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説并香象天台等所釋大旨如斯。故云然諸
經論乃至如此説爾也。具如初品中記之云云
妙印鈔卷第六十二
  元徳三年辛未三月十一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六十三
 沙門阿寂紀 
  釋祕密曼荼羅品第十一之餘
二從若祕下。明密藏不共中。又三。一明初地
有十心。二明第二以去例然。三明答幾時悉
地生
初中。又二。一明十心寄齊五種。二明分別見
觀二道
初中。若祕藏中等者。總釋與前異也。謂歡喜
地自有十心等者。如初品所判。竪於十地配
釋種子牙疱葉等十心。又横於初地細釋如
上之十心。然今竪以五種悉地配釋十地已。
故於初地復爲釋成五種悉地。寄齊住心品
所判横十心。而顯五種并十心各有横竪二
義也。故云從初心至第四心乃至本來常寂
滅相也
二從然此下。明分別見觀二道中。從第七至
第八名爲見道者。沈自證不能悲智雙觀。故
云名爲見道也。從第九至第十等者名悲智
雙觀自證化他齊行。故云名爲觀見也。謂一
向觀於如來不思議界祕密功徳者。八地以
前但見如來不思議法界祕密。不觀其功徳。
今九十兩地平等觀如來不思議法界祕密功
徳故。大智大悲同際自利利他兼行。故云
觀謂見於諦現乃至出過心量故別名觀道也
云云覺者是覺知義等者釋成佛者覺也之覺
字也。所謂以十縁生句觀覺二乘境界。不住
自調自度之法也
二從若入下。明第二以去例然中。又三。一明
例初地横有五種十心。二明地地明昧不同。
三明引兩經證
初中。若入第二地時亦至第四心等者。於初
地終心。信スルヲ二地功徳第二地之信。離初
地昇第二地位名爲入地故。於第二地亦有
五種并十心。故云若入第二地時乃至第十
心成佛准此有信及入位名與初地十心不異
也。如第二地者。三地乃至第十地皆悉可准
知之也
二從但下明地地明昧不同中。但此十心者。
今此第二地十心對辨初地十心轉先顯無垢
也。如第二地乃至第十地轉深轉妙例然可
知。如此位位有十心故。十地合成百心。故云
但此十心乃至可准知也
三從如花下。明引兩經證。自可見云云
三從次答下。明答幾時悉地生中。又二。一明
定金剛手問言。二明指如來答文
初中。次亦可云答彼當得悉地何時生者等
者。採集爛脱也。言前金剛手問云幾時悉地
生故。今如來答修業無間息乃至悉地隨意
生也。故先指定薩埵問之言也。故云次亦可
云答彼當得悉地何時生者也
二從經云下。明指如來答文中。又二。一明總
牒。二明隨釋
初中。經云世世生生乃至從意生者。經之修
業無間息乃至悉地隨意生二偈文。未會總
牒也
二從修眞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業世世不
失成悉地。二明未熟令成就。三明一時作業
永不失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修眞不息令心心淨也者。經之修業無
間息乃至心續淨二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修行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生生義。
二明擧例合
初中。續淨謂不歇功用也者。言此悉地業雖
未證法身地。世世生生在行人身中。而雖不
用功力不失。故云續淨謂不歇功用也。此世
世生生者。經之無間息乃至續淨中有生生
世世義。此即生生世世此業不間息。而心心
相續常淨故。未會本以義語云世世生生也。
故云此生生是義語也。然其梵語即散跢那
也。是即識也。即指内心之識也。故云梵云乃
至内心中也
二從猶如世間下。明擧例合中。猶如世間等
者。是則擧一切衆生善惡作業生生世世不壞
終受其苦果樂果。故云猶如世間乃至即受
報也。今答此悉地生等者。言今如來説悉地
果生亦如是。一修悉地業後。此業世世生生
有行人身中不失壞而生悉地家。乃至第十一
地終不失壞。悉地業無去身中。故云今答此
悉地生乃至業不能除也
二從經云如是成就下。明未熟令熟得悉地
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如是成就者。經之未熟令成熟文。未會
別牒也
二從謂不熟下。明隨釋中。謂不熟令成熟者。
此業生生世世不失。而令未熟速成就。終當
成於悉地果也。故云謂不熟令成熟當得於
悉地也。熟者熟即果也等者。釋未熟之熟也。
令成熟等者。釋令成熟之三字也。世世生生
受悉地果。受用無盡莊嚴法樂也。故云令成
熟者是受用果義也
三從於一切生下。明一時持誦終成意生悉
地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於一切生於彼時間乃至倶等無分別
