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呼經上云。或居山間閑靜之處。地生軟草。
豐足華果六左蘇悉地經上云。復有勝處青
草遍地。多諸華樹中。有甘木堪作護摩。
如是之處説爲勝處已上 復次若見等者。
以上淺略釋。以下深祕釋也。當段是華房祕
釋 又池是渇等者池祕釋 園是多人等者
園祕釋。段段釋其文易見。學者知之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

光云。此卷所解本疏古存亂脱。即今出之
楮餘以便後學
(一)如漫荼羅本位次第而住 (四)經云爲彼
○所見圓極(二)如是安布分位已 (五)即皆遍
至○作名字流通耳 (三)又令普現○皆見心
王 (六)是故 (八)作佛事已 (七)經云遍至十
方 (九)還來入佛身本位以下如文故和上
用此傳
  又傳
(一)次第而住 (五)經云爲彼○所見圓極
(二)如是安布分位已 (六)即普遍至○了了無
礙 (四)下文所説○流通耳 (三)又令普現○
皆見心王 (七)是故作佛事已以下如文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挍閲
疏第四卷釋經一
具縁品
偈云制底乃至漫荼羅也者。是第六明隨分
好地處。猶是擇地支分之餘也 或雖非聖迹
等者。此釋有意。謂若約勝劣次云之。此一
偈僧坊阿練若之次。華房高樓閣之前可説
之。爲顯此意。云或雖非聖迹及僧所居也。
聖迹者正指正覺縁導師等處。兼通山林河
流處也。僧所居者僧坊阿練若也。縱雖非此
等處。又可作曼荼羅。即制底火祠等處也。
而今華房樓閣等次説此偈者。僧俗所居相
連有便故也。謂僧坊阿練若者。雖非聖迹
僧所居也。簡僧所居而更説俗所居。故云
華房高樓閣等。僧俗相對連次合宜故也。至
如彼制底火祠等者。匪非聖迹非僧所
居。亦非俗所住。是一類之處。故別説之。雖
別説之。其位超俗所居。故今對僧所居而
作簡別釋也此中有
七箇處
 但隨等者。釋制底隨
其地分體。於制底四邊可作曼荼羅也
制底者。梵語通目佛之堂塔。別名佛堂。制
多此云靈廟。舊云支提者訛。塔云率堵波。
此云高顯。舊云佛塔。塔婆偸婆等竝訛也。
法華義疏第十一云。依僧祇律。有舍利名
塔婆。無舍利名支提。地持云。莫問有無
皆名支提。明了論云。支提此云淨處也三十
一左
法苑珠林第五十云。所云塔者。或云塔婆
此云方墳。或云支提。翻爲滅惡生善處。或
云斗藪波。此云護讃。若人讃歎擁護歎者。
西梵正音名爲窣都婆。此云廟。廟者貎也。
即是靈廟也十四左如來八相靈塔。先段已出
之。今所出是不安置佛舍利支提歟 火
神等者。事火婆羅門云淨行梵志。彼火祠之
所也。第十九云。先説火神之本。最初是大梵
王○次梵天子○此是彼天火初也。自然生
者○劫初○大梵王下世間作牛形。而行
婬欲因生種類。由此有婆羅門種三十
二左
第二
十云。淨行有在家出家。若出家者。從童眞
行即入山。學道乃至得五通。無此娶妻
等法也二左 牛欄等者。欄郎干切牢也。通
作蘭。前王莽傳。與牛馬同蘭。師古曰。蘭謂
遮蘭。即牛馬蘭圈小補
平寒
光云。牧牛之處。以木
遮之故曰牛欄也 聚落者玄賛第五云。廣
雅云。聚落居也。聚聚也。人所聚居。落亦庭
院也三十
四右
 牧莫卜切。凡畜養者皆曰牧正字
 屎矧視切。説文屎糞也小補上紙 尿尼弔切
小便也正字通 梵俗亦以爲淨者。天竺風俗。
以牧牛屎尿爲淨。耶舍法師傳云。西國土
俗。以牛能耕地出生萬物故。以牛糞爲
淨。梵天帝釋及牛。並立神廟以祠之。佛隨
俗情故同爲淨已上毘舍討要上云。何故經
律用牛糞爲淨耶。答。耶舍傳云。西國外書
云。梵天婆羅門牛等。此之三種於生育人
物。世以爲重。佛亦隨俗貴之爲淨。故用牛
糞也末之五
十右
當段釋相異此等意。謂村里牛
食穢物故。屎尿臭穢而不淨。欄處牛食淨
物故屎尿不臭穢。是以爲淨也。陀羅尼集
經十二云。淨牛糞不食糟豆犢子糞。以淨筐器承取
名之爲淨明本十三之三十 左即
此意
 問。首楞嚴經第七云。佛告阿難。若末
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
山中肥膩香草。此牛唯飮雪山清水其糞微
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
雪山其牛臭穢。不堪塗地二右當段釋違此
文如何。答。聖説多途。何必可和會耶。若強
會之。大原四十帖云。大佛頂經云。雪山白
牛食香草。以此爲瞿摩夷。餘處牛糞臭穢
不堪用之云云師傳此法上故云爾也。自餘
法如何不用乎云云十五之
三十四左
私案。當段爲立壇
場取牛欄之處。楞嚴爲塗壇上取雪山牛
糞。所用各別。故非相違也 須牛移去等
者。牛欄之處牛去後可用之。若見在者。於
中不可作之。蘇悉地經云。或往曾有多牛
居處等一之
十二
即此意也 河灘等者。兩水若多
水。流會之處也 灘他千切。増韻瀬也。集韻
本作潬小補
平寒
正字通曰水奔也已上 攅在玩
切聚也。漢相如賦攅戻沙小補
去翰
 此側及中
閒等者。衆水流會其勢強故。此處頻經泛漲。
蕩滌無諸穢惡。是故可作壇也 泛方萬切
浮也 漲知亮切水溢也。杜甫過津口詩。和
風引桂楫。春日漲雲岑 蕩待朗切流蕩滌
正字通 滌經音義第一云。滌穢徒的反。説
文滌洒也亦除也。謂盪滌洒除去垢穢也。
滌亦除也五右 天廟等者。慈覺曼荼羅問答
云。經中齋室者有二。一俗家齋堂。村人會集
祀祭共食。如修禊事。二道人齋堂。掃灑香
華供養三寶已上今天廟者。當俗家齋堂也
 齋莊皆切。説文齋戒潔也。或作齊。禮記齋
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也小補
平佳
 然有
諸外道等者。若諸外道邪見人。現在之處不
可作也謂恐彼作障礙故耳 空室等者
如文 憒古對切。説文憒亂也心亂也小補
去隊
仙人得道處等者。是亦如文 棲先齊切棲
遲息也。或作栖。霽韻思計切雞所止也小補
平齊
 復次制底等者。以下深祕釋也。當段制底
祕釋也 建立白法者。大般若經第四百七
十一云。黒法感黒異熟。所謂地獄傍生鬼界
