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弘賛法華傳 (No. 2067_ 惠詳撰 ) in Vol. 51

[First] [Prev]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遍。形色儼然。方皆悔伏。其舌。盛以香函。流
傳供養。履信。不知何人。操業高潔。略與照
同。莫逆至交。亟積寒暑。照既淪化。慨恨莫
追。遂振策徂南。増修禪觀云云
比丘尼。失其名。住蘇州混山縣界。少小入道。
常誦法華經。毎日兩遍。二十餘載。比尼容
貌妍詳。見者思戀。至永昌元年。縣録事姓朱。
遂起惡心。横加非望。尼雅志貞確。意不從之。
朱乃惱亂寺衆。破損常住。尼等不知何計得
免斯苦。持經尼云。此法華經。何無靈驗。即著
淨衣。入佛殿。燒香發願。其後。録事假託別
由。而來寄宿。心懷異意。方欲向尼房去。少選
之間。忽覺半體酸疼。男根遂落。遍身流汗。即
發癩瘡。眉毛鬢鬚。一時倶墮。録事悲悔百方。
竟不痊損
  晋蜀石室山釋法緒 宋江陵釋僧隱
宋京師潤心寺釋道榮 宋高昌釋僧遵
宋廬山釋慧慶 宋京師道場寺釋法莊
宋京師彭城寺釋僧覆
宋京師枳園寺釋法匱
齊京師靈鷲寺釋僧審
齊武昌樊山釋法悟
齊京師後崗釋僧候
齊京師普弘寺釋慧温
梁鐘山延賢寺釋慧勝
隋東都翻經館釋彦琮常誦
梵本
隋京師淨影寺釋慧遠
魏太山丹嶺寺釋僧照
隋九江廬山釋大志 隋終南山釋普濟
隋東都慧日道場釋智果
隋懷州柏炎山寺釋曇詢
唐京師清禪寺釋慧頤
唐京師崇義寺釋慧頵
唐天台山國清寺釋僧明
唐僞鄭釋知命 唐大原釋慧遠
唐驪山津梁寺釋善慧
唐京師大莊嚴寺釋善因
唐京師清禪寺釋曹□
弘賛法華傳卷第八



弘賛法華傳卷第九
  藍谷沙門慧祥撰
轉讀第七
  外國蘭若比丘 齊高宗明皇帝
梁中宗元皇帝 宋蓋州素寺釋智遠
隋魏州刺史崔彦武 唐巴州刺史蘇長妾
唐蘇州嘉興縣令劉弘仁
唐鄭州市辛老 唐新羅國沙彌
唐并州石壁寺鴿鶵
唐洛陽白馬寺釋法眼
唐雍州萬年縣劉時
大智度論云。昔有一國中一阿蘭若比丘。大
讀摩訶衍。其國王。常解髮。令其蹈過。又有一
比丘。乃語王言。此摩訶盧。不多讀經。何以大
供養如是。王言。我一日。半夜欲見此比丘。即
往到其住處。見此比丘在窟中。讀法華經。見
一金色光明人。騎白象合掌供養。我來轉迴。
便滅不現。我即問。大徳。以我來故。光明人
滅。何也。比丘言。此即遍吉菩薩。自言。若有
人讀誦法華經者。我當乘白象來教導之。我
誦此經故。遍吉自來。遍吉。即普賢也
齊高宗明皇帝。諱鸞。字景棲。凝神覺海。
積耆山。灑一雨於群曚。潤三枝於庶物。造
千金像。寫一切經。持六淨齊。口誦波若。造歸
依寺。召集禪僧。常讀法華。亟淹寒暑
梁中宗元皇帝。諱繹。字世誠。積善餘慶。家傳
至徳。宿奉勝因。懷深信。造天居天宮二寺。
供養千僧。講成實論。學毘曇。於琰師。習分蓍
於智上。手書聖僧。并書千佛名。誦藥王呪。
又復勤求寶所。頂戴髻珠。轉讀法華。以爲
恒務
釋智達。益州素寺僧也。行頗流俗。而善經唄。
