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略諸經論念佛法門往生淨土集卷上 (No. 2826_ 慧日集 ) in Vol. 85

[First] [Prev]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826
略諸經論念佛法門往生淨
土集卷上一名慈悲集

    大唐慈愍三藏慧日集
 稽首歸依大導師  十方三世諸如來
 今集諸經念佛法  救度生死愛河人
 八萬行中詮要行  顯示西方淨土門
 自勸勸他生彼國  願佛慈悲力加被
 稽首歸依無量壽  彼國他方大悲主
 聞名渇仰遙頂禮  願共自他親奉事
 衆生惑業相纒縛  六道輪迴苦無量
 縱厭娑婆求出離  依附何門速解脱
 爲引諸經讃淨土  教令念佛往西方
 奉請彌陀與眷屬  臨終捧座自來迎
今爲憐愍一切衆生。無明覆心迷於淨土。戀
著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輪迴漂流生死。爲斯
顛倒無信凡夫。集諸經論淨土法門。勒成三
卷。令彼見聞迴心修學。上盡一形下沾十念。
必定往生高昇淨刹。化身清淨永斷胞胎。見
佛聞經刹那成聖。神通自在隨意卷舒。供佛
他方往來一念。地居不退入聖行流。三昧現
前菩提速證。令有智者見倍傾心。遣愚昧者
知而息諍。凡夫垢重貪愛昏迷。不了此身四
大虚假。膿血不淨和合共成。瑩飾塗摩便生
保重。三毒驅策造罪恣情。不慮泥犁猛苦長
劫。耽荒五欲醉飮六塵。但事奢華詎知迴向。
臨終苦逼方始歸依。縱欲虔誠注心何地。荒
忙失志無法可憑。甘入三塗無希救護。可傷
可念。頑駭凡夫平生放逸不親善友。臨終始
悔無趣無歸。今爲此等無信道俗。成立淨土
教。令念佛信而迴向。夫立宗者。先破後立。何
以故。若不摧邪難以顯正。所以初卷先叙異
見。以教及理逐遣知非。次第二卷廣引聖教。
成立淨土念佛正宗。次第三卷會釋諸教古
今疑滯。校量諸行出離遲疾。然於佛法生異
見者。或有出家在家男女四衆。懼生死苦厭
惡俗塵。或住山間或依聚落。或居寺舍或復
在家。展轉相傳教人看淨。晝則恣情睡眠。夜
乃暫時繋念。見世空寂都無一物。將爲究竟
言。一切諸法。猶如龜毛。亦如兔角。本無有
體。誰當生滅。無善可修無惡可斷。心所取相
及以經佛。盡當遠離。但令内心安住空中。知
世虚妄萬法都無。雖是凡夫能如是解。此即
是佛。已證禪定。已斷生死。不受後有。何勞勤
苦。遠覓世尊。亦不假念佛誦經爲出離因。即
此禪定。是無爲法。是可修法。是速疾法。是出
離因。除此之外諸餘行門。悉皆虚妄。即如念
佛誦經求生淨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乃至
智慧。寫經造像建立塔廟。恭敬禮拜孝養父
母。奉事師長等。是生死因非解脱因。何以故。
見善可修見惡可斷。涅槃可欣生死可厭。誓
斷生死誓證菩提。悉皆動念心有所得。著相
修習虚妄分別。是有爲法。是生死法。雖復勤
修。不免流浪者。余頗尋三藏。推求事理。觀彼
向來。禪師所見錯謬彌甚。違經反理乖背佛
意。豈有凡夫但住空門。不斷不修懈怠懶墮。
而得解脱者哉。問曰。向言觀空違聖教者。未
審與何經教而有相違。答曰。即如無上依經
上卷云。復有増上慢人。在正法中。觀空生於
有無二見。是眞空者。直向無上菩提。一道淨
解脱門。如是顯了開示正説。於中生空見。我
説不可治。阿難。若有人執我見。如須彌山大。
我不驚怪亦不毀訾。増上慢人執著空見。如
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許可。又涅槃經第七
云。苦滅聖諦者。若有多修習學空法。是爲不
善。何以故。滅一切法故。壞於如來眞法藏故。
作是修學。是名修空。非苦滅諦。修苦滅者。逆
於一切諸外道等。若言修空是滅諦者。一切
外道亦修空法。應有滅諦。若有説言。有如來
藏雖不可見。若能滅除一切煩惱。爾乃得入。
若發此心。一念因縁。於諸法中。而得自在。若
有修習如來密藏。無我空寂。如是之人。於無
量世。在生死中。流轉受苦。又維摩經第
云。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
若於得見佛。難得禪定。難得解脱難得出離。
縁此艱難。無上慈父。殷勤示誨。殷勤教誡。此
是穢土。此是牢獄。此是火宅。無樂有苦。佛世
難遇苦。正法難聞苦。禪定難得苦。聖果難證
