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衆經撰雜譬喩 (No. 0208_ 道略鳩摩羅什譯 ) in Vol. 04

[First] [Prev]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8.

衆經撰雜譬喩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智者思惟財物不可久保。譬如失火之
家。黠慧之人明識火勢。火未至時急出財
物。舍雖燒盡財寶全在。更修屋宅廣開利
業。智人植福勤修布施亦復如是。知身危
脆財物無常。遇値福田及時布施。亦如彼
人火中出物。後世受樂亦如彼人更修宅
業福利自慰。愚惑之人但知惜念。怱怱營
救狂惑失智。不量火勢猛風絶燄土石倶
燋。須臾之頃蕩然滅盡。屋既不救財物喪
失。飢寒凍餓憂苦畢世。慳惜之人亦復如
是。不知身命無常須臾叵保。而便聚斂守
護愛惜。死來無期忽然殞逝。形如土木財
物倶棄。亦如愚人憂苦失計。明慧之人乃
能覺悟。知身如幻財不可保。萬物無常惟
福可恃。將人出苦可得成道
(二)菩薩布施不惜身命。如昔尸毘王以身
施鴿。天帝釋故往試之。知有菩薩志不。釋
語毘首羯磨天。汝作鴿身。我當作鷹逐汝。
汝便佯怖入王腋下。俄毘首即自返身作
鴿。釋返身作鷹。急飛逐鴿。鴿直入王腋
下擧身戰怖。是時鷹住樹上。語王言。汝
還我鴿。此是我食非是汝有。王言。我初
發意。欲救一切衆生。欲令度苦。鷹言。王
度一切衆生。我是一切衆生數。何以獨不
見愍而奪我食耶。王答言。汝須何食。鷹
言。我作誓。食新殺血肉。菩薩言。我作誓。
一切衆生來歸我者。一心救護令不遭難。
汝須何食當相給與。鷹言。我所食者新殺
血肉。王即念言。此亦難得。自非殺生則
無由得。云何殺一與一。思惟心定即呼人
來。持刀自割股肉與鷹。鷹語王言。唯以肉
與我。當以道理令肉與鴿輕重正等。勿見
欺也。王言。持秤來以肉對鴿。鴿身轉重王
肉轉輕。王令割二股肉盡亦輕不足。次割
兩臗兩乳胸背。擧身肉盡。鴿身猶重。是
時王擧身。欲上乃與鴿等。鷹語王言。大
王。此事難辦何用如此。以鴿還我。王言。
鴿來歸我終不與汝。我前後喪身不少。初
不爲法而有愛惜。今欲求佛便扳稱上心
定無悔。諸天龍神一切人民皆共讃言。爲
一小鴿酸毒乃爾。是事希有地爲大動。毘
首讃善。大士眞實不虚。始是一切衆生福
田。釋及毘首還復天身。即令王身還復如
故。求道如此乃可得佛
(三)昔有一人。受使遠行獨宿空舍。中夜有
一鬼。擔死人來著其前。後有一鬼逐來瞋
罵前鬼。是死人是我許。汝何以擔來。二
鬼各捉一手諍之。前鬼言。此有人可問。
是死人是誰擔來。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
若實語亦當死。若妄語亦當死。二倶不免。
何爲妄語。語言前鬼擔來。後鬼大瞋捉手
拔出著地。前鬼取死人一臂補之。即著如
是。兩脚頭脅皆被拔出。以死人身安之如
故。於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其
人思惟。我父母生我身。眼見二鬼食盡。今
我此身盡是他身肉。我今定有身耶爲無
身耶。若以有者盡是他身。若無者今現身
如是。思惟已其心迷悶。譬如狂人。明旦尋
路而去到前國者。見有佛塔衆僧。不可問
餘事。但問己身爲有爲無。諸比丘問。汝
是何人。答言。亦不自知是人非人。即爲
衆僧廣説上事。諸比丘言。此人自知無我。
易可得度。而語之言。汝身從本已來恒自
無我。非適今也。但此四大合故計爲我身。
即度爲道。斷諸煩惱即得羅漢道。是爲能
計無我虚得道不遠
(四)持戒之人無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
失。譬如有人常供養天。其人貧窮四方乞
求。供養經十二年。求索富貴人心既志。
天愍此人自現其身。而問之曰。汝求何等。
我求富貴。欲令心之所願一切皆得。天與
一器名曰徳瓶。而語之言。君所願者悉從
此瓶出。其人得以隨意所欲無不得。得如
意已具作好舍象馬車乘。七寶具足供給
賓客事事無乏。客問之言。汝先貧窮今日
云何得如此富。答言。我得天瓶。天瓶中出
此種種物。故富如是。客言。出瓶。見視其
所出物。即爲出瓶。瓶中引出種種諸物。
其人驕逸捉瓶起舞。執之不固失手破瓶。
一切諸物倶時滅去。持戒之人種種妙樂
無願不得。若人毀戒驕逸自恣。亦如彼人
破瓶失物。是以欲天樂及涅槃樂。當堅持
禁戒。莫破所受戒。若破所受戒。永墜三
塗受苦。乃無復出期。夫人欲求報應。常
當修習善心相續不絶。若命終時。能却諸
惡受善果報。所以然者。若不先習善心。
設命終時欲令心善。卒不從意。譬如西方
有一國王素無馬。減損國藏四出推求。買
五百匹馬以防外敵。足以安國。養馬既久
國中無事。王便思惟。五百匹馬食用不少。
飼養煩勞無益國事。便勅所典掩眼令磨。
可得自食不損國藏。馬磨既久習於旋迴。
忽然鄰國興兵入境。王便約勅被馬具莊。
勇將乘騎如戰鬪法。鞭馬向陣欲直前入。
諸馬得鞭盡旋迴走。無向敵意。鄰賊見之
知無所能。即便直前大破王軍。以是故知。
欲求善果報。臨命終時心馬不亂。則得隨
意。往不可不先調直心馬。若不先調直心
馬者。死賊卒至。心馬盤迴終不如意。猶
如王馬不能破賊保全其國。是以行人善
心不可不常在於胸心
(五)貧窮之人割輟身口。持用布施其福無
量。譬如往昔國王設會。諸佛及僧種種供
養。時有一貧窮老母都無所有。常仰乞索
以自活命。聞王請佛設會。心生歡喜意欲
勸助。自惟無物。正有少豆欲勸助而門人
不聽前。於是佛見其善心。即以神力令此
大豆遍墮衆食器之中。王見此豆即瞋厨
兵。何以使食中有此豆耶。佛語王言。非
厨兵過也。乃是外貧窮老母所施。聞王設
會無以勸助。持此少豆勸助於王。是以食
中有此豆耳。佛語大王。此老母所施雖微。
