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興禪護國論 (No. 2543_ 榮西撰 ) in Vol. 80

[First]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興禪護國論序
 大宋國天台山留學日本國阿闍梨
傳燈大法師位    榮西 跋 
大哉心乎。天之高不可極也。而心出乎天之
上。地之厚不可測也。而心出乎地之下。日
月之光不可踰也。而心出乎日月光明之表。
大千沙界不可窮也。而心出乎大千沙界之
外。其太虛乎。其元氣乎。心則包太虛而孕元
氣者也。天地待我而覆載。日月待我而運行。
四時待我而變化。萬物待我而發生。大哉心
乎。吾不得已而強名之也。是名最上乘。亦名
第一義。亦名般若實相。亦名一眞法界。亦名
無上菩提。亦名楞嚴三昧。亦名正法眼藏。亦
名𣵀槃妙心。然則三輪八藏之文。四樹五乘
之旨打併在箇裏。大雄氏釋迦文。以是心法。
傳之金色頭陀。號教外別傳。洎鷲峯迴面雞
嶺笑顏。拈華開千枝。玄源注萬派。竺天繼嗣
晋地法徒。束以可知矣。寔先佛弘宣之法。法
衣自傳。曩聖修行之儀。儀則已實。法之體相。
全師弟之編。行之軌儀。無邪正之雜。爰西
來大師鼓棹南海。杖錫東川以降。法眼逮高
麗。牛頭迄日域。學之諸乘通達。修之一生發
明。外打𣵀槃扶律。内併般若智慧。蓋是禪宗
也。我朝聖日昌明。賢風遐暢。雞貴象尊之
國。頓首丹墀。金隣玉嶺之鄕。投信碧砌。素臣
行治世之經。緇侶弘出世之道。四韋之法猶
以用焉。五家之禪豈敢捨諸。而有謗此之者。
謂爲暗證禪。有疑此之者。謂爲惡取空。亦謂
非末世法。亦謂非我國要。或賎我之斗筲以
爲未徴文。或輕我之機根。以爲難興廢。是則
持法者滅法寶。非我者知我心也。非啻塞禪
關之宗門。抑亦毀叡嶽之祖道。慨然悄然是
耶非耶。仍蘊三篋之大綱。示之時哲。&MT80355;一宗
之要目。貽之後昆。*跋爲三卷分立十門也。
名之興禪護國論。爲稱法王仁王元意之故
也。唯恃狂語之不違于實相。全忘緇素之弄
説。憶臨濟之有潤于末代。不恥翰墨之訛謬
也。冀傳燈句無消。光照三會之曉。涌泉義不
窮。流注千聖之世。凡厥題門支目。列於後云




興禪護國論卷上
  令法久住門第一 鎭護國家門第二
 世人決疑門第三 古徳誠證門第四
 宗派血脈門第五 典據增信門第六
 大綱勸參門第七 建立支目門第八
 大國說話門第九 迴向發願門第十
第一令法久住門者。六波羅蜜經云。佛言。爲
令法久住說毘尼藏大論云。佛弟子有七
衆。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學戒尼。四沙彌。五
沙彌尼。六優婆塞。七優婆夷。前五是出家。後
二是居家此七衆淸淨。則佛法久住。因玆
禪宗禪苑淸規云。蓋以嚴淨毘尼。方能弘範
三界。然則參禪問道。戒律爲先。旣非離過防
非。何以成佛作祖。是故如四分律。四波羅夷。
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法。三十尼薩耆。九
十波逸提。四波羅提提舍尼。一百衆學。七滅
諍法。梵網經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戒。讀
誦通利。善知持犯開遮。但依金口聖言。莫
擅隨於庸輩大經云。此經若滅佛法則滅
説末世
律儀也
僧祇律云。佛言。諸佛不結戒。其正法不
久住佛藏經云。佛言。舍利弗。是人捨於無
上法寶。墮在邪見。是沙門栴陀羅。舍利弗。
我淸淨法。以是因緣漸漸滅盡。我久在生死
受諸苦所成菩提法。是諸惡人爾時毀壞。如
是之人。我則不聽受一飮水梵網菩薩戒
