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中阿含經 (No. 0026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1

[First] [Prev+100] [Prev]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飮食床褥湯
藥。令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報得大光
明者。當作是學。説此法時六十比丘漏盡
結解。六十比丘捨戒還家。所以者何。世尊
誡甚深。甚難。學道亦復甚深。甚難。佛説
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木積喩經第五竟二千六百
四十四字
中阿含經卷第一八千一
百九字
 初一日誦


中阿含經卷第二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六)七法品善人往經第六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爲汝説七善
人所往至處及無餘涅槃。諦聽諦聽善思念
之。時諸比丘受教而聽。佛言。云何爲七。比丘
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
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
合會不著。如是行者。無上息迹慧之所見。
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燒
&T065131;。纔燃便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
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般涅槃。是謂第一
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復次比丘行當
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
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
著。行如是者。無上息迹慧之所見。然未得
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若如鐵洞燃
倶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上已即滅。當
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
得中般涅槃。是謂第二善人所往至處。世間
諦如有。復次比丘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
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
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行如是者。無
上息迹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
往至何所。譬若如鐵洞燃倶熾。以*椎打之。
迸火飛空。從上來還未至地滅。當知比丘。
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
般涅槃。是謂第三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
有。復次比丘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
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
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行如是者。無上息
迹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
何所。譬若如鐵洞然倶熾以*椎打之。迸火
飛空墮地而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
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生般涅槃。是謂第
四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復次比丘
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
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
合會不著。行如是者。無上息迹慧之所見。
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若如
鐵洞燃倶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少薪
草上。若烟若燃燃已便滅。當知比丘亦復如