安立。白法感白異熟。所謂人天安立。黒白法
感黒白異熟。所謂傍生鬼界及一分人安立。
非白法感非黒非白異熟。所謂預流果。或一
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薩。或
復無上正等菩薩三右 橈女教切。説文橈曲
小補
去効
正字通曰摧折也已上 又火等者。火
神祠祕釋也 牛是等者。牛欄祕釋也。此中
有二意。一質性調柔。二不至放逸。如次可
配牛與欄之二字歟 閑河間切。説文閑
闌也。徐曰閑猶闌也。廣韻防也禦也小補
平刪
質職日切性也。又禮記註。質猶本也同入質
馴須倫切音句。説文馬順也又從也正字通
御魚據切。説文使馬也同上光云。行人本性
柔和。而能隨順教道。猶如好馬易調御也
已上 嗜時利切。説文嗜欲喜之也小補
去嫈
 攅
流等者。河潬祕釋也。於中有三意。一斷猶
預。諸河流所到。終會同大海。三乘雖殊終
歸一佛海會。隨汝所樂而學之也。二斷邪
信。譬如乘船浮水。船師去其迷津示其正
路。今阿闍梨亦除弟子邪信。而示其正行
也。三明兼信。謂先世信水盪滌其心。故名
兼信也已上光云。以能兼信以下。轉釋上邪
正雜信也。然乃此段只二意耳 天祠等者
天廟祕釋也。前人樂求三乘。猶預而不辦
其所趣也。此人不求三乘。唯願天樂也。
問。淺略釋齊祈世天。今亦願世天樂。兩釋
最似難分如何。答。淺略釋祖習邪見志願
天樂。深祕釋以彼邪心志願而爲方便。更
作勸誘。終令生正見天。次爲欲授受等文。
釋此意也。正見天者。佛所説天乘也。寶鑰
上釋天乘云。問。若然者諸外道等所行皆是
佛法歟。答。此有二種。一合二違。合者契合
如來所説故。違者違乖佛説故。雖云元是
佛説。然無始時來。展轉相承違失本旨。或
隨自見持牛狗等戒以求生天。如是之類
竝失本意已上是對彼違失本旨願天之
人。如來所説天即云正見也 空室等者。空
室祕釋也。於中出二類。初性好虚寂之人。
後求無色天之人也 如女人胎等者。懷胎
女人也 欲意者婬欲意也 仙人得道處等
者。仙人得道處祕釋也。出二類。一五通二長
壽也 亦可隨彼等者。外道五通長壽等爲
縁。而令成就如來正法五通仙等。如前天
祠段志願天樂。以爲方便而令生正見天。
故云亦也。私案。下去復次釋非前釋餘義。
是祕中深祕釋。何者前段約世間種種悉地
而釋。當段約出世無生悉地作釋。二段起
盡可熟思之。前文正見天者。尚是世間三有
天類。而非毘盧遮那所現之天衆也 復次
有諸等者。釋火神祠餘義也。前約慧性淨
業之義而作祕釋。今明火祠法爲門而入
眞言法之義也 圍陀火祠者。圍陀典所説
火祠之法也。圍陀者慈恩唯識述記第一云。
明論者先云圍陀論。今云吠陀論。吠陀者明
也。明諸實事故一末之七十五右文句
第八弘決第十如下引
 梵世者
梵天世界也 旨趣甚深者。護摩品所明。内
護摩十二火等法也 復有奉事等者。釋天
廟餘儀也。上雖粗釋生正見天。其相尚未
分明。故重釋之。就中亦有二段。初別擧尊
主天。後或有志願等者。總出三界天也 自
在毘紐那羅延者。如初品幷奧卷釋 日月
者雖欲界下位天。而周四洲施化。世人以
爲尊貴。故此中擧之耳 大我之身者。我
是自在義。謂簡世間小我。毘盧遮那以名大
我。如來具八自在故也。第五云。大我謂諸
如來成就八自在我。於法自在者四左謂諸
尊之中大日如來最尊頂故。今云毘盧遮那
大我之身也。總意云。外道之中或自在天以
爲我體。或那羅延天以計我體。世間小我爲
門。能成如來大我。故云毘盧遮那大我之
身也。自餘皆可例之 第一義天者。涅槃經
説四種天之中。第一義諦之理名天。第一義
諦者眞如理也。眞如理周遍法界無礙自在。
故稱天也。又涅槃經第十八云。我昔聞有
第一義天。謂諸佛菩薩。常不變易。以常住
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爲衆生精懃求
於第一義天。何以故。第一義天。能令衆生
除斷煩惱。猶如意樹。若我有信乃至有慧。
則能得是第一義天十右如此等文。諸佛菩
薩名第一義天也 或有宗習等者。釋仙人
得道餘義也。上雖云隨機誘接等。是又釋
相髣髴。故重釋之 迦葉瞿曇者。補注
四云。迦葉此云
飮光
瞿曇亦言瞿答摩瞿曇彌。此云地最
勝除天之外於人中得最勝故
 不思議神通深祕釋也 住壽長遠長壽深
祕釋也
偈云如上乃至無量聖衆也者。此第七明心
所好樂處也。此一頌中大有二處。初句上
來所説諸勝地也。次句阿闍梨意所樂處也。
後二句廣通上二句也 乃至者略可言之
詞也。謂可具釋如上之所説利益弟子故當
畫漫荼羅之文。雖然上釋一一之文。爲利
益弟子故。畫漫荼羅。其義自明。故不須重
釋也 求諸勝地等者。釋或所意樂處之句
也。勝地者。上所説山林多葉菓乃至仙人得
道處也。若不得此等勝地。隨阿闍梨所樂。
於有益地可建壇也。若經釋相配 則但
隨阿闍梨心所好樂者。釋或所意樂處之句
 謂有利益之地者。釋利益弟子故之句
即可造漫荼羅者。釋當畫漫荼羅之句也。
瞿醯經上云。或若不獲如是勝處。即應隨
得之處作曼荼羅。難得具足勝上之處。是
故但應於平正潤澤於東北&T049271;側近水饒及
有樹林意所樂處。離其地過亦無障難。如
是之處作曼荼羅。皆得成就三左此文就
所意樂處。亦示相應好地也。守護經第九
云。若無如是稱法之處。不復簡擇。隨所
便宜以用安置。但隨心地作曼荼羅四右
所便宜者。專指平正水便等歟
  一 擇處品類
上來所明處處大分以爲三品。細分而爲九
品。謂山林多華菓等三偈上品。及餘諸方所
等二偈中吅。或所意樂意一句下品。上品之
中。初一偈上上。次一偈上中。次一偈上下。是
皆於聖迹中。即分三品不同也。中品之中。
及餘諸方等二句中上。制底火神祠等一
偈中中。華房高樓閣等二句中下。此是三處
雖非聖迹。亦隨分勝地也。下品之中文。雖
未分品類。而準上中二品必有三品。學者
得意可分別之
若深釋等者。或所意樂處祕釋也。初約少分
善根心地。後又此衆生下。約隨機引接法門
也。第十一云。或意樂處。即是於諸法門。隨
便宜時隨一一門。係念而行。謂六度等。如
般若所説。於中隨自意修也十四左 遮文
荼者。密鈔五云。疏遮文荼等者。此是夜叉趣