經云。犯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亦不
得國王地上行。不得飮國王水。五千大鬼神
常遮其前。鬼云大賊。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
掃其脚跡。乃至犯戒之人畜生無異仁王般
若經云。大王。法末世時有諸比丘四部弟子。
國王大臣。多作非法之行。横與佛法衆僧。作
大非法。作諸罪過。非法非律。繫縛比丘如
獄囚法。當爾之時法滅不久大般若經云。
舍利子。我𣵀槃後。後時後分後五百歲。甚深
般若相應經典。於東北方大爲佛事。何以故。
一切如來共所尊重。共所護念。令於彼方經
久不滅此者明依扶律禪法令法久住義矣。
大法炬陀羅尼經云。護法者。所謂法欲滅時。
菩薩於中方更護持。令法久住。以此因緣復
得頂相仍立法久住門也
第二鎭護國家門者。仁王經云。佛以般若付
囑現在未來世諸小國王等。以爲護國祕寶
其般若者禪宗也。謂境内若有持戒人。則諸
天守護其國云云勝天王般若經云學般若菩
薩。若作國王等。有貧賎人。來罵詈恥辱。時王
不示威刑云。我是國王法應治剪。即作是念。
我於往昔。諸佛世尊前。發大誓願。一切衆生
我皆濟拔。令得阿耨菩提。今起瞋則違本願
四十二章經云。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
飯千善人。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萬持五戒
者。不如飯一須陀洹。飯十萬須陀洹。不如飯
一斯陀含。飯百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
飯千萬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一億阿
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十億辟支佛。不如
飯一三世諸佛。飯百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
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所謂無念等者。是
此宗之意也。楞嚴經云。佛言。阿難。持此四種
律儀。皎如氷霜。一心誦我般怛羅呪。要當選
擇戒淸淨者以爲其師。著新淨衣燃香閑居。
誦此心佛所說神呪。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
立道場。求於悉地速得現前。於道場中發菩
薩願。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三七
日。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誦持衆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乃至心得正
受。一切呪詛一切惡星不能起惡。阿難當知。
是呪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等金剛藏王菩薩
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衆而爲眷屬。晝夜隨
侍。設有衆生於散亂心。心念口持。是金剛王
常隨從。何況決定菩提心者。阿難。是娑婆界
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出現
