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出曜經 (No. 0212_ 竺佛念譯 ) in Vol. 04

[First] [Prev+100] [Prev]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脱無所罣礙。復當與彼鐵作比丘者。教訓以
安般守意。所以然者其人恒習手執韛嚢了
氣多少。然後心意乃得悟覺。時目揵連隨舍
利弗語。訓二弟子即得開悟。是故説曰放逸
如自禁能却之爲賢以昇智慧堂者諸賢聖
得昇此堂者觀諸凡夫行人如野草木以大慈
心廣潤無外。猶如人間豪族堂舍。庶民所羨
賢聖等亦復如是。昇賢聖堂觀諸衆生所
習非眞。憂念衆生未脱其苦習著放逸。或於
智慧放逸者。心在於禪意習於禪。隨師教誡
不違其訓。是謂智慧放逸也。方知不習禪者
無由得度。是故説曰去危而即安。明智觀於
愚譬如山與地。猶如有人登高山上。遍觀下
人無不照見。下人觀上而無所覩。愚者與賢
亦復如是。愚心迷固不能解了。要由賢聖乃
開悟。發行不放逸約己自調心。慧能作
錠明不反入冥淵。發行不放逸者。發行用心
不惓。雖復發行意怯弱者不爲發行。但有勇
猛所願必果。是故説曰發行不放逸者。心雖
懃猶有放逸。不能成辦無上道果。是故説
曰不放逸也。約己自調心者。約己者戒具清
淨。調心者執意不亂終無邪念。是故説曰約
己自調心。慧能作錠明者。處在彈指之間成
辦四事。云何四事。除去無明。燒五陰形。然生
脂膏。永滅愛本。猶如慧明彈指之頃。成此四
事亦復如是。成辦四事除去無明燒五陰形
然生脂膏永滅愛本。賢聖道明亦復如是。彈
指之頃成辦四事。除去無明然生脂膏永滅
愛本燒五陰形。不爲愚者所屈。以其成就賢
聖道明故。以有道明。衆邪外道。不能傾動其
心。是故説曰不反入冥淵也
出曜經卷第五



出曜經卷第六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無放逸品第四下
    正念常興起 行淨惡易滅
    自制以法壽 不犯善名増
正念常興起者。或有行人興起想念。所欲爲
事則不成辦。尊者童子辯説曰。意念施設事
心悔則不辦。識猛專一念何願而不得。彼
修行人亦復如是。心但念善身不行者不至
彼岸。是故説曰正念常興起也。行淨惡易滅
者。身行清淨口行清淨意行清淨。何者不淨
者四顛倒是。無常謂有常是一顛倒。苦謂
樂是二倒。不淨謂淨是三倒。無我謂我是四
倒。與此四倒不相應者是謂爲淨。是故説曰
行淨惡易滅。諸結使盡身體清涼而無熱惱。
亦名爲惡滅。自制以法壽者。所以言制者。制
身口意。以法養壽非爲非法。以法求壽非爲
非法。是故説曰自制以法壽也。不犯善名増
者。名稱聞於八表徳量徹于十方。其有聞者
莫不篤信承受其教者。是故説曰不犯善名
増也
    專意莫放逸 習意能仁戒
    終無愁憂苦 亂念得休息
專意莫放逸者。夫欲習行意極熾盛者。於禁
法中復有缺漏。昔佛世尊弟子二十億耳比
丘自説教誡曰。諸佛世尊弟子之中。勇猛精
進者吾爲上首。然我於無漏法中心未解脱。
若我先祖父母財業居産不可稱計。我今學
道而不剋獲。宜還歸家捨三法衣。修於俗法
五樂自娯廣施貧乏。修戒精進何爲自苦不
果我願。爾時世尊以天耳徹聽清淨無有瑕
穢。聞彼二十億耳比丘欲得還家修白衣行。
即從祇洹沒至億耳比丘所。問比丘曰。云何
二十億耳。汝發此念。又自陳説諸佛世尊弟
子之中。勇猛精進吾爲上首。然我於無漏法
中心未解脱。然我先祖父母財業居産不可
稱計。我今學道而不*剋獲。宜還歸家捨三法
服。修於俗法五樂自娯廣施貧乏。修戒精進
何爲自苦乃至於斯。汝審有是語乎。對曰如
是世尊。佛告二十億耳比丘曰。我今問汝内
法之義一一報吾。云何二十億耳。汝本在家
時善調琴琴與歌和歌與琴和。聲響一類乃
