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倶舍論指要鈔 (No. 2250_ 湛慧撰 ) in Vol. 63

[First] [Prev+100] [Prev]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阿毘達磨倶舍論指要鈔第二十

  分別賢聖品第六之三
斷欲三四品斷六一來果頌疏云。初兩
句明家家。下兩句明向果。光云。上三句明
向。下一句明今謂。光釋爲正。以
家家
論曰轉名家家雜心論云。須陀洹勝者
家家。以進斷惑經生勝彼住果經生
勝。淨影云。厭舊生處異家受生故曰家家
麟云。以生非一家故曰家家。瑜伽倫記六
下云。聖人厭於生處故。於一家出處
重生。從一至一家二生三生。但易
肯重生。不同姓。張處東西。二張家
別亦得重生
三由受生三二生故光師引正理六十
四・婆沙五十三等釋聖者不造或造
業義。寶師准正理經。不造爲
應智總有二種或二或三若依大乘
瑜伽倫記六下十九
紙左
云。泰云。詳夫人天家西
方有二説。難陀論師云。人天二趣若往若來。
戒賢論師云。二生家家唯於天上二生往來。
三生準此 問。斷一二品惑家至家。何
故不家家。答。昔云。家家有四。一斷一。
二斷二住七。三斷三住六。四斷四住五。
奘法師云。此解不然。準大品經唯斷一二
品爲中間人。令四種。須陀洹依何異説
名爲家家。興法師云。謂若預流果人得
三品預流果名爲家家。彼既無勝屬
不定家家已上
記文
又釋家家得道涅槃
。光有二義。自評。前解爲勝。寶解同彼第
。又光師明欲界九品煩惱増生損生。總有
四解。慈恩義林章及瑜伽倫記圓暉頌疏等
皆同第一解。寶師大同。惠暉云。此疏
圓暉疏九品潤七生即別配品數。定是光
法師釋。若寶法師。即未第九品共潤
。如上上品有七生。乃至下下品亦
七生之力。若斷前品了。即後品獨潤
者亦七生攝。若爾不七生即七生
攝。家家不滿三二生。應家家攝。答。七生
縁。滿不滿皆七生攝。家家須
三縁要具三二生。方是家家攝
間謂間隔不得不還果瑜伽倫記六下
十九
紙左
云。一間者。唯爲一生間不涅槃
故名一間。間是間隔。舊名一種子。謂不正
也。衣梵本翳迦鼻親迦。可一種子。然
此中説翳迦鼻指迦。此云一間。故不
一種子已上
記文
然舊論亦云一間
遍歿者故名遍沒光寶並引婆沙百
七十四九紙左之文。此中問答不還果聖者
半超等莪。總有三説。光師不正否。寶師
後説爲正。如彼具辨
後三亦由分成三種光師初順後受
。總有二釋。後亦有三釋。初中後釋・後中
第一爲優准寶師意。聖者不造新業。此是
凡位曾在欲界造故業。惠暉。此言
凡位造業。不是得聖造業也已上
乘亦云。凡夫已造下三天一地繋故。
後由無漏資此故業生淨居天。非聖者新
也。小乘亦不聖者造新業。則資助凡
位故業也。故寶師唯就後順中分多少

趣是行義餘則不然寶師此爲第一答。
光師尚屬問中。寶解爲優。以勢故。頌
疏亦同寶解
又唯七種立善士趣解不二義
正否。寶師評云。二釋之中後解爲勝。若唯行
善名爲善趣。無學之人亦唯行善。因何不
已上
疏文
今謂。無學之人亦唯行善。故言後釋
勝。其理極成豈唯爲此而已。正望趣字
則行善之義疎上行之義親也
及得殊勝所依止故頌疏云。昔於凡夫
得道。未勝依。經生唯於身名殊勝。惠
暉云。昔凡身得初果經生於聖身上
二果等二果等名勝依止
及應進得若二若三沙門果故光有二解
初解爲正。論文唯二三第字故。違
越正理文言次第故。第二解不正理六十
五初紙
寶疏
六紙右
前二刹那似解脱道光寶各解不同。寶
解爲
何謂五品品差別故光有二解。自評。
以前解爲正此眞諦説寶師亦
得先未得故名身證光寶釋有識身。於
中光解爲勝。寶解不允身中有識故名爲
有識身。寶師分爲二句。不。又論文
總言有識。有何所簡更加唯言。又身爲
。是上婆沙師意。非論主義。又舊倶舍
論主説。正理破論主説評取有部前説
彼論六十五
之十二
云。今謂。彼從位雖
得有識身寂靜。而非彼位方得身證名
先後二時倶得名故。由此設無滅定
勢力故立身證名。是故前説於理爲勝」
依因無故惠暉云。依即因與聖爲依因
故。今謂。此釋爲正。麟云謂非學無學之所
也此説非因實亦非果者非也。不