得福良多於大王。王言。何得多種種餚饍
供養而得福少。此老母以少許物布施返
得福多。佛語王言。王雖種種供養。盡出百
姓於王無損。此老母貧窮正有少許豆。盡
持勸助。是故得多。王得福少。佛爲王種
種説法。王及老母皆得道跡。是以修福種
徳惟在至心。達解法相何憂不果
(六)昔有一婆羅門。居家貧窮正有一牸牛。
&MT00946;乳日得一斗以自供活。聞説十五日飯
諸衆僧沙門得大福徳。便止不復*&MT00946;牛。
停至一月并取。望得三斛持用供養諸沙
門。至滿月便大請諸沙門至舍皆坐。時婆
羅門即入*&MT00946;牛乳正得一斗。雖久不*&MT00946;
乳而不多。諸人呵罵言。汝癡人。云何日
日不*&MT00946;乃至一月也。而望得多。今世人
亦如是。有財物時。不能隨多少布施。停
積久後須多乃作。無常水火及以身命須
臾難保。若當不遇一朝蕩盡虚無所獲。財
物危身猶如毒蛇無得貪著。譬如昔日佛
遊波斯匿王國中。見地有伏藏滿中寶物。
佛語阿難。汝見是毒蛇不。阿難言。已見。
時有人隨佛後行。聞此語試往看之。見有
好寶。嫌佛此語謂爲虚綺。此實是寶而言
爲毒陀。其人即時私將家人大小取此寶
物。其家大富。有人向王言之。此人隨得
寶藏而不輸官。王即收繋。責其寶物即時
輸盡。王故不信更多方拷治之。痛毒備至
而復不首。王大怒欲誅其七世。載出欲殺。
王遣人微伺爲何道説。即言。佛語至誠。
實是毒蛇而我不信。今爲毒蛇所由知當
云。若爲毒蛇所殺正可及身而今乃及
七世。實如所語。使者具上事向王陳説。
王聞此語即喚令還。語其人言。佛是大功
徳人。而汝能憶佛往語。王大歡喜還其寶
物。放之令去。縁念佛語故得免死難。是
以佛語不可不志心念之
(七)持戒之人寧失身命不違佛教。譬如往
日有賈客乘船入海。時有二人欲至他國。
傍載至於中流。値遇惡風吹破船舫。諸
賈客取所依用以自濟。時下座道人得一
板木。上座語言。佛説法恭敬上座。汝與
我板來。不畏犯戒也。下座道人聞是語已。
便自思惟。何者爲重。護戒爲重。思惟是
已。我寧當愼護佛教而死。即以板木獻上
座。下座便沒海水中。水神見道人持戒如
是不違佛教。將是道人至於岸上。因此道
人至誠持戒故。一船*賈客皆得不死。水
神讃道人言。汝眞是持戒之人也。以是證
故寧持戒而死。不犯戒而生。是以戒徳可
恃怙。能濟生死苦
(八)一切衆生貪著世樂不慮無常。不以大
患爲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應死。繋在牢
獄恐死而逃走。國法若有死囚踰獄走者。
即放狂象令蹈殺。於是放狂象令逐此罪
囚。囚見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
龍張口向上。復四毒蛇在井四邊。有一草
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復有兩白
鼠噛此草根。時井上有一大樹。樹中有蜜。
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墮此人口中。其人得
此一滴。但憶此蜜不復憶種種衆苦。便不
復欲出此井。是故聖人借以爲喩。獄者三
界囚衆生。狂象者無常。井衆生宅也。下
毒龍者地獄也。四毒蛇者四大也。草根者
人命根也。白鼠者日月也。日月尅食人命
日日損減無有暫住。然衆生貪著世樂不
思大患。是故行者當觀無常以離衆苦
(九)昔有慳貪長者。佛欲度之。先遣舍利
弗。爲説布施之福種種功徳。長者慳貪都
無施意。見日欲中語舍利弗。汝何不去我
無食與汝。舍利弗知不可化。即還佛所。
佛復遣目連。神足返化而爲説法。長者復
言。汝欲得我物故作此幻術。目連知其不
可化。即還佛所。於是佛必破其慳貪自造
其家。長者見佛自來。爲作禮將佛入座。佛
方便種種説法。語長者言。汝能行五大施
不。長者白佛。我小施猶尚不能。況復大施。
長者白佛。云何五大施。佛言。五大施者。
不得殺生。汝能作不。長者思惟。不殺生
者。乃不用我財物又無所損。即白佛言我
能。以是次第爲説。乃至不飮酒。皆言能
作。於是佛即爲長者種種説法五戒義。若
能持此五戒。便爲作五大施竟。即大歡喜。
欲以一張不好&T073554;施佛。即入庫求無不好
者。便以一張而奉施佛。庫中餘&T073554;盡相隨
來。至於佛前。佛知長者施心不定。語長
者言。天帝釋與阿修羅共鬪。心不定故三
返不如。後以定心故大破阿修羅軍。長者
聞已。知佛大聖深知人意。信心清淨。佛
爲説法。即得須陀洹道。明日魔知其心。即
化作佛欲來壞之。而至其家。長者以未得
他心智故。不知是魔歡喜迎之。善來將入
座。魔佛語長者言。我昨日所説者。盡非
是佛語。汝速捨之。長者聞此語已。甚大
怪之。形雖是佛而所説者非。如師子皮被
驢。雖形似獅子而心是驢。長者不信。魔
知其心正還復其身言。我故來試汝。而汝
心不可轉。是故經言。見諦之人尚不信佛
語。何況餘道。以深察理故。是故佛弟子
要解深理。魔説佛説悉皆能知。是故義不
可不學。施不可不修
(一○)行者求道。不得貪著好美色。若貪破
人功徳之本。譬如昔有一阿羅漢。常入龍
宮食。爲龍説法。食已出於龍宮。持鉢授與
沙彌令洗鉢中殘數粒飯。沙彌噉之大香
甚美。便作方便入師繩床下。兩手捉繩床
脚。至時與繩床倶入龍宮。龍曰。此未得
道何以將來。師言。不覺不知。沙彌得飯
食。又見龍女身體端正香妙無比。心大貪
著即作誓願。我當奪此龍處居其宮。龍言。
後更莫復將此沙彌來。沙彌還已一心布
施持戒。專求所願早作龍身。是時遶寺。
足下水出。自知必得作龍。徑至師本所入
處大池水邊。以袈裟覆頭而入水中。即死
返爲大龍。福徳大故即殺彼王擧池盡赤。
未爾之前。諸師衆僧皆呵罵之。沙彌言。
我心已定諸相已出。將諸衆僧就池見之。
以是因縁故不當貪著好香美色。喪失善
根見墮惡道
(一一)昔有天人食福欲盡。七證自知。一者
頭上華萎。二者頸中光滅。三者形身損
痩。四者腋下汗出。五者蠅來著身。六者
