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義。乃至火種無念可得意也
復次如世間之火貴賤所同用。能於暗夜
而作照明迷惑顛墜者咸得正路。又悉能
成就一切諸物 此付經密意作釋。法譬
二段分明也。譬説中貴賤同用。照明正路。成
就諸物三義見
如是一切智火聖者異生平等有之 已下
法説也。一切智火聖者異生平等有之合譬
世間之火貴賤所同用可得意。一切智
徳平等具足凡聖十界事。金剛頂經
淨法界本來不染&MT06279;與無量雜染覆弊異生
無明住地其性亦不減。預聖流證佛地其
性亦不増耳高祖聲字義平等三密
法異常恒。五智四身具十界而無缺
於無始大夜之中令諸行人見如實道
此合譬照明正路可得意也。意令無
始無明迷倒衆生。開見如實菩提正道義
相也。下釋經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
文。法明者以覺心本不生際○八萬四
千寶聚門此意也
次第成就一切佛法故以爲喩也 此合譬
成就諸物可得意也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二十下半
十日

第四句云○ 五種譬喩内。上來至第
三火喩終了簡畢。以下自第四風界
至不能發起深益也一段文付可有了簡。
一段文。初五種譬喩文。次金剛手以下
金剛手發問釋。後從此以後如來答説
釋。三節見。初中又初風水二大別釋。復次金
剛手以下約密意釋五字門一處
第四句云。譬如風界除一切塵。如是一切
智智除去一切諸煩惱塵者。第四句釋中
初牒文。如大風下作釋。經釋共法譬二段分
明見
如大風*○ 此釋譬説經文。就其經文
譬共明斷惑一義。而ルヲニハ雲霧消除外明三
辰炳現蔚承勢惱○旋轉無礙五義。法説
御釋ニモ除障蓋釋涅槃清涼善法増長摧
壞無明無障無礙四義。所詮此開顯經密意。
釋所含義相也
如大風起時。烟雲塵霧一切消除。大虚澄廓
三辰炳現。蔚承熱惱衆生皆得清涼。能使
卉木聚林開榮増長。亦能摧壞一切物類。又
如風性遍無所依自在旋轉無能罣礙
是正釋經譬如風界除一切塵現文。烟雲塵
瑜伽論等所明十三種顯色四種也。
除一切塵此中表一種可心得歟。若
又烟雲等何映覆スル大虚故説塵可意得
歟△大虚澄廓三辰炳現説除一切塵處
&MT06279;具釋開也。三辰日月星三辰常
也△蔚承熱惱○以下釋風大各別徳。譬説
文相分明也
如來慧風亦復如是。滌除一切障蓋煩惱遊
塵令證涅槃清涼法性 已下釋法説
文。就其如來慧風亦復如是滌除遊塵釋現
文。令證涅槃清涼法性等付密意釋也△一
切障蓋煩惱遊塵者。下明煩惱障業障等
蓋障中煩惱一種可心得也。唯識論ニハ
惱障障涅槃所知障障ルト菩提見。今對滌除
一切障蓋煩惱斷惑釋證理時令證涅槃清
涼法性故彼此符合。隨而下釋摧壞無明
大樹拔其根本。擧無明所知障歟。今障蓋
煩惱無明大樹トハ。已各別擧之故。煩惱所
二障分別意得一旦無相違也。爾者。蓋
障即煩惱可得意也。一義云。今一切障蓋
煩惱廣可通五蓋障云云此時下摧壞無明
大樹等別擧難斷根本無明歟△令證涅槃
清涼法性此合大虚澄廓○皆得清涼
説可心得。就其大虚澄廓三辰炳現
法説ニハ不見。但涅槃清涼證理可兼
歟。若又滌除一切障蓋煩惱斷惑兼大
虚澄廓三辰炳現義可心得歟
又復能令一切世出世間善法増長。摧壞無
明大樹拔其根本。而此無障礙力都無所
依。故以爲喩也。此合能使卉木○増長
可心得。故世出世分齊當經性相ナラ者。世
世間三種住心。出世第四住心已上歟。
初地淨菩提心爲出世間心意歟。爾者
九種住心分齊可世間。隨宜可心得也△
摧壞無用○此合亦能摧○物類義可心
得也△而此無障礙○此可合又如風性