苦。邪見眷屬苦。老病死逼苦。三塗罪報苦。怨
家強會苦。王官逼迫苦。名利驅馳苦。求不隨
意苦。衣食貧乏苦。更相繋縛苦。常憂不活苦。
恒懼惡名苦。貪生畏死苦。六道輪迴苦。有如
是等無量苦。聚逼切身。心宜應厭離。專求西
方阿彌陀佛國。然彼佛國。無苦有樂。無三惡
趣樂超過八難樂。永斷輪迴樂。老病死無樂。
常見諸佛樂。聽聞正法樂。隨聞悟解樂。超凡
證聖樂。入諸禪定樂。神通自在樂。遊歴十方
樂。聖衆共往樂。供養諸佛樂。所須應念樂。一
生不退樂。菩薩眷屬樂。隨形化生樂。永斷生
死樂。證大菩提樂。有如是等無量快樂。應當
欣樂。發願往生。愚癡衆生。不知恩徳。反生
誹謗。毀訾不信。愛著三界。六道輪迴。不樂
往生。安樂

爲理。若執己見。不依聖教。言無爲法許可修
習有増益者。即無爲法。便有生滅。何以故。許
有増益故。夫有増益者。皆有生滅。許有生滅。
便同有爲。亦是虚妄。若許虚妄。便違聖教。及
害己宗。若不許者。與理相違。何以故。自許無
爲有生滅等故。又六度三學皆是有爲。禪定
即是六度三學隨一所攝。如何確執是無爲
耶。進退徴詰。逃竄無處。無明厚重。我慢山
高。執自己見。強違理教。一何迷昧。但學坐
者。無問道俗。心多闇塞。觸徒抵滯。不閑聖
教。語多疏失。確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
彼禪定菩提四智等。有爲之法。並是無爲。凝
然常住。却説無爲常住之法。許可修習體有
増益。若如此者。無爲之法便成有爲。有爲之
法翻作無爲。此即説無爲。有説有爲。無常與
無常。並被迴換。執此謬解。以之爲正。縱引聖
教。曉彼迷情。令歸正理。反生誹謗。亦不信
受。譬如迷人隨自迷意。東西南北並皆迴換。
然不迷者。憐愍彼故。方便告語。如汝所見。東
西南北。迷心故爾。非正知也。迷人聞已。倍生
忿怒。汝自迷亂。不辨東西。却冤於我。迷彼南
北。不以爲得。翻以爲失。不領好心。便成諍
論。今時道俗亦復如是。怖畏生死。各求出離。
迷一生路。棄而不修。傾心迂迴。長劫路中。繋
念觀空。苟偸朝夕。衆迷共執。以爲捷徑。不
知更有。方便要津。貧道自至。傷愍彼故。開張
捷路。淨土要門。指示西方。令其趣入區分法
相。不令混雜。刊定是非。摧邪顯正。愚人聞
者。倍益瞋心。智者見之。故應迴向。先聞。正
法者。邪法不能動其心。先染邪法者。正法卒
難令彼信。各懷我見。朋附執心。熏習所師。不
肯迴向。如龜藏六。護惜瑕疵。但見他非。不
思己過。佛法一味。應無彼此。因行萬差。那無
遲疾。得勝即須。捨劣遇疾。宜應棄遲固執不
移。豈免生死。祇如有爲無爲。有漏無漏。定與
非定。可修不修。證與非證。凡與非凡。遲之與
疾。義理分明。尚未能了

地。變現自在。壽命長短。延促隨意。六者漏盡
通。他方此界一切衆生。及自己身。斷諸惑漏。
品數多少。證果地位。於一念頃。悉皆具知。無
有錯謬。此六通即是定果。然今道俗言已證
者。未委證何禪定。若證有漏定者除漏盡通。
得餘五通。若證無漏定者。應得六通。故法華
經第一偈云。又見菩薩。常處空閑。深修禪定。
得五神通。聖教明文必不虚説。自禪門東流。
未曾聞有證五通者。況六通耶。通義尚未能
了。焉知。禪定證與非證。但行欺詐。謗無淨
土。輕蔑聖教。埋沒世尊。顯揚己徳。闡提無
信。何異此也。夫求禪定。先持齋戒。齋戒爲
因。方能引定。故月燈三昧經第一偈云
 功用無量乃得成  若深觀此能得定
 無物能將此定來  必由淨戒之所起
然坐禪者。於彼齋戒。心全慢緩。多分不持。以
何爲因。而得禪定。何以得知。學坐之人。不持
齋戒。以現量知。非比知也。出家者。過中藥
食。種數千般。恣情盡足。在家者。三時飽食。
持齋何在。酒通藥分。熏穢令補。病服鳥殘。及
自死者。淨戒安存。以此理推。不持齋戒。但
養見身。詎修來報。口雖説空。行在有中。以
法訓人即言。萬事皆空。及至自身。一切皆有。
不能亡躯。徇道齋戒。一時日夜。資持唯愁不
活此。乃行參塵俗。沙門之義遠矣。幸有智
者。見而思之。棄彼迷徒。應隨達者。又禪定
者。上人之法。實未證得。言已得者。若約戒
結。罪犯波羅夷。據經論。重墮増上慢。然今
坐者。多犯此罪。何以故。師資互讃皆云。已得
已證故。復言坐者。即於此身。證悟聖果。永斷
生死。更不受生。禪師錯失。事在於此。非但
陷他。亦成自累。又諸禪師。勸諸道俗。自内
求佛。不假外佛。爲善知識者。亦應不假禪師
教導。自解看心。然禪師者。即是凡夫。都無
證解。令諸道俗奔波奉事。愛過父母。悲泣雨
涙。捨命求乞。一言何不令内求遣外求耶。設
