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無生方便門 (No. 2834_ ) in Vol. 85

[First] [Prev]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834
大乘無生方便門

第一總彰佛體。第二開智慧門。第三顯示不
思議法。第四明諸法正性。第五自然無礙解
脱道 各各䠒跪合掌當教令發四弘誓願
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
盡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證 次請十方諸
佛爲和尚等 次請三世諸佛菩薩等 次教
受三歸 次問五能 一者汝從今日乃至菩
提能捨一切惡知識不二者親近善知識不
三能坐持禁戒乃至命終不犯戒不四能
讀誦大乘經問甚深義不五能見苦衆生隨
力能救護不 次各稱已名懺悔罪言過去
未來及現在身口意業十惡罪。我今至心盡
懺悔。願罪除滅永不起五逆罪障重罪准前
如明珠沒濁水中以珠力故水即澄。清佛性
威徳亦復如是。煩惱濁水皆得清淨。汝等懺
悔竟三業清淨。如淨瑠璃内外明徹。堪受淨
戒菩薩戒。是持心戒。以佛性爲戒。性心瞥起
即違佛性。是破菩薩戒。護持心不起即順佛
性。是持菩薩戒三説次各令結跏趺坐 同佛
子心湛然不動是沒 言淨 佛子諸佛如來
有入道大方便。一念淨心頓超佛地 和撃
木一時念佛 和言。一切相總不得取□以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看心若淨名
淨心地。莫卷縮身心舒展身心。放曠遠看平
等盡虚空看 和問言。見何物 子云。一物
不見 和。看淨細細看。即用淨心眼無邊無
涯除遠看 和言。問無障礙看 和問見何物
 答。一物不見和向前遠看。向後遠看。四維
上下一時平等看。盡虚空看。長用淨心眼看。
莫間斷亦不限多少看。使得者然身心調用
無障礙 和言。三六是何 子云 是佛身心
得離念。不見心心如心得解脱。不見身色如
身解脱。如是長時無斷用入言虚空無一物。清
淨無有相。常令不間斷。從此永離障。眼根清
淨。眼根離障。耳根清淨。耳離根障。如是乃至
六根清淨。六根離障。一切無礙是即解脱。不
見六根相。清淨無有相。常不間斷。即是佛。是
沒是佛。佛心清淨離有離無。身心不起常守
眞心是沒是眞如。心不起心眞如。色不起色
眞如。心眞如故心解脱。色眞如故色解脱。心
色倶離即無一物。是大菩提樹 佛是西國梵
語。此地往翻名爲覺。所言覺□爲心體離念。
離念相者。等虚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
是如來平等法身。於此法身説名本覺。覺心
初起心無初相。遠離微細念。了見心性。性常
住名究竟覺。佛是西國梵語。此地往翻名爲
覺。所言覺義者心體離念離念是佛義覺義。
略釋佛義。具含三義亦名印心方便 問。是
沒是三義。自覺覺他覺滿離心。自覺不縁五
根。離色覺他。不縁五塵。心色倶離覺行圓
滿。即是如來平等法身。離念相者。等虚空
界無所不遍 問。是沒是等虚空界無所不
遍。是沒是遍不遍 答。虚空無心。離念無心。
無心則等虚空無所不遍。有念即不遍。離念
即遍。法界一相則是如來平等法身 問。是
沒是法界。意知是法。界是十八界。眼見意知
念起多想生隔障不通。是染法界是衆生界。
是沒是淨法界。眼見意知離念即無隔障。是
淨法界是佛界。是沒是佛界。法界一相意知
處。是法是法界。眼見色。耳聞聲。鼻覺香。舌
知味。身覺觸。意知法。意通知上五種法。若心
起同縁。即是染法界是衆生界。若不起心同
縁。即是淨法界是佛界。法界一相。於十八界
中有二。一染一淨。先染後淨。眼見色。意識同
縁知。眼等五根依塵。五處起染即一切處
染一切處染即是染法界是衆生界 問。是
沒是諍法界。淨法界者。於離念中眼見色不
