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宋僧史略/附、紹興朝旨改正僧道班文字一集 (No. 2126_ 賛寧撰 ) in Vol. 54

[First] []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126
僧史略序
賛寧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出家杭之祥符。習
南山律。著述毘尼。時謂律虎。賜號明義宗文。
太平興國三年。太宗聞其名。召對滋福殿。延
問彌日。更賜通慧。勅住右街天壽寺。命修僧
史。又詔修大宋高傳三十卷。及三教聖賢事
跡一百卷。又著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學集
四十九卷。内翰王禹儞作文集序極其賛美。
至道中示寂。崇寧四年。加諡圓明。如僧傳
排韻第二十四引釋聞正統第三佛祖通載第
十八稽古略第三。惟夫作者以博達之資列
事物興廢者凡五十九條。以示諸新學。可謂
千載趙璧矣。從事佛乘者。誰得不仰餘光乎。
然而本書但有慶長舊板一本而已。流行亦
甚寡矣。頒典教社諸士窃慨歎之。將改刻弘
于世。囑予以校訂。予也拙陋豈能得盡之乎
哉。苟有不可者則待後鑑。適爲寒郷乏書者。
掲作者略傳。併爲此之序 時治治十六年
四月佛生日沙門行誡識于三縁山山房


重開僧史略序
佛書所載。地獄鬼畜・北倶盧州・長壽天・佛前
佛後生・便盲・聾・瘖・瘂・世智辯聰・不信毀謗
佛法僧者。名八難處。又曰八無暇。蓋生其處
者。障難深重無暇修心。不知正法。長劫驅驅
輪迴不息故也。是知世聰俗慧不達佛書。則
理昧正眞事同盲聵。矜伐衒耀自爲已能。沮
善詆僧佛所不救。生遭貶謫死入阿鼻。違逆
皇天招延世亂。皆此輩也。致亂皆因蠹善。具
載佛書 本朝王内翰禹儞。生平著述排詆釋
氏。雖唐韓退之吾宋歐永叔佛書所謂天魔
波旬闡提外道。無以加也。間遇英傑之僧。亦
心重之。余嘗讀王公偊儞文集。有贈僧録通慧
學公詩曰。詔修僧史浙江濱。萬卷書中老一
身。赴闕尚騎支遁馬。援毫應待仲尼麟。溟濛
雪彩松窓曉。狼籍苔花竹院春。還許幽齋暫
相訪。便令陶令滿衣塵。其意竊比陶彭澤謁
遠法師故事。而自高之也。歐陽文忠公亦録
王内翰寧僧録元夜觀燈嘲謔之言。有秦鄭
不愛未坑之語。王又述寧之墓誌。則有心慕
誠服之意。叙寧有文集一百七十卷。見行於
世。王之毀僧破佛。蜂蠆梟獍吠尭彈鳳。天
下皆知矣。獨於通慧友愛相師。賦詩述銘以
褒美之何也。蓋通慧學行才識兼類。相求自
相友愛耳。且世諦文章未知其高下。其於學
佛明心博通大教。王必不及也。且夫釋氏横
闊勝大之言。包羅法界洞徹隣虚。斷惑出纒
冥眞會聖。永抛輪轉長挹愛河。出萬劫之迷
津。脱四魔之見網。歴劫災而不壞。與虚空而
並存。與夫世文寔霄壤矣。佛之利見也。應大
機則重重華藏刹刹分形。接小凡則丈六化
身三千界主。所以宣尼推爲至聖。老氏尊之
竺乾吾師號佛覺一切民也。溥天慈父覆育
群倫。超出世間之大聖人也。孔老二聖豈妄
推之。蓋見善不及守雌保弱。不敢爲天下先
之志也。本朝駙馬都尉李度題寺詠佛詩曰。
仲尼推至聖。老氏稱古皇。天上及天下。應
更無比量。勒碑于相國寺之東廡別院。蓋佛
者流光於混元之前。列影向太虚之始。慈雲
法雨潤澤群生。千聖樂推萬靈欣奉。宜乎宣
尼伯陽聞風而悦。慕徳而歸命焉。唐李商隱
賛曰。吾儒之師曰魯仲尼。仲尼師聃龍。吾不
知聃師竺乾。善入無爲。稽首正覺吾師師師
懿哉儒言知佛者也。經不云乎。除摩利支山。
不産栴檀木。好語皆生佛法中。佛未出時。世
諦幻法皆無名字。佛之設教。統應群機。撮要
而言。不出乎眞俗二諦。其眞也。詮妙理之
格言。究死生之出要。其濟俗也。奬善罰惡。罪
福報應。至於治世之書。亦諸佛之遺化也。故
經曰。一切世間安民濟物。皆是諸佛。法滅盡
後。有婆羅門。採什佛書。安置己典。傳於後
世。大千國土各有典彛。在天竺則四韋陀。此
土則五經三史之書也。故曰。一切法者皆是
佛法。豈徒言哉。如今黄冠剽竊佛經。撰成己
教。外道經書半偸佛法。識者盡知矣。唯寧
師内外博通眞俗雙究。觀師所集。物類相感。
志至於微術小伎。亦盡取之。蓋欲學佛遍知
一切法也。崇寧四年。勅加命號。曰東京左街
僧録史館編修圓明通慧大師。以旌其學行。
師之所著。唯大宋高僧傳三十卷與僧史略
三卷。奉勅入藏頒行。外餘多湮沒。兵火之
中得斯藏本。佛法事理來歴紀綱。捨此書而
弗知也。苟斯文之墜地。顧大法之將沈。由是
敢率同袍。興心内護。爰有兩街僧録鑒義臨
安府前後政僧官禪講。同出長財。命工鏤板。
附藏流通。因寫王詩歐公之録。以示方來。使
知世智辯聰之流有時而信焉。三教之賢聖。
理歸一揆。則八無暇之沈淪尚可救也。故爲
序之
  紹興十四年甲子四月己巳。如來誕聖日。
傳西天三藏法特賜寶覺圓通法濟大師
法道 序