使得者。浮淺之言。不足可觀

湛然常住。而無生滅。初役可得。禪師亦説。
一切虚妄。空無一物。與彼外道空見何殊。又
復説言。學無生觀者。盡此一生。更不受生。然
此與彼斷見外道計執何異。復説一切諸法
眞如體一。湛然常住。不生不滅。無有初念
後念可得。此即與彼常見外道見解何別。受
佛依廕。不思報思。厭佛嫌經。不念不誦。此
即善星不異。調達何殊。縁斯僻見。害於正
法。忝爲佛子。那不雌黄。樂求解脱。見佛聞
法者。淨土行門最爲捷速。愛著三界。不求解
脱者。隨分安心以度時日。幸有智者思之察
之。隨所樂欲簡而行之。禪師又云。念佛生淨
土者。著相修習。是虚妄法。非成佛因者。竊爲
未可生死。心中出此麁言。非順聖教。如大
寶積經第十七云。若有衆生。發菩提心。專念
無量壽佛。及修諸善。迴向願生。是人臨終。無
量壽佛與比丘衆。迎生彼國。得不退轉。當證
無上正等菩提。大無量壽經上卷云。一向專
念無量壽佛。少・多修善。奉持齋戒。乃至其人
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眞
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
國。住不退轉。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聞説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
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
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
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
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乃至若有人。已
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
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觀無量壽佛
經下文云。善界子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
名。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
者。當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爲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
家。此等經文。皆云。念佛往生淨土。當成正
覺。如何禪師。判爲虚妄。非成佛因。豈不與
此諸教相違。法華經第一方便品下偈云
 我記如是人 來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
 修持淨戒故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華嚴經六十二云。令安住力。念佛門。令入如
來十力中故。觀佛三昧經第一云。佛告父王。
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以是心故。能得三種菩
提之根。觀佛三昧經第九云。釋迦牟尼佛。彌
勒菩薩。過去於彼旃檀佛所。修行念佛三昧。
今乃成佛。又觀佛三昧第十云。行念佛者。如
大力士挽心王鎖斷到慧彼岸。文殊波若經
下卷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
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貎。繋心一佛。專稱
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
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
故。念一佛功徳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