復有欲令六十四種三師異説何是何非。
光師以婆沙二十八六紙右證。評取
爲正。寶師引正理六十五十六
紙右
證。彼
論雙破第二第三。即是初説爲正。又會
沙二十八文云。論意各別不正理。問。光
寶兩師並引他論以爲誠證。此論顚末無
文可據耶。今謂。詮主此論初説爲正。別者
滅別道總向具辨故。此若不正。則論主何有
引用。寶解爲
此定既能盡智令起光有二解。寶
第一解。麟云。意顯盡智與盡得倶。今
盡得其盡智。即是定能引盡得倶行
之盡智也。此解爲
聖者住本性如何名有學光寶兩解不
同。以光爲正。以此論文正依婆沙
異生不能非眞沙門正理論六十七
初紙左云。非世俗道。以餘究竟靜息諸
過失故。由此異生雖能已斷無所有處染
而非眞沙門。以諸過失尚有餘故。暫時靜
息非究竟故。光云。諸異生類雖欲斷惑。
無想能趣涅槃。此名異趣涅槃。故言
異生不異趣涅槃眞沙門。設求
亦非究竟。故言異生不究竟趣涅槃
眞沙門。餘文可已上
記文
今謂。寶疏用正理
。彼與此論同。思
諸解士用果故寶*解亦字
。一亦無爲果。二亦沙門性。此中第二爲
優。以次上言唯沙門性故。光釋亦是此
意也
五因立四果薩婆多部由五因故建
四果。大乘之中無是義。如廣章辨
三總集斷得諸斷故光寶兩釋文雖
異。其意大同。惠暉云。至後果位一類得
前無爲。非是總一得。一一無爲皆別有
得也。麟云。以得非一故云一類已上寶師
云此説。前向果中所得無爲至今果位
一果得得無爲故。非是衆多無爲同一得

以世俗道得所得故正理論云。得
時。諸世俗道所得擇滅體數甚少。與
聖道所得擇滅總一得得共成一果。是故於
此以少從多。倶説名爲沙門
由此力所持沙門果體舊倶舍論云。由
無流道力死不退失故。光云。由此無漏
得力所持。退不命終還得果故。無漏斷得
即所印故。 亦得名爲沙門果體。約得説也。
寶云。退不命終者。據果位。非是向位
具如寶二十五九紙光記二十五二十
四左
即前所説諸煩惱故沙門與婆羅門
同。具如智度論十三十紙増一阿含四十六
五紙光云。依世俗理。則諸沙門異婆羅門。依
勝義理。即前所説眞沙門性經亦説名婆羅
。以能遣除諸煩惱故。與能勤勞息諸
煩惱相似故。故沙門體即婆羅門。又寶疏
云。婆羅門名爲淨行。頌疏云。此云淨志
是眞梵王力所轉故惠暉云。眞梵簡初定
假梵王
尊者妙音故名法輪准婆沙百八十二
妙音所立八支聖道展轉和合。一時至他相
續中轉。猶如輪轉。故名法輪。此八支道見
道位勝。是故見道獨名法輪。又以八支道
輻轂輞。是餘師説。於中三説。或有説者。
正見・正思惟・正勤如輻。正語・業命如轂。正
念・正定如輞。或有説者。正思惟・正勤・正念・
正定如輻正見如轂。餘如前説。或有説者。
惟正定如輞。餘如前説三紙左今謂。此論所
説與婆沙三説
憍陳那等正法輪故憍陳那等。具云
若多憍陳那。惠琳音義八之
十一右
云。阿若多。若
音而者反。梵語也。唐言解也憍陳那亦梵語
也。是其姓也。解則彰其美徳。姓則厈其氏
。徳姓合目曰以名之。是佛最初得度聖
弟子也已上
音義
此音義。天竺習俗。上擧徳號
下彰氏族。本邦反此。國土方俗區別不齊。
自餘一切可以准知
云何三轉是名三轉光師爲説三道。是
三轉。寶師不爾。指不勸證以爲三轉。今
謂。下文結云示見道・修道・無學道三。光
解符順論文。若如寶解。則下文言三轉十
二行相非唯見道。斯難不當。徒成虚言。寶
師何不思乎
如何三轉此已修習光師亦言三道。寶
師言示勸證。今謂。光師不允。何者此中教
法爲輪。不上説。何以三道配當。無
故。寶師示勸證義。於教法輪甚爲親順



