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記序釋 (No. 2811_ ) in Vol. 85

[First] [] 1065 1066 106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811 [cf. No. 2810]
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記序釋

夫遍知委照渾眞俗於心源深慈普洽演半滿
於言派云云所言夫者。發語之端緒也。緒者
蠶口總絲曰緒。此總因總而有故。又總者頭
緒之義。能成疋帛以蔽寒熱滿人所願也
言遍知者。謂凡夫迷闇都名不知。二乘雖知
知有分齊。起智不遍不得遍知。地上菩薩超
過前二。世出世間雖則有知。猶具微細所知
障故。不能同佛號不遍知。唯有諸佛如來遍
知三界六道一切衆生心心數法。名曰遍知
云云 言委照者。委者細也。照由明也。二乘
之智能照人空。凡夫妄情執一切有。諸佛菩
薩悟人法空。了眞俗二諦。世間出世間並能
委照 言渾眞俗於心源者。混者雜和也。謂
以眞俗之法和雜於一心源。一心源能容於
萬法。諸佛菩薩爲如是故。方可深慈普洽。洽
者潤澤也云云 言深慈者。凡曰衆生盡沒邊
執。佛因正智而超大悲。普運三界令出有無。
實無衆生得滅度者。離相之慈斯爲深矣。見
相慈悲而有二種。愛見合者客塵煩惱。依定
發者是二乘人。無縁大慈離自他相。平等法
界凡聖是同。寧於一如見自他別。凡聖同證
慈具三種。凡人起我後方慈濟。名我縁慈。於
自朋友親眷之所生慈愍也。二乘之人見有
衆生。常被三苦五苦八苦交逼。以法度彼見
衆可度。號曰法縁慈。諸佛菩薩得平等之智。
悟同體之悲。觀一切衆生如自子相。平等平
等怨親不偏云云 言演半滿於言派者。且如
世小兒上學。初學上大夫等爲半字。後聚
多字成一字者。令盡識會爲滿字。初爲淺根
之人。説應四諦十二因縁等小乘之教。隨轉
理門但説六識。名半字教。後爲諸菩薩信根
深厚者。説諸了義大乘。建立八識中道之教。
名滿字也。派者分支引也云云
寔由性相更會萬法歸於一如文義互融八藏
馳於四辯 言寔由性相更會等者。寔者實
也。若愚迷者性相將爲異途。若融會者則萬
法同歸一轍。若論擧性不離其相。擧相不離
其性。亦擧波不離水。擧水不離波。水波同源
本無異濕。所以萬法同歸一如也云云 且縁
衆性體本非異。都由見相翳眞如。乳酪醍醐
元一味。不了本末覩差殊。言文義互融等
者。文者名句文也。義者所詮之理也 言八
藏者。經律論雜藏等。大小乘各四藏也 言
馳於者。馳者奔騖也。如鳥之翹驟於虚空。今
馳四辯解暢之義。由四辯故馳驟於波濤。文
義淺深藉海口而宣演云云 言四辯者。説法
之時隨其言音辭理無礙。名辭無礙辯。所説
教法義理相從曠劫無盡。名義無礙辯。諸佛
如來隨機設教。性相咸説無有疑礙。名法無
礙辯。如來所説辭義多端。一音演説隨類得
解。巧便多慧恒無厭惓。所設辭理無有蹇澁。
名爲辨説。所説之法無有擁滯。目之無礙云云
曷空有之異轍奚廣略之殊途 喩此記千□
一轍萬□ 曷者何也。轍者途路也。空有之
名密意權説。論茲究極有空不殊。有即蘊實
約執見論。空即假成悟性非有。明知迷悟自
別源體空有非殊。廣略之言實亦無二。悟則
四句便足不假多求略也。迷乃雖讀萬卷眞
言。還同墜妄廣也。但利鈍有殊廣略無二。奚
者何也云云
究其本者必同味於百川滯其末者競紛流於
五謗 言究其本者。究者窮也。本者體也。亡
名絶相也。眞理也。取通會爲言。若本得其
源。則知衆流歸同一海。嘗大海之滴水。則知
衆流之味 言滯其末者。滯由迷也。末者執
空有教法之徒。約偏執論也。二夜經云。某夜
成正覺某夜般涅槃。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
説。不説是佛説若言如來有所説法。即爲謗
佛。不能解我所説義。明知本體之法言詮。所
不及。是心欲思而慮亡。口欲言而辭喪。不
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輒有僻見之流立斯
五謗。且五謗名目。一増益謗。二損減謗。三
相違謗。四戲論謗。五愚廢謗。如是五謗一一
説者。一言諸法有。法本不有。言有者増益謗。
法性本空。何得言有。二者言諸法無。本法不