分別。即於眼處得解脱。餘四亦同。五處解
脱一切處解脱。一切處解脱即一切處淨。即
是淨法界是佛界。離念相者。等虚空界無所
不遍。屬自法界一相屬他 問。是沒是如來
義 答。離心心如。離色色如。心色倶如。即
是覺滿。覺滿即是如來。又意根不起心如。五
根不起色如。心色如如不隨境起。即是如來
平等法身。於此法身説名本覺。覺心初起心
無初相。遠離微細念了見心性。性常住名究
竟。是法身 問。是沒是報身佛。知六根本不
動覺性頓圓光明遍照。是報身佛。是沒是法
身佛。爲因中修戒定慧。破得身中無明重疊
厚障。成就智慧大光明。是法身佛。是沒是化
身佛。猶心離念境塵清淨。知見無礙。圓應十
方。是化身佛。體用分明。離念名體。見聞覺
知是用。寂而常用。用而常寂。即用即寂。離
相名寂。寂照照寂。寂照者。因性起相。照寂
者。攝相歸性。舒則彌淪法界。卷則總在於毛
端。吐納分明神用自在身心既空 誰吐誰
納。身心空無吐納。即與無爲合。啓無爲達實
相。身心空善迴向。迴向菩提證眞常樂。常對
境界心無所著。身心兩法染淨。依有念無量
恒沙煩惱。依離念無量恒沙功徳。依恒沙功
徳是淨。依是沒是法身體。是沒是依身心。離
念是法身。由離念故轉無量恒沙生滅。成無
量恒沙功徳。恒沙功徳依離念住是依。是沒
是聚義。無間修行任持功徳不散是聚。聚諸
功徳充滿法身。猶離念故萬境皆眞已上第
一了
第二 和尚打木問言。聞聲不 聞不動此不
動。是從定發慧方便。是開慧門。聞是慧。此方
便非但能發慧。亦能正定。是開智門。即得智。
是名開智慧門。若不得此方便。正即落邪定。
貪著禪味墮二乘。涅槃已得此方便正定。即
得圓寂是大涅槃。智用是知慧用。是名是名
開佛知見。知見即是菩提 問是沒是不動
 答心不動心不動是定是智是理。耳根不
動是色是事是慧。此不動是從定發慧方便。
開慧門 問。是沒是慧門。耳根是慧門。作沒
生開慧門。聞聲耳根不動。是開慧門。是沒是
慧聞是慧。五根總是慧門。非但能發慧亦能
正定。是開智門 問。是沒是智門。意根爲智
門。作沒生開智門。意根不動是開智門。作沒
生轉意成智即得智。是名開智慧門。與汝開
智慧門竟。有力度衆生。身體及手足寂然安不
動。八風吹不動 問。是沒是八風。八風者利
衰毀譽稱譏苦樂 答。四箇是違。四箇是順
問。於此違順作沒生 答。心不動。不動是佛。
須彌山迥超生死海。逍遙出三界。如其所得
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衆生。自證無上道
問。有幾種人開得智慧門 答。有三種人。是
誰凡夫二乘菩薩。凡夫有聲即聞無聲。聲落
謝不聞。二乘有聲無聲。聲落謝不聞。不聞。菩
薩有聲無聲。聲落謝常聞 問。三人一種開
得智慧一門。縁何沒。二乘人貪著禪味墮二
乘涅槃。二乘人開得慧一門。是慧於耳根邊
證得聞慧。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聞已心生歡
喜。歡喜即動。畏動執不動。滅六識證空寂。涅
槃有聲無聲。聲落謝不聞。不聞貪著禪味。墮
二乘涅槃。菩薩開得慧門。聞是慧於耳根邊
證得聞慧。知六根本來不動有聲無聲。聲落
謝。常聞常順不動修行。以得此方便正定即
得圓寂是大涅槃。涅槃經云。不聞聞不聞不
聞聞聞 問。是沒是不聞聞。昔所不聞而今
得聞。是不聞聞 是沒是不聞。不聞聞已心
生歡喜。歡喜即動。畏動執不動。滅六識證空
寂。涅槃有聲無聲。聲落謝不聞不聞是不聞
不聞。是沒是聞。已心生歡喜。歡喜即動。畏
動執不動。滅六識證空寂涅槃有聲無聲。聲
落謝不聞不聞是不聞不聞。是沒是聞不聞。
二乘人出定。即聞在定不聞。二乘人在定無
慧。不能説法亦不能度衆生。出定心散。説法
無定。水潤名乾慧。定是聞不聞。是沒是聞聞
凡夫亦有聞。聞菩薩亦有聞。聞凡夫聞聞即
動動同塵菩薩聞聞不動不同塵。和光不同塵
娑婆世界釋迦如來以音聲爲佛事。耳根爲
慧門。光明世界燈明如來以光明爲佛事。眼