攝。能以呪術&MT04402;祷害於世人。世人亦有行
此法者。法華經云。若吉遮若人吉遮。即其
是也六右文句第十云。吉遮起尸鬼。若人若夜
叉倶有此鬼會記十二
之四十右
 荼吉儞者。注大佛頂
云。荼拮儞狐魅鬼
已上
狐類也。荼拮儞現小通相。
具如荼吉儞儀軌説
問曰上明乃至不相違也者。此問答前後相
違 上明擇弟子等者。指上説阿闍梨支
分。中明攝受弟子儀式之文也。上下相違
問旨可知 答云是中等者。會之自有二
釋。初是中有下就二種弟子。上傳法弟子。此
結縁弟子。二機各別。故非相違。二又深行
下。於傳法弟子。上約過去道機已熟。説衆
徳具足。此約現世沒在泥滓云一毫微善。
前後非相違也 裁餘等者。譬如埋火煗氣
餘于外。此人内令道機熏發故。外餘善根
微相也。深行阿闍梨。以明鑒其本末因縁。
即攝受之爲造曼荼羅而授灌頂也。問。結
縁弟子者何類乎。答。下文云。隨有見聞觸
知。下至擧手低頭一念隨喜。皆必定成於阿
耨菩提。故繋珠毒鼓之縁豈當已乎三十二
右取詮
品所説五種三昧耶中。第一三昧。謂遙見
曼荼羅。禮拜供養未蒙入壇。不及密印眞
言授得。是只結縁而非灌頂。所謂擧手低頭
一念隨喜此中攝也。第二三昧耶。謂入壇中
投華供養。或預印言傳授。此人未傳三密
修行軌則。持誦不同第五云。此中第二三昧
耶。是結縁灌頂也云云
五左
可知之。又下文二十
八左
云若但求結縁於一門本尊法中。受眞言
印等。猶可攝第二三昧耶結縁機歟。至下
品可悉之。裁隊謂昨代切僅也小補
平灰
經云祕密主
方名究竟淨也者。以上明
擇地支分了。以下明治地支分也。凡治地
之言有總別。上來所釋擇地支分。次下所釋
擇時支分。共是治地支分之所攝也。其義於
第三卷已分科了。然於當段特表治地科
目。即是掘地擇治相當故耳。經説次第。擇
地治地擇時三段相續。而擇時後正説作壇
軌則。其中驚發地神作法了。當有此治地
作法。是七日作壇法中初日之攝也。是以傳
教大師七日行事鈔。幷安然具支灌頂玄靜
嘉會壇等。以當段釋編列下文初日作法之
終。良有以也
次明治地支分者。總標 謂於前所擇等者
別釋。於中有二。初淺略後深祕復次阿
闍梨下
於淺
略中亦二。初總釋。後其石下別釋 總釋中
於前所擇地中者。釋彼簡擇地四字。是即指
上來所説擇地支分也 簡取置壇等者。釋
除去礫石等文也。簡取造壇處之作法。是
初日行事也。此是作法有多用意。具如傳教
行事鈔載之 一肘以來者。明掘地分量
也。第十五云。如前造壇中説。劑一肘以來。
治法雖治地亦未成。仍須少時住菩提心。
離此不成也○又復一肘之内雖淨。然過
一肘設有種種穢物。是亦不能擇之。云何
令此曼荼羅而得究竟清淨。是故當知。若
能淨此菩提之心。捨離一切分別戲論之
糞。而淨其自覺之地。當知乃名善修其地
七左若依此文。一肘以來者。蓋是一肘以
下。若半肘若一磔等也。凡校合諸文。掘量淺
深不是一定。地有好惡也。然今出一肘。三
品之中。且約中品以顯自餘歟。陀羅尼集
經第五云。若上好地掘深一磔。若中一肘。下
地二肘。若下下地掘深三肘明本四之六左。十一
面經。一髻尊陀羅尼
經全
同之
第十二云。若得上地掘去一磔。若
得次地掘出一肘。若得下地掘出三肘已上
上中下品分別。此等文分明也。蘇婆呼經上
云。如是等處。皆應深掘取一肘量九左智慧
輪建立曼荼羅軌云。掘深一肘二肘乃至多肘
已上金剛智念誦結護云。穿地深三尺九右
空所譯梵天擇地法同之。大師建立曼荼羅
次第法云。次以鉞掘地三尺或七尺。至于
地精云云準此等文。一肘以來者一肘爲初。
而其以上云以來歟。不空所譯奇特佛頂經
中云。深掘劑膝去瓦礫炭石等四左新譯觀
想曼荼羅淨諸惡趣經法賢譯云。如非結界地。
當掘深至頸下之
十九
  一 壇量廣狹 附高下分齊
攝眞實經下云。説曼荼羅道場儀軌。廣狹大
小有三千五百。第一道場一千由旬。是金輪
聖皇持念儀軌。次有五百一百五十一十。如
是漸小乃至掌中爪甲之量。建立道場皆
獲悉地八左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云。其法壇
量。若爲帝王一百二十肘。若授法壇方十
六肘十二肘等已上佛説瑜伽大教王經法賢譯
第一云。其曼荼羅有三品法。上品千肘量。中
品五百肘。下品五肘乃二肘一肘八右祕藏
記水壇法云。塗作壇高一肘以下上之
三左
檜尾
灌頂儀軌云。六肘已下壇高四指。十二肘已
下量高八指。十二肘已上準此増加。但一重
平正更無層級。皆於東北隅稍令熱下已上
  一 肘量分限
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云。其肘長短。隨其呪
師肘長短以爲量數已上第八云。作曼荼羅
法。取自身肘量縱廣一肘十左集經第六云。
其像身高。如來一磔等入一肘。又云。其菩
薩身長佛一磔長短正當以人一肘。同經第
三云。菩薩身除天冠外。身長一肘。人肘一
肘如來一磔手是三右慧苑華嚴音義云。佛
本行集云。一肘謂二尺也。三之
一右
翻譯名義集第
三云。一肘人一尺八寸。佛三尺六寸四十
四右
建立
略記云。一肘者一尺四寸也云云或云肘有多
説。或一尺八寸。或慧運云。言一肘者。自肘
本端至中指末也。一尺二寸已上頌疏十二
云。積七穬麥爲一指節。三節爲一指。二十
四指横布爲一肘○解云。計一肘有一尺
八寸二右行事鈔云。此震旦國法尺寸。隨俗
不同。而用律暦定勘。則以姫周尺斗爲定
○隋煬帝立斗尺秤。準古立樣。余親見之。
唐朝御宇。任世兩用不違古典。故唐令云。
尺者以尺二寸爲尺。斗秤二種。例準増加
○以姫周尺秤以定官市衡量。無事不平。
此則閻浮通用。豈止姫周古法中二一
之十九
或云。金
智無畏不空等。皆在唐朝翻經流傳。然乃
眞言一家。但以唐尺宜爲定法
不任用物者。此當礫石碎瓦等 及虫等
者。當及虫蟻等 其石及等者。釋礫石二
字。石與礫二類別故。云石及沙礫也。今沙
者非是細沙。田中小石之類云沙礫也。石
者是其最大物也 若沙石衆多等者。蘇婆
呼經云。乃至深掘如不盡者。應當棄之更
求餘處上之
七右
觀智儀軌云。穿掘其地中。若有
瓦礫灰骨蟲炭及諸穢物即不堪用。更擇
勝處四左慧琳壇法云。掘地意者。恐地中有
穢物。如前所説。灰炭髑髏蟲窠樹根毒螫之