世時能生災異。有此呪地悉皆消滅。十二由
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是故如來
宣示此呪。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
禪院恒修。此是白傘蓋法也。鎭護國家之儀
明矣。智證大師表云。慈覺大師在唐之日發
願曰。吾遙渉蒼波。遠求白法。儻得歸本朝。必
建立禪院。其意專爲護國家利衆生之故云云
愚亦欲弘者。蓋是從其聖行也。仍立鎭護國
家門矣
第三世人決疑門者有二。一者不知迷惑疑。
二者學者偏執疑。問曰。或人云。後五百歲人
鈍根小智。誰修此宗耶。答曰。大聖&MT01142;時垂敎。
何恃凡情推之哉。謂佛昔住祇園二十五年。
城中有九億家。三億眼見佛。三億耳聞而不
見。三億不聞不見云云然而佛就一分機示八
相。或遺舍利。或留敎跡。或彼土得聞。乃至逆
緣矣。法住經云。佛言。阿難。吾今不久當般𣵀
槃。一切佛事皆已究竟。我應度者皆已度訖。
諸未度者皆亦爲作得度因緣。我已降伏外
道魔軍等。圓滿誓願。爲未來世無上佛眼
佛旣不究現益乎。今此禪宗亦爾。若有緣修
之。若無緣不樂矣。設雖不修之。見聞觸知之
緣。爲得脫之因。然者西天未必盡修也。中
華有不行者。東扶亦應爾。若有萬之一能行
之人者。豈不可乎。若言諸人皆不可行而不
勸者。順逆二縁倶闕者歟。況乎大般若經云。
復次舍利子。我𣵀槃已。後時後分後五百歲。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於東北方大
作佛事。乃至無量善男女等。得益難思略抄
中論云。問曰。何故造此論。客曰。佛滅度後。
後五百歲中人根鈍。深著諸法求決定相。不
知佛意但著文字。聞大乘法中説畢竟空。不
知何因縁故空。即生見疑。何於畢竟空中生
種種過。故造此中論天台宗釋籤云 疑云。
法華既已顯實。𣵀槃何復施權。釋云贖命重
寶者。𣵀槃十四云。如人七寶不出外用名之
爲藏是人所以藏積此寶。爲未來故。所謂穀
貴賊來侵國。値遇惡王。爲用贖命。財難得時
乃當出用。諸佛祕藏亦復如是。爲末世諸惡
比丘畜不淨物。爲四衆説如來畢竟入於𣵀
槃。讀誦外典不教佛經。如是等惡出現世時。
爲滅諸惡爲說是經。是經若滅佛法則滅。今
家引意。指大經部以爲重寶。以彼經部前後
諸文皆扶說常。若末代中諸惡比丘。破戒
乃至並無乘戒。失常住命。賴由此經扶律說
常。乘戒具足天台宗弘決云 然復𣵀槃偏
被末代帶方便說又止觀義例云。用𣵀槃
者雖依法華咸歸一實。末代根鈍若無扶助。
則正行傾覆。正助相添方能遠運。佛化尙以
𣵀槃爲壽。況末代修行非助不前。故扶律説
常以顯實相法華經云於後惡世乃至在於
閑處修攝其心。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乃至常
樂觀如是法相。安住不動如須彌山天台大
師云安樂行
品疏
觀者中道觀智也。一切法者。十法
界境也。乃至凡有十九句。初一句總。後十八
句對大品十八空又經云。如來滅後於末法
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宣說。若讀經
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
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又云。於後末世法欲
滅時。有受持法華經者。於在家出家人中生
大慈心。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乃至我得
