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諸佛本意令貪瞋等。何却令人起貪心
世事名利等耶。答云。諸佛有不思議度
生方便。謂有衆生。不直求菩提。且隨
所樂令呪求之。由神呪不思議力
之事盡得心。一切罪業亦得消滅。自然
凡入聖。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藥。彼有智
醫人塗在母乳。其小兒本食母乳覺服
著良藥却病苦下之
十三
之 唐捐。大
般若音義云。唐捐下音縁。唐謂徒也空也。捐
謂棄也 故次偈云等者。合經也 恒樂於
斷常等者。其義難知。今試釋之。凡夫爲
損之事恒樂斷滅。爲己有益之事恒樂
常有。故云恒樂於斷常也。或又外道所計
斷常二見也 時方所作業者。其意易
善不善諸相者。或有忠孝仁慧等善事之
。或有殺生偸盜等惡事之者。其類衆
多。故云諸相也 盲冥樂求果者。法華經第
一云。以貪愛自蔽。盲冥無方便
品文
盲冥者
愚癡也。愚癡樂求世樂。故云盲冥樂求果
也 是故傳法等者。上來二段總結也。其意
知 自犯三昧耶者。密鈔五云。疏又自犯
三昧耶者。阿闍梨三昧耶戒中。第三戒不
悋一切法。雖慳悋而不
道。如經云。差根授道爲人天寃法華
經云。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
。當來世惡人聞佛説一乘。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是故自損損他。故犯第四三
昧耶戒十二右 先住瑜伽等者。且約
伽人。若未瑜伽人請聖加被
本末因縁也 施權顯實者。初機依措心方
便頓入法界。故云施權顯實。後人三密冥
資終成佛果。故云施權顯實也 散入一切
等者。方便門非一。隨機應時馳散出入。故
散入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七
光云。此卷所解本疏之中。三處有十二左
諸過咎也至若就祕密釋中等其一十三左
衆徳也至行者住於佛室等其二十四左
於有相至是故傳法之人等其三。此中一三
兩處直讀亦可。故今不出。而載其第二亂
以授後學
(一)當具衆徳也 (三)時金剛手○金剛鐸等
 (二)又凡欲擇治地○可以意得耳 (四)行者
住於佛室以下如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八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挍閲
疏第四卷之餘釋經一
具縁品
經云祕密主乃至離諸障礙也者。以下正明
七日作壇法則 先經文如是所説等者。如
上所説山林多華果等也 隨在一地等者。
謂隨時縁何地。掘地除穢而築令
也 取未至地等者。不動使者法云。取
牛糞未 地者方壇二肘。未地者有
二種義。一者以器物承取莫地。二者
亦落地時塵土未汚。即略取上分不
。將以泥壇訖二右立印軌底哩三昧耶經陀
羅尼集經第十二等皆同之 瞿摩夷者。準
胝陀羅尼經日照譯瞿摩夷唐云牛糞二右
鈔第一云。瞿摩牛也。阿夷糞也十二左 瞿摸
怛羅者。唐云牛液也。梵語雜名云。尿mutra
畝怛羅
密鈔一云。烏怛羅液也十二右瞿摩之摩字連
合烏怛羅之烏音。而成摸音也 如教所説
者。築土令堅固法。取瞿摩夷法。和合塗
法等。諸經衆軌説之。故不細釋。而以讓
本教説也 凡造漫荼羅等者。明造壇首尾
不過七日也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云。七日七
夜法事總了明本十三
之二左
即此意也。凡七日作壇
法。則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一髻尊陀羅尼經
瞿醯經建立軌等説之而其相各異也今就
疏釋七日法且有二傳。隨二傳科
亦別也
先擧二傳者。一傳云。初日釋云。於最初日
阿闍梨當大日如來自性乃至畢竟清淨
諸障礙已上第二日釋云。凡擇地平治
了知其方分○更復淨塗使極平正已上
三日釋云。應灌頂貯以淨水○然
後作餘事業以上第四日以後如文。以上
安和尚具支灌頂第二玄靜嘉會壇第一
也。問。初日表云於最初日。第三日釋云
三日置瓶。配屬最有其謂。縁何證文
凡擇地平治等文第二日乎。答。建立軌
云。初日以如來性持自身。及供養警
。擇地中諸惡物築令堅實。第二日於
掘一肘。不動明加持五寶等。定聖尊位
五佛四菩薩。白檀點位。第三日置瓶。不動
明加持一百八遍初葉此文穿壇中心
寶穀藥等。是第二日法也。故以彼文
二日也。一傳云。初日釋云。於最初日○猶如
手掌已上第二日釋云。次用瞿摩夷○離諸障
礙也已上第三日釋云。凡擇地平地○作餘事
業也已上第四日以下如文。已上準傳教大
師七日行事鈔上・安和尚持誦不同第一也。
問。初日釋限猶如手掌之文本據如何。答。
陀羅尼集經第十二説初日法云。若作
前結界四角竪標。標記已竟喚人掘
地出其惡土。若得上地掘去一磔。若得
掘出一肘。若得下地掘出三肘。悉除
中骨髮炭灰瓦礫礓石樹根草木糠等惡物
諸惡物好實地。然後將好土來發
一度。以香水溌一度著土。即用杵築。築
平滿。必須堅鞕。若得基高最爲第一
明本十
三之四
初日極在築令堅固。建立軌亦復如
是。故初日文限猶如手掌之句也。問。凡擇
地平治以下文屬第三日本説如何。答。同經
第三日云。穿一小孔深一磔許。其中擬
七寶五穀十三之
五左
之七日行事鈔。明
三日之段。引合當段凡擇地平治等文。持誦
不同意亦如是。加之下釋云。凡内五寶時。
即應前敬禮十方諸佛。而請白言。我明
日當作請法。從此第三日以去等十九左
文明以埋寶第三日但就此釋有異義。
至下可料簡之
故以
彼文第三日也。問。以次用瞿摩夷等文
第二日本據如何。答。未的説。雖
初日終在築令堅固。第三日初在五寶
。而此中間所作塗壇法。屬第二日
言也。陀羅尼集經意第二日明塗泥法。第三
日明埋寶等。第四日明牛糞塗壇法。今疏
瞿醯意埋寶前明糞液塗壇法。牛糞塗壇
前後雖異七日前後不之。況第三日
埋寶前明塗壇法。已爲第二日諍者也。
已上掲二傳
次科經文者。若依初傳如是所説○和合
塗之者。明初日法。次以香水等者。明第四
日法。明五六七日法文可知。二三兩日
作法闕而不説。疏主且依大本。且依瞿醯
等。加顯之耳。若依後傳如是所説○治令
堅固者。明初日法。取未至地○和合塗之者。
第二三日法。埋寶前和合塗之第二日也。
埋寶後更復淨塗第三日也。次以香水等者。
第四日法也已上科經文
問。二傳中以何爲正乎。答。後傳爲正。何者
初傳經文有闕失之過又次以香水之文有
兩日第二
第三
之難。加之案其道理。初日有
發地神不動護地築令堅固等。一日中行
猶以爲難。何況於塗壇法乎。就中置
正作壇法。第三日若不寶法。造壇
事似之。且又當經與瞿醯其建立是同。
若以埋寶第二日。瞿醯又有第三日