類。或有古墓伏屍。若惡物苦多不堪建立。
應當捨棄更求勝處九右 然大石等者。明
於石上可建立曼荼羅也 聖教説者。瞿
醯經上云。若於聖迹牛所居處。於巖窟中及
山頂上先所淨地。亦於窟上幷與石上。或制
底邊及於坦潬上諸江河邊。如是之處作
曼荼羅者。不須掘地及以治打。勿疑高下
等過。隨其地勢掃治灑水。手按其地及誦
眞言。即成清淨三左仁王念誦軌儀云。如於
舍利塔下船上重上盤石之上。及以清淨
無觸穢地。即依法建立曼荼羅則不須掘
五右法華儀軌云。或在樓閣。或盤石上船上
佛殿中。則不應簡擇五左 但土中等者。凡
於石上作之。不須掘地等法。但土若石中
交雜者。須除去之耳。又梵天擇地法云。入
山高頂上見。有大石其清如磨處。見人影
現。此石聖人吉祥之石。取白茅爲席。坐西
北角誦呪作法剋成就。非持戒比丘不得
一左此文即出靈石。當段亦可通此類
歟。又新譯大乘觀想曼荼羅淨諸惡趣經法賢
云。或得曾結界地。不須脩治。如非結界
地當掘深至頸十九右若依此文。於結界地
不可作掘地法也 西方俗等者。釋碎瓦
二字 及餘種種等者。釋破器以下文。但經
説之外疏主得意加顯。如文可知 㓨者經
㓨骨也。其㓨如骨故云㓨骨。㓨即骨故。略
骨之字雖云㓨也 以要言之等者。釋等之
字其類衆多。不可具説。以要言之。非本
土者呼云等也 虫蟻者。以上出非情類。
以下擧有情類也 梵音吃踝弭者。小虫通
名。小虫之中蟻爲主故。翻云虫蟻也。凡上
來所説擇去之物。大有二類。初非執受後有
執受。初中亦有八種。一沙礫・二碎瓦破器・
三髑髏・四毛髮・五糟糠・六灰炭・七㓨骨・八
朽木。後中亦有三種。一虫蟻・二蜣蜋・三毒
螫。一一表示文相可知 蜣蜋上墟羊切。下
呂張切。蜣蜋一名蛣蜣。能轉糞土爲圓。久
之羽化。如尸解而去。莊子蛣蜣之智在於
轉丸。古今註云。一名弄丸小補
平陽
和名久曾牟
多識編 蚯蚓上區休切。下以忍切。説文螾
側行者或作蚓。一名螼。月令孟夏蚯蚓出冬
至蚯蚓結正字通和名美美須已上 蜈蚣上音
呉下音公。蜈蚣赤腹黒頭。多足善啗蛇食其
腦。能螫人正字通 蚰蜒上易求易下依肰切。
蚰蜒南方夏月積暑濕氣化生無足。長二三
寸大如釵股。背黄黒行處吐白涎正字通
名那米久吉里。若依本艸綱目四十二
之十六
陳藏器
及時珍説。則是和名計志計已上 應作方
便者。謂恐斷其生命。故宜方便而駈出之
經云離等者。地過衆多。故云諸過 謂地或
等者。即其諸過之中。且出傾側不平色味不
應三過也。初二過可知。明色中黄白爲勝。
簡去約黒。然如餘經又用黒土。菩提場經
第二云。不太黒不太黄不太赤。如是土
通一切成就法。若調伏法用黒土赤土亦
得。若作増益應用黄土。消滅災禍及諸罪
障應用白土。若求羅惹。應用不白不黒
土。若求敬愛法。應用赤黄土。如是智者應
教用土十一右瞿醯上云。若作息災。當白色
地作曼荼羅。若作増益。於赤黄地作曼荼
羅。若作降伏。於黒色地作曼荼羅二左
琳建立壇法云。其土白色。與息災成就相
應。 土若黄色堪爲増益。土若青黒唯堪降
伏。 土若赤色即與鉤召敬愛相應八左而今
所以取黄白簡去黒土。此説灌頂作法。所
謂灌頂即與息災相應而兼増益。又護摩法
用方爐等。是其表示也。降伏非今所用。故
云不堪。地味亦準例之。慧琳建立壇法云。
又須甞其土味辨其善惡。土味苦澁及以臭
穢。其地不堪。其味酸醎或有辛辣。當知其
地只堪建立金剛部中摧壞曼荼羅。不堪
成就吉祥等法。其味淡薄無諸惡味。此處和
善性兼緩慢。久乃成就。若土味甘美及香氣
最爲殊勝。能成一切最上悉地大曼荼羅
可思擇之 或掘之等者。瞿醯經上云。先
掘其地深量一肘。還以其土而填其處。土
若有餘剩當知好處。必得成就。若反此者
及有前過。即不應作。若強作者。非但不成
亦損己身二右凡驗地相則有三品。即下文
釋云。盈滿有餘爲上地。如舊爲中。不滿者
爲下十六右於此三品用不異説。多取上中
不用下也。慧琳建立壇法云。若却填纔滿土
無餘賸。其地爲中。求事小成無廣大力。若
却填不滿土少不足。此地爲下。虚怯不堪。
求事難成。若填滿上賸。其地吉祥。求事速
成。有大力用八右當段釋相同之。又觀智軌
云。穿訖却填。土若有餘是吉祥相。如其缺
陷。取河兩岸土填之四左若依此文。下地亦
可用之 又就一處等者。謂於山林等之一
處。南方爲下地。北方爲上地。東西爲中。蘇
悉地經等説。以佛蓮金三部。如次爲上中
下。配息増降三法。當知三品處所即行三
種法也。今且擧下顯上中耳 阿毘遮嚕迦
者。蘇悉地疏云。阿毘遮嚕迦翻爲降伏也
一之二
十四右
問。上來所明。去諸穢物以何可平
滿耶。答。壽命念誦軌云。若有穢物。即捨取
河兩岸淨土填平三左準胝軌云。除去瓦礫
惡土髮毛及骨灰炭虫蟻等。以好淨土填滿
築平。掘無惡土即取舊填土七右梵天擇地
法曰。其地内所取之土。淨擇去和香末實
五右可思知之 復次阿闍梨等者。以上
淺略以下深祕也 既知弟子等者。即當淺
略段謂於前所擇地中之文 即當住於等
者。亦當掘深一肘以來等之文 然後治
令等者。築壇深釋也 爲作莊嚴者。彩畫祕
釋也。其義見前後釋。是故不作委釋 礫
石等者。初釋石。後細執下釋礫 不信正法
者。謂信喩手。如蘿等類。伸舒其手。寄託高
木作千丈勢。石無此能故。喩不信正法。執
我猶如石堅故。云堅執我分。又如草木等。
從種而生結菓。石無此徳故。況撥無因果
也 以難可等者。此出二失。一不可雕鐫。
是以加功陶冶。而更無出器皿也。二不可
浸潤。是故雨施。及時而終無生善苗也
彫丁聊切。通作雕亦作錭刻也小補
平蕭
 鐫遵全
切。増韻刻也削也同平先 陶徒刀切。説文瓦
器也。集韻化也同平豪 冶以者切。爐鑄謂之
同上馬 細執甚多等者。沙礫互不相加。
非如土泥相和。故譬細執不相受也。細執
者。謂雖非不信正法等之大過。而於信
受佛法之中。就人就法。自他別執甚多。故
云細執甚多也 碎瓦破器等者。此出心器
敗壞之種類也。所謂五逆四重謗經。此是三
類其過最重。不堪受法故。云心器敗壞也。
設爲此人施與法味。亦不可停於其心中。
故云設加法味等也。蘇婆呼經下分別遮
難分品
云。
復次過去殺阿羅漢。及殺父母破和合僧。
以懷瞋心出佛身血。惡習氣故。今生亦不
親近善友。而生邪見。又破窣都婆。及殺菩
