是此諍汝斷根本。阿難。猶人爲
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如是
鬪諍。汝於内外見盡者。汝當重護彼心。常
無放逸。欲止此諍故。如是此諍汝斷根本。
如是不語結。慳嫉諂誑無慚無愧惡欲邪
見。惡性不可制。阿難。若有一人。惡欲邪
見。惡性不可*制。彼不敬師。不見法。不
護戒。彼不敬師。不見法。不護戒已便於
衆中起如是諍。謂此鬪諍不益多人。多人
有苦。非義非饒益。非安隱快樂。乃至天人
生極苦患。阿難。如是鬪諍。汝於内外見而
不盡者。爲斷此諍故。汝當速求方便學
極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阿難猶人爲
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如是
鬪諍。汝於内外見而不盡者。爲斷此諍
故。汝當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
莫令退。阿難。如是鬪諍。汝於内外見盡
者。汝當重護彼心。常無放逸。欲止此諍
故。如是此諍汝斷根本。阿難。猶人爲火燒
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如是鬪諍。
汝於内外見盡者。汝當重護彼心。常無放
逸。欲止此諍故。如是此諍汝斷根本。復次
阿難。有七止諍。一者應與面前止諍律。二
應與憶止諍律。三者應與不癡止諍律。
四者應與自發露止諍律。五者應與君止
諍律。六者應與展轉止諍律。七者應與如
棄糞掃止諍律。阿難。云何應與面前止諍律。
云何斷此諍。謂因面前止諍律也。阿難。一
人者一人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
歡喜。一人者二人。一人者多人。一人者衆教
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二人
者二人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
歡喜。二人者多人。二人者衆。二人者。一人教
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多人
者多人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
歡喜。多人者衆。多人者一人。多人者二人教
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衆者
衆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
衆者一人。衆者二人。衆者多人教訶。護以法
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阿難。是謂應與
面前止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面前止諍
律也。阿難。云何應與憶止諍律。云何斷此
諍。謂因憶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一人。犯戒
而不憶。諸比丘見已便語彼曰。汝曹犯戒
而不自憶。汝應從衆求於憶律。衆當共
與賢者憶律。阿難。若處有衆和集會者。彼
比丘應詣偏袒著衣脱屣入衆。稽首禮長
老上尊比丘足。長跪叉手白長老上尊比丘
曰。諸尊。聽我曾犯戒而不憶。我今從衆求
於憶律。願衆和合與我憶律。阿難。爲彼比
丘故衆共和集。應與憶律。以法以律如尊
師教。面前令歡喜。阿難。是謂應與憶止諍
律。如是斷此諍。謂因憶止諍律也。阿難。云
何應與不癡止諍律。云何斷此諍。謂因不
癡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一人。狂發而心顛
倒。彼狂發心顛倒已多不淨行非沙門法。
不順法行而説違犯。彼於後時還得本
心。諸比丘見已便語彼曰。汝*曹狂發而心
顛倒。狂發心顛倒已。多不淨行非沙門法。
不順法行而説違犯。賢者於後還得本心。
賢者可從衆求不癡律衆當共與賢者不
癡律阿難。若處有衆和集會者。彼比丘應
詣偏袒著衣。脱屣入衆。稽首禮長老上尊
比丘足。長跪叉手白長老上尊比丘曰。諸
尊。聽我曾狂發而心顛倒。狂發心顛倒已。
多不淨行非沙門法。不順法行而説違
犯。我於後時還得本心。我今從衆求不癡
律願衆和合與我不癡律。阿難。爲彼比丘
故。衆共和集。應與不癡律。以法以律如尊
師教。面前令歡喜。阿難。是謂應與不癡止
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不癡止諍律。也。阿
難。云何應與自發露止諍律。云何斷此諍。謂
因自發露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一人犯
戒。或有語者或不語者。或有憶者或不憶
者。阿難。若處有衆和集會者。彼比丘應詣
偏袒著衣脱屣入衆。稽首禮長老上尊比
丘足。長跪叉手白長老上尊比丘曰。諸尊。
聽我犯戒我今向長老上尊比丘。至
心發露。自説顯示不敢覆藏。更善護持後不
復作。阿難。諸比丘衆當問彼比丘曰。賢者
自見所犯耶。彼應答曰。實自見所犯。衆當
語彼。更善護持莫復作也。阿難。是謂應
與自發露止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自發
露止諍律。也。阿難。云何應與君止諍律。云
何斷此諍。謂因與君止諍律。也。阿難。若有
一人。不知羞恥不悔見聞。從他疑者惡