成其曲不乎。對曰爾也世尊。云何二十億耳。
若琴絃急緩者爲成曲不乎。對曰不也世尊。
云何二十億耳。若琴絃不急不緩爲成曲不
乎。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修行比丘勇猛
精進便生。慢怠。若懈怠不精懃者復生懶惰。
是故汝今亦莫極精懃亦莫懈怠。處中行道。
乃成其果有漏心便得解脱。爾時世尊説此
語已。便從座起而去。爾時尊者二十億在閑
靜處專念思惟自感懇惻。所以族姓子剃除
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修無上法。盡有漏
成無漏於無餘泥洹得阿羅漢。是故説曰專
意不放逸也。習意能仁戒者。能仁者諸世尊。
所謂戒者二百五十戒威儀内禁諸佛訓誨一
句一義。盡爲禁律盡爲戒。當習是捨是當離
是就是。是故説習意能仁戒終無愁憂苦
者。夫修行人内心懈怠不修無上道法。深著
累不離於俗。故生愁憂。復次違法失禁。
亦生愁憂。復次行人受他信施貪餮無厭。亦
不諷誦坐禪定意不修念道徳。亦不教化佐
助衆事。如此之人便生愁憂。何者無愁憂。
所謂五根得力於禪法無所缺損。便得越次
至無爲境入無憂堂寂然快樂。是故説曰終
無愁憂苦也。亂念得休息者。所謂休息永滅
不起。亦無生滅著斷諸有熱惱陰持入病吟
而不起。由善習定乃至無憂之室專念不亂。
恒有善念與善因縁。是故説曰亂念得休息

    不親卑漏法 不與放逸會
    不種邪見根 不於世長惡
不親卑漏法者。卑漏法者何者是。一切諸結
一切諸惡行一切邪見一切顛倒。若有衆生
親近如斯法者便具衆惡。是故智者不當親
近。亦莫與從事。亦莫與談對言語。亦莫與坐
起行歩。常當遠離如避火災。是故説曰不親
卑漏法。不與放逸會者。夫放逸人所修行業
動生患禍。以惡知識爲徒侶以十惡法以爲
援助。實非親欵像如朋友。佯涕墮涙謀圖
其罪。辭爲甘美内如劍戟。如此放逸之人常
當遠離不與從事。先甘後苦聖人不習。是故
説曰不與放逸會。不種邪見根者。夫邪見之
爲病其事萬端。如契經所説無今世後世。亦
無父母世無羅漢。等得道者捨佛眞言隨俗
美辭。造立詩頌虚稱詐逸。行不合已捨本就
末離實居詐所習顛倒云佛世尊辟支佛阿羅
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非眞非有。謗毀六
度稱言非行。如斯之比最爲邪見。何以故爾。
謂眞非眞謂不眞是眞。佛在世時神口説曰。
愚癡之人不應受者而受。反見誹謗云
言。非自陷於淵復墮他於深淵中。諸天世人
不致其敬。若習外道異學符書呪術鎭壓求
覓良日役使鬼神幻現奇術。如此輩事皆爲
邪術。有目之士不當修習也。佛譬喩説猶有
人須蛇食噉處處求索之。乃剋蛇以手
尾。蛇反螫手毒遍身體忽便無常。皆由其人
不巧捉蛇故以喪其命。今此愚人亦復如是。
以非爲眞以眞爲非。是故説曰不種邪見根
也。不於世長惡者。所謂世者有三。云何爲
三。一者衆生世二者陰世三者三界世。衆生
世者一足二足四足乃至衆多足。有色無色
有想無想亦非想非不想。是謂衆生世。陰世
者欲界色界五盛陰無色界四陰。是謂陰世。
三界世者三千大千至無邊界。復從一起數
至三千大千世界。是謂三界世。若有衆生習
邪見者。便長於世生諸穢惡。長地獄世餓鬼
世畜生世。不種邪見根者。不與此三世從事。
是故説曰不於世長惡也
    正見増上道 世俗智所察
    更於百千生 終不墮惡道
正見増上道者。諸有分別邪見根原永捨離
之。正使前人化作佛形。其人前立演説顛倒
謂爲正法。持心堅固終不承受。何以故爾。以
其正見難沮壞故。正使弊魔波旬及諸幻士
化若干變來。恐善男子不能移動其心。倍修
正見意不移易。此是世俗正見非第一義。是
故説曰正見増上道世俗智所察也。於百千
生者。如佛所説。吾未曾見行正見人。於百千
生墮惡趣者吾未聞也。所生之處賢聖相遇。
