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No. 0411_ 玄奘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不受果報。於現身中諸人天等皆共親愛
無所猜慮。身心安樂。所發言詞皆成義利。
將命終時身心不爲憂苦逼切。所愛妻子
眷屬圍遶。臨命終時不見可怖剡魔王使。
唯見可意成調善法具戒富徳眞實福田爲
善知識。身心歡悦深生敬信。既命終已還生
人中。諸根圓滿支體具足。隨所生處言必饒
益。端正聰明安隱快樂。復遇可意成調善法
具戒富徳眞實福田爲善知識。依彼修學
離雜穢語。能斷一切惡不善法。能成一切
殊勝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義。能修一切菩
薩願行。漸次趣入深廣智海。乃至證得無上
菩提。所居佛土遠離一切無義利聲。種種上
妙菩薩藏攝大法音聲周遍國土。成就無邊
大願妙智能善辯説種種法義如是有情
來生其國。如來自身壽命無量。爲諸有情
如應説法。般涅槃後正法久住。利益安樂無
量有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遠離
雜穢語輪。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故。於聲
聞乘得無誤失。於聲聞乘補特伽羅得無
誤失。於獨覺乘得無誤失。於獨覺乘補
特伽羅得無誤失。於其大乘得無誤失。
於其大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常能熾然
三寶種姓。於諸如來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
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鬚髮者得
無誤失。於大乘法常得昇進無有退轉。
利慧勝福常得増長。於一切定諸陀羅尼諸
忍諸地速得自在無有退轉。常得値遇諸
善知識隨順而行。常得不離見一切佛及
諸菩薩聲聞弟子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
養衆僧。於諸善根常精進求心無厭足。常
於菩提種種行願心無厭足。所得果報廣説
如前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
貪欲。一切衆生常所愛重。其心清淨離諸染
濁。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際輪轉五
趣沒生死河。因貪欲故。造身語意諸惡業
障諸煩惱障諸有情障一切法障諸無貪障。
自作教他見聞隨喜。由此遠離貪欲輪故。
皆悉輾壞摧滅無餘不受果報。於現身中
諸人天等皆共親愛無所猜慮。身心安樂。其
心清淨離諸染濁。將命終時身心不爲憂
苦逼切。所愛妻子眷屬圍遶。臨命終時不
見可怖剡魔王使。唯見可意成調善法具戒
富徳眞實福田爲善知識。身心歡悦深生敬
信。既命終已還生人中。諸根圓滿支體具足。
隨所生處其心清淨離諸染濁。端正聰明安
隱快樂。復遇可意成調善法具戒富徳眞實
福田爲善知識。依彼修學離貪欲法。能斷
一切惡不善法。能成一切殊勝善法。能求一
切大乘法義。能修一切菩薩願行。漸次趣入
深廣智海。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所居佛土地
平如掌衆寶充滿。種種寶樹行列莊嚴。種種
寶衣寶莊嚴具寶幢幡蓋金銀眞珠羅網等樹
處處皆有。甚可愛樂遠離憍慢顏貌端嚴
諸根無缺其心平等如是有情來生其國。無
貪功徳圓滿莊嚴。如來自身壽命無量。爲諸
有情如應説法。般涅槃後正法久住。利益
安樂無量有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
八遠離貪欲輪也。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故。於聲聞乘得無誤失。於聲聞乘補特伽
羅得無誤失。於獨覺乘得無誤失。於獨
覺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於其大乘得無
誤失。於其大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常能
熾然三寶種姓。於諸如來出家弟子若是法
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鬚髮
者得無誤失。於大乘法常得昇進無有
退轉。利慧勝福常得増長。於一切定諸陀羅
尼諸忍諸地。速得自在無有退轉。常得値
遇諸善知識隨順而行。常得不離見一切
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離聞法不離親
近供養衆僧。於諸善根常精進求心無厭
足。常於菩提種種行願心無厭足。所得果
