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不退轉法輪經 (No. 0267_ ) in Vol. 09

[First] [Prev]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67[Nos.266,268]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
經在北涼録第二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倶。及諸菩薩摩
訶薩衆無量無邊阿僧祇數。爾時世尊於中
夜後入廣大光明照三昧。是時文殊師利法
王子。於中夜後入大光明照三昧。彌勒菩
薩。於中夜後亦入遍炬三昧。是時世尊從三
昧起。與舍利弗於中夜後共出其房。到文殊
師利法王子所住之處。時尊者舍利弗。見文
殊師利法王子房及世尊房左右。皆悉滿中
池水。其池水中亦有無量種種蓮華遍布水
上。而諸蓮華各放光明。普照祇洹及舍衞
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皆悉照明。大聞法音
遍於十方一切世界。其中菩薩互共諮請發
問論議。時尊者舍利弗既入室已。見文殊師
利寂然禪定在前而立。尊者舍利弗。即便彈
指謦咳出聲。爾時世尊及舍利弗等。見文殊
師利法王子神通變化。各見其身在大海中。
是時舍利弗。在文殊師利室中不能得出。欲
踊虚空亦不能去。而不自知從何處來。況復
能以神通而去。是時尊者舍利弗。結加趺
坐。忽然而見文殊師利在其目前正身端坐。
文殊師利神通力故。不離本處令舍利弗見。
文殊師利。過恒河沙有世界。名阿鞞跋致
議音聲。彼中有佛。號善住光華開敷。現在
世。有無量億千菩薩圍遶。見彼佛身於
諸毛孔皆出蓮華。其一一華光明遍照三千
大千世界。華有千葉。皆以紺琉璃爲莖。
瑙爲鬚。衆寶爲臺。其華臺上。見諸菩薩結加
趺坐。彼諸菩薩。皆住阿鞞跋致當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於諸陀羅尼門成就大忍。以
三十二相而自莊嚴。身色如眞金微妙第一。
爾時善住光華開敷佛。臍中出大蓮華。其色
衆多華葉無量。亦以紺琉璃爲莖。金剛爲葉。
因陀琉璃爲鬚。龍堅旃檀王爲臺。世間塵水
所不能染。舍利弗。見此華臺空無所有。文殊
師利入中而坐。與蓮華臺倶上至有頂。文殊
師利遶佛三匝。一心合掌頂禮佛足。於蓮華
臺中結加趺坐正念向佛。是時善住光華開
敷如來問文殊師利言。汝從何方而來到此。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從娑婆世界故到
此土。彼佛國中有二菩薩。一名善音。二名善
聲。是二菩薩摩訶薩。皆已住阿鞞跋致地。決
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倶從蓮華臺
中而出。更整衣服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各白
佛言。世尊。娑婆世界去此幾何。爾時善住光
華開敷佛答二菩薩言。娑婆世界。去此佛刹
恒河沙世界之外。文殊師利從彼而來。是時
善音善聲菩薩倶白佛言。世尊。於彼世界。佛
號何等。今欲知之。爾時善住光華開敷佛。即
便答言。娑婆世界。有佛如來多陀阿伽度阿
羅呵三藐三佛陀。號釋迦牟尼。今現在世。是
二菩薩復更問言。釋迦牟尼佛爲説何法。彼
佛答言。説三乘法。而彼菩薩復白佛言。云何
名爲三乘。佛言。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
釋迦牟尼佛常作如是説三乘法。時彼菩薩
復白佛言。世尊。諸佛説法何故不同。佛言。
一切諸佛有所説法悉皆同等。彼諸菩薩復
白佛言。云何同等。佛言。不退法輪。一切諸