徳。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差別。皆乘一如。成
最正覺。如是等文。誠證非一。皆云。念佛是菩
提因。何忽專輒以凡情見解。違諸聖教。説爲
虚妄。非成佛因。一何孟浪。禪師復言。讀誦大
乘經典。著相虚妄。非成佛因者。此無義言。甚
於猛火。焚燒佛法。害人善根。衆生眼目。從冥
入冥。長養三塗。斷滅佛種。忝爲種子。聞此麁
言。那不痛切。徹於心髓。引經救義。挫彼邪
徒。立破成敗。須關典誥。所以廣引聖教。示彼
迷人。信若不生。誠死難救。請諸禪師。側耳細
聽。諸教定量。皆世尊語。無虚妄説。即如金剛
波若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
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乃至若復有人。於此
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爲他人説。其福勝
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下文又云。若有
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説。如來悉知。是人悉
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
可思議功徳。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
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
能聽受。爲人解説。準此經文。不肯讀誦。聽聞
解説。默然坐者。是樂小法人。著我見人見。衆
生見壽者見也。又云。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
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
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
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涅
槃經第六云。譬如沙彌雖未具戒。即墮僧數。
善男子。若有衆生。發心始學人。涅槃經書。
持讀誦。亦復如是。雖未具足位階十住。則已
墮於十住數中。或有衆生。是佛弟子。或非弟
子。若因恐怖。或因利養。聽受具經。乃至一
偈。聞已不謗。當知。是人則爲已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又云。若有能聽如是經者。即不
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其所願。悉
能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説。又涅槃經説。雪
山童子。爲求半偈。捨所愛身。以餧羅刹。以此
爲因。乃致作佛。佛報恩經第二云。轉輪聖王。
爲求半偈。剜身千燈。縁此勝因。乃致作佛。佛
報恩經第七云。菩薩勤求十二部經。所以者
何。念佛重恩。爲欲流布諸佛正法。爲欲増長
諸佛法故。爲令世間信佛法故。爲令一切無
量衆生悉得無上菩提故。金光明經第八云。
是諸衆生聽斯經者。於未來世。無量百千倶
胝那庾多劫。天上人中。常受勝樂。得遇諸佛。
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光明經第九
偈云
 昔時寶積大法師 爲彼善生説妙法
 因彼開演經王故 東方見成不動佛
 我昔聞經隨喜善 所獲福聚量難知
 由斯福故證菩提 獲得法身眞妙智
金光明經第十云。汝等能於如是經王。虔誠
流布。乃至於我般涅槃後。不令散滅。即是無
上菩提正因。法華經第三云。若聲聞辟支佛。
及諸菩薩。信是十六菩薩所説經法。受持不
毀者。是人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
來之慧。法華經第四偈云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衆生。來生其國。