之失。謂彼經上淨地品第四前五日法。其
文云。次説淨地之法。作曼荼羅時七日已
前往於其地如法護身。及護弟子養地
神及其地私云已上明
七日以前法
方起掘地除去地過。若
過而作法者必不成就。是故當除
地骨石炭灰樹根蟲窠及瓦礫等盡去令淨。
次當細擣其所掘土。還填其處打令堅實
復以牛尿散灑令潤。灑已還打搥令平正
如手掌私云。明
初日法
次以牛糞和水從東北
右旋而塗私云。明
第二日法
復於中心穿以小坑
持誦五穀及五種寶五種藥草安於坑中。還
平正。如是置寶及淨治已私云。別明
第三日法
次應
當作持地私云。此總明第三日以去法。第
四云。阿闍梨言從第三日以去毎
日三時念誦。時皆誦不動眞言一百八遍用加
持地已上即此意也。謂加持地名受持地法也
又三日
已前各用本部辦事眞言。持誦香水於日
沒時用灑其處私云。明第四日法。從第七日計
之三日之前。故云三日已前也
右手其地上。持誦曼荼羅主眞言。以
心受持。此名持地私云。明第五日法。次
有説結線之文。安和尚
雖爲第六日
今且略之
同卷召請品第五云。次應召請
。一日已前○私云。當品幷簡擇弟子品第六。此
兩品明第六日法。第七日之前。故
云一日
已前也
同經中摩訶漫荼羅品第七云。次於晨
朝時自應念誦私云。當品幷奉請供養品第八分
別印相品第九分別護摩品第十。
已上四品明
第七日法也
知以埋寶第三日此經分明
也。當段釋依彼瞿醯文。故又屬第三日
義必矣。若埋寶文爲第二日説第三日
文闕之。然乃初傳有是失。後傳無此等
。但以後傳可正也。從此已下消釋且
後傳而科。學者宜之耳問。具支灌頂
第二注瞿醯文。以埋寶文爲第二日又三
乃至持誦香水文爲第三日。於日沒時
其處文爲第四日。而今何云埋寶爲
二日者闕第三日乎。答。先徳判釋雖非可
難於此釋者太非也。既云三日已前。何爲
第三日乎。若爲第三日者須四日已前
加之持誦香水用灑其處。二句相續文勢明
也。何分爲兩日乎。今案安和尚意。持誦香
水者。加持灌頂瓶事乎。瞿醯加持灌頂
第六日始之。彼經簡擇弟子品云。其欲
灌頂瓶○召請 正作漫荼羅日三時持
其瓶云云。全
文下引
召請者。第六日指召請品。正
漫荼羅者。第七日。此兩日毎日三時加
持之。故云日三時持誦其瓶也。若爾者於
三日持灌頂瓶。何以加持香水
三日事乎。凡當疏與瞿醯其説雖大同
小異。所謂白檀曼荼羅此疏第四日作
之。彼經第六日作之。自餘相違準例可知」
初日之分凡有五法。一住如來性。二警發地
神。三不動護地。四掘地擇治。五築令堅固。
其文次配知耳 初住如來性之中。
當住大日如來自性者。上釋云。阿闍梨言欲
此法時。先以三昧耶法界金剛自性
持自身。皆如供養法中所説○或自見内外
地中諸過咎十二左又下釋云。又凡欲
治地時。當自觀心蓮華上如意寶珠内外明
。彼諦觀察時。所有善惡之相悉於中現。
阿闍梨即當慧方便而擇治之
固平正。觀弟子心亦如是。此中深祕之趣
意得二十
二左
以上兩文所歸但在阿字
上釋所明入三昧佛菩薩會。或見内外
地中諸過。下釋所云心蓮華上如意寶珠之
現諸相竝是也。如意寶珠者。乃阿字也。
以何知者。下釋云。此如意寶珠只是阿字門耳
二十
五左
是其證也。又第十三以阿字門如來
。彼釋云。阿闍梨以如來性持自身。謂
阿遍支分。此阿字即法界體性九右
取意
是其
證也。或又以最初入佛三昧耶如來自
。智證在唐記云。初日以如來性者。謂入佛
三昧耶云云之。若依祕密曼荼羅品意
者。治地最初布十二字眞言王。彼品云。曼荼
羅初業佛子應諦聽。十二支句生大力持明
王所最先作。住於本三昧。解了瑜伽道
而作衆事業已上十二字眞言者。六大爲體。
開則六大合則阿字。阿字與十二字只是開
合之異耳。此故祕密品文與當段釋其意惟
同也 二警發地神之中。然後警發地神者。
此亦有三。一敬禮諸佛。二警發地神。三供養
地神。具如上明 嚴身方便等者。欲
地神之前有嚴身方便。猶屬住如來性。供
養次第法清淨行品所説九方便三部三昧
耶甲冑囉字觀無堪忍大護。及供養儀式品
説囉字幷三輪觀等也具支灌頂
釋如上引
警發地神
彼供養法具説之故今指示之耳 三不動
護地之中。即用不動等者。明地法。然不
動尊胎藏辦事明王。故以此尊印明而加
。一流祕傳。此尊爲地天神。最勝王經伽陀
云。堅牢地天不動心已上之。不動頂上
蓮華。或一傳云。華藏世界地神故也已上
然則此尊護地最相應矣。今文於掘地前
地法。而建立軌掘中間作此法。彼軌云。
壇處當中頓方各一肘掘之。去瓦石
填築平正。驗其虚實相。若堪建立者。不動
母捺囉二合百八護其地。然後應總掘三右
捺囉者。印梵語也。謂結劍印慈救呪。一
百八遍加護其地也 四掘地擇治之中。然
後掘地等者。掘地先以印明持鍬。瑜伽
軌云。掘地持鍬等印。金剛縛竪禪智進力
竝竪。二十一遍眞言曰。唵儞佉那縛蘇
娑縛二合引五右長宴僧都習學護摩鈔云。或
師傅云。結印空風間持鍬誦明掘其鍬若
新若
舊。以辨事加持
之。一七。二七
契説云。印如説。但進力之中
柄掘已上阿闍梨以鍬夾印掘始之。後
他人掘之。或又阿闍梨雖鍬。結
印明同伴人掘之也。胎藏部中雖不
此法必可之。依之建立軌引用瑜伽
軌印。學者可之 彼應先掘等者。掘
過方法。具如上治地支分明 五令築堅
固之中。細治所掘等者。瞿醯經上淨地品云。次
細擣其所掘土。還填其處打令堅實。復
牛尿散灑令潤。灑已還打搥令平正
如手掌七左建立軌云。重重灑香水平實如
淨鏡四右禪林記云。毎一重即以遇摩夷
香水一灑填土。滿已築令堅實。平如鏡面
已上 猶如手掌者。法華義疏第九云。地平如
掌者。釋有二。一云。佛手掌平。指事爲言。二
云。海底有石。方四千里平如鏡面。名爲
掌石五左 次用瞿摩夷等者。明第二日
。仁王念誦法云。即取瞿摩夷不地者
淨物取和諸香水。誦前眞言加持二十
一遍。即從壇東北角右手漸次如法右旋塗
前眞言六左又不空譯尊勝軌云。又取
摩夷和合○從東北隅起首右旋塗初葉
先塗地明者。諸軌異説。觀智軌明胎藏灑淨
眞言。蘇悉地軌上云。次説塗地明。明曰。唵
羯囉隷摩訶羯囉隷莎訶三遍誦
四左
仁王念誦法
前眞言者。地天眞言也。今可蘇悉地軌眞
歟。建立軌塗地用彼眞言故也。凡塗
之間不異語也。仁王念誦法云。誦
眞言壇畢間斷。勿異語
壇等六左之。次印者。妙記慈覺云。塗
右手散舒五輪。如壁之勢。自東北角
之。其塗法者。一寸二寸及一尺二尺。徐徐
狹及已上妙心大同之。又慈覺在唐記
云。塗地之印。以左手覆握右腕。舒右五
地也 若淺略釋等者。密鈔第一云。
造漫荼羅。須用瞿摩夷瞿摸怛羅。此即牛
糞及液○西竺之法。凡乳牛更不使用。但取
孳養。牧於山澤水草自恣。多食香水
穀料。其糞香潔。彼方共許爲淨。用拭壇地
綵繪。餘牛不堪。此但淺釋十二左 就
祕密釋等者。同鈔云。若修眞言者。修造内心
大悲曼荼羅。能以是如如離塵之糞液
治心地畢竟清淨。畫作法界圓壇。即
是此中用瞿摩夷十二左 若行者等者。
瞿摩夷瞿摸怛羅總結也
凡擇地平治了乃至作餘事業也者。此明
三日法。於中亦有三法。一埋寶穀藥。二置
灌頂瓶已上二法
