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四上半
四日

經云如是我聞 上來題額并品號釋畢。已
下從初至薄伽梵終或以世尊居下也
一段付可有了簡
如是我聞 是牒文分明也。牒文中被略廣
大金剛四字事。恐繁具不牒歟。如此例後
見。付其諸經初被安如是我聞言事。後
分涅槃經上云。阿難如汝所問。如來滅後結
センニ法藏。一切ニハ安何等語者。阿難如
來滅後結集センニハ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
我聞一時佛住其方某處與諸大衆而説
是經依此經文如是我聞等請如來勅結
集者所安也。依自宗意者。大師當經開題
云。問。何人如是指語ソヤ。答。有三釋。初ニハvajra
saddha之詞也。次vairocana親之指言也。三dha
rma&MT06279;無人増減。mayaz@uta者金剛薩埵。
釋云離傳聞出工言。我金剛薩埵親從大
日尊聞也。復次廣眼尊親指自證境表如
實智説。言如是我見聞覺知 當經結集
者事 所指如是我聞法體事。凡如是
法詞也。此指上指下兩篇見。大都皆初
是我聞指下詞也。然大師當經開題云。一切
經首有nama@h二字。是nama@h者有二義○一
指上nama@h二字理事。次指此一部祕密法印
依此御釋者。於如是有二義。梵本ニハ如是
上安nama@h二字。指之爲所聞法體。指上詞
也。又此經指一部法智印云如是。此指下
詞也
經云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如來加持法
界宮者。經初五義如智度中廣明 此智度
論付如是我聞一時六字明五義故被讓
智論也。彼論第一云。問曰。諸佛經何以故
初稱如是語。答曰。佛法大海ニハ爲能入智
爲能度。如是義者即是信也○答曰。佛弟子
輩。雖知無我隨俗法説我。非實我也○
聞者○非耳根能聞聲。亦非耳識。亦非意
識。是聞聲事從多因縁和合故○一者○問
曰。佛法中ニハ數時等法實無○何以言一時。
答曰。隨世俗故有一時○時者○有人言。
一切天地好醜皆以時爲因○如是我聞一
時五語。各各義略説竟指此文雖有六
字。如是一義故。論云五語各各義也。
就其演密抄第二。以今五義釋五成就歟。
彼釋云。經如是我聞等者。如來説經有五種
成就。一信成就。二時成就。三教主成就。四住
處成就。五衆成就。言如是我聞者信成就
也。一時者時成就也。薄伽梵者教主成就也。
住如來加持法界宮乃至生大寶王樓閣等
住處成就也。次云其金剛名曰虚空無垢等
衆成就也智論所讓五義如是我聞等
義。非五成就事治定也。隨而智論五成就
六成就名字無之。其上疏薄伽梵已下
文作釋スル故。如是我聞一時マテヲ讓智論彼釋
事分明也。所指經初五義五成就得意作
釋覺苑師謬也。然演密意。牒經如是我聞等
者釋五成就義故。是總付經文分別五成
就義。非指疏五義釋五成就。得意者非彼
ニモ歟。六成就者。如是下聞字有之
然此經梵本闕無通序 釋通序文初釋此
經安通序由。此經梵本者當三千餘頌經
也。凡十萬頌大本竝三千餘頌經共雖有
梵本。翻譯彼三千餘頌經故。對翻譯經三
千餘頌立梵本稱。十萬頌別云大本也。疏
家前後以此性相可見也
阿闍梨云。毘盧遮那大本有十萬偈。以浩廣
難持故。傳法聖者探其宗要凡三千餘頌。
雖眞言行法文義略周セリ以非大經正本故
不題通序。今以例加之於義無傷也 今