佛皆悉等説。時彼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以
故。釋迦牟尼佛説三乘法。佛言。娑婆世界衆
生心多下劣。若説一乘則不能解。是故釋迦
牟尼佛。以善方便爲諸衆生出五濁世。分別
説三引導衆生令入一乘。時二菩薩白佛言。
世尊。釋迦牟尼佛説法爲最甚難。佛言。釋迦
牟尼佛説法實爲甚難。善音善聲菩薩白佛
言。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不生如是下劣
惡國。爾時佛答二菩薩言。莫作是語。當疾捨
離。善音善聲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縁
令捨是語。彼惡世中説此法難。以是故。我等
今者不生喜樂。佛言。於此世界二十億那由
他劫修諸善根。不如娑婆世界於一食頃。與
諸般若波羅蜜相應。令一衆生歸依三寶受
持五戒。遠離聲聞辟支佛心。使發無上菩提
道意甚難。於彼二十億那由他者。況復有能
勸人出家讃歎功徳。廣爲説法令出三界。作
如是教逮得己利。修集善法入諸禪定。何以
故。此諸衆生。多爲煩惱之所濁亂。是二菩薩
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於彼世界。諸衆生等。多
爲煩惱而濁亂耶。佛言。若我盡壽更爲汝等。
説娑婆世界衆生濁亂。貪欲瞋恚愚癡。無量
諸惡不善諸法。猶不可盡。惟佛能知業報善
惡。爾時善音善聲彼菩薩等。倶共歎言。是眞
釋迦牟尼佛。是眞釋師子。是眞釋仙。作如是
等三種讃歎。善哉説法。善知心念。亦爲廣説
諸不善法貪欲瞋恚愚癡邪見無量諸惡。巧
説善趣及向聲聞辟支佛道。皆歸於佛。成就
佛智第一清淨。發菩提心。隨順解脱。入佛
智慧。爲諸衆生。成熟善根。心無所染。彼諸菩
薩。皆悉共取七寶蓮華若干種色。有百千萬
億葉。如金剛寶藏。天紺琉璃爲鬚。龍堅栴
檀爲臺。衆寶爲莖。不著塵水。眼識所知。其華
微妙。於虚空中而自迴轉。不可執持。猶如影
幻從業報生。亦從解脱諸三昧生。於虚空中
取已。遙散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上。持諸華
鬘華蓋悉是衆寶。亦有寶雲寶蓋及雜綵繒
蓋末香塗香無量種色。供養釋迦牟尼佛已。
五體投地向佛作禮。皆作是言。南無釋迦牟
尼佛。此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莊嚴大乘。精
進無懈。修諸功徳。悉能護持過去未來現在
諸佛一切正法。爲欲拔濟苦惱衆生。作大照
明住於一乘。我等欲往見釋迦牟尼佛。及娑
婆世界諸大菩薩摩訶薩衆。以大莊嚴而自
莊嚴。爲紹佛種使不斷絶。善住光華開敷如
來。聞諸菩薩作是語已。觀察其心。復重爲
説諸佛功徳。示教利喜。告諸菩薩言。汝當隨
學釋迦牟尼佛本所行道。於一切衆生發大
慈心生利益心。於諸深法莫生驚怖及諸誹
謗。而起無相具足善根不求果報。如是菩薩
摩訶薩。皆悉當往釋迦牟尼佛國。以本願力
倶生於彼。護持正法隨順諸佛本所修學。汝
可往見。彼二菩薩作如是言。我當乘佛神力。
及過去未來諸佛之力而詣於彼。善住光華
開敷如來告善音善聲菩薩等。汝今當共文
殊師利詣娑婆世界。亦語文殊師利。與二菩
薩倶共到彼。時二菩薩語文殊師利言。我等
欲見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一切大衆。當依
汝神力得見彼佛。文殊師利語二菩薩言。善
男子。汝等應當先禮彼佛。亦應親近供養恭
敬無數諸佛。悉爲利益十方世界一切衆生。
爲欲増長佛菩提故。亦爲成就佛智慧故。彼
二菩薩即如其教作如是言。我等亦當隨逐
供養諸佛如來。親近禮拜尊重讃歎。當學文
殊師利。爲欲利益一切衆生。爾時文殊師利。
便禮善住光華開敷如來。遶佛三匝恭敬尊