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
正勤神足根力覺道衆生。來生其國。迴向心。
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徳
國土。乃至十善道。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
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
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
衆生。來生其國。華嚴經第十三云。爾時文殊
師利菩薩。問智首菩薩言。佛子。於佛法中。智
爲上首如來。何故。或爲衆生。讃歎布施。或讃
持戒。或讃堪忍。或讃精進。或讃禪定。或讃智
慧。或復讃歎。慈悲喜捨。而終無有。唯以一
法。而得出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時
智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甚希有 能知衆生心 如仁所問義
 諦聽我言説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無有説一法 而得於道者 佛知衆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隨其所應度 如是而説法
 慳者爲讃施 毀禁者讃戒 多瞋爲讃忍
 好懈讃精進 亂意讃禪定 愚癡讃智慧
 怒害讃大悲 憂慼爲讃喜 曲心讃歎捨
 如是次第修 漸具諸佛法 如先立基堵
 而後造宮室 施戒亦復然 菩薩衆行本
 譬如建城郭 爲護諸人衆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率土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 菩薩所依頼 亦如轉輪王
 能與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與諸菩薩樂
如是等經。廣説諸行。是成佛因。非但六度。如
何禪師。確執禪定。成佛正因。非餘度耶。然諸
聖教説智勝。成佛正因。餘皆助縁。即如華嚴
經第十三云。文殊師利問智首菩薩言。佛子。
於佛法中。智爲上首。大無量壽經上卷偈云
 布施調意 戒忍精進 如是三昧
 智爲上首
進此經文。智爲第一。如何偏讃禪定爲勝。故
博學者辯才無礙。寡聞者辭理倶滯。何不摧
伏人我聽所。未聞屈節於師。諮量未悟。貢高
我慢。不肯禀承。空腹高心發言違教。於人無
恥邪不愧佛。然諸禪師。不顧聖教。胸臆自斷。
不可依信。禪師復言。造像有爲功徳。非成佛
因者。此亦非理。違聖教量。佛有誠言。備在
諸經。殷勤稱讃。造像功徳。滅過現殃。來成正
覺。如何卒暴。違佛言教。不許爲因證菩提耶。
問曰。若能爲因感菩提果。憑何典誥而得知
耶。答曰。諸經總説。略引二部。證成此義。即
如造像經上卷云。若復有人。能於我法。未滅
盡來。造佛像者。於彌勒初會。皆得解脱。若有
衆生非但爲己。而求出離。爲欲得無上菩提。
造佛像者。當知。此則爲三十二相之因。能令
其人速致作佛。造像經下卷復云。爾時彌勒
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於佛法
中。犯波羅夷。不名爲生。或復有人。作斯罪
已。發心憶念諸佛功徳。而造佛像。於佛法中。
得再生否。又於今生第二第三第四生中。獲
證法否。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譬如有人。身
被五縛。若得解脱。如鳥出網。至無礙處。此人
亦爾。若發信心念佛功徳。而造佛像。一切業
障。皆得消除。於生死中。速出無礙。彌勒。當
知。乘有三種。所謂聲聞乘。獨覺乘。及以佛
乘。此人隨於何乘。而起願樂。即於此乘。而得
解脱。若但爲成佛。不求餘報。雖有業障。而得
速滅。雖在生死。而無苦難。乃至當證無上
菩提。獲清淨土。具諸相好。所得壽命。常住
無盡。下文又云。善男子。假使如前。微塵等
數。舍利弗等。所有智慧。不及如來一念之智。
何以故。如來於念念中。常能出現過前塵數
三昧解脱陀羅尼等。種種無量勝功徳故。諸
佛功徳。一切聲聞。辟支佛。於其名字。亦不能