付被表阿闍梨云。一義云。疏無畏御釋ナル
故所指阿闍梨即直師龍智了簡。雖然
疏主一行指無畏言故阿闍梨無畏三藏
可得意也。今疏末卷指無畏阿闍梨有御
釋事處處見。其上大師一本開題三藏云。此
經大本有十萬偈○無傷也若據此語
准餘經作三段者云云既改今阿闍梨云言
三藏有御釋故。指善無畏三藏云事分
明故。不可及種種異釋也。付其一部皆三
藏口説ナルヲ&MT06279;被釋阿闍梨云事如何△答。
經文消釋外別被加因縁由來等言時被
安阿闍梨言也。此疏前後以此義可得意
也△毘盧遮那大本有十萬偈毘盧遮那大
本者毘盧遮那經大本云意也。凡此經法爾
常恒本。十萬頌大本。三千頌略本等。委細分
別前段畢。△傳法聖者傳法聖者者。東
寺一家意。龍猛菩薩得意定也。其故妙雲開
朝二界倶相承。閻浮流傳&MT06279;八祖嫡嫡相承
也。其證據貞元録并付法傳十住心論一處
解釋等見 他門胎藏非塔外相承龍
流傳得意故。今傳法聖者ヲモ達磨掬多
義也。彼海雲大毘盧遮那經相承記云。三
藏善無畏云。此法從毘盧遮那佛附金剛手
菩薩。經數百年傳附中印度那蘭陀寺達磨
掬多。掬多附中印度三藏釋迦善無畏
資相傳次第分明見。但海雲血脈全違傳
録等故不及依用。其上謬失甚多端。故非
可信△探其宗要大宗要綱要可得
意也。下御釋云。然統其綱要則枝末隨之。
於宗通之用不足爲闕准之可得意△
三千餘頌指梵本經。大師三略本有三千
餘頌經是也付其海雲記並大日經序ニハ
千五百偈見。雖然彼大日經序他門相傳スル
ナレ&MT01302;。安然猶以不依用。故於東寺不可及
是非交合處也。海雲記或四千頌或二千五
百頌判。何&MT01302;違疏家大師解釋故不及交
合者也 三千餘頌約前六卷梵本歟。又
通第七卷歟事△一義云。今二十卷疏
釋限前六卷故。今三千餘頌不可通第七
ニハ了簡。其上第七卷不思議疏意金粟王
塔下&MT06279;三藏所感得供養次第法タル故。塔内
相承三千餘頌梵文第七卷不可有之了
簡△一義云。三千餘頌正前六卷梵文取義。
第七卷前六卷三十一品ヨリ撰出供養儀
次第爲一卷故。約義不出前六卷也。
演密抄云。此經七卷三十一品 凡三十
一品前六卷品數。第七卷ニハ別有五品。故
ニハ有七卷三十六品。然依不出前六卷義
理。此經七卷三十一品スト見。付此釋。此一
了簡有之。一義云。三千餘頌&MT06279;七軸梵
取義。開題云。頌文三千經卷七軸此意
ルトハ前六卷不見處也。第七卷自元塔内相
承梵文ナル事不可有異論。都部要目云。大本
十萬偈可有三百卷經。唐國所譯略本七卷
此釋分明也。但今疏二十卷所釋限前六
卷事。今御釋雖約前六卷。總從大本中
取宗要。經有七卷得意者無相違。其上於
第七卷。無畏講讀不思儀法師記故無子
細者也 此經廣略不同約利鈍機事。彼釋
摩訶衍論等意立義略説解釋廣説如次爲
利鈍二機也。又立義分前後兩重。初略後
兩説依略説爲不得解人重被用廣
釋故。以廣爲鈍根所解也。今爲不堪
大本誦持者撰出略本故。以略本爲鈍
根所解以廣本爲利根得意古來一義見。
但是一往之分別可得意。浩廣難持御釋
約文持也。約義持共一字含千理道理故
不可有廣本略本優劣。故大師開題ニハ
本有三千餘頌。雖頌文三千經卷七軸。然猶
以略攝廣以少持多。一字中含無邊義。一
點内呑塵數理。何況百字字輪具説此經。三
千餘偈何不顯。廣略雖殊理致是一
△雖眞言行法○不題通序此總自宗意。
被釋文略義周總持教體ナル事也。金剛頂
經云。文義巧妙釋經文巧義妙