報廣説如前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八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九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善業道品第六之二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
瞋恚。一切衆生常所愛重。其心清淨離諸垢
穢。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際輪轉五
趣沒生死河。因瞋恚故。造身語意諸惡業
障諸煩惱障諸有情障一切法障諸無明障。
自作教他見聞隨喜。由此遠離瞋恚輪故。
皆悉輾壞摧滅無餘不受果報。於現身中
諸人天等皆共親愛無所猜慮。其心清淨離
諸垢穢。將命終時身心不爲憂苦逼切。所
愛妻子眷屬圍遶。臨命終時不見可怖剡
魔王使。唯見可意成調善法具戒富徳眞實
福田爲善知識。身心歡悦深生敬信。既命
終已還生人中。諸根圓滿支體具足。隨所
生處其心清淨離諸垢穢。端正聰明安隱快
樂。復遇可意成調善法具戒富徳眞實福田
爲善知識。依彼修學離瞋恚法。能斷一切
惡不善法。能成一切殊勝善法。能求一切大
乘法義。能修一切菩薩願行。漸次趣入深廣
智海。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所居佛土遠離一
切濁穢風雲欝烝塵垢諸麁弊物。衆寶莊嚴
甚可愛樂。遠離憍慢顏貌端嚴諸根無缺
心常寂定如是有情來生其國。慈悲功徳
圓滿莊嚴。如來自身壽命無量。爲諸有
情如應説法。般涅槃後正法久住。利益
安樂無量有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
九遠離瞋恚輪也。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故。於聲聞乘得無誤失。於聲聞乘補特伽
羅得無誤失。於獨覺乘得無誤失。於獨
覺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於其大乘得無
誤失。於其大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常能
熾然三寶種姓。於諸如來出家弟子若是
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鬘髮
者得無誤失。於大乘法常得昇進無有
退轉。利慧勝福常得増長。於一切定諸陀
羅尼諸忍諸地速得自在無有退轉。常得
値遇諸善知識隨順而行。常得不離見一
切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離聞法不離
親近供養衆僧。於諸善根常精進求心無
厭足。常於菩提種種行願心無厭足。所得
果報廣説如前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
邪見。一切衆生常所愛重。其心清淨離邪分
別。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際輪轉五
趣沒生死河。因邪見故。造身語意諸惡業
障諸煩惱障諸有情障一切法障諸正見障。自
作教他見聞隨喜。由此遠離邪見輪故。皆
悉輾壞摧滅無餘不受果報。於現身中諸
人天等皆共親愛無所猜慮。身心安樂。其心
清淨離邪分別。將命終時身心不爲憂苦
逼切。所愛妻子眷屬圍遶。臨命終時不見
可怖剡魔王使。唯見可意成調善法具戒富
徳眞實福田爲善知識。身心歡悦深生敬信。
既命終已還生人中。諸根圓滿支體具足。隨
所生處其心清淨離邪分別。端正聰明安隱
快樂。復遇可意成調善法具戒富徳眞實福
田爲善知識。依彼修學離邪見法。能斷一
切惡不善法。能成一切殊勝善法。能求一切
大乘法義。能修一切菩薩願行。漸次趣入大
乘大海。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所居佛土遠離
一切聲聞獨覺二乘人法。遠離一切天魔徒
衆。遠離一切外道朋黨。衆寶莊嚴甚可愛
樂。遠離一切妄執吉凶常見斷見我我所見
如是有情來生其國。壽命長遠受用一味。
謂大乘味。如來自身壽命無量。爲諸有情
如應説法。般涅槃後正法久住。利益安樂
無量有情。聖教一味無有乖諍。熾盛流通
離諸障難。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
遠離邪見輪也。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故。
於聲聞乘得無誤失。於聲聞乘補特伽羅
得無誤失。於獨覺乘得無誤失。於獨覺
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於其大乘得無誤
失。於其大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常能
熾然三寶種姓。於諸如來出家弟子若是
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鬚髮
者得無誤失。於大乘法常得昇進無有
退轉。利慧勝福常得増長。於一切定諸陀羅
尼諸忍諸地速得自在無有退轉。常得値
遇諸善知識隨順而行。常得不離見一切