○無能罣礙也。大師吽字義釋訶字大力義。
時訶字菩提心中具足一切如來十力等。
今與佉字合故離諸繋縛當段意一
轍也
第五句云。譬如水界一切衆生依之歡樂。如
是一切智智爲諸天世人利樂者。此第五
水大譬喩牒文作釋分明也。是又經文
擧水大濕潤一徳雖對明スト法譬。開顯密
意疏家ニハ釋本性清潔無垢無濁等多義也」
如水大從高越下多饒益 此釋經現文」
能潤草木而生華菓。又復本性清潔無垢
無濁。悉能滿足飢渇衆生。洗諸滓穢蠲
除熱惱。澄深難入不可測量。於坑埳之
處性皆平等 已下經義&MT06279;所含開釋。能潤
草木○性皆平等九種徳用見。竝上具足
十種徳相。顯十表無盡道理也。一處御釋
以水大徳釋五智徳。當段一一譬説文相
明見
如來智水亦復如是。從眞法界流趣世間
潤諸等持。生助道法成大果實。利益群生
體無煩惱故清潔。能離諸惑故無垢。一相
非異故無濁。諸有得之思願盡息。獲清涼
定洗除塵勞。湛寂難思證平等性。故以爲
喩也 已下合法也。法譬一一對明文相分
明也△從眞法界○指眞法界諸法
本源。即阿字本不生理體也。此從眞法界
流趣&MT06279;世間潤生定散諸行。成就常樂
果利益苦受衆生也△諸等持者。於定有
世間出世大小顯密不同。故云諸也△助道
法者三十七品常事也。釋論第八。本論常念
修行諸波羅蜜釋修行一切助道品故。故六
度十波羅蜜等萬行爲助道品見タリ△大果
所成果徳。果徳雖無量不可過菩提涅
二徳也○體無煩惱○。體無煩惱約其
本體清潔。能離諸惑約其徳用。一相非異
不交他法義也。或此三義約始本不二
門取義事有之。釋摩訶衍論鈔有二義。一
理無義。二情有義○對此二義故有二覺
准彼可心得。今體無煩惱本有本覺自性
義。能離諸惑始覺修顯對治滅義。此始
本不二ナルヲ釋一相非異可得意也△諸有得
之思願盡息此至究竟一切智智果徳時
因位立願滿足&MT06279;休息スル義分明也△獲清
洗除塵勞此合上洗諸滓穢○惱譬説可
意得。修定能斷諸經中見△湛寂難思證
平等性此二句如次合上澄深難入不測
量○性皆平等二種可得意也。今疏第二
卷言湛寂者○不測淺深小乘斷人
我證人空理得小涅槃義釋。今釋大槃涅
槃甚深湛寂。仍言ナレ&MT01302;其意趣各別歟△證
平等性者雖凡聖十界高下不同也如來一
切智智彼此同如故釋證平等性歟
復次金剛手説此五喩。即是發起下文五字
義也 上任經文次第別釋。復次解釋
經密意五大譬喩即下正説五字發起スル
釋也。付其上釋爲欲發起○地水火風
也五大即大悲曼荼羅能生方便ナル義也。今
經文ニ所説五字門發起スル五大譬喩
釋成。仍上下意不同也。付其下文五字義
者何ナル事。大師毘盧遮那經以五字
言爲宗釋故。當經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
説五字門義也。別&MT06279;五字眞言相連&MT06279;説事。
品中見。仍難及委細交合也
阿字門爲地。縛字門爲水。囉字門爲火。訶
字門爲風。佉字門爲空 以五字門一一
配釋五大事高祖即身成佛義爲。阿字諸法
本不生義者。即是地大。縛字離言説者謂之
水大。清淨無垢塵者是則羅字火大也。因業
不可得者訶字門風大也。等虚空者欠字
相即空大也釋。凡此五字五大法門爲一
宗旨故帶甚深意趣也。故説五大
義時約此五字門義説我覺本不生○遠
離於因縁。大師引彼經文。此文約義深。
言浮心深。非ンハ面難説所詮最極大祕法界
體。萬法能生本源。此五字體性也
又如世間種子地水火風爲縁虚空不礙然
後得生隨闕一縁終不増長 此次上
字五大。即爲一切智生如來種子生育
釋。初譬説。後法説。文相分明也。世
種子卉木聚林等萬物種子。地水火風
虚空トヲ各別擧事。地水火風有力能作縁也。
故一具表之虚空無力能作縁故別擧之