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行般涅槃。
是謂第五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復
次比丘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
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
樂不染合會不著。行如是者。無上息迹慧
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譬若如鐵洞燃倶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
墮多薪草上。若烟若燃燃盡已滅。當知比丘
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無
行般涅槃。是謂第六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
如有。復次比丘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
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
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行如是者。無上息
迹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
何所。譬若如鐵洞燃倶熾以*椎打之。迸火
飛空墮多薪草上。若烟若燃燃已便燒村邑
城郭山林曠野。燒村邑城郭山林曠野已。或
至道至水至平地滅。當知比丘亦復如是。
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上流阿迦
吒般涅槃。是謂第七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
如有。云何無餘涅槃。比丘行當如是。我者
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
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行如
是者。無上息迹慧之所見。而已得證。我説彼
比丘不至東方不至西方南方北方四維
上下。便於現法中息迹滅度。我向所説。七
善人所往至處及無餘涅槃者。因此故説。佛
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善人往經第六竟千一百
三字
(七)中阿含七法品世間福經第七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拘舍彌在瞿沙羅園。
爾時尊者摩訶周那。則於晡時從宴坐起。
往詣佛所。到已作禮。却坐一面白曰。世尊。
可得施設世間福耶。世尊告曰。可得周
那。有七世間福。得大福祐得大果報。得大
名譽得大功徳。云何爲七。周那。有信族姓
男族姓女。施比丘衆房舍堂閣。周那。是謂
第一世間之福。得大福祐得大果報。得大名
譽得大功徳。復次周那。有信族姓男族姓
女。於房舍中施與床座氍&MT01425;&T021739;氈褥
臥具。周那。是謂第二世間之福。得大福祐。
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徳。復次周那。
有信族姓男族姓女。於房舍中施與一切
新淨妙衣。周那。是謂第三世間之福。得大
福祐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徳。復次
周那。有信族姓男族姓女。於房舍中常施
於衆朝粥中食。又以園民供給使令。若風
雨寒雪。躬往園所増施供養。諸比丘衆食已
不患風雨寒雪沽漬衣服。晝夜安樂禪寂
思惟。周那。是謂第七世間之福。得大福祐
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徳。周那。信族
姓男族姓女。已得此七世間福者。若去若來
若立若坐。若眠若覺若晝若夜。其福常生轉
増轉廣。周那。譬如恒伽水從源流出入于
大海。於其中間轉深轉廣。周那。如是信族
姓男族姓女。已得此七世間福者。若去若來
若立若坐。若眠若覺。若晝若夜。其福常生轉
増轉廣。於是尊者摩訶周那即從坐起偏
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叉手白曰。世尊。可
得施設出世間福耶。世尊告曰。可得。周那。
更有七福出於世間。得大福祐得大果報。
得大名譽得大功徳。云何爲七。周那。有信
族姓男族姓女。聞如來如來弟子遊於某處。
聞已歡喜極懷踊躍。周那。是謂第一出世間
福。得大福祐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
徳。復次周那。有信族姓男族姓女。聞如
來如來弟子欲從彼至此。聞已歡喜極懷
踊躍。周那。是謂第二出世間福。得大福
祐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徳。復次周
那。有信族姓男族姓女。聞如來如來弟子
已從彼至此。聞已歡喜極懷踊躍。以清
淨心躬往奉見禮敬供養。既供養已受三自
歸。於佛法及比丘衆而受禁戒。周那。是
謂第七出世間福。得大福祐得大果報。得
大名譽得大功徳。周那。信族姓男族姓女。
若得此七世間之福。及更有七出世間福