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離聞法不離親
近供養衆僧。於諸善根常精進求心無厭
足。常於菩提種種行願六波羅蜜多心無厭
足。所得果報廣説如前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十輪。能速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於
過去世。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悉遠離十惡
業道。皆悉稱揚讃歎如是十善業道所得果
報。爲欲長養一切衆生。利益安樂菩提道
故。爲欲除滅一切衆生業煩惱苦令無餘
故。爲欲枯竭三惡趣故。爲欲紹隆三寶
種故。爲欲斷除三界有故。爲欲永斷蘊
界處故。爲令一切速入無畏涅槃城故。廣
説如前遠離十種不善業道所得果報。是
故善男子。若不眞實希求如是十善業道所
證佛果。及不眞實下至守護一善業道。乃至
命終而自稱言。我是眞實行大乘者。我求
無上正等菩提。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是極
虚詐是大妄語。對十方界佛世尊前。誑惑世
間無慚無愧。説空斷見誘誑愚癡。身壞命
終墮諸惡趣。善男子。若但言説及但聽聞。不
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於
一劫中或一念頃。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
微塵算數衆生皆登正覺入般涅槃。然無
是事。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大乘本是菩提
因。是證涅槃堅固梯蹬。善男子。若但發心
發誓願力。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
般涅槃者。於一劫中或一念頃。可令十方
一切佛土地界微塵算數衆生皆*登正覺
入般涅槃。然無是事。所以者何。十善業道。
是世出世殊勝果報功徳根本。善男子。若不
修行十善業道。設經十方一切佛土微塵數
劫。自號大乘或説或聽。或但發心或發誓
願。終不能證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脱生死
苦。善男子。要由修行十善業道。世間方有
諸刹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族四大王天乃
至非想非非想處或聲聞乘或獨覺乘乃至無
上正等菩提。皆由修行十善業道品類差
別。是故善男子。若欲速滿無上正等菩提
願者。當修如是十善業道以自莊嚴非住
十惡不律儀者能滿如是無上正等菩提大
願。若求速悟大乘境界速證無上正等菩
提速滿一切善法願者。先應護持十善業
道。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能安立一切善法
功徳根本。是世出世勝果報因。是故應修
十善業道。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欲除諸有苦 證得大菩提
    應修十善輪 精勤勿放逸
    便於三乘法 及補特伽羅
    一切出家人 皆得無誤失
    信受行大乘 利樂一切衆
    覺勝法淨土 速證大菩提
    若離於殺生 一切皆愛敬
    恒無病長壽 常樂不害法
    一切所生處 恒樂佛所行
    常遇佛法僧 速成無上覺
    若離不與取 智者皆愛敬
    滅貪所生業 獲無貪所生
    生生常巨富 能爲大施主
    得衆寶莊嚴 可愛淨佛國
    若離欲邪行 滅臭穢煩惱
    枯竭貪愛河 速得淨佛國
    拔諸衆生類 令出欲淤泥
    安置於大乘 使勤修梵行
    若離虚誑語 得聖自在智
    常樂諦實言 滅虚妄衆苦
    一言爲證量 常遇佛法僧
    速得大菩提 勸修不妄語
    若離離間語 成衆善法器
    常遇佛法僧 不歸於斷滅
    得聖無染著 陀羅尼寶藏
    達深法海源 速成無上覺
    若離麁惡語 常説柔軟言
    衆生皆愛敬 滅先世罪業
    令衆常歡悦 成菩薩導師
    知諸佛所行 超過第十地
    若離雜穢語 智者皆愛敬
    爲他所發言 具獲五功徳
    常聽受聖言 恒欣求聖道
    圓滿諸佛海 速得一切智
    若離於貪欲 不誹謗聖教
    供養服袈裟 弘三乘聖道
    當生淨佛國 導師之所居
    乘於無上乘 速得最勝智
    若離於瞋恚 一向修慈心
    速疾證等持 樂衆聖行處
    *當生淨佛土 遠離諸過惡
    住彼證菩提 令離諸瞋忿
    若離於邪見 純修淨信心
    樂開示三乘 亦供養諸佛
    永脱諸惡趣 遇衆賢聖者
    具諸菩薩徳 逮得最上智
    我説十善業 能趣勝菩提
    生長諸等持 陀羅尼忍地
    此輪大威徳 能摧諸惡趣
    破壞諸惡障 速證大菩提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福田相品第七