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智慧力。引之令得
住是法中此四行文。皆言後末世時也。然
則案般若法華涅槃三經。皆說末世坐禪觀
行之法要。若末代可無機緣者。佛不可說此
等也。是以大宋國盛行之。不知之者。以爲佛
法滅相。非也。巨細注第九門。先大般若經說
東北方者。是震旦高麗日本也。震旦已流傳
畢 高麗傳法眼宗。唐徳韶國師。求天台宗書
藉闕本於高麗日本兩國之時。高麗禪宗興
盛也云云韶國師入滅後。及三百年。又日本
國天平年中。唐道&MT01805;在大安寺以禪宗授行
表和尙云云傳敎大師譜文云。謹案某度緣
云。師主左京大安寺傳燈法師位行表其祖
&MT01805;和上。自大唐持來寫傳。達磨大師法門。在
比叡山藏。延曆末向大唐國請益。更受達磨
大師付法。大唐貞元二十年十月十三日。天
台山禪林寺今大
慈寺
僧翛然。傳授天竺大唐二國
付法血脈。竝達磨大師付法牛頭山法門等。
頂戴持來安叡山其後今及四百年也。榮西
慨此宗絕。且憑後五百歲之誠說。欲興廢繼
絕也。云方云時已契佛說。何言無機緣乎。又
從彼如來圓寂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歲。至
于日本當今建久九年戊午歲。二千一百四
十七年也。然者今是後五百中之第二百年
也。天台大師云。後五百歲遠沾妙道妙樂
大師云末法之初大教流行。故云五百今汝
既云無機縁。則違本師教勅。亦謗般若。復
謗佛菩提也。大般若經云。於我正法毘奈耶
中。當有愚癡諸出家者。彼雖稱我以爲大師
而於我說甚深般若。誹謗毀壞。善現當知。若
謗般若則爲謗佛菩提。若謗菩提則爲謗諸
佛一切相智上文云。若我具說破正法者當
來所受惡趣形量。彼聞驚怖。當吐熱血便致
命終如中毒箭謂在佛法出家之人下至一
念起我人見是則謗般若也。佛藏經云。舍利
弗。於正法中拔斷一切諸見根本。悉斷一切諸
語言道。如虛空中手無觸閡。諸沙門法皆應
如是樂瓔珞經云。無心離意識是沙門法。
守護諸根是沙門法是故設弘韋陀典籍智
者不妨。汝等能守諸根。勿妨佛法興隆矣 法
華經云。及以世間資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
違背眞言宗云。於如來度人門中。誓願修
習。乃至不得謗一切三乘經法。若謗卽謗佛
法僧。謗大菩提心也。以祕密藏中一切方便
皆是佛之方便。是故毀一一法。卽是謗一切
法也。乃至世間治生産業藝術等事。隨有正
理。相順是佛所說者。亦不得謗。何況三乘法
又文殊問經云。未來我弟子有二十部。
能令法住。並得四果。三藏平等無下中上。譬
如海水味無有異。如人有二十子。眞實如來
所說。文殊師利。根本二部從大乘出。從般若
波羅蜜出又按善見律等云。佛何以故不度
女人。爲敬法故。正法本千年。以度女人減五
百歲。制修八敬法還滿千年。然後像法千年。
末法萬年也。末法中五千年來。學三達智。並
得四果。六千年後不得道果。萬年以後無行
佛法。經典文字自然滅盡汝背如是文義。
妄致論議而欲妨流通旣背理矣。大論云。一
切論議皆有過罪。唯佛智慧滅諸戲論法華
云。如來所以出。爲說佛慧故。又云。今所應
作唯佛智慧凡如來出世本意。是爲令衆生
破邪見住大般若無諍心也。天台宗止觀云。
如來敎門。示人無諍法。消者成甘露。不消成
毒藥弘決云。如來下。佛敎本意示人無諍。
諍者人過。何關法非。今欲示人無諍法。故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乃至今則通以佛法大小
皆本示人無諍之法故。如天甘露本令長生
愚食不消反令壽促。佛敎亦爾。本令通至常