薩汚母羅漢。教人令殺。盜僧財物或少或
多。世尊説是五無間罪人。若犯此罪。墮無
間獄受苦一劫。縱使勤苦念誦眞言。終不
獲得成就取意 爲諸善衆等者。謂顯則和
尚阿闍梨。冥則諸天善神。爲此等衆之所
棄捐。是故先當以慧方便而擇去如此諸
障也。譬如世人以手投棄敗器故。云當以
慧方便手也。又蘇悉地經中云。假使犯五
無間。經於九夜割肉護摩。決定而來與其
成就。此是與眞言鬪諍之法。以無畏心如
法護身。方可而作。必不空過已上此文於逆
罪人猶與成就。禪要就遮難人亦許懺悔。
當段約不懺人但論擇去。故知。諸説不同
而亦同也 髑髏者頭骨。以喩破壞菩提心
也 昔時曾具等者。昔爲人時。髑髏於諸支
分之中最爲上首。故衆支分以喩萬行。髑
髏喩菩提心。然由斷頭命根不續。百體敗
壞無所能爲。是以斷頭即喩壞菩提心。百
體隳敗亦喩萬行無所作也 隳光云。隳
呼回切
音灰
與毀通。讀書通爲同。字彙爲別。竝泥
具如正
字通
 毛髮等者。毛髮共雜紛亂爲體。然六
十心之與善種八心。共起似彼毛髮。故以況
也 及以覺察等者。第二釋六十心云。當
於一切時留心覺察。自然得順淨菩提心。
若阿闍梨爲弟子平治心地時。亦當一一
簡去也本之
七左
謂行者於一切時留心覺察。即
是除剪方便也。覺察功積而已除剪。故云及
以覺察等也。以已也。是指覺察成就時也。
兩本義釋作乃已。疏異本亦爾。然其正除剪
位。是聲聞見道出世初心也。第二釋見道位
云。最初解了唯蘊無我時。即名出世間心
生也。度世間六十心末之
三右
是也。未得此出世
心以來。雜起紛亂。故名毛髮。盂蘭盆經新記
元照云。覺有二義。一者覺察對煩惱障。無明
如睡唯聖獨悟故上之十
九右
 條緒者。條分也緒
糸也。亂糸難可分條。故云難可條緒也。光
云。謂六十心等乃至則宜除剪。先出其體而
勸拔除。未得出世間心乃至故名毛髮。更釋
其名而示分位。然乃及以字體現本爲佳。
其意最輕。又支來此存亂脱尚未快也
糠糟等者。謂無實云糠糟。然無明妄想虚
妄不實。故以喩之也 取著戲論等。諸法無
實猶如戲論。凡夫謂有實體妄生執著。而
亦究其本源。但有名字故。云但得名相皮
等也 灰炭等者。譬二乘無餘涅槃灰身滅
智也 㓨骨等者。如㓨於一切物最不饒
益。此人亦是於過去世。爲諸衆生而作種
種不利益行。故今犯種種雑碎律儀也。第二
釋㓨心云。猶如棘叢於一切處多所損
妨令近者不安。此人心亦爾本之二
十二
 雜碎律
儀者。行者記四下云。若準多論。以略教一
偈爲純一。廣教五篇爲雜碎十九左略教一
偈者。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
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之
一頌也。廣教五篇者。一波羅夷・二僧殘・三波
逸提・四提舍尼・五突吉羅。戒相繁多故得雜
碎名也 此是過去等者。釋骨字也。本體
餘殘爲骨。過去殘障似此。故以爲喩。是指
上犯律儀云此是。亦指上不饒益行云過
去生死。宿對殘障者。還結歸犯律儀。對其
宿業有此殘習故。云宿對殘障。對者翻答
義也。案當段釋㓨即骨也 朽木等者。密鈔
五云。疏朽木謂不欲等者。謂於善等法中。都
無欣樂。設起欣樂懈惰不勤。爲過斯甚難
可近成。故喩朽木。言不欲者。欲者於所
樂境。希望爲性。勤依爲業。而今反此。故以
爲名。言懈怠者。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惰
爲性。能障精進。増染爲業。以此二法。久
遠已來。於諸煩惱有所偏習。難可棄除。是
故不堪樹立衆藝軌匠成就於三學。設爾
攝入曼荼。以如是過習含藏在心地之中。
故雖一心行道魔事易興要須簡去也六左
 又梵文等者。兼釋株杌義也 偏習者。謂
偏増習行也 株追輸切。説文株木根也小補
平虞
 杌五忽切。樹無枝也。集韻或作柮。勿韻
魚勿切刊餘木同入月 枿牙葛切。枿伐木餘
回入曷 以如是等者。或但屬株杌釋。或廣
通上礫石以下諸文。而作其結釋也 若多
不可擇等者。更求餘處祕釋也 現行煩惱
者。上宿生殘習。此現起煩惱也。非情無勤行
功。虫類有此功能。故喩現行煩惱也。三毒
配釋如文 此類甚多等者。釋經類字也
 諸微小等者。蟲蟻梵音云吃㗚弭。是小
虫通名也。今指之云諸微小者等也 無量
惡覺見者。謂依邪師邪教縁。生無量惡見
類也。或學佛法之人。雖不生大邪見。修
行用心聖教批判。多所違乖。是云無量惡
覺見也 方便驅遣等者。止觀第五云。行解
既勤。三障四魔紛然競起。重昏巨散翳動定
明。不可隨不可畏。隨之將人向惡道。畏
之妨修正法○如猪揩金山。衆流入海薪
熾於火風益求羅耳五一之
三左
如是方便顯密
聖教。其文甚多。學者得意察之 若欲使極
等者。約十地等覺作釋 百六十種等者初
地 乃至者自二地至十地 灌頂地者等
覺位也 上中下微垢者。第二卷於百六十
心分九品。上中下三品各有上中下。其上
品云微垢也。或又九品種類微細。故云微
垢也。或云。百六十種上中下微垢
訓之。即擧三妄及微細妄執也。此義無稽。
何者於微細妄執者。次句別示其斷位也
 灌頂者。因滿位也。密鈔五云。疏乃至灌頂
地中等者。即菩薩第十地因滿之位斷業相
細。或況彼蛙虫之類。上疏云補處菩薩擇
去心中無明父母極細之垢。義與此同。若準
相教。於此位中。斷倶生煩惱種子。乃見淨
心之地。故名蛙等六左羅什所譯仁王經上
云。灌頂菩薩四禪王○寂滅忍中下忍觀已上
嘉祥疏中云。灌頂者在十三法師上。即是諸
師頂蓋。故名灌頂三之三
十右
灌頂是十地也。新
仁王經云。觀勝義諦斷無明相。是爲等
覺。一相無相平等無二。爲第十 一切智地
已上密鈔釋合此等文也。或云。當經第六百
字果相應品大智灌頂地者。即指佛地。當段
又顯微細一惑是果地所斷也。但此義違第
三卷釋。不足信用 佳非淨土二本義釋七
卷本等。竝佳字作絓也。小野敦造紙注此
文云。絓皆也上之六
十左
苑師所覽本。佳字爲蛙
已上光云。佳字與皆音通。故今訓皆。又絓皆
也。未考典據。又苑公就蛙字而作巧釋。恐
未快乎 淨土者。本業瓔珞經上云。一切衆
生賢聖。各自居果報之土。若凡夫衆生住五
陰中。爲正報之土。山林大地共有名依報之