也者。經之爾時悉地成乃至悉地隨意生一
偈一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一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一時成就
不加功悉地生。二明引二喩例同
初中一時之頃等者。行者最初持誦被本尊
加護作成就法時。於此一夜中而得悉地。此
悉地業長時隨逐於身。終害元品之生。圓滿
十一地佛果。故云一時之頃乃至寄在身中
長不失壞也
二從猶下。明引二喩例同中。二喩意自可見。
此悉地亦爾。業生心等於彼一時間等者。言
持誦淨業平等平等故。依此淨業所生之悉
地之果亦平等平等也。是故能成所成皆悉
得至三平等地。此故意生悉地圓滿。隨意所
念出生無盡無餘隨類應現之三密也。故云
此悉地亦爾業生心等於彼一時乃至故言隨
意生也云云
二十五從次答下。明答第二十一問中。又
二。一明若云何昇大空問。二明答云何身祕
密問
初中。又二。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七。交牒可云。悉地昇空界乃至問於帝釋
云云
二從次答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指金剛手
問言。二明如來答
初文。自可見
二從言下。明釋如來答意中。又二。一明昇空
自在。二明擧譬況釋
初中。言行者等者。如上所説悉地成就時。遊
大空位於普門法界得最自在。故云言行者
乃至自在無礙也
二從猶下。明擧譬況釋中。又三。一明幻者無
畏義。二明呪術惑人心。三明況釋祕密眞言」
初中。猶如於幻法中等者。言幻者於幻術方
軌法則。能通達。作一切幻術。都以無所畏。故
云猶如於幻法乃至隨人所欲而爲示現也。
已上釋如幻無畏者一句也
二從然下。明呪術惑人心中。然彼幻師等者。
言彼幻師雖無有動作變易 但以彼呪術藥
物等因縁故。現作種種未曾有事。狂惑衆人
心。故云然彼幻師乃至惑衆人心故耳也」
三從今此下。明況釋祕密眞言中。今此悉地
亦爾等者。今此祕密眞言悉地亦如此。以此
眞言悉地力故不捨父母所生肉身。遊履盡
虚空遍法界。供養諸佛利益衆生。雖然更不
動本座作種種不思議未曾有事自在無礙。
故云今此悉地亦爾乃至得如是耳也。此幻
師眞言者。指彼呪術眞言也。言如帝釋網一
切示現而無實事。彼幻眞言亦如是故。彼
幻師眞言名爲帝釋網。故云此幻師眞言乃至
故名帝釋網也。是故以彼世間淺近眞言喩
祕密甚深不思議眞言之幻也。故云此即是
彼幻人乃至喩出世眞言之幻也。此眞言網
諸人心等者。以此眞言悉地之法。爲一切衆
生示現種種未曾有事時。爲不思議事之所
繋縛。不得放逸。而其心矇昧雖未得自在安
住之明朗。纔見自性清淨之體。譬如以諸網
懸人時。雖不能出而從其網間。能見一切物。
故云又網是不斷絶義乃至妄有所見故名網

二從次答云何身祕下。明答云何身祕密問
中。又二。一明指金剛手問言。二明如來答文」
初中。次答云何身祕密者等者。指彼金剛手
第三十一問有二種之中云何身祕密之問也」
二從如乾下。明如來答文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如乾闥波城乃至復非識也者。經之如
乾闥乃至亦非識一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言此下。明隨釋中。言此悉地之人不捨
此身等者。今成就悉地已。不捨此身識而其
身隱顯自在無性無礙。如彼乾闥婆城。或時
可見或時不可見。但從因縁生都無實體。眞
言悉地亦如是。從持誦現行因縁生。都無
性無相。而更無從來所去。但隨縁而生隨縁
而滅。去來起滅不可得無有終盡。故云但從
衆縁乃至亦如是也
二十六從猶人下。明答第三十二問中。自分
爲四。一明擧諸喩顯無性。二明釋虹霓喩。三
明如意珠喩。四明虚空喩
初中。又二。一明總牒夢虹二文。二明別釋夢

初中。猶人於夢中而遊諸天乃至此身如虹
霓者。經之又如於睡夢乃至身相猶虹霓二
偈文。未會別牒也
二從復次下。明別釋夢喩中。復次如夢中等
者。於夢中昇三十三天受彼天種種妙樂過
于一劫等。如文可見。故云復次如夢上三十
三天受天種種妙樂過于一劫乃至身淨故有
悉地加持功徳業有此悉地也云云
二從猶如下。明釋虹霓喩中。又二。一明別牒。
二明隨釋
初中。猶如虹霓者。經之身相猶虹霓一句。未
會別牒也
二從虹在天下。明隨釋中。虹在天不知從何
而有。而能見衆色。復次又如綵虹在天乃至
不思議種種神變之用亦如彼虹也者。其文
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眞言同如下。明如意珠喩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眞言如如意珠乃至而生得悉地亦如