根爲慧門。香積世界香積如來以衆香爲佛
事。鼻根爲慧門。甘露世界甘露如來以甘露
味爲佛事。舌根爲慧門。衆花世界花光如來
以衆花爲佛事 身根爲慧門。妙慧世界法明
如來以知一切法不動爲佛事。意根爲慧門。
此方便非但能發慧亦能正定 問。是沒是
邪定正定。二乘人滅六識證空寂涅槃。是邪
定 菩薩知六根本來不動有聲無聲。聲落謝
常聞。是正定 問。誰能開得智慧門。善知
識能開。因聞善知識語。悟得六根本來不動
有聲無聲聲落謝。常聞常順不動修行。是名
外善知識能開智慧門 問。是沒是内善知
識 答。智慧是知是智識是慧轉意成智是
開智門。即得智是名内善知識。能開智慧門。
是沒是邪定正定。二乘人有定無慧名邪。菩
薩有定有慧名正 問。是沒是大小涅槃。西
國梵語。此地往翻名圓寂。是沒是圓寂智慧
倶寂是大
涅槃
菩提是西國梵語。此地往翻名爲知。
知見見是智慧寂用。菩提是涅槃寂用。知見
是用。智慧是體。菩提是用。涅槃是體體用
分明
云。菩提不可以心身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
故 問。是沒是身心不得 答。心不動離念
不起。菩提不可以心得。色不動離念不起菩
提不可身得。身心倶不動即寂滅。是菩提滅
諸相故。又身心倶離念。即是圓滿菩提 問。
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是身心不可得。
答。六根不動諸入不會。即是圓滿菩提。又根
塵不染。則一切處不會 又問。障是菩提。障
諸願故 答。六根不動諸願不生。即是圓滿
菩提 問。入得澡灌否 答。正用心時不見
有入不見有出。見入亦是動。有亦是動。見不
入亦是動。無入無不入是不動 問。是沒是
無聞爲根本。見聞覺知爲後得 問。縁沒喚
無聞爲根本 由先證離身心相爲根本。知見
自在不染六塵見聞覺知爲後得。以先證爲
根本。若不以證爲先所有。知見則隨染 問。
今日見聞覺知熾然。於六塵中得自在。縁阿
沒由先證離身心。身相爲根本。知見自在即
不染六塵。明知知見自在於證後得爲諸後
得智。根本後得處處分明處處解脱處處修
行。眼見色心不起是根本智。見自在是後得
智。耳聞聲心不起是根本智。聞自在是後得
智。鼻覺香心不起是根本智。覺自在是後得
智。舌覺味心不起是根本智。覺自在是後得
智。自覺身心不起是根本智。覺自在是後得
智。意知法心不起是根本智。知自在是後得
智。根根不起塵淨。根根不起塵耶 問。維摩
經云。無方便慧縛二乘人。在定不聞出定即
聞。在定無慧不能説法亦不能度衆生。出定
心散説法無定水潤名乾慧定。是名無方便
慧縛。是沒是有方便慧解。菩薩知六根本來
不動。有聲無聲聲落謝。常聞常順不動修行。
以得此方便正定即得圓寂。是大涅槃是名
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 問。
是沒是方便。不動是方便。何物不動心不
動 答。得心住不動亦是動。遺教經云。一切
世間動不動法皆成敗壞不安之相。歡喜即
動。於畏動報不動。滅六識證空寂涅槃。有聲
無聲。聲落謝不聞。貪著禪味。墮二乘涅槃。是
名無慧方便縛。是沒是有慧方便解。菩薩不
貪涅槃。了見聞覺知心動。是名有慧方便解。
何謂無方便慧縛。菩薩不以愛見心莊嚴
土成就衆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
是名無方便慧縛。何謂有方便慧解。菩薩不
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
自調伏。是名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愛愛
涅槃見見諸佛土。證得六根爲佛土。不動爲
莊嚴。證得六根不動。了貪瞋癡性空。見取
空爲證厭生死住涅槃。是名無慧方便縛。有
慧方便解。菩薩已愛見心愛愛涅槃見。清淨