詮文言雖簡略。所詮義理周備道理分明也。
又雜心論云。言約義周キハ巧説之謂也此雖
顯論遙其心契。付其三千頌梵本闕通序。今
翻譯經以例加之有御釋付。一義云。以大
本例翻譯經安通序取義也。他門智證大
日經疏抄云。言不題通序者指三千頌之
梵本。今以例加之者。例於十萬偈正本也
此意分明大本見。依此釋以諸經例
加之云事不審也。凡大本已存通序故。翻
譯經加通序事尤可依大本例云事大綱
道理分明也。何閣大本可云依顯家
例乎。故智證了簡尤有其謂處也。自門
學者中同此義事有之。雖然違大師御
相承故其義難立歟。其故大本通序三千
餘頌略本除之事取宗要故也。然今翻譯
時以大本例加之事不得其理若依爲
宗要翻譯經加ヘハ之尤三千餘頌可有之。若
非今經宗要者取要三千餘頌梵本ニハ無之。
雖然唐朝三藏多分安通序。故准彼國法
題之得意者宜也 當經通別二序分別事。
疏家高祖解釋分明不見。依常通別二序分
別。以五成就爲通序。以現瑞等爲別序。故
今從如是我聞至身語意平等句法門爲通
序。從時彼菩薩普賢爲上首等至復有牙種
生起文別序可得意。大師眞實經文句。就
初序中。然今是經唯有通序而無別序。其
通序中則有七事。第一如是者總擧所聞之
法體。第二我聞者別明聞持之人。第三時者
明聞持和合非異時。第四從薄伽梵以下
明聞持之所從。第五從在於欲界以下明
聞持之處。第六從與八十倶胝以下明聞持
之伴。第七從初中後善以下歎所説
准此御釋。此經通序ヲモ至身語意平等
句法門爲通序義分明也。他門人師智證
總從如是我聞至無量功徳皆得成就文
取當經序分。於此中。從初至身語意平等
句法門爲通序。從時彼菩薩至無量功徳
皆得成就取別序也。此通序分別無子細。
別序文大師御意相替也 當段解釋意。
三千頌梵本ニハ不題通序見。然下釋如是上
首等經文時。若具存セハ梵本於列名下一
一皆有多聲此意分明三千餘頌梵本
通序見。爾者前後相違如何。答。付之或被
釋通序。守護經開題。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梵謂通序。住王舍城已下別序御釋。准&MT06279;
當經通別二序可得意了簡。或梵本者指
大本取義。但此二義共難思。梵本三千餘
略本經別名ナル事不可有通局。前後
分明也。故此了簡不得其理。次守護經御
通別二序分別違常性相也。所詮三千
頌梵本不題通序事當段御釋分明也。然
梵本有通序文見タル事。當經翻譯時。三藏先
梵本安通序文被翻譯故。依之。梵本
通序文見。仍不可及苦勞了簡者也。就
其通序名經後序事。資持記上一云。以通
他局此之異有經後經前之不同譯者
別序正宗トノ畢。後通序加經初故
名經後序也。或經別序名經前序事。自元
如來説安梵本初故也。通序名經後序事。
結集者一部終安之故名經後序取義事有
之。凡通序別序得名事。五成就等教主時
分同聞衆等彼此不同ナレ&MT01302;五成就名字通諸
經。故云通序。別序者凡瑞相等義通スレ&MT01302;
經。雨華動地等事別ナル故名別序。所詮以名
通爲通序。約事別云別序也
薄伽梵者 已下釋經薄伽梵
論師所解具有六義 凡於薄伽梵有破
魔成徳二義中。成徳六義ヲハ讓論師所解。以
能破徳此宗義有御釋也△論師所解者。
彼親光論師佛地論第六云。薄伽梵者。謂薄
伽梵聲依六義轉。一自在義。二熾盛義。三
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尊貴義。如