亦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中。是故説曰於百千
生終不墮惡道
    修習放逸人 愚人所狎習
    定則不放逸 如財主守藏
修習放逸人者。執意迷固不順正理。謂己所
行是彼所行非。親近翫習周而復始。如獲重
寶不能捨離。是故説曰修習放逸人也。愚人
所狎習者。猶如愚憃小兒亦不別眞僞白黒。
所不應捉者便捉。何者是火毒蛇也。定則無
放逸者。禪定攝思内外清徹經七大七。禪睡
禪毱法杖撿心坐禪。隨時進趣不失禪法。云
何名定。所謂定者。意不退還日進不却。三七
二十一日寂然無想。大七者七七四十九日。
於中精勤意不錯亂便得禪定意亂失次。復
從一始至七大七。禪睡者。以珂著頭上以繩
屬耳睡則自寤。禪策者禪師手執禪*策伺
於睡者。以毱往撃得*策轉撃餘者用自覺
寤。法杖復以杖*寤於餘者。展轉相*寤求
於禪定。是故説曰定則無放逸也。如財主守
藏者。彼守藏者彼禪定比丘守護不捨。設有
錯亂尋攝其心。彼守藏主亦復如是。尋時瞻
候伺察庫藏。七珍雜寶衆物牛羊僕財奴婢金
銀珍寶車&T027012;馬瑙之屬眞珠虎珀。尋時瞻候
不使漏失。是故説曰財主守藏也。修習放逸
人愚人所狎習定。則無放逸便能盡有漏。便
能盡有漏者。彼修行人内自思惟。有漏之病
多諸&MT02349;咎。漏諸結使布在三處。欲界色界無
色界。我縁此&MT02349;縛著生死實見欺誑不至究
竟。我今方宜要當捐棄。現者使盡未來未生。
亦不造新復不習故。是故説曰便能盡有漏
也。莫貪莫好爭。亦莫嗜欲樂。思念不放逸。
可以獲大安。莫貪莫好*爭者。不習放逸亦不
與倶。見有習者心不好樂。復勸進人使離放
逸亦不親近是故説曰莫貪莫好爭也。亦莫
嗜欲樂。外道異學歎説欲樂。異學自説欲爲
鮮淨清淨無瑕。當共食欲使諸根充足。習欲
無罪。以穢法爲淨。所以然者。有形之人非欲
不生者。無欲者豈有我乎。如來説曰此非眞
義。當共毀呰何復歎譽。所以然者。爲欲謂母
主生欲樂。是故説曰亦莫嗜欲樂也。思念不
放逸可以獲大安。盡脱出諸結使恬然歡樂。
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積財巨億恣心自娯謂
爲受樂無窮。此習非安之法。當時甘心後必
受苦。求出無期實爲嶮危。一切諸使永盡無
餘者。是爲乃獲大安者。不可移動更不渉歴
四境之難。以三達六通。雖有神足不能移安
使至危嶮。是故説曰可以獲大安也
    不爲時自恣 能制漏得盡
    自恣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
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
諸比丘。未得盡有漏莫有所恃。此偈亦説不
爲時自恣。長養四大如虺同居。汝今比丘當
念精勤求離牢獄。何縁放逸永失道栽。死
經無數苦多樂少。云何於中復興塵勞。生死
熾然無迴避處。云何於中仍興放逸。是故説
曰不爲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者。汝等雖得須
陀洹果斯陀含果。諸漏未盡欲愛未澌。雖不
入地獄畜生餓鬼。欲未盡者未可有所恃怙。
猶有大畏存在何者魔是也。弊魔波旬晝夜
伺察人短世間放逸。心懷踊躍追逐人後使
人退轉。是故説曰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猶鹿母初乳兒小逐母東西戀其子不能遠
逝。時師子獸王審知鹿母不能離子。時往搏
撮鹿母子倶喪。所以然者。以其鹿母戀其子
故。師子得便。欲未盡者亦復如是。聞此切教
生厭患觀諸法如幻如化。在閑靜之處靜寂
思惟志不移易。欲愛心盡無復塵染。欲愛盡