也。此五大一縁闕減&MT06279;諸物不増長事世間
現量分明也。隨而一處御釋祕藏
記云
落種子於
地輪。則待水土縁始生芽○是故最上有
虚空輪。所謂五字嚴身也准彼可意得
一切智性如來種子亦復如是。即用一切智
門五義自爲衆縁。能至菩提常住妙果。所
謂不可思議不生不滅之因縁也。已下法説
也。約三句意得者。一切智性如來種子
提心爲因。一切智門五義則大悲爲根。能至
菩提常住妙果究竟一切智智方便爲究竟
也。三句共依一切智智體性ナルニ釋因根究
三心也。誠離心之外更無一法道理分
明也。付其以五大大悲爲根意得事。當卷
隨行者以無住心所修萬行。即由大
地界所執持故。大悲火界所温育故。
大悲水界所滋潤故。大悲風界所開發生
故。大悲虚空不障礙故。爾時無量度門任
開發スル&T069222;由如牙莖枝葉次第莊嚴。即是於
一切心法具足因縁之義此意也
金剛手觀知如來獨一法界加持之相。心所
惟忖必知交説如是法門故。先喩其功
徳發起大會生解之機。然後問佛。如是智
慧以何爲因。云何爲根。云何爲究竟耶
已下初釋因根究竟三句義相也。於中初
結上來爲發問起因。然後問佛○爲究竟
耶表三問體也。付其獨一法界加持之相
者。獨一法界中胎心王毘盧遮那。指當經
教主本地身。加持之相指瑞相所現受用等
三身也。上衆成就釋段如來在此宮中爲
獨處耶有眷屬乎心王毘盧遮那獨一法界
ナル事分明也。約法阿字不生一心法界
相當也△心所惟忖○如是法門者。即當
三句法門也。上金剛手等亦復如是○乘
此而生也准彼可意得。如是法門即遍一
切乘自心成佛法門可相當。所詮三句
即遍一切乘自心成佛教故。言雖相替
於義者同也△先喩其功徳者上自云何如
來應供正遍知至五大譬喩爲諸天
世人利樂文也△發起大會生解之機者不
失法界曼荼羅所化機會義相也△然後問
佛如是智慧○此正表三問也
從此已後如來智印即定其心廣分別説
已下被釋如來答説縁起也△從此已後○
廣分別説付如來智印即定其心釋一義
云。如來智印則所説法門一切智智實相
法門。説此實相印令開覺所化機根
釋定ムトハ其心得義也。依此義者。當經一部
始終&MT06279;可有即定其心義云云一義云。當經
會座大衆見瑞相加持境界皆生疑心也。
由彼衆會疑心。金手起三句問。依彼問
成如來答説也。此時初説善哉善哉執金剛
○吾今説之先印定スルヲ集會心釋即定其
心。然後廣被分別廣説釋廣分別説取義

例如彌勒菩薩覩佛神通之瑞。即時憤憤悱
悱。心有所疑。爲説是道場所得法。爲授菩
提記。文殊發揮名體。指云妙法蓮華。然後
如來印以實相乘機演説。令動執之徒。得
離疑網 此表法華意被例明也△彌勒
菩薩○菩提記法華序品。彌勒疑問
演斯光明佛座道場得妙法爲欲トヤ
此。爲當授起等。當彼意也△憤憤悱悱
者。大師三教指歸。欲披彼趣悱悱タリ裏。
默而欲罷。憤憤タリ此意也。此論語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此注。孔子與人
ニ">言必待其人憤憤口悱悱タルヲ。乃後啓發&MT06279;
爲説之是爲本據可心得也△爲説是
道場○付法華佛坐道場所得妙法爲欲
説此爲當授記文法華義疏佛坐道場所得
妙法者謂一乘果也。爲當授記明一乘
也。又佛坐道場明顯&T069222;一。爲當授記爲破
△文殊發揮○法華序品説我見
燈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欲説
法華經等當此文意也△然後如來○
法華方便品説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
相如是性等。説十如實相法門決集會
網等義相也△動執之徒者彼二乘等小涅