當段明之
三準定方位此一法下
文明之
 初明
埋寶穀藥之中。知其方分者。一髻尊陀羅尼
經云。次將神線四方八肘一匝挽之。四角
點更以神線。從東北角西南角。從
南角西北角。交叉挽之。其線叉中下點。
地深一磔許。埋著五寶幷及五穀八右
羅尼集經第十二同之。下點者。集經云。下
白粉之爲十三之
五左
 即穿曼荼羅等
者。瞿醯經上淨地品云。復於中心穿以小坑
誦五穀及五種寶五種藥草於坑中。還
平正七左此經不坑之深量。案
軌説。不空所譯準胝軌云一肘仁王念誦
法云一尺。一字佛頂輪王經第四云半肘
集經幷一髻尊陀羅尼經云一磔。隨宜作
之而不局定也。廣量仁王念誦法云。掘
深一尺。縱廣亦爾五左又智證在唐記云。掘深
一肘闊亦爾云云自餘可知之 成辦諸事
眞言者。不動眞言也。建立軌云。不動明加
五寶等者一右心目云。實慧僧都口決云。無
動威怒王眞言私云。施
殘食也
是眞言大日經名
辦諸事眞言已上或又指降三世眞言。第
五釋如下引。又智證造壇儀式云。次取五寶
五藥五穀五香各各少許。共盛金銀及瓷合
子中。次以地天明持寶。合一百八遍。又
佛慈護明加持一百八遍。又以無能勝
加持一百八遍。又以不動明加持一百八
遍。然後埋於壇中心。勿人知當曼荼羅主位
下。當埋之
際有觀
念已上
此記不動明以前可誦數箇密
也 去垢辟除等者。經第七供養儀
式品
云。不
動以去垢。辟除使光顯已上即説慈救呪幷
劍印云。定手住其心。慧手普旋轉。應知所
觸物即名爲去垢。以此而左旋。因是成
。若結方隅界皆令隨右轉已上等者。謂
去垢辟除。顯光顯結界
     一 人民集會處不寶藥等
蘇悉地經中奉請成
就品
云。若於人民集會之處
曼荼羅時。其五寶物不之。但置
成物下明本四
之二左
教日和尚云。掘於曼荼羅尊位
埋置。若不常壇處以置上耳已上法三宮護
摩鈔引載
之。常途修法儀香藥令
繋中瓶。準此等説歟
     一 五寶五藥等異説
密鈔五云。加持五寶等者。五寶謂金銀眞珠
螺貝赤珠。有説。上三同。下二是水晶玉。五穀
者謂稻穀大麥小麥小荳胡麻。五藥謂乾
迦哩藥・勿哩何底藥・娑訶藥・娑訶提婆藥・税
多擬里迦藥。即是茯苓朱砂雄黄仁參赤箭。
有説。是蓽茇赤箭人參茯苓茴香也十二左
文五寶五藥各出兩説。中五寶初説幷五藥
梵名出蘇悉地經。自餘未本據。般若寺
疏鈔第一云。五寶者可法華儀軌。出
五十
三左
法華軌云。於壇中央穿一小坑
五種寶金銀眞珠
瑟瑟頗梨
五藥沙賀者羅・沙賀稱嚩・建吒
迦梨・擬哩羯羅拏。二合勿
里二合賀底。若無此藥。以大唐所出靈
藥如赤箭人參茯苓石菖蒲天門冬等代之
五香沈香・檀
香・丁香・
鬱金・龍
腦香等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菉
豆・白芥子等五右
又建立軌云。心
壇置五寶。謂金・銀・眞珠・瑟瑟・頗梨寶。靈藥
謂赤箭・人參・與茯苓菖蒲・天門冬。稻穀・大・
小麥・菉豆・胡麻等。沈香・檀・丁香・欝金・龍腦
四右一髻尊陀羅尼經不空云。其五寶者。一
金二銀三眞珠四珊瑚五琥珀。五穀者。一大
麥二小麥三稻穀四小豆五胡麻八右私案當
段依瞿醯説。第八云。五寶五穀五藥於瞿醯
之。然此五藥皆出五天。此方不
初左瞿醯中云。其五寶者。謂瑚頗金銀
商佉十一左瑚者珊瑚也。正觀記戒度撰中云。珊
瑚者智論云。海中石樹也。述異記云。珊瑚
樹碧色生海底。一株十枝。枝間無葉。大者
高五六尺。小者尺餘四十
九右
頗者頗梨也。同記
云。頗梨正云窣波致迦。其状似此方水精
然色有赤白者同上一切經音義第六卷云。
頗梨西國寶名也。梵音塞頗胝迦。譯云水玉
或云白珠大論云。此寶出山石窟中。過
氷化爲頗梨珠。此或有也。案西國極饒
此物。彼乃無氷。以何化也。此但石之類耳
明本七
之五右
金銀如常。商佉者。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云。商佉此云白螺五左第九云。商佉螺也五右
經音義云。商佉舊云霜佉。或云傷佉。亦作
餉。又儴佉皆梵音輕重聲之訛轉也。此云
貝。或言珂異名耳二十二
之九右
經音義第六云。珂苦
何反。螺屬出海中。潔白如雪者也明本七之
二十三左
醯經中卷説供器。中商佉樹葉螺三種各別
之。可之。翻譯名義集第三云。蘇伐羅
拏或云修跋拏。此云金。大論云。金出山石
沙赤銅中。許愼云。金有五色。黄金爲長。久
埋不變。百陶不輕。阿路巴或惹多。此云銀。
大論云。銀出燒石中爾雅云。白金謂之銀
其美者謂之鐐。珊瑚梵語鉢攞娑福羅。外國
傳云。大秦西南漲海中可七八百里珊瑚
。洲底盤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鐵網之。
應法師云。初一年青色。次年黄色。三年蟲食
敗也。頗梨或云塞頗梨底迦。此云水玉。即
蒼玉也。或云水精。又云白珠刊正記云。
正名窣波致迦。其状似此方水精。然有
三十六
七略鈔
瞿醯經云。其五穀者。謂胡麻小豆
大麥小麥稻穀中之十
一右
又云。言五藥者。謂僧
祇毘夜・乞羅・提婆・娑訶提婆・枳㗚羯尼中之
十一
但如五藥則第八釋皆出五天。是故不
何藥。須觀智軌説。謂赤箭人參伏苓
石菖蒲天門冬也。本朝諸師自古以來皆用
此五藥
     一 五寶有二類
十誦毘尼序云。何等不淨隨受五寶五似寶。
五寶者。金銀摩尼珠頗梨瑠璃。何等五似寶。
赤銅鐵鍮石水精鉛錫白鑞。若淨物直受。不
淨物作淨已受下之
四右
     一 寶穀香藥具略異説
護摩集覺超第二云。作壇時用五寶五藥五香
五穀。法華軌建立軌等共用此四五物。蘇悉
地經瞿醯經等不五香。陀羅尼集經不
五藥五香云云
已上
     一 五穀五藥等爲養生大本
大素經云。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蓄爲益。
五菜爲埤。注云。五穀爲生之主。五菓助
穀之資。五蓄益穀之資。五藥埤穀之資也。
五穀五蓄五菜用之充飢則謂之食。以
病則謂之藥。此穀蓄菓菜等二十物。乃是
五行五性之味。藏府血氣之本。充虚接氣。
於茲。奉性養生。不斯須離已上
     一 寶穀藥等納物
法華軌云。如是五寶香藥等。各取少許
小瓶子盛。或小瓷合盛之一處五右建立軌
云。盛於金銀器四右智證在唐記云。五寶五
藥五香五穀總盛一箇金銀瓶或銀瓶。而埋
中尊位。掘深一肘埋之。又盛一箇金銀合
亦得也云云
已上
若依集經者。則裹絹埋之。
彼經第十二云。其寶等碎五穀相和以絹片
裹。用五色線頭將埋五孔之中。而於
其線頭長五指許明本十三
之五左
一髻尊經同
之。但當段可觀智建立軌等歟
     一 寶等法事以後用心
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云。此寶物等一下以後
永不出。從此而起金繩界地。七寶合成。
諸佛居上演説大乘。轉法輪處。即以此地
將作佛堂最爲第一。凡人居上一無利益
明本十三
之六右