重。與諸菩薩并舍利弗倶詣於彼到已聽法。
受佛教勅諦觀如來。散華供養末香塗香繒
蓋幢旛清淨第一。悉爲過去諸佛神力之所
護持。念慧堅固。悉遍供養佛法僧寶。爲一
切衆生得解脱故。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
東方恒河沙佛前忽然而見。於諸佛所。即便
勸請廣説清淨不退轉法輪。是諸佛國無有
女人。亦無二乘聲聞辟支佛名。亦如善住光
華開敷佛國等無有異。諸世界中純大菩薩
以爲莊嚴。是諸菩薩毛孔臍中皆出蓮華。蓮
華臺中皆有菩薩。一一蓮華臺上皆有文殊
師利。悉作如是神通變化。供養諸佛。南西北
方四維上下。乃至十方世界。悉有文殊師利。
説不退轉法輪。皆有二菩薩。從華臺中而出
問佛。彼娑婆世界云何名爲説三乘法。皆悉
欲隨文殊師利。見釋迦牟尼佛。爾時文殊師
利法王子。於十方世界。安慰諸菩薩等。我當
共汝倶往至彼娑婆世界。到閻浮提。天將欲
明。是時阿難。天既未曉。門籥孔中而見光
明。即起出外。便見大光遍照祇洹。淨水澄潔
湛然盈滿。淵明鏡徹無諸塵垢。林樹精舍悉
皆不現。阿難見已。即作是言。今何因縁忽有
是相。尋念此瑞必説大法。爾時阿難入其水
中。足不沈沒水不著身。心意歡喜。即往佛所
遶佛住處。有十千蓮華聞大音樂。見諸蓮華
皆出光明。其光遍照祇洹精舍。及舍衞國閻
浮提内。三千大千世界。悉皆大明如晝光照。
阿難踊躍發大歡喜。右膝著地恭敬合掌一
心向佛。爾時明相便已顯現。日欲出時見十
千蓮華。中有一蓮華。於祇洹林最勝特出。尊
者阿難發心念言。今日世尊必應説法。我當
敷座以待如來。見有如是説法相故。即便爲
佛敷師子座。於一瞬頃刹那中間佛坐已定。
爾時大地六種震動。乃至十方恒沙世界。亦
復如是六返震動。三千大千世界遍布天華。
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優鉢羅華。諸果華樹自
然而出。時諸比丘皆悉欲出。見其大水而心
驚怖。都不敢出。見祇洹林僧房。池水悉已盈
滿清淨無垢。一切樹木及諸僧房。堂舍園苑
亦皆不現。*惟見光明無不遍照。諸比丘等倶
作是言。今此瑞相必説大法。爾時世尊從禪
定起安詳而坐。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放大光
明若干寶網。百千萬億無數種色。眼識所識
不可執捉。文殊師利共十方恒河沙等諸佛
世界大菩薩等。爲欲利益無量衆生。於一一
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皆悉
禮拜供養恭敬尊重讃歎。與如是等諸菩薩
摩訶薩倶。神通變化不可思議。欲令衆生使
信佛法教化利益。隨其所應皆得聞見。方便
爲説悉令解悟。爾時文殊師利知釋迦牟尼
佛坐已。一切大地六返震動。有諸菩薩從地
*踊出。一阿僧祇百阿僧祇。乃至百千萬億那
由他數阿僧祇等悉來集會。倶共遶佛至百
千匝。復持無數蓮華若干種色。其葉無量不
可思議而散佛上。能令衆生一心專念發趣勝
慧。所散之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龍堅旃檀
種種諸香。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神
通波羅蜜。皆是無想助道之香。并諸旃檀衆
雜妙香。悉爲十方諸佛神通之所護持。以用
供養釋迦牟尼佛。爾時文殊師利爲欲供養
諸如來故。與衆菩薩莊嚴妙塔。持諸摩尼八
楞寶珠。及衆寶樹繒蓋幢幡。以雜寶網羅覆
其上。亦以摩尼造作僧房。門屏戸牖種種嚴
飾。池泉流渠及諸大河。優鉢羅華。拘物頭華。
分陀利華。衆寶蓮華而覆水上。八功徳水亦
常盈滿。異類衆鳥皆悉遊集。諸天寶樹隨念
皆現。救度衆生使得解脱。爲修佛智發菩
心。皆是文殊師利不可思議神通變化。乘佛
神力及誓願力。亦是釋迦牟尼佛本行願力。
文殊師利作是變化。爲欲成就調伏衆生。心
