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千比丘。用三百億金供養於彼。彼衆中第一
分是阿羅漢。第二分是學人。第三分是眞實
凡夫。除私庫藏此閻浮提夫人婇女。太子大
臣施與聖僧。四十億金還贖取。如是計較用
九十六億千金。乃至王得病欲以滿億百千
金作功徳。今願不得滿足。便就後世。時計
*較前後所施金銀珍寶。唯減四億未滿。王即
辦諸珍寶送與雞雀寺中。法益之子名三波
提爲太子。諸臣等啓太子言。大王將終不久。
今以此珍寶送與寺中。今庫藏財寶已竭。諸
王法以物爲尊。太子今宜斷之。勿使大王用
之。時大王自知索諸物不復能得。所食金器
送與寺中。時太子令斷金器。勅以銀器。王食
已復送寺中。又斷銀器給以銅器。王亦送寺
中。又斷銅器給以瓦器。時大王手中有半阿
摩勒果。悲涙告諸大臣。今誰爲地主。時諸臣
啓白大王。王爲地主。王即説偈答曰
    汝等護我心 何假虚妄語
    我今坐王位 不復得自在
    阿摩勒半果 今在於我手
    此即是我物 於是得自在
    嗚呼尊富貴 可厭可棄捨
    先領閻浮提 今一旦貧至
    如殑伽駛流 一逝而不
    富貴亦復然 逝者不復還
時阿育王呼侍者言。汝今憶我恩養。汝持此
半阿摩勒果送雞雀寺中作我意。禮拜諸比
丘僧足。白言。阿育王問訊諸大衆。我是阿育
王領此閻浮提。閻浮提是我所有。今者頓盡
無有財寶布施衆僧。於一切財而不得自在。
今唯此半阿摩勒果我得自由。此是最後布
施檀波羅蜜。哀愍我故納受此施。令我得供
養僧福。時彼使者受王勅已。即持此半果至
雞雀寺中。至上座前五體投地作禮。長跪合
掌具向上座説前王教。時彼上座告諸大衆。
誰聞是語而不厭世。時彼上座令此半果一
切衆僧得其分食。即教令研磨著石榴羹中
行已。衆僧一切皆得周遍。時王復問傍臣曰。
誰是閻浮提王臣答王言。大王是也。時王從
臥起而坐顧望四方。合掌作禮念諸佛徳。心
念口言。我今復以此閻浮提施與三寶。隨意
用之。時王以此語盡書紙上而封緘之。以齒
印印之。作是事畢便即就盡。爾時太子臣民
葬送王已。諸臣欲立太子紹王位中有大臣。
名曰阿&T072933;羅陀。語諸臣曰。不得立太子爲
王。大王在時願滿十萬億金作諸功徳。唯減
四億不滿十萬以是故今捨閻浮提施與
三寶欲令滿足。今是大地屬於三寶。云何而
立爲王。時諸臣聞已即送四億諸金送與
寺中。即便立法益之子爲王。名三波提
頌曰
    睿業澄暉 宿祐因淨 七寶來投
    千子威併 十善御宇 四洲歸正
    無思不愜 有意斯盛 秉式康衢
    昆蟲養性 八萬増壽 四八光瑩
    鬼神翊衞 不言而令 樂哉至矣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三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四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君臣篇第四十一此有
六部
  述意部 王徳部 王過部 王業部 王
福部 王都部
述意部第一
昔如來在世。預以末法囑累帝釋及諸國王。
良由天力可以摧萬邪。王威可以率兆庶也。
今遺法所付者。意在仗以流通。以四衆之微
弱。恐三寶之廢壞。藉王者以威伏。假王者以
勢逼。令有不肖者寢其瑕疵。訕黷者掩其紕
紊。助大猷以惟新。扇皇風以遐暢。一變告其
漸。再變滌區宇。群生佩聖徳之恩。佛法得
委寄之道。斯付囑之謂也。如俗曰。昔者聖王
立制。意使陰陽有位。君臣有章。男女有別。
政令有序。故王者南面而治天下。居后於北
宮。居太子於東方。天子立廟。王后立市。日蝕
則王修徳。月蝕則后修形。此體陰陽之位也。
故乾始於子。故子爲天正。坤始於未。其衡
在丑。陰不專制往而承陽。故丑爲地正。聖王
承天序地以成其功。故寅爲人正。三正迭用
有變無絶。是以王者必存二代之後體三正
也。易曰。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
終有慶。故使臣從乎君女歸乎男也。乾始於
子。左行而終於戍。坤始於*未右。行而終於
酉。故使男貴左女貴右也
王徳部第二
依瑜伽論云。大王當知。王之功徳略有十種。
王若成就如是功徳。雖無大府庫無大輔佐
無大軍衆。而可歸仰。何等爲十。一種姓尊高。
二得大自在。三性不暴惡。四憤發輕微。五
恩惠猛利。六受正眞言。七所作諦思善順儀
則。八顧戀善法。九善知差別知所作思。十
不自縱任不行放逸翻前十種雖有大庫
大佐大軍不可歸仰
大王當
知。王之方便略有五種。何等爲五。一善觀察
攝受群臣。二能以時行恩妙行。三無放逸專
思機務。四無放逸善守府庫。五無放逸專修
法行若翻前五行便成五衰損
門退失現法及失法利也
大王當知。略有五
種可愛樂法。何等爲五。一世所敬愛。二
在増上。三能摧怨敵。四善攝養身。五能往善
趣。復有五種能引可愛。何等爲五。一恩養世
間。二英勇具足。三善權方便。四正受境界。五
勤修法行翻前五種
名不可愛
又諸國王有三種圓滿。一
果報圓滿。二士用圓滿。三功徳圓滿。若諸
國王生富貴家。長壽少病有大宗業。成就倶
生聰利之慧。是王名爲果報圓滿。若諸國王
善權方便所攝持故。恒常成就圓滿英勇。是
王名爲士用圓滿。若諸國王任持正法名爲
法王。安住正法。與諸内宮王子群臣英傑豪
貴國人共修慧施。樹福受齋堅持禁戒。是王
名爲功徳圓滿。又果報圓滿者。受用先世淨
業果報。士用圓滿者。受用現法可愛之果。功
徳圓滿者。亦於當來受用圓滿淨業果報。若
有國王三不具足。名爲下士。若有果報圓滿。
或士用圓滿或倶圓滿。名爲中士。若三具足。
名爲上士
又中阿含經云。若諸王刹利以水灑頂。得爲
人主。整御大地。有五儀式。一劍二蓋三天冠
四珠柄拂五嚴飾履一切除却。復有三臣。一
有忠信無技能智慧。二有忠信*技能無智
慧。三具忠信*技能智慧。初名下士。次名中
士。後名上士。若不忠信無有*技能亦無智
慧。當知此臣下中之下
王過部第三
如像法決疑經云。乃至一切俗人不問貴賤。
不得撾打三寶奴婢畜生。及受三寶奴婢禮
拜。皆得殃咎。故薩遮尼揵經云。若破塔寺或
取佛物。若教作助喜。若有沙門身著染衣。或
有持戒破戒。若繋閉打縛。或令還俗。或斷
其命。若犯如是根本重罪。決墮地獄受無間