土。初地聖人亦有二土。一實智士。前智住後
智爲土。土變化淨穢經劫數量。應現之土
乃至無垢地土。亦復如是。一切衆生乃至無
垢地。盡非淨土。住果報故。唯佛居中道第
一法性之土二十左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
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上之十
三右
已上擇地支分
了 經云遇良日晨乃至皆有像類者。已上
釋治地支分中。第一擇地支分了。以下釋
第二擇時支分。就中有二。初牒經。後因擇
地下隨釋也。釋中亦二。初凡所爲等者。明一
段來意。後良日晨下牒釋文句 初中時義
契合者。蘇悉地經疏第四云。若不知時節
輒爾修行者。違世道理。神祇不感。凡世間
森羅本則勝義。若違差別勝義亦難。故仁王
般若云。有無本自二。譬如牛二角。又云。於
解常自一。於諦常自二。了達此一二。眞入
勝義諦。準思可知三左 警發地神者。以下
經文説七日作壇行事。其中初日作法。即以
驚發地神爲其肝要。是故特擧之耳。下文
云。凡造曼荼羅。於最初日。阿闍梨當住大
日如來自性。然後警發地神十六右可思擇
之。後牒釋文句中大分二段。初淺略釋。後
復次如是執曜以下深祕釋也。所釋經文亦
有二節。初遇良日晨○於食前時者明時分。
後値吉祥相一句示境界。淺深二段。倶就此
二節而消釋文句。初淺釋中亦二。初別釋。
後所以須順下總釋也。別釋之中。良日定日
時分宿直執曜食前六段釋時節。遇善境界
下釋境界。後祕釋中亦二。初總釋。後復次種
種世諦下別釋也。別釋之中。良日定日時分
宿直執曜食前境界。配釋可解 良日晨者
者。慧琳建立壇法云取良日吉辰方可建立
五左慈覺在唐記云。良日者。謂甘露日及金剛
峯日。當時無上月所在宿與今日曜合以爲
良日更問已上私云。七曜直日。與二十七宿合
而有吉凶之異。甘露日金剛峯日羅刹日等。
由之而相分也。具如宿曜經説。當段釋。以
白月一三五七等日皆爲良日。於此等日。
以晨朝時可起首作法也。蘇悉地經中云。
晨朝澡浴著白淨衣。以稻穀花及青倶蔞草
香美白花。供養所作曼荼羅地明本四
之六
依之
當段經疏共用晨字。是即平明時也。下祕釋
意良晨者。謂表行者初發菩提心也。背暗向
明其義相應。然諸部經軌多作良辰。辰字總
通日月星三曜也。或通子丑等十二支也。
若依晨字。良日晨可訓之。若就辰字。良
日晨可訓之。但考字書晨辰大異。不可通
用 晨丞眞切。説文晨早昧爽也。又慈隣切
旦也小補
平眞
 辰丞眞切。魯語天之三辰帝嚳能
序之。三辰日月星也。又禮記月令。乃擇元
辰天子親載耒耜。註疏云。子丑寅卯等謂
之辰同上五行大義第一云。有事於天則用
日。有事於地則用辰。陰陽之別。故有支
九右 當用白分月等者。蘇悉地經中分別
悉地
時分
云。 我今解説吉祥成就時節○謂時節
者。八月臘月正月二月四月。此等五月白十
五日。應作上成就○或月一日三日五日七
日或十三日。應作成就諸一切事明本三之
二十一右
當段解釋。蓋依此經文也 又月八日等者。
蘇悉地經上云。白月八日或十四日十五日。
及以月盡日或十一日十五日。如是之日倍
加供養香華食等一切供具。及以持誦幷作
護摩。加持禁戒常須憶念倍加諸事。 即得
眞言速疾成就明本一
之十八
蘇婆呼經中云。應取
白月八日或十四日或十五日。一依如前得
好上地。以細瞿摩塗地。淨已次塗香等安
置尊像。乃彼尊容香華飮食及偈迦水供養
訖已。便即讃歎供養佛菩薩八左
    一 良日時異説
宿曜經上序白月
黒月品
云。文殊師利菩薩偈云。一三
五七九十一與十三。於二白黒分所作皆成
就。 黒三夜七晝十夜十四晝白四夜八晝一
夜十五晝。於此黒白分晝夜不成就。日中
及中夜已後皆通吉三十
三左
檜尾護摩法略鈔擇日
時法

云。凡月一日三日五日七日十日十三日十
八日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
十八日。是爲吉祥之日。此日所作一切吉祥
○雖得吉日。若遇凶時所作不成。謂月四
日夜八日晝十一日夜十五日晝十八日夜二
十二日晝二十五日夜二十九日晝也。此晝
夜時爲不吉祥。所作不成。是故當知以吉
日時始發起已上依
宿曜經
瞿醯經上云。如上所説七
箇月中。當於黒白十五日及十二日。或白月
十一日十日一日五日七日三日。於此十種
吉祥之日。應作勝上曼荼羅。縱於黒月十
五日及十三日。亦筩作勝上曼荼羅。若作佛
部曼荼羅者。應用白月十五日。若作蓮華
部曼荼羅者。 應用白月五日十日及十五
日。若作金剛部中入阿修羅宮。及猛利事
法幷諸忿怒曼荼羅者。當用前説黒月吉
五右些些疑文云。序白黒品。一三五七十乃
至所作皆成就云云。今此與大日經疏及玉
呬耶經蘇悉地等定良日時水火相違。何爲
指南已上具支灌頂第二。引當釋擇時支分幷
瞿醯文了云。大日經擇日庾宿境云云瞿醯擇
月日事時分宿庾相也云云光云。上引宿曜經
頌。一夜者十一日夜。何者長行已云十一日
夜也。下卷景風註曰。所謂一夜者十一夜也。
勒頌者貴省文也。又檜尾及三井所覽宿曜
經。作一三五七十乎。今所引本爲佳。此亦
長行已言九日也。況又竊案其旨。皆以陽
數爲吉日耳。又瞿醯文。七箇月者九月至
三月也
西方暦法者。暦狼狄切。説文暦象也。増韻暦
數書。暦象日月星辰。天之暦數在爾躬。通
作歴。爾雅數也。漢書律歴志云。黄帝造歴。
世本云。容成造歴。尸子曰。羲和造歴小補
入錫
  一 梵暦不同
宿曜經上云。今有迦葉氏瞿曇氏僧倶摩羅
等三本梵暦。並掌在司天。然則今之行用。
瞿曇氏暦本也二十
五左
又云。天竺暦瞿曇氏所譯
本云。是大梵天所造。五通仙人傳授推歩
已上些些疑文云。是天竺暦。在迦葉瞿曇氏
倶摩羅等三本外否。垂付其本云云光云。現
行宿曜經。大異鈔主所覽之本。恨乎未得其
眞本也。今見其所引文。乃知是太好本也
若小月在白分等者。十卷本云。若小月合
在白分内者等。宿曜經上云。天竺毎一
月分爲兩分從朔至望爲白月分。
從望至晦爲黒月分
 同下云。西國
毎一月分爲白黒兩分。入月一日至十五
日爲白月分以其光生漸
明白之謂也
入月十六日至三十