時誦法華。年二十三。宋元徽三年六月病死。
身煖不歛。遂延二日。入息稍還。至三日旦。
而能言。自説。始困之時。見兩人皆著黄布袴
褶。一人立于戸外。一人徑造床前。曰。上人
應去。可下地。達曰。貧道體羸。不堪渉道。此
人復曰。可乘輿。而輿至。達既升之。意識恍
然。不復見家人屋室。及所乘輿。四望極目。但
覩荒野。途逕艱危。示道登躡。二人驅之。不
得𠇾息。至一朱門。牆闥甚華。達入至堂下。堂
上有一貴人。朱幘專床坐。姿貌嚴達。甚有威
容。左右兵衞百許人。皆朱衣柱刀。列直森然。
貴人見達。乃歛容正坐。謂曰。出家之人。何置
多過。達曰。有識以來。不憶作罪。問曰。誦戒
度不。達曰。初受具足之時。實常習誦。比遂廢
講。恒事轉輕。故於誦戒。時有虧損。復曰。沙
門而不誦戒。此非法。可且讀經。達即誦法華
三契而止。貴人。勅所録達人曰。可送置惡地。
勿令大苦。二人引達將去。行數十里。稍聞轟
磕橈聲沸天。而前路轉闇。次至一門。高數十
丈。色甚堅黒。蓋鐵門也。牆亦如此。達心自
念。經説地獄。此其是矣。乃大恐怖。悔在世時
不修業行。及入門裏。橈聲轉壯。久久靜聽。方
知是人叫呼之響。門裏轉闇。無所復見。時有
火光。乍滅乍揚。見數人反縛前行。後有數人。
執叉刺之。血流泉涌。其人乃達從伯母。彼此
相見。意欲共語。有人曳之殊疾。不暇得言。入
門二百許歩。見有一物。形如米圌。可高丈
餘。二人執達。擲置圌上。裏有火。爛燒達身。
半體皆爛。痛不可忍。自圌墮地悶絶。良久。二
人復將達去。見有鐵&T055114;十餘。皆煮罪人。人在
&T055114;中。隨沸出沒。&T055114;側有人。以叉刺之。或有攀
&T055114;出者。兩目潰突。舌出尺餘。肉盡折爛。而猶
不死。諸&T055114;皆滿。唯一尚空。二人謂達曰。上人
即時應入此中。達聞其言。肝膽塗地。乃請之
曰。幸聽貧道一時禮佛。便至心稽首。願免此
苦。伏地食頃。祈悔特至。既而四望。無所復
見。唯覩平原茂樹。風景清明。而二人猶導達
行。至一樓下。樓形高小。上有人裁得容坐。謂
達曰。沙門受輕報。殊可欣也。達於樓下。忽
然不覺。還就時身
博陵寉彦武。隋開皇中。任魏州刺史。因行部
至一邑。愕然驚喜。謂從者曰。吾昔嘗在此邑
中爲人婦。今知家處。因乘馬入修巷。屈曲至
一家。令叫門。主人公年老。出來拜謁。彦武
入家。先升其堂。視東壁上。去地六七尺。有隆
高處。謂主人曰。吾昔讀法華經。并金釵五侯。
藏此壁中。高處是也。其經第七卷尾後一紙。
火燒失文字。吾至今毎讀此經。至第七卷尾。
忘失不能記得。因令左右。鑿東壁。果得經
函。開第七卷尾及金釵並如其言。主人涕泣
曰。亡妻存日。常讀此經。釵亦是妻物。妻因産
死。遂失所在。不謂使君乃知其處。彦武因指
庭前槐樹曰。吾欲産時。自斛頭髮。置此樹空
中。試令人探樹中。果得髮。於是。主人悲喜。
彦武留衣物。厚給主人而去
蘇長。未測其居貫。武徳中。任都水使者。出爲
巴州刺史。將家口赴任。渡喜陵江。中流風起
船沒。男女六十餘人。一舟溺死。唯有一妾。常
讀法華經。船中水入。妾頭戴經函。誓與倶沒。