不思議見不思議。發大莊嚴入聖境界。爾時
文殊師利并諸菩薩摩訶薩衆。莊嚴一切如
意華樹至於佛前。是諸菩薩若欲坐時。文殊
師利先現其相。於刹那頃。無相蓮華從毛孔
出。莖若干種無量百千雜色。其葉無數不
可思議。金剛寶藏以爲光網。天紺琉璃以爲
其鬚。龍堅栴檀以爲其臺。有諸菩薩而在其
中結加趺坐。爾時釋迦牟尼佛放臍中光。普
照六道幽闇之處。億千種光皆如阿提目多
伽色。種種無數光明細軟。如蓮華藏清淨香
潔。周遍十方通達無礙。蓮華臺中出妙樓閣。
佛所護持與法界等。如寂滅樂解脱之色。空
無相無願無作無爲無生無滅。與三世等。悉
入空界過於眼境。文殊師利。在樓閣上正身
端坐。心不動搖念佛境界。自證空法得金剛
三昧。善學釋迦牟尼佛法。決定成就無縁三
昧。深入佛慧。文殊師利并諸菩薩摩訶薩。於
十方世界作佛事已。心樂正法常勤修集。亦
於過去諸佛法中。久種善根。皆是文殊師利
之所攝持。志行菩提心無退沒。猶如師子處
無畏座。佛告阿難。汝語祇洹諸比丘衆。及舍
衞國諸比丘尼。如來世尊。今欲説法。令舍
衞國優婆塞優婆夷等。信樂三寶善根純熟。
悉皆來集一時聽法。爾時尊者阿難。從其僧
房及經行處。皆即告言。佛欲説法。時有比丘
已來集者。復有比丘住在房中。各言已見説
光相。而我等輩不能得往。阿難復問。何
故不來。諸比丘言。今見祇*洹大水盈滿無諸
樹木。*惟見光明未敢便去。爾時阿難即往佛
所。白言。世尊。諸比丘不能得來。何以故。見
祇洹中大水悉滿清淨無垢。亦復不見精舍
樹木。以是義故皆不得來。佛告阿難。彼諸比
丘。於無水中而生水想。無色中生於色想。無
受想行識中生受想行識想。無聲聞辟支佛
作聲聞辟支佛想。阿難。汝今更往喚諸比丘。
從其僧房及經行處悉來聽法。爾時阿難即
承佛教到舍衞國。勅諸比丘并比丘尼優婆
塞優婆夷等。世尊今者爲欲説法。令使我
喚。宜速往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皆悉來集至於佛前。佛告目連。汝今當從三
千大千世界諸菩薩摩訶薩等發大莊嚴。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趣大乘。天龍夜
叉乾闥婆阿脩羅伽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亦皆集會而來聽法。所未聞者皆
悉得聞。天人阿脩羅皆來聽法。已於過去無
量諸佛宿殖善根發趣大乘。求大乘者成最
勝乘。亦名清淨第一之乘。菩薩摩訶薩發大
莊嚴而自莊嚴。修此乘者。普告令知悉來集
會。目連白佛言。唯然世尊。如壯力士屈伸臂
頃。遍至三千大千世界。於諸菩薩大莊嚴所。
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
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
等。以佛神力及誓願力皆悉聞知。即還佛所。
白言。世尊。我悉告已。爾時四衆一切雲集。縱
廣千由旬。高五千由旬。滿中天人心樂聞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四衆已集。是時諸天
遍滿虚空。皆悉合掌而白佛言。今此大衆皆
悉驚懼。如來威徳不敢輒坐。*惟願世尊。賜
聽令坐。爾時如來。即現瑞相。於刹那頃。有閻
浮提金蓮華百千萬億葉。從地*踊出。光色照
耀猶如火藏。以天琉璃爲鬚。赤眞珠爲臺。七
寶爲莖。一切大衆。皆各自知坐如來前。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
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皆面向佛瞻仰世尊。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最