知。是故若有清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業障。
莫不除滅。所獲功徳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拔衆生一切苦惱。法
華經第一方便品下偈云
 若人爲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衆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鍮石赤白銅
 白鑞及鈆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徳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若欲具引諸經。恐煩紙墨。依斯兩教。足明優
劣。故知。信心造像。功徳無涯。剋證菩提。斷
除諸難。依經敬造。必至涅槃。若取謬言。嬰纒
生死。比未聞教。輕佛重人。今見經文。那不迴
向。禪師復言。書寫經律。著相虚妄。非成佛因
者。此語非善。違害聖教。欲陷衆生。墮邪見
網。必其書寫。有損無益者。何故世尊苦勸衆
生。剥皮折骨。令寫經律。菩薩戒云。若佛子。
常應一心。受持讀誦大乘經律。剥皮爲紙。刺
血爲墨。以髓爲水。折骨爲筆。書寫佛戒。樹皮
穀紙。絹素竹帛。亦悉書持。常以七寶無價
香華。一切雜寶。爲箱盛經律卷。若不如法供
養者。犯輕垢罪。下文又云。若佛子。皆以信心
受戒者。若國王王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
貴。破滅佛法。戒律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
子。不聽出家行道。亦復不聽造立形像佛塔。
經律立統。制衆安籍。記僧比丘。菩薩地立。白
衣高座。廣行非法。如兵奴之法。而菩薩正應
受一切人供養。而反爲官走。使非法非律。若
國王百官。好心受佛戒者。莫作是破三寶之
罪。而作破法者。犯輕垢罪。準此兩節戒文。若
不剥皮刺血書寫經律。犯輕垢罪。制不令書。
亦犯輕垢罪。故知。信心書寫。當祈解脱。與
作礙縁。必招來苦。法華經第四法師品云。若
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
誦。解説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纓絡末
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
敬。是人一切世間。應所瞻奉。應以如來供養。
而供養之。當知。此人

相既不殊。還同虚妄。由此理故。爲證菩提。所
修諸行。雖皆取相。而非虚妄。必能爲因。證涅
槃。故不同妄情。計度分別。我我所執。顛倒虚
妄。問曰。修菩薩行。雖皆取相。必能爲因。而
非妄者。何故。金剛波若楞伽等經云。凡所有
相。皆是虚妄。今言有相非虚妄者。與此聖教。
豈不相違。答曰。諸聖教中。説虚妄者。有其四
義。第一理事相對説虚妄。第二生死離繋因
果相對説虚妄。第三凡聖相對説虚妄。第四
有無相對説虚妄。第一理事相對説虚妄者。
理眞事妄。何以故。理即圓成實性。無爲法故。
凝然常故。無去來故。無増減故。無生滅故。體
堅實故。無變易故。事即依他起性。有爲法故。
縁生法故。有増減故。有生滅故。如坏幻故。有
變易故。所以將事望理。理眞事妄。此即有體
虚妄。非如兔角。第二生死離繋因果相對説
虚妄者。離繋因果眞。生死因果妄。何以故。因
眞故果眞。因妄故果妄。因果相感法爾。如是
生死果妄。離繋果眞。何以故。生死果報。輪迴
不定。得失無恒。離繋之果。得而不失。證而無
退。無恒故妄。無退故眞。所以因隨於果。眞妄
必同。果從於因。理齊虚實。若將生死。望於離
繋。生死因果。雖有體而虚妄。離繋因果。絶覊
鎖而故實。離繋果者。即菩提涅槃。更無別物。
果唯無漏。因通有漏。菩薩有二。頓漸別故。頓
悟菩薩地前有漏漸通無漏。七地已前通漏
無漏。八地已去無漏相續。第三凡聖相對説
虚妄者。凡妄聖眞。何以故。凡夫顛倒。不能了
知常與無常。生死涅槃。青黄赤白。男女等法。
本無名字。隨世假立。迷情計實。尋名執著。強
生分別。境分違順。便有憎愛。二心而起。無量
煩惱。隨二心生。無明厚重。不了假名。依之執
實。造生死業。菩薩不爾。遠離顛倒。了達一