既而船沒。妾猶不沈。隨波汎濫。頃之著岸。遂
載經函而出。開視其經。了無濕汚。在楊州嫁
爲人婦。而逾篤信焉
劉弘仁。年十八時。任國子學生。與同士十人。
於相師處。求相吉凶。相師皆剋其富貴貧賤
之時。天壽年月之數。謂弘仁曰。年至五十一。
其年四月十一日必死。弘仁。時住蘇州嘉興
縣令。其餘九人。皆如相者之説。禍福不差。及
弘仁十八已來吉凶。皆驗。至今正年五十一
矣。自度至期必死。以四月一日。遂詣州。與諸
官寮取訣。時韓王元嘉。爲蘇州刺史。問其所
由。弘仁具陳其事。王教之修福。仁至四月八
日。遂即遇疾甚篤。王請諸寺僧尼。爲弘仁。轉
法華經一千遍。至十一日。轉經數畢。諸僧又
爲弘仁。更讀一百遍。弘仁流汗&MT01800;霂。所患都
愈。平復如常。信知福力誠不可量也
有辛老者。失其名。年八十餘。住鄭州市西南
角。常受持法華。專心清潔。自三十年來。毎夜
讀經。夜明如晝。不假燈燭。若捨經卷。還暗
如常。不復見物
新羅國。有金果毅。生一男子。從小出家。樂讀
法華經。至第二卷。誤燒一字。年十八。忽從夭
喪。還生別處金果毅家。又得出家。即偏愛讀
法華經。至第二卷。毎於一字。隨問隨忘。夢有
人云。小師前生。向其郷某金果毅家生。亦得
出家。在彼生時。讀誦法華。誤燒一字。是以。
今生隨得忘。彼舊經現存。往彼自看。此小
師。依夢向彼尋覓。果得其家。借問投宿。前生
父母。依俙欲識。尋訪舊經。乃見第二。實燒一
字。小師及前父母。悲喜交并。二家遂爲親
好。彼此無二。當即言及州縣。州縣奏聞。擧國
傳詠。于今不息。即貞觀時也
有一老僧。失其名。住并州石壁寺。禪觀爲
業。貞觀年末。房楹上有二鴿鶵。老師毎以餘
食飼之。後雖漸長。羽翼未成。乃並學飛。倶墮
地而死。僧因收葬。經旬日後。僧夜夢有二小
兒。告曰。兒等。爲先有少罪。遂受鴿身。比來
聞師讀法華經。及金剛般若。得受人身。兒
等。今於此寺側十餘里某村某甲家。託生爲
男。十月之外。當即誕育。僧乃依期。往視見此
家。一婦雙生二男。因作滿月齊。僧呼二姟子
曰。鴿兒。兩兒並應曰諾。一應之後。歳餘始言

釋法眼。俗姓高。隋齊國公高顆曾孫也。俗字
立敬。一名元懌。未出家時。貞觀中。與兄立
覽。於他度寺僧明藏處。學讀法華波若。稍
似精熟。敬後棄其所習。龍朔元年。征遼還。三
年正月。往臺看勳。從順義門出。有兩騎追之
曰。今捉獲矣。敬問曰。卿是何人。答曰。我是
閻羅王使者。故來追卿。其人惶忙。走馬而
出。欲投普光寺。使人曰。疾投寺門勿令入。入
即得脱。及至寺門。乃見一騎投門。又西走欲
入開善寺。又合騎投門。遂爾相從而奔。欲還
本宅。宅在化度寺東。恐道遠。乃欲入醴泉
坊。一騎在前。其人以拳撃之。鬼遂落馬。後鬼
曰。此人大麁。急曳下。挽却頭髮。即被牽髮。
如刀割状。又有朱衣白馬人。以手柘敬胸。敬
應時落馬顛仆。久之稍醒。若坐霧中。家人輿
還。至曉穌云。備見閻羅王。云君何盜僧菓子。
何事説三寶過。遂依状罪。無敢厝言。王言。盜
菓之罪。合呑鐵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方