塵土坌衣。七者自然去離本座。自知福
盡下生世間貧窮家與疥癩母猪作子。愁
憂不樂。更有一天人來問。汝何以不樂。答
曰。吾壽將終。下生爲疥癩母猪作子。是
故愁耳。彼天曰。釋迦文佛在忉利天宮爲
母説法當往歸依。及比丘僧。可得免苦。便
往詣佛所志心歸命。七日之後壽盡。來生
世間大長者家。母妊娠後恒聞三歸聲。至
十月滿乃生墮地。長跪叉手歸命佛法僧。
其母驚謂是不祥。便欲殺之。思惟言。長
者之子不可便爾。罪我不少。即往白長者
具説此意。長者言。人生居世不知歸命三
尊。而生此兒。纔生已知三尊。將是神人。
好養之勿怪也。此兒之福才聰特異。父母
愛重。至年五歳與同輩道邊戲。時舍利弗
目連過前爲作禮。舍利弗曰。未見小兒作
禮如此。兒白道人。不相識耶。舍利弗。即
入定觀其本相。乃知是彼天人。便長跪詣
舍利弗目連。願尊爲請佛及僧。明日造鄙
舍食。即便許之。兒歸白父母言。向請舍
利弗目連。願世尊明日屈意飯食。父母歡
喜即爲竭財上饍食具。明日佛將諸大衆
往到其家。兒及父母迎佛作禮。佛即就座。
行水下食須臾已訖。佛爲説法。父母及兒
皆得無所從來法忍。百千天人發無上正
眞道意。經言。能竭慈可謂如此矣
(一二)昔有放牛人。在大澤中。見有金色華光
明善好。自即生念。佛去此不遠當取供養。
即採華數斛重擔而去。未至道中爲牛所
觝殺。心存佛故即生第二忉利天上。所受
宮殿廣博嚴好。宮出四邊。陸生金色華。光
明徹照。諸天之法適生天上。先觀宿命却
食天福。時彼天人自觀宿命。具見採華爲
牛所殺。歡喜歎曰。佛無量福祚。未及設供
報已巍巍。況恒修徳者。便復取其宮邊華。
并持種種餘供養具。欲遵本願。諸天見其
取華。皆往問之。汝方來受福。當五欲自
樂而採華爲。天子報言。吾爲人時。欲詣
佛以華供養。竟不果願。尚得來生此。況
得作者。今所以取華。欲遵本願増將來福。
爾時諸天皆生善心。有八萬四千天子。倶
共來下作天伎樂。天花天香種種供養。諸
塔寺中未見佛。復有上座得道比丘而爲
説法。諸天聞法心皆歡喜増諸功徳。遂得
見佛。鼓樂絃歌散衆名華。種種供養佛及
衆僧。佛爲説清淨妙法。其人及八萬四千
諸天。皆得法眼淨。此天子之與八萬諸天。
皆昔日善知識。今相發起一時得道
(一三)昔有外國有一大長者大富。惟有一子
愛重無比。後日得病大困。治之不瘥遂到
無常。臨命終時一心念佛。佛現形其前。
心安意定便得生天。父母念子愁惱便欲
自殺不能自解。因以火燒取其骨著銀瓶
中。至月十五日。便施百味飮食持著其前。
擧聲悲哭宛轉臥地。天子在上見其所爲。
自念。我不現化意終不解。即下作小兒年
八九歳。在道邊放牛。牛卒死臥地。小兒便
行取草着死牛口。擧以杖打牛。呼言起食。
父母大小見小兒所爲。便共笑之。前問言。
卿誰家子何癡乃爾。牛今已死擧草着口。
寧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雖死。頭口
故在。擧草不食。況君兒死來已久矣。加
火燒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著前而
加啼哭。寧得食之不也。其父意即開解問
兒。卿是何人。兒言。我是長者兒。今蒙佛
恩得生天上。見父母悲惱太甚故來相化
耳。父意解大歡喜無復愁憂。天子忽爾不
現。父母歸家即大布施。奉持禁戒讀經行
道。得須陀洹果
(一四)昔無數世時。有一佛圖。中有沙門數
千餘人止住其中。遣諸沙彌數百人行分
衞供給衆僧。日輸米一斛。師便兼課一偈。
有一沙彌。時過市中行且誦經。時肆上有
賢者。見沙彌行誦。禮而問曰。道人行何
所説。答曰。分衞給僧兼誦一偈。賢者又問。
若無事可誦幾偈。答曰。可得十餘偈。又
問。分衞幾日。曰九十日。當輸九十斛米。
賢者謂誦道人。但還安意誦經。我當相代
出米。沙彌大喜。賢者與米九十斛。還報
師已便閑讀經。經三月通千四百偈。啓
師。誦經已訖。要當詣檀越家試之。師即
聽。詣賢者所報曰。蒙君重惠得安誦經。
今經已止故來説之。沙彌誦文句。流利無
有躓礙。賢者歡喜稽首爲禮。願我來世聰
睿博達多聞不忘。因此福願世世所生明
識強記。及到佛出世現爲弟子。名曰阿難。
常侍世尊特獨辯通博聞第一。師曰。時賢
者今阿難是。夫勸助學者志求願功徳不
虚。縁是福報隨願而得如是也。須彌山南
有一大樹。高四千里。諸鉢叉鳥棲宿其上。
樹常不動。有小鳥形類鶉鴳。住止其上。
樹即振搖。鉢叉鳥語樹神言。無知我身將
重而初不動。小鳥未宿反更振動。樹神言。
此鳥雖小從大海底來純食金剛。金剛爲
物所墮之處無不破壞。所以大怖不能自
安。經以爲喩。若有凡人解深經一句口誦
心念。身中三毒四魔八萬垢門皆不能自
安。何況博採衆法爲世橋梁者也
(一五)佛語目連。汝對欲至。目連言。我有神
力超蹈須彌山。對若東來我便向西。若北
來我當趣南。那得我耶。佛語目連。罪福
自然不可得避。遠飛不息乃墮山中。時有
車輻老公。目連正墮其前。形状似鬼。老
公謂是惡物。擧車輻打之。即折其身。目
連被痛甚羞懊惱。盡忘本識。佛哀念之授
其威神。爾乃得自思惟還復本形。是砰車
輻老公。目連前世時父。目連與父諍。目
連意中念言。撾殺此公骨折快也。是以得
此罪殃。愼莫作不孝之罪。是以人生處世。
不可不愼心口而孝養父母也
(一六)昔有沙門行草間。有大蛇言。和尚道
人。道人驚左右視之。蛇言。道人莫恐莫
怖。願爲我説經。令我脱此罪身。蛇曰。道
人聞有阿耆達王不。答曰聞。蛇曰我是也。
道人言。阿耆達王立佛塔寺供養功徳巍
巍。當生天上。何縁乃爾也。蛇言。我臨命
終時。邊人持扇墮我面上。令我瞋恚受是
蛇身。道人即爲説經。一心樂聽不食七日。
命過生天。却後數月持花散佛。衆人怪之。
在虚空曰。我阿耆達王。蒙道人恩聞法得
生天上。今來奉花報佛恩耳。是以臨命之
人。傍側侍衞者不可不護病者心也
(一七)外國有一人治生。進金銀數千斤。意
甚重之。欲藏著地中。恐螻蛄蟲鼠而侵盜
之。欲藏著草澤中。復恐狐狸野獸取之。