日爲黒月分以其光漸減損
暗黒之謂也
西域記第二云。月
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黒分。黒
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黒前白
後。合爲一月。六月合爲一行也。日遊在内
北行也。日遊在外南行也。總此二行合爲
一歳二左般若寺疏鈔第一云。私云。天竺暦
法。以十五日爲一月。又以黒月爲始。以
白月爲後。龍樹云。後月漸増。至十五日圓
滿無礙云云餘例甚多也可悉上之五
十一
私云。月
望正圓滿位在十四日。則小月在白分故。
其月十五日以屬黒分也 又暦法通計等
者。義釋雜鈔智證第一云。又暦法通計日月○
一小一大。此一行如何。縁日月於平府中○
或在十六日。此一段句句未會云云些些疑
文同之 平朔者。光云謂大小平均之朔也。
朔色角切。説文朔月一日始蘇也。又遇韻叶
蘇故切。白虎通朔之爲言蘇也。明消更生故
言朔也小補
入覺
 日月於平行等者。淮南子曰。
天左旋。一日一夜周天四分度之一。日月右
轉。月行速一月一周天。日行遲一年一周
天。但日月有平行度疾行度遲行度。不及
委擧已上仲尼遊方問録云。何謂日月。大陽
之類爲日。大陰之類爲月。日月大小。日月
之形其方千里之也。日月東行謂左遊也。
日月東行。何以西沒。天西行日月東行○
一日一夜一匝。日三百六十日一匝天行疾
日行遲。天力大日力小。以天牽之故西沒。日
月逆天西行。左之四時一和分節陰陽之
氣。故不失其時候也○日行幾度。一日一
夜行一度。三百六十日行周天。月行幾度。
月一日一夜行十三度。三十一日一周天。故
十二月爲歳也已上七曜攘災決云西天竺國婆
羅門僧金倶
吒撰集。慈
覺宗叡請來
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毎日日行一度。月毎日行十三度四分度之
一。一月月行三百九十七度四分度之二。日
行三十度一遍與月合會。其宿四世界衆生
所生之日時日月行所在。爲之命宿。復日
歴天一周。衆生爲之歳。月歴天一周。衆生
爲之一月已上天台仁王經疏云。天有三百
六十度。二十八宿各有分野。日月五星行有
度數。而天文變動不依本位。故云失度已上
嘉祥仁王經疏中云。天有三百五十六度四
分度之一。日一日行一度。一歳一周天。月一
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一月一周天。又
天道日月所行乃至有無量。大判有三道。謂
冬至之日。行於南道。夏至之日。行於北道。
春秋二分行於中道五之
六右
私云。此文準中論
疏記可云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歟如何。中論疏記第五云。如外典記。日月
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亦有一度爲四分
中之一。乃以三千九百三十二里爲一度
也。日於一日夜但行一度。月於一日夜行
十二度。若就日言。以十二月一周天竟。餘
有五度四分之一。正以五度爲五日也。四
分之一。是爲入六日之一也。十二月中。六
月小也。有餘六月。通前五度四分之一。至
于三歳而成閏。然日月之道。月横徑速行
故。一月行二百六十度。而一周天。日遲行
故。一年行三百六十度。而一周天。問。四分
之一。故一分者。爲在中間。爲在前邊。爲
在後邊。中間何者日月逕行。此四分之一
度。其三百六十度中一度。若日於一日夜。但
度三分不得度一分。若日度十一度三分。
不得度一分。即以此餘一分及集小月一
日。成閏月也已上樓炭經云。日行有三道。
冬行南道。當氷山之上。是以故天下大寒。春
秋行中道故。寒温適等。夏行北道。當人上
已上翻譯名義集第七云。提謂經明八王日。
何等爲八王日。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
秋・秋分・立冬・冬至。是謂八王日。天地諸神
陰陽交代。故名八王日二十一左瑜伽論第二云。
此二輪中。月輪行速及與不定。又彼日輪。恒
於二洲倶時作明。復於二洲倶時作暗。謂
於一日中。於一日出。於一夜半。於一日沒。
又一切所有日月星宿。歴蘇迷盧。處半而
行。與持雙山高下量等。又復日行時有遠
近。若遠蘇迷盧立爲寒分。若近蘇迷盧立
爲熱分。即由此故沒有遲速。又此月輪。於
上稍欹便見半月。由彼餘分障其近分。遂
令不見。如如漸側。如是如是漸現圓滿。若
於黒分。如如漸低。如是如是漸現虧滅。由
大海中有魚鼇等影現月輪故。於其内有
黒相現十三左。此文如如如是
如是者如何。更問決之
  一 四種月
智論第四十八云。一月或三十日。或三十日
半。或二十九日。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種月。
一者日月。二者世間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
月。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間月者三十日。月月
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
者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閏月
者。從月月世間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
或十二月或十三月名一歳。是歳三百六十
六日。周而復始二十
九右
定望者光云。望無放切。説文&T018283;月滿與日相
望。如朝若也。從臣從月從壬。壬朝廷也。
徐曰假借作望小補
去漾
 大抵月望等者。孔雀經
音義下云。大抵大旨也
云云
光云。抵典禮切。大抵師
古曰大歸也。前食貨志作大氐。唐詩作大底
小補上薺漢書暦志曰光云。此律歴志
乎。今考無文
日有晦朔。
月有弦望。初一日爲朔。十五日爲望。自朔