欲。彼犯戒已。稱一處知稱一處見。稱一處
知已稱一處見。稱一處見已稱一處知。在
衆中稱一處知。在衆中稱一處見。稱一處
知已稱一處見。稱一處見已稱一處知。阿
難。爲彼比丘故。衆共和集。應與君律。君無
道無理。君惡不善。所以者何。謂君犯戒已。
稱一處知稱一處見。稱一處知已稱一處
見。稱一處見已稱一處知。在衆中稱一處
知。在衆中稱一處見。稱一處知已稱一處
見。稱一處見已稱一處知。阿難。是謂應與
君止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與君止諍律。
也。阿難。云何應與展轉止諍律。云何斷此諍。
謂因展轉止諍律。也。阿難。有二比丘。於其
中間若干意起諍。謂是法非法。是律非律。是
犯非犯。或輕或重。可説不可説。可護不可護。
有餘無餘。可悔不可悔。阿難。彼比丘猥處止
此諍。若猥處止者。此諍當言止。若猥處不
止者。此諍可白衆。若於衆中止者。此諍當
言止。若於衆中不止者。阿難。相近住者。
於中若有比丘。持經持律持母者。此比丘
共往至彼。説此諍事。若在道路止者此諍
當言止。若道路不止者。此諍當復向衆説。
若在衆止者。此諍當言止。若在衆不止者。
阿難。若多伴助者。持經持律持母者。阿難。
彼比丘應者止此諍。以法以律如尊師教。
面前令歡喜。阿難。是謂應與展轉止諍律。
如是斷此諍。謂因展轉止諍律。也。阿難。云
何應與如棄糞掃止諍律。云何斷此諍謂因
如棄糞掃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住處諸比
丘衆鬪訟憎嫉相憎共諍。阿難。彼諸比丘分
立二部。分立二部已。若於一部中有長老
上尊者。或有次者。有宗主者。或有次者。阿
難。此比丘語彼比丘曰。諸賢。聽我等無道
無理。我等惡不善。所以者何。我等於此善説
法律至信捨家無家學道。鬪訟憎嫉相憎共
諍。諸賢因此諍。我等犯戒者除偸羅柘。除
家相應。我自爲己。亦爲彼諸賢故。今向
賢至心發露自説顯示不敢覆藏。更善護持
後不復作。阿難。若此部中無一比丘應者。
阿難。此比丘應往至彼第二部。到已稽首
禮長老上尊比丘足。長跪叉手白長老上尊
比丘曰。諸尊。聽我等無道無理。我等惡不
善。所以者何。我等於此善説法律至信捨家
無家學道。鬪訟憎嫉相憎共諍。諸賢。因此
諍我等犯戒者除偸*羅柘。除家相應。我自
爲己。亦爲彼諸賢故。今向長老上尊至心
發露。自説顯示不敢覆藏。更善護持後不
復作。阿難。彼比丘當語此比丘曰。賢者。汝
自見犯戒耶。彼應答曰。實自見所犯。彼
當語此。更善護持莫復作也。第二部亦復
如是。阿難。是謂應與如棄糞掃止諍律。如
是斷此諍。謂因如棄糞掃止諍律。也。阿難。
我今令汝説六慰勞法。諦聽諦聽。善思
念之。尊者阿難白曰。唯然當受教聽。佛言。
云何爲六。慈身業。向諸梵行。法是慰勞
法。愛法樂法。令愛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
攝。得沙門。得一心。得精進。得涅槃。慈口
業慈意業。若法利如法得自所得飯食至在
鉢中。如是利分布施諸梵行。是法慰勞法。
愛法樂法。令愛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攝。
得沙門。得一心。得精進。得涅槃。若有戒
不缺不穿。無穢無異。如地不隨他。聖所
稱譽。具足善受持如是戒分布施諸梵行。是
法慰勞法。愛法樂法。令愛令重令奉令敬
令修令攝。得沙門。得一心。得精進。得涅
槃。若有聖見出要。明見深達。能正盡苦。如
是見分布施諸梵行。是法慰勞法愛法樂法。
令愛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攝。得沙門。
得一心。得精進。得涅槃。阿難。我向所説六
慰勞法者。因此故説。阿難。若汝等。此六諍
止絶斷者。及此七止諍。衆中起鬪諍。以
如棄糞掃止諍律。止者。復行此六慰勞法。阿
難。如是汝於我去後共同和合。歡喜不諍
同一一心。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樂遊行如
我在時。佛説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
所説。歡喜奉行
周那經第五竟四千二百
三十字
(一九七)中阿含大品婆離經第六 第五
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瞻波。在恒伽池岸。爾
時尊者優波離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
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若
比丘衆共和合作異業説異業者。是如法
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也優婆離。尊者
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
與面前律者而與憶律。應與憶律者而與
面前律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也
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
衆共和合。應與憶律。者而與不癡律。應與
不癡律。者而與憶律。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
尊答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