復不信家室中外兄弟妻子。便著懷中出
入行來恒恐失之。時長齋之月。四輩弟子
盡詣塔寺燒香散花。此人觀視具見如是。
復見塔寺前有一大鉢。四輩弟子繞塔。持
金銀錢物投之鉢中。其人問曰。何以投寶
著此鉢中耶。道人答曰。此名布施。二名
牢固藏。三名不知腐朽其人思惟。眞實
如是人言。稱吾所求。便持金銀盡投鉢中。
道人爲呪願又説。牢固者水不能沒火不
能燒。盜賊怨家不能侵害。投之寶藏不
知腐壞。當來獲報百千萬倍。故名布施。
其人意解歡喜無量。即於塔前得須陀洹
道。是以志心作福功不唐捐。自致得道
(一八)昔雀離寺有一長老比丘。得阿羅漢道。
將一沙彌。時復來下入城遊觀。衣鉢大重
令沙彌擔隨其後。沙彌於道中便作是念。
人生世間無不受苦。欲免此苦當興何等
道。作是思惟。佛常讃歎菩薩爲勝。我今
當發菩薩心適作是念。其師即以它心智。
通照其所念。語沙彌言。持衣鉢來。沙彌便
持衣鉢授與其師。師語沙彌。汝在前行。沙
彌適在前行。復作是念。菩薩之道甚大勤
苦。求頭與頭求眼與眼。此事極難非我所
辦。不如早取羅漢疾得離苦。師復知其所
念。語沙彌言汝。汝擔衣鉢還隨我後。如
是三返。沙彌怪愕不知何意。前至所止處。
叉手白師請問其意。師答曰。汝於菩薩道
三進故。我亦三返推汝在前。汝心三退故
推汝在後。所以爾者。發菩薩心。其功徳
勝滿三千世界成阿羅漢者。不可爲喩也
(一九)昔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出家倶爲
沙門。兄好持戒坐禪。一心求道而不好布
施。弟好布施修福。而喜破戒。釋迦出世。其
兄値佛出家修道。即得阿羅漢。而獨薄福
常患衣食不充。與諸伴等遊行乞食。常獨
不飽而還。其弟生象中。爲象多力能却怨
敵。爲國王所愛。以好金銀珍寶瓔珞其身。
封數百戸邑供給此象隨其所須。兄比丘
者。値世大儉遊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後得
少麤食殆得存命。先知此象是前世兄弟。
便往詣象前。手捉象耳而語之言。我與汝
倶有罪耶。象便思惟比丘語。即得自識宿
命。見前世因縁。象便愁憂不復飮食。象
子怖懼往白王言。象不復飮食。不知何意。
王問象子。先無人犯象不。象子答王言。
無他異人。惟見一沙門來至象邊須臾便
去耳。王即遣人四出覓此沙門。有人於林
中樹間得。便便攝此沙門將詣王前。王問
沙門言。至我象邊何所道説。沙門答王言。
無所多説。我直語象言。我與汝倶有罪耳。
時沙門便向王具説前世因縁事。王意便
悟。即放此沙門令還所止。是以修福之家。
戒施兼行莫偏執。而功徳不備也
(二○)昔有一比丘被擯。懊惱悲歎啼泣而行。
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爲毘沙門天王所
擯。時鬼問比丘言。汝有何事啼泣而行。
比丘答言。犯僧事。衆僧所擯。一切檀越供
養失盡。又惡名聲流布遠近。是故愁歎啼
泣耳。鬼語比丘言。我能令汝滅惡名聲大
得供養。汝便可立我左肩上。我當擯汝虚
空中行。人但見汝而不見我身。汝若大得
供養當先與我。彼鬼即時擔比丘。於先被
擯聚落上虚空中行。時聚落人見皆驚怪。
謂其得道。轉相謂言。衆僧無状。枉擯得
道人。時聚落人皆詣此寺訶責衆僧。即送
此比丘住於寺内。遂大得供養。此比丘隨
所得衣食諸物。輒先與鬼不違本要。此鬼
異日復擔此比丘遊行空中。正値毘沙門
天王官屬。鬼見伺官甚大驚怖。擲棄比丘
絶力而走。此比丘遂墮地而死。身首碎爛。
此喩行者宜應自修所向無疑。恃託豪勢
一旦傾覆。與彼無異也
(二一)昔目連與弟子倶從耆闍崛山下。到王
舍城乞食。目連於道中仰視虚空。悵然而
歎。其弟子問。何因縁歎。目連答曰。卿欲知
者須還到佛所可便問也。於是乞食訖還
到佛所。其弟子便問向所歎事。目連答曰。
我見上虚空中有一餓鬼。身極長大其状
醜惡。有七枚熱鐵丸從口中入直下過。既
下過已還從口入。擧身燒然苦痛宛轉。絶
倒更起起復還倒。是故歎耳。非我獨見佛
亦見之。弟子問言。以何因縁受苦如是。
目連答曰。汝自以是問佛世尊。其弟子即
時白佛。問其因縁。時佛答言。此餓鬼者前
世曾爲沙彌。時世極儉以豆爲食。沙彌者
爲衆僧行食。至其師前偏多七枚豆。以是
罪故受餓鬼身苦毒如是。佛言。我亦常見
所以不説。恐人不信得極重罪也。此喩世
間少豆。偏爲師故。而不自入。其罪猶爾。
況當佛説般若而不生信。返更誹謗。其罪
重於五逆。受地獄苦極重不可稱數也
(二二)昔有一居士其婦妊娠。請佛到舍供養
畢。欲令如來占其婦後生子。欲知男女。佛
言。後當生男端正姝好。及至長大當於人
中受天上樂。後當得羅漢道。居士聞之心
疑不信。後復請六師供養畢。復使占之。
居士語六師言。前使瞿曇沙門占之。言後
當生男。實是男不。六師答言。當生女。彼
六師等憎嫉佛法苟欲相反。還自思惟言。
若彼生男。居士當棄我奉事瞿曇。便作詭
語語居士言。汝婦當生男。生男之後方大
凶禍。家室親屬七世絶滅。以不吉故我先
詭言是女也。居士聞之心大惶怖不知所
以。彼六師等便語居士。欲得吉利唯當除
去之。六師便爲居士婦按腹。欲令墮兒反
害其母。居士婦遂便命終而兒不死。宿命
福徳故也。居士便棄其婦著死人處。大積
薪燒之。火炎既盛。佛便將諸弟子。往就觀
之。居士婦身始破壞。便見其兒在蓮華上
坐。端正姝好顏貌如雪。佛令耆域取此兒
來。耆域入火抱兒來出。還本居士。遂便
養育。至年十六才美過人。便廣設多美飮
食。請彼六師。六師既坐。未久之間便失笑。
其人問何故笑也。六師答言。吾見五萬里
有山。山下有水。有獼猴落水中。是以笑
耳。此兒知其虚妄。便鉢中盛種種好羹以
飯覆上。使人&T016254;與之。餘人鉢中下著飯上
著羹。諸人皆食。唯六師獨瞋不食。主人問。
何故不食。六師答言。無羹。云何食。主人
言。君眼乃見五萬里獼猴落水。何不見飯
下羹耶。於是六師大瞋。竟不食而還。居
士及兒。因是止不奉事。歸命佛法僧。佛