者。其福不可數有爾所福爾所福果爾所
福報。唯不可限不可量。不可得大福之
數。周那。譬如從閻浮洲有五河流。一曰恒
伽。二曰搖尤那。三曰舍勞浮。四曰阿夷羅婆
提。五曰摩企。流入大海。於其中間水不可
數有爾所升斛。唯不可限不可量。不可
得大水之數。周那。如是信族姓男族姓女。
若得此七世間之福。及更有七出世間福
者。其福不可數有爾所福爾所福果爾
所福報。唯不可限不可量。不可得大福
之數。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恒伽之河 清淨易
    海多珍寶 衆水中王
    猶若河水 世人敬奉
    諸川所歸 引入大海
    如是人者 施衣飮食
    床榻茵褥 及諸坐具
    無量福報 將至妙處
    猶若河水 引入大海
佛説如是。尊者摩訶周那及諸比丘聞佛所
説。歡喜奉行
世間福經第七竟九百九
十三字
(八)中阿含七法品七日經第八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鞞舍離在㮈氏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一切行無常。不久住法
速變易法不可猗法。如是諸行不當樂著
當患厭之。當求捨離。當求解脱。所以者
何。有時不雨。當不雨時一切諸樹。百穀
藥木皆悉枯槁。摧碎滅盡不得常住。是故一
切行無常。不久住法速變易法不可猗法。如
是諸行不當樂著當患厭之。當求捨離。
當求解脱。復次有時二日出世。二日出時
諸溝渠川流皆悉竭盡。不得常住。是故一切
行無常不久住法速變易法不可*猗法。如是
諸行不當樂著當患厭之。當求捨離當
求解脱。復次有時三日出世。三日出時諸
大江河皆悉竭盡不得常住。是故一切行無
常。不久住法速變易法不可*猗法。如是諸
行不當樂著當患厭之。當求捨離當求
解脱。復次有時四日出世。四日出時。諸大
泉源從閻浮洲五河所出。一曰恒伽。二曰
搖尤那。三曰舍牢浮。四曰阿夷羅婆提。
五曰摩企。彼大泉源皆悉竭盡不得常住。
是故一切行無常。不久住法速變易法不可
*猗法。如是諸行不當樂著當患厭之。當
求捨離當求解脱。復次有時五日出世。五
日出時。大海水減一百由延。轉減乃至七百
由延。五日出時海水餘有七百由延。轉減乃
至一百由延。五日出時大海水減一多羅樹。
轉減乃至七多羅樹。五日出時。海水餘有七
多羅樹。轉減乃至一多羅樹。五日出時海水
一人。轉減乃至七人。五日出時海水餘有
七人。轉減乃至一人。五日出時海水減至頸
至肩至腰至&T038254;至膝至踝。有時海水消
盡不足沒指。是故一切行無常。不久住法速
變易法不可*猗法。如是諸行不當樂著。當
患厭之。當求捨離當求解脱。復次有時
六日出世。六日出時一切大地須彌山王。皆
悉烟起合爲一烟。譬如陶師始爨窖時。皆悉
烟起合爲一烟。如是六日出時。一切大地須
彌山王。皆悉烟起合爲一烟。是故一切行無
常。不久住法速變易法不可*猗法。如是諸
行。不當樂著當患厭之。當求捨離當求
解脱。復次有時七日出世。七日出時一切大
地須彌山王。洞燃倶熾合爲一&T024975;。如是七
日出時。一切大地須彌山王。洞燃倶熾合爲
一*&T024975;。風吹火*&T024975;乃至梵天。是時晃𦸸諸天
始生天者。不諳世間成敗。不見世間成
敗。不知世間成敗。見大火已皆恐怖毛竪。
而作是念。火不來至此耶。火不來至此
耶。前生諸天。*諳世間成敗。見世間成敗。
知世間成敗。見大火已。慰勞諸天曰。莫
得恐怖。火法齊彼。終不至此。七日出。時須
彌山王百由延崩散壞滅盡。二百由延三百由
乃至七百由延崩散壞滅盡。七日出時。須
彌山王及此大地。燒壞消滅無餘栽燼。如
燃酥油煎熬消盡無餘烟墨。如是七日出
時。須彌山王及此大地無餘烖燼。是故一切
行無常。不久住法速變易法不可*猗法。如
是諸行不當樂著當患厭之。當求捨離。
當求解脱。我今爲汝説。須彌山王當崩壞
盡。誰有能信。唯見諦者耳。我今爲汝説。大
海水當竭消盡。誰有能信。唯見諦者耳。我
今爲汝説。一切大地當燒燃盡。誰有能信。唯
見諦者耳。所以者何。比丘。昔有大師名曰
善眼。爲外道仙人之所師宗。捨離欲愛
得如意足。善眼大師有無量百千弟子。善眼
大師爲諸弟子説梵世法。若善眼大師爲
説梵世法時。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
者。彼命終已或生四王天。或生三十三天。或
生*&T024975;摩天。或生兜率哆天。或生化樂天。或
生他化樂天。若善眼大師爲説梵世法時。
諸弟子等設有具足奉行法者。彼修四梵
室捨離於欲。彼命終已得生梵天。彼時善
眼大師而作是念。我不應與弟子等同倶
至後世共生一處。我今寧可更修増上慈。
修増上慈已命終得生晃𦸸天中。彼時善
眼大師。則於後時更修増上慈。修増上慈
已命終得生晃𦸸天中。善眼大師及諸弟子。
學道不虚得大果報。諸比丘。於意云何。昔
善眼大師爲外道仙人之所師宗。捨離欲
愛得如意足者。汝謂異人耶。莫作斯念。當
知即是我也。我於爾時名善眼大師。爲外
道仙人之所師宗。捨離欲愛得如意足。我
於爾時有無量百千弟子。我於爾時。爲諸
弟子説梵世法。我説梵世法時。諸弟子等
有不具足奉行法者。彼命終已或生四王
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T024975;摩天。或生兜率
哆天。或生化樂天。或生他化樂天。我説梵
世法時。諸弟子等設有具足奉行法者。修
四梵室捨離於欲。彼命終已得生梵天。我
於爾時而作是念。我不應與弟子等同倶
至後世共生一處。我今寧可更修増上慈。
修増上慈已命終得生晃𦸸天中。我於後
時更修増上慈。修増上慈已命終得生晃