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與不癡律。者而
與自發露律應與自發露律者而與不癡
律。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也。優*
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衆
共和合。應與自發露律者而與君律。應與
君律者而與自發露律。是如法業如律業耶
世尊答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
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與君者而
數。應*責數者而與君。是如法業如律業耶。
世尊答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
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責數者而下
置。應下置者而*責數。是如法業如律業耶。
世尊答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
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下置者而擧。
應擧者而下置。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
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
若比丘衆共和合。應擧者而擯。應擯者而
擧。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也優*
*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衆
共和合。應*擯者而與憶。應與憶者而*擯。
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也優婆
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衆共
和合。應與憶者而從根本治。應從根本治
者而與憶。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
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
丘衆共和合。應從根本治者而驅出。應驅
出者而從根本治。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
答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
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驅出者而行不慢。
應行不慢者而驅出。是如法業如律業耶。
世尊答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
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行不慢者而
治。應治者而行不慢。是如法業如律業耶。
世尊答曰。不也優*婆離。優*婆離。若比丘衆
共和合作異業説異業者。是不如法業不
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
合。應與面前律而與憶律。應與憶律而
與面前律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
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與憶律。
而與不癡律。應與不癡律。而與憶律。者。是
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
比丘衆共和合。應與不癡律。而與自發露
律。應與自發露律而與不癡律。者。是不如
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
衆共和合。應與自發露律而與君律。應與
君律。而與自發露律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
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
應與君律。而*責數。應*責數而與君律
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
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責數而下置。應下
置而*責數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
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下置而
擧。應擧而下置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
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擧而