有頌言。自在熾盛與端嚴。名稱吉祥及尊貴
者。如是六種義差別。應知總名爲薄伽
故論師親光論師覺△或一義云可帝
釋論師了簡。金剛頂經云。婆伽梵者能破義
也。所破者破四魔也四魔者。天魔。陰魔。
煩惱魔。死魔也
又有
六義如聲論所釋。熾盛自在與端嚴等也
此六義明帝釋聲論見。隨而佛地論所指
如有頌言頌可帝釋聲論*覺。付之帝釋
云論師事。常其例不分明。上下御釋帝釋
聲論&MT06279;無論師トハ故。帝釋論師可得意
事一旦難得意。但疏家前後被引智論。或
表龍樹釋論。或直引證智論云。准之別
不可有苦。其上帝釋自作聲論故直名論
師事不可有相違。又或一義云。約本帝
釋論師。約末親光論師了簡ンタル在之。所
詮此等必不可成宗義事故。何樣テモ
不可有相違歟
今此宗中薄伽梵是能破義 是於薄伽梵
有破魔成徳二義中。今眞言宗ニハ取能破義
云御釋意趣也。付其於如來破魔成徳二
義共相應。今取破魔一義此宗義有御釋
事。其意趣如何△答。一義云。異朝人師覺苑
釋云。疏第二今此宗等者。謂此祕密宗中
也。對彼稱此。謂彼顯宗之中ニハ具足六義都
名一薄伽梵。更無別義。今此宗中以字義
釋之。復有多名故云今此一義云。今薄
伽梵教主成就句也。下薄伽梵即毘盧遮那
本地法身 彼毘盧遮那即除暗遍明義。即
相契能破意。故今此宗○能破義有御釋取
義。就其今此能破義。大師當經開題云。薄伽
梵者。論師所解具有六義。今擧其一。薄伽
梵是能破之義此意能破義六義隨一見。
凡又薄伽梵有破魔成徳二義中。於成徳中
分別六義事有之。故六義隨一トハ曾不可
得意也。但大師御釋佛地論釋破魔成徳
二義中其一種故擧其一釋取義事有之。
所詮雖何義六義隨一トハ不可得意也
如人執持利器多所摧伏其本未有此
名。世議觀其事迹故號爲能破者。世尊亦
爾。以大智明破一切識心無明煩惱。此等
本自無生。亦無相貎。然慧日出時暗惑自除。
是故義名爲破。釋論亦云。婆伽名破婆名
能。能破婬怒癡故名婆伽婆 已下正釋
能破義有三段不同。初從如人執持至號
爲能破者譬説。次從世尊亦爾至是故義
名爲破法説。後釋論亦云已下引證分明也。
但演密抄引證ヲハ通妨取義。譬意觀世人揮
劔戟摧伏怨敵力用。自元雖無此名。隨
業用如名能破者。以如來大智明斷破無
明煩惱義況喩&MT06279;。能破義ヲ有御釋也△無明
煩惱無明根本無明煩惱枝末煩惱可得
意。今疏由有無明故生五根本煩惱
此等本自此意無明煩惱其體虚假無自
性。雖必無能破所破待對以義假名破義
釋△釋論亦云此被引證智論文也。付其
亦云言。上對&MT06279;被引智論文故安亦云言
也。或疏家能破潤色被引證智論故
安亦云言取義事有之。但此智論第二取
意文也△婬怒癡者常三毒也。新譯云貪瞋
癡也
二乘雖破三毒亦不了了盡。如盛香器餘
氣故在 此聲縁二乘如來トヲ待對釋能破
義。凡三毒惑品通人法二執故。二乘所斷
即人執分齊也。付之聲縁二乘斷惑有淺
深歟事一尋也
又如草木薪火以力薄故灰炭不盡 是二
智火被喩草木火也
如來如劫燒火一切都盡無烟無炭。故名
婆伽婆 是如來智火喩劫燒火。天台止
觀第六云。已辨者。除色無色七十二品盡
如火燒木爲炭。故言已辨地。辟支佛者。福
慧深利&MT06279;能侵除習氣。如燒木成灰○佛地
者。大功徳資利智慧得一念相應慧。習氣
永盡如劫燒火無炭無灰大都此釋一轍

復次帝釋聲論謂女人爲薄伽。是欲求因縁
能息煩惱義。又是所從生義 對上能破
義安復次言也。今此一段於薄伽梵有能