是也者。經之眞言如意珠乃至而無分別想
一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眞言同下。明隨釋中。眞言同如意珠者。
總結釋一偈文也。復更釋疑如今有人言等
者。次上擧夢虹霓兩喩釋成眞言無相悉地之
相故。愚夫亦疑而應云。此眞言事相之法是
有相。有相有縁云何能成無相眞實之法。是
故爲顯有相即無相無相即有相。次説如意
珠喩也。其文義自又可見。故云復更釋疑如
今有人言乃至而有不思議業然亦不可分別
無思無爲也
四從若爾下。明虚空喩中。又三。一明結前生
後。二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中。若爾既同如意等言。眞言悉地全同如
意珠者。當知是有相法也。何以故。如意珠既
是有相故可疑難故。爲除彼妄見之處故。次
説太虚空喩也。故云若爾既同如意乃至説
太虚空喩也
二從譬如下。明牒經中。譬如虚空界方明乃
至諸佛同隨喜者。經之猶十方虚空乃至諸
佛同隨喜二偈文。未會引之也
三從猶如虚空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處空
無染義。二明行者不可著名相。三明如是觀
者與佛同會一處
初中。猶如虚空等者。其文義自可見。已上釋
經之猶十方等二句也
二從當知下。明行者不可著名相中。當知世
間等者。言一切世間妄法皆妄取形相爲相。
依妄分別立名。如此名相以十喩觀察皆從
因縁生無有自性。但依顛倒妄見立種種假
名相。其實無性無生而同法界自性。故云當
知世間乃至即同法界如如性也。已上釋經
之眞言者乃至唯有想三句也
三從若能下。明如是觀者與佛一處會中。若
能如是觀者等者。若眞言行者修眞言行之
時。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作災難。或生死受
苦之相等現之時。如上以如夢如虹等十喩
觀察四句推見。無從來所去無生無性。如幻
如焔如乾闥婆城。如空谷響如旋火輪。如鏡
像如水月如夢如虹霓。如如意珠如大虚空。
如此觀察時。非但諸障自然消除而已。與十
方三世諸佛同會一處受三世法樂。故云若
能如是觀者乃至與諸佛同會一處也
二十七從諸佛下。明答第三十三問中。又
二。一明答幾種護摩火。二明答幾事増威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佛兩足尊乃至所謂内及外者。經之
正覺兩足尊。説二種護摩。所謂内及外三句
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護摩有二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分明
前後護摩。二明釋内外護摩
初中。前雖略護摩之相等者。前總説内外護
摩之相故。上護摩處釋其通相云。護摩是燒
義也云云又釋内護摩別相云。若能燒業者名
爲内護摩也云云又釋外護摩別相云。次釋外
護摩者有其三種。一本尊二眞言三印。令此
三位正相當也。此三亦是淨三業義云云
如此等之相故云前雖略説護摩之相也。今
更分別内外護摩也者。今委悉分別内外護
摩之法故云爾也
二從如兩下。明釋内外護摩中。又五。一明別
牒。二明釋外護摩。三明釋内護摩。四明外爲
内作因縁。五明問答決疑
初中。如兩足尊所説護摩有二種者等者。經
之正覺等二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外下。明釋外護摩中。外護摩謂作法等
者。謂本尊眞言火爐印行者三位相當。不闕
法則住三平等觀故。煩惱薪盡智火隨滅。以
能縁所縁悉寂故歸本初不生。是即外護摩
義也。故云外護摩謂作法除煩惱隨煩惱等
障也
三從二内下。明釋内護摩中。二内護摩謂息
諸境界等者。言至内護摩者息諸境界次第
法則。但住ra字智火之圓明故。塵垢本來不
可得。以本來不可得故安住本初不生實際。
是即内護摩實義也
四從然下。明外爲内作因縁中。然外護摩與
内護摩等者。以三平等故本尊身口意爐身
口意行者身口意平等平等故。爐火即本尊
智火行者惠火也。以是義故爐火能燒盡薪
支分之時。行者煩惱薪隨煩惱支分刹那焚
滅無餘。煩惱薪支分盡故智火隨不生。以能
燒所燒共不生故至大寂涅槃之源底。故云
然外護摩與内護摩而作方便即是彼因也」
五從有難下。明問答決疑中。有二重問答。初
中。有難者言者。指諸顯乘學者及暗證禪師
等也難意言。以此有相護摩之施。欲成彼無
相之果。是即有所希望故。即隨有所得。何能
證眞理耶而問難也。答意言。我自元無所希
求。何墮有所得耶而答也。次問意言。若爾者