集經埋七寶。故云七寶合成。又一髻
尊云。此寶物等永未八右
若深祕釋等者。五寶是淨菩提心表示也。經
第七云。淨菩提心如意寶已上菩提此云覺。
覺有五智不同。故開淨菩提心五智寶
也。此菩提心上有修善斷惡功能。以爲五穀
五藥 謂五種善萠者。因行證入方便五轉
善根。起之修善也 五種過患者。五六七八
九有漏妄識。除之斷惡也。是則依五轉善萠
五穀九識過患五藥五智寶五寶是爲
榖藥之祕釋也。當段不五香。而準法華
軌等必可之。覺超僧都護摩集第二引
當段釋云。私云。此中不五香。有云。五香
諸佛五分法身云云
已上
建立護摩私記云。
五香有二種。一者世間五香。如文。二者
出世五香。謂五分法身清淨香。戒定慧解
脱解脱知見也云云
已上
 如是安置了等者。不
空準胝軌云。掘壇中心深一肘。安諸藥
及七寶。復取舊土填滿平治七左即此意也。
或又埋寶之後重塗總壇。故云更復淨塗
也。問。建立軌埋寶之後作塗壇法。而今埋
寶之前作之。相違如何。答。瞿醯經埋
之前用塗壇法。與建立軌前後相違。具
支灌頂第二擧此兩文。釋云。私謂塗埋前
後宜瞿醯。同義釋故。加持眞言宜
建立云云
已上
加持眞言宜用建立者。今此疏中
塗地楷磨掃地等眞言。建立軌出
也。私案瞿醯約下塗。故云埋寶之前。建立
上塗。故云埋寶之後。各據一邊。非相違
也。一髻尊云。次第四日用牛糞香泥。泥
竟次○埋著五寶幷及五穀○第五日結
界法式如第四日。更用牛糞地。其塗
法手右旋摩。勿左旋摩八右是則前後塗
之誠證也。思之 次明置灌頂瓶之中。應取
欲灌頂瓶等者。謂於小壇而欲灌頂之瓶
也。瞿醯經上簡擇弟
子品
云。其欲灌頂瓶置五穀
等物。及著花枝。置少許水。以明王眞言
誦其瓶。奉獻閼伽。薫香召請。正作曼荼羅
日三時持誦其瓶。應彼瓶持誦灌頂十左
當段釋依此文意。嘉會壇第五引當段文
注云。師説加五香。在上埋寶處具説已上
當時行用加五香也。問。奇特佛頂經第一
云。瓶中置諸寶及諸種子。幷香水令滿十八
仁王念誦法云。滿瓶盛七右又瞿醯中
云。盛滿香水上右今何云勿令大滿耶。答。
此文約寶榖藥之前。餘文約後。是故
彼此不相違也。凡瓶之事用心甚多。至
八卷之 誦辨事眞言等者。下經文
云。應淨瓶滿香水。持誦降三世眞言
而用加已上第五云。持誦降三世眞言。加
持淨瓶。此亦是成辨諸事眞言也十二左建立
軌云。第三日置瓶不動明加一百八遍一右
釋第八云。其中台寶瓶亦如前。毎日以
動尊加持竟十五左問。於寶處者。是淨塗
而平正之。何以可寶處乎。答。以
點。建立軌言白檀點位者。是其意
也。已上明第三日中初二法已。第三法至
下可
至第四日暮乃至其義大同者。從此已下明
第四日法。於中大分有二。一灑淨香水。二
白檀漫荼。初明灑淨香水之中。説眞言
印。而準常途行法法則之耳。青龍
軌云。灑淨眞言曰定手安腰側。慧手敎舒。風空相
捻淨。遍灑身五處。次香花飮食
衣服幷結界
也上之九右
玄法軌云。灑淨眞言曰。三胡杵印
上之
六右
大師傳亦同之。所謂作禮方便次第云。
灑淨印左取水器。右仰三股印七遍或二十
一遍加持起立。印入水灑地結束草亦得
四左五輪投地次第。胎藏梵字次第。吽字次
第等皆同之。或用刀印。石山胎藏集記第二
云。大師左拳安腰側。右手作刀印。檜尾胎
藏次第云。或半刀印云云二
十二右
三股印。刀印雖
異説倶直以印可水也當時行事用
散杖也。胎藏備在次第云。次灑淨取散杖三度
灑壇上。淨
心地三毒
義也九右
 初句普歸命等者。釋南麼三曼多
勃駄喃句也。諸佛本立誓願云。若有
之人者。必往可加護。是故今普歸命諸佛
之時各不越本誓同共加持也 第二句
中等者。釋阿鉢羅底三迷句也。密鈔五云。
此一密言除歸命外都成六句。第一無勝。
或云無等等三昧句。謂此曼荼羅王出過一
切語言譬喩。無有一法可倫匹。故名
等等。梵語三迷。此譯云等。上帶阿聲即云
無等。第二虚空平等句。謂此心地畢竟清淨
同虚空。故以爲名。第三平等隨現句。謂
此心地等虚空。故能遍一切衆生界。平等普
隨類之身。故以爲名。第四本性清淨句。
今以香水地爲除故。謂以性淨之戒
合性淨之悲水。遍灑法界衆生性淨之
心地。故以爲名。第五法界極淨句。謂法界即
是阿字。本不生故。猶如虚空性離塵染。故
極淨句也。第六警覺自誓句。謂一切如來
此密言師子吼。警覺一切同入此中
故名警覺十三右此釋除歸命句而成六句
故以當段第二句第一。次第巡配知
 以此字門等者。釋次上莊嚴此字之所由
也。同鈔云。皆爲莊嚴等者。以此阿字即是菩
提心之本源如種子。由依種子則能生
長大悲萬行之花及方便究竟之果。如是花
菓皆屬菩提心。故云皆爲莊嚴此字故也
五之十
四右
今所造等者。同鈔云。言今所造大悲
者。今所造立大悲曼荼羅之王。雖渉外
皆爲此阿字菩提心地五之十
四左
意云。
今所香水者是初二三日間所造立
曼荼羅王也。故先表所灑之處。云今所造
大悲藏生曼荼羅王也。以香水淨此曼
荼羅者。皆是治心地。爲垢穢也 若
論外境等者。通妨也。今所造曼荼羅是外事
境也。何云心地離垢穢耶。今通云。内外
即一事理通渉。故雖外境亦是阿字
所加持之金剛心地也。是故以香水壇即
是治心地。離垢穢之方便也 是故餘字等
者。總結也。阿字乃金剛心地故是總體也。餘
字爲此字門之別徳也 阿字是等者。正
阿字之字義也 次云波羅等者。釋波羅
字之字義次有底字等者。釋底字之字義
底字出二義。一心義。二如如義也 如於自
心等者。釋如如義。如於者初如也。如實者後
如也。如於如故云如如即是淨菩提心
者。釋心義 淨菩提心於一切法等者。釋
娑字 住是三昧等者。釋摩字@ga@ja@nanama
五字皆是大空字。故云爲諸佛大空也 以
定慧均等等者。明麼字具翳點也 故云三
迷者。娑字雖不具三昧聲而以語勢
也 此中但約等者。上來所明且約字義
釋之。若廣論之。諸大乘經論所明四
悉檀四不生等種種法門。皆是説阿字門義
謂四悉檀中世界爲人者有義。對治悉檀者
空義。第一義者不生義。於不生中四不
。自他共無因也。是故統之唯收阿字三
。舒之廣渉十二部經。故云則有無量句
也 又以一切等者。如阿字。餘一一
字門皆具一切法門。何以故。一切言語中皆
阿聲故也。若得意者則於一一字門。順
逆旋轉可無量法門。從此以下粗明
。不具論之。學者得意可之也 復次
眞言等者。以下約句義也鉢羅底對義。三
迷等義。阿字無義。貫通下二。故云無等無
也 第三句義等者。釋伽伽那三迷句
也。伽伽那虚空三迷等。故云虚空等也。自
心有三徳。似世間虚空。故云等虚空。一畢
竟淨。二無分別。三無邊際。如次可金蓮
也 復次伽字門等者以上約句義。已下
字義也 以伽字等者。釋初伽字 如來
於此等者。釋後伽字 以不行等者。釋
 以我心地等者。釋三迷字也 第四
句義等者。釋三麼多奴掲帝句也。三麼多
等。努掲帝隨。故云等隨也 以金剛等者。
結前屬第三句 即能等者。生後。屬第四
 等遍一切衆生界者。釋等之字 普現
隨類之身者。釋隨字也 復次娑是等者。以
上句義。已下字義也 皆悉如如者。多字也