苦。以王國内行此不善。諸仙聖人出國而去。
大力諸神不護其國。大臣諍競四方咸起。水
旱不調風雨失時。人民飢餓劫賊縱横。疫
疾病死亡無數。不知自作而怨諸天
又仁王經云。國王大臣自恃高貴滅破吾法。
以作制法制我弟子。不聽出家不聽造作佛
像。立統官典制等安籍記録僧。比丘地立
白衣高坐。又國王太子横作法制。不依佛教
因縁破僧因縁。絃官攝僧典主僧籍。苦相攝
持。佛法不久
又瑜伽論云。大王當知。王過有十。何等爲十。
一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
憤發。五恩惠奢薄。六受邪佞言。七所作
不思不順儀則。八不顧善法。九不知差別忘
所作恩。十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又百喩經云。昔有一人。説王過罪。而作是言。
王甚暴虐治政無理。王聞是語既大瞋恚竟
不究悉。信傍佞人捉一賢臣。仰使剥脊取百
兩肉。有人證明此無是語。王心便悔索千兩
肉用爲補脊。夜中呻喚甚大苦惱。王聞其聲
問言。何以苦惱。取汝百兩十倍與汝。意不
足耶。何故苦惱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頭。雖
得千頭不免子死。雖十倍得肉不免苦痛。愚
人亦爾。不畏後世貪濁現樂。苦切衆生調發
百姓。多得財物。望得滅罪而得福報。譬如彼
王割人之脊取人之肉以餘肉補望使不痛。
無有是處
又雜譬喩經云。昔有國王喜食人肉。勅厨士
曰。汝等夜行密採人來以供厨食。以此爲常。
臣下咸知。即共斥逐捐於界外。更取良賢以
爲國王。於是噉人王。經十三年後身生兩翅。
飛行噉人無復遠近。向山樹神請求祈福。當
取國王五百人身祠山樹神使我還復國。王
便飛行取之。已得四百九十九人。將之山谷
以石塞口。時有國王。將諸後宮詣池浴戲。始
出宮門逢一道人説偈求乞。王即許之。還宮
當賜金銀。時王入池當欲澡洗。其噉人王。空
中飛來抱王將去。還於山中。國王見噉人
王。不恐不怖顏色如故。噉人王曰。吾本
人當持祠天。已得四百九十九人。今得卿一
人其數己滿殺以祠天。汝何不懼。國王對曰。
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合會有離。對來分之。何
須愁耶。旦出宮時路逢道人。爲吾説偈。即許
施物今未得與。以是爲恨。今王弘慈寛恕假
日。施訖還來不敢違要也。即聽令去。而告之
曰。與汝七日期。若不還者吾往取汝亦無難
也。王即還宮。都中内外莫不歡喜。即開庫藏
布施遠近。拜太子爲王。殷勤百姓辭決而
去。噉人王逢見其來。念曰。此得無異人乎。從
死得生而故來還。即問曰。身命世人所重愛
者也。而卿捨命世之難有。不審何所志趣。願
説其意。國王答曰。即日吾施。至誠願當得阿
惟越三佛。願度十方。彼王問曰。求佛之義。其
事云何。國王便爲廣説五戒十善四等六度。
心開豁然。從受五戒爲清信士。因放四百九
十九人各令還國。諸王共至其國感其信誓
蒙得濟命。各不肯還於本國。逐便住止此國。
於此國王各爲立第一舍。雕文刻鏤光飾嚴
整。諸國王飮食服御與王無異。四方人來問
言。何以有此。如王舍宅。遍一國中。衆人答
曰。皆是諸王舍也。名遂遠布。從此已來故號
爲王舍城也。佛得道已自説本末。立信王者
我身是也。噉人王者鴦崛摩是。還王舍説
法所度無量。皆是宿命作王時因縁人也
王業部第四
如諫王經云。佛在世時。有國王名不犁先
尼。出行國界道過佛所。爲佛作禮就座而坐」
佛告王曰。王治當以正法無失節度。常以慈
心養育人民。所以得覇治爲國王者。皆由宿
命行善所致。統理民事不可偏枉。諸官公卿
群僚下逮凡民皆有怨辭。王治行不平海
内皆忿。身死神入太山地獄。後雖悔之無所
復及。王治國平政。常以節度。臣民歎徳四海
歸心。天龍鬼神皆聞王善。死得上天後亦無
悔。王無好婬泆以自荒壞。無以忿意有所殘
賊。當受忠臣剛直之諫。夫與人言常以寛詳。
無灼熱之語。唯有孝順慈養二親。供事高
行清淨沙門。見凡老人當尊敬之。所有財
寶與民同歡。當以善心施惠於民。無以讒言
殘賊民命。爲王之法當宣聖道教民爲善。
守一心心存三尊。王者如斯。諸聖咨嗟。天龍
鬼神擁護其國。生有榮譽死得上天。世間榮
位如幻如夢不可久保。人欲死時諸家内外
聚會其邊椎胸呼天。皆云柰何。涙下交横。
嗚呼痛哉。神靈獨逝捨吾之乎。聞之者莫不
傷心。覩之者莫不助哀。載之出城捐於曠野。
飛鳥走獸爴掣食之。身中有蟲還食其肉。日
炙風飄骨皆爲乾。往昔尊榮豪貴隱隱闐闐。
亦如大王。今者霍然不復見之。此是無常之
明證也。古尚如此。況於今日。王熟思之無念
婬泆。無受佞言。證人入罪當受忠諫。治以節
度。當畏地獄考治之痛。諸含血蟲皆貪生活。
不當殺之。佛説經竟。王意即解。願爲弟子。即
受五戒。頭面著地。爲佛作禮
又摩達國王經云。佛在世時。有國王號名摩
達。王時當出軍征討。時有比丘已得羅漢道。
到國分衞。並見録。將詣王宮門。王有馬監。令
比丘養視官馬。勤苦七日。王後身自臨視軍
陣。比丘見王。即於其前輕擧飛翔上住空中
現其威神。王便恐悑叩頭悔過。我實愚癡不
別眞僞。推問國内。誰令神人爲是養馬。今當
治殺。比丘告王言。非王及國人過也。自我宿
命行道常供養師。我時爲師設飯。師謂我言。
且先澡手已乃當飯我。愚癡心念言。師亦不
養官馬。何故不預澡手。師即謂我言。汝今念
此輕耳。後重如何。我聞是語便愁憂之。師知
其意便念言。我會當泥洹。何故令人惱耶。即
以其夜三更時般泥洹。從來久遠各更生死。
今用是故受其宿殃。養馬七日。夫善惡行輒
有殃福。如影隨形。王聞罪福乞歸命三寶。受
五戒作優婆塞。佛便爲王及人民説法得須
陀洹道
又法句喩經云。昔有國王。治行正法民慕其
化。無有太子以爲憂愁。佛來入國。尊受五
戒。奉敬不懈。有一給使。其年十一。常爲王使
忠信奉法不以爲勞。卒得重病遂致無常。其
神來還爲王作子。至年十五。立爲太子。父王
命終習代爲王。憍慢自恣不理國事。臣寮廢
調民被其患。佛知其行不會本識。將諸弟子
往到其國。佛告王曰。今王自知本所從來不。
王曰。愚暗不達不知先世。佛告大王。本以五
事得爲國王。何等爲五。一者布施得爲國王。
萬民奉獻宮觀資財無極。二者興立寺廟供
養三尊床榻幃帳。以是爲王在於正殿御座
理國。三者親身禮敬三尊及諸長徳。以是爲
王。一切萬民莫不爲之作禮。四者忍辱身三