𦸸天中。我於爾時及諸弟子學道不虚得
大果報。我於爾時親行斯道。爲自饒益亦
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爲天爲人
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爾時説法不至
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
梵行訖爾時不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亦
未能得脱一切苦。比丘。我今出世如來無
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
法御天人師號佛衆祐。我今自饒益亦饒益
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爲天爲人求義
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我今説法得至究竟。
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我今已
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我今已得脱一切苦。
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七日經第八竟千七百
一字
(九)中阿含七法品七車經第九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精舍。
與大比丘衆共受夏坐。尊者滿慈子。亦於
生地受夏坐。是時生地諸比丘。受夏坐訖
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衣持鉢。從生地
出向王舍城。展轉進前至王舍城。住王舍
城竹林精舍。是時生地諸比丘。詣世尊所。
稽首作禮却坐一面。世尊問曰。諸比丘。從
何所來何處夏坐。生地諸比丘白曰。世尊。
從生地來於生地夏坐。世尊問曰。於彼生
地諸比丘中。何等比丘。爲諸比丘所共稱
譽。自少欲知足稱説少欲知足。自閑居。稱説
閑居。自精進稱説精進。自正念稱説正念。
自一心稱説一心。自智慧稱説智慧。自漏盡。
稱説漏盡。自勸發渇仰成就歡喜。稱説勸發
渇仰成就歡喜。生地諸比丘白曰。世尊。尊者
滿慈子於彼生地。爲諸比丘所共稱譽。自
少欲知足稱説少欲知足。自閑居稱説閑居。
自精進稱説精進。自正念稱説正念。自一心
稱説一心。自智慧稱説智慧。自漏盡稱説
漏盡。自勸發渇仰成就歡喜。稱説勸發渇仰
成就歡喜。是時尊者舍梨子在衆中坐。尊者
舍梨子作如是念。世尊如事問彼生地諸比
丘輩。生地諸比丘。極大稱譽賢者滿慈子。自
少欲知足稱説少欲知足。自閑居稱説閑居。
自精進稱説精進。自正念稱説正念。自一
心稱説一心。自智慧稱説智慧。自漏盡稱
説漏盡自勸發渇仰。成就歡喜稱説勸發渇
仰成就歡喜。尊者舍梨子復作是念。何時當
得與賢者滿慈子共聚集會問其少義。彼
或能聽我之所問。爾時世尊於王舍城受
夏坐訖。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衣持鉢。
從王舍城出向舍衞國。展轉進前至舍衛
國。即住勝林給孤獨園。尊者舍梨子與生地
諸比丘。於王舍城共住少日。攝衣持鉢。向
舍衞國展轉進前。至舍衞國共住勝林給孤
獨園。是時尊者滿慈子。於生地受夏坐訖。
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衣持鉢從生地出。
向舍衞國。展轉進前至舍衞國。亦住勝林
給孤獨園。尊者滿慈子詣世尊所稽首作禮。
於如來前敷尼師檀結加趺坐。時尊者
舍梨子問餘比丘。諸賢。何者是賢者滿慈子
耶。諸比丘白尊者舍梨子。唯然。尊者在如
來前坐。白皙隆鼻如鸚鵡&T005389;。即其人也。時
尊者舍梨子。知滿慈子色貎已則善記念。尊
者滿慈子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舍衛國
而行乞食。食訖中後還擧衣鉢澡洗手足
以尼師檀著於肩上。至安陀林經行之
處。尊者舍梨子亦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
舍衛國而行乞食。食訖中後還擧衣鉢澡
洗手足。以尼師*檀著於肩上。至安陀林經
行之處。時尊者滿慈子到安陀林。於一樹下
敷尼師*檀結*加趺坐。尊者舍梨子亦至
安陀林。離滿慈子不遠。於一樹下敷尼師
*檀結*加趺坐。尊者舍梨子。則於晡時從
燕坐起。往詣尊者滿慈子所。共相問訊却
坐一面。則問尊者滿慈子曰。賢者。從沙門
瞿曇修梵行耶。答曰。如是。云何賢者。以
戒淨故。從沙門瞿曇修梵行耶。答曰。不
也。以心淨故以見淨故以疑蓋淨故。以
道非道知見淨故。以道迹知見淨故。以道
迹斷智淨故。從沙門瞿曇修梵行耶。答曰。
不也。又復問曰。我向問賢者。從沙門瞿曇
修梵行耶。則言如是。今問賢者以戒淨
故從沙門瞿曇修梵行耶。便言。不也。以心
淨故以見淨故以疑蓋淨故。以道非道知
見淨故。以道迹知見淨故。以道迹斷智淨
故。從沙門瞿曇修梵行耶。便言。不也。然以
何義。從沙門瞿曇修梵行耶。答曰。賢者。
無餘涅槃故。又復問曰。云何賢者。以戒
淨故。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耶。答曰。不
也。以心淨故以見淨故以疑蓋淨故。以
道非道知見淨故。以道迹知見淨故。以道