爲種種説法。遂得道果。此喩極多。略記
明眞僞如是
衆經撰雜譬喩卷上



衆經撰雜譬喩卷下
  比丘道略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二三)外國有一呪龍師。澡罐盛水詣龍池邊
一心讀咒。此龍即時便見大火從池底起。
擧池皆然。龍見火怖出頭望山。復見大火
燒諸山澤。仰視山頭空無住處。一切皆熱
安身無地。唯見澡罐中水可以避難。便滅
其大身作微小形。入澡罐水中。彼龍池者。
喩欲界也。所望山澤。喩色界也。視山頂
者。喩無色界也。呪龍師者。喩菩薩也。澡
罐水者。喩泥洹也。術者。喩方便也。大火
燃者。喩現無常也。龍大身者。喩憍慢也。
作小形者。喩謙卑也。言菩薩示現劫燒欲
色同然。無常大火恐怖衆生。令除憍慢謙
卑下下。然後乃悉入涅槃也
(二四)昔捕鳥師。張羅網於澤上。以鳥所食物
著其中。衆鳥命侶競來食之。鳥師引網。
衆鳥盡墮網中。時有一鳥大而多力。身擧
此網與衆倶飛而去。鳥師見影隨而逐之。
有人謂鳥師曰。鳥飛虚空而汝歩逐。何其
愚哉。鳥師答曰。不如來告。彼鳥日暮要
求栖宿進趣不同。如是當墮。其人故逐不
止。日已轉暮。仰觀衆鳥飜飛諍競。或欲
趣東或欲趣西。或望長林或欲赴澗。諍競
不止須臾便墮。鳥師還得次而殺之。捕鳥
師者。如波旬也。張羅網者。如結使也。負
網而飛。如人未離結使欲求出要也。日暮
而止。如人懈怠心不復進也。求棲不同者。
如起六十二見互相反也。鳥墮地者。如人
受邪報落地獄也。此明結使塵垢其魔網
也。是以結使覆人猶如羅網。在二塗中好
善善護身口。莫令放逸在此網中也。三
惡道苦生死長遠不可堪處
(二五)昔有賈客五百。乘船入海欲求珍寶。
値摩竭大魚。出頭張口欲食衆生。時日風
利而*船去如箭。商主語衆人言。船去大
疾可捨帆下汎之。輒如所言。捨帆下*汎。
*船去輙疾而不可止。商主問船上人言。汝
見何等。答曰。我見上有兩日出。日下有
白山。中間有黒山。商主驚言。此是大魚
當奈何哉。我與汝等今遭困厄。入此魚腹
無復活理。汝等各隨所事一心求救。於是
衆人各隨所事。一心歸命。求脱此厄。所
求愈篤。船去愈疾。須臾不止。當入魚口。
於是商主告諸人言。我有大神號名爲佛。
汝等各捨所擧。一心稱之。時五百人倶發
大聲。稱南無佛。魚聞佛名。自思惟言。今
日世間乃復有佛。我當何忍復害衆生。適
思惟己即便閉口。水即倒流轉遠魚口。五
百賈人一時脱難。此魚前身曾爲道人。以
微罪故受此魚形。既聞佛聲尋憶宿命。是
故思惟善心即生。此明五百賈人但一心
念佛。暫稱名號。即得解脱彌天之難。況復
受持念佛三昧。令重罪得薄。薄者令滅。
足以爲驗也
(二六)昔有屠兒。詣阿闍世王所乞求一願。王
曰。汝求何願。答曰。節會之際宜須屠殺。王
見賜我當盡爲之。王曰。屠殺之事人所不
樂。汝何故樂求之。答曰。我昔爲貧人。因
屠羊之肆。以自生活。由是之故得生四天
王上。盡彼天壽來生人中。續復屠羊。命
終之後生第二天上。如是六反屠羊。因是
事故遍生六天中。受福無量。以是故今從
王乞一願。王曰。設如汝語何以知之。答
曰。我識宿命。王聞不信謂是妄語。如此
下賤之人何能識宿命耶。後便問佛。佛答
曰。實如其言非妄語也。此人先世曾値辟
支佛。見佛歡喜至心諦觀。仰視其首俯察
其足。善心即生。縁是功徳故得生六天。
人間六返自識宿命。以福熟故得人天六
返。罪未熟故未得受苦。畢此身方當入地
獄受屠羊之罪。地獄罪畢當生羊中一一
償之。此人識宿命淺。唯見六天中事。不
及過去第七身故。便謂屠羊即是生天因
也。如是但識宿命。非通非明也。是以修
功徳者必發願。勿便孟浪使果報不明。此
可爲驗矣
(二七)阿難白佛。佛生王家。坐於樹下念道
六年。得佛如是爲易得耳。佛告阿難。昔
有長者。居甚大富衆寶備具。唯無赤眞珠
以爲不足。便將人入海採珠。經歴險阻乃
到寶處。刺身出血油嚢裹之懸著海底。珠
蛤聞血香唼食之。乃得出蚌。剖蚌出珠。
採之三年方得一珮。發還到海邊。同伴見
其得好寶。欲共圖之。倶行取水。衆人推
著井中覆之而去。墮在井底久。其人見有
師子從傍穴來飮水。其人復惶怖。師子去
後尋孔而出還到本土。其伴歸到家。呼曰。
卿得吾一珮無人知兼欲見害。卿可密盡
相還。吾終不言卿也。其人怖懅盡還其珠。
珠主得已持還。家有兩兒著珠共戲。共相
問曰。此珠出生何處。一兒曰。生我嚢中。
一兒曰。生室甕中。父見笑之。婦曰何笑。
答曰。吾取此珠勤苦乃爾。小兒依我得之
不識本末。謂生甕中。佛告阿難。汝但見
我成佛。不知我從無數劫學之勤苦。至今
乃得謂之爲易。如彼嬰兒謂珠生嚢中矣。
是以修諸萬行。積功累劫非但一事一行
一身而可得也
(二八)昔有導師入海採寶。時有五百人追之
共行。導師謂曰。海中有五難。一者激流。
二者洄波。三者大魚。四者女鬼。五者醉菓。
能度此難乃可共行。衆人要訖乘風入海
到寶渚各行採寶。一人不勝菓香食之。一
醉七日。衆人寶足颿風已到。欲嚴還出鳴
鼓集人。一人不滿四布求之。見臥樹下醉
未曾醒。共扶來還析樹枝拄之。共歸還國。
家門聞喜悉來迎逆。醉者見無所得獨甚
愁慼。醉人不樂拄扙入市。市人求價。乃至
二萬兩金。其人與之。問杖有何徳。曰此
爲樹寶。搗燒此杖熏諸瓦石悉成珍寶。其
人反求之。少許持歸試驗果如其言。所可
熏蒸悉成衆寶。喩曰。導師者。謂菩薩也。
五難者。謂五陰也。寶渚者。謂般若七財
也。醉者。從心懈廢也。折取寶樹枝者。謂
自修勵。更興精進。熏瓦石成寶者。謂以
經道熏諸惡行悉成法器也
(二九)昔山中有兩沙門。閑居行道得六通。去
之不遠有一師子生二子。稍稍長大。師子
母欲行。心念惟道徳二慈可以委命。即語
欲行來。二子尚小恐人傷害。欲寄道人惟
蒙慈護。自當來視道人許之。師子行還。
見子附道人復捨而行。道人分衞還餘食
共食之。毎見道人還喜行迎。道人後行。
獵師遇之。師子子迸走入草。獵師依憑道
人。便著室中袈裟。入草擒之。師子謂是
道人。即出赴之。獵師打殺剥皮取作師子
皮裘。直金千兩。道人行還不見師子。坐禪