爲上首。諸菩薩摩訶薩。皆以三十二相而自
嚴身。色如眞金。勇猛精進威徳熾盛。爾時
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等。皆從華臺起合
掌向佛。勸請世尊一心念佛。爾時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四衆皆集寂然已定。一切諸天
遍滿虚空。*惟願世尊。廣説清淨不退法輪。
是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無量百千
諸天。有信行法行者并諸八輩。有須陀洹想。
斯陀含想。阿那含想。阿羅漢想。聲聞想。辟支
佛想。佛想。各作是想。願佛演説安慰其心。何
因縁故。説信行法行乃至八輩須陀洹斯陀
含阿那含阿羅漢。何以故。作如是説。世尊默
然。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於夜後
分天欲明時。從坐而起出其住處。即向文殊
師利房。到已前入其舍。見如來室。有十千蓮
華周匝踊出。天鼓自鳴聞歌詠聲。見祇*洹
林及舍衞國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普照。今何
因縁而現此瑞。舍利弗作是語已。佛即告言。
爲説法故先現斯瑞。是時文殊師利請問如
來。爲説何法先現此瑞。爾時阿難復白佛言。
世尊。我於夜後天欲明時。於戸牖中光從而
入。見已即從坐起便出其房。見祇*洹林滿
中淨水無垢無濁。不見樹木精舍僧房惟見
大光。何因何縁先現此瑞。爾時世尊告阿難
言。如來爲説清淨法輪。亦是文殊師利神力
勸請瑞相。爾時世尊爲文殊師利。即説偈

    此乘清淨 成得佛智 文殊妙辯
    發問斯義 一乘無垢 得佛上智
    文殊爲顯 故作斯問 乘無分別
    離諸戲論 文殊爲顯 故作斯問
    本無有來 亦復無去 猶如涅槃
    文殊所問 實無得果 亦無所説
    但以方便 引導衆生 遠離音聲
    聲即一相 文殊爲顯 故作斯問
    尋聲求聲 無聲可取 聲名字空
    文殊所問 是聲如風 無所依止
    聲即解脱 文殊所問 阿難諦聽
    文殊所問 方便菩提 皆無所有
    佛及菩提 有聲無實 亦無方所
    諸法皆然 菩提無色 因縁無生
    無有去來 是諸佛説 無爲無相
    如空無見 菩提無説 文殊所問
    去來今佛 一切皆然 智無方所
    無聞無見 性相如是 顯現法界
    但以假名 開示眞實 修清淨施
    持戒無缺 忍辱堅固 志求菩提
    精進無懈 修禪攝意 智慧清淨
    以求菩提 佛善方便 度諸神通
    無依衆生 爲説菩提 分別三乘
    四果差別 以如實智 隨應救世
    現五濁刹 爲諸下劣 於一乘道
    驚疑不信 故説四果 開示羅漢
    從聲聞門 入佛教門 説數無數
    因縁差別 現見四諦 證諸法相
    聲聞羅漢 縁覺辟支 同得無
    是爲菩薩 行空無相 無願三昧
    入解脱門 安住涅槃 去來今際
    心無所著 能開十方 無生無爲
    如是深法 阿難文殊 方便發問
    無相慧力 乘一乘道 知法無相
    是故問佛 今説諸果 三世平等
    知空無相 諸聲寂滅 無佛菩提
    無數恒沙 諸佛世界 來求菩提
    文殊召集 聞彼諸佛 菩薩所行
    欲説三乘 集娑婆界 文殊發問
    爲決疑惑 乘果分別 請説菩提
    以佛神力 及誓願力 故説三乘
    度苦衆生 令勤修習 文殊聲辯
    願救世説 菩薩所行 億千諸天
    供養救世 生果想者 安慰彼疑
    如是比丘 及比丘尼 清信男女
    作最勝相 文殊所問 爲慰疑惑
    是諸菩薩 爲法故來
 不退轉法輪經信行品第二 
爾時世尊説是偈已。阿難白佛言。如來今爲