迹斷智淨故。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耶。答
曰。不也。又復問曰。我向問仁。云何賢者。以
戒淨故。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耶。賢者
言不。以心淨故以見淨故以疑蓋淨故。
以道非道知見淨故。以道迹知見淨故。以
道迹斷智淨故。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
耶。賢者言不。賢者所説爲是何義。云何得
知。答曰。賢者。若以戒淨故。世尊沙門瞿曇
施設無餘涅槃者。則以有餘稱説無餘。
以心淨故以見淨故以疑蓋淨故。以道非
道知見淨故。以道迹知見淨故。以道迹斷
智淨故。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者。
則以有餘稱説無餘。賢者。若離此法。世尊
施設無餘涅槃者。則凡夫亦當般涅槃。以
凡夫亦離此法故。賢者。但以戒淨故。得心
淨。以心淨故得見淨。以見淨故得疑蓋
淨。以疑蓋淨故得道非道知見淨。以道非
道知見淨故得道迹知見淨。以道迹知見
淨故得道迹斷智淨。以道迹斷智淨故。世
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也。賢者復聽。昔
拘薩羅王波斯匿在舍衞國。於婆雞帝
有事。彼作是念。以何方便。令一日行從舍
衞國至婆雞帝耶。復作是念。我今寧可從
舍衞國至婆雞帝。於其中間布置七車。爾
時即從舍衞國至婆雞帝。於其中間布置
七車。布七車已。從舍衞國出至初車。乘
初車至第二車捨初車。乘第一車至第三
車捨第二車。乘第三車至第四車捨第三
車。乘第四車至第五車捨第四車。乘第五
車至第六車捨第五車。乘第六車至第七
車乘第七車於一日中。至婆雞帝。彼於
婆雞帝辦其事已。大臣圍繞坐王正殿。群
臣白曰。云何天王。以一日行從舍衞國至
婆雞帝耶。王曰。如是云何天王。乘第一車
一日從舍衞國至婆雞帝耶。王曰。不也。乘
第二車乘第三車至第七車。從舍衞國至
婆雞帝耶。王曰。不也。云何賢者。拘薩羅王
波斯匿。群臣復問。當云何説。王答群臣。我
在舍衞國於婆雞帝有事。我作是念。以
何方便。令一日行。從舍衞國至婆雞帝耶。
我復作是念。我今寧可從舍衞國至婆雞
帝。於其中間布置七車。我時即從舍衞
國至婆雞帝。於其中間布置七車。布七
車已從舍衞國出。至初車乘初車。至第
二車捨初車。乘第二車至第三車捨第二
車。乘第三車至第四車捨第三車。乘第
四車至第五車捨第四車。乘第五車至第
六車捨第五車。乘第六車至第七*車。乘
第七車於一日中至婆雞帝。如是賢者。拘
薩羅王波斯匿。答對群臣所問如是。如是。
賢者以戒淨故得心淨。以心淨故得見淨。
以見淨故得疑蓋淨。以疑蓋淨故得道非
道知見淨。以道非道知見淨故得道迹知見
淨。以道迹知見淨故得道迹斷智淨。以道
迹斷智淨故。世尊施設無餘涅槃。於是
尊者舍梨子問尊者滿慈子。賢者名
何等。諸梵行人。云何稱賢者耶。尊者
滿慈子答曰。賢者。我號滿也。我母名慈。故
諸梵行人稱我爲滿慈子。尊者舍梨子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滿慈子。爲如來弟子所作
智辯聰明決定。安隱無畏成就調御。逮大辯
才得甘露幢。於甘露界自作證成就遊。以
問賢者。甚深義盡能報。故賢者滿慈子。諸
梵行人爲得大利。得値賢者滿慈子。隨時
往見隨時禮拜。我今亦得大利。隨時往見隨
時禮拜。諸梵行人應當縈衣頂上戴賢者
滿慈子爲得大利。我今亦得大利。隨時往
見隨時禮拜。尊者滿慈子問尊者舍梨子。賢
者名何等。諸梵行人云何稱賢者耶。尊者
舍梨子答曰。賢者。我字優波鞮舍。我母名
舍梨。故諸梵行人。稱我爲舍梨子。尊者滿
慈子歎曰。我今與世尊弟子共論而不知。
第二尊共論而不知。法將共論而不知。轉
法輪復轉弟子共論而不知。若我知尊者舍
梨子者。不能答一句。況復爾所深論。善哉。
善哉。尊者舍梨子。爲如來弟子所作智辯聰
明決定。安隱無畏成就調御。逮大辯才得
甘露幢。於甘露界自作證成就遊。以尊者
甚深甚深問故。尊者舍梨子。諸梵行人爲
得大利。得値尊者舍梨子。隨時往見。隨時
禮拜。我今亦得大利。隨時往見隨時禮拜。諸
梵行人應當縈衣頂上戴尊者舍梨子。爲
得大利。我今亦得大利。隨時往見隨時禮
拜。如是二賢更相稱説。更相讃善已歡喜奉
行。即從坐起各還所止
七車經第九竟二千五
百八字
(一〇)中阿含七法品漏盡經第十誦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拘樓痩。在劍磨瑟曇
拘樓都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以知以見
故諸漏得盡。非不知非不見也。云何以知
以見故諸漏得盡耶。有正思惟不正思惟。
若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増
廣。未生有漏無明漏而生。已生便増廣。若正
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滅。未生有
漏無明漏而不生。已生便滅。然凡夫愚人不
得聞正法不値眞知識。不知聖法不調
御聖法。不知如眞法不正思惟者。未生欲
漏而生。已生便増廣。未生有漏無明漏而生。
已生便増廣。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
生便滅。未生有漏無明漏而不生。已生便滅。
不知如眞法故。不應念法而念。應念法
而不念。以不應念法而念。應念法而不