得阿那含道。即復前進亦不中悔。共相率勵
精究苦*原。盡諸縛著逮漏盡通得阿羅漢。是
故説曰不爲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恣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也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婦
    危嶮非福利 毀三婬劮四
放逸有四事者。著欲之人所遊居處心常悦
習畜以寶。用明者觀察以爲穢漏不獲其徳
臥則不安好喜罵詈。地獄爲四事。好犯
婦者衆惡不可計。今身亦後身現世爲人所
見憎嫉。云何現身爲人所憎。所以爲人所憎
者。或爲王法所拘。或爲夫主所捉。或閉在牢
獄榜笞萬端拷掠荼毒其惱無數。身壞命終
生劍樹地獄中。罪人在獄見劍樹上。有端正
婦女顏貌殊特像如天女。時諸罪人見彼女
端正無雙。心歡意樂欲與情通。相率上劍樹
枝下垂。刺壞身體毒痛難計。欲至不至。諸端
正女忽然在地。罪人遙見諸女在地。復懷歡
喜。復縁樹下劍枝逆刺。破碎身體肉盡骨存。
高聲喚呼求死不得。罪苦未畢復還生肉。皆
由貪婬致此苦毒。如此經歴數千億萬歳。受
此毒痛亦不命終。要盡罪貪婬人獄其事如
是。若復貪婬之人墮畜生中。或有時節婬起。
或無時節婬起。婬有時節衆生輩。雖犯於婬
不犯他妻。婬意偏少不大慇懃婬起。或無時
節衆生者。在人間時婬意偏多犯他婦女。今
爲畜生欲意甚多。以是之故婬無時飾。生在
畜生受罪如是。貪婬衆生墮餓鬼中。爲婬劮
故共相征伐乃至阿須倫與諸天共爭皆由貪
婬。犯他妻婦生餓鬼中受罪如此。貪婬之人
生人中者。己婦妻女姦婬無度。遊蕩自恣不
可禁止。若復強犯越法婬*劮或尊或卑不避
親疎。雖得爲人亦無男根。或有兩形或無形
者。或有一形亦不成就。如此婬*劮之類。皆由
犯婬無高下故。貪婬之人若生爲天。遭五災
疫瑞應之變。己天王。女與他娯樂。天子見已
内懷憂慼如被火然。我身猶婬玉女離索。心
意熾然生不善念。於彼命終生地獄中。斯由
不福利行生五道中。隨形受苦其罪不同。是
故説曰危嶮非福利也毀三婬*劮四者。是時
婬*劮之人恒懷懼心。知犯婬罪重沒命不
改。具三口意罵詈惡言。或婬*劮之人先不與
女人相識。往便犯之爲女人所罵。或與女人
相識先有言語夫主見者夫主所罵。是故説
曰毀辱罵詈三地獄四也。入地獄中役使罪
人其事非一。是故説曰地獄爲四也
    不福利墮惡 畏而畏樂寡
    王法重罪加 制意離他妻
不福利墮惡者。所趣惡道餓鬼畜生地獄道
受苦無量。畏而畏樂寡者今出其事。昔阿育
王弟善容出城遊獵入深山中。見諸梵志裸
形暴露以求神仙。勞神苦體望獲梵福服食
樹葉。其精進意勇猛者。日服一葉。劣軟
日服七葉。或有服六五四三二一。食七葉者
服七合水。六者六合。五合三二一亦復如是。
若不得水七過吸風。六者六吸五者五吸。四
三二一亦復如是。其中梵志或臥荊棘刺或臥
土。或臥石上或臥於杵。王弟善容問梵志
曰。汝等在此行道何患最盛。梵志報曰王子
當知。在此行道更無餘患。唯有群鹿至此兩
兩合同。我等欲意即時熾盛不能禁制。王子
聞已尋生惡念。此等梵志勞形苦體日&MT01551;
炙。命根危嶮如有如無。猶尚婬欲不悉除盡。
沙門釋種子服食甘美。在好床坐著好衣裳
者。香華自熏豈得無婬*劮意乎。阿育王聞
弟論議即懷憂慼。吾有一弟與福同倶。云何
反更生邪見心。我當方宜除其惡念。備受其
報罪我不少。即入宮裏勅諸伎從。各自莊嚴
至善容王子所共相娯樂。豫勅大臣吾有所
圖。若我勅卿殺善容王子者。卿便諫我須待
七日隨王殺之。時諸侍女即往娯樂未經時
頃。王躬自往語弟王子。何爲將吾伎女妻妾
恣意自娯。奮赫威怒以輪擲空。召諸大臣即
告之曰。卿等知不吾未衰老。亦無外寇強敵
來侵境者。吾亦曾聞古昔諸賢有此諺言。夫