口四及意無惡。以是爲王。一切見者莫不歡
喜。五者學問常求智慧。以是爲王。決斷國事
莫不奉行。此之五事世世爲王。王前世時爲
大王給使。奉佛以信。奉法以愛。奉僧以敬。奉
親以孝。奉君以忠。常行一心精進布施。勞身
苦體初不懈倦。是福追身得爲王子。補王之
弟。今者富貴而反懈怠。夫爲國王當行五事。
何謂爲五。一者領理萬民無有枉濫。二者養
育將士隨時廩與。三者念修本業福徳無絶。
四者當信忠臣正直之諫。無受讒言以傷正
直。五者節欲貪樂心不放逸。行此五事名聞
四海福祿自來。捨此五事衆綱不擧。民窮則
思亂。士勞則勢不擧。無福則鬼神不助。自用
則失大理。忠臣不敢諫則心蕩放逸。國主不
理務民則多怨。若如是者身失令名後則無
福。於是世尊重説偈言
    夫爲世間將 修正不阿枉
    心調勝諸惡 如是爲法王
    見正能修慧 仁愛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 如是衆附親
佛説是時。王大歡喜。五體懺悔謝。佛聞法得
須陀洹道
又賓頭盧爲優陀延王説法經云。昔輔相子
賓頭盧阿羅漢。爲優陀延王。説偈云
    生老病死患 於中未解脱
    無明愛毒箭 猶未得拔出
    人帝汝云何 而生樂著想
    如象處林中 四邊大火起
    處此急難處 云何有歡喜
    大王應當知 榮位須臾間
    智者深觀察 不應於此事
    而生希有想 汝何故錯解
    未脱生死胎 横生無畏想
    欲賊劫諸根 横生無畏想
    無常不堅固 如芭蕉水沫
    亦如浮雲散 天王尊勝位
    危脆亦如是 人帝應當知
    貪利極速駛 如水注深谷
    嗜欲極輕疾 動轉如掉索
    愚癡染爲欲 不覺致墮落
尊者言。大王。我今爲王略説譬喩。王至心聽。
昔日有人行在曠路。逢大惡象爲象所逐。狂
懼走突無所依怙。見一丘井即尋樹根入井
中藏。上有黒白二鼠互齧樹根。此井四邊有
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三大毒龍。傍
畏四蛇。下畏毒龍。所攀之樹其根動搖。樹
上有蜜五滴墮其口中。于時動樹敲壞蜂窠。
衆蜂散飛唼螫其人。有野火起復來燒樹。大
王當知。彼人苦惱不可稱計。而彼人得味甚
少苦患甚多。其所味者如牛跡水。其所苦患
猶如大海。昧如芥子苦如。須彌。味如螢火苦
如日月。如藕根孔比於太虚。亦如蚊子比金
翅鳥。其味苦惱多少如是尊者言。大王。曠野
者喩於生死。彼男子者喩於凡夫。象喩於無
常。丘井喩於人身。樹根喩於人命。白黒鼠者
喩於晝夜。齧樹根者喩念念滅。四毒蛇者喩
於四大。蜜者喩於五欲。衆蜂喩惡覺觀。野火
燒者喩其老邁。下有三毒龍者喩其死亡墮
三惡道。是故當知。欲味甚少苦患甚多。生老
病死於一切人皆得自在。世間之人身心勞
苦無歸依處。衆苦所逼輕疾如電。是可憂愁
不應愛著
王福部第五
如舊雜譬喩經云。昔有國王出射獵還。過寺
繞塔爲沙門作禮。群臣共笑之。王覺知問群
臣曰。有金在釜沸以手取得不。答曰。不可
得。王言。汝以冷水投中可得取不。臣白王曰。
可得也。王言。我行王事。射獵所作如湯沸。燒
香然燈繞塔禮僧。如持冷水投沸湯中。夫作
王有善惡之行。何爲但有惡無善乎
又迦葉經云。佛告迦葉。過去無量阿僧祇劫
有佛號妙華。時有輪王。名曰尼彌。如法治世
主四天下。爾時大王見二化生童子。得出家
已即以太子令紹王位。王與九百九十九子。
八萬四千夫人。五千大臣及諸人民。以淨信
心倶共出家。爾時太子登位七日。内自思惟。
我終不捨薩婆若心。何用王位。作是念已發
心出家。於十五日游四天下。説此偈言
    我父及親屬 皆悉已出家
    無量億衆生 爲法亦出家
    我今樂出家 不樂住五欲
    一心求佛道 欲詣導師所
    若發心出家 離諸欲火者
    應速隨我去 離難甚難得
    不發出家心 不遠離欲火
    安心在居家 安住於實法
迦葉。時彼童子説此偈時。四天下中無一衆
生樂在家者。皆悉發心願求出家。既出家已
不須種殖。其地自然生諸糠米。諸樹自然生
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一切衆生皆得
道果
王都部第六
如十二游經云。波斯匿王者。晋言和悦。迦
維羅越國者。晋言妙徳。舍衞國者。晋言無
物不有。維耶離國者。晋言廣大。一名度生死。
羅閲祇城者。晋言王舍城。鳩留國者。晋言智
士。波羅柰國者。晋言鹿野。一名諸佛國閻浮
提中有十六大國八萬四千城。有八國王四
天子。東有晋天子。人民熾盛。南有天竺國天
子。土地多饒象。西有大秦國天子。土地饒金
玉。北有月支天子。土地多好馬。八萬四千
城中有六千四百種人。萬物音響各別。有五
十六萬億丘聚。魚有六千四百種。鳥有四千
五百種。獸有二千四百種。樹有萬種。草有八
千種。雜藥有七百四十種。雜香有四十三種。
寶有百二十一種。正寶有七種。海中有二千
五百國。有百八十國。人噉五穀。有三百三十
國。人噉魚鼉黿鼉。五大國王。一王主五百城。
第一王名斯黎國。土地盡事佛不事衆邪。第
二王名迦羅。土地出七寶。第三王名不羅。土
地出四十種香及白瑠璃。第四王名闍耶。土
地出茇胡椒。第五王名那頞。土地出白
珠及七色瑠璃。五大國城人多黒色短小。相
去六十五萬里。從是已去但有海水無有人
民。去鐵圍山百四十萬里
又智度論。問曰。如舍婆提諸大城。皆有諸王
舍。何故獨名此城爲王舍城。答曰。有人言。是
摩迦陀國王有子。一頭兩面四臂。時人以爲
不祥。王即裂其身首棄之曠野。羅刹女鬼名
闍羅。還合其身而乳養之。後大成人。力能
併諸國王有天下。取諸國王萬八千人置此
五山中。以大力勢治閻浮提。人因名此山爲
王舍城。復有人言。摩伽陀王先所住城。城
中失火。一燒一作。如是至七。國人疲役。王大
憂怖。集諸智人問其意故。有言。宜應易處。王
即更求住處。見此五山周匝如城。即作宮殿
於中止住。以是義故名王舍城。復往古世時。
此國有王。名婆藪。心厭世法出家作仙人。是
時居家婆羅門。與出家諸仙人共論議。居家
婆羅門言。經書云。天祀中應殺生噉肉。諸
出家仙人言。不應天祀中殺生噉肉。共諍云
云。諸出家婆羅門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
汝等信不。諸居家婆羅門言信。諸出家仙人