住𣵀槃。以生諍故反入三途思益經云。諸
佛出世。不爲令衆生出生死入𣵀槃。但爲度
生死𣵀槃之二見耳背此等文義。故言謗般
若也。問曰。或人云。禪宗不立文字則無依憑。
若無誠證者。帝王難信容。又汝以不肖身何
輒驚天聽耶。答曰。仁王經云。我今五眼明見
三世一切國王。皆由過去世侍五百佛。得爲
帝王。是爲一切聖人羅漢。而爲來生彼國土
中作大利益。若王福盡聖人捨去。聖人去時
七難必起。大王。若未來世有諸國王受持三
寶者。我使五大力菩薩往護彼國。是五大士
五千大鬼神王。於汝國中作大利益。大王。汝
等皆應受持般若波羅蜜是故一切國王。得
聞正法自然信容也。況又崇佛法之君王。誰
先得證後施行耶。其暴秦焚典藉。會昌害僧
尼。靈素滅聖敎。徽宗改佛像。幷是非報得
王者。皆是惡願之流類也。莫謂佛法幽微國
王難信矣。然者受禪君王。旣侍五百佛乎。傳
燈乞士亦爾。非唯二三四五如來所久植勝
因。已曾於恒沙諸佛所。深種廣大般若之因。
方解一句之妙法也。金剛般若經云。佛言。當
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
至一念生淨信者君王最應隨喜乎仍驚天
聽有何失乎。凡窮民之愁忝達叡聞。況賜度
緣之僧哉。何況榮西登法位矣。玄奘&MT80355;云。昔
中印度戰主國。有三人比丘。從北方來巡禮
聖跡。時印度諸寺嫌三僧。言邊鄙人也。不令
入宿寺中。謂五印僧穿耳繋環。此三僧不穿
耳。故常被擯。爲雨露侵羸痩憔悴。時國王出
遊。忽見三僧怪問曰。何方乞士如是耶。答曰。
我是北方覩貨邏國人也。曾二三友契曰。妙
理幽玄。非言談所究。聖跡現存。觀禮則可滅
罪。願同心應巡禮。契了周旋來此也。然印度
沙門不敢慈念。而恒擯棄我等。因以如此云云
時王聞其說增悲感。點勝地建立伽藍。白&T073554;
上題曰。朕爲人中至尊。斯皆三寶之靈祐也。
旣爲人王受佛付囑。凡厥染衣朕當惠濟。建
此伽藍。式爲招旅衆也。自今已後諸穿耳僧。
不可得止宿朕寺誠哉此言乎。仁王經云。
是故付囑諸國王又云。侍五百佛得爲帝王
又云。大王。吾今三寶付囑汝又云。大王。
我滅後未來世中四部弟子諸小國王太子。
乃是住持護三寶者厥東扶王者。雖非中天
苗裔。北闕至尊。皆是南無佛子。月支大王。聞
三僧之愁。已建一伽藍。日域聖王。應一貧之
訴。蓋賜一紙宣乎。汝之妨難。是破佛法因緣。
破國土因緣也。莫如是說。仁王般若經云。未
來世中諸小國王四部弟子。自作此罪。破國
因緣。身自受之。非佛法僧。大王。未來世中
流通此經。七佛法器。十方諸佛常所行道。諸
惡比丘多求名利。於國王前自說破佛法因
緣。其王不別。信聽此語横作法制不依佛戒。
是爲破佛法破國因緣。當爾之時正法將滅不
久。爾時十六大國王聞佛所說。悲啼涕泣聲
動三千。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失光不現。時諸
國王各各至心受持佛語。不制四部弟子出
家行道。當如佛敎大𣵀槃經云。如來今以
無上正法。付囑諸王大臣宰相及四部衆。是
諸國王及四部衆。應當勸勵諸學人等。令得
僧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學無三品法器懈怠
破戒毀正法者。國王大臣四部之衆。應當苦
治善男子。是諸國王。無罪佛已般若無上
正法付囑諸國王君王自當進止。何致姦心
之妨哉。予欲興陵遲之禪。汝強求短。縱雖小
比丘不肖。何關禪法之非哉。是則佛子還毀
佛法也。大𣵀槃經云。於毀法者。與驅遣羯磨
訶責羯磨等。乃至善男子。如來所以與謗法
者作如是降伏羯磨。爲欲示諸行惡之人有
果報故。我𣵀槃後隨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