執究竟義也。然至法華方便品。聞諸
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
聞辟支佛所不能知説。動前執生後念義
也。依之釋動執也。付其彼法華彌勒文殊
教主佛體三聖相望。顯疑問答説等一經
縁起。當經ニハ金手發問如來答説二聖相望&MT06279;
建立經始終也。今付例同意得合セハ。法華
彌勒例當經會座衆。以文殊例明金剛手。
以應化釋迦對明本地法身可意得歟。又
法華三聖表一心三觀。當經二聖顯因果本
深意了簡スル有之
譬如春陽之始萠種甲坼。雷風鼓動時雨潤
灑。得離莩殼。苗能出生 已下譬説。文相
分明也。就之此譬説例證顯法華
義譬説了簡スル在之。但御釋意不符
順歟。所詮上擧法華例明。今重擧譬説
釋顯當經縁起也。合譬意得者春陽雷風
時雨潤灑譬如來説法萠種○莩殼類決
會座大衆疑網。苗能出生智徳高顯深入
悟義義相也
若無機之人雖則遇際會。不能發起深益
也 是因大會生解得益義被簡無機
也。震旦人師覺苑演密鈔
第三
無機釋五
上慢。此師意。譬如春陽等譬説已下猶
スト法華意取義歟。但此約當經可見歟。
涅槃經無種性無種性故雖復勤行精
進終不能得無上菩提。譬如地中宿&MT01302;レハ
種雖遇春陽雷雨作解終無勾萠甲坼
之理借彼經言被作此釋見。但彼經指
闡提等人説無種性人歟。約今經無機
意得事異義見。一義云。於自性會非有
無機人等。總不堪祕密非機人雖遇
今經説會不可得深益。被作容有
取義。一義云。於當經説會隨自隨他兩邊
有之中於隨他法界宮存因人等。故於彼
因人中無機人等不發起深益取義。或又
於自性會法界宮自元有因人。故彼因人
中無機人無得益心得事有之。或一義云。
凡於佛知見三界六趣皆自性會迷悟凡聖
不可出此法界宮。此相應機根聽受
如來説法。有一生頓悟深益也。無機
遇際會。如聾如盲無甚深得益義意得
事有之。付其正所指無機人。今第二
若是未生種子無機之人雖種種説終
不能信解也准彼文未生順世八心ヲモ
因果撥無外道等可意得歟。但大綱
不堪祕密頓悟機人縱無總人トハ可意得
タリ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二十一
          上半初日

毘盧遮那佛即告 上金剛手如來内證外
二智領解。如是智慧以何爲因云何爲根
云何爲究竟發起三句&MT06279;問。上來彼發問
畢。以下正釋三句答説經文。從初至用心
聽法有二十功徳當廣説之付一段文可
有交合。此一段文。初牒文。後作釋。作釋
善哉善哉釋。次善哉金剛手汝問吾如是
釋。後汝當○説之釋。三節分明也
毘盧遮那佛即告持金剛祕密主言。善哉善
哉執金剛。善哉金剛手。汝問吾如是義。汝
當諦聽極善作意。吾今説之。乃至諸法無
相。謂虚空相者 是牒文分明也。付三句
答説經文毘盧遮那即告持金剛至方便爲
究竟三句總答也。祕密主云何菩提ヨリ至謂
虚空相菩提心正證。爾時金剛手復白佛言
已下通妨問答也。此條文マテヲ菩提心爲因
正説スル也。經全文ニハ如是説已毘盧遮那
佛告○被除四字也。毘盧遮那者
當經教主。即題毘盧遮那表。教主成就ニハ
説薄伽梵。疏ニハ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
此等也△持金剛祕密主當經對告衆則
金剛薩埵也。持金剛&MT06279;諸金剛通名。祕密
金剛手別名也。此祕密主或心密
主故曰祕密主釋。或汝於三密中最爲
上首付此兩邊學者了簡不同也。一義
云。釋心密之主事以三密配當三部時。
金剛部心密也。此尊金剛部故云爾。然通
三密被釋祕密義事金剛部三密在
之故非相違云云二云。祕密主得名自元