言。我以此人爲證。後日當問。諸居家婆羅
門即以其夜先到婆藪仙人所。種種問已語
婆藪仙人。明日論義。汝當助我。如是明旦
論時。諸出家仙人問婆藪仙人。天祀中應殺
生噉肉不。婆藪仙人言。婆羅門法天祀中
應殺生噉肉。諸出家仙人言。於汝實心云何。
婆藪仙人言。爲天祀故應殺生噉肉。此生在
天祀中死故得生天上。諸出家仙人言。汝大
不是。汝大妄語。即唾之言。罪人滅去。是時婆
藪仙人尋陷入地沒踝。是初開大罪門故。諸
出家仙人言。汝應實語。若故妄語者。汝身
當陷入地中。婆藪仙人言。我知爲天故殺生
噉肉無罪。即復陷入地至膝。如是漸漸稍沒
至腰至項。諸出家仙人言。汝今妄語得現世
報。更以實語者。雖入地下我能出汝令得免
罪。爾時婆藪仙人自思惟言。我貴人不應兩
種語。又婆羅門四韋陀法中種種因縁讃
天法。我一人死當何足計。一心言天應天祀
中殺生噉肉無罪。諸出家人言。汝重罪人
去不用見汝。於是擧身沒地中。從是已來乃
至今日。常用婆藪仙人王法。於天祀中殺羊。
當下刀時言。婆藪仙人殺汝。婆藪之子。名
曰廣車。嗣位爲王。後亦厭世法而不能出家。
如是思惟。我父先王出家生入地中。若治天
下復作大罪。我今當何以自處。如是思惟時。
聞空中聲言。汝若行見難値希有處。汝應是
中作舍住。作是語已便不復聞聲。未經幾時。
王出畋獵。見有鹿走其疾如風。王便逐之
而不可及。遂逐不止。百官侍從無能及者。轉
前見有五山周匝峻固。其地平正生草細軟
好華遍地。種種樹林華菓茂盛。温泉浴池皆
悉清淨。其地莊嚴。處處有散天華天香聞天
伎樂。爾時揵闥婆伎樂。適見王來各自還去。
是處希有未曾所見。今我正當在中作舍住。
如是思惟已群臣百官尋跡而到。王告諸臣。
我前所聞空中聲言。汝行若見希有難値之
處。汝於是中作舍住。我今見此希有之處。我
應是中作舍住。即捨本城於此山中住。是王
初始在此中住。從是已後次第止住。是王元
起造立宮舍。故名王舍城
又智度論。耆闍崛山者。此名鷲頭山。問曰。
何故名鷲頭山。答曰。是山頂似鷲。王舍城人
見其似鷲故。共傳言鷲頭山。因而名之爲鷲
頭山。又王舍城南尸陀林中多諸死人。諸鷲
常來食之。還在山頭。時人遂名鷲頭山。是山
於五山中最高大。多好林水聖人住處
又大哀經云。佛在王舍城靈鷲山者。古昔諸
佛之所游居。如來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場
諸菩薩衆所共咨嗟。無極法座天龍鬼神等。
咸倶歸命稽首爲禮
又智度論。問。佛普慈一切。何故獨住王舍
城不住餘城。答曰。亦住餘城希少。而多住王
舍城舍婆提城。爲諸城邊國。又彌離車地多
弊惡人。善根未熟故不住之。又佛知恩故多
住此二城。問曰。何故知恩多住二城。答曰。憍
薩羅國是佛生身地。舍婆提大城佛爲法主
故。亦在此城。問曰。若知恩故多住舍婆提城
者。迦毘羅城近佛生處。何以不住。答曰。佛無
餘習。近諸親屬亦無累想。然釋種弟子多未
離欲。若近親屬則染著心主。以報生地恩故
多住舍婆提。一切衆生皆念生地故。如偈説
    一切論*義師 自受所知法
    如人念生地 雖出家猶
以報法身地恩故多住王舍城。諸佛皆愛法
身故。如偈説
    過去未來 現在諸佛 供養法身
    師敬尊重
法身於生身勝故。二城中多住王舍城
頌曰
    君臣感徳 靈篇金鏡 寶册葳蕤
    帝圖掩映 鳥紀稱祥 龍書表慶
    萬國來朝 百辟作詠 肇高武皇
    後嗣宗聖 凶夷險阻 威感除併
    慈蔭蒼生 業隆壽命 至哉勝業
    聖君啓政
感應縁
五驗
燕臣莊子儀 漢王如意 漢靈帝 漢宣帝
 又漢靈帝
燕臣莊子儀無罪。而簡公殺之。子儀曰。死者
無知則已。若其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君知之。
朞年簡公祀於租澤。燕之有*租澤。猶宋之
有桑林。國之大祀也。男女觀子儀起於道左
荷朱杖撃公。公死於車上
漢王如意。漢高帝第四子也。呂后生長子也。
立爲皇太子。而如意母戚夫人得寵於帝。帝
數欲譛太子而立如意。群臣爭之。故遂封如
意於趙。呂后以是嫉之。及高帝崩。呂后
如意。到長安而拉殺之。又肢斷戚夫人
手足。號爲人彘。後呂后袚除於㶚上還。道
中見物如蒼狗攫后腋。忽而不見。卜之云。趙
王如意爲崇。遂病腋傷而崩二驗出
寃魂志
漢靈帝數游戲於西園。令後宮婇女爲客舍
主。身爲商賈行至舍間。婇女下酒。因共飮食
以爲戲樂。蓋是天子將欲失位降在皂隷之
徭也。其後天子遂傳古志之曰。赤厄三七。
三七者經二百一十載。當有外戚之簒。丹眉
之妖簒盜短祚極於三六。當有龍飛之秀興
復祖宗。又歴三七當復有黄首之妖天下大
亂矣。自高祖建業至于平帝之末。二百一十
年。而王莽簒位。蓋因母后之親。十八年而山
東賊樊子都等起。實丹其眉。故天下號曰赤
眉。於是光武以興於其名曰秀。至于靈帝中
平元年。而張角起置三十六萬衆。數十萬人
皆是黄巾。故天下號曰黄巾賊。故今道服由
此而興。初起於鄴會於眞定。誑惑百姓曰。蒼
天已死。黄天立歳。名甲子年。天下大吉。起於
鄴者天下始業也。會於眞定也。小民相向跪
拜信趣。出荊楊尤甚。棄財産流溢道路。死
者數百。角等初以二月起兵。其冬十二月悉
破。自光武中興至黄巾之起。未盈二百一十
年。而天下大亂。漢祚廢絶。實應三七之運

漢宣帝之世。燕代之間有三男。共取一婦生
其四子。及至將分妻子而不可均。乃致
訟。廷尉范延壽斷之曰。此非人類。當以禽
獸。從母不從父也。請戮三男子以兒還母。宣
帝嗟歎曰。事何必古若此。則可謂當於理而
厭人情也。延壽蓋見人事而知用刑矣。未知
論人妖將來之應也
漢靈帝建寧三年。河内有婦食夫。河南有夫
食婦。夫婦陰陽二儀之體也。有情之深者也。
今反相食。陰陽相侵。豈特日月之眚哉。靈
帝既沒天下大亂。君有妄誅之暴。臣有劫弑
之逆。兵革傷殘骨肉爲讐。生民之禍至矣。故
人妖爲之先作。恨不遭幸有屠乘之論以
測其情也右三驗出
搜神記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四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納諫篇第四十
審察篇第四十三
納諫篇此有
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納其理則言語絶。乖其趣則諍論興。然直