之一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財施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切
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
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何等爲十。所謂布施
種種飮食衣服寶飾象馬車乘及以自身手足
耳鼻頭目髓腦皮骨血肉國城妻子奴婢田
宅。如是一一行布施時不顧身命。不專爲
己求於世間出世間樂發心布施。但欲普
爲一切有情生長大慈大悲芽故發心布
施。爲欲引發善巧方便殊勝智故發心布
施。爲欲引發一切有情安樂事故發心布
施。爲欲除滅一切有情苦惱事故發心布施。
無勝他心無麁獷心無嫉妬心無慳悋心
而行布施。於所施物若多若少下至一食終
不希求自受果報發心布施。終不希求聲
聞乘果發心布施。終不希求獨覺乘果發
心布施。於所施物若多若少下至一食但爲
希求一切種智發心布施。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成就如是十種財施大甲冑輪。從初發心
一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
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
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所以者何。聲聞獨
覺發心布施無大慈悲。但爲己身捨貧窮
故。但爲己身脱衆苦故。但爲己身得安樂
故。但爲己身證涅槃故。不能普爲一切有
情而行布施。菩薩摩訶薩發心布施有大慈
悲。普爲有情捨貧窮故。普爲有情脱衆苦
故。普爲有情得安樂故。普爲有情證涅槃
故。不爲自身而行布施。以是義故。超勝
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
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菩薩摩訶薩修行財施波羅蜜多時。於妙五
欲心無染著。自所攝受一切樂具。普能施
與一切有情。依普攝受諸有情心依自忍
受一切苦心依滅一切有情苦心依與一
切有情樂心依與有情大涅槃心而行布
施。以是義故。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
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
皆應供養承事守護。善男子。若於五欲心
無染著具大慈悲而行布施。是名菩薩摩
訶薩也。亦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福田。若
不除斷世間五欲。無大慈悲而行布施。雖
捨無量無邊施物。而猶不得名爲菩薩摩
訶薩也。亦非一切聲聞獨覺眞實福田。此施
不蒙聖印所印。是故應斷世間五欲具大
慈悲而行布施。若不斷於世間五欲無大
慈悲而行布施。不名菩薩非眞福田。善男
子。染著五欲行布施輪。尚不能滅自身
所有少分苦惱。況能除滅一切有情無量苦
惱。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成就財施輪 智者淨意樂
    盡離於五欲 安樂諸有情
    爲樂諸有情 不求自果報
    雖行少分施 而名眞福田
    雖復施衆多 而依止五欲
    非聖印所印 住不定聚中
    雖行少分施 而不依五欲
    名聲聞獨覺 眞實良福田
    故應捨五欲 常行清淨施
    安樂有情衆 成眞實福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法施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切
五欲皆能除斷。速能獲得日燈光定。超勝一
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何
等爲十。謂諸如來所説正法。或聲聞乘相應
正法。或獨覺乘相應正法。或與大乘相應正
法。或世間法。或出世間法。或有漏法。或無
漏法。或有爲法。或無爲法。或不二法。菩薩
摩訶薩於此十法深信敬重一切聽聞。隨力
所能審諦領受。思惟觀察究竟通利隨其所
宜爲他演説。於説法時無嫉妬心無慳
悋心無憍慢心無求利心無輕他心無
自擧心。有恭敬心有饒益心有大慈心有
大悲心。爲聲聞乘補特伽羅説聲聞法。不
爲彼説獨覺乘法及大乘法。爲獨覺乘補特
伽羅説獨覺法。不爲彼説聲聞乘法及大
乘法。爲於大乘補特伽羅説大乘法。不爲
彼説聲聞乘法獨覺乘法。隨諸有情根器
所能爲説正法。非根器者終不爲説。於其
大乘諸有情所。終不勸修獨覺乘行聲聞乘
行。於獨覺乘諸有情所。或時勸彼修大乘
行。於聲聞乘諸有情所。或時勸修獨覺乘
行及大乘行。於諸如來所説正法下至一頌
乃至半句深信敬重。終不毀謗障蔽隱沒。
於説法師起世尊想。於聽法衆起病者想。
於所説法起良藥想。斷除五欲無所希