通三密也。然三密心密勝タルカ故云爾也。
云。自元三密平等宗故。擧レハ心密三密
悉具足。故隨處或釋心密之主。或約&MT06279;
密被釋也。或一義云。以有相無相二門取
義。約レハ有相義三密各別ナル故具釋三
祕密義。約無相義門。擧レハ一具二故心密
之主釋。是即相無相甚深釋義也。例如釋
摩訶衍論スニ三大生滅門中明雙立
大。眞如門中明無雙立三大也△善哉善哉
○如是義歎金剛手發問云也。付其善
哉善哉等重言釋其由。所詮歎徳至極
也。金剛頂經五種善哉。今三種善哉。可
有交合事。汝當諦聽以下經文御釋分
明也
以執金剛手祕密主豫測如來加持深意又
能發起時衆作生解因縁 已下作釋也。
中初至重言善哉善哉。經釋二種善
哉言△豫測如來加持深意○玉フ
大日如來三無盡莊嚴加持境界深意
ントスト遍一切乘自身成佛教領解スル義也。上
御釋如文殊師利都見○此乘而生也
云。以覩如來無盡身口意○得此一切智智
所詮深意所指。依上御釋意見牒末
喩宗本義。即遍一切乘自身成佛教ント
スル義也。又上被釋金剛手發問意時。此
問。意○四重法界圓壇又大師。平等
三密住佛日而常轉。祕密加持應器水而
不絶。法性身塔奇哉皇哉依此等意大
日如來加持有甚深意趣見。指此
如來加持深意有御釋也△又能發起
○因縁是金剛手領解如來加持相。竝擧
五種譬喩顯大悲胎藏四重圓壇及一切智
功徳作大慧生解因縁義也。上金剛手
觀智如來○廣分別説此意也
仰測聖心不失機會。故重言善哉善哉
仰測聖心如來加持深意義。不失機
結又能發起○因縁也。聖心指大日大
深意。金剛般若開題云。○聖者梵ニハ
阿哩也。若質旦ニハ無惡。斷一切惡因盡
一切惡果洗蕩一切習氣或一義云正智院
ルハ如來加持深意實智△發起時衆等
智。彼發問權實不二。又實智法無礙。
權智義無礙。發問辭無礙等分別スルアル也△
重言善哉善哉善哉善哉重言如前。
自證化他。本地瑞相。權實二智等&MT06279;深意。
善哉善哉云義也
我觀一切天人沙門婆羅門乃至淺行諸菩
薩。無能於世尊前發如是問者。所以者
何。以此三句義中悉攝一切佛法祕密神力
甚深之事故。復歎言。善哉金剛手。汝能問
吾如是義也。是善哉金剛手汝問吾如是
經文釋。於中初ニハ一曼荼羅聖衆
剛手一人對揚&MT06279;如來無發問者義
所以者何已下其述因由復歎言
文。以如來善哉已下明如來加持得益。我
者心王大日大我。今經我一切本初號名世
所依説法無等比本寂無有上大師即身義
有引證。我者大日尊自稱○本祖△我觀
一切天人○以佛眼觀一切義明。疏末
第六曰。復次執金剛。手默然而住スル者。欲
表如來照機義故如キハ常教所傳云佛
於晝夜三時觀可化衆生而度脱スト之。
隨聲聞心量。自作如是説耳。若
ヲモテ而後見。不レハ觀則無所見。觀時則智
慧生。不觀則智慧不生。是則生滅明暗之
境。不得名爲&T069222;平等大慧也。以如來無相
無分別法爾無礙常照法界根縁如
ルカ過限。是故金剛手適有可傳
之機如來即爲メニ演説。不待問而後答スルニ
付其今一切天人沙門婆羅門乃至淺行諸
菩薩者指當經會座衆歟。若又總不望當
會座法界衆生指歟事。若會座不望
ヘハ意。以佛眼觀法界天人沙門等
淺行菩薩自在性會場不望不見法身
相。故發問事無之可得意。但此義自性
悉可有發問義歟。末卷金剛手一人
發問十佛刹微塵數大衆發問ナル義見タリ。一義
云。今天人沙門婆羅門等者指當經會座
衆取義。四重圓檀十界輪圓曼陀羅ナル故雜
類身悉可有之。付之當經會座天人
沙門婆羅門等未悟實行因人歟。又從果
向因人歟事。有尋所也。一義云。自性會
佛與佛境界&MT06279;因人絶スルカ望故有從果向因
ノミ。始行初心凡夫不可有之取義。處處
文爾見。但當段淺行諸菩薩御釋久已通
於上。淺深無淺興互有淺深有邊邊