言者徳之本。納受者行之原。所以籍言而徳
顯。納受而行全。譬目短於自見必借鏡以觀
形。髮拙於自理。必假櫛以自通。故面之所以
形。明鏡之力也。髮之所以理。玄櫛之功也。
行之所以芳。蓋言之益也。是故身之將敗。必
不納正諫之言。命之將終。必不可處於良醫

引證部第二
如雜寶藏經云。佛言。昔迦尸國王名爲惡受。
極作非法。苦惱百姓殘賊無道。四遠賈客珍
奇勝物。皆税奪取不酬其直。由是之故國中
寶物遂至大貴。諸人稱傳惡名流布。爾時有
鵡王在於林中。聞行路人説王之惡。即
自思念。我雖是鳥尚知其非。今當詣彼爲説
善道。彼王若聞我語必作是言。彼鳥之王猶
有善言。奈何人王爲彼譏責。儻能改修。尋即
高飛至王園中。迴翔下降在一樹上。値王夫
人入園游觀。于時鸚*鵡鼓翼嚶鳴。而語之
言。王今暴虐無道之甚。殘害萬民毒及鳥獸。
含識嗷嗷人畜憤結。呼嗟之音周聞天下。夫
人苛剋與王無異。民之父母豈應如是。夫
人聞已瞋恚熾盛。此何小鳥罵我溢口。遣人
伺捕。爾時鸚*鵡不驚不畏入捕者手。夫人
得之即用與王。王語鸚*鵡。何以罵我。鸚*鵡
答言。説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罵王。時王問
言。有何非法。答言。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問
言。何等爲七。答言。一者耽荒女色不敬眞正。
二者嗜酒醉亂不恤國事。三者貪著棋博不
修禮敬。四者游獵殺生都無慈心。五者好出
惡言初不善語。六者賦役謫罰倍加常則。七
者不以義理劫奪民財。有此七事能危王身。
又有三事倶敗王國。王復問言。何謂三事。答
言。一者親近邪佞諂惡之人。二者不附賢
不受善言。三者好伐他國不養人民。此三
不除傾敗之期。非旦則夕。夫爲王者率土歸
仰。王當如橋濟度萬民。王當如稱親疎皆
平。王當如道不違聖蹤。王者如日普照世間。
王者如月與物清涼。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
者如天覆蓋一切。王者如地載養萬物。王者
如火爲諸萬民燒除惡患。王者如水潤澤四
方。應如過去轉輪聖王。乃以十善道教化衆
生。王聞其言深自慚愧。鸚*鵡之言。至誠至
欸。我爲人王所行無道。請遵其教奉以
師受修正行。爾時國内風教既行惡名消滅。
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無不歡喜。爾
時鸚*鵡者我身是也。爾時迦尸國王惡受者。
今輔相是也。爾時夫人者今輔相夫人是

又薩遮尼乾子經云。時嚴熾王言。大師頗有
衆生聰明大智利根有罪過不。答言有。何者
是。答言。大王即是。王甚聰明大智利根黠慧。
有大威力心不怯弱。好喜布施威徳具足。亦
有罪過。王言。大師我之罪過云何。答言。大王
之罪太極暴惡。太嚴太忽太硬太卒。大王當
知。若王子性太惡者。彼爲一切多人不用。
多人不愛。多人不喜。乃至父母亦不喜見。何
況餘人。是故大王。不應太惡。所爲作事
安詳不應太卒而説偈言
    若王行惡行 瞋心不見事
    動則怖衆生 乃至父母畏
    何況餘非親 而當有念愛
    大王應當知 智者捨瞋恚
爾時嚴熾王在坐對面聞尼乾子毀訾自身。
心生不忍瞋心不喜。心生毒害即作是言。薩
遮尼乾子。汝云何於大衆中説我過患。我從
昔來無人敢正看我。汝今毀我罪應合死。作
是語已告諸臣言。汝當捉此斷其命根。尼乾
驚怖語言。大王。汝今莫卒作如是惡。我有善
言。願王暫時施我無畏聽我所説。王言。汝何
所説當速説。尼乾答言。大王當知。我亦有
罪由太實語不虚語稱事語以我如是。大惡
前。急性人前。無慈悲人前。卒作事人前。
如是行人前説如是實語。大王當知。點慧之
人不應一切時一切處常説實語。應當善觀
可與語人不可與語人可語時不可語時。當
知實語世人不愛不善讃歎。而説偈言
    智者不知時 卒隨意説實
    彼人智者呵 何況無智者
    智者一切處 亦不皆實語
    是實憍尸迦 實語入惡道
爾時王聞尼乾子説自身過罪。即便開解歸
誠懺悔
又大莊嚴論云。佛言。我昔曾聞。有羌老母入
於林中採波羅樹葉賣以自活。路由關邏。邏
人税之。時老母不欲令税。而語之言。汝能將
我至王邊者。税乃可得。若不爾者終不與汝。
於是邏人遂共紛紜。往至王所。王問老母。汝
今何故不輸關税。老母白王。王頗識彼某比
丘不。王言。我識是大羅漢。又問。第二比丘王
復識不。王言。我識彼亦羅漢。又問。第三比丘
王復識不。王答言識。彼亦羅漢。老母抗聲
而白王言。是三羅漢皆是我子。此諸子等受
王供養。能使大王受無量福。是則名爲與王
税物。云何更欲税奪於我。王聞是已歎未曾
有。善哉老母。能生聖子。我實不知彼羅漢
是汝子者。應加供養恭敬於汝老母。即説偈

    吾生育三子 勇健超三界
    悉皆證羅漢 爲世作福田
    王若供養時 獲福當税物
    云何而方欲 税奪我所有
王聞是偈已身毛皆竪。於三寶所生信敬心。
流涙而言如此老母宜加供養況税其物
又舊雜譬喩經云。昔有沙門行至他國。夜不
得入城於外草中坐。至夜有閲叉鬼來持之
當噉。沙門言。汝相離遠矣。鬼言。何以爲遠。
沙門言。汝欲害我。我當生忉利天上。汝當入
地獄。是不爲遠耶。鬼則致謝作禮而去
又摩鄧女經云。時阿難持鉢行乞食已隨水
邊行。見一女人在水邊擔水。而阿難從女乞
水。女即與水。女隨阿難視所止處。女歸告母。
母名摩鄧。女便於家内委臥而啼。母問何爲
悲啼。女言。母欲嫁我者莫與他人。我於水邊
見一沙門從我乞水。我問阿誰。答字阿難。我
得阿難乃可嫁。如不得者我不嫁也。母出
行問阿難。知阿難承事佛人。母已知還告女
言。阿難事佛道人。不肯爲汝作夫。女啼不食。
母知蠱道。請阿難飯。女便大喜。母語阿難。我
女欲爲卿作妻。阿難言。我持戒不畜妻。復言。
我女不得卿爲夫者。便欲自殺。阿難言。我師
是佛。不與女人交通。母入語女具述此意。女
對母啼言。但爲我閉門無令得出。暮自爲夫。
母便閉門。以蠱道法縛阿難至於晡時。母爲
女布席臥處。女便大喜。遂自莊飾。阿難不就。
母令中庭地出火。牽阿難衣言。汝不爲我女
作夫。我擲汝火中。阿難自鄙。爲佛作沙門今
反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難故救。還佛