人有福四海歸伏。福盡徳薄肘腋叛離。如
目察未有斯變。然我弟善容誘吾伎女妻
妾。縱情自恣事露。如是復有我乎。汝等將詣
市殺之。諸臣諫曰。唯願大王。聽微臣言。王今
唯有此一弟。又少子息無繼嗣者。願聽七日
奉順王命。時王默然聽臣所諫。王復寛恩勅
語諸臣今聽王子著吾服飾天冠威容如吾不
異内吾宮裏作倡伎樂共娯樂之。復勅一臣。
自今日始著鎧持仗手拔利劍。往語善容王
子曰。王子知不。期七日終正爾當到。努力開
割五樂自娯。今不自恣死後用悔無益。一日
適過臣復往語。餘有六日。如是次第乃至
一日。臣往白言王子當知六日已過。唯明一
日當就於死。努力恣情五樂自娯。至七日到
王遣使喚。云何王子。七日之中意志自由快
樂不乎。弟報王曰。大王當知。不見不聞。王
問弟曰。著吾服飾入吾宮殿。衆伎自娯食以
甘美。何以面欺不見不聞。弟白王曰。應死之
人雖未命絶與死無異。豈當有情著於五樂
遊意服飾間耶。王告弟曰。咄愚所啓汝今一
身憂慮百端一身斷滅不容食息。況沙門釋
種子憂念三世。一身死壞復受一身。億百千
世身身有苦。追憶彼惱心意熾然。或復自憶
入地獄中受苦無量。雖出爲人與他走使。或
生貧家衣食窮乏。念此辛酸故出家爲道。求
於無爲度世之要。設不精勤當復更歴劫數
之難。是時王子前白王言。今聞王教乃得開
悟。生老病死實可厭患。愁憂苦惱流轉不息。
唯願大王見聽爲道。謹愼善修梵行。王告弟
曰。宜知是時即辭王出家得爲沙門。奉師教
誡晝夜不息。次獲證得須陀洹果阿羅漢果。
六道清徹無所罣礙。是故説曰畏而畏樂寡
也。王法重罪加者。時彼貪婬之人恒行穢濁
王法所加。所有財産盡沒於官。髡笞榜拷毒
痛無量。或閉在牢獄經年不出。加以五繋鞭
杖日加。瘡痍膿血臭穢難近。蠅蟲噆螫避無
處所。臥大小便求死不得。斯由婬*劮不淨之
行。死入地獄求出甚難
放逸品第五之初
    本性不自造 情知不自爲
    不慮邪徑路 愚者念力求
本性不自造者。所應造者不造。所不應造者
反更造。爲人所譏。或隨人語不自任己。由此
致亂習放逸行。是故説曰本性不自造。情知
不自爲者。目自見事於己有損。毀敗正業牽
致冥室。是故説曰情知不自爲。不慮邪徑路
者。不可以思慮而獲財産晝夜憂念。身不行
者所願不果無所成辦。是故説曰不慮邪徑
路也。愚者念力求者。愚者所行少於智慮無
有慧明。不能有所割斷無有方便。處俗無俗
義處道無道義。是故説曰愚者念力求也
  如車行道  捨平大塗  從邪徑敗
    生折軸憂
如車行道者。昔有衆人與十賈客相隨採寶
歸家。時有一人乘車載寶。無價明月雜寶無
數。車重頓躓失。伴在後進不見伴退。畏盜賊
便隨邪徑御車渉路。行未經里數車墜深澗
軸折轂敗。又在曠野無人之處。椎胸喚呼怨
訴無處。對車啼哭無方自致不求方計道爲
遠近。復不修治朽車。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
淨無瑕穢見彼失伴之人。在於曠野轂破軸
折對車啼哭。爾時世尊知彼衆生應得度脱。
即遣化人詣彼曠野。在虚空中結加趺坐。厄
人仰見人坐空中。即向求願我今在厄難之
中。願見救拔得至安隱方處。爾時化人即以
神力。接彼財産及彼人身。忽然便在祇洹門
外。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受化人今在門外。
汝等導引將詣世尊所。比丘受教即將入覲。
其人見佛心開意解求爲沙門。即得爲道聞
微妙法。解身無我萬有皆虚。世間皆苦唯道
是眞。此大法中無復熱惱。所有財寶盡施三
尊。是我宿福遭遇福田。水火災異不能傷害。
心倍歡喜善心生焉。爾時世尊漸説妙法。所
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漏爲
行無數方便勸進修學。在大衆中而説此

  如車行道  捨平大*塗  從邪徑敗