儀具足護持正法。見壞法者。卽能驅遣訶責
懲治。當知是人。得福無量不可稱計是故
君王念佛囑莫異念矣。問曰。或人云。禪者諸
宗通用法也。何建立別宗耶。答曰。以通用法
立別稱。又以一法爲兩分。其例不一矣。所謂
律儀者。雖爲通用法。而今立律宗乎。比丘戒
者。雖無別途。而五天分五部也。三藏雖一途
法。而分十八部。中論直談一實諦。而爲三論
天台二宗之依憑也。眞言偏祕密乘。而置東
寺天台兩門。何況禪宗諸敎極理佛法總府。
別立一宗無妨歟。因茲傳敎大師内證佛法相
承血脈譜云。叙曰。譜圖之興其來久矣。夫佛
法之源出於中天。過於大唐流於日本。天竺
付法已有經傳。震旦相承亦造血脈。我叡山
傳法未有師師譜。謹纂三國之相承。以示一
家之後葉云爾。達磨大師付法相承師師血
脈一首。天台法華宗相承師師血脈一首。天
台圓敎菩薩戒相承師師血脈一首。胎藏金
剛兩曼荼羅相承師師血脈一首智證大師
敎。相同異云。問相傳云。佛弟子有三類。謂
禪師律師法師也。今諸宗中以何宗爲何師。
答禪宗天台宗眞言宗悉爲禪師也。自餘諸
宗皆爲法師也。然此三類師。見昉法師十輪
經略疏者也。問彼禪宗爲是何宗。答其宗非
八宗攝也 問其宗敎相如何。答禪宗金剛般
若經維摩經爲所依。卽心是佛爲宗。心無所
著爲業。諸法空爲義。始自佛世衣鉢授受。師
資相承更無異途。具出傳&MT80355;者也。問此宗誰
將來耶。答山上先先入唐求法大師等。親承
此道而歸朝也安然和上敎時諍論云。乃
知三國諸宗。興廢有時。九宗並行。乃至依教
理淺深初眞言宗。大日如來常住不變。一切
時處説一圓理。諸佛祕密。最爲第一。次禪宗。
一代釋尊多施筌蹄。最後傳心不滯教文。諸
佛心處。故爲第二。乃至倶舍爲第九大宋
高僧傳云賛寧
取意
有顯密心三敎。顯敎摩騰爲初
祖。密敎金剛智爲初祖。心敎達磨爲初祖云云
然則唐土日東皆如是釋之。是知三國倶行
九宗乎。然此宗起於梁代。煽乎宋朝。陳隋
明匠不諍總別。唐宋賢皇並施行。行表傳敎
倶傳之。智證安然同行之。後生纔聞名字俄
諍之。其恥在誰耶。問曰。或人云。立宗布代事
也。汝非其人。何欲成於大事耶。答曰。釋尊滅
度二千年前。與恒沙佛法倶圓寂。商那和須
第三付法人。與三藏各八萬。一時滅亡。自爾
已來敎法逐時減少。戒行隨人漏缺。然而馬
鳴龍樹證一眞。南嶽天台發三昧。法燈煥四
遠。戒行及五百乎。若依凡卑不修聖跡者。佛
法豈繼命哉。汝何不悲禪法之絕。強求人法
之短耶。法華經云。亦勿輕罵學佛道者求其
長短安然和尙云。揚己貶他未謂弘道
智度論云。自法愛染故毀呰他人法。雖持戒
行人不脫地獄苦眞言宗大日經云。云何羅
刹心。謂於善法中發起不善者。如人信佛語。
造諸塔廟。彼反謗云。損無量小蟲擾施主。將
何所益。當受苦報。如是不善心是羅刹心也。
但觀功徳利益。不求彼短。是爲對治首楞
嚴經云。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
直心。心言直故然則心言不直。求人法短。
豈知於道者乎。大智度論云。昔佛滅後一百
年。有優波毱多得阿羅漢。時爲閻浮提大導
師。彼時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歲。年少時見
佛。毱多來欲問佛容儀。比丘尼爲試威儀。盛
油鉢著扉裏。毱多來入時。徐排戸油小棄。旣
入畢坐而問佛光明。乃至問比丘威儀。比丘
尼答曰。佛在世六群比丘弊惡比丘。而威儀
法則勝汝。行住坐臥不失法則。六群入戸不
令油棄。汝雖是六神通阿羅漢。不如彼也。聞
而大自慚愧然佛在世六群中。二人墮龍趣。
二人生天上。而今優波毱多則得四果矣。然
者末代一戒不可輕乎。況利生之心。不背佛