何故如常檀施之法。以如此燒物不與一切
貧人等。而從燒盡之。有何益耶重難也。答意
言。凡夫若有所施時。有能施所施施物之三
事。有如此三事故。即有希求之心。望布施之
果報。依此因縁不能絶貪愛之源故。不能與
内護摩相應而證無相實理。今即不爾。爲施
離彼煩惱隨煩惱等過失而燒此支分故。成
無著之惠因。而爲内護摩方便。一切妄想希
求之心悉盡。猶如薪盡火滅故。無所執著亦
無方所。豈如彼愚夫以此施因望彼施果耶
而答也。故云答然凡夫之人乃至無可取者亦
無方所故能與内護摩爲縁也。深行阿闍梨
等者。言若深行阿闍梨直住内護摩不依外
護摩。故云深行阿闍梨即作内護摩也。若淺
行阿闍梨即作外護摩之方便。依三平等觀
與内護摩無二無別也。故云若淺行人即作
外法而究竟爲内法因也
二從作増下。明答幾事増威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増威亦如是云云
二從作増下。明隨釋中。作増益分中等者。言
護摩中増威者即是増益法也。於其増益而
行増威者。於内護摩之上作事護摩。而内外
相兼故有増威。例如獻香花等之時。先以ra@m
va@m等加持去垢淨除已。然後供養諸尊故。此
香花等増益威光。令諸佛菩薩歡喜。護摩増
威亦如是。調種種支分作事護摩之時。以
平等之内護摩相和故。事理平等増益不思
議勢力。故云作増益分中有増威乃至既爾
護摩亦然也
二十八從復次下。明答第三十四問中。又
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復次諸尊乃至證知者。經之諸尊殊類
性觀察當證知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佛下。明隨釋中。上中下者。謂諸佛爲
上。菩薩爲中。諸天等爲下。然於此上中下諸
尊有慈悲忿怒善性惡性等無量差別性類。
故云謂佛菩薩乃至復有種種差別今料簡之

二十九從世間下。明答第三十五問中。又
三。一明答世果成就量乃果。二明答出世量
及果。三明答世出世果數
初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世間眞言等説乃至當來世無也者。經
之世間諸眞言乃至悉是生滅法二偈半文。
未會引之也
二從若世間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答世果
成就量。二明答世果相
初中。若世間人等者。指彼外道凡夫求自在
天等果之者也。依彼自部之尊等者。自在天
外道以自在天爲自部之尊。乃至荼吉尼遮
文陀等亦以彼尊爲自部之尊。然彼一一尊
各有部類眷屬不可勝計。故云依彼自部之
尊乃至以大自在爲端也。然彼作法供養之
時等者。言如此無量天等各各修彼眞言手
印。各望得彼尊宗極故。希求之心既有限量。
豈得果之時無分限耶。故云然彼等作法供
養之時乃至心有限量果等亦然也。説量者。
經之説量之兩言別釋也。言説彼世間眞言
果有量有限之法也。故云説量者佛説彼是
有限量法也。如是説也者。今説彼限量福徳
自在等。故云如是説也
二從雖然下。明答世間果相中。雖然不説不
同如來所説等者。如是雖説世間成就眞言。
不同如來内證眞言。彼但望本天果。不望佛
果故。佛説出世護摩之法。對治彼有量生滅
之果也。故云雖然不同乃至故有眞言行護
摩之法也。然彼世人之尊等者。言修彼世間
眞言者。但究竟至彼所敬之尊之處。不得其
上之過位。又但得現前不得出世無上果。故
云然彼世人之尊乃至終不能成出世間果也」
二從出世下。明答出世果成就量乃果相中。
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出世諸眞言本初作不生乃至可見非
見果從身語意生者。經之出世間眞言乃至
從意語身生三偈文。未會引之也。此中
本云者。指大本中也。論云者指諸論藏
也。是即釋未會本之獨角也。治定本云麟角。
是同論藏也
二從善修如來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判世
出世果不同。二明出世果成就。三明出世眞
言果
初中。又二。一明正釋世出世不同。二明譬喩」
初中。善修眞言印等者。言若能如教修眞實
眞言印等者。非如彼世間眞言限量現果生
滅等。如來所説諸佛菩薩金剛天等眞言。一
一皆悉至平等大海中。即成一味。所謂不生
甘露味是也。故云善修如來乃至永不窮竭
失壞此其異也
二從如下。明喩中。牛蹄之水喩天等眞言。大
海之水喩諸佛眞言。然雖同天等眞言。彼天
尊等依限量之心説之故。如牛蹄之水當所
即凋竭。以如來不思議加持説之故。如以此
蹄水置大海水中無有竭盡之期。故云如牛
蹄之涔乃至同一味故也
二從則不如是下。明出世果成就量中。又二。