    生折軸憂
時彼比丘聞佛説偈。内自思惟。今日世尊獨
爲我説法不爲餘人。所以然者。如偈所云。盡
爲我身所渉勤苦。如來悉知。倍興恭敬於佛
法衆。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
含果阿羅漢果。六通清徹所願者果。已離三
有不處生死。時彼衆中復有衆生。執意不固
欲犯禁戒。習愛欲行違遠威儀。不隨正眞之
道。爾時世尊知彼衆生心中所念。欲使大衆
忘憂除患去彼惡心安處無爲。重與大衆而
説此偈
  離法如是  從非法増  愚守至死
    亦有折患
是時世尊重告大衆。猶彼商人捨平大*塗而
就邪徑道路頓躓折軸之憂。今此衆中異心
衆生亦復如是。欲離正法習増非法。愚人守
死墮入惡趣。云何諸比丘在如來前而復面
欺審爾不乎。若當老死對至無所恃怙。號天
啼哭無益神識。涙如江河投于四海。不能制
神不趣惡道。我今出現爲諸衆生除諸苦惱。
夫人貪欲燒身滅族。今世後世所往不安。汝
等比丘彼當犯戒於現法中不獲度世。恒沙
諸佛所不能療。諸比丘聞佛所説。肅然毛豎
心懷戰慓内自悔責。佛知其心應得受化。漸
與説法去諸塵勞得法眼淨。以次得證須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六通清
徹不處三有永離八難。爾時大衆聞佛所説
歡喜作禮而去
  行亦應正  非事莫豫  邪徑増垢
    諸漏興盛  漏已熾盛  除邪漏盡
行亦應正者。一切衆善徳本善法者是謂行
也。衆法要藏晝夜親近遂至無爲。然彼群類
捨正就邪。不應行者便行應行者而捨離之。
方更翫習不善之法已習非法。離於善道與
地獄相近。是故説曰行亦應正也。非事莫豫
者。非事者放逸貪婬習於不要之行。是故説
曰非事莫豫也。邪徑増垢者。意習邪業心如
猨猴捨一捉一。心如流河意不眞實不住於
善法。如頭落髮華無從住。是故説曰邪徑増
垢也。諸漏興盛者。猶如蘆葦竹聚亦如谿
谷河澗水流盈溢。意不專一心恒放蕩漏諸
塵勞。是故説曰諸漏興盛也。漏已熾盛者。
前漏後漏有何差別。報曰不修善法意恒漏
失日夜滋甚。不專其念放逸自娯諸漏更興。
是故説曰漏已熾盛也。除邪漏盡永求遠離
不與同處。諸佛恒沙過去不住。放逸衆生被
繋不解。明者觀此行已知爲失道之本。復當
思惟求獲善法。欲自敬者先當敬法。是故説
曰除邪漏盡
    諸有猗權慧 常念於身患
    非事亦不爲 應爲而不捨
    有念思智慧 永無有諸漏
諸有*猗權慧者。諸佛世尊常所説法。適前人
説不唐擧事。或隱事而説不顯其名。或與刹
利婆羅門長者居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夷。又時顯名而説又時隱名而説。然此一偈
隱顯不定。是故如來説法不指事而説。統爲
一切故説此偈。或爲教授比丘比丘尼沙彌
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意常勇猛不懷怯弱
不捨本誓意常勸勵不及道者。是故説曰諸
有*猗權慧也。常念於身患者。如佛經所説諸
有念身者即名不死。諸有念身自致甘露。不
念身者犯於甘露。思惟身本一一分別者。則
致甘露所願必果。有念身者廣説如契經。尊
者曇摩尸梨亦作是説。夫人一生中不懷衆
想念。彼人得善利多所饒益處世無衆患由
念身想故。在山有山想在家有家念不離身
念者。是謂無上之人。若行若坐不離其念。是
故説曰常念於身患。非事亦不爲者。夫人意
正所向皆達所非法事。亦不隨順不應親近
亦不親近。不應廣布者亦不廣布。復不向人
演説非法。常念捨離不與同倶。是故説曰非
事亦不爲也。應爲不捨者。常順時節不失
明教。前後中間初不違失。是故説曰應爲而
不捨者也。有念思智慧者。諸有形類專其一
意思惟智慧以智斷結。猶如田家子左手執
草右手刈除。智慧之士亦復如是。執念堅固