文殊師利轉不退法輪作如是問。佛言。如是
如是。阿難復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轉不退法
輪耶。佛言。如是如是。阿難。如來實轉不退轉
法輪。阿難復白佛言。如來云何方便。説於信
行法行如是八輩。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羅漢。聲聞。辟支佛。是諸人等。如來皆爲顯示
菩薩法耶。何故復言。爲下劣衆生出五濁世。
不解大乘。如來自在成就方便。見諸衆生大
心者少多懷下劣。是故世尊。知其根性開示
佛法方便濟度。以無量善法教化衆生。令滅
諸苦得盡生死。離諸衰惱令住正證無爲涅
槃。乃至使得一切種智。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菩薩摩訶薩。爲無量無邊衆生。令生信解佛
之知見。及無數諸佛所知之法。無色乃至受
想行識。無染無著是名信行。復次阿難。菩薩
摩訶薩能信如來一切法空作如是解。亦復
名爲菩薩信行。菩薩摩訶薩信佛智慧心生
欣樂。云何智慧。都不見法。以不見故名爲信
行。復次阿難。菩薩摩訶薩不染五欲不捨信
心。是名菩薩信行。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以
不思議法施諸衆生猶如如相。能信如是不
思議法施者。是名菩薩信行。菩薩摩訶薩以
歡喜故。能捨己身而不厭足。於一切處不生
嫉恚。所作之施皆悉迴向。作是迴向已而亦
不取菩提之*想。以不壞故。是名菩薩信行。
復次阿難。菩薩摩訶薩以清淨信正念向佛。
心無垢穢亦信無垢。諸法平等。無有衆生壽
命我人。無陰界入。亦自不著壽命處所。是名
信行解脱。教化衆生令信佛法。以調伏心迴
向菩提。亦不見心相。能知六界陰入平等悉
同法界。以無分別故。則知法界無有異相。是
名信施。一切無常。一切行苦。一切行空。一
切行無我。於是法中得智慧力。信施信聖戒
不戲論戒。得禪定力信寂滅界。是名信
菩薩。雖教化衆生常信寂滅。然不取於衆生
之相。觀諸衆生同於寂滅。善知一切衆生無
相。悉同法界非見非不見。何以故。法界即是
一切衆生心界。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復次
阿難。菩薩摩訶薩。觀一切衆生無有眞實。無
住無滅性相本空。是故不見一切衆生無依
止處。觀一切衆生同涅槃界。何以故。一切衆
生悉入空界。菩薩能令如是無量衆生皆生
信解。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爾時世尊。欲重
宣此義。而説偈言
    多信衆生 見無數佛 不著色相
    是名信行 信一切法 開示空相
    成就解脱 是名信行 常信正法
    欣樂求佛 何時當得 不思議智
    觀察五欲 無可信者 逮得信力
    是名信行 如是之信 最爲善哉
    當修法施 供養大仙 不思議施
    故得信辯 無下劣想 是名信行
    悉捨一切 所愛之身 而無捨想
    是名信行 能施一切 不懷嫉妬
    捨菩提*想 是名信行 信心清淨
    無諸濁穢 亦無壽命 是名信行
    雖修行施 不求果報 得深信力
    是名信行 棄捨六入 不念果報
    善解六界 是名信行 己自調伏
    亦調伏他 令信佛法 是名信行
    得是信已 迴向菩提 而無心相
    是名信行 知於六界 悉同法界
    雖説法界 不得界相 諸行無常
    苦空非我 亦不取著 是名信行
    能信聖戒 無諸戲論 成就禪定
    是名信行 信諸衆生 同寂滅相
    知無相已 是名信行 不著衆生
    同入法界 是衆生界 即不思議
    以信生信 是名爲信 菩薩無畏
    是名信行 衆生決定 無所有想