至望中之日爲上弦。自望至晦中之日爲
下弦。月近日爲日消。漸離於日而明漸生。
初七八九之間。如弓之弦故謂上弦。至十
五日月去日最遠。故全其明日月遙相望。
因謂之望。自月半後則漸近日。月之在畔
復漸消。至二十二三四日。僅存半明。如弓
之弦故謂下弦。至三十日。月與日相會。月
與月消故謂之晦。晦者會也已上弘決第三
云。月末爲晦。晦暗也月初爲朔。朔蘇也。朔
譬漸初。即弓娥是。十五日曰望。謂十五日。
日月相望。即滿月也。以譬漸極。故説文云。
月者亦名望舒。月望即舒。今云半者。即用
此土上下兩半。名爲弦也。月形如弓滿張
弦也。上月初八九。下弦二十二三。以由
前月大小別故。致使後月兩弦奢促三之四
十六左
釋名云。月闕也。滿則缺也○晦則灰也。火死
爲灰。月光盡似之也。朔蘇也。月死復蘇生
也。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
弓施弦也。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
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者也一之一
至六
準約者。或本作準的。二本義釋作準約。光
云。準謂準度。約謂約計。即測月弦望而以
定日也 晝夜各有三十時等者。第一云。一
周晝夜。各有初中後分。乃至三十時本之
十六
翻譯
名義集云。日藏云。我今復説刹那之數。一千
六百刹那名一迦羅。六十迦羅名模呼律多。
三十模呼律多爲一日夜二之五
十六右
智論第四十
八云。日名從旦至旦。初分中分後分。夜亦
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時。春秋分時十五時
屬晝。十五時屬夜。餘時増減五月至晝十八
時。夜十二時。十一月至夜十八時。晝十二時。
二十
九右
些些疑文云。西方歴法。晝夜各有三十
時。或有經中。日夜通計合有三十時。未審
晝夜各有三十時云云疏鈔智證云。又第四卷
云。西方暦法。晝夜各有三十時。一一時別
有名號云云今撿西域記云。時極短者謂
刹那也。百二十刹那爲一怛刹那。六十怛刹
那爲一臘縛。三十臘縛爲一牟呼栗多。五牟
呼栗多爲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晝三
夜三
俗日夜分爲八時晝四夜四。於一
一時各有四分
倶舍頌
云。百二十刹那爲怛刹那量。臘縛此六十。此
三十須臾。此三十晝夜。三十晝夜月。十二月
爲年。於中半減夜今案倶舍須臾西域
牟呼栗多。彼此量同。以此牟呼栗多五箇
經於日夜。合六時即成五六十也。若日
夜各有三十時者。日夜三時。各各具二合
十二時。此日之六時。各加五牟呼栗多。即五
六三十也。夜亦如是。故言日夜各有時。又
疏文云各有初中後分乃至三十時等。今亦
案之。初中後三分。各通於晝夜。合成六時。
各各具十。故歴日夜即成六十。即以此數。
一一各計至於三十也。今案各字勢。可通
冠三十字也。第四卷中。云日夜各有三十
時故。又初中後時各可有二分。合成六時。
六時各五成五六三十也。即與前案不相
異也。其意爲一已上疏鈔上一件尚未詳
私云。疏鈔兩釋中初釋。依西域記倶舍等説。
後釋本據尚未分明。如彼釋者。以五箇牟
呼栗多爲半時。而不可爲一時也。然乃
乖角此疏釋例。次下文云。合爲三十心。於
此三十牟呼栗多中等八左可知之。問。初義
難思。晝夜各有三十時釋。各之字勢分明。何
晝夜通計可成三十時乎。答。或料簡云。次
下釋云。食前時者。晝夜各有三時等七右
是三時。晝夜通計論之。晝夜總各故云各
也。但彼釋相。亦約晝夜六時歟。其義至彼
文處而可悉之。或鈔云。依舍頭諫經説。即
晝夜合三十時也。此經摩㔁迦女經異本。一一
時有其名。隨名字有吉凶。皆有像類。如
今十二神時云云一一時別有等者。瞿醯經上
云。於其娑尾跢利須庾微誓夜須庾補瑟
二合拏須怛跛二合娑跋須庾皤嚕醯儞須庾
娑跛須庾蘇波怛羅二合須庾皤嚕拏須庾皤
二合訶摩須庾蘇迷藥二合須庾忙掲羅須庾
楞比計沙拏須庾鉢羅二合闍鉢底須庾阿
二合尼須庾味跢唎二合須庾輸羅須庾阿摩
羅須庾取如是等吉祥須庾。還作吉祥増
益之事。若取惡直者。必不成就。是故當取
吉祥時日宿曜須庾及觀徴祥。若善相現方
可起首。若不善者即不應作。假使作其猛
畏及降伏事。還取好相方可起首。何況吉祥
事不看相。隨其先相。即知成就及不成就。
是故慇懃觀其徴相。方可作法六左。此中須
庾別名。未知
翻名。可
尋決之
慈覺請來梵語雜名云。須庾乞沙二合
拏刹那也
 各各皆有像類者。第六云。主年月時分神
等。皆作天女形。執持華枝等以爲標相。若
主善事者。其華亦令色相圓滿。若主惡事
者。則持萎華華果等。其主六時神。亦可持
六枝之華。作隨時榮落之像。以表其事。主
晝夜者。亦可以華敷華合明之。他皆倣
十右私云。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圖中。主日
暦神。主時分神。主夜神。主六時神等別之。
指此等神云皆有像類也。又大集經所説。
十二時獸神式法三十六禽等。亦此類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

光云。此卷所解本疏有數亂脱。就中初左
此處會合至天廟等。有其二傳。又二左仙人
得道處至或有宗習等。有其一傳。此等亂讀
無而亦可。故今不取。自餘出之以授後學
(一)又此衆生乃至 (三)好樂遮文荼荼吉儞
者 (二)世間小術 (四)亦於此門以下如文
(一)驅遣令去 (三)若多○棄之 (九)經云○
阿毘遮魯迦耳 (四)復次○而生及以 (六)
察則宜除翦 (五)未得○故名毛髮 (七)糠糟
○擇使無餘 (二)乃至○簡去之 (八)方名究
竟淨也 (十)經云以下如文 又傳此亂三九四科
合爲第三。五六七
科。如次爲第四五六。二八科合爲第二。
第十即爲第七。而止於此。故和上用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