故且淺深被作也。一義云。於自性會可
有實行因人。凡於機根有重重。故雖云
始行初心凡夫也相應スル内證機根
自性境界聽受セン法身眞説事有之。故
無相違。當段御釋天人沙門婆羅門乃至
有淺行因人見。處處釋文又爾也。付其天
事也。沙門出家通號。婆羅門俗名也。
智論第十云。智慧人有二分。沙門婆羅門ナリ
出家名沙門在家名婆羅門○婆羅門
學智慧求福。出家人一切求道。是故
説沙門婆羅門華嚴音義ニハ釋婆羅門。
ニハ云捨惡法。又云上行也乃至餘類
可得意也△淺行諸菩薩淺深對辨重重
可有之。若五十位相望セハ地前爲淺行地
爲深行可得意。或又望メテ佛果因位
總爲淺行得意事在之。付三重曼荼
分別セハ。是又可有重重。第二重菩薩
第一重爲淺行。第三重望第二重爲淺
行等義重重可有之也△無能○問者
對如來發起甚深問事限金剛手一人義
分明也。涅槃經二十二云。爾時世尊告光明
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
男子。爲欲利益無量衆生令得安樂憐
慈念セント世間故。爲欲増長發菩提
心諸菩薩故作如是問○我都不見一切
世間若人若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ルヲ
能諮問ンタテマツル&T069222;如來。今當誠心ヲモテ諦聽諦
聽。吾當爲汝分別演説顯密雖事異ナリト
&MT06279;深位大士&MT06279;如來發問事無之義。
大都其義同也。付之守護經。金剛法自在
王菩薩而白佛言。彼一切智諸佛境界三昧。
以何法而爲其因。復以何法而爲根本。云何
修行云何究竟是法自在王菩薩對如來
發起スト三句問見。當經ニハ住無戲論執金剛三
世無障礙智戒法門スト見。然今無能於世
尊前發如是問者有御釋事。一往難得意。
但守護經他受用身對發問。故今
自性法身大毘盧遮那如來對揚スルトハ淺深不
同也。於三句法門可有重重淺深故不成
也。所詮今意於當經會座對自性法
身付發問作ルル也。又住無戲論執金剛
付戒一種金剛手請問雖作重請一
經悉不出金剛手問也。其上今一切佛法
スル祕密神力甚深付三句法門釋歎スル
發問義故非相違。一曼荼羅聖衆中金剛
手獨發起スル其因由事。横竪重重深意アル
事可有交合。△所以者何○淺行菩薩
等。世尊於不發問由。誠此三句
法門スレハ行者向上入證次第。約佛從本
垂迹妙用。論レハ其體性非因非果法體也。
於之三部三密三諦三點等無邊義理。并
大小權實内外諸教三句法門該攝スル
此三句中○一。此三句攝一切事。吽字
義云。大日經及金剛頂經所明皆不過此
菩提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之三句。若
攝廣就略攝末歸本則一切教義不過此
三句。束ネテ此三句以爲一吽字。廣&MT01302;而不亂。
&MT01302;而不漏。此則如來不思議力法然加持
之所爲也。雖千經萬論亦不出此三句一
一切佛法能詮教法。祕密神力等所詮
義理也。法華第七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
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祕要之藏。如來
一切甚深之事。皆於宣示顯説スト
彼經言作釋也。付其初一切ラシメテ
祕密神力甚深等可得意也。天台文句
十二。釋彼法華文云。一切法者一切皆
佛法也。此結一切皆妙ナル&T069222;也。一切力者
通達無礙&MT06279;具八自在。此結妙用也。一切祕
者遍一切處皆是實相ナリ。此結妙體也。
一切深事者因果是深事。此結妙宗也