一明無作無生。二明越三時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無作本不生。衆生悉已斷。
戰勝離三過云云
二從則不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正明無作義。
二明問答決疑
初中。則不如是非是等者。言非如彼世間有
作有量。故云則不如是。非是如來自作。亦非
古昔諸佛所作。是故當知此眞言印等。從本
際以來法性自爾非有生作
二從問下。明問答決疑中。又二。一明問。二明

初中。問若言無作不生者。勤修方便得成彼
果。既有能生之呪印本尊。又有所生果及所
作事。何云不生無作耶而問難也。答意
此難非也。是只汝迷情之所謂也。非眞言
無作果相。夫眞言之性印并行者其體皆悉
無生無滅同虚空。所生之果亦如是。從三事
平等因縁而生。從來所去不可得。平等三密
既同虚空。當知此果亦同虚空也而答成スル
也。故云答此義不然夫眞言之性乃至如彼
眞言印等同虚空當知此果亦同虚空也。經
業生悉已斷者。以三平等觀智故。貪瞋癡三
業自除故云爾也。戰勝離三過者。以三平等
之利劍。害不平等之三業。得勝無明之敵。故
云戰勝離三過也
二從乃至下。明越三時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乃至聲聞乃至皆越三時者。經之麟
角無師者乃至衆縁所生起一偈二句文。未
會引之也。麟角無師者等者。縁覺出無佛
世無師獨悟。如麒麟角。故云麟角無師者
也。餘如文云云
二從三時者下。明隨釋中。三時等者。今此眞
言果超越過現未三世畢竟不可得。以畢竟
不可得故永無退失如金剛。圓滿無上大菩
提。故云三時者謂乃至成於無上菩提也。果
縁起生者。經之衆縁所生起文別牒也。謂
縁眞言手印者。言今此妙果以從三密方便
生故。其量同法界而不縱不横故成不可思
議中道實相也。故云謂縁眞言乃至平中道
之實相也 已上明答出世眞言成就時量畢」
三從此果下。明出世眞言果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可見非見果從意語身生云云
二從此果下。明隨釋中。一是可見法等者。若
配當上中下三機。上中二人所得也。所謂上
根人一念一時乃至一年五年十年等之間而
得成就。中根人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此生滅
盡時必定而得成就。故云一是可見法謂現
世而得成就也。下根人一生二生等而得成
就。是即論所言常在人天憶知不忘人是也。
故云二者非可見乃至展轉勝進以至成佛
也。然此妙果遠離表無表等業及色心非有
非無等。而眞言妙有體也。從三業淨因縁而
生。不生不滅無相無性也。故云然非表業乃
至無生無性也 已上答出世眞言果畢。今
此金剛手第三十五問中含六問。所謂世出
世間各有成就時量果及果數故成六問。如
此等六問今一一答之。上來既答六箇内四
個已。故云以上有多種答更檢本問對之
云云
  已上第十五卷畢
三從次答果下。明答世出世果數中。又二。一
明擧薩埵問意。二明出如來答文
初自可見
二明出如來答文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

初中。世間之所稱説果能經一劫等正覺
所説眞言果逾劫數也已上在
十五卷
者。經之世間之
所傳乃至眞言過劫數一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世果不過一
劫。二明出世果逾劫數。三明事中解釋。四明
剋實談
初中。然世間之尊者。指一切天龍八部等也。
彼所説眞言果數極最上不過一劫。故云然
世間乃至不過一劫也
二從佛下。明出世果逾劫數中。佛所説者。如
上諸佛菩薩二乘天等眞言。若佛所説者逾
劫數終成佛。故云佛所説者乃至過於一劫
數之量也
三從若事下。明事中解釋中。若事中釋者。以
事劫數釋故云爾也
四從剋下。明剋實談中。壽量出過等者。非事
劫數。獲得常住不變壽命及法界遍滿果報。
故云壽量乃至亦無限量也。已上答世出世
果數畢
三十從諸佛下。明答第三十六問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佛之大仙乃至有想爲世間者。經之
大仙正等覺乃至有想爲世間一偈文。未會
引之也
二從次答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結前生後。
二明略表釋。三明廣釋
初結前生後。自可見
二從略下。明略表釋中。又二。初明表。後明作

初中。略有多種者應云略有二種。然云多種
者。於有想無想二種三昧各有衆多三昧。故
云略有多種也
二從若下。明作釋中。又三。一明略釋離想三