所具白前事。女見阿難去於家啼哭不止。續
念阿難。女明日自求阿難。復見阿難行乞食。
隨阿難背後。視阿難足。視阿難面。阿難慚避。
女隨不止。阿難白佛言。摩鄧女今日復隨我
後。佛使追呼。佛問女云。汝追逐阿難何等所
索。女言。我聞阿難無婦。我又無夫。欲爲作婦
也。佛告女言。阿難無髮汝今有髮。汝能&T061269;
髮。我使阿難爲汝作夫。女言能*&T061269;。佛言。歸
報汝母*&T061269;頭竟來。女歸具白母知。母言。我
汝護汝頭髮。何爲欲得沙門作婦。國中大
有豪富。我自嫁汝。女言。我寧生死爲阿難作
婦。母言。辱我種族。母爲下刀剃頭已。女還
到佛所言。我已*&T061269;髮。佛言。汝愛阿難何等。
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
難耳。愛阿難聲。愛阿難行歩。佛言。眼中但有
涙。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涎。耳中但有矃。
身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有夫妻者便有
惡露。惡露中便生兒子。已有兒子便有死亡。
已有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中有何所益。女
即思念身中惡露。便自正心即得羅漢。佛知
得道。即告女言。汝起至阿難所。女即慚愧低
頭長跪佛前言。女實愚癡故逐阿難。今我心
開如冥中有燈火。如人乘船船壞依岸。如盲
人得扶。如老人持杖。今佛與我道令我心開。
如是諸比丘倶問佛。是女人何因得道。佛告
諸比丘。是摩鄧女先世時。五百世爲阿難作
婦常相愛敬。故於我法中得道。於今夫妻相
見如兄如弟。如是佛道何用不爲。佛説是經。
諸比丘聞已皆大歡喜
又百縁經云。佛在世時。舍衞城中有一婆羅
門名曰梵摩。多聞辯才明解經論。四韋陀典
無不鑒達。其婦生女。端正殊妙智慧辯才無
有及者。聞諸婆羅門共父論議。悉能受持一
言不失。如是展轉所聞甚多。與耆舊長宿皆
來諮啓無不通達。聞世有佛始成正覺教化
衆生諮受法昧。尋自莊嚴往詣佛所。見佛發
心求索出家。佛告善來比丘尼。頭髮自落法
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
阿難見已白佛言。此須漫比丘尼。宿殖何福。
今値佛出家得道。佛告阿難。此賢劫中有佛
出世。號曰迦葉。入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比
丘尼心常喜樂説法教化。精勤無替。因發誓
願。使我來世釋迦牟尼佛法之中明解經論。
發是願已便取命終生天人中。聰明智慧無
有及者。今値我出家得道。多聞第一。比丘聞
已歡喜奉行
又中阿含經云。禪以聲爲刺。世尊亦説以聲
爲刺。所以者何。我實如是説禪有刺。持戒者
以犯戒爲刺。護諸根者以嚴飾身爲刺。修習
惡露者以淨相爲刺。修習慈心者以恚爲刺。
離洒者以飮酒爲刺。梵行者以見女色爲刺。
入初禪者以聲爲刺。入第二禪者以覺觀爲
刺。入第三禪者以喜爲刺。入第四禪者以入
出息爲刺。入空處者以色想爲刺。入識處者
以空處想爲刺。入無所有處者以識處想爲
刺。入無想處者以無所有處想爲刺。入想知
滅定者以想知爲刺。復有三刺。欲刺恚刺愚
癡刺。此三刺者漏盡阿羅訶已斷已知。拔絶
根本滅不復生。是爲阿羅訶無刺除此刺者
是名納諫
又大魚事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時有
一池水饒諸大魚。爾時大魚勅小魚曰。汝等
莫離此間往他。處所備爲惡人所得。爾時小
魚不從大魚教。便往至他處。爾時漁師以飯
網羅線捕諸魚。諸小魚見便趣大魚處所。爾
時大魚見小魚來。便問小魚曰。汝等莫離此
間往至他所不。爾時小魚便答大魚曰。我等
向者已至他所來。大魚便勅小魚曰。汝等既
至他所。不爲羅網取捕耶。小魚答大魚曰。我
等至彼不爲人所捕。然遙見長線尋我後來。
大魚便語小魚曰。汝等已爲所害。所以然者。
汝所遙見*線尋後來者。昔先祖父母等盡爲
此線*所害。汝見必爲所害。汝非我兒。爾時
小魚盡爲&MT02364;師所捕。擧著岸上。如是小魚大
有死者爲不受語
爲網所害
又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
波羅柰。國名伽尸。時有一婆羅門。於曠野中
造立義井。爲放牧行者皆就井飮。并及洗浴。
時日向暮。有群野干來趣井飮地殘水。有野
干主不飮地水。便内頭罐中飮水。飮已戴
*罐高擧撲。破瓦罐。*罐口猶貫其項。諸野
干輩語野干主。若濕樹葉可用者。尚當護
之。況復此*罐利益行人。云何打破。野干主
言。我作是樂。但當快心。那知他事。時有行人
語婆羅門。汝*罏已破。復更著之。猶如前法。
爲野干所破。乃至十四。諸野干輩數數諫之。
猶不受語。時婆羅門便自念言。是誰破*罐。
當往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徳井。而
作留難。便作木*罐。堅固難破。令頭易入難
出。持著井邊。然捉杖屏處伺之。行人飮訖野
干主如前入飮。飮訖撲地不能令破。時婆羅
門捉杖打殺。空中有天。説此偈言
    知識慈心語 㑦不受諫
    守頑招此禍 自喪其身命
    是故癡野干 遭斯木*罐苦
佛告諸比丘。爾時野干主者。今提婆達多是。
時群野干者。今諸比丘諫提婆達多者是。當
知於過去時已曾不受知識軟語自喪身命。
今復不受諸比丘諫。當墮惡道長夜受苦
頌曰
    智人受諫 愚人拒違 譬同明鏡
    影照瑕疵 見過須改 慕在知機
    頑戇固執 困厄何依
審察篇第四十三此有
四部
  述意部 審怒部 審過部 審學部
述意部第一
夫聖人利物審境觀心。調識情於寶所。運假
實於妄誠。故審非慧無以窮其實。*慧非審
無以察其照。然則照察之源審定之要。故能
無法不縁無境不察。然後縁法察境。乃知同
趣於玄功交養於萬法也
審怒部第二
如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婆羅
門家貧。有婦不生兒。家有那倶羅蟲。便生一