意則與佛何別。大𣵀槃經云。發心畢竟二無
別。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
我禮初發心雖爲希代事。又雖爲不肖身。
以大悲行願故。逐先聖之跡無妨歟。況末代
雖無其器。而置其名位之例不一也。若欲待
太公爲卿相。而千載無太公。要得羅什爲師
範。而萬代無羅什。其佛法半偈不賎。何強嫌
人哉。予旣登傳燈職位。興廢之儀何無勅許。
庶幾熟察矣。問曰。或人云。古代祖師各皆大
權薩埵也。汝旣無異德。豈許興廢耶。答曰。言
輝暎未現而捐鑛中寶哉。言皮嚢臭亦不可
捐金也。蜀錦不問於主。檳榔只取於味而
已。禪宗獨說法度人。況末代佛法多以密益
爲事。不必求變通。今所難非予一人恥乎。所
謂如世尊昔受毘蘭若婆羅門請時。婆羅門
爲魔弊忘請佛誠。終不供給。世尊與五百比
丘倶詣其處。夏已至故。不能歸王舍城。留其
聚落林。時遭飢饉乞食難得。于時波利國馬
師將五百匹馬來。偶見佛及弟子飢饉。馬師
卽施馬麥半分。與五百比丘。但施佛一斗。爾
時目連白佛言。我往北倶盧洲。食自然粳米。
佛告目連。汝有神力可爾。凡夫比丘當如之
何。目白言。我以神力接之往。佛言。止止。
汝有神力。將來諸凡夫比丘如何又賓頭盧
尊者。爲施主現神通。佛訶責賓頭盧言。汝何
爲一食施主現神通。譬如婬女爲半錢利示
人於己陰處。我罰汝勿取滅度。住世間應爲
末世之福田取意並是如來爲末世比丘作此
制耳。昔如彭城王責牛頭山法融禪師傳敎大
師之祖

者。其王後見友而還歸伏。凡冥薫之靈驗。
誰知有先讖乎。問曰。或人云。此宗言不立文
字者。嬾惰輩不學聖教而還滅佛法。答曰。觀
佛三昧經云。欲觀如來。未來世中諸弟子等。
應修三法。一者誦修多羅甚深經典。二者淨
持禁戒威儀無犯。三者繋念思惟心不散亂
是故此宗學亙八藏行兼六度者也。若言禪宗
卽心是佛。而不伺敎跡者。何異夜當曉而未
明除燭墮嶮岨乎。問曰。或人云。傳敎大師末
法燈明&MT80355;云。末法無持戒人。若言有持戒者
是怪也。譬如市中有虎答曰。大般若經云。
師子咬人狂狗逐塊。是此謂歟。汝何逐文字
言語之塊。忘永有持戒修善之人也。廣見聖
敎之施設。遠鑒衆生之善業矣。大般若經云。
後五百歲大般𣵀槃經云。末法贖命法華
經云。於後末世大論中論摩訶止觀同之。
金剛般若經云。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
此章句能生信心。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
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
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並勸
末世之戒行也。凡如來開口皆冠末世乎。祖
師動舌併爲今後也。傳教大師釋可得意矣。
或彼小乘律儀戒。非謂大乘菩薩戒焉。問曰。
或人難云。何故禪宗新稱令法久住耶。答曰。
戒律是令法久住之法也。今此禪宗以戒律
爲宗。故立令法久住義耳。天台宗止觀云。凡
夫耽湎賢聖所呵。破惡由淨慧。淨慧由淨禪。
淨禪由淨戒問曰。或人難云。何故禪宗獨
爲鎭護國家法耶。答曰。四十二章經云。爾時
世尊旣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爲
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令轉法輪度衆生
遺敎經云。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
是知非禪力者。一切惡難破乎。仍以此