*擯。應*擯而擧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
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擯
而與憶。應與憶而*擯者。是不如法業不如
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
應與憶而從根本治。應從根本治而與憶
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
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從根本治而驅出。
應驅出而從根本治者。是不如法業不如
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
應驅出而行不慢。應行不慢而驅出者。是
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
比丘衆共和合。應行不慢而治。應治而行
不慢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
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隨所作業即説
此業者。是如法業如律業。衆亦無罪。優婆
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與面前律即與面
前律應與憶律。即與憶律。應與不癡律。
即與不癡律。應與自發露律即與自發露
律應與君律。即與君律。應*責數即*責
數。應下置即下置。應擧即擧。應*擯即*
*擯。應憶即憶。應從根本治即從根本治。
應驅出即驅出。應行不慢即行不慢。應
治即治者。是如法業如律業。衆亦無罪。優*
*婆離。汝當學隨所作業即説此業。應與
面前律即與面前律。應與憶律即與憶律。
應與不癡律即與不癡律。應與自發露律
即與自發露律。應與君律即與君律。應*
*責數即*責數。應下置即下置。應擧即擧。
應*擯即*擯。應憶即憶。應從根本治即從
根本治。應驅出即驅出。應行不慢即行不
慢。應治即治者。優*婆離。汝當如是學。佛
説如是。尊者優*婆離及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優*婆離經第六竟一千五百
六十一字
(一九八)中阿*含大品調御地經第七 第五
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
陀園。爾時沙彌阿夷那和提亦遊王舍城。
在無事處住禪屋中。彼時王童子耆婆先
那。中後倣佯至沙彌阿夷那和提所。共相問
訊却坐一面語曰。賢者阿奇舍那。欲有所
問聽我問耶。沙彌阿夷那和提告曰。賢王
童子。欲問便問。我聞當思。王童子問曰。阿
奇舍那。實比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
一心耶。沙彌答曰。賢王童子。實比丘此法律
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王童子復問曰。
賢者阿奇舍那。汝當隨所聞。汝隨所誦習
者盡向我説。如比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
*勤。得一心。沙彌答曰。賢王童子。我不堪
任。隨所聞法隨所誦習廣向汝説。如比
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也。賢
王童子。若我隨所聞法隨所誦習。向賢王
童子説如比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
得一心者。或賢王童子不知也。如是我唐
煩勞。王童子語沙彌曰。賢者阿奇舍那。汝
未爲他所伏。以何意故而自退耶。賢者阿
奇舍那。如隨所聞法隨所誦習。可向我
説。如比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
心若我知者爲善。若我不知者我便不復
更問諸法。於是沙彌阿夷那和提隨所聞
法隨所誦習。向王童子耆婆先那説。如比
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於是
王童子耆婆先那語曰。賢者阿奇舍那。若比
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者。終
無是處。説無是處已。即從坐起不辭而
去。王童子耆婆先那去後不久。於是沙彌阿
夷那和提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却坐一面。
與王童子耆婆先那所共論者。盡向佛説。
世尊聞已告沙彌曰。阿奇舍那止。王童子
耆婆先那云何得行欲著欲爲欲愛所食
爲欲所燒。若地斷欲斷欲愛斷欲燒熱。
無欲知無欲見無欲覺。此地王童子知者
見者終無是處。所以者何。阿奇舍那王童子
耆婆先那常行欲也。阿奇舍那猶四調御。象
調御。馬調御牛調御。人調御。於中二調御
不可調御。二調御可調御。阿奇舍那。於意
云何。若此二調御。不可調御。此未調未調
地未調御受御事者。終無是處。若此二調
御。可調御善調御。此調未調地御受御事
者必有是處。如是此阿奇舍那止。王童子耆
婆先那。云何得行欲著欲爲欲愛所食爲
欲所燒。若地斷欲斷欲愛斷欲煩熱。無欲
知無欲見無欲覺。此地王童子知者見者
終無是處。所以者何。阿奇舍那。王童子耆婆
先那常行欲也。阿奇舍那。猶去村不遠有
大石山。無缺無穿實而不虚。堅固不動都合