 是故法界等者。此約字義還釋句義等之
也 如者等者。努字字體na字。故云大空
三昧也 如來住此等者。釋掲字 而能如
其等者。釋帝字ta字如義。故云能如。是又
字義還釋隨義。故云等隨也 第五句
義者。鉢羅吃㗚底本性義。微輸睇淨義。轉
眞言最初阿字。故云還也 及香水義者。淨
菩提心上具香水二義。謂菩提心具等至法
界徳香。具大悲三昧徳水 普灑一
切衆生心地者。等至義 除其垢穢者。悲水。
淨有二種。一性淨。二修淨。今言普灑心地
除其垢穢者。修淨也 如水性等者。以上法
説。以下譬説 如來香水等者。合説也。其意
知 故次明等者。第五句明性淨第六句
修淨。本修二淨不離相由故。連上句
下句也。達摩駄覩者。法界義 微戍達儞者。
淨除義也。淨除法界衆生心地。故云淨除法
界也 亦當以等者。第五六兩句唯約句義
釋。亦當字義門廣釋之也 以一切
如來等者。其文爛脱。至下可之 復次
法界等者。以下約逆觀旋轉釋。法界者
諸佛法界也。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故。於
第六句法界中。開生界心界也 本性淨者。
第五句 遍至一切者。第四句 等同虚空
者。第三句 無等等阿字門等者。第二句
如虚空無邊者。釋等阿字門義然復有
無量等者。釋無等義也 末句云等者。釋
莎訶字。其義易知。但以上以一切如來同説
等十七字。移皆充滿之下之耳
凡内五寶時乃至使二分明者。些些疑文云。
凡内五寶時即應前。禮十方諸佛而請
白言已上文此内寶時合衆多言詞及觀
念等。一一垂示云云
已上
今釋此文而有二義。一
具支灌頂第四云。凡内五寶時即應
禮十方諸佛而請白言。我明日當
私謂。此第二
日内五寶等也
是安置了。更復淨塗。使
已上凡具支意蓋以埋寶第二日
故今凡内五寶等者。第二日行事明壇埋
寶等之法也入曼荼羅鈔同之。二持誦不同
第一云。置灌頂瓶法○義釋云。凡内五寶
時○當請法六左若依此文第三日行事
瓶内五寶等之法也。第五釋灌頂瓶云。
其中内五寶五穀五藥云云。光云。第五所出是
門外灑身之瓶也。其灌頂
瓶當卷上
文説之
 凡内五寶者。似瓶中。而今案
之兩釋互有得失。具支爲埋寶其謂。地
中埋寶等之時敬禮十方諸佛。金剛界諸軌
埋寶時多行警發地神法。警發前後必禮
方諸佛 今如前者指警發地神前明禮法
之文。其義可知。但爲第二日則大招相違
 明日當作請法者。指第四日請白阿利沙
。在第二日何第四日云明日乎。次持誦
第三日最宜。依之傳教七日行事鈔。引
此文而正合第三日雖合第三日無埋
壇内瓶分別之釋
最足
證。但爲内瓶甚叵甘心。未見内瓶之時
禮諸佛之文。然則埋寶爲第三日之傳。合
文理故以爲正義。即此文潤色之一也。當
知凡内五寶者。埋寶事也。此事第三日故明
日之言非相違也 從此第三日等者。上於
第三日亦有三法。第三準定方位。此一法下
文可之者。即此文也。具支灌頂第四以
從此第三日一一分明之四行文。連
上明第三日之文終云然後作餘事業也
句下之。其義最宜。準定方位者。準字有
意。謂爲曼荼羅彼別定方位。點記尊
。以之乃爲圖位模範。阿闍梨若以白點
猶不記持者。更畫尊像或畫名字。一一可
持之 乃至者。或種子。或三形等。可
之故也。凡正於大壇尊位之法。或第五
日持地後。或第七日晝日。或夜分釋。至下一
一可之。未第三日大壇畫尊像之文
當段文若云阿闍梨速不作者畫形相
字者。謂明第三日畫作之法。今者
記持畫之。非正畫之義浮文明也。誠
繪師紙形之也。問。或傳以當段文
爲白檀九位曼荼羅。有其謂乎。答。此義愚
迷至也。白檀曼荼羅第四日事。準定方位第
三日事也。有眼之士。豈其可之耶
     一 爛脱
(一)故云五穀五藥也 (三)如是安置○餘事業
也 (五)至第四日暮○其義大同 (二)凡内五
寶時○當作請法 (四)從此第三日○一一分
明 (六)及香水灑淨竟等以下
如文
  已上依具支灌頂第四意
(一)然後作餘事業也 (三)至第四日暮○其義
大同 (二)凡内五寶時○一一分明 (四)及香
水灑淨竟等以下
如文
  已上依持誦不同第一意
及香水灑淨竟乃至瑜伽處也者。此第四日
法中後明白檀曼荼羅也。持誦不同第一云。
白檀供養請白法。初第四日暮加持香水
有印明加持百
八乃至千遍
次當白檀作圓壇八位
亦辨五
供七右
私云。此一段經文前後交參。而任
爛脱也。於中大分三法 一塗作。
二觀作。三供養也 當用白檀等者。釋曰。白
檀以塗畫等二句。是第一明塗作法也。白檀
曼荼羅者。是尊座位也。不空尊勝軌説白檀
九位曼荼羅云。竝用白檀香塗之以爲
請賢聖之位二右慈覺在唐記云。白檀塗尊
位者。謂一箇頭指端塗著白泥末。以磨著其
位之已上 劑十二指量者。瞿醯經上召請
云。次於中央白檀塗香圓曼荼羅
量十二指爲曼荼羅主座。故即以手按
彼眞言一遍。一誦一按。乃至七遍。次復
心念。及稱名號。諸大尊等亦爲作前香
曼荼羅八右此經第六日作此事。故具支灌
頂第三引此瞿醯經文已云。私謂。此白檀。
義釋爲第四日事。此中爲第六日事云云
已上
之 最初置等者。九位座處如文可知。
持誦不同第一云。中胎大日位十二指量五
佛一壇七右
 阿
闍梨所住等者。謂二明王中間是修瑜伽
處也。凡胎藏行法座處有重重分別。具如
八卷鈔注
經云初第一我身乃至一切諸尊也者。已下
中第一我身等文。毘盧遮那無比第一大
自在身故云第一我身也。此座位具攝
葉九尊。約勝且云五佛也 第二諸等者。
佛菩薩雖異倶救世間。故云救世 二位
者。開佛菩薩一切如來位一切菩薩位
也 第三彼等者。佛母虚空眼也。般若波羅
蜜爲佛母也。第四五六如文 則降三世等
者。降三世經雖之居不動對方。故擧
不動自有降三世。或又不動ha@m字爲種子
三世ha字爲種子。字體同故。不動攝三世
也。不動火。三世風。火依風増力。故二尊不
相離。擧一攝一。如是意旨可之也 
此六位者。最珍鈔云。問。經文擧六位。釋何
八位云乎。答。六位中第二諸救世分佛菩薩
二位。第六不動尊分不動降三世二位。即八
位也已上
攝一切諸尊者。中位攝八葉尊。上方三位
遍知院諸尊。下方二位攝持明院諸尊。左
右二位攝蓮華金剛二部諸尊。是故擧此六
第一重諸尊也。具支灌頂第二云。今
此白檀曼荼羅中唯有中胎第一重中三部
諸尊。宜中胎同攝佛部。若廣論者第二
重第三重諸尊皆可在此中。本能攝末故
已上
如是作竟乃至大慧明也者。此釋供物布列
。非奉塗香華等句。彼句至下釋之。持
誦不同云。塗了布列五供私云。已上皆用金
剛薩埵身修之七左
準同供養等者。指第七卷供養儀式品也。
問。經想念置其下一句無釋。其意如何。答。
當卷經下文云。眞言主之下。依涅哩底方。不
動如來使云云
已上
之 然後觀作等者。釋
行者次於中等五偈。是白檀曼荼羅之中。第
二明觀作法也。經文説五佛觀想。竝是白
檀中位所攝也 釋大日觀之中。敷座者。
師子座也。持誦不同第二注此文云。私
云。敷座者大覺師子座。在宮殿正中二十
一左
第七云。其上復觀想大覺師子座。寶王以校