觀之。知爲獵師所殺。即以神力奪皮來還。
作褥坐上。口爲呪願。復禪觀之。知當往
生國中長者家作雙生子。道人往詣其家。
問長者何所乏。曰惟患無子。便報爲長者
求子。長者大喜。道人言。若得子何以相
報。曰子長大當施爲沙彌。道人曰。勿忘
此要。唯覺有娠。後果雙生二男。相似如
一年。八九歳。道人過。二兒見自然歡喜。
道人謂長者曰。識本誓不。長者不敢違誓。
便以二子施沙門。沙門將入山學。未久亦
得阿羅漢。亦恒自坐故皮上。日日入禪自
觀。便見己前身皮。各起禮謝。師恩力乃
令我等得道。皆是慈念之力。禽獸善心猶
尚解脱。何況志情發於善願。而不解脱也
(三○)昔有屠兒。欲供養道人。以其惡故而
無往者。後見一新學沙門威儀詳序。請歸
飯食種種餚饍。食訖還請此道人。願終身
在我家食。道人即便受之。玩習既久切見
在其前殺生。不敢呵之積有年歳。後屠兒
父死作河中鬼。以刀割身即復還復。道人
渡河。鬼捉*船曰。沒此道人著河中乃可得
去。*船人怖曰。鬼言吾家昔日供養此道
人。積年不呵我殺生。今受此殃恚故
耳。*船人曰。殺生尚受此殃。況乎道人。
鬼曰。我知爾恚故耳。若能爲我布施作福
呼名呪願。我便相放。*船人盡許爲作福。
鬼便放之。道人即爲鬼作會呼名呪願。餘
人次復爲作會。詣河中呼鬼曰。卿得福未。
鬼曰即得。無復苦痛。*船人曰。明日當爲
卿作福。得自來不。鬼曰得耳。鬼旦化作
婆羅門像來。手自供養。自受呪願。上座
爲説經。鬼即得須陀洹道。歡喜而去。是
以主客之宜理有諫正。雖墮惡道故有善
縁。可謂善知識者是大因縁也
(三一)昔有賈客。入海採寶。逢大龍神擧*船
欲飜。諸人恐怖。龍曰。汝等頗遊行彼國不。
報言。曾行過之。龍與一大卵如五升瓶。
汝持此卵埋彼國市中大樹下。若不爾者
後當殺汝。其人許之。後過彼國埋卵著市
中大樹下。從是以後。國多災疾疫氣。國
王召道術占之。云有蟒卵在國中。故令有
災疫。輒推掘燒之。病悉除愈。賈客人後
入海。故見龍神重問事状。賈人曰。昔如
神教埋卵市中。國中多有疾疫。王召梵志
占之。推得焚燒病者悉除。神曰。恨不殺
奴輩。*船人問神。何故乃爾也。神曰。卿
曾聞某國有健兒某甲不。曰聞之。已終亡
矣。神曰。我是也。我平存時喜陵擽國中
人民。初無教。呵我者但奬我。使我墮蟒
蛇中。悉欲盡殺之耳。是以人當相諫從善
相順。莫自恃勢力陵擽於人。坐招其患三
惡道苦。但可聞聲不可形處
(三二)昔波羅奈國有五百盲人。周行乞索。値
世饑儉無所得。自共議曰。佛在舍衞教人
惠施。當詣彼國可得濟命。各曰。當雇一人
牽吾等到彼。五百盲人各許一銀錢。其人
即許將到彼國。便爾進路。受雇者語諸盲
人曰。此下道險。卿等各以錢付我。若逢
寇賊我當藏之。盲人盡以錢付之。其人得
錢便爾捨去。諸盲人週遊數日。飢渇不知
道路。即共同時歸命於佛。言佛神聖當哀
我等令免此厄。佛即忽然現神在前。手摩
盲頭皆得眼明。飢渇飽滿。五百人歡喜。踊
躍願爲弟子。鬚髮即落衣鉢法服。佛重爲
説法。皆得應眞。飛隨佛還詣祇洹。阿難白
佛。此五百人宿命有何罪福。佛言。昔過
去世有長者。雇五百人作。先取作直各散
捨去。然後歴世故受此厄。是時長者今擔
錢去者是也。債解値吾開悟今皆得道。罪
福如是。是以人之造業不同。或是造業。
或是報業。不可不愼也
(三三)昔有二人親親。爲知識不相違失。後
一人犯罪。罪應至死。便亡走過知識。知
識不開門。逆問卿是何人。答曰。我是知
識也。有罪故來相過耳。其人語曰。緩時
爲親親。有急各自當去。不前卿也。知識
大不樂。自念曰。人緩時出入行來。飮食不
相捨離。云何有急。便爾相棄耶。豈是厚
乎。便去欲入山。復有一善知識往過之。
其人便開門藏之言。卿與我雖踈。當送卿
著安隱處。便以車載珍寶。自往送到他國。
當與彼王諸長者所在相聞。爲作宮室。安
著田宅財寶。供給與已捨還。佛爾時見此
人便引爲喩。犯罪者。喩人精神。親友者。
喩四大身。善知識者。喩三歸五戒。喩人
將養四大。飮食餚饍四事無乏。無常對至
當墮惡趣。求其藏避須臾反閉門不前。後
遇善知識。知識將至他國安著所須供給
無乏喩布施持戒至身死時。福力所引送
到天上。七寶宮殿服天寶衣。天百味食自
然至極樂無量。是以人生世勿食自養。當
割減作福。如養四大身豈有所益。知者應
行之
(三四)佛般涅槃後百歳。有國王事天神。大
祠祀用牛羊。猪豚犬雞各百頭。皆付厨士
殺牛羊。厨士中有一優婆塞言。我持佛戒
不得殺生。厨監大恚。即白佛言欲治之。
王問曰。汝故欲違我教耶當殺汝。厨士答
曰。我是佛弟子受持五戒。寧自殺身不違
佛教而便殺生。若隨王教犯殺者死入地
獄。巨億萬歳罪竟乃出。常當短命。持戒
不缺就王誅者。死轉上天。天上得福所願
自然。今假令當死。轉此生身當受天上。
罪福之報相去殊遠。我以是故死死不犯
耳。王言。與七日期。當以象蹈殺汝。若不
死者語乃有實。七日之後。士盡是優婆塞。
身作佛身相如佛形。以驗五百象往蹈之。
優婆塞如佛法。則擧手五指化爲五嶽山。
一山間有一師子出。象見師子惶怖悉皆
伏地。如佛在時。王爾乃信知有佛。便罷
祠祀。從此人受佛戒。臣吏人民亦皆從受
戒。遂爲國師。賢者持戒度人如此
(三五)昔佛在世時。有一優婆夷。朝夕詣佛
供養盡虔未曾有懈。佛知而問欲何志願
也。便白佛言。若有福報。願欲現世生四
子。佛便問何以索四子也。優婆夷言。若
四子長大。令一人主治生賈市積聚財寶。
令一人知田農畜養積聚六畜及穀。令一
人求官食祿覆蔭門戸。欲令一人出家作
沙門得道成就還度父母及一切人。求四
子者正爲此耳。佛言令汝得所願。優婆夷
大喜爲佛作禮而去。後生一男。聰明點慧
其母愛之世間無比。子後長大便問母言。
慈愛何以太甚未有此比。母語子言。本願
四子。唯得汝一人。併愛在汝許。是以爾
耳。所欲之意悉向兒説。兒聞母説深感母
志。便行治生。未滿一年得巨億財。次安
田業畜牧蓋澤牛馬穀米甚無數。次行學
問仕進求官取婦生男門戸遂成豪之家。
復啓言。所以求四子。各知一事。今代爲
之。三事粗辦唯少一事。得出家者甚善。慈