無。言無者損減謗。依他性有。何得言無。三亦
有亦無。本法離有離無。相違謗。空有並與理
將違越。四者非有非無。本法無來不有。即今
不無。是戲論謗。非有者言空。非無云有。空有
不定。明知戲論。又第一義中無有少法可得。
若立一法起名相者。皆成戲論。五非以有以
無。本法無有文字語言。若言法無名字。是愚
癡謗。翻第四成第五。四言非空者是有。有
非是有。言非有者是空。無非是無。有非是
有。還成無義。無非是無。却成有義。若如是
者。明知迷愚實非智者
是以小乘漂於有有部執繁興勝義溺於空空
諍論紛起 言是以小乘漂於有有者。漂者
浮也。人我法我二倶定有。故言二有 言勝
義溺於空空者。溺者沈也。上之二義悉皆是
空。故名二空。前宗執有。後者滯空。空有相
違諍論競起。言人我者。五蘊假和合處横計
有人。離我我所人無我矣。言法我者。執因縁
法實爲起生皆有自性。故稱爲我。因縁生法
悉皆虚妄。本自不生體無動搖。法無我矣
尚驅妄境未越昏衢徒向眞風虚霑法雨 言
尚驅妄境者。沈空住有總名妄境 未越昏衢
者。闇道也。若也起上僻見。未越於沈輪 言
徒向眞風者。偏執者徒勞趣向於眞宗 風
者化也。如風之靡草也。背見之徒状若枯木
之。露澤法如雨也云云
故我補處彌勒大闡瑜伽杜兩見門開一實
道 言補處彌勒者。如世帝王預補東宮紹
其國政。一朝王崩次補東宮爲國主。今一生
菩薩者。佛受記云。次當已後人壽八萬四千
歳。輪王禳佉之時補處成佛。梵語云彌帝隷
迦。此略呼爲彌勒。彌勒是姓。此翻爲慈氏。阿
逸多者是名。此云無勝。無人過勝。此菩薩故
號曰無勝。慈氏者。此菩薩有深慈悲故。救苦
心慇曰慈。二乘小慈唯觀欲界。佛之大慈通
濟三界 闡者説也楊也 杜者塞也 兩見
門者空有二門也 開一實道者即中道也
然以理該事博旨散言弘前修倦於傳通後進
疲於就業 言然以者。然由生也。以由共也
該者括也都也。横布曰該 博者通也 旨者
意也 弘者大也
  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
爰有菩薩厥號世親位極三賢徳隣十聖製論
千部聲高五天妙契佛心雅扶懸記 爰者於
也 厥者其也 位極三賢者。此菩薩與世
天爲親交。號世親亦云天親也。在地前三
賢。後加行位人也。極者尊也。賢者想心稍
微。行善調順曰賢。又賢和眞之行曰賢 言
徳隣十聖者。徳業近於十地也。非入正地。地
者。一能生成佛智。二起同體大悲荷負一切
故喩也。言聖者。爲契理通神權變無礙故曰
聖也。言三賢之人雖體悟眞宗。然習障未遣。
漏惑由在故曰内凡。十信初心都而言之。三
十心皆作空無我觀。擧別而論。初十住作人
無我觀。次十行作因縁法無我觀。次十迴向
作眞如法無我觀。次十地作三空二無我觀。
次等覺作照寂觀。如覺唯作寂觀。觀照平等
佛地大寂也。此聖者於大小二乘中各造五
百論。西方稱爲千部論師 五印度者。此云
天也 契者會也合也 雅者妙也 懸記者。
佛記此人我滅度後第二十二傳法主也。果
如斯記快合聖心也云云
乃軫時僥代薄根淺性微怖法海而長睽怯義
山而永沮 言軫念也 怖伽論之大由如其
海。生絶分睽隔之心。睽者隔也別也 怯伽
論之玄理。状若於山實難可度。生沮隔之意
遂乃摭精華於廣部綰宗要於略文誘彼初機
纂斯小論 所言摭者。拾也採也。採拾之義
也 廣部即是伽之大論也 綰者攝也 誘
者引也 機者根也 纂者集也 小論者即
百法論也
欲使留連至教漸染眞乘示弱喪於歸方引疲
徒於捷逕 留連至教者。留蓮者連留也。合
大伽論不沈微故。因小悟大。因淺履深。使大
法久留紹隆不絶曰連留也 漸染眞乘者染
習也。漸學易成。頓染難就。如世受色。習已
成聖漸染得眞。俗云。近朱者赤。近墨者墨。
近佞者諂。近賢者徳 使弱喪歸方等者。弱
喪者如幼童兒喪失父母迷其所居。須假智
人示其方若小子。喩迷倒衆生。歸方喩至
教 引疲徒者。即僻見人二乘迷其大教。錯
入邪途懃苦備蹊。聖訶有背恐生絶分路遠
難登。故示疾逕。即此論是也
前明百法之有後顯二我之空首末交輝終始
相映 前明百法之有者。依他圓成縁生之
理。相因而立。假藉得生。圓成之性體本如如。
常性不易。顯二有也 後顯二空者。人法二
執是迷計心但是妄情。虚妄計度。想迷若息
人法本空。顯本無我執也 言首者初頭
也 末者後也 言交輝者暉者明也。前文
説有爲遣執空。末後説空爲除有見 終始
相映者。將前映後空然不空。將後映前有然
不有。明知不空不有已遣。偏執既遣遣者除