盡。説過之罪。合耕其舌。因放令出。遂穌。俄
自見有人頭有雙角。棒一鐵丸。縛敬手足。令
一一噉之。傍人不見鐵丸。唯見敬張口努目。
通身赫赤。喉内熱氣上衝。蒸欝難近。經日
方醒云。已一年呑百餘丸。其若無此經四
日如此。呑丸云盡。即就會昌化度二寺。投誠
懺悔至三月三日。又被前使追將見王。王曰。
爾誹謗三寶。罪當耕舌。敬又見二人。以鉗拔
舌。似長數百尺。又見二人。各執一耜刃。偶耕
其上。勘案乃云。嘗讀法華金剛般若。因爾得
蘇。親等視其舌上。若刀割處。爲讀二經。所
以不斷。敬後若思若説。戰怖流涙。因遂出
家。名法眼。精厲倍常。住東都白馬寺。不知
所終
劉時。雍州萬年縣平康坊人。永隆二年六月
患。經二日致死。死經六日。唯心上煖。其家已
擇殯日。未敢襲斂。至七日平旦。忽然再穌云。
當時。被一人引入大城。宮殿樓觀。壯麗異
常。見閻羅王。云汝可具録生時功徳。遂答云。
生時唯讀法華經兩卷。更無別功徳。王遂索
罪案。及業秤秤之。法華兩卷。乃重於罪案。王
撿案云。其人合得九十年活。謂案典曰。汝何
以錯追。大罪過。可放他還。因令得活。經二十
許日。委頓方療。遂受戒。不飮酒食肉。造金字
法華經。永充供養
弘賛法華傳卷第九



弘賛法華傳卷第十
  藍谷沙門慧詳撰
書寫第八
  齊太祖高皇帝 齊竟陵文宣王并世子
北齊釋道超故弟子 隋河東練行尼
隋楊州嚴恭父子 隋客僧救同學
隋司空竇杭弟璡 唐貝州人馬衡
唐比干山釋曇韻 唐巴西令狐元軌
唐洺州妙智 唐雍州人陳法藏
唐左僕射蕭&MT05136;父子 唐弘福寺釋智曄
唐洛州人何玄玲 唐汝州梁縣劉老
唐藍田徐氏 唐郎將呉氏
唐悟眞寺釋玄際
齊大祖高皇帝。姓蕭。諱道成。字紹伯。閲想眞
乘。虎心寶地。出火宅而長騖。超化城而直
指。度僧立寺。大啓福門。鑄像持經。頻修慧
業。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僧三百。朔望
之日。不許殺生。又以萬機之暇。手寫法花。莊
嚴傑異。恒申供養
蕭子良。南蘭陵人。封竟王。齊永明七年。誌
上。以四千錢。就竟陵王。作八關齊。白王云。
可請雲副。此是眞出家人。王即請副爲善知
識。共王造法華經千部。王夢一人問云。欲得
功徳不。王云。欲得。即指水中功徳。王仍入
水。得一卷法花。覺已深懷喜躍。即澡潔中表。
手寫法花經一部。觀世音一部。世子巴陵王。
亦手寫法花經一部。副又夢。一人騎白馬。於
空從東方來。授副信幡。又永明十一年四月
末。夢一人送經一卷云。言有誤。明日遇得一
部法花。試略披看。遂見第五卷壽量品。有一
句異。云一塵一劫。于時。募集數十部經。悉無
此句。即言推義。乃是法花之極致。是以即撰
經文。便有白雀來翔。以應嘉瑞。副後不知
所終
釋道超。不知何許人也。出家住齊郡山寺。立
行清潔。有弟子。亡名。年十五。誦法花經。得
一卷。忽因病而亡。此弟子。爲性勤學。兼有神
釆。天懷仁孝。師甚愛之。自從終亡以後。旦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