求。宣説正法。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
種法施大甲冑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
能斷五欲。速能獲得日燈光定。超勝一切聲
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
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爾時世
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智者修法施 隨器説三乘
    不爲説餘乘 恐聞而謗法
    稱根器説法 不爲非根器
    各隨其所樂 勸進令歡喜
    終不勸大乘 令修二乘行
    或時勸彼二 進修中上乘
    常恭敬聽法 深信不毀謗
    供養説法師 如佛世尊想
    勸聞妙法藥 令除煩惱病
    捨利養名譽 而宣説正法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淨戒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淨戒大甲冑輪。
善男子。菩薩淨戒有二種相。一者共。二者不
共。云何菩薩共淨戒輪。謂諸在家近事近住
所受律儀。或復出家及受具足別解脱戒。如
是律儀別解脱戒。是名菩薩共淨戒輪。共
諸聲聞獨覺乘等。菩薩不由此淨戒輪。能
除一切有情煩惱諸惡見趣及能解脱業
障生死。此不名爲大甲冑輪。亦不由此名
爲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
福田。云何菩薩不共淨戒大甲冑輪。謂諸菩
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起平等心無擾動
心無怨恨心護持淨戒。普於一切持戒犯戒
布施慳貪慈悲忿恚精進懈怠下中上品諸有
情所無差別心無差別想護持淨戒。普於
三界一切有情。無恚無忿及諸惡行護持
淨戒。普於三有蘊界處中無所分別護持
淨戒。不依欲界。護持淨戒。不依色界護
持淨戒。不依無色界護持淨戒。不觀諸有
一切果報護持淨戒。不依一切得與不得
護持淨戒。不依諸行護持淨戒。是名菩薩
不共淨戒大甲冑輪。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
成此淨戒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
能除斷。得名菩薩摩訶薩也。超勝一切聲
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
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爾時
世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住在家律義 出家解脱戒
    與二乘等共 不名摩訶薩
    智者修空法 不依諸世間
    亦不依諸有 護持清淨戒
    離取相尸羅 無染無諸漏
    護持如是戒 名眞實福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安忍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安忍大甲冑輪。
善男子。菩薩安忍有二種相。一者世間。二者
出世間。云何菩薩世間安忍。謂有漏忍。縁
諸有情有取有相依諸果報依諸福業所
發起忍。依自諸色聲香味觸所發起忍。有
發趣忍。無堪能忍。力羸劣忍。棄衆生忍。
有誑詐忍。矯悦他忍。不爲利樂諸有情忍。
是名菩薩世間安忍。如是安忍共諸聲聞獨
覺乘等。此不名爲大甲冑輪。亦不由此名
爲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
福田。云何菩薩出世安忍大甲冑輪。謂無漏
忍。一切賢聖大法光明。普爲利樂一切有
情。無染著忍。永斷一切所作事業。語言因
相文字音聲行依處安忍。修此忍故。能斷
一切三結三受三相三世三有三行三不善
根四種瀑流四扼四取四種身繋。修此忍
時心意寂靜。是名菩薩出世安忍大甲冑輪。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此安忍大甲冑輪。
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得名菩薩
摩訶薩也。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
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
應供養承事守護。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
説頌曰
    安忍説二種 謂有相無相
    有相忍有著 智者不稱譽
    修忍依三行 依蘊界處等
    是名有漏忍 非摩訶薩相