邊執既遣中觀肇彰識浪由是湮微眞源頼之
澄廓 言中觀者中道也 肇者初也 彰者
明也 識浪者。識心由如波浪 言湮者湮
沈也 微者弱也 眞源者本性也 頼者因
也 澄者淨也 廓者清也。波息即海澄。妄
除乃性廓 一是數之始。十乃數之終。共成
士人。士人者須存首尾。號爲上士
至矣哉此論之幽趣也 至者大也 幽者深
也 趣者意也向也
首稱大乘百法明門論者擧所宗之勝益建自
部之通名 擧所宗之勝益者。此論以大乘
爲宗云所宗 以將此乘利益群品曰勝益
也 建者立也 自部通名者。於大乘中云
百法論也
復云本事分中略録名數者標論起之殊依簡
異詮之別目 標論起之殊依者。此論定從
瑜伽本事分中出來。不從對法諸餘分中來
也 簡異詮之別目者。此論雖從本事分中
出來。別立異名名百法論。且不言瑜伽論。亦
不號本事論
大乘以廣運崇號百法以體數彰
大者遮小得名 乘者運載爲義。亦遮詮立
號。遮詮者簡小乘故非是表詮也 百者數
也。十十相資曰百 法者體也。約體而論楷
定一百 明者慧也 門者通也。此百法是
慧遊履之門。方能開佛知見故以爲功 論
者。詮量正理辯竅是非名論 言本事者即
本體也。是百法體也 究者窮也 極者妙

分中是當段義門 言分中者。是本事分中。
非餘分中也
略録謂抑彼繁詞名數乃擧此綱要 略則略
却繁猥之辭 録則録其綱要妙旨 抑者至

用旌雅趣建以鴻名故言大乘百法明門論
事分中略録名數 旌者表也旗也。夫擧旌
方知軍謀堅表用彰自眞。欲擬知其軍勢但
觀旌旗。欲知此法甚深表詮來號 雅者正
也妙也 鴻者大也
  十四日説竟
  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了。從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1065 1066 106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