母曰。四子之願得具足矣。母心念言。本
願四子各付一事尚恐不辦。此兒所作。過
於本望。令得出家必能成道。即聽出家。
兒辭母向佛所求作沙門。即得具足精進。
不久得阿羅漢道。還度父母及一切人。得
福得道無不歡喜。是以作福發願但在心
志。無往不得也
(三六)昔有一老母。惟有一子。得病命終。載
著塚間停屍。哀感不能自勝。正有一子當
以備老。而捨我死。吾用活爲不能復歸。當
併命一處。不食不飮已四五日。佛知將五
百比丘詣彼塚間。老母遙見佛來威神光
奕。迷悟醉醒。前趣佛作禮住。佛告老母。何
以塚間也。白言世尊。唯有一子捨我終亡。
愛之情重欲共死一處。佛告老母。欲令子
更活不也。母言善。曰欲得矣。佛言。索香火
吾當呪願更生。告老母。求火宜得不死家
火。於是老母便行取火。見人輒問。汝家前
後頗有死者不。答言。先祖以來皆死。過去
所問之處辭皆如是。經數十家不敢取火。
便還佛所。白言世尊。遍行求火無不死者。
是以空還。佛告老母。天地開闢以來無生
不終人之死亡後人生活亦復何喜。母獨
何迷索隨子死也。母意便解識無常理。佛
因爾廣爲説經法。即得須陀洹道。塚間觀
者數千人。發無上正眞道意也
(三七)昔有一人兩婦。大婦無兒。小婦生一
男。端正可愛。其婿甚喜。大婦心内嫉之。
徉愛念劇於親子。兒年一歳許。家中皆
知大婦愛重之無復疑心。大婦以針刺兒
&T074337;上令沒皮肉。兒得病啼呼不復乳哺。家
中大小皆不知所以。七日便死。大婦亦復
啼哭。小婦摧念啼哭晝夜不息。不復飮食
垂命。後便知爲大婦所傷。便欲報讐。行
詣塔寺問諸比丘。大徳。欲求心中所願。
當修何功徳。諸比丘答言。欲求所願者。
當受持八關齋。所求如意。即從比丘受八
戒齋便去。却後七日便死。轉身來生大婦。
爲女端正。大婦愛之。年一歳死。大婦端
坐不食。悲咽摧感劇於小婦。如是七返。
或二年或三年。或四五年。或六七年。後
轉端正倍勝於前。最後年十四已許人。垂
當出門即夜便卒死。大婦啼哭憂惱。不可
復言不復飮食。晝夜啼哭垂涙而行。停屍
棺中不肯蓋之。日日看視死屍。光顏益好
勝於生時。二十餘日有阿羅漢。見往欲度
脱。到其其家從乞。令婢持一鉢飯與之
不肯取。語婢欲得見汝主人。婢還報云。
欲見大家。答言。我憂愁垂死。何能出見
沙門。汝爲持物乞與令去。婢持物與沙門。
故不肯去。沙門言。欲見主人。婢如是數
反。沙門不去。婦愁憂無聊。沙門正住不
去。亂人意不能耐之。便言呼來。沙門前
見婦。顏色憔悴自掩面目不復櫛梳。沙門
言。何爲乃爾。婦言。前後生七女黠慧可愛
便亡。此女最大垂當出門便復死亡。令我
憂愁沙門言櫛梳頭拭面。我當語汝。婦故
哭不肯止。沙門謂言。汝家小婦今爲所在
本坐何等死。婦聞此言意念。此沙門何因
知之。意中小差。沙門語言。梳門頭逮。
我當爲汝説之。婦即斂頭訖。沙門言。小
婦兒爲何等死。婦聞此語默然不答。心中
慚愧不敢復言。沙門言。汝殺人子。令其
母愁憂懊惱死。故來爲汝作子前後七反。
是汝怨家。欲以憂毒殺汝。汝試往視棺中
死女。知復好不。婦往視之。便爾壞爛臭
不可近。問何故念之。婦即慚愧便藏埋之。
從沙門求哀欲得受戒。沙門言。明日來詣
寺中。女死便作毒蛇。知婦當行受戒。於
道中待之欲噛殺之。婦行蛇遂遮前不得
前去。日遂欲冥。婦大怖懅心念言。我欲至
沙門許受戒。此蛇何以當我前。使我不得
行。沙門知之。便往至婦所。婦見沙門大
喜便前作禮。沙門謂蛇曰。汝後世世更作
小婦。共相酷毒不可窮盡。令現世間
大婦一反殺兒。汝今懊惱已七返。汝前後
過惡皆可度。此婦今行受戒汝斷其道。汝
世世當入泥犁中無有竟時。今現蛇身何
如此婦身。蛇聞沙門語。乃自知宿命。煩怨
詰屈。持頭著地不喘息。思沙門語。沙門
呪願言。今汝二人宿命更相懊惱。罪過從
此各畢。於是世世莫復惡意相向。二倶懺
訖。蛇即命終便生人中。於時聽沙門語。即
心開意解歡喜得須陀洹道。便隨沙門去
受戒作優婆夷。是故罪業怨對如此。不可
不愼之
(三八)昔舍衞國一旦雨血。縱廣四十里。王與
群臣甚大驚怪。即召諸道術及知占候使
推之知爲吉凶。占者對曰。舊記有云。雨血
之災。應生人蟒毒害之物。宜推國内彰別
災禍。王曰。何以別之。知占師曰。是爲人毒
難可別知。試勅國中新生小兒皆送來。以
一空甖使兒唾中。中有一兒唾甖即成火
燄。知此兒是人蟒。議曰。此不可著人間。
即徙置空隱無人之處。國中有應死者可
送與之。蟒吐毒殺之。如是前後被毒所殺
七萬二千人。有師子來出震吼之聲。四十
里内人物懾伏。所流暴害莫能制御。於是
王即募國中能。却師子者與千金。封一縣。
無有應者。衆臣白王。唯當有人蟒能却之。
即勅吏往呼人蟒。遙見師子徑往住前。毒
氣吹師子即死。𧕩爛消索國致清寧。後時
人蟒年老得病命將欲終。佛愍其罪重一
墮惡道無有出期。便告舍利佛。汝往勸之
使脱重殃。舍利弗便往其家。神足來入忽
然住前。人蟒隆怒念曰。吾尚未沒爲人所
易。無所關白。徑來住人前。便放毒氣謂能
爲害。舍利弗以慈慧攘之。光顏益好一毛
不動。三放毒氣而無能害。即知其尊。意解
善念生。便以慈心上下七反觀舍利弗。舍
利弗便還精舍。吸氣人蟒命終。當趣其
日。即天地大動。極善能動天地。極惡亦能
動。時摩竭王即詣佛所。稽首于地問世尊
曰。人蟒命終當趣何道。佛言。今生第一天
上。王聞佛語怪而更問佛言。大罪之人何
得生天。佛言。以見舍利弗慈心七反上下
視之。因是功徳生第一天。福盡當生第二
天上。至七反以後當得辟支佛而般涅槃。
王白佛言。七萬二千人罪不復償耶。佛言。
末後作辟支佛時。身當如紫磨金。時當在
道邊樹下坐。入定意時有大軍衆七萬餘
人。過見辟支佛謂是金人。即取斫破各分
之。定墮手中。視之是肉。皆還聚置而去。
辟支佛因是般涅槃。今世之罪。乃爾時薄
償便畢。佛告王。遇善知識者。山積之罪可
得消滅。亦可得道。佛説是時。王及大衆。皆
大歡喜佛禮而去
(三九)昔有沙門。坐在樹下誦經。鳥來在樹上
聽經。專心聽經不左顧右視。爲獵師所射
殺。鳥臨死時其心不亂。魂神即生天上。自