准彼今名體宗用可分別歟。或一義云。一
切佛法蓮華部。祕密神力金剛部。甚深之
取佛部。理智不二三部三點取事在之
△故復歎言○合經文
以如來善哉言音所加持故爾時金剛手無
量功徳倍増 是三種善哉總結也。意
依如來稱歎加持。金剛手衆徳倍増スル義也。
付其金剛手久已通達人也。然今初功徳
倍増如何。付之一義云。久已通
人現未悟示功徳倍増義也。一義
云。一經於前後金剛薩埵因徳。如來
タル在之。又金剛手如來體同タル
在之。此外互爲主伴深義在之。如此義
或示因果法爾。或顯因果同體。或
爲本爲末等。含重重深意也。委細
可尋也
復明於所受法終無漏失。次即誡言。汝當
諦聽極善作意。吾今説之。 已下釋經
當諦聽○吾今説之文。於中。初正釋。次
又釋。故釋論云引證也。正釋中初
釋。次合經文。正釋金剛手億持不忘
メテ。汝當諦聽等云意也。付其一經始終
被説汝當諦聽極善作意等。殊演説祕密
法門時。勸誡スル問者言也。疏末卷十五云。佛
子善聽者。准梵本正語。當具サニ慇懃諦聽ト云
テカ上來諸問ニハ不言善聽至此方サニ
耶。然餘法若不善聽致&MT01302;&T069222;妄失其過
猶少○戒之也又疏四初云善聽法之極
者。以諸法實相義甚深&MT06279;難見。是故誡令善
聽也當段文三句法門一經一部肝要。祕
奧旨故。殊更被置極善作意也。
一義。釋文今異也。彼此同異可有交
合也
亦爲未來第子明此囑耳 是明未來得
益也。付之一義云。金剛手憶持不忘爲未
來弟子クハ之云意也。此時ヘトハ云即金剛
付屬スル言也。一義云。正釋勸會座
告衆金剛手憶持不忘。又釋直爲未來衆
生作此囑也。付其未來者。凡自性會常恒
説無三世不同故。今未來者。自性會未來
入人指也。非過現未來相望。一義云。傳法
聖者流傳&MT06279;云未來也。一義云。於自性
會可有三世相云云
深心受法之儀式也 是總結上意。深心者
行相也。唯識論第七云云何爲信。於實
深忍樂欲。心淨セシメルヲ爲性。對治不信
樂善爲業
故釋論云 是深信受法證據引證智論第
文。此論文初二句准明。若無是相等
顯。如説偈云等引也
若人心善直信是人可聽法。若無是相則
不能解如説偈云 是佛法大海信爲能
意也。心善者。信心所故云爾也。直
行相也
聽者端身如渇飮一心入於語義中 是
明聽者。一心入於語義中語能詮也。義
所詮可分別也
踊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爲説 天
釋。大師解釋。今疏釋。可有交合事
及無盡意經用心聽法有二十功徳。當廣
説之 是用心聽法功徳經文讓也。付其
貞元録所載無盡意經ニハ二十功徳説相不
見。然者三藏於西天此經梵本有披覽。彼
被讓歟。演密第三無盡意經未見其文&MT06279;
引智論文具擧二十功徳。又今疏末卷十六
如大本中有二十種メテ令聽法之相。佛
爲執金剛ヲモテ除一切塵垢及修行眞言行
諸菩薩等法要未具不ルカ得疾成無上菩
提。今復次説キ玉フ滿足&MT06279;乃至如是二十種因縁
當廣説依此等御釋要心聽法二十功徳。
當經十萬頌大本中説見。義釋ニハ於一心法具
足因縁今疏ニハ一切心法具足因縁之義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二十二
           上半二日
經云。佛告金剛手○ 三句經文御釋内。
上來至當廣説之擧。已下三句正答經文
御釋内。初至即醍醐之妙果三密之源也。
付一段文可有交合。此一段文。初牒經。次
作釋。作釋中。初總釋。後別釋。別經中。三句
各別釋段分明相分ルル
經云。佛告金剛手。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