念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増廣。未生有漏
無明漏而生。已生便増廣。多聞聖弟子得
聞正法値眞知識。調御聖法知如眞法。不
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増廣。未
生有漏無明漏而生。已生便増廣。正思惟者。
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滅。未生有漏無明
漏而不生。已生便滅。知如眞法已。不應念
法不念。應念法便念。以不應念法不
念。應念法便念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
便滅。未生有漏無明漏而不生。已生便滅
也。有七斷漏煩惱憂慼法。云何爲七。有漏
見斷。有漏從護斷。有漏從離斷。有漏
用斷。有漏從忍斷。有漏從除斷。有漏
思惟斷。云何有漏從見斷耶。凡夫愚人
不得聞正法不値眞知識。不知聖法不
調御聖法。不知如眞法不正思惟故。便
作是念。我有過去世。我無過去世。我何因
過去世。我云何過去世耶。我有未來世。我
無未來世。我何因未來世。我云何未來世耶。
自疑己身何謂。是云何是耶。今此衆生從何
所來當至何所。本何因有當何因有。彼作
如是不正思惟。於六見中。隨其見生而生
眞有神。此見生而生眞無神。此見生而生神
見神。此見生而生神見非神。此見生而生非
神見神。此見生而生此是神。能語能知能作。
作起教起生。彼彼處受善惡報。定無
所從來。定不有定不當有。是謂見之弊。爲
見所動見結所繋。凡夫愚人以是之故。便
受生老病死苦也。多聞聖弟子得聞正法。
値眞知識調御聖法。知如眞法知苦如眞。
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眞。如是知
如眞已則三結盡。身見戒取疑三結盡已。得
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
上人間七往來已。便得苦際。若不知見者則
生煩惱憂慼。知見則不生煩惱憂慼。是謂
有漏從見斷也。云何有漏從護斷耶。比丘。
眼見色護眼根者。以正思惟不淨觀也。不
護眼根者。不正思惟以淨觀也。若不護者。
則生煩惱憂慼。護則不生煩惱憂慼。如是
耳鼻舌身意知法。護意根者。以正思惟不
淨觀也。不護意根者。不正思惟以淨觀也。
若不護者則生煩惱憂慼。護則不生煩惱
憂慼。是謂有漏從護斷也。云何有漏從離
斷耶。比丘。見惡象。則當遠離惡馬惡牛惡
狗毒蛇。惡道溝坑屏厠江河深泉山巖。惡知
識惡朋友。惡異道惡閭里惡居止。若諸梵行
與其同處。人無疑者而使有疑。比丘者應
當離惡知識惡朋友。惡異道惡閭里惡居止。
若諸梵行與其同處。人無疑者而使有疑。
盡當遠離。若不離者則生煩惱憂慼。離則
不生煩惱憂慼。是謂有漏從離斷也。云何
有漏從用斷耶。比丘。若用衣服。非爲利故。
非以貢高故。非爲嚴飾故。但爲蚊虻風
雨寒熱故。以慚愧故也。若用飮食。非爲
利故。非以貢高故。非爲肥悦故。但爲令
身久住除煩惱憂慼故。以行梵行故。欲令
故病斷新病不生故。久住安隱無病故也。若
用居止房舍床褥臥具。非爲利故。非以貢
高故。非爲嚴飾故。但爲疲惓得止息故。
靜坐故也。若用湯藥。非爲利故。非以
貢高故。非爲肥悦故。但爲除病惱故。攝
御命根故。安隱無病故。若不用者。則生煩
惱憂慼。用則不生煩惱憂慼。是謂有漏從
用斷也。云何有漏從忍斷耶。比丘。精進斷
惡不善修善法故。常有起想專心精勤。身
體皮肉筋骨血髓。皆令乾竭不捨精進。要
得所求乃捨精進。比丘。復當堪忍飢渇
寒熱蚊虻蠅蚤虱。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
能忍之。身遇諸病極爲苦痛至命欲絶。
諸不可樂皆能堪忍。若不忍者則生煩惱憂
慼。忍則不生煩惱憂慼。是謂有漏從忍斷
也。云何有漏從除斷耶。比丘。生欲念不除
斷捨離。生恚念害念不除斷捨離。若不除
者則生煩惱憂慼。除則不生煩惱憂慼。是
謂有漏從除斷也。云何有漏從思惟斷耶。
比丘。思惟初念覺支。依離依無欲依於滅
盡。起至出要。法精進喜息定。思惟第七捨
覺支。依離依無欲依於滅盡。趣至出要。若
不思惟者。則生煩惱憂慼。思惟則不生煩
惱憂慼。是謂有漏從思惟斷也。若使比丘
有漏從見斷則以見斷。有漏從護斷則以
護斷。有漏從離斷則以離斷。有漏從用斷
則以用斷。有漏從忍斷則以忍斷。有漏從
除斷則以除斷。有漏從思惟斷則以思惟
斷。是謂比丘。一切漏盡諸結已解。能以正
智而得苦際。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
説。歡喜奉行
漏盡經第十竟千六百二
十一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七千九百
三十四字
中阿含七法品第一竟一萬六千
四十三字
 初一日




中阿含經卷第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業相應品第二有十
 初一日誦
    鹽喩和破度 羅云思伽藍
    伽彌尼師子 尼乾波羅牢
(一一)中阿含業相應品鹽喩經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隨人所作業。則
受其報。如是。不行梵行不得盡苦。若作
是説。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修行梵
行便得盡苦。所以者何。若使有人作不善
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