大宋僧史略并序
 右街僧録通慧大師賛寧奉 勅撰 
夫僧本無史。覺乎弘明二集。可非記言耶。高
名僧傳。可非記事耶。言事既全。倶爲載筆。原
彼東漢。至于我朝。僅一千年。教法汚隆。緇
徒出沒。富哉事迹。繁矣言詮。蘊結藏中。從何
攸濟賛寧以太平興國初。疊奉詔旨。高僧傳外
別修僧史。及進育王塔。乘馹到闕。勅居東寺。
披覽多暇。遂樹立門題。搜求事類。始乎佛
生教法流衍。至于三寶住持諸務事始。一皆
隱括。約成三卷。號僧史略焉。蓋取裴子野宋
略爲目。所恨刪采不周。表明多昧。不可鴻碩
寓目。預懼缺然者爾



大宋僧史略卷上咸平二年
重更修洛
  一佛降生年代二僧入震旦
三經像東傳四創造伽藍浴佛行
像附
五譯經六譯律
七譯論八東夏出家
九服章法式十立壇得戒
十一尼得戒由十二受齋懺法
十三禮儀沿革十四注經
十五僧講十六尼講
十七造疏科經十八解律
十九解論二十都講
二十一傳禪觀法別立禪
居附
二十二此土僧遊西域
二十三傳密藏外學
  所立僅六十門。止刪取集傳。并録所聞。
以明佛法東傳以來百事之始也
佛降生年代
按佛生日。多説不同。一則應現非常。遇縁即
化。故有見聞不同也。一則西域來僧。生處
有都城村落。傳事有部類宗計。故各説不同
也。一則西域朴略。罕能紀録庶事。寛慢不尚
繁細。故流傳不同也。今且據東土傳記及經
律所明。而有多説
案上統傳漢法本内傳。合阿含經中。皆曰周
昭王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現白象瑞。降摩
耶夫人胎。明年四月八日。於嵐毘園波羅下。
右脇而誕也
周書異記曰。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歳四月八
日。江河泉池忽然汎溢。井皆騰涌。宮殿震動。
其夜五色光氣貫于太微。遍于西方。作青虹
色。時王問太史蘇由。由對曰。有大聖出于西
方。故現此瑞。王曰。於國無損乎。對曰。一千
年後。聲教當被于此
又案五運圖云。東周平王四十八年戊午歳
佛生。此説則無憑也。又依道安羅什紀及石
柱銘云。周十八主桓王五年乙丑歳佛生。此
亦非也
又費長房開皇三寶録中。定佛是周莊王他
十年甲午四月八日生。以常星不見爲徴也。
又法顯曾遊西域云。佛是商王代中生。顯因
見師子國三月出佛齒。供養王前。宣曰。佛
滅已一千四百九十七載也。顯以晋義&T002247;
逆推。知佛是商時生矣。又廬山度律師衆聖
點記云。周貞定王二年甲戌佛生。法寶大師
全不取此 又感通傳中。是夏桀之時見佛
垂迹也
次上諸説帝代不同。一夏末。二商末。三周昭
王時。四平王時。五桓王時。六莊王時。七貞定
王時。皆據此方傳記所説。若案經律者。浴
佛經云。一切佛皆四月八日生也。瑞應經亦
云四月八日生。而薩婆多論中即云二月八
日生。是則内教二説不同也。今謂佛若是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