六根爲佛土。不動爲莊嚴。證得六根不動了
貪瞋癡性空。見空不取空爲證。不厭生死不
住涅槃。是名有慧方便解。無方便慧縛。謂菩
薩住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種得
本。證得六根不動。了貪嗔癡性空。見空取空
爲證。厭生死住涅槃。是菩薩貪欲嗔恚邪見
等諸煩惱而殖衆徳本。有聲無聲聲落謝不
聞。不聞是名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謂
菩薩離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殖衆得
本。證得六根不動。了貪瞋癡性空。見空不
取空爲證。不厭生死不住涅槃。是菩薩即離
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殖衆徳本。迴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聲無聲聲落謝
常聞。是名有方便惠解。又復觀身。身不離
病。是病是身。非新非故。因在過去四大非
新。現在五蔭非故。身心不起。斷無漏因。當
得涅槃具足果。非因果法。是諸佛之本原處
世界是沒處心是處。五陰爲世界。心處於世
界。如虚空虚空是心。心如是智。如蓮華。蓮華
是色。色如是惠。智慧清淨超彼五根。是超於
彼稽是敬禮是順。常順智惠修行是無上尊
 妙法蓮華經 是沒是妙法心。是妙法蓮
華是色心。如是智色如是惠是智慧經 大
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是心。華嚴是色。心
如是智。色如是惠。是智慧經 金剛經 金
是心。剛是色。心如是智。色如是惠。是智惠
經 妙法蓮華 是沒是妙法。定惠是妙法。
蓮華是喩。猶有定惠。於世間不染世間。明知
定惠即是妙法。蓮華雜處於水。不被水之所
染。見聞覺知自在用不被六塵所染。如蓮華
開敷香結人天之所愛敬。所以擧之爲喩。未
得定惠者令得定惠。開方便門示眞實相。六
根不動等開方便門。定惠是眞實相。由有定
惠藏諸功徳法相圓滿藏無漏法等是法華經
藏凡夫二乘所不能到。天魔外道不能壞。深
故幽遠。無人能到。凡夫二乘所不能到名深。
天魔外道不能壞名故。謂諸菩薩説大乘經
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問。是沒是
大乘經。智慧是大乘經。亦名法華經。是沒是
無量義。順一實相性義。教菩薩法。教菩薩
定惠法。佛所護念護本來離念佛。説此經已
結跏趺。表身心不動。身不動色如是惠。心不
動心如是智。三是正昧。是心正心。修行順
一實相性義。是名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表身
心不動。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
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問。是沒是智甚深。
如來智海無底名甚深。惠能超六塵外故稱
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
所不能知。二乘人心有生滅難解。聲聞人心
有思執動遙難入。菩薩無執無動遙易解易
入 問。五位聲聞不能測佛智。盡思共度量
亦復不能知 問。縁阿沒不知 答。有思求
心不能知。作沒生即得知。無思求心即得知
 問。將思求何用 答。將思意中轉思成智。
又告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
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止止不須
説。我法妙難思。諸増上慢者聞必不敬信。是