子。時婆羅門以無子故養如兒想。那倶羅子
於婆羅門亦如父想。於後婦便有身。滿月生
子。便作是念。由那倶羅生吉祥子。使我有兒。
時婆羅門欲出乞食。便勅婦言。汝若出行當
將兒去。愼莫留。後婦與兒食已便至比舍。借
碓舂穀。是時小兒有蘇酪香。時有毒蛇乘
香來至。張口吐毒欲殺小兒。那倶羅蟲便作
是念。我父出行母亦不在。云何毒蛇欲殺我
弟。便殺毒蛇段爲七分。父母知者必當賞我。
以血塗口當門而住。欲令父母見之歡喜。時
婆羅門始從外來。見婦舍外便瞋恚言。我教
行時當將兒去。何以獨行。父欲入門見那倶
羅口中有血。便作是念。我夫婦不在將無殺
食我兒。徒養此蟲。即前打殺。既入門内自見
己兒&T004623;指而戲。復見毒蛇七分在地。時婆羅
門深自苦責。是那倶羅善有人情救我子命。
我不善觀卒便殺之。可痛可憐。迷悶躄地。空
中有天。即説偈言
    宜審諦觀察 勿行卒威怒
    善友恩愛離 枉害傷良善
    喩如婆羅門 殺彼那倶羅
又佛説大子沐魄經云。佛告諸比丘。昔者有
國名波羅柰。王有太子。字名沐魄。生無窮
極之相。端正好潔無有雙比。父母奇之供養
瞻視。須其長大當爲立字。結舌不語十有三
年。澹泊拙朴志若死灰。身如枯木。耳不聽
音。目不視色。状類瘖唖聾盲之人。於是父
王患而苦之。王語夫人當奈之何。此子必爲
他國所笑。夫人語王。當召相師使相之。王即
召婆羅門師相之。婆羅門言。此子非世間人。
但熒惑耳。外爲端正内懷不祥。宜國剪棄將
是不久。不可育養。宜當生埋誅而殺之。今不
除此子恐後無復立子。於是夫人即隨王所
爲。王即召國中大臣共議之。一臣言。但棄於
深山之中無人之處。一臣言。投於深水之中。
一臣言。但隨師所語。掘地作深坎而生埋
之。王即召國中外障兵二千餘人。使掘地作
藏。給二十歳儲資糧。時以太子奴僕珍寶瓔
珞。盡還太子。於是夫人傷絶。我獨無相。子生
薄命乃値此殃。事不獲已。於是送太子正殿
上。五百夫人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無
有雙比。而言。太子何以不語而當生埋。五百
婇女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無有雙比。
而言。太子何以不語而當生埋。各爲太子作
伎樂。太子默然不觀不聽。於是送太子外殿
上。五百大臣來觀太子。見太子端正好潔。馳
白大王。此子非不語之人。且見小留。語在不
久。婆羅門師不可審信。王言。此是國事非卿
所知。作*藏已訖來追太子。王語其僕。使太
子乘四望象車。令國中人民使觀太子。太子
當語。若語者使載來還。於是太子乘車在路。
時國中耆艾大臣宛轉車前。太子要當一語。
若不語者以車劈我上去。諸龍虎賁扶侍使
過。時數千萬人皆圍繞於是太子復不得前。
飛鳥走獸。繞藏三匝復塞*藏戸。於是太子
復不得前。便擧手住而言。正欲不語。而當生
埋。正欲發語。恐入地獄。所以不語欲令全身
避害。濟神離苦所以不語。而信欺詐之言。謂
我聾盲。爲實瘖唖。爾時人民聞太子絶妙之
音。行者爲止。坐者爲起。皆前叩頭願赦我
罪。其僕聞之歡喜踊躍。馳白大王。太子已語。
上徹蒼天下徹黄泉。飛鳥走獸皆來伏聽於
太子前。太子以語歡喜踊躍。王即與夫人乘
四望象車往迎太子。太子顧見父王下車避
道。四拜而起。勞屈大王遠來見迎。今父子
生相捐棄恩愛已離。其義甚乖。不可聽觀。
王語太子。不可不可。汝爲智者當原不及。共
還入國。擧位與汝我自避退。太子答言。我前
身已爲國王。用行漏失下入地獄六萬餘歳。
蒸煮割裂甚痛難忍。父母寧能知我苦痛以
不。我厭畏地獄。是以結舌不語十有三年。冀
望免出塵埃之外。不與罪會去道以遠。高翔
遠逝自濟於世。世間無常恍忽如夢。室家歡
娯須臾間耳。憂苦延長歡樂暫有。王知至故
惟聽學道。於是太子棄國捐王。入山求道思
惟禪定。命終即生兜率天上。福盡下生人間
爲迦夷國王作太子。太子自知作佛。佛告阿
難。爾時太子沐魄者我身是也。王者悦頭
是也。夫人者摩耶是也。五僕者闍居輪等是
也。時婆羅門者調達是也。調達與我世世有
怨。諸天龍神歡喜踊躍。作禮而去
審過部第三
如付法藏因縁經云。時宿羅城中有一商主。
爲僧造作般遮于瑟大會。有一比丘尼得阿
羅漢。觀察衆中誰爲福田。又復思惟何者僧
首。見諸羅漢及與學人久斷煩惱堪受供養。
觀一比丘名阿沙羅。未得解脱最居衆首。時
比丘尼即往語言。大徳今者應自莊嚴。時
此比丘未達其意。便著淨衣*&T061269;髮澡浴。復
於後時此比丘尼更語嚴飾。時阿沙羅極大
瞋忿。我隨汝語甚自嚴潔。有何醜惡屡出斯
言。比丘尼曰。大徳當知。此俗莊嚴非佛法
也。佛法莊嚴者。謂獲四果。奇哉大徳。甚爲輕
劣。長者設會多諸賢聖。汝爲僧首未免生
死。以有漏心最初受供。是故我今欲相覺
寤。阿沙羅比丘聞已慘然悲泣。自惟老朽何
能盡漏。比丘尼言。佛法無時豈簡壯老。聞
此語已因向憂波鞠多所。即爲説法成阿羅
漢。復有一比丘。性嗜飮食。由此貪故不能得
道。憂波鞠多請令就房。以香乳糜而用與之。
語令待冷然後可食。比丘口吹糜尋冷。語尊
者言。糜已冷矣。尊者告曰。此糜雖冷汝欲火
熱。應以觀水滅汝心火。復以空器令吐食
出。既吐食已還使食之。比丘答言。涎唾以
合。云何食耶。尊者語言。凡一切食與此無異。
汝不觀察妄生貪著。汝今當觀食不淨想。即
爲説法得羅漢道
又百喩經云。昔有二毘舍闍鬼。共有一篋一
杖一屐。二鬼共諍各欲得二。二鬼紛紜竟日
不能使乎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
篋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諍瞋忿乃爾。二鬼
答言。我此篋者。能出一切衣服飮食床褥臥
具資生之物。盡從中出。執此杖者。怨敵歸伏
無敢與諍。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有罣
礙。此人聞已即語鬼言。汝等小遠我當爲爾
平等分之。鬼聞其語尋即遠避。此人即時抱
篋捉杖躡屐而飛。二鬼愕然竟無所得。人語
鬼言。爾等所諍我已得去。今使爾等更無所
諍。毘舍闍者。喩於衆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篋。
人天五道資用之具皆從中出。禪定如杖。消
伏魔怨煩惱之賊。持戒如屐。必昇人天。諸