爲一。或有二人正欲見者。彼中一人速疾
上山。第二人者依住山下。石山上人見石
山邊。有好平地園觀林木清泉華池長流河
水。山上人見已語山下人。汝見山邊有好
平地園觀林木清泉華池長流河水耶。山下
人答曰。若我見山。彼邊有好平地園觀林木
清泉華池長流河水者終無是處。於是石山
上人疾疾來下捉山下人速疾將上於石山
上到已問曰。汝見山邊有好平地園觀林
木清泉華池長流河水耶。彼人答曰。今始見
也。復問彼人曰。汝本言見者終無是處。今
復言見爲何謂耶。彼人答曰。我本爲山之
所障礙故不見耳。如是阿奇舍那止。王童
子耆婆先那云何得行欲著欲爲欲愛所
食爲欲所燒。若地斷欲斷欲愛斷欲煩熱。
無欲知無欲見無欲覺。此地王童子知者
見者終無是處。阿奇舍那。昔者刹利頂生王。
有捕象師。王告之曰。汝捕象師。爲我捕取
野象將來。得已白我。時捕象師受王教已。
即乘王象往野林中。彼捕象師在野林中
見大野象。見已捉繋著王象項。彼時王象
將野象出在於露地。彼捕象師還詣刹利
頂生王所白曰。天王。已得野象繋在露
地。隨*天王意。刹利頂生王聞已告曰。善調
象師。汝今可速調此野象伏令善調象。善
調已還來白我。於是善調象師受王教已。
持極大杖著右肩上。往野象所以杖著
地。繋野象項。制樂野意。除野欲念。止野
疲勞。令樂村邑習愛人間。善調象師先與
飮食。阿奇舍那。若彼野象從調象師初受
飮食。善調象師便作是念。今此野象必得生
活。所以者何。此野大象初受飮食。若彼野象
從調象師初受飮食者。善調象師則以柔
軟可愛言向。臥起去來取捨屈申。若彼野象
從調象師。則以柔軟可愛言向。臥起去來
取捨屈申者。如是野象隨調象師教。阿奇舍
那。若彼野象從調象師隨受教者。善調象
師則縛前兩脚後脚兩&T038223;兩脇尾脊頭額
耳牙。及縛其鼻。使人捉鉤騎其頭上。令衆
多人持刀楯槊鉾戟斧鉞而在前立。善調
象師手執鋒鉾。在野象前而作是語。我今
治汝令不移動。治汝勿動搖。若彼野象從
調象師治不移動時。不擧前脚亦不動
後脚。兩*&T038223;兩脇尾脊頭額耳牙及鼻皆不動
搖。如是野象隨調象師住不移動。阿奇舍
那。若彼野象隨調象師不移動者。彼於爾
時。忍刀楯槊鉾戟斧鉞喚呼高聲。若嘯吹
螺撃鼓椎鐘皆能堪忍。若彼野象能堪忍
者。彼於爾時調御善調御。得上調御。得最
上調御。上速疾無上速疾。可中王乘。受食
王廩。稱説王象。如是阿奇舍那。若時如來
出世。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衆祐。彼於此世
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自
作證成就遊。彼説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
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彼所説法居士子
聞。居士子聞已得信如來所説法。彼得信
已。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
道。阿奇舍那。爾時聖弟子出在露地。猶王
野象。如是野象貪欲樂著者謂在林中。阿
奇舍那。如是天及人貪欲樂著。謂在五欲色
聲香味觸。如來初御彼比丘。汝當護
身及命清淨。當護口意及命清淨。若聖弟
子護身及命清淨。護口意及命清淨者。如
來復調御比丘。汝當觀内身如身。乃至觀
覺心法如法。若聖弟子觀内身如身。乃至觀
覺心法如法者。此四念處。謂在賢聖弟子心
中。繋縛其心。制樂家意。除家欲念。止家疲
勞。令樂正法修習聖戒阿奇舍那。猶調象
師受刹利頂生王教已。持極大杖著右肩
上。往野象所以杖著地繋野象頸。制樂野
意。除野欲念。止野疲勞。令樂村邑習愛
人間。如是阿奇舍那。此四念處。謂在賢聖
弟子心中。繋縛其心。制樂家意。除家欲念。
止家疲勞。令樂正法修習聖戒。若聖弟子
觀内身如身。乃至觀覺心法如法。彼如來復
更調御比丘。汝當觀内身如身。莫念欲相
應念。乃至觀覺心法如法。莫念非法相應
念。若聖弟子觀内身如身。不念欲相應念。
乃至觀覺心法如法。不念非法相應念者。
如是聖弟子隨如來教。阿奇舍那。猶如野
象從調象師。則以柔軟可愛言向。臥起去
來取捨屈伸者。如是野象隨調象師教。如
是阿奇舍那。若聖弟子觀内身如身。不念
欲相應念。乃至觀覺心法如法。不念非法
相應念。如是聖弟子隨如來教。若聖弟子
隨如來教者。如來復更調御比丘。汝當離
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若
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
成就遊者。如是聖弟子則隨如來住不移
動。阿奇舍那。猶如野象從調象師治
移動時。不擧前脚亦不動後脚。兩*&T038223;
脇尾脊頭額耳牙及鼻皆不動搖。如是野
象隨調象師住不移動。如是阿奇舍那。若
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
成就遊者。如是聖弟子則隨如來住不移
動。若聖弟子隨如來住不移動者。彼於爾
時則能堪忍飢渇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
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爲苦
痛。至命欲絶諸不可樂皆能堪耐。阿奇舍
那。猶如野象隨調象師住不移動。彼於爾
時忍刀楯*槊鉾戟斧鉞喚呼高聲。若嘯吹
螺撃鼓*椎鐘皆能堪忍。如是阿奇舍那。若
聖弟子隨如來住不移動者。彼於爾時則
能堪忍飢渇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