増上慢 無所得法。是上法増加有所得心。
慢他上法是増上慢 問。是沒是慢 答。乖
理越慢。乖是沒。理乖無所得證理。上法無得。
二乘人増得。上法無證。二乘人増證。増得
増證即是乖理。上法無得無證無得無證。即
離増上慢。檀波羅蜜是梵語。此地往翻名布
施。自身布施見他不布施。是則慢他上法。不
見有布施。不見有不布施。二相平等。慢則
不生。從此檀上得離増上慢。是名上品波羅
蜜。尸波羅蜜是梵語。此地往翻名戒。自身持
戒見他破戒。是則慢他上法。不見有持戒。不
見有破戒二相平等。慢則不生從此戒上得
離増上慢。是名上品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是
梵語。此地往翻名忍辱。自身忍辱見他瞋恚
則生慢他上法。不見有忍辱。不見有瞋恚。二
相平等。慢則不生。從此忍上得離増上慢。是
名忍辱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是梵語。此地
往翻名精進。自身精進見他懈怠。是則慢他
上法。不見有精進。不見有懈怠。二相平等。
慢則不生。從此進上得離増上慢。是名上品
波羅蜜。禪波羅蜜是梵語。此地往翻名禪定
自身禪定見他散亂。是則慢他上法。不見有
禪定。不見有散亂。二相平等。慢則不生。從
此禪定上得離増上慢。是名上品波羅蜜。波
若波羅蜜是梵語。此地往翻名智慧。見自身
有智慧見他愚癡無智慧。是則慢他上法。不
見有智慧。不見有愚癡。二相平等慢則不
生。從此惠上得離増上慢。是名上品波若波
羅蜜。見自身端政。見他醜漏。是則慢他上
法。不見有端政。不見有醜漏。二相平等。慢則
不生。從此色上得離増上慢是佛色。見自身
有勢力。見他無勢力。是則慢他上法。不見
有勢力。不見無勢力。二相平等。慢則不生。從
此力上得離増上慢。是佛力。諸佛世尊爲一
大事因縁出現於世。是沒是因。是沒是縁
答。知爲因見爲縁則此因縁爲一大事縁。阿
沒知爲因縁。阿沒見爲縁因。心知縁眼見。因
心知知是沒。縁眼見見是沒。知知則知知則
知心不起見則見色本空 問。是沒是出現
於世。五陰爲世。了空即出現於世。如來王宮
生雙樹滅。即是出現於世。是出現諸佛世尊
來爲衆生開佛知見 問。聞聲否 答。聞聞
作沒。生聞聲不動。不動是開。開是門示合下
爲悟。無間修行是入開示。屬佛悟入屬修行
人。阿沒處開。阿沒處示。無明五陰中開。無
明五陰中示。耳根是色。受想行識是心耳根。
是五陰聞聲不動。開得五陰空。開得佛知見。
學人耳根聆聆屬聽。有聲音指領悟分明。證
入修行取無爲道。不動是開佛知見 學人
耳根聆聆囑聽是等佛知見。有聞音指領悟
分明。是悟佛知見。證入修行取無爲道。是入
佛知見。佛説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三世諸佛
國説。以不動故即非世人執地。般若波羅蜜
是名無地般若波羅蜜。不執相是智。無相是
惠。佛説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是
三世諸佛國以不動故。即非世人執微塵衆。
是名無相微塵衆。不執相是智。無相是惠。佛
説。燈即非燈。是名燈。以不動故。即非世人
執相燈。是名無相燈。不執相是智。無相是
第二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聞諸佛菩薩有解脱名
不可思議 問。是沒是不思不議 答。心不
思口不議心。不思心如心離繋縛。心得解脱。
口不議色。如色離繋縛。色得解脱。心色倶
離繋縛。是名不可思議解脱。若菩薩住是解
脱者。已須彌之高廣納於芥子中。無所増減。
須彌山王本相如故 問。是沒是須彌納芥
子中無所増減 答。須彌是色。芥子亦是色。
心不思心。如須彌芥子倶是色如。同一如相
無所増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唯應度者乃