昧。二明略釋有想三昧。三明釋三摩地義」
初中。若諸佛及佛子二乘名離想三昧者。佛
菩薩二乘雖大小別。離妄想故稱爲離相三
昧。判其差別如廣釋中。故云若諸佛及佛子
二乘名離想三昧也
二從若是下。明有想三昧中。若是世間瑜伽
者。指四禪八定等。彼等皆不能離妄想。故
云若是世間瑜伽名有想三昧也
三從此中下。明釋三昧地義中。觀照如前三
事皆空者。指身口意三業也。上説可見非見
果從意語身生。故云觀照如前三事皆空也。
合爲一者。三平等意也
三從然佛下。明廣釋中。又二。一明釋離想三
昧。二明有想三昧
初中。又二。一明釋佛菩薩無別。二明釋二乘
未遍知
初中。然佛與菩薩等者。言雖佛菩薩因果不
同。以自性清淨正觀。住三平等故。遠離諸妄
想分別想故名爲離想三昧也。故云然佛與
菩薩乃至故名清淨也
二從聲下。明釋二乘未遍知。如住心品釋。自
可見。故云聲聞縁覺乃至故未純淨也
二從若有下。明釋有想三昧中。又二。一明總
釋有想義。二明分別斷常二見
初中。若有想者等者。修其因必望其果故名
爲有想三昧。其三昧雖衆多。其極不出四禪
八空。故云若有想者乃至不得過故非清淨

二從世三下。明分別斷常二見中。若斷見而
無分別者。不分別善惡罪福等故云爾也。常
者有少分別者。雖見善惡罪福之相。不知其
因果故。改悔之心更無之。故云常者有少分
別也
三十一從成就及下。明答第三十七問中。又
二。一明總牒。二明別牒隨釋
初中。成就及熟時乃至生如虚空者等者。經
之從業而獲果乃至生等同虚空二偈文。未
會總牒也
二從從業下。明別牒隨釋中。又四。一明世間
從業有熟時。二明出世業自在轉。三明無自
性故解脱業生。四明擧僻見決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從業得果者有成熟時者。經之從業而
獲果。有成熟熟時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諸世間下。明隨釋中。諸世間有相三昧
等者。如上龍天八部等三昧也。金剛手問云
成熟在何所云云。疏釋云作業成就在何處。
問成就受果在何方所已上
一問
又云未成熟云何
云云疏釋云其未成者亦如是問不成就已上
一問
云復劑於幾時業生解脱云云疏釋云復云何
時能離業生故得解脱已上
一問
今此第三十五問
内有此三問。然此如來答中。此三問交通而
答其義也。所謂從業而獲果有成熟時者。是
即答金剛手未成熟云何之問也。所以然者。
謂未得成就者有有何方所耶而問
也。答謂未得成就者隨異熟業受異熟果
故。有成就乃熟時相而答之也。故云從業
得果者有成就熟時。諸世間有相三昧乃至
故名成就已上答未成就云何之問也」
二從若得下。明出世業自在轉中。又二。一明
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若得悉地者於業自在得迴轉須者。經
之若得成悉地。自在轉諸業兩句。未會別牒

二從受亦下。明隨釋中。受亦得不受亦得也
得是成就名悉地也者。言既以得悉地於業
得自在故。雖受業生亦獲得悉地。不受業生
亦獲得悉地。是故生所自在無有定所生之
所也。是即答金剛手之成就在何所之問也」
三從心無下。明無自性故解脱業生中。又二。
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心無自性故乃至生等如虚空者。經之
心無自性故乃至生等同虚空一偈。未會引
牒也
二從若以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開會世
間空。二明開會所由
初中。若以此世間空等者。言以此世間淺近
之空三昧。迴至自心法界無自性之體故。即
無二無別無相無性同等於虚空故。此眞言
成就功徳亦遍法界無所不至。故云若以此
世間乃至功徳亦廣也
二從迴此下。明開會所由中。迴此心之無自性
者等者。心梵語名質多。無盡莊嚴積聚名爲
質多。既以爲衆縁之所成故無有自性。是即
諸法本因也。本因既無自在。所生之果豈有
自性耶。故云心名質多乃至當知所生之果
亦無自性也。言因尚待衆縁而成故無生無
自性。當知所生果亦不可得也。因果共無性
不可得故。諸業生亦如是。以從衆縁而生故
業因無自性也。業因既無自性故。業因所生
果當知無自性。以無自性故諸業不對治自
解脱。是名爲不思議解脱。故云所以者何若
因有生者乃至以因果皆如是故得解脱諸
也。已上答金剛手復劑於幾時業生得解
脱之問也
四從或有下。明擧僻見而決釋中。或有説言
者。指諸權宗學者難意。謂若如此因無生果
無性。是即墮斷見中。何能證眞理耶而問
スル也。從此亦下。答此難非也。但今因
果不生者。離業生之定性。而有法性自爾
無性之生。以無性之生故等同虚空無有邊
際。是故當知亦普賢行願無盡無餘無有斷