阿毘達磨倶舍論指要鈔第二十


  分別賢聖品第六之四
阿羅漢有六從前見至生寶云。前解
脱。先説從生後説異名。不時解脱。先説
後説從生者。作頌文便
由此待時方入定故光云。言勝時者。
謂待資具。資具有三。一好衣。二好食。三好
臥具。無病處即是好處。等取得好説法
好人。如是六種勝縁合時方能入定故
云。婆沙一百一云。時雖多略有六種。一
好衣時。二得好食時。三得好臥具時。
四得好處所時。五得好説六得好補特
伽羅時。如彼廣説已上
記文
今謂。此論與婆沙
稍有不同。以婆沙中不故。麟
云。時有六種者。是婆沙文。此論但言
資具無病處等勝縁合時方入定
彼執欲界故唯有二麟云。如頌言此論
二十
四卷六
紙左
此及往上生無練根並退。問。既無
此四。如何言彼有六種。答。彼雖不退
是此性故名退等
二先位中此所得果光云。言二先者。
一學位先。二凡位先。謂諸無學。先學位中住
思等四。必亦無退。此無學果此姓二道所成
堅故。若諸有學先凡位中住思等四必亦無
退。此有學果此姓二道所成堅故。唯先學
位退法種姓至無學位退果義。唯先凡位
退法種姓彼學位退果義。於無學位
及學位中退姓有退果義。退雖
先得亦二道成。姓最劣故。是退法故。容
退果。寶云。論若住此位至必無退。明無學
有學二先位中是其退法至修道位中退
思等思至護等此新進得
退義。無學有學二先位中思護
達種*姓無學位必無退義。經二道持皆
退故已上今謂。光寶各釋二先稍有不同
光約持業釋。寶就依主釋。寶解爲
穩。然此所得果一句寶師屬入下文。今案。
此句屬上以爲句末則可也。順論文勢故」
以見所斷必無退理此中分文。疏爲
善。自下見明惑不退中。大分爲三。初明
所無事有事斷有退不退別。於中又
二。初明見所斷惑依無事。寶云。以見所
斷依無事故。唯無退也。此有三重。第一我
體無故名爲無事。第二謂有身見依我處
轉。我體既無。名無事。第三見斷餘惑以
我見爲根。身見不退餘惑亦無退理
若爾應説不如實縁次因見斷不退
廣明事惑。於中又*二。初預施問答
惑迷
諸煩惱中依有事惑次正明有事無事
。於中總有三段。第一寄問具明見斷身
邊見等爲無事修斷貪等爲

又見斷惑依有事惑第二重明見修
二惑名有事無事
又見斷惑名依有事第三明理爲
事爲有事
諦理眞實有失食退大科第二明
知境理事不同退不退
惑修斷惑定無退義第三明見修*二
惑由審慮不審慮生有退不退。末後二句總
結可
經部師説亦無退義寶云。依宗輪論
大衆部等。預流果有退。應果不退。經部。預
流・應果倶不退。有部。預流不退。應果有退
四種増上心所現法樂住光釋心所
二。一定。二勝解。今謂。初釋爲正。婆沙云。此
中心所即三摩地。此文分明也。寶疏亦言。
増上心所謂四靜慮
二未得退殊勝功徳正理七十二紙左云。
二未得退。謂未得功徳。頌疏云。二
未得退。謂約殊勝功徳即名爲退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