見。須彌入芥子中無所増減須彌山王本相
如故作沒
答。須彌不減芥子不相如。所無増
減。是名須彌山王本相如故。如四天王刀利
諸天不覺不知已之所入。於此衆生亦無所
嬈 問。四天王依是沒住 答。依須彌山住
 縁阿沒不覺不知 答。縁有思議不覺不
知。作沒生則得知。無思則得知。是沒是唯
應度者。已不思議度過思議作沒生。乃見
須彌入芥子。心不思則不見須彌芥子大小
相。亦不見有入不見有不入。作如是見。乃
名眞見。無思則無相。無相則無入無不入。此
爲驚怖聲聞除其心量。聲聞未悟。則見有須
彌芥子大小相。聲聞已悟了。見須彌芥子本
性空。則何入何不入。是名乃見須彌入芥
子中。是名不思議解脱法門 問。是沒是住
不可思議解脱法門。起心思議是縛不得解
脱。不起心思議則離繋縛即得解脱。心不思
心如是智。口不議色如是惠。是名不思議智
慧解脱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於毛孔。不嬈
魚鼈黿陀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
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已之所入。於此
衆生亦無所嬈。作沒生四大海水入一毛孔
不嬈 答。大海是色。毛孔亦是色。心不思心。
如海水毛孔倶是色如。同一如相即不嬈魚
鼈黿陀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是沒
是本相如故 答。海水不減毛孔不増。如所
無増減。是名本相如故。諸龍鬼神等作沒生
住 答。依海住。縁阿沒不覺不知。答。縁有
思議則不覺不知。作沒生即得知無思即得
知。於此衆生亦無所嬈。同一如相衆生如海
水毛孔。亦自如於此衆生亦無所嬈。又舍利
弗住不可思議解脱。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
界貪是大千。瞋是中千。癡是小千。此來爲
有思議。即有貪瞋癡結集生死輪迴六道。如
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恒河沙世界。是沒是
右 答。右爲用也。用不思議斷貪瞋癡轉入
如。擲過恒河沙世界之外。恒河沙是煩惱。超
過煩惱即是擲過恒河沙世界之外。其中衆
生不覺不如已之所往。縁阿沒不覺不知。縁
有思議不覺不知。又復還本處。是沒是本
處 答。不思議是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相。
是沒是往來相 答。起心思議即有往來相。
不起心思議即無往來相。而此世界本相如
故。是沒是本相如故。答。六根本來如是名本
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衆生樂久住世而不
度者。菩薩即演七日以爲一劫令彼衆生爲
之一劫。或有衆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
即從一劫以爲七日令彼衆生爲之七日。凡
夫樂久住世欲得長。即演七日以爲一劫。二
乘人不樂久住欲得短促。一劫以爲七日。起
心思即有演長短。不起心即無演長短。又二
乘凡夫爲有思即有演長短。菩薩無思即無
演長短□□□□□□思益經。梵天菩薩問
望明言。云何是諸法正性。望明言□□□□
□□□法正性。是沒是自性。四大五蘊各有
自性。自性從阿沒處□□□□□□□□□
是眞性 心理湛然清淨是眞性色縁眼識是
□□□□□□□□□□問。是沒是離自性。
離欲際通將來 答。耳□□□□□□□□
□□□□□□根塵不起是離欲際達摩和上
解□□□□□□□□□□□□□□□諸法
正性。如水大流盡波浪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