盡也。故云此亦不然乃至故非斷也云云
三十二從右以下。明總結中。右以略説偈者。
正覺一切智生等同虚空八十行
偈頌文也。答金剛手問了者。指已斷一
切疑業生得解脱十七偈半文也。但雖
問答少少有前後。金剛手一一問如來一一
答之無有闕減。故云右以略説偈答金剛手
問了也云云
第七從更以長行下。明佛自説祕密壇中。爲
二。一明縁由長行。二明正説偈頌
初中。又二。一明如來誡聽。二明薩埵樂聞」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復次祕密主乃至諸菩薩故
云云
二從更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釋總表。二明
釋復次言。三明釋諦聽意。四明略説五事。五
明諸佛道同
初中。更以長行説之者。次上以偈頌答薩埵
之問既畢。然後佛無問自説。故云更以長行
説之也
二從云復下。明釋復次言中。云復次者由前
已説之事者。言從具縁品已來雖説種種尊
位形色印契三昧耶等。有未盡之物故又更
説之。故云云復次者由前乃至故云復次也」
三從諦下。明釋諦聽中。諦聽者以此法等者。
今此所説法超越於前所説。轉妙甚深故重
令誡聽。故云諦聽者乃至今諦聽也
四從此中下。明略説五事中。又二。一明別釋
五事。二總結釋五事
初中。此中略説五事者。一者諸尊印。二者諸
尊形色。三者諸尊方位。四者住。謂由三密加
持來至本座而加威住也。五三昧。謂諸尊一
一所入三昧上中下儀相等也。故云此中略
説五事乃至及住并三昧也。色改爲形相也
謂本尊形相分段差別者。經云形相。然疏云
色改者依未會經故。未會本之色治定
ニハ形相。故云色改爲形相也。分段差別
者。諸尊形相從衆因縁而生。故云分段差別
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請本下。明總結釋五事中。請本尊如法
等者。言修行眞言妙行之時。觀形相置本位
住其尊三昧誦印言故。諸尊威驗現前住。如
是等名爲三昧所趣也。故云請本尊如法乃
至謂三昧趣也。要具明此五縁等者。持誦者
必定具此五事可得成就。故云要具明此五
縁乃至皆能解了也
五從然此下。明諸佛道同中。又二。一明此五
事爲虚空行。二明此五事爲本誓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然此五事乃是法界虚空行者。經之如
是五者乃至法界虚空行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法界下。明隨釋中。法界虚空行者等者。
此五事相應修行故。其體同自性清淨法界
之體。成如來眞實之妙行。故云法界虚空行
乃至成如來行故也
二從如是下。明此五事爲本誓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本所誓願乃至諸菩薩故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二從金剛下。明薩埵樂聞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金剛手乃至願聞者。經之金剛手言如
是世尊願樂欲聞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金剛下。明隨釋。自可云云
二從佛言下。明説偈頌中。爲四。一明説八葉
院。二明説第一重。三明説第三重。四明説第
二重
初中。自分爲五一明説祕中之祕。二明説畫
曼荼羅作法。三明其上置十二眞言王。四正
明觀尊像。五明流出諸壇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佛言者。取長行終時薄伽梵以偈頌曰
之意而引牒也。有正覺乃至曼荼羅同者。經
之最初正等覺乃至次第説當聽二偈文。未
會引之也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如來究竟
説。二明世出世壇同有。三明大悲生爲祕中

初中。即是如來最正覺究極之説也者。於具
縁品悉地出現品成就悉地品雖説種種曼荼
羅。未説此中祕奧。如來所説一切曼荼羅中。
此曼荼羅是頓覺成佛祕中之祕而最極最
上。故云即是如來最正覺究極之説也
二從世出世同畫下。明世出世壇同有中。又
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世出世同畫者等者。經之及無量世間
出世曼荼羅彼所有圖像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同下。明隨釋中。此同亦可名有也者。
治定本云圖像。未會本云同畫故。此未會