飾在大宮殿中已上此文也 置白蓮華
臺者。釋處白蓮華座之句 以阿字門等者。
經第七云。次當阿字大日牟尼已上
第三轉字
輪品
云。在於内心而造大日世尊○或
字句。謂阿字門已上持誦不同第一注
檀位云。以五阿字轉作五佛。形色如
九位之中以中央一位五如來位。是以
五轉具足AM+uH配五佛意也。撿前後文
中胎種子有a A+uH兩説。是以五阿配五
。則有中因東因兩箇廢立故也。然今以
a大日種子。是中因義也。持誦不同第二
云。密印品釋祕藏記大日四佛種子。a@a
a@ma@hA+uH西 二十
二右
當段五佛列次亦同此也。
若依第二十説a等四字以配四佛。而第五
a+uH入中字。是依東因義也。又持誦不同
第二云。私云。a大日是修因向果種子。
@a@h大日是從本垂迹種子。今灌頂像是
垂迹形故a+uH定。白檀釋四佛爲發行證入
二十
二右
此釋意。白檀曼荼中尊以a+uH定。四
佛爲a等四轉。頗違當段釋歟。更可
又三種悉地儀軌別本奧。當段五佛與第二十卷後問
答釋相合。以ava@mra@mha@mkha@m五字爲種子。恐繁不引之
身如閻浮檀等者。經第七云。閻浮淨金色爲
世間已上經第三云。身相金色已上第十
三釋云。身作閻浮金色。色之深金極光瑩者
是也四左慈氏軌下云。色如瞻部州檀金色
像深赤黄色是也七右些些疑文云。身如
剡浮紫金色。如菩薩像。首髻如冠形已上
紫金多在諸經。其意如何。其色黄歟白歟
     一 大日白色圖像
般若寺疏鈔第一云。疏云。然後觀作寶蓮華
臺○成正覺之幖幟也云云次第法則時中道
場觀意最是也。彼台山珍闍梨中胎大日尊。
白色儀與相違也。又疏第六卷説彩色
處白以爲云云此義大日尊身造
耳。又彼壇上分布五色時。先以白色爲
中。言非佛身造白色。加之先達高徳瑜
伽阿闍梨胎藏中胎尊。以金色作其形
豈今珍闍梨其智徳劣弱哉。後來闍梨達好
好可分別七十
五右
     一 閻浮檀金
智論第三十五云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林有
河。底有金沙。名閻浮檀金二十
四右
梵網古迹上
云。梵云瞻部。此云勝金。如阿含經閻浮提
。閻浮樹下有金。厚四十由旬。號曰勝金
金中勝故。即閻浮檀金也四十
二左
一切經音義
云。瞻部捺陀。或作剡浮那他金。舊云閻浮
檀金。名一也。但瞻部樹半臨陸地半臨
。此海水底有金也。而水極深。然金色徹
出水上。若轉輪王出世。諸夜叉等神取此金
將來博易。故人間有之。若著闇中闇色則
滅也。那陀此言江。亦云海也二十二
之五右
法華義
疏第八云。閻浮那提金光者。閻浮者此云穢。
那提者州也。閻浮提州有水。水下有金光
金光出水上。借此爲名也三十
六右
補注云。剡浮
那陀金亦言閻浮那提金。又云瞻部捺陀
。又云閻浮檀金。又云剡浮那他金。其
實一也。梵音&T049271;切耳○瞻部諸文不翻。準
西域記音中。翻爲穢樹。那他此云江也。
海也。西域河名也。其河近閻浮樹。其金
彼河中。此河因樹立號。金因河得
現本一之十六
與所引文大異
 翻梵語集第十三閻浮那金
可云閻浮那他。亦云閻浮檀。此
云閻浮者樹名。那他者江已上
新華嚴音義云。閻
浮檀金具正云染都捺陀。此是西域河名。其
河近閻浮捺陀樹。其金出彼河中。比則河因
樹以立稱。金由河以得名。或曰。閻浮果汁
物成金。因入河。染石成此閻浮檀
。其色亦黄兼帶紫焔氣一之
九左
紫金之稱
此文
首戴髮髻等者。釋髮髻以爲冠句也 通
身放等者。釋放種種色光等二句也 被絹
縠衣者。絹字寫誤。野澤古本皆作綃也。經第
七攝大儀軌等亦作綃也。供養法疏下云。綃
穀衣者。金羅文也六右又經第三轉字輪曼
荼羅行品
云。鉢
吒爲裙。上被絹縠已上第十三云。不
。用極細絹。爲下裙。更用極細羅縠輕紗
用爲上服四左經第三絹字亦可綃字歟。
更可證本也 首陀會天等者。首陀此翻
淨。是淨居天也。淨居有二重。如第一釋。又
第五云。阿闍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過
已上有菩薩受佛職位。亦名淨居天。多
是一生補處菩薩。是第二院所攝。非此中所
明也二十
五右
第四禪五種那含天。不還果聖者
之所居。故稱淨居。是曼荼羅第三院所攝也。
補處菩薩受職成道之處。是自在天王宮第
二院所攝也
  一 就當段釋智證大師疑問會釋
雜鈔第一云。以阿字門轉作大日如來。如
剡浮提紫磨金色。如菩薩像。首戴髮髻。猶
如冠形。何故云菩薩形首戴髻冠。又四
佛頭髻何以不大日佛耶。中胎與四佛
各別。伏乞指示已上又云。此是首陀會天成
正覺之標幟也。於彼天中正覺時。剡浮
衆生有見聞否。爲何根機彼成覺。何處
因。下句中云。世尊俯同其像也。若準
是應身。若眞言行者萬行滿時。正於
何處無上果。爲當首陀會天中。爲當菩提
樹下已上些些疑文云。此是首陀會天成正覺
之標幟也。兩部大日同於彼天等正覺
此爲如來自證地不。若爲彼機現之歟。
以下句云世尊俯同其像故。若此文可
應身耶。行者滿萬行等正覺時。爲
何處佛位已上疑問。
已下會釋
智證釋云。紗縠以
爲衣者。首陀會天衣服輕妙無銖兩。佛俯
他所以當知。第四禪頂及菩提樹下示成正
。皆是化儀垂迹之權。菩提樹下成正覺
者。示同人間化物相。首陀會天成正覺
者。示同彼天。現化之相總是。俯同之事都無
眞實之體而不即不離
人之與天
蓮臺爲實智。八葉爲
便○言實智者。自證之體。無度人之事
故從此自證中無上勝應之身。或俯
首陀。或降樹下。竝是迹中之事。故言從此
華臺中大日勝尊現已上最珍鈔云。問。究竟
圓滿位何如菩薩像乎。成道已前可
陀會天。正覺之後可果滿相也。例如人中
成道因果之相別。何況四佛出家形。中尊菩
薩形如何。答。人中先出父母家。後出二死
。故出家受戒成正覺也。首陀會天無
故。無出家之相故。菩薩形形成正覺也。
加之眞實成道非捨因得果。無始無終佛
故。顯因果一體之義歟。但四佛出家形約
應佛。四方正覺之形類四智之徳。四角四菩
薩類四行也。四智四行即一體具足因果功
已上又云。大日如來成道已前。即十地
菩薩故俯同彼天。成道已後因果一體。故猶
其像也已上講演法華儀上昞雲記云。四佛標
果。四行標因。中胎身標非因非果。若爲
道義處。首戴寶冠。自標非果。示現五佛
非因一左
無有銖兩者。本業瓔珞經下云。淨居天衣重
三銖九左四銖爲一分。四分爲一兩。那含天
衣三銖也。補處菩薩所居過彼天。故衣服輕
妙無銖兩也 銖慵朱切。十黍爲絫。十
絫爲小補
平虞
佛本行集經音義云。銖分上音
殊。六銖爲一分。四分爲一兩已上 兩里養
切。説文二十四銖爲一兩小補
上養
翻譯名義集
云。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兩。十六
兩爲斤。三十斤爲鈞。四鈞爲三之四
十一左
 本
質嚴淨者。天本身相好嚴淨不外飾
如來妙嚴等者。不假外飾之祕釋 乃至十
住等者。衣服輕妙之祕釋也 如在羅縠者。