宗爲鎭護大要而已。問曰。禪宗何強勸戒行
耶。答曰。𣵀槃扶律顯常意也。遺敎經云。依戒
生禪生慧天台止觀云。破惡由淨慧。淨慧
由淨禪。淨禪由淨戒問曰。若爾者。破戒人
生悔心後還得禪否。答曰。大𣵀槃經云。懺悔
名爲第二淸淨修禪要決云。若大乘中但能
息心。卽眞懺悔。故障滅戒生。故得禪定
台止觀云。普賢觀云。端坐念實相。是名第一
懺。妙勝定云。四重五逆。若除禪定餘無能救。
方等云。三歸五戒二百五十戒。如是懺悔。若
不還生無有是處是故此宗以戒爲初。以禪
爲究。若破戒者悔心止惡則號禪人也。況住
大悲心。則一切戒品智慧無不開發。是故此
宗以大悲爲本。何罪不滅乎。菩薩瓔珞經云。
善男子善女人。從初發意修菩薩心。於禪定
中復當具足六度超日月三昧經云。佛言。
魔有四事。乃至意止意斷。魔則降伏。其四魔
者。皆由心生不從外來是故大乘心息戒生
得禪定矣。問曰。何故強望宣下耶。答曰。佛法
必應依國王施行令流通也。是故佛慇懃付
囑國王。又王益復莫大也。大法炬陀羅尼經。
説頂上肉髻光明業因云過去放光
佛自説言
有三善根。
一遠離嫉妒隨喜教示。二爲他作時不求果
報。三不壞損他以成己善。復有二法。一護法。
二善説護法者。所謂法欲滅時。菩薩於中方
便護持令法久住。以此因縁復得頂相。善説
者。菩薩爲四衆説法時。若一念忘失者隨順
重説等大𣵀槃經云。我護法故得金剛身等
覺徳比丘有徳王之因縁。此中應具説矣
興禪護國論卷上



興禪護國論卷中
    大宋國天台山留學日本國阿闍梨
   傳燈大法師位    榮西 跋 
第三門之餘。問曰。或人云。此宗既言不立文
字。是殆同惡取空並暗證類。若爾者天台宗
破之。所謂止觀釋觀不思議境云。非暗證禪
師誦文法師之所知玄義云。若觀心人謂即
心而是己則均佛。都不尋經論。墮增上慢。此
則抱炬自燒云云釋籖云。把暗證之炬燒勝定
此禪宗不立文字者。何免此難耶。答曰。
此禪宗者。惡其暗證師。嫌惡取空人。宛如大
海底厭死屍也。但依圓位修圓頓。而外律儀
防非。內慈悲利他。謂之禪宗。謂之佛法也。盲
禪惡取之輩無此義耳。即是佛法中之賊乎。
宗鏡錄云。理實應縁。無礙事之理。事因理立。
無失理之事。如今不入圓信之者。皆自鄙下
凡。遠推極聖。斯乃不唯失事。理亦全無。但
悟一心無礙自在之宗。自然理事融通。眞俗
交徹。若執事而迷理。永劫沈淪。或悟理而遺
事。此非圓證。何者。理事不出自心。性相寧
乖一旨。若入宗鏡頓悟眞心。尚無非理非事
之文。豈有若理若事之執。但得本之後亦不
廢圓修。若盲禪闇證之徒。焉知六即。狂慧徇
文之士。奚識一心。如今但先令圓信無疑。自
居觀行之位。古人云。一生可辨。豈虛言哉
又云。台教明二種止觀。一相待止觀。二絶待
止觀。巧度相待有三止三觀。三止者。一止
息止。二停止止。三不止止。三觀者。一觀穿
觀。二觀達觀。三不觀觀。絶待有三止三觀。三
止者。一體眞止。二方便隨縁止。三息二邊分
別止。三觀者。一從假入空觀。二從空入假觀。
三中道第一義觀。今宗鏡唯論一心圓頓之
旨。如圓頓止觀者。以止縁於諦。則一諦而三
諦。以諦繋於止。則一止而三止。以觀觀於境。
則一境而三境。以境發於觀。則一觀而三觀。
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雖是三目而是一面。
擧一即三。全三是一。不縱不横不並不別。總
前諸義皆在一心其相。云何等是知此宗非
暗證。亦非惡取空。亦非假名之法乎。問曰。或
人妄稱禪宗名曰達磨宗。而自云。無行無修
本無煩惱元是菩提。是故不用事戒不用事
行。但應用偃臥。何勞修念佛供舍利長齋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