之字亦可有之字也。故云此問亦可
名有也。所以然者。世出世各有無量無邊曼
荼羅故。如此曼荼羅差別一一次第能能欲
令聞。故云同畫也。復次今此悲生曼荼羅體
如實知解者。於一切世出世曼荼羅自在攝
入。故云世出世同畫者此同亦可名者也言
世出世有無量曼荼羅欲令善聽也此語屬上
已上三十
二字在下
三從然此下。明大悲生爲祕中祕中。然此大
悲藏生者。還結釋經之大悲胎藏生句也。前
已説竟者。指經第一内心妙白蓮。胎藏正均
等。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羅。十六央具梨。過
此是其量。八葉正圓滿鬚蘂皆嚴好。金剛之
智印。遍出諸葉間等也。疑問意。謂上既
如此説已。何故今復重説。有何差別詮要耶
而疑問スル也。故云然此大悲乃至有何差別耶
也。答意。謂上既説之雖爲祕密。猶此上有祕
中之祕。未説之。若不説之者。能通達前法而
不可成就難思妙果故。今説此祕中之祕。與
前祕密而相應成就一切曼荼羅。同欲令會
入悲生曼荼羅之實際也。故云然前雖説爲
祕密乃至無所不入也
妙印鈔卷第六十三



妙印鈔卷第六十四
 沙門阿寂紀 
  釋祕密曼荼羅法品第十一之餘經第五餘
疏第十六
二從其作法下。明畫曼荼羅作法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四方普周匝乃至善好具鬚
云云
二從其作下。明隨釋中。又六。一明先作方壇。
二明開一門及通道。三明置十字羯磨。四明
羯磨上置蓮華臺。五明蓮臺上置蓮字。六明
臺上又安八葉九點
初中。其作法者等者。欲畫中臺八葉院之時。
先可作之作法也。先作四方等者。先作黄色
方壇。其界以三古金剛周匝相連而爲其道。
如悉地出現品所説。故云先作四方乃至以
爲其道也
二從唯下。明開一門及通道者。如彼品所説
云云
三從其十下。明置十字羯磨中。其十字中者。
指彼方壇中央十字之處也。於此中央作十
字羯磨。如前以三古金剛爲界域。但前以普
通三古金剛爲界。是以十字三古金剛爲界。
故云其十字中又作金剛乃至爲異耳也
四從其十下。明羯磨上置蓮華臺中。仰而半
敷者。作半開敷極妙蓮華臺。羯磨十字與蓮
華臺當令相當。故云其十字乃至令此十字
如花莖之状也。已上與悉地出現品所説無
異。但從此以下與彼品所説其異也。故
勸行者。彼品當品相應&MT06279;可行也。既云更有
祕中之祕。誠可思之
五從又云下。明蓮臺上置蓮子中。又二。一明
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又云花中安子者。經之開敷含果實之
一句別牒也
二從謂畫蓮下。明隨釋中。謂畫蓮子等者。畫
蓮子。或十或過十。或不足十。皆有其表示。
故云謂畫蓮子乃至亦無在也
六從其花下。明臺上又安八蓮九點中。又
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於彼大蓮印乃至善好具鬚
云云
二從其花下。明隨釋中。其花上又安等者。謂
羯磨上置蓮華。於臺上安蓮子。於此蓮華臺
上又重安八葉蓮華。於此花臺上以心想而
觀九點。是即中胎及八葉之位。故云其花上
又安乃至各想一點也。此點即是大空之證
者。所謂證知花臺九徳也是即心自證心義。
又是心自覺心之意也。故云此點即是大空
之證此成正覺義也。是即上來所未説祕密
中祕奧也。但前蓮華者。月輪下之蓮華也。故
安數多蓮子。是即隨類應現之意。可思之。其
上之蓮華是月輪中之蓮華。統衆徳而爲九
徳故只安九點也。但此中不説金剛輪月輪。
作餘處加行之。甚深甚深更問
三從又其臺上下。明臺上置十二眞言王中。
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十二支生句普遍花臺中云云
二從其臺下。明隨釋中。當想如上十二字等
者。於上品中説之故云爾也。置於壇上也。今
所言花臺是大悲胎藏曼荼羅具體故。於彼
上布置之時。即成法界布置也。更問連環置
耶等者。其布置次第下入位品中有之。至彼
可記之。故云更問連環乃至爲次第耶也
四從於此下。明觀尊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其上兩足尊乃至悲生曼荼
云云
二從於此下。明隨釋中。於此八葉及中當作
方圓曼荼羅而畫本尊之像。佛方壇菩薩圓
也者。謂五佛方也。四菩薩圓也。併有面授更問
唯是阿闍梨深密之方便證入加持也。故云
但是行人自爲已作不合示人也。若作法時
欲爲人作壇之時。阿闍梨先於壇門而作此
加持然後可作一切法事也。故云若作法時
乃至得作一切法事也。此事尤祕等者。祕密
甚深一切加持中。此事祕中之祕。唯阿闍梨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