切。常與無常。生死涅槃。青黄赤白。男女等
法。本來無名。欲起言説。呼召諸法。隨順世
俗。假立名字。了知名法。互不相屬。何以故。
一切諸法。離於言論。説不及故。但爲遮詮假
立名目。今知彼此。而無雜亂。熾然説法。度
脱衆生。廣立名目。開張善惡。指有涅槃。今厭
生死。勸遣精進。斷惡修善。知立假名。表詮諸
法。依名取解。而無封執。封執既無。憎愛不
生。煩惱不有。煩惱既亡。虚妄心斷。虚妄心
息。名之爲聖。所以將凡望聖。凡見虚妄。非聖
所解。同凡所見。亦虚妄也。經言。虚妄但約
妄心。以心妄見。不稱境知。説彼妄見。名爲虚
妄。不可令彼一切諸法。隨妄見心總皆虚妄。
若言諸法定隨妄心虚妄無者。妄心疑杌爲
人鬼。杌非虚妄。彼既不爾。此云何然。故知。
不可以心妄故令境皆妄。第四有無相對説虚
妄者。無妄有眞。何以故。無即遍計所執性。有
即依他起性。然依他起法。縁生幻有。法從縁
生。縁從法有。縁法和合。可有形段。可有作
用。而知有物。即如遍計所執之我。空無有物。
依彼五蘊迷情妄執。計有實我。異於五蘊。別
有體性。然此我體。無非妄計。無有作用。形段
可知。因茲妄執。増諸惑業。憂悲苦惱。從此
而生。譬如迷繩。妄生蛇想。蛇無是妄。繩有故
眞。依他況繩。我類於蛇。我體空無。無故虚
妄。依他法有。有如幻有。然諸聖教説虚妄
者。不過此四。智者尋文。宜識經意。虚妄言
寛有無倶遍。各據一義。與教何違。若言世尊
説諸有爲。定如空華。無有一物名虚妄者。虚
妄無法。非解脱因。如何世尊。勅諸弟子。勤
修六度。萬行妙因。當證菩提涅槃之果。豈有
智者。讃乾闥婆城。堅實高妙。復勸諸人。以
兔角爲梯。而可擧陟者哉。由此理故。雖是凡
夫。發菩提心。行菩薩行。誓斷生死。趣大菩
提。所修諸行。雖然有漏。著相修習。是實是
正。有體虚妄。非如龜毛。空無一物。説爲虚
妄。若能如是解經意者。常行於相。相不能礙。
速出生死。速得解脱。迷情局執。於教不通。雖
求離相。恒被相拘。欲求解脱。反沈生死。良爲
禪師。不樂多聞。見解浮淺。執心有在。迷昧聖
言。雖復勤苦。專求出離。於彼行門。不了遲
疾。妄與非妄。有之與無。邪之與正。假使修
行。無利勤苦。故涅槃經云。譬如有人乘船遊
戲。琉璃寶珠。墮落深水。衆人競取。各得瓦
石。謂爲眞實。便生歡喜。若有人説。汝所得
者。悉是瓦石。琉璃寶珠。現在水下。亦不信
受。然諸禪師。亦復如是。共傳虚僞邪僻之
法。謂爲眞實。各自保愛。歡喜而行。若有智
者。依諸聖教。爲説佛法。眞實禪定。修學行
門。毀而不信。棄聞思修三慧善心。取無記
心。不斷不修。以爲眞實。此即謬中之謬。無過
此也。何以故。夫無記者。非善非惡。中庸之
心。不從分別。思慮而起。隨逐因縁。任運轉
故。體性羸劣。不能爲因。感三有果。況彼解
脱出世妙果。而能證耶。聞思修慧。解脱正因。
何不安住。自利利他。展轉相傳。住無記心。確
執不移。豈不謬乎。如來法門八萬四千。隨宜
爲説。散在諸教。無智懈怠。不能遍覽。執自愚
見。以爲究竟。迷昧捷徑。迂路傾心。三界往
來。不求見佛。哀哉可愍。顛倒衆生。豈有遠離
諸佛如來。得成佛耶。或有一類男女道俗。於
彼淨土。都不信有。但令心淨。此間即是。何處
別有西方淨土。奇哉罪業。不信聖教。豈佛世
尊虚妄説耶。然菩提道八萬四千。其中要妙。
省功易成。速得見佛。速出生死。速得禪定。速
得解脱。速得神通。速得聖果。速得自在。速遍
十方。供養諸佛。現大神變。遍十方界。隨形六
道。救攝衆生。有進無退。萬行速圓速成佛
者。唯有淨土一門。盡此一形。專心修學。願
生彼國。如是等法。悉皆咸就。何以得知。得生
淨土。如是等法。悉皆成就。觀無量壽佛經。上
品上生文中説云行者自見其身。坐金剛臺。
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即悟無生
法忍。經須臾間。歴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
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
尼門。以此文證得而非謬。祇如坐禪習定久
受勤苦。經歴多劫。難行苦行。難得成就。退多
進少。難得見佛。難得禪定。難得解脱。難得
出難。縁去疑難。無上慈父殷勤示誨。殷勤
教誡。此是穢土。此是牢獄。此是火宅。無樂有
苦。佛世難遇苦。正法難聞苦。禪定難得苦。聖
果難證苦。邪惡眷屬苦。老病死逼苦。三塗罪
報苦。怨家強會苦。王官逼迫苦。名利驅馳