    爲滅四顛倒 修無染著忍
    寂靜三行等 此忍可稱譽
    能寂靜諸行 離一切分別
    心平等如空 此忍可稱譽
    諸法同一趣 空無相寂滅
    心無所住著 此忍成大利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精進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精進大甲冑
輪。善男子。菩薩精進有二種相。一者世間。
二者出世間。云何菩薩世間精進。謂諸菩薩
精進勇猛。勤修三種世福業事。何等爲三。
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
事。修此即名三種精進。如是精進縁諸衆
生有漏有取依諸果報依諸福業。是名菩
薩世間精進。如是精進共諸聲聞獨覺乘等。
此不名爲大甲冑輪。亦不由此名爲菩薩
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福田。云
何菩薩出世精進大甲冑輪。謂諸菩薩勇猛
精進。於諸衆生其心平等。除滅一切煩惱
業苦。如是精進一切賢聖共所稱譽。無漏無
取無所依止。普於一切精進懈怠布施慳貪
持戒破戒慈悲忿恚下中上品諸衆生所無
差別心無差別想勇猛精進。普於三界一
切衆生平等無二爲作事業語言思惟諸行
依處無所住著勇猛精進。普於三有蘊界
處中。無所分別勇猛精進。不依欲界勇猛
精進。不依色界勇猛精進。不依無色界勇
猛精進。不觀諸有一切果報勇猛精進。不
依一切得與不得勇猛精進。不依諸行勇
猛精進。不依三種世福業事勇猛精進。具
足出世三福業事勇猛精進。是名菩薩出世
精進大甲冑輪。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此
精進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
斷得名菩薩摩訶薩也。超勝一切聲聞獨
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
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爾時世尊
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於六根染著 漂愚五瀑流
    雖勇猛精進 智者皆厭毀
    縁衆生精進 有漏及有取
    非眞實福田 不名摩訶薩
    智者勤精進 遠離一切著
    心無所依止 名眞實福田
    不染著名色 離蘊界處等
    爲衆作歸依 是名摩訶薩
    行世如水月 修精進究竟
    此輪能永斷 衆生煩惱縛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靜慮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靜慮大甲冑輪。
善男子。菩薩靜慮有二種相。一者世間。二者
出世間。云何菩薩世間靜慮。謂諸菩薩依著
諸蘊修習靜慮。依著諸界修習靜慮。依著
諸處修習靜慮。依著欲界修習靜慮。依著
色界修習靜慮。依著無色界修習靜慮。依
著三律儀修習靜慮。依著三解脱修習靜
慮。依著四念住修習靜慮。依著四正斷修
習靜慮。依著四神足修習靜慮。依著五根
修習靜慮。依著五力修習靜慮。依著七等
覺支修習靜慮。依著八聖道支修習靜慮。
依著地界修習靜慮。依著水界修習靜慮。
依著火界修習靜慮。依著風界修習靜慮。
依著空界修習靜慮。依著識界修習靜慮。
依著樂受修習靜慮。依著苦受修習靜慮。
依著不苦不樂受修習靜慮。依著虚空無
邊處修習靜慮。依著識無邊處修習靜慮。
依著無所有處修習靜慮。依著非想非非
想處修習靜慮。依著此世修習靜慮。依著
他世修習靜慮。依著小想修習靜慮。依著
大想修習靜慮。依著無量想修習靜慮。如
是靜慮。有漏有取有所依著。是名菩薩世
間靜慮。如是靜慮共諸聲聞獨覺乘等。此不
名爲大甲冑輪。亦不由此名爲菩薩摩訶
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福田。云何菩
薩出世靜慮。謂諸菩薩遠離諸蘊修習靜
慮。遠離諸界修習靜慮。遠離諸處修習靜
慮。遠離欲界修習靜慮。遠離色界修習靜
慮。遠離無色界修習靜慮。遠離三律儀修
習靜慮。遠離三解脱修習靜慮。遠離四念
住修習靜慮。遠離四正斷修習靜慮。遠離
四神足修習靜慮。遠離五根修習靜慮。遠
離五力修習靜慮。遠離七等覺支修習靜
慮。遠離八聖道支修習靜慮。遠離地界修
習靜慮。遠離水界修習靜慮。遠離火界修
習靜慮。遠離風界修習靜慮。遠離空界修
習靜慮。遠離識界修習靜慮。遠離樂受修
習靜慮。遠離苦受修習靜慮。遠離不苦不
樂受修習靜慮。遠離虚空無邊處修習靜
慮。遠離識無邊處修習靜慮。遠離無所有
處修習靜慮。遠離非想非非想處修習靜
慮。遠離此世修習靜慮。遠離他世修習靜
慮。遠離小想修習靜慮。遠離大想修習靜
慮。遠離無量想修習靜慮。如是靜慮能發
賢聖廣大光明。無漏無取無所依著。是名
菩薩出世靜慮大甲冑輪。善男子。若菩薩摩
訶薩成此靜慮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