念生所從來根源。便識一世宿命。既生天
已。來下散華在樹下沙門上。天人語道人
曰。蒙道人誦經恩福故。得免此鳥身。得爲
天人。道人聞鳥語便得道跡。須臾忽然不
現。天人還本所。師曰。諸學道者。臨欲壽終
心不亂者。所生不墮惡道苦痛之處。便識
宿命自所更來。故出經示後生也
(四○)昔佛在世時。出祇洹七里有一老公健
飮酒。弟子阿難往諫喩。今佛在此宜當往
見。老公言。我聞佛在此意欲往見佛。佛
善授人五戒不得飮酒。我不得飮酒如小
兒不得乳便當死。我不堪是故不往也。復
行飮酒。飮酒醉暮便來歸道中。脚撥掘株
上便倒地。如大山崩擧身皆痛。便自説言。
斯痛何快乎。阿難常語我。當至佛所。我
不肯隨語。今身痛不可言。便語家中大小
言。吾欲至佛所。家中聞之皆驚愕。公初
不肯至佛所。今何縁欲往。語已便往。在
祇洹門外住。時阿難見老公來。歡喜白佛
言。去祇洹七里老公已來在門外。佛言。
老公不能獨來。五百白象勉來耳。阿難白
佛。無五百象獨來耳。佛語阿難。五百白
象在公身中。於是阿難呼公。前爲佛作禮
白佛言。我久聞佛在此。愚癡所致不早奉
覲。願佛赦除我罪也。佛問老公。積五百
車薪著地。欲燒之盡。當用幾車火能燒盡
耶。老公白佛。不用多火。用如豆許火燒。
如彈指頃便盡。佛復問公。公著衣來幾時。
公言。我著衣來一歳。佛復問公。欲浣此
衣去垢。當幾歳能盡。公言得純灰汁一斗
浣須臾便淨。佛語公。公之積罪如五百車
薪。復如一歳衣之垢。老公當從佛受持五
戒。於是佛説數百言經。豁然意解即得阿
惟越致
(四一)昔佛涅槃後百年。有王名阿育。大憍
奢作殿舍縱廣十里。皆召諸小國畫師。畫
師至各隨意畫作種種形像。罽賓北有一
小國最遠。送一畫師後到。觀壁上屋表裏
盡畫遍。唯有門頬邊五尺未畫。復至仰觀
視諸物不知復作何物。自念我始來時過
一小城。城邊有池。池有蓮華。見有一女
端正姝好有相可中天下母。思惟已便畫
作城池蓮華及女像訖。王至殿未入。便見
此畫。問誰畫此耶。曰後來畫師。即問汝
見形作也虚作也。曰見而作非虚。王問汝
爲如形像作也爲使好乎。曰不使好如其
形耳。乃相知此女中天下母。便遣使者索
娉爲皇后。使者受命逕往其國。見女父母
謂言。王索賢女爲皇后。女父曰。嫁當奈
何。便謂詣女夫家語。王使我索此女。道
遠三年乃到。云卿已取王者至尊。卿不宜
惜也。當時與王。此夫是優婆塞。自思念
人以財色危身。若不與者或能治人。便以
婦與使者。去還到白王。王見大歡喜。即拜
爲皇后。得好華便悲啼。王問何故啼。后
曰王赦我罪當説耳。王曰爲説。后曰。此
似我前夫香。以故啼耳。王恚曰。汝爲
天下之母。故復念貧賤。汝是老嫗當應治
之。旨遣使者往録其故夫知爲香不。若不
香者故當治之。使者往問其家人。家人曰。
此賢者失婦已。便報父母。行作沙門得阿
羅漢道。使者詣佛國中語言。王欲見供養
道人。道人曰。我亦無所有。復見我爲。使
白言。王欲供養道人。道人隨使去到白王。
王見道人。道人身香甚於蓮華。王曰。此
人以香塗身。但作熱湯浴之。香又更甚。
復以繒其身。其身香轉倍。王乃信之。問
道人何縁得香乃爾。願見告示。道人語王。
吾前世時爲婆羅門。行遙見人説經。我叉
手歡喜一心稱讃菩薩。兼以少香燒以供
養。故令得福遂至道果
(四二)昔有父子二人共居。入山斫林。泉水有
黄金。子便歸求父索分。言我不用餘物。物
盡與父。惟與我車牛一具米二斛荻斫各
一枚。父不聽之。數諫不止。父便與之言。汝
莫復來歸。子便入山掘泉水中金。日日終
不能得。父便共相將往視之。觀如是金。仰
視山頭邊有金若山。影現水中。便上山以
大木幢墮金於地。父語兒。求之法當云何。
但掘水。何時當得。子不曉求金者。唯人不
持五戒。但逐聽色聲。人身豈復可還得也。
父者。唯如黠之求金者。觀如本末時。持佛
五戒加行十善生天。人身世世不失。後得
佛道果
(四三)昔天帝釋。與第七梵天親善。時梵天
下至忉利天上共戲。釋愁不樂。梵天問釋。
何以不樂。釋曰。卿見我天上人轉希不。
下方人無復作善者。皆入惡道中無復生
上者。天人下生人間轉復不還。我故愁耳。
梵天語釋。卿便死化。作一師子極令威勢。
我當化作婆羅門。共下到閻浮提。教授天
下使爲善。爲善死皆生天。便各隨所化下
到一國。師子在城門中言。我欲得人噉。
國人見之無不惶怖。叩頭求哀終不肯去。
化婆羅門語國人言。此師子惡與罪人應
死者三十人。自當去也。王便出獄囚應死
者三十人與師子。師子得人驅著前去到
深山中。未噉之頃化天語諸人。卿等能持
五戒念十善道。身口意相應者此師子便
不噉人。諸人言。我等當死。此何足言能
持耳。便從化人受戒。師子便不噉。師子
言置令去。雖爾我知汝心。若不持佛五戒
者。我故當噉汝。爾三十人還國。國人見
皆驚。問曰。卿那得還耶。答曰有一人教
我等受佛五戒。師子便不復噉我。故我得
來歸耳。師子復住城門中。國人大惶怖。
皆從三十人受五戒。師子便去復到一國。
如是周遍八萬諸國。皆使爲善。死者生天。
天上更大樂豐盛饒人。菩薩方便度人如
是。自到作佛。佛語阿難。釋天化師子者。
我身是也。梵天化作婆羅門者。今迦葉是
也。爾時助我化度天下人。使我得佛。我
故與並坐。報爾時恩
(四四)昔迦葉佛時。有王名拘旬尼。爲佛建
立精舍滿事之。王第七女前事梵志後信
事佛。梵志惡之字爲僧婢。王有十夢怪而
問之。梵志思夢欲陷此女。語王言。得最
愛女焚燒祠天乃吉。王甚不樂。女問王曰。
何以不樂。王説如是。女曰。燒吉者我分
當之。問幾日當祠。梵志言後七日。女白
王。雖當死願聽詣佛所。使城南人盡送我
出。便勅送之。女將至佛所。説法盡得見
法。日一方送。城四方面人悉見諦。復求
在城中人送亦如是。六日求王及宮中官
屬送之。佛爲説法悉皆見諦。王乃知梵志
欺詐。語梵志。汝幾誤殺我女。汝不爲佛
作沙門。當出國去。梵志不知所至。不得
已悉詣佛作沙門。後得阿羅漢果
衆經撰雜譬喩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