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
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
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
有人以一兩鹽投少水中。欲令水鹹不可
得飮。於意云何。此一兩鹽能令少水鹹
飮耶。答曰。如是世尊。所以者何。鹽多水少。
是故能令鹹不可飮。如是。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
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復次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
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極長。是謂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猶如有
人以一兩鹽投恒水中。欲令水鹹不可
得飮。於意云何。此一兩鹽能令恒水鹹
飮耶。答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恒水甚多
一兩鹽少。是故不能令鹹叵飮。如是有人
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
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
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極長。是謂有人
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復次有人
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
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
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
報。猶如有人奪取他羊。云何有人奪取他
羊。謂奪羊者。或王王臣極有威勢。彼羊主
者貧賤無力。彼以無力故便種種承望。叉手
求索而作是説。尊者可見還羊。若見與
直。是謂有人奪取他羊。如是有人作不善
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
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
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復次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
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極長。是謂有
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猶如有
人雖竊他羊主還奪取。云何有人雖竊他
羊主還奪取。謂竊羊者貧賤無勢。彼羊主者
或王王臣極有威力。以有力故收縛竊者。
還奪取羊。是謂有人雖竊他羊主還奪取。
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極長。
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
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
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負他五錢。爲主所
縛。乃至一錢亦爲主所縛。云何有人負他
五錢。爲主所縛。乃至一錢亦爲主所縛。
謂負債人貧無力勢。彼貧無力故負他五錢
爲主所縛。乃至一錢亦爲主所縛。是謂有
人負他五錢爲主所縛。乃至一錢亦爲主
所縛。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
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
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
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
苦果地獄之報。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
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
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
修慧。壽命極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
苦果現法之報。猶如有人雖負百錢不爲
主所縛。乃至千萬亦不爲主所縛。云何有
人雖負百錢不爲主所縛。乃至千萬亦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