息煩惱所從生二義事釋。於中初擧聲論
義。金剛頂宗已下明自宗深旨。以密教已下
勸誡後學御釋也。末卷一切善法所從生處
金剛頂宗即翻此義云女人者即是般若佛
母。無礙知見人皆悉從是生。付之一義云。
兩部分別中取金剛頂宗。一義云。總&MT06279;眞言
總名故。今指大日經取義也△此義者。
能息煩惱所從生義也△翻者。付之。如彼聲
論二義。自宗ニモ以彼義翻譯スト云御釋取義。
此意ナラハ可讀金剛頂宗モト也。或翻者。異彼
世間義。般若佛母云薄伽梵。即翻相違義
了簡。此時金剛頂宗翻此義云如人
可讀之。般若佛母者大日也△無礙知見
所從生有御釋也。末卷七卷云。如來
無礙知見在一切衆生相續中。法爾成就&MT06279;
無有闕滅 此御釋意。無礙知見則指佛
云無礙知見人也
其有志求因縁得與相應煩惱戲論皆悉永
息 此釋能息煩惱義。意志求般若佛母
證得本尊行者無二覺時。煩惱戲論皆悉永
スル義也
非如世間欲熟雖小止息而實更増也
此世間淺喩實非法性事スル
以密教不可直宣故多有如是隱語。學者
當觸類思之 凡自宗被述如來内證
界密號名字祕旨。故必依受師傳。爲誡慢
法者多被用隱語也。末卷第四卷云。如言
三月持誦乃是性淨圓明中三點方便。豈
可作九旬解耶。又如東方寶幢佛乃是初
發淨菩提心義。豈得但作四方解耶
意也。凡自宗經軌中如此用隱語故。察此
密號名字深可開莊嚴祕藏道理故。今初
釋此義廣貫通文義也
又薄伽梵者即帶有聲 已下付薄伽梵
被釋有徳義也。初正釋。次釋論亦云已下
引證。後則其義也合論文
如人多有資財名持資財者。以有金故名
持金者以如來具殊勝徳故名持衆徳者
 此中釋義六種釋中約有財釋見
釋論亦云。婆伽言徳婆者言有。是名有徳。
婆伽名名聲婆者言有。是名有名聲。一切
世間無有徳名聲如佛者則其義也 是智
論第二卷取意文也。有徳有名聲二義分明
見。付有名聲。演密抄判二義。初名與聲各
別判之。後名聲爲一物也。彼釋云。第二疏
一切世間至如佛者。一切世間者即三世間。
謂衆生世間器世間智證覺世間倶名一切。
今但約衆生名爲一切。謂衆生世間種種差
別無量無邊ナルヲ名爲一切。名聲者。名謂名號
即十號等。聲謂音聲即説法等。如法華經神
力品云○或名謂名稱。聲謂聲擧。即是名稱
普聞○
名聲如佛者則其義也 雖有多義。名即聲
ルハタリ。付其或一義云。佛地論六義
外今疏付大薄伽梵釋三義。今此三義
標。大悲胎藏三部曼荼羅内證也。初能破義
金剛部。後有徳有名聲蓮華部中能息煩惱。
所從生義佛部取義也
經中多譯爲世尊 已下薄伽梵翻世尊
釋。△經中者指大日經。下經文如是説
已摩訶毘盧遮那世尊其外文非一也。若
又經中者通顯密諸經可得意歟
是歎徳之總稱 凡如來萬徳一一歎之。即
有無量差別總&MT06279;云世尊也。慈恩上生經
疏云。唯依梵本標薄伽梵。即第十號以此
一名總標衆徳此意佛十號中餘皆別徳
世尊總徳見。以此意可見歎徳之總稱之
義也
西方語法。言及尊者不敢直斥其名。必先
歎其功徳 天台弘決云。西方風俗稱名
爲尊○此方風俗避名爲敬此釋意西方
語法稱名爲尊者。今御釋不敢直斥其
似相違。但今御釋付稱名先表徳後
ルヲ名不敢直斥其名有御釋。故不相違
如云大智舍利弗。神通目犍連。頭陀大迦
葉。持律優波離等 此直不斥其名歎其
徳。證據被擧也△大智舍利弗者。法華二卷
云。大智舍利弗今徳受尊記天台文句第二
之二
引増一阿含經文云。我佛法中智慧無窮決
了諸疑者舍利弗第一△神通目犍連