心不移易。智能分別慧能割斷。識物別眞謂
之智。暢演玄鑒是謂慧。是故説曰有念思智
慧也。永無有諸漏者。智慧所照明。是時諸結
皆悉消滅已盡已除拔其根本更無生死。是
故説曰永無有諸漏也
    所謂持法者 不必多誦習
    若少有所聞 具足法身行
    是謂持法人 以法自將養
所謂持法者。爾時佛告尊者大迦葉。汝今迦
葉當詣大衆教誨。後學分別演説深法之義。
所以然者。汝所教誨則我教訓。汝演法味則
我演法味。是時迦葉白世尊言。如今新學比
丘難可覺悟。今日晨旦有二比丘與共競諍。一
人論無是目連弟子。一人善説是阿難弟子。
此二人者各執所見共相是非。我等二人當
捔義。誰有勝負義理多少。是時世尊勅一
比丘速喚。論無比丘目連弟子。善説比丘阿
難弟子。將至如來所。比丘聞佛教已即時喚。
二比丘將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
時世尊告二比丘。卿等云何曾聞如來吐此
言教。在大衆中與人*捔義諍於勝負見此不
耶。比丘對曰不也世尊。汝等愚人。何爲大法
諍於勝如。爾時世尊在大衆中而説斯頌。所
誦持法者不必多誦習若少有所聞具足法
身行是。謂持法人以法自將養也。若有利根
衆生誦一句義思惟分別。盡諸有漏越次取
證。得其道果永無愛欲能盡諸結。未獲求方
便使獲。未得果證求方便令得果證。如此之
人乃名多聞也。名曰持法。以法次法證法向
法。一一思惟如法教誡無所違缺。是謂持法
不必多誦習也。雖少所聞具足法身
    雖多誦習義 放逸不從正
    如牧數他牛 不獲沙門正
雖多誦習義者。昔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有異比丘從遠方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爾時比丘須臾退坐前白佛言。我
聞多聞比丘。齊幾名多聞比丘。如來説多聞
比丘限齊至幾許。名爲多聞比丘。佛言比丘
吾前後所説不可稱記。一者契經直文而説
義味深邃。二者誦比次言語不失本文。三者
諸四部衆七佛七世族姓出生及大般泥
洹。復十六倮形梵志十四人取般泥洹。二人
不取。彌勒阿耆是也。四者偈偈散在諸經義
味深廣義豐理弘。五者因縁縁是故説是。不
縁是故不説是。六者出曜所謂出曜者從無
常至梵志。採衆經之要藏。演説布現以訓將
來故名出曜。七者成事所以言成者。如持律
人記律所犯故名成事。八者現法所以言現
者。記現在事目覩耳聞故名現也。九者生經
所以言生經者。如孛鹿母前身。所更一生數
生至百千生故名生經。十名方等方等者前
略後廣。無事不包故名方等。十一名曰未曾
有法。若尊者阿難以未曾有法歎如來徳。十
二者義經所以言義者。契經義偈義一一通
達無復滯礙。多聞比丘齊此而止。復次比丘
若族姓子信心篤信。受四句義諷誦通利法
法成就。次法向法以法證法。一一思惟如法
教誡無所違闕。比丘齊是名曰多聞。雖復多
誦包識衆經。不順其法如其教誡。違法自用
者於法有損。不名多聞。如來引喩告諸比丘
曰。昔有一人多牧群牛。捨己群牛數他群牛
以爲己用己所有牛。或遇惡獸或失草野。
日有損耗不自覺知。便爲衆人所見嗤笑。世
之愚惑莫甚於卿。認他群牛以爲己有。多聞
比丘亦復如是。自不隨順正法言教。能勸進
他行四事供養衣被飮食床臥之具病痩醫藥
復勸進人奉戒修福行善得報習罪受殃。此
多聞比丘不隨沙門禁律。爲諸梵行所見嗤
笑。皆共重集至比丘所呵止諫曰。汝爲多
聞古今分明演折幽奧。不能自正安能正人。
犯沙門律違法越教。雖爾人生一世誰不志
亂世誰無過。諸天神仙皆聞有愆。唯有智士
百慮千失猶是上行。爾時梵行説此偈曰
    雖多誦習義 放逸下從正
    如牧數他牛 不獲沙門正
爾時多聞比丘素自聰鑒。猶如新衣易染爲