欲皆能除斷。得名菩薩摩訶薩也。超勝一
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
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爲捨己重擔 修有所得定
    求斷自煩惱 非眞智者相
    依器有所觀 求解脱修定
    取著此彼岸 非利樂有情
    爲利樂有情 修定捨重擔
    滅一切煩惱 是眞智者相
    爲潤諸有情 修無依著定
    永斷諸有愛 是名大慧者
    爲解諸有縛 令住無畏城
    修行寂止定 是名摩訶薩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九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十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般若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般若大甲冑輪。
善男子。菩薩般若有二種相。一者世間。二者
出世間。云何菩薩世間般若。謂諸菩薩唯依
讀誦書寫聽聞。爲他演説三乘正法。欲求
除滅一切衆生無明黒暗。欲求發起一切
衆生大慧光明。謂於如來所説種種與聲聞
乘相應正法精勤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
勸正修行。或於如來所説種種與獨覺乘
相應正法精勤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勸
正修行。或於如來所説種種與無上乘相應
正法精勤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勸正修
行。不求賢聖無漏道支不求聖道不求
聖道所攝解脱不行寂靜眞實般若。常行
有見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著。是名
菩薩世間般若。如是般若共諸聲聞獨覺乘
等。此不名爲大甲冑輪。亦不由此名爲菩
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福田。
云何菩薩出世般若。謂諸菩薩精勤修習菩
提道時。隨力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三
乘正法。而於其中依無所得方便而住。無
所行動無所思惟無有根本。以如虚空
心普寂滅心無増減慧無取著心無生滅心
無退轉心法平等心眞如心實際心法界心無
我心無分別心寂滅安忍離分別心。善巧安
住無成壞地。善巧安住無住無著勝妙慧地。
如是般若無取無著。是名菩薩出世般若大
甲冑輪。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此般若大
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得
名菩薩摩訶薩也。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
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
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善巧方便大
甲冑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
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
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名爲善巧
方便大甲冑輪。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有二
種相。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云何名爲菩
薩世間善巧方便。謂諸菩薩或爲自利或爲
他利或爲倶利。常懷彼此示現種種工巧
伎術。爲自及他得成熟故。承事供養諸
佛世尊。或諸菩薩或諸獨覺或諸聲聞或母
或父或諸病者或諸羸劣無依怙者。若見厄
難臨被害者。種種勤苦方便救濟。以四攝
事成熟有情。是諸菩薩自住大乘。於諸聲
聞及獨覺乘非大乘器若諸聲聞及獨覺乘
根未熟者。爲説微妙甚深法教令其修學。
或勸勤修諸聖靜慮。或爲開示最勝義諦勸
令修行超四顛倒。覺悟四種無墮法性。或
令趣入四無礙解。或復乃至勸令安住四
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
道支有餘無餘道及道果。趣入巧智令其成
熟。若諸有情貪求名稱利養富貴。諸根躁擾
善根未熟。勸令讀誦諸阿笈摩及毘奈耶阿
毘達磨。或勸讀誦除佛所説順解脱論令其
成熟。若諸有情不樂布施。勸令惠捨種種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