入大乘論堅意造下云。淨治第十地。得無量
無邊梵呪方術。能令一切自在無礙。作摩醯
首羅天子。亦爲一切世間依止○如是菩薩
於佛地。猶如羅縠障十四右法衡鈔第六
云。唯識論云○金剛喩定現在前時。彼皆頓
斷入如來地。意云。爲此佛地障故。十
地菩薩觀佛境界羅縠中觀月髣髴
分明。此佛地障依二障立。所知障品於
地地中漸次斷之。煩惱障種金剛無間一品
道斷。論以二障合而説之。故言頓斷入如
來地三十
二左
 縠呼谷切。説文細絹也正字通
閻浮金等者。閻浮檀金之祕釋也 自然性
淨者。不假百錬而性淨也。是妙義也 最深
者。簡世金淺色。是深義也。翻譯名義集第三
云。金有五色黄金爲長。久埋不變。百陶不
輕。眞諦釋金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
轉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淨我樂
四徳三十
七右
例此釋而可解也 通身等
者。放種種色光之祕釋也。問。經文復當於正
受者。其意如何。答。此一句無釋。故旨趣難
知。一義云。此句説中胎大日印相也。經第
七説道場觀云。跏趺坐蓮上正受離諸毒
二十
二右
青龍儀軌中云。遍照猶日光。正受住
七左持誦不同第二云。私云。別修行時觀
日尊。隨四種事喜怒定印
採持與願劍印今灌頂像是寂災法。
故作定印。即白檀文云。復當於正受二十
一左
之。一義云。此句示次文四佛觀想印相
是行者住定印之相也。對上行者次於中定
意觀大日文。故安復言已上光云。初義引
證可然。本文大異。此未文勢。可笑之甚
也。後義可觀 正受者。釋論記云。梵云
。或云三昧地。此云正受。或云觀。又云
。又云正心行處一之十
一左
菩提心義第一云。三
昧者略。具云三摩地○天台云調直定。玄奘
等云正受。正受現法樂等。故云正受現本二
之七右
次於四方八葉乃至一一明了也者。此釋
想四方佛句 初明東方中。部分齊一者。
部黨分類。故云部分。集于一處而齊其志
故云齊一 一切智願者。謂求一切智之願
也。萬行萬善皆以此願而爲幢旗。進止成
其功故 於菩提樹下等。第六云。赤是寶幢
如來色。既發菩提心。於明道中伏魔怨
除蓋障十三右之 色如朝日等者。
謂日始出是初發淨菩提心義。故云亦彼相
應義也 次明南方中。菩提心種子者。中
方 長養大悲萬行者。東方。祕藏記釋東方
云。發歸本之心修行故曰行。亦因也上之十
三右
之 今成遍覺等者。南方也。第六云。
黄是如來念處萬徳開敷十五左亦此義也
此是世間等者。明眞金檀金之淺深也。智論
現在金佛在時金則不現。佛在時金
閻浮那金則不云云之 心量因
縁者。智證雜鈔云。心量因縁生義如何。若四
佛從心量之縁生者。中胎佛亦可云云
已上
些疑文云。又從心量因縁生者。何故心要
四佛所觀大日爲能觀。若從心無量
生者。如四智心品四佛有生滅耶。若爾隨
所觀而能觀亦無常否云云
已上
今謂。中台本地常
寂身。葉上隨他加持身故。心量因縁約葉上
也。第二十云。次即入中惡長聲字是方便
也。此是毘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華臺之體。超
八葉方所。非有心之境界二十
八右
有心之境
界者。即心量因縁也。第三云。不思議法界即
蓮華臺。種種方便道即喩蓮華葉十四左
之。又就中台首陀會天俯同像。是正
覺以前相貎故。猶可隨他相。於常寂身
者非因地所知故也 差降。石山本作
 次明北方中。義云不動者。第二十云。
又前云北方阿閦者。經誤也。此是瑜伽義。
此不相應。以鼓音佛定也三十
二左
段北方不動佛經文。云前云北方阿閦。阿閦
此翻不動故也。彼云經誤。此作會釋。前後
相違難思。更可之。第十六云。北方鼓音
前置阿閦。今改爲
此名也二十八右
是亦指當段前也。胎
藏諸尊梵名出北方梵號。云鼓音ak@sobhy@asta
th@agata。是於鼓音佛阿閦之稱。爾乃難
爲誤歟。又一字頂輪王經第四菩提流
支譯
云。東
方寶星如來○北方阿閦如來左手仰伸臍下把袈
娑角。右手覆伸置
右髀上。
施無畏相
西方無量光如來○南方開敷蓮華王
如來○六左此經亦同當段。但印相施無畏。
蓋是於觸地印此稱歟。十卷義釋第三
裏書云。不動在體。天鼓指云云
已上
之。
智證大師記云。典侍上毛野朝臣宅造胎藏
金剛界兩部曼荼羅。所定胎藏八葉。東方北
方佛位事。右蒙師説。曰案本經。云東方寶
幢佛乃至北方不動佛。一行阿闍梨義釋云。前
云北方阿閦者。經誤也。今以鼓音佛
已上
本文
余曾於有説。曰西天曇謨底阿
闍梨。以瑜伽中阿閦佛東方寶幢佛。乃
至不空成就佛爲天鼓音佛此胡國阿
闍梨之説
今撿
瑜伽中阿閦佛北方佛。以不空佛
東方。唐朝本國且相承此樣。是亦一義
也。所以皇太后宮御願曼荼羅使古圖
者。今度依曇謨師説。以垂臂解觸地爲東方
。以施無畏北方佛。近來宗叡阿闍梨
又同斯説。諦莫遺漏者。恐後代成寒熱。故
口決記録如件。貞觀九年歳次丁亥
月己酉二十五日辛卯。學大法弟子延暦寺
傳燈大法師位探源傳燈大法師位猷憲已上
記文
私云。最珍鈔引此記文。山王院御記云云
源猷憲慧徳同智證大師面授弟子也。西天
曇謨底誰人乎。若是指達磨枳栗底歟。更
之。貞觀八年宗叡歸朝之時。兩部大曼荼
羅宮中修法持念堂安置之。彼記所載即指
此圖像歟。與高祖大師請來現圖印相別歟。
之 天鼓者。八十華嚴第十五賢首品
云 忉利天中有天鼓。從天業報而生得。知
諸天衆放逸時空中自然出此音。一切五欲
悉無常如水聚沫。性虚僞。諸有如夢。如
亦如浮雲水中月。放逸爲怨。爲苦惱。非
甘露道。生死徑。若有諸放逸行。入於死
滅大魚口。世間所有衆苦本。一切聖人皆厭
患○三十三天聞此音。悉共來昇善法堂。帝
釋爲説微妙法。咸令寂除貪愛。彼音無
形不見。猶能利益諸天衆十七右法華
義疏第一云。外國名佛以爲天鼓。賊欲來時
天鼓則鳴。賊欲去時天鼓亦鳴。天鼓鳴時諸
天心勇。天鼓鳴時修羅懼怖。衆生煩惱應
佛則爲説法。衆生煩惱應去佛則爲説法。
佛説法時弟子心勇。佛説法時諸魔懼怖。
天鼓無心能爲四事。如來雖説亦復無心。
是故説佛以爲天鼓也。又如來雖覺實無
所悟。喩天鼓雖鳴實無心十八左 次明
西方中。如來方便智者。第六云。青是無量壽
色。既到金剛實際。即以加持方便普現
悲曼荼羅云云十
三左
些些疑文云。次以萬行。次
正等覺。其佛名彌陀。即西方也。上具縁
中南方佛長養萬行遍覺。即大空義也。
次北不動佛是般涅槃智。次西方佛此方便智
云云若準上品。彌陀是後得智。今據此文
正體也。何以相違。以已上最珍鈔云。
問。第五a+uH字是方便究竟也。西方阿彌陀a@m
字菩提義也。何今相濫乎。答。以衆生無邊
故。大悲方便無終盡者。無量壽義約方便
究竟也。大日如來方便究竟徳託a@m菩提常
之。故無相違已上又大日經開題云。
無量壽者。法身常恒不壞之徳是也二之
四左
此約
實智常住之徳而立無量壽之稱歟。凡於
西方或立智慧門之稱。或立具大悲者之