第二
之一
云。又引増一阿含經文云。我弟子中
神通輕擧飛到十方大目連第一上生經
見△頭陀大迦葉文句第一
之二
引増一阿含
文云。佛法中行十二頭陀難行苦行スル&T069222;大迦
葉第一△持律優波離文句第一云。念數
對波離持律第一増一阿含經四十八云
故此經中例云薄伽梵毘盧遮那 是例西
方語法以世尊置上義
今順此方文勢或以世尊居下也 此順
漢土風俗世尊置下義釋也。金剛頂經義
譯云。薄伽梵此正翻爲世尊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十三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五上半
五日

經云薄伽梵 上來釋薄伽梵名義。以下總
解釋教主佛體所住宮殿等。於中初示能
佛身。次次云下明所住處此中初釋如
來加持。後次又釋歎下釋廣大金剛法界宮」
經云薄伽梵住如來加持者。薄伽梵即毘盧
遮那本地法身 薄伽梵名義上釋之。雖然
今重牒釋之事。上釋薄伽梵義。今示薄伽
體。故釋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是
則教主佛體見。付之當經教主佛體事。人
師異義不同也△一義云。以自性法身可
爲教主。其故五成就中教主成就句
スト&MT06279;。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疏家意
以曼荼羅中台佛號本地法身。疏三云。今
此中妙法蓮華曼荼羅ヲイハハ。毘盧遮那
常身即是華臺具體又二十云。此是毘
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華臺之體又大師當經
開題准餘經作三段者。自初如是我聞至
牙種生起二十五行十二字之經是初序説
分也此意准餘經分別三段時。以通別
二序爲序分。彼通序者是五成就經文也。
爾者當經之意五成就分齊不可相替餘
經。爾者薄伽梵是可教主成就事勿論也。
辨顯密三教論就大日經序分文分別
四身時。牒通序文此明自性身説法注。此
外處處解釋眞言教主釋自性自受用佛意
分明也。依此義者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
界宮ヲハ住處成就可得意也△付之大
師十住心論中釋當經一時薄伽梵住如來
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時。釋薄伽梵者總
擧塵數諸尊徳號。薄伽梵ヲハ通名塵數
尊。付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者正
釋復次兩釋見。正釋意以如來加持廣大金
剛法界宮如文配釋大日寶幢開敷彌陀天
五佛此意於佛身上分總表別釋二段
見。復次釋約四種曼荼羅釋之。如來大曼
荼羅。金剛三昧耶身。法界法曼荼羅加持
磨曼荼羅。廣大四種曼荼羅。各周遍虚空法
界義也。宮者所住義也。諸尊各安住自法界
三昧義判。依此解釋者薄伽梵住如來加
持等文非常五成就分別見如何△答。彼解
ルニ意古來有兩邊了簡△一義云不壞
五成就分別而彼御釋得意也。此時者
薄伽梵句是教主成就也。爾釋總擧塵數諸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