    體性如空 無處無證 衆生涅槃
    是二倶空 於彼生信 是名信行
    菩薩無畏 信諸衆生 不取名字
    從信而生 能如是信 常念不失
    阿難憶持 顯示分別 如是諸法
    無量無數 佛所證覺 菩薩顯現
復次阿難。如來多陀阿伽度。如是深義具足
信力則爲廣説。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爾時
世尊。見諸衆生信力堅固。復重頌曰
    一切聞者 心皆歡喜 是諸佛
    所説功徳 菩薩顯現 不可思議
    諸佛菩提 不信者信 不染假名
    亦無心數 不著十方 名最勝信
    菩薩顯説 常修信法 不取於空
    顯示寂滅 救世所説 如是解脱
    色相亦然 如説修行 菩薩顯
    智者能信 佛不思議 無量憶念
    菩薩所信 虚空無邊 佛智無量
    號名丈夫 志求無著 不爲貪欲
    造作不善 而捨樂法 是名菩薩
    能行法施 菩薩之信 善誓所印
    法施不思議 信施而飮食
    摩尼金象馬 車乘奴婢等
    妻子諸男女 捨所有國土
    手足支節等 頭目及髓
    眼耳與鼻口 菩薩之勝信
    捨身無染著 亦不念行施
    我本修法施 以求於佛智
    捨身無染著 一切施歡喜
    恒與善知識 棄捨危脆身
    於諸衆生中 信心常清淨
    聞法信諸佛 是名爲菩薩
    知眼耳鼻舌 身根皆無常
    不堅如聚沫 深信而捨身
    爲無依衆生 建立於四攝
    慈心於一切 信佛無量智
    見造惡衆生 爲發無上心
    深信於菩提 不取諸心相
    衆生不求道 愚惑於六界
    謂一切眞實 無界説界相
    見流轉衆生 愚癡著諸邊
    菩薩信我無 諸行皆無常
    見諸破戒者 信戒不思議
    淨戒立禪定 菩薩住攝心
    若見懈怠者 求佛精進力
    調伏諸三昧 總持正法智
    愚癡著壽命 觀陰無壽者
    衆生性寂滅 諸法相亦然
    信陰無來去 善惡業不斷
    因淨不淨業 不離於生死
    衆生同法界 法界即生死
    是名不思議 菩薩無畏信
    勝信不思議 精勤修法智
    不爲於少智 名爲淨信説
    同信諸衆生 常住無所有
    於空無有著 一切法不住
    衆生空亦空 同於涅槃界
    説法常無相 令衆生信解
    一切法性空 平等觀衆生
    三有中勝智 得如是信持
    亦名最上信 好樂無畏法
    佛法中智人 自信勸他信
    如是展轉教 増長諸功徳
    淨心無染著 利益之福田
    欣樂調伏施 淨戒及忍辱
    精進禪定等 智慧爲開導
    方便現淨智 令衆得勝樂
    命終離惡趣 菩薩智最勝
    神通化衆生 世界六種動
    光明悉普照 菩薩之妙智
    無相師子吼 東西南北等
    四維及上下 皆出於法音
    誓於佛不疑 教他亦令然
    以是因縁故 顯現無量相
    住於此智者 *惟佛能證智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癸卯歳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二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經
在北涼録*第二譯 
  ◎信行品之餘
阿難。是名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
佛陀爲諸菩薩如是方便演説信行
阿難言。云何如來復爲諸菩薩説於法行。佛
語阿難。汝今當知。菩薩摩訶薩不住佛法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