。當段所出仁者勝者二名。如次標悲智
二徳也 梵音爾儞者。智證雜鈔云。梵音爾
儞名爲仁者。爾儞梵字如何云云
已上
次下所出
阿利沙偈云。爾曩仁者梵字。普賢行願讃云。
jin@a已上爾儞梵字jini歟 此二佛等者。
北西二佛。如南佛亦作眞金色也。問。當段
經説西北二佛列次相反常説。其意如何。答。
智證雜鈔云。何故於北方排西方耶。次第
雜亂其意如何云云
已上
嘉會壇第三云。私謂。鈔記
阿阿五字。如次爲發行證入方
五義。即亦如次爲東南西北中方五佛○普
方闕之也。又白檀義釋四佛如次東南北西
菩提心行涅槃方便智云云
已上
今私考諸文。四佛
方位列次不一純也。經第五祕密品説相全
當段也。又一字頂輪王經説東北西南
次第也如次
上引
又施餓鬼法中所引南東西中北
也。又八葉四行菩薩列次以上異説皆有
。具如別鈔。問。觀經云。無量壽佛身如
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十一左若爾西方
佛可閻浮檀金色。何云眞金色乎。答。取
喩隨處不定也。若不望勝劣直取其喩
阿彌陀閻浮金。而今大日與四佛
深對望。故大日爲檀金。四佛爲眞金。法華
文句云。直論金色。剡浮那陀金在濁水底
光徹水上。在闇闇滅。迦葉身光勝於此金
身光照由旬一末之
四十七
迦葉身光猶勝閻浮金
彌陀云閻浮金者。彌陀劣迦葉乎。譬喩
宜。請以彼觀經説今釋也 稍
閉目等者。如上南佛云離垢三昧之表
。北佛云於寂定之相。未其住
之相。故今作此釋也。稍謂。非全閉也。
修禪要決佛陀
波利
云。其閉目合口等。竝不
。乃至萬事皆貴舒縱。不拘急。閉目未
慣者時任稍開云云
已上
準例而可之 華臺
四維等者。當段經文唯説五佛。不四隅
菩薩。四菩薩名字經第五入祕密位品説之。
彼品説八葉云。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華
王如來。北方鼓音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東
南方普賢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方
妙吉祥童子。西北方慈氏菩薩已上 當段。如
下文説之者。指此文也。祕密八印品經文
八印尊號。疏家出其名號。彼文
云。第五東南普賢菩薩。第六西南文殊師利
菩薩。第七西北彌勒菩薩。第八東北觀自在
菩薩十七之
五右
四菩薩内觀音彌勒座位經疏説
現圖相違。具如別鈔 其一切等者。上
來釋九位中位了。今釋中位上一切如來
。此位具縁品圖三角印。經第三轉字輪品
a@m字門。同第五祕密曼荼羅品畫佛像。第
十六云。此三角中作赤色。其中畫佛像
作何佛更
問五左
當段云但觀一佛佛體。是祕
略之意也。智證雜記云。作何佛更問者。大日
尊也云云
已上
持誦不同第一云。注作何佛者。即
大日也云云
已上
子細可之 在金壇中者。此
白檀曼荼羅觀想。而非直安布金壇
歟。金壇者經第五祕密品云。一切佛三角在
於白蓮華。空點爲標幟。金剛印圍繞已上
十六釋云。繞三角金剛之。如圖也
諸説不同記第三云。又一印在三角。尖頭
亦有光焔。三角外有圓光。最内青色有
焔形。次赤光。赤青間有金界。其次紺色。如
却敵形。赤紺間亦有金界二左此記
三重金界。所以稱金壇歟 餘各依經等
者。八位中除中胎與正東餘六位也 皆應
轉字等者。上來八位皆轉種子字本尊
也。具支灌頂第二云。私謂。此中宜
日寺大儀軌。轉字成尊。密印眞言九尊三部
最是分明云云
已上
慧日寺儀軌者。指善無畏胎藏
廣大儀軌。是慧日寺惟謹傳受之本也。光云。
我聞之師。轉字成身是自法現人故即法身
佛也。非隨機報應故是最深祕也。或曰。三
昧耶形即羯磨形所持契印及手印是。此故
三形似略實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八
光云。此卷所出本疏亂脱之外更有三處。其
十六左供養法中説至當用白檀等此置而用
鈔出具支
亂可。故
今不出
其二十七左(一)漫荼羅王 (四)乃先用○
諸垢穢故 (三)若論外境 (二)亦是所持○此
字門也 (五)阿字是以下如文。其三二十右
伽處也以下至次卷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九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四卷之餘釋經一
具縁品
凡漫荼羅乃至亦皆倣此者。以下因持誦
者思惟而住於佛室二句。廣明行者用心也。
中有四。一轉字法。二修觀法。三起座法。
四相現法也。當段明轉字法。此亦有三。一諸
尊各別種子。文言一一諸尊皆用本種子字
者是也。具支灌頂第二云。今撿白檀壇中十
六諸尊種子。大日種子據供養法。是阿字也。
八葉種子。據八印品。寶幢覽字。華王鍐字。
彌陀糝字。雷音憾字。普賢暗字觀音沒字。文
殊阿字。彌勒瑜字百光圖及相傳中八葉
之種子。與此不同
七尊種
子。據轉字品。東方一切諸佛暗字。伊舍尼方
如來母伽字。火天方諸菩薩迦字。夜叉方觀
自在娑字。焔魔方持金剛嚩字。涅哩底方不
動尊唅字。風天方降三世訶字長聲
已上
二三部統
攝種子。文言或以諸餘等者是也。同釋云。其
三部者。具縁品義釋疏五云。大凡此第一重上
方。是佛身衆徳莊嚴。下方是佛持明使者。皆
如來部門。右方是如來大悲三昧。能滋
萬善故名蓮華部。左方是如來大慧力用。能
破三障故名金剛部也。是故入阿字門
一切諸法不生。是法身義。入娑字門。一切諸
法無染著。是蓮華義。入縛字門。一切諸法
離言説。是金剛義。如下字輪品中以此三
攝百明。意在此也云云祕密品義釋疏十
云。大略有三部。毘盧遮那是佛部。即是
如來法界之身白色。次觀世音是阿彌陀佛
也。其身黄色。次金剛藏即是釋迦牟尼。其身
赤黄色。即雜色也云云攝大儀軌意有三部
謂中胎藏。次遍智院等已上
佛部
次觀自在等。次文
殊等除蓋障等。次地藏等次虚空藏等已上蓮
華部
次金剛手等。次不動尊等釋迦等。乃至諸天
已上金
剛部
今此白壇漫荼羅中。唯有中胎第一重
中三部諸尊。宜中胎同攝佛部已上安
然釋
諸部通用種子。文言若恐淺行等者是也。同
釋云。通用三部種子。其阿字者轉字輪品
云。世尊尋念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及
與持金剛者言。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
説法無等比。本寂無上。時佛説此伽陀
是而作加持。即時世尊身諸支分出現是
一切世間聲聞縁覺。皆同壽命種子。同
依處救世者。南麼三曼多沒駄南阿眞言
門諸菩薩。能作佛事普現色身。於阿字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