苦。求不隨意苦。衣食貧乏苦。更相繋縛苦。常
憂不活苦。恒懼惡名苦。貪生畏死苦。六道輪
迴苦。有如是等無量苦聚。逼功身心。宜應厭
離。尋求西方阿彌陀佛國。然彼佛國無苦有
樂。無三惡趣樂。超過八難樂。永斷輪迴樂。老
病死無樂。常見諸佛樂。聽聞正法樂。隨聞悟
解樂。超凡證聖樂。入諸禪定樂。神通自在
樂。遊歴十方樂。聖衆共往樂。供養諸佛樂。所
須應念樂。一生不退樂。菩薩眷屬樂。隨形化
生樂。永斷生死樂。證大菩提樂。有如是等無
量快樂。應當欣樂。發願往生。愚癡衆生不知
恩徳。反生誹謗。毀呰不信。愛著三界。六道
輪迴。不樂往生安樂世界。或有發心。厭生死
苦。速求解脱。不遇善友。於淨土門。多懷猶
豫。不能決定。專心趣向。隨逐衆迷。觀空撥
有。苟偸朝夕。循環火宅。任性沈浮。今爲此等
無歸趣者。迷謬執者。不信淨土者。猶豫不決
者。搜揚聖教。採撮要妙。念佛法門。鳩集一
處。令彼見聞。總皆迴彼。無信者令信。迷謬者
令悟。無歸者有歸不決者令決。若能迴向願
生淨土者。端身正向。西方淨土。繋心於彼阿
彌陀佛。念念相續。稱彼名號。行住坐臥。常
須稱念。兼念觀世音菩薩。誦觀無量壽佛經。
及阿彌陀經。毎日一遍。酒肉熏辛。以死爲
期。斷而不食。藥分不通。奉持齋戒。清淨三
業。念佛誦經。迴向願求。上品上生。盡此一
形。必定往生。超昇淨刹。頓捨流浪。三界長
辭。禪定神通。生便即得。一念之頃。遍十方
界。所過國土。歴事諸佛。經百萬億。供養事
訖。與恒沙衆。瞬息之間。還至本土。日日如
是。乃至成佛。若大悲方便。化導群生。能於
一念。分身遍往十方世界。隨彼所宜。現身説
法。令得解脱。問曰。阿彌陀經唯言。念佛得生
淨土。何故。今者兼令誦經。及念二大菩薩。方
得往生。答曰。阿彌陀經。但令念佛。得生淨
土。不開九品。行業差別。今依觀經。位分三
輩。行開九品。上品上生。必須持戒。念佛誦
經。并念菩薩所以。觀經上品上生文中説云。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受持讀誦大
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
生彼國。具此功徳。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
生。六念者。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
四者念施。五者念戒。六者念天。今念觀音勢
至。即是菩薩。聖僧準此經文。上品上生。要
須念佛。誦經并念菩薩。各據一義。亦不相違。
若不斷酒肉熏辛。命終之後。必墮地獄。人身
尚失。況乎淨土。故楞伽經第八。遮食肉品
云。是故大慧。我見一切諸衆生等。猶如一
子。云何而聽以肉爲食。亦不隨喜。何況自食。
大慧。如是一切葱韮蒜薤。臭穢不淨。能障聖
道。亦障世間人天淨處。何況諸佛淨土果報。
酒亦如是能障聖道能損善業。能生諸過。是
故大慧。求聖道者。酒肉葱韮及蒜薤等。能熏
之味。悉不應食。下偈又云
 爲利殺衆生 爲肉追錢財 彼二人惡業
 死墮叫喚獄
菩薩戒又云。若佛子故飮酒。而酒生過失無
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飮酒者。五百世
無手。何況自飮。不得教一切人飮。及一切衆
生飮酒。況自飮酒。一切酒不得飮。若故自飮。
教人飮者。犯輕垢罪。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衆
生肉不得食。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衆
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衆
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肉者。犯輕垢
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蘭葱
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
輕垢罪。準此經戒。飮酒食肉。及以熏辛。必
墜三塗。人身不復。何況淨土出世妙果。而可
得耶。故須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