色。時多聞比丘改往修來潔心淨意。諸漏已
盡得阿羅漢果。六通清徹存亡自由所願成

出曜經卷第


出曜經卷第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放逸品之二
    ◎吾觀遠來士 衆相不缺漏
    此必王世界 終不宗奉師
是時菩薩問阿蘭曰。汝學積久渉苦無數爲
獲何證而自娯樂。阿蘭報曰。吾所遊學度於
色想上至空處。於其中間而自娯樂。是時菩
薩便作是念。阿蘭無智獨吾有智阿蘭無信
獨吾有信。阿蘭猶尚得此空定。況我進學不
成無上等正覺乎。是時菩薩思惟色想。反覆
校計即獲空定。即問阿蘭。汝所獲定齊是空
耶復出空耶。阿蘭曰。菩薩所學定意齊是而
已。更無餘定可狎習者。是時菩薩内自思惟。
吾今宜可至欝頭藍弗所。即至藍弗所問藍
弗曰。汝今在此學來積久爲獲何定而自娯
樂。藍弗報曰。吾所遊學從不用處。至有想無
想處。菩薩聞已即自入定。便獲不用處至有
想無想處。是時菩薩便作是念。藍弗無智獨
吾有智藍弗無信獨吾有信。藍弗猶尚能獲
此定。況我進學不成無上等正覺乎。菩薩捨
此定已不由此法。得成無上等正覺。内自思
惟説此偈曰
    衆生貪自喪 樂獲世俗定
    輪轉墮生死 禍災入世冥
是時菩薩復自思惟此。非至要泥洹之道。我
當更求出要之路。復向藍弗説此偈曰
    我當暴屍骸 露現鉤鏁骨
    要當方便求 生老病死本
是時菩薩便復前進在閑靜處。勤形苦體日
進一麻一米六年苦行。意欲起行起則前倒
坐則却偃。是時兜術諸天下降衞侍菩薩。觀
見菩薩無出入息。或言命終或言滅度。悲哀
感結而説斯
    本執弘誓心 拯世無邊境
    捨彼忉利宮 今方取命終
爾時有天前問菩薩。若使尊人厭患人間飮
食精氣。當以天上自然精氣益菩薩力。是時
菩薩復作是念。若我今日受天上精氣。斷人
間食者則非其宜。是時菩薩便不受諸天所
貢飮食精氣。菩薩勤苦苦行已經六年。便自
校計身中我今氣力羸劣。夫成無上等正覺
道不以苦行勞身然後成道。我今宜可飮食
人間之食。食麨米蜜糗膏油塗身。是時菩薩
便説此偈
    煎熬濕愛本 以心智斷別
    心爲萬想本 計身無有仇
爾時菩薩即如所念。人奉蜜糗乳糜膏油塗
身。時菩薩左右有梵志二女供給所須。時彼
二女&T021355;五百牛乳飮二百五十牛。復&T021355;二百
五十牛乳飮百二十五牛。復&T021355;百二十五牛。
飮六十牛。&T021355;六十牛飮三十。復&T021355;三十飮十
五。&T021355;十五飮七復&T021355;七。便爲菩薩作食。乳沸
出釜上一仭復還入釜。時有相師梵志。見釜
乳沸還相謂言。若有立根得力食此乳*糜者
便成無上等正覺道。時二女人以金*盂盛*糜
貢上菩薩。菩薩納受食已澡漱以金器投于
水中。釋提桓因接取持詣天上。菩薩氣力充
體渡尼連禪水。是時水側有一人。名曰吉祥。
執劍刈草。菩薩直前語吉祥曰。見與少草敷
地結跏趺坐。吉祥奉上草往詣樹下躬自敷
草結*跏趺坐。發大弘誓我今已坐此樹下終
不壞坐要成無上等正覺道。乃起于座。是時
弊魔將十八億衆并魔子薩陀至菩薩所。或
獸頭人身或一頭兩體。或爲猨猴師子虎兕
毒蛇惡獸魔鬼形體若干。擔山吐火手執刀
劍戈矛戟楯。側塞虚空跳踔吼喚來恐菩
薩。菩薩慈力一毛不動。便成無上等正覺道
魔即退還。是時如來熟視道樹目未曾眴。時
有三賈客遠渉道來欲還本土。諸天固遮不
使時過牛車頓躓。諸天告曰。如來成道已經
七日可往奉獻飮食。即以器盛蜜酪酥往至
如來所貢上飮食。是時如來不欲納受。所以
然者。若我舒手取食者與外道梵志不別。我
今當觀過去諸佛世尊爲用何食。適作是念。
諸天空中曰。過去諸佛皆用鉢食發語已訖。
四天王奉上四鉢。非是巧匠所造自然成就。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