魔外道諍篋者喩。於有漏中。強求果報空無
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
得離苦獲得道果
審學部第四
如舊雜譬喩經云。昔有二人從師學道。倶到
他國路見象跡。一人言。此是母象懷雌子。象
一目盲。象上有一婦人懷女兒。一人言。
何以知之。答曰。以意思知。汝若不信前到見
之。二人倶及象。悉如所言。一人自念我與汝
倶從師學。我獨不見。而汝獨知。後還白師。師
爲重開。乃呼一人問曰。何因知此。答曰。是師
所導者。我見象小便地知是雌象。見其右
足踐地深知懷雌也。見道邊右面草不動知
右目盲。見象所止有小便知是女人。見右足
蹈地深知懷女。我以纖密意思惟之耳。師曰。
夫學當以意思穩審乃達也
又百喩經云。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
經歴日月。作小戲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輕。世
間之人亦復如是。磨大石者喩於學問精勤
勞苦。作小牛者喩於名聞互相是非。夫爲學
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識。宜應履行遠求勝果。
方求名譽憍慢貢高増長過患
又智度論云。有人一切時見有異事。皆審問
之。後時曠野行道逢羅刹執捉其人。其人見
捉定死不惑。然見羅刹胸白背黒。怪問所由。
羅刹答言。我一生已來不喜見日。所以常背
日而行。故前白後黒。其人解意。急掣其手逐
向日走。羅刹迴面向日不見其人。其人得
脱。因説偈言
    勤學第一道 勤問第一方
    道逢羅刹難 背陰向太陽
頌曰
    審察是非 清濁難測 善觀邪正
    巧施軌則 内忿濫罰 外諍何息
    願澄心腑 詳審慧力
感應縁略引
三驗
  博物志驗 白澤圖驗 抱朴子驗
博物志曰。小山有&MT06415; 。其形如鼓。一足知禮。澤
有委蛇。状如轂。長如轅。見之者覇。昔夏禹觀
河見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豈河伯也
白澤圖曰。厠之精名曰倚。衣青衣持白杖。知
其名呼之者除。不知其名則死。又築室三年
不居其中有滿財。長二尺。見人則掩面。見之
有福。又築室三年不居。其精名忽。長七尺。見
者有福。又築室三年不居其中有小兒。長三
尺而無髮。見人則掩鼻。見之有福。又火之精
名曰必方。状如鳥一足。以其名呼之則去。又
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黒狗無尾。可烹而食之。
又千載木其中有蟲。名曰賈詘。状如豚有兩
頭。烹而食之如狗肉味。又上有山林下有川
泉地理之間生精。名曰必方。状如鳥長尾。此
陰陽變化之所生。又玉之精名曰岱委。其状
美女衣青衣。見之云桃尖刺之。而呼其名則
得之。又金之精名曰倉&T005154;。状如豚。居人家。使
人不宜妻。以其名呼之則去。又水之精名曰
罔象。其状如小兒。赤目黒色大耳長爪。以索
縛之則可得。烹之吉。又故門之精名曰野。状
如侏儒。見之則拜。以其名呼之宜飮食。又故
澤之精名曰&MT05156;。其状如蛇。一身兩頭五采文。
以其名呼之有使取金銀。又故廢丘墓之精
名曰無。状如老役夫。衣青衣而操杵好舂。
以其名呼之使人宜禾穀。又故道徑之精名
曰忌。状如野人行歌。以其名呼之。使人不
迷。又故車之精名曰寧野。状如轀車。見之傷
人目。以其名呼之不能傷人目。又在道之精
名曰作器。状如丈夫。善詃人。以其名呼之
則去。又故臼之精名曰意。状如豚。以其名
呼之則去。又故井故淵之精名曰觀。状如美
女。好吹蕭。以其名呼之則去。又絶水有金
者精名侯伯。状如人。長五尺。五綵衣。以其名
呼之則去。又故臺屋之精名曰兩貴。状如赤
狗。以其名呼使人目明。又左右有山石水生。
澗水出流千歳不絶。其精名曰喜。状如小
兒黒色。以其名呼之使取飮食。又三軍所戰
精名曰賓滿。其状如人頭。無身赤目。見人則
轉。以其名呼之則去。又故水石者精名慶忌。
状如人乘車蓋。一日馳千里。以其名呼之則
可使入水取魚。又丘墓之精名曰狼鬼。善與
人鬪不休。爲桃棘矢羽以鵄羽以射之。狼鬼
化爲飄風。脱履投之不能化也。又故市之
精名曰門。其状如囷而無手足。以其名呼
之則去。又故室之精名曰孫龍。状如小兒。長
一尺四寸。衣黒衣。赤幘大冠帶劍持戟。以其
名呼之則去。又山之精名&MT06415; 。状如鼓一足如
行。以其名呼之可使取虎狼豹。又故牧弊池
之精名曰髡頓。状如牛無頭。見人則逐人。以
其名呼之則去。又夜見堂下有兒被髮走
惡之精名曰溝。以其名呼之則無咎。又百歳
狼化爲人女名曰知女。状如美女。坐道傍告
丈夫曰。我無父母兄弟。若丈夫取爲妻。經年
而食人。以其名呼之則逃走去。又故溷之精
名曰卑。状如美女。而持鏡呼之。知愧則去

抱朴子曰。山中大樹能語者非樹語也。其精
名曰雲陽。以其名呼之則吉。山中夜見胡人
者。銅鐵之精也。見秦人者百歳木也。在水
之間見吏者名曰四激。以其名呼之則吉。山
中寅日有稱虞吏者虎也。稱當路居者狼也。
稱令長者貍也。卯日稱丈夫者兎也。稱東父
者麋也。稱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稱雨師者
龍也。稱河伯者魚也。稱無腸公子者蟹也。已
日稱寡人者社中蛇也。稱時君者龜也。午日
稱三公者馬也。稱三人者老樹也。未日稱主
人者羊也。稱吏者獐也。申日稱人君者猴也。
稱九卿者猿也。酉日稱將軍者老雞也。稱賊
捕者雉也。戌日稱人姓字者犬也。稱城陽公
仲者狐也。亥日稱臣君者猪也。稱婦人者
玉也。子日稱社君者鼠也。稱神人者伏翼
也。丑日稱書生者牛也。知其物則不能爲害。
又熒惑火精生朱鳥。辰星水精生玄武。歳星
木精生青龍。太白金精生白虎。鎭星土精生
乘黄。抱朴子曰。山川石木井竃洿池澠皆
有精氣。人身之中亦有魂魄。況天地爲物。物
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神精。則賞善而罰惡。
但其體大網疎。不必機發而響應耳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