方便爲究竟者 是初經文被牒也。凡此
三句法門行者從凡入聖次第。諸佛從本垂
縁起也。然間別&MT06279;密藏肝要。總&MT06279;諸經
見。先當經大宗ナル事。正宗分初金剛手領
解如來内證外用甚深智徳如是智慧以何
爲因○問。如來答之。菩提心爲因。大悲
爲根。方便爲究竟 此意廣演三句不同。
被發起九句問也。一部彼九句
被答説故。一部經悉三句法門爲大宗
事分明也。隨住心品大意釋。此品統論○
故曰入眞言門住心品三句五點開合
同故。其義可一致。次上ニハ以此三句義中○
甚深之事ニハ佛已開示淨菩提心○知識
其心又金剛頂經ニモ以此三句法門爲宗
要也。彼經云。理趣釋如上所釋八大菩薩
攝三種法。所謂菩提心大悲方便是也。如
上所釋諸菩薩包括一切佛法眞言門及
大乘又大師吽字義云。遮那經金剛
頂經等説。菩薩人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
便爲究竟但兩部分別金剛頂經ニハ
五相顯自心轉變次第。今經ニハ以三句淨心
縁起初後被明也。是自金界五智通達義
宗旨。胎藏界三部法門爲性相不同也。
理實ニハ互何法門ヲモ可輪圓周備也。付其正
ニハ佛言菩提心爲因○今以義如是被牒
也。若又被擧未會經文歟△菩提心爲因
大方自宗意三句中ニモ以菩提心
本源見。今末卷三。經云應發菩提心
者。謂生決定誓願。一向志求一切智智。必
當普度法界衆生。此心猶如幢旗。是衆行
導首。猶如種子。是萬徳根本。若不發此
心亦如未託歌羅羅。則大悲胎藏何所アラン
養育スル。自不能建立善根。況復爲人師
又第二卷疏。經云我一切所有所説○
御釋顯密被對辨時。菩提心限大日
經宗。行果餘經ニモ歎之見。又九句問中菩提
心生答説經文被釋時。如華嚴諸經○心
之密印一代顯教中爲稱性本教華嚴猶
&MT06279;菩提心功徳ノミ不説心密印見。誠
菩提實義心密印於諸教中闕而不書
見。付之凡菩提心廣通因果也。即大悲
萬行菩提行。方便究竟即菩提果也。故
末卷第三。被釋應發菩提心經文時。當約
一一地作深密釋。乃至毘盧遮那名無
盡法界究竟發心耳今三句中。初菩提心
且被明因義見。大師一處御釋。菩提心者
通於因果。今且取因義此意也。又菩提
行相ルニ意。龍猛菩提心論被明勝義
行願三摩地三種菩提心也。是以大定智
三徳爲菩提心行相也。高祖信心行願
心勝義心大悲心四種被開也。後三種
菩提心論三種菩提心全同也。初信心
故菩提心即是白淨信心義也スルニ相當
也。菩提心論ニモ可有信心義也。今經ニモ又可
具三種菩提心也。又於菩提心可有一門
普門不同也。菩提心論我今志求○不求餘
トアルハ心王菩提心也。次若願成瑜伽中諸
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可當心數
提心也。付其二法門自宗皆顯人法一體
道理。故心王心數主伴無盡諸尊皆雖具足
菩提心徳此菩提心徳&MT06279;人得意時。中臺
以大日尊爲本有菩提心。以東方寶幢佛
爲修生菩提心可得意也。又約菩薩金剛
意。以普賢金剛手菩提心可得意
也。付其菩提心得名事。依主持業等重重
義見。菩提所求果徳。心能求行者
。求菩提心ナレハ菩提依主得名也。或
又菩提即心取義。可有持業意事也。
常途教中ニモ此依主持業兩邊有沙汰處也。
所詮同於持業釋上。三乘一乘乃至顯密等
淺深可有之也。又大師一處解釋ニハ於菩提
心能求菩提心所求菩提心兩邊被分別
事常事也 一。發菩提心識體事△大悲爲
此三句因行果次第故。大悲爲根句即
當萬行也 一。大悲爲根義歟。又大悲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