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爲苦痛。至
命欲絶諸不可樂皆能堪耐。阿奇舍那。若聖
弟子隨如來能堪忍者。彼於爾時調御善
調御。得上調御最上調御。得上息最上息。
除諸曲惡恐怖愚癡及諛諂。清淨止塵無垢
無穢。可呼可請可敬可重。實可供養。爲
一切天人良福田也。阿奇舍那。猶如野象
能堪忍者。彼於爾時調御善調御。得上調
御。得最上調御。上速疾無上速疾。可中王
乘。受食王廩。稱説王象。如是阿奇舍那。若
聖弟子隨如來能堪忍者。彼於爾時調御
善調御。得上調御最上調御。得上息最上
息。除諸曲惡恐怖愚癡及*諛諂。清淨止塵
無垢無穢。可呼可請可敬可重。實可供
養。爲一切天人良福田也。阿奇舍那。少野象
不調御死者。説不調御死。中老野象不調
御死者。説不調御死。阿奇舍那。少聖弟子
不調御命終者。説不調御命終。中老聖弟
子不調御命終者。説不調御命終。阿奇舍
那。少野象善調御死者。説善調御死。中老
野象善調死者説善調御死。阿奇舍那。少
聖弟子善調御命終者。説善調御命終。中老
聖弟子善調御命終者。説善調御命終。佛説
如是。沙彌阿夷那和提及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調御地經第七竟二千八百
九十一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二八千六百
八十二字
第五後誦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九九)大品癡慧地經第八 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爲汝説愚
癡法智慧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時諸比丘
受教而聽。佛言。云何愚癡法。愚癡人有三
相愚癡標愚癡像。謂成就愚癡人説愚癡
也。云何爲三。愚癡人思惡思説惡説作惡
作。是以愚癡人説愚癡也若愚癡人不思
惡思。不説惡説。不作惡作者。不應愚癡
人説愚癡也。以愚癡人思惡思説惡説
作惡作故。是以愚癡人説愚癡也。彼愚癡
人於現法中。身心則受三種憂苦。云何愚癡
人身心則受三種憂苦耶。愚癡人者。或有
行。或聚會坐。或在道巷。或在市中。或四
衢頭。説愚癡人相應事也。愚癡人者。殺生
不與取行邪婬妄言乃至邪見。及成就餘無
量惡不善之法。若成就無量惡不善法者。他
人見已便説其惡。彼愚癡人聞已便作是念。
若成就無量惡不善之法。他人見已説其惡
者。我亦有是無量惡不善之法。若他知者亦
當説我惡。是謂愚癡人於現法中身心則
受第一憂苦。復次彼愚癡人又見王人收捉
罪人種種苦治。謂截手截足并截手足。截
耳截鼻并截耳鼻。或臠臠割。拔鬚拔髮。或
拔鬚髮。或著檻中。衣裹火燒。或以沙壅草
纒火爇。或内鐵驢腹中。或著鐵猪口中。或
置鐵虎口中燒。或安銅釜中。或著鐵釜中
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刺。或以鉤鉤。或臥鐵
床以沸油澆。或坐鐵臼以鐵杵擣。或毒
龍蜇。或以鞭鞭。或以杖撾。或以棒打。或活
貫標頭。或梟其首。彼愚癡人見已便作是
念。若成就無量惡不善法者。王知捉已如
考治。我亦有是無量惡不善之法。若王
知者亦當苦治考我如是。是謂愚癡人於
現法中身心則受第二憂苦
復次彼愚癡人行身惡行行意惡行彼若
時疾病受苦。或坐臥床或坐臥榻。或坐臥
地。身生極苦甚苦乃至命欲斷。彼所有身
惡行。口意惡行。彼於爾時懸向在上。猶如
晡時日下高山影懸向在地。如是彼所有身
惡行口意惡行。彼於爾時懸向在上。彼作
是念。此是我身惡行口意惡行懸向在上。我
於本時不作福多作惡。若有處作惡者凶
暴作無理事。不作福不作善。不作恐怖
所歸命所依怙。我至彼惡處。從是生悔。
生悔已不賢死不善命終。是謂愚癡人於現
法中身心則受第三憂苦
復次彼愚癡人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
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已因此縁此身壞
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既生彼已受於
苦報。一向不可愛不可樂意不可念。若作是
説。一向不可愛不可樂意不可念者。是説地
獄。所以者何。彼地獄者一向不可愛不可樂
意不可念。爾時有一比丘即從坐起偏袒
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地獄苦云何。世
尊答曰。比丘。地獄不可盡説。所謂地獄苦。
比丘。但地獄苦唯有苦。比丘復問曰。世尊。
可得以喩現其義也。世尊答曰。亦可
以喩現其義也。比丘。猶如王人收賊送
詣<#0759_20/>刹利頂生王所白曰。天王。此賊人有
罪。願天王治。刹利頂生王告曰。汝等將去
治此人罪朝以百矛刺。王人受教便將去
治。朝以百矛刺彼人故活。刹利頂生王問
曰。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彼人故活。刹
利頂生王復告曰。汝等去日中復以百矛刺。
王人受教日中復以百矛刺彼人故活。刹利
頂生王復問曰。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彼
人故活。刹利頂生王復告曰。汝等去日西復
以百矛刺